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兵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立体攻防话地雷
热度 2 suqing1961 2019-2-18 21:31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地雷战》风靡全国。这部军事教学片讲述了胶东海阳县民兵利用黑火药自制地雷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地雷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抗日兵器。“不见鬼子不挂弦”,这句经典台词也不胫而走、妇孺皆知。真可谓: 一硝二磺三木炭, 土法制雷摆战场。 上天入地皆挨炸, 定叫日寇心胆寒。 地雷,是一种埋入地下或布设于地面的防御性爆炸武器,主要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或炸毁敌人军车、坦克、装甲车, 破坏道路、桥梁和建筑, 以阻碍敌军通行。据考证,地雷发源于中国。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今三门峡市),宋军就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到了公元14世纪中叶,明军中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真正意义上的地雷。而欧洲,直到15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兵器。 现代地雷通常由外壳、装药、引信和目标传感器组成。目标传感器一经触发,即通过引信引爆装药,爆炸瞬间释放巨大能量,高温、高压冲击波通过裹挟破碎的预制外壳,高速散射毁伤目标。据统计,“二战”期间,盟军战损的坦克中,超过20%是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的;苏军使用各种地雷2.2亿枚,炸毁德军坦克近万辆,伤毙德军十余万人。 地雷种类繁多, 威力差异巨大。一颗装进导管、朝向地面的步枪子弹,安上压发装置,就是一枚最简单的压发地雷。越战中,美军为此吃尽了苦头:一旦踩上这种微型地雷,脚板即被射穿,丧失战斗力不说,还给同伴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地雷的装药如果被换成核原料,就可改装成埋在地下的小型原子弹,毁伤威力立刻剧增。 地雷铺设于水中,就成了水雷。水雷是一种威胁持久、攻防兼备、主要用于对付舰艇和潜艇的水中兵器;进攻时可封锁港口或航道,限制敌方舰艇行动;防御时可保护己方航道和舰艇,开辟 安全 水域 。水雷最早也是由中国人发明。据传,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一位叫伍仕富的明军水兵制造出了堪称世界上第一枚水雷的 “ 水底雷 ” ,并给来犯的倭寇战舰以重创。这种水雷用木箱装黑火药,用油灰粘缝防水,通过调整锚索长度来控制布设的水深,并由人工操纵击发。 水雷在历次海上封锁作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战”期间,各 交战国 共布设了110多万枚水雷,炸沉艇船3700余艘。1952年,朝鲜人民军在 元山 港外布设3000多枚水雷,迫使美军因扫雷推迟登陆计划达8天之久。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海军可谓毫无建树,唯有布设的1200余枚水雷损伤了多国部队9艘舰艇,其中还包括4艘美国战舰,总算挽回了一点颜面。 传统水雷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不能辨别敌友。“二战”时,英、德海军展开了激烈的封锁与反封锁海战。在一个港口,德国海军每逢单日就去布雷,英国海军逢双日就派舰扫雷。敌我双方就这样来回布雷、扫雷,重复作业,一度相安无事。一天,德军按惯例又派布雷舰到港口布雷,谁知却被水雷炸沉,这水雷还是自己前天布设的。原来,是英国人一时偷懒,头一天没有按惯例派舰扫雷,让德国人摆了“乌龙”。被俘的德国军官非常生气,指责英国军人不认真,没有尽到扫雷的职责。绅士的英国军人很过意不去,只好每天都给被俘的德军好吃好喝,以作补偿。 现代战争使地雷跳出地面, 加入空地一体的作战行列,天雷由此应运而生。防空气球是最早的“空中飘雷”,苏军“二战”时曾将它应用于莫斯科保卫战。这种气球通常由许多用橡胶或尼龙膜制成的囊状气球组成,即使被炮火击中也只是部分受损,仍可保持必要的升力。苏军布下的这种“空中飘雷”有效地封锁了德国轰炸机编队前进的空中航道,粉碎了纳粹狂轰滥炸首都、迫使苏联人民放弃抵抗的图谋。 冷战后研制成的一种天雷是由空防炸弹、氦气球和操纵系统组成。使用时,只需启动开关,天雷上的压缩气体弹就会自动快速充气,随后被自导机构送入指定作战空域,形成纵横交错的空中雷场;飞机一旦触雷,就会被炸毁。据资料介绍,外军已研制出一种主动式天雷系统,一旦有飞行器从空中雷场附近飞过,天雷系统的自导机构就会自动跟踪、追击, 直至将飞行器炸毁。 如今,外太空的激烈争夺使得相关国家加快了反卫星武器研制步伐,太空雷必将脱颖而出。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地雷也不断朝着隐身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古老兵器焕发青春,必将大显身手。与此同时,鉴于地雷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国际上“禁雷”“限雷”呼声也日益高涨,《禁止地雷公约》《地雷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相继问世。祈愿未来地球再无杀伤性武器,世界各地充满和平。 这正是: 地埋水设天宇飞, 立体攻防话地雷。 身残体缺惊敌寇, 魂飞胆丧泣神魁。 出奇制胜兵诡道, 先声夺人计谋为。 古老军械青春焕, 和平声浪彰新威。 注:欲阅读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7355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横戌点戍空心戊”说起
热度 7 fdc1947 2018-2-21 08:23
从“横戌点戍空心戊”说起 今年是戊戌年。记得小时候读书,有的同学弄不清楚戊戌两个字,一位老师就教了我们一句顺口溜:“横戌点戍空心戊”。确实,这三个字在小孩子那里都不是很常用到的字,学生们不容易搞清楚,有了这句顺口溜,就好记了。 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编一个顺口溜,让学生记住一些事情,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方法,过去老学究们教小孩子就常常用这个办法,但有时候却是很有用的。这句顺口溜我就是到老都没有忘记。它是哪一位老师教的,我忘记了。这似乎不大应该,但是大概所谓教学就是这样。我自己教给学生的知识,恐怕学生也不见得都会记得是我教的,但是,只要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才干,教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谓“ 薪尽而火相传 ”,也有这一层意思在内。 上面所说的这句顺口溜,最好记的地方是最后的“空心戊”,空心就是“无”,无戊同音,只是调不同罢了。记住了一个戊,剩下的记忆的难度便大大的降低了。 其实,与这三个字相类似的还有 一个“戉”,音 yuè ,后人多写为钺 。说书的或练武的老是说十八般兵器“斧钺钩叉”的钺,就是这个戉。 用它做音旁的常用字是越 ,越的本义是超越,不按次序为超越。拿着兵器走,谁敢不让他超越? 据说, 戊、戌、戉都是象形字,本义都是斧子一类的兵器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三个字右面的“戈”都是斧子的本体和斧把,而左面的一撇或竖钩则表示斧子的刃。我很佩服那些认识甲骨文或金文的专家,他们竟然能够在裂纹四起的甲骨或青铜器上分清楚这些几乎一模一样的文字。“以小人之心度之”,他们大概也只能根据上下文在“蒙”。因为即使按照他们“蒙”出来的字,一个个字单独写下来,这三个字还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都是有点像斧子罢了。这些字的差别。只有在存在上下文的时候,才可以分辨。 也正因为,这三个字的样子几乎一样,所以,在讨论由这些字作为组分,组成其他一些字的时候,那些字究竟是“从戊”还是“从戌”或是“从戉”,就往往会争论不休,搞不清楚。文字的来历即“从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有差别,要让别人能够看得清楚。秦始皇的“书同文”是一件好事,它使得人们在交流时少了很多障碍。 到了“书同文”的年代,也就是戊、戌、戉都能够分清楚的“小篆”的时代, 这些字的意义也早已发生了变化,只有戉还是“斧子”。戊和戌两个字的本义便早就不用了 。戊假借给了天干,成了天干的第五位。戌假借给了地支,成了地支的第十一位。戊戌两个字的本义都被人们忘却了。 过了两千多年,如今戊、戌两个字也就是用于表示六十甲子的时候用得略多些。而戊字对于读化学的人应当更熟悉,在有机化学中,有5个碳原子的体系常常用戊来命名。五个碳的烷烃称戊烷,五个碳的糖称戊糖。戊糖是组成我们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重要成分。 戍与上面的三个字略有一点不同,它左面的一撇一点,实际上是一个人字 。这个字是会意一人背着一戈,所以是防守边疆的意思。《史记·陈涉世家》里说“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闾左”的老百姓去戍守渔阳),《石壕吏》中说“三男邺城戍”,都是去戍边打仗。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用“戍边”这个词。所以,如今戍仍是一个较为常用的字。 在造字方法上与戍很相近的一个字是戒。 戒字下面的廾(音 gǒng )是两只手,双手持戈,当然可以会意警戒、戒备之类的意思 了。 《周易·萃卦》“戒不虞”,是说戒备意外的变乱,用的 是戒字的本 义。如今, 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要随时准备打仗, 称“戒严”。这个词用的也是戒字的本义。《周易·系辞》中说“圣人以此斋戒”,本来“洗心曰斋、防患曰戒”,也是原义,可是后来斋戒一词被用得多了,斋往往成了吃斋,戒成了戒除即禁止,这就是引申了。猪八戒的八戒就是八种被禁止做的事情。 比戒少一竖的是戎。戎字下面的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甲”的意思。这个字一副甲、一枚戈,铠甲防身、干戈杀人,都是兵器,所以, 戎是兵器的意思 。《说文解字》:“戎,兵也。”说某某与某某“兵戎相见”,用的就是兵和戎两个字的本义。兵字是上面一个斤、下面一个廾,斤就是斧子,两只手拿着斧子,还是要打仗。所以,戎字多表示打仗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说某人“一身戎装”。兵可以是参与打仗的人,戎也是如此。 屈原说:“ 操 吴戈 兮被犀甲”,正是一个“戎” 。 所以,从意思上说,戍、戎、戒这一组字,都与兵(打仗)有关,而且至今它们的意义都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个人分类: 汉语言|2005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永别武器 2008-03-11 08:23
taodeng 2014-2-6 20:45
北京 昌平 阳坊 自从看过太多二战的往事,厌恶了现代战争的残酷,对夺命的武器已经不太感兴趣。倒是去坦克博物馆看到有意思的一幕:几只小猫惬意地在一辆钢铁巨兽前晒着太阳,威猛与柔弱的强烈对比,真是“战争与和平”的行为艺术版。博物馆中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都积满了岁月的尘土,是的,还是让战争远去吧,不希望它们又呼啸在疆场。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童年的武术梦(旧文一枚)
热度 8 geobob 2012-1-5 00:15
童年的武术梦(旧文一枚)
题记: 本以为我永远都不会真正接触武术,尽管体育课里有武术,但是每每有所琐事终不能如意。前些天无意间在论坛里看到了北大周末有武术开班,既然是周末那么我就可以去学,算是对我童年武术梦的些许安慰;教拳的老师习武近五十载,武功武德俱佳,精于乱披风刀法、松溪剑法、陈式太极、形意拳…这样的老师如果在我儿时,那么他肯定是我眼里的身怀绝技深不可测弹指间必有数人毙命的那种高手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明白了电影里那些美轮美奂潇洒飘逸的功夫是绝然不存在的,明白了这些我却有些许莫名的失落和遗憾,心里总是有着那么一种隐隐约约的情愫,似乎觉得透过这些模糊的背后天下的某个角落确实有着这样美妙的功夫,而造成我这样的朦胧错觉则是来源于童年对武术纯真幼稚的热爱,以及那个时候曾经占据了我的心灵和思考………. 儿时对武术朦胧的认识源于外公给我讲的一些故事:一个胖大和尚,手使百斤禅杖如拈草棍,仅仅为了吃酒不舒坦而倒拔一棵垂杨柳;白眉毛身高九尺的大侠,使用一把金丝大环刀,杀坏人如割草;力大如牛近乎弱智的少年手握两把千斤大锤,挥舞起来地动山摇,三军涌来只需一锤便可死尸如山;鲁莽而聪明的大胡子大黑脸瞪着牛眼睛,持一把长矛,往来穿梭于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如囊中探物,大喝一声居然可以喝死敌方大将…..外公的这些故事对我影响极大,致使我后来虽然喜欢理科但是对古典文学和历史之类的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保有耿耿的忠诚和陶醉。 外公故事里的这些人无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胜似潘安还是相貌丑陋猥琐可鄙状如乞丐,无论是乳臭未干牙齿未曾长齐的屁小孩还是手拄拐杖气喘如牛似乎马上就要气绝的垂垂老者,无论是一身肥肉一张大脸脸上满是横肉横肉满是油腻的五短身材好似一截短墙,还是骨瘦如柴长如电线杆似乎风一吹便可以飘上天空当风筝,无论使用的是动不动几百斤的好几个壮年男子合力都抬不起来的铁锤长矛金枪大刀,还是藏在耳里衣襟扇子烟斗戒指里的神出鬼没的小玩意儿,无论是惩强除恶匡扶正义杀尽坏人抵抗外虏忧民为国的正直侠士,甚至文武兼通红颜相伴于江湖的翩翩君子,还是无恶不作欺压黎民为虎作伥的卑鄙恶人甚至调息良家妇女深夜采花的好色之徒,无论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信仰伊斯兰佛教道教等三教九流者无业游民还是中原正统操刀杀猪生火打铁卖豆腐开客栈甚至当小偷拥有固定收入的个体劳动者,无论…..无论…..,无论怎样,这些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毫发未动而周围就有数人无端丧命或者光一个眼神顷刻间就有人吐学身亡,揽月捉鳖,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就是武功,这就是中华武术,这就是我童年眼中靠电影里书本上对武术的感性认识和经过思考的理性认识,如此的理解奠定了我后来多年对于武术认识的基调,很多年后我还是对武术有着莫名的激动和伤感,我还会认为大陆拍摄的《天龙八部》比香港的好,尽管周围的同学多数不以为然。 那个时候的电视连续剧更增加了武术之于我的诱惑力和我对武术的憧憬,依稀间记得有《少年张三丰》、《海灯传奇》、《霍元甲》、《边城浪子》、《三国演义》、《三侠五义》、《乙未豪客传奇》甚至我那时认为天下所谓美女定不出白娘子之右的《白娘子传奇》。那时对这些电视剧好坏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里面的人物武功高强与否打斗是否精彩。现在看来,那些稀松平常的甚至是很差劲的电视制作却在那个时候占据了我那一帮小伙伴大片的精神领地。 在众多痴迷于武术的小伙伴里,有我一个很要好的小伙伴,与我志趣相投,一起煞费心思地“研习”武术制作自己的各种兵器。我和他很长时间里拿了斧头,到很远的山上去找叫做“通天杨”的杨树,因为这种树长得特别高而且很直,不像北方一般的白杨树,没人修理的话多数长得并不光洁,砍了这种树回来削了皮,用小刀将节点削平,上下两头齐整以后,即是一种最简单的兵器也是对于没有武功的人来说威力很大的武器--- 少林寺里经常出现的棍 。偶尔树枝不够直或者为了定型,我们便捡了木柴若干点了火堆,用以烤木棍,经过烧烤的木棍便不会变形,变得美观和好使。 或者和他找了厚厚的木板,用铅笔在上面勾画了自己喜欢的刀形,然后用锯子沿着线条锯下来,算是粗加工,之后用木锉再打磨,或者刀把上缠上布条用绳子勒紧以便防滑好使;记忆中我曾经作过好几口,有两口很宽很厚,木材质地结实厚重,又烧红了细铁棍,在刀背一侧钻了一排孔,并用铁丝穿插其中弯成环,于是刀背上便有了一排大环,这是我自己眼里的 金丝大环刀 ;这口刀很重,那时的我挥起来很吃力,但是铁环撞击木质刀身的声音颇有几分真正武器的味道,也是我的得意之作,很美厚实而质朴雄浑。后来被另一小伙伴看了眼馋的厉害想和我要一把,习武之人视兵器若自己的生命,岂能随便送人?后来那厮答应用一条长木片换取,因为我那时很想做一把剑,于是就怏怏地跟他换了其中一口,自己留了一口。 还有一口另自己颇为得意的是约摸一尺半的 黑色木刀 。那是我模仿边城浪子的 傅红雪 兵器所作。具体流程跟制作金丝大环刀差不多,只是刀形大小不同,另外我注意到傅红雪使用那口刀时,有时候是飞速水平旋转借以削伤人,有时候则是跟平常的刀一样直接刺砍。我想那么他的刀必然有两个刀柄,其实人家这样的高手即使没有刀柄也完全可以做出那样的杀人招式。于是我在刀身靠近刀柄处凿了一个洞,另外插了一个刀柄,弄结实之后,再在这个刀柄外套了一个大于刀柄一圈的爆竹外壳,靠外处固定,于是便可实现了水平旋转刀的功能;而正常的刀柄则正常使用;最后用墨将刀身完全涂黑,便俨然一口宝刀了。 做 剑 相对简单一下,只需好的稍微长些的木片,稍加修饰即可。选用合适长度合适粗细的木棍,中间以铁链相连,便可制成 双节棍 或者 三节棍 甚至 七节鞭 之类的;将木头削成梭形,尾部钉一环形钉子,拴以长线便是少林寺里常见的 飞梭 ;将钉子用锤子砸扁,再经磨刀霍霍,尾部拴上红穗绳,即为 飞镖 ;那个时候凡是柱子树干之类的木质东西,几乎都被我用以练习飞镖而满目疮痍 。比较艰难的兵器是 长矛 ,主要是铁质矛头不易获取合适的材料,我只好当时以铁片代替了,斩了铁片以长菱形,固定在木棍一侧,是为长矛;那个时候曾让我遗憾的是由于材料不具备一直未能作一把 禅杖 。 清凉的夏夜里,星星眨着眼,有时会有萤火虫飞来飞去,像是飘在空中的精灵,又像是浮着的小红灯笼;树影婆娑,风起时吹着叶子沙沙响;路边田野里青蛙呱呱地叫着…… 在这样的夜色下,我和小伙伴们拿着自己的兵器,分作几个派别,打打杀杀,俨然一个群雄蜂起的江湖,常常快乐的忘记了回家,直到深夜月亮高高挂起的时候,大家才会悻悻地离去,约定明天继续玩。 电视剧《边城浪子》正在播放,很为里面颓废冷酷的傅红雪的精深武功折服,动作奇快无比,往往未及眨眼,便看到对手已经缓缓倒下,那时候我还颇为纳闷,眼巴巴地盼望着能有高手能和他斗上几个回合好让我看看他的招式,那时的我全然不知这样的侠客是古龙先生笔下典型的代表,招式从来不在乎过程只注重结果,那就是瞬间对手便倒下了,出手之快,足以逃过我们这些凡胎肉眼甚至有可能让爱因斯坦看见这样的高手之后试图修正物理公式得冲动。然而那时我只对他的武功和兵器感兴趣,对于一直伴他左右的那位温柔善良的美女,我却颇为反感,连武功也不会晃来晃去的还添麻烦不打架,好无聊太没意思了。长大后知道,这个当初我十分讨厌的角色甚至比那把黑刀或者顶尖武功还重要,一个浪荡江湖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作为顶尖高手灵魂深处必然是彻骨冰凉的孤独,没有这么一个红颜如花者相伴,恐怕未必能称霸江湖;一代英雄携美人驰骋江湖浪迹天涯,游尽天下名川大山,如果同时还是为文武兼通之才,与美人帐中饮酒,花间赋诗,月下舞剑,灯前画眉,恐怕平生快事怕莫过于此了。 对武术的神往和不可实现,我和那个小伙伴看了电视剧加上自己的想象,曾经自编了数本“武术秘籍”,其中包括“混元掌”、“达摩六式”、“三十六路小擒拿”以及很玄乎的“九阴白骨爪”;神往于电视剧里的白骨爪只需给人一掌,立刻毙命而且是死于内伤,皮肤上只会留下一个手印;迷恋于高手飞舞于天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既然会飞为何还要走路呢?也曾经将练习本画了插图附以自编的故事情节,便是小人书,故事情节大抵都是小孩子历经千辛万苦拜师求学终于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之后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偶尔拿给小伙伴看看。 小学四年级生平第一次有了地理课,确切地讲是地理书本,因为没有老师讲光有课本。在地理地图上,我仔细地和小伙伴研究地形,确定了峨眉山的位置和距离,思量着需要多少天怎样才能从内蒙古去去四川那里习武呢。那时傻乎乎的竟然还不知道峨眉山只有女弟子… 最早的童年日子就这样在对武术的痴迷里无忧无虑地悄悄地逝去………… 后记:明天就要去北大习武了,写这么一点点,权当是日记,只不过是晚了些,晚了很多年。 于2006年3月北大习武前夜 儿时偶像--颓废冷酷的傅红雪以及他的那把让我神往不已的宝刀
个人分类: 昔年牧童--如今书生|4244 次阅读|30 个评论
“门把手”可以打开“脑门儿”么?
热度 6 boxcar 2011-11-19 17:50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刚才看到邢志忠老师的博文“ 门把手、臭豆腐与我们的科学精神 ”,提到一个听起来似乎很搞笑的故事:“女 儿初一的时候,约一位同学去西单 GINO 意大利餐馆吃饭(可惜这家味道不错的餐馆如今已经在西单消失)。见面之后,同学从挎包里面拿出一个门把手。女儿问此物何用之有,同学郑重答道, “ 防身。若有小流氓骚扰,则以门把手开其脑门。 ” 女儿笑煞。回家之后讲给我们听,我们也笑煞。 ”【 1 】俺读过之后,没有笑,而是很严肃地苦思冥想,如何用门把手打开脑门这个学术兼技术甚至有些艺术(按暴力美学的理念)的问题。思考结果如下: 1 )“门把手”打开“脑门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众所周知,门把手可以用很多种材料生产,可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如果采用比较硬的金属材料生产,做得大一些、重一些,并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留下一个尖端,人的脑门如果以“迎头”的方式撞上这个尖端或者被这个尖端撞击,有可能会出现“头破血流”的场面,即脑门儿(甚至天灵盖)被打开。 2 )如何用“门把手打开脑门儿”?显然 ,“ 小流氓 ”以一种巨大的献身精神 主动申请 用“脑门儿”去撞“门把手‘来做验证实验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按照邢文中描述,“门把手开脑门儿”最可能发生的情景多半是小流氓首先挑衅,然后小姑娘奋起用门把手实施“正当防卫”,以匕首或峨眉刺之类贴身肉搏短兵器的用法,直击小流氓的脑门儿,如果做到了“稳准狠”,是有可能“打开”的。或者,感觉小流氓“来者不善”向自己冲过来时,就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以武林女侠抛洒暗器的手法用投掷铅球铁饼手榴弹的力道甩出门把手,让门把手划过一道抛物线准确地命中“疑似小流氓”者的脑门儿。再或者,给门把手拴上一个绳子或者链子,在打斗当中像使用绳镖流星锤之类的软兵器那样挥舞起来,对“小流氓”的脑门儿实施“空中打击”。 看来,在临敌之时作为兵器使用的“门把手”,堪称“脑门儿把手”,可以是一件犀利异常的独门兵刃,适合女侠们使用。因为其形、其质仍与普通门把手无二,暂时还不用担心经过安检通道时被作为管制刀具之类的凶器遭到警察叔叔的没收。 俺写下这篇博文,就是要告诉大家,真正的武林高手,应该可以达到无所不为其兵刃的境界。作为寻常之人,动动脑子,换一种思路,就可以让“门把手”变成“脑门儿把手”,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物成为可能。 神马叫“科学精神”,能够抓住任何一件事儿,刨根问底地深入思考,敢于千方百计地跳出俗套去搞创新,大概是可以算作科学精神吧?!如果是酱紫,本文勉强就算是一例。 ========== 本文内容,纯属喻乐,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并告诫——脑门儿把手很危险,练习实验须谨慎! 参考: 【1】 邢志忠: 门把手、臭豆腐与我们的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79do=blogid=509623
个人分类: 科研|4888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中国航天、航空、航海以及兵器研究所名单(大规模)
JRoy 2010-3-22 10:42
中国较大规模的航天、航空、航海以及兵器研究所名单 中国航天研究机构 11 所陕西动力机械设计研究所 ( 六院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一院 ) 12 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一院 ) 13 所 北京控制仪器研究所 ( 十院 ) 14 所 北京特殊机电研究所 ( 一院 ) 15 所 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 ( 一院 ) 16 所 西安 ( 六院 ) 17 所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院 ) 18 所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一院 ) 19 所 北京航天信息情报研究所 ( 一院 ) 101 所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一院 ) 102 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一院 ) 165 所 陕西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 六院 ) 23 所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二院 ) 25 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 二院 ) 203 所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二院 ) 204 所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彷真技术研究所 ( 二院 ) 206 所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二院 ) 207 所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二院 ) 208 所 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 ( 二院 ) 210 所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 二院 ) 31 所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三院 ) 33 所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三院 ) 35 所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三院 ) 303 所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三院 ) 304 所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 ( 三院 ) 306 所 北京特种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 三院 ) 310 所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 三院 ) 41 所 陕西动力机械研究所 ( 四院 ) 42 所 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 . 襄樊 ( 四院 ) 43 所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 四院 ) 44 所 陕西电器研究所 ( 四院 ) 46 所 内蒙古合成化工研究所 ( 六院 ) 47 所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 . 蓝田 ( 四院 ) 401 所 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 ( 四院 ) 502 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五院 ) 503 所 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 ( 五院 ) 504 所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五院 ) 508 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五院 ) 509 所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五院 ) 510 所 兰州物理研究所 ( 五院 ) 511 所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五院 ) 512 所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 五院 ) 513 所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 五院 ) 514 所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五院 ) 515 所 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 ( 五院 ) 518 所 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 五院 ) 529 厂 北京卫星制造厂 ( 五院 ) 539 厂 上海科学仪器厂 ( 五院 ) 601 所 内蒙动力机械测试所 ( 六院 ) 701 所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 ( 直属 ) 702 所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 ( 一院 ) 703 所 北京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 ( 一院 ) 704 所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 十院 ) 706 所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 二院 ) 707 所 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 708 所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710 所 北京信息与控制研究所 771 所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九院 ) 772 所 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九院 ) 801 所 ( 八院 ) 802 所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八院 ) 803 所 ( 八院 ) 804 所 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 ( 八院 ) 807 所 ( 八院 ) 808 所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 八院 ) 811 所 ( 八院 ) 812 所 ( 八院 ) 813 所 ( 八院 ) 814 所 新光电讯厂 ( 八院 ) 中国航空研究机构 ( 中国航空研究院 ) 301 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 北京 ) 303 所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技术研究所 ( 北京 ) 304 所 中国航空计量技术研究所 ( 北京 ) 601 所 沉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602 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景德镇 ) 603 所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 , 原西安飞机研究所 ( 西安 ) 605 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 荆门 ) 606 所 沉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607 所 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 ( 原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内江 607 所与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 171 厂合并成立 ) 苏州 . 608 所 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609 所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 襄樊 ) 610 所 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 ( 襄樊 ) 611 所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612 所 014 基地 ,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 洛阳 ) 613 所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614 所 中国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 无锡 ) 615 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上海 ) 618 所 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620 所 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 ( 北京 ) 621 所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622 所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 623 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西安 ) 624 所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 绵阳 ) 625 所 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 ( 北京 ) 626 所沉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 并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 ) 627 所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与 627 所合并成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 ) 628 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 ( 北京 ) 629 所 结构热强度研究所 ( 长安 ) 630 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西安 ) 631 所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 西安 ) 633 所 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634 所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637 所 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640 所上海飞机研究所 ( 并入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 ) 648 所 贵州飞机设计所 649 所 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所 650 所 南昌飞机设计研究所 中国船舶研究机构 ( 中国舰船研究院 ) 12 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 ( 兴平 ) 76 所 船舶档桉馆 ( 兴平 ) 701 所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 702 所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无锡 ) 703 所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704 所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705 所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707 所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08 所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上海 ) 709 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710 所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711 所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712 所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 713 所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 714 所 科技情报研究所 ( 北京 ) 715 所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 716 所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717 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 武汉 ) 718 所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 719 所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722 所 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 723 所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 724 所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 725 所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726 所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 760 所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 750 试验场 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 中国兵器研究机构 (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 52 所 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 ( 包头 ) 53 所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济南 ) 55 所 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 58 所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 绵阳 ) 59 所 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 重庆 ) 70 所 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 ( 大同 ) 201 所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北京 ) 202 所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 西安 ) 203 所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 西安 ) 204 所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西安 ) 205 所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西安 ) 206 所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 西安 ) 207 所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 太原 ) 208 所 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 ( 北京 ) 209 所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 成都 ) 210 所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 北京 ) 211 所 昆明物理研究所 212 所 西安机电信息研究所 ( 西安 ) 213 所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 西安 ) 214 所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 蚌埠 ) 218 所 上海电控研究所
个人分类: 知识杂谈|21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庆大阅兵观感
boxcar 2009-10-2 13:47
昨天( 2009 年 10 月 1 日 60 周年国庆节)上午,陪老爸在家看国庆阅兵,虽然没机会亲临北京现场,而且看的也不是高清电视信号,但看到了众多先进兵器亮相,也足以让我兴奋和激动了。观感如下: 1 、 中国国防的透明度的显著增强 。据报道,这一次出现的新兵器(含改进型号)史无前例地多,而且全是国产(部分载机平台或组件可能还是进口的,仍需努力)。许多在网上的众军事论坛中流传多年的东西,居然一下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而且在报道中出现了近景的图像,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2 、 先进兵器从少量的研发到批量装备的转变 。上一次大阅兵 1999 年的国庆 50 周年阅兵,坦克方队就非常耀眼,那么多型号的坦克组成了混编方队,虽然显示着我国装甲兵器的研发实力,可以在 20 年时间里搞出了那么多的型号,凸显出我们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但遗憾的是,每个型号都似乎没有很有规模地进行装备,特别是最先进的 99 式坦克只有区区 4 辆,据说也只有这点儿。在这之前,我曾听说(主要是网上消息)我国的有很多先进兵器都已经研发出来了,但却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装备,这一次我们却看到了歼 10 、歼 11 、飞豹等作战飞机以及 99A 等主战坦克都是成独立的梯队或方队接受检阅的,显然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装备规模。这一方面显示着我们研制 - 装备理念的转变,让更多的先进兵器下到部队里面和一线士兵一起 摸爬滚打 ,甚至参加战斗,而不再停留在研究所和试验单位中反复接受科研人员的测试和改进,这样不但可以让部队更多更好地接触先进兵器,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考察兵器的应用性能;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们对自主研发的现代兵器的自信心,因为只有它们已经不再明显落后于外军当前的主战兵器,我们才不至于在兵器使用寿命用完之前被迫因为落后而淘汰掉。 3 、 自力更生精神还是必须的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飞在 151 架飞机最前面的领队长机 空警 2000 ,根据网上流传的说法,是以色列的 费尔康 在美国的干预下毁约后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它让我空军有了 千里眼 ,从而有更强的实力来更好地保卫我们的领空,这又是一个被逼出来的自主研发之作。同时让我们感到略感遗憾的是,背负着 大盘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载机平台是从俄罗斯买来的 IL-76 ,也就是说我们即使可以生产足够多的雷达系统,如果俄罗斯不能对我们敞开供应,会因为载机平台数量的限制,而无法大量生产预警机进行装备或对外销售,此时我们更会感慨大飞机制造方面的遗憾,让我们一面怀念曾经的运十,一面期待未来的大飞机。总之作为一个大国,国际采购很难买到现代化的国防安全的,仍须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
个人分类: 军事|5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力学角度分析戈的消亡
boxcar 2009-9-30 13:50
本帖原来被我发表在战场军事社区,经重新整理编辑后,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以便更多的网友阅读。 我记得20多年前读高中的时候,曾经看过的一本叫做《中国古代史常识》里面介绍过各种古代冷兵器的由来和使用,里面提到戈是车战使用的。 我现在从力学角度作点儿分析一下为什么随着车战的消失戈也消亡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后来的常规装备主要是刀、矛这一类,少数有用狼牙棒类(包括戚继光的狼筅)的。 从发力的角度看,矛(枪)主要是向前冲击发力,长柄刀和狼牙棒则主要向侧方发力,都需要舞动起来,打击力是从兵器和攻击者的动量转化而来的,这样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杀伤效果。而戈是需要进行侧向啄击和向后钩击的,戈的后面具有长柄、前面有尖嘴和横刃的戈横在战车向敌的一侧,在交错时如果敌人的战车进入戈的作用范围,上面的人首先容易被柄所阻拦(第一次打击,和棍的作用差不多),车相错后,柄向后倾斜,敌人如未摆脱,则沿着柄移动,最终会被刃斩伤或者直接被勾住(还会轻微啄伤),这样就很可能会被拖下车。虽然也可以舞动起来,但啄击点太小,效果显然不如刀,在实际的步战和骑战中向后发力的机会很少,只有人马交错那一个瞬间可用,所以使用效果显然不如刀和矛,车战消失后,戈被淘汰是必然的。戈最初是为车战设计的,由于古代战车(春秋战国前后)前面是2匹、4匹甚至更多的马,不会出现战车直接正面冲击的情况,人-车系统的运动轨迹和矛的指向很难重合,所以使用长矛不好发力,因此车战不宜用矛,而更适合用戈。大概是为了调和车战和骑战这两种应用场合,出现了由矛和戈复合出来的戟,这在三种战法并存的战国时期还有市场。实际在步战和骑战中戟的使用效果也不会有多好,所以最后也仅被用于仪仗了,因为它华而不实铸造一个戟头的金属大概够铸两个矛头了。还有,戟的重心不在其轴线上,这对实际使用也是不利的。
个人分类: 历史|666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