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潜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潜力无限
热度 1 JianTang 2013-1-10 21:57
最近单位年终总结,我不禁感慨,人定胜天! 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我所在的学院,人少,基础不高的小学院,分摊了2000w的经费指标和若干SCI文章指标,其中IF5的文章5篇,当时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十一五的经费指标是500w,IF5的SCI没有。 结果,2年时间刚过,不仅5分,7分,9分的,10分的文章都有了,20分的文章听说已经接受,SCI总数已经40%多了;经费总数1000w了,照这个趋势,超额、提前完成十二五计划之日可待啊! 潜力无限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打牌、唱歌、喝酒与研究潜力
热度 39 lionbin 2012-12-22 09:18
打牌、唱歌、喝酒与研究潜力
午餐时,许多老师围坐在一起,讨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闲话,是一天当中比较轻松的时刻。有时候也讨论一些比较正规的问题,比如研究生招生、学生培养、课题申请、文章写作等。新近刚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学生在什么方面的能力可折射出学生的研究潜力呢?有没有可能通过观察一个人在某些娱乐活动中的能力而考查其研究能力呢?其实,许多心理学测试正是才用类似的套路来考察人的性格与能力的,这里也想参照这样方式来分析分析。 (以下内容写于12月21日从上海到北京的末日班机上,完全是自娱自乐,没有科学根据,请您别太在意!) 在现实生活中,应酬就要吃饭,吃饭就会喝酒,喝了酒还可能去唱歌,或者搓麻将、打扑克。因此,喝酒、唱歌、搓麻将、打牌等活动如今并称为“灰色技能”。许多人甚至认为,这种技能往往比学历、文凭、甚至工作经验还要重要。由于这些活动经常发生,就可在有意无意之中观察一个人,所以 这里我暂且借用“灰色技能”中的打牌、唱歌和喝酒来说说与一个人研究潜力之间的关系。 有一位老师说,可以通过打扑克(打牌)的来判断一个人的研究能力,而且认为许多科研做得好的人都喜欢打牌。的确,这位老师的许多同学或朋友是既喜欢打扑克,科研也的确做得不错。还可顺便分析一下原因:打扑克需要有纵观全局的能力,而且需要根据出牌的变化不断做新的判断,寻找最好的组合方案。这都是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需要的能力—— 全局观和判断力 。 显然,人的聪明程度是有差别的。扑克打得好坏与人的聪明程度肯定有一定相关性的,特别是 记 忆力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但科学研究只有这些能力还不够的,还需要有 模仿力、感悟力和创造力 等,这些能力通过打扑克则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初入科研领域的新兵,开始最需要的能力应该是模仿。可体现模仿能力的娱乐活动中,莫过于卡拉OK了。其实,要把一首歌唱得让别人真心称赞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儿。有人认为,歌唱得好坏,与其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关联,其实不然,因为许多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听多了,歌也唱得不错。所以,大多是卡拉OK唱得好的人其实是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的,他们能体会出一些细微的差别,并用自己可以控制的能力模拟出来。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是模仿,而模仿必须先从详细了解被模仿对象开始。在科学研究中,要模仿别人的工作并改进,同样要先了解别人的工作。如果能做到细微之处都非常了解,是大有裨益的。同样是写第一篇文章,有人模仿的像模像样,至少从形式上一看就是一篇有板有眼的文章,而有人写出来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缺不少东西又似乎多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东西,就像唱卡拉OK时老跑调一样,或者完全不在调子上。当然,仅仅靠模仿是不够的,要有所发展。如果一个人唱歌,与原唱有很大差别,但也唱出了韵味,唱出了自己的风格,甚至让人觉得比原唱还好,那就是比较高的创造能力了,这也是做科学研究的人所需要的素质。因此, 唱卡拉OK也许能部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模仿力、感悟力和创造力等 。 在说到人的性格的时候,喜欢喝酒的人总喜欢用酒品来辨别人。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水生所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导师在面试的时候,会半开玩笑半顶真地问学生两个问题,抽烟吗?喝酒吗?如果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老师会很满意,说:这还差不多,这才叫烟酒(研究)生嘛。这个段子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的确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对于生态学这种经常需要跑野外的工作来说,抽烟、喝酒也许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野外辛苦的时候抽根烟解解乏,一天干活累了喝点儿酒也可以解乏。同时, 抽烟喝酒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个人觉得这在当时没有什么不好的。因此很长时间对这个段子是作为真实的故事加以相信的。 由此,有人认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烟品和酒品来看他的学术品行。其实,有时候也不无道理,弄虚作假是容易养成习惯的, 一个人喝酒都喜欢弄虚作假的人,也可以怀疑他的学术道德是否存在问题 。喝酒爽快的人,在许多方面的表现也的确爽快。但总是喜欢喝醉的人也有问题,是否属于自不量力,或者缺乏自 我约束和节制能力 呢?这其中哪些是科学研究中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呢? 其实,不管是从何种方面来侧面考察一个人的研究能力,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之中采用着某种方法来考察,而不同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可能大相径庭,但可以肯定的是,都有某种程度的偏向性,就是用自己的爱好和感觉来寻找与自己相近的人。其实,这样也挺好,科学研究中,合作方能否合得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愿各位也准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考察方法。 图片来自网上,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11484 次阅读|100 个评论
科技导报社成功举办“地热能的潜力与优势”学术沙龙
kejidaobao 2012-8-2 16:11
在可再生新能源中,地热是一种现实的并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其开发利用正在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7月10日,科技导报社举办了以 “地热能的潜力与优势”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旨在推动中国地热能的发展,为政府决策与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学术沙龙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忠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做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在“地热能的成因与资源评价 | 、地热能的优势与挑战、地热发电的关键技术、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等 4 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共议地热能发展的未来。同时,科学家们对《科技导报》以学术沙龙形式,搭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对有关科技热点问题的深入探讨给予肯定。 其后,《科技导报》还将以地热能的发展为主题,刊登优秀稿件形成专刊。 《科技导报》编辑部 2012 年 7 月 23 日
个人分类: 新闻稿|3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林毅夫:分配关乎未来20年8%增长潜力
whyhoo 2012-7-30 13:14
主题: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原因和教训 主讲:林毅夫 时间:2012年7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朗润园 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 编辑:周东旭 林毅夫, 著名经济学家,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著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等。 精彩摘要 1994年我就曾预测中国到2030年前可以保持每年8%的增长,到时经济规模可以赶上美国甚至超过。当时普遍认为不可能,说我是唱好中国。一个国家是不能唱好的,一个国家也不能唱衰,只能根据事实来分析。 中国维持8%增长的潜力,还需要发挥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政策应该是真正挖掘潜力的政策,而不是赶超的政策。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和矛盾,应该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中国需要制度变革,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水平增高,上层建筑也必须跟着变动。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是值得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需要的制度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 中国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有没有一些教训?我觉得是有的,上一轮积极的反周期政策,更多依靠货币政策,带来物价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收入分配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收入分配,必须以一次分配改善为主,也就是让各种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得到应有的。如果能够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一次分配就可以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上篇 中国经济 中国未来20年为何能继续保持8%年增长 “8%增长是潜力,发挥潜力还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政策应该是真正挖掘潜力的政策,而不是赶超的政策。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和矛盾,应该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6月22号我对中国未来做了一些论述,谈到未来20年中国具有保持年均增长8%的潜力,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这不是我第一次说这种观点,1994年我就曾预测中国到2030年前可以保持每年8%的增长,到时经济规模可以赶上美国甚至超过。那是第一次说,当时普遍认为不可能,说我是唱好中国,一个国家是不能唱好的,一个国家也不能唱衰,只能根据事实来分析。 这几年在国内、国际各种会议场合,不管在外国人面前还是中国人面前,我讲了很多次也做了很多分析。对长期增长潜力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短期政策与长期增长的可能性高度相关,比如,一头小毛驴,给它吃得再多,它能长成小马仔吗?不管短期政策怎么样变化,长期分析是重要的,知道潜力是什么,然后去挖掘潜力,短期政策为长期增长创造条件,解除可能的增长瓶颈。 有学者怀疑中国还有二十年8%增长潜力的说法,主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还不曾有任何一个国家维持50年年均8%以上的增长(在此之前的32年保持年均9.9%的增长),怎么会出现在中国?第二,高速增长的国家,在人均收入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增长速度都放缓,包括日本和韩国。 这两个推论是不准确的。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时候,提出20年经济翻番,平均每年增长7.2%,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像中国这么多大的国家,可以维持20年7.2%的年增长,更何况1980年代以前西方理论界还有自然经济增长率,认为一个国家除战后或自然灾害复苏,不可能有7%的增长。中国不仅是20年7%,现在是32年9.9%。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不代表不能发生。 第二,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增长速度,靠的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不管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也就是指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用前人经验和前车之鉴,减少成本,创新速度可以大大加快,转变为经济增长。从历史经验看,以1990年的购买力计算,当日本、德国等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其人均收入已达到美国的65%;而我们达到1万美元时,人均收入还不足美国的25%。同样是一万美元,而日、德的后发优势已经很小,而我们的后发优势还非常巨大。据麦迪森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的水平、台湾地区1975年的水平以及韩国1977年的水平。在这个阶段,日本维持了每年9.2%的增长,台湾地区是每年8.3%的增长,韩国增长速度也超过7%。 从前景来看,我再次强调中国维持8%增长的潜力是存在的。日本1971年人均达到一万美元,是美国的60%,韩国1997年达到美国的50%。如果把潜力利用好,中国到2030年人均收入应该有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 当然,这是一个潜力,潜力的发挥还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政策应该是真正挖掘潜力的政策,而不是赶超的政策。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和矛盾,应该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当然,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没有问题或矛盾,否则也就不是发展中国家了。 转型国家充满扭曲 制度变革需创新 “中国需要制度变革。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是值得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需要的制度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 中国需要制度变革,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水平增高,上层建筑也必须跟着变动,各种制度变革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革。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现在谈制度一般就是以目前发达国家作为标准,比如华盛顿共识( 编者注: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针对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所推行的制度变革,看到发展中国家有差距,就认为制度扭曲对经济发展造成约束,必须进行修改。世行有一个非常有名指标,叫企业经营指标,就是以发达国家市场制度作为标准衡量发展中国家。 实际来看,无论是199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1980年代开始的发展中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所进行的制度变革,推行结果普遍不好。国外学者做了详细的经验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1980年代与199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比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平均增长慢,不仅增长速度慢,而且经济波动的程度比1960、1970年代更高。有一些学者认为1980、199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迷失的20年。 制度变革是需要的,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需要的制度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尤其是转型中国家,并不是在理想的自由条件下运行,而是充满各种扭曲。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如果是在次优环境下,即使想进行最优的制度变革,导致的结果可能比原来更差。因此,进行制度变革必须要有创新,这也是我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 我举一个金融体制改革的例子,过去谈金融体制改革无非就是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建立大银行,建立股票市场。但是,发展中国家90%以上的生产活动是农户或者是小农经济,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如果按照西方的金融体制改革,导致的结果就是80%、90%以上的生产活动得不到金融支持。我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从华盛顿共识后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因为只有大企业得到金融支持。 我们的金融改革滞后,但并不应该改成与发达国家一样的金融体制,而是必须根据中国现有发展阶段,推行能够给中小型农户、制造业与服务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改革。 制度改革不能简单套用国外理论与经验,必须结合自己发展阶段与结构,如此政策才能够真正变成桥梁,让年均8%的增长潜力发挥出来。 事实上,中国经济能够发展这么快,与每个地方政府都有支柱产业,并为支柱产业的形成给予一定助推有关系。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不断地变迁,地方产业能不能发展得好,与地方产业群聚有很大关系,而产业群聚能不能形成,又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进入时间有密切关系,如果这些完全靠市场自发,可能没有办法解决。 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同时,需要政府进行协调,应该是两只手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出现问题?一定会,不管是靠市场还是靠政府,但看问题还是应该看主流。另外,有了比较好的理论框架后,对哪些属于正常干预,哪些属于不正常干预,进行社会监督,使政府助推发挥积极效果,尽量避免负面作用。 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 “我觉得下一轮反周期刺激政策,同样是要超越凯恩斯主义,但更多是利用财政方式,而不是货币方式” 2008年国际金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国际理论界普遍受到理性预期学派( 编者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被认为是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所谓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影响,认为在发生金融危机、经济箫条的时候,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社会保障,维持社会稳定;政府财政税收一定会减少,社会支出一定会增加,政府财政赤字本身会增加,这是自动引擎,靠此就可以度过金融危机。 当然,中国政府与其他多数政府推行的都是凯恩斯主义,但中国政府做的是“超越凯恩斯主义”。按照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有两种方式,一是减税,一是投资。而中国政府在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利用这样一个刺激,主要用于能够提高生产率,消除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建设,我把这样的经验总结为“超越凯恩斯主义”。这是中国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以后执行的。 这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后推行的70%、80%项目同样如此,但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慢了,是不是推行出现问题?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有两个原因,一是上一轮投资项目到现在基本都要收尾。第二,国际经济金融危机还没走出来,欧美市场相对疲软,而中国目前出口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外部环境不好,国内投资基本收尾,经济增长速度会慢一点。在这种状况下,新一轮有可能再启动相对宽松的反周期政策。 那么,有没有一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我觉得是有的,上一轮积极的反周期政策,更多依靠货币政策,带来物价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我觉得下一轮反周期刺激政策,同样是要超越凯恩斯主义,但更多是利用财政方式,而不是货币方式。 收入分配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一次分配,达到公平跟效率的统一,才能够真正发挥8%的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收入分配,必须以一次分配改善为主,也就是让各种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得到应有的。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一次分配就可以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即使目前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但是与欧美等国相比,我们的比较优势还是集中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也是真正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政府给一点帮助,不需要劳动补贴,企业就能够赚钱。 如果多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穷人收入主要是靠劳动收入,如果有很多就业机会,分享经济增长果实,工资会增长很快。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所拥有的比较优势资源的价格不断上升,而资本回报相对下降,经济可以发展得又快又好。我一再强调一次分配为主,靠市场调节。 市场过程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国际经济周期等,当然会有一些临时失业,临时失业就必须有社会保障,也就涉及二次分配。 对富人征税主要是针对收入,而不是靠二次分配本身来解决收入问题。二次分配应该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分配问题,尽管对社会分配会有贡献。 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一次分配,达到公平跟效率的统一,才能够真正发挥8%的经济增长潜力。 下篇 金融危机 美国地产泡沫引发国际金融经济危机 “我认为这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第二,美国政策失误造成货币急剧增加,导致全世界外汇积累增加,以及最后的泡沫经济”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是由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这一点是有共识的。美国为什么会出现房地产泡沫?国外理论与舆论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国际贸易不平衡,中国和东亚经济体积累了大量外汇,购买美国国债,压低利率,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引起了房地产的泡沫和股市的泡沫。这一观点把产生这场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归于外部不平衡的东亚国家和经济体。 为什么东亚经济体积累了那么多外汇,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不平衡?理论界提出三种假说:第一,东亚经济体奉行的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多导致贸易盈余多。第二,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经济体为了自我保险而增加出口以积累外汇。1998年东亚金融经济危机以后,东亚经济体,像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吸取了一个经验教训,就是如果外汇储备不足的话,很可能给投机家一个机会来狙击一国的货币,造成金融经济危机,为了自我保险,就开始增加外汇积累。第三,中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造成中国出口大量增加,外汇大量积累。 这些观点是值得质疑的。首先,关于东亚经济的出口导向战略。东亚经济体近几年贸易顺差确实激增,但是东亚经济体从1960年代以来一直奉行出口导向战略,在2000年以前贸易基本平衡。你不可能一个已经推行超过50年不变的政策来解释这十年发生的事情。 其次,关于自我保险假说。如这个假说所述,东亚经济体在19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之后,经常账户( 编者注:指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产的流动,与该国的国民收入账户有密切联系,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的顺差剧增。然而,日本和德国一样,拥有一定储备货币地位,无需以积累外汇来自我保险,其经常账户的顺差在同一时期也一样猛增。而且,中国从2005年以后经常账户盈余和外汇积累也远远超过自我保险需要。 再次,危机是否由中国汇率政策造成?最早提出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增加出口造成国际不平衡是2003年,然而中国的贸易顺差直到2005年后才变大。2003年中国外贸盈余比1997、1998年还低,大家想想看1997年、1998年国际上怎么说人民币汇率?当时普遍说法是人民币汇率高估。如果中国用人民币币值低估的手段,扩大外贸出口,增加中国外汇储备,其他与中国竞争的发展中国家外贸盈余一定下降,外汇储备一定会减少。可是我们看到进入2000年以后基本上所有发展中国家外汇盈余和外汇储备都在增加,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还不到一万亿美元,到2008年增加到将近六万亿。发展中国家自己不能印外汇,那外汇从哪边来? 必须提出一个假说,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东亚经济体外汇积累增加?为什么日本、德国外汇积累也增加?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积累也增加了?美国为什么会出现泡沫经济? 我认为这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发生的国际贸易不均衡,根本原因首先在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第二,美国政策失误造成货币急剧增加,导致全世界外汇积累增加,以及最后的泡沫经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包括欧洲开始推行放松金融管制政策,放松金融管制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允许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行,所以可信贷资金增加,流动性增加。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照理说泡沫经济要进入一段萧条时期,但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了避免美国的萧条,用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利率从2001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前的6.5%连续23次降息到18个月以后的1%,接近零利率,这就造成流动性过剩,造成大量投机行为。这些投机的钱在美国国内就流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造成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再加上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金融创新允许家庭把房地产增值的部分套现出来销售,消费需求就增加了,美国老百姓负债急剧增加。另外,美国政府因为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增加了财政赤字,使得国内需求和贸易赤字猛增。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这种赤字增加得以长期靠增发货币来维持。 中国到2001年已经变成美国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消费品的主要供给国,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逐年拉大,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拉大,中国和给中国提供中间制造品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即它们的贸易顺差,也逐年扩大。所以,整个东亚经济体的贸易增多是这样引起的。 美国央行行长曾对我说,之所以利率政策调到那么低,是因为看到很多钱流到美国。这里面包含一个观点,因为美元在其他国家是不能流通的,因此只能到美国进行投资。问题是那些钱怎么来的?不是我们自己印出来,是美国先印出来买东西流到发展中国家。 从2002、2003年开始美国有识之士确实担心美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把矛头指向中国,如果当年能够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而不是推卸责任,也许这次金融经济危机可以避免,至少可以缓解,不会变成这么严重。 发达国家政府委过于人的政策固然有其政治考量,然而也和学界的推波助澜有关。前面提到的三种假说,每个都可以提供一个模型,都可以用严谨的实验检验,但有些是心知肚明,指鹿为马的,因为学者也有需求,凭良心说,更多是瞎子摸象。学者在研究问题时对现象的理解应该力求全面,不要局限于一点,对任何理论假说应该多做推论,看是否每个推论都和已知事实一致。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各种矛盾冲突也会越来越多。利用外国的理论作为依据来制定政策或谈判,中国会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国的学者有责任根据事实自建内部逻辑自洽而各种推论又能和各种事实一致的理论,这样才能把握我们自己的命运,不随别人的音乐跳舞。在国际谈判中,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才能重新修订游戏规则。 原文见 http://news.ifeng.com/opinion/lecture/special/linyifu/#pageTop
个人分类: 经济|1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空心村整治----刘彦随
syc0303 2012-4-5 12:38
空心村亿亩土地潜力如何挖 刘彦随团队发布《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 ■本报记者 王卉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近期即将出台,而重点之一就是空心村整治。 土地整治规划咨询组专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日前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3月26日,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发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正是刘彦随团队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成果。 潜力过亿亩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揭示,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约1.14亿亩。 在我国,一年约有13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出去,但农村宅基地没有退出机制,导致长期废弃、闲置和浪费,并逐步扩张发展为村域成片废弃和整村闲置,有些废弃达四五十年。 而一旦年满18周岁,村民即可申请新的而且免费的宅基地。“烂的、旧的自然没人管了。”刘彦随认为,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导致大量“建新不拆旧、新房没人住”。 “有些省份已经错失良机。”有专家遗憾地表示,早期农村空心化未及时整治,百姓有钱后又盖了不少新楼房,现在再整治,成本已然太高。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外观漂亮的楼群背后是既不完善也不配套的水暖气网和不太好的卫生状况。 自发的探索 面对空心村蕴藏的土地潜力,地方政府和村民并未视而不见。在陕西渭北旱塬区,地方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废弃宅基地整治利用,发展蔬菜基地等高效农业,以及葡萄、苹果等优质果品基地,农民也获得了实惠。 “空心村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培育相结合,是一举多得的惠民政策。”刘彦随认为。 作为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国有企业,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创新了融工程设计、技术研发与项目实施为一体的土地整治产业化运作机制,直接整治改造废弃宅基地2万多亩。 “陕西省已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的土地整治产业化模式,在运作上也更规范。并且,整理后的土地由政府统一安排,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土地整治与管理的政策及规定。” 该相关政府机构,也是刘彦随团队的合作单位。 在河南郸城,刘彦随发现,这里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空心村整体潜力很大,老百姓也在自发利用闲置多年的宅基地,“整治还田,种植高淀粉红薯、大豆,效益不错”。 但这样的利用方式,在刘彦随看来,由于空心房所占面积较大,总体用地效率还不够高。 减少负面影响 空心村整治问题复杂,涉及面广。也有人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强拆、村民利益受损,同时担心一些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村落遭到破坏。 “我国不同地域的农村居民点有很大差异,空心化特征也不同,空心村整治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郑新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郑新奇近些年持续关注了城镇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也将视角转向空心村整治。他表示,应让当地村民参与到空心村整治规划中来,并且对当地的文化、风俗、历史传承都要有考虑,在形成区域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对具体村庄进行规划设计。 在空心村整治中,郑新奇反对让农民“被上楼”,“不能太随机,要科学规划,兼顾农民利益”。 “就土地整理而言,有些村民可能会不乐意,因为要花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朱道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力量推进。 在河南郸城的调研中,刘彦随注意到,这里的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又属国家商品粮基地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完善,新农村建设与民生保障的任务艰巨,确需政府重点关注扶持。 《中国科学报》 (2012-03-29 A1 要闻)
1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空心村亿亩土地潜力如何挖?
热度 1 miran 2012-3-30 09:19
[转载]空心村亿亩土地潜力如何挖?
空心村亿亩土地潜力如何挖 空心村亿亩土地潜力如何挖 2012-03-29 | 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2-3-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 年)》近期即将出台,而重点之一就是空心村整治。 土地整治规划咨询组专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日前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整治农村建设用地 450 万亩。 3 月 26 日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发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正是刘彦随团队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成果。 潜力过亿亩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揭示,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约 1.14 亿亩。 在我国,一年约有 1300 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出去,但农村宅基地没有退出机制,导致长期废弃、闲置和浪费,并逐步扩张发展为村域成片废弃和整村闲置,有些废弃达四五十年。 而一旦年满 18 周岁,村民即可申请新的而且免费的宅基地。“烂的、旧的自然没人管了。”刘彦随认为,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导致大量“建新不拆旧、新房没人住”。 “有些省份已经错失良机。”有专家遗憾地表示,早期农村空心化未及时整治,百姓有钱后又盖了不少新楼房,现在再整治,成本已然太高。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外观漂亮的楼群背后是既不完善也不配套的水暖气网和不太好的卫生状况。 自发的探索 面对空心村蕴藏的土地潜力,地方政府和村民并未视而不见。在陕西渭北旱塬区,地方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废弃宅基地整治利用,发展蔬菜基地等高效农业,以及葡萄、苹果等优质果品基地,农民也获得了实惠。 “空心村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培育相结合,是一举多得的惠民政策。”刘彦随认为。 作为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国有企业,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创新了融工程设计、技术研发与项目实施为一体的土地整治产业化运作机制,直接整治改造废弃宅基地 2 万多亩。 “陕西省已连续 10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的土地整治产业化模式,在运作上也更规范。并且,整理后的土地由政府统一安排,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土地整治与管理的政策及规定。” 该相关政府机构,也是刘彦随团队的合作单位。 在河南郸城,刘彦随发现,这里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空心村整体潜力很大,老百姓也在自发利用闲置多年的宅基地,“整治还田,种植高淀粉红薯、大豆,效益不错”。 但这样的利用方式,在刘彦随看来,由于空心房所占面积较大,总体用地效率还不够高。 减少负面影响 空心村整治问题复杂,涉及面广。也有人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强拆、村民利益受损,同时担心一些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村落遭到破坏。 “我国不同地域的农村居民点有很大差异,空心化特征也不同,空心村整治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郑新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郑新奇近些年持续关注了城镇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也将视角转向空心村整治。他表示,应让当地村民参与到空心村整治规划中来,并且对当地的文化、风俗、历史传承都要有考虑,在形成区域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对具体村庄进行规划设计。 在空心村整治中,郑新奇反对让农民“被上楼”,“不能太随机,要科学规划,兼顾农民利益”。 “就土地整理而言,有些村民可能会不乐意,因为要花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朱道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力量推进。 在河南郸城的调研中,刘彦随注意到,这里的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又属国家商品粮基地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完善,新农村建设与民生保障的任务艰巨,确需政府重点关注扶持。                      《中国科学报》 (2012-03-29 A1 要闻 ) ———— 博主看法:总是柿子先挑软的捏,盲目城市化造成的耕地破坏与浪费不整治,却如此急不可耐地窥伺农民的土地;希望不是一场掠夺!!!!若那样,这些学者就是帮凶!!! __________ 推荐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权力资本结盟牺牲民众利益造就行业性暴富 【诗歌】魏国记 【诗歌】人行天桥 重 - 庆 事 - 件的成 - 因 - 和 - 走 - 向 大败局:提振、猫腻、公子、剥削、官二代、昏庸、腐败 中国 “ 裸 - 官 ” 报告出炉, “ 太 - 子奶 ” 全面爆发 新疆摄影作品之二 : 图片集锦 《魅力新疆》摄影展入选作品之一 : 图片集锦 集体世袭的中国高层:藉助权力赚取财富 看不懂的农村 :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 电影鉴赏系列: 电影鉴赏 : 《危险方法》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之精神分析学 电影鉴赏《卑鄙的我》:萝莉与大坏蛋奶爸的故事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影片赏析 电影鉴赏 : 《开往春天的地铁》影 片 赏析 发条橙子 : 传说中的暴力亡命 “ 哥 ” 几则 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本博客主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5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6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华民族的潜力总和真的很大
热度 1 seawan 2012-2-21 08:42
中华民族的潜力总和真的很大
巨大的人口 基数 , 提供了丰富的 变异 可能, 使得 华人 中可以出现大量具有各种“ 超常 ”素质的个体和团体。 加上国内 生存 条件不太理想, 对促进针对环境的变异和 进化 非常“给力”。 因此, “潜力”的“ 总和 ”之大,是任何另外一个国家不可能匹敌的。 不过,目前的分崩离析的 整体 心态, 使得作为 整体 的攻击性和战斗力又非常的 低 。 因为潜力的“总和” 不是 “整体力量”。 ——这可能也是当前一些 强国 最喜欢的状态。 附: 温州商人6千万美元买下美国大西洋银行 相信核能,但是不相信中国人 Geraldine Ferraro 1984 的一句演讲词(关于核电) http://shihb.blog.sohu.com/120493514.html 何祚庥【坚决反对在内陆建核电站】! 北大拍不出好的宣传片,是因为没有可宣传的 5000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修行(图) 辫子戏和后庭花,及太君在中国的爱情故事 张辰宇教授团队科学发现 确认转基因危害 少林释小福神奇童子功震撼全场 针锋相对强贴,围观,收藏了 募捐! - 【非常有创意!立人乡村图书馆】 夫妇隐居山中10余年,现在回归社会??
个人分类: 周围|302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樊纲:中国经济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
whyhoo 2012-2-18 21:55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动荡不是“二次危机”,亦非“二次探底”。发达国家的经济将经历几年低迷期。   中国经济处于平稳“软着陆”过程中,是经济周期中正常调整的一部分。调整过程中会有部分企业、行业感受到冲击,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中小企业要积极面对,不要轻易转换行业,转型升级才是硬道理。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樊纲满怀信心地表示,中国经济肯定存在长期增长的潜力。   记者:欧债危机的蔓延让大家对国际经济形势普遍感到悲观,您如何看待?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樊纲:现在发生的不是第二次危机,而是进入一次危机的不同阶段。我个人认为世界经济不会有“二次探底”,“二次探底”指的是深度衰退,衰退的含义是负增长。欧洲国家公共部门的债务所产生的冲击是有限的,跟私人投资产生的泡沫是不能相比的。   “欧猪五国”的债务只占欧洲GDP的23%,是透明且有限的,公共债务也没有衍生工具。因此欧洲不会出现负增长,但会出现长期经济低迷。低迷是指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增长速度或潜在增长率,欧洲的潜在增长率是2%~3%。世界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有10年左右的低迷期,欧洲有15年的低迷期。我个人认为美国至少有3年、欧洲有5年的低迷期。   记者:当前全球经济状况对我国经济形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樊纲:首先对外贸有一些不利影响,但不会像2009年那样出现大幅下降。其次是对资本账户的影响,外资回流,因而我国的外汇储备有所减少,人民币有所贬值,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由于2012年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减小,因此对2012年的外贸出口有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资金回流,美元最近比较坚挺,但从长期来看美元不会一直坚挺。资本流入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会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综合看来,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单纯影响对外贸易。   记者:具体来讲,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   樊纲: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原因是我国比较早地进行了调控。我国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有效调控,2010年中期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回收货币,所以高增长的势头就比较早地得到控制,整个宏观经济开始掉头,并且是比较平缓地掉头,这是典型的“软着陆”曲线。   房地产业将会“软着陆”。虽然若干个大城市出现了较大的房地产泡沫,需要适度调整,但由于2010年4月就开始调控,就全国而言,抑制了泡沫的进一步做强做大,没有使泡沫扩散到全国二三线城市。   目前大城市房地产销售量虽降了30%~50%,但全国销售量增加了10%,说明二三四线城市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大城市的价格可能会降得多,但全国的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动,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   “软着陆”也是着陆,也是增长速度的下降。资金收紧,企业的财务成本大幅提高。我认为这个时候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做一些特殊安排,防止中小企业过度调整。   我估计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速要降到8%左右,通货膨胀在4%左右。经过这次调控,以后几年中国的宏观政策不会因为欧美的债务危机发生大的变动,经济的增长速度会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记者:中国经济有无长期增长的潜力?   樊纲:从理论、从要素分析看,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再保持20~30年的高增长,仍然会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对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因素,目前令人关注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改革还有没有潜力可挖?我个人认为改革还大有潜力,各领域的改革都是释放潜力的过程。   第二是开放是否会有新的贡献?由于外资所占投资的总比重是下降的,因而虽然其影响是正向的,但投资增速是下降的。真正重要的是外资的外溢效应,它所带来的是知识、经验、管理、技术,特别是在金融上的积极影响。   第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有多快?企业“走出去”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提升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企业在学会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有限,但对国家的GNP和国民知识的增长有显著积极意义。而且,“走出去”对于科技创新的意义也很大。   第四是劳动力的优势因素还有没有?不可否认,过去30年中国利用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由于沿海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带动了内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觉得中国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及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民工进城后呆不下去,只能从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供给中退出去。   记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樊纲:第一,要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呆在城市不回去,劳动力就不会短缺。第二,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接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在中部地区寻找劳动力。沿海地区的农民早就转移了,新转移的农民工大都来自内陆地区。中国的地区差距巨大,过去30年中国经济靠着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将更多地支撑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中国能否高增长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包括产业向内陆转移。三是长期保持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不仅要促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还要促进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一起发展,才能解决八亿人的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70%~80%的人需要的不是高端产品,而是中低端产品,不要放弃已经形成竞争力的产业。四是做好宏观调控,保证经济不出大的泡沫。五是重视社会改革和调整。   樊纲: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2006~201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半月谈》2012年第3期,记者郑天虹)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48980/17147019.html
个人分类: 经济|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级学位绝对不是福利
热度 5 wucmgucas 2012-2-15 18:31
攻读学位本来是自觉自愿的事,没有导师逼着学生来读。现在有许多研究生那么功利,总是抱怨待遇啦、文章啦、就业啦......须知,高级学位绝对不是福利!那是给有潜力成为专家的人准备的,自古以来凡夫俗子莫要趟这条河。
297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无人研究肿瘤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
xupeiyang 2012-1-10 10:34
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 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 40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1 9 ‍ 2010 5 ‍ 2008 5 ‍ 2005 4 ‍ 2002 4 ‍ 2007 3 ‍ 2006 3 ‍ 2004 3 ‍ 2009 2 ‍ 200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SA 11 ‍ Italy 6 ‍ Germany 6 ‍ France 2 ‍ Canada 2 ‍ United Kingdom 2 ‍ Japan 1 ‍ Israel 1 ‍ India 1 ‍ South Korea 1 ‍ Switzerland 1 ‍ Iran 1 ‍ Belgium 1 ‍ Hungary 1 ‍ Singapore 1 ‍ Nepal 1 ‍ Denmark 1 1 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Milan 4 ‍ Dallas 2 ‍ Houston 2 ‍ Cologne 2 ‍ London 2 ‍ Leipzig 2 ‍ Los Angeles 2 ‍ Osaka 1 ‍ Petah Tikva 1 ‍ Grenoble 1 ‍ Thiruvananthapuram 1 ‍ Seoul, South Korea 1 ‍ Toronto 1 ‍ Villeneuve-d'Ascq 1 ‍ Zürich, Switzerland 1 ‍ Prato 1 ‍ Tabriz 1 ‍ Munich 1 ‍ Portland, USA 1 ‍ Brussels 1 1 2 1 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Dig Dis 2 ‍ Biochim Biophys Acta 2 ‍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 ‍ Clin Cancer Res 2 ‍ Mutat Res-fund Mol M 1 ‍ Clin Liver Dis 1 ‍ Genes Nutr 1 ‍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 ‍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1 ‍ Trends Mol Med 1 ‍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 1 ‍ Endocr Relat Cancer 1 ‍ J Gastrointest Surg 1 ‍ Hum Antibodies 1 ‍ Cancer Gene Ther 1 ‍ Anticancer Res 1 ‍ Hematol Oncol Clin N 1 ‍ Curr Opin Genet Dev 1 ‍ Bull Cancer 1 ‍ Biochimie 1 1 2 1 2 3 ... 3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Humans 33 ‍ Neoplasms 29 ‍ Apoptosis 27 ‍ angiogenesis 26 ‍ Tissues 26 ‍ apoptosis 25 ‍ Neoplasm Metastasis 24 ‍ Therapeutics 14 ‍ Genes 13 ‍ Animals 12 ‍ Cell Death 12 ‍ cell death 12 ‍ DNA 11 ‍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Neoplastic 10 ‍ Telomere 9 ‍ Proteins 9 ‍ programmed cell death 9 ‍ Telomerase 8 ‍ chromosome, telomeric region 8 ‍ Oncogenes 8 1 2 3 ... 31 1 2 3 4 5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Daidone M 2 ‍ Aggarwal B 1 ‍ Grotzer M 1 ‍ Shalaby T 1 ‍ Hiyama E 1 ‍ Calin G 1 ‍ Santarpia L 1 ‍ Nicoloso M 1 ‍ Hlscher A 1 ‍ Vallbhmer D 1 ‍ Brabender J 1 ‍ Metzger R 1 ‍ Omidi Y 1 ‍ Majidi J 1 ‍ Baraer J 1 ‍ Baradaran B 1 ‍ Abdolalizadeh J 1 ‍ Senzer N 1 ‍ Mees C 1 ‍ Nemunaitis J 1 1 2 3 4 5 publications over time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什么?
热度 4 jitaowang 2011-2-16 15:49
看到彭思龙老师的一篇好文章 : “ 科研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到死自己的潜力都没有发挥 ”. 点击率达到 2679, 推荐数 29, 还被列人 “ 精选 ”. 我也想推荐一下 , 突然犹豫了 . 这不是说 : 科研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到死自己的 “ 钱 ” ( 潜力 ) 都没有 “ 花完 ”( 发挥 ) 吗 ! 这可不是赵本山的意思啊 ! 彭 老师文章中说 : “ 赵本山去年的春节晚会说的一句俏皮话:小说,人生的莫大悲哀莫过于死了钱没花完,赵说,人生的莫大悲哀莫过于活着钱没了。假如把钱字改成了科研能力或者潜力,一点都不能让人发笑,反而让人毛骨悚然。 ” 于是我就干脆把这段 “ 去年的春节晚会 ” 的台词按照 彭 老师的置换规则 直译一下 : “ 小说,人生的莫大悲哀莫过于死了潜力 ( 钱 ) 没发挥 ( 花完 ) ,赵说,人生的莫大悲哀莫过于活着潜力 ( 钱 ) 没了。 ” 我不知道 彭 老师的标题究竟引用的是 “ 小说 ” 还是 “ 赵说 ”? 显然彭老师标题用的是 “ 小说 ” 而不是 “ 赵说 ”. 因此深得人心 , 丝毫没有 “ 让人毛骨悚然 ”. 因为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的 潜力无穷 , 只是怀才不遇 , 因此才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啊 ! 这样不是 “ 让人毛骨悚然 ”, 而是 “ 让人心安理得 ”. 回送上一份点击率 + 推荐 +“ 精选 ” 印章的厚礼 . 马克吐温也有类似的小故事 , 说弄堂口的小皮匠成了阎龙王 ( 中国化了 ) 殿上的大将军 . 以此来说明 人人都是 潜力无穷的 , 鼓励人们的自信心 , 同样深得人心 ! 换一个角度看 , 这样 “ 让人心安理得 ” 的局面下去 , 诺贝尔奖果然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 这可能才是真的 “ 让人毛骨悚然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3156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到死自己的潜力都没有发挥
热度 20 stone1971111 2011-2-15 14:14
最近央视一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热播,我大多数都看了。看到一群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海龟、陆龟(参见赵明博文)、土鳖等人在我国两弹一星的工作中大展身手,开拓了我们国家建国后30年的科技事业。尤其是其中许许多多出身一般,年纪轻轻,却做出了在当时乃至今天都令人非常敬佩的事业。羡慕之余,内心忐忑不安。联想到赵本山去年的春节晚会说的一句俏皮话:小说,人生的莫大悲哀莫过于死了钱没花完,赵说,人生的莫大悲哀莫过于活着钱没了。假如把钱字改成了科研能力或者潜力,一点都不能让人发笑,反而让人毛骨悚然。 先看看那一代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我以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天时。国家需要,世界前沿。两弹一星无疑是那个年代的前沿课题之一,虽然中国是稍微落后,但是依然排在前五名,不能不说是先进的课题,而这些课题是绝对不可能引进来的或者买进来的,只能自己做。赶上了好时候。 二、地利。中国人才奇缺是很多年轻人能够出头的条件。很多年轻人只是个大学生,跟着各种龟们打下手,好比现在跟着导师做课题,而且是非常具体的工程项目,得到的锻炼是非常好的。条件非常简陋,工具非常少,工期非常之紧,那就只能靠人的能力补充。当然,仅靠几个海龟的大脑袋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一些小鱼苗就能够脱颖而出。由此看出,一个人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当看到一批大学生被选拔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的时候,我就说,这一批人是幸运者。他们的同学没有被选上的,我相信大多数还是会被社会淹没,没有太大的机会超越他们,当然他们如果自己不行,到哪个舞台都不行。可现实中并非如此,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到死都没有重大的贡献,还在于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好的科研题目。徒劳的把大好年华浪费于庸庸碌碌中。 三、人和。由于时间紧,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因此,上至领导,下至小兵,群策群力,是团队合作的典范。敢于提拔,敢于负责任,敢于提意见等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团队精神。并不是那时候中国人更聪明,而是没有选择。那些参加者没有机会想别的事情,在那种社会氛围下,也没有丝毫的理由去想自己的私利,也没有胆量在两弹工程上投机取巧。所有的人都发挥了自己的能量。 总的来说,两弹一星是中国迄今为止组织的最好的工程。从人才的使用,项目的管理,技术的创新都堪称典范。 对于我们没有赶上那个好时候,没有走到那个舞台上,没有融入这样的一个团队的科研人来说,也许我们的潜力也很大,甚至比那群人当中的很多人都要大,但是如果我们不慎重,那么终其一生也可能一穷二白。而对于科研人来说,得到好的科研成果无疑问是对自己的最大的安慰。张爱萍在80年代报纸上给邓稼先写的悼词说:两弹是他的勋章。我们的勋章在哪里?不会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是几篇不起眼的论文?还是几个头衔?如果不想后悔,我想还应该好好的思考如下的问题: 一、我们做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当初做科研的目的并不能说是都很纯洁。也许就是因为虚荣,也许因为现实,也许因为自己稍微有点理想,但是我相信很少有人那么明确的给自己一个非常明确而彻底的人生定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有点类似机会主义者,科研是个好行业,我们跟着沾光,也会兴奋地做一阵子。假如有一天科研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那我们将会如何选择呢?因此,既然从事科研,还是应该非常明确的给自己一个说法,那即是我们做科研到底为了什么,而不应该做墙头草,水中的浮萍,而应该是坚定自己的目标。 二、我们科研的方法是什么。做科研绝对不是靠碰运气的,也绝对不是只靠天赋的,还要靠点方法。如果只是闷着头做科研,那很可能掉到了沟里也不知道。如果只知道闷着头干活,有可能自己已经落后很远而不自知。我们应该多想想做科研的方法论。没有好的方法论自然就不能做得更有效率。 三、我们科研的舞台是什么。当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在于选好战场和舞台。无论对于哪个做科研的人来说,能够站到类似两弹一星的舞台上就是胜利。那属于我们的两弹一星的舞台在哪里?这个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的观察,勇敢地投入。尤其对于年轻的科研人来说,好的舞台比年薪一千万都重要。假如让我们在年薪两万的两弹一星舞台和年薪百万的庸庸碌碌的舞台选择,我不知道我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什么,如果不出意外,90%将选择后者。也许就因为如此,我们才被自己的机会主义所伤害。 当然,做好科研,发挥潜力,上面几条只是一部分,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假如上面的几条都做不到,那我们最后只能是看着赵本山的台词笑话我们自己, 活着,但是潜力没了,死了,潜力没有发挥 。那最悲哀的人就是那个自食苦果的人。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2484 次阅读|55 个评论
[转载]疯长的鱼
anan 2011-1-14 19:56
某单位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挺大的鱼缸,缸里放养着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那种鱼长约三寸、大头红背,长得特别漂亮,惹得许多人驻足凝神。 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些鱼在这两年时间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大头红背,每天自得其乐地在鱼缸里游玩,时而小憩,吸引着人们惊羡的目光。 忽一日,鱼缸的缸底被本单位头头那顽皮的小儿子砸了一个洞.诗人们发现时,缸里水已经所剩无几.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那苟延残喘.人们急忙把它们打捞出来。怎么办呢?人们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只有院子当中的喷水泉可以做它们的容身之所。于是,人们把那十几条鱼放了进去。 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都跑到喷水泉边捞鱼。捞来一条,人们大吃一惊,又捞出来一条,人们又大吃一惊。等十几条鱼都被捞出来的时候.人们简直有点手足无措了。两个月,仅仅是两个月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一尺长! 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喷水泉的水是活水,鱼才这么长;有的说喷水泉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也有的说那些鱼可能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水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年轻人的成长也是这样的,要想使自己长得更快,长得更大,就不要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想要企业发展,就应该为员工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每个员工都在企业里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与企业共同成长,实现双赢。遗憾的是,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也正是这些企业发展成了行业的精英。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693706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燕子取毛的故事
anan 2011-1-14 19:52
《菜辛寓言》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燕子为了筑巢,飞到羊身上去啄羊毛,羊愤怒地跳来跳去,燕子抱怨说:你允许牧人把你的毛通通剪光,可连一小撮毛都拒绝给我,这是为什么?羊回答道:这是因为你不像牧人那样懂得用好的方法来取我的毛。 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管理人员要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方法就不能一样,对技术类的员工和对销售类的员工的管理也不能相同,只有方法选对了,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力,为企业添砖加瓦。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697721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1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出炉
xupeiyang 2011-1-2 16:55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2日16:40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