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致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文学术期刊的论文应该鼓励“致谢”
wangdh 2010-9-5 21:35
中文期刊的稿件应该鼓励致谢 (王德华) 国际期刊的学术论文在文章正文之后、参考文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致谢 Acknowledgement 。致谢是对于实验和论文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员的感谢,是一种行业礼节,也是一种学术修养。 致谢的内容一般包括: 1、 对于完成这项研究所做出贡献和帮助(如参与部分实验、提供实验材料或实验设施等等)的所有不能作为作者的成员。 2、 对于这篇论文的写作做出贡献和帮助(如统计、绘图、讨论、建议)等的人员。 3、 阅读过论文初稿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研究组以外的国内外同行。 4、 对于本项研究提供资助的基金会或团体。 5、 对于本论文提出建设性修改建议和意见的匿名审稿人。 6、 其他一切对本实验的完成、本论文的写作做出贡献而值得致谢的人或单位。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文期刊的论文对于基金会和审稿人的致谢几乎是没有的。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机构还没有成立,感谢个人更是很忌讳的事情,强调突出集体荣誉。但在那个时候,对于文章写作和修改做出指导性建议的专家学者,在文章的脚注中还是很普遍的。 逐渐国际化后,由于国际期刊的规范性,中国学者投向国际期刊的文章也必须按照国际规范来写作。但是由于中文期刊的传统或者其他的原因,对于致谢方面尚没有统一的要求,作者们似乎也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现在中文期刊论文比较常见的是重视了对于项目提供基金资助的基金会的致谢(项目名称和编号),主要是缘于各个基金会对于所资助项目的检查所要求的。但对于审稿专家的致谢、以及其他提供帮助或做出贡献的人员等方面的致谢,都有些疏忽(至少我接触的一些生物类期刊是这样的)或缺失。 了解行业规范,制定行业规范,遵守行业规范,是行业能健康运转持续发展的前提。国内学术期刊应该鼓励和强调致谢, 无论编辑们还是作者们都应该重视这一点。 (王德华 2010.9.5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870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的博士论文后记
热度 5 周春雷 2010-6-20 15:47
博主按:在读博期间,曾得到很多人的鼓励和帮助,尽管定稿时列出了许多人,但仍不免遗漏一些应该感谢的人,希望这些未被明确感谢的熟人和朋友不要因被等掉而介意。:) --------- 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回顾数年来的经历,对很多关心、帮助过我的人充满了感激。 衷心感谢我的导 师邱均平 教授!从论文选题到框架搭建,从撰写修改到最终成稿, 邱 老师无不尽心指导。回首求学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我对导师在学术上的引领和指导充满感激。为发挥我技术上的长处并照顾我喜欢探索的研究习惯,导师为我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和施展技术的广阔空间。大量的学术评价相关的数据处理工作不仅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磨练了意志,而且锻炼了我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对独立的科研探索提供了重要保障。当毕业论文历尽艰辛终于完成的那一刻,我感到此前在学术评价问题上所做的一切探索都有了意义。 邱 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宽容豁达的处世风格,一直深深地感染和熏陶着我。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我将牢记恩师的教诲,踏实研究,努力进取。同时,我还要感谢师母 颜金莲 教授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感 谢董慧 教授、 查先进 教授、 赵蓉英 教授、 邓仲华 教授在开题时的指导和鼓励!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系统学习了 周宁 教授、 焦玉英 教授、 张玉峰 教授等老师开设的课程,增强了我对知识管理、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等理论和技术的兴趣;还曾旁听过 马费成 教授、 胡昌平 教授、 唐晓波 教授等老师的课程或学位论文答辩点评,获益良多,在此深表感谢!感谢信息管理学院所有老师的教诲! 衷心感谢武夷山研究员、 Ronald Rousseau 教授、梁战平研究员、 柯平 教授 和叶鹰 教授对我的提点与鼓励!在交往中, 武夷山 老师展示的大家风范和对后辈的提携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感 谢马瑞敏 博士、 李爱群 博士、 刘玉仙 博士、赵星同学在专业问题上的有益探讨和启发!感 谢魏东平 教授、 吴渝 教授、蒋劲 松副 教授、任胜利编审、 李侠 教授、 王宝山 教授、吴飞鹏研究员、张志东研究员、 吕乃基 教授、 曹广福 教授、王志明主编、 苏青 教授、 陈安 教授等在科学网上交往较多的老师对我的启发、鼓励和帮助!感 谢饶毅 教授、王鸿飞研究员、李小文院士、徐坚研究员、曹聪研究员、王德华研究员、 周可真 教授、 赵大良 教授、 陈绥阳 教授、 马臻 博士等老师的博文给我的启发!感谢所有以被好友、推荐、评论等形式向我传递嘉勉、鼓励信息的博友!感谢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图书情报知识、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等期刊在学术道路上对我的激励与支持!感谢所有对我的研究有帮助的文献作者! 感谢我的硕士导 师王伟军 教授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感谢 王学东 教授、周黎明编审、 张美娟 教授、 刘可静 教授、 张帆 教授、 陈远副 教授、 陆泉副 教授、李 明杰副 教授、赵基明研究馆员、 刘永 教授、 周九常 教授、 陈忠海 教授、付立宏教授、曾红波编辑、黄宁、 余波等 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感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全体 老师对我的培养!感 谢罗力 博士、 苏金燕 博士、 王碧云 博士、 牛培源 博士、 程妮 博士、 殷之明 博士、 任全娥 博士、 谭春辉 博士以及杨瑞仙、温芳芳、丁敬达、杨思洛、胡伟雄、王菲菲、马凤、宋艳辉、王红星、王明芝、刘华华、赵岩杰、王静等同门的支持与帮助!感谢 王鹏涛 博士、 吴钢 博士、 胡誉耀 博士、 俞思伟 博士、 张凌 博士、 李运河 博士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有益探讨! 正值立业与承担家庭责任之际,却花三年时间离家求学,各种矛盾导致的内心煎熬非亲历者不能体会。中间经历了父亲多次治病不能久侍床前和最终病故的悲痛,更使我多次深夜诘问读书的意义以及所追求者到底为何。我在 h 指数研究上选择的是一条相对独立的道路,如果不将探索中发现的那些新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实在过于浪费,但理论基础一直令我沮丧。通过在科学网开设博客、参与各种学术讨论、广泛阅读科学网博文和国内的科学社会学译著并主动联系国内外同行等活动,渐渐领悟了一些治学的道理,于纠结中坚定了走独立学术道路的信心。尽管只是阶段性成果,我还是很欣慰终于将多年来萦绕在脑海中的这些模糊认识尽可能合乎逻辑地显性化了,也算对自己和家人,特别是先父有所交待了。毕业论文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鼓励。记不清这是多少个版本了,我始终难以准确表达我对亲人的愧疚与感激。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母亲,她以羸弱之躯承担了父亲生病期间的不少事务,不仅帮我在繁重的毕业论文撰写期间节约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更向我言传身教了坚强的含义。我同样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亲,为支持我的学业,风烛残年时他和母亲依然选择在农村过简朴的生活,默默承受着子女不能常侍身边的痛苦,他的过早辞世,令我不时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感谢我的妻子 汪巧红 博士多年来的坚定支持及对家庭的付出,同时感谢她在论文校对上付出的劳动!感谢我的姐姐们和妹妹多年来对父母的照顾!感谢家族和亲戚们在父亲后事料理上提供的帮助! 最后,向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本论文的外审专家和答辩专家、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周春雷 2010 年 3 月 12 日 夜于武大枫园
个人分类: 感想|17102 次阅读|25 个评论
6.15 thinking a lot
liangqunlu 2010-6-15 23:29
这是写在本科论文后面的致谢。 致谢: 四年的大学终于要毕业了,毕业设计是最后一堂课,值此论文完成之际,写下最后的感慨与衷心的感谢。大学过的说不上精彩,但是总算对得起自己。知识上有些长进,生活方面也会独自打理。学会了最简单的道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要学会怎么去处理,无论如何,都要保有一颗善心。很感谢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人,我想,认识的还没有吵过架的朋友,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会看着大家一起老去的。 在Bin Wang教授实验室里算到现在,待着超过了 2 年,占了大学的一半多时间。这里有帅哥,美女还有 nice 的 boss ,可惜我得毕业了,必须得离开了。很感谢在这里认识的师兄师姐还有同年级的同学。从最初的懵懂,鲁莽到现在,慢慢有了进步,很感谢有了你们的包容。从最初的对实验不上心,到现在能基本地去查找自己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真的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一直心存感激。实验室整天忙碌的身影,这是对科学最简单的诠释, 祝福大家要保重身体。很感谢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些师兄师姐给的善意的建议,虽然不常提起,但是我真的很感谢。最后,我要特别的感谢实验室的KYM老师,或许毕设这段时间在你身边待的时间较长,能让我机会了解到生活、实验中的平衡问题。说实话,很少听到她有抱怨,家庭、实验室、实验,每一项都很认真的去做好,而且综合起来,每一项都很好。虽然不是乐观者夸张的迷人的笑脸,但是认真积极应该是生活乐观最好的表现吧。虽然说到讨论的科学问题,我不大懂,但是,我深刻的知道科学家也要有生活,爱好科研,但不要让生活的琐碎小事来困扰自己。我想这是我学到的很难得的一课。感谢实验的 boss ,你的科学家风范让人印象深刻。感谢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感谢一起做毕设的搭档们,祝大家都有个灿烂的前途。 写完后,自我感觉还好,show了几个人。结果人家看,我在一旁评论,她都省了。算是我的风格吧。 把对于这几年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就是有些抽象,现在想补充点,也不知道会弄成多细的补充。 仔细想想,这几年里有很多事情处理的不是很恰当,甚至有些还是非常不好。经常地,我也有意识的选择去忘记。很大一部分是自己有些不敢面对。总结来说,以前还是现在,自己一直就不够好。但是有高兴的是,现在的自己比以前会好很多。至少学会了不计较很多事。从另一方面说,也是越来越有点冷了。介意也没有用的事情,索性就不关心了。守着自己最小的领地,只要没有触及到这一块,别人怎么着,都跟我没有关系。跟有些人之间,也就能得出这样的相处平衡。 不过也还好,朋友间的相处还是挺好的。我也没有觉得很孤单。 毕业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也越来越想回家。 今天有想着跟一个同学间的关系要怎么处理。以前还稍微能够谈心,说说话,这在我的大学里是不多的。可是,后来又因为一些事,我过于小气,直接想把他当成陌路人。不想留下太多遗憾。想像着理想的方式,怎么办。多个朋友总是有好处的。但是,心情还是需要调整。 还有很多琐碎的重要的小事,想着要怎么处理比较好。越想也越不知道。 算了,直接不处理吧。该咋样还得咋样~
个人分类: 生活|2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几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致谢让我很欣慰
lin602 2010-6-13 09:47
一年一度的本科毕业论文快要结束了,这几天在修改他们的论文。其中几位同学分别在他们论文致谢部分中的这些话,看了感觉很欣慰。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持,苦乐相伴,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精神支持,再次感谢 林中祥 老师给予我们优越的人文环境。 另外,还要感谢实验室房成,崔爱玲同学在实验室对我的照顾。大家在这几个月的相处中很是融洽,实验室的生活将会是我永远值得珍藏的回忆。 前几届的学生在论文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致谢。同实验室及课题组的研究生及本科生之间,多少年来关系都非常好,毕业后都经常往来,互相聚餐,还互相介绍工作及业务,每每聚会时,他们都觉得在实验室期间,尽管我管得非常严,特别是上下班制度上,但他们感觉都很好,以实验室为家的感觉,同学与研究生之间处得兄弟姐妹似的。当然,答辩结束后的大聚餐,都要醉倒一些。 科研及做实验辛苦,但这种气氛可以让人快乐。学到了科研方法,也增加了友谊。
个人分类: 未分类|6228 次阅读|4 个评论
真诚致谢函
fay2631 2010-6-11 21:56
各位老师、学长、师弟、众博友,并科学网: 在青科赛博文阶段结束,自己的博客发到48篇,点击数达到14688次之际。在此,我仅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山城一隅一个学子的微言博文,能得到知名不知名的,尊敬的各博友的点击浏览,把科研感受和大家分享,阅读人数有这么多,是最初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特别是在大赛惜票如金的时刻,能够得到多位评委、网友的推荐,真是万分可贵。老师们的诚心指点,更如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在青科赛中我得到了知识,收获了友谊。让友谊长存。 祝青年科学博客大赛东风浩荡,顺利取得圆满成功! 即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赛散论
liudongyang 2010-6-10 12:04
参加了科学网第二届青年博客大赛, 四十天赛程,我没有走完,提前缴枪投降。写点碎文字,向各位师友致谢。 豪情 刚开始参赛时我豪情万丈,专门列了提纲,从各个方面分列了不同的话题。生物学方面提纲还请张天翼老师审阅过,他给出了宝贵的意见,不过最终没有写出来。随着大赛进程推进,我才发现,参加这个大赛要投入很多时间,这是致命之处。一个人,一天24小时,要吃饭,要睡觉,要发呆,读文献想问题做试验耗时间更多。博客大赛和博士论文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自明。这样便淡化了念头,随意的写来,有想法了打一杆子;没有了,不强说愁。激流勇退,选择让道,在欣赏别人的博文中度过比赛也挺好。 招牌 科学网是实名博客,一言一行要负责。从去年初春开始写博客到现在写了一百多篇,中间也删除了七八篇。自己的文风已经定了下来,再有大突破需要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四十天的博客大赛要耗空一个年轻人的生活积累,求学经验和所思所想。写的太多了,有充数之嫌,可能还要注水。这样的博文,自己看不过去,让评委和博友来看,浪费时间,最终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博客 没有开博时,只知道徐静蕾的博客很有名,却没有看过。后来知道QQ日志,也相当于博客。科学网的博客入门有一个限制,这样就聚集了一帮与科技相关臭味相投或意见相左的大腕和牛犊。议也罢,赞也罢,吵也罢,对我来说,博客就是一个减压器,写一点酸文字自娱自乐。读别人的博文汲取经验,或留言或推荐,或偷偷飘过。通过博客认识了几位朋友,几位同学通过博客也逮着了我。 感谢刚开博时对我推荐和留言的师长和博友,正是有了开始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感受到科学网博客有温情,值得期待和逗留。感谢博客大赛中给于推荐,批评和支持的博友、老 师和评委们。感谢编辑部对博客大赛的服务。 休博 玩了一年多博客,有更关紧的事要做,休整一段时间。来的时候承蒙各位师友的关心,人走了,要吱一声,不定过几个月,寂寞难耐,又会浮出水面。 您的博文我还会浏览,也许就是游客甲。 感谢盖鑫磊博士的统计数据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826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致谢(毕业论文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9464
nhulgq 2010-5-28 17:25
致谢(毕业论文版)   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停下笔,才发现自己已经守在电脑前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翻阅了数不尽的文献资料。   时光匆匆,我即将告别美丽的四川师范大学,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七年。四年的计算机本科学习,使我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三年的心理学研究生学习,使我跨入了人文科学的大门。回首几年来的经历,我感慨万千,衷心感谢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给予我的每一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不断成长,我为自己是师大人而深感自豪,希望有一天师大也会因我而骄傲。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梁斌副教授。从我2007年研究生入学以来,梁老师在对我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导师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下,我参加了很多的实践锻炼,收获颇多。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务实的做人原则深深地影响了我。梁老师从不嫌弃学生的拙笨,始终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在他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从一个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跨专业学生,逐渐走进心理学的神圣殿堂。特别是在梁老师的指引下,我接触到性心理和性教育的研究领域,使自己的思路拓宽,眼界开阔,来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梁老师的带领下,我有机会参加性教育的学术年会和申报各类科学研究课题等等。先生之恩山高水长,学生感激涕零,永生难忘。   我要感谢教师教育学院游永恒教授、郭英教授、陈国典教授、王庆教授、张皓副教授和刘海燕教授,是诸位老师指导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宽了眼界。还要感谢学院陈辉、周云虹以及王亚军三位老师,感谢他们对我一直的关照和指引。   我要感谢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的杨雪梅主任和胡芸老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两年半的实践和锻炼,我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操作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些也得益于中心两位老师对我的提携和指点。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很重要的一份财富。特别是自己参加了胡芸老师负责的科研课题,自己收获颇多。感谢学校文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站李瑾老师,在文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站一年的工作,得到了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李瑾老师的指导,这里给了我专业发展的第二个平台。   感谢学校研究生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科涂绪谋老师在我作为校研究生会学生干部期间的指点和提携。两年的研究生学生干部经历,锻炼了我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这将使我终生受益,此外在校研究生会认识了大量的挚友,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特别是陈沛杉、余倩、刘洪兵、邬婷、严俏清、程丽君等等。   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于少萍同学,感谢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还要感谢同寝室的杨延昌、康严昱、张灏、杨槐四位兄长对我的关心与照顾。更要感谢班里的同学们,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大家在操场上露宿的经历,相互的支持和鼓励,实在是令我终生难忘。三年的同窗时光马上就要过去了,祝愿各位都能如愿以偿。   感谢四川大学肖旭教授,虽然和肖老师识于偶然,但这段情谊却延绵无期。肖老师的慈爱和真诚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感受到了这位始终走在心理健康一线教授的风范。肖老师对我关爱有加,我才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心理援助),系统的学习了先进的心理援助的知识和技能。肖老师对我的个人专业成长非常关心,待我像自己的学生一样,给我提供各种专业成长的机会,如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裴秋宇教授和肖老师个人组织的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督导等等。   感谢著名性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自己不起眼的研究得到了该所的资助,并有机会参加了2009年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性”研究高级研修班及“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性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自己的思路得到了极大地开阔,同时这些也为自己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在同性恋的研究上,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也给了我大力的支持,其负责人雷刚、江华一直都为我的研究给予支持,并为我提供了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   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灾后心理援助组李刚医生和组内成员。从2008年9月参加中港班,到12月中港班结束,我们一起奔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服务。我非常有幸加入李刚医生带领的崇州组,每周到地震重灾区崇州市鸡冠山乡为当地受灾群众做灾后重建服务,从板房区一直到灾民回到家里。鸡冠山乡工作结束后,我们又开始了绵竹市西南镇的灾后服务工作。我们的工作都非常融洽,像一家人一样相互支持和照顾。我学到了很多医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实在是受益匪浅。   感谢学校政治教育学院田华老师,我在读本科的时候,田老师曾经教授过我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田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在读研期间,偶然的机会,发现田老师是性教育研究中的干将,非常佩服,从此交流开始多了起来。在田老师的带领下,我有机会从2009年5月开始参加梅婷“心联1+1小屋”服务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作。田老师对我非常关心,特别是为我个人的发展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十分感动。   感谢在西华大学工作的唐璐嘉师姐,她是我学习团体辅导的引路人,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非常感谢她对我学习上的指导和分享她宝贵的经验。感谢在西南民族大学工作的王亮生师兄,他经常回学校来看望我们,并及时解答我们对心理与教育统计上的疑惑。感谢在西南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的雷鸣师兄,在他即将离开成都的时候,他将很多他自己跟梁老师做研究的文献材料传递给我,为我以后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感谢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希红副教授、邝先慧副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张雳、王芳、魏欢、向辉、周升群、周蜀溪、王珊、李剑、贾季琪、徐华春、雷云等老师,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万英老师、庭承怡同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彭世坤师兄,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香港大学陈丽云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吴惠明同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庆苏同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德育主任丁旭老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吕礼老师,共青团四川省委周俊,浙江大学梁静、刘燚及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心理援助)第九组的同学,四川省妇联陈时策女士,2009年性研究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方刚副教授,印第安纳大学LianaH.Zhou等等。感谢学院的各位师弟师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苏春蓉、王煜青、罗文清、亢旭东、卢立文、叶舒、蓝海、汪娟娟、肖威、李宇、薛敏、洪珊、罗琳、黄静等等,相信你们以后会做得更好。   感谢远在天津老家的爸爸和妈妈。七年来,自己长期在外地求学,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他们,这是作为独生子的我所一直深感歉疚的。感谢父母对我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给我的力量和勇气。虽然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用那种淳朴的做人态度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以身作则培养我的成长,教会我坚强乐观去面对生活,他们没有给我任何压力,一直在默默的支持着我,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自立的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我自己,自己作为思维和行动的主体,经历了无数的喜悦和悲伤,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不过,我始终激励自己要乐观的面对生活,坚持去奋斗和成长。七年来,我结识了很多人,成长了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实在佩服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我从一个计算机的本科生向一个心理学的研究生的过渡,终将成为一名复合型的人才!   回首几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自己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感激的话也溢于言表,不过都深深铭刻于心,将伴我终生。      孙建   于四川师范大学新村3-301室   2010.3.20
个人分类: 稻田拾穗|6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
quhua 2010-5-23 16:06
这个周末过得心不在焉。盲审的三份毕业论文已经送出去一个半月,虽然回来的两份成绩还不错,但是毕竟还有一份结果没有回来,难免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曾经有多少博士生为盲审所困惑,也不知道别人是否如我般寝食难安。 盲审的论文不能出现研究生与导师的名字,也就没有写致谢。提交论文后一直有事情在忙,致谢也就一直被耽搁着,直到今天才完成。贴在这里权且更新一下吧。因为涉及学位论文,内容可以参考,但是 请勿转载 ,谢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士论文毕业致谢词
dongkell 2010-5-13 15:05
致 谢 (dongkell硕士论文致谢词) 不算厚重的硕士毕业论文,承载着却是我三年学习研究的热忱和汗水。我不敢说自己对课题做出了那怕一点点的创新成绩,但三年来我对此付出的热情和辛劳足以安慰我那虚荣的心灵。弹指一挥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而这期间发生的每件小事我都记忆犹新,如在昨天。在论文付梓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知是喜悦还是感伤,是兴奋还是失落,千言万语已不知从何处说起!我只知道我能最终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大家在背后对我无私帮助的结果。 首先,我要把最真挚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献给我的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Leimg副教授!可以说本论文从一开始的课题选择、文献阅读到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工作开展及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这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恩师的大量心血和努力。没有导师一步步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我想我不会拿出今天这份论文的。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除了在学业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外,还经常关心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况,帮助我排除困难和困惑。从恩师的身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位真正学者所需的素质和品质: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开放的学术思想、广博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一切都在教导我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我将把这一切永远铭记在心。 特别感谢同学Liuy,感谢他三年来在试验研究上,与我真挚愉快的合作及对我试验的一贯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师兄Moxy,开学伊始就将我带进实验室,让我更早地进入了角色!感谢导师组的兄弟姐妹们:Lanj、Jiaoqzh、Wangjh、Yanghw、Zhaoxl、Wangd、Zhaoyq、Lil,是你们创造了如此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和团结和谐的同学情谊,亦有你们试验上给予我的帮助,使我工作更加顺利,生活更为多彩! 三年的工作学习中,我也有幸得到了Xiongyzh院士的悉心指导;在此还要感谢本实验室的Dengchy、Jiiangsw、Life、Zob、Xundq、Renzhq、Zhengr等各位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实验室已毕业及在读的师兄师姐、本届同窗好友:Wangy、Wanglj、Xuyj、Wul、Qiaom、Chaozh、Wangwj、Fengxt、Jinw、Songj、Liuy、Lvgf、Lif、Lidzh、Lianggm、Liy、Hejx、Zhuych、Gaoy、Wangpzh、Jiangx等在课题研究、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给我提供的帮助! 感谢农业部种猪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武汉)的Nidb主任和Gengll、Chenyj老师在屠宰猪的肉质性状测定方面给予的配合和帮助!感谢湖北天种畜牧有限公司及育种主任Liwx经理在样品采集上提供的帮助!感谢理学院Wangxy老师、Yangqy同学在数据模拟方面给予的帮助! 在即将完成学业之际,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亲人多年来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dongkell 2010年5月于武汉
个人分类: 工作学习|10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在写博士论文,晒晒自己的博士论文的致谢
Moonkey 2010-3-13 10:27
辛苦了三年,终于完成了学校博士毕业的要求(1篇SCI,2篇CSCD核心),可以毕业啦。最近正在撰写博士论文,写致谢部分时候,Google了许多人的致谢,觉得不错的就剪到自己的致谢里,所以,我的致谢里可能会有你觉得很熟悉的句子,还请多多包涵。 以下就是我的致谢,请轻点拍砖...... 三年的博士生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论文即将完成之日,感慨良多。三年来,有过辛苦的工作,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失败的沮丧,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记忆。而在这三年学习、生活,以及论文的写作中,更是要感谢诸多良师益友的深切鼓励与关怀,因为正是在他们的诚挚帮助下,我才得以不断获得进步与成功,坚持并顺利走下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恩师XX研究员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三年来,导师以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研究水平对我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并在本论文的选题、设计、实施和写作等全过程给予具体指导。在学术上,导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学术造诣、泰而不骄矜而不争的为人风范、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敬业精神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治学态度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的言传身教已经并将继续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上,XX老师也给予我及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刘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 衷心感谢妻子XXX在我攻读博士期间始终如一的理解和支持。她在完成本职工作和承担家务劳动的同时,还指导与帮助作者完成论文中部分有关...... 等研究性工作。作者也感谢双方父母和其它亲属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作者所在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尤其是XXX研究员在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试验过程中的细心指导、专业论文撰写及发表过程中的大力帮助,以及对作者及其家属的生活予以关照! 感谢..大学...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在整个论文答辩的过程中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感谢XXX、XXX在论文答辩准备过程中辛勤的工作。 感谢....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尤其感谢作者开展论文试验所在实验室 -- 光....全体工作人员的帮助与支持,感谢他们辛苦的实验室清洁、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等工作,以及部分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及结果分析指导,从而使本论文的试验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试验过程中还得到了师弟XXX、VVV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承担了本论文中工作量极大且最辛苦的污水和污泥样品的采集、试验用具的清洗、培养基制备等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所有曾审阅过我的投稿论文的审稿人,每一次的审稿意见都会使我的论文增色不少,从中受益匪浅。 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审阅论文的专家和老师 ! 作者工作得到...计划和....项目的资助,在此鸣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93 次阅读|8 个评论
晚到的致谢
黄安年 2010-1-14 20:42
晚到的致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4 日发布 自去年 12 月 26 日笔者去北师大后 , 今天是第一次到学校办事 , 在信箱里看到以科学网全体同仁名义寄来的一张精致的贺卡 ( 见附照片 ) ,并附实用性强的小礼品。从信封看邮局发出时间为 12 月 22 日 , 太平庄邮局收到 12 月 24 日 , 由太平庄邮局转到师大收发中心 , 再分到历史学院是哪一天我不知道,今天到了学院打开自己的邮箱才知道失礼了 , 因为已经事隔半个多月了。记得事前科学网编辑部来过电子邮件核实最佳邮寄地址,我的第一地址是天通苑,第二才是北师大 , 而北师大的地址只有我自己去学校时才能看到,这时间差至少半个月。 话说回来 , 我要感谢和祝贺的是科学网全体同仁一年来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具有 4000 多学人的博客群体的大发展的。 科学网祝愿博主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这些愿望确实美好 , 不过我们不能生活在愿望的世界里 , 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 Change 。我期望在新的一年里编辑部和博主间的沟通有进一步的加强 ; 期望博文的多元化和编辑部导向进一步协调 ; 期望科学网博客的原创性和科学性得到进一步充实;期望科学网的人文科学取向得到加强。笔者力主把科学网真正办成为全体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学者们的家园。
40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牛的论文致谢[转]
zhao1198 2009-10-15 17:19
最牛的论文致谢 转自: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2229 地球人都知道,几乎所有论文发表都有一个致谢,一般就是感谢某某的帮忙,感谢审稿人的意见,感谢某基金的支持等等。不过在水木论文版上某网友贴的这个致谢,可算得上无比的牛啊。更牛气冲天的是这样的致谢怎么能让编辑通过呢?我汗。。。 I wish to thank AAA, BBB, CCC, and three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feedback on this manuscript. DDD also provided comments. But since he is a disagreeable old reprobate I am not going to thank him! Indeed, any remaining errors are due entirely to his commentary . I also wish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research support from XXX... since he is a disagreeable old reprobate I am not going to thank him! Indeed, any remaining errors are due entirely to his commentary . 可以看出,该作者对这个同事恨之入骨了。感觉这样翻译大概最能表达原作者的思想: 这家伙是一个喜欢胡搅蛮缠的地地道道的学术流氓,所以鄙人不会去感谢他! 事实上,文章中可能存在的不当之处全是由他而起。 reprobate 道德败坏,作恶多端 immoral or unprincipled (person)道德败坏的(人); 堕落的(人) ☆ have reprobate tendencies 有堕落的倾向   ☆ You sinful old reprobate! 你这个作恶多端的无赖 !   ☆ He has always been a bit of a reprobate. 他一向不很规矩 . 牛文出处: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7 17(1):95-117; doi:10.1093/jopart/muj015
个人分类: Writing|3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
jymb 2009-6-21 16:04
毕业在即,时光荏苒。五年研究生涯给我的不仅是收获和积淀,还有毕业之际的喜悦伴随着离别之前的依依不舍,感谢这个承载我无数美好回忆,见证我成长的美丽研究园区。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杨红生研究员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他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乃至成文过程无不浸透着恩师的心血。 非常荣幸能成为 杨红生 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导师 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辛勤坚韧的科研精神 、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理念都使我受益匪浅 ,终身难忘。在此,谨向导师杨红生研究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刘保忠 老师、 周毅 老师、 张涛 老师、 刘鹰 老师、 刘石林 老师、 许强 老师在实验设计与实施、文章的撰写与修改过程中都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深挚的谢意。衷心感谢 张明珠 老师 和孙荣光 老师在生活中给我的关心和帮助。 一个充满活力、气氛融洽、团结和谐、 蓬勃向上的团队为我的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衷心感谢养殖生态学课题组的每一位兄弟姐妹徐彪、毛玉泽、袁秀堂、游奎、文海翔、陈慕雁、陈康、刘广斌、王方雨、高菲、周兴、孙伟、王晓宇、于宗赫、王清、王红、张立斌、程波、房燕、王天明、高燕、宋奔奔、赵欢、赵鹤凌、赵鹏、李贤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的无私帮助,与他们相处使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五年的研究生活,因为有了你们而倍感温馨。 感谢日照黄海养殖公司的刘青远总经理等工体人员和东方海洋公司海阳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他们补实无华的性格和勤奋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他们无私地帮助下,我的实验才得以顺利完成。 海上的调查与科研工作是艰苦的,感谢王均光船长、徐毅船长在海上实验中提供的帮助,还有许多淳朴善良的渔民,你们的坚强乐观深深地感染了我。要特别感谢潜水员董克江、王明隔和李常运师傅,他们不辞劳苦的水下工作使本论文获得第一手的实验数据。尤其感谢 于宗赫 博士,那些在海上的日日夜夜里,一同历经天气变幻,风雨无常,一起为实验争论不休、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日子终生难忘。 感谢与我同舟共济的许强、于宗赫、张立斌三位博士,在旅途的跋涉中和在海上的日日夜夜里,阳光风雨我们一同经历,一起分享快乐与收获,有了你们前三岛的天空永远是晴朗的。感 谢陈康 博士后在工作和学习中给予的无私帮助,你广博的知识,热情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 感谢海洋所电镜室的谢嘉琳、 刘伟 老师在样品制备方面的帮助,感谢地质室 王红艳 老师在样品测定方面的帮助,感谢中国海洋大学的 姜明 老师、 王芳 老师和绳秀珍老师在样品检测和论文撰写方面的帮助。 感谢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的 李国民 老师、 刘群 老师、 唐好彬 老师 和赵增霞 老师在样品测定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青岛市立医院的宋卫青医生、刘丰海医生以及检验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在样品检测方面提供的帮助。 感谢研究生部 刘书明 老师、 武伟 老师、 张丽丽 老师、迟杰老师、 靳朝晖 老师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 从入学、录取、历次的考核、有组织地实践活动、举办各种类型地心理指导讲座和就业指导讲座、以及一直到毕业答辩时的种种筹备工作,无一不是他们在背后辛勤地忙碌,虽然平日里与他们接触不多,但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使得我们的生活,学习和研究工作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正值毕业时刻,在这里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感谢昔日的同学和朋友们, 他们在我彷徨和焦虑时给我的鼓励和帮助, 在我生活的关心和工作的支持是我顺利完成学业的动力。 最后深深感谢在我身后默默鼓励和支持我的家人,为了我的学业,你们历尽艰辛,却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给了我甚大激励。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你们是我努力工作和快乐生活的源泉,也是我永远的牵挂和安慰。谢谢他们对我一直以来的关爱与宽容,感谢他们为我所付出的一切。他们的无私奉献我永远无法报答,只能谨以此文献给你们! 本研究得到 自然基金项 目 刺参夏眠内在调控机理的研究 4057607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6BAD 09A 02 和国家 863 计划课题 筏式养殖设施与生态调控技术 2006AA 100304 的资助。 本论文承蒙中国海洋大学 董双林 教授及汝少 国 教授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方建光研究员的审阅,谨致谢忱。 读书廿载,漫漫求学路,回头看,苦尽甘来。人生几何,短短数十载,往前望,任重道远。毕业是终点,也是起点。
个人分类: 云裳丽影|5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论文答辩之致谢
热度 1 hjchang 2009-6-17 21:25
三年时光如弹指一挥间,刚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时的情景还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拖着笨重的行李箱办手续找宿舍,六人宿舍的集体生活,晚上九点办公楼前等回宿舍的班车,每天早上坐班车路过繁忙的奥运场馆工地,北京深秋湛蓝的天空和我落寞的心情 ......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我收获了很多,也留下来不少遗憾。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在这里度过了忙碌和充实的三年。这一阶段是我人生关键的三年,也是最困难的三年。我庆幸自己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了下来。在这里有许多人需要感谢,因为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本论文是在我的博士生导师储雪蕾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很庆幸能成为他的学生。导师渊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锐意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执着态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科研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导师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的理解和无私的帮助更让学生终生难忘。在此谨向储雪蕾研究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课题组的张启锐研究员不仅多次不辞辛劳带领并帮助我完成了野外采样工作,而且在我的学习和科研过程给予了许多帮助;师兄 张同钢 博士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师兄 冯连 君博士、 黄晶 博士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给了我无私帮助;舍友崔芳鹏、李学聪、卢海建、谢飞、张明,同年级的安光明、成国文、范永波、李飞、刘善科、唐冬梅、唐自华、汪建国、吴仕强、许志刚、严溶、杨辉、岳安平、张辉等和我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三年时光,并在学习等方面给予了帮助和关心,在此表示感谢! 实验室为我博士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感谢张福松、靳新娣、李禾、朱和平等高级工程师,以及陈建、李东升等支撑系统老师为我完成各项实验工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帮助! 感谢 陈代钊研究员、陈福坤研究员、郭敬辉研究员、李任伟研究员、周新华研究员,教育处 苏宏等 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 我的父母、岳父母都年近花甲且病痛缠身,但他们全力支持我完成学业,三年来为我照看孩子,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爱人赵荣,勇挑抚育孩子的重任,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硕士学业,但她无怨无悔,对我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我的儿子,年幼乖巧,他的爸爸、找爸爸,打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一直是催促我前进的动力。他们在我身后默默的支持为我完成学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感谢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 常华进 2009年6月1日于北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634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博士论文致谢--献给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yrj 2009-6-9 14:45
光阴似箭、时光流逝,转眼之间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思绪万千。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失败的沮丧,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记忆。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许尚忠研究员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及实施,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一个环节中无不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从容、乐观、豁达、以身立行的做人风格不仅使我明白了如何看待事物,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刻影响着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在生活方面恩师和师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向恩师及师母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我要感谢师兄李俊雅研究员。他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后正是我实验的中期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他具体指导的。他精湛的数理统计和遗传学理论,开阔的科研视野及为人处事豪爽的性格为我今后的人生树立了标杆! 本试验是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实验室完成的,在样品采集和实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 陈金宝老师、高雪老师和任红艳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非常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英汉教授、李青旺教授、陈宏教授、罗军教授、杨公社教授和昝林森教授在论文的选题和试验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张英汉教授在学校对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 在即将毕业之际,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在读博士荣敏、侯冠彧、邓桂馨、周正奎、黄萌、袁峥嵘和在读硕士贺建宁、李娇、张猛、杜新华等的帮助!感谢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清峰、张小辉、王兴平、姬爱国、淮亚红、王淑辉、高树新、李恒德和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马腾壑、郭燕青、秦巧梅、田露、吴慧光等同学在实验以及论文撰写方面对我的无私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张小辉师兄在实验过程和论文整理过程中给予的鼎力帮助!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战友张路培和甘乾福博士研究生同学在学习、实验和精神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姜晓娟老师和史明艳博士后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及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同学张树山、杨海、刘洪瑜,山西农业大学的李武峰老师,中国农业大学的孙秀柱、王少华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杜老师,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杜立新研究员、王立贤研究员、李奎研究员、李宏兵老师以及乔丽娟、尹春光博士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在即将完成学业之即,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的求学路压弯了父母的腰,榨干了他们的汗,也揪碎了他们的心。我懂事的弟弟更是小小年纪就用肩膀扛起家业,无怨无悔的支持着我的求学之路。感谢表姐和表姐夫对我学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岳父一家人对我的关怀和牵挂!感谢我的妻子杨玉梅,感谢她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我的学业,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正是她默默而无私的付出才使我有信心和毅力完成学业。如果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度过这段极具挑战性的学习生涯,衷心祝愿我的亲人们健康幸福! 最后,对本论文试验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实验动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关怀、帮助、支持、鼓励我的亲人、师长、学友和朋友们 ! 楊潤軍 2009 年 5 月
个人分类: 未分类|97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研究生论文中的致谢篇是否可以休矣!?!
ztrilibin 2009-5-22 23:48
又逢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高峰期,课题组有四个学生要毕业,其中两个是我的学生,毕业前提交的论文在送审前,导师一定要先行把关的,由于平时和学生交流比较多,论文看起来相对省力些,重点看看,第一章研究进展和课题提出,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中间章节都是成形的文章内容,而后重点审一下结论与创新点,最后把握一下中英文摘要,虽然省力,也要和学生反复沟通3到5遍,由于今年特殊情况(近期到疫区国家开会等原因),和学生的交流不是很通畅,修改满意程度不如往届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总算是在夜深人静是将论文整体搞的差不多了,总算给学生有个交待,兴奋之余,想起欣赏一下论文作者在完成论文后写的致谢,也算是一种休息(平时在我的脑海里,致谢部分的写作不应该再对学生进行八股化了吧!),看了之后,失望后,还是失望! 建议研究生论文取消该章节书写的硬性规定,愿意写的同学可以自选!不成熟的想法,呵呵! 索性数了学生在这方面写的字数,几乎相等,不等的原因,细细观察可能是由于有的写感谢了女友或爱人,其它无他。更有甚者在感谢师兄弟时感谢了自己,呵呵,我无言 致谢部分(个人认为)是最能体现个性的章节,最不宜八股的章节,真实反映一个人在求学中的不易,自己的刻苦铭心,亲人的关心支持,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甚至爱人的亲密关怀等等,是真实的感受,真诚的表达。 看了学生的论文后,到答辩时,我都不好意思去,致谢中写道: 两位导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使作者受益匪浅,他们认真、负责、严谨的作风是作者学习的榜样。,写者无意(因为都是拷贝),看者用心。甚是惭愧,无言以对。而致谢的在论文中的格式化的规定,深化了学生抄袭的恶习,作为老师,责任重大呀!致谢中甚至感谢了自己,还好,别人爱人的名字还知道删除,不然我会在答辩会上直接面对学术风气不端的拷问!饭碗呀! 致谢章能不写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75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令人感动的学术界老师和朋友们!
yuliping 2009-1-7 21:13
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接触过学术界不少老师和朋友,春节将至,写下如下的文字,表达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2007 年,由于某些机缘,认识了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的李致平老师,他也是我师弟胡冰川的大学老师,后来有些事情想麻烦他帮忙,于是来到马鞍山,作为经济学院院长的他,非常帮忙。出于礼貌,我带了点扬州特产,可他就是坚决不肯收。后来逢年过节,李老师还经常给我发短信或邮件,搞得我很是不好意思。 同样在 2007 年,经朋友介绍,我有问题请教河海大学的卞艺杰教授,他非常精辟地帮我指明了研究方向,可至今我都不认识他,也无法当面表示谢意。 2006 年,我一篇论文被《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录用,编辑老师让我认真校对一下数学公式,由于一些细节问题我也不能确认,经我导师周曙东介绍,将论文发给孟令杰老师,他非常认真地校对了论文。 2007 年一篇论文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主办的国际会议录用,该会议讲明论文会被 ISTP 收录的,可后来好长时间都没有消息,我就向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发了 20 封邮件,了解背景资料,除了一两个老师有点牢骚外,其他所有的老师都认真地回了邮件,其中有 3 、 4 个还在国外,可能电脑没有中文操作系统,用英文回的邮件。(目前论文已经顺利地被 ISTP 检索) 通过科学网博客,认识了不少只知姓名的朋友,他们或给我提供科研资料,或帮我打听科研信息,或给我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真的感谢他们! 最近和情报学界的老师们交流多一些,很多人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一些老师也不便在这里提起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个人高尚品德,对治学的严谨态度,对年轻人成长的关心无时无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很多身边的平辈朋友,比如师弟师妹们、同事们,在日常交往中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更多,也更为琐碎,因为关系太近了,说感谢反而见外,这里按下不表,呵呵! 这些年,我也在努力帮助别人,虽然有时态度可能生硬。我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想,如果真要感谢,就应该更好地将学术界大师和朋友们的精神传递下去,去帮助可以帮助的朋友、学生和不相识的人。现在到处都在创建和谐社会,我想,如果学术界大家都可以互相帮助,我们也可以创造和谐学术界。 2009.1.6 于俞立平于 Z29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5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PK志谢
刘全生 2008-12-23 17:25
近日看到施先生研究生论文的志谢一文,才疏学浅的我很是奇怪竟有志谢一词,以为先生笔误呢,遂不知天高地厚地大夫面前耍柳叶刀了一哈,可是在看过几番回复后,为了让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尽快爬出深井,摆脱井底之蛙之嫌,我动用了一切能用到的网络资源,搜集了多方面的知识,别人的讨论阿、字典词典解释阿、出现频率阿悉数拿来,综合看下来,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算是爬到井沿上了哇,外面好宽阔哦、、、、、、 一通调研之后,首先给自己找到了些台阶,从各方面来看,致谢这个词的出现频率还是更高的,而且诸如词典字典都收存了它,而志谢却未被字典词典收集,就连输入法要打出这个词,也要选半天字,才组成一个词呢,难怪乎我从未见过这个靓词!说它靓,是因为这个词出处高贵着呢,曾被有名的文人们采用呢。如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就志谢还是致谢的讨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陈伟群和厉兵教授对此做了定夺:志谢虽不常见,但却有此词。 志谢的意思是用某种方式表示谢意,是旧式文人常用的。目前常用于论文前言、后记中。不必把它改为致谢。此类结构的词语还有志哀表示哀悼,志喜表示恭喜。 并举证三例: (1) 这本书第二次印刷,我又改正了几个错字。两次印刷中,江秉祥同志给了技术上和艺术上的帮助,特此志谢 ( 钱钟书:《围城重印前记》 ) 。 (2) 关于搜罗文稿和校印事务种种,曾得许多友人的协助,在此一并志谢 ( 鲁迅:《 ( 海上述林 ) 上卷序言》 ) 。 (3) 我在写作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曾经气馁停笔,但是一想起那些为革命不惜流血牺牲的战士,又增加了勇气。尤其是得到了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和宁干同志的许多帮助和指教,才得以最后完成了《苦菜花》的定稿,我在此顺笔向他们志谢 ( 冯德英:《苦菜花后记》 ) 。我也搜得一例鲁迅先生采用此词的文字: 宣统元年闰二月二十七日(1909年4月17日),上海《神州日报》刊载了一则赠书志谢:会稽周子树人研精文学,欧美近世名著,籀读有年。乃与其弟作人有《域外小说集》之刻。译笔雅健,无削趾适履之嫌。凡所采录,□皆文海之新流,欧西文豪之宏著,声价之高,盖可知矣。昨承赠阅,特志谢于此 。 就我的那点语文功底和文言储备来看,致谢之与志谢或许还有那么点点区别吧,特别赞同下面的解释:动词致是致送的意思,志是记、用某种方式表示等意思。人们通常用致谢,意思是把谢意表示出来并送达对方。但志谢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意思侧重于用某种方式表示谢意,简单地说,就是表示谢意。也如施先生文下6楼的回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xxhong 致谢:表达或表示谢意,有发出者和接受者,双向行为,较为随意; 志谢:记住或记载、铭记谢意等,单向行为,较为庄重。 在论文末尾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用致谢!论文正文用词较为严肃,但是一文毕,叙述谢意时大可轻松表达,语言方式轻松! 而且目前用致谢者居多。呵呵 个人之间,仅当参考! 综上所搜,客观来讲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主观或者客观因素,致谢已经把志谢给PK了,可是作为传统而言,我们依然有必要继承先人所造之词,否则诸如山寨、打酱油、俯卧撑等光怪陆离的词将会颠覆普通话了。危言耸听,一笑而过则可! 小体会:跑到施先生地盘砸了块小砖头,没想到居然挖出块美玉,抛砖引玉新体现,呵呵
个人分类: 咬文嚼字|17516 次阅读|3 个评论
表达感慨和感谢:阿宽博士论文后记与致谢
wangyk 2008-3-9 23:53
在完成博士论文的艰难岁月里,得到很多学人和良师益友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关于开放存取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得到大专院校师生们的鼎力支持,才使得1200多份答卷顺利回收,为博士论文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对导师、学人、挚爱亲朋、答卷者大力支持的感谢都浓缩在后记和特别致谢中,发布在此,再次表达我感恩的心。 博士论文后记与致谢
个人分类: 感恩的心|511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