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论文撰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直播预告 | 高产作者写论文前都会做这4件事!
Charlesworth 2020-7-13 15:18
要顺利高效完成一篇学术论文,除了手头正在做的常规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是您在文章动笔前可以酝酿准备的?本期讲座主讲人参照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了文章动笔前要准备的4件事,分享给正在准备论文写作、希望提升写作技能的你。 你将学到: ● 高效管理研究项目的方法 ● 慧眼识别高质量目标期刊 ● 如何确定论文写作风格 ● 获取论文结构及样式的方法 ● 构思论文蓝图轻松完成写作 ● 等等 直播详情 ● 直播主题:开始写论文前要做的容易被忽略的4件事 ● 直播时间:2020年7月16日晚上20:00 ● 直播语言:中文 主讲人简介 Tawei (David) Wang PhD, CPA, CIA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riehaus Fellow, DePaul University 普渡大学信息系统管理专业博士,目前在美国德保罗大学大学教授审计分析。他的论文曾发表在一些行业领先的期刊上,包括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Accounting Horizon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等等。他还曾获得了多个研究奖项,并且根据杨百翰大学会计研究人员排名,他目前是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研究中第二高产的研究人员。他的文章已经在Science Direct 上下载了30,000多次。 他还曾参与了美国计算机协会对网络安全课程指南的制定,同时,积极地在专业社区中担任研讨会/会议协调员,期刊审稿人和编辑委员会成员。目前也是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的编辑以及AAA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主席。 参与直播 本次直播将在微吼直播平台。您不仅可以免费进入直播间,还可以非常方便的与主讲人互动,课件与视频同步,还可以通过直播回放功能反复学习,随到随学。 免费直播地址点击直达直播主页 http://live.vhall.com/765550644 报完名,怕忘了及时收看?错过了与主讲人互动的绝佳机会?别担心,添加小助手微信,开播前小助手会在微信朋友圈随时提醒您,客服小助手微信: 论文润色 | 学术翻译 | 其他发表支持服务 | 英国编辑团队介绍
2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大多引用中文参考文献,该如何吸引国际受众?
热度 1 Charlesworth 2019-7-30 14:21
“在研究论文中,我论文中的引用大多都是中文参考文献。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吸引广泛的国际受众?这方面有什么秘诀吗?” 这是查尔斯沃思举办的线下公益讲座期间,遇到的最常见问题之一。中国的同行常常认为,由于他们在论文中引用了大量非英文参考文献,因此其论文很难“吸引”广泛的国际受众。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带有“本土气息”的论文吸引所有读者,并能以更加有效地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国际期刊上,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 切记,让论文具有广泛吸引力,意味着你要给出“主旨”,这是你在开始写作前就应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素(此外,你的目标受众的知识水平以及你的论文结构也很重要)。 论文所要传达的主旨并不取决于原始参考文献所采用的语言:只要你的论文能引起广泛兴趣,那么一位说英语的国际受众也会喜欢你的作品。因此,你应该尝试将自己所研究的主题与大家普通感兴趣的关键主题或热门话题联系起来:这里的一个窍门是,你可以试想,当自己面对的读者并不了解你的研究主题,你如何对他们进行阐述。比如说,如何向你的祖母解释你的研究。 熟悉文章主旨 熟悉你的文章主旨,清楚读者在阅读你的作品后能“获得”什么——同时确保你的作品具有广泛吸引力——也是一个让论文更具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如何让赞助机构相信,你的研究不仅可以吸引那些掏钱购买你的作品的读者,并且对其还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对于研究人员而言,仅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作品具有广泛吸引力,并且可以影响所有受众。你的作品要有能力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是经济方面的影响,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影响。考虑你的作品的出版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影响。 国际期刊上的许多研究论文都会引用以其他语言(非英语)发表的作品。对于国际受众,你需要做的是,将引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将其纳入你的引文列表。比如: Dyke, G.J. 2019. My recent adventures in China. Charlesworth Notes 3, 4-5 . 以上是在引文列表列出英译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因此,如果你能够翻译自己的原始参考文献并将其纳入引文列表呈现给你的读者,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本能地被吸引:国际作者对于能够以这种途径查阅中国文献也会心存感激。 观察外国作者是如何处理论文的 当你考虑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献给广泛的国际受众时,你可以采用的一个最有效方法是,观察外国作者如何在其专业领域处理他们的论文。当我们的中国同行在研讨会上向我们提出以下这些问题时,我们便会向其建议上述方法:“我怎么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撰写我的研究论文并把它呈献给广泛的国际受众?”,或者 “怎样才能最有效地用英语组织我的论文?”你可以观察其他作者的做法。 这并不是说你要照搬他人的作品,而是在本专业的知名期刊上,观察那些成功的国际作者是如何撰写论文的。他们在“摘要”、“引言”和“讨论”部分都采用了什么结构?他们都采用了哪些图表和表格?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论文——你也不会例外。在这些论文中,你认为哪些写得好,哪些版式好,哪些读起来轻松?英语有这样一句谚语“模仿是最真诚的赞美”,这句话用在学术论文写作上也完全适用。 好的版式和结构更具吸引力 对于你所撰写的文章而言,好的版式和结构,与上文所说的文章主旨同样重要。两者的目的完全相同,都希望读者在阅读完你的论文后留下深刻印象。 几个例子可供参考 首先,我想到了以前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大学同事。这位同事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的动植物已有30余年,这些沉积物全部位于一个爱尔兰湖泊。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无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湖泊沉积物存在的时间已超过45000年,是针对欧洲气候变化的最长连续记录之一。而正是气候变化这一热门主题,将这样一个仅针对某个爱尔兰湖泊的单一研究逐渐转变成具有国际主流意义的全球性研究。世界上很多人对气候变化感兴趣,但并非人人都对爱尔兰的湖泊沉积物感兴趣。确保你的研究应对全球性的挑战;确保你的作品和“关键事务”密切相关。 我将我们在研讨会上提到的另一个案例作为第二个例子:烟草植物生物学。最近,我编辑的许多论文都与这些重要农作物的基因有关。而不同作者对这个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让我觉得很有趣。其实这里有两个选项:要么写一篇只有几个同行能看懂的论文,要么写一篇受众广泛的论文。前者只能面向研究烟草植物基因特性的同行,而后者便可以以烟草植物基因研究为基础,将范围延伸到公共健康主题上。普通读者至少可以对烟草健康影响问题产生兴趣,但并非每一个人都对特定的生物学细节感兴趣。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让你的作品吸引广大读者,即使他们并不理解你的专业领域。关注《自然》和《科学》定期发表的论文种类(可以研究一下近期出版的这两份期刊),你会发现,这些论文的语言和版式都在试图提高吸引力。 在效率方面,用任何语言撰写学术论文都没有诀窍可言,但你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促进你的写作。 最后,我们希望大家记住一件事:开始写作前所要了解的三个方面。论文的主旨、目标受众(=你的目标投稿期刊)、文章结构。 在你开始撰写自己的下一篇学术论文前,请思考这些问题,这三个方面。因为它们大有裨益。 ——END—— 论文语言润色 | 学术翻译 | 其他发表支持服务 | 英国编辑团队介绍
5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闲话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
libseeker 2019-5-1 10:44
我是一名普通图书馆员,1999年参加工作,2000年开始论文撰写与投稿。如今,我自身是一名普通作者,同时还是图情学术期刊及图情图书的审稿人。除了学术期刊及出版社给我的审稿任务,还时不时有熟悉、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图书馆员找我提意见和建议。种种原因,囿于自身的精力和能力,我很难做到令所有人满意。甚至可能因为“词不达意”“言不尽意”“话说三分”等原因得罪人。 也许我算是一名比较勤奋的图书馆员,至今“笔耕不辍”,与“论文撰写与投稿”有着不解情缘。近20年的经历,原本天资平平、身无长物的我,得益于许多期刊编辑的指导、帮助、鼓励与提携,在科研旅途像一只不知疲倦地蜗牛一步一步往前爬。学习,永远在路上。 许多人感受到,论文越来越难写了,包括许多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人员在内,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我可以进行简单的“数说”,将更加直观、更加生动。 期刊版面资源更加稀缺了。某图情期刊的变迁为例:2007-2011年为旬刊,每年36期,每期228页,某期载文92篇,年载文约3312篇;2012-2015年前为半月刊,每年24期,每期160页,2015年第11期载文63篇,年载文约1512篇;2016年改为月刊,每年12期,每期160页,某期载文41篇,年载文约492篇;2017年期刊更名至今,月刊,每期80页,某期载文12篇,年载文约144篇。2019年《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更名为《农业图书情报》(http://nytsqb.caas.cn)。改版之后,变化较大。2019年第2期载文9篇,共67页;2019年第1期载文8篇,共73页;2018年第12期载文24篇,共129页;2018年第11期载文31篇,共169页;2018年第10期载文33篇,共169页。这是两种图情期刊的简况,可以看到,发文量大幅降低,单篇论文的篇幅长了,2-3页纸的论文少了。 论文学术规范方面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有一家图情CSSCI来源刊要求必须通过指定的学术不端检测平台检测报告,且“‘总文字复制比’小于7%,‘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接近0,如未达到上述要求,请重新修改。”体验过的人知道,那样的要求其实是非常苛刻的,也并不见得有多科学。笔者认为,过低的“文字复制比”很可能因未能正常引用而涉嫌学术不端,比如引用的观点或素材严重变形或扭曲。 作者队伍发生了变化。《图书馆论坛》副主编刘洪在圕人堂QQ群分享了《图书馆论坛》2019年1-5期作者学历结构、职业结构概况,并得出简短结论。学历结构为:博士占54%,硕士占40%,本科占6%;职业结构为:高校和科研机构57%,在读硕士20%,在读博士17%,在读本科4%,公共图书馆2%。结论为“全民科研并不具有现实基础;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一条路径是通过攻读较高的学位,进行学术训练。当这并不是唯一路径,在这个时代,只要愿意学习,加倍努力,完全可以成为科研达人。” 面对上述形势,图书馆员如何随机应变、积极进取?这些年,相关讲座、相关参考书有不少,但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编.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9.)。该书回答了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得更好、如何规范写作、如何投稿,还提供文献著作样例、图情期刊投稿信息一览表,全书只有14万字。我认为这本书的选题很好、结构清新、内容精炼、雅俗共赏。该书对当前的我有特别的功用,对我自身申报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同行评审等均可以学习借鉴,是一本为我量身定制的参考书、工具书。 延伸阅读: 王启云.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读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36414.html 该书定位为“图书馆员培训丛书”,因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石。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既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础和源泉”。 该书值得图书馆员阅读与收藏,同时值得图书情报学界与业界学习与借鉴,可兼作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必读书目”之一。
个人分类: 圕人堂|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读后
libseeker 2018-9-22 20:58
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读后 9月17日读到国家图书馆社微信公众号邓咏秋女士写的《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编.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9.)书讯,这篇图文信息深深吸引了我。首句是“五大核心期刊主编传授图书馆员论文写作及投稿攻略”,有书影、内容简介、责编札记、内页书影、目录等信息,堪称“全息式”导读,书里书外的故事引人注目。要知道,9月16日我还发了篇博文《有一种折磨叫投稿》(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35121.html),中心思想是“有一种折磨叫投稿,多一点了解,多一份理解。可以自我‘疗伤’,也可以宽慰他人。”。我几乎是粗略浏览完上述书讯信息之后,立即按微信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8折购买!”指引购买了图书。9月21日晚上收到图书。收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将全书通读一遍,感觉有必要写点读后感。 该书责任编辑邓咏秋女士责编札记题名为《这本书令我眼睛一亮》,开篇一段有“不论是为了做科研、总结工作,还是为了评职称,图书馆这一行都要写论文并发表。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年在与各图书馆交流时,我们都感觉到,大家迫切需要有关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交流、指导与培训。”“从案头的待编书稿时发现了这部书稿,它令我眼睛一亮。这本书正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图书馆从业人士。我马上着手这本书的责编工作。”我这篇读后感则模仿邓女士的责编札记题名,取名为《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 同类题材的内容,也许我不算陌生。论文印象深刻的有王波《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1、2期)和王景发《图书馆学论文常见问题举要及其成因辨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年4期)。图书收藏有王福,周文学编《图书情报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13.10)、叶继元等著《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1)、谭理《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编辑出版学 投稿指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上述论文和图书各有所长,令我受益,但《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更让我有“如获至宝”的喜悦。 我是一名图书馆员,1999年参加工作,2000年开始论文撰写与投稿。也许我算是一名比较勤奋的图书馆员,至今“笔耕不辍”,与“论文撰写与投稿”有着不解情缘。近20年的经历,原本天资平平、身无长物的我,得益于许多期刊编辑的指导、帮助、鼓励与提携,在科研旅途像一只不知疲倦地蜗牛一步一步往前爬。学习,永远在路上。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一书的作者,大多是有缘的。王宗义、王景发二位先生是我敬重的长辈,也是我结识的贵人,王宗义先生的理性、机敏,王景发先生的温厚、谦和,润物无声。魏志鹏、刘洪二位先生是我的同辈,可谓志同道合,至今尚缘铿一面,但他们的专业、敬业与乐业,令我敬服不已。吴澍时女士是在徐建华教授组织的第六届“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学术会议上见识过的,肖红凌女士更多的是在通过文字(比如顾晓光《我与图书馆建设二三事》略有感知。这么一群图林编辑,用王波先生的话说“全国有学术追求的图书馆员们对我们还是衷心爱戴的”,我算是其中的一分子,“衷心爱戴”源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一书,可谓名师亲炙,值得信赖!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一书,回答了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得更好、如何规范写作、如何投稿,还提供文献著作样例、图情期刊投稿信息一览表,全书只有14万字。我认为这本书的选题很好、结构清新、内容精炼、雅俗共赏。我自身是一名普通作者,同时,还是图情学术期刊及图情图书的审稿人。该书对当前的我有特别的功用,对我自身申报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同行评审等均可以学习借鉴,是一本为我量身定制的参考书、工具书。 该书定位为“图书馆员培训丛书”,因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石。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既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础和源泉”。 该书值得图书馆员阅读与收藏,同时值得图书情报学界与业界学习与借鉴,可兼作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必读书目”之一。假以时日,我相信该书将会是图书情报领域一本畅销书,乃至长销书。 延伸阅读: 1 新书速递:《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35354.html 2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信息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http://url.cn/5LtSdEP 友情提示:微信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8折购买!” 五大核心期刊主编传授图书馆员论文写作及投稿攻略 关于读者对象 问: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高水平的吗?小白可以读吗? 答:别被这几大核心期刊(特别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吓倒了,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图书馆员,基层“小白”完全包括在这里面。这本书努力讲解得既基础,又全面、系统,比如学术规范,这些都是做研究的基础。 当然,因为几位核心期刊主编站得比较高,所以各方面要求是比较严的,比如很多馆员写文章借用别人绘制的图表,以为只要注明出处就行。吴澍时指出,这在国际上是不允许的,图表是有著作权的,除有对方授权或声明可以未经授权就使用以外,是不能“拿来”的,直接拿来用是侵权的。所以,高水平的图书馆科研工作者通过读这本书,也能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检查自己是不是每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了。 如果是图书馆集体学习,建议先以部门或馆为单位,自学、小组学习、讨论,由科研做得好的馆员带着讨论交流,然后可以邀请部分核心期刊主编或出版社编辑以业务讲座的形式到馆交流,通过比较长的学习研讨来提升全馆科研能力。 3 周黎明:与“馆员”投稿者的一点交流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96442.html . 祝愿每位“馆员”作者,学术上不断进步,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也期盼未来的体制能渐趋完善,让学术的安心学术,让服务的安心服务。 4 邱葵:图书馆员是学术盛宴上的礼仪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24580.html 我们经常为开展图书馆的业务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而动足了脑筋,但往往不清楚图书馆员该做和不该做的服务的界限在哪里,以至于有时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超出了这个界限,喧宾夺主,做了图书馆员不擅长、而且完全是科研人员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文章格式这类的内容恰恰是图书馆员最应该做的正事,这既是图书馆员专业的范畴之内,又是希望用英文出版的研究者们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果这类的讲座能经常做,一定能为科研添砖加瓦,使研究者们如虎添翼,另外可以教大家使用一些相关的软件比如EndNote, Zotero, Mandeley等,是读者能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文档和格式。
个人分类: 圕人堂|5468 次阅读|3 个评论
醍醐灌顶,撰写论文的10条奥义
热度 3 lucheng918 2017-11-27 00:23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论文的写作和阅读是一项核心技能。实际上,能够发表论文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能力的标准,并预测着他们未来的成功之路。 今日阅读了Brett Mensh等在2017年9月撰写的“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文章译文,文章给出了10条写作论文的奥义,非常有学习和参考意义,与大家分享。 1. 明确 中心思想 ,将之表现在标题中,并在写作的过程中时刻记住这个中心思想。 2. 清楚解释 别人阅读你的论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清楚地定义术语,尽可能避免出现缩写和简称,简化需要别人理解和记忆的细枝末节。 3. 尽量遵循“背景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的 文章结构 。记住读者只对最终结论和支撑结论的逻辑感兴趣。 4. 尽量采用 同样结构的句式 表达同类表述和结论, 5. 将你的 摘要 尽可能 描述 出你的 整体研究方案 和结果。 6. 在 引言 中 突出 你的 研究的重要性 ,这样会让读者对你的论文有所期待。 7. 用 清楚的陈述 来阐述你的 研究结果 ,并用逻辑上相关的图表加以佐证。 8 . 结果讨论 部分, 呼应引言 中提出的研究缺口, 描述 本研究做出的 贡献 。并 指出缺陷 。 9.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可以 为文章的每一个部分写一个非正式的句子 ,这样有利于围绕结论开始写作,这些句子有可能成为结论的标题,同时,这些句子也组成了文章的 整体架构 。 10. 当修改文章时实在不知道如何改时,可以 将完整的段落打散重写 ,这样比增量修改有效的多。 总体来讲,如果你几分钟之内无法向你的同事或者同行讲清楚你的研究概要,则你的读者读你的文章也不会在几分钟之内弄清楚你在写什么。所以,尝试向别人表达你的研究思路。 审稿人提出的主要意见往往暗示审稿人无法掌握文章的脉络,而过于细致的意见则是表明文章的某一段落逻辑不够清晰。 他人的意见,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基石。 一篇论文的组成可参考下图: 论文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plos.org/ploscompbiol/article?id=10.1371%2Fjournal.pcbi.1005619
个人分类: 读 感 悟|12040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论论文写作
热度 3 lijianguo531 2017-5-15 21:05
刚到国外,这几天初步安定下来开始着手将近两年来的储备的资料、数据进行总结,撰写成论文发表。因为资料准备充分、数据也都是早就处理好的,所以写起来很快。但是在写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写完了一篇论文心里面没有底甚至鄙视,这明明是我当时进行方案时最认可的啊。这是个不好的征兆,所以这两天我又停了下来。正好这两天我接到了一个以前投稿期刊的退稿通知。仔细看了看评审人的评审意见,里面有一条:讨论较为冗余,主线不集中。其他的意见都能体会出审稿人的意思。唯独这一句有点蒙,自己也无从下手。正好最近自己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开始答辩,在看学生论文的时候,我都会可以看看讨论部分,依然没有太多的感触。昨天我在看一个学生写的论文的时候,突然想起一篇已经发表的期刊论文,跟它很像 。拿过来对比一看,恍然大悟。想想自己读博士的时候也在课题组和科学网上讲过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现在看来,当时还是太肤浅了。现在我明白,中文期刊论文的撰写风格与论文的类型息息相关,有的人觉得有点矫情,其实大家有的时候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论文撰写习惯。大都会根据论文类型,区分撰写的方式,否则期刊投稿也不会区分 researchpaper 和 reviewarticle 了。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体会: ( 1 ) ordinaryresearchpaper 传统的研究论文都有固定的结构。引言、数据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以及结论。这几部分缺一不可。引言部分我一直主张三段论:即第一段谈研究的意义;第二段谈主要的研究进展;第三段谈自己研究的目的意义)(科学问题),总字数最好不要突破 1500 字。数据与方法部分主要介绍研究区的概况、数据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结果与分析主要对计算形成的图表进行说明,就是看图说话。讲趋势、谈变化、释原因,缺一不可。讨论的部分主要是针对结果内容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升,从变化阐述转向获取规律,从状态分析转向评价性结论,即由特殊向普遍,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变。这里要强调一下,讨论的内容一定要紧贴结果与分析部分,最好按照结果与分析的小节安排进行,阐述研究区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的有缺点,最终使读者获取研究区的一般性认识。这里涉及到与其他研究作比较的问题,如果写不好就会与引言部分的第二段重叠,所以这两部分怎么区分?我的理解:引言部分重点阐述别人的研究的不足与缺点,而且是进行总结性的阐述,不是某某人在某地方获得什么结果。。。而是大量的研究都运用这一方法,存在。。。的不足。讨论部分则需要将其他人研究的结果与自己研究的结果作对比,可以写的很细。结论部分,主要是高度总结获得的科学性认识,用( 1 )、( 2 )等小序号直接写出来即可,不要一小段引导文,字数最好不要超过 500 字。 ( 2 ) reviewarticle 综述文献和研究性小论文是肯定不一样的。综述性论文的框架结构要更随意一些。传统小论文里的结构有的在综述论文就不需要了。比如:数据与方法、讨论。但是这都不是一定的,有的综述论文也会进行文献统计和讨论目前具有争议的论点。综述论文的核心是搭框架。没有好的框架就不会有好的综述论文。好多人说写综述很难,其实就是脑子里面没有综述的框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综述,也不知道阐述哪些问题,总不能面面俱到吧。论文框架其实应该在你写综述论文的时候就已经想清楚了,搭好框架了。最好将次级标题的内容也写上去,这样更有利于搜集与其相关的文献进行凝练。综述的结论很难写,不像小论文根据结果与讨论形成具象化的结论。所以,很多综述的论文,没有结论,只有结语。这不能说错,但是不利于读者掌握论文的核心观点,因此,我认为按照小论文一样进行必要的结论性总结,还是对论文质量的提升有帮助的。 ( 3 )策论性论文 这是咱们中文期刊特有的一种论文。大部分是大家所写,没有数据,没有固定的格式。主要的目的是阐述对当前热点问题和大政方针的看法与认识。这一部分论文如果是年轻人所写,基本上都是被退稿,因为不够资历。这种论文完全不需要讲求论文的一般结构与体量,随便写。 ( 4 )发表性论文 这一类论文你可以直接说是垃圾论文。这一类论文的标志是数据详实、方法得当,但是科学问题没有或者是错的,这类论文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发表而撰写,为了完成任务而投稿。这一类论文可以从好多认可度很好的期刊上见到。但是,读了之后就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像前面所说的,这类论文结构完整,撰写精致,就像《人民的名义》里说的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外表很华丽,但是内容空洞,结论无意义。但是,能撰写这样论文的人,都是写手和高手,我还是挺佩服的。他们显然已经脱离了撰写垃圾论文练手的阶段,但是还在用垃圾论文的手法进行学术创作,还是比较可怕。这类论文的撰写没有问题,问题在人。 好了,不多说了!个人见解,欢迎讨论!
个人分类: 学术视野|7431 次阅读|6 个评论
简化科研人员撰写论文的方式
liwenbianji 2015-3-20 09:37
2015年伊始,理文编辑发布一款全新作者写作软件-   Author Path (Beta版) ,现面向中国作者提供免费试用。 论文写作绝非易事,我们深知科研人员在成功出版的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亦了解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英语流利的科研人员需要花费95小时准备并撰写论文,母语非英语的研究人员用于撰写论文花费的时间可能长达150-200小时。Author Path 的推出将大大提高作者的写作效率,为您的科研写作道路扫清障碍。理文编辑助力中国作者,协助您顺利走过论文写作的每一个阶段。 Edanz Author Path 将: 显示多语言的说明与实例 自动调整论文格式 让您的引文和参考文献有条理 搜索期刊 帮助理清您的观点 保障论文和成果的安全 支持与合作者协作 及时提供专业领域的语言帮助 简化投稿流程 理文编辑现面向全部中国作者征集Author Path(Beta版)的免费测试用户, 立即注册 即可获知进一步详情。 欢迎关注理文编辑官方微信:
3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成果的整理和发表
ljrsch 2014-12-11 22:53
说明:本文是给我学生作报告的整理稿,感谢AnYutong同学的辛苦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受学识和专业方向所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同行交流。 第一部分 研究工作的开展 选题后开始进行研究工作(请见本人关于研究方向和选题的博文)。研究工作的 第一步是文献分析。 这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一定要看Top journal。管理领域的顶尖期刊是《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南开商业评论》,经济领域的看《经济研究》,这是经济领域排第一的。不要看3、5页的论文,浪费自己的时间。系统工程领域的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国外的看什么,信息系统领域的,信息系统的行为研究,顶尖期刊是《MISQuarterly》 和 ISR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这些是行为研究。管理领域的是《Management Science》 。 第二是理论模型或方法的构建。 在这里强调一点,一定要有理论的创新,一定是基于文献分析,找到现有理论的缺陷。理论分析取决于读文献的水平。 第三是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对于行为学派,研究方法主要是做实证研究,要做问卷调查,SEM的方法,或者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于技术学派方法类的研究是做方法的分析与测试。这方面最理想的是数学证明,复杂度低,效率高,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够从数学上来证明,可以用仿真的方法,编程序,找数据,去测试。现在网上有大量的开放数据可用,如Kdnuggests datasets-有各种数据来源的链接: http://www.kdnuggets.com/datasets/index.html 。 第四是结果讨论。 分析完了,必须要结果讨论。结果讨论要从两个角度,一个是理论贡献,一个是现实意义。理论贡献就是解释理论的创新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现实的意义是大家去看怎么写。〈〈经济研究〉〉的每一篇论文的最后都有结果讨论,结果讨论里面专门分出来理论的贡献和现实的意义。如果不会写就选一个和你的领域相关的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把人家写的逻辑弄出来你就会明白该怎么讨论了。这一部分是论文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写论文理论创新就是发现知识,然后提供实践的借鉴,所以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给大家推荐两篇论文,一篇是谢康教授在〈〈经济研究〉〉2012年发表的《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践》,建立模型,有数学的分析,做的很严谨。另一篇是周先波的论文,2008年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研究〉〉上的《信心化产业弹性的非参数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在这里特别想和大家说的是,以前一直在犯一个错误:用了99%的时间做工作,只用了1%时间写论文。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学者提出应该用30%的时间做研究,70%的时间写论文。我们平时用了大量的时间做研究,但是到收获的时候,也就是写论文的时候,不做了,所以成果不够。 写论文之前, 第一阶段要先选期刊。 一定要选风格、内容符合自己路子的期刊,用的什么研究方法、写作风格。有的期刊就是议论为主,人家不要你的定量研究,有的期刊就必须要有规范的定量研究。了解期刊方向和特点的一个方法就是阅读该期刊上的论文。同样,你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该刊发表,也要看你的参考文献大都发表在哪个期刊,即研究主题与期刊主题要一致。 第二阶段写论文。 一定要先选好期刊再选论文,不要先写完论文再选期刊。写论文, 首先是规范的论文结构 ,这个就是八股文。如果我们没有八股文的话,写论文会很累。八股文在你的脑子里要有几套逻辑。比如说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要先建立一个框架,然后再写,就会非常简单。这些固定的东西,我们作为学术领域的人,就跟结构一样,要去整理的,看文献有些话要总结下来,方便今后自己用。 其次,引用非常重要。 引用文献是研究的基础,也是对他人工作的尊重。如果参考了他人的文献并在文中提到,不引用就是学术剽窃。另外,通过引用的文献水平及全面性,能够判断你的工作水平。还有在写论文的时候,标点符号、上下角标一定不要出错。有的专家很好,他认为你有创新点,有新的东西,如果你有标点符号、上下角标的错误,就会给你提出来。但是有的专家看到你有几个错别字,就直接给拒掉了。基本的格式和文字都给写错了,态度有问题。 论文写作的第三个要注意,对文献综述部分,必须要有逻辑,要有脉络。 这样才能清楚你的贡献所在。另外一个就是要强调理论的贡献和分析。论文结果的讨论、解释和分析非常重要。 第三个阶段写完论文必须要去报告,征求各种建议。 要找各种机会去报告。要让别人批评你、质疑你、提问你。一定要找一切机会,找我们团队里的,你也可以找别的老师帮你看。可以先参加会议,让别人先提问你,尤其是这些大家。根据各种建议,一定认真修改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才可以投稿。 第四个阶段就是投稿 。觉得投稿之前可以先以某个会议为目标。很多高水平的会议,评审专家是非常负责人的,评审建议非常中肯,很有价值。比如说“信息经济学年会博士生论坛”、 “信息系统夏季论坛”、CNAIS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年会,等等。 最后,经过了严谨的研究工作和规范化、结构化、逻辑化的论文整理,再加上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可以向比较高水平的期刊投稿了。当然,高水平的期刊稿件录用率一般比较低。如果被拒稿,也不要气馁,修改后再投向其它期刊。相信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发表。
4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撰写论文评审意见的几点注意事项
热度 2 WileyChina 2013-1-22 00:44
同行评审是科技期刊编辑 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 手段。审稿人也可以在评审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提高自己阅读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了解论文审阅程序以及获知最新研究结果。 我们经常收到一些年轻教师和博士后的来信,希望成为期刊的审稿人。然而,人们通常没有经过写评审报告的训练。报告中需要包括那些内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一话题做一点简短的讨论。 Wiley 材料学期刊目前使用的 ManuscriptXpress 系统中,审稿意见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审稿人需要对稿件的重要性 (importance) 、假设是否得到论据支持 (HypothesesYes/NO) 、稿件长度 (AppropriateLength) 以及是否推荐接收或转投它刊等作出整体评价。这部分评价一目了然,因此对于期刊编辑也非常重要。在文章的重要性方面,由于 Adv.Mater. 的稿件接受率目前只有 15% ,因此往往只有重要性达到前 15% , 即 ”Top15%,Highlyimportant” 时,原则上才符合接收的标准。 在第二部分中,审稿人将对论文的内容作出较为详细的评论。这部分没有绝对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审稿人用第一段文字总结论文的大致内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具体修改意见。具体意见又通常分为 ”majorcomment” 和 ”minorcomment” 两部分。 在这里,我们希望提醒审稿人注意以下几点: 1. 在 ”majorcomment” 中,审稿人经常会要求作者补充额外的实验。这时最好避免将期望的实验结果写的过于具体,例如: “ theauthorscouldcharacterizethemagneticpropertiesofthemagneticnanoparticlesalonebeforetheconjugationtoGNRs,andresultshouldbeXX” 这有时会导致作者为了迎合审稿人,作出虚假的回复。 2. 在 ”minorcomment” 中,审稿人多会提及论文中的一些语言问题和拼写错误,有时也会要求补加一些漏引的重要参考文献。这里应特别注意,由于同行评审是匿名评审过程,审稿人也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份不被泄露。我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评审报告: ”…..TheauthorshouldciteourpaperX,Y,Z,becauseitishighlyrelevanttotheresearch…..” 。 这实际上已经在告诉作者谁在做评审了。遇到这样的审稿意见,我会在必要时将 our 等词删除,以避免作者明确获知审稿人的身份。 3. 一份好的审稿意见需要有客观事实做为支撑。以下面这份报告为例: “ TheresultsarenotgoodenoughfortheSmalljournal.Thismanuscriptcanbesubmittedtosomematerialsjournalaftercarefulmodification,ratherthanSmall. ” 这样审稿意见内容空洞,既无法说服作者,也对论文的改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 . 审稿人重点评价文章的科学严谨性,无需就该论文在将来是否会被多次引用,以及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作出预测和评价。编辑在审阅稿件时,也不会仅仅因为研究的内容是“冷门”而据稿。 最后,作为编辑我们非常理解写一篇好的 refereereport 要花不少时间。目前,期刊投稿量成倍增长,虽然编辑会尽可能严把关,将一些不合格的稿件提前据掉,但是不可否认,审稿人的负担依然在逐渐加重。我 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每星期都会收到 2-3 个审稿邀请应接不暇,同时又担心如果不给期刊审稿将来投稿时会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其实,如果审稿人近期比较繁忙,可以在收到审稿邀请后尽快回复编辑,完全不必担心对今后投稿的影响。回复信中可以简单告知没有时间。当然,如能推荐一两个可作为替代的审稿人则更好。然而,如果在答应审稿一两个月后再拒绝,就会使编辑非常被动,对论文的作者也不够公平。 由于篇幅所限,就写到这里。欢迎大家补充更多内容, Wiley 材料科学期刊的编辑们也想借此机会向各位付出辛勤工作的审稿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更多关于撰写审稿意见的建议,可以参考: 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39424
个人分类: All Sub|71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论文撰写和发表
热度 5 jimmy198360 2011-11-14 21:57
本博文系应一SCI医学论文编辑公司朋友之邀而写,最初2010年10月18日发布在个人qq空间,以及朋友公司网站。后开通科学网博客后,特重贴于此,供大家批评借鉴。 在 当今学术界,撰写并发表论文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你做出的实验结果没有通过会议论文或者学术期刊发表出来,那你差不多等于做了无用功,更通俗的说做出的东西没有实现它对于社会的价值,无异于垃圾一堆,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1、 论文撰写 前论文撰写阶段 在一线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论文撰写和发表是所有实验工作都做完之后的事,不用考虑太早。实际上,“论文撰写”从一你一开始接手和进入你的课题就应该考虑的事情,哪怕开始时你什么都不懂得。大概了解你的研究课题后,你首先要对你研究的内容和它的可能取得的成果有个定位,即它处在所研究领域的学术界的哪个等级,确定这一点需要你对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是一个项目主持者,这个过程和经验应该很清楚,否则你是一个失败的科学工作者。这篇文章写给初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们看,如果要定位你的研究水平,就要去关注领域内的牛人并大量阅读他们的文章,然后你就会对你的研究有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如何追踪学术牛人,如何阅读文章,如何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这里就不做讨论了)。学术研究中,如果是个人设计课题,要以创新为原则,即你要做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学术问题,这个分为理论新和实验对象新,如果你要做的课题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必要做下去,因为做别人已经做的工作,不会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对自己的研究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后,理解起导师的课题或者提出有益的补充就会很得心应手,对于正确和高效率的实验操作也是有益的,实际上这些都是“撰写论文”的开始,虽然未动笔,但是腹稿和以后论文中的闪光点就在这不断的思考中积累起来了。而且如果你了解了领域内相关的学术期刊,就很能对自己课题可能取得的成果选定到某些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这是对自己研究的清晰的定位。当然这个过程中如果培养自己的一些好习惯,对于以后写论文就很有帮助,比如阅读论文时记笔记(要精练不要照抄翻译),有好的想法和思考就写出来,这是一个逐步提高你的思考能力和学术观点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学术的学术论文。 实验过程中,要每天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每周都把当周的实验整理成 word 和 ppt 的形式,及时总结失败原因以利于进一步实验,整理成功的成果,把它们做成类似于你要发表期刊要求的图片和表格的形式,这也是论文写作的一部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记错,如果实验结果堆积起来长期不整理分析,课题的进行无异于无头的苍蝇,很容易搞乱,没有整理起来的结果也会化为乌有。 做了这些工作就相当于你自己设计了整个课题以及实验过程,那么对于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就了然于胸,这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 论文撰写 课题实验结束后,就进入论文撰写的实质性部分,笔者先从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论文撰写的一般过程: 大部分论文分为 title , abstract , introduct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 results 和 discussion 六部分组成,也有很多期刊把 results 和 discussion 两部分合并为一个部分 ---- “ results and discussion ”,就是边展示和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边讨论。实际上论文的写作一般不按照上面罗列的顺序,选定要投稿的杂志后(课题初期就要选定好自己要投稿的杂志)按照要求格式撰写,具体要求可见期刊的官方网站首页“ to the authors ”项目里面。一般先写 results ,结果的选择以能完全得体系统的展示你的研究并很好佐证你学术观点为准则,然后再根据得到这些结果所涉及到的实验写 materials and methods 。完成这些后,就是关键部分了 ----discussion 的写作,首先用两到三句话总结下你的整个研究(不要很啰嗦的写一大段),然后就是你平时笔记和思考的亮点发挥用武之地的时候了,评价和你工作相关的他人的工作并予以比较分析,陈述分析你所研究的学术问题并陈述你解决的细节和不足,最后就是高瞻远瞩的展望环节了,豪言壮语写几句,要学术又让人深思和心潮澎湃,令人回味。 这些部分写完后, introducton 就是有的放矢了,好的 introducton 的逻辑结构和思路是倒金字塔形状的,就是开始介绍你的研究相关的部分要大,然后慢慢收拢收拢再收拢,直到恰到好处的在这些诱导下提出你的研究,这部分就大功告成了。这其中的水到渠成的衔接是要一定的功底的,和 discussion 部分一样,写出来都要仔细打磨修改。 之后进入摘要写作的部分,字数要按照期刊要求控制,一般结构是第 1 , 2 句话陈述研究背景,三四句引到你的研究,然后展示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最后评价你的研究。 只有当以上所有部分都写作完成了,题目才能比较好的确定,题目要简介醒目切中你的研究核心,达到这个要求后越诙谐个性越能获得他人的关注。当然一般好的文章未到发表都难以最后敲定。 整篇文章写出来后也只是个草稿,比如放一放隔几天或者半个月再看就会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 2 、论文的发表过程: 让我们首先对学术期刊的好坏水平有个简单的认识。 Thomson Reuters Web of Knowledge 收录了全球大部分的学术期刊 http://www.isiwebofknowledge.com/ 。它所收录的期刊均是被学术界认可的用于论文发表的期刊。通过这个网站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期刊的基本信息, Thomson Reuters 给各个学术期刊每年赋予一个数字指数 ---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来评价它们的影响力,影响力数据每年都是更新和变化的。但是这些期刊的排名一般是很少变动,对于某一个领域的学术期刊也是这样。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来选择合适的水平相当的期刊发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你选择的期刊影响力较高,你的论文投稿过去就很容易被拒稿,从而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选择的期刊影响力较低,那你的研究就不容易被别人关注到,有点屈才,现实到国内,论文发表的水平跟学术成绩和职称评定甚至工资福利严格挂钩,对你的生活也不利,就研究生来说对你以后学术道路也有影响。选好目标期刊后,投稿要从高到低来,即先往好的期刊投,在编辑和提高人返回审稿意见后,尽量修改澄清和补充实验满足其要求直到发表,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再依次换到其他较低水平的期刊投稿。切忌避免一稿多投,即投了一个期刊没有撤稿或者没有被拒稿的情况下,不要把期刊投往其他学术期刊,一稿多投是学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投稿的稿件一般包括 cover letter , manuscript 和 figures and tables 三部分。 cover letter 是写给期刊编辑的新就是客套的介绍你的论文,表达你要把你的论文投到他们那的意愿。每个期刊都有多名编辑,他们分别负责各个领域的研究,选择相关而又合适的编辑也很重要,比如不要把你的植物病毒研究的论文投到负责动物病毒研究论文的编辑那里,当然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划分方式。 Manuscript 就是你的论文的文本部分,图片和表格往往独立的成其他的文件。现代网络发达,投稿都是通过期刊的在线投稿平台投稿,注册账户后,在投稿栏目里,按照引到一一上传做成电子文本的 cover letter , manuscript 和 figures and tables 就可以了。 投稿完成后,在你的帐户的所投稿件栏里面会显示你的论文的状态,包括: newsubmission , Editorassigned , under review ,以及 rejected 和 accept 多个状态。如果进入 editor Editor assigned 和 under review 就成功了一大半,表明论文已由编辑发往相关审稿人,过了编辑的一大关。快的期刊几天后就会返回审稿人的意见,慢的半个月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审稿人的意见一般就决定了编辑的决定,是拒还是接受你的论文的发表。审稿人把关论文质量,他在欣赏论文的同时提出批判,如果赞赏多于批判就会接受论文,如果论文档次不够或者存在严重缺陷就会被拒绝。 以上笔者泛泛介绍了论文的撰写直至发表的过程,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有个大致的认识,实际上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比如参考文献引用方式,专业术语以及特定的学术格式都是提高论文规范的关键,它们也影响论文的发表。论文撰写和发表,课题的选择和实验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要让大家更清楚,每个细节都可以用很长的文字来表述,如果有需要,我会抽时间就各个细节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经验。 最后请大家记住,努力、用心并身体例行的去实践,你的研究成果论文一定会找到它理想的归宿!
8464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何选择研究热点
liwenbianji 2011-6-23 12:18
Journal editors want to attract science that is pushing new boundaries and opening up new potential fields of research. Most researchers want to be at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 to make the next ‘big discovery’, but many aren’t quite sure exactly where to look. Often, by the time they see ‘movement’ in a particular sub-field, usually in the form of a flurry of publications, it is too late to be a part of the acti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anticipate this type of ‘movement’. Anticipating the next big thing can be very difficult, but clues can usually be picked up by reading the literature and attending international meetings. It is important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the latest literature in your field to stay abreast of developments. Look for results that are described speculatively i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Findings that are difficult to explain often represent fertile ground for scientific enquiry, although it is worth remembering that the lab that initially published those findings will have a good head start. Reading letters to the editor can point to controversies in your field, and any work resolving these would be considered appealing to journal editors. Reading broadly, and not just exclusively reading research in your immediate field, can help you to identify potential “cross-overs” from other fields of research — perhaps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or a new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iscovered that has relevance to your area of research, but is published in a study completely unrelated to your work. Reading top-tier journals like Nature, Science and Cell is one way to remain current with developments in fields other than your own. Key word database searches are a way to identify otherwise unrelated studies with possible cross-over relevance. Key word database searches can also help you to identify the volume and impact of research in a given area. If there has been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a particular topic in the last year, or a shift towards publications in high impact factor journals, then that is usually a good indicator that a fiel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f there are very few recent publications listed, or almost all of the publications listed are in low impact factor journals, then the topic is not likely to be of wide appeal. Another good indicator of a topic’s ‘hotness’ i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that articles in a given field receive,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always go hand-in-hand with the journal’s impact factor; however, by the time a trend is recognized using this method, it is likely to be too late to join the rush. Certainly, seeing the same paper cited several times in different papers within a year of its publication is a good indication that the area is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interest.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keep up to date with new developments and to identify ‘fashionable’ areas of research and potential ‘new problems’ is attendance at 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ten this is where preliminary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abstract and poster form, giving you an awareness of new directions in a field before the findings are published. Discussions with other researchers at these meetings can help you to refine your research questions to the most pertinent. Finally, it is worthwhile remembering that greater interest in a topic means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that the labs that have already published work revealing controversies, presenting unexplained findings and opening up new direction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head start in the area, perhaps of several months. Think about your particular advantages. Do you have access to specialized equipment that other researchers might not have? Do you have access to samples or other resources that other researchers do not? Do you have existing collaborations that you can leverage to make rapid findings in the new field? If so, you should get to work on refining your research questions, designing your latest study and performing the research; the race is on. 中文译文 期刊编辑都希望看到能拓展现有范围、开创新领域的研究。科研人员也大都希望自己处于领域的前沿,并做出”重大发现”,但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当于何处着眼。经常,他们见到某个小领域内的“动向”,通常是一波论文发表高潮,却发现此时再去参与又太晚了。所以,必须要能够提前预测到这种“动向”。 下一个重大发现可能很难预测,不过在文献和国际会议中仍然有迹可寻。因此,有必要经常阅读您所在领域的最新文献以获悉最新动态。找寻那些在“讨论”部分中没能解释透彻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结果中常蕴含有科学探索的机会;不过也要记得:首先发表这些结果的实验室占有先机。阅读“读者来信”也能帮你发现本领域内的争议,而任何解决这些争议的工作都是期刊编辑所乐见的。 要博览而不是只阅读你本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你发现和其他研究领域进行“交叉”的机会—比如或许又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或者一个无关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与你领域有关的新的蛋白相互作用。阅读《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是随时了解其他领域进展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则是发现与不同研究进行交叉机会的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你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数量和影响力。若某一课题去年的论文发表总数或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发表数大增,就表明该领域已成为”热点”。反之,若新发论文很少,或基本都在低影响因子期刊,就表明该课题不会广受瞩目。 保持了解最新进展,发现“热门”研究领域及潜在“新问题”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常通过论文摘要和壁报的形式报道初步结果,从而让你在结果发表之前就获知最新动向。和其他与会研究者讨论也有助于提炼出最精准的研究问题。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课题受的关注越多,竞争也越大。此外,那些报道有争议的观点、提出难以解释的研究结果以及开创研究新方向的实验室往往占据先机,也许领先好几个月。要考虑你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那里。有无别人没有的专门设备、样品、或资源?能否通过合作在新领域里迅速取得成果?如果有,那么就应着手提炼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开展工作,开始角逐。
6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SWOT法缘何成为论文的万金油和救命草
热度 1 sivaxin 2010-4-29 20:28
昨天结束的本科论文中期答辩,有一个非常有意思但又值得深思的现象:大约有1/3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SWOT法作为论文的核心理论方法。 SWOT法,也称为态势分析法,是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的缩写,是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市场竞争态势的经典分析法。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明确未来发展中,外部环境存在哪种机遇和危胁,企业自身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由于该方法应用的简直、明了,SWOT法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之后在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咨询业界和管理学界得到广泛应用。 SWOT法缘何成为论文的万金油,可能是因为学生选题都侧重于选一些宏观大题,什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研究,某某港口发展战略研究,某某省公路发展策略研究等等,既然谈某样事物如何发展,自然须明确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中的机遇的威胁,也须清楚了解内部实力中的优势和劣势,逻辑上还算合理。但问题是学生常常是为了SWOT而SWOT,把一大堆网上或其他人文章中的资料,根据S、W、O、T四个门类,分一下类,往往是流于资料的堆砌,而并没有真正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消化总结出机会或威胁所在。 SWOT法又缘何成为论文的救命草呢,毕业论文导师往往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方法的应用,深奥的理论、复杂的数学模型学生不愿意啃,想来想去SWOT法每个上过管理学课程的学生都略知一二,而且理解简单,应用简单,又可以满足理论方法的要求,自然成为学生选择的香饽饽。可看了好几个学生论文,发现大部份学生都是只用了SWOT分析法的一点皮毛,把资料随意地分为四大门类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恰不知SWOT除了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四大要素外,还须对四种要素的不同组合,提出相应的策略,如SO组合,指的是企业内部优势较强,外部环境存在潜在机会的情况下,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和策略选择,针对不同的态势给出合理的战略定位,提出相应的策略才是SWOT法的真正目的和着眼点。 答辩结束后有老师提议,是不是今后统一不准学生应用SWOT法,但我想单纯的禁止不是好的办法,何况SWOT法存在和应用了许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正确地应用SWOT法。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4868 次阅读|3 个评论
撰写论文的感受
yulun 2010-4-25 14:38
大凡选择了读研究生的人,可能都会面对撰写论文这样一个无法回避并且必须跨越的障碍。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写论文嘛,无非就是多点几下Ctrl+v 和Ctrl+C的事情,那是应付课程小作业的技巧,绝不是写正式论文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觉得撰写正式论文就如同在精心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要色香味俱全才可以,因此那是一件十分耗人热情与耐心,脑力与体力的事情。可能比构思实验,获得数据还要更加困难!因为大多数时候,构思实验的思维方式是跳跃的,经过大量的阅读文献后,脑子里会自然的浮现出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就成为了构思实验的一个个元素,他们之间一般而言并不具备严格的逻辑性,同时也不需要用明确的,条理的语言来表达,当获得了一个分散的实验数据时,脑子也只是会对其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辨别,还不能完全的将其串联起来。因此这个时侯我们还不会耗费太大的精力。但是到了写论文的时候,一个自然的要求就是必须用流畅的,严格逻辑化的,标准的科学语言将所有的数据按照其内在的联系串联表达出来,所以就得仔细的去思考各种数据间潜在的内在关系了,当这种关系呈现出来后,需要思考数据之间该怎么组织,谁先谁后更好,语言怎么选取和组织以便将其关系说明。在分析数据间关系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数据之间存在不能衔接的地方,这种情况下,要么补做实验,要么如大海捞针般的在前人工作中寻找可以采用的理论来填补空缺;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而之前又没有发现的矛盾,此时就很麻烦了,对于无法调和的矛盾只能放弃,对于相对可以调和的矛盾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寻求解释,将看似矛盾的数据统一起来。看看吧,这些工作肯定意味着大量的精力的投入,必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37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撰写世界一流论文
yusw810 2009-5-26 22:08
分享:如何撰写世界一流论文。 来源: http://www.paperpub.com.cn/website/Content.asp?contentid=37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使用指导 精彩!
loveduanyu 2008-12-12 19:05
(转载,本人有这本书的电子版,但因为附件太大传不上来。有需要者发信息到Email: dxp1019@163.com ) 信息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基础。创新实际上是我们种到头脑中的种子开花之后结出的 果实。没有输入信息的头脑,好比没有洒下种子的土地。不管土地有多肥沃,也结不出丰 硕的果实。我曾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多年前的孩子要聪明;同时代而言, 城市里同龄的孩子要比农村里的孩子聪明。我觉得关键就是他们接触的信息量不同。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我们的大脑结出丰硕的果实,就要种下大量而且饱满的种子。 对科研工作者而言,这些种子就是文献信息。我们播种的信息决定了结出果实的质量。任 何人的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科学工作者如果不能掌握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所谓的 创造不过是闭门造车而已。中国有过太多这样鲜活的实例。全面掌握前人的工作,就如 同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关于文献信息我觉得要掌握三方面的能力:一是文献信息的 获取能力;二是文献信息管理能力;三是文献信息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文献信息的获取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致说来有以下一些途径:(1)综合性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Pubmed 等),(2)专题数据库(Gene Bank,蛋白质结构数据库, 分子 相互作用数据库, 化学反应数据库等),(3)专利数据库,(4)会议论文数据库,(5)学位 论文数据库,(6)综合搜索引擎,(7)咨询和交流,(8)公司的网站及产品技术手册。 文献信息管理能力在网络时代才变得复杂。多年前,我们只能获得很少量的信息,一般 通过记录本或者记录卡就可以进行管理。如今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管理就显得重 要起来。本书中推荐大家利用Endnote 进行文献管理。它可以帮助你进行全文管理和笔记管 理等,便于大家进行检索和分析。提供一些杂志的全文模板,同时可以自动帮你编排参考文 献信息。 文献信息分析是在文献多到无法阅读的时候才显得重要的。如今随便用一个关键词就可 以找到成千上万篇文献,我们不可能把这些文献一一阅读一遍,因此就要求我们能够从这些 文献中找出最相关的信息来。过去我们习惯不断限制检索条件,将文献数限制在有能力阅读 的范围内。如今通过本书,我们为你提供了一套更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利用文献信息分析 软件,它们能够帮你在短时间内把握大量文献的主旨信息。本书介绍的RefViz 和Quosa 就 属于这类软件。 作者真诚希望本书能帮你提高驾驭文献信息的能力,让你真正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为自 己的大脑种下优质的种子。 如果你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上发表论文,首先就得学习Nature 或者Science 上别人 所做的工作。如果我们每天只阅读那些下三滥的论文,决不会想出奇妙的点子,做出惊人的 创新来的。 要创造就要给大脑输入有用的信息。面对浩瀚的信息,如何快速找到最相关的信息, 如何发现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正是本书想为你解决的问题。 本书介绍的三大软件,Endnote 将教你如何管理数以万计的文献,如何管理全文,如何 管理阅读笔记,以及如何利用Endnote 来撰写论文,编排参考文献等。 RefViz 是一个文本信息分析软件,可以根据文献标题和摘要信息进行文献分类,并指 出文献间相互关系。熟练掌握这个软件,你将会轻松驾驭海量的文献信息,快速获取最重要 的信息,为你提供不竭的创新思路。 Quosa 是一款全文分析软件,可以自动下载全文,并对全文进行分析,还可以提取已下 载的pdf 中的引文信息。 综合利用以上三个软件,基本可以满足你对文献分析与管理的需求。 这本书不同于去年编写的手册。首先从内容上要丰富很多,去年的手册仅包括本书中第 一部分的内容。此书中增加了Endnote 高级功能部分和常见问题解答。Refviz 和Quosa 两 个软件也是新增的内容。从编写的目的来看也是大不相同,去年只是满足于让大家学会使用 Endnote,此书更希望为科研工作者的文献管理与分析工作提供一套解决方案。另外,此书 还是集体智慧和经验的总结,避免了个人思路的局限,使其更具参考价值。 参与编写的共有六人,分别是:文献管理版的版主,远在美国求学的王研,参考我去年 的手册,编写了本书的第一部分;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韩敏义编写了Endnote 高级功能 部分的第四至第七章,其中很多是我所不熟悉的,使我获益良多;夏春智(山东大学博士研 究生)、田二坡(汕头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和陈飞(重庆大学)三位编写了常见问题解答部 分,他们分别搜集了我们的论坛、Endnote 网站、以及QQ 群众常见的问题,并一一给出了 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般新手碰到的常见问题都给予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我参 与编写了高级功能部分中的主题列表和Endnote Web 部分,以及RefViz 和Quosa 两个软件 的介绍。RefViz 和Quosa 这两个软件目前国内应用的较少,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因此只好翻阅原版说明书,为此打印了RefViz 说明书的全部内容,阅读过不止一遍,仍有 很多地方不是很清楚。这个软件其实并不难学,难在灵活应用上,难在通过软件获得自己想 要的信息。这部分内容书中只能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读者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揣摩才能熟 练掌握。Quosa 是最近才开始学习的软件,尽管很不熟悉,但很多功能很重要也很实用,一 并予以介绍,希望对大家入门起到一点指导作用。 去写这些不太熟悉的内容是需要勇气的,总担心有误人子弟之嫌。好在此书读者都是高 级知识分子,能够识别出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才让我免了一份顾虑。在此真诚地恳请各位 读者如果发现书中有什么错误请一一指出,我们会将发现的错误更正信息发布在论坛上,并 且如果有机会在进行改进的话一一予以更正。反馈的方式可以给我发送email ( smilesun@ustc.edu ),或者将相关内容发布在论坛上( http://biotech.ustc.edu.cn/forum 文献 管理版)。如果你在文献管理和信息分析方面有好的经验,也希望你能发布到我们的论坛上, 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经验。 关于本书的版权,如同我去年编写的手册,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 和转载,希望尽量保持原始文件的真实性。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网络资源,如在编写常见问题解答部分,参考了中 科院植物研究所综合办公室周凌娟编写的《Endnote 使用FAQ》。在我最初学习RefViz 时, 丁香园中一位网友写的《文献分析软件RefViz 点点通》给我了一些帮助。还有些未能一一 指出的,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敬。 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给予我的鼓励,你们让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让我愿意继续为此 而努力。感谢参与编写本书的各位战友,尽管我们彼此素不相识,但几位战友都是经验 丰富的热心人士,在QQ 群以及论坛上,为各位新手排忧解难。他们无私的奉献,为我们搭 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感谢你们无私的付出,没有你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本书的面世。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她对我的倾力支持,以及她对我生活的悉心照顾,才使我能 忙里偷闲来撰写这些文字。 罗昭锋 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11-25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7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7年王应宽博士学术之旅
wangyk 2008-3-10 02:10
过去的2007是辛苦的一年,也是富有成效的一年。学术之旅值得纪念和珍藏,愿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2007-06-10 郑州轻工业大学 30 周年庆祝学术交流,应大学之邀请作学术报告(郑州)。题目:中文科技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与励建荣、杨公明、等专家同时应邀作报告) 2007-06-11 应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邀请作学术交流(郑州)。 2007-06-12 应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邀请作科技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郑州)。 2007-06-13 应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邀请作科技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新乡)。 2007-08-16-21 参加 2007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 2 次学术年会(大庆)。  顺访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2007-08-22 ~25 日,应邀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蓖麻经济技术分会第三届四次年会(淄博宾馆),坐主席台嘉宾。 2007-08-24 应山东理工大学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邀请作科技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 2007-10-12 2007 科学出版社第二届期刊出版工作研讨会(青岛),应邀作大会报告,题目: BioMed Central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案例研究及启示。(前排嘉宾) 2007-10-14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特邀报告( 300 多人报告厅,听者爆满,盛况空前)。题目:科技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网上已有报道消息和照片) 2007-10-26 应邀参加 2007 中国科协期刊出版论坛(杭州),数字化网络化分会场主题报告。 2007-11-02 应邀参加万方数字出版 DOI 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7-11-2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 17 次学术研讨会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 - 现状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南宁),应邀作大会学术报告,题目: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研究。 2007-11-26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 11 次年会暨建会 20 周年庆祝大会医学期刊学术研讨会分会场(海口),应邀作主题报告。题目: BioMed Central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模式及启示。 2007-12-22 沈阳农业大学建校 55 周年庆祝学术交流活动,应大学之邀请作学术报告。 题目:中文科技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与任胜利博士同时应邀作报告) 2007-12-29 应邀为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社编辑同仁作开放存取交流讲座(北京)。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