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硬实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打铁还需自身硬
热度 10 张海霞 2018-11-6 22:21
最近接触到很多研究生,总是反映各种找工作遇到歧视和不顺的问题,总是拿一些极其幸运的例子来对比自己的不幸和弱势,还不只是女生,还有男生,比如有一个学生毕业以后评职称很不顺利,他就抱怨是单位里的评审不公平有问题,又一次来找我谈心,我直接就批评了他,我说你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你能够做到比其他申请者多2倍的成果一定没人歧视你!一年以后,他有一天特别高兴回学校来看我:老师,这一年特别好:我的职称评上了,项目也上了,马上也要成家了,今年一切都很顺!今年一切都顺了! 这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在各种形势都很严峻的情况下,能够脱颖而出,其实靠的不是别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大大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对于还在困惑和苦闷中的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如何让自己优秀?增加竞争力,我想下面这几条很重要,这是我的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学生、毕业时获得北大优秀博士论文、优秀毕业生等多种奖项的张晓升博士总结的秘笈(2017年他返校给师弟师妹们交流时传授的,我再转述一下): 第一: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晓升自嘲说: 我是张老师拣来的宝贝 。确实如此,晓升考北大博士生的时候英语差了一分,我当时是专门写了陈情信才把他招进来的,而且来的时候也是组里年龄比较大的研究生(其他同学几乎都是直博,只有他是普博生),所以特别努力,做实验的强度远远超出其他同学(他的基本实验要调整的参数超过5个,因此每次至少是25组,每组要重复若干次还不一定有结果,而且还要出差去做实验),写论文的难度也远远超出其他同学(第一篇SCI论文修改了一年才发表),但是晓升从来不嫌苦嫌累,反倒是每次都积极要求出差到外地(后来师弟们反映我才知道他几次出差为了省钱都是睡在同学宿舍的地板上)…… 第二:珍惜机会、积极交流 晓升说他刚去瑞士EPFL做博士后的时候,老师问他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他说去过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地参加国际会议,当时老师惊讶坏了:你博士期间去过这么多地方交流?!这是事实,我们很注意交流,晓升和同学们不仅仅是出去参加国际交流、在国内参加交流考察,他们还自己主办青年学生的交流学术活动,这不仅仅是开阔了研究视野、结识朋友,更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我记得那年带晓升和旭明去美国东海岸交流的时候,在巴尔的摩遭遇暴雨、航班停飞,晓升在现场用流利的英文搞定一切意外的场景,真的是为他感到骄傲:一个当初入学考试英语不合格、没有在国外受英文教育的同学,现在不仅是发表英文论文、写出英文专著,还能够在美国用英文对答如流!这都是他们不停地参加和组织国际交流的收获,才华的展现。所以晓升说: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各种研究讨论开会的机会都是大家锻炼自己、展现才华、提升水平的好机会,大家要好好珍惜,真的是让人受益匪浅。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 晓升最后的总结很到位:现在看起来很多国产博士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实际情况真的不是这样的,现在各个学校和研究院所其实都在实施战略抢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道理:只要你非常强,机会永远是非常多的,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真的是如此,专心致志把自己的本事练好,啥时候都不会被时代“埋没”,都有机会在等你。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努力练好自己吧,如果你们个个都像张晓升同学这样特别努力又特别懂事,那我们还用担心研究生的质量下降吗?还担心找不到工作吗?还担心在工作中被歧视吗?不会,肯定不会,只怕是就应了那天我在家里说学生培养问题的时候,我妈说的这句话: 要是每个学生都像张晓升,还要你这样的导师干啥?! 有多少导师希望听到这样的话,就像有多少家长希望听到“娃比你强多了”一样! 同学们,快快去把自己的真本事练好吧!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25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别净扯那些没用的!
热度 7 张海霞 2018-11-2 09:09
2018-11-01 明天要在青岛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做个报告,今天赶晚班飞机飞过来,刚刚下飞机打开手机,就看到一个之前的微电子毕业的博士学生在微信群里发推文,本来也没啥,是他以前工作过的杂志上推出的新文章,他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离开的时候说是人生有追求去混娱乐圈了,据说还小有名气,最近他却是三番五次在群里发之前杂志的推文,比之前在编辑部工作的时候还积极(我是这个杂志的编委,也跟编辑部一起组织国际会议,对他比较了解),于是我就说了一句: 距离产生美?离开编辑部之后比之前还敬业啊! 后面又补了一句:还是集中精力写段子吧,你现在的主业是娱乐不是编辑部啦。 本来也是好心,希望他能够专心投入新工作做出一些成绩,不要跟之前一样再三心二意,搞得不伦不类、一事无成。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回复了下面这一段出乎我意料的话: 这哪跟哪啊?!他当初离开编辑部自己说是找了一个其他大学的闲职主要要去娱乐圈发展,现在竟然又说主业是教学科研和科普,要知道我在外面听说的是他后来那个单位对他意见很大,因为他根本就不去上班!这是啥事啊!两头骗!于是很生气,直接发了一段不客气的话过去: 别扯了,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增加硬实力吧!于是把今天早上转的《深度长文,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转了过去,也转发了这段经典: “技术能碾压对手的时候,卖低价那叫性价比走量,卖高价那叫品牌溢价赚利润,怎么都是赢。 罗锤子曾说过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华为谁也别装,我相信这句话绝对发自肺腑。有技术谁还掰扯情怀和工匠精神啊。 如果一个学生强调自己素质高眼界高,那他的成绩肯定烂的一比; 如果一个男人强调自己对女人好,那他一定没钱又不帅; 如果一个女人总是说自己性格好,那就不要对她的颜值报太大期望。 没硬实力的角色,才整天鬼扯其他。一个字:虚。 好学生直接亮高分就够了,实力男人直接亮房本就够了,漂亮女人素颜亮个相就够了,哪儿那么多废话。”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经典对话: 这段话可不是我胡说,他从本科起就上我的课,虽然博士不是我指导,可是这些年包括到工作单位,我都是很了解他的,批评也不止一次了,说的都是实际情况,在每个阶段他总是三心二意、不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该做的正经事,还习惯鬼扯一堆有的没的。 真是这样: 别净扯那些没用的!一个男人自己的主业拿不下来说啥都是扯淡!!! 话糙理不糙,难听也要听啊!赶快回去苦练基本功、增强硬实力吧!希望明年真的看到他有所改变和进步,不再是这个“ 正经事不干、一直乱扯淡 ”的样子!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5414 次阅读|7 个评论
硬实力才是王道!
热度 2 张海霞 2018-11-1 10:33
【题记】昨天终于把这一篇深度长文看完《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内容很丰富,数据很详实,作者的语言也很有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段话: “技术能碾压对手的时候,卖低价那叫性价比走量,卖高价那叫品牌溢价赚利润,怎么都是赢。 罗锤子曾说过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华为谁也别装,我相信这句话绝对发自肺腑。有技术谁还掰扯情怀和工匠精神啊。 如果一个学生强调自己素质高眼界高,那他的成绩肯定烂的一比; 如果一个男人强调自己对女人好,那他一定没钱又不帅; 如果一个女人总是说自己性格好,那就不要对她的颜值报太大期望。 没硬实力的角色,才整天鬼扯其他。一个字:虚。 好学生直接亮高分就够了,实力男人直接亮房本就够了,漂亮女人素颜亮个相就够了,哪儿那么多废话。” 特别是这一句“ 没硬实力的角色才整天鬼扯其他。一个字:虚!” 真是点睛之笔!仔细想象这个世界还真的是充斥着无数这样的实例:刘 * 东娶了 * 茶妹妹后公开说自己脸盲还敢去美国胡作非为,回来后还不是夫唱妇随?!这真的是最现世版的实力男人亮市值就够了! 这一句“有技术谁还掰扯情怀和工匠精神啊!”也不知道打肿了多少家假大空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的脸! 话糙理不糙,难听也要听啊!苦练基本功、增强硬实力才是王道 !!! 深度长文,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 华营管理私塾 严格意义来讲,华为手机在供应链上,还有很多短板,比如屏幕,比如曾经被三星阴过的存储芯片。但是,最核心的 AP 和 BP ,华为做到了全球唯二,另外一家不是苹果,而是三星。作者深入浅出, CT 分析,天下独步;面对手机领域的幸事,真希望中国的民族汽车业,能够再多一个华为。 下面 3 万 5 千多字的长文,可能不需要提醒你的耐心,你也能充满兴趣的把它读完,我也坚信这一点。 一 崛起:技术为王 何为崛起? 首先要卖得多。销量不行,谈何崛起。 其次要卖的贵。低端机中不乏销量惊人的机型,不过百元机卖上一亿部也不叫崛起。 怎么才能卖得多卖得贵呢? 把手机做的好一点。 消费者对一部手机的期待,无非信号好一点,上网再快一点、拍照摄像再好一点,电池再大一点、充电再快一点、发热再小一点、日常使用再顺滑一点、游戏帧数再高一点、屏幕再好一点、外形再漂亮一点、界面更方便更人性化一点 …… 最好再便宜一点。 很多人可能觉得各种体验 —— 通讯信号,续航,拍照,外形,性能,屏幕, UI ,乃至触感等,应该很简单。但如今手机上的任何好一点的体验,背后全是硬碰硬的昂贵技术。 想要拿出一点消费者希望而自己独占的特色技术,昂贵得匪夷所思。 基带芯片等核心技术动辄需要数百亿级别的研发投入,否则连个响儿都没有。 拍照模块屏幕等核心技术的投入也动辄几十亿。把与手机相关的所有主要技术都自己撸一遍,成不成另说,上千亿的研发资金就出去了。 如果像三星或者台积电那样,自己拉生产线做屏幕或者芯片等核心零件,数千亿资金起步,还要准备好无数之前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只能在低端混的展讯,一年研发开销在五十亿以上。 很多人瞧不上的联发科,一年研发费用 130 亿人民币。粗粗算一下,从功能机时代开始,投了近千亿研发手机芯片,现在勉强在中低端市场有点存在感。 小米研发费用三十多亿,被人嘲笑没在研发上投钱。 中兴一年研发费用一百多亿人民币,美国人一制裁就脆跪,被拉出来当没有核心技术的典型痛批。 三星苹果华为三大巨头,每年研发投入上百亿美元。 华为表示,海思麒麟 980 芯片,研发成本远超 3 亿美元,生产成本另算。花了二三十亿人民币研发一枚芯片,生命周期不过一年;明年新芯片上市的时候,就过气了。 售价数千元的手机才是真正的工业时代奢侈品,相比之下神马 LV 包包陀飞轮手表技术含量弱爆了。 更要命的是,光投钱还不够。技术研发不像去菜市场花钱就能买到鸡蛋那样简单直接,看到回报。 除了钱,还要有技术积累和各级别人才,才能拉起队伍搞研发。那有钱有技术积累有人才总行了吧? 很遗憾,就算有技术基础的业界巨头愿意砸钱进入这个市场,很多技术也难以搞定。 在手机行业搞研发,资金、技术、经验、人才、时间、耐心、意志、坚持、运气缺一不可,缺一样分分钟死给你看。 总有人把做 SoC 说的像对着示意图用胶水糊纸盒那么简单,觉得从 ARM 那里买公版方案后扔给台积电生产就能做出自己的 SoC ,这种想法简直就像以为自己看了几遍梅西的过人录像就会踢球了,能加盟巴萨踢欧冠。雷布斯投了不少钱做澎湃芯片,从 S1 上市到现在小两年, S2 也听不到响动了。据说几次流片失败,每次四百万美元,亮都不亮。自此之后,说华为搞 SoC 不过如此的声音小多了。 英伟达和德州仪器都是玩了几十年芯片,有各种人才还不缺钱的大拿,一样因为搞不定基带灰头土脸地退出手机芯片市场。 高通是手机芯片老司机又如何, 810 芯片翻车的惨状还历历在目。 Intel 搞桌面笔记本服务器 CPU 几十年,自家还有业界最强的芯片生产线,搞手机 CPU 一样没戏。 微软也早就想进入手机生态,这位爷总算财大气粗又汇集全世界的英才了吧?想从自己最擅长的操作系统切入,折腾了好几年,结局大家也看到了。 索尼更奇葩,明明自家有业界最好的 CMOS 和单反微单镜头 ISP 等全套成像技术储备,音响技术也积淀深厚,偏偏自家出品的手机拍照和音质表现平庸。 如果你觉得华为那样地下停车场电梯高铁等地方都有信号,能打电话能上网是个理所应当的体验,实现起来应该很简单,不妨问问苹果这事好搞定不 —— 苹果到 2018 年已经做了十年手机,最基本的信号问题还没能力解决。 果粉不是经常吹嘘苹果多有钱,技术实力多雄厚,用户体验多牛逼吗,那请苹果做个好用,哦不,能用的基带出来给果粉凑合凑合呀。 2G 时代的体验就行。 失败哪里是成功他妈,失败只是常态。 澳门赌场算什么,芯片产业几千上万工程师养一年的成本就是多少。几十亿上百亿投出去照样打水漂,这才叫豪赌。 这个市场如此残酷,连电子通讯产业传统列强欧洲和日本在手机终端市场存在感也几乎消失。没有一家欧洲和日本企业拥有自主 CPU 和基带,它们只能在 CMOS 等器件上寻找存在感。 ARM 只负责架构设计和授权,不涉及成品芯片的设计生产。我们不久就会在下文中看到欧洲日本缺少核心技术给当地消费者带来的后果。 在所有技术相关行业,有技术不一定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没有核心技术一定无法成为高端玩家 —— 手机行业并不例外。 业界头部玩家 —— 现在就是指三星华为苹果 —— 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三星苹果华为三家占据全球市场前三名,是全球手机市场对技术研发胜利者的奖赏。 自主高性能 SoC 是顶级玩家的入场券。基带也极其重要。华为三星有自主基带,苹果用 Intel 或者高通的基带,消费者体验严重瘸腿,和高通撕破脸后就有传言说搞自研基带。 手机厂商要是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看供应商那里有什么 —— 供应商的技术,等于谁都能拿到的公共技术,用到自己的机型上谈不上差异化,顶多赚个辛苦钱,还动不动被人卡脖子,做不到高端。 所以,崛起与否,与很多其他事情一样,是个需要落实到技术层面的问题。 作为供应商,高通算大半个专利流氓;三星多年来一直在屏幕和存储芯片供货上耍流氓,卡其他整机厂商的脖子 ——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多年研发的垄断技术做底气,才有资格耍流氓。 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粗略地说,牌桌上只有来自中美韩的四个玩家 —— 三星,苹果,华为和高通系。这四个玩家无一例外拥有自己的高端 SoC 。 大国决战,哪个是拿着别人家的武器上战场的。 展讯、传音、联发科等玩家出货量并不少,但因为性能不足只能在功能机和非洲等边缘市场寻找地位。即便相对好一些的联发科,也因为技术掉队被踢出高端市场。 —— 所幸华为一向是头铁理工男,一言不合就自主研发。 K3V2 再烂,也要顶着消费者和媒体的嘲笑咬着牙上到旗舰机型,不停迭代,直到追上所有对手。华为决定自研 SoC 的时候,高通立即提出低价优先大量供应芯片,但这诱惑不了华为。从通讯网络设备市场拼杀过来的华为知道,旗舰手机上永远只用自主芯片。 游戏体验差,那就搞吓人的 GT 技术。 至于巴龙基带,那是起家的老牌强项,啥不行也不能基带不行,信号不行。 拍照不行,那就收购业界团队,蹭徕卡品牌也好,找索尼联合研发 cmos 也好,就是要做到甩别人一条街。 后发哪有什么优势,能有一点点成绩和进步全他妈无数血泪换来的。 最坎坷的道路才是最近的道路。正向研发出来的技术最扎实,正面强攻占领的阵地最稳固。老老实实把所有岔路都用脚量一遍。习惯啃硬骨头啃的满嘴是血还徒劳无功。 实验结果做出来多少就是多少,数字和指标不会和你讨价还价,它只会无尽地折磨你。当初耍的每一点小聪明和走的捷径迟早会狠狠地报复和嘲笑你。 总之,什么不行就研发什么。华为在研发上从不吝惜。哪怕手机中应用的技术几乎是科技行业中最昂贵的技术,华为依然疯狂砸钱,从技术上解决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华为就像学生时代班上以刷题为乐的同学,见到什么就研究什么,不把所有的东西研究个明白不收手。 每年砸几百上千亿搞研发,和最先进的厂商 PK ,这特么才是国际大厂国际范儿。 就这么着,从余大嘴掌管手机业务差不多六七年时间,整体体验上来了,用户口碑也上来了。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冠军头衔,只不过是之前努力研发的结果,不过是技术实力的反应。 仔细想想,现在华为手机在软硬件技术和体验上还有什么短板? 信号一直领先。续航及充电一直不错。拍照今年反杀长期霸榜的苹果三星。游戏在吓人技术后不再是痛脚,面对高通旗舰芯片机型不再落下风。极光色外形惊艳。系统更新给力。 对比其他旗舰机型,屏幕比不上三星旗舰的高端屏,仅此而已了。面对苹果 …… 好像也就是屏幕确实差些意思。 几十年来各路不差钱的科技巨头在手机市场来来去去,现在在终端市场有核心技术的只剩下三星华为两家加上没有基带只能算半家的苹果。高通只做芯片和专利授权,在市场上还是缺了一块。 想一想曾经狼狈不堪直到退出的英伟达德州仪器英特尔等芯片巨头,说华为在这个市场战胜了它们也不为过。一个站起的英雄身边,尸横遍野。别瞧不起那些尸体 —— 如果不是其他科技领域功成名就的巨头,连当尸体的资格都没有。 高端技术是奢侈品,也是非卖品。 小米蓝绿顶多只能买到高通的芯片,无法买到高通的技术和专利。 麒麟芯片 A 系列芯片无论性能比高通强弱,概不外卖。三星的猎户座不卖为原则,外销为例外。魅族小规模的用了一些,再无后话。 三星有最好的手机屏幕,那是它几十年来在屏幕上研发和和生产砸了上千亿美金,才知道屏幕应该怎么玩 —— 别人,特指苹果,最多给用二档屏幕。华为蓝绿能用第三档的屏幕就不错了,还要看三星脸色。 第一档的屏幕在哪儿?三星旗舰上有, 1000 美元起步,独家供应。 P20P 的摄像头所向无敌,想用的话,倒是不贵,上市时候也就四千多人民币。 消费者现在还能花不到四千买到市面上最好的拍照手机 P20Pro ,马上这点钱就不够了,因为技术更强的 Mate20Pro 要上市了,至少要准备 5000 多。 Vivo play5 旗舰版一直被认为是史上音质最好的手机,虽然早已退出市场,但到现在二手价格也比同期的高价机型高不少。 消费者一直都愿意为更好技术和体验买单,有本事做出更好手机的厂商,拿走这个钱。 去年十月发布的 Mate10 是个标准的水桶机,各方面都不错但缺少绝对亮点。所以 Mate10 的销量在华为旗舰机中比较平庸,算不得爆款。到今年三月出货 650 万台,直到 8 月下旬,总计九个月才出货一千万台。 可见后期销量下降很快 —— 如果你留意一下第三方的价格,就知道 Mate10 价格下降也很快,在淘宝第三方的价格早就跌破 3000 。没有技术亮点的机型,大抵也就是这样的命运 —— 哪怕当初上市的时候还小小抢购了将近两个月。 P20 基本上就是常规升级后的 mate10 ,加上平地惊雷般的拍照。 就是拍照这一绝对强点,让 P20 销量比 Mate10 增长了几乎一倍。 P20Pro 的拍照,生生把原本称霸拍照体验的苹果三星谷歌旗舰机压到第二档 —— 请注意,不是压到第二名,而是第二档 —— 搞定了很多特别重视拍照发票圈的女性消费者,而这些人原来只用苹果。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人在论坛上说,自己的果粉老婆喜欢拿着 P20 拍照。很好,世界上没有比产品本身更好的广告。 犹记得 P20 发布会之后,甚至不少整天 diss 华为的米粉也纷纷发来贺电,祝贺这技术的胜利。能让友商粉丝服气,唯有犀利的技术。 P20 一夜之间树立起 华为拍照最牛 这一市场形象,让所有批评者在这项技术面前闭嘴乃至倒戈,堪称技术领先带来营销胜利的经典战例。厂商技术有爆点,媒体追着挖料爆料上头条;没技术的厂商,自己花钱找媒体打广告吧。 P20 系列(统计销量历来不含 lite )四个多月时间出货 1000 万台,六个月到了 1200 万台居然还缺货,生涯销量最终能落在 1800 万或者更多,至少比 Mate10 多卖六百万台。一部 P20 如果价格 4000 块,总共能多卖两百多亿。这相机对华为来说太值了有木有,这研发投入太值了有木有。 市场上的胜利,无非技术上胜利的顺延和结果。 P20 相比 Mate10 系列卖得多,卖的快,卖得贵,还卖的不费力。技术开发费用固然令人咂舌,但研发成功回报就是这么大。 有自研核心技术的厂商,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华为自己研发了 970SoC ,就可以自己做优化,以之为核心加减配置,从 1799 的荣耀 Play 和荣耀 V10 一直武装到 12999 的 Mate RS 旗舰版,我粗粗数了一下,目前华为使用麒麟 970SoC 的有 9 个机型。 Mate10 ( Pro ) Mate10 保时捷版 荣耀 10 荣耀 V10 P20 ( Pro ) Mate RS 荣耀 Play 荣耀 NOTE10 华为 Nova3 最低的荣耀 play 可以看做 970 基础版,只要 1799 就能搞定。荣耀 V10 在天猫官方商城极限低价甚至到过 1599 ,就这个不算高的价格华为也没有亏着卖,可见加些料的高端机型利润有多高。 过两个月随着 980 上市,华为把产品线哪怕只是单单用 980 刷新一遍,又能带一波出货量。 技术能碾压对手的时候,卖低价那叫性价比走量,卖高价那叫品牌溢价赚利润,怎么都是赢。 罗锤子曾说过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华为谁也别装,我相信这句话绝对发自肺腑。有技术谁还掰扯情怀和工匠精神啊。 如果一个学生强调自己素质高眼界高,那他的成绩肯定烂的一比,比方说评论区里托福只能考 80 分,还缺家教的蠢货; 如果一个男人强调自己对女人好,那他一定没钱又不帅; 如果一个女人总是说自己性格好,那就不要对她的颜值报太大期望。 没硬实力的角色,才整天鬼扯其他。一个字,虚。 好学生直接亮高分就够了,实力男人直接亮房本就够了,漂亮女人素颜亮个相就够了,哪儿那么多废话。 苹果华为三星开发布会都恨不得把自己研发的各项技术指标贴到每个人脸上,就这个道理,有干货的只亮干货。 技术不是一切。想一想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渠道建设、公关媒体、财务融资这些事儿,个个令人头大。 但没有技术的话,就皮之不存,毛无以附。 看看粗粮。高通爸爸不给芯片,就只有缺货耍猴。高通爸爸什么时候出新的芯片,粗粮才能上新的机型。高通爸爸说芯片价格是多少,那就是多少,弄得雷布斯在微博上叫苦。开个发布会,只能拿着上游供应商的双 GPS 技术来吹。 雷布斯看到华为一块麒麟 970 从 1799 的机型用到 12999 ,心里是羡慕嫉妒恨的。只可惜自己的澎湃芯片还不给力,只能当高通的打工仔。 金立 M2017 , 8848 手机倒是想定位高端,可广告里能拿出来的就是王石代言和意大利头层小牛皮?还真把土豪当傻子。有多少人买账?这么多广告打出去,卖了多少手机呢? Vertu 原来也想走这条路,最后免不了贱价卖身。 在消费电子领域,这一套吃不开,把手机镶上钻石也没用。三星能卖 W 系列,华为有保时捷设计,无外乎这两家有核心技术打底。 这些用别家芯片的厂家和联想区别不大,差不多就是高级一点的组装厂。加了个小牛皮,也还是加了牛皮的组装厂。 蓝绿算是技术含量稍微高一些,广告猛一些,渠道好一些的组装厂。配合高通,主要在中国市场厮杀。 而组装厂,业界地位就低得多,份额的天花板就低得多。联想也在 PC 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是 Intel 的装配厂。 光玩营销和渠道,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终究受制于人。 美国人有芯片技术,中兴没有,中国的自有技术也不足以支持中兴。美国人一旦决定制裁中兴,中兴立马耻辱地扑街。中兴事件是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但落实到执行层面的时候,它变成了一个技术问题。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当果粉、米粉厉声指责华为 SoC 中的 GPU 性能不足的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华为麒麟能与高通骁龙一较高下,轮番领跑,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多么幸福。 我们多年来在媒体上听习惯了我国核心技术落后国外几十年,却少有人意识到麒麟芯片已是唯一在先进集成电路领域有实力有资格与最强对手分庭抗礼、乃至大部分领先的研发成果。 我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很多,其中海思麒麟芯片可以当之无愧地说,自己技术含金量最高,市场化最成功。 由于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华为存在,高通系手机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按在国内消费者都能接受的价位上,三星 LG 等国外志( zhi )得( ci )意( jia )满( gao )的品牌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要不然不堪激烈的竞争退出,要不然困守小众市场。华为在中国市场拖住了整个高通系,也基本拖死了三星。 就算是最高价的苹果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是全球主流市场中最低的,上季度不过 6.7% 。不是中国人消费不起 —— 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曾经也高达 19%—— 而是因为华为等中国厂商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质量更好,价格更合理的竞品! 从高到低,国内其他使用高通或者联发科芯片的手机厂商推出机型时都要掂量掂量自己与华为荣耀差不多价位机型的配置,卖点在哪里,之后识趣地定出一个更低的价格。 国产厂商能占据国内市场超九成份额,当然不是华为一家的功劳,公平的说,小米蓝绿魅族在各个阶段对此亦有贡献。但如果没有华为,华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 CPU 基带,没有自主定价权,逼得高通系厂商必须考虑华为的定价,那么国内手机市场的状况比汽车市场也好不了多少。 作为对比,国内的汽车消费者从来不去争论国产自主发动机的扭矩、动力、油耗、耐用性、噪音与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也不去计较国产变速箱与进口变速箱的性能区别,毕竟悬殊的技术和性能差距下,比较已经失去意义。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中国汽车厂商缺失核心技术,俯仰由人,丧失定价权,国内汽车消费者不得不长期忍受近乎讹诈的汽车价格。 而中国的手机消费者却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消费者,几乎每隔两个星期,在各个档位,就有性价比更好,更有特色的新机型上市 —— 再看看欧洲的手机价格,过时的机型,惊人的高价低配。 随便比较几款机型的价格: P20Lite : 369 欧元,折合人民币 2969 元;国内华为商城对应的麦芒 7 到手价人民币 2349 元。重复一下,这里的 P20lite 不统计在华为公布的 P20 系列销量中。 荣耀 9 青春版, 199 欧元,折合人民币 1601 元。国内华为商城 1199 元,促销时 849 元。 红米 5plus , 180 欧元,折合人民币 1448 元。小米商城售价 999 元。 iPhone 8, 637 欧元,折合人民币 5127 元。京东商城在 818 促销时的价格为 4399 元。 三星 S9 (请注意不是 S9+ ), 849 欧元,折合人民币 6834 元。京东商城的三星官方旗舰店价格 5199 元。 排名第一的 Galaxy J5 又是何方神圣,道行几何?这是一款三星去年推出的机型, 5.2 英寸 AMOLED 显示屏, 720p 分辨率, 1.6GHz 八核心 Exynos 7870 处理器, 2GB RAM+16GB ROM ,前后 1300 万像素摄像头,内置 3000mAh 电池。售价 279 欧元,折合人民币 2252 元。大家可以心算下类似配置的机型在国内市场能不能卖到 1000 元。 日本也没有比欧洲好到哪里去。 再随便比较几款机型的价格: P10lite : 24016 日元,折合人民币 1462 元。因其为过时机型,国内华为官方商城已下架,第三方有售, 1198 元。 P20:75384 日元,折合人民币 4591 元。这个国内华为商城售价倒是没低多少, 4488 元,但国内第三方和实体店的起步价都在价格 3800 多。 OPPO R11S , 36875 日元,折合人民币 2251 元。这个过时机型在日本还能占据第 11 的位置,国内早下架了。 表中台湾华硕,深圳道格之类的品牌,很有自知之明地不涉足大陆市场。 但假如你认为今天中国消费者本来就理应享受全世界最新款最物美价廉的手机,那不妨随我一起回顾一下不算多久之前的历史。 曾经拥有核心技术的手机杠把子诺基亚往日何其风光。 当年诺基亚 N97 在欧洲的定价折合人民币 5500 元,而在国内的定价是 6500 元。凭什么?就凭中国厂商没有实力与诺基亚一战。 今年华为 P20Pro 在欧洲发布时定价折合人民币 5300 元,而在国内的定价是 4988 元。凭什么?就凭欧洲厂商没有实力与华为一战。 自从诺基亚陨落后,欧洲消费者再不能像诺基亚时代一样享受全世界最低的手机价格,他们只能看着苹果三星华为在欧洲轮番标出几乎是全球最高的价格,中国人帮欧洲人代购华为手机几乎成了一景。 这一幕场景很熟悉,不就是十年前国外手机厂商在国内肆无忌惮定高价的往事,角色互换,重演一遍么。 突然之间,有点感慨,有点唏嘘。 说个细节:三星发售 S9 时,国行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诸位觉得这是三星对中国消费者良心发现自愿放弃部分利润呢,还是面对中国厂商和被国产厂商宠坏了的消费者务实地低头呢。 苹果为新 iPhone 在中国市场定了个高价,中国消费者让它首日就破发 —— 以前华为等国产手机还未占据今天市场份额的时候,并非如此。大家还记得没几年之前,苹果手机只因为上了个土豪金配色,发售日加价到翻番么?是的,连痛恨华为的果粉,都可以从华为手机身上受益。 有华为在有麒麟在,高通就算想要不顾小米蓝绿魅族等国产厂商的死活,给骁龙芯片定个高价出来,那么产品必然没有价格竞争力,等于把市场白白让给华为。在华为的倒逼下,高通也不敢随心所欲地定价 —— 华为和麒麟的存在也在为高通系厂家和只认骁龙芯片的消费者省钱。高通骁龙 845 是一款很优秀的芯片,但在国内也只能主要在 2500 左右的机型上大量出货,毕竟华为在这个价位上下布置着不少麒麟 970 机型,重兵看守着呢。 如果没有华为,或者华为没有麒麟芯片?看看各国反垄断机构调查披露的材料中高通、三星恶心的嘴脸吧。或者再把网页翻回去,看看日本欧洲这两个没有自主芯片国家地区的手机价格吧。 看看京东方华星光电厦门天马未成气候,韩国日本台湾厂商主导平板生产的年代平板电视的价格吧。 今天 50 寸 4K 的小米电视只卖 1999 元,不是小米的功劳,而是京东方等中国面板供应商的功劳。 哪里的厂商没有核心技术,哪里的消费者就要忍受高价,任人宰割。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华为一枚麒麟芯片,给中国消费者,中国手机产业链省钱省海了。研发贵吗?真贵,华为一家出了三亿多美元呢。研发值吗?真值,为中国手机产业链省了不知多少个三亿多美元。 华为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手机市场的战局,中国汽车产业缺少强力心脏的遗憾和被动局面未在手机产业重演 —— 假如没有华为和麒麟,真是不敢想。今日国内手机市场能有总体上的主动局面,惊险,幸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而中国消费者在这两个市场中得到的截然不同的待遇,中间只隔了一个华为。如果中国汽车厂商中出了一个华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该有多幸福啊。 华为为什么眼里只有三星和苹果? 我有核心技术,小米蓝绿你有什么?吹业界标准的奥氏 304 不锈钢,拿这玩意糊弄事儿收智商税吗? 你砸广告,我也可以砸。你签明星,我也可以签。你铺线下,我也可以铺。 你的营销我可以克隆,我的技术你克隆不了。 我有核心技术,你有吗?我能把一块 970 芯片做出十个机型,五千万以上的出货量足以摊低成本,你们能行吗?我能针对你们的每一个热点机型做一个对标的机型怼上去,你们做得到吗?我成本比你低,性能比你好,体验比你好,你凭什么和我斗? 联想可以找供应商做极光色外壳,有本事做一个拍照牛逼的手机出来抢 P20 的销量啊。 小米 S1 芯片的广告语是冉冉中国心?在麒麟芯片面前,好意思吗。 你们一帮组装厂,凭什么和我比。未来市场只剩两三家,那也是三星和苹果这样的技术巨头,组装厂一边呆着去,如果能活下来,看看我怎么和三星苹果高通斗。 970SoC 支持 Cat18 ,而高通系只有 845 才支持 Cat18 , 835 只支持到 cat15 。华为可以把使用 970 的荣耀 play 定到 1799 ,而市面上价格最低的 845 机型,魅族的 16 最低到 2688 就再也降不下去了。 按说手机江湖也有规矩,大家性价比都差不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可华为就耍了这个流氓了。毕竟有自主核心技术成本就是低,任性。你来咬我啊。 政治不正确的说一句,小米就是富士康装配手机的工人,华为就是 Intel 研发芯片的工程师 —— 技术含量、前景和物质回报的巨大差别,一眼即知。 以前没钱买华为,现在没钱买华为。 以前没钱没小米,现在没钱买小米。 小米曾经风头无两,领先华为。时过境迁,华为和小米完全不一样了有木有。 二 我的眼里只有你:挑战苹果三星 三星手机在国内从最高峰 20% 的市占率轰然倒下,三星中国在国内的管理和营销固然作死,但它现在已经丧失了技术上的优势,才是根本的原因。 关于三星中国的管理和营销,在此安利两篇业内人士的文章,作者既熟悉内情,分析又非常到位,很是精彩。 尤其,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 如果三星 S9 在中国首发卖 3XXX ,那就没国产什么事情 不可能发生,诸如 性价比 , 中低端缺失 等等连路边大妈都知道的道理。 三星在中国的管理和营销模式从来没有变过,唯一的变量来自外部。华为和高通系中国厂商迅速缩小了与三星的技术差距,在中低端反超三星之后,三星就几乎消失了。 平心而论,三星能同时拥有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自主设计生产 SoC 、 CMOS 、拍照模组、屏幕等核心组件,这都是硬邦邦的实力,非常了不起。 虽然很多国人还看不上华为,虽然三星在中国市场被围殴到生活不能自理,可手机市场大浪淘沙几十年,今天把自主 SoC 上的 AP ( CPU 、 GPU 等等,还要算上人工智能芯片)与 BP (基带)和自主终端品牌这最基础的三样配齐了的,只有三星和华为两家。中国需要投入巨资建设多个上游厂家,并且还要投入巨资研发,再花很长时间才赶得上三星在半导体相关制造业的技术水准和产能规模。 三星 S8 、 S9+ 和 Note9 非常优秀,全面而强大。 但三星的优势,从技术体验上讲只体现在区别化的高端机上,中低端机面对国产机既无技术优势也无性价比。所以三星在竞争最激烈的国内市场,就只在高端机上还有点份额。四年时间,三星从超过 20% 的市场份额跳楼式下跌到不足 1% 。三星有最牛屏幕的核心技术,它还能靠这块屏幕占据一小点国内的高端市场。用不上这块屏幕的中低端机型,完犊子了。 在全球其他市场,三星凭借抢先进入市场的优势还能保持不错的出货量。这几年在国产厂商出海不断冲击下,三星的中低端机型越来越吃力。 三星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下降了 10.4% ,苹果销量微增 0.7% ,华为小米蓝绿等国产厂商都在疯狂上涨,只有三星一家下跌。考虑到三星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并没有什么销量可以被抢走,唯一的结论就是国产厂商在国外抢走了三星大量的份额。 三星在接下来的几年也要复制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去份额的路径 —— 如果它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话。 三星,你品牌尚可,也有些不错的技术,但请坚持继续作死。 中国人在科技产品市场赢不了美国人也就认了,多给点时间还赢不了棒子?笑话。 话说回来。三星电子为什么现在依然可怕,依然可以巨额盈利?人家有垄断级别的存储芯片屏幕等技术和产能啊。连苹果都只能买第二等级的屏幕 —— 全球第一的手机屏幕和存储芯片同样是三星多年技术研发的成果,现在在享受多年研发积累带来的奖金。 失去营销,失去很多。失去技术,失去一切。大刘诚不欺我。 8 月初 IDC 发布的中国第二季度手机销量,苹果在中国市场单季同比销量,从 800 万来到了 700 万部,跌幅 12.5% ,堪称巨幅下跌。 苹果在国内市场为什么份额和销量也同比下降了?最简单的原因是,苹果技术领先的优势比原来小了,体验差距比原来小了。 也许,这完全是 P20Pro 一款机型的功劳。 直到 P20Pro 之前,国产品牌从未有机型在 4000 元级的市场站稳脚跟,大量出货。 而新款苹果的入门机型区间就在 4000 元以上。考虑三星可以忽略不计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苹果约等于独占 4000 以上的市场,国产品牌够不到这里。买 4000 以上机型的消费者,只有苹果。 —— 直到 P20Pro 出现。 P20Pro 出货量高于 P20 。 P20 系列在前两个月国内出货 383 万。估计一下, P20Pro 在国内的出货量约为 200 万。也就是说,华为在自家原本空白的 4000 以上市场出货 200 万。这部分市场原本只有苹果一家吃独食,现在变成了华为苹果两家。华为的销量自然是从苹果手里抢过来的。如果没有 P20Pro 在这个价格区间卖了 200 万台,苹果本来可以在国内出货 900 万台。 很多人觉得苹果好厉害,华为怎么可能赶得上,对吧? 作为一个曾经的苹果手机用户,我对苹果手机的评价是,它是个有特色的瘸腿高价机型,连水桶机都谈不上。 一款高端机应该均衡强大,不应该有明显的短板,还要有碾压竞品的体验和表现。 苹果呢?多年来尿崩的续航,慢如蜗牛的充电,渣一样的信号,动辄自动关机,不怕给机主误事的傲娇,被反杀的拍照,不支持双卡双待,无法电话录音,更新个系统还给正常工作的老机型降频,这都不是高端机应带给消费者的体验 —— 苹果连基本的体验和功能都没有做好,硬伤很多,这些问题出在国产厂商身上早被舆论踩死了。 苹果贵是贵了,高端?省省吧。就拿今年的苹果手机来说 一如既往的垃圾信号和续航表现,哈哈哈哈 一万多的手机,配个 5w 的充电器,哈哈哈哈 最高才 3174 毫安时的电池,哈哈哈哈 六七千的手机, 720P 的屏幕、可以停航母的边框、单摄像头, 2700 多毫安时的电池,哈哈哈哈 一万块的 XS max 拍照比不上三千多的 P20 Pro ,六七千的 XR 拍照还比不上两千多的 P20 ,哈哈哈哈 这些体验也叫高端机? 技术不行,吃相还这么难看。 最妙的是,苹果今年全线采用 Intel 的基带,而 Intel 基带的表现历来感人,这款基带能不能影响销量不敢肯定,但肯定会显著影响使用体验。 给大家讲个笑话, Intel 的基带。真是神助攻。在 2018 年下半年,这款 2017 年初就有的 xmm7560 基带支持的规格高达 cat13 ,达到了 835 芯片的水平! 总有果粉拿苹果的 A 系列芯片来论证麒麟多么不堪。事实又如何呢?由于苹果没有自主基带技术, GPS/WIFI 芯片也需要外购,所以 A 系列芯片从不含基带部分,也无需承担 GPS/WIFI 的功能,自然可以把所有晶体管堆到 CPU 和 GPU 上,在游戏方面占了很大便宜。这样做的代价就是需要占用宝贵的机身空间,并且外挂性能并不可靠的基带、 WIFI/GPS 芯片,后果就是苹果手机多年普遍能耗高,掉电快,发热高,玩大型游戏时降频严重,电池小, WiFi 断流。综合看下来, A 系列芯片为领先一点的游戏性能和跑分让整机体验付出了巨大牺牲,哪值一吹? A 系列芯片跑分高,玩游戏顺畅一点,不仅不能说明苹果技术实力强,而正好说明苹果技术上的严重缺陷! 苹果就像一个死活学不进数学的学生,自知先天缺陷再用功也没用,只好在英语这一科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考了 95 分。虽然单科比华为这个英语 85 分的学生好了一些,但因为数学零蛋,总体实力并不如被华为这个每一科都在 85 到 100 分的学生。 2018 的苹果,发布了三款瘸腿的二流手机。 在华为信号健步如飞的地方,新苹果信号形同便秘就算超水平发挥了,高位截瘫才是正常表现,即便死如挺尸也不要感觉意外。 今年的苹果手机不仅基带差劲,而且由于天线设计的缺陷, WiFi 和 GPS 信号的体验也会大幅后退。果粉们认清现实吧,这个硬件问题无解,并不像某些人画的饼一样,可以通过未来软件升级解决。见下面链接华为工程师的分析。 买了新苹果的果粉爽了吗?准备入手的果粉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苹果是很多人的信仰,而信仰这玩意,厂商玩一次两次还行,坑多了消费者,没人把手机厂商当爷爷供着。今年的苹果卖这么贵,不是因为它有多优秀,而是在吃品牌的老本。 苹果现在要做的,是放下傲慢的架子,在下一部手机上展现出诚意,让自己的手机配得上它的价格。 瘸腿和封闭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苹果继续固步自封,那么两三年后的苹果,面对技术上和用户体验上已没有短板的华为,处境不会比今天中国市场的三星更好。诺基亚崩盘殷鉴不远。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 上市一个星期就大幅降价千元,首先说明吸引力大不如前,消费者不认为其品质和体验能匹配高昂的定价;其次对苹果品牌也是个极大的损伤,溢价能力削弱;再次,这说明苹果对市场的把握和预判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对以全价预购,首日就入手的消费者也是一次伤害。 电子产品降价不奇怪,但只有二三流品牌和产品才会上市就大幅降价。上市一个星期就打折狂甩,这特么就是路边摊架着喇叭声嘶力竭地狂吼江南手机厂倒闭了库克带着基友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没有办法通通狂降一千元的山寨货标准形象。逼格尽失。 这届苹果手机不行啊。 苹果,你品牌尚可,也有些不错的技术,但请坚持继续作死。 苹果对华为的实力对比,已经不是当初的 iPhone 4S 碾压 K3V2 机型那样,华为连个对手都算不上。 现在的华为已经不是四年前那个把旗舰机 P7 定到 3000 块钱以下还胆战心惊怕卖不出去的华为。 现在的华为是有能力在四五千元市场制造抢购,千万级大量出货的华为,是一个万元超旗舰站稳脚跟的华为 ——iPhone 8 的市场被小小吃掉了一块。 明天的华为是有能力在五千元市场制造抢购,两千万级大量出货的华为 —— 原先有能力在这一高价区间制造抢购的只有苹果。 Mate20 上市后将在 5000 元级别的市场大量出货, iPhone 8p 及其同价格区间的新品开始要受到小小的挑战。 再以后呢?自然是切 6000 元市场的蛋糕。 原先人情往来送礼,苹果是标配。现在送华为不像两三年前那样拿不出手了吧。 以前华为的产品水平不够,技不如人,卖不出高价。今年从 P20Pro 开始,用一项碾压级别的技术体验踹开了高端机市场的大门。 花大价钱研发出技术,有了叫板资本,难道不是为了出去踢别人场子? 狼群蓄力已久,第一次向霸主亮出獠牙,一声怒号,向霸主的领地发动了第一次进攻。 华为特地强调很多新用户来自苹果。从 Mate 20 开始,华为的高端机会让苹果有点肉疼。 苹果的麻烦来了。 可能很少人注意到,上半年 P20Pro 抢夺苹果入门级市场份额,是中国手机厂商与苹果的第一次交手,因为以前连交手的资格都没有。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有销量的国产手机能够得到苹果最新机型哪怕是入门版的价格。 本来今年苹果发布价格的时候我还略有遗憾, XR 机型的起步价都六千多,已经脱出了 mate20 的主力区间,不能正面对决实在不爽,就算 mate20 销量超过了 XR 也胜之不武。但苹果的实际成交价格还没等到华为旗舰上市就不出意料地如它的续航般尿崩了,唯一出乎意料的是跌幅居然这么大,竟然跳楼一般砸到华为的价格区间。 这才像话,大家可以在同一价格区间 PK 一番。 如果新苹果手机像华为旗舰那样,充电续航久战不衰,拍照威猛无伦,信号坚挺如钢,说苹果会上市就狂降,连我这种果黑都不信。 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统计中,我有个小小的猜测或曰期待,就是苹果在国内的销量虽然会随着新机上市环比上升,但同比会猛烈下降。因为 Mate20 在四千元级市场, Mate20 Pro 会在五千元级市场疯狂收割。此外, P20Pro 在 Mate20 系列上市以后也不是马上就退市,按照销量衰退曲线,再降降价在国内市场再卖个一百多万台问题不大。 今年 Mate20 在国内的高端机市场就算不能超苹果一头,至少能打的有来有回。不过就全球市场来说尚算无关大局。 等到明年第二季度呢?不仅仅是拍照继续大幅升级,其他方面不知又装备上什么新武器的 P30 又出马怼苹果和三星 S10 了。 明年下半年 Mate30 上市的时候,同期全球的 iPhone 销量会不会同比下降?我很好奇。 如果有国产手机在国内四五千元的价位卖上七百万台,苹果在这个原本由他垄断的区间,份额肯定会比原来大幅缩水。 苹果在中国的销量将会进入下降螺旋。其主要原因,就是华为 P20 以及之后的旗舰机系列将在原本苹果独占的暴利舒适区间不断吞噬苹果的份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苹果和三星 S 系列一样,在除美国外的各个市场将会受到华为旗舰的全面冲击。 如果三年后苹果在国内下降到一年不足两千万部乃至一千万部以下,我一点都不奇怪。现在苹果在国内还有 6.7% 的市场份额,其中有很多品牌惯性的因素,毕竟还有很多消费者尚未认识到华为有多优秀,非苹果不买。 随着华为技术和品牌的逐渐提升,再过两三年,苹果在国内能保住 3% 的份额就算不错,和三星一样沦为 others 厂商,下滑到黑莓那样的边缘杂牌才是它的归宿。 毕竟非要和更好的性能体验以及更合理价格的产品过不去的消费者,不会太多。不管某些人再怎么气急败坏,跳着脚骂华为,也拦不住华为在全球卖出更多优质手机。 今年全球市场,三星倒退,苹果停滞,而华为在全球每个能进入的市场都动辄 40% 以上的大幅增长,就是全球消费者用真金实银对华为投下的信任票,以及对那些人最好的回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 华为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今年又在国外的增长率超过四成,这个成绩不是海军吹牛皮或饥饿营销能搞定的。没干货,谁买账。 这个数量的质量固然还没高过苹果,可如果连数量都超不过,其他就更无从谈起。何况这是华为在中国市场公平竞争,美国人无耻地对华为封锁市场之后的数字 —— 中国可没有在国内市场的任何渠道对苹果和三星关上大门。 一向高举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大旗的美国人不顾脸面,强行用政治手段把华为拦在本国市场主渠道之外,却敢把中兴放进来。因为谁是技术和市场上威胁最大的那个,没有人比对手看的更清楚。 美国人为封锁华为找的明面上的理由是国家安全,这他妈哄谁呢?这一二十年华为基站、手机在欧洲日本卖了那么多,没见到诺基亚爱立信思科之类的通讯网络市场对手站出来说华为在系统中开后门,搞走了欧洲日本什么政治军事机密,偷走了什么技术。 要是在敏感领域华为哪怕有一点点把柄,可以想象能为一个一块钱的滤波器脑补出整套 007 剧本的彭博社跳得有多高。 真为美国消费者感到遗憾,就算想体验 Mate 20 Pro 如此优秀的手机也要大费周章地从非主流渠道购买。不光如此,不久之后的 P30 和 Mate30 他们也享受不到。 某些美国政客,真是又蠢又坏。 也顺便对整天吹三星全球销量的粉丝们说一句,靠行政手段排斥对手垄断市场得来的销量,就别拿出来吹了。我要是棒粉都丢不起那人。 苹果和三星,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共同表现就是都只存在于高端市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销量非常重要,即便机型不赚钱,也要走量,维持市场热度和品牌存在感。 全球市场而论,华为迅猛增长的同时,苹果三星或下降或停滞,意味着技术力和品牌力相对大幅下降。 苹果在全球最大市场销量猛烈下滑,三星几乎消失,对这二位来说是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华为二三十年来从无到有,做到通讯和网络市场老大,一路掀翻北电朗讯阿尔卡特,超越诺基亚爱立信,力压中兴思科;一手研发并掌握各种技术,一手出各种招儿,历来也不是什么白莲花耿直 boy 。 华为不仅有技术,其他该玩的招数,华为也都会。你说中国国情复杂,你说第三世界不讲规矩,你说欧洲日本发达国家口味刁难伺候,华为统统拿下。华为几乎是唯一一个苦练武功身怀绝技闯荡全世界科技产品市场的中国企业。大疆也很棒,可惜所在市场太小。 通讯和网络设备市场又吃技术又吃管理和执行力,华为在这个 hell 难度的市场都能做到老大,再转战手机市场后取得傲人战绩又不是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想来有趣,诺基亚当年也是从电讯设备市场转战手机终端,没想到简直就是猛虎下山无人能挡,飞机坦克打大刀长矛,稍微用用力就做成了手机市场霸主。华为如果最终登顶,成功复制这一路线,历史也太多颇有意味的重演。 别的不说,光是研发基带芯片这一块,通讯设备出身的企业就占了很大一块先手优势。苹果到现在还在为基带发愁呢。用高通的,税高肉疼;用 Intel 的,性能体验着实不行。别看苹果多年在手机市场叱咤风云,其实实现通话功能的芯片一直都要依靠外部厂商。 一旦华为在技术上消除了差距,诺基亚爱立信北电朗讯阿尔卡特贝尔思科等前巨头就只能当弟弟了。苹果三星看到了吗?你们二位在华为面前挤不起牙膏,必须跑得再快一点。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华为尚且能从运营商白牌机开始,做到老大,爬升到国产机的最高端,以后在质和量上称霸全球市场也顺理成章。 2015 年余承东说要超越三星和苹果,媒体立即送上大嘴外号。那个时候媒体和诸位有多少敢想华为或者国产厂商称霸手机市场这事儿? 各位没有意识到,华为是与其他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同的那个。大家认为华为和余承东在大嘴吹牛,是因为华为和余承东击败国外电讯巨头的经历,不像每天把玩的手机距离大家这么近。而华为及余承东作为唯一有战胜国外科技巨头经验的中国企业和经理人,各方虚实心中有数。 2015 年华为第一次在中国市场成为出货量老大,站稳了脚跟,撕开了市场缺口,实现了良性循环,接下来就会集中火力,从研发到营销、渠道全面发力,超星赶果便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其他中国企业的默认值是砸广告搞营销,而华为的默认值是搞研发。其他中国企业大概生怕砸钱搞研发,华为生怕不砸钱搞研发,生怕技术上落后别人一步。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各种媒体上听到看到, XX 产品核心技术由国外 X 企业垄断,国家每年都要花 XX 亿美元外汇高价进口,而 X 国这家公司一年的利润就是 XX 亿美元,国内仅能进口成品或完成简单的装配。 华为对这些进口组装的活儿不感兴趣,是为数不多的一直玩命研发技术和外国高科技企业 PK 的中国企业。华为永不为组装厂,而华为必将为王。 华为的基因和思维方式,从来就是通过研发做出最牛逼的技术,首先从技术层面干翻所有对手。无论在通讯网络设备市场,还是在手机市场,这个基本思路就没变过。没办法,对手都是科技巨头,通讯与网络设备这样的 To B 市场特别吃技术能力,没自主技术的企业坟头草都二尺高了。 我一直觉得华为患有 技术不足焦虑症 ,症状还不轻。该症状主要表现:不把对手在技术上甩一条街,睡觉都睡不好。治疗方法:研发出最好的技术。疗效:可缓解,不可痊愈。 无论在哪个市场和行业,被华为称作友商真是个高危称呼,大事不妙的前奏。 2011 年之前的华为虽然主要做白牌机,但以华为的企业文化,转型到自己做核心技术是迟早的事,余承东只不过是被公司文化选中做了手机业务的掌门人。 用看待一般中国企业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华为,要被打脸。媒体和网友以为余承东在吹牛,可诸位没意识到华为几十年来一直在高科技通讯行业 PK 各路高手,而且越战越勇,在通讯和网络设备市场成为了最强的那一个。 近几个月,华为发布了业界最强的拍照,吓人的 GT 技术,全球销量大幅反超苹果,第一次稳固地站上第二名的位置。 余大嘴在很多网友和媒体眼里慢慢改名余诚实 —— 早先大家都说大嘴吹牛皮,架不住如今人家兑现了。碰瓷大嘴成了手机圈的高危行为。 我猜,余承东大概这么想:通讯及网络设备市场我们都能做到老大,手机市场并不比通讯网络设备市场更加困难。我们不做低端的运营商白牌机,我们要像通讯网络设备市场一样,研发自主技术,做高端,做老大!你说我是大嘴吹牛,可我们华为一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有能力兑现!那些通讯市场的手下败将,哪个比手机市场的主要对手好对付? 我从来不认为在他人眼中哪个令人闻风丧胆的 boss 不可战胜。我之前二十多年一直在全世界各地与他们刺刀见红地贴身肉搏,并且赢下一个又一个胜利。别人不敢想的事儿,我干都干完了。 白手起家打怪升级这事儿,我挺擅长,而且,我完全不介意在手机市场再来一次。从二十多年前我来华为的那一天开始,从华为决定自己研发 CC08 电话交换机开始,从我七八年前掌管手机业务开始,我和华为就没想过只去做一个组装厂!我们的终极目标,从一开始就是,终有一天用自己亲手打造的地球服最强武器砍翻所有 boss 。 今年大嘴又说未来只剩下两到三家手机厂商。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余大嘴的又一个牛皮,我却从中闻到了一丝血腥,杀气腾腾。 翻译过来就是,我华为肯定是老大,有核心技术的苹果三星陪我们玩玩,没核心技术靠高通芯片吃饭的粗粮 OV 迟早完蛋,高通最好也完蛋。苹果三星确实有实力,我目前没有把握全都干掉,这就是我说的 三 ;但这二位要是一不小心犯了错,那就等着像诺基亚一样消失吧,这就是我说的 两 。 我对当第二名这件事儿没什么兴趣;我不仅要当老大,而且还是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三四成,国内占比四五成的老大。以前三星诺基亚高中低端通杀的位置,我来坐;苹果在高端市场攫取巨额利润的位置,我也要坐。我华为不仅是第一,还将是三星加苹果,加强版诺基亚。 你们现在的位置我很喜欢,我会用自己技术带来的更好体验说服消费者,他们会用钞票投票给我,让我取代你们。质量与数量,我全都要。 我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借助禁止对手进入市场主渠道这种手段增加销量数字,我要用最好的技术堂堂正正地在所有能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击败你们,因为我自己研发的技术是我最熟悉最可靠的武器,这是几十年来我最擅长且唯一的攀登路径 ,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其他的资本。 在这个对中国企业并不友好,充满歧视与偏见的世界,无论是原来在通讯与网络设备市场,还是今天在手机市场,更好的技术和体验,以及更合理的价格一直都是我唯一的倚仗。哪怕要面对美国市场对自己关门这样赤裸裸政治因素造成的挫折,哪怕有某些不知道是否国内企业的厂商在投票的时候背后捅刀子,我依然不会改变超越所有对手的目标与愿景。 去年全球卖出 14 亿多部手机,三成大约是 4.2 亿部。国内手机销量四亿多,四成是 1.6 亿以上。也就是说,就算今年华为实现了出货量两个亿的小目标,也还要再翻上一番再拐个弯才能兑现大目标。 如果各位觉得这又是华为的牛皮,请你看一下华为近几年的数字: 从 2011 年底年华为决定不再做垃圾运营商渠道手机,转做消费者品牌开始的销量: 2012 年, 3200 万(包括功能机) 2013 年, 5200 万(包括功能机) 2014 年, 7500 万 2015 年, 1.06 亿 2016 年, 1.31 亿 2017 年, 1.53 亿 2018 年, 2. ??亿部? 2015 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刚过一亿,今年眼瞅着就直奔两亿。也就是说,华为花了四年时间,翻了一番。听起来很厉害,但与华为以往的战绩相比,这不是太快了,其实是 …… 太慢了。 华为增长速度之快,让很多不关心相关新闻的吃瓜群众还停留在以往的印象里:华为主要是搞通讯设备的,做手机只是副业玩票;华为还只是中低端品牌 …… 其实,华为的营收已经超过 Intel 和 IBM 、索尼,直逼微软了。 其实,今年华为 P20 系列海龙翻浪,明年的双旗舰就要枪挑三星 S 系了。 其实,华为早就把营收目标定在 2000 亿美元,要和苹果三星并驾齐驱,乃至拉这二位下马了。 稍不留神,你对华为的印象就过时了。 谁来像三年前一样写几个段子,讽刺大嘴不吹会死?我到时一定去拜访一下。 一提华为就说搞爱国营销捆绑的,也请出来走两步,麻烦解释一下,为什么华为在海外市场销量也猛涨百分之三四十,难道华为在这一年突击洗脑了几千万欧洲日本南美等地的外国人,把他们变成了精神中国人? 一口一个买华为就是交爱国税,定睛一看欧洲人日本人的爱国税交的比中国人高多了。 诺贝尔奖委员会欠这帮人一个销售理论大师奖。 中国市场最不吃爱国营销。同等条件下选洋货,才是很多国人的心理定势。 远有摩托罗拉诺基亚,近有四五年前的三星,在中国市场都曾经是绝对的霸主。国产品牌占据第一的位置并不长久,小米 2014 短暂成为市场第一之后,华为 2015 年紧接着压到小米成为出货量老大。 要是爱国营销有用,当年哪轮得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狂卖缺货还卖高价。 要是爱国营销有用,华为一众使用祖传 K3V2 的机型怎么没有战翻苹果三星。 要是爱国营销有用,雷布斯的冉冉中国芯,澎湃 S1 应该大卖了吧。 国人对国货的信任度一直差些。我明白,因为直到今日,粗制滥造乃至坑人害命的大牌小牌国货也不少,远有奶粉,近有疫苗。 华为顶着质疑国货的目光崛起,难度更大。能做到国内市场老大,你以为是海军带节奏带出来的。要让公众号标题党们今天沸腾明天震惊,好歹也要有自主核心技术做基石才有的吹。 退一万步,就算华为做到国内老大真的就是靠了海军了,那也算华为有本事把海军用出水平。 这算不算打其他友商的脸 —— 各种操作猛如虎,最后还被一个靠海军才能出货的厂商甩的看不见尾烟。 玩技术玩不过华为,连带节奏都带不过。摇头,摇头。 海军司令,人称嘴总 中国厂商已经证明过,有了技术基础后再做营销和市场,国内厂商表现并不差。 国产厂商有低端的技术,那就有办法占领低端的市场 —— 我说的是用展讯芯片占领非洲市场的传音。此外,展讯和传音这一对 CP 在印度表现也不错。 国内厂商有中端的技术,那就有办法占领中端的市场 —— 我说的是 2017 年及之前的华为,以及高通支持下的小米蓝绿。 国内厂商有高端的技术,那就有办法占领高端的市场 —— 我说的是 2018 年的华为。大嘴说 980 芯片完爆 845 ,我相信大嘴这次依然能说到做到。 中国厂商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摸爬滚打,能活下来的已是铜皮铁骨。国产品牌能把三星苹果两强挤兑到市场份额加起来才七八个点,这让中国市场在全世界市场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却也是唯一正常的市场该有的样子。中国之外的国际市场原先的常态是苹果和三星 S 系盘踞高端,三星的垃圾机型和其他小厂商在低端大量出货。 在这个外国人在中国喜欢在代购哪些国货的问题下,华为和小米牢牢占据电子类产品的前两名。 别看我一直把小米说得很弱鸡,其实小米是世界第四的智能手机厂商!就这还被华为蓝绿在国内打压得不行,一堆国内媒体看衰。小米就像中国乒乓球队的二线队员,在国内总被压着,出了国可是高手。 中国厂商扬帆出海,首先拿中低端机型切入,今年三星的低端机份额便已开始大量流失。中国厂商将在每个能进入的国外市场把 国外厂商不会做中低端机型 这道证明题花几年时间再做一遍,而背靠华为的荣耀品牌势必在其中占据最多的份额。华为品牌,任务是在国内外向高端冲击 —— 就是在说你,苹果新品和三星 S 系。 华为在通讯产业混了几十年,从来没怕过谁。 三 越飞越高: P20 , Mate20 把单款手机卖到 4000 元以上并在全球市场千万级出货,换言之,把高价产品卖出量,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个结结实实的高级技术活儿,这更是手机市场巨头的标志,并没有多少企业能做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苹果和三星在这里每年轻松赚取数以百亿计美元的高额利润。曾经辉煌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做到过,如今已经物是人非。 Mate10 系列算 4000 元级别的高端机吗?不算,价格太低,技术和体验上和小米一样没有资格卖高价。发售八个月后就可以在第三方店铺以 2700 价格买到的机型算什么高档机。 P20 系列算吗?勉强算。说是千万以上销量,毕竟还有一半由低价的 P20 构成。发售五个月,入门级机型在第三方店铺就跌到不足三千元,说这是高端机,连我这种华为吹都觉得有点 …… 不好意思。 本来我准备说华为已经崛起,不过想想华为尚未有一款在苹果主流价格区间出货过千万的机型,写了一半又把结论改成尚未崛起。旗舰系列还没有在高端市场站稳,直到今天,价格和销量跳起来也才刚够到别人脚跟,算哪门子已经崛起。 既然你决定未来要超越最强大的对手,那我现在就拿最高的标准来要求你。 量不超三星,利不超苹果,不叫崛起。 光看数量意义不大。传音销量不低,依然是边缘玩家。高端机才是实力象征,中低端机那是练手跑量赚点油钱停车费。 今年只用四个月多一点时间,华为就把 P20 卖出了 1000 万部,六个月到了 1200 万,按照销售曲线,整个生涯保守估计 1800 万部,而华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挑战 2000 万部。 P20 的出色表现与体验也极大拉高了消费者对 Mate 20 关注度。 很好,口碑和体验的扩散也需要时间和过程,苹果和三星也如此一路走过来, iPhone 到了 4 才算爆款,三星 S 系列也并没有第一部就一炮而红,都有一个品质和品牌爬坡的过程。现在,轮到了华为。 P20 成为华为的口碑和形象担当。华为旗舰机的口碑和销量在走平两三年后,由 P20 这里猛然向上一拐。 10 月 16 日发布的 Mate20 ,市场期待度极高,生涯不会少于 2300 万部。只要苹果三星不推出超越华为拍照性能的旗舰手机,华为就可以开心地把 最强拍照手机 的红利一直吃下去。 P20 系列的优越的拍照性能不仅仅来自 Pro 版使用的 1/1.7 的那块大底,因为索尼 1/2.3 底的双摄 P20 ,其 DxoMark 得分也压过了苹果和三星当时的旗舰机。这分明就是算法和镜头、 ISP 等硬件的研发技术体现。 简单地说, P20 不仅器大,而且活好;更过分的是颜值还高,这体验必须最激爽 —— 当然更多女人喜欢,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不是摄影发烧友,但据发烧友说, P20Pro 的拍照表现已经追平甚至小超了六年前索尼初代黑卡 Rx100—— 顺便说一句,这款相机现在依然在售,市价 2300 。 就算苹果三星早就有照相方面的预研,并且也有这个意向,也至少花两三年时间才能持平华为;笔者怀疑高通就算有这个意愿,又要花多长时间来赶超。 有人嫌华为手机性价比不行,开什么玩笑,四千不到就能享受业界最好的拍照技术,这性价比爆表了好吗!换三星苹果,你能从这二位爷四千出头的机型上买到业界最好的屏幕还是 SoC ? 在其他价位,华为也有很多性价比机型。荣耀 8X 仅 1300 元的惊爆价格一出,小米 max 立即感到窒息。 V10 也是 1800 价位的不二之选。 mate10 pro 这样优秀的水桶机,还有 P20 这种水桶机加特色机起步价才 2800 。千元以下的荣耀青春版,也是其他厂商的定价标杆。 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国产品牌要是没性价比早就被友商干到挺尸了,遑论做到老大。 从 P20 开始,每个购买苹果三星旗舰手机的消费者都会犹豫一下:苹果三星这卖七八千小一万的机子,拍照还比不上两三千的 P20 呢 —— 而且信号和续航也比不过华为。 九月的苹果新机不过一次例行牙膏升级,拍照依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提高;三星 S10 就算有微小的可能装上更好的相机,也在半年之后 —— 也就是说,华为光凭拍照能至少至少领先一年。 三星苹果的拍照每迟到半年,华为仅仅靠拍照这一绝对强点带来的红利就可以卖出 2000 万左右高端机。更不要说麒麟 980 芯片的性能至少能在骁龙 855 上市之前领先半年时间。 华为运气够好的话,三星苹果在明年下半年才能拿出堪与 P20Pro 匹敌的摄像头。这个时候华为不仅已经把相机升级过两三次,而且已在 500 乃至 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届时放马出战的 Mate30 又装备上了更好的 SoC ( 1020 芯片的 CPU 乃至传说中的自研 GPU , 5G 基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 P20 系列写成了华为纯粹靠 卖相机送手机 所以就成了爆款的样子。 手机市场哪里是 卖相机送手机 就能爆卖这么简单。我们翻翻手机行业的历史书, 卖相机送手机 这事儿,早就有行业龙头和相机专业厂商想到了,华为不是第一个干的。 2013 年,诺基亚推出了 Lumia 1020 ,用的是更大的 1/1.5 寸的底。像素达到了惊人的 4100 万,配备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和光学防抖。这款手机,哦不,相机的宣传口径如此嚣张,以至于 dxomark 把它放到了相机序列中进行评测。 2014 年,拥有自主相机品牌和卡片机技术的松下推出了 Lumix DMC-CM1P ,丧心病狂地使用了卡片机级别的一寸大底,徕卡认证镜头。长这样 :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觉得这货是卡片机还是手机?而无论是 P20Pro 还是 Mate20 Pro ,从外形上就是一部标准的手机。华为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再一次得到展现。 市场反应大家也看到了,消费者基本上以猎奇的心态看待诺基亚和苹果的这两款手机,接受度不高,在大众市场反响平平,顶多在小众市场有些议论的声音。再无续作。 为什么?因为手机毕竟是手机,先要在手机的体验上交足功课,再谈其他。这就是 P20 与这两款机型的区别。 P20 的底子是麒麟 970 芯片支持下的水桶机 Mate10 ,各方面的表现都均衡强大。华为能把 卖相机送手机 这事儿办成,主要原因在于华为送出了一部足够优秀的手机,而这就超出了 2013 年的诺基亚和之后松下的能力。 说真的我挺好奇 D850 和 5D4 的机身集成一部手机是啥样子,朋友圈发图会不会把人吓到;也很希望华为真的就推出一部 DMC-CM1P 这样能打电话的相机,试试自己的实力。 开个脑洞,如果华为凭在研发上的疯劲儿,以自己对图像方面的技术和成果作为卖点,出一个类似索尼 QX 镜头式相机的产品作为可以单独购买的手机附件,会不会搞出点名堂,反正这些年在拍照与视频方向上投入与经验积累也差不多够研发一款入门级相机。当初余大嘴搞 甩一条街 工程最初就想做个一寸底的拍照模组,结果因为手机上放不下被否定了。但大底可以放在外设上啊!单反微单相机的原生画质固然毫无悬念地吊打手机,可是它们缺少华为这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出片率后期算法。 华为也不是没有这样玩票玩成老大的先例,当年为了给基站供电顺手做了个光伏逆变器,一不小心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再往上说,华为做手机一开始也算是玩票,现在坐三望二,也与通讯网络设备业务平起平坐了。 如果这几年一直着力研究的电池鼓捣出什么黑科技,华为敢把自己捯饬成电池乃至 …… 电动汽车巨头。 多说一句, P20 拍照系统的研发,华为芬兰研究院起了相当作用,而芬兰研究院,基本上就是整编了当年诺基亚研究 Lumia 1020 成像系统的队伍。这群业界顶尖人才的研发成果在诺基亚明珠投暗,却在华为手下大放异彩,完全可以说明华为管理与整合业界资源的能力。 这是华为技术实力及进步的力量,无论是行业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得不把华为和苹果三星排到一起。 不要太久以前,就是去年,就凭华为手机各方面的技术体验,配得上今天的价格和地位吗。 P20Pro 能在 4000 多的价位上得到认可,根本原因是它搭载的技术带来的性能和体验配得上 4000 块钱的价格。 Mate20Pro 价格从 5400 起步,那也是市场认为其性能和体验配得上 5000 多的价格,华为才敢定这个价。 国产手机今年首次正面硬杠 5000 元价位,看点多多。 吊打骁龙 845 的麒麟 980 自不必说。早在三月份 P20 发布的时候,就有传言说由于 970 芯片性能所限,拍照硬件的实力无法得到完全发挥。在 980 增强的 CPU 、 ISP 和 NPU 加持下, Mate20 Pro 拍照表现大幅提高。 P20 的 960 帧摄影被人指出是 480 帧插值,这次是真 ·960 帧了。 果粉总是吹苹果手机打游戏体验多好。先不说 xs max 连上 4G 网和 WiFi 都日常掉链子,光是用流量打王者荣耀的时候接电话不掉线,一万多的苹果手机就做不到。 Mate20 就可以,因为其基带和天线支持双卡双待双通。 要做旗舰机就要这样,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体验还不能差。旗舰机要有旗舰机的范儿。苹果这种基本通讯功能都没整利索的残疾手机,卖得再贵,也只能往后稍稍。 MATE20 系列还有 40W 充电和更大的电池,无线充电, AMOLED 屏幕,更加强悍的双 GT ,风骚无比的反向充电,足以撬动一次价格抬升。 Mate20 惊才艳艳,我就不展开具体分析了,现在连传统弱势的屏幕都持平了,真是欺负 S9+ 和新 iPhone 。 更高的价格的来自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体验根基是更强的技术,而技术的问题,终究要靠技术解决。 Mate20Pro 版订单,有我一份。希望多多备货,不要让我排队太久。 Mate20 ,我看好你呦。 华为每卖出一台 500 美元以上的手机,原本独霸这个价位市场的三星和苹果就会少卖一台。从 2018 年的 P20Pro 开始,华为第一次进入高端市场,就不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玩家。 苹果去年销量 2.15 亿部,三星当家的 S 系列有 4000 多万销量, Note 系列不明,估计千万上下。 NOTE9 亮点寥寥,无论国内外的预定量都比 NOTE8 更惨,不会改变市场格局。 况且今年的苹果新意寥寥,还卖的死贵,真是神作死。 今年开始,华为凭借 P20Pro 在 500 美元以上的市场站稳脚跟,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 P20Pro 对于华为的意义,堪比当年一炮而红的 mate7 ,怎么说都不为过。 Mate7 告诉华为,自己真的可以做手机; P20Pro 告诉大家:华为也有能力做高端机,华为不再是那个只能做中端机低端机跑量,赚取一点可怜利润的手机厂。 传说中更狠的 1020 芯片,持续升级的拍照性能及体验,在 2019 都会给苹果三星的高端机市场构成很大压力。 S9 销量比前辈 S8 猛烈下跌,苹果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仅仅是个开始。今年第四季度,极大可能是苹果最后一次全球单季销量超过华为。 要想与三星 S 系列双雄争锋,需要一年之内在 500 美元以上的市场卖出 5000 万台。今年的 P20 至少能卖出 1800 万台,其中 Pro 占一半以上; Mate20 卖上 2300 万台也是个合理的期待值。这么一算,距离三星已经没有数量级的差异,大家已经是可以掰掰手腕的对手。在某个细分市场三年里增长个四五倍,以华为历史来说又算不得多大的奇迹。 —— 尤其,前几年的华为一直在蓄力攒大招, 这几年到了收获期。余大嘴提起 GT 技术、 980 芯片、 mate20 、三摄技术的时候,就像个拿到了一大堆新玩具的孩子,忍不住向全世界炫耀,又要压着得意,一脸坏笑地告诉大家尤其是友商,你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你们还不知道我手里的好东西还有多少! 华为将像机器猫一样持续不断地从口袋里掏出这几年研发的黑科技,不停往市场的更高端爬。下一个吓人技术是什么?石墨烯电池还是自研 GPU ? 虽说华为手机业务自从余大嘴掌门后花了七年时间才刚摸到苹果的脚后跟,但一旦让华为摸到脚后跟,大家平起平坐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况且和竞争对手平起平坐也不是华为的习惯,华为一贯的尿性就是找到机会就蹬鼻子上脸。没办法,华为在通讯网络设备市场一直都这个传统。 高端技术持续释放到市场之后,中低端市场的日子会更轻松,只要把高端机的技术加以剪裁和组合,或者把老旗舰的技术乃至产品下放,中低端的产品线就出来了。现在的荣耀产品线就有点这个意思。预算不足又眼巴巴期待 P20Pro 拍照体验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华为什么时候想刷一波销量,简单粗暴地降价或者把照相或芯片放到低一档的机型上就行了,我仿佛能看到其他品牌忠实粉丝高喊,真香。 学渣问学神:数学怎么才能考到 140 分? 学神答道:这很简单,少做两道 5 分的选择题就行了。 华为现在还不是学神,不过也绝不是学渣,大概算个学霸。等完成到学神的升级,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其他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如果华为高端机年销量过了五千万乃至一个亿,大概不会有人自讨没趣地问华为是否已经崛起。尽管很多人到现在依然不相信华为能战胜三星和苹果,但这一天却会比大多数人的预测要更早到来。 华为去年的总营收是均价 6036 亿,相当于卖出一亿部价格 6000 元的手机。然而这只是苹果日常的一部分,也是华为努力的小目标。去年的 Mate10 卖了一千万,价格不过 3000 元出头。今年的 P20 销量至少 1800 万,平均价格就来到了 4000 。即将上阵的 Mate20 ,可以预计均价 5000 ,目标销量 2000 万起步。销售额敢不敢冲一下一千亿? 明年, P30 和 Mate30 的表现只会更好。 2020 到 2021 年,双旗舰得到各种黑科技加持,品牌不断提升,冲击均价 6000 ,总销量冲击一亿, why not 。 四 大象狂舞:进击的巨人 华为要面对的主要对手,虽然各有长处,也都有自己的重要缺陷。 三星自家 CPU 和基带都无过人表现,设计比不上高通华为,制造工艺比不上台积电,反映在终端的体验就是信号差,性能低人一头,综合看下来比联发科强点有限。三星的屏幕和存储芯片虽然处于产能垄断地位,但技术门槛相对 CPU 制造来说没高到中国能够动员的科技力量不可逾越的程度。 换言之,三星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护城河,但主要强在规模,并不具备台积电和 ASML 那样令人绝望的技术门槛。 现在中国既不缺寻找项目的资金,也不缺从政府到企业各方面的决心,只缺领先的技术。京东方凭借不算最顶尖的技术都能从 A 股亏损王逆袭成为产业励志典范,世界上很少有技术不领先的国外企业能从中国式的疯狂复制粘贴中幸存。三星的技术水平很不幸地落在中国人踮一踮脚稍微跳一下就能够到的范围内 —— 后果,参照华为超过的那些电信网络设备巨头。以后三星电子不至于被中国踩死,但日子肯定没有现在这么舒服。 苹果的死穴在于没有自己的基带。多方面使用体验很糟糕,冥顽不化。苹果最有钱,却是最脆弱的那个。 因为没有自主基带,需要外挂基带才能实现通话和上网功能,苹果甚至不称呼自己的 A 系列芯片为 SoC ,只捏着鼻子做矮人,称为 Chip 。 高通敢向苹果这种业界呼风唤雨的大主顾漫天要价,也是吃准了苹果无处可去,不愧是大流氓。 苹果啊苹果,你也有被人掐脖子的时候。 业界能做基带的厂商,不挑性能好坏,就那么几家。苹果在基带上没什么选择。 Intel 的基带业务来自于对英飞凌的收购,因为性能差体验差,除了苹果也没有其他客户,以后做不做都两说。 三星的基带,看指标还行,实际体验不如华为高通。关键在于三星也是自有手机品牌的厂商, SoC 基本不外卖。 联发科的基带性能也比较差,断流家常便饭,体验不行。 即使苹果已经如传言所说开始联发科研发自主基带,勉强能用也至少需要两年。之后即使再迭代三四次,也很难达到华为高通基带的效果和体验。 况且无论是谁自主研发基带,就算愿意砸钱,也绕不开高通和华为在专利上的重重布局。 总结一下:业界第一档的基带是做通讯出身的华为高通(排名分先后)。但是苹果和高通闹翻了。华为手机信号公认最好,但基带不外卖。苹果顶多只能转而求其次。 三星联发科倒是有自己的基带,但性能体验都较差,三星还不外卖。 Intel 也有基带,而且单卖,就是性能体验更差。所以,苹果虽然心里也知道 Intel 基带不行,但好歹就是 Intel 了,不然苹果手机只能当掌上游戏机。苹果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压榨上游供应商提供最好的零件,唯独不得不使用业界最烂没有之一的基带,也可见基带的技术含量与门槛有多高。 苹果痛下决心自己研发基带,肯定要花很长时间,但效果和体验还未必多好。 苹果多年来省下了自主研发基带上的钱和精力,迟早要连本带利地还回去。这还没算上消费者因为基带信号差而放弃购买苹果手机带来的损失。 现在看出华为自研基带的意义及技术水准了吧。 借用 @ 楠爷的一句话,能在 AP 和 BP 上同时与华为竞争的只有高通。但高通没有自己的终端品牌,下游虽然有小米 OV 以及三星在部分市场为其出货,终不能如臂使指。 况且高通基带也并不如其公关团队打造的形象般强大,最大的出息就是欺负苹果和联发科这样的角色。米粉经常吹 845 芯片机型打游戏不掉帧,但谁听过米粉吹小米信号比华为强?苹果在大陆市场以前一直采用高通基带,果粉吹过信号吗? 高通以前可以凭卖基带送 CPU 和专利储备把英伟达和德州仪器挤出市场,但遇到华为,才叫踢到铁板。 在华为这样玩了多年通讯信号的老油条面前,高通基带的体验一直落后。论核心专利,高通也讨不到华为的便宜。 不知不觉,在华为苹果三星的围剿之下,高端 845 芯片销量下滑严重。在高端产品市场,除了三星 S9 系列在美国市场有些出货量,也难见高通芯片的机型。 连我这种华吹都不否认高通强劲的技术实力,但高通命门不在于技术。骁龙 845 以后的每代 8 系芯片出货量可能至多两千万片。在 7nm 乃至 5nm 时代,一枚芯片研发成本继续几何级提升至 3 至 5 亿美元级别, 3nm 芯片研发成本提升至 15 亿美元级别,算下来单是研发成本均摊到每颗芯片将从 10 美元陡升到 50 美元,这还不算上同样昂贵的制造费用。再加上高通的利润和税费等等,小米蓝绿等下游厂家很可能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芯片成本,进而销量进一步下滑,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高通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费用过了收益临界点,难以为继,哪一天砍掉高端产品线,退出高端竞争也在情理之中。 总结一下,各方相对华为: 三星 SoC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性能不行。目前的优势主要是存储芯片的大规模产能和业界第一的屏幕技术。技术上讲,最容易追上。 苹果没自主基带,只能外购,外购基带性能又不行,对使用体验负面影响极大。而且就算苹果想开发自主基带芯片,也困难重重,所以我一直说苹果是个瘸腿。优势在于 …… 多年来的品牌积累、品牌溢价和部分果粉的信仰,还有 …… 使用两年后,如果系统不对老机型降频,手感比较顺滑?以及三星那里购买的屏幕? 在技术上强大的高通,弱点在于没有自主终端品牌,高端芯片出货量不高,未来可能导致无法承担研发成本,商业上缺乏可持续性。弄不好高端产品线会被裁掉。 如果高通的高端产品线真的被逼死,华为 SoC 就不是领先与否的问题,而是领先业界第二名几个档次的问题。这也是嘴总放言华为能做老大的部分底气所在。 华为相比对手,短板最少。华为什么都有,什么都会,手里还攥着个一两年内睥睨众生的拍照技术。虽然还没门门 95 分,但正在闷头赶。如今余大嘴忙着在高中低端所有市场煽风点火,千元机可以玩性价比把性价比起家的小米往死里逼,高端机可以用技术挑战技术出身的苹果三星。 非要说短板的话,华为使用的屏幕表现尚不及三星顶级屏幕。但华为早就向京东方投资,联合研发屏幕。以华为搞技术的狠劲儿,再过几年,谁家屏幕表现更好,犹未可知。 现在用的 Mali GPU 也差点意思,每次都拖后腿。明年大概能用上自研 GPU ,如果性能达到预期,那么高通的 SoC 再无还手之力。 华为也有自己很脆弱的地方,或者说半导体产业界都有一个很脆弱的地方,就是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完全依赖台积电。万一台积电遭遇地震洪水,或者山竹之类的台风,或者两岸形势有变,甚至用爱发电一方占据宝岛政坛上风,导致台积电厂区供电不足,华为就会极为被动。中芯国际在中期内还看不到能取代台积电的可能。 我不敢说手机市场完全没有变数,但只要华为不作死,外界不巨变(台积电稳定供货),凭手里的牌,在目前的棋局下,步步打将,积小胜为大胜,击败苹果三星高通只是时间问题。 国外产品长期高价垄断并进行技术封锁,然而在国内厂家攻关搞定技术之后变成白菜价,在随后的几年里国货横扫国内市场,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外国厂商先是在中国边缘化,接着退出中国,直到被打得退出全球市场或者龟缩在特定的细分市场,这种戏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司空见惯,只不过这一次发生在手机行业,是全世界最重要最主流,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 然而这也是利润最高的市场。苹果主要凭借高端手机的霸主地位和高额利润做到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而中国人在主流大众高科技行业崛起,占据第一名?大家还有些不敢想。 这能理解。大家接受一个新的观念,意识到新品牌新霸主的产生,需要时间。这又不是奥运百米决赛,谁强谁弱直播见分晓,十秒钟后全世界都能知道。 人群接收到信息,总是有滞后的。前一阵虎扑上有个投票,问高通 845 和麒麟 970 谁卖得多,大家竟然投票说 845 卖得多。实际上 970 芯片的出货量已经碾压 845 了。 Mate10 销量已突破 1100 万, P20 系列按照销量曲线保底 1800 万,二者加起来 3000 万往上。其他使用 970SoC 的产品线至少 2500 万,这就 5500 万保底。 845 哪有这个数,一半乃至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十年前,国产手机基本上就是低端次品的代名词。核心器件,芯片,屏幕都是外国厂商的,外形设计还特么挫。那时候谁会想国产手机崛起?我收到过一款运营商渠道赠送的中兴手机,惊讶于运营商和中兴居然有脸把这半身不遂的残障货拿出来送给消费者。 就算在不那么遥远的五年前,我也不会相信国产手机能凭 K3V2 之类的芯片崛起,更不相信能凭组装美国人的芯片崛起。 那个时候如果有人问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国足世界杯夺冠这事儿看上去都突然更靠谱了。 那个时候我断然不敢想,今日国产手机品牌能占领国内市场超过九成的份额。 科技工业史上未有过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崛起,也未有过靠低端技术的崛起。 但我看到华为一步步走来,堪堪可用的 910 ,奋力追赶的 920 , 930 芯片,压制 810 的 950 芯片,稳步提升的 960 芯片, AI 助力的 970 芯片,用户体验逐渐提升。 从今年的 P20 开始,我开始感觉华为能崛起。 P20 的拍照是第一次有一项国产技术在主流消费市场远远领先国外顶级竞争对手。之前,我们一直都默认苹果三星谷歌轮番霸占拍照性能榜首,仿佛理所当然。而这一次,其他大玩家被华为远远甩在身后,华为无可争议独占一项最佳性能和体验。 接着华为又拿出了吓人技术 GT ,补上了自家产品的另外一个主要短板。自此华为在产品体验上再无明显弱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原来华为真的可以做的更好。我看到了华为终于有技术碾压顶尖对手,才敢去想崛起。 我突然有点理解当初华为是怎么占领通讯网络设备和服务市场的了,也有点理解当年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顶尖通讯网络设备公司是怎样恐惧地看着华为从身后一步步超越并绞杀自己的了。 昨天的华为,是唯一击败过全部顶级外国科技公司,占领主流科技产品市场的中国公司。而明天的华为,将是唯二击败全部顶级外国科技公司,占领主流科技产品市场的中国公司。 国产手机厂商曾经长期沦为组装厂,国外巨头拿走大部分利润 —— 我一直认为,人家的垄断技术也是之前砸人砸钱死磕出来的,现在凭技术赚这个钱挺公平。 三星能坐上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就是从沙子到芯片到手机成品的全套产业链,万事不求人,不光吃完所有利润,还有能力迅速大量备货铺货,成本还比对手低。你们去找产业链,而我就是产业链。 今天的中国手机供应链在高端器件的质和量都有欠缺,无非也是技术不行。 宁南山曾经总结过一个规律,一个产业首先要有国产终端品牌崛起,才会有国产上游供应商跟进,国产供应商的国产供应商又会进来,这样一轮一轮地升级与进口替代,最后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华为的爆发也将遵循这个规律,与逐步崛起的国产电子产品产业链互相成就。 今天技术不行,不等于明天还不行。前几年有个词,叫 缺芯少屏 ,这几年不怎么说 少屏 了,因为国产面板厂商给力了。高端屏幕的水平赶三星有差距,不过已经解决了 有无 的问题。华为 P1 屏幕被三星摆一道的故事成过去式, Mate20 这不就用上了京东方的 OLED 屏幕么。 但 缺芯 的问题还没解决。今年开始国产存储芯片厂将陆续投产,明年后年完成产能爬坡。三星海力士请做好准备,暴利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去年 P10 芯片门,华为损失惨重,直接原因就是国内没有能掌握存储芯片生产技术的供应商,只能去找竞争对手三星,结果被狠狠摆了一道。据说营收损失上百亿,利润损失十亿级别。 总有人说三星电子多么强大,三星集团多么庞大,相当于韩国国资委云云。但在中国面前,整个三星集团的规模都未够班,更何况三星电子。 中国要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产业,是国家意志为其背书。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家存储器厂商的背后,站着中国发改委、国资委、工信部、国开行及各大银行、地方各级政府、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真正的 boss 。再往上?正是美国人意识到了威胁,不择手段打压的中国制造 2025 计划。 无论是自行研发还是借助外援科技力量,这三大存储器厂商过两三年肯定能在存储芯片上追上三星。一方面京东方模式的成功经验给了决策层很大信心;一方面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厂商肯定能大量消化存储芯片国家队的产能,或者说存储芯片国家队本来就是为了国产下游整机厂商而存在;三是 —— 韩国人已经示范过举国体制发展电子产业不仅可行,效果何止不错。 玩举国体制,韩国人只是弟弟。像核心电子产业这样每年动辄拉动数千亿 GDP 的事情,一旦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诸位可以想象光是各级政府的劲头就有多大。 假以时日,三星还能干的过中国厂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上游国产厂商掌握了技术之后,华为就不怕别( san )人( xing )掐脖子。两年后,中国手机产业将几乎拥有从沙子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技术,当然高端芯片制造这一重要环节还要放在台积电。有了 ASML 的最新光刻机和梁孟松助阵,中芯国际,要努力啊,你现在没有 光刻机封锁 这个借口了。存储器厂商,下一波看你们的了。 再过几年,华为极有可能随着人工智能、 5G 红利和手机业务的崛起,在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集团军群的强大火力支持下,超越苹果三星两强,成为全球营收最高的科技公司。 对了,我还一直认为,中国厂商掌握技术之后再碾压国外厂商,也很公平。 我在这里斗胆预测一下华为反超苹果三星的轨迹: 今年第三季度,华为依然能依靠前期累积的优势在单季销量和累积销量上超过苹果。 在第四季度,苹果在新机加持下销量依然同比下降,大概卖出七千万台,与华为胶着。这也是苹果最后一次单季销量与华为接近。 2018 年,华为总销量与苹果差别不会太大,不过这不太重要,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我才不会说,没超过苹果我就装作没这事儿,真的超过就吹爆)。 好在无论 2018 年超过苹果与否, 2019 年总是能超过的。 2019 年一二三季度,华为新机群销量持续放量,超过苹果;在全球市场不断逼近三星;在第四季度,完成对三星的反超!其中最重要的市场明星, P30 和 Mate30 ,销量分别站稳 2500 万,售价站稳 4500 元。 2019 年,华为总销量与三星差别不会太大,不过这不太重要,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我才不会说,没超过三星我就装作没这事儿,真的超过就吹爆)。 好在无论 2019 年超过三星与否, 2020 年总是能超过的。 数量超过三星只是第一个目标,同时在高端机市场逼宫苹果更有意义。完成这一目标的标志是华为均价 600 美元以上的机型,每年卖出 1.4 亿到 1.6 亿台。大概 2021 年完成。 以上猜测建立在台积电那边不出幺蛾子的前提下。 欢迎挖坟打脸,反正我匿名。 华为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也不是最赚钱的企业。但华为是个不搞行政垄断,凭技术在海外主流大众科技产品市场攻城拔寨的中国企业。 我猜一下,华为应该是史上海外营收最多的中国企业,也是中国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每年让外国人从口袋里掏钱给自己,给员工开高薪,给国家交税上千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有了很多出了国门就没人认识的能源矿业巨头,金融银行巨头,合资的汽车巨头,房地产巨头,建筑巨头,烟草巨头,电商巨头,社交手游巨头,铁路巨无霸,但华为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级科技巨头。 凭以上几点,华为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企业,没有之一。 如果在不远的将来,华为在销量上战翻了三星(这几乎是肯定的),在技术含量和利润上战翻了苹果(会艰难而漫长但依然可以做到),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在高科技大众消费品上以自己的核心技术带来的竞争力拿到冠军。 中国在全球市场畅销的产品不应该只有袜子和脸盆,一看品牌还是别人的。 登顶路线道阻且长,肯定还会遇到美国封锁市场之类的波折,但我相信华为能再次做到世界第一。 我们本来不就应该是第一么? 三星苹果都很牛逼,不过我从未有过写点什么吹三星吹苹果的动力。 何必否认买华为手机的爱国属性。看个比赛尚且要给中国队叫好,支持优质国货难道成了罪过。 确实很多人因为国货情结而选择华为,而今天的华为,配得上这份饱含期待的支持。 Earn this 。 华为加油。和华为一样疯狂研发的大疆加油。其他一样疯狂研发的中国企业加油。 国货当自强,国人当自强。 你负责努力,我们帮你赢。 只因少年时你我都读过一样的课本,上面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祖辈对我们的期望与嘱托,我们多年亦不敢稍有倦怠。 华为从来不把爱国放在嘴上,也从来不用爱国进行营销,可我就爱国了,怎么地。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如何理客中,因为我的屁股本来就不加掩饰地歪在满门心思搞研发拼技术的中国企业一边。 我知道对华为寄予厚望的不止我一人。 2020 年见。 几句题外话 很多时候,事情关键在于自主技术。本文无意展开如何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是一个笔者力所不逮的庞大话题,本文仅仅就技术讨论其重要性。 日本人有自产飞机大炮坦克航母的技术,战场上就可以碾压没有自主工业技术能力做后援的国军。校长手里那点德械师美械师,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打完了就没了。 日本人可以用后方源源不断制造出的飞机坦克大炮轰炸中国军队。就这么欺负中国人了,中国人凭什么还手,凭汉阳造去打零式战斗机吗。 日本人惹上同样能自产飞机大炮坦克航母的美国人,技术优势就瞬间消失了。 等美国人研发出了原子弹,两颗原子弹一扔,战争就结束 —— 美国人有原子弹技术,日本没有,结局就是日本人投降。 英阿马岛海战,要是阿根廷有自产反舰导弹,放一轮过去,英国人就只能在捞鱿鱼的时候去海底找自己的舰队。如果一轮不够,那就两轮,三轮。 阿根廷人没有自产反舰导弹的技术,那就战败投降。 技术碾压,弱的一方去死。简单,直接,残酷。 现代战争打起来,谁工业技术实力强,谁赢。 商场如战场,差不多。 两个餐馆,一家厨师技术好,做菜口味好,另外一家口味不行,口味好的一家就赢了,不费力。 考试也是一门技术。考试技术好的学生,去北大清华,想考公务员,想出国读名校都随心所欲,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考试技术不行的,去富士康装手机。 技术不是一切,但技术经常决定上到国家、民族,下到公司、个人的浮沉和命运。 而且这种崛起,不仅仅体现在销量和销售额上,也体现在技术上。 这是国内市场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及销售额份额的变动情况。 最让我吃惊的则是同比增长,目前手机行业出于寒冬状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能保持同比增长率为正已经是不太容易的事情,而华为手机的同比增长率本身不仅仅一直保持为正,同时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下中国市场有名有姓的玩家,整体数据处于连续增长态势的也就是华为和小米,而两者的体量差距之大则意味着保持同样的增长对两者的难度截然不同。 学习成绩从 60 分提升到 90 分,和从 90 分提升到 99 分的难度,一样是截然不同的。 在 4K 以上价位段,曾经能打的国产品牌一个都没有,而现在华为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了三星,并且逐步蚕食苹果在高端机市场的传统份额。 图片来源:安乎都护府长史 图片来源:安乎都护府长史 甚至在 3.5K-4K , 4K-4.5K 价位段,华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最近在苹果发布会公布了新品的价格之后,余承东余总发微博:稳了。 这个稳了是什么意思呢? 我想一个主要的意思就在于随着苹果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大幅度提升了主流产品线的价格之后,高端机市场留给了华为更多可以突破的空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3.5K-4K 和 4K-4.5K 两个细分市场华为取得了第一名,也许一年后我们能看到的就是 4.5-5K 和 5K-5.5K 市场中华为的份额会取得更高的成绩。 为什么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高端机和高端市场,因为这是品牌的高地,这是利润的高地。 只有占据高端机市场的一席之地,才能在智能手机这一日益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吃的最好的那口肉,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保证在品牌,产品,生产,研发等各方面的持续投入。 根据第三方数据公司 Counterpoint 的报告显示,华为手机业务获得的利润在全球也是排名第三,虽然没有 2016 年和 2017 年的数据,但是从色块的长短我们可以看出华为的利润增速的非常快的而与之相对的苹果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三星处于不断下滑的状态。 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也许华为还是无法超过三星手机业务的利润,但是只要保持这个势头,也许有一天呢? 在手机芯片领域,华为虽然还只能排到 TOP 的末尾,但是已经是属于可以坐在牌桌上和高手过招的地位了。 对比 2016 年 Q3 和 2017 年 Q3 手机芯片市场份额的增长来看, TOP5 玩家中保持增长的只有三家,增速超过华为的只有三星。 随着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不断突破,可以预见的是华为海思的芯片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会不断提升。 从 K3V2 到现在的 970 ,再到刚刚不发的 980 ,大家对于华为芯片的评价天翻地覆。 记得当年 K3V2 的时候,多少人骂华为的手机芯片就是一坨屎。 当时有学弟学妹找我咨询手机,我都不给他们推荐华为,原因之一就是华为高端机采用自家的芯片,兼容性,性能,续航的综合表现差的可怕。 记得前一阵子联想出事,全网嘲讽的时候,大家经常把华为拿出来和贸工技的联想做对比,尤其是在研发投入上。 正是在持续的,大量的研发资金的投入的情况下,华为的技术实力才能不断增长。 其中一部分就体现在我们熟悉的海思芯片上。 所以说你问华为手机是否真的崛起了,我的回答是:是的,确实崛起了。 我看到这个题目下面有非常多的回答是冷嘲热讽的。 但是我想问一下,如果一个国内业务不论销量还是利润都是排名第一,国际业务不论销量还是利润都是排名前三,芯片业务单独拿出来也能排进全球前五,高端芯片可以和高通过招的这么一家企业都不能算作崛起,那么我觉得你定义崛起的标准实在是太高了 可能在你眼里只有彻底干掉三星和苹果才能算是崛起吧? 我们需要承认,华为,小米, vivo 和 oppo 都是成功的企业,但是如果现有的企业策略方向没有大的调整而是延续现有的路径继续发展下去,华为则是唯一的可以被称为 伟大 的企业。 也许在以后小米, vivo 和 oppo 都会被写成分析文章收入商学院的课本作为案例去分析,而华为则需要被写成一本书。 为了避免语境上的纠纷,就 崛起 这个词我还特意查了百度:崛起意为相对高起或突起,有 后发制胜 之意。就这个语境,我来说一下华为手机的 崛起 。 2018 年 7 月中旬,华为手机 Shipment 出货量超过 1 亿台, 2018 年全年有望超过 1.8 亿,挑战目标是 2 亿, 2018 年的营收铁定突破 3000 亿,利润预计会从去年的 130 亿(约 20 亿美金)猛增至 220 亿( 35 亿美金),全球中高端占比预计从 20% 突破到 40% 。因此从收入、利润、现金流、销售结构这个几个数字来看,是完全可以定义 崛起 二字的。 接下来,我们内外部环境、产业背景、销售运营模式、重点市场表现、市场产品投入几个方面对比对手品牌再来深度分析。这里只谈华为手机( Huawei+Honor 双品牌),运营商、云等 BG 不在讨论范围内)。 一、只要是关注电子消费品就一定知道,手机行业真可谓是 各领风骚数三五年 ,从当年手机霸主摩托罗拉,从引入中国到崛起到迅速下滑,短短不过 8 年,而随后的诺基亚,前后也就 9 年不到 10 年的时间,而后 莫名其妙 获得市场第一的三星,站在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的时间也不过 7 年,手机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也不过从 98 年前后, 20 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是三易其主。所以,当有人说华为手机站在中国手机第一,其言下之意其实就是说,也走不了多久了。这点相比任正非看的最清楚,所以他总说华为手机不要骄傲,之前对手机的投入也颇有忧虑,这也是有道理的。其实据内部消息,以前凡是从运营商转到手机部门上班的人,多是运营商混不下去或者有故事的人, CBG 的员工从股票配额、涨级和加薪的福利水平上看,经常被当城市二娘养的,这点只要是华为的人看到,想必多少都有感同身受,虽然这两年好一点了,但关键岗位的替换,也只从运营商那边过来,你基本上不可能听说手机干得好的再回去做运营商的大佬,即便是如日中天的余大嘴。所以,无论说行业背景,还是公司内部环境,华为手机能取得现在的地位,单从一头一尾来看,说是崛起,自然也不算为过。这里给一串数据, 2016 年华为终端营收 2360 亿,华为手机的员工为 3 万,即便算上海思的还有大平台算半个人的情况下,也不超过 4 万,人均创收近 600 万,这个效率放到当今中国企业里,效率也算一流水平。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华为员工的基本薪水其实一般,但整体薪水不低,原因在于有一定的利润支撑来做年终奖,这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完全不一样,小米收入行业内一般,但多是靠股票作为虚拟收入计算在内的。因此无论从行业大背景和公司微观环境,华为手机能做到今天,算是 后发致胜 的一点。 二、接下来我们剔除两头,再向深发掘。从产业背景来看,过去这 20 年,全球的电子制造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向产销分离的模式演进,这有点类似于半导体的 Fabless 的模式,产销一体的诺基亚负重实在太重,导致遇到行业发生关键性转变时,已经无法脱身,苹果完全放弃自己制造,自己制作设计、研发、规格、标准的制作,其余全部交给富士康来代工,这使得其在供应链取得极大自由。当然,这是在周边供应链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获得的,这点不可否认。这里代表性的企业三星,这几年自产比重大幅降低,越来越多通过代工厂生成,这点已经深深影响到三星。同时, OPPO 和 Vivo 原来引以为豪的自产也逐步让渡给代工厂。这两年富士康、华勤等诸多代工厂也活的风生水起,这都是行业背景。具体在华为的优势就在于:基于长期的研发战略惯性投入下,没有重资产的华为,依靠相对廉价的 工程师 酬劳获得大量红利,可以迅速占据产业链的关键角色,为 崛起 进行注血。同时也因为手机厂家依靠供应链的革命性变化所带来的 轻资产 模式,使得小米迅速成长,但由于小米的互联网特色太重,中国互联网又一向没有研发的概念和意识,所以小米迅速碰上了 2017 年的巨大瓶颈期。(注意,这里的研发不是指的供应链关联研发,而是指独立研发) 三、我们再兵分两路来看企业销售运作模式。三星是国家分包经理人制,华为是总部直接管控下的国家操盘事业部制, OV 是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这里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1 、 三星可以快速突破市场、占领市场,但是经理人的 KPI 压力过重,使得区域市场会受到过重的压力导致市场变形,这里典型的就是中国市场; 2 、 华为是采用大兵团作战,可以迅速占领制高点,但确定非常明显,缺乏对专一市场的长期坚持投入,华为在两印市场(印度 + 印尼)的失败就足以说明这点; 3 、 OV 是厂家轻资产 + 代理商重资产(完全把控区域)极度重视末端,从头包到尾的一体化操作模式,优点是自负盈亏有钱兄弟们一起赚的思路,但一旦成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研发水平的投入较低,大量资源用于 Marketing ,导致市场动作保守,团队利益阶层,最后形成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尴尬状态,如果大家有兴趣看报告就发现, OV 做市场的 10%-15% 左右份额的时候就很难突破了。 4 、 小米的市场操作模式就更加单一,因为线上的份额在国内始终没有突破 30% ,而海外更低,小米只能在混战中取得优势,例如惨烈的两印市场,小米都是通过其优秀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取得突破,但小米的劣势就是,渠道利润实在太低,在传统型的线下市场发达的国家很难奏效。 综上所述,华为的独特优势就在于现阶段是大兵团作战的时候,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占领山头,再通过根据地之间进行串联,在有效的协同下,整合销售资源的能力比对手要高。这使得华为能够获得后发制人的基本因素,不过这种因素是否持久,也比较难说,随着机制的庞大内耗的增多,华为的兵团效率会下降,边际效益会递减,给 崛起 中的华为埋下隐患。 四、接下来我们看重点市场。 1 、华为的重点市场基本上都和运营商有点关系,我们先看中国市场, 2018 年中国运营商(含 3 大终端公司)市场份额仅占到 10% 左右,公开市场华为占比现在已经接近 30% ,比 VO 都要高很多,除开双品牌因素,华为在渠道健康水平、产品价格稳定度、产品知名度上都比对手要高一个档次,当今中国的线下零售商,华为品牌的店内 30% 销量的能获取到 35%-40% ,这点足以获取商家的主推。以高端为例, OPPO R15 和 VIVO X21 的单台毛利大约是 500 元左右,而华为 Mate10 的毛利超过 700 元,且溢价期超过 50 天。在房租人员费用高企的线下市场,毛利水平是赢得线下市场的关键。随着 P20 系列的美誉度大度提高,使得健忘的消费者对于内存门事件逐步淡忘。 2 、在海外市场,华为在中东市场 2017-2018 年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 nova 在中端市场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坚固了其市场基础。在欧洲市场长期久攻不下的英国是 2018 年最大的亮点,由于在美国市场接连受挫,与其及其相似的英国市场给华为带来新的启示,而在其本来就优势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既是人口大国又是经济大国的国家基本上都稳定在前 2 名(德国第 3 ),而在东北欧的小国市场表现得各有特色。在俄罗斯这个大国里,华为和荣耀联合已经拿下第一,将三星成功挤下神坛。在中国和中东以外的亚洲市场,华为表现得就乏善可陈,虽然也有亮点(如泰国、马来、菲律宾、缅甸、孟加拉),但在两印市场,华为表现得和其整体地位不相称的水平,印尼市场深陷泥沼,印度市场 18 年虽有较大长进,但和其巨大的体量相比微不足道。以小米为例,两印一个月的销量接近 400 万台,比华为东南亚 + 南太两个地区部的都要高。在南美方面华为表现稳定,但由于拉美经济水平非常动荡,人民也是好吃懒做,因此华为想有大的突破短时间内很难,且销售结构也是较差的,听说华为 CBG 的都向 CNBG 的借钱发年终奖,不然长期海外的兄弟们都不知道怎么跟家人交代(跟中国去刚好相反)。巴西市场已经放弃,因为巴西的税制太过于奇葩,华为吃过大亏,而且基于前述华为的策略,基本上短期也没有办法做好。日本市场在 2018 年也取得长足进展, DOCOMO 等几大运营商都开始进入,这使得华为能摆脱弱势的公开市场进入利润丰厚且份额巨大的运营商市场,由于日本手机厂商不思进取多年,华为作为一个搅局者,是完全可以赢得自己地位的。 综上所述,华为全球市场有得有失,但 2018 年的优势市场已经逐步连接成片,未来 3—5 年还大有可为,尤其华为和荣耀已经分家各自战斗,说不定还能助攻一脚。至于美国市场,其实完全可以放弃,别人都不要你了,热恋贴了这么多年的冷屁股,实在没有再贴下去的必要。 五、最后说一下市场和产品的投入。由于产销分离,加之长期的研发投入,这是华为最大的便宜所在,也是崛起的最大基因,在产品上华为内存门确实走过弯路,但只要持续做好产品,那么仍然是值得期待的。另外,华为的海思芯片多年的积累也逐步迈上轨道,不仅高端芯片,关键是中端芯片 710 也开始发力,这使得产品布局也更加合理。其实做过市场的人都知道,高端能做得好固然值得一喜,但中端能站稳脚跟才是能力的最佳体现,因为中端市场是利润和量的最好结合点,效益也是最高的,是高端的最好防火墙。但值得体现的是,华为的中端市场还在建设期,不能一蹴而就。在产品的华为最大的短板就是产品的工艺美学,华为的手机谈得了工艺,但谈不上美学,这个改变,也需要长期的积累。 综上所述,华为的手机是否崛起了?我觉得是崛起了,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偏见要克服,很多弱点需要改进,但在现有环境下,华为已经可以打 70 分,华为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其实 OV 也是,小米也是,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手机行业还真的挺争气,毕竟在日用消费品行业,还没有哪个细分行业能像手机行业一样有广泛的全球影响力。现在的消费电子行业,要想获得全产业链的全部核心技术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在规模的基础上再提炼几个关键领域,在长期稳定的投入下获得不断进步,这样我们的优势在能不断稳固和加强,这或许也是最值得启示我们的一点。 (以上数据均来自公开数据和 GfK )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2082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GDP的一个比较
热度 4 ssglwu 2014-6-21 06:14
吴国林 GDP不是唯一,但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看来,还是相当有钱,这是硬道理和硬实力。还可见日本的实力,菲律宾与越南的实力如何。 2012 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 GDP 的一个比较 按汇率计算,来自于国家统计局 2013 年统计年鉴 国家 GDP( 亿美元 ) 两国之比例 美国 156848 中国 82270 中国约占美国 GDP 53% 日本 59640 日本约占中国 GDP 73% 德国 34006 法国 26087 英国 24405 俄罗斯 20220 意大利 20141 印度 18248 加拿大 18191 澳大利亚 15418 韩国 11559 泰国 3658 菲律宾 2504 越南 1381
个人分类: 重要数据|354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哈佛教授:十年来本拉登已成功削弱美国硬实力
dongzg101 2011-9-4 03:44
哈佛教授:十年来本拉登已成功削弱美国硬实力 2011年09月03日 09:45 来源: 财经网 字号: T | T 2236 人参与 125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鉴于数万亿甚至更多的战争借款是美国当今预算赤字的一部分,本·拉登已成功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而9·11事件的真正代价则是机会成本: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中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渐向亚洲倾斜 发自剑桥—— 基地组织十年前发动的恐怖袭击对美国乃至国际舆论都造成了极大冲击。如今事隔十年,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所有曾经乘坐美国航班或者希望进入华盛顿特区政府建筑的人都会体会到9·11事件后美国安保系统的极大变化。虽然对恐怖主义的警惕有所提高,移民限制也进一步收紧,但9·11事件发生初期那种草木皆兵的状态却也逐渐缓和。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国家情报总监以及行政级别提升的反恐中心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同时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个人自由只受到了微小的影响。自那以后美国并未遭遇任何大规模袭击,人们的生活也恢复如常。 但这种显而易见的复原不应模糊了9·11事件本身的重大长期意义。正如笔者在拙作《权力的未来》一书中所论证的那样,信息时代其中一个最重大的权力转换就是非国家参与者的实力增强。要知道基地组织所杀害的美国人数量比日本袭击珍珠港时还多。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战争的私人化”。 以冷战为例,当时美国抵御苏联核袭击的能力显然比今天更为脆弱,但“确保相互毁灭”战使得双方都变得同样脆弱,从而避免了灾难发生。苏联人虽然武力强大,但却无法利用手中的军火库从美国人处夺取任何权力。 然而有两种不对称状况却在2001年9月推了基地组织一把。其一是信息不对称。恐怖分子对自己的袭击目标了如指掌,但9·11事件前的美国却对恐怖网络的特征和地点知之甚少。有些政府报告预测到非国家参与者可能对大国造成破坏,但这些结论却并未在官方策略中得到采纳。 其二则是注意力的不对称。一个大型参与者拥有众多利益和目标,并因此稀释了放在某个小型参与者身上的注意力,反之小型参与者则更容易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和意愿。其实美国情报部门早就收集了许多关于基地组织的信息,但美国却没能把这些来自诸多情报部门的情报进行系统整理。 但信息和注意力的不对称并不能赋予那些非正式暴力行使者们永恒的优势。有一点可以确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恐怖主义浪潮往往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消退。即便如此,基地组织首脑人物的陆续覆灭,美国情报部门的不断强化,更加严格的边境管制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与中央情报局的更紧密合作也令美国(及其盟友)变得更加安全。 但9·11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更宝贵经验则是述事和软实力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分析家们都会用武器精良程度和兵力对比来推测谁是胜者;然而在信息时代,最终结果也会受到各方述事能力的影响。各执一词的述事题材以及恐怖主义都会涉及到述事和政治表演。 小型参与者或许无法在武力与大型参与者分庭抗礼,但却可以用暴力来制定全球议程并编造述事来削弱对方的软实力。本·拉登就非常善于述事。 虽然他无法对美国造成自己想要的破坏,但他成功占据了全球议程近十年时间,而美国最初的笨拙反应也证明此人能令美国付出比预料中更大的成本 。 小布什总统宣布的“全球反恐战争”其实是个战术错误。他本可以将其限定为“向对美国宣战的基地组织复仇”并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结果全球反恐战争被错误解读来为一系列行为开脱——包括导向错误,耗费昂贵而且最终毁了美国形象的伊拉克战争。此外 许多穆斯林又把这个词汇误读为向伊斯兰教宣战,这并非美国的本意,但却正中本·拉登下怀,使其得以在各大穆斯林国家抹黑美国 。 鉴于数万亿甚至更多的战争借款也是美国当今预算赤字的一部分,本·拉登已经成功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而9·11事件的真正代价则是机会成本: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中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渐向亚洲倾斜,而与此同时美国却被一个错误的中东战争决策所困扰。 9·11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虽然军事硬实力在应对本·拉登这类恐怖分子方面必不可少,但也必须具备理念以及合法性这样的软实力来笼络主流穆斯林民众的心——这也是基地组织希望拉拢的。一个“巧实力”战略不能忽视软实力这样的工具。 但至少对美国人来说,或许9·11事件最大的教训就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遵从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半个世纪前的忠告:不要卷入占领他国领土的战争,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增强美国经济之上。 小约瑟夫·奈,曾于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任国防部长国际安全政策助理,哈佛大学教授,著有《权力的未来》一书。 美国经济: · 新增就业为零 美国非农数据远逊预期 · 就业毒药+诉讼风暴 华尔街再次承压 · 债券大王借酒浇愁 格罗斯称做空美债是个错误 评论分析: · 田立: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 · 王韧:美国经济不会重演90年代日本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硬实力 约瑟夫·奈 本拉登
1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划生育严重削弱了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harmonism 2010-3-24 21:46
计划生育严重削弱了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王洛克 全球粮食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等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二战之后,全球人口爆炸式增长,不断加剧着这些全球性的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似乎是必然的选择。作为人口大国,占全球人口 22.2% 的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宣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决定:中国从此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全球人口增长!从全球人口控制的角度来看,中国单方面控制人口的决定,无疑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理应赢得全世界的尊敬。而这种全世界的尊敬就是现在所谓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30 年来,人口比正常生育少生了 4 亿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则从 22.2% 下降为 20.1% ( 2007 年),使世界 60 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 4 年。可见,中国的计划生育为全球人口的控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为了世界人口的控制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照理全世界都应该对中国报以尊敬与感谢才对。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全世界都在谴责中国的计划生育,批评中国的计划生育违反了人权、践踏了人类的尊严、违背了科学精神。中国自我牺牲式的计划生育,为什么非但不能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反而严重降低了中国的软实力呢?因为尊重人权、尊重科学是人类的普世价值,那些违背人类普世价值的国家行为自然也就要降低其国家软实力。 计划生育违反人权和科学精神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中国,计划生育造成的人间悲剧随处可见。为了推行计划生育, 计生暴力 横行。计划生育人为地制造了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是因为违背了人口增长的科学规律。人类个体的自我牺牲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值得尊敬的高尚行为。然而,一个国家强制其国民做出牺牲以达到国家整体的自我牺牲,却是一种罪恶。因为,自我牺牲必须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不是强制的行为。中国的计划生育,名义上是倡导,是公民的自觉行为,而实质上却是一种强制行为,甚至是暴力行为。中国宣传的计划生育是自愿的行为完全是对全世界的公然欺骗。事实胜于雄辩,全世界各国谴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坚持和维护。计划生育政策违背人类普世价值,必然地要大大降低其国家软实力。 计划生育不仅大大削弱了中国的软实力,而且也大大地损害了其硬实力的提升。计划生育对国家硬实力的损害通过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以及计划生育实施后果体现出来。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制造了大量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必然形成一种内耗削弱和消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资源,严重拖累了国家硬实力的提升。计划生育的直接后果是人口急剧减少、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骤然减少的后果是,打乱了教育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与事业管理和工厂生产的连续性,将制造大量的浪费以及因人力资源不足造成的各种生产停止、工厂倒闭等问题。同时,人力资源的不足也必将提高社会服务的成本,进一步冲击经济发展。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加不可避免地加剧因求偶和婚姻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形成严重的社会内耗。人口老龄化快速和加剧的问题,使得国家背负越来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社会保障系统无法承受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各个家庭负担累累,严重拖累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可见,计划生育非但不能提升所谓的社会财富,反而成为了消耗社会财富、制造社会矛盾、拖累经济发展的祸首。因此,计划生育无疑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国家硬实力的提升。 经过二战之后生育高峰之后,全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都在迅速减缓,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高本国人口的生育率,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国在经历大规模人工干预人口自然增长的计划生育之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都是世界之最,生育率已经严重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却依然顽固坚持其错误的人口政策,必将酿成中华民族的巨大灾难。 2009-11-4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软实力:貂禅和西施的实力就是软实力
大毛忽洞 2009-11-22 12:57
软实力:貂禅和西施的实力就是软实力 有人把实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 硬实力就是地地道道的实力,是没有注过水的实力。 例如,老美的实力就是硬实力。 因为老美说打谁就打谁,为其撑腰的其硬实力。 什么是软实力呢? 软,还要有实力,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因此,软实力是一个具有忽悠成分的名词,可以有多种含义。 1. 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副产品。 例如,美国发明了伟哥,卖给别的国家,不但赚了钱,还把那些国家的一些官员的功能给搞硬了,结果触发了贪污犯罪。美国反倒从别国的倒霉收获了软实力。 2. 西施是越国软实力的体现。 如果没有西施,勾践卧薪尝胆很难成果。因此,最后越国灭了吴国,是软实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 貂禅也是一种软实力。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2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申请基金:“乞讨”VS “推销”
lix 2009-10-2 16:49
几位大侠交流了基金申请的经念,是挺好的。但我觉得乞讨这个词可能有些误导。所以有的网友讲起练哭功来了。一般说来哭功是没有用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基金委不是慈善机构,他们资助的成绩,也是要上报、考核的。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导,我感觉有些文化差别。在西方,讲推销自己的产品,推销自己的思路,是正大光明的事,是公平交易。要成功推销,需要技巧,需要人脉,这些算软实力,是没错的。但买卖双方地位是平等的,基金委是买方,申请人是卖方。 我们文化中那种等伯乐来识才,等刘备来三顾茅庐的因素多了一些,所以有些鄙视自我推销,也就更不注意推销技巧。 所以写申请书,不能委委屈曲地写,心里想着为什么陈主任不带上支票,亲自送来;还要逼我写这玩意去乞讨。要主动替买方考虑,让买方看了我本子,买得心里很踏实。
个人分类: 课件科普|5209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