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误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鸟中四不像误入“歧途”
热度 10 xiyuniaoguo 2015-4-27 17:00
鸟种四不像误入“歧途” 火烈鸟是一种大型涉禽,因全身覆盖着美丽的红色羽毛而得名。大多数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其余的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是盐碱湖、植被稀少的河口泻湖和海滨。奇怪的是 2011 年几只大红鹳,竟然将机场跑道当成水面,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这已经是它们第三次到了了, 1997 年 9 月新疆哈密林业处获得一只,地点在哈密二堡,当时认为是偶然路过新疆。 11 月上旬由于暖气候的影响,又有一群(约 10 只)飞临乌鲁木齐市近郊,其中一只亚成体因有伤而被捉住 ( 标本藏于新疆流行病研究所 ) 。它们的到来,引发了我们浓厚的兴趣。 马鸣等拍摄 荒野新疆供 鸟中四不像 火烈鸟是一种大型涉水鸟类,火烈鸟体型大小似鹳,高约 106 cm ,翼展 150 cm ,雄性较雌性稍大,长着向下弯曲的嘴巴,上嘴平而薄,像眼睑一样覆盖在下嘴上。脖子有 19 节颈椎骨,可以灵活地转向和弯曲。火烈鸟拥有一双又细又长的腿,可以在水里悠闲地漫步觅食。全身覆盖着红色的羽毛,有的还长着黑色的飞羽,看上去十分艳丽。有化石证据表明火烈鸟早在 3000 万年前就已经分化出来了,比其他大多数鸟类早得多。 不过,火烈鸟的分类问题却困扰了鸟类学家很多年。根据其骨架结构、卵白蛋白质和生活习性等,可以把火烈鸟同许多不同的鸟类联系起来。比如,火烈鸟的盆骨和肋骨结构和鹤类相似,卵白蛋白质的构成和鹭类接近,火烈鸟幼雏的行为习性和雁形目很相像,成鸟长有脚蹼和防水的羽毛。后来,分类学家将火烈鸟划分为一个单独的目——火烈鸟目( 罗千淘 2011 )。它的眼睛呈红色,虽然很小,但却十分锐利,既使在行走时,也能看见水中的昆虫和其它食物。 虽然四不像,但是绝妙的进化使得火烈鸟具有不同寻常的特征。为了行走在浅滩上,它们需要细长的腿,同时颈也随之长得修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到地面取食。为了让脚掌不至于陷进淤泥,其脚趾间长着薄膜(璞)。弯曲的喙,是为了提高过滤水和稀泥的效果。火烈鸟是鸟类世界里独一无二的用嘴巴的上半部分而不是下半部分吸水的鸟,对它们而言,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吸进水。而薄薄的舌头能够像四冲程活塞那样来回运动,在快速地吸入浑浊的水的同时将水经过旁侧的过滤器挤出去,只留下能够咽下的东西—滤出的食物。每天,大火烈鸟的进食量会达到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 单腿站立之谜 无论是生活在动物园里还是生活在野外的火烈鸟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在多数时间里总是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则弯曲在身体的下面。这意味着单腿站立是火烈鸟的自然习性,而不是被关在动物园里因环境压力造成的。有许多种理论试图解释这个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有一种理论认为,火烈鸟单腿站立是为了节省能量。一些鸟类学者认为,火烈鸟在睡觉时也是单腿站立,它们的大脑一半是睡着的,另一半是醒着的,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把一条腿弯曲在身体下则是为了保存身体的热量,因为这样可以将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面积减到最小。双腿交替站立还能让腿得到休息,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这种血液循环理论为许多科学家所认同。火烈鸟长长的双腿需要一个强大的血液循环系统来支持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特别是当火烈鸟站在冷水中时,心脏会被迫向双腿输送血液以保持其温度。所以,将一条腿弯曲到身体下面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另一种理论认为,单腿站立可以帮助火烈鸟伪装自己——一条腿看上去就像芦苇或草叶。不过反对者提出,火烈鸟的猎物都是些甲壳类和贝类小动物,它们不需要在捕食时伪装自己。而且火烈鸟的身体是很显眼的粉红色,它们不太可能成功地把自己伪装成芦苇或草叶。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火烈鸟单腿站立是为了在遭遇袭击时跑得更快。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单腿站立的火烈鸟应该比双腿站立的火烈鸟起飞得更快一些。然而,有研究人员对两者从静立到开始奔跑所需时间进行的测量结果显示,情况并非如此。此外,还有研究证明,火烈鸟单腿站立也不是为了在多风环境下保持平衡。火烈鸟的招牌动作——单腿站立之谜,就像大自然里的很多奥秘一样,至今仍未有确切的答案 有趣的繁殖 火烈鸟产卵很有趣,它们先在浅水中,用泥筑成高墩,再做巢于墩上,然后产卵于巢内。巢距水面一般可达 50-1500px 。刚孵出的幼雏,嘴是直的,全身被白色绒毛,双腿为灰黑色,十分可爱。小火烈鸟在几个月之后,逐渐长大,嘴变弯曲,毛色也变了,腿的颜色由灰黑变成红色( 严旬 1984 ) 。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出生两个星期之后那傲慢弯曲的嘴才开始显现,而出生后整整两个月幼鸟都由双亲喂养。就像鲸鱼一样,火烈鸟双亲以一种液态的分泌物—“鸟奶”哺育幼鸟,不过这种“奶”是红色的,由处在食道里的特别腺体分泌而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还夹杂着血液和少量的浮游生物。不仅是雌性火烈鸟,雄性也同样能为“孩子”供奶。像企鹅一样,火烈鸟群里也设有一个“幼儿园”。双亲外出觅食时,值班的火烈鸟“保姆”负责看护照料幼鸟们。一个这样的群落里幼鸟数量可达到 200 只。但是火烈鸟双亲根据声音很快就能认出自己的孩子来。火烈鸟 2-3 岁才能成熟,它的寿命甚长,可达七八十年,有寿鸟之称。 变色之谜 然而,火烈鸟刚出生时羽毛是灰色或白色的,随着火烈鸟渐渐长大,羽毛的颜色就会变成粉红色,而且这粉红色常常还会发生变化,时深时浅,有时甚至会回归到白色。火烈鸟羽毛的颜色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变化呢? 图片来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科学家通过长年研究,终于揭开了火烈鸟羽毛变色之谜。他们发现,成年火烈鸟的羽毛究竟长成粉红色还是白色,完全取决于它们吃的食物。在火烈鸟的主要食物———藻类的甲壳类(如像蓝绿藻和腮足虫)中,含有一种叫做类胡萝卜的色素,火烈鸟肝脏的酶将类胡萝卜素分解成粉红色和橘色的色素微粒,这些微粒被储存在火烈鸟的羽毛、嘴巴和腿上,使它们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有的火烈鸟直接吃藻类,身上的颜色就鲜艳美丽,有的则吃以藻类为食的小动物,身上的颜色就比较暗淡。成年火烈鸟会给雏鸟喂食红色的“奶”,其实红色“奶”的秘密就在于里面含有角黄素(类胡萝卜素之一),所以呈现出来的颜色就是红色的。雏鸟将这些色素储存在自己的肝脏中,等它们长大以后,这些色素就会转移到羽毛上,使羽毛变成美丽的红色(吴学平 2011 )。 对于异性来说,一只火烈鸟亮丽的羽毛意味着它非常健康,因为只有这样它才会有闲心和足够的时间来将自己打扮得更漂亮,如果和这样的对象配对,应该能够增加繁殖成功的机会。研究人员的确也发现,颜色鲜艳的火烈鸟比颜色暗淡的同类更早开始繁殖,而越早开始繁殖越能占据优越的繁殖地点。
个人分类: 科普|8669 次阅读|22 个评论
毕业25年聚会之拍摄合影
热度 1 zilu85 2011-8-12 06:49
烈日当头,300多48岁的男女分层次站成拱形,围绕并注视着一台高级照相机。 摄影师正在高喊:“看这儿!预备......” 就在这个时刻,一辆黑色轿车疾驰而来,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一个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军装女子一边开车驶近我们,一边向我们张望,似乎迷茫,似乎有看到了熟人,于是乎,一个急刹车,从车上飞奔向我们,在众人的疑惑目光中,麻利地站到我们的队伍中。 有人喊道:“错了,错了,她不是咱们期的”。军装女子旁边的大姨们提示她,我们是67期,她似乎不信,疑惑地看着我们,终于一个熟悉的面孔都没有,失望而又尴尬地从队伍中走出来。 我们一起哄笑起来。 我们猜,她应该是72或者82期的,他们期也在搞活动,她应该是刚刚赶到。 笑过之后,心里不由得感叹,如果我们是这个年龄该多好啊。 注:67期是81年入学,72期 比我们小5年,82期呢?
个人分类: 休闲|3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精彩误入,谁被强奸?
热度 1 xqhuang 2011-6-12 13:51
精彩误入,谁被强奸? 科学网第一首席顾问饶海先生的口号是: 欢迎误入或偷窥 ,相信“误入”饶教授私人空间“偷窥”者不少,所幸并无风险。不过最近发生在上海的误入强奸案提醒人们:误入有风险,偷窥需谨慎。 【 上海白领夏小姐状告常州陈先生强奸一案最近开庭,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法庭没有当庭宣判。上海白领夏小姐于2月14日与男朋友入住上海某酒店8607号房间,并于当晚和男友一同到酒吧喝酒娱乐,期间与男友发生争吵后男友先行离开回到房间。夏小姐继续在酒吧饮酒直到2月15日凌晨回到酒店,由于当时夏小姐饮酒过量,误按同层领一房间常州陈先生所住房间8609号, 夏小姐醒来时已经是早上11点,发现身边的陈先生,以及另一张床上的王先生立刻大叫,并报警。110到达现场后立即将三人带往派出所做调查。    记者通过手机采访到了当事人陈先生,陈先生向记者叙述了当时的情况。 陈先生与王先生受公司派遣一同出差到上海,并入住8607号房间。 下午客户请陈王二人共进晚餐餐, 用餐完毕后客户提出去ktv唱歌,陈先生因为饮酒头晕就先行回房休息, 王先生和客户一道到ktv唱歌。 凌晨陈先生睡梦中听到门铃,以为是王先生没带房卡,黑暗中开门后立刻转身摸索到床上继续睡觉。并听到有人洗澡的声音,一直以为是王先生,陈先生没有在意并很快进入了梦乡。不想没过多久陈先生就被一个炙热的女性身体紧贴全身而弄醒,随后陈先生自述由于按耐不住诱惑而与夏小姐于黑暗中发生了性关系。随后又开灯发生数次性关系。陈先生最后激动的声称手上有夏小姐的手机视频可以证明整个过程夏小姐都是意识清醒的,并在其间数次要求变换做爱姿势。如果夏小姐如不撤诉,陈先生将在二审中向当庭法官出示手机视频。至于该案中的王先生于凌晨回到酒店后洗漱后上床休息,并未发现陈先生床上多出一个人。】 “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法庭没有当庭宣判”?这起案件复杂吗?如果我是法官,判决如下:夏小姐误入在先,陈先生误入在后,夏小姐主动诱惑,陈先生被诱惑,判原告夏小姐犯强奸罪,赔偿被告陈先生精神损失费1万元人民币。王先生作为陈先生的同事,在陈先生屡遭夏小姐伤害的情况下,佯装不知,犯偷窥罪和围观罪,王先生二罪并罚判赔偿王先生和夏小姐精神损失费各1万元人民币。。。一点联想:如果是陈先生饮酒过量而误入夏小姐的房间,后果如何?一条建议:酒店应该与时俱进,除了“请勿打扰”“请即打扫”提示牌,应该增加“欢迎误入”。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初步诊断“我国学术期刊误入‘斯蒂格利茨怪圈’”
热度 1 sstone2009 2009-10-4 18:08
我很同意学者杨文志发表于 2009-10-3 22:13:47 我国学术期刊误入 斯蒂格利茨怪圈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435 )一文对我国学术信息某种现状的描述和担忧。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脱这个困境,真正 走出我国学术信息循环的这种 蒂格利茨怪圈 ?如杨先生所说的 我国学术界须要把高水平论文尽量发表在我国的优秀学术期刊上;同时须要我国学术期刊改革创新,组建自己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增强竞争服务意识和传播能力 , 这 就可以了吗? 在我看来,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学术期刊创新改革,如何创新?如何改革?学术期刊的出版者们,一刊在手,吃喝不愁,荣耀等身;而新办刊物,几乎很少可能。要真正达到高水平的创新和改革,恐怕引入高度的竞争机制十分必要。 学术界如何把高水平论文尽量发表在我国的优秀学术期刊上?这个问题,谁来解决?学者、期刊、行业组织、学科权威、政府、媒体,应该谁来担当重任?如何担当? 如果同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和发表在《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结果会截然不同,后者会被同行认可、被人追捧、会获得荣誉、巨额经费,而前者可能性很小,那么学者该怎么办?中国期刊的编审专家们,能否看懂这样一篇论文的价值?行业组织和学科权威们,能否把眼睛放到自己的母语上来,尤其是海龟权威们,你们怎么评判汉语论文?政府是否可以在政策法规方面,做出科学的引导?媒体,是否也可以推动 斯蒂格利茨怪圈 的解决? 中国不是没有高水平的期刊,我们熟知的《读者》,几十年来,已经可以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读者》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兰州,发展壮大,风景独好!虽然这只是一种严肃的大众读物,但显然值得不少学术期刊的办刊者学习。 中国的作家们,也有许多留过洋的,但成绩卓绝的大家们却似乎并没有以外文写作为荣,他们的成就大概也是母语所造就。十分 土鳖 的贾平凹终于成了伟大的作家,他一直用中文创作着,但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这似乎也是可以供我们思考的。 改变 斯蒂格利茨怪圈 ,也许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学科权威们,不以文字论英雄!也许也要学者们的自信和对名利的坦然! 学者们,比如杨先生,除了发现问题,还应该承担什么?
个人分类: 随笔|3354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国学术期刊误入“斯蒂格利茨怪圈”
热度 1 yangwenzhi 2009-10-3 22:13
斯蒂格利茨怪圈 是由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的关于亚洲国家和美国之间资本流动的奇特现象。 斯蒂格利茨怪圈 的典型症状是, 亚洲国家将本国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 储备, 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收益率 2%3% )回流美国资本市场; 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 亚洲美元 , 然后又以证券组合投资、对冲基金 等形式将这些 亚洲美元 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收益率 10%15% )。 简单的说, 这好比一个人以低息把钱存入钱庄, 然后又反过去向钱庄借高利贷。 目前,在学术界发生的学术信息循环情况,与资本市场的资金循环情况如同一则。典型症状是,在我国怪异的学术和人才评价指挥棒影响下, 我国学术界为追求论文的引用率,不惜将本国纳税人支持下获得的绝大多数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大肆公开发表在一些国际期刊出版集团控制的学术期刊上(而且以此为荣);同时,一些国内学术期刊为了扩大一点国外发行量、提高一点影响因子,不惜将自己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权、期刊信息等无偿或低价出让给一些国际期刊出版集团。从而,形成这些国际期刊出版集团的学术信息高度垄断,引发国外网络学术期刊信息价格的强势上涨。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国家背景下,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学术信息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年轻学者(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7.9岁)群体越来越大,对国外数字化的学术期刊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逼迫我国学术期刊信息机构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回许多本来就是我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信息;在这些国际学术期刊信息的支撑下,我国学术论文、学术期刊信息的产量不断增加,而这些学术信息又源源不断地再次流入到这些国际期刊出版集团(而我国学术期刊由于没有高质量的论文逐渐在国际上被边缘化;在学界,呈现的是一种论文投外刊、学术信息机构定外刊减内刊、学者读外刊引外刊的风景线),如此循环往复。 简单的说, 这就好比我国学者以无偿或低息把学术信息提供给国外出版集团, 然后又反过去向这些国外出版集团高价购买学术信息。 要走出我国学术信息循环的这种 斯蒂格利茨怪圈 怪圈,必须改变国家和一些学术机构的有关政策,让我国学术界把高水平论文尽量发表在我国的优秀学术期刊上;同时须要我国学术期刊改革创新,优胜劣汰、组建自己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增强竞争服务意识和传播能力。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11656 次阅读|2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