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今与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怀特普莱斯市的今与昔(《美国大观》2001年7月版)
黄安年 2011-6-24 07:20
怀特普莱斯市的今与昔(《美国大观》2001年7月版)
怀特普莱斯市的今与昔(《美国大观》 2001 年 7 月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24 日发布 (按 : 本文写于 2000 年 9 月 9 日,载《美国大观》 2001 年第 7 期第 26-28 页,有删节。学术交流网和 《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0 年第 2 期 发表过。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 3-7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现在发布的是 《美国大观》 2001 年 7 月版,照片 5 张翻拍自《美国大观》。) 怀特普莱斯市 (White Plains City) ,是纽约州最富裕的西切斯特县( Westchester County ,一译西郡)的中心城市 , 西郡与纽约大都会正北的布鲁克斯区( Bronx )相毗连。西切斯特县 2000 年 6 月公布的全美十大富区名录上榜上有名,资产超过 50 万美元的家庭比例占 12.87% 。 提起西郡和怀特普莱斯,许多人都知道这里是 IBM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Pepsico Inc. (百事可乐公司)等大公司总部云集之地,也是一些金融界富豪以及在纽约曼哈顿地区上班族的栖息之处。 住在怀特普莱斯的上班族去纽约工作,往往搭乘 MTA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的哈莱姆线( Harlem Line )火车往返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心 42 街的格兰特总站和怀特普莱斯之间 , 每天这样的列车有 75 班次对着开,搭乘快车单向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往返两地。由于曼哈顿地区停车难且费用昂贵,又有如此便捷价廉的 MTA 火车与四通八达的纽约地铁联结,所以大多数上班族放弃驾驶私车而改乘火车。火车线路沿着历史上著名的布鲁克斯河风景区。沿线各站都是居民集聚的社区中心地。怀特普莱斯火车站是查特顿小丘( Chatterton Hill )的居民区和市区的分界线,火车站下交通入口处有一块醒目的提示牌,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怀特普莱斯市”。我们在查特顿小丘上的一家颇有古典风味的三层楼房子中,租了第二层住下来,在这里我们从深秋一直住到初夏,有机会仔细地观察西郡和怀特普莱斯市。 布鲁克斯河只不过是条小溪,但是十分有名。它穿过纽约市的纽约植物园和布鲁克斯区,流入东河( East River )。在西郡,纽约州自 1925 年起就将沿布鲁克斯河沿岸 807 英亩土地开辟为布鲁克斯河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布鲁克斯河地区曾经是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指挥大陆军与英军作战的古战场之一。 1776 年 7 月 10 日 , 纽约州议会曾在这里举行。在怀特普莱斯中央大道临近西郡中心处有一块标示牌。上面清楚地写着 : “欢迎来到怀特普莱斯 , 这里是纽约州议会诞生的地方。” 布鲁克斯河畔有一块十分开阔的坡地,足有两三英亩,周围是高耸茂密的森林,其中有不乏需要三个人携手才能合抱的树木。在深秋季节的阳光照耀下,一片绿色的草地上,绿色的草地上散落着树上飘落下来的深浅不一的黄色、红色、紫色的叶子,设计各异的院落错落有序地散建在高低不等的坡地上,远远望去,在通向市中心和 287 高速公路、市区、街区相联结的现代化公路网上,川流不息地奔驰着来自纽约和其他不同州的各类汽车。 就是在这个现代商业气氛十分浓重的中型城市中,有许多历史遗迹。在绿草成荫的小丘下坡一片草坪中央,有一块纪念碑,上面铸有一门属于美利坚建国初期的大炮,炮口对准山坡的小丘。我怀着探秘的心情,走近纪念碑仔细端详 , 原来这是一块查特顿战役( Chatterton Battle )纪念碑,是为纪念华盛顿 1776 年 10 月 28 日在查特顿小丘地区抵御英军入侵而立的。 73 年前的 1928 年 5 月 26 日,纽约州议会通过立法,决定在这里建立纪念碑,并在那里陈列一门当年使用的火跑,碑上写着:“ 1776 年 10 月 28 日在这里发生了怀特普莱斯战役中,英军在郝 (Howe ) 将军的率领下 , 沿布卢克斯河和查特顿山丘右翼,向守卫在查特顿小丘山坡上的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发动进攻。大陆军是依据 1776 年 5 月 18 日大陆会议通过的立法创建的。”纪念碑另一面写道:“这门火炮是 1776 年 10 月 31 日华盛顿军队在 Misery 山俘获的。” 由坡下经战斗街 (Battle St.) 往上走去,约摸 200 米和惠特尼街交汇的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旁边立有一块有关怀特普莱斯战役的纪念碑,它是 1915 年由美国革命之女的团体建立的 , 这里也陈列着一门当年华盛顿抗击英军入侵的大炮,炮口对准下坡入侵的英军 , 纪念碑前一面星条旗迎风飘扬。 在查特顿小丘的华盛顿街和战斗街交接处的临下坡火车站方面一侧,也立有华盛顿在 1776 年抗击英军时驻军的遗址的纪念碑,碑文写道:“这里是华盛顿指挥的军队驻地遗址 ,1776 年 10 月 28 日怀特普莱斯战役中 , 他指挥军队在附近抗击郝 (Howe ) 领导的英军。”历史老人已经走过了 224 年,这三处富有纪念意义历史遗址仍然使人们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 华盛顿领导大陆军在这里抗击英军的遗址远不止这些。在北怀特普莱斯地区 (North White Plains) 有座华盛顿司令部博物馆 (Washington Headquarters Museum) 。要想去那儿 , 得从怀特普莱斯市中心的百老汇大道出发,先到北怀特普莱斯火车站。这段路程开车总共用不了一刻钟。然后,去到弗吉尼亚和拉斐叶特路( Virginia Lafaette Ave. )交界处有座绞拌水泥的施工场地,它的对面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是一座很普通的民宅,庭院大不过五六十平方米。这就是华盛顿司令部遗址博物馆。 看上去,这个博物馆是县级博物馆,附近居民对这个遗址似乎了解不多。平时并不开放,需要电话预约才会有专人来接待,如果不是在路口有一个华盛顿司令部遗址博物馆的专门标识(上面写着 1776 年 10 月 28 日华盛顿的司令部驻地),大概很难找到这座遗址。根据 AAA 出版的纽约州导游书,这座旧居是怀特普莱斯战役最后阶段的华盛顿的司令部驻地。这座指挥部对于处于建军初期相当困难的华盛顿来说至关重要。正是华盛顿部队在这里经过了冬季休整,取得了可贵的喘息时机,才迎来了 1777 年的战事转折。从北怀特普莱斯的司令部遗址,到怀特普莱斯战斗遗址,完整地勾画了 1776 年怀特普莱斯战役的场面。怀特普莱斯战斗遗址除了查特顿小丘外,在怀特普莱斯市内,也还有两处。 现在的查特顿小丘上,有不少街道是以美国人所熟悉的名字命名的。如莱克星顿街、康科特街,独立街,自由街,杰斐逊街,华盛顿街,萨拉托加街,亚历山大街等。这些名字和美国的独立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注意到仅在怀特普莱斯所属的下西切斯特县( Lower Westchester )的街道图上,以华盛顿命名的就有 26 条,以亚当斯( Adams )命名的有 7 条,以杰斐逊( Jefferson )命名的有 12 条,以亚历山大 (Alexander) 命名的有 8 条,以康科特( Concord )命名的 6 条,以自由命名的有 6 条。这说明早期美国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在这里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深刻的影响。 在今天的怀特普莱斯和西郡地区,有 IBM 公司总部和所属好几家办事机构,总部在离怀特普莱斯东北的 684 号高速公路和 128 公路相交处的阿摩克路 (Armonk Rd) 上,它位于西郡机场的正北( Westchester County Airport )。从市中心驱车到 IBM 总部用不了半个小时,高速公路两旁是几十米以至上百米宽的森林隔离带,总部占据了整整一个山头, IBM 像这样的山头在西郡不止一个,在荷松( Hawthrone )、怀特普莱斯等地都有 IBM 的办事机构,这显示西郡在这个遍布全世界拥有 26 万雇员的计算机王国在西郡所处的指挥中心作用。 IBM 所在地是对外封闭式的,没有自动识别卡无法进入总部和其他办事机构,非 IBM 雇员和一般游客无法进入公司了解其信息化运作方式。 另一家世界闻名的大公司百事可乐总部( Pepsico World Headquarters) 所在地,离西郡机场只有 10 分钟的开车路程。 总部和纽约州立购买地大学( SUNY of Purchase )只是一条马路相隔。 总部处于公司所属的庞大的雕塑花园群之中,充分体现了美国超级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 该雕塑花园占地 168 英亩 , 人们可以免费进入公司的花园参观游览 , 而公司总部居于花园的中心。 这座雕塑花园名以肯得尔,唐纳德 ,M ( The Donald M. Kendall Sculpture Gardens )命名。肯得尔是百事可乐公司的前总裁和董事长,他设计和构思了雕塑花园式公司,自 1965 年起组织了 45 位本世纪著名雕塑家进行风格各异的雕塑,著名的庭院设计师佩奇,罗素( Russell Page )及其学生高菲奈特,弗朗西斯( Francois Goffinet )在 80 年代进行精心的设计合布局。 雕塑花园由 10 座花园散步在花园中的造型各异的雕塑 35 座群组成。园地最大的特点并不在于有大面积的草地,各具特色雕塑,群芳吐艳的花草和树木,而是因为有一片足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湖水,给人创造一种极其宁静幽雅的环境,人们以在这里驻足 , 仔细欣赏各样的雕塑造型,也可以在这里小息 , 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总之,花园式的百事可乐公司总部给人的印象是,超级企业是塑造现代文明的生力军。 在西郡,除了像 IBM 、 Pepsico 这样的超大企业总部,还有菲利浦 · 莫理斯烟草公司 (Philips Morries Co.) 等大公司。这些大公司总部的工作环境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以及随之而来的那份和谐。在这样高质量的环境下 , 如果这些公司能够认真发扬美国先哲们在立国初期倡导的创新精神、斗争精神和拼搏精神,那么这些大企业就将更加兴旺发达。 这么好的风水宝地 , 无怪乎 1999 年上半年,打算竞选纽约州参议员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西郡布鲁克斯河保护区普莱塞特维尔( Pleasantville Village )的著名富人风景地奇帕奎( Chappaqua )地区购买了新房。克林顿夫妇原来住在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入主白宫后住在华盛顿, 99 年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莫汉伊尼任期届满,希拉里作为竞选的参议员必须在纽约有居住权才有资格竞选,这就是希拉里千方百计在纽约州物色住地的原因。最后 , 希拉里终于找到位于老房子( Old House )路的奇帕奎小区(邮编为 10570 )的一处地方。 自从希拉里住奇帕奎的消息传出后 , 这个小区就比往常热闹得多了 ,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在希拉里居住地前面始终有一辆联邦调查局的车子停在那里 , 据说有特工人员在那里监控 , 这里禁止照相 , 如果你不守“规矩”在那里停留,或者拍照之类,就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不远数十里而来,只能在汽车里缓缓绕第一夫人的家门而过,再到另一条街道上,遥望第一夫人住房的背影,思索着这位前第一夫人会不会在美国政界再掀波澜。 ******************** 怀特普莱斯市的今与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8 日发布 (按: 1999-2000 年间我住在怀特普莱斯市, 2003-2004 年间和 2006 年虽然住在怀特普莱斯市北边的索默斯和康州的丹伯里,但是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怀特普莱斯,这里是去纽约的必经之地,也是去中国超市采购的地方,还是去 IBM 及百事可乐总部的所在地。 “9·11“ 后,这里的地价飞涨,许多在曼哈顿的大公司纷纷向怀特普莱斯市转移,怀特普莱斯市的经济地位也日益凸显了。 本文写于 2000 年 9 月 9 日,载《美国大观》 2001 年第 7 期,有删节。学术交流网发布过。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 3-7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 *************************************8888 怀特普莱斯市,是纽约州最富裕的威斯切斯特县(一译威郡)的中心城市。威郡与纽约大都会正北的布鲁克斯区相毗连。威郡在 2000 年 6 月公布的全美十大富区名录上榜上有名,资产超过 50 万美元的家庭比例占 12.87% 。提起威郡和怀特普莱斯,许多人都知道这里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百事可乐公司 (Pepsico Inc. )等大公司总部云集之地,也是一些金融界富豪以及在纽约曼哈顿地区上班族的中产人士栖息之处。 住在怀特普莱斯的上班族去纽约工作,往往搭乘 MTA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的哈莱姆线( Harlem Line )火车往返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心的中央总站和怀特普莱斯之间 , 每天有 75 班次对开,搭乘快车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往返两地。由于曼哈顿地区停车难且费用昂贵,又有如此便捷价廉的 MTA 火车和四通八达的纽约地铁联结,所以大多数上班族放弃驾驶私车而改乘火车。火车线路沿着历史上著名的布鲁克斯河风景区南北逶迤延伸,沿线各站都是居民集聚的社区中心地。以附近耸立许多高楼大厦为标志的怀特普莱斯火车站是查特顿小丘的居民区和市区的分界线,火车站下交通入口处有一块醒目的提示牌,上面写着: “ 欢迎来到怀特普莱斯 ” 。穿过火车站下的主街就进入了是繁华的市区,它是威郡和怀特普莱斯市的金融、商务、行政中心。从纽约往北通往威郡的近郊铁路,西面还有沿哈得逊东岸由南向北的哈得逊线 , 在向北延伸可以一直通往纽约首府奥伯尼。东面则有与长岛隔海相往的纽黑文线。此外蜂线汽车公司( Bee Line Bus )有几十条线路或者直接和纽约地铁的 6 条线路相联,或者直接驶入纽约市区,使得威郡、怀特普莱斯、整个纽约市联成一片。人们常说美东地区的重大活动,往往是纽约市、紧邻哈得逊河的新泽西地区、威郡和怀特普莱斯三地相互呼应的。 我们在查特顿小丘上的一家美籍黎巴嫩人罗斯老太太所有的颇有古典风味的三层楼房子中,租了第二层住了下来。在这里,我们从深秋一直住到次年初夏,有机会仔细地观察威郡和怀特普莱斯市。布鲁克斯河不过是条小溪,但是十分有名。在纽约市它穿过纽约植物园和布鲁克斯区,流入东河。在威郡,沿布鲁克斯河路是著名的风景区,纽约州自 1925 年起就将布鲁克斯河沿岸 807 英亩的土地开辟为布鲁克斯河自然保护地加以保护。从纽约市到威郡境内长 13.2 英里的快速公路为布鲁克斯河快速路。两旁是茂密的森林隔离带。布鲁克斯河地区曾经是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指挥大陆军与英军作战的古战场之一。 1776 年 7 月 10 日 , 纽约州议会曾在这里举行。 在怀特普莱斯火车站的正西前方,布鲁克斯河畔有一块十分开阔的坡地,足有两三英亩,周围是高耸茂密的森林,其中不乏三个人携手才能合抱的大树。在深秋季节的阳光照耀下,绿色的草地上散落着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深浅不一的黄色、红色、紫色的叶子。那些五颜六色的叶子间掩映着设计各异的院落身影 , 它们被各种色彩斑斓的树木所包围 , 错落有序地散建在高低不等的坡地上,远远望去,那些山坡起伏纵横交错的道路 , 在通向市中心和 287 高速公路、市区、街区相联结的现代化公路网上,川流不息的来自纽约和其他各州的各类汽车在奔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 就是在这个现代商业气氛十分浓重的中型城市中,有许多历史遗迹。在绿草成荫的小丘下坡一片草坪中央,有一块纪念碑,上面铸有一门属于美利坚建国初期的大炮,炮口对准山坡的小丘。我怀着探秘的心情,走近纪念碑仔细端详 , 原来这是一块查特顿战役( Chatterton Battle )纪念碑,是为纪念华盛顿 1776 年 10 月 28 日在查特顿小丘地区抵御英军入侵而立的。 73 年前的 1928 年 5 月 26 日,纽约州议会通过立法决定在这里建立纪念碑,并在那里陈列一门当年使用的火跑,碑上写着: “1776 年 10 月 28 日在这里发生了怀特普莱斯战役,英军郝 (Howe ) 将军的率领下 , 沿布朗克斯河和查特顿山丘右翼进攻守卫在查特顿小丘山坡上的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这支军队是依据 1776 年 5 月 18 日大陆会议通过的立法创建的。 ” 纪念碑另一面写道: “ 这门火炮是 1776 年 10 月 31 日华盛顿军队在 Misery 山俘获的。 ” 由坡下经战斗街往上走去,约摸 200 米和惠特尼街的交汇点有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旁边立有一块有关怀特普莱斯战役的纪念碑,这是 1915 年由美国革命之女团体建立的 , 也陈列着一门当年华盛顿抗击英军入侵的大炮,炮口对准下坡入侵的英军 , 纪念碑前一面星条旗迎风飘扬。在查特顿小丘的华盛顿街和战斗街交接处的临下坡火车站方面一侧,立有华盛顿在 1776 年抗击英军时驻军的遗址的纪念碑,碑文写道: “ 华盛顿指挥的军队驻地遗址 ,1776 年 10 月 28 日怀特普莱斯战役中 , 他指挥军队在附近抗击郝领导的英军。 ” 历史老人已经走过了 224 年,这三处富有纪念意义历史遗址使人们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仍然使人流连忘返。 华盛顿领导大陆军在这里抗击英军的遗址远不止这些 , 在北怀特普莱斯地区有座华盛顿司令部博物馆。要想去那儿,得从怀特普莱斯市中心的百老汇大道出发到北怀特普莱斯火车站处,这段路程开车用不了一刻钟。然后,去到弗吉尼亚和拉斐叶特路交界处有座绞拌水泥的施工场地,它的对面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民宅,庭院大不过五、六十平方米。这就是华盛顿司令部遗址博物馆。看上去,这个博物馆是个县级博物馆,附近居民对这个遗址似乎了解不多。博物馆平时并不开放,需要电话预约才会有专人来接待,如果不是在路口有一个华盛顿司令部遗址博物馆的专门标识(上面写着 1776 年 10 月 28 日华盛顿的司令部驻地),大概很难找到这座遗址。这座旧居的原来主人是米勒,伊莱贾( Elijah Miller House ),是怀特普莱斯战役最后阶段的华盛顿的司令部驻地。这座指挥部对于处于建军初期相当困难的华盛顿来说至关重要。华盛顿部队正是在这里经过了冬季休整,取得了可贵的喘息时机,才迎来了 1777 年的战事转折。从北怀特普莱斯的司令部遗址,到怀特普莱斯战斗遗址,完整地勾画了 1776 年怀特普莱斯战役的场面。怀特普莱斯战斗遗址除了查特顿小丘外,在怀特普莱斯市内,还有两处。现在的查特顿小丘上,有不少街道是以美国人所熟悉的名字命名的。如莱克星敦街、康科特街,独立街,自由街,杰斐逊街,华盛顿街,萨拉托加街,亚历山大街等。这些名字和美国的独立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注意到仅在怀特普莱斯所属的下威郡的街道图上,以华盛顿命名的就有 26 条,以亚当斯( Adams )命名的有 7 条,以杰斐逊( Jefferson )命名的有 12 条,以亚历山大 (Alexander) 命名的有 8 条,以康科特( Concord )命名的 6 条,以自由命名的有 6 条。这说明早期美国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在这里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美国历史文化和进入网络时代的人民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联,人们往往不太关注它,而如果我们细心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和承继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网络时代的发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走向 21 世纪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需要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需要扩大经济、信息、政治、文化和思想自由的斗争精神,需要华盛顿开国元勋们为创业立国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远没有过时。我注意到,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擦过这些纪念碑,有的凝视着这些纪念碑在思索着什么,有的则根本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但是纪念碑所提示人们的精神是不朽的。 今天的在怀特普莱斯和威郡地区,有 IBM 公司总部和所属好几家办事机构,总部在离怀特普莱斯东北的 684 号高速公路和 128 公路相交处的阿摩克路上,它位于威郡机场的正北。从市中心驱车到 IBM 总部用不了半个小时,高速公路两旁是几十米以至上百米宽的森林隔离带,总部占据了整整一个山头, IBM 拥有这样的山头在威郡不止一个,在荷松、怀特普莱斯等地都有 IBM 的办事机构,显示这个遍布全世界拥有 26 万雇员的计算机王国在威郡所处的指挥中心作用。 IBM 所在地是对外封闭式的,没有自动识别卡无法进入总部和其他办事机构,非 IBM 雇员和游客自然也无法进入了解信息化公司的运作和观赏公司的所在山头美景。 另一家世界闻名的大公司百事可乐总部所在地,离威郡机场只有 10 分钟车程。在怀特普莱斯东面的普切斯地区 , 距离怀特普莱斯市中心驱车不超过一刻钟。总部和纽约州立普切斯大学( SUNY of Purchase )只是一条马路相隔。总部处于公司所属的一个庞大的雕塑花园群之中,充分体现美国超级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该雕塑花园占地 168 英亩人们可以免费进入公司的花园参观游览 , 而公司总部居于花园的中心。雕塑花园由 10 座花园和散布在大花园中的造型各异的 35 座雕塑群组成。各具特色雕塑,群芳吐艳的花朵,而且还有一片足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湖水,给人创造一种极其宁静幽雅的环境。人们可以在这里驻足,仔细欣赏各式各样的雕塑造型,也可以在这里小憩,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花园式的百事可乐公司总部给人的印象是,现代超级企业,是塑造现代文明的主力军。 在威郡,除了像 IBM 、百事可乐这样的超大企业总部,还有闻名全美的菲利浦 · 莫理斯烟草公司 (Philips Morris Co.) 等大公司。这些大公司总部工作环境都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协调、人和历史文化的交融,以及随之而来的那份和谐。在这样高质量的工作环境下,如果这些公司认真发扬美国先哲们在立国初期倡导的创新精神、斗争精神和拼搏精神,那么,这些大企业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这么好的风水宝地!无关乎 1999 年上半年,打算竞选纽约州联邦国会参议员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威郡布鲁克斯河保护区普莱塞特维尔的著名富人风景地奇帕奎地区购买了新房。从怀特普莱斯火车站再向北六站就到达这里,如果驾驶汽车也不用超过半个小时,到达 IBM 总部用不了十来分钟。自从希拉里住奇帕奎的消息传出后 , 不仅这个小区就比往常热闹得多了 , 怀特普莱斯也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写于 2000 年 9 月 9 日 , 载《美国大观》 2001 年第 7 期,有删节 ) 附图 20 幅均为即时拍摄。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410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看华人移民美国今与昔----美籍华人与华侨专题目录(2007-2009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 2010-1-21 08:54
我看华人移民美国今与昔 ---- 美籍华人与华侨专题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1 日发布 笔者编撰的美国问题博文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 分 1 历史、 2 内政外交和司法、 3 社会、 4 经济、 5 科技、 6 军事、 7 文化、 8 教育、 9 地理等九个部分,各个部分又分子目和细目总共有一千多项。现在发表的是美国社会部分中的美籍华人与华侨专题目录专题博文目录。 这里谈的一部分是 90 年代以来,我几次在美国的亲身感受,另一部分是在编著《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过程中所写的。 3572 现当代美籍华人与华侨 * 在美国收看中文电视节目有感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90 ) * 访奥伯尼的老朋友姚先生,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6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4 ) * 在袁清教授家作客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652) * 也谈赵本山何以在美国被华人忽悠?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726) * 在美国白人社区收看北美凤凰卫士、中央四台和亚视台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933) * 转发报道有感 : 红色贵族:叶剑英万里孙女的时尚生活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177) *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华人生活 (2009 年 7 月 15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084) * 当代华人建设北美新社会( 2009 年 7 月 17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086) 3573 美国历史上排华运动 * 从历史上的漫画看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521) * 历史上的一页:近代史上美国的排华图片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881) * 近百年前天使岛移民拘留中心图片选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939) * 近代史上美国的排华浪潮和排华法令图片选辑(续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975) * 近代史上美国的排华浪潮和排华法令图片选辑(续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977) * 近代史上美国的排华浪潮和排华法令图片选辑(续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978) * 从历史上的漫画看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 ( 社会科学论坛版 ), 社会科学论坛 2009 年 6 月 ( 上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6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1051) * 迟到一个半世纪之久的道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294) 3574 美国政府对华移民政策 3575 美国华人概况 * 在旧金山参加南京祭,悼念受害同胞活动 ( 补充版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7) * 竞选联邦众议员赞助性聚餐会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36 ) * 美国北加州华人组织的南京祭图片选,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279 ) 3576 美国华人史 * 为何西部硅谷地区成为年轻华人在美国创业的首选,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80 ) 3577 美国华人社区生活 * 记绿宝常青俱乐部活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713) * 纽约州威郡华人的温馨之家记绿宝常青俱乐部联谊活动(全文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935) * 在美国的邻居相会北京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17) 3578 华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问题 * 也谈华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问题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92) * 非美国出身的华人移民是否融入了美国文化?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655) 3580 美国移民政策 * 令人生疑的统计数据关于科研人员移民美国 家庭原因首当其冲首说,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9 ) 3581 美国的签证政策 3581.1 办理去美国的签证 * 赴美签证有感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10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893) * 有感于美国签证费用上调和中国公民可组团游美国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689 ) 3581.2 在美国办理签证 * 在美国办理赴巴哈马国旅游签证有感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8316 ) * 游开曼群岛 办英国签证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8483 ) * 登上世纪游轮需经八次查验护照等证件 (2008 年 3 月 17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257 ) * 亲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签证 (2008 年 3 月 31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078 ) * 往返 Danbury----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掠影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085 )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4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秋月饼今与昔
黄安年 2009-10-3 12:39
中秋月饼今与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3 月发布 每年中秋佳节都要吃月饼 , 赏月饼 , 无论在大学学生时代还是留校任教后 , 是单身还是成家后 , 是在北京还是在美国 , 几十年来 , 年年如此。只是这月饼的制作现在和 50 多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变。当年的月饼品种很少 , 最普通的是所谓提浆月饼 , 实在是块硬饼 , 是很难吃的。北京上档次的也就是分双黄月饼 , 莲蓉月饼 , 五仁月饼 , 火腿月饼 , 豆沙月饼 , 豆蓉月饼 , 枣泥月饼等大众性的月饼 , 一个也就只有二三角钱 , 至于包装更是十分的简陋,绝无过度包装的问题 , 真正高档的月饼来自上海和香港 , 而我们爱吃的则是上海的鲜肉月饼和广式月饼,当时如果有上海和香港的月饼则是要留着招待客人的。 我顺手翻阅了我们在 1973-1982 年间购买月饼的价格记事本 : 1973 年 9 月 08 日 月饼 (1 斤 ) 0.72 元 ; 月饼 (1 斤 ) 1.09 元 9 月 09 日 月饼 (1 斤 ) 1.19 元 1974 年 9 月 22 日 月饼 (1 斤多 ) 1.29 元 9 月 27 日 月饼 (2 斤 ) 1.93 元 1975 年 8 月 30 日 月饼 (1 斤 ) 0.82 元 9 月 17 日 月饼 (2 斤 ) 1.72 元 1976 年 8 月 30 日 月饼 4 个 0.98 元 9 月 01 日 月饼 10 个 2.10 元 1977 年 9 月 24 日 月饼 (1 斤 ) 1.14 元 1978 年 9 月 03 日 月饼 (1 斤 ) 0.80 元 9 月 12 日 月饼 (1 斤 ) 0.87 元 9 月 16 日 月饼 (1 斤 ) 0.83 元 1979 年 9 月 27 日 豆沙月饼 (2 斤 ) 1.84 元 10 月 09 日 酥皮月饼 (1 斤 )0.90 元 1980 年 9 月 10 日 月饼 (1 斤 ) 0.99 元 9 月 18 日 月饼 (1 斤 ) 1.00 元 1981 年 8 月 24 日 月饼 (2 斤 ) 1.95 元 1982 年 9 月 07 日 月饼 (1 斤 ) 1.00 元 9 月 12 日 月饼 (8 个 ) 1.82 元 9 月 29 日 月饼 (12 个 ) 2.50 元 在我学生时代过中秋节 , 全部是集体性的 , 有宿舍以为单位的 , 也有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 , 任教后在做辅导员和班主任期间则也是和同学一起过中秋的。 1968 年母亲来北京和我们住在一起后 , 则经常邀请部分学生来家共进晚餐,欢度中秋。自从 1999 年退休后 , 尤其是搬到天通苑后 , 则就不邀请学生共度中秋了, 2004 年母亲去世后 , 我们的中秋活动淡化了、分散化了 , 也时也有和友人共度中秋的活动,不过自己买月饼已经很少了。 附今天所吃月饼的部分照片 7 张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3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