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有车一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孔老二:有车一族
热度 7 xcfcn 2014-10-22 15:34
孔老二:有车一族 孔老二是有车的,也是学过六艺的,所以“御”是懂一点的。 他喜欢商代的车子,据说商代的车子宽大稳重(李零的说法)。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 • 卫灵公第十五》) 坐车也挺讲究礼仪: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 ` 乡党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孔老二还挺喜欢驾车的,而且一语成谶,后来周游列国,奔波劳累啊: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退休了,落魄了还舍不得自己的破车: 颜渊死,颜路请子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篇》 更奇葩的是,居然能从别人驾车看出治国之道来。 《鄁》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儛。”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政乎? 夫为组者,总 纰于此, 成文于彼;言其动于近、行于远也。执此法以御民,岂不化乎?竿旄之忠告、至矣哉!”(《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孔子云:美哉,颜无父之御也,马知后有与而轻之,知上有人而爱之。马亲其正而爱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乐哉,今日之驺也!”至于颜沦,少衰矣。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有人而敬之。马亲其正而敬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驺来!其人之使我也。”至于颜夷而衰焉。马知后有舆而重之,知上有人而畏之。马亲其正而畏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驺来!驺来!女不驺,彼将杀女。”故御马有法矣,御民有道矣,法得则马和而欢,道得则民安而集。《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此之谓也。(《韩诗外传》第二卷)  (二)车马( 来自王力的《古代汉语》)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例如《诗经·唐风·山有枢》说:“子有车马,弗驰弗驱”,《论语·公冶长》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注:见本书第一册180页。)。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马的车(注:当然,马车之外还有牛车等。),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这是说乘肥马驾的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这不在於说他有四千匹马,而在於说他有一千乘车。   古人说“服牛乘马”,可见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古代马车的车厢叫舆,这是乘人的部份(注:所以后世轿子也叫肩舆。)。舆的前面和两旁以木板为屏蔽,乘车的人从舆的后面上车(注:此据古书所记。近来考古发掘,知道上古车舆有的是方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六角形,有的周围是高起的栏干,后面留有缺口,以便乘者升降。)。《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绥是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拉手用的。   古人乘车是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乘”(注:但是“妇人不立乘”,见《礼记·曲礼上》。)。舆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叫做輢。舆前部的横木可以凭倚扶手,叫做式(轼)。古人在行车途中用扶式俯首的姿势表示敬礼,这种致敬的动作也叫做式(注:但是“兵车不式”,见《礼记·曲礼上》。)。所以《檀弓》说:“夫子式而听之。”(注:见本书第一册207页。)一般车舆上有活动装置的车盖,主要是用来遮雨的,像一把大伞。   车轮的边框叫辋(wǎng),车轮中心有孔的圆木叫毂(孔是穿轴的),辋和毂成为两个同心圆。《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注:见本书第二册373页。),辐是一根一根的木条,一端接辋,一端接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叫做“辐辏”,后来辐辏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汉书·叔孙通传》说:“四方辐辏。”   车轴是一根横梁,上面驾着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做辖(又写作 、鎋),不让车轮外脱。辖是个很重要的零件,所以《淮南子》上提到“夫车之能转千里所者,其要在三寸辖”。后来引申为管辖的意思。露在毂外的车轴末端,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叫 (wèi又写作轊),又叫轨。《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说:“济盈不濡轨”,古人常乘车渡水,这是说济水虽满并没有湿到车轴头,意思是水位不到半轮高。轨的另一个意义是指一车两轮之间的距离,引申为两轮在泥道上碾出来的痕迹,又叫做辙。《礼记·中庸》所谓“今天下车同轨”,并不是有人把天下的车辙大小都规定下来,而是规定了车子的统一尺寸,车轮的轨辙就自然一致了。   附带说一说轫(rèn)。轫不是车子的组成部份,而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先要把轫移开,所以启程称为“发轫”。引申开来,事情的开端也叫“发轫”。   辕是驾车用的车杠,后端和车轴相连。辕和辀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夹在牲畜两旁的两根直木叫辕,适用於大车;驾在当中的单根曲木叫辀,适用於小车(注:此据古书所记。近来考古发掘,知道上古乘人的马车多为独辕直木。又,汉代乘人的车,种类复杂化,车辕成双,驾车的马以一匹为常,这里不细说。)。所以《左传隐公十一年》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   车辕前端驾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叫做轭。轭和衡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轭用於大车,衡用於小车。所以《论语·卫灵公》说:“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   车辕前端插上销子和轭相连,叫做輗。輗和軏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輗用於大车,軏用於小车。所以《论语·为政》说:“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注:见本书第一册178页。)   古人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所以《左传·宣公二年》说:“其右提弥明知之。”(注:见本书第一册28页。)兵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做车右。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   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之左曰骖,右曰騑。笼统地说,则骖和騑是同义词。所以《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注:见本书第二册560页。)王勃《滕王阁序》说:“俨骖騑於上路。”(注:见本书本册1171页。)   古代贵族的车马还有若干装饰附件,不一一叙述。   上文说过,战国以前马是专为拉车用的。《左傅·昭公二十五年》:“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孔疏:“古者服牛乘马,马以驾车,不单骑也。至六国之时始有单骑,苏秦所云‘车千乘,骑万匹’是也。”但是孔疏又引刘炫的话,以为左师展“欲共公单骑而归”,这是“骑马之渐”(开端)。我们认为春秋时代可能有骑马的事,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到了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学来了骑马。后来骑马之风才渐渐盛起来的。 最近有一个无聊的问题在当今的汽车时代引起广泛讨论: 孔老二周游列国乘坐的是马车还是牛车呢? 电影《孔子》里,孔子是坐马车的,虽然在夹谷之会中,孔子靠牛车诈胡了。但这个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下面转一篇网上对于此话题的文章让大家看看 。 美术教师王少斌为我的《中华儒商始祖子贡》配图,打电话问我:孔子是乘牛车还是乘马车?他说,乘马车,画面表现出来要比乘牛车有气势。 少斌显然对这个问题思考了良久,他提出疑问:孔子授业,对弟子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御艺一般该是驾御马拉的战车。孔子要是乘牛车,和他的授艺不符。再说乘牛车周游列国,是不是太慢了? 其实,对孔子周游列国乘的是牛车还是马车,在此之前就有不少争论,著名作家阿城在《闲话闲说》里说:“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全被捏痛。” 不久,阿城认为孔子的专车牛车的话引起了一个当红年经作家的反驳,理由列出了如下几条,一是孔子周游列国,不可能坐慢腾腾的牛车,二是孔子是有车一族,也是爱车一族,他是讲礼数爱面子的人,不会坐牛车。三是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牛车一般仅载货物,孔子不可能乘牛车。 其实,阿城说孔子乘牛车是沿袭了历史上的说法。曲阜孔庙里有一组大型石刻《孔子圣迹图》,该图产生于明代中期,号称是中国最古老的连环画,也是再现孔子生平事迹的第一部图文并茂的杰作,影响很大,图中的孔子乘的是牛车。可是,新近出版的纸质连环画《孔子圣迹图》前面,却加了一幅孔子乘马车的周游列国的雕塑,这幅雕塑其实立在曲阜孔府门前的广场上,马车上的孔子俯身,两手有力地扶着车轼,抬头望着前方,拉车的两马昂首奋蹄,很有气势。 孔子当年乘什么车周游列国才更符合历史真实呢?对于这个问题,浚县民间却有说法: 在善堂镇东北角,有几个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庄,辛亥革命前,分别叫前留牛村、后留牛村、赵留牛村、柴留牛村,后来,当地人们为了称谓的简练,根据村庄的坐落位置,而分别改称为前村、后村、赵庄、柴村。 相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驾车来到卫国黎地后村附近,一头拉车的母牛,即将分娩,眼看母牛精力疲惫、大汗淋漓,再加上天气炎热,孔子心中十分焦急,不知所措。正在这时候,当地的村民知道了,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孔子,除照顾好吃住外,还昼夜伺候母牛生犊。在人们的精心护理下,母牛顺利产下小牛犊,生下的小牛犊也十分健壮可爱,同几日也被喂养的膘肥体壮。孔子为了感谢当地人们的关照之情,还不辞辛苦地向当地村民传授诗经。临走时,孔子依依不舍地向村民们道别,还将心爱的小牛犊留下。村民们纷纷站在村口,远望着孔子渐渐离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今生今世得到了圣人的恩赐,村民们身感百倍荣幸,为此,附近几个村庄的人们分别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把村名改为前留牛村、后留牛村、赵留牛村、柴留牛村,以此表示纪念孔子。 以上是四个村有关村名来历的第一个版本。作者在当地了解到,留牛村的传说还有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是:孔圣人留下的牛很有灵性,那年黄河上游要决口了,灵牛事前告诉村民避难,结果这一带几个村没有人员伤亡。是这灵牛救了大家,为纪念这牛,这几个村就叫留牛村了。当然,传说不能充分证实当年孔子乘的一定就是牛车,但传说并一定是空穴来风,他往往会从民间立场弥补官方修的正史的不足。况且,今日的浚县,还有着孔子淇门讲学等相关的遗址和众多的民间故事传说。 至于上面提到的那位当红作家认为孔子乘马车的三条理由,我倒认为都站不稳脚。一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所谓列国,都是幅员不怎么辽阔的诸侯小国,况且孔子周游时间历时 14 年,仅在鲁国的近邻卫国就达 12 年,西边仅到晋国边界,南边最远到了负涵,就是现在的河南信阳,要是现在的汽车,几个小时便到达了。 再是孔子会不会因坐牛车就丢了身份呢?孔子虽讲究身份,但坐牛车并不会感到丢份。这是因为他不是因为贫穷坐不起马车,有子贡这个最富有的弟子支持着,经费不是问题,他选择坐牛车是有很深的文化讲究的。在当时,孔子最崇拜的人是老子。孔子曾经到东都洛阳拜访老子,当面向老子请教。老子曾“乘青牛车出关”,孔子效法老子乘牛车是最有可能的了。 三是孔子授“御”艺,并不是说马车之外就没牛车。何况,马车在当时是战车,各国的国力,是以多少乘车为标志的。主张以“礼”治国,以“仁”安邦的孔子,放弃象征战争的马车,选择乘象征祥和的牛车是自然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中,就一直乘牛车,他也会乘过马车的,不过,乘牛车,更能体现孔子的道德理想、精神风貌罢了。 我将以上的想法告诉了少斌。
个人分类: 汽车文化|3290 次阅读|7 个评论
十月头三天
aimeiya 2009-10-3 20:34
看似毫无联系的几个关键词放在了一起,一定会让大家一头雾水,但这是我十一长假头三天的简单概括。这三天还比较忙,每天都出去奔波。 十月一日我连国庆阅兵式也只是勉强看到了一个尾巴。我知道全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看阅兵式,但我没时间,因为木工要开工了,我和老公必须去新房子。卖房子的首付也交了,至此表明房子的交易正式确定,只是过户手续等还需时日。 十月二日我和老公去看车展,这次的车展很没规模,也不热闹,虽然展厅的音响声吵到让人必须是附耳交谈即使是非常陌生的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也必须如此,但这仍不能掩盖人少、车少的事实。因为目的明确所以我们还很有成效,初步定下了中意的车东风日产颐达,下午又去买了新手机(老公的手机想淘汰,我就有机会用新的,嘻嘻!)、定了热水器和厨宝,这一天是非常有效率的。 十月三日也很有效率,上午去定车,交了定金,也就算是准有车一族了。这中间发生了点小插曲昨天基本谈定了一家4S店,但离开后老公就接到同一品牌的另一家4S店的销售小姐的电话,因为我们刚开始和她接触时谈骊威有了初步意向,也留了电话。不过后来我们改变了主意,想定颐达。但那个销售小姐非常精明,我们离开后她一直观察我们,当她发现我们改变了主意后她马上就改变了销售策略,劝我们在她那里定颐达,也有承诺说可以给更多的优惠。因为虽然是同一品牌,但属于不同4S店的业绩。尽管我们知道她不会有多么实质上的更多优惠,但还是答应去她那里去看看,并且今天真的在她那里定了车。这样做我的心里也很不安,总觉得是我背叛原来有基本意向的销售先生,好在我在昨晚咨询了也用这个品牌车的我的同事,他刚好就是在那家4S店买的车,对其售后服务非常不满意,这才让我的不安稍稍减轻一些。其实我更多的感受还是来自那个精明的销售小姐,她的精明和努力很让我佩服,在竞争的社会里这是必须的敬业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今天还定了门和保险柜,我也是来南方后才知道装修要用保险柜的朋友还特别强调要买防火的,能装下笔记本电脑的现在虽然没人把大笔的现金放在家里,但很多像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是不补的,笔记本不值钱,但里面的资料是无价的。这又让我看到了南北方的思维差异。 最近我很懒,点击率也缓慢爬升,但今天我发现博客的点击率超过了30000,呵呵! 今天是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但我已经没有像刚来时那么想家了,或许因为北方的房子也卖了,也开始觉得这里才是我的家了,老公觉得我逐渐正常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