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航班MH370下落的重要线索的补充资料
热度 9 heartcool 2014-3-21 01:22
昨天发表了 关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航班MH370下落的重要线索 一文,后来又查了一下该事件前后无云天气下该区域的MODIS影象,对比3月5日和3月12日的两幅影象(这两个日期之间的影象在该区域均有云覆盖),发现3月12日的影象里,Beshtash河谷的水位明显上涨了(当然此时的河谷里不是水,而是已结冰)。会不会是由于3月8日坠机引发的林火融化了山上的部分积雪而汇入 Beshtash河谷 ,而流到河谷的下段又因为结冰而冻住阻塞河谷而导致 Beshtash河谷的水位上涨呢? 图1 事发区域3月5日TERRA 卫星MODIS可见光影象 图2 事发区域3月12日TERRA 卫星MODIS可见光影象 图3 事发区域3月12日TERRA 卫星MODIS可见光影象(标明推测的坠机位置) 图4 事发区域2013年8月6日高分辨率 可见光影象 从积雪分布图上看得更清楚。下面图5和图6分别是2014年3月5日和3月12日TERRA卫星3-6-7波段遥感影象。红色代表积雪,橙色则含有一些冰晶或泥沙。 可以看出,在3月5日到12 日之间,该区域应该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雪,12日的影象里,积雪范围明显扩大了,大部分山地的积雪范围都从山顶往山坡扩展了。但是,事发区域的山坡积雪范围没有扩大,而是下面Beshtash河谷里的冰水增加了,水位上涨了。证明事发区域应该有一次热事件。 图5 事发区域 2014年3月5日TERRA卫星3-6-7波段遥感影象 图6 事发区域 2014年3月12日TERRA卫星3-6-7波段遥感影象 图7 事发区域地理信息解译
10576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三峡水位数据告诉我们,三峡只有发电功能与发电利益。
热度 5 liuliangyun 2011-6-19 23:14
我对三峡水库抗洪发电功能在2008年前是相信的,2008年观看抗洪电视节目时发现水库处于低水位( 刚查到2008年8月20日水位只有145.85,上帝也淡定不了的数字 ),很是吃惊,但未能找到确切数据,刚看到陈永金的博客中“旱时不放水,涝时狂泻水的三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380do=b ),遗憾里面只有微观数据,没有宏观与整体数据。 非常感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网站( http://www.ctgpc.com.cn/sx/sqsk.php )中提供了每日的三峡水库两小时间隔水位数据。我查询并整理了2010-6-9至2011年6月19日水位数据,如下表。 水位数据告诉我们: 1)三峡水库没有防洪功能,理由是6、7、8月洪水季节,三峡一直处于低水位,而干旱季节(11、12、1、2)三峡处于高水位; 2)三峡水库具有增旱功能,理由是旱季拼命蓄水,蓄干鄱阳湖也是可能的(今年实现了)。 3)三峡水库具有很好的发电功能,一是冬季干旱季节蓄来的高水位保证了充足水电,二是今天电视新闻评论三峡利弊时,主管发电的老总说今年下游严重干旱,5月份发电量略有损失,但前几个月的贡献仍保证了今年的发电量巨大增幅(今天电视新闻,没记住数据)。 有了三峡,下游越来越旱,今年竟然干了鄱阳湖,三峡应该是有贡献的,多大可以争论 。水位事实告诉我们:“旱时不放水,涝时狂泻水的三峡”,这竟然是真的?! 三峡集团公司要想逃避责难,我给出三招: 1) 网站水位数据是临时工录入的,弄错了。 2) 请专家诡辩,如为了防止极端气候等神马原因。 3) 以后改正吧,将控制权交给国家防总,并由防总组织非政府专家,科学有序地在9月初将水位蓄到最高(175),在5月份将水位降到最低(145)。 表1 三峡上游水位数据(来源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网站) 日期 水位 2011-6-19 149.65 2011-6-4 147.98 2011-5-20 153.98 2011-5-5 155.62 2011-4-20 158.93 2011-4-5 162.29 2011-3-21 164.04 2011-3-6 165.87 2011-2-19 167.97 2011-2-4 170.67 2011-1-20 172.98 2011-1-5 174.44 2010-12-21 174.74 2010-12-6 174.56 2010-11-21 174.72 2010-11-6 174.43 2010-10-22 174.31 2010-10-7 167.56 2010-9-22 162.6 2010-9-7 158.04 2010-8-23 150.08 2010-8-8 153.32 2010-7-24 158.25 2010-7-9 145.9 2010-6-24 148.12 2010-6-9 146.81
96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人才的“流体力学” (一)
boxcar 2009-10-4 18:57
这几天两节(国庆节 中秋节)假期,科学网的众博主们能在探亲访友、休闲旅游、参加庆典之余抽空上网来写博着实不易。话题除了国庆庆典(阅兵)、激动得高呼 祖国万岁 、感怀中秋等等以及一些比较常规化的学术争论之外,关于人才的水平、引进及使用问题也有些议论。为此,兄弟我再次发扬半年来一贯坚持的 不标新而专立异 的文风,借着王鸿飞老师的博文 发现与描述,兼谈人才引进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363 )和吴飞鹏老师的博文 一流 = 不入流?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596 )的话头,说一下关于人才的 流体力学 问题。【事先声明,流体力学不是我的专业,只是在 20 年前学普物《力学》课的时候学过一章,所以概念、原理的使用如有不当,万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积极批评指正。】 引子 在王老师的博文最后,引用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 一流的人才才能招到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才只能招到三流的人才。 (First rate people get first rate people, second rate people only get third rate people.) ,如果我没理解错,是说招人时先要比比招人者和被招者的水平,被招入者必须低于或等于招人者,若高了肯定就不要了,而且似乎是招人者的层次越低,则被招入者只会更低。其实这话说得有点儿复杂,还不如用一句歇后语直接阐明: 武大郎开店 只许矮子进。 持这种理念招人用人,其心态似乎已然不言自明了。这似乎是要 修水库建个水坝来憋水,要求水位不得高于水坝 一样。我们都知道,水坝的作用是用来控制水,以此理推断,招人者显然也希望控制被招入者。而被招入者的水平对招人者是个压力(准确的物理概念是压强)作用,被招入者水平越高,这个压力就越大。我想在王鸿飞老师所引用的 Tony 先生看来,一流的人才应该属于由武警水电部队修建的符合技术规范的高质量的水坝,所以安全水位更高些,可以抗住大洪水(一流水平的人才);而二流人才相当于兴修农田水利年代由公社组织广大农民土法上马修建的水坝,只能抗住一些小的山洪了(三流水平的人才)。 可问题是,引进人才既非洪水更非猛兽,必须如此在意对其的控制么?最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引进、吸收和利用,应当有哪些规律可循呢?这些问题,我会在下文陆续分析之。
个人分类: 社会|6395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