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院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牛津大学所以为牛津大学者何?
lgmxxl 2010-5-22 09:10
牛津建校 900 余年,培养了 30 余位首相和 250 余位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近 5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牛津的骄人成绩使它成为人们关注、阐释的对象,成为大学发展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是学院制。 无疑,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结论。牛津大学自己也认为 The collegiate system is at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s success. 牛津大学的学院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大学学院有很大不同。牛津的学院是牛津大学的重要有机体,是先于大学并在法律意义上高于大学的机构。牛津大学没有自己的设立许可证( Charter ),而只有后来形成的成文章程( Statutes Regulations ),而牛津的学院则均有自己的宪章( Charter )。同时,牛津大学的学院也不是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集中地,而是综合学科的有机体,牛津的学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大学。牛津的学院主要是教育学生而不是教学的地方,其主要的职责有两个:一是为学生提供住宿、学习的场所和条件;二是为学生准备导师。牛津大学的学院是独立的王国,它完全独立于大学而运行,或者最多说学院与大学的关系类似于美国州与政府的关系。牛津的学院制毫无疑义是牛津成功的法宝,是牛津之所以为牛津的重要条件。 有人说是导师制。 牛津的导师制天下第一。牛津大学对此的说法是 The tutorial is at the cor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Oxford. It offers students a uniqu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which they meet regularly with their tutor, either on a one-to-one basis or with one or two other students. 牛津现任执行校长汉密尔顿( Andrew Hamilton )也认为牛津延续 700 多年本科教育的珠宝是每位导师每周一对一地辅导 1 至 4 名学生。 委实如此,牛津大学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导师,每位导师带 6-20 位学生。但其每次辅导不会超过 4 人,大多的情况是一对一的辅导。导师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开放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 但我认为除此之多还有两个东西可以称之为牛津的法宝。 其一是自治 牛津的自治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大学层面的,大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也有人称为第四部门),无论怎么称呼,中心的意思是大学完全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行,而不必理会政府甚至是社会的欲望。牛津大学历史上曾拒绝过大学的城市化运动,也曾拒绝过实用技术进入大学。当然,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布莱尔当政时,牛津大学拒绝布莱尔劝其录取一苏格兰优秀(成绩为全 A )女生的请求或命令,并因布莱尔私下的妄语而取消授予布莱尔 荣誉 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干预学校事务提出抗议。其二是学院层面的,学院也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前任校长胡德曾想变革牛津大学的治理结构,并为此由理事会提出了三个改革方案 ( 《牛津治理结构 ( 绿皮书 ) 》、《牛津治理讨论稿》、《牛津大学治理 ( 白皮书 ) 》 ) 。可这些方案同样遭到学院的反对,最后被牛津大学议会( Congregation )否决。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议会不会否决理事会提出的立法建议和决议。从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 也只有此一项立法建议被议会否决。牛津的自治确保了大学的学术自由 和 教授治校。 其二是国际化 国际化是指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牛津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学术团体,这种国际性保留至今。如今,牛津大学 40% 教师来自国外; 15% 的本科生、 61% 的研究生来自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留学生总数占到其学生总数的 30% 以上。 国际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学生确保了牛津大学的文化多元性,不同文化的学生、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学科交叉、文化理解。国际化不仅可以产生一流的学者、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也有利于世界的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利于人类的共同进步,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共生。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5/14/content_1121179.htm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982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
pikeliu 2009-10-5 08:27
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 刘凡丰,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 6 。 摘要:介绍了牛津大学独特的学院制、导师制及其存在原因,并总结了该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重视隐性课程的通识教育意义、真正的导师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标准的要求、强调多学科的交流。 关键词: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教学管理 20 世纪以来,欧美许多大学实施学分制,但以牛津、剑桥为首的英国老牌大学仍坚持学年制。阿什比曾这样解释道:英国大学对教材和教学方法都有规定,各门学科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学习。牛津和剑桥都自命为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大学既然是家长代理人,就要限制学生的学习自由。第一,学生既处于家庭中的子女地位,在学校里当然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学生的取舍。第二,英国大学生一旦所愿学习的科系,那么,他所学的课程、修业年限以及必须参加者的定期考试的时间,全由学校规定,他没有自由改变的权力。洪堡关于学生独立和自由的观点,英国大学从来未曾接受过。 尽管学生没有美国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但牛桥的大学生质量是不愧盛名。据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分析,牛桥的本科毕业生相当于哈佛二年级的研究生水平。在 2000 年全国性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大学参评的 10 个学科中有 6 个得到最高分。显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牛津大学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分不开的。而在历史上,与学年制相结合的牛桥学院制( Collegiate System )、导师制( Tutorial System )对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实施和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本科教育的课群 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入学申请时,就需要确定自己的课群( course ,在这里该词的意义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牛津大学本科生教育的课群现有五十种(见文后所附)。每类课群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或四年,个别课群如医学需要六年时间。一般地,学生学习三年后,通过毕业考试就可获得文学士学位( BA ),亦称最后荣誉学科( Final Honour Schools )。 50 种课群中现有 26 个课群是合并几种学科而成的,称为联合学科( joint schools ),或称为综合性课群( combined courses )。这是牛津大学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做法。即针对现代科学范围重叠交叉,出现边缘学科的情况,开始允许学生选择多学科同时学习,例如同时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并进行相应的学位考试。后来,这种做法被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的大学所普遍仿效。需要指出的是,这不同于我国的双学位。这些课群的学制三年或四年不等,如工程学和材料学(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课群学制为四年,授工程硕士( Master of Engineering );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 PPE )学制三年,授文学士;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学制为四年,授文学士( BA )。 牛津大学每学年的教学学期是非常短──三个学期加起来不到 25 周,每年 10 月开学。每年的三个学期和三个假期依次是:米迦勒节学期( 8 周)、 12 月中旬至 1 月中旬为圣诞节假( 6 周)、希拉里节学期( 8 周)、 3 月中旬至 4 月底为复活节假( 6 周)、三位一体节学期( 8 周)、 6 月底至 10 月某日为暑假( 16 周)。 一般地,学生每个星期要出席 8 至 10 个学时的讲课( Lecture )。例如,选读物理学的一年级学生,每个星期会有 4 次数学讲课, 3 至 4 次物理讲课。讲课( Lecture )是由教师在大教室利用黑板 / 幻灯 / 实验演示等,面对牛津大学所有选听该门课( subject )上百名学生讲授。讲课通常会有讲义、练习题等下发。选听该门课的学生通常会出席讲课,但没有强制性要求。讲课的次数不多,但速度很快,而且不重复讲授内容。 牛津的考试不多,本科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有一次考试总结一年的学习。然后要到第三学年才有毕业考试,考试内容涉及三年的学习所得,那是最紧张的连续几天笔试加上一场口试。但中间整整两年时间一般没有考试的干扰,那是学生最快活的时间,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学自己爱学的东西,思想上不受威胁,没有负担。三年学制的,通过考试就可获得文学士学位,四年学制的,还要进行一年深入的专业学习。牛津大学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分别给予一、二、三等荣誉。 讲课( Lecture )、考试以及理科类的实验( practical work )是由称为系( department )的学术单元( unit )来负责。牛津大学的学术组织现分成五大学术组块( academic division ):人文组块、生命和环境科学组块、数学和物理科学组块、医学科学组块、社会科学组块。每个组块由相应的学术单元( units )构成。数学和物理科学组块为例,下设有:计算实验室、数学系、统计系(以上为数学科学组)、化学系、地球科学系、工程科学系、材料科学系、物理学系(以上为物理科学组)。每个组块都有相应的组块委员会( Divisional Board ),设有三个常务委员会( principal standing committees ):计划和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资源分配委员会。从人文科学组块的网页所列内容看来,学术组块在学术方面的权限大致相当于美国大学或我国大学下属的学院。 在下面,我们以物理学系的本科生教育作为麻雀加以解剖。该系有两个本科生教育的课群。 ( 1 )物理( Physics )课群。该课群又分为两个课群:三年制的 course1 、四年制的 course2 ,与之相对应的学位为文学士( BA )、物理学硕士学位( MPhys )。两个课群的课程学习都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年为基础课学习年( Foundation year ),结束后有一次考试,称为 Prelims 。第二、三年学习物理学的核心知识,在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末,三年制和四年制的有一个共同的最后学位考试(称为 Final Honour School Part A ),考试内容涵盖所有的核心课程。最后部分称为 Part B ,对于三年制的就是要再继续学习一个学期的专业选修课( options );对于四年制的就是要在物理学的二三个领域内学习更为高深的知识,并完成相应的开放式项目( project )。三年的学习专业化程度稍低。 ( 2 )物理学和哲学( Physics and Philosophy )课群,与哲学系联合提供教学( teaching )。学制四年,授文学士( BA )。头三年,同时学习物理学和哲学两门学科,在这一时期,物理学的内容偏重于三年的物理学课群中的理论部分。第三年也有一次毕业考试( Final Honour School Part A )。第四年,学生可选择在哲学或物理或同时两门学科上更为专业化学习。物理哲学( philosophy of physics )作为交叉课程( bridging subject )是每年都要学习的。 二、学院制 事实上,由系组织的讲课( Lecture )并不构成牛津大学本科生学习生涯的中心,讲课( Lecture )要依赖由学院( College )负责开展的辅导( Tutorials )作为强大的支撑。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有两组教师:一组在系工作,另一组在学院工作。在牛津大学,系的学术人员同时也是某个学院的成员,他们在系里做研究和负责讲课,同时担任学院的导师。 牛津大学现有 39 个独立的学院。学院是独立的、自我管理的自治团体,学院与中央大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联邦制。每个学院是由院长( Head of House )和多个院士( Fellows )管理,院士们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其中大多数在中央大学也有职位。牛津大学另外还有 6 个永久性私立学堂( Permanent Private Halls ),这是不同的基督教派别由建立,仍旧保持宗教特征。学堂有与学院相似的权力和义务。学院向每位学生收取学费,接受社会各界捐款。通过学院贡献基金( College Contributions Fund ),富的学院接济收入相对较少的学院。 要成为牛津大学的学生,先要成为一个学院的成员。对于本科生来说,入学录取的工作由学院全权负责,学费的大部分也是上交给学院;研究生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30 个学院和所有 6 个学堂,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招;七个学院只招研究生;众灵学院( All Souls )只有院士,不收学生; Kellogg College 专门从事部分时间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学院规模不一,一些学院本科生多达四、五百,少则不到一百。学生与院士们一样来自多个学科( subject ),例如,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的本科生中有生物化学、化学、古典人文、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哲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大学学院不接收攻读以下荣誉学科的本科生:考考古学与人类学, 生物科学,地理学,历史与英语,历史(现代)与政治,人类科学,哲学与神学,神学。 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宿舍、厨房、餐厅、图书馆、运动和社交场地及器材,还为学生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学生的学院生活丰富多彩。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学院负责本科生的辅导( tutorial teaching )和各种福利(如奖学金)。 我国学者裘克安归纳了学院制的几个特点:( 1 )学院是几百人的小集体,高度自治,由学者管理;学者数目大大超过职员,一部分教师兼一个时期的管理职务。( 2 )不同学科的教师和他们指导的学生经常生活在一起;这是基于牛津大学的一个基本教育理念,即人的教育要全面,不可囿于限制的领域。不同学科的人经常接触交谈,能够相互启发,培养相互尊重的品德。特别是理科师生有必要和文科师生保持接触。( 3 )一位导师指导 6-12 名学生,按这个比例收学生,决不敷衍了事。( 4 )院士都有自己的房间,学生至少必须在学院内住一年。学生宿舍是宽敞的单间,可以退而保持宁静而不受干扰的自学环境。 三、导师制 对于牛津大学的本科生来说,学院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更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地方。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为学生学习提供全程性的个别辅导。浙江大学 费巩 教授(曾于 1929 年至 1931 年留学牛津)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重导师指导,不重上堂听课。大学教师除了科研外,主要的任务是担任学生导师,授课乃其次要。每一学生不止导师一人,按其专业所分之门类,另有导师数人,导师与学生相互探讨辩难;导师发问,诱导学生思索;学生质疑,乃得导师薪传。( 2 )重博览群书,不重课本。导师经常指导应读之书,使学生不重捧一本课本或几篇讲义;经常翻阅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 3 )重思想见解,不重强记呆诵。导师经常与学生见面,足以尽启迪诱掖之功,培养学生成为有见识抱负之学者。( 4 )因材施教,修身养心。导师与学生常处一堂,或坐斗室相对论学,足以使学生的优劣为导师所察;分类指导,使聪明的才智不为愚劣庸陋所牵累。导师不仅为学生剖析疑难,并得指示学生修养之法,解答学生个人问题。导师视学生为子弟,学生视导师为良师益友。学生受导师潜移默化,不觉品德与学问俱进。有人曾认为,六十年代美国和法国的学生运动很厉害,而英国并不如此,就和英国大学比较成功的导师制有很大关系。 费巩认为中国固有的书院制也有类似的优点,他主张我国大学教育也应依照这些优点的精神,倒并不是死搬形式。在竺可桢校长的支持和领导下,解放前的浙江大学曾有一段时间实行了导师制,其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历史上,英国大学的导师制还影响了美国大学的学分制实施。哈佛大学在 1823 年首创和实行选课制、学分制后,于 1916 年起又实行导师制, 1951 年进一步规定每个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 6 人。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在课程选修上须经导师批准;加州大学伯克利则在学生一进校就为其配备导师,要求每位导师指导学生 20 人。 20 世纪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5 年牛津大学校长麦克米伦写道,六十年前学科有限的数目已经大大增加,其范围扩充到认不出的程度。导师们到黄昏就不见了,象今天的上下班乘长途车的人那样回家了。麦克米伦谈到研究生的大量增加改变了大学人口构成的比例。从本科生的眼光看来,在他们和掌权的副校长之间,兴起了一种享有特权的上层阶级,好象古罗马时在平民和执政者之间出现贵族一样。不过,牛津大学的官方网站尽管承认有所变化,但也指出导师制作为一项制度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几点启示 牛津大学这种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历史地形成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仿效这种精英教育模式。不过,其中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1 、重视隐性课程的通识教育意义 有学者认为,牛桥等英国老牌大学的本科生教育是专才教育。笔者认为,其实不然。牛津大学是由系来组织专业教育,而由学院负责学生的通才教育。只不过,专业教育的课程是显性课程,而通才教育的课程都是隐性课程。正因为如此,牛津大学培养出大量的像撒切尔夫人(在牛津读化学)一样的通才。阿什比对此有一番解释:我们英国人对课程的改革,不象美国人那么感兴趣。原因很多,最突出的是:我们对科学的崇拜,从来不及对纽曼、乔义特和柏蒂森等 19 世纪牛津大学人文主义者的影响的崇拜。对他们来讲,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所以,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更重要。英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对这个教育观点的解释是:通才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指教导学生选修哪些学科。在英国人看来,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研究工作、自学,其本身就是通才教育。 2 、真正的导师制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决不是敷衍了事。美国大学在实施学分制的历程中吸收了牛桥导师制的精髓,近几十年来广泛地开展了在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活动。中国高校在实施学分制的同时,也必须结合导师制。例如,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考虑到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有必要给与具体的选课指导或限定。 3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牛津的导师制并不是导师牵着学生一路走,而是极其强调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自学。当然,在相对较长的自由支配时间内,学生要坚持自学、大量地阅读。在牛津,大学各个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以及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方便学生广泛地阅读。当然,还有校方购买的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这些都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条件。 4 、高标准的要求 牛津大学的(学位)考试决不是形式,而是相当规范。学生和考官都要穿上统一的黑色袍子,以显示考试的严肃和郑重。所有的考试是由学校统一出试卷,导师以外的教师批改,由另一位教师复核。考试的难度颇大,据一位曾在牛津学习的经济学家称,数学课考试满分为 100 分,有时得 40 分也就算及格。并且,本科生学位考试成绩还分一、二、三等,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升学。研究生考试时,凡答问题,都需要首先进行学术回顾,对已往的研究状况作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答题人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否则,即使将自己的观点论述得最好最详尽,也不符合要求。从考试中就要求学生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好习惯。 大学本科生通过毕业考试就可取得学位。对于研究生,则还要求学位申请者写出一定水平的、有创造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有必要指出的是,牛津大学是根据教师的创造性成果来评定教授。化学系一位 60 多岁的学者有许多著作,但校方认为他的著作都是编著的教材,无法依此类著作认定他有教授水平。而该系另有一位教师只发表两篇水平较高的论文,是独创性成果,就评上教授。毋庸多言,这种职称评定方式肯定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 5 、加强多学科的交流,开设多学科结合的课群 在牛津大学的学院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 和 老师朝夕相处,互相切磋,从中受到教益、交融和砥砺。据牛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回忆,许多研究的灵感来自喝午时茶的交流。不过,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居住在学院内的导师越来越少,老牛津人回忆往事时很无奈。这是不是牛津、剑桥近几十年来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 、 http://www.ox.ac.uk 2 、裘克安,《牛津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3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 2001 年。 4 、 阿什比著,滕大春、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年。 5 、徐辉,《英国大学以导师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初探》,《高等教育研究》, 1985 年第 2 期。 6 、徐辉,《英国新大学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革新》,《高等教育研究》, 1986 年第 3 期。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7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