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区域创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群星璀璨
热度 1 cuncaoxin 2011-12-4 23:41
“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群星璀璨
今天看了《对话》节目,主题是讲述首钢与北京石景山区联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故事,石景山区在科技经济创新中有很多的亮点,这也是区域创新和园区经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石景山园 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http://www.zgc.gov.cn 的科技园区之一。如今中关村科技园区遍地开花,群星璀璨。 科技园区遍地开花群星璀璨 中关村是一个中小高新企业云集的地方。 20 多年前,这里才仅仅拥有约 40 家科技企业如今,中关村已经成长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有 “ 中国硅谷 ” 的美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海归创业人员占全国的近 1/4 。 中关村目前“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 海淀园 、 丰台园 、 昌平园 、 电子城 、 亦庄园 、 德胜园 、 雍和园 、 石景山园 、 通州园 、 中关村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等十个园区。中关村“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促进了高端产业集群的发展。
个人分类: 经济社会|3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
pikeliu 2009-10-8 10:06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沪召开 上海科技 2009年05月18日   2009年5月17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沪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到会作重要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致欢迎词。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主持了会议。   会上,科技部万钢部长和江、浙、沪、皖的领导共同开通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共享系统。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代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8年轮值主席方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代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9年轮值主席方通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会上进行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年度轮值主席的交接仪式。专程来沪参会的科技部领导、在沪调研的致公党中央领导和江、浙、沪、皖领导在会上发言。来自各地相关部门的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03年,在科技部的指导和协调下,沪、苏、浙三地签订《关于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建立了由两省一市主管领导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近年来,三地主动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协调推进工作,全面提升长三角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上海已成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大飞机专项的牵头单位,江苏、浙江瞄准国家战略目标推动产业骨干企业群体突破,仅集成电路专项江苏就组织项目达27个。三地共同建立了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等公共科技基础设施,目前长三角大仪网已与国家主网实现对接,入网科学仪器3954台(套),2008年提供跨区域服务近万次。   今年是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三地将重点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和示范。加快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食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研究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合作项目给予支持;完善科学仪器共享服务系统建设,拓展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功能,启动技术转移等子系统建设,推进建立区域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同时,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长三角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三地还将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优化区域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技术对接;开展十二五规划预研,探索建设创新示范区,加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市科委办)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2009-05-17 15:36来源:东方网作者:吴国瑛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东方网通讯员吴国瑛5月17日报道:今天,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沪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到会作重要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致欢迎词。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主持了会议。   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江、浙、沪、皖的领导共同开通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共享系统。江苏省科技厅代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8年轮值主席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上海市科委代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9年轮值主席通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会上进行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年度轮值主席的交接仪式。专程来沪参会的科技部领导、在沪调研的致公党中央领导和江、浙、沪、皖领导在会上发言。来自各地相关部门的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03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和协调下,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定了《关于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建立了由两省一市主管领导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轮值主席由两省一市领导轮流担任。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成员来自两省一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长三角科技合作具体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在科技部的指导帮助下,长三角两省一市以及安徽省按照破除壁垒、降低门槛、资源共享、开放共建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联合开展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组织实施科技联合攻关,推动长三角科技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据了解,2009年,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按照《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重点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和示范。进一步促进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技企业拓展内需市场、推广科技产品,帮助长三角科技企业提高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渡过难关。   在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下,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层面还将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拓展、方式不断创新,积累更多更好的合作经验,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民网编辑:) 科技部长万钢:长三角科技创新将加速联动发展 -------------------------------------------------------------------------------- 2009-5-18 11:50:11 简要内容: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十七日在上海表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科技的作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上海、江苏、浙江决意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大科研专项合作。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十七日在上海表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科技的作用。而长三角只有共同行动,才能做到化危为机。   他指出,长三角将加强科技创新的联动发展,二省一市可以立足于三地紧密相连的任务,率先开展科研攻关,比如针对海洋、太湖展开科学研究。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上海、江苏、浙江决意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大科研专项合作。   会上,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共享系统正式启动。加上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等公共科技基础设施,长三角科技资源进一步实现共享。目前加入协作网的科学仪器达三千九百余台。   今年,沪苏浙三地将围绕五大科技行动开展近五十项科研攻关和合作。包括作为下一代网络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将逐步辐射长三角,预计到明年长三角将有一百万户家庭能实现高速上网冲浪。此外,针对重大海洋赤潮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于今年建成,今年第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还将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试测工作。   有关人士介绍说,自二00四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共同设立区域联合科技攻关计划以来,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动硕果累累。目前已累计安排联合攻关项目二十多项,投入经费七千多万元,涉及太阳能光伏、集成电路、创新药物、海洋生态等领域。按照《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明年该区域的科研投入占GDP将超过百分之二,跨省市技术市场成交额则超过一百亿元。(宗晨亮) 长三角科技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记者 余传诗  刊发时间:2009-05-18 06:51:29 光明日报    本报上海5月17日电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长三角两省一市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和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目前长三角组织重大科技活动近百场,院士、教授、海外科学家等高层次专家交流超过千人次,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高新园区签署合作协议近百份,开展各类技术合作项目超千项,规模过百亿元,形成了区域协同创新的蓬勃发展态势。   长三角科技合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新世纪,政府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合作的主导力量。2003年在科技部的指导帮助下,长三角两省一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2005年共同编制了《长三角区域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8年又联合制定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确定了4大基本任务、5大科技行动以及14个优先主题。   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上海出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国家级重要科研设施和基地建设的配套支持办法等资金扶持措施;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协调小组,并安排落实了1亿元省级财政专项配套资金。目前国家重点项目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已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完成实验建设,正进入大规模示范运行阶段。上海成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大飞机专项的牵头单位,浙江、江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基础,瞄准国家战略目标推动产业骨干企业群体突破,仅集成电路专项江苏就组织项目达27个。在传染病防治、水治理等关系民生的专项中,三方密切配合,围绕艾滋病防治、乙肝治疗、太湖流域综合整治等加强重点突破,总投入3.37亿元的太湖流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已在浙江动工。此外,两省一市目前已累计安排联合攻关项目20多项,投入经费700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长三角区域已共同建立完善了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长三角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公共科技基础设施,目前长三角大仪网已与国家主网实现对接,入网科学仪器3954台(套),2008年提供跨区域服务近万次。仅2007年上海与江苏、浙江就达成技术转移合同2565项,成交金额达20亿元。其中,浙江湖州就有211家企业与上海255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去年,两省一市又共同举办长三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峰论坛,分享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机制若干建议的提案 2007民盟的全国政协提案
pikeliu 2009-10-8 09:40
关于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机制若干建议的提案回复 http://most.gov.cn/ztzl/lhzt/lhzt2008/taya2008/ya2008/200803/t20080303_59473.htm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03月03日 来源:科技部 国科发提字〔2007〕559号 对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022号(科学技术类033号)提案的答复 张圣坤、邹逸麟两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机制若干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试验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家在促进长三角地区建立区域联盟、协同创新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部署和工作。在科技部的协调支持下,2003年,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签署了关于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提出联合开展长三角科技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实验动物和专家库等联网共享;实行科技资质互认制度。对经两省一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给予互相认可和相互承认;联合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联合共建网上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和风险创业投资协作网;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共建创新载体、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 同时,在科技部的支持和两省一市的共同努力下,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利用已有的区域创新体系协调机制,搭建了长三角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长三角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信息数据、大型仪器、农业种质资源、新药创制、集成电路设计等创新服务平台;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由国家牵头、两省一市共同组织了沿海水质监控、科技强警、海洋生态安全等区域公共领域的联合攻关。此外,长三角地区多个地方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乌克兰科学院等建立了深入的院地合作关系,利用全国和国际科技资源开展了广泛的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 今年初,为了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指示精神,国家拟研究制订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对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积极鼓励长三角地区探索建设一体化、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继续深化对内开放,打破区域内部的行政性壁垒和体制型障碍,从区域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区域自主创新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区域内两省一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区域协同创新、错位发展。以提升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科技部将考虑围绕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家战略,组织两省一市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两省一市自身开展重大科技项目;以组织实施《世博科技专项行动计划》为契机,推动太湖领域环境整治,清洁能源、海洋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联合组织建设一批高起点、面向全国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加快长三角地区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实验动物、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公共科技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共建共享。 关于建立跨行政区域、超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协调组织,成立区域经济协调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实行创新、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等建议,由于涉及国家机构设置以及重大政策的制定,需要国务院决策、多个部门协调,科技部将向国家有关方面积极建议。 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科学技术部 二OO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张圣坤、邹逸麟委员共同提出构建长三角创新合作机制 2007-3-8 9:58:41 来源: 作者: 被阅读689次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7日电(记者田春 李月)正在此间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圣坤(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主委)、邹逸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站站长)共同提出,长三角地区应当依托地区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区域创新产业链,发挥长三角地区整体协同效应,抑制重复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的效益和效率。   两位委员提出,长三角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广泛的区域创新合作机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遵循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力争通过10-20年的努力,建成与沪苏浙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全国一流、世界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参照国家科教规划与科技政策,尽快创制并完善现有的区域协作新政策体系,为区域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实际有效的政府支持。   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跨行政区域、超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协调组织。从经济区整体利益出发,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研究经济区综合开发规划,确定重大产业与设施布局,解决区域内部经济矛盾,协调各行政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为经济区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对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设作出适当的安排。   2.尽早确定区域经济协调组织领导机构。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争取中央研究院校、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校的指导,发挥区域内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的资源,成立由沪苏浙两省一市政府及其科技行政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区域经济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下设若于个专项工作小组,明确相应的职能分工,负责落实和组织实施合作事宜。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管理机构应尽快负责制订区域创新协调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区域性重大创新项目的合作和攻关;确定区域内共同建设的重点创新基地(机构,园区);争取国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协调合作以及重大项目的支持;协调和规范区域内相关的鼓励政策;建立区域性信息平台、技术及产权交易平台;培育区域性高层次科技管理和科技中介人才;开展区域性创新活动和对外合作、交流;组织长三角区域创新论坛和战略、政策研究;建立多元投入的区域创新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   3.联合开展长三角料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一围绕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制订长三角科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有科技发展规划都要遵循协调省(市)际利益、培育整体优势、壮大科技生产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促进集约发展、鼓励多元投入、避免重复建设、提倡公平竞争的思路。联合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相适应、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石的现代科技创新体制和管理制度。联合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协同制订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集群的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   4.推进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构建的相关政府工作服务平台。要实现互通、互动、互用。规划共建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先行规划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长三角信息交流,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联合建设一批专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行研究机构、高校科技资源尤其是研发工作平台的相互开放和共享。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技术标准检测机构、科技信息机构、科技经济基础数据、动植物标本、水文资料等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共建科技教育信息网、大型公共仪器设立服务网,对高技术信息库、国际技术标准库和专家库,实现联网共享。   5.建立科技创新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研究确定事关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开展联合攻关。联合发展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建立和发展两省一市风险创业投资协作网,鼓励跨地区技术与资本的融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高科技园区的互动、协调发展。按照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布局与结构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尽快建成长三角新型生产体系。引导和调节新增投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强化地区支柱产业,联合培育战略产业,形成企业制度的创新中心,通过产业整合、要素优配、制度建设等,使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中。要共同优化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国内各类行业协会的进入,形成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集聚中心。联合开发和引进人才资源。联合发展高等教育,三省市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6.实行创新、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联合共建网上技术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联合举办各类科技成果交易展览会和国际性科技学术会议、专业性科技会展。扩大产权交易市场交易范围,统一交易规定,逐步形成一体化的区域性市场。支持优质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发展跨地区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通过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国有企业在资产重组中实现产权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同构筑域内企业产权交易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的多元化。积极支持跨区域资产重组,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联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络,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通报、移送制度,开展联合查处和协同办案。联合组织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联合创建一批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