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关节炎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关节炎

相关日志

高绪仁参加朱孝成教授肥胖症多学科联合门诊
GaoXurenKnee 2019-2-27 21:36
2019年2月27日周三下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徐州二院普外科朱孝成教授领衔的肥胖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在门诊楼南楼二楼多学科会诊中心正式启动。 本次肥胖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出席的专家有:普外科 朱孝成、普外科 邵永、肾内科 戴春、麻醉科 王光磊、呼吸科邵华军、骨科关节外科 高绪仁、耳鼻喉科 李巍、内分泌科 孙娟、手术室护士长 苏钰斌、整形美容科 张爱君、神经内科 张尊胜、内分泌科 应长江、康复科项洁、呼吸科 张文辉 、ICU 赵文静及门诊部主任丁晓娟等。 减轻体重,减轻膝髋关节的负担,对于减轻膝关节、髋关节磨损引起的关节炎疼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糖尿病肥胖群体超过1亿,每年为肥胖相关性疾病医药费的投入更是数以百亿人民币计。重度肥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症状,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痛风、退行性关节疾病、肿瘤(子宫内膜癌、结肠癌、乳腺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等,使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肥胖症常起病隐匿,病程缓慢,症状复杂,治疗不规范,最终给患者带来长期病痛与不便,甚至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而危及生命。 肥胖症伴代谢综合征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疾病,而是一种涉及减重代谢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内分泌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骨科、肾内科、整形外科、重症监护室、营养科等诸多学科的复杂疾病。对该病的综合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获得规范化治疗,以达到长期保持减肥效果和患者内分泌代谢功能的恢复。 肥胖症MDT团队以减重代谢外科牵头,联合我院多个优势学科,以病人为中心,依托多学科团队,实现各项诊疗技术之间的无缝衔接,构建围手术期病情评估、术前准备+术中微创外科技术+术后快速康复+营养指导+血糖检测+长期随访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诊疗新平台,各科室出诊医生均为擅长肥胖症相关领域诊疗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学专家,使肥胖症患者享受到一站式的优质精准诊疗服务,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佳诊疗方案,高效解决病患的实际难题。 肥胖症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启动必将推进徐州淮海经济区肥胖减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广大肥胖患者带来了福音。 附件: 朱孝成简介:男,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胃外科病治疗中心主任,代谢减重中心主任,普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代谢学组委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临床学科组专家。江苏省腔镜外科学组和营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委员会委员。 1994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师从国内顶尖胃癌专家 林超鸿教授,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正规胃癌根治术,胃癌植泵腹腔化疗,胸腹联合切口噴门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十二指肠腔镜下手工吻合术,国际创新高效肠吻合法。2002 年到美国匹斯堡大学肿瘤研究所做两年分子肿瘤学博士后研究,其后被聘为匹斯堡大学外科讲师(Research Instructor),美国顶尖医院,克里夫兰临床医院(CCF)消化病中心聘为项目专家(Project Staff),并跟随世界最佳减重外科医生Dr.Schauer学习。美国腔镜外科学会会员(SAGES),国际移植协会会员,世界肝移植协会会员,美国移植协会会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获江苏省自然基金。国际期刊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和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Gastroenterology 及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Targets and Therapy 审稿人。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论文28 篇。发明胆道,肠道吻合辅助器获美国专利,发明回场造瘘保护装置,腹腔镜胃活检钳,胃肠吻合辅助器,腹腔镜切口保护罩,切口裂开保护腹带,新型胆管胰管引流管获国家专利。对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胆胰腺的诊治和手术操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和肝脏病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完成胃肠肿瘤根治术两千余例,尤其对胃癌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肥胖和II型糖尿病,效果极其显著.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胃良恶肿瘤。
个人分类: 参加义诊|2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徐州宣武市场老板在徐州二院骨科进行膝关节炎单髁置换手术经验
GaoXurenKnee 2018-6-7 18:46
原文链接网址: https://www.haodf.com/jingyan/rengongguanjiezhihuanshu-gaoxuren.htm 患者:杜*** 时间:2018.05.31 所患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看病目的:治疗 治疗方式:手术 疗效:很满意 态度:很满意 感谢信: 我是徐州宣武市场开小百货店的小老板老杜,专卖袜子、鞋帽等小百货。 为了家庭、为了老婆孩子,长期操劳,导致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难忍。慕 名找到徐州二院骨科膝关节手术专家高绪仁主任做了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 现走路也不疼了,也能蹲起、上下楼了。我恢复的非常满意!感谢高绪仁主任妙 手回春让我能够再次站起来走路! 谢谢! 徐州宣武市场小百货老板 老杜 2018年5月31日周四 该患者的其他分享: 选择该医生就诊的理由:网上评价 本次挂号途径:排队挂号 目前病情状态:痊愈 关键词: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州二院骨科 徐医附院骨科 关节外科 专家门诊 高绪仁 膝关节置换 单髁置换 牛津单髁 手术过程 手术视频 手术技术 手术技巧 手术经验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微创手术 沛县 邳州 丰县 睢宁 贾汪 萧县 砀山 新沂 铜山 泉山区 九里区 鼓楼区 云龙区 徐州人口 1000万
个人分类: 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2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建议
CZC 2017-5-28 12:11
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建议 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建议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患者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预期寿命。近年来,随着对RA发病机制的不断了解以及诊治水平的提高,RA的治疗模式已经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控制症状逐渐演变为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和生物制剂以减轻炎症、控制疾病进程。当前RA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尽早达到疾病的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生物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RA治疗的达标率。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RA的生物制剂,其中 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 (ADA)已在中国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RA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即使使用TNF-a拮抗剂仍达不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且使用TNF-a拮抗剂引起感染(尤其是结核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很多自身免疫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有重要作用。IL-6依赖与其可溶性IL-6受体仅或模型受体结合,并通过gpl30完成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发挥其一系列生物学活性。研究显示,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的IL-6水平升高,且其浓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及影像学的关节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阻断IL-6信号传导通路是治疗RA的有效方法之一。 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是抗Ib-6受体的重组人源化IgGl亚组单克隆抗体,托珠单抗通过抑制IL-6与跨膜和可溶性IL-6受体的结合,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从而有效改善RA炎症和关节破 坏。 大量研究证实了托珠单抗单药或联合DMARDs 治疗对活动性RA、DMARDs或TNF-a拮抗剂治疗 疗效欠佳的RA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科学、合 理地使用托珠单抗治疗RA,国内风湿病学专家在总 结国内外已发表的托珠单抗治疗RA的临床数据和 托珠单抗治疗RA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 我国国情,就国内关于托珠单抗治疗RA的有关问 题进行了充分而认真的讨论,并形成如下建议。 1临床应用建议 1.1适用对象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RA分类标准或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RA分类标准的成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可给予托珠单抗治疗:①早期并伴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 ;②经DMARDs单药或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仍为中,高疾病活动度或病情加重者;③经TNF-a仅拮抗剂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仍为中/高疾病活动度或病情加重者;④不能耐受甲氨蝶呤或其他DMARDs者,可单独使用托珠单抗。 1.2排除条件 1.2.1 活动性感染:包括活动性结核病、肝炎病毒感染活动期、其他病毒感染活动期、细菌感染等。 1.2.2既往史有严重输液反应:虽然托珠单抗治疗中发生严重和危及生命的输液反应十分罕见,但有托珠单抗严重输液反应史禁忌使用托珠单抗。 1.3剂量和给药方法 托珠单抗在成人RA患者中的推荐剂量为8 ms/kg体重,每次最大剂量为800 mg。稀释于100-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4周给药1次。开始输注后,密切观察患者。在无异常症状出现的情况 下,输注应在1 h左右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尚未批准托珠单 抗在儿童中应用。 1.4疗效评估 基于临床研究数据,托珠单抗首次输注后2-4周即可起效,治疗后的每1-3个月对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一次评估。 1.5 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后的治疗 国内III期研究显示托珠单抗治疗24周,达到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低疾病活动度,缓解的患者比例接近50%,至48周持续增加(68.7%)。但目前尚缺乏托珠单抗等生物制剂治疗RA的统一停药标准。生物制剂治疗达到缓解后的停药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数据支持。 2药物安全性及防治建议 2.1输液反应 托珠单抗治疗中严重输液反应罕见。一旦出现严重输液反应应紧急处理:维持气道通畅、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可按常规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2.2感染 2.2.1细菌感染:与其他生物制剂一样,托珠单抗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细菌感染,严重感染或机会感染患者不应接受托珠单抗治疗。RA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肺部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托珠单抗治疗期间,强烈建议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在托珠单抗治疗前,如果为65岁以上患者,建议接种疫苗以预防流感和肺炎球菌感染。 2.2.2结核感染:虽然托珠单抗治疗期间结核复发的可能性较低,但用药前仍建议进行潜伏结核的筛查,对于结核感染的高危患者建议请传染科专家会诊。 2.2.3肝炎病毒感染:因为血清阳性结果的患者均未纳入研究,故托珠单抗在活动期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尚未知。 2.2.4其他感染:对于活动期EB病毒感染的患者(定义为外周血检测出E病毒基因),建议避免使用托珠单抗治疗。 2.3肿瘤发生风险 虽然无证据显示托珠单抗治疗与RA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相关,但对恶性肿瘤患者仍不推荐使用托珠单抗治疗。托珠单抗治疗期间,应与其他生物制剂一样进行系统的安全性监测。 2.4消化道 有消化道溃疡或憩室炎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托珠单抗。 2.5实验室检查异常 2.5.1血脂检查异常:建议开始托珠单抗治疗后1-2个月监测1次血脂水平,此后治疗期间每6个月监测1次。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建议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2.5.2肝转氨酶:治疗期间应常规监测肝功能。 2.5.3 中性粒细胞减少:建议患者在开始托珠单抗治疗前,满足白细胞4000x10^9/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1X10^9/L;治疗期间定期每4-8周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剂量相关性实验室参数改变的处理,包括肝转氨酶升高、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推荐将托珠单抗8 mg/kg剂量降至4 mg/kg。 2.6其他注意事项 2.6.1 外科手术:虽然托珠单抗治疗期间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无增加,建议在进行大型外科手术前至少14 d停用托珠单抗。 2.6.2疫苗接种:研究显示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接种流感和肺炎链球菌疫苗并能预防上述疾病,但不推荐使用活疫苗。 2.6.3妊娠:FDA将托珠单抗归为妊娠C类药物。托珠单抗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尚无可用数据,因此目前在整个妊娠期间均不推荐使用托珠单抗。托珠单抗是一种全新人源化抗IL-6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作用机制明确、临床效果明显等特点,为RA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目前该药在我国尚在探索性应用阶段,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还需要对其疗效与安全性作长期观察。本建议将随着临床证据的增加,不断完善与补充。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4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指南
CZC 2017-5-27 13:24
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指南 针对长病程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 无论疾病活动度如何,均采取目标治疗策略而不是非目标治疗策略 中度 强烈推荐 2 既往未用 DMARD 的低疾病活动度患者,DMARD 单药治疗(首选甲氨蝶呤)优先于 TNF 抑制剂 低度 强烈推荐 3 既往未用 DMARD 的中高度活动度患者: DMARD 单药治疗(首选甲氨蝶呤)优于托法替尼 高度 酌情推荐 DMARD 单药治疗(首选甲氨蝶呤)优于 DMARD 联合用药 中度 4 若 DMARD 单药治疗后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 则应联合 cDMARD 或加用 TNF 或非 TNF 抑制剂或托法替尼(无先后之分,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而非继续 DMARD 单药治疗 中至极低度 强烈推荐 5 TNF 抑制剂治疗后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 且未同时服用 DMARDs 的患者, 应联合 1 种或 2 种DMARDs,而非继续 TNF 抑制剂单药治疗 高度 强烈推荐 6 单一 TNF 抑制剂治疗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 非 TNF 抑制剂优于另一种 TNF 抑制剂,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 低至极 低度 酌情推荐 非 TNF 抑制剂优于托法替尼,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 极低度 酌情推荐 7 单一非 TNF 抑制剂治疗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的患者,推荐使用非 TNF 抑制剂优于托法替尼,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 极低度 酌情推荐 8 先后使用 2 种及以上 TNF 抑制剂治疗仍处于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应首选非 TNF 抑制剂,而非另一种 TNF 抑制剂或托法替尼,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 极低度 酌情推荐 9 应用多种 TNF 抑制剂治疗仍处于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如果不选择非 TNF 抑制剂,托法替尼优于另一种 TNF 抑制剂,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 低度 酌情推荐 10 至少使用过 1 种 TNF 抑制剂和 1 种非 TNF 抑制剂后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 首选另一种非 TNF 抑制剂优于托法替尼,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 极低度 酌情推荐 12 DMADRs、TNF 或非 TNF 抑制剂治疗时疾病复发的患者,应加用最短疗、最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极低度 酌情推荐 13 若患者病情缓解: DMARD 治疗逐渐减量 低度 酌情推荐 TNF 抑制剂、非 TNF 抑制剂、托法替尼逐渐减量(请同时参考第 15 条推荐意见) 中至极低度 14 疾病活动度若低:继续 DMARD 治疗 中度 强烈推荐 继续 TNF 抑制剂、非 TNF 抑制剂、托法替尼治疗而非停用药物 高至极低度 15 即使患者病情缓解,RA 的治疗不能停止 低度 强烈推荐 针对症状性早期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 无论疾病活动度如何,均采取目标治疗策略而不是非目标治疗策略 低度 强烈推荐 2. 对于既往未用 DMARD 的低疾病活动度患者: DMARD 单药治疗(首选甲氨蝶呤)优于二联用药 低度 强烈推荐 DMARD 单药治疗(首选甲氨蝶呤)优于三联用药 低度 3. 对于既往未用 DMARD 的中高度活动度患者: DMARD 单药治疗优于二联用药 中度 酌情推荐 DMARD 单药治疗优于三联用药 高度 4. 若 DMARD 单药治疗后(联合或未联合激素)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联合 DMARD 或 TNF 抑制剂或非TNF 抑制剂(无先后之分,可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而非继续 DMARD 单药治疗 低度 强烈推荐 5. 若 DMARDs 治疗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 TNF 抑制剂单药治疗优于托法替尼单药治疗 低度 酌情推荐 TNF 抑制剂+甲氨蝶呤优于托法替尼+甲氨蝶呤 低度 6.若 DMARD 治疗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则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中度 酌情推荐 若生物制剂治疗仍处于中高度活动度,则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低度 7 若疾病病情复发,应加用最短疗程和最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极低度 酌情推荐 针对伴不同危险因素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联合 DMARDs 或非 TNF 抑制剂或托法替尼均优于 TNF 抑制剂 中至极低度 酌情推荐 2. TNF 抑制剂治疗时出现心力衰竭恶化联合 DMARDs 或非 TNF 抑制剂或托法替尼均优于另一 TNF 抑制剂 极低度 酌情推荐 3. 乙型肝炎 活动性乙肝感染并正接受或既往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与未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一致 极低度 强烈推荐 4.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感染并正在接受或既往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与未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一致 极低度 酌情推荐 丙型肝炎感染但未正在接受或既往未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DMARDs 优于 TNF 抑制剂 极低度 酌情推荐 5. 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 既往有治疗或未治疗的皮肤肿(治疗或未治疗) 瘤病史(非黑色素瘤或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患者使用 DMARD 优于生物制剂 极低度 酌情推荐 黑色素瘤患者使用 DMARD 优于托法替尼 非黑色素瘤患者使用 DMARD 优于生物制剂 非黑色素瘤患者使用 DMARD 优于托法替尼 6. 淋巴增生性疾病并已接受治疗 利妥昔单抗优于 TNF 抑制剂 极低度 强烈推荐 7. 联合 DMARDs 或阿巴西普或妥珠单抗优于TNF 抑制剂 极低度 酌情推荐 8. 恶性实体肿瘤并已接受治疗 推荐意见同无该表现者 极低度 酌情推荐 9. 既往严重感染病史 既往发生严重感染 联合 DMARDs 优于 TNF 抑制剂 极低度 酌情推荐 阿巴西普优于 TNF 抑制剂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3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CZC 2017-5-9 07:34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1 概 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 银屑病皮疹 并导致 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可有 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 。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 75%PsA患者皮疹 出现在 关节炎 之前,同时出现者约 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 30~50岁 ,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 5%~7%发生关节炎 。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2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l/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2.1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 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 ,部分可累及脊柱。 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 ,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2.1.1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 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关节 滑膜炎和腱鞘炎 ,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 腊肠指(趾) ,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1.2远端指间关节炎型: 占5%一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2.1.3残毁性关节炎型: 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稷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2.1.4对称性多关节炎型: 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2.1.5脊柱关节病型: 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其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也有学者将PsA分为3种类型: 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附着点炎的单关节和寡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 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2.2皮肤表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 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 。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 头发、会阴、臀、脐等 ;皮损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 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 ,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屑病是与其他炎性关节病的重要区别,皮肤病变严重性和关节炎症程度无直接关系,仅35%二者相关。 2.3指(趾)甲表现 约80%PsA患者有指(趾)甲病变,而无关节炎的银屑病患者指甲病变为20%,因此 指(趾)甲病变是PsA的特征 。常见表现为 顶针样凹陷 。 炎症远端指间关节的指甲有多发性凹陷是PsA的特征性变化 ,其他有甲板增厚、浑浊、色泽发乌或有白甲、表面高低不平、有横沟及纵嵴,常有甲下角质增生,重者可有甲剥离。有时形成匙形甲。 2.4其他表现 2.4.1全身症状:少数有发热、体质量减轻和贫血等 2.4.2系统性损害:7%-33%患者有眼部病变,如 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炎 等;接近4%患者出现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常见于疾病晚期,另有 心脏肥大和传导阻滞 等;肺部可见上 肺纤维化 ;胃肠道可有 炎性肠病,罕见淀粉样变 。 2.4.3附着点炎:特别在 跟腱和跖腱膜 附着部位。足跟痛是 附着点炎 的表现。 3 诊断要点 3.1症状和体征 3.1.1皮肤表现:皮肤银屑病是PsA的重要诊断依据,皮损出现在关节炎后者诊断困难,细致询问病史,银屑病家族史,儿童时代的 滴状银屑病,检查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如头皮、脐周或肛周)和特征性放射学表现可提供重要线索 ,但应除外其他疾病,并应定期随访。 3.1.2指(趾)甲表现:顶针样凹陷(20个),指甲脱离、变色、增厚、粗糙.横嵴和甲下过度角化等。 指(趾)甲病变是银屑病可能发展为PsA的重要临床表现。 3.1.3关节表现:累及1个或多个关节,以指关节、跖趾关节等手足小关节为主。远端指间关节最易受累,常不对称,关节僵硬、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3.1.4脊柱表现:脊柱病变可有腰背痛和脊柱强直等症状。 3.2辅助检查 3.2.1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时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c反应蛋白(CRP)增加。IgA、lgE增高,补体水平增高等;滑液呈非特异性反应,白细胞轻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RF)阴性,少数患者可有低滴度的RF和抗核抗体。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的患者中约半数患者人类自细胞抗原(HLA)一B27阳性。 3.2.2影像学检查 3.2.2.1周围关节炎:周围关节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末节指、趾骨远端有骨质溶解、吸收而基底有骨质增生;可有中间指骨远端因侵蚀破坏变尖和远端指骨骨质增生,两者 造成铅笔帽(pencil—in-cup)样畸形;或望远镜样畸形 ;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长骨骨干绒毛状骨膜炎。 3.2.2.2中轴关节炎:表现为 不对称骶髂关节炎 ,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椎间隙变窄、强直,不对称性韧带骨赘形成,椎旁骨化,其特点是相邻椎体的中部之间的韧带骨化形成骨桥,并呈不对称分布。 3.3诊断依据 银屑病患者有上述炎性关节炎表现即可诊断。因部分PsA患者银屑病出现在关节炎后,此类患者的诊断较困难,应注意临床和放射学线索,如银屑病家族史,寻找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变,注意受累关节部位,有无脊柱关节病等来作出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关于PsA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较简单而实用的标准有 Moll和Wright的PsA分类标准 : ① 至少有1个关节炎并持续3个月以上;②至少有银屑病皮损和(或)1个指(趾)甲上有20个以上顶针样凹陷的小坑或甲剥离;③血清IgM型RF阴性(滴度1:80)。 4 鉴别诊断 4.1类风湿关节炎(RA):二者均有小关节炎,但PsA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指(趾)炎、附着点炎,常侵犯远端指间关节。RF阴性,特殊的X表现如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而RA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可有皮下结节,RF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 4.2强直性脊柱炎(AS):侵犯脊柱的PsA,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不对称,可为跳跃式病变,发病常在年龄大的男性。症状较轻,有银屑病皮损和指甲改变;而AS发病年龄较轻,无皮肤、指甲病变,脊柱、骶髂关节病变常呈对称性。 4.3骨关节炎(OA):二者均侵蚀远端指间关节,但OA无银屑病皮损和指甲病变,可有赫伯登(Hebe耐en)结节,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无PsA的典型x线改变,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PsA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和延缓关节破坏,应兼顾治疗关节炎和银屑病皮损,制定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5.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注意关节功能锻炼,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5.2药物治疗 参照类风湿关节炎用药。 5.2.1非甾体抗炎药(NSAlDs) 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性关节炎者。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消肿作用,但对皮损和关节破坏无效。 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只有在一种NSAIDs足量使用l~2周无效后才更改为另一种;避免2种或2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因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多;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药物,对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宜服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一2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NSAIDs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孑L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蕈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NSAlDs还可以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少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常用NSAIDs见类风湿关节炎。 5.2.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防止病情恶化及延缓关节组织的破坏。如单用1种DMARDs无效时也町联合用药,以甲氨蝶呤(MTX)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5.2.2.1 MTX:对皮损和关节炎均有效,可作为首选药。 可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开始7.5—25 m异。每周1次,宜从小剂量开始。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10 mg每周1次。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腹泻、脱发、皮疹,肝功能受损,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听力损害和肺间质病变。也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力。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5.2.2.2柳氮磺吡啶(SSZ):对外周关节炎有效。 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每日250~500 mg开始,之后每周增加500 mg,直至2.0 g。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0 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皮疹、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和可逆性精子减少.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禁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5.2.2.3硫唑嘌呤(AZA):对皮损也有效 ,常用剂量为l一2mg·kg'·d--,一般100 m州。维持量50 m州。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反应有恶心、呕吐、可有肝损害、胰腺炎,对精子、箩日子有一定损伤,出现致畸,长期应用致癌。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5.2.2.4环孢素A(Cs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通过将其用于莺症银屑病治疗,对皮肤和关节型银屑病有效,FDA认为1年内维持治疗,更长期使用对银屑病是禁止的。 常用量3-5 mg·kg-I·d一,维持量是2.3 mg·k一·d一。CsA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继发感染、肿瘤及胃肠道反应、齿龈增生、多毛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和血药浓度有关。服药期间应查血常规、血肌酐和血压等。 5.2.2.5来氟米特(LEF):对于中、重度患者可用LEF,20mg/d。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料显示LEF治疗PsA有较好疗效,使用方法同RA。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5.2.3依曲替酯 属芳香维甲酸类。 开始0.75~1 mg·kg-1·d-1,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疗程4-8周,肝肾功能不正常及血脂过高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期间注意肝功能及血脂等。长期使用可使脊柱韧带钙化,因此中轴病变应避免使用。 5.2.4糖皮质激素 用于病情严重,一般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因不良反应大,突然停用可诱发严重的银屑病,且停用后易复发,因此一般不选用,也不长期使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缓解患者症状,并在DMARDs起效前起“桥梁”作用。 5.2.5生物制剂 近年来用生物制剂治疗PsA已有大量报道,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可与MTX合用。目前在国内应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下列两种。 依那西普(etanercept)、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用于中、重度或其他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PsA患者.每次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 另一类为抗肿瘤坏死因(TNF)一d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本品首次 3.5 mg/kg静脉滴注 后,第2,6周及以后每8周给予相同剂量各1次。注射用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每2周1次40 mg皮下注射。以上药物使用前应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炎及结核等相关检查,应用过程中也应定期检查。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瘙痒、疼痛和肿胀等,一般持续3-5d,其他有头疼、眩晕、皮疹、咳嗽、腹痛、血液系统受损、感染、过敏反应等。对于活动性感染、活动性结核、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应禁用。 5.2.6局部用药 5.2.6.1 关节腔注射长效皮质激素类药物: 适用于急性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患者,但不应反复使用,1年内不宜超过3-4次,同时应避开皮损处注射,过多的关节腔穿刺除了易并发感染外,还可发生类同醇晶体性关节炎。 5.2.6。2局部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以 还原剂、角质剥脱剂以及细胞抑制剂为主 。根据皮损类型、病情等进行选择。在疾病急性期,以及发生在皱褶处的皮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稳定期可以使用作用较强的药物,如 5%水杨酸软膏、焦油类油青、O.1%~0.5%蒽林软膏 等。稳定期皮损可以选用的药物还有 钙泊三醇(calcipotriol,一种维生素D3的衍生物)、他扎罗丁(tazarotene,维甲酸类药) 等。稳定期病情顽固的局限性皮损可以配合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在外涂药物后加封包以促进疗效,能够使皮损较快消退,但应注意应用本药需注意激素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及在应用范围较广时可能发生的全身吸收作用。 5.3物理疗法 5.3.1紫外线治疗: 主要为B波紫外线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服用光敏感药物或外涂焦油类制剂后照射B波紫外线,再加水疗(联疗法)。 5.3.2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治疗: 即光化学疗法,包括口服光敏感药物(通常为8一甲氧补骨脂,8一MOP),再进行PUVA。服用8-MO期间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引起光感性皮炎。有人认为长期使用PUVA可能增加发生皮肤鳞癌的机会。 5.3.3水浴治疗: 包括温泉浴、糠浴、中药浴、死海盐泥浸浴治疗等,有助于湿润皮肤、祛除鳞屑和缓解干燥与瘙痒症状。 6 外科治疗 对已出现关节畸形伴功能障碍的患者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等。 7 预 后 一般病程良好,只有少数患者f5%)有关节破坏和畸形。家族银屑病史、20岁前发病、HLADR3或DR4阳性、侵蚀性或多关节病变、广泛皮肤病变等提示预后较差。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骨关节炎论文online
kongling814 2017-4-13 10:52
http://doi.org/10.1016/j.jot.2017.03.00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年PANLAR共识建议——骨关节炎
CZC 2017-3-15 17:18
2016年PANLAR共识建议——骨关节炎 Recommendations and Level of Evidence Relating to Hand O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1. Education with regard to joint protection together with an exercise regimen including muscle strengthening and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IC) 2. The combination of an orthosis (splint) with an exercise regimen to improve pain and functionality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IIaB)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3. Topical NSAIDs are indicated as being effective and safe for mild to moderate pain in patients with few affected joints an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persistent pain.(IA) 4. 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up to 3 g/day) is the preferred oral analgesic for the long-term treatment particularly in elderly patients because of its relative safety in comparison with NSAIDs. (IB) 5. Oral NSAIDs are recommended at the lowest effective dose and for the shortest time possible if patients present inadequate response to 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 The high risk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A) 6. The use of chondroitin sulfate for pain relief and function is recommended as it has a good safety profile.(IA) 7. Glucosamine and chondroitin sulfate are supported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and knee OA. (IB) 8. Steroids or intra-articular hyaluronic acid may be considered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OA of the symptomatic TMC joint. (IIaB) 9. Intramuscular steroid is not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and OA. (IIIC) 10. The use of diacerein is not recommended as its effectiveness and the risk/benefits profile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IIC) 11. Adalimumab or infliximab are not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or erosive hand . (IIIB) 12. Bisphosphonates (clodronate) is not recommended.(IIIB) 13. Hydroxychloroquine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erosive hand OA. (IIIC)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14. Trapeziectomia, arthroplasty with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nd tendon interposition , or arthrodesis may be considered for severe OA of the base of the first finger (rhizarthrosis) if severe pain and/or disability an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have failed.(IIbB) 15.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s recommended for stage I. Hemitrapeziectomy, TM joint arthrodesis, implant, or arthroplasty is recommended for stages II and III.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trapezium with or without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s recommended for stage IV. (IIbB) Recommendations and Level of Evidence Relating to Hip O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1.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regarding the therapeutic objectiv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anges in lifestyle, which include an exercise regimen, weight reduction, use of walking aids (walking stick and crutches) and shoe adjustments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of joint damage. (IB) 2. Strengthening the extensors and abductors improves functionality an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the patient before a hip implant.(IB) 3. The use of orthoses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of degenerative changes and improve hip function.(IIbB) 4. Thermotherapy can be performed to relieve pain.(IB) 5.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should also be used for pain relief and to reduce stiffness.(IIbB) 6. Aerobic exercise performed on a regular basis and muscle stre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and joint mobility exercises are recommended.(IB) 7. The use of a walking stick in the contralateral hand is also recommended. The handle should be at the level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of the femur .(IIbB) 8. A neuromuscular bandage may be beneficial as it aids analgesia, stimulates circulation, and reduces pressure. Consequently,the patient’s posture is improved.(IIaB)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9. The use of 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is recommended in mild to moderate pain, owing to its safety profile.(IB) 10. NSAIDs (ibuprofen, naproxen, diclofenac, meloxicam) or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celecoxib, etoricoxib) may be indicated higher than usual doses in more severe pain.(IB) 11. Naproxen could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It should be administ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proton-pump inhibitor owing to the high gastrointestinal risk. (IA) 12. Weak opioids such as tramadol may be beneficial if there is no response to NSAIDs or COX-2 inhibitors, no toleration, or are contraindicated.(IIbB) 13. The use of hyaluronic acid may be beneficial and, thus,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NSAID use.(IIbB) 14.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ultrasound-guided) may be beneficial to provide fast pain relief in patients who suffer painful relapses and who do not respond to analgesics and NSAIDs.(IIaB) 15. Avocado and soybean unsaponifiable may play a useful role, and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the evidence that they may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OA.(IIA) 16. The use of diacerein has reported a high rate of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diarrhea and risk of liver damage.(IIIB)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17.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indicated when OA is accompanied by pain and walking difficulty and when the quality of life is impaired. It improves not only these factors but also patient survival. A variety of models and metal implants are available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can be chosen such as the use of a cemented, uncemented, or hybrid prosthesis. Recommendations and Level of Evidence Relating to Knee O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1.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regarding treatment goals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festyle changes to reduce the degenerative damage of the knee joint should be provided.(IA) 2. Hydrotherapy in a therapeutic tank may be indicated in mild knee pain without swelling or stiffness; it is especially beneficial for elderly patients.A program of exercises for flexibility, mobilization, and stretching can be included.(IIaA) 3. Mechanotherapy, including flexibility programs and mobilization and stretching exercises, can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IIbA) 4. Thermotherapy (heat and cold)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knee OA.(IIaA) 5. The use heat to reduce pain and stiffness before performing flexion exercises in moderate and persistent pain is recommended.(IB) 6. A program of flexibility, stre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for symptomatic knee OA is recommended as this reduces pain during walking and climbing stairs and improves the strength 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IA) 7. A daily walk is recommended as this improves muscle strength, aerobic capacity, and endurance; facilitates a good night’s sleep; and reduces knee pain.(IA) 8. Aerobic exercise can be implemented gradually and progressively according to each patient’s level of fitness at a frequency of three or more times per week, with a minimum duration of 20 to 30 minutes per session.(IA) 9. Exercises for concentric contraction of the flexor and extensor muscles of the knee are indicated as these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pain both at rest and during activity.(IA) 10. Support devices may be useful for reducing pain and stiffness and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knee.Insoles and knee braces have been shown to decrease valgus or varus and knee pain.(IIaA) 11. The use of bandage tape may help to reduce pain in patients with joint instability knee OA.(IIaB) 12. The use of assistive devices such as a walking stick, walker, or crutches is suggested as a preventive measure.A walking stick must be used in the contralateral hand and the height must be adjusted to the level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with the elbow bent at an angle of 25 to 30 degrees.(IIaB)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13. 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is recommended at a dose of up to 3 g/day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pain resulting from knee OA. Moderate gastrolesive effects may occur and patients should be monitored for possible hepatic complications.(IB) 14. NSAIDs such as diclofenac, ibuprofen, and naproxen, and selective NSAIDs including celecoxib and etoricoxib are indicated in moderate pain.In all cases, gastric protection, such as a proton-pump inhibitor, is required and naproxen is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IA) 15. Topical NSAIDs may be 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risk, even though the analgesic response decreases after 1 year of use.(IA) 16. The use of tramadol in the case of severe pain in its various administration forms is recommended .(IA) 17. Capsaicin gel was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knee OA accompanied by mild to moderate pain.(IIB) 18.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ultrasound-guided) may be beneficial to provide fast pain relief.(IIaB) 19. Chondroitin sulfate has shown to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knee OA and a high safety profile.It has been proven that its effect persists for 3 months after stopping the treatment (carryover effect).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chondroitin sulfate use may delay OA progression.(IA) 20. The combined use of glucosamine and chondroitin sulfat e is 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knee OA and moderate to severe pain.(IA) 21. Glucosamine may be beneficial for pain relief and for improving joint function in patients.(IA) 22. Avocado soybean unsaponifiable may help to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joint damage associated with knee OA.(IIbA) 23.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articular steroids may be reasonable for knee OA accompanied by inflammation.(IIbB) 24.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hyaluronic acid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has proven to be beneficial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A.(IIaB) 25.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may have a beneficial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knee OA and may possibly have an even greater effect in relatively young patients.(IIbC) 26. The use of strontium ranelate may be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pain.(IIbB) 27. Duloxetine may be helpful for knee OA accompanied by chronic pain. (IIbC) 28. The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oral steroids for a maximum of 12 weeks c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IIbC) 29.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platelet-rich plasma may help to relieve pain associated with knee OA; however, our recommendation is to conduct better quality studies.(IIbC) 30. The use of a supplement containing omega-3 and omega-6 fatty acids, zinc and vitamin E could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pain and stiffness and improve joint function, and also to reduce the intake of NSAIDs/analgesics.(IIB)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EULAR类风湿性关节炎DMARDs治疗指南
CZC 2017-3-11 07:29
EULAR类风湿性关节炎DMARDs治疗指南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 Few therapeutic agents existed then, which were either minimally or not efficacious, because of toxicity and the fact that optimal dosing and onset of action had not yet been elucidated for some agents.Available therapies were started late rather than early i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Early arthritis clinics were emerging,and their successes fuelled reappraisal of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then available that focused primarily on longstanding disease. A therapeutic target had not yet been defined, because relief of symptoms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and the concept of aiming at disease states like remission or low disease activity was at best aspirational. Recommendation 1. Glossary and definitions 2. Overarching principles A.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A should aim at the best care and must be based on a shared decision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rheumatologist . B. Treatment decisions are based on disease activity and other patient factors, such as progression of structural damage,comorbidities and safety issues . C. Rheumatologists are the specialists who should primaril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RA. D. RA incurs high individual, medical and societal costs, all of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its management by the treating rheumatologist. 3. Recommendations General aspects Individual recommendations 1. Therapy with DMARDs should be started as soon as the diagnosis of RA is made. 2. Treatment should be aimed at reaching a target of sustained remission or low disease activity in every patient. 3. Monitoring should be frequent in active disease (every 1–3 months); if there is no improvement by at most 3 months after the start of treatment or the target has not been reached by 6 months, therapy should be adjusted. 4. MTX should be part of the first treatment strategy. 5. In patients with a contraindication to MTX (or early intolerance), leflunomide or sulfasalazin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first) treatment strategy. 6. Short-term GC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nitiating or changing csDMARDs, in different dose regimens and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but should be tapered as rapidly as clinically feasible. 7. If the treatment target is not achieved with the first csDMARD strategy, in the absence of poor prognostic factors,other csDMARDs should be considered. 8. If the treatment target is not achieved with the first csDMARD strategy, when poor prognostic factors are present,addition of a bDMARD* or a tsDMARD* should be considered;current practice would be to start a bDMARD§ . 9. bDMARDs* and tsDMARD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a csDMARD; in patients who cannot use csDMARDs as comedication, IL-6 pathway inhibitors and tsDMARDs may have som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ther bDMARDs . 10. If a bDMARD* or tsDMARD§ has failed, treatment with another bDMARD or a tsDMARD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one TNF-inhibitor therapy has failed, patients may receive another TNF-inhibitor or an agent with another mode of action. 11. If a patient is in persistent remission after having tapered GC, one can consider tapering bDMARDs , especially if this treatment is combined with a csDMARD . 12. If a patient is in persistent remission, tapering the csDMARD could be considered . 4. The 2016 EULAR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5. Algorithm based on the 2016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 recommendations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anagement.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4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剖学与生理学期刊推荐
热度 1 WileyChina 2016-6-8 10:38
有影响力的研究,免费获取 - 阅读,分享,引用 这里有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顶级研究 还有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新观点和突破性研究: Risk Factors for Hip Fracture in Older Men: The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Men Study (MrOS) 这项前瞻性研究基于 5,994 位从美国 6 个临床机构招募到的 65 岁以上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高加索人),本次研究全面评估了老年男性髋部骨折的风险因素 Targeting VEGF and its Recep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and Associated Pain 这篇评论强调了 OA 病理学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潜在重要性和将抑制 VEGF 及其受体作为 OA 治疗的潜在益处。 Mortality After 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 A Cohort Study FGF23 Regulates Bone Mineralization in a 1,25(OH) 2 D 3 and Klotho-Independent Manner Short-Term Effect of Estrogen on Human Bone Marrow Fat 此外还有: New eCompendium on Rare Bone Diseases eCompendia 汇总了近期发表在专题期刊上的 JBMR 文章。我们会为每一期 eCompendium 选定一个主题,以期为读者提供最新且易于获取的特定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文章。 注册获取免费内容提醒 下载 JBMR App Effects of high heel wear and increased weight on the knee during walking 本研究通过测试,即增加高跟鞋的高度和增加 20% 的重量来测试膝盖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变化,从而解释妇女的膝盖骨关节炎发病率。 Mechanisms of tendon injury and repair 本文介绍了三种最常见的腱末端病 - 屈肌腱撕裂,跟腱断裂,肩袖疾病的受伤及恢复知识的现状,尤其侧重于利用动物模型理解肌腱愈合。 Spotlight on the 2015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Excellence in Basic,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 Tendon Functional Extracellular Matrix 注册免费获取内容提醒 下载 App - iOS 下 载 App - Android 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跨学科研究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Questio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sphosphonates and 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 / 质疑: 双膦酸盐和非典型股骨骨折之间的关联 Arthritis Rheumatology 2015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2015 美国大学风湿病指南中 类风湿 性 关节炎的治疗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Combining 3D human in vitro methods for a 3Rs evaluation of novel titanium surfaces in orthopaedic applications 结合体外方法的 3D 人体的新型钛表面的整形外科应用的 3R 评价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Curcumin alleviates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by protecting osteoblasts from apoptosis in vivo and in vitro 姜黄素通过体内和体外保护成骨细胞凋亡减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FEBS Open Bio A comparative proteomics study of a synovial cell line stimulated with TNF-α TNF- α 刺激下的 滑膜细胞系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Journal of Physiology Exercise: The lifelong supplement for healthy ageing and slowing down the onset of frailty 锻炼:健康的老龄化和防止体弱的有效途径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Is Self-Reported Sleep Duration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Data from a 4-Year Aggregated Analysi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与骨质疏松症 有关系吗 ? 4 年 的 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 汇总分析 WIREs Nanomedicine and Nanobiotechnology 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 and its use as a bio‐conjugate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pplications 骨生长胎及其作为生物缀合物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WIREs Systems Biology and Medicine Bringing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bone regeneration to the clinic 骨再生计算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 Return to top 生理学王牌期刊 Physical exercise increases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n male rats provided it is aerobic and sustained Brown adipose tissue activation as measur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by mild anticipatory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lean healthy femal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期待您的投稿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内容: K+ Channels and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The Biomedical Basis of Elite Performance Advances in Calcium Signalling Physiological Reports Contrasting effects of afferent and efferent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on insulin secretion and blood glucose regulation Physiological Reports has released its latest podcast! Find ALL Physiological Reports podcasts here . More New Research in Physiology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Regul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Stress Response Acta Physiologica Myostatin in relation to physical activity and dysglycaemia and its effect on energy metabolism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cells ▲ Return to top 解剖学热门期刊 The Anatomical Record Modeling Ancient Egyptian Mummification on Fresh Human Tissue: Macr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Aspects The Nasal Complex of Neanderthals: An Entry Portal to their Place in Human Ancestry 注册免费获取内容提醒 下载 A pp - iOS 下载 A pp - Android 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 The production of anatomical teaching resource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ing medical students as teachers: An anatomy-based student-as-teacher program with emphasis on core teaching competencies 注册免费获取内容提醒 下载 App - iOS 下载 App - Android Developmental Dynamics Developmental Dynamics is seeking a new Editor-in-Chief. 注册免费获取内容提醒 下载 App - iOS 下载 App -Android ▲ Return to top 更多特刊内容 Journal of Anatomy Symposium issue on Primate Ecomorphology Ecomorphology (生态形态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和栖息地与它们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并介导它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联的研究。本期的论文为生态形态学提供了优秀的框架性介绍。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The Amygdala: Dysfunction, Hyperfunction, and Connectivity 本期内容着重介绍了扁桃体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并描述了扁桃体的生理特征和结构变化如何表现出不同的疾病。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Metabolic Rate in Fishes. Definitions,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for Conservation Physiology 本期特刊的主要目的是为主要代谢特征提供文献综述,并推荐合适的技术来测量和计算不同的代谢率;提供有关鱼类代谢率的生态意义的观点;评论呼吸生理学和新陈代谢如何应用到环境保护当中。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Special Call for Papers Journal of Morphology Re-evaluation of batoid pectoral morphology reveals novel patterns of diversity among major lineag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Tattooing to “Toughen up”: Tattoo experience and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 Return to top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25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肩关节疼痛的康复锻炼
sonnewu 2015-3-18 20:56
首先应该了解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大体上有:肩关节撞击综合症,滑囊炎,冈上肌肌腱炎,肩袖损伤,肩锁关节炎,冻结肩,肩关节脱臼,肩关节盂唇损伤,肱二头肌损伤等等。 其次了解康复治疗的原则:先被动后主动,痛就疼。 1).尽量让肩关节动,但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度,在无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活动肩关节,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2).冰敷,在锻炼完后进行冰敷,5分钟/次,一天5次,将冰袋完整的包裹在肩关节。3).热敷,在锻炼前进行,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20分钟/次,一天3次。 最开始是进行被动训练: 1.钟摆样运动,要点:身体前倾或健康的一只手撑在桌面上,将疼痛的肩关节完全放松垂直放下,运用重力势能使得患肩钟摆样晃动,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圈,画圈的大小以引起疼痛为原则,2分钟/次,3次/天 2.托肘运用,要点:双手屈曲,肘关节屈90度,健康侧的手掌拖住患侧肘关节,患者不发力,像哄小孩样健康侧发力摆动患侧,15来回/次,3次/天 3.被动上举,要点:患肢水平伸直,健康侧手背置于患侧前臂下方,患侧不发力的情况下,用健康侧手将患肢上举,出现疼痛终止。15次,3次/天
个人分类: 运动损伤|4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临循证医学挑战的针灸疗法
热度 4 fqng1008 2015-3-3 07:21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教授的博客里,这位该院中医科研的掌门人转载了两篇《南方周末》关于针灸疗效的报道。一篇是最近的,他以“为何集体失声”为题转载了“较‘针’:针灸疗效在美陷最大规模论战” (本人对标题稍作修饰) ,另一篇以“经济观-价值观-科学论”为题转载了 2012.9.2的“ 国外火国内冷的中国针灸之痛”。 在第一篇报道,记者指出了针灸这一国粹为什么“ 国外火国内冷”的现状,并 从经济和价值观角度提出了 思考,鉴于“针灸热”在国外持续升温,甚至担心 “ 许多年后,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到别人的手里,那时候中国仅仅是针灸的故乡 ” 。然而时隔两年,《南方周末》记者却 在 第二篇报道中告诉我们针灸疗效这一科学问题受得了挑战,而且陷入了困境,“懂西方理论体系的海外针灸师,没有构建大规模试验的科研条件;而拥有众多样本的国内中医圈,却玩不转国际规则,很难做出高质量的试验设计。”季光教授当然不同意记者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国内也有不少熟悉国际规则的人,只是对国内同仁无动于衷表示愤慨。“为何集体失声”指的是,我们究竟是缺乏应对信心还是没有“切肤之痛”? 读了这两篇报道,我感觉似乎应该说点什么。 我曾经说过:就疗效评价而言,真正的权威不是患者,也不是医生,而是科学家(临床统计学家)。因为循证医学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做法和规则,能够尽可能避免临床研究中所出现的偏倚。近年来,在针灸走向世界40多年来后,大型针灸临床试验逐渐开展起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过去那种专家说了算,或者病人说了算的传统。据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劳力行院长介绍,全世界说针灸有效和无效的文章各占50%,在俄罗斯,90%的论文都显示有效。期刊《对照临床试验》对1998年至今的针灸研究做了一份系统性的回顾,发现每宗来自中国的临床报告都是有效的,即中国从来未发表过失败的 临床试验 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对循证医学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存在较大差异。从我自己的专业也可以看出,尽管采用中医药临床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但直到今天得出的结论还是“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很有前途,但仍然缺乏有效证据”,因为我们所发表的那些研究论文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硬伤”,正因为这些“硬伤”存在,还根本无法证实某种疗法的有效性。 事实上,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国家的当局把针灸被列为“替代医学”,并且产生了如此广泛的传播。如果作为主流医学,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在没有拿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之前,你的那种疗法根本就无法进入临床应用。所以在 2014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评价研究院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专门补充了一项建议:反对将针灸用于关节炎的治疗,原因是“缺乏证明针灸治疗关节炎有效证据”。 在走向国外的40年来,中医针灸始终渴望被世界接纳。尽管许多外国人已经接受了针灸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洋“针灸师”(据说在全美近4万名执业针灸师中,华人只有几千人)和“洋病人”, 这种传统疗法和凭借经验生长的古老医学,一直试图在西方科学理论体系内,用他者的范式,证明和捍卫自己的医学理论。但由于疗效问题,它也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在现代医学领域,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应用的前提,而不仅仅是扩大应用的证明。从记者的报道中可以看出, 以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主席田海河博士为代表的华人中医群体,发起的针灸进入美国4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保卫战,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既不是像 田海河说的那样,“我们有来自中国23所中医院校的专家,代表了真正的中医理论水平”;也不是像李永明那样,调动四十位中医师作为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作者失误的理由(有人研究试验设计、有人研究逻辑推演、有人研究论证过程……),而是扎扎实实地拿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疗效 。 对于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为了保护自己“饭碗”的海外华人针灸师,尽管提出了“联合作战”应对策略,如让大家知道“这是价值观的差异”,“不能随便欺负华人”,“我们有来自中国23所中医院校的专家,代表了真正的中医理论水平”等等,但前景却并不乐观。因为他们完全无法完成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其他的应对最终也必然是乏力的。令人惊奇的是,澳大利亚的“洋针灸师”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饭碗”,似乎更加在意疗效的客观性。他们在针刺治疗关节炎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中,收集了17000多个病例,虽然希望有效但仍然报道了最终的“无效”结论。 因此, 在面对这样的挑战中, 我们的华人针灸师最后不得不寄希望于国内针灸学界,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我们要还原中医针灸的本质,要呼吁国内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而世界针联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只能说一些官话,他“相信针灸一定可以验证,但更看重个体化和临床疗效。” 附南方周末:较“针”——针灸疗效在美陷最大规模论战 四十多年来,海外中医针灸师一直试图在现代科学体系内,证明和捍卫自己的古老医学理论。当全球最权威的医学刊物载文称“针灸无效”,自不免引发轩然大波。 中医学界很难发出有国际影响的文章。懂西方理论体系的海外针灸师,没有构建大规模试验的科研条件;而拥有众多样本的国内中医圈,却玩不转国际规则,很难做出高质量的试验设计。 中医针灸有疗效吗?针刺止痛是不是安慰剂效应? 把这两个貌似简单的问题扔进中国医学界也会争执不休,何况是在美国。 2014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下称JAMA)发表了一篇关于针灸对慢性膝关节炎疗效的学术论文,文章称:无论是针灸还是激光针灸(一种利用激光的微细光束照射穴位的新型针灸方法),对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膝盖疼痛,都和安慰剂效果一样。换言之,针灸对关节炎止痛无效。 这颠覆了针灸师的经验判断:关节炎是针灸应用最多的适应症之一。 以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为代表的华人中医群体,发起了针灸进入美国4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保卫战。 最新的消息是,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2月11日,JAMA杂志将同时刊登李永明、中医师何红健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劳力行教授等五人的反驳观点和作者的回应。 “我知道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多讨论。这个结论挑战了以针灸为职业的人,挑战了那些相信针灸有效的公众。”论文的第一作者瑞娜·希曼博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试验的争议已经超出了试验本身。 针灸对膝关节炎无效? 2014年10月,当李永明把JAMA的文章扔进两三百人的北美中医针灸师的微信群时,“一下子就炸锅了”。 “这不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JAMA是全球最权威的医学刊物之一,与《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并称为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代表着美国主流医学界的立场,它的研究结论往往左右着临床医生的选择和政府决策。 直至今日,在很多人第一眼看来,这都是一个设计精美、流程严谨、样本量充足的高水平试验。研究者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的瑞娜·希曼团队,他们召集了282名50岁以上、膝盖疼痛超过3个月的关节炎患者。 研究者将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治疗)、针灸组、激光针灸组以及假激光针灸组(安慰剂组)。12周的治疗结束后,针灸和激光针灸对膝盖疼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效果并不比安慰剂更好。在治疗结束一年后,这种改善效果消失了。因此研究者建议:“不支持对这些病人使用针灸治疗。” 刊发后,JAMA极为罕见地为这篇文章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包括路透社、福克斯新闻等美国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结论。 微信群响个不停,华人针灸师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挑错”。李永明把原文找了出来,反复研读。 “第一遍,我也觉得没问题,试验看起来很漂亮。”李永明曾为美国健康研究院(NIH)做了十几年的项目基金评审,对判断论文水平很有信心。很快,他觉得自己被作者误导了。 按照作者希曼博士的最初设想,针灸一定优于假激光,因此,她想用此差异来对激光针灸做对比,从而得出针灸和激光针灸的差异。但很可惜:针刺、激光和假激光之间都没有差别。于是只能推演出针灸无效的结论。 但这并不符合常理。李永明指出,在作者的试验设计中,并没有针灸的对照组,因此不可能得出针灸无效的结论。一个可能的推测是,作者偷换了概念,从比较激光针灸和针灸,改为验证针灸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猜想,他找出了这个项目的所有资料。作为澳大利亚的国家基金项目,所有的相关材料都会在国家基金评审网上公布。 “我发现在原始试验设计中他们根本没有计划要比较‘针刺治疗’与‘假激光针灸’。但作者最后发表论文时的结论正是通过比较‘针刺治疗’和‘假激光针灸’得出的。”李永明说。 在他看来,现在的结论完全是“试验失败”的结果。 40位中医师集体向杂志投稿 一周时间内,微信群里选出了四十位中医师作为代表,并开了一场电话会,试图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作者失误的理由,有人研究试验设计、有人研究逻辑推演、有人研究论证过程…… “我们要避免情绪化,争取做到有理有据的反驳。”北京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主席田海河博士说。 在历次海外针对针灸的争议中,因为意见分散和情绪化,他们的反驳难以奏效。现在,田海河觉得他们有理由反驳成功,“我们有来自中国23所中医院校的专家,代表了真正的中医理论水平”。 至于为什么本应该起效的针灸在治疗中会失效,中医师认为是“试验设计出了问题”。比如样本量不够;针刺治疗时间不足;试验方法有缺陷等,尤其是作者采用的泽伦(Zelen)设计是“非常有争议和局限性的”方法。 如果如他们所言,实验是失败和错误的,后果可能会无法预测。一个例子是,2014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评价研究院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专门补充了一项建议:反对将针灸用于关节炎的治疗,原因是“缺乏证明针灸治疗关节炎有效证据”。 很快,四十位中医师分别向杂志社写信。 像是一场宣战,他们集体向论文结论的科学性发出质疑——这本身在学术界就十分罕见。 和以往的沉默不语相比,华人中医圈开始主动走到台前,并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舆论风暴。一个月后的11月2日,在休斯敦举行的2014年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主办方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文章争议。 会上,李永明的观点被详述:一个高水平、精美的大规模试验在一系列的“致命伤”之下,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并用他们的逻辑误导了杂志编辑和大众。一百多位针灸师“群情激奋”,恨不得当时就写倡议书向社会公开。 但他们最终按捺住了冲动,怕变得“盲目和情绪化”。中医常常是被切割的对象,越接触现代科学体系的人,越急于表明自己和中医没关系。一个信中医的人,往往会被贴上“无知、不理性”的标签。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西医和中医容易被划分为科学和反科学的代表。 论文遗漏了重要事实? “通过JAMA杂志,我收到了很多意见信。”希曼说,她已经把正式答复交给杂志编辑,愿意回应质疑。 像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希曼的团队开始的是一场漫长的探险。 7年前,澳大利亚政府拿出一大笔资金支持针对医学替代疗法的研究。希曼获得了这一国家基金课题,并开始临床研究。 她试图证明针刺针灸和激光针灸的疗效,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在试验设计上,没有“假针刺组”恰恰是希曼认为的设计亮点。因为,社会上普遍应用的“假针刺”会给病人带来一定刺激,从而引起试验偏差。 时间不够是个问题吗?在大部分针灸师看来,试验中的治疗次数太少了。在中国,常规病人每周会接受三到四次的治疗,而试验只有一周一次的治疗频率。 希曼不赞同这个说法。在她看来,12周是有实际意义的时间,除非有人设计出试验验证长时间的针灸疗效更好,否则这种批评没有意义。在澳大利亚,医保可以负担12周内8 ~ 12次的治疗。如果频率提高,对临床的参考价值将大大降低。 针对华人中医师对“疗程短”、“没有遵循中医理论”、“试验目的前后不一致”等的一系列质疑,希曼也都不认可,“我们的试验步骤和标准是由经过澳大利亚针灸大学考核认证过的针灸师,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计的。从此前一万七千名患者的研究数据来看,这些细微细节对于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他们没有一个是针灸的专业人士。”李永明不同意希曼的说法。在他看来,这项试验的主要作者几乎全是科研博士,没有临床医学专家,也没有针灸的专业人士,以从事运动康复和物理治疗的研究人员为主。他们是对激光针灸感兴趣,而不是针灸。因为按照大多数国家包括澳洲的法律,没有针灸执照的治疗师是不能刺破皮肤的。所以,物理治疗师感兴趣的是用“激光针灸”代替金属针具,想证明激光同针刺效果一样或更好。 对于这点,希曼并没有正面回应。她觉得社会应该反思和推敲之前那些正面结果,而现在,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她。 “我不指望我们的研究推翻以往大量的研究结果,但重要的是要让大家意识到他们得到的疗效可能只是安慰剂效果——这就是我们这次试验想传达的。”希曼认为,病人、临床医生、政策制定者会根据已有的证据和他们的认识做出选择。 遭遇针灸疗效困惑的不止是临床医生,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美国卫生部(HHS)都曾为证明针灸疗效而组织多次论证。 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上述两个机构向南方周末记者推荐了美国针灸研究会联合主席、哈佛医学院教授维塔利·拿巴多接受采访。拿巴多认为,希曼的试验设计存在不足,但“这些批评和争论都是正当的,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他也指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在真针灸组(针刺和激光),还是假针灸组,经过12周内的治疗后,的确显示是有一定的治疗强度和效果的。可希曼团队却没有提及这个结果。 “论文中改善效果的提高程度都高于30%。在科学圈内,30%是一个决定效果显著与否的门槛,所以我真的不确定为什么他们把这样具备临床统计意义的数据和事实给淡化了。”维塔利·拿巴多说。 针灸疗效无法验证? 无论最终试验是不是存在缺陷和致命弱点,希曼博士都不是孤独的否定者。 自针灸传入美国之后,反对者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安慰剂效应,他们认为病人对针灸效果有所期望,再加上很多症状本身有主观性,所以病人治疗后会感觉好多了。另一种观点是,针灸的刺激可以让身体产生内啡肽(一种类吗啡激素),从而缓解症状。 “针灸就是安慰剂加上一些刺激内啡肽分泌导致的镇痛作用。”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吕洛衿说。他的观点代表着相当一部分西医的看法。 一个颇有意思的数据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型针灸临床试验在不同地区的正负结果相差很大。据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劳力行院长介绍,全世界说针灸有效和无效的文章各占50%,在俄罗斯,90%的论文都显示有效。期刊《对照临床试验》对1998年至今的针灸研究做了一份系统性的回顾,发现每宗来自中国的临床报告都是有效的,换句话说,中国从来未发表过失败的 临床试验 结果。 “中国的期刊是不是不愿意发表阴性(无效)的文章?”劳力行问。他猜测,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 40年来,中医针灸始终渴望被世界接纳。这种传统疗法和凭借经验生长的古老医学,一直试图在西方科学理论体系内,用他者的范式,证明和捍卫自己的医学理论。 “但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几十年。”李永明有些惆怅。 按照循证医学理论,临床治疗的经验和病例不是“证据”,任何疗法如果不可重复,不能经过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就不能证明该疗法的有效性。而中医讲究辩证治疗,很难固定用一种方法治疗某种疾病。这也是华人中医师们反驳JAMA文章作者的一个重要理由,“他们对病人没有辩证治疗,企图用同一种针法治疗所有人。” 也有人指责,一些医学期刊对待中医针灸存在一种“偏意”。检索JAMA历史文章发现,他们曾发表过5篇针灸的大型 临床试验 结果,全部是阴性(无效)结论。南方周末记者把这个问题和文章引发的争议抛给JAMA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及文章编辑,遗憾的是,三位编辑无一接受采访。“我们不能就刊发文章的争议发表观点”。 “这是价值观的差异。”世界针联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说。他相信针灸一定可以验证,但更看重个体化和临床疗效。 联合是唯一选择 但是中医学界很难发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 一方面,在海外的华人针灸师多是临床医生,他们理解并认可循证医学,但却没有构建大规模试验的科研条件;而拥有众多病人和群众基础的中国国内,却玩不转国际规则,很难做出高质量、大规模的试验设计。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临床效果,而是对起效机制和疗效的解释始终不明朗。针灸师常常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出的结果,却是两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和这次JAMA的文章一样。 经过几十年的抗争之后,华人中医师悟出了一个道理:想要捍卫他们所代表的中医理论,影响美国主流社会的认识,联合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此前,他们沉默、拘谨、畏惧谏言、极少参与公共事务。现在,他们开始隐藏起天生的羞涩和保守,在非母语的体系下,写传单,开宣讲会,进入主流协会,参与国际研讨,让大家知道“不能随便欺负华人”。 劳力行和李永明等医生都表示,希望国内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他们知道,仅靠在美国的几千名针灸师难以抗衡日益发展的其它团体。 在全美近4万名执业针灸师中,华人只有几千人,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和佛罗里达。 “我们要还原中医针灸的本质,要呼吁国内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田海河说。 但这毕竟不是在中国。在美国学术自由、观点开放的社会背景下,针灸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谁更强大,谁就可以制定游戏规则。美国的针灸学会和法规制定部门的负责人大多是非华人。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文章的也多是西方学者。 JAMA事件前后,华人中医师组成了好几个联盟,希望改变以往松散的架构,他们开始定期聚会,探讨重要议题。 2015年1月24日,距离中国的农历新年不到一个月,纽约暴雪。一百多名华人针灸师在著名的中国城“法拉盛”举行了新年欢庆晚宴,并给这一年中最出色的五名针灸师颁奖。“新年快乐!”众人欢呼,并以一曲最传统的大合唱“明天会更好”作结。 附南方周末: 国外火国内冷的中国针灸之痛 “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 ” ,电影《春苗》里的这句歌词让人回想起赤脚医生年代针灸的红火,然而在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学者们只能用 “ 萎缩 ” 、 “ 滑坡 ” 、 “ 严峻 ” 等来形容国内针灸发展的现状。照这样下去, “ 许多年后,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到别人的手里,那时候中国仅仅是针灸的故乡 ” 。 学针灸的洋医生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一家针灸用品商店里,来自德国的科伯尔仔细地打量着一屋子满满当当的各色物件,包括针灸针、穴位模型、挂图、小针刀等。这家不起眼的商店从门口的招牌到柜台里的商品说明,一律都用中英文双语标示,昏暗、狭小、凌乱的空间里也透着几分 “ 国际化 ” 的氛围。据店主介绍,在他的主顾中,老外大概要占三分之一。 科伯尔在今年之内已经是第三次到北京来学针灸了,前两次分别是在 2 月份和 6 月份,这次主要是来参加操作实习的。她是德国科隆一家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只能忙里偷闲地到北京来学习。她说自己现在还不能在工作中用针灸治病,希望再经过两年这样的学习,能获得针灸医生的资格,将来自己开一个针灸诊所。实际上,一方面科伯尔的确对针灸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针灸在德国也很赚钱 —— 一次针灸治疗的费用大约要 25 到 80 欧元(相当于人民币 250 到 800 元)。近五年来,针灸在德国越来越受欢迎,德国医师代表大会已经在去年 5 月确立了针灸治疗的合法性,并制定了对针灸进修的具体要求。 科伯尔就学的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为了促进传统医学在国际间的交流,于 1975 年与中国卫生部合作建立的。据中心副主任王岩介绍,中心建立之初主要是 WHO 出资派人前来学习,那时学员主要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从 1980 年代中期开始,受欧美国家医疗机构派遣,以及个人自费来学习针灸的人逐年增多。现在,这个中心每年要培养 500 多名外国学员,其中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最多。王岩说,有的学员是国外医学院在读的学生;有的开业医生为了来学针灸宁愿自己的诊所关门歇业;像科伯尔这样 “ 飞行学习 ” 的学员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一年要来七八次。王岩说,除了北京以外,在上海、南京等城市还有好几家类似的国际针灸培训机构。 据科伯尔介绍,德国也出现了很多针灸培训班,实际上有的德国医生经过在中国的短期学习后就回去 “ 办班 ” 了。根据王岩的粗略计算,她所在中心的教师和翻译人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出了国,他们中很多人都在国外办学、授课,王岩把这些人称作 “ 海外兵团 ” ,这个说法令人想起了国球乒乓球所面临的局面。 德国针灸医师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有超过 4 万名德国医师拥有被医疗保险公司承认的针灸证书,保险公司用于针灸治疗的支出每年约为 1.5 亿到 3 亿欧元。 尼克松访华花絮 实际上,美国的保险公司从 1998 年 1 月起就把针灸治疗纳入医疗保险可支付的范围,而针灸在美国引起注意则是从一个偶然的插曲开始的: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行记者 Jame   Reston 患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疼痛难忍,当时中国医生就用针灸疗法给他止痛,效果非常好。当年 7 月 2 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尼克松访华期间的这个 “ 花絮 ” ,这一报道在全美引起了轰动效应,并促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开始注意中国的针灸疗法。 其后,针灸在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直至 1997 年 11 月, NIH 才举行了关于针灸的听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 韩济生等三名中国学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报告,会后发表的声明对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予了肯定,从而使针灸引起美国社会更为广泛的重视。 现在,美国已有大约两万名持有针灸执照的医师;全美约有 70 所中医针灸学校;有 30 个州专门为针灸立法,并设立了针灸师头衔。 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先生介绍,按照中国针灸界过去的估计,由于针灸具有 “ 简便验廉 ” 的特点,所以应该更容易被不发达国家所接受;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针灸反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开展针灸医疗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142 个,全世界大概有 20 万到 30 万针灸医师,针灸热在国外持续升温。王雪苔认为,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针灸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王雪苔也指出了国外针灸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有些国家针灸师还不能算医生,比医师的地位低下;在法国,没有西医资格的人不允许做针灸;在技术上,由于讨厌灸法的气味,以及担心灼伤引起诉讼,国外的针灸大多数是 “ 只针不灸 ” ,不辨证施治,针法也被简单化,王认为,针灸特色的丧失令人担心。另一方面,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学习的中国人,在国内参加短期的学习班就去国外闯荡,以中医作为招摇的手段给人针灸治病,他们往往手法不规范,甚至造成事故,这些都损害了针灸在国外的声誉。 整合医学中的针灸 在西方,所有不属于主流西医的诊治方法被统称为“ 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CAM)” ,针灸即被归入 CAM 之列。从事针灸原理研究近 40 年的韩济生院士认为,如果把 CAM 直译为 “ 补充与替代医学 ” 则未免失于贬损,所以他情愿将其称为 “ 非主流医学 ” 。对于国际上针灸热形成的背景,韩济生归结为西医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化学药物的危害,医疗服务缺乏人性化等等。而非主流医学往往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不污染环境,又富有同情心,所以越来越受欢迎。现在,英美等国都在积极开展对非主流医学的深入研究,争取在肯定效果的基础上,协调其与主流医学的关系,形成 “ 整合医学 ” 的发展策略。 据韩济生介绍,非主流医学包括几十种治疗方法,其中最深入人心、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针灸,这一方面因为它有神奇的疗效,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在非主流医学中是搞得最透彻的一种,所以更容易被纳入现代科学的框架加以理解并接受。韩济生因其对针刺镇痛和针刺戒毒两方面机制的研究,而在针灸原理的神经科学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他相信,虽然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阐明针灸治病的普遍性原理,还不能在整体上揭开经络之谜,但中国人现有的这些研究成果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 10 月新出版的、国际上最为经典的戒毒医学的教科书《物质滥用 ( 第四版 ) 》中,针刺戒毒已经作为单独的章节被载入,这部分内容就是由韩济生撰写的,他认为这对针灸医学和他个人的工作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近年来,韩济生经常应邀在西方医学界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作有关针灸的专题报告,他的亲身感受是,中医药、针灸等传统医学正与西方主流医学相融合,最终形成整合医学的潮流。 国内滑坡令人担心 “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 ” ,电影《春苗》里的这句歌词让人回想起赤脚医生年代针灸的红火。然而,在 11 月 15 日闭幕的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石学敏却用 “ 萎缩 ” 、 “ 滑坡 ” 、 “ 严峻 ” 这样的词来形容国内针灸发展的现状。石学敏在报告中提到,在国内很多医院,针灸科被认为可有可无,大部分医院没有针灸病房,使得年轻医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和指导,从而对针灸专业的前途产生怀疑。在报告中,他对针灸学科人才流失、教学体系落后、科研思路模糊等问题表示忧虑。 在谈到国内针灸界所面临的诸多困惑时,王雪苔把问题的症结主要归咎于体制、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他说,现实的情况是 “ 综合医院不重视中医,中医院不重视针灸 ” 。他以经济效益为例介绍说,根据北京市现行的规定,针灸一次的收费标准是 4 块钱,这就造成有的大夫不愿意钻研针法,而是 “ 功夫在针外 ” ,通过电针、拔火罐、耳针等不必要的 “ 花样 ” 来增加收入。与此相对照,在美国,一次针灸的收费一般在五六十美元,一个针灸师一年中等水平的收入能达到 8 万 -10 万美元。他认为,应当根据针灸的特点和现状,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来保护它的发展。王雪苔用 “ 手工绣花比机绣值钱 ” 作比喻来说明针灸作为一种特殊技能的价值。他认为经济收入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有的针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样一来,中青年针灸医生出国赚钱或者改行就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王雪苔对针灸在国内受到的歧视表示不满,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光靠针灸界一些人士的民族感情和对专业的忠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针灸在国内滑坡的问题。他近年来抓住各种机会为此呼吁,但各方面反应不积极。这位 79 岁的针灸界前辈对现状表示 “ 很担心 ” 、 “ 很生气 ” 。 融合的尴尬 发展战略、科研思路是石学敏在此次传统医药大会上着重提到的问题。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陈少宗把针灸学理论体系归纳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模式;另一种是以神经网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模式。他认为,两种模式很难分辨孰轻孰重。两个群体之间应该彼此认同,相互尊重,相互关切,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彼此善待对方。 石学敏在报告中指出,对中医针灸的研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传统针灸经典作为最高典范不利于针灸医学的发展。在临床研究上,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科研设计规范,这样,研究结果才能在国际上获得承认,这对于针灸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反对片面强调 “ 中医纯化 ” 的做法。 王雪苔在赞同针灸现代化的同时,还是更强调针灸的特色,他说,随机、双盲、对照这些方法有些不能完全套用,不要为了研究方法而忽视了特色,那样就本末倒置了。他担心舍本逐末,把古代针灸的精华失掉。他曾经在国外演讲时说,一些研究看起来有些不大符合科学研究规范,没有对照组,都是回顾性的、总结性的,但还是值得重视的,因为确实是 “ 一针一针扎出来的 ” 经验的总结。 实际上,随着针灸迅速走向世界,国外明显加大了研究针灸的力度。美国 NIH 在所属的非主流医学研究机构中选择了 13 家,建立起主要研究针灸的重点项目,每年各向他们投入 100 万美元的经费。作为这一计划的评委,韩济生介绍说,在科研资金的投入上,他们已经超过了我们,但三年过去了,这些项目至今还没有产生系统的研究成果,他们和中国人的研究水平还有差距。韩认为, “ 这也许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原因有关,科学研究不是用钱就能一下子堆起来的,但从前景上看,他们所构成的挑战值得注意。 ” 这些项目还吸引了 20 多个来自中国的学者参与研究,韩济生也把他们比作乒乓球的海外兵团。 让韩济生感到困惑的是,尽管他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但这些研究缺乏来自针灸临床实践的呼应,和传统医学的融合很不够。他举例子说,他在国内作完学术报告后,很少有中医、针灸医生和他讨论;而在国外,听了他用神经科学原理对针灸的解释以后,往往有许多针灸医生很感兴趣,围着他探讨、提问。韩济生认为,要想改变科学研究和中医临床脱节的状况,国内应该注意调整年轻一代中医、针灸医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开放的心态;并且排除那些微妙的社会、心理因素,否则, “ 许多年后,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到别人的手里,那时候中国仅仅是针灸的故乡 ” 。这位 76 岁的院士对前景感到忧虑。 附 曾庆平 :还原“针灸止痛无效”论 大家应该不会反对这样的说法:一种药只能治一种病或少数几种关联症状。同样,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但至少止痛的疗效是公认的。目前,针灸能不能止痛完全靠病人的主观感觉,还没有合适的客观数据予以证明。 恰恰是针对这种难以量化、不适合用实验验证的“主观感觉”,有一个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硬是在200多位膝关节疼痛的病人中开展了为期近两年的实验,并且已经把实验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经过12周针刺或激光穿刺后,跟假针灸相比,膝关节疼痛与运动能力没有明显改善,但与无针灸相比,12周针刺或激光穿刺都能适度缓解疼痛,而且针刺还能适度改善运动能力,只不过与假针灸区别不明显。 (neither needle nor laser acupunctu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ain or function compared with sham at 12 weeks. Compared with control, needle and laser acupuncture resulted in modest improvements in pain at 12 weeks, but not at 1 year. Needle acupuncture resulted in modest improvement in func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at 12 weeks 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sham and was not maintained at 1 year.) 也就是说,针灸止痛还是有效的,只不过还没有超出安慰剂的范围。对此意外结果,包括两位华裔人士在内的多人,在同期杂志上发表文章,质疑了上述研究的实验设计。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He Hongjian医师就指出了该文中存在的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病人接受的针灸次数不一致,有的每周少于一次,有的每周一次,还有的每周两次,而针灸有效缓解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一般疗程应该是:每周两次,持续8周;每周一次,持续两周;隔一周一次,持续4周;每月一次,持续12周。 二是未量化针刺皮肤的深度,也未描述病人“得气”的感受,而因个体差异,有些人能“得气”,有些人不“得气”,若不把两者区分开,很可能得出针灸有效,但差异不显著的结论,正如文章中所说的那样。 如果要让针灸实验更客观,最好是不要把“主观感觉”作为评价指标,而客观指标其实有很多,其中一个最简单的量化指标是疼痛阈值。根据我们的经验,若把正常小鼠放在55摄氏度的铁板上,大约经过24秒它才抬起后爪用嘴舔舐,而关节炎造模小鼠在十几秒甚至几秒钟之内就会出现这个动作。 假如上述文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患者把疼痛的手或脚伸入55摄氏度(或更高)的温水中,记录其停留的准确时间,得出的数据肯定比口头问询病人的疼痛感觉来得真实可靠得多,但不知他们为何不屑于做这样的验证。 当然,一个更精细的量化指标是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定量测定,因为关节炎的重要表型特征是早期关节红肿,晚期关节变形,但其共同生化特征是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大幅升高,所以用抗炎症细胞因子抗体治疗关节炎最有效。 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针灸针法(包括针刺深度和强度)对治疗后果有很大影响。比如,我们发现长时间高强度电针刺激,不仅不能缓解炎症,反而加剧炎症。我们推测这种刺激可能造成皮肤“创伤”,相当于一种“生物胁迫”,必将引起身体产生一系列应急反应。 因此,下一步我们准备做一系列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从中找到一种相当于手工针灸的刺激强度,再详细比较电针与手针降低或升高炎症指标的效果。一旦证明手针“得气”与炎症缓解相对应,那么就等于证明针灸止痛有效。 希望国人不要一听到别人说针灸无效就气急败坏,而是要平心静气地用他们认可的指标加以反证,让他们心服口服,这就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71796.html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593 次阅读|9 个评论
吃深海鱼油能治骨关节炎
热度 2 qpzeng 2014-7-14 03:19
骨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膝关节骨骼及软骨组织的自我消化、修复、畸形和疼痛,占关节炎总病例的10%-15%。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与身体某个部位的慢性炎症有关。这种慢性炎症可能来自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来自身体疾病,如癌症患者常伴有骨关节炎。 与其说肥胖是骨关节炎的后遗症,不如说二者都是慢性炎症的并发症。因此,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患者的体重是多少,而是也取决于患者所吃的食物是什么。刚刚在《风湿病年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了这个观点。 在小鼠关节炎模型中发现,饲喂饱和脂肪(动物油)的小鼠骨关节炎更严重,饲喂欧米伽6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的小鼠骨关节炎有所缓解,而饲喂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的小鼠骨关节炎基本康复。 不同种类油脂影响骨关节炎的深层原因在于饱和脂肪酸能促炎,而不饱和脂肪酸能抗炎,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个双键)的抗炎能力强于单不饱和脂肪酸(一个双键)。欧米伽6植物油含2-4个双键,欧米伽3深海鱼油含3-6个双键,前者的抗炎活性弱于后者。 因此,从小鼠实验推测,骨关节炎患者吃深海鱼油有助于康复,而吃动物油则会加剧病情,但仍需通过人体试验加以证实。 Omega 3 fatty acids lessen severity of osteoarthritis in mice Date: July 11, 2014 Source: Duke Medicine Summary: Mice consuming a supplement of omega 3 fatty acids had healthier joints than those fed diets high in saturated fats and omega 6 fatty acid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ietary factors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than mechanical factors in the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osteoarthritis,” said the study's senior author.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3D X-ray) images (top) and histology images (bottom) of the knees of mice fed a very high fat diet containing omega 3 fatty acid supplement (left) or only omega 6 fatty acids (right) after a knee injury. The omega 6 diet showed abnormal bone remodeling and calcified tissue formation in the joint (white arrow). The omega 6 diet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loss of cartilage (red staining, yellow arrowhead) and increased joint inflammation. Credit: Duke Orthopaed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Mice consuming a supplement of omega 3 fatty acids had healthier joints than those fed diets high in saturated fats and omega 6 fatty acids, according to Duke Medicine researchers. The findings, published in the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 suggest that unhealthy dietary fats – not just obesity – may contribute to worsening osteoarthriti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ietary factors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than mechanical factors in the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osteoarthritis,” said Farshid Guilak, Ph.D., Laszlo Ormandy Professor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t Duke and the study’s senior author. Obesity is one of the primary risk factors for osteoarthritis, although the mechanisms linking these condition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It has been assumed that increased weight wears the joints out, but this doesn’t explain why arthritis is also found in hands and other joints that don’t bear weight. Guilak and his colleagues began studying systemic factors other than body weight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arthritis, and in an earlier study in obese mice, found that the lack of appetite hormone leptin predicted whether the mice had arthritis. “This made us think that maybe it’s not how much weight you gain, but what you eat,” Guilak sai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s focused on mice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caused by injury to the joint. Arthritis resulting from trauma or injury is thought to account for 10 to 15 percent of all cases of arthritis. The mice were fed one of three high-fat diets: one rich in saturated fat, one rich in omega 6 fatty acids, and one rich in omega 6 fatty acids but supplement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omega 3 fatty acids. Saturated fat, which usually comes from animal sources, is known to raise cholesterol levels. Omega 6 fatty acids, often found in corn oil, soybean oil, nuts and seeds, are thought to be a healthier source of fat. Omega 3 fatty acids, commonly found in fish or fish oil supplements, are often touted as “healthy fat” given their heart-healthy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Unfortunately, most Americans eat significantly more saturated fat and omega 6 fatty acids than omega 3 fatty acids. “A healthy diet would include roughly equal ratios of these fats, but we’re way off the scale in the Western diet,” Guilak said.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rthriti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ce’s diets, but not with body weight. The mice that ate diets high in saturated fat or omega 6 fatty acid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worsening of their arthritis, while mice consuming a small supplement of omega 3 fatty acids had healthier joints. “While omega 3 fatty acids aren’t reversing the injury, they appear to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arthritis in this group of mice,” Guilak said. “In fact, omega 3 fatty acids eliminated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obesity in obese mice.” The researchers also looked at the mice’s ability to heal wounds, which may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thritis and wound healing. In mice consuming omega 3 fatty acids, a small ear punch typically used to differentiate mice healed much more quickly than it did in animals that did not receive the supplement. “We found that independent of body weight, dietary fatty acids regulate ear wound healing and severity of osteoarthritis following joint injury in obese mice,” said Chia-Lung Wu, a biomed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Duke Orthopaed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the study’s lead author. The researchers are working to translate their findings to humans. “A great next step would be to do a clinical study to look at effect of omega 3 fatty acids post-injury,” Guilak said. Story Source: The above story is based on materials provided by Duke Medicine . Note: Materials may be edited for content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 Farshid Guilak et al. Dietary fatty acid content regulates wound repair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itis following joint injury .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 July 2014 DOI: 10.1136/annrheumdis-2014-205601
个人分类: 期刊论文|11284 次阅读|9 个评论
八问八答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
GaoXurenKnee 2013-4-26 18:06
如果您有膝关节红、肿、热、痛,那么您可能是患上了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那么我(备注: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膝关节运动损伤与疾病关节镜专家 高绪仁)今天的演讲将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问:什么是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 第一答: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也被称为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细菌感染性膝关节关节炎、膝关节感染。这种疾病是由于膝关节被感染,从而引起的膝关节炎症。最常见的情况是,身体的某一个膝关节被感染。但是如果感染迅速扩散,也可引起多个关节感染。 第二问:什么导致了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呢? 第二答: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可以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扩散而来。也可能是由于受伤导致的开放性伤口引起感染。手术切口也可能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比如膝关节手术可以引起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对于成人和小孩而言,能引起膝关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常见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等。这些细菌进入血液、感染 膝关节,导致膝关节炎症和疼痛。 其它感染,比如病毒、真菌引起的感染,也能够导致膝关节关节炎。这些病毒包括: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能引起膝关节关节炎的真菌包括:组织胞质菌、球霉菌、芽生菌等。这些感染通常不很严重,很缓慢才能发展成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问:什么人容易患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答: 年轻的孩子和老年人最容易患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具有开放性伤口的人也容易发生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另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存在以下疾病的人:肿瘤、糖尿病、静脉注射吸毒的人、类风湿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都更容易发生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第四问: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第四答: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迅速出现膝关节剧烈疼痛、膝关节肿胀及发热。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寒战;疲劳、全身性虚弱;发热;感染的膝关节活动受限;感染的膝关节严重疼痛、膝关节肿胀(关节内由于感染渗出液体增加);膝关节周围皮温升高(感染导致膝关节血流加速,从而出现关节发红、皮温升高)。 第五问:如何诊断患者的了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第五答: 常用膝关节关节穿刺来进行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精确诊断。膝关节关节穿刺术通过插一根针到膝关节里面,抽出膝关节液(滑膜液)。正常人的膝关节关节液(滑膜液)是无菌的,是膝关节内润滑剂。 进行膝关节穿刺时,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感染的膝关节腔。抽出部分关节液,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检验科比较感染的膝关节液里面的白细胞计数是不是高于正常膝关节液。检验科还观察膝关节液里是否有细菌生长。这能够帮助医生明确是否存在膝关节感染、什么细菌引起的膝关节感染。 膝关节普通X片,膝关节核磁共振,血液学检查也能够用于监测炎症。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对判断膝关节破坏非常敏感。血液学检查对于探查、监视炎症有重要作用。 第六问:如何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第六答: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的治疗包括:联合使用强力抗生素、引流被感染的膝关节内的关节液。使用抗生素能够防止膝关节感染的扩散。发现膝关节化脓性感染后最好立刻住院,然后静脉注射抗生素。出院后,要在很好的护理情况下,继续对症治疗。 刚开始,要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果具体的细菌能够被诊断出来的话,可以用针对这种细菌的特异性抗生素。一般要使用抗生素治疗4到6周才能完全清除感染源。 第七问:要不要引流感染的膝关节关节液? 第七答: 是的。对膝关节感染的引流是快速清除感染的关键办法。抬高患肢、辅助膝关节支具、卧床休息都非常重要。 传统方法,切开膝关节进行清理膝关节感染病灶并引流。手术后可以继续膝关节冲洗。 第八问:膝关节关节镜微创手术能否用于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第八答: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医师等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前沿和微创的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办法:使用膝关节关节镜清理关节内的感染病灶并冲洗膝关节。该方法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为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和广大患者所推崇。
个人分类: 膝关节健康学校讲座|4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午诊治一骨科膝关节经典病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感染
GaoXurenKnee 2012-12-31 14:09
不及时诊治,此类疾病将导致膝关节失去功能,成为残疾。
个人分类: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2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徐医附院健康教育学校课程之高绪仁主讲<退行性骨关节炎>
GaoXurenKnee 2012-12-18 21:01
时间:2013年10月19日 周六上午9:00-10:30 地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综合楼401大教室 徐医附院健康教育学校 主讲:高绪仁 主持:徐医附院宣传科领导 主题:退行性骨关节炎(膝关节 肩关节 肘关节 踝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手指关节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 听众:徐州市民
个人分类: 膝关节健康学校讲座|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气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热度 2 孙学军 2012-10-5 08:1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尽管这个疾病不是恶性肿瘤,但由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并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 RA ),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除关节病变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是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其发病机理也未完全明确,但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认。类风湿性关节为病变的组织变化虽可因部位而略有变异,但基本变化相同。有三个特点:弥漫或局限性组织中的淋巴或浆细胞浸润、血管炎和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治疗目的仅在于:①控制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药物治疗包括三类,一类是“改善病情抗风湿性药物”,这类药物包括咪唑硫嘌呤、环孢霉素、 D-penicillamine 、 gold salts 、 hydroxychloroquine 、 leflunomide 、 methotrexate (MTX) 、 minocycline 和 sulfasalazine 。第二类是抗炎症生物制剂,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1 和 6 的阻断剂等。第三类就是抗炎药物和镇痛药物。 氢气的抗炎症作用至少可以有理由尝试氢气是否对类风湿具有治疗价值。最近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氢气对类风湿,特别是早期类风湿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该研究是一项非双盲小规模的临床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有限。 研究选择 20 名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治疗手段是让患者每天饮用高浓度氢气水 530 ml 。高浓度氢气水是因为该研究采用 4-5 ppm (质量比)氢气浓度,而一般情况下,氢气的最大溶解度不超过 2 ppm ,本研究中作者采用一种特殊的氢气溶液制备方法。整个治疗周期为 12 周。治疗先采用每天饮用氢气水连续 4 周,然后停止 4 周,再每天饮用氢气水连续 4 周。用血液和尿液中 8 羟基鸟嘌呤作为氧化损伤的指标,用 C 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结果发现,经过治疗 4 周后,尿液氧化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都显著下降,在间隔 4 周后,上述指标继续下降(原因?)。在第 2 个 4 周治疗后,尿液氧化指标进一步下降,尿液氧化指标尽管没有显著下降,但低于正常水平。最令人称奇的是, 5 名早期(发病低于 12 月)患者全部都明显缓解,其中 4 名患者在整个治疗结束后症状完全消失。 该研究说明,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氢气具有治疗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这是非常让人激动的研究结果。当然这一研究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可以继续联想,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有许多,例如血管炎、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这些疾病目前都没有用氢气治疗的尝试,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不过有人声称氢水对某些银屑病患者有效果,法国卢尔德的氢气水主要对一些因多发性硬化而瘫痪的患者有特殊效果,希望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本研究采用增加氢气溶解的方法使用氢气,其实能提高人体利用氢气的手段有很多,只要有治疗效果,给药量、给方法和途径并非制约因素。 本文章发表在 Medical Gas Research 上,全文可以免费阅读。 Consumption of water containing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molecular hydrogen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 open-label pilot study Ishibashi T, Sato B, Rikitake M, Seo T, Kurokawa R, Hara Y, Naritomi Y, Hara H, Nagao T Medical Gas Research 2012, 2 :27 (2 October 2012)
个人分类: 饮用氢气水|9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最新研究论文
热度 3 qpzeng 2012-9-25 22:58
http://life.scichina.com:8082/sciC/CN/abstract/abstract508807.shtml 青蒿素和雷帕霉素阻遏一氧化氮爆发性缺氧 激发的小鼠急性关节滑膜炎 吴佩①†, 鲍飞②†, 郑青③, 肖娜①, 汪大婷①, 曾庆平①* ①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广州 510405; 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 广州 510080; ③ 暨南大学药学院, 广州 510632 † 同等贡献 * 联系人, E-mail: qpzeng@gzhtcm.edu.cn 投稿日期: 2012-03-31; 接受日期: 2012-08-1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9145624536-4000003)和广东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2008)资助项目 doi: 10.1360/052012-148 摘要 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原因并揭示青蒿素及雷帕霉素抗RA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建立了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急性关节炎(CIAA)小鼠模型. 从炎症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上与经典的胶原诱导关节炎(CIA)的比较表明, CIAA能完全模拟CIA的关节红肿、滑膜增生和炎性浸润, 而且造模时间大大缩短(从28天缩短到3天). 关节腔CFA注射使促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全面上调, 一氧化氮(NO)急剧爆发, 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 最终导致滑膜血管新生及细胞增殖. 用NO供体化合物硝普钠(SNP)注射小鼠关节腔也能引起关节红肿, 而CFA与NO合成抑制剂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共同给药则无关节炎症发生. SNP先激活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然后阻遏诱导型NO合酶表达, 再进一步促进HIF-1和VEGF表达. 在CIAA小鼠造模前后注射青蒿琥酯和/或雷帕霉素, 可逆转缺氧诱导的HIF-1和VEGF表达、滑膜血管形成、肿瘤样增生和淋巴细胞炎性浸润. 青蒿琥酯不能完全抑制CFA诱导的免疫激活, 而雷帕霉素可显著下调CFA激发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二者均能抑制NO合成, 可见NO是RA发病的重要媒介因素. 青蒿琥酯和雷帕霉素通过阻断NO产生的连锁效应展示了预防及治疗RA的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氧化氮 缺氧 病因学 发病机理 Artemisinin and Rapamycin Compromise Nitric Oxide-driven and Hypoxia-triggered Acute Articular Synovitis in Mice WU Pei1, BAO Fei2, ZHENG Qing3, XIAO Na1, WANG DaTing1 ZENG QingPing1 1 Tropical Medicine Institut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3 College of Pharmac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ical caus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reveal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rtemisinin and rapamycin against RA, the present work has established a mouse model of the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induced acute arthritis (CIAA). The inflammation morph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omparisons of CIAA with the classic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 indicated that CIAA perfectly simulates CIA in articular erythema and edema, synovial hyperplasia, and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in a substantially shortened modeling time (from 28 to 3d).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with CFA allows global 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genes, dramatic burst of nitric oxide (NO), over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HIF-1) and 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synovial angiogenesis and hyperplasia. Aticular injection of mice with the NO donor compound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also causes articular erythema and edema, whereas co-administration of CFA with the NO synthetic inhibitor NG-monomethyl-L-arginine (L-NMMA) abrogates articular inflammation. SNP activ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but suppresses inducible NO synthase within three days, and upregulates HIF-1 and VEGF within two weeks. Pre- and post-injection of modeling CIAA mice with artesunate and/or rapamycin reverses hypoxia-induced expression of HIF-1 and VEGF, synovial angiogenesis, tumor-like hyperplasia, and lymphocytic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While artesunate fails to completely repress CFA-induced immune activation, rapamycin down-regulates CFA-triggered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Nevertheless, both artesunate and rapamycin are able to inhibit NO production. Conclusively, NO serves as a pivotal mediator of RA pathogenesis, and artemisinin and rapamycin, by blocking NO generation, hold potential promise in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of RA patients. rheumatoid arthritis, nitric oxide, hypoxia, etiology, pathogenesis 724.pdf
个人分类: 期刊论文|4005 次阅读|8 个评论
Wiley-Blackwell 2种SCI收录关节炎期刊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2-7-21 09:20
Wiley-Blackwell 2种SCI收录关节炎期刊投稿指南
读者留言希望了解 SCI 收录的关节炎期刊, SCI 收录关节炎( Arthritis )期刊 4 种,为了帮助读者了解高水平关节炎期刊,向 SCI 收录的关节炎期刊投稿,本博客特向各位读者推荐 Wiley-Blackwell 出版社的 2 种 SCI 收录关节炎期刊。 2 种 Wiley-Blackwell 关节炎期刊已经为读者做了链接,您可以直接点击期刊名称进入期刊主页,阅读下载全文,了解该期刊的作者指南并在线投稿。 1 、 Arthritis Rheumatism 《关节炎与风湿病》美国 ISSN:0004-3591 , 1958 年创刊,全年 12 期, Wiley-Blackwell 出版社(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07030-5774, NJ USA )出版, SCI 收录期刊 ,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和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 2007 年影响因子 7.677 , 2008 年影响因子 6 .787 , 2009 年影响因子 7.332 , 2010 年影响因子 8.425 , 2011 年影响因子 7.866 , 2011 年 5 年期影响因子 7.979 。 2011 年 JCR 风湿病学科排名第 3 位( 29 种)、 Q1 (一区)。 说明:影响因子的四分位区间是指将一个学科领域内所有期刊影响因子大小顺序排列后,将所有期刊分成四等份,从而形成四个区间并分别标记为 Q1 , Q2 , Q3 , Q4 。 该刊是美国风湿病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的官方刊物,刊载关节炎类型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及新药应用方面的论文、评论和病例报告。 该刊每年均刊登大量的会议摘要, 1990-2012 年该刊 SCI 收录 42198 篇文章,其中会议摘要 32647 篇、学术论文 7169 篇、通讯 1769 篇、社论 674 篇、综述 254 篇、会议论文 117 篇等。主要国家与地区分布:美国 18627 篇、英国 3605 篇、加拿大 2815 篇、日本 2430 篇、德国 2364 篇。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文章 297 篇,其中会议摘要 166 篇、学术论文 104 篇、通讯 20 篇、社论 7 篇、会议论文 1 篇。中国学者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38 篇、香港屯门医院( TUEN MUN HOSP ) 34 篇、中山大学( SUN YAT SEN UNIV ) 25 篇。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关节炎与风湿病》年发文量(统计论文、通讯、综述)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关节炎与风湿病》年引文量(统计论文、通讯、综述) 9182 篇文章(统计论文、通讯、综述)共被引用 387580 次,平均引用 42.21 次,年均引用次数 16149.17 , H 指数为 211 (有 211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211 次以上)。 网址: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29-0131 编委会: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29-0131/homepage/EditorialBoard.html 作者指南: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29-0131/homepage/ForAuthors.html 在线投稿: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rheumjournal 2 、 Arthritis Care Research 《关节炎治疗与研究》美国 ISSN:0893-7524 , 1988 年创刊,全年 6 期, Wiley-Blackwell 出版社(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出版, SCI 收录期刊 , 2010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和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 2009 年影响因子 4.152 , 2010 年影响因子 4.749 , 2011 年影响因子 4.851 , 2011 年 5 年期影响因子 5.045 。 2011 年 JCR 风湿病学科排名第 6 位( 29 种)、 Q1 (一区)。 说明:影响因子的四分位区间是指将一个学科领域内所有期刊影响因子大小顺序排列后,将所有期刊分成四等份,从而形成四个区间并分别标记为 Q1 , Q2 , Q3 , Q4 。 该刊是美国风湿病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的官方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评论和病例报告,讨论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卫生保健的经济、教育和社会问题。年刊文 300 篇。 该刊在 SCI 共被收录 746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588 篇、通讯 86 篇、社论 39 篇、综述 29 篇等。主要国家与地区分布:美国 372 篇、加拿大 127 篇、英国 84 篇、荷兰 63 篇等。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 9 篇论文,其中论文 6 篇、综述 3 篇,中国学者以通讯作者在该刊发表论文的研究机构有香港屯门医院( Tuen Man Hosp ) 2 篇、同济大学( Tongji Univ ) 1 篇、香港韦尔斯亲王医院( Prince Wales Hosp ) 1 篇、第四军医大学( Fourth Mil Med Univ ) 1 篇、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 Hong Kong ) 1 篇。 746 篇文章共被引用 2085 次,平均引用 2.79 次, H 指数为 17 (有 17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17 次以上)。 Arthritis Care Research 《关节炎治疗与研究》年发文量 网址: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2151-4658 编委会: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2151-4658/homepage/EditorialBoard.html 作者指南 :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2151-4658/homepage/ForAuthors.html 在线投稿: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rheumjournal
个人分类: SCI投稿|6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朋友滴酒不沾并非好习惯
热度 12 qpzeng 2012-7-18 16:22
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女性朋友都不嗜酒?甚至滴酒不沾?难道这就是她们长寿的秘诀?不可否认,就平均寿命来讲,女人的确比男人长寿。但是,女性长寿的原因似乎更多地归咎于人类进化中形成的优势。 还有一种现象也是男女有别,那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女高于男。现在有人说了,女人之所以容易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风湿病,就是因为女性很少喝酒,甚至从不喝酒。不知是否有人做过欧洲女性与亚洲女性的调查,因为前者常喝红酒,后者却从不喝酒。 请看《英国医学杂志》(BMJ)7月1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女人长期饮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人群案例研究》中所列出的数据: bmj.e4230.full.pdf 每周喝酒4杯(每杯含15克酒精)以上的女人与每周只喝1杯以下或从不喝酒的女人相比,患关节炎的风险下降37%。 连续10年,每周喝酒3杯以上的女人与从不喝酒的女人相比,患关节炎的风险下降52%。 【酒精量(克数)= 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0.8】。15克酒精等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毫升。 由此可见,女人滴酒不沾未必是个好习惯!建议女性应该经常喝点低度酒,既怡情,更保健。至于酒的种类,以葡萄酒为上品,特别适用于中老年女性,因为其中还含有抗癌、延寿的微量白藜芦醇。 话说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为什么高于男性呢?目前的研究还不能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 不过,我们最近开展的研究似乎对回答这个问题有帮助。我们发现,给小鼠每天喂点细菌造成肠道感染,一个月后,它们的关节就会红肿(发炎)。假如在喂细菌的同时,又在饮水中加点酒精(15%),小鼠的关节就不出现红肿现象。 现在也有研究指出,除了胃肠道细菌感染以外,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可能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也许还是主要病因。由于女性患妇科病(细菌、真菌感染)的人数远远高于男性患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炎的人数,这可能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女性喝酒虽然能从免疫角度阻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喝酒并不能杀死生殖道内的病原体。因此,凡是已经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症状的人,应该立即针对具体的病原体(细菌?真菌?)进行彻底治疗才能奏效。 当然,以现有抗生素的疗效而言,由于日益严重的抗药性,导致抗菌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在不能根治感染引起的炎症以及体内存在其他炎症病灶的情况下,适量饮酒就成为最后的补救措施。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4738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科普:适度饮酒有助预防关节炎
xuxiaxx 2012-7-16 15:10
饮酒有助预防 关节炎 是不少人的经验之谈,一项最新科学研究再次证实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这项研究发现那些适度饮酒的人与不饮酒的人相比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的确更低。   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调查了3万多名女性的健康资料,她们出生于1914年到1948年之间,接受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其中有些人一直被跟踪到2009年。   分析显示,那些每个星期饮酒量在3杯 以上者 ,与不饮酒者相比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要低52%;而每周饮酒4杯以上者,与每周饮酒不到1杯者相比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也要低37%。这里对一杯酒的定义是相当于含15克酒精,对饮用红酒、啤酒等各种情况都进行了折算,这些不同的酒类在预防关节炎方面都有相似的效果。   研究人员说,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部位的健康组织引起,而酒精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这种作用,因此 饮酒 有助预防关节炎。   对于酒精的这种作用,近年来逐渐有研究予以揭示,比如2006年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如果让实验鼠每日摄入少量酒精,能够明显降低它们患 风湿性关节炎 的风险;2010年,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研究人员也在《风湿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对一些关节炎患者的调查显示,饮酒可以减轻他们的关节炎症状。   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说,饮酒有助预防关节炎并不能成为酗酒的借口,因为早有研究显示酗酒会导致多方面的健康风险,只有适度的饮酒,才能对 酒精 用其利而避其弊。 来源:新华网
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节炎遗传基因研究动态与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2-7-10 11:02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C-query: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172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1678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333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发现遗传基因相关知识概念94个,对科研选题和进行中的科研工作有一定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job id # 1678 started Mon Jul 9 21:52:31 2012 Max_citations: 50000 Stoplist: /var/www/arrowsmith_uic/data/stopwords_pubmed Ngram_max: 3 A_query_raw: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on Jul 9 21:52:39 2012 A query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started Mon Jul 9 21:52:47 2012 A query resulted in 1578 titles C_query_raw: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Mon Jul 9 21:53:14 2012 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1578 A: pubmed_query_A 1578 AC: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 AND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 1578 C_query_raw: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Mon Jul 9 21:54:00 2012 C: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2398 A: pubmed_query_A 1578 AC: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 AND (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 172 C_query_raw: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Mon Jul 9 21:54:31 2012 C: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2398 A: pubmed_query_A 1578 AC: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 AND (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 172 C query =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teoarthritis started Mon Jul 9 21:54:47 2012 C query resulted in 2398 titles A AND C query resulted in 172 titles 2873 B-terms ready on Mon Jul 9 21:56:35 2012 Sem_filter: Genes Molecular Sequences, and Gene Protein Names 333 B-terms left after filter executed Mon Jul 9 21:59:52 2012 B-list on Mon Jul 9 22:00:51 2012 1 cox-2 2 jnk 3 akt 4 vegf 5 erk1 6 beta catenin 7 smad 8 aggrecan 9 toll receptor 10 wnt 11 synovial fibroblast 12 smad3 13 map kinase 14 mmp-2 15 timp-1 16 leptin 17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8 tissue inhibitor metalloproteinase 19 oncostatin m 20 c jun 21 adiponectin 22 promoter polymorphism 23 fibromodulin 2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5 adamts-4 26 timp 27 mmp-9 28 cdna 29 jak stat 30 matrix gene 31 c fos 32 endostatin 33 p38 34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35 chemokine 36 nf kappab 37 cd44 38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39 il-1beta 40 caspase-3 41 rankl 42 il-6 43 il-1 44 ap-1 45 promoter region 46 cathepsin k 47 gadd45beta 48 sox9 49 transcription factor 50 mmp-1 51 metalloproteinase gene 52 mmp-13 53 igf i 5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gene 55 rheumatoid synovial 56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57 erk 58 tgf beta1 59 caspase-8 60 ccn2 61 tgf beta 62 acl 63 human synovial 64 igf 65 interleukin 66 mmp-3 67 protein kinase c 68 jun 69 timp-2 70 bcl-2 71 pthrp 72 estrogen receptor 73 ctgf 74 endo180 75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76 bmp 77 mmp 78 disintegrin 79 collagen gene 80 tnf alpha 81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82 hyaluronan synthase 83 mmp13 84 tlr4 85 cathepsin b 86 p53 87 bmp-2 88 hip 89 pth 90 proteoglycan 91 related oncogene alpha 92 metalloprotease 93 catabolic gene 94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view_b_txt.cgi?ID=1678 研究实例: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B literature B-term BC literatur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cox-2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os... 1: Differential down-regulation of COX-2 and MMP-13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 by glucosamine-hydrochloride.2009 Add to clipboard 2: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celecoxib and omega-3 fatty acid o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 and laminin-5gamma2-chain immunolocalization in 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2008 Add to clipboard 1: TAK1 mediates the collagen-II-dependent induction of the COX-2 gene and PGE2 release in primary human chondrocytes.2010 Add to clipboard 2: Dynamic compression inhibits fibronectin fragment induced iNOS and COX-2 expression in chondrocyte/agarose constructs.2009 Add to clipboard 3: COX-2 and iNOS are critical in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ctivated chondrocytes in vitro.2009 Add to clipboard 4: Effects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COX-2 , PGE2 and NO in huma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2008 Add to clipboard 5: Long-term NSAID treatment directly decreases COX-2 and mPGES-1 production in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of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2008 Add to clipboard 6: Avocado soybean unsaponifiables (ASU) suppress TNF-alpha, IL-1beta, COX-2 , iNOS gene expression, and prostaglandin E2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nd monocyte/macrophages.2007 Add to clipboard 7: NF-kappaBp65-specific siRNA inhibits expression of genes of COX-2 , NOS-2 and MMP-9 in rat IL-1beta-induced and TNF-alpha-induced chondrocytes.2006 Add to clipboard 8: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 regulates the MAP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in huma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 after induction of nitric oxide.2005 Add to clipboard 9: Cross talk between COX-2 inhibitor and hyaluronic acid i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2004 Add to clipboard 10: COX-2 , NO, and cartilage damage and repair.2000 Add to clipboard 11: Tetracycline up-regulates COX-2 expression and prostaglandin E2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its effect on nitric oxide.1999 Add to clipboard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show_sentences.cgi 研究动态文献: 关节炎中的表观遗传学基因开关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7/201279105548935.htm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3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7月10日
xupeiyang 2012-7-10 10:20
· 中国农大,北生所发Nature Methods文章 new · 关节炎中的表观遗传学基因开关 new · 红灯停绿灯行 new · 四川大学Cell stem cell封面文章 new · 肿瘤学教授Nature子刊找到祖细胞 new · 邓子新院士团队揭示DNA抗氧化新机制 new · Cell头条:令人惊讶的汗腺干细胞 new · 中南大学客座教授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成果 new · 上海神经所王以政组973项目获调控新机制 new · 中国学者两项成果同登PLoS Genetics new ·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new ·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new · 中山大学同一研究组再发Hepatology文章 new · 两篇Nature文章:癌细胞的同盟军 new ·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new · 中国教科院职称评定遭质疑 (7-10) · 万钢谈科技体制改革:改革不是另起炉灶 (7-10) · 哈工大导师招博士要过更多审核关 (7-10) · 饶毅:科教界行政职务到期皆宜公开招聘 (7-10) · 袁隆平称不应该全否定转基因 (7-9) · 科学家热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9) · 从文科“贻害社会”说看大学教育的偏向 (7-9) · 中国转基因主粮安全问题是是非非十年 (7-9) · 牛奶国标超联合国新标16倍 翻译错了? (7-9) · 杨振宁专访:中国的教育并不比美国差 (7-6) · 我国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绩效考核 (7-6) · 所谓高水平论文奖励 (7-6) · 逾万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 (7-6) · 饶毅或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长 (7-5) · 光明日报:评职称,评什么 (7-5) · 中国农大,北生所发Nature Methods文章 (7-10) · 关节炎中的表观遗传学基因开关 (7-10) · 四川大学Cell stem cell封面文章 (7-10) · 邓子新院士团队揭示DNA抗氧化新机制 (7-10) · 中国学者两项成果同登PLoS Genetics (7-10) · 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病研究获进展 (7-10) · 研究发现4个冠心病心梗易感基因 (7-10) · 锌指核酸酶能以蛋白质形态穿透细胞膜 (7-10) ·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7-9) · Nature:遏制哮喘的表观遗传学酶 (7-9) · Cell:膳食蛋白的减肥效应 (7-9) · 7月6日《Cell》精彩内容 (7-9) · Nature:单个基因缺失导致引发自闭症 (7-9) · 华大基因五大基地选址 (7-9) · Nature Cell两大顶级杂志获表观遗传研究突 (7-6) · 红灯停绿灯行 (7-10) · 肿瘤学教授Nature子刊找到祖细胞 (7-10) · Cell头条:令人惊讶的汗腺干细胞 (7-10) · 中南大学客座教授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成果 (7-10) · 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病研究获进展 (7-10) · 细胞凋亡吞噬研究获进展 (7-10) · 科学家开发出通用性T细胞 个人化癌症治疗有 (7-10) · 纳米“霰弹枪”成功消除血栓 (7-10) · 二甲双胍能促进脑细胞生长 (7-10) · 我科学家发现调控大脑发育新机理 (7-10) · 锌指核酸酶能以蛋白质形态穿透细胞膜 (7-10) · 科学家研制出快速制造血管方法 (7-10) ·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7-9) · Cell子刊:皮肤自我更新的奥秘 (7-9) · Nature:遏制哮喘的表观遗传学酶 (7-9) ·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7-4) · 陈润生院士:长非编码核糖核酸需更多关注 (7-2) · Cell与众不同的RNAi途径:不让基因沉默 (6-28) · 牛校Cell发文解析miRNA与表观遗传 (6-28) · 小分子RNA整合分析软件:psRobot (6-27) · RNA领域泰斗Nature解析基因沉默关键蛋白 (6-21) · microRNA存在肿瘤内异质性 (6-18) · Nature子刊:解析miRNA生成调控机制 (6-14) · 金鹏Cell子刊:提高RNA干扰效率 (6-8) · 用小分子RNA治疗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获进展 (6-8) · Nature子刊:癌症“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6-7) · 《细胞》解析基因沉默的关键蛋白(免费) (5-29) · JCI:microRNA帮助治疗败血症 (5-25) · 这是一个陷阱!新技术捕获miRNA靶标 (5-11) · 中山大学《柳叶刀》杂志最新文章 (5-10) · 肿瘤学教授Nature子刊找到祖细胞 (7-10) · 中南大学客座教授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成果 (7-10) · 科学家发现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 (7-10) · 科学家开发出通用性T细胞 个人化癌症治疗有 (7-10) · 研究发现4个冠心病心梗易感基因 (7-10)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腰椎疾病 (7-10) ·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7-9) ·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7-9) · 两篇Nature文章:癌细胞的同盟军 (7-9) ·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7-9) · 多吃鱼能降低患癌机率? (7-9) · 孕妇服用抗精神病药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7-9) · Nature:单个基因缺失导致引发自闭症 (7-9) · 华裔牛人Nature解析代谢物致癌之谜 (7-6) · 同济大学973项目发表Stem Cells文章 (7-6) · PNAS:甜瓜基因组测序 (7-6) · 基因测序技术可实时分析疫情病菌类型 (7-5) · 南开大学PNAS文章解析关键蛋白 (7-4) · Nature子刊:单分子测序揭示鹦鹉模仿能力 (7-4) · Nature:活体实时追踪干细胞 (7-4) · Nature子刊:新技术攻克单分子测序大问题 (7-3) · Nature:癌细胞转移涉及WNT通路 (7-3) · Nature外显子测序 发现癌症等相关突变 (7-3) · The Scientist:值得关注的基因组研究 (7-3) · 美首次对老鼠基因组的调控序列测序 (7-3) · 任兵教授Nature重要成果:首张小鼠功能基因 (7-2) · Science重要成果:人类癌症反转录转座子图谱 (7-2) · PNAS:sRNA测序揭示杂种优势之谜 (7-2) · 韩斌Nat Genetics发文探讨重要研究进展 (7-2) · 北大应用纳米技术快速诊断流感 (6-29) · 中国农大,北生所发Nature Methods文章 (7-10) · 中国学者两项成果同登PLoS Genetics (7-10) ·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7-9) · Immunity同期刊登中国学者两项成果 (7-9) · 中国科学家发现增产水稻基因 (7-9) · 华裔牛人Nature解析代谢物致癌之谜 (7-6) · 中国学者基因组研究登Nature Genetics (7-4)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 Genetics揭示冠心病新 (7-3) · The Scientist封面报道中国医学 (7-3) · 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科学道德守则” (7-3) · 华人科学家Nature公布核小体分布图 (6-29) · 6月中国学者Nature文章井喷 (6-29)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秘灵芝基因密码 (6-28) · 华裔教授最新Nature发表新技术 (6-28) · 中国三大高校联合发表Nature medicine文章 (6-2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气可否治疗骨关节炎?
热度 3 孙学军 2012-3-7 00:47
来自中南大学的一篇通讯,发表在 Af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作者根据氢气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报道,提出可以用氢气治疗骨关节炎的看法。虽然氢气治疗疾病的研究目前已经很多,但仍没有关于关节炎方面的报道。相信氢气对类风湿等关节炎应该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活性氧和骨关节炎的关系非常密切。氢气作为一种选择性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强毒性自由基。根据最近的研究,本文提出氢气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假说。根据文献检索,本文回顾分析了 2011 年 7 月前发表的关于活性氧、骨关节炎和氢气相关的同行评议英文论文。骨关节炎的的病理生理因素非常多,其中活性氧在该疾病的启动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软骨细胞坏死和骨质破坏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由于在许多动物模型和临床疾病中证明氢气的显著治疗价值。本文提出氢气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症治疗骨关节炎的假说。当然要证明该假说,需要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来证明。 全文: http://www.academicjournals.org/ajpp/PDF/pdf2012/8%20Feb/Li%20and%20Wang.pdf Can hydrogen retard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Ding Li and WanChun Wa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iddle Ren-Min Road No. 139, Changsha, Hunan 410011, China. Accepted 17 January, 2012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OA). Hydrogen is considered as a selective antioxidant, which can neutralize the superfluous ROS. This investigation aimed to describe whether hydrogen can be used as a new treatment to retard the progression of OA based on recent studies. Th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published prior to July, 2011 in the PubMed database was searched using pre-defined search criteria. Articles, published in English, were selected for their relevance to ROS, hydrogen or OA. The pathogenesis of OA is multifactor.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ROS can contribute to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OA by inducing indispensable chondrocyte death and matrix degradation. Meanwhile, hydrogen is considered to be a selective antioxidant and can be used as a kind of therapeutic medical gas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explored in animal model and in clinic. We propose a hypothesis that hydrogen may be a new treatment to retard the progression of OA, although further researches need to be carried out in vivo or clinical studies
个人分类: 氢气效应基础|5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类风湿关节炎新药艾得辛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9 12:41
艾得辛 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艾拉莫德制剂,也是一个全新结构类型的DMARDS(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药物,其主要适应症为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症状和炎症指标,减轻患者的痛苦。先声药业于2011年8月24日宣布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正式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 http://www.labbase.net/News/ShowNewsDetails-1-19-E4620F6EAC1542EF.html 产品名称: 艾得辛(片剂) 基本情况: 通用名:艾拉莫德片 商品名:艾得辛IREMOD 英文名:IguratimodTablets 作用机理: 药理作用:艾拉莫德可以抑制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缓解大鼠骨和软骨组织的破坏。艾拉莫德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在体外艾拉莫德可以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进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艾拉莫德还可以在体外与小鼠和人的B细胞直接发生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此外有文献报道,艾拉莫德在体外可抑制纯化的环氧酶-2(COX-2)的活性(IC50=7.7μg/ml),但对环氧酶-1(COX-1)的活性无影响。 http://www.simcere.com/products/detail.asp?pid=103ltname =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kOWEB10O00h0010009000000h001000j100400.y 8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07 3 ‍ 2008 2 ‍ 2004 2 ‍ 2006 1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Japan 3 ‍ China 2 ‍ Spain 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Nanjing 2 ‍ Tokyo 2 ‍ Toyama, Japan 1 ‍ Barcelona 1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Method Find Exp Clin 3 ‍ Mod Rheumatol 2 ‍ Biomed Chromatogr 1 ‍ Inflamm Res 1 ‍ Yao Xue Xue Bao 1 1 2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Nobunaga M 2 ‍ Hara M 2 ‍ Abe T 2 ‍ Sugawara S 2 ‍ Mizushima Y 2 ‍ Hoshi K 2 ‍ Irimajiri S 2 ‍ Hashimoto H 2 ‍ Yoshino S 2 ‍ Matsui N 2 ‍ Prous J 2 ‍ Bayes M 2 ‍ Rabasseda X 2 ‍ Moral M 1 ‍ Tomillero A 1 ‍ Guo X 1 ‍ Zhou T 1 ‍ Ding L 1 ‍ Li X 1 ‍ Zhang F 1 1 2 1 2 3 ... 14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7 ‍ Humans 5 ‍ Sulfonamides 5 ‍ Chromones 5 ‍ Sodium 3 ‍ Science 3 ‍ Mesylates 3 ‍ Fumarates 3 ‍ Clinical Trials as Topic 3 ‍ Animals 3 ‍ Antirheumatic Agents 3 ‍ Succinic Acid 2 ‍ Knowledge 2 ‍ Tartrates 2 ‍ Succinates 2 ‍ Maleates 2 ‍ Betamethasone 2 ‍ Rats 2 ‍ Therapeutics 2 ‍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2 1 2 3 ... 14 publications over time Title: Gateways to clinical trials. PMID: 19088949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Tomillero, A , et.al. Journal: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 Vol. 30 (8): 643-72 , 2008 Snippet: This issu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selection of drugs : (+)-Dapoxetine hydrochloride, (S)-Tenatoprazole sodium salt monohydrate 19-28z, Acotiamide hydrochloride hydrate, ADV - TK , AE-37, Aflibercept, Albinterferon alfa-2b, Aliskiren fumarate , Asenapine maleate , Axitinib; Bavituximab, Becatecarin, beta-1 ,3/1,6-Glucan, Bevacizumab, Bremelanotide; Calcipotriol/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Casopitant mesylate , Catumaxomab, CDX-110, Cediranib, CMD-193, Cositecan; Darinaparsin, Denosumab, DP-b99, Duloxetine hydrochloride; E75, Ecogramostim, Elacytarabine, EMD-273063, EndoTAG-1, Enzastaurin hydrochloride, Eplerenone, Eribulin mesilate , Esomeprazole magnesium , Etravirine, Everolimus, Ezetimibe; Faropenem daloxate, Febuxostat, Fenretinide ; Ghrelin (human); I-131 ch- TNT-1 /B, I-131- 3F8 , Iclaprim, Iguratimod , Iloperidone, Imatinib mesylate , Inalimarev/Falimarev, Indacaterol, Ipilimumab, Iratumumab, Ispinesib mesylate , Ixabepilone; Lapatinib ditosylate, Laquinimod sodium , Larotaxel dehydrate , Linezolid, LOR-2040; Mapatumumab, MKC-1 , Motesanib diphosphate , Mycophenolic acid sodium salt; NK-012; Olanzapine pamoate, Oncolytic HSV, Ortataxel; Paclitaxel nanoparticles , Paclitaxel poliglumex, Paliperidone palmitate , Panitumumab, Patupilone, PCV-9, Pegfilgrastim, Peginterferon alfa-2a, Peginterferon alfa-2b, Pertuzumab, Picoplatin, Pimavanserin tartrate , Pimecrolimus, Plerixafor hydrochloride, PM-02734, Poly I:CLC, PR1 , Prasugrel, Pregabalin, Progesterone caproate , Prucalopride, Pumosetrag hydrochloride; RAV-12, RB -006, RB -007,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alfa, Rimonabant, Romidepsin; SAR-109659, Satraplatin, Sodium butyrate ; Tadalafil, Talampanel, Tanespimycin, Tarenflurbil, Tariquidar, Taurine , Tecovirimat, Telatinib, Telavancin hydrochloride, Telcagepant, Terameprocol, Tesofensine, Tetrodotoxin , Tezampanel, Tipifarnib, TPI-287, Tremelimumab; Valspodar, Vatalanib succinate , VCL -CB01, vCP1452, Vorinostat; XL-228; Ziprasidone hydrochloride. Order related Antibodies online: erythropoietin , ghrelin, 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 ligand ... Title: Determination of iguratimod in rat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method and application. PMID: 17939167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Zhou, T C , et.al. Journal: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 BMC , Vol. 22 (3): 260-4 , 2008 Snippet: 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UV dete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guratimod (T-614) in rat plasma.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itle: Effect of iguratimod and other anti-rheumatic drugs on adenocarcinoma colon 26-induced cachexia in mice . PMID: 17334666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Tanaka, K , et.al. Journal: Inflammation research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Histamine Research Society ... , Vol. 56 (1): 17-23 , 2007 Snippe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guratimod (T-614) and other anti-rheumatic drugs on a mouse model of adenocarcinoma-induced cachexia . Affiliation: Research Laboratories, Toyama Chemical Co., Ltd., Shimookui 2-4-1, Toyama , 930-8508, Japan . keiichi_tanaka@toyama-chemical.co.jp Order related Antibodies online: interleukin-6 , interleukin-6 Title: Long-term safety study of iguratimod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 PMID: 17278016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Hara, M H , et.al. Journal: Modern rheumatology / the Jap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 Vol. 17 (1): 10-6 , 2007 Snippet: We conducted a 52-week clinical study of iguratimod in 394 Japanes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safety of the drug .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 Tokyo 162-0054, Japan . mhara@ior.twmu.ac.jp Titl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guratimod compared with placebo and salazosulfapyridine in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 a controlled,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 parallel-group study . PMID: 17278015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Hara, M H , et.al. Journal: Modern rheumatology / the Jap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 Vol. 17 (1): 1-9 , 2007 Snippet: We conducted a 28-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 , parallel-group study of iguratimod in 376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drug with those of placebo and salazosulfapyridine .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 Tokyo 162-0054, Japan . mhara@ior.twmu.ac.jp Title: . PMID: 16848314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Jiang, Y , et.al. Journal: Yao xue xue bao =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 Vol. 41 (5): 401-5 , 2006 Snippe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guratimod (T-614),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 on TNFalpha mRNA expression and TNFalpha production , and on the activity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 NF-kappaB ) in the rat alveolar macrophage cell line (NR8383) activated by LPS. Affiliation: Center for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Medical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 Order related Antibodies online: toll-like receptor 4 , toll-like receptor 4 ,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itle: Gateways to clinical trials. PMID: 15349141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Bayes, M , et.al. Journal: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 Vol. 26 (6): 473-503 , 2004 Jul-Aug Snippet: This issu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selection of drugs : ABI-007, Ad.Egr.TNF.11D, adefovir dipivoxil, AdPEDF.11, AES-14, albumex, alefacept, alemtuzumab, aliskiren fumarate , alvimopan hydrate, aAminolevulinic acid hydrochloride, aminolevulinic acid methyl ester , anakinra , anti-IL-12 MAb, aprepitant, atazanavir sulfate , atrasentan, avanafil; Banoxantrone, BG-12, bimatoprost, bortezomib, bosentan; Calcipotriol/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caspofungin acetate , CBT-1 , ciclesonide, clofarabine, conivaptan hydrochloride, CpG-7909, C- Vax , Cypher; DA-8159, DAC : GLP-1 , darbepoetin alfa, darifenacin, duloxetine hydrochloride; Eculizumab, efalizumab, efaproxiral sodium , EGF vaccine , eletriptan, epratuzumab, erlotinib hydrochloride, escitalopram oxalate , ETC-642, etoricoxib, everolimus, exenatide; Gefitinib, IV gamma-globulin ; Human insulin , gamma-hydroxybutyrate sodium ; IDN-6556, iguratimod , imatinib mesylate , indiplon, ixabepilone; Laquinimod, LB-80380, lidocaine /prilocaineliraglutide, lopinavir, lopinavir/ ritonavir , lucinactant; MAb-14.18, melatonin , MLN -591-DM1; NC-531, neridronic acid, nesiritide , neutrophil-inhibitory factor, niacin / lovastatin ; Oblimersen sodium , olcegepant, oral Insulin , ORV-105; Palonosetron hydrochloride, PAmAb, pegaptanib sodium , peginterferon alfa-2a, pegvisomant, perifosine, pexelizumab, phenoxodiol, phenserine tartrate , pimecrolimus, pramlintide acetate , pregabalin, PRO-542, prostate cancer vaccine , PT-141; Ramelteon, rasagiline mesilate , rDNA insulin , reslizumab, rh- Lactoferrin , ribamidine hydrochloride, rosuvastatin calcium ; S-8184l, SC-1, sorafenib, St. Affiliation: mbayes@prous.com Order related Antibodies online: arylacetamide deacetylase , euchromatic 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1 ... Title: Gateways to clinical trials. PMID: 15319808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Bayes, M , et.al. Journal: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 Vol. 26 (4): 295-318 , 2004 Snippet: This issu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selection of drugs : 166Ho-DOTMP 5A8; A-179578, abetimus sodium , adefovir dipivoxil, AGI-1067, AIDSVAX gp120 B/B, AK -602, alefacept alemtuzumab, aliskiren fumarate , ALVAC vCP1433, ALVAC vCP1452, anecortave acetate , arzoxifene hydrochloride, atazanavir sulfate , atlizumab, avasimibe; Binodenoson, BMS-488043; Choriogonadotropin alfa, ciclesonide, COL-1621, CVT-3146, CVT-E002, Cypher; Daptomycin , darbepoetin alfa, darunavir, D-D4FC, deferasirox, desloratadine, desmoteplase, duloxetine hydrochloride, DX -9065a; E-5564, efalizumab, emfilermin , emivirine, emtricitabine, enfuvirtide, estradiol acetate , ezetimibe; Frovatriptan; Gallium maltolate, gefitinib; HIV-1 Immunogen, human insulin ; Iguratimod , IL-4 / IL-13 Trap, imatinib mesylate , inhaled insulin , insulin glargine, irofulven, ISS-1018, ivabradine hydrochloride; Lutropin alfa; Melatonin ; Nesiritide ; O6 -Benzylguanine, omapatrilat, oritavancin, ospemifene; Parecoxib sodium , peginterferon alfa-2a, pexelizumab, pimecrolimus, pirfenidone, pramlintide acetate , prasterone sulfate PT-141; Rasburicase, razaxaban hydrochloride, recombinant malaria vaccine , rhBMP-2/ ACS , roflumilast, rosiglitazone maleate /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rotavirus vaccine ; SCH-D, sitaxsentan sodium , solifenacin succinate ; Targinine hydrochloride, taxus , TER-199, tramadol hydrochloride / acetaminophen ; Valdecoxib, valganciclovir hydrochloride, vatalanib succinate , VEG Trap(R1R2); Ximelagatran; Yttrium Y90 Epratuzumab. Affiliation: Prous Science, S.A., Barcelona , Spain . mbayes@prous.com Order related Antibodies online: adenosine kinase , CHRNA7-FAM7A fusion protein ...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49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依那西普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年龄、性别和残疾程度有关
xuxiaxx 2011-11-9 08:12
《美国医学会杂志》 11 月 6 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依那西普 治疗 15 个月后,约 1/3 的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IA) 患儿获得明显改善。 JIA 病程短且既往用药少的患者在接受 依那西普 治疗后获得缓解的可能性最大。 依那西普 对全身发作性 JIA 患者的疗效不如对其他患者的疗效,不过其中仍有 1/4 经 依那西普 治疗后获得明显缓解。女性性别也与预后不佳有关 (2011 ) 。 在这项研究中,荷兰鹿特丹 Erasmus 医学中心儿科的 Marieke H. Otten 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儿童关节炎与生物制剂 (ABC) 登记库 2009 年 10 月前登记的既往未应用过生物制剂的所有患者 ( n =262) 。约 71% 的患者为女性, 18% 患有全身发作性 JIA 。 依那西普 治疗开始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12.4 岁。研究开始时, 89% 的患者正在使用甲氨蝶呤, 1/3 以上的患者正在使用皮质激素。然而,应用激素的患者中有 69% 在研究结束前停用该药,应用甲氨蝶呤的患者中有 42% 停用该药。 依那西普 治疗 15 个月后, 32% 的患者获得明显应答 ( 显效 ) ,无关节炎、葡萄膜炎或全身性疾病的临床证据; 36% 获得中等应答,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儿童 (ACRpedi)JIA 标准评价认为改善 ≥50% ; 32% 应答不佳,定义为 依那西普 治疗 15 个月后未达到至少 ACRpedi 50 缓解,或应用 依那西普 未满 15 个月即因无效或不良事件而停药。显效与以下因素有关:基线时的儿童健康评价问卷评分低 ; 依那西普 治疗开始前所用的缓解疾病抗风湿药 (DMARD ,包括甲氨蝶呤 ) 少 ( 按所用 DMARD 的校正 OR =0.64 ; 95%CI= 0.43~0.95) ;发病年龄小 ( 每增加 1 岁的校正 OR =0.92 ; 95%CI=0.84~0.99) 。 患有全身发作性 JIA 与应答不佳呈强相关,全身发作患者出现预后不佳的几率是非全身疾病患者的 3 倍 ( 校正 OR =2.92 ; 95%CI=1.26~6.80) 。然而,研究者指出,在 46 例全身发作性 JIA 患者中,有 11 例 (24%) 经 15 个月的 依那西普 治疗后达到非活动性疾病状态。女性性别也与缓解不佳相关 ( 女性 vs. 男性,校正 OR =2.16 ; 95%CI=1.12~4.18) 。 依那西普 治疗开始后, 262 例患者中位随访 35.6 个月的结果显示, 37%~49% 的患者达到非活性疾病状态。 在治疗的最初 15 个月内, 119 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13 例患者因此停药。在 37 例获得明显应答的患者、 36 例获得中等应答的患者和 46 例应答不佳的患者中共观察到 31 起严重不良事件、 99 起感染性不良事件和 179 起非感染性不良事件。研究者未发现可预测不良事件的基线因素,但观察到 依那西普 治疗最初 15 个月内应用甲氨蝶呤可能与感染性不良事件相关,不过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的优点在于纳入了研究期间荷兰所有正在应用 依那西普 的 JIA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并且这些患者此前均未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因此降低了选择偏倚的可能性。 ABC 登记库获荷兰医保局、辉瑞和雅培公司资助。研究者声明从雅培、百时美施贵宝、诺华、辉瑞、罗氏和梯瓦制药公司获得补助金、费用和其他形式的支持。 来源:爱唯医学网
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理
dongzg101 2011-9-5 05:25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理 2011年08月30日 11: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蓝建中 字号: T | T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报告说,细胞内的芳香烃受体蛋白(Ahr蛋白)对类风湿 关节炎 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手脚等关节部位的慢性炎症,往往会导致关节和周边骨骼功能破坏和畸形。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人体免疫机能过度发挥作用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一种称为“Th17细胞”的淋巴细胞会生成过量的促炎症因子,使关节部位炎症持久不退。 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对患有胶原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鼠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如果抑制免疫T细胞群的芳香烃受体蛋白,实验鼠体内的“Th17”细胞就会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就减轻。如果在另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抑制芳香烃受体蛋白,则无此效果。 芳香烃受体蛋白是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其具体功能目前还未清楚。研究小组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发出错误指令,导致免疫T细胞群中芳香烃受体蛋白过量,“Th17”细胞异常增加,最终引发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小组成员、大阪大学教授岸本忠三说,如果能开发遏制芳香烃受体蛋白功能的药物,也许能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日本研究人员的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1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骑自行车锻炼的利与弊(纸上谈兵)
huangyanxin356 2011-8-2 16:14
近期对山地车着迷,主要源于本人对各种运动方式的好奇,加上假期心态比较放松,总想尝试一下。而且,现在好的山地车和公路车确实做工精良,令人爱不释手。考察了美利达、捷安特和美国大行等名牌自行车,3000元左右,基本可以买到一款非常不错的车,既可以不时完成平时上下班交通工具的任务,同时,条件允许也可以实现骑行列国的梦想。 关于骑自行车的好处,网上论述很多,下面列出了两个帖子,可参考。而且,现在骑自行车是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环保、低碳,各地都有很多的自行车协会、车队等,经常组织各种骑行活动。 参考帖子:骑山地车的好处 (1) 参考帖子:骑山地车的好处(2 )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骑自行车也有一些不利方面。下面的两个帖子,可参考。 参考帖子:开始骑山地车会屁股 痛吗? 参考帖子: 骑自行车与前列腺健康的问题 从自身的角度总结一下,从事山地车运动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环保、节约能源,比开车省钱。买1台3000元的名牌山地车,坚持上下班骑行,3-6个月就可以把买自行车的钱省出来。 (2)可以获得健美的身材。那些坚持骑车锻炼的人都有非常发达、健美的腿部肌肉,不亚于滑冰运动员。还可以减肥。 (3)骑车旅游,人在旅途,可以领略别样的人生感受,这是自行车迷众多的主要原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车旅游,人局限在车里,不能真正触摸、体会自然的味道。而徒步旅行,毕竟速度不够,活动范围受限。 (4)骑车是一项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的好的运动项目。年纪大了,激烈的运动对抗可能逐渐不适合了。自行车运动可以伴随到很大年纪,自行车队里面60岁以上的人很多很多。而且,退休后时间比较多,自行车是非常好的休闲方式,远胜于喝酒、唱歌、打麻将。 骑自行车的不利方面: 山地车运动最大可能的伤害,外部是 屁股 ,内部是前列腺。骑行姿势不正确的话,轻者是屁股疼,以致承受不了;重者是前列腺报废。屁股疼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长期坚持训练,磨出茧子就好了。前列腺损伤是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高级自行车车座都很小、很窄,长期骑行,给前列腺的压力非常之大。很多帖子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这个需要重视。 一些老手的经验: (1)找个老手教你正确的骑车姿势、发力方法,以及车的调节等。车座的头部要放低一些,使车座略微向前倾斜。骑行时, 车座是拿来靠而不是拿来坐的 ,这个必须要记住,大部分身体体重是由大腿支撑的,还有一小部分是靠胳膊支持。骑车速度一般保持28-35KM/h,。 (2在体力充沛的时候 立姿骑车 ,就是骑车时候,基本屁股不碰或者少碰鞍座。体力不支不能维持这种姿态骑车时要及时停止运动。休息恢复体力后再接着站着骑。如果短时间内恢复不了,放弃骑车,坐车回家。 (3)穿专业的骑行裤,有护垫保护。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进展----新型塑料表面能高效培育干细胞
xupeiyang 2011-7-20 15:18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7月1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塑料表面,其能更好地培育出更多的成人干细胞。科学家有望据此设计出更好的干细胞疗法来让骨头和组织再生以及治疗关节炎等病症。最新研究发表在《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全文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7/201171985338703.htm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xupeiyang 2011-6-27 10:24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又称骨关节炎、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 增生性关节炎 病、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上楼下楼艰难、站着难蹲下、蹲着站不起来,病人十分痛苦。虽然此病进展缓慢,每个病人表现不全相同,但最后转归都一样——膝关节行走功能丧失。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常规治疗是止疼消炎药、针灸、膏药等,这些治疗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解除关节僵硬、疼痛、肿胀的症状,恢复膝关节活动。 相关阅读文献: 老年人手指弯曲多为退行性病变 http://health.sina.com.cn/d/2011-06-27/094222711957.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治疗更安全
jessie0090 2011-6-19 17:49
  我今年60岁,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一直靠用药或者服用中药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还是反复发作,最近还出现胃出血,很严重,现在不敢用药了,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就躺在床上,我现在也一把年纪,不想受手术的折磨,请问专家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治疗更安全?   治疗类风湿的药物一般都对肠胃有刺激,加上这个病一直缺乏特效药,因此服用后不仅有副作用,病情也会反复发作。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干细胞疗法。干细胞就像一颗种子,拥有不断分化的功能,他可分化成滑膜细胞,修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受损的滑膜细胞组织,同时,干细胞本身具有的免疫调整……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gxbcn.com/ask_fengshi_leifengshi/20110426_3749.html 更多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以及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博客
1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湿类风湿的区别
jessie0090 2011-6-14 17:30
  不少人会把风湿病与类风湿混淆,当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甚至僵硬,一早起床关节动弹不得。是风湿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有上千万患者,而且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类风湿与一般风湿病要分清,专家浅谈风湿类风湿的区别。   风湿类风湿的区别可从病征着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早期病征并不明显,包括关节疼痛、红肿或僵硬,如同一般风湿病征,让中年患者误当为长期劳损引起的关节痛。其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出现疼痛,继而延伸至膝盖,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504_4229.html 更多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以及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博客
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类风湿的X线检查关节有哪些改变
jessie0090 2011-5-17 17:37
  类风湿的主要表现在四肢关节处发生关节的红肿热痛,从体征看到之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进一步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避免与普通的关节炎或者痛风混淆。大家讲解 类风湿的X线检查关节有哪些改变 。 类风湿的X线检查关节有哪些改变   1. 关节骨质稀疏,由于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炎性改变而呈梭形肿胀。常见于多个手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更多内容可看原文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512_4917.html
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类风湿患者怎样摆脱激素
jessie0090 2011-5-9 17:26
我是2009年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当时医生给我开了些抗甾体药,后来病情继续发展,采用激素治疗。可是现在我发现激素治疗副作用大,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现象和胃肠道的不适。请问专家 类风湿患者怎样摆脱激素 ? 类风湿患者怎样摆脱激素   激素治疗类风湿副作用很多,会产生免疫力低下,而且停用后病情容易复发。类风湿患者怎样摆脱激素?要真正摆脱激素,只有找到更彻底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更多内容可看原文http://www.gxbcn.com/ask_fengshi_leifengshi/20110507_4495.html
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
jessie0090 2011-5-8 15:4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见关节疼痛,肿痛,关节活动僵硬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按生活能力来对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 ,可分为四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图)    Ⅰ级: 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    Ⅱ级: 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和某种职业工作……更多内容可看原文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410_2697.html
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母亲的感激
热度 2 gl6866 2011-5-8 11:26
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今天是母亲节,所以我要写篇博文对我的母亲表达我对她老人家的感激。我的母亲是位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对我们兄弟三人似乎格外宠爱有加。在文革时期,我们都在农村劳动,那时没有书读,没有政治地位,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就在这样困苦的状况下,母亲还是对我们的教育尽心尽力,而且说将来你们三个孩子一定是有出息的。果不其然,我们后来先后都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相应的成绩。文革之后,大家都回城里。我们一家也回来了,当时我已经成年,不能随母亲一同回城,她就想尽天方,设尽地发,把我也随她一起办理了病退而一起回城。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事情可能对人也没什么了,但文革时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在农村得了重病,母亲也是带我四处奔波,为我寻医问药。我终于没有死在农村,这的确要感谢我的母亲。我记得她找到一个有偏方的大夫,便带我跑了很远的路到他那里去看病。我后来才知道,我的病是用那种办法无法治好的。但母亲还是辛辛苦苦为我找到了大夫,大夫用烧红了铁针扎到我的手上的诸关节上,目的是医治我的风湿性关节炎。我现在手上还留有当年的“烙印”,所有这些都是母亲对我的关怀的见证。 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是望六的人。现在也知道母亲对我们的意义,所以在母亲节我要祝愿母亲健康长寿。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母亲健在,我们兄弟三人就能团聚在母亲这颗大树之下,母亲不在了,三个儿子恐怕就要各奔东西了。但愿这种日子来得越晚越好。
25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
jessie0090 2011-4-27 17:35
但时间一长,疾病又反复发作了。这让很多类风湿患者感到治疗的绝望与无奈。他们都在不停地寻找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 。自从步入细胞治疗时代,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了新希望。    干细胞移植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细胞,干细胞移植入人体后,可替代和修复受损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可在受损部位分泌细胞活性因子,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 干细胞疗法 可以说是目前治疗……原文地址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414_2969.html
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读硕士是错还是对?请各位老师同学明智!
热度 10 Amymee 2011-4-25 19:52
研一就要结束了,专业里的十个人有两个正在退学。他们的离去让我们也产生了恐慌。想想这大半年里所见所闻,我心中有很多疑问。 考研之前,我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也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一直都未改变过。为这个虚无的梦想坚持到如今。流过多少泪,受过多少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从懵懵懂懂的单纯到初入社会的惊诧,我学会一点点适应。每当我想到放弃的时候,我都会反问自己,以前的努力就这样放弃了,会后悔么?然后就是说服自己从困难中走出。因为我还相信,这个世界还有一方净土在等待着我。还有一群和我们一样有梦想的人在等待着我的加入。我还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只做科研,不求名利。 想成为科学家的更深一层原因是我的母亲。母亲常年患有关节炎,小的时候家里穷,她不愿意花钱治疗。她终是把钱留着给我们姐弟上学。疼痛的时候她自己独自忍着,不告诉任何人。后来我上了大学,选了生物。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让妈妈在每个阴天来临的时候远离疼痛,可以轻松自如的上下楼梯;可以不必再炎热的初夏穿很厚的毛裤,可以放下心中的这个压力------ 不管如今我遭遇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要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 我相信这个世界里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努力着-----
个人分类: 日志|321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影响视力
jessie0090 2011-4-23 17:34
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受累等。据相关报道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类风湿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影响视力 。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类风湿血管炎。眼受累多为巩膜炎,严重者因巩膜软化而影响视力。   眼损坏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疼痛、充血、畏光、流泪、或伴有视力下降等。体检可发现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果虹膜粘连,则可出现瞳孔收缩、边缘不规整、眼压降低、眼球压痛……更多内容可看原文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415_3014.html
1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注意事项
jessie0090 2011-4-23 17:29
难以治愈、反复发作是他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疾病,不仅局部于关节部位,且以关节的病变表现最为显着。一旦遇到天气变化,就会引起疼痛。那么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注意事项 有哪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不要放弃治疗。   类风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很多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因此不少病人放弃治疗。其实现在有一种治疗类风湿疾病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根源,让该病不再反复发作……更多内容可看原文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417_3079.html
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类风湿为什么会引起关节炎
jessie0090 2011-4-19 17:12
同时会出现"晨僵"现象,有些患者更是由于关节炎、关节疼痛无法下床也无法走路,生活难以自理。那么, 类风湿为什么会引起关节炎 呢?   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目前普遍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这时,抗原(Ag)进入人体,活化T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导致炎症反应。同时,刺激 B细胞活化,浆细胞分泌RF和其他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再次产生关节炎等炎症病变。……原文地址: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410_2696.html
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生笔记》之理疗动作来缓解治疗身体疼痛----from《百科全说》
rain871 2011-4-17 20:37
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还会影响到内脏 扁平足 可能会导致腰的退行性病变、骨刺和颈椎病等;扁平足可能会导致骨折;还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变形;扁平足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改善; 扁平足产生原因:(1)遗传;(2)运动不够;(3)小时候鞋子穿得不正确。 小孩子不要常穿有气垫的运动鞋;扁平足的人可以在鞋内垫可以给他足够承托力的鞋垫; 扁平足的人可以选择承托力好、鞋帮稍高点的鞋; 扁平足理疗动作可以缓解足部压力,普通人也可以做:脚趾夹毛巾的动作可以缓解扁平足的不良状况,锻炼足部肌肉 太高的高跟鞋对足弓、腰、骨盆都不好 膝盖痛 的原因:(1)体重过重;(2)关节退行性病变;(3)关节炎 微蹲马步动作 可以锻炼股四头肌,促进膝盖附近的血液循环:第一次做三分钟,以后循序渐进(注意事项:(1)膝盖疼的人不要蹲得太低,要适度;(2)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做最佳) 膝盖痛的人应注意:(1)保暖;(2)不要给膝盖太大压力(如登山) 骨盆常出现的问题:(1)骨盆前倾;(2)骨盆侧位 女性骨盆不正 会影响:(1)生育;(2)生理期 自测骨盆不正的方法:把手放在髋骨最高点,看两只手是否在一条水平线 矫正骨盆动 作有利于女性内分泌的调节,同时帮助减肥 矫正骨盆动作:交叉腿(两边都要做,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到10个深呼吸); 缓解痛经的动作,痛经时做可以缓解痛经,平时做时可以预防痛经,可以刺激整个生殖系统,起到很好的拉伸作用(这个动作男生也可以做,有利于前列腺系统):两腿弯曲向外分开,身体向前趴 啤酒肚不仅对肝、心脏不好,还会对腰椎造成影响 男生腰痛的发病率高的原因:(1)啤酒肚(2)吸烟(烟里尼古丁破坏了钙的吸收,因此会引起腰痛) 腰间盘突出 和 腰肌劳损 :(1)通过“ 小燕飞” 锻炼腰背部肌肉,手和脚都向外伸展,一次5到10个深呼吸;(2)还要锻炼腹部肌肉 腰有问题的人睡觉时可以在膝盖下垫个枕头以缓解腰痛(让腰肌放松) ;侧睡的时候在两腿间垫个小枕头,保持脊柱平直不侧弯; 腋下淋巴堵塞以后可能导致乳腺问题 做理疗动作可以激发身体抵抗力,增加免疫力 运动下颌关节可刺激血液循环,还能去皱,消水肿 长期的疲劳和姿势不正确就会造成肌肉不平衡和脊椎侧弯; 脊柱侧弯 的危害:腰痛、骨刺、驼背和压迫内脏----侧拉身纠正脊柱侧弯 治疗 肩周炎 动作:拿一侧肩膀对着墙,手往上爬 睡觉的时候将一条毛巾裹着放在颈下,有利于颈部肌肉放松
个人分类: 养生笔记|4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膝关节评分标准
tengyj06 2011-3-28 12:01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包括Lysholm评分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简称HSS评分) 、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简称KSS评分) 、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uation form,简称IKDC评分) 、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简称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 、美国骨科协会膝关节评分(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简称AAOS评分) 、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the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score,简称KOOS) 、辛辛那提评分系统(the Cincinnati knee rating system)等. 1.Lysholm评分:由Lysholm 和Gillqui在1982年提出,是评价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条件特异性评分,它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各种膝关节疾病,如半月板损伤、软骨退变或软化。从评分内容上看,跛行、交锁、疼痛、支持、不稳定、肿胀、上楼困难、下蹲受限都是膝关节相关韧带和半月板损伤以及膝软骨疾病所出现的症状,Lysholm评分简单、明了、直接、全面地评述了患者的局部功能,而且询问方式简便,占用患者时间短,不具有创伤性,易于被患者所接受。Lysholm评分不仅能评价患者最为重要的日常活动的功能感知,而且对于患者不同强度的运动功能等级也能做出初步评估。它通过数字式的评分和患者活动级别的联系,对于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做出清楚的划分,从而使评估系统中每一个内容参数都能反映治疗过程。 2.AKS评分:AKS评分系统是1989年由美国膝关节协会(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提出的另一膝关节综合评分标准。从内容上分析,AKS评分分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膝评分又分为疼痛、活动度和稳定性;功能评分包括行走能力和上下楼能力的评价。AKSS评分全面评估了膝关节整体功能和形态,更精确地评价了关节自身条件。自1989年提出以来被广泛运用于全膝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评分。它还有效地解决了HSS评分中年龄相关疾病引起评分下降的问题,在患者长期随访的过程中避免了更大的偏倚。通过KSS评分,我们能了解到术后患者长期的恢复情况。有研究表明,患者在术后l0~l2年中,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AKS评分能非常显著地检测出随着年限的增长人工关节的损耗程度,这无疑为改良人工关节材料和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还有研究表明,连续随访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同年限不连续随访的患者要好,这说明评分在指导患者康复和功能锻炼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AKS评分在近年已逐渐取代HSS评分,成为评估TKA最为有效的评分。 3.HSS评分:1976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提出的一个总分为100分的评分系统。与AKS评分相比,HSS评分在近年来使用率逐渐下降,也就是说,逐渐被AKS评分所取代。即便如此,它在TKA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手术前后的比较仍然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尤其是手术后近期的评分,可以全面评价髌股关节及股胫关节的运动情况。HSS评分内容中,包括了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情况和机体的整体功能,这样对于老年或身体其他部位病变影响整体功能的患者,评分价值会受到影响。这些患者即使术后膝关节无疼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而使身体活动功能受到限制时,评分值会自行下降,从而不能反映手术的实际情况(比如类风湿病患者由于是多关节受累,其术后评分相对较低),所以当对手术治疗的患者远期疗效评估偏倚相对较大。而且,HSS评分只能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不能对手术存在的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足,才使HSS评分在近年来逐渐被AKS评分所取代。 4.IKDC评分:目前国际上公认IKDC对于韧带损伤尤其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缺损的评估有着比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敏感性。为IKDC评分可运用于各种条件的膝关节,它并不是专门针对运动或膝关节不稳定的评分,而是全面评价了膝关节系统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但是他同时指出,此评分的缺点是不能反映患者的基本生活环境。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指出目前的IKDC评分还不是最完善的,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设计出一个简单但是能精确反映各种膝关节功能紊乱包括韧带损伤、髌股关节疾病、半月板疾病和骨关节炎的评估系统。 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是由Bellamy等于1988年首先提出,此评分是根据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来评价膝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疗效。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WOMAC评分在OA及RA的文献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从内容上看,此评分从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三大方面来评价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覆盖了整个骨关节炎的基本症状和体征。WOMAC评分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准确地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一些情况,如患者对治疗的满足程度。相对而言,此评分对于骨关节炎的评估还有着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它对于韧带和半月板等膝关节损伤非凡是急性损伤的评估不及Lysholm、IKDC评分来的准确和有效。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6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调料妙用大全:豆蔻养胃壮阳改善口气
shawnshen 2011-2-20 11:07
调味品不仅能刺激你的味蕾,还有益身心。美国雅虎健康网站近日刊文推荐了9种调料,帮您轻而易举调理出健康。   大蒜降低血压。美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发现,每天吃一瓣大蒜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还能降血压。大蒜还有抗菌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轻微感染。   生姜治疗恶心。大量研究表明,生姜可缓解眩晕和因怀孕引起的呕吐,且没有口干、嗜睡等其他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同时,生姜还有舒缓痛经、关节炎、肌肉酸痛的作用。   肉桂降低血脂。临床试验显示,肉桂含有的肉桂多酚可以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含量,可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脂。同时,它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肉桂粉在超市可以买到,下次吃点心、喝麦片时,不妨撒点。   咖喱保护关节。咖喱的主要原料姜黄,有抗肿瘤、消炎、抗氧化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还能提高记忆力,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   孜然增强免疫。烹调肉类、海鲜、蔬菜,都可以用到孜然调味。孜然被认为可以增强免疫,并改善肝功能、减少肠胃胀气。   八角有助消化。八角常被用于煲汤和炖肉,在增添风味的同时,还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有研究发现,八角有助提升人体免疫力。   豆蔻增加活力。在亚洲,豆蔻的药用价值被认为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活力。此外,豆蔻能壮阳、助消化,还能缓解哮喘、防止口臭、改善心情。   丁香缓解牙痛。据记载,最早把丁香用于烹饪的国家是印度。丁香除了可以促进消化外,牙痛时嚼几粒也能缓解。   茴香调理肠胃。茴香能刺激胃肠,促进胃液分泌,有调节肠胃蠕动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能缓解肠胃疼痛。
个人分类: 生活百事通|1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节炎怎么办?
xupeiyang 2011-1-12 13:11
   晨起关节僵硬警惕关节炎需及时就医    动物毒液可治病:眼镜蛇毒可治疗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定期检查调换药物    研究发现吸烟人群患风湿性关节炎风险更高    中青年锻炼骨关节老年时不易患关节炎    白芥子外敷有助缓解慢性关节痛    盘点蜂蜜食疗功效:防治感冒缓解关节僵硬    长骨刺后仍需运动 散步骑车游泳增加关节稳定    研究发现吸烟人群患风湿性关节炎风险更高    中青年锻炼骨关节老年时不易患关节炎    拍打膝关节两侧可疏通经络防治膝骨性关节炎    冬天泡温泉可温肾补阳缓解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三个误区:轻视疾病高致残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戒烟限酒少喝茶    研究称一天喝茶四杯以上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研究发现大量吃红肉增加患风湿性关节炎风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戒烟限酒少喝茶    研究称一天喝茶四杯以上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发现大量吃红肉增加患风湿性关节炎风险    视频: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谈骨关节炎    颈椎病关节炎患者睡凉席易加重病情    自制菊花艾叶护膝缓解关节炎    吹空调时多活动可预防关节炎    女婴出生时体重较重成年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称哺乳可使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减半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夏季勿游泳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膝关节炎患者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疼痛能维持多久?
qiang897 2010-11-28 15:51
研究显示对于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能缓解疼痛,但是疼痛能维持多久呢? 膝关节炎是一个慢性的毛病,迫切需要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皮质类固醇激素确实能解决短期的疼痛,但不 建议经常使用。 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骨科Hepper等医生,他们做了一个关于关节炎患者关节内注射 皮质激素的系统性回顾。目的是观察注射皮质激素对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的疗效及其缓解疼痛持续时间,和选择 哪种皮质激素对疼痛缓解较好。 他们查阅大量文献,找到5篇论文是关节注射皮质激素和安慰剂的对比,4篇论文是注射不同类型的皮质 激素对疼痛缓解的对比。 结果显示1、 对于疼痛的缓解皮质类固醇激素明显优于安慰剂,并且在第一 周疼痛缓解有明显差异。2、四篇论文中的两篇论文显示 triamcinolone 药物在缓解疼痛方面比其他皮 质激素药物更有效。 结论: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能减轻关节炎患者疼痛,并且至少能维持 1 周以上,但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只是 短期的一个治疗。 启示:关节内注射只是一个解决短期的治疗方法,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 例如:物理治疗、锻炼、抗炎药、护具等,如果有必要的话,需要手术处理。 论文来源: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794221 The efficacy and duration of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evel I studies. Hepper CT , Halvorson JJ , Duncan ST , Gregory AJ , Dunn WR , Spindler KP .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9 Oct;17(10):638-46.
个人分类: 膝关节|7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身振动训练可提高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肌力和本体感觉
qiang897 2010-11-21 21:10
全身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1997年俄罗斯Vladimir Nazarov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太空中振动训练可以减少宇航员肌力的下降及骨量的丢失。 目前全身振动训练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用于体能训练,但是需要一种快速振动的设备。 现在也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及运动训练中。来自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ole-body_vibration 丹麦的腓特烈斯贝医院运动功能实验室的Trans T等在2009年8月的《The Knee》杂志上撰文,报道了全身振动训练在全身振动训练在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中肌力和本体感觉的作用。 文中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在提高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肌力及本体感觉的作用。 方法:讲52为女性患者(mean age 60.4 years9.6)分为三组:1、全身振动训练在稳定平台上(VibM;n=17(mean age,61.59.2,);2、全身振动训练在平衡板上进行(VibF;n=18(mean age,58.711.0)),3、 控制组(mean age,61.18.5)。 全身振动训练一周两次,一共8周,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评价:评价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力及膝关节本体感觉(关节被动复位)。 结果:VibM组的肌力显著优于与控制组(p0.001),等长肌力VibM组也明显优于控制组(P0.021),VibF组的本体感觉优于控制组(p0.033)。 启示:在稳定平面的全身振动训练能提高骨关节炎的肌力,而在平衡板的全身振动训练能显著提高本体感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身振动训练时一种省时、安全的训练方法。 Knee. 2009 Aug;16(4):256-61. Epub 2009 Jan 15. Effect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muscle strength and proprioception in female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rans T, Aaboe J, Henriksen M, Christensen R, Bliddal H, Lund H. pubmed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147365
个人分类: 膝关节|69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预防和治疗关节炎?
xupeiyang 2010-10-12 08:05
 1.多进行一些物理按摩。   物理按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按摩最好由专科医生进行操作,千万不可盲目到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按摩治疗。因为首先按摩并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若治疗不当,还会加重病情。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若按摩用力过猛,往往会造成骨折。尤其是颈、腰椎骨质增生的老年人,更不能轻易进行按摩治疗,一旦按摩不当造成骨折,容易出现神经损伤,甚至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2.运动时注意保护已受损害的关节。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关节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有条件可以佩戴四季兼用的关节护具。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磨损,如膝、踝关节的关节炎患者平日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长时间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远途跋涉等较剧烈的对关节有损伤的运动,尤其在关节肿胀时更应避免。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患者可以选择游泳、骑车、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也可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或其他辅助设施来辅助关节运动。   3.穿鞋也有讲究。   平时应穿适当的鞋,单薄的平底鞋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穿平底鞋行走时,体重会过多地压在脚后跟上,走路时间长了,上传的冲力可能会使人产生足跟、踝、膝、髋、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适,长时间对关节不良影响便可出现关节炎的表现。所以最好穿松软、鞋底有弹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闲鞋,这样可以减轻重力对关节的冲击,减轻关节的磨损。   4.多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   关节炎的患者可以多进行一些适当的肌肉锻炼,使肌肉运动协调和肌力增强,这样可减轻关节症状,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及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及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利于病情恢复和疾病控制。如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可以多锻炼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能力的减弱,将会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大受影响。因此加强股四头肌的训练对关节炎病人是有益的。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关节炎日(10月12日)中国关节炎病人有1亿
xupeiyang 2010-10-12 08:00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前全世界 关节炎 患者有3.55亿人。在 亚洲 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玻目前,估计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关节炎是可以治疗得很好的。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极拳,关节炎,进香,CCM
qyu111 2009-11-9 17:53
今天听到一位在美国大学做研究的教授朋友说她在国际杂志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太极拳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称把太极拳带入了美国的主流医学。 读后颇感兴趣,便与其探讨,问:第八套广播体操如何?是不是也能治疗关节炎?回答是也可能,但太极拳除了有生理体质的锻炼功效,还有心理的疗效。身、心双疗,效果更佳。 于是我想到了烧香拜佛,建议她下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烧香拜佛治疗百病有效。也建议各位平常没事打打太极拳,不会打的做做广播体操,周末上山烧烧香。同时也想到了一个新学科,叫 CCM ( Chinese Culture Medicine )。 不要误解我这里是讽刺中国文化和哲学。我更想强调中国文化和哲学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的深刻认识和广泛应用。这也是我们中医理论的精萃。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68 次阅读|3 个评论
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
xupeiyang 2009-10-11 17:56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4758.htm?hh=255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玻目前,估计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关节炎是可以治疗得很好的。世界关节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   骨关节炎可影响某个关节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 患有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患有此病。除年龄外,体重过重、受伤和糖尿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类风湿关节炎则可侵袭关节膜、软骨组织和骨骼,其主要症状是发炎,包括关节充血、发热和疼痛等。与骨关节炎不同的是,该病可影响全身健康,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妇女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是男人的三倍,35-50岁是该病的好发年龄段。   人们常常将关节炎视作老年病,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有关资料显示,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由于目前正统医学中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的办法,所以应该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视,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