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看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戏
热度 1 ninglz 2015-6-1 10:16
看戏 老话说:“看戏的是傻子,唱戏的是疯子”。说的是戏到高潮,台上疯癫发狂,台下痴迷如醉的情形。 如今,娱乐形式丰富多彩,传统看戏的情形,那是越来越少见了。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该说时代的舞台愈加多样而辽阔。有表演欲者,随时都可以“唱戏”示众,尽显疯狂。 戏台小台子,网络大平台,人生更是巨型立体旋转舞台……唱戏的,看戏的,相辅相成。人人每天都在入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只是:“谁人爱唱戏?谁人爱看戏?”如此问题最近常上心头……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不能说唱戏都是生活所迫而卖唱,看戏都是掏钱讨个乐子。但东方传统价值观讲究的是个面子尊严,不用说那分着等级身份呢。西方价值观虽讲究平等,却极端保护个人隐私。所以说,没有所求,谁会愿意被扒、被展、被观,被评说,被嬉笑呢? 宇宙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中。如果说人类追求幸福的心愿不变的话,那么,幸福就是拥有选择资格,可以自由地、主动地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显然,看戏的比唱戏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要高。只是,看戏的与唱戏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有人唱着唱着就成了看者,有人看着看着就成了唱者。 人生大舞台!看戏唱戏天天无停歇,台上台下,选择与被迫,一条条命运轨迹,一曲曲悲欢离合,似由天定,岂无心成? 红叶随笔 2015.6.1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627 次阅读|3 个评论
毛主席的一次看戏
热度 11 Majorite 2014-5-22 11:41
李银桥回忆毛主席中有这么一段,很有趣,转载如下: 1958年,毛泽东看《白蛇传》。晚上毛泽东就座在前排摆的单人沙发上,我照例是坐在他身边。因为值班卫士是24小时不离主席身边的。毛泽东肚子大,坐下后皮带便勒腰,所以他一坐,我便依惯例帮他解开了腰带。 演员早已做好了准备。毛泽东一坐下,锣鼓便敲响了。毛泽东是很容易入戏的,用现在的话讲,叫“进入角色”。这毕竟是一出悲剧。当金山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毛泽东的动静越来越大,泪水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毛泽东终于忘乎所以的哭出了声,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到了这步田地,我也只好顺其自然。我只盼戏快些完,事实上快完了,法海开始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 就在镇压的那一刻,毛泽东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天哪!我猝不及防!他的腰带在坐下时已被我解开,在他立起身那一刻,裤子一下子脱落下来,一直落到脚面(台上的女演员大惊失色)。我像被人捅了一棍子似的,纵身扑向前,抓住他的裤子,一把提上来。毛泽东丝毫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他仍然在剧中,大踏步向舞台走去。全场的鼓掌声终于将他唤醒。他稍一怔,也跟着鼓起了掌。我松了囗气,主席回到现实中了。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230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过大年,看大戏
热度 11 lixuekuan 2011-2-3 13:04
过大年,看大戏
今天上午(大年初一),在外面溜达。帝豪广场市剧团演出传统名戏《打金枝》。音调、唱腔竟然和我小时候听到的一模一样,尽管演员已经换了两代,看来传统继承的不错。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09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看吵架就是看戏
shxzhang 2009-10-12 01:50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吵架是戏。看吵架是看戏。 戏,有戏台戏、皮影戏、电影戏、电视戏,有文戏、武戏、文武戏,文戏的文架、武戏的文架、文武戏的文武架,是戏的主要看点,很多人看过戏后只记得看点,很多人为着看点把一部戏看好几遍。 武架,在戏中,无论是徒手搏击还是器械拼杀,都有程式化表演和生活化呈现;文架,在戏中,无论是粗话交锋还是雅言舌战,也都有程式化表演和生活化呈现。有人喜欢程式化表演,喜欢以程式化表演为特色的戏台戏和皮影戏;有人喜欢生活化呈现,喜欢以生活化呈现为特长的电影戏和电视戏。 进入高科技时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程式化表演已经没有吸引力,因此,戏台戏和皮影戏一步一步走向博物馆;只有生活化呈现才能吊起味口,因此,电影戏和电视戏一步一步占据生活空间。武打大片的票房收入,战争大戏的收视率,来源于看客们对吵架的生活化呈现的喜爱。 吵架,在戏中,无论多么逼真,无论多么生活化,都是虚拟;在生活中,无论多么虚假,无论多么程式化,都是真实。看戏中的吵架,是看模拟的录制,连模拟的现场直播都算不上;看生活中的吵架,才是看实况。 实况才是真,实况比模拟录制要更有看头,而且都不要戏票成本,因此,在生活中,只要遇着吵架,大多数人都会顺便观看一番,如同看戏;凡有吵架,必有许多人观看,如同看戏。每看过一场吵架后,都会有人说:看了一场好戏!每有一场吵架发生,都会有人说:有戏看,快!。吵架者,在一些看客的眼中,是角儿,是戏角儿,受到关注,甚至受到追捧。一些看客还会发表评论,如:这人的嘴功好!那人的拳脚好! 先鉴少年时,经常看到吵架,有孩子们的,有大人们的,像看戏。这些吵架,最终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停息,或因为双方自然中止,或因他人干预而无法继续。在最终结局之前,有时也出现两种中间状态:一是部分看客不保持局外人立场而卷入,使个体性吵架演变为群体性吵架,从而影响正常生活与劳作;二是干预者遭到双方联合打击,或两方争斗演变为三方吵架。明智的人大多只当看客,既不卷入,也不干预,像看戏一样看吵架。 吵架有看头,却不是好事,如果不能自然中止,就得有人出面干预。然而,不是人人都能有效干预吵架的。有效干预的人,通常要同时具备三项条件:一是德高,有足够的感召力;二是望重,有足够的影响力;三是实力强,有足够的震慑力。不具备这三项条件的人干预吵架,经常会陷入三种僵局:一是不起实际作用,骑虎难下;二是两面得罪,遭到联手打击,三是扩大事态,导致三方吵架。对于德行威望与实力不足以形成有效干预力的看客而言,看吵架,只能是看戏,也应该是看戏,这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享受。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看吵架应该就是看戏。
个人分类: 世事閒談|358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