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图说话:豹子上树抓老鹰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7-8-12 12:32
1)夕阳西下,豹子上树瞭望生活 2)这老鹰站在树上高端,好像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哲学问题 3)这老鹰自以为是“自己有翅膀,谁都不怕”,站在枝头趾高气昂 4)豹子为了生活,在低头思考问题 5)豹子借着夕阳,也光鲜亮丽的 6)老鹰在豹子的上端,高高在上 7)老鹰打算逗弄豹子,来到下面的树梢 8)老鹰给豹子出难题:你敢下来吗? 9)第一个回合,豹子被老鹰戏弄了一回 10)豹子在冒险,看看这高难度动作 11)老鹰在第二个回合,马失前蹄 12)豹子真的抓住了老鹰,这就是生活。老鹰呢?还在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 截图来自网络视频,向原作者致谢!
个人分类: 看图说话|57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职位越高越无所事事!”
热度 3 wangxh 2013-2-17 23:00
一只鹰坐在高高的树上休息,无所事事。 一只小兔子看见鹰并且问它,“我能象你一样坐着什么都不干吗?” 鹰回答:“行啊,为啥不行?” 于是,兔子坐在鹰下面的地上休息。 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扑到兔子身上把它吃掉了。 故事寓意:要想坐着无所事事,你必须坐在非常、非常高的位置—— 所以职位越高越无所事事,特别是在中国。
3009 次阅读|6 个评论
海龟被老鹰高高捧起,后果很严重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2-12-6 21:11
海龟被老鹰高高捧起,后果很严重
海龟被老鹰高高捧起,后果很严重 图片来自一个视频。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4002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黑飞鸟真是疯了
热度 3 zhaoming159 2012-4-29 14:33
这些天,老看见一只飞在天空的小黑鸟,也不是特黑,就是有点灰头土脸的。可能真的是疯了,不知是在自言自语呢,还是在与其他小鸟儿们交谈,每天叫嚣,吵个不停: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中!竖子不足为惧!中!竖子不足为惧!哥找鹰去! 声音还越来越大了呢? 我靠!我怕你真的是不得了了,天上下来的也要割掉你一只角。还要去找老鹰来帮忙,老子还没出手呢!就怕了呀?哈哈哈哈 …
个人分类: 家国事|3791 次阅读|5 个评论
鹰之重生与期刊编辑面临的生死抉择
kexuechuanbo 2010-10-28 11:12
鹰之重生与期刊编辑面临的生死抉择 老鹰是地球上寿命最长之鸟类,其一生年龄可达 70 岁。然而,要达到这个极限年龄,它在 40 岁时却面临一场生死抉择,要么死去,要么再活 30 年。 这是因为老鹰活到 40 岁时,其爪子开始老化、僵硬,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触到胸膛。其翅膀上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变得又沉又重,几乎飞不起来。 因此,它只有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即进行一次长达 150 天的极为痛苦的更新过程。之后,就可再活 30 年,活到 70 岁。 在这 150 天漫长的更新过程中,它必须耗尽气力飞到山顶的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 ,不得飞翔,这才是第一步。第二步,老鹰要忍着巨痛用嘴猛烈啄击岩石,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第三步,它要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第四步,它要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的指甲一根根地拔掉,不用说也是疼痛难忍。第五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以后,它再把翅膀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 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于是,老鹰获得新生,开始飞翔,遂可再活 30 年。 在信息化、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期刊编辑也面临一次更新重生。 这种潜在的危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编辑与出版两个环节的分离,前者走向学术,后者走向市场,意味着像现代期刊的发源地西方一样,或者像老祖宗孔子时代一样,编辑再次牢守述而不作的编辑原则,每刊一两个秘书足矣,学者与编辑角色更多地重合,且更偏重于学者角色的显性,编辑队伍数量自会大量减少。听说我国有一月刊只有一位老编辑,一年用坏两个笔记本电脑,每日生无所息,疲于奔命,连开会出差也在工作,那么这种情况也许会成为普遍情况。 二是清华不端行为数据库的开发、改进、完善和各个期刊社的广泛使用以及相应措施的推行,意味着占我国期刊总数 2/3 以上非核心期刊的生存空间的压缩,即长期靠二三流稿件甚至剽窃抄袭、重复发表作为稿源的这些期刊,有被排除出市场的潜在危机。假如大部分稿件难以通过不端行为数据库的初审,评职称、攻学位又不算数,久而久之就连自己恐怕都觉得没有生存的必要。 三是高度自动化编辑系统的出现,再次打压编辑,面临大面积失业。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已出现大量西文自动化写作或编辑软件,仅美国就有 40 余种,有一位女作家一年出版 27 本书,几乎全部自动生成。西安知先公司钱建立博士已经推出一款参考文献自动编校系统,可自动调整姓前名后、补缺起止页码、纠正文献中的错别字等,下一步将陆续推出量和单位自动编校系统、数字用法编校系统、文字加工自动化编辑系统、期刊格式自动化编校系统等,至于自动编目、自动生成总目次等已经不在话下。如此这般,还要那么多编辑干嘛呢?! 四是笔者提出适应国际趋势,先建立各刊社自愿参加的虚拟期刊出版集团,利益、风险、资源共享、共担,即依靠强大的网络传播媒介、编辑高度自动化处理系统等,统一按需配送稿件,捆绑式对外传播。在集团内的期刊,由于很多老式编辑程序被计算机取代,编辑自会大量萎缩,而游离在外的期刊也会在这种集团越来越强大的境遇中备受压力,被迫消亡或萎缩。 五是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带来愈来愈严重的危机,逼迫编辑更新知识,做脱胎换骨式的随俗为变,尤其是在纸质媒介载体形态下长期工作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出版方式、传播方式,均面临更新。危机应该还不止这些。 要么,就此终其一生,要么与时俱进,来一番浴火重生。看来,期刊编辑与鹰遇到的两难抉择并无多少区别。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33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拍哈佛校园老鹰抓松鼠
毛宁波 2009-10-12 12:39
周六到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路过哈佛的老校区,偶然看见了老鹰抓松鼠的景象。我用照相机拍摄了全过程,回味起来很有意思。MIT和哈佛校园经常可以看见松鼠在草地或路边觅食,他们一点不害怕人类,可能知道人类是爱护松鼠的,讨厌老鼠的。老鹰俯冲到草地上能迅速逮住松鼠,可惜的是,在哈佛的校园内由于游客较多,让老鹰失去了美餐的快乐。可怜的松鼠也永远长眠在哈佛的校园内了。2005年在浙江东湖边也有老鹰吃松鼠的景象,被众多摄影爱好者拍摄到。 MIT和哈佛校园里面经常看见不怕人的松鼠(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松鼠在享受自己的美餐(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哈佛校园里老鹰在草地上逮住了一只松鼠(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松鼠被老鹰搞定了(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踩在老鹰脚底下的可怜的松鼠(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看着周边的游客老鹰很惊讶(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老鹰的一只脚踏住松鼠看着游客(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老鹰好像在说,你们看什么看啊(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老鹰在看什么?(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路边的行人很多,老鹰放弃了,丢下猎物(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老鹰依依不舍的准备飞走(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可怜的松鼠长眠在哈佛的校园内(毛宁波哈佛校园内拍摄) 2005年浙江东湖边也有老鹰吃松鼠的景象(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3962465.html )
个人分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见闻|1170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