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阻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医药标准化阻力在哪里?
fqng1008 2019-2-3 19:08
刚才,我将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的《 171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T/CACM 1147 ~ 1317-2019)转发在朋友圈,一时说长道短,各有所见: A:有力度! B:形式主义。 C:挂羊头卖狗肉,大部份都与中医没有关系。还怎么能说是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D:大杂烩! C:我们原来搞的中医病症标准,都是以中医术语为主,有争议的先搁置,不像这个指南,不伦不类,例如:胃息肉病,中医如何诊断?等等。 E:我院2018年推行中医同质化诊疗方案。老中医都摇头:背离辨证施治,这是以西医之法改造中医啊!如此中医必亡!而年轻博士极力拥护! 自从中医药标准化开展以来,一方面全力推动者有之,极力反对者有之,难道是众口难调?与西医的诊疗指南相比,发布是一回事,执行是另外一回事,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推动者并未解决反对者的根本顾忌:对中医而言,标准化是祸是福?或者说,中医适合于标准化吗? 实际上,中医学客观化、规范化均遇到阻击。缺乏客观化、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其技术标准化可行吗?难道我们在客观化、规范化方面累累受挫之后,标准化能够别开生面吗?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懒惰是人生最大的阻力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8-12-24 07:29
懒惰是人生最大的阻力 蒋继平 2018年12月24日 懒惰是一个词组, 由懒和惰组成。 在我看来, 懒主要是指身体的行为, 而惰主要是指思维的动态。 本着这样的认知, 我现在来谈论一下为什么懒惰是人生最大的阻力这个话题。 首先来说懒。 通俗地来说,懒就是不肯干活, 不肯吃苦,不愿意读书, 不喜欢做作业,不努力做实验, 不去锻炼身体。 反正懒的人总是会找一个理由避免锻炼身体,逃避干活做事,过着好逸恶劳的日子。这样的人, 即使天资聪颖,家境很好, 也一定是一个大事无成, 碌碌无为的人,甚至可能成为一个败家子。一般来说, 懒的人身体缺乏锻炼, 会超重, 或者会有其他健康问题。 懒的人一般也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一个人的人生首先是健康, 然后是事业。 这两者都不行, 那么, 这个人的人生结局可想而知了。 再来说惰。 惰就是不肯动脑筋,不去思考, 凡事都是消极地等待, 没有紧迫感,得过且过。这种生活状态对人生是很不利的。人生时限很短, 人的一生有几个关键时段, 错过了这些关键时段就失去了可以改变人生的重要机遇。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惰性等于是断送人生前程的慢性麻醉药, 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一切。 一般来说, 懒惰是一对恋生姐妹, 相辅相成,紧紧相随。懒惰的人不思进取, 缺乏奋发向上的动力, 过着甘居下游的日子。 这样的人生是很消极的。 因而, 懒惰是人生征途上最大的阻力。所以,要想在人生征途上有所作为, 必须首先清除自身懒惰的缺点。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45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创新,您做好“被虐”的准备了吗?
热度 8 qsqhopeiggcas 2018-5-19 11:12
做跟踪、模仿与集成式研究的,易上手且难度不大,容易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以此发表灌水的 SCI 论文更是小菜一碟,刷引用率也不在话下。个人凭此在国内易获得各种“拔苗助长”式人才计划的支持,有些“搞手”凭此还可获得各种国家大奖等,成为炙手可热的的“大牛”。 但这种研究对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不大,在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不会激起和留下一点“浪花”。 以科学发展为例,只有揭示自然界某些本质规律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才能真正推动科学的跨越式发展,才能把人类的某些“梦想”变为现实,才能不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正能量”。这种成果不但会影响世界,而且会改变世界。 然而,做出这种“从0到1”的原创成果很难,不仅需要学者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积累,更需要有逆向思维或另类思维的助力。由于在研究初期,这种科研往往包含一些细节错误与理解偏差 ,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一个纠错过程,初期可能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是一个曲折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可能暂时失败。因此,这就需要有志学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用 “ 十年 “ 乃至更长的时间 “ 磨剑 ” 。 重大原始创新能大幅推动科技进展,是大好事儿,为啥会有阻力呢?为啥创新程度越大,阻力越大呢? 创新第二定律【 1 】告诉我们:创新之始,真理总是( 通常 ) 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丁肇中教授【 2 】也曾说过“科学( 往往 )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这句名言是对创新第二定律的最好阐释。 凡是创新都是超前的,都是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超出了现有的理解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是胡说八道。 创新程度越高,说明你的思想越是超出人们的认识水平,越是对旧的思想体系和利益格局具有毁灭效应,因此会遭到更加猛烈的打压。如果要立志创新,就要准备被冷落,被欺侮,被打压。没有这个准备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大的创新,便有多大的阻力来锤炼你;反过来,有多大的阻力锤炼你,你可能有多大的创新。 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往往会推翻过去的认识或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你以此投稿的稿件往往因同行的 “ 不理解 ” 或 “ 利益冲突 ” 而被拒,初期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官科同行。他们不是反省自己过去的认识是否错了,而是武断地认为你的认识是错的,他们一心要为 “ 真理 ” 或利益而斗争。 纵观科学发展史,哥白尼、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与达尔文等提出伟大学说时,哪一位得到了当时主流的认同?还不都是在反对的声音中成长壮大滴。 20 世纪 80 年代,米歇尔【 3 】决定尝试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即试图从页岩层中开发出 页岩气 。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能够成功,有人说他是浪费钱,说他不可能从石头里榨出血来,因为页岩本质上是矿物泥,所以他不可能从中挤出石油或天然气来。但是他很执着,他和他的工程师们尝试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实现了页岩气开采的历史性飞跃。米希尔的成功引发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他也被尊称为 美国页岩气之父 。 当实践或时间证明你的理论是正确的,其最终必然会战胜旧理论,取得创新优势,成为主流,学者们从初期的反对会转向理解和赞同滴。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马克思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上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只要科研方向正确,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何惧别人的冷眼,又何惧别人的恶语中伤。 所以说,原始创新之路是不会一帆风顺滴,而是充满坎坷滴。力争创新的朋友,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精神和心理准备,才不会在创新之路上被“击倒”。 参考 【 1 】 三大创新定律告诉我们的真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50442.html 【 2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8502211/1.html 【 3 】 缅怀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 http://www.cuog.cn/html/8455.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001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创新的精神与规矩,不止是画图——禅的行囊(之二十)
罗非 2017-12-5 10:22
导读:规矩是中国社会赖以维系的主要纲领。古人就说,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规是画圆形的工具,而矩则是画直角的工具。没有这些工具,确实没办法搞几何作图。但这句古语想说的并不止于几何学或者工程学,而是任何事情想做成,都需要适当的工具。这样看来,社会的规矩,就是完成社会操作的工具。规矩放而大之,就是法令、法律、制度,乃至社会结构、思想结构。从这句古语的智慧,可见中国古人强调规矩,是因为它们是重要的工具,而不是因为它们神圣不可侵犯。有了电脑,我们可以放下直尺、三角板和圆规,但仍然可以更好地完成几何与工程作图。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一旦有了更好的工具,原来的老古董就可以送进博物馆了。 这件事本来是如此明显,但同样明显的是,人类几乎总是不舍得放下老规矩。古代的王安石变法就遭遇了巨大阻力,最终失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青年决心建立新的文化和社会组织方式,也遭遇了很大的阻力,经历无数流血牺牲,至今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完全完成。时代前进到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时代,显然又到了重新选择工具的时候。但还是有许多人抱着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某些制度不放,宣称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普世真理。但实际上,它也只是一个工具,有它的时代和时空局限。懂得规矩只是用来成方圆的工具,人类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和冲突。就好像吃饭是为了生存,饭一定要吃,但怎样吃则各有各的喜好。一定要说我的饭才是普世真理,强迫全人类都必须吃我的饭,否则就大逆不道?如果这样的人出现在世界上,一定马上会被看作神经病或者偏执狂。不幸的是,这件事一旦涉及到某些社会组织形式,有些人就再也想不通,仿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世界上,可悲可笑,不过如此! 在今天的时代,真有本事、有见识、有关怀、有担当的人,应当想办法自己发明一套全新的、适合当代乃至未来时代的社会组织方式,不要再抱着古希腊传承下来的那套思想和方式不放了!虽然这条路肯定并不简单,但是, “ 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前贤行处行 ” !自称关心社会、关心国民、关心人类的人,都请站出来做大丈夫吧!敢于创新,这才是科学精神! 在七十公里界碑处,我们经过青瓷窑煤矿拥有的一座附属矿井。农闲时节,农民们会到矿上挣点外快,还有些倒霉蛋一年到头在这里挖煤。蜿蜒的山路终于把我们送出这道山脉,然后向西进入一条无比宽阔平坦的山谷,那一定是远古冰川运动的杰作。司机突然又把车停下了。他跳出驾驶室,在一个车轮上踹了两脚。那条车胎在慢撒气。但仍然不必担心 —— 中国的道路两旁,哪怕是再荒凉的地方,补胎的小铺子也随处可见。果不其然,前方几百米外的一座土坯房门口挂着块牌子:补胎。 司机找出千斤顶撬起车身,卸下轮胎,一路扶着它滚向土坯房,其他人都下了车,站在路边抽烟、放水或者活动着腿脚。我跟坐在我前面的一个男人聊了起来。这是个八十多岁的蒙古族老汉。在他干瘪的嘴里,我只发现了两颗牙齿。大概他每天只能就着稀粥吃点馒头了。他以为我是维族人,我以为他是藏族。互相搞清楚对方的身份之后,他告诉我,他认识五台山上一座庙里的喇嘛。每年春天,他都会去庙里修行一段时间,秋天再回大同去,如此坚持了七年。我跟他打听山上的住宿情况,他推荐了几家比较适合香客的旅馆。 我们正聊着,另一个蒙古族人走了过来,递给老汉一瓶白酒,老汉又递给了我。我笑着把酒瓶推了回去。这么一大早就喝酒太奇怪了,更何况还是在车上。另外,中国白酒是最让我难以接受的酒精饮料,只要想到它,我就能浑身一激灵。把酒还给老汉之后,我走开去和旁边的一名僧人聊天,他一个人站在路边,手里默默转动着念珠。僧人来自五台山的宝华寺,几天前到大同的华严上寺见了一些同修,现在正要返回五台山。宝华寺在北台的山脚下,靠近碧山寺。我告诉他我去过碧山寺,但从来没听说过宝华寺。他解释说,宝华寺里僧人不多,因此也没有多少香客 —— 清静的道场好修行。他邀请我到庙里住上一段时间,但我已经有别的安排了。也许下次吧,我说。 司机回来了。装好轮胎,我们继续西行,开进破烂不堪的砂河镇,从满街的行人身边呼啸而过。每天有两趟从北京出发的列车经停砂河镇,卸下那些去五台山朝圣的香客和游人之后,继续开往终点站太原。 1989 年,我曾来过砂河,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镇上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一条大街从镇中穿过,镇上的一切都杂乱无章地堆在大街两边。有人向司机招手,但司机没有理会,继续向前开去。正常情况下,中国的巴士总是尽可能的拉客,也不管车上还有没有座位。现在碰上这么一位高傲的司机,让我感到很困惑。我自言自语地嘟囔了几句,被坐在前面的蒙古族老汉听到了,他转过头来为我解惑:在砂河镇坐车的人,只能坐砂河镇的车,这是这儿的规矩。
个人分类: 科普|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及其革命(2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6-10-20 18:11
科学及其革命( 22 ) (接( 21 )) ( 五 ) 阻力 物体运动不仅由不同的远程,和近程的作用力,以不同牵引运动的变换,而有不同的运动方程,而且,在各运动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阻力。 阻力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力,例如: 固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有摩擦力。 摩擦力既决定于 2 者间的引力,与 2 者的质量、接触面积,成正比;质量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又与 2 者在接触面的分子结构,和随运动情况的变化而不同。而有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显著差别,以及表面润滑剂的显著作用。 物体在介质中运动会受到各种阻力,例如: 固体与流体、气体的接触面上有吸附力、 湍流,分子碰撞,有能量动量守恒而在不同物体间的交换, 以及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还有光子和声子在介质运动过程中被吸收和辐射,而对速度的延迟,和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对于声子,还有超声,引起声障、激波,等复杂情况。 物体在介质中运动的阻力就既与物体和介质的分子结构、物体的性质、形状,又与相对运动速度,密切相关,流线型还随相对运动速度而变。 可见,阻力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通常都只是择其主要影响因素,由实验,给出相应的系数确定相应的阻力。 由于各种阻力的存在,并且在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应各种作用力的运动方程的解,就会有相应的阻尼衰减系数。 当物体所受动力与阻力达到平衡时;物体就处于惯性状态。 ( 六 ) 热力学 统计力学 各种运动方程的解都必须有相应各初始和边界条件,这对于少数粒子可以办到。但是,对于大量粒子,就不行了,而只能给出由实验总结得到的,其热力学函数的宏观特性运动规律;或统计力学计算得到的,几率特性运动规律。 热力学:是以函数的关系式表达大量粒子的宏观特性规律。例如: 状态方程就是,压强、容积、绝对温度,等函数相互关系的方程,即:压强 PA 乘容积 VA 除 绝对温度 TA= 压强 PB 乘容积 VB 除绝对温度 TB= 常数。 实际上,各微观粒子受力做功的微容积积分平均值,相当于相应面积上的压强(正交穿过该面积的平均动量值),其能量平均值,与其绝对温度(对于理想气体,各微观粒子间的位能可忽略)成正比。因而,状态方程,实际是,物体在各相应状态函数关系条件下的“能量守恒定律”。 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体现。 各微观粒子有,从高位能(高能态)转向(跃迁到)低位能(低能态),则动能(速度)相应地增大、或热能(温度)相应地升高、或结合能(静止质量乘 c^2 )相应地减小、或辐射相应的光子或声子,的,这种定向发展趋势。 而在宏观上,就有:所谓熵函数增大的原理。 各微观粒子又有在一定条件下,在高位能(高能态)停留一定的弛豫时间,形成一定的布居数反转。 而在宏观上,就形成所谓“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差异,而必须注意区分。 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 云在高空结成雨,落到地上成为河水,汇为湖水、海水,经受阳光、热能蒸发成汽,又升到天空为云,如此不断循环演变。 太阳,等类的恒星,基本粒子演变,能量、粒子,发散,到一定程度,成红巨星。宇宙中,各星尘又会聚集,而结成新的恒星,如此不断循环演变。 一切物体都在时空中,如此地不停地变化,宇宙一切物体,不会停止运动。 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也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具体体现。 统计力学:是给出总数为 N 的,同种粒子,在某 2 种物理量组成的“相宇”各“微元”中分布状态几率的表达式,当 N 足够大时,求得,其总和分布状态几率最大值,即得:最可几分布函数。从而,可由大量粒子各微观特性,计算得到各相应的宏观几率特性。 显然,这大量粒子的宏观几率特性,决不能误认为是个别粒子的特性。 也可以对几种不同类的同种粒子,作相应的统计,其各类同种粒子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就不管这几种不同类的大量同种粒子间的距离远近,必然彼此影响、相互联系。 所谓“不管粒子间的距离远近,必然‘心灵感应’”的“量子纠缠”,就是 “把不管这几种不同类的大量同种粒子间的距离远近,必然彼此影响相互联系的统计几率特性,误认为是个别粒子的特性”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并由此产生许多严重错误。 现有的统计,都仅限于 3 维空间矢量点乘积的标量相宇。 由于没有时轴有关的量,因而,统计得到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就都是不显含时的,不能表达,波动特性。 只有创新采用时空相宇,就能,也才能,得到相应的显含时的最可几分布函数。 并从而,具体证明: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就是相对论 4 维时空的,位置矢点乘动量矢组成的相宇,统计得到,显含时的最可几分布函数。 并具体证明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都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几率结果,不是个别粒子的特性。 把它们误认为是个别粒子的特性,就产生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的一系列严重错误结论。 弄清它们都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几率结果,就能使那些错误结论,得到不攻自破地彻底纠正。 进一步创新发展各类时空多线矢,特别是,仿射系各类时空多线矢,点乘积,以及叉乘积,的统计,而极大地,发展了统计力学、统计场论,使其能扩展到有液体、固体,晶体结构物体特性的实用范围。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物理|18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啥科技创新程度与阻力成正比?
热度 8 qsqhopeiggcas 2014-12-20 14:01
做跟踪、模仿与集成式研究的,易上手且难度不大,容易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以此发表灌水的 SCI 论文更是小菜一碟,刷引用率也不在话下。个人凭此在国内易获得各种“拔苗助长”式人才计划的支持,有些“搞手”凭此还可获得各种国家大奖等,成为炙手可热的的“大牛”。 但这种研究对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不大,在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不会激起和留下一点“浪花”。 以科学(不包括技术)发展为例,只有揭示自然界某些本质规律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才能真正推动科学的跨越式发展,才能把人类的某些“梦想”变为现实,才能不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正能量”。这种成果不但会影响世界,而且会改变世界。 做出这种成果很难,不仅需要学者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积累,更需要有逆向思维或另类思维的助力。由于在研究初期,这种科研往往包含一些细节错误与理解偏差 ,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一个纠错过程,初期可能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是一个曲折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可能暂时失败。因此,这就需要有志学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用“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磨剑”。 重大创新能大幅推动科技进展,是大好事儿,为啥会有阻力呢?为啥创新程度越大,阻力越大呢? 创新第二定律【 1 】告诉我们:【创新之始,真理总是( “总是”改为“往往”好 )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凡是创新都是超前的,都是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超出了现有的理解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是胡说八道。 创新程度越高,说明你的思想越是超出人们的认识水平,越是对旧的思想体系和利益格局具有毁灭效应,因此会遭到更加猛烈的打压。如果要立志创新,就要准备被冷落,被欺侮,被打压。没有这个准备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大的创新,便有多大的阻力来锤炼你;反过来,有多大的阻力锤炼你,你便有多大创新。】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 2 】曾说过“科学( 往往 )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这句名言是对创新第二定律的最好阐释。 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往往会推翻过去的认识或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你以此投稿的稿件往往因同行的“不理解”或“利益冲突”而被拒,初期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官科同行。他们不是反省自己过去的认识是否错了,而是武断地认为你的认识是错的,他们一心要为“真理”或利益而斗争。纵观科学发展史,哥白尼、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与达尔文等提出伟大学说时,哪一位得到了当时主流的认同?还不都是在反对的声音中长大的。这也说明: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是沙子自然会无声无息沉入海底。 再举一个美国页岩气之父米歇尔的例子【 3 】。 20 世纪 80 年代 ,米歇尔决定尝试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即试图从页岩层中开发出 页岩气 。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能够成功,有人说他是浪费钱,说他不可能从石头里榨出血来,因为页岩本质上是矿物泥,所以他不可能从中挤出石油或天然气来。但是他很执着,他和他的工程师们尝试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实现了页岩气开采的历史性飞跃。米希尔的成功引发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当实践或时间证明你的理论是正确的,其最终必然会战胜旧理论,取得创新优势,成为主流,学者们从初期的反对会转向理解和赞同的。因为,人的正确认识是需要过程滴,理论正确与否是需要实践或时间检验滴。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上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以此与正在科学创新之路上探索的学者们共勉。 参考 【 1 】 三大创新定律告诉我们的真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50442.html 【 2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8502211/1.html 【 3 】 缅怀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 http://www.cuog.cn/html/8455.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826 次阅读|21 个评论
哪些人可能成为改革阻力?
热度 1 fqng1008 2013-11-19 13:21
刚刚读到今天《深圳晚报》石述思的文章“三中全会《决定》让谁不高兴?”,其中讲到“七种人”会对中央《决定》不高兴。进一步延伸,这“七种人”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尴尬或者值得“自豪”的是,我也排在这“七种人”的队伍里。当然,这种归纳是否确切?无论如何,对改革的态度,将可能成为判断一个人“处在什么地位,采取什么立场,选择什么道路”的试金石 。  石述思归纳的“七种人”如下:“第一个可能不高兴的是过去握有行政审批大权的部门。全会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意味着政府职能将深刻转换、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已经势在必行。当市场被赋予决定性地位后,一些部门干预微观经济从而寻租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也就是说,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更加清晰沉重,但谋求利益的机会却丧失殆尽,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全面启动的背景下,这些人甘心吗 ?    “ 第二个可能不高兴的是过去权力不受约束、迷恋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由于事权财权存在扭曲,各项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在传统政绩考核体系下,一方面推行投资主导的短期急功近利发展模式,热衷招商引资,大搞形象工程,向地方股份公司转化的趋势明显,对中央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很多推动科学发展,惠及民生的政令在执行中走形,甚至出不了中南海。另一方面大搞土地财政,从中谋取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特权泛滥,机构膨胀,庸员充斥,非法临时工密布,并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采取简单粗暴的行政化维稳,导致访民激增,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他们会甘心失去“老爷”一样的特权和利益吗 ?    “ 第三个不高兴的可能是垄断央企。这些机构都与权力关系密切,在过去占尽政策资金资源等上游竞争优势,外战外行,内在内行,将国内民营企业打得满地找牙不说,中央赋予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任务却迟迟无法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但普遍挣得盆满钵满,企业福利待遇笑傲中华,且经常打着经营困难、负担沉重的旗号不足额上缴国库红利——最多的是烟草,也不过20%,对股民也极端吝啬,罕有分红,这些普遍享受副部待遇的机构能彻底斩断与权力的纽带吗?能甘心接受市场化改革吗 ?    “ 第四个不高兴的群体可能是部分地方公检法机关。劳教没了,对付上访者的利剑被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将斩断这些部门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利益输送纽带,也将承受更多博弈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甘心就此成为中国法治的捍卫者,并愿意为此全情付出吗 ?    “ 第五个不高兴的可能是一些中国长寿老人的典范——耄耋院士。在行政化主导下,中国院士的平均年龄雄霸全球,占据着主要的科研资源,且终身制——这点比老干部待遇都高,同时门阀林立,学术作假、选举黑幕频发,严重抑制中国最高科研学术机构的新陈代谢,扼杀创新活力。但他们甘于就此谢幕吗 ?    “ 第六个可能不高兴的是一些紧紧依附于权力部门的事业单位,随着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进一步理顺,政府进一步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加大,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的去行政化进程必然提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将重塑,社会保障体制有望率先与企业并轨,政策福利将丧失殆尽,必然有个痛苦的阵痛期,他们会主动接受如此严峻的挑战码 ?    “ 第 七个不高兴的可能是军队文工团。非战斗人员要控制了,平时唱而优则将校的明星们,准备好转业了吗 ?”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教育改革的阻力来自哪?
dongzg101 2011-10-15 05:04
印度的“教育券” 分类: 言论 2011-10-13 16:53 印度的“教育券” 茅于轼 2011-09-09 核心提示: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印度也是政府拿钱办义务教育,但也有普遍问题。主要是官办学校校长缺乏自主性。人员委派、经费审计、教材购买、基建计划等,大一点的事都要上面管理机构决定,效率低下浪费巨大。有的地方还有贪污腐化。比如政府请的老师自己不教课,花一半工资另请一名不合格的人滥竽充数,自己留下一半工资,其中分一部分给政府的教育督办,帮助他掩盖这种不法行为。政府钱没少花,但村民享受的教育质量很差。 印度有个非政府组织,称为“公民社会中心”,想出了一个改革方案。该方案巧妙之处是把政府教育拨款印制成“教育券”,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挑选自己认可的学校上学,并把教育券当学费交给校方。学校以收取的教育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学生可上公立学校,也可上私立学校。教育券可在公立学校里用,也可在私立学校里用。公立私立一视同仁。学校之间有了竞争,教育质量就得到改善,一定量的钱发挥出最大效用。 印度这项改革还没完全付诸实行,但正在声势浩大地宣传推广。“公民社会中心”已通过社会募捐筹集到一笔资金,印制成教育券,发给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教育券的有12万人,由公民社会中心分发的教育券只有四百多张,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这么多人申请,说明非常受大家欢迎,这是对政府的一种压力,要求改变现在的拨款方式。如果政府接受这样的观念,把教育经费用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全体学生,经费使用效率可成倍提高,教育事业将完全改观。 但这样做不容易,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是放松对民办学校管制。在菲律宾,办学校不需要政府批准,在印度还不行。还要允许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的成立(印度不允许以教育谋利)。在这方面中国比印度走得更快些。2002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已允许民办学校赚钱。近年来我国农村民办学校欣欣向荣,发展十分兴旺。过去大家以为只有城市高收入家庭才会有对民办学校的需求,农村收入低,不会有民办学校出现。其实不然,甚至比较贫困的地区也有民办学校兴建。城市里为打工子女办的民办学校更是需求旺盛。 如果通过教育券使公办民办公平竞争,肯定会有一批公办学校被民办学校取代,造成公办学校关闭,教师会失业。因为就学儿童总数不变。多一所民办学校,就会少一所公办学校。从宏观着眼,应该让民办学校通过竞争吸收高质量的老师,包括公办学校里的。公办学校办不好往往不是老师不行,而是校长缺乏自主权或管理混乱,人不能尽其才。 在印度,有关部门曾研究和比较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结果明显说明在同样办学条件下民办学校的优越性。但按目前资金条件而言,民办学校竞争不过公办学校,因为他们没有政府拨款支持。如果教育券方案能通过,两种学校都能从竞争中得益。最后得到好处的是学生(可能也包括民办学校的老师,工资能有所增加)。公民社会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方案得到印度国家计划部门赞成,但教育部门明显反对。因为如果发放教育券,教育主管把拨款权力交给了学生,决定学校命运的变成了学生,而不是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我国浙江省也试办了政府拨款的教育券,成绩良好。印度的改革更为我们试办教育券增加了信心。
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回答[游客]stone1.1的问题
liwei999 2010-7-29 01:48
回答 stone1.1的问题: (75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28, 2010 07:00AM 引用: 问题: 当路面对轮胎的摩擦力变化时,轮胎的迟滞阻力会变化么?大致怎么变呢? 我查资料看到:如果车辆自由滑行,则轮胎滚动阻力主要是由轮胎的迟滞阻力引起的。但是车辆制动时这个阻力是否会变化以及具体怎么变化我不清楚。 人们通常所说的 阻力 一般是个很模糊的说法。因此不清楚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不是吃这碗饭,搞清楚也很可能是个徒劳的努力。但是大致的情况还是可以把握的:当路面对轮胎的摩擦力变大时,轮胎的形变大,迟滞曲线围出的面积就大,能量损耗也大。 车辆制动时这个阻力的方向与驱动时的相反。从动能来解释制动是个最简单的方法。但这只是刹车机制的一部分。动量的变化也是一部分。前者是力作的功,后者则是力本身。因为不好说,就被抹杀了。 在镜某看来,一个人能把刹车的机制说明白都很不容易,去解释、理解人的社会现象就更困难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4876,64876#msg-64876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流动的力学分析
boxcar 2009-10-13 09:52
人才的流体力学(三) 在前面两篇博文中,我曾经论述了人才的流体特征,下面说说我对人才流动过程的受力分析。因为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的物理老师曾经谆谆教诲我们说:力学的关键就是受力分析。所以,研究人才的流体力学,我还是要从受力分析入手。 人才受到的力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驱动力,另一类是阻力,牵着促进人才的流动,而后者阻碍人才流动。 驱动力是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内在的驱动力之一通常的情况是当人才在一个地方呆腻了,总想换个环境,这时难免想活动活动,换个地方生活,这是内部产生的,完全是因人而不同,当然这种内驱力有时会和外界的作用力产生协调作用,那效力更大。外在的驱动力有可以细分为吸引力和推动力,两者的方向都是向前的,都能促使人才发生流动。吸引力就是人才前面有更优越的收入待遇、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让人难免见异思迁,心神往之,于是跃跃欲试地准备跳槽,去实践人往高处走的古话,所以它可以牵着人才走。推动力来自人才的后方,从作用效果看它仍是推着人才去向前流动的,但其具体情况比较复杂。虽说推动力的受力物体自然还是人才本身,但施力物体可能不只一个,而且作用点和作用方式却大不相同。首先,人才最近的人是一个推动力来源,例如家里人抱怨人才在现在这个岗位上的收入太少、太不受重用等会促使人才考虑换个工作。其次,人才周边人际环境(包括同事和领导等)可能是一个推动力的来源,特别是当人才发现自己真的不但不受重用,甚至处处被排挤、被迫穿小鞋走窄道的时候,自会萌生去意。最后,原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恶化也是人才流动的一个推动力,例如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工作空间越来越小、机会越来越少(包括获得经费的机会和额度都大不如从前等)时,人才会考虑换个地方了,正所谓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当八路。这些都是推动人才流动的外力。或许还有其他的情况,留着让阅读此贴的博友们帮我补充吧。 说完了驱动力,再说说阻力。人才流动的阻力其实很多,首先当原来单位在认识到要流动出去的人才的重要(不可或缺)时,自然想挽留,这种挽留无论出自真心还是假意,是基于现实需求的考虑还是仅仅是为了自己不折面子,都是对人才流动的阻力。阻力的施力方式很多,有直接扣住档案不许走的行政方式(这招最近这些年早已失灵),有勒令交付巨额的违约金或培养费的经济方式,有动用重量级人物出面游说的感情方式,也有满足人才所提出条件(包括薪金待遇、职务职称甚至家属工作等)的补偿方式等不一而足。其次,人才流动的阻力还可能来自一些利益的牵绊,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长了,都会逐渐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人际关系网络既有情感层面的作用(没事儿大家见见面、聊聊天、吃吃饭、喝喝酒、打打麻将、一起参加体育运动等),也有现实利益层面的作用(所谓的朋友多了能办事儿和好办事儿),想流动一下,就必然换个大环境,这些人际关系网络是带不走的,需要花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重新编织,但欲取得功效尚需时日,所以对于比较依恋和依赖人际关系网的人才来讲,这绝对是一个比较大的阻力因素。第三,爱人工作、孩子的学校等能否解决好也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过这个因素更象是一种惯性,不算是一种显示的阻力。最后,要引进人才的单位内部也会存在一些阻力因素,因为新人才的引进会和既有人员之间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很多人会抱怨单位太喜新厌旧、给引进人才的待遇太好等,有形的脸色和无形的阻力都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影响最终的决定。 综上所述,我分析了人才流动的驱动力和阻力问题。总之,要想成功引进人才,就需要加强吸引力,尽量排除各种阻力的影响。
个人分类: 社会|878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