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期刊出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期刊出版证上法人应该是谁
zxj368 2020-10-24 15:55
最近有一个问题令我十分困惑:期刊出版证上,出版单位与法人应该写谁? 比如有一个期刊,出版单位是某出版社,主办单位是某大学,主管单位是教育部。这样的期刊,出版许可证上怎么写才算正确的呢? 如果把出版单位写成出版社,那么,下面默认的地址与法人,当然是出版社的。然而,期刊并不在出版社的地址编辑出版,而是在大学之内,并且实际对期刊负法律责任的,是大学的校长,并非出版社的法人。这样的出版许可证对吗?因为出版许可证相当于期刊的“营业执照”,若挂出来,是不是与实际不相符? 我认为:期刊在出版社出版,是请出版社起一个监督作用,实际上并不是许可证上应该填写的出版单位,按照“ 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 ”的规定,出版单位写期刊编辑部就可以,其法人应该写其主办单位的法人,出版单位是主办单位的下属单位。因为主办单位实际上对期刊负责,并且出人力物力来办刊,一般都有一个二级单位(期刊社)负责对大学的所有期刊进行管理,对校长负责。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期刊许可证上,把出版单位写成了出版社,以致于期刊的法人也成了出版社的法人。 弄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件事让我很是困惑了。 期刊出版许可证上,法人到底应该是谁:是主办单位的法人,还是出版社的法人? 如果是主办单位的法人,那一切都顺,主办单位出人出力,期刊是该主办单位的期刊。 如果是出版社的法人,而出版社实际上对期刊只是监督,并不出人力财力,那么,这个期刊的所有权,是主办单位的,还是出版社的呢? 请明白人解答。 下附一个相关规定: 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 1993年6月29日,新闻出版署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的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举办出版单位,必须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 第三条 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期刊社(编辑部)、图书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 第四条 主办单位是指出版单位的上级领导部门。 主办单位所办的出版单位的专业分工范围,应与主办单位的业务范围相一致。主办单位所办的出版单位的办公场所应与主办单位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行政区域。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合申办出版单位,应确定其中一个单位为主要的主办单位以及相应的主管单位。 第五条 主管单位是指出版单位创办时的申请者,并是该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办单位的则为主要主办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主管单位,在中央应是部级(含副部级)以上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是厅(局)级以上单位;在自治州、设县的市和省、自治区设立的行政公署,应是局(处)级以上单位;在县级行政区域,应是县(处)级领导机关。 第六条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之间必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能是挂靠与被挂靠的关系。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应是主办单位所属的在职人员,禁止将出版单位承包给其他组织和个人。 出版单位在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下负责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保证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 出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的社委会、编委会、编辑室、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均为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机构,不能作为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 第八条 主办单位对所办出版单位负有下列职责: (一)领导、监督出版单位遵照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办社(报、刊)方针、宗旨、专业范围,做好出版工作及有关各项工作;审核出版单位的重要宣传、报道或选题计划,审核批准重要稿件(书稿、评论、报道等)的出版或发表;决定所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或不发行;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二)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出版单位的设立提供和筹集必要的资金、设备,并创造其他必要条件,办理核准登记手续,依法取得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三)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决定出版单位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保证出版单位的经营自主权,但应对出版单位各项经营活动切实担负监督职责;监督出版单位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审计,确保出版单位财产的保值、增值。出版单位为实现社会效益目标而形成政策性亏损,主办单位应当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者其他方式的补偿。 (四)审核出版单位的内部机构的设置,考核并提出任免出版单位的负责人的建议,报主管单位批准。 (五)向主管单位汇报出版单位的工作情况,贯彻落实主管单位的有关决定和意见。 (六)承担出版单位或出版物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 (七)国家规定的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主管单位对所属的出版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负有下列职责: (一)监督出版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出版单位的出版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有权决定所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或不发行;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领导责任。 (二)审核批准出版单位的重大宣传、报道或选题计划,批准有重要影响的稿件的出版或发表;决定出版单位或出版物的停办或变更,并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三)对主办单位对出版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并可提出意见或作出决定。 (四)扶持、协助主办单位为出版单位提供或筹措资金、购置设备。 (五)与主办单位共同负责出版单位或出版物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主办单位与主管单位是同一机构的,该机构对本规定第八、九条规定的职责均应履行。 第十一条 主办单位决定不再履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职责时,应及时用书面形式报告其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并由其主管单位直接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主管单位应在两个月内决定该出版单位停办或者另行指定新的适当的主办单位;逾期仍没有合格的主办单位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主管单位决定不再履行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职责时,应作出停办该出版单位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报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即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 出版单位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又不代替清偿的,主管单位应当决定其停办,并书面报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依法进行清算。 第十四条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不能履行职责或违反本规定,致使出版单位丧失继续举办条件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撤销登记。
个人分类: 编辑工作感言|4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才是好的同行评审?
热度 1 Enago 2015-11-30 12:57
在科研文章出版过程中,正式的同行评审可以发生在下面三个时间点。一个是投稿之前,比如作者把文章提交到预印网站,比如ArXiv,或者F1000 research, PeerJ和Figshare等让其他同行阅读并且得到反馈,在修改之后再投稿到期刊上。如果把文章贴在网站和博客上可能也算,但是得到到意见不会很专业。其次是最常见的投稿后的同行评审,它也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盲审稿,这种情况下审稿人知道作者的信息,而作者是不知道审稿人信息的。单盲审稿常被批评容易受性别和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公正。双盲审稿是审稿人跟作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也就不存在偏见了,所以给成为是更加客观的方法。还有一种是文章发表后的同行评审,比如其他作者可以comment已经发表的文章,纠正其中比较重要的错误。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什么才是好的同行评审? --- 同行评审 已经存在了200多年了,至今在科研发表中仍然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期刊编辑的角度上看,同行评审可以有效地过滤掉质量不高的文章,同时还可以指出投稿文章中的问题,并且提出改进意见,对保证期刊文章质量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对于审稿人而言,能给权威期刊审稿既是为整个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在领域内的位置。经过了同行评审之后,文章作者才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文章已经经过了同行的考验,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什么样的审稿意见才算好呢?客观公正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把文章批得一无是处,但是只要你的观点都是站得住脚的,作者也只有佩服的份。在写审稿意见的时候,就事论事就可以了,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去。别一看作者是中国人就说language不行。同时,既然是同行评审,审的就应该是文章的学术性、创新性和逻辑,要是避重就轻去纠结语言文字的问题就没啥意思了。对作者来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具体的意见,最烦就是等了3个月,回来的审稿意见就3行。第一句话总结了一下文章的内容,第二句话说文章不行或者凑合,第三句话说文章还需要改进,只有具体的建议才能让作者有改进的头绪。比如说文章不新,能给出一个参考文献也会让事情变得容易很多。 ——————– 了解 英论阁投稿前同行评审服务 能如何帮助您 ——————–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大家一起来审稿 — 国际化的同行评审 2. 是否应该提倡透明的同行评议? 3. 同行评审 ------------------------------------------------------------------------------------------------------------------------------------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5485 次阅读|6 个评论
发表还是灭亡?
热度 3 Enago 2015-6-10 14:34
当今的科学界流行一句话:Publish or Perish。这种文化现象兴起于美国七十年代初期,香港的大学九十年代起开始效仿,而今天中国内地的大学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发表还是灭亡? --- 对科研人员来说“发表还是灭亡”,意味着如果没有发表,就申请不到科研经费,没有机会晋升职称。对于学术期刊来说也同样承受着压力,要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而能评审的人实在不够。唯一能从这种巨大的发表压力中获利的就是出版业。因此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期刊创办,这些期刊为了营利,就可以不在乎文章质量。于是一个 恶性循环 形成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这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人为了增加文章数量开始做“ 香肠论文 ”,切割自己的研究,破坏研究的完整性。也有人开始在文章中 互相挂名 ,或是 互相引用 对方的文章,即使根本不适合。还有人为了发表影响因子更高的文章,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修饰或选择性的 挑选实验结果 进行发表。甚至期刊也会为了提高引用率,而只选择有阳性结果的文章发表,这样就造成了 发表偏倚 。而且还渐渐使得作者投稿时故意多引用相同期刊的文章成为潜规则。 “发表的文化”最初的目的是鞭策科研人员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更活跃地参加交流、合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压力和诱惑的双重夹击之下,一些科研人员在抉择中徘徊、扭曲挣扎,再慢慢堕落。 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并没有什么特效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 断开发表文章和利益之间的链接 ,这种局面才能够得以改变,这就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做出改变。或者如果能 增加同行评议的透明度 ,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可以加入到文章的审查当中,发现并且曝光文章发表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也许也有助于缓解矛盾和提高科研文章的质量。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学术期刊应该向非营利模式转变 2. 一个课题能发几篇期刊文章? 3. 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与灌水 -------------------------------------------------------------------------------------------------------------------------------------
3542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色开放存取期刊新趋势
dsc70 2012-10-25 10:55
DAVID WOJICK 金色开放存取( OA )期刊 不断激增,随之 形成了一个新刊发展的浪潮 。这是我最近完成的一项小型研究项目的结果。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 DOAJ ) 列出了 8000 多种金色 OA 期刊,其中超过 1000 种在去年一年中被加入该目录,还有 1000 种是在去年以前加入的。此外,在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 DOAJ )中搜索一些主要的出版商,结果列出的期刊数远远少于出版商自己列出的数目 。 DOAJ 承认,他们积压了大量未收录的 OA 期刊 ,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的金色 OA 期刊的泛滥。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金色 OA 期刊 的 规模是 相当小的。因此,即使期刊数目众多,它们总共出版的文章数目,也只占各自领域中出版的所有文章数目的很小一部分。 因为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质量的数据很难找到,所以这一趋势将如何随时间变化目前尚未可知。不过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科学交流的新兴市场,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许多新的出路和选择。 该领域由少数几个大型出版商和无数仅拥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期刊的小出版商组成。后者通常是些学术团体或高等院校。大型出版商可能每家拥有 100 到 400 种期刊 。下面列出了一些大、中型出版商。很显然,从他们的主页可以看出, 这些期刊在寻找检索渠道。许多出版商在主页上列出了可以检索到这些期刊的资源,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卖点,因为其销售对象是作者。 还要注意的是,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 DOAJ) 所列的期刊中一个重要的部份并不是关于科学、技术和医学( STM )领域的,而是有关人文、教育、商业等众多领域的。其中大概 有 4000 种 涉及 STM 领域,许多是关于医学、社会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另 外有 2000 种类似 期刊是关于物理,数学和计算科学的。 下面是关于部分大、中型金色 OA 出版商的名单列表,按拥有期刊数目多少排序。有 趣的是,许多出版商都在发展中国家。 1 、 欣达维出版公司 (埃及)。 欣达维表示自己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学术出版商,拥有超过 300 种涵盖广泛学科的开放存取期刊。另见下面列出的国际学术研究网络,有另外约 125 种期刊。国际学术研究网络表示,自己是欣达维的一个分支,但所辖期刊并不包括在欣达维的 300+ 期刊名单中。因此加起来欣达维有超过 400 种期刊。 2 、 科研出版社 (美国)。 科研出版社 目前拥有 200 多种关于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开放存取期刊。 3 、 边沁科学出版社 (荷兰)。 该社出版 230 多种同行评议的开放存取期刊,涵盖了科学、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等所有主要学科。 4 、 生物医学中心 (英国)。 生物医学表示,他们出版了 243 种同行评议的开放存取期刊。这些期刊几乎都与生物学或医学相关,也有些涉及到化学。该中心在 2008 年被斯普林格( Springer )收购。 5 、 国际学术研究网络 (埃及)。 国际学术研究网络 ( ISRN )出版约 125 种 OA 期刊,多数期刊是关于医学的,也有些关于数学和物理科学领域。 ISRN 表示自己是欣达维的一个分支,但所辖期刊并不包括在欣达维的 300+ 期刊名单中。 6 、 学术期刊 (尼日利亚)。 他们列出超过 100 种期刊。 7 、 斯普林格 开 放存取(德国)。 他们列出约 100 种期刊。斯普林格同时也是一家大型订阅出版商 。 8 、 Bioinfo 刊物(印度), 他们拥有超过 300 种 OA 期刊。 9 、 科学和学术出版社 (美国)。 他们列出超过 200 种期刊主要涉及科技领域的期刊。 10 、 Versita 开 放存取(波兰)。 他们拥有超过 200 种期刊,其中有许多是为学术团体和大学出版的。 11 、多学科 数字出版研究所 (瑞士)。 他们拥有 70 多种期刊。 12 、 哥白尼 刊物(德国)。 哥白尼刊物列出了 29 种 OA 期刊,大多与地球科学有关。 13 、 国际 科学领域(印度)。 他们列出了 26 种期刊。 14 、 世界学术出版社 (香港), 他们列出 27 期刊。 15 、 亚洲网络科学信息 (巴基斯坦), 他们列出 36 种期刊。 16 、 科学出版社 (美国)。 他们列出 28 种期刊。 17 、 EDP 科学 (法国)。 他们列出了 17 种开放存取期刊,以及许多订阅期刊。 18 、 加拿大科学和教育中心 (加拿大)。 他们列出 45 种 OA 期刊。 (原文参见: http://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2/10/03/the-new-wave-of-gold-oa-journals/ 。译者:徐淑欣)
5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通知
duxingye 2012-7-3 16:44
一个去青海旅游的机会,同时可以了解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期刊的总体现状,了解这些编辑部在做什么,关注什么,他们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近年来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今年早些时候,已就图书馆联盟发展为主题在成都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本次青海会议,关注的内容是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在数字时代,做为学术期刊,也要考虑如何将方便查询、检索、引用的数字信息提供给广大用户。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通知 会议分主题: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出版战略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开放获取路径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优先出版策略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刊群建设 JOURNAL3.0 与语义出版趋势 时间:2012年7月26-30日 地点:青海西宁大厦 详细通知请见: http://www.lis.ac.cn 有机会考虑去西藏啊
2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早的两份学术期刊:《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
热度 5 lowie 2012-2-25 15:31
最早的两份学术期刊:《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
下周二要给学生讲课的主题是——学术期刊及其数字出版,在个人资料库中找到硕士时期的一门课程作业,题目是《最早的两份学术期刊》。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进入 17 世纪后,以书籍和通信为媒介的科学交流方式逐渐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和要求。由于新科学强调观察自然和科学实验,从而出现了这样的公式:一个观察实验的结果就等于一份出版物。图书这种出版物是不能胜任这个要求的,因为它不便及时发表实验和观察的结果,作者需累积若干研究成果之后才能考虑出版一本著作,并且科学著作的出版费时多、耗资大、效果极为有限。而当时的报纸主要用来报道时事,尚不能作为发表科学论著、传播学术信息的媒介。另外,虽然当时通行的学术通信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开性,但学术通信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它要依靠通信双方的互相了解和真诚信任,以及公正客观地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然而当时很难做到这些,剽窃和抄袭是常见的现象。同时,还有更多的科学发现、有价值的学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发表而湮没。由于以图书和通信为主要交流媒介的学术交流已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因此需要有一种新型出版物媒介来完成科学交流的使命。在这个时候,学术期刊应运而生,其标志便是 1665 年法国《学者周刊》和英国《哲学汇刊》的创办。 1. 《学者周刊》的创始过程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学术期刊是法国的《学者周刊》,该刊正式创办于 1665 年 1 月 5 日。 1663 年一位法国国王的历史学美茨纳得到特许状,获准出版一种科学 / 文学的类似后来期刊的出版物。他的计划保存在一份手书的文件里。美茨纳计划出版范围除政治外,还包括了当时有教养的人所感兴趣的考古学、文学艺术、科学、贸易等各个领域里的最新消息和动态。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项计划最终没能实现。但是它被认为是最早有实物为证的有关建立科学期刊的计划。 1664 年 7 月,一位法国学者在给荷兰的惠更斯的信中谈到:“法国最高法院的一位律师沙罗先生,希望在全欧洲建立通讯以求获知同政治一样多的有关科学的信息。他要我写信给你,请求你为此目的交换新的有关科学的动态消息”。后来知道这是沙罗为出版刊物收集相关资料。据文献记载,沙罗是一位不凡而又富有天才的人物,属于那个时候对于一切新奇事物感兴趣并热衷消除偏见的有识之士。他与巴黎的那群定期举行学术聚会的科学家有密切的联系,同是所谓的“无形学院”的成员。当时他雇佣了两名抄写员,将他阅读中感兴趣的和有用的东西抄录下来。由他分门别类地整理、编辑成集,并进行顺序排列,以方便查找。在从事这项活动中,他确信可以通过出版这些东西,使得公众也能获取这些有用的资料。另外,受当时的报纸的启发,他萌发了出版一种周刊的设想,并向有关部门呈送了这一计划并得到赞许。 1664 年 8 月 8 日,一份特许状准予沙罗出版《学者周刊》。经过一番准备,《学者周刊》于 1664 年 12 月 30 日注册,第一期于 1665 年 1 月 5 日正式出版。到此,科学出版和交流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创举终于得以实现,从此揭开了科学交流的崭新的一页。 第一期《学者周刊》共计 20 页,包括十篇文章和信件,并在“编者的话”中阐述了创刊的目的:( 1 )首先提供在欧洲出版的图书的目录及有用的信息;( 2 )刊载著名人物的补告,评述他们的工作和成就;( 3 )发表在物理、化学、解剖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成果,并用以解释自然现象,报道有关艺术与科学的发现,有关天文及气象的观察和记录;( 4 )刊登有关民事和宗教法庭的重要文告、判决及大学的决议通告;( 5 )报道读者感兴趣的有关时事。沙罗表明该刊“是供那些认为阅读整本专著太费时费力的读者阅读的,同时它又是满足好奇心和方便获取知识的手段”。 《学者周刊》出版不久,即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并为人知晓。然后就在《学者周刊》越来越有影响的时候,却因它的某些内容冒犯了权威当局,受到了来自宗教方面的严厉批评,结果在出刊 3 个月(第 13 期)之后就被查禁。沙罗的特许也被撤销。虽然第一份学术期刊在问世后不久就遭厄运,但它的出现已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前后 3 个月的出版已证实了它自身存在的价值,预示着学术期刊这一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不到一年, 1666 年 1 月 4 日《学者周刊》即由沙罗的原合作者伽罗瓦重新出版。伽罗瓦当时已是法国科学院的正式成员,随后由他负责出版该刊长达 9 年。此后该刊一直持续出版,成为遐迩闻名的科学周刊。到 1816 年更名为《科学家杂志》,一直出版到今天,现在它作为一流的文学杂志而享有盛名。 2. 《哲学汇刊》的创始过程 英国皇家学会是在 1660 年底成立的,在其成立后不久,首任会长莫雷就发现与各地学者的通信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在 1661 年 8 月写给荷兰的惠更斯的信里就表达了要出版一种类似期刊的出版物的想法。但是,当时学会忙于起草特许状,制定管理条理,所以筹备出版刊物的计划同样没能及时实施。 1663 年 4 月,亨利 . 奥尔登伯格就任皇家学会的秘书,接管了莫雷的大部分信件往来的事务。实际上,奥尔登伯格自此开始了同世界各地的学者、科学家们广泛通信联系。他与其中至少 30 人保持固定的通信联系,他们之间的通信是连续的,并逐步形成一个比较正式的通信网。奥尔登伯格成了学会的“信箱”,他负责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收到的信件,并加以整理归类和给予回复。不久,鉴于这项活动的费时费力,奥尔登伯格建议成立一个负责通信的委员会。学会同意了他的请求,成立了一个有 20 人的通信委员会。 《学者周刊》的创办给英国皇家学会以直接的推动作用,促使他们将酝酿已久的设想付诸实践。 1665 年 2 月,莫雷写信给惠更斯,告诉他学会秘书奥尔登伯格将要创办一份学术期刊,这份刊物将避免像《学者周刊》那样因为内容而引起麻烦。“我们已经看到它的样本,并且也发现其中的内容确实有不妥的地方。你说的很对,这期刊很有用,如果它保证质量的话。奥尔登伯格给我们看了一份相似的计划草案,它准备创办一份以哲学内容为主的期刊,如果能实现,我们倒希望他尽快地创办这一期刊。在内容方面,他将不会涉及法律与神学事务,除了报道来自国外的哲学方面的资料外,他还将出版重要的科学实验报告”。很快,学会讨论了出版学会刊物的事宜。 1665 年 3 月 1 日,理事会决定:《哲学汇刊》由奥尔登伯格负责出版,如果他有足够的稿件,就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出版,稿件由学会理事会根据特许状的许可范围审定,再由理事会指定会员复审。可见,《哲学汇刊》充分吸取了《学者周刊》的经验教训。 第一期《哲学汇刊》于 1665 年 3 月 6 日出版,共由 16 页纸,有“准予印刷”字样,在内容方面,有一篇奥尔登伯格撰写的导言。在导言中,奥尔登伯格清楚地表明这份学术期刊将致力于科学发现、知识经验的交流,改善和增进自然科学的研究。从第一期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奥尔登伯格为刊物征集的稿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物理、天文、地理、航海和医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突出的是实验和观察报告占据主体,另外还有 3 篇涉及对于科学仪器和技术发明的报道。这说明《哲学汇刊》是一份以观察和实验报告为主,内容广泛多样的纯科学期刊。 自创办后,奥尔登伯格一直全权负责《哲学汇刊》的出版工作,直到 1677 年 7 月他去世为止。在这期间,他共总出了 136 期,共 12 卷,并基本上是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出版,周期是罕见的准确稳定,这在当时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他的编辑出版下,《哲学汇刊》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国外的科学人员中也十分畅销,他们中经常有人寄来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学会给予刊登出版。《哲学汇刊》也因此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科学出版物。奥尔登伯格去世后,《哲学汇刊》仍由学会的秘书负责出版,此后除了 1676 - 1683 年有过短暂的停刊之外,该刊一直持续出版到今天,成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一份科学期刊。 3. 两刊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考察《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这两份学术期刊的创始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1 )两者的创办都和自己国家的科学学会有密切的关系。《哲学汇刊》自不用说,《学者周刊》的创办者沙罗同当时法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有密切的往来关系,而他的后继者则就是法国科学院的成员。( 2 )两者的创办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尽管《哲学汇刊》是以英国皇家学会的名义出版的,但同沙罗创办《学者周刊》一样,《哲学汇刊》的创办和发展更多的是来自于奥尔登伯格的个人努力。( 3 )两者的创办都与当时的学术通信有密切的关联。他们的创办者均通过学术通信与各地的学者保持广泛的联系,而刊物的创办又替代学术通信成为正式的学术交流渠道。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剖析,自创办以来,《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各以自己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成为后来学术期刊两种发展主流的代表。 从沙罗创办《学者周刊》的宗旨就可以看出,该刊尚不能作为内容纯粹的科学出版物,它涉及宗教、政法及时事事务,实际上在出版的第一年的内容中就有 1/3 的文章是与科学无关的。后来在沙罗的后继者的重新出版下,该刊逐渐增加科学报道和科学论文的比重,并侧重报道欧洲各地著名科学家、科学团体的学术活动及研究工作,有关的报告特别是法国科学院的报告有所增加,并有一些著名学者利用该刊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因此,《学者周刊》逐渐成为一份以科学为主的期刊。如 1681 年 5 月 5 日的一期就是有关彗星的专刊。有意思的是,《学者周刊》经常转载《哲学汇刊》上的文章,就最初两年就一共转载了《哲学汇刊》上面的 18 篇文章。《学者周刊》尽管不是以学会名义出版的刊物,但它同各地的科学社团关系密切。它不仅是不同学会的会员,同时也是学会同一般读者之间进行科学交流的工具。它持续不断的刊行表明当时社会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在不断增长,它的大众化办刊宗旨反映了一般读者普遍地有了解新科学的愿望。 《哲学汇刊》自创始起即致力于刊载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新科学方面的文章。它主要包括会员提交的论文和摘要,各方实验报告和观察报告。另外,它还特别侧重于刊载原始报告及有关的技术发明,因此,相对于《学者周刊》而言,它是一份以一次文献为主的内容纯粹的科学期刊。《哲学汇刊》在后来一直作为首要的科学期刊记录和报道了自然科学各方面的发展。从它里面可以发现科学史上的重要发现、理论学说以及同这些关联的重要的科学家。特别是 17 世纪后半叶到 18 世纪前半叶,英国正位居世界科学发展的中心,这更使得《哲学汇刊》具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特肯森教授在分析 1675 年到 1975 年期间的论文写作特点课题上,就以《哲学汇刊》为调研对象,对其每 50 年的论文抽样,进行相关的内容分析。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赫胥黎也曾经这么高度评价《哲学汇刊》:如果全世界除了《哲学汇刊》之外的所有书籍都毁之一旦,我们仍确有把握地说,自然科学的基础不会动摇,而且最近几个世纪以来的人类理智所取得一切伟大进展大部分将仍被记录保存下来,虽然他们也许并不完整。 美国文献学家克罗奈克在评述《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的特点时说:与学术通信不断增长所形成的压力是期刊产生和发展的促成因素类似,图书自印刷术传入后的不断增长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这两种不同的因素导致了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刊物。前者以《哲学汇刊》为代表,主要刊载原始文献,学术通讯及讨论,科学进展报道,是为了完成学术通信不能胜任的科学交流重任而产生的。后者以《学者周刊》为代表,主要刊载有关图书的报道和评价,是书评性出版物,他们可以视为是图书日益增长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另外,同《学者周刊》不同,《哲学汇刊》在创始时就已经具备了现代期刊的形式。它的编排方式与今天的期刊相比差别不大,并且在它的第一卷里甚至出现了两个附加的索引,第一个类似现在的主题索引,第二个类似现在的分类索引。同时,它也已经具有良好的插图及说明,并有把这些与正文排在一起的趋势。至于与现代期刊明显不同的是它发表论文的样式,这其实是与当时的论文格式有关的,实际上具有今天这种形式的论文是在 18 世纪末才出现的。从整体上看,《哲学汇刊》已具有严谨的形式,加上它每月一期的出版周期,适宜于发表原始学术论文。因此也有人认为第一本名副其实的学术期刊应该是《哲学汇刊》。 不管怎样,《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的创办为后来出版的学术期刊加以效法,并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楷模。其中,《学者周刊》成为面向大众,内容广泛多样的综合性科学期刊的代表,而《哲学汇刊》则成为学术团体的标准出版物,是学术性、原始性科学期刊的典范。两刊问世后不久,在意大利、德国、荷兰、丹麦等国就相继出现了一批科学期刊,到 17 世纪末,大约有 30 多种科学期刊在欧洲各地出版发行,并且大多数的期刊深受《学者周刊》和《哲学汇刊》的影响。比如,意大利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直接仿效《学者周刊》的《罗马杂志》,德国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求索杂志》被认为是仿效《哲学汇刊》而出版的第一种医学期刊,等等。 参考文献 1 . Grattan Guinness.History of Science Journals: to be useful, and to the living? Annals of Science. 1977(34) 2 . Houghton,B.Scientific Periodicals: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Bingley,1975 3 . Kronick,D.A.A histo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Scarecrow Press,1962 4 . Meadows,A.J.Development of Science Publishing in Europe.Butterworths,1990 5 . Ornstein,M.The Role of Scientific Societies in the 17 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8 6 . Porter J R.The Scientific Journal:300 th Anniversary.Bacteriological Review.1964(3) 7 .郑淑芳 . 论科技期刊创始的历史背景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4(3).p105-108
11664 次阅读|8 个评论
开放存取的两种实现途径研究:OA期刊和OA知识库[基本信息]
热度 3 lowie 2012-2-24 17:24
开放存取的两种实现途径研究:OA期刊和OA知识库[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1月; 出版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出版基金; 内容提要: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传播机制。本书深入研究了开放存取的两种实现途径:OA期刊和OA知识库。具体而言,本书利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了OA期刊的出版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分析了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接受度问题。前者是基于现象层面的描述性研究,后者是基于用户层面的解释性研究。另外,作为效果层面的重要内容,本书在最后部分也考察了开放存取对学术传播体系的影响,并对学术传播体系的发展趋势做了前瞻性的预测。 封面
3953 次阅读|8 个评论
上海新闻出版局反馈《上海国土资源》编校质量检查结果
热度 2 gongshiliang 2011-12-5 19:16
上海新闻出版局反馈《上海国土资源》编校质量检查结果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务院 2011 年 3 月 19 日 修订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第 51 条规定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于 2011 年 7 月起对本市所有正常出版期刊的编校质量实施了检查。 此次检查的期刊出版时间为 2011 年 4 月(或 4 月出版的第 1 期),检查字数为 3 万字(从目次页之后的正文算起)。检查分为初查、复核、申诉、仲裁、终评等阶段。从今年 8 月开始,编校质量检查工作已分批进入复核阶段,并形成《期刊编校质量检查表》。 本刊受检的《上海国土资源》 2011 年第 1 期,被检内容为目次页 2 面及正文第 1~17 页共 3 万字。检查结果为:漏字 1 处、别字 1 处、数值误 1 处(上述计错数合计 3.0 ),标点误 3 处、格式不统一 1 处、词形不统一 1 处、转行误 1 处(上述计错数合计 0.6 )。 本次检查结果计错数共计 3.6 ,差错率为 1.2/10000 。具体评定结果待日后公布。 【 附征求反馈意见函及本刊质检记录表 】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3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是一种探险精神
benlion 2011-8-20 14:34
为何近现代西方科技一直在飞跃发展,为何一直在层出不穷创新,让人眼睛跟都跟不上 - 那就是一种探险、甚至冒险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而不是一种聊聊唧我、左顾又朌、患得患失的心情,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如居里夫人所说的象螺陀那样飞速运转的精神,周围的一切嘈音都不至于打搅自己宁静的心思。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提供了如同老子说的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也造就了90年代未我在互联网上与世界许许多多著名科学家探讨新的科学范式和科学思维的机会;然而,成为了习惯也未必就都是好事情,网上太多活动,常易陷入肤浅和浮糙的心境,因此,作为一种网络日记的方式记载,以供未来整理成文章,也许比较合适。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非常不同于科学创立时期的研究,那时是科学爱好者和富人们玩的游戏,而今,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生涯,科学研究的大量时间用在如何申请与获得研究经费,购买哪些仪器设备、消耗品和试剂,如何写论文和如何发表在何种刊物上,仪器、刊物、软件、数据库、资料等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因此,如何使中国的科学仪器工业、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期刊出版业发展起来将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科学的原始创新,往往首先来自实验方法、技术和工具的发明,在早期的科学创立时期,科学家本人就是实验室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制造者,现代科技,实验科学家的研究,更多依赖于实验室技术、仪器和软件等制造商,很大程度上科研经费回馈到了制造商和出版商。 (个人日记) 科学与艺术、真实与幻想的结合 - http://bio-fiction.com/ (第12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 http://www.icsb-2011.net/icsb-2011/ 的展览)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典型风格 - 始于1996年北京中关村,我组织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将我自己的以4色原理、ATGC碱基为计算机编码的绘画作品*,以及我的画家、诗人朋友的作品带进会场展厅,1999年我在德国建立英文版系统生物科学网站,以及之后将我在英国的绘画、诗歌作为网站首页等 - http//www.sysbioeng.com/ ,细胞分子电子线路与转基因技术整合的世界第一张示意图是1999年我为筹办第一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绘制的封面图。 *,博客肖像就是1996年当时我画的自画像。
2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借船出海是为哪般?
slowlight 2009-10-18 07:51
很多国内的英文期刊都把国际化作为办刊的一个指导方针:国际化的编委、作者和审稿人都是耳熟能详的概念。邀请几个pure老外或华人作编委,不管他们会不会为期刊审稿,国际化的编委就算有了;没有国际上先进实验室的成果,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投的稿也是国际来稿(不是说他们没有好的工作,而是投到中国的很多稿件质量有限);审稿人找几个国外的研究人员也不难。期刊学术内容的国际化就算开始了。 经营上的国际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与国际出版社联姻,把自己的期刊嫁出去,贴上SPI, ELS,NPG等的商标,与数千种素不相识的期刊一起打包,卖向世界各地。 借船出海的表述非常形象,大型出版社是船,我们期刊是旅客,而且是陌生的旅客,乘他们船去世界各地做生意。有时坐他们的船不但不需要交船费,还能得到一些伙食补贴,而且卖了东西还能分一些钱。 很多期刊都希望挤到船上去,并且以在某条船上为荣,仿佛上了一条豪华的大船,自己的东西也光鲜了很多,变得更有价值了。坐着这条船我们能去很多的地方,去的地方多了,总能卖出一两件货,收回一些美元,与过去坐在家里相比,境况强了好多。 但这些船我们能不能一直坐下去,做自己的小买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会免费让我们乘船去做我们自己的生意?他们不会像白求恩先生那样为了一个革命理想,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发展学术出版事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们看中的是期刊的前景。一本期刊没有什么前景,但要能把某个行业内的期刊都收入囊中,都有了与读者和加盟期刊进一步讨价还价的机会了。你不买我的数据库,你就看不到这个领域最好的文章,怎么做科研?你的期刊不加盟我的数据库,谁还会看你的论文? 在船上,他们还给我们提供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食物,几乎让我们忘记了曾经自己蒸的包子,煮的面条是什么味道。时间长了,恐怕连蒸包子,煮面条的程序也忘记了。 突然船家说,大家不能免费坐这条船了,没有免费的午餐了。我们吃什么,怎么吃都不知道了,生存的问题就出来了。 有很多期刊把使用出版社现有的稿件处理系统作为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为捡了个大便宜,殊不知正在把自己日后与之谈判的底线放弃了。编辑用这个系统,作者用这个平台,读者习惯在它的数据库里面查询文章,作为个体的你只能依附于它,脱离了这个母体,我们可能将一无所有,重新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应该说,这是一条好船,功能先进,船员素质也很高,能为大家提供完善的服务。但作为借船出海的我们却不能沉溺于享受之中,我们在船上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要学会怎么造船,怎么开船,怎么为大家提供服务,争取日后自己会造船,坐自己造的船出海,最好还能搭载一些我们的乘客。 当然学会了造船,开船,不见到你回来就可以造出来而且开出去。造船需要很多人一起协作,有人做甲板,有人做雷达,有人做发动机,还需要有人当船长,有人当大副,有人当水手。国内的学术期刊出版大部分属于分散经营,三五人一伙,别说造大船,能做出一条小舢板就算不错了。当然国内也有一些有大船,但能否出海又另当别论了。作为散户,我们只有联合,才有能力造船,开船,甚至卖船票。 借船出海时,要始终想着自己 造船出海 的计划,要不然,上的就是一条贼船了。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7238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