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自省的探索
yaojunwei 2019-2-6 18:14
何为学术自省?我认为学术自省不仅仅停留在自省本身,还包含一种自我反思和社会参与。学术自省与社会参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术自省能够成为参与社会事务的一种方式,通过参与社会事务来获取反馈和响应,同时能够通过社会反馈表达自省,进而又参与社会事务。 学术的自省首先需要通过对自我学术成果的亲身验证和自我践行来初步感知,继而通过周围的人付诸实践来进行印证,最后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达到小成,其大成者难能可贵!学术的自省乃是“始者独善其身,终则兼济天下”。 好的学术自省,在我看来既要有好的自省内容,也要有好的自省环境,二者缺一不可。好的学术自省不仅是一种自省行为,更是要营造一种自省氛围。这种学术自省,有深刻的自省内容做基础,并在宽松的自省和讨论环境中,形成能够让人们自由做出价值判断并学会尊重他人价值观的一种社会氛围。 学术自省能给受众提供多大的价值,并非他人可以判断。好的学术自省要抛开传统意义上低俗与高雅的偏见,并提供极其丰富的内容以便受众选择。好的学术自省必须在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提供自由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受众在对自省价值的自行审视和相互讨论中,得出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结论以选择是否接受或者摒弃这些内容。社会价值观的共识则会在每个个体对价值的判断上逐步形成。 学术自省是一种社会参与,人们可以在参与社会事务后自由发表意见,并与他人交流,在赞同与反对声中不断反思,方能自行确定学术自省对自身的价值。 好的学术自省最终还是一种对价值判断和平等的尊重。谈论自省格调的高低是自大的表现,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取笑他人坚信的学术价值!
个人分类: 应如室|2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工作总结
XiaonongMa 2016-8-28 22:58
近期几天,由于突然闯入生活中的作业、纳新和涵涵入学的事,科研活动并未保持连续性,产生一定断层,在周末对这几天生活进行总结。 现有现象: 压力值降低,每日工作效率低,杂念较多,未有序安排日常工作。 现象原因: 1、事情较为杂乱,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 2、完成了近几天的小任务,大脑便开始松懈。 解决办法: 1、所遇事情可分为两类,可预测事件与不可预测事件。对于可预测事件产生的干扰,应该进行最小化处理,即在进行相关工作安排时,便应争取将所有的可预测事件纳入任务安排考虑范围之内,这样,便可以从容应对,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节奏;对于不可预测事件产生的干扰,则应正确对不可预测事件的优先级进行正确合理的评判,立刻在一天的工作安排(工作安排中应留有一定裕度和可更改空间)进行最小调整。若优先级最高,则立刻进行工作。 2、松懈,这个词进行分析。 假设一个人的大脑和身心是一个弹性系数较大的绳子,若在一定时间内被长时间拉伸,突然进行放松,无拉力状态,则弹簧自然而然变长,且若要再将其拉直变为上次的长度,则需要费一定时间和气力,无疑是时间和静力的浪费。 正确的放松方式也许是稍微进行松紧,或者将绳子绑到另一端上,用其撑着绳子,之后再进行继续拉伸,变得更长。 任务 应该有对任何任务有一个长期的眼界,并且在各个时间段将任务合理分配成子任务,完成一个子任务之后,对子任务完成状况进行评判,并投入到下一个子任务中,保持任务进行的连续性。 关键词:科研在乎连续性。!!!
个人分类: 工作日志|2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革命青年
热度 3 Mech 2016-5-4 00:31
出趟差,有些事情就耽误了。开开夜车,到了青年节。想起过去青年时的一段往事。 大约是读初中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不是革命青年。 起因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上学习毛主席著作。如果我没有记错,是篇叫《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文章。在该文中,毛主席提出个革命青年的判据。“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判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工农相结合。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相结合,就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与工农相结合,他今天就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工农,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而且主席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标准”。 在我记忆中,自己自欺能力极差,而逻辑感又比较强。我马上就推论,我是个青年,但不愿意和工农结合,因此不是革命青年;不过我也不能压迫工农,因此也不是反革命青年。综上,我是不革命的青年。 我发现自己不是革命青年后,真吓了一跳,并有些不强烈但持久的忧虑、烦恼和困扰。我当时不知道,其实按毛主席的标准,能 ( 不 ) 成熟到我当年程度的人中,革命青年可能不太多。其中一些更成熟的人,他们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路,其实与孙悟空去西天取经差不多。一旦修成正果,就不再是工农了。如果当时知道这些,我感觉可能会好许多。 忧虑、烦恼和困扰,往往来自无知。这是我长期形成的偏见。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3352 次阅读|7 个评论
需要的是‘自省’,不是‘自贬’
热度 7 lin602 2014-9-13 21:09
看了不少文章、博文、评论, 总觉得要表达一个意思,突然想到这二个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目前经济及其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但是,对待这个问题有二种方式,一种是‘自省’,一种是‘自贬’。 这二个词我想不需要解释太多,但这是二种出发点,二种心理影响的做法。 作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平民或普通人,应该认识到中国许多方面的落后与不足,改掉缺点,批判腐败,坚持正义与真理,让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 如果总是觉得这个国家没有希望,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与文化、信仰低人一等,这就是一个自贬的行为。 人只有自己救自己,自己让自己幸福,作为一个国家也是。犹太人被迫害,死命要建立以色列国就是一个历史的例子。自贬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坚定信心才有希望。 当然也可以‘跑’,移民。不过,华人到世界各地,仍然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看看历史,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迫害华人华侨,其实与身上国家的烙印分不开的。
1532 次阅读|8 个评论
自省
sy1110 2013-9-18 15:01
当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我正要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 自评,评价自己,是为了正视自己,更是为了改进自己。 自省,自我反省,是为了总结自己,更是为了提高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但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再告诉自己:不是,不是,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便有了改进的意愿。于是便有了改变的行动。 我怕的不是安于现状,随遇而安的心。而是急躁不安,急于求成的心。欲速则不达。积累才是硬道理。只是,我太急。等不了那未知的结果。 我怕等待中的寂寥,我怕期待中的落空,我更怕的是等待的不确定性。 我是个懦弱胆小的人,我是一个极度不自信的人,我也是一个不坚定的人。 当我的情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波动时,当我的自我评价被他人的言辞左右时,当我的价值观被一件事情顷刻间摧毁时。我意识到,我必须做点什么了。 我的选择,我的期许,我的未来,我的人生。 我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我想要做个不平凡的人。我想要变得不一样。那样我会开心吗?至少现在是这样。 讲个故事,小小姑娘。从小在一个被追捧声中长大的孩子,她心里那种优越感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当这样的孩子走出了那个小小的枯井,面对广阔的世界的时候,她慢慢意识到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平凡的时候,所有的价值观崩塌了,以前那个被别人塑造起来的自我需要适应新环境了。 但是也许是她高估了自己,也许是她还没唤醒那个潜在的自己,她迷惑了。优越感还在,现实却是另番模样。裁判和规则都变了,对手也都变了,唯一没变的就是自己。这种情况,怎么去衡量自己?怎么去定位自己?无从而知。理想,现实,于是矛盾产生了。 懦弱,是没能正视自己,勇敢地行动,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也许是太想得到了吧,才会在出发点上踯躅不前,因为一旦出发,必须拿下) 坚强,是终究保持那样的希望和力量,保持着那颗不平凡的心。如此姑娘,终究还是值得肯定的,聪敏善良,坚强不退缩;即使万般纠结,内心苦涩,终究没放下,终究还是选择改变而不是顺从现实。自由,充实,丰满,这些东西是她所追求的,也是人生道路上支持着她的动力。我想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内心煎熬,那样的幸福也是应得的吧。有人会说,何必呢?那样真的你会开心快乐?我想说,幸福不是平凡,是煎熬后的灿烂,是风暴后的祥和。 我想要的只是成长,成熟,然后体会那种幸福与内心富足。 冷暖自知,各自顾好。 从前的小小姑娘,就是活在别人的言辞里面,因此人言易变,她的生活也随之变化。是时候活出自己了。 只是小小姑娘,你需要耐心,你需要积累,你更需要勇气和相信。如此这样,时间一到,你就会脱茧而出。
个人分类: 成长感悟|0 个评论
哲理短语
热度 1 sstone2009 2013-7-24 15:09
最近常读到一些有趣的短文,偶尔写下几句评语,曰:哲理短语。摘录数言,如下—— 把丑恶汇在一起,这个世界就是地狱。好在,丑恶与良善总是相伴相随。 把巧合汇在一起,人类就会疯狂。好在,巧合对大多的人而言,只是传说,所以世界总能在理智中进步。 “让生活单纯而平静,就像溪流与树木(佩索阿)。”这样,人就没有了社会属性,只有自然属性了。 围城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因为围城,才有向往和奋斗,才有人生百态。 ​被人嫉妒是一种高度。更高的高度是: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
个人分类: 随笔|23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一次被拒稿后的感想
jingxu00212027 2013-3-6 10:45
注:最近被一个国际会议拒稿了,在网站上登录后看到了审稿人的comments,有些感想,记在下面,提醒自己。 审稿人的主要意见中,需要接受并引以为戒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Therefore it contains no new insight on the subject and is not acceptable as a technical publication. 2. Important steps of the PSHA are not described which are listed below: • The location of the site is not specified. •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of generating the seismic sources model is not discussed • Programs like FRISK and SEISRISK III are mentioned in the references while there are no clear explanation on how the hazard curve is obtained • Site response analysis is performed with programs like SHAKE. There is no citation to any site response analysis program and no explanation on the methods of obtaining the free-field time histories. 这一条中有些地方有些委屈,在参考文献中citation了相关计算program的文章,不过审稿人其他方面说的很正确。 震源模型的科学依据并未讨论,之前一直对此没有深入研究,只关注了数值计算过程。 除了上述两条外,还有语法和拼写方面的问题,使得文章有含混不清的地方,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是很致命的缺陷。 而且文章的安排也有问题(把所有的图件都放到了文章最后面),使得审稿人很难阅读。 其中有些comments确实很冤枉,所有的计算和分析工作确实是本人独立完成的,由于英文不是很过关, 不知道怎样具体表述,如审稿人说的没有specific。 总结 1. 提高英文论文写作水平,尤其是准确、具体的表达自己的工作。 2. 继续努力,不留空白,down to the earth,关键的方面一定要深入,至少要实践一次 3. 科研精神,严肃态度,向同行学习,谦虚谨慎,引用前人工作和成果时,要明确清楚。
4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Unknown unkown
AndreaJJ 2012-11-18 17:26
出自刘未鹏的《暗时间》直接翻译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听到这个词,第一个想起来的是芝诺画圆的故事。 芝诺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学识渊博,却时时对自己感到怀疑。他的学生问:“您的知识超过我们多少倍,还有什么怀疑的?”芝诺就给学生画了个小圆圈.外面又套了个大圆圈。然后说:“这小圆圈代表你们的知识,大回圈代表我,圆圈外是我们都不知道的东西。大回圈比小圆圈大,接触的无知范围当然大得多,这就是我不断怀疑的原因。”学生们深以为然。芝诺两个圆圈的比喻,是可以与我国“学然后知不足”的见解相互佐证的。(引自百度).第二个想起来的是自己在大学时候的经历,大学读的是物理系,大一的时候相当迷茫,觉得自己读物理系有没有前途,从高中的经验来看物理是一个发展的已经很成熟很系统的体系,我还能做什么为它添砖加瓦,应该转系学习生物,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真是无知者无畏。很难说这句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但对处于现在状态的自己来说,是知耻而后勇,是一种鞭策上进的动力。做学问,做科研,当你以为发现了某种新现象,提出某种新见解的时候,很可能别人早就系统而精确的阐述过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unknown unknown”,想办法让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然后努力把第二个不知道变成知道。“鱼,是最后一个感觉到水的”,后知后觉,总比不知不觉好。
个人分类: 点滴感悟|5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捉黄鳝
AndreaJJ 2012-11-18 16:59
东吴相对论上周故事中,吴伯凡老师提到一个捉黄鳝的故事(上周的主题是优等生,中等生,优等生能用比较少的努力获得比较大的回报),主人公就叫他为黄大仙吧,黄大仙现在在一个小县城内做广告生意,资本达到千万级别,令人咂舌,在一个小县城居然可以做到这种程度,究竟是何方高人?吴老师紧接着讲他未起步时捉黄鳝的故事,听完令人拍手叫绝。黄大仙的家乡有一种副业:捉黄鳝,当然,黄鳝的个头越大卖的价钱也越高。据传,当地的河里有一条老黄鳝,老到几乎成精的程度,很多人见过,但没有人捉到过。黄大仙不满足于只捉普通黄鳝,就想办法捉这条老黄鳝。最开始,他把蚯蚓放到小河里,蚯蚓里没有藏鱼钩,结果老黄鳝警惕性很高,并没有碰这些蚯蚓,他并没有灰心,仍然坚持放饵料,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狡猾的老黄鳝终于开始吃这些蚯蚓,然后他开始投放藏有鱼钩的蚯蚓,把老黄鳝给捉到了,卖了一个好价钱。关于黄鳝有这么个知识,冬天的时候会冬眠,如果缺少水源,甚至可以冬眠几十年,上百年,知道这一点之后,黄大仙开始琢磨,他买了条好烟,去请教村子里的老人,询问村里有没有以前是水田,现在变成旱地的地方,打听好之后,黄大仙找到地方,拿铁锨铁锹开始挖洞,有一米多深,下过雨洞里有积水,附近冬眠的黄鳝朝着水源钻过,第二天再去看,洞里就有几条个头大的惊人的黄鳝。如法炮制,他又去别的地方捉黄鳝,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再后来,他感觉捉黄鳝已经不能满足他的一些想法。就转到广告行业,凭着聪明才智很快也闯出了一番天地。 这个故事给我三点启示:第一就是这期东吴相对论的主题,怎么在生活中事业中做一个优等生?答案就是主动积极的思考,做一件事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循规蹈矩,睁眼天亮闭眼天黑,结果就是付出很多,当然也会收获一些,少部分人因为懒惰,总想一口气吃个胖子,付出极少,很难坚持做下去,因此收获就极少,更少的人是优等生,做事情之前会去琢磨,然后独辟蹊径,在别人看来就是付出极少而收获很多。其实他们付出的并不少,只不过付出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体力,而是脑力上的付出;第二立足之地挖井,泉必涌之。追求成功,不一定去做多么非同凡响的项目,从眼前开始,脚踏实地,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人云亦云,那么在一个平凡的地方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因为立足之处,就是有一定的基础了,比考虑做一个全新的领域有更高的起点。虽然只是捉黄鳝,但是也要准备饵料,熟悉环境,比你去学种棉花有更好的基础。第三一个具备了成功素质的人,不管做什么总会成功的。所以比起选择方向来说,自身的素质才是更重要的。
个人分类: 点滴感悟|4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吾人何时能从“虎人”进化成“人类”?
热度 1 周可真 2012-4-6 15:36
拙文:《 向往民主官制之花的人们,准备好其心理土壤了吗? 》 王涛 2012-4-6 10:50 人人皆腐败。 博主回复 (2012-4-6 12:13) : 善于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从而能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人和社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缺乏内在的自我批判机制,根本是由于我们国民缺乏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儒家才需要反复不断地讲 “ 吾日三省吾身 ” 的道理,这犹如我党反复不断讲实事求是的道理一样,都是因为现实中的人普遍都缺乏这种精神,普遍都不作自省而把过错归咎于别人从而喜好批评别人,普遍都不实事求是而喜好务虚说假,喜好巧言令色。 王涛 2012-4-6 14:25 在近代文明的前面看中国人,就好象一面哈哈镜,让人很伤感。 博主回复 (2012-4-6 15:30) : 比喻得确切!所以鲁迅先生要写《阿 Q正传 》,柏杨先生要写《丑陋的中国人》,这是两部极典型的对国民性进行自我批判的作品,但历史和现实表明,此二人显然不受中国大众喜爱,甚至普遍都讨厌这样的学者,这种喜恶之情最能反映出中国人缺乏自我反省精神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国民性。这种国民性所表明的是一种不敢面对自己的现实和对于自己的事实真相惯于取回避态度的非科学倾向和非诚实品性。 吾人皆长着一个老虎屁股,自己摸不到,别人又摸不得!什么时候我们能从屁股自摸不到而别人又摸不得的 “ 虎人 ” ,进化成屁股既能自摸到又能让别人也摸得的 “ 人类 ” 呢?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21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反思自省比评功摆好更重要——请看老教育家刘道玉致清华函
kexuepifu 2011-4-26 23:14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张狂,不但招致了各界的反感,而且再度触发了中国社会对当下大学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 80 年代领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老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最近公开致函清华,呼吁反思中国大学制度之弊端。此文首先在《看历史》杂志发表了节选,后又被有责任感人士转载于博客中国网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持有刘老先生观点者大有人在,相信也包括回校“省亲”的某些清华校友。面对清华校庆活动的严重虚夸和不知自省,笔者原本打算写一篇博文,现读得刘老先生的函件,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故先行推荐如下。                大学需要反思精神                  武汉大学前校长 刘道玉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组织委员会: 您们好!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 此说不通,应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笔者注 )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 150 周年的纪念,看了两校的校庆安排,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 1 月 7 日至 6 月 5 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 150 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 5 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 11 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 3 年以前就开始了 1000 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在这一方面,拥有丰富资源的清华又开各校之先,舆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当然,缺乏反思精神的不只是清华大学,包括教育部在内及各大学,都没有反思精神。要不然,为什么人们从来就听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人们批评的回应,如扩招冒进、大学合并瞎指挥、教学评估造假、学术腐败、特聘教授假引进,评名师搞官本位、债台高筑等,从而使我国高教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国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明明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教育部就视而不见呢?说到底,就是没有反思精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经过 20 多年的冒进之后,更需要进行反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反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反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有解决好。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得不重提 5 年前发生在清华的一件事。 2005 年 5 月 11 日,清华大学校长主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演讲,演讲完毕赠送礼品时,校长念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诗时,由于不认识小篆的“侉”字而语塞,并进一步导致举止失措,把赠送礼物说成了“捐赠礼物”,接受对方礼品后又忘记说声“谢谢”。这本来是很庄严的场合,却闹出了大笑话,并遭到了普遍的批评。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谁都有念错字的时候,我也念过错字。我们无意苛求科学家要会认识篆体字,一定要懂得古诗文,但作为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对此,著名的文化学大师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评说:“大学校长由对人文科学茫然不晓的理科教授担任,而此种现象导致大学文科奄奄无生气,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件事并不能怪罪校长,而只是暴露了我们遴选大学校长标准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把遴选校长的权力交给学校的教授委员会,相信他们能够选举出符合教育家标准的校长。 其实,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杰出的校长,如梅贻琦、蒋南翔、刘达 ( 中国科大原党委书记——笔者注 ) 、刘冰等,从治校的实践中,他们要么成了学者化的职业校长,或者是革命化的职业校长。梅贻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头衔),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话:“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至今仍然被我国教育界所传诵!这几位校长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业绩和教育思想,都已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史册。对比起来,自 80 年代开始,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都是院士,他们都是双肩挑的学者,不能专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于办好学校,因此他们都没有成为有影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 85 年以前曾说过:“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指心无旁骛)的人去担负吗?”问题就在这里,我国现在不仅校长,而且有些部处长也搞双肩挑,他们怎么可能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华应当珍惜自己的经验,选拔那些教育家当校长,心无旁骛地领导和管理好学校。也许,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长的要求,但必须放弃学术研究,要以学校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绝不能利用校长的资源营建个人的学术山头,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学校长一样,做一个专心致志的职业化校长。根据过去的经验,从国家部委或省市的领导人中,选拔那些既受过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风的人,到部分大学担任校长,也许比直接从教授中选拔要更好一些。 第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在清华大学的介绍中说:“学校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蕴育出了大批翘楚和大师级的人物。可惜,这种精神并没有继承下来,无论是独立也好,或是自由也好,恐怕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只不过为了宣传而已。请问:你们对教育部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吗?你们又给了学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多少的独立和自由呢?如果你们真的有独立和自由之精神,那陈丹青先生又怎么会辞职呢?反倒是,他离开清华以后,才真正获得了创作上的独立和自由,这难道不值得你们认真的反思吗? 第三,一流大学应当具有鲜明的特色,绝不能贪大求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特色十分鲜明,她是世界“理工科之王”,她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媒体实验室”,这是一个被称为“创造的摇篮”的研究机构,专注于发明创造,而非科技产品化的开发。正因为他们注重原创性的研究,所以才发明了世界第一个“旋风电脑”、幽灵隐形轰炸机、第一个拥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等成就。同时,他们先后诞生了 76 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可能是我国举全国高校之力也无法企及的荣誉。美国其他大学也都各具特色,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和理论物理,哈佛大学的行政管理,耶鲁大学的法律,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派,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高能物理劳伦斯学派等。 可是,我国大学都追求“大而全”,互相攀比,失去了个性和特色。过去,人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和水利系是赫赫有名的,可是现在不知道什么是清华的特色。据介绍,清华大学的重点学科有 49 个,拥有全国第一的学科就有 38 个之多,重点多了就没有重点,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没有被认为最吃香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尽管有人建议要办这些学院,可是校长雪莉·帝尔曼却说:“正因为我们不需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我们认为,小就是美!” 1997 年该校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足不出户,用 7 年时间证明了困扰世界数学界 358 年的费马大定理,从而创造了世界学术界的奇迹!这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色,我们应当反思“大而全”的办学模式,不走出“大而全”的误区,我们最终可能建设不出真正达到美国研究型那样一流水平的大学。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应具有什么样的学风? 20 世纪初,是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国学院拥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四位大师,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下,都正值风华正茂。王国维先生在逝世前,曾出版了他的《人间词话》,在谈到治学的精神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是王国维先生和那时一代学者治学的学风。“独上高楼”是什么意思?就是进入“象牙塔”,像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树立以学术为终身志业”的志向,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从事高深学问之研究。当今,我们的大学做不出传承千百年的学术成就,就是缺少了这种精神。王国维和他提出的这种学风,正是清华大学的精神财富,难道不应该反思和继承吗? 去年,曾有学者质疑贵校一位文学教授有学术剽窃之嫌,尽管学术界不停地呼吁清华大学成立调查委员会,但贵校态度一直暧昧。对待学术抄袭和剽窃,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查处,要不然怎么体现你们严谨治学的学风呢?另外,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拒绝一切形式主义,不能把国外退休的名家或政府的高官聘请到学校装饰门面,把他们供奉起来养尊处优,这种做法只会有害而无益处。在《参考消息》上,清华大学是作广告最多的大学,凡是广告都吹嘘或夸大其词,这是与严谨学风相悖的,必须制止以赢利为目的的广告。 第五,精英大学必须远离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精英大学贵在精,贵在致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清华大学应当是这类大学的佼佼者。什么是高深的学问?它是指影响世界未来的前沿问题,能够传承百年、千年的学问,能够引起科学和技术领域哥白尼式革命的重大发明和创造。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放弃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指导思想,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发扬安贫乐道的精神。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说:“当大学决心于经常为国家和社会利益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自身。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无疑等同于自杀。”本来,大学是分为精英型的和大众化型的,也有纯学术性的和应用型之分。我理解阿伦特的话,是针对极少数精英大学而言的,这是繁荣学术的需要。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我认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重点大学,应当放弃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使我国科学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需要!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竖立着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行胜于言”的警句,这被认为是该校的校风。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反映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叫陶知行,为了表达他的教育理念,索性把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我个人切身感受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务实精神,兴许这正是该校出现了 70 位亿万富翁的主要原因。 但是,从创造学的原理来看,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最初都源于一个新思想或稀奇古怪主意的诞生。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怪异的想法或求异的思想躁动,就不可能从事发明创造。因此,我认为仅仅强调“行胜于言”是不够的,它可能导致师生“形而上”的思维贫乏,从而窒息了青年人的想象力。正因为如此,在解放后的 60 多年里,清华大学没有产生有影响的著名思想家。在未来的 30 年(一代人),能否产生一批思想和学术大师,这将是决定清华大学能否成为真正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我顺便强调一下,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我国只注意硬件(各种硬性指标的统计)的观念,必须重视一流水平大学的质量标准,不能像某重点大学党委书记所说,他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具有相似性,所以就能够很快的建成一流大学。这完全是误导,相似性仅仅只是按照形式比较,如果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内涵,如众多的诺贝尔奖和世界各学科大奖的获得者,没有一批学术大师,没有几个科学学派,培养不出大批的杰出人才,尽管各项硬件指标上去了,但仍然不能称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的观察和反思只不过是一点皮毛,更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反思,必须由局内人士来作。借百年校庆之机,希望清华大学发动群众,进行深入和广泛而严肃的反思,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敢于否定自我,善于不断地超越自我。 为什么我国教育部和各大学都不愿进行反思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被政绩观遮住了眼睛,只讲政绩却避而不谈问题;二是“官本位”主义,抱着“领导高明论”的思想,认为领导永远是正确的。为了再次说明反思的必要性,我不妨引用哈佛大学女校长德鲁·福斯特在 3 年前就职典礼上的一段话,她说: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 她勾画出了一流大学的精神,阐明了反思(即回头看)的重要性,也指出了看问题的方法必须与当下关心的功利主义相对立。这是多么高屋建瓴的办学理念,我国如果要想真正地建成几所世界一流达到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几所大学,应该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走出为国家眼前经济建设服务的传统思维,走进象牙之塔,致力于解决 50 年甚至一百年以后的重大课题。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则是众多的普通大学或者技术学院能够而必须承担的任务,而一流大学应当肩负起提高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这是不同类型大学分工所决定的。 最后,我祝愿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获得圆满的成功!                      一个老年教育工作者 刘道玉 谨呈                          2011 年 3 月 19 日
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人的第一要点:自省
stone1971111 2010-6-4 08:41
关于做人,儒家、道家和佛家都有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自省,如何自省,为什么自省,不是那么很容易理解并做到的。 下面的 ppt 是整理的一点小资料。 自省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3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先学会做人做事,再获得成功幸福【转自新东方】
wangdg 2009-12-11 23:00
在对待他人的时候: (1)感恩 :对待他人得有一颗感恩之心,乐于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比如说,谈到前任老板的时候,顺便提及他对自己的提携与恩惠。 (2)宽容 :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比如说,看到别人有缺点的时候,立刻联想到,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所以就会变得很豁达,很宽容。 在对待自己的时候: (3)自省 :经常检讨自身的不足,每日三省吾身。经常检讨自己:今天,我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4)自律 :在学习、工作、生活这三个方面,对自己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要求自己每天11点前上床睡觉。(笔者感慨:现在,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抬头看窗外,夜幕已低垂;低头看手表,指针已凌晨我做到了刻苦,但却没有做到自己所宣扬的自律,而没有自律,安能确保长远的刻苦?好了,我决定休息!多么幸运,我具有自省和立刻行动的优良品质!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看看手表,如果你该休息了,自律地去睡觉吧) 在个性方面: (5)吃苦耐劳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最喜欢合作的人是哪种人?有创新思维的?有领导能力的?还是吃苦耐劳的?毫无疑问,每个面试官都会倾向于选择一个兢兢业业的候选人。 (6)积极阳光 :积极阳光的个性,即使看一件坏事也能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谈到自私的同事的时候,告诉面试官自私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有时候会起到好的作用。 (7)大方幽默 :我不只一次听一些经理人说过:那个男孩子/女孩子大大方方的,而且特别好玩,就要他/她了! (8)心智成熟 :不再单纯天真得令人担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可能是面试官最想看到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成熟其实是一个关口,在这个关口之前,一个人会把自我看得很大,经历了这个关口之后,自我会变得越来越小,而其他的东西会越来越大。比方说,婴儿是最不成熟的,是自我的,只要想吃喝拉撒就会理所当然地大声哭喊。以此类推,在职场上,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最不成熟的,他/她们张口闭口说我并且感觉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我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具有领导能力然而,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更多的时候会说工作,比如,工作要求我应付挑战,我就会拼尽全力去应付 ,工作需要我领导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乐于承担任务并且有能力胜任;如果工作不需要我担任一个领导者,我会乐于做一个被领导者,因为,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可以把工作做好。所以说,成熟代表着一个候选人把自我看得很小,而把职业精神看得很大。   以上种种,颇多说教,可能令一些年轻学子不以为意。然,笔者作为有着10余年职场经历的过来人,深刻地体会到:上面所述的这些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堪称句句经典!从短期利益来看,它们能帮助你了解面试官的好恶,设计出精彩答案,以迎合其喜好,避免其厌恶。从长期利益来看,它们能有效地指导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以此为镜,你势必将成为一名称职的好员工,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从而达到多数人所向往的人生最高境界:事业成功,心灵幸福。
个人分类: 为人行事|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人如何成长
chyq721 2009-5-11 08:06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该让年轻人的过来人去思考,怎么可能让我一个毛头小子去思考呢?且听我的理由。 其一,我相信了一本书的观点王志纲老师在《谋生》里说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你不去规划它,它就来规划你,为了化被动为主动,我尝试着早日规划自己,并且因循着王老师的建议,采用倒推法;也就是说,我以一个年老者身份在要求自己这个年轻人。于是我不得不思考年轻人如何成长。 其二,我在追求一个目标为中国教出真正有宏思维能力的能源人才。等到我博士毕业,博后出站再来思考年轻人之培养时,会因为代沟问题而让自己力不从心。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莫过于从现在手把手教学弟学妹们开始,观察自己的方法是否合适于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因材施教,也在迫使自己逐渐习惯小班教育等等。目前,我已经组建了一只二十多人的本科生团队,一方面为课题组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也在锻炼自己作为师者的能力,所以我也不得不思考年轻人如何成长。 思考学弟学妹们如何成长是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能否走出一条合适的路,也许关键是在我个人。一个还没有当老师资格的人来培训学弟学妹们,是否会让他们误入歧途,让我忧心忡忡。如果我能够做好我自己,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成长过程的心路历程讲解给他们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将他们误入歧途的风险。于是,我目前思考的重点是,以一个年老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这个年轻人了。 以往混迹于学校的 bbs (白云黄鹤)、小板凳科研社区、小木虫社区等等,总感觉思考出来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字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复,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产生我变得高高在上的向网友布道。这确实增长了我的自信心,可是除开自信,还应当自省我真的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可以继续进步的地方了吗? 所以我需要找批评,而最宝贵的批评莫过于年长者所指出的批评了。比如,过去三个月里我收获最大的批评之一 Dian 团队刘玉老师对我很多工作思路上的告诫。除开在现实中找批评,我将目光投向了科学网。 2007 年底时就有一位老师向我推荐科学网,那个时候总以为科学网里老师太多,难以进行深入交流(相互肚子里都有货的交流最适宜,那个时候我肚子里没货)。之后,思考的多了,在白云、小板凳、小木虫上越来越感受到孤独时,我便开始思考着进入科学网,并做了一定的观察,逐渐发现科学网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跟年长者交流,方是自己不断厘清自我角色的好方式。 目前,自开通科学网博客已有一段时间,按照自己的特点写了很多的博客文章,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学习众位老师的博客文章。一贯的积极心态,我在文章和其他博文的回复中都有显露,于是很多让我敬佩的老师都认定我是一个有志青年,将来会有出息。我非常高兴能够获得老师们的赞赏,然则高兴之后,静静的思考,这是我进驻科学网所期待的吗? 似乎,我并不是那么强烈的去追求所谓的出息而积极思考、努力工作的,因为我一直搞不清楚,什么是出息,或者是我们获得了世人所说的出息之后,我们又该干嘛去?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获得众人的赞赏,还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安心?如果是后者,出息真的很有必要吗?确定是为了出息,我相信,年轻人的成长是另一条路;但是我并没有确定是为了获得出息,那么我的成长之路该是什么? 非常喜欢广东人的一句话:亮黄灯赶紧走,亮红灯绕着走,总之要向前走。年轻人成长的最后是年老者,也就是说我努力思考的年轻人如何成长,最后归宿地是成为长者成为长者恐怕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红灯了。亮红灯了,我到底是停止,还是绕着走呢?所以,我所思考的年轻人如何成长,不仅仅指生理年龄上的年轻人了,也是未来自己成为长者以后路又该怎么走下去,也就是长者之成长的思考了。 想来想去,唯一的路径则是警惕赞扬,认真对待批评;不怕展现自己的弱点,最怕没人针对自己的弱点提出合理的批评意见了。 不知科学网众位老师同意否,作为后辈还有很多的缺陷,虽然需要您们的鼓励,然则我更期待的是,众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能够狠狠的批评一下我的。在此,我特别的想向几位老师表示感谢,特别是马丽丹老师的建议才让我用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写下此文。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2699 次阅读|6 个评论
天问(the Destiny)
baoyu 2009-5-10 20:39
(图片来自 http://www.longxi.gansu.gov.cn/lxhysh/ltx/ltx1.htm ) 天问(the Destiny ) by Baoyu 时常梦见自己 浮在生活表面 看着它 慢慢展开 在外边 打量和守望 徘徊又徘徊...... 我发现所有人 都在掩饰自我 至少有时是这样 有时侯那部分掩藏得太深 以至于提醒自己要记得 有时候把自己是谁 全部忘记 我是谁呢 可能我根本就不该 成为那个人 但是 谁能够呢......
个人分类: 生活博物|3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贵自省与自信
可真 2009-2-9 16:53
刚写了两段回复,一是给 孙尉翔 的,一是给 王铮 的,相互有联系,感觉有点意思,择要发在这里,以备其忘。 其一 无论什么知识,科学还好,哲学还好,追求这些知识,都是为了达到认识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外在表现。(这是我根据朱熹的观点作此判断的。)所以,当我们在认识外部世界时,要一边认识,一边自省。认识是格物,自省是涵养。穷理就是格物与涵养相与互动,相互促进。我想,狭义地讲,认识自己就是涵养功夫。现代世界的人类,是只顾格物,顾不上涵养了,实际上就是不知道这外部世界对于自身的意义,只知道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意义;只知道我们不能离开这世界,不知道这世界不能离开我们。我们自己都没有了,这世界还有意义吗?所以我欣赏鸿飞所谓没有我,地球不值得转的话。 其二 我完全同意您关于 社会总体、人类命运却因为一个个个体的行为而改变着,而文化往往是锁定这种改变路径的力量 ,尤其是文化往往是锁定这种改变路径的力量,这个说法很精彩。另外,我所以也比较欣赏阳明心学,是因为我觉得,人生在世,不可自大,但也决不能自小,即以一个平常之人,他应该自信,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并且相信,在其他所有人的力量的总和恒定的情况下,可能我个人的力量就决定一切此时,历史的运动就是以我的作用与否或作用力的大小为转移的。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55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话说反省
jlpemail 2008-3-20 13:58
孔圣人关于自省的格言流传了 2000 年。 吾日三省吾身的提法,强调了反省自己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其副作用。 反省,有时意味着自我贬低。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遭遇困难、情绪低落的时候尤其不要持续地反省自己。那样,自我否定的意念会越来越强,可能要产生一些非常负面的想法。在这样的时候,降低压力的方法不是反省自己,而是从正面考虑问题。 我的看法是,得意时要及时反省自己;而失意时需要及时提醒自己,还有可取之处。有人表示,人是需要提醒幸福的,这样的说法有合理处。人有时会过于悲观,只关注那些失去或者即将失去的东西。尤其不容易自拔的是对于已经失去的亲人的怀念,对他们好处的怀念,对自己过失的放大和负疚感的加剧,都是无数次反省的恶果。这样的所谓反省,其实已经是人性的沼泽地了,需要赶紧离开。从这个角度讲,我不赞成过多的反省,而赞成行动。过去既然无法改变了,失去的既然无法得到了,那就着眼于未来吧。 对于生命或者死亡,其实也可以有更宽广的心胸对待的。 约 81 年前, 鲁迅 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不是玩世不恭,而是经历了多次人生变故之后的泰然处之。 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即使遭遇了无法扭转的局势、景况也不可以完全否定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岁月留痕,有文字做凭据,有创造做朋友,有寂寞做伴侣。只要充实了自己,只要丰富了人生。只要贡献了自己最佳值,何必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何必无休止地反省自己! 拒绝过多反省,就是拒绝过于苛求自己。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3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