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时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旁观者:补充时空性证据(三)
twsliu 2010-5-11 08:47
一、青蒿素博客所载《从青蒿素大事记看科学史研究时空性证据的重要性》中关于 1978 年 11 月召开全国会议通过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 的提法是错误的。 首先 , 1978 年 11 月 23 - 29 日全国 523 领导小组主持,国家科委、卫生部、解放军总后有关领导和三部一院直属单位领导出席,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青蒿素(黄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是一个集体成果的鉴定会,不是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的成果鉴定。 其次 ,这个鉴定会是对 1972 - 1977 年以来,在全国 523 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承担青蒿素研究任务的 45 个主要单位研究工作的一次技术鉴定,这些单位分属 9 个省、市、区及军队医药院校和研究所。鉴定会预备会经过一年的协商和资料准备后,根据各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成 12 个专题,由 14 名专家代表分工整理,汇报内容和人员如下: (1) 青蒿品种和资源调查报告(广西植物所王桂清) (2) 青蒿的化学研究(北京中药所屠呦呦) (3) 青蒿的药理学研究(北京中药所李泽琳) (4) 青蒿制剂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的临床研究(昆明医学院王同寅) (5) 青蒿素制剂治疗脑型疟(广州中医学院李国桥) (6) 青蒿素制剂治疗抗氯喹株恶性疟疾资料综合(海南区防疫站蔡贤铮) (7) 青蒿素含量测定和质量标准制定(北京中药所曾美怡) (8) 青蒿素制剂的研究(山东中医药所田樱) (9) 青蒿素的生产工艺的研究(云南药物所詹尔益) (10) 青蒿素的生产工艺的研究和综合利用(桂林芳香厂邓哲衡) (11) 青蒿浸膏片的工艺、药理和临床研究(四川省中药所吴慧章、藏其中,成都中医学院罗中汉) (12) 青蒿简易制剂治疗疟疾资料(江苏高邮县卫生局陆子遗)(见《迟到的报告》 51 页) 由于所报告的内容是根据参与协作的各单位的资料汇总,因此报告的内容并非仅限于个人成果 。例如屠呦呦汇报的青蒿的化学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了屠呦呦专题组的研究也包括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和生物物理所的研究成果。每一个报告人都非常明确,自己是代表该专题全国大协作的成果向大会作汇报。 其三 ,这个成果鉴定会是以主要研制单位进行排名,而不是以个人或科研组的名义排名。当时是对青蒿素的研究和青蒿简易制剂这两个项目进行鉴定,所以 6 个主要研制单位排名顺序如下: (1) 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2)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 (3) 云南药物研究所 (4) 广州中医学院 (5)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6) 江苏省高邮县卫生局 ( 注:这个单位排名和 1979 年 9 月国家科委颁发的发明证书的单位排名,不完全一样 ) 其四 ,所谓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的说法在 《从青蒿素大事记看科学史研究时空性证据的重要性》中 被多次引用。实际情况是,最开始中药研究所接受 523 的任务只限于化学室的少部分人,屠呦呦只是化学室 523 专题组的组长 ,承担抗疟药的筛选和后来青蒿的化学研究,并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物物理所合作承担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当时,中药所科研处又根据任务的需要,安排生药室、药理室和剂型室分别组成相应的专题组,例如生药室资源组承担青蒿的药用历史及品种调查和生药形态和组织鉴定,生药室质量组承担建立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法和质量规格的研究;药理室除了前后承担青蒿素的药理和毒理研究外,并和医科院流行病防治所合作承担青蒿素对疟原虫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药理室同位素组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科研组和放化室、中科院原子能所承担用同位素标记研究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剂型室承担青蒿醇浸膏片的研究;中医研究院临床研究人员参与完成临床研究等等,这些都是独立的专题组。当时,为了对外参加会议及各专题组和外单位对口联系等的需要,于 1975 年 4 月开始,由刘静明所长和药理室主任李泽琳担任中药所 523 组的正、副大组长,所以中药所的 523 组是包括所有承担与青蒿或青蒿素有关研究的各专题组,各专题组都以研究室的名义分别写出专题报道,并由李泽琳等整理汇编成册,即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青蒿抗疟研究 1971 - 1978 》 。 总而言之,中药所从来没有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的提法,屠呦呦从来没有领导过这些多学科的专题组。 但是屠呦呦在她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介绍上述中药所各项研究成果时从来不提是谁或哪一个专题组的研究,因此给人以错觉,似乎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她的领导之下的科研组完成的,而到了 《从青蒿素大事记看科学史研究时空性证据的重要性》的作者就进一步发展成为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 二、青蒿素博客所载《从青蒿素大事记看科学史研究时空性证据的重要性》关于 1981 年,屠呦呦在首届《青蒿素国际会议》上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报告 ,屠呦呦在《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139 页)中也强调她本人在这次会议上 以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为题作首席报告,获得高度评价 。 1981 年 10 月 6 - 10 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主持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会议,会议名称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学术讨论会,会议上所有的发言也都是按专业分头汇报我国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方面的成果,屠呦呦在会上作了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最后特别说明:这项研究工作的参与单位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和生物物理所,证明她的发言并不代表她个人,也不可能代表她个人,因为当时上海有机所和生物物理所都有代表参加会议。 三、 青蒿素博客所载《从青蒿素大事记看科学史研究时空性证据的重要性》关于 1986 年,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青蒿素》新药开发,国家卫生部向中医研究院颁发《青蒿素》新药证书 的提法也是不对的。 首先, 青蒿素是一个原料药,只有当它制成某种制剂的时候,才作为原料药申报新药,《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在申报新药的同时必须同时申报原料药。所以青蒿素并非单独作为新药申报的。 其次, 1985 年中药所以剂型室为主、药理室和分析室配合,组成青蒿素栓专题组,共同开发青蒿素栓,临床部分请广州中医学院协助完成。剂型室负责制备青蒿素栓,分析室负责建立青蒿素栓的含量测定方法和体液测定方法,药理室负责有关药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由于当时的姜廷良所长答应支持屠呦呦开发双氢青蒿素作为交换,屠呦呦才勉强同意不插手青蒿素栓开发项目,事实上,青蒿素栓的开发并没有化学方面的任务。 其三, 青蒿素栓专题组于 1985 年向新药审评办公室递交新药申请,由于我国卫生部刚刚颁发《新药审批办法》,大家都对如何申请新药十分生疏,开始只递交了青蒿素栓的新药申请材料。药审办的批复,要求必须同时提供原料药青蒿素的新药申请。因此,青蒿素是作为青蒿素栓的原料药,随同一起申报新药。青蒿素的规格标准和起草说明的部分,是以 1977 年 523 办公室委托中药所、山东中医药所和云南药物所共同完成的材料为主,又按新药审评办公室的要求补充部分鉴别法写成的。由青蒿素栓专题组的主要负责人员向新药审评委员会做报告和答辩,由于青蒿素是我国首个创新的化合物,中医研究院要求卫生部作为第一个新药批准,青蒿素栓因需要补充实验材料,新药批准稍后于青蒿素。屠呦呦自始至终没有参加过青蒿素栓的研发,青蒿素新药证书更不是因为屠呦呦完成青蒿素新药开发,卫生部就发给了新药证书。 强调时空性证据的人应该真正下大力气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不要随便搞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来,更不能把中药所各有关专题组的工作或全国几十个单位的研究成果都说成是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的成果。不是别人不承认屠呦呦的工作,而是希望屠呦呦尊重和承认别人的工作,不要把别人的工作说成是自己的贡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义相对论时空的一个特点:测地线、自平行线、自由质点轨道线三曲线合而为一
chenfap 2010-4-19 16:27
广义相对论时空的一个特点:测地线、自平行线、自由质点轨道线三曲线合而为一 我们先来看看牛顿力学中的情况;大家知道,对于牛顿力学的时空,其3维空间中两点之 间最短的线段,就是联结这两点的直线,故可把这条直线称之为短程线,也叫测地线。在牛 顿力学的时空中,直线还有一个被认为当然的特点:直线的切线总是与该直线重合,于是当一 直线的某点切线保持与自身平行,沿该直线移动到另一点,便是这另一点的切线。这一特性叫 做直线之切线的自平行性,因之,在牛顿力学的时空中,也把直线称之为自平行线。此外在牛 顿力学中,按照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个自由质点(即完全不受到外力的质点)的轨道线也是 直线。这样,我们看到,在牛顿力学的时空中,短程线、自平行线、自由质点轨道线三条线是 合而为一的。 在狭义相对论中,要把测地线、自平行线、自由质点轨道线均理解为4维时-空中的直线, 但这三条线也是合而为一的。为了避免过多地涉及数学,对狭义相对论中的测地线、自平行线、 自由质点轨道线,我们就不详细说明了。只是指出,由于狭义相对论时空的特点,当一个运动质 点的速度小于光速时,它沿测地线走过的4维时-空距离最长。测地线在实质上是极值线,由于 习惯常称为测地线。 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是弯曲时空,在弯曲时空的大范围内,不存在直线,因之其测地线、自 平行线、自由质点轨道线都是4维曲线。这三条曲线是否也是合而为一呢?我们先来指出,的 确在广义相对论的时空中,测地线、自平行线、自由质点轨道线这三条4维曲线也是合而为一 的。下面对此加以解释。 参考文献 福克.1965,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论,周培源等译,科学出版社,北京. Schouten J.A.,1954, Ricci-Calculus.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2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演化:进化与退化——之四:时、空、量
热度 1 lvnaiji 2009-12-13 07:34
吕乃基 进一步考察自然界螺旋式的演化过程,考察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可以发现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存在某种关系。 在时间上,在大爆炸后的初始循环耗时极长,至今尚未完成一个周期,或者说未必有周期。随后是恒星几十亿年的生命周期,接着是有机物、生命,循环周期逐渐缩短,节奏越来越快。 在空间上,初始循环占据全部空间,而后循环的空间渐次缩小。但与此同时出现了新的情况。初始循环对于后续的所有循环是唯一的,恒星的一生就多种多样,地球上的化学进化几乎不可胜数,而后的生物多样性更是绚丽夺目。这些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快的循环彼此交织在一起。 先前发生的那些大规模和长周期的循环一直伴随着后来的各种循环,充任其舞台或作为舞台的舞台。 所谓数量,此处主要指质量。宇宙中的绝大部分质量和能量都集中在初始循环中。在初始循环的最高点亦即高一级循环的起点,宇宙弥漫物质中只有小部分成为星云,其中小部分形成恒星,大部分在收缩时被吹向空间。在恒星的末期生成的核素中,只有少数被抛到空中,大部分成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在被抛到空中的物质中,只有极少量能成为第二代恒星的行星,极少数是类地行星。在地球上只有极少量物质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即使仅限于银河系,演化到这一层次的物质,其丰度仅占银河系质量的 10 -19 。在种类繁多的生物中,位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其质量只是整个生物质量的极小部分。总之,在自然界的螺旋式演化中,发生得较迟的高级循环,进入循环的物质的量就越少。从每一个循环的进化与退化环节来看,在少量物质进入高层之际,大部分物质退化到低层。舞台上的大部分物质以冗余和随机涨落的方式,成就了少数物质的脱颖而出。如果说,生命,是自然界,以其全部的质量和能量,以其全部的时间和空间所开放的奇葩,所创造的奇迹,那么最后出现的人,几乎就是自然界演化的神迹。 其实,上述推论在人类社会中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由在不同层次奋斗并在其间循环的无数个人所组成和推动。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奋斗在底层,然后逐级向上,做到比尔盖茨这一级别又有几人?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只能在类似于自然界演化的初始循环,在社会的最低或次低层次。大学,一个也不能少?研究生、博士生。在少数人奋斗到顶层时,大多数人依然在中下层奋斗。大学扩招,或许只是把金字塔做大,而金字塔的层次依旧。即使科学网,不论是编辑部推荐、网友推荐,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脱颖而出而一再出现在首页者仅占博主的少数或极少数,大量的博主,用官方媒体喜爱的话语来说,是在默默地耕耘。有人抱怨游戏规则,其实,换一种规则,到头来依然如此,有幸登顶者寥若晨星,大批博客的更大批的博文托起了这些晨星。海量博文的随机涨落,为由各种角度的筛选,为少数博文作为演员的进化提供了舞台。
个人分类: 科技|3934 次阅读|4 个评论
古代中国预测术的现代分析
heweisong 2009-12-8 14:43
业余闲暇泛读周易书籍,结合自己涉猎的时空数据分析,与身边同学交流后突发奇想。古代的预测中的六爻、三式(太乙、奇门、大六壬)模型,其实跟现代的层析成像原理很相似,即:Y=AX。古代的模型通过占测人的感应场作用,无论抛铜钱,还是在心有动念的时刻起奇门局,均是根据产生的Y值(六爻卦、奇门局或者六壬课)和输入的X值(心中占测事情的动念)来推测A值(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学森:目光穿越时空 【转】
sheep021 2009-10-31 19:05
按: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解说词)钱学森目光穿越时空 编导 吕杰 (解说)这是一张1955年购买的美国船票,目的地是中国,持有者名叫钱学森。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未来这张船票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钱学森本该在五年前回国1950年8月30日,正当他准备启程时,却突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扣留。 这显然与美国国防部官员对钱学森的评价有关:决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当时,钱学森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主任,著名火箭专家,是美国国防部火箭研究四人小组核心成员之一。作为美国火箭研究的先驱人物,他的去留,备受关注。 经过加州理工学院的多方努力,15天后,钱学森以15000美元被保释。 (同期声)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把他接回家,问他什么,他摇摇头,他点点头。他失声了。体重15天之内,他减了15公斤。 (解说)那之后,钱学森每个月必须到移民局去登记,行动也受到多方面限制。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将会持续多久。 直到1955年,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上,双方终于就两国平民回国问题达成一项重要协议。随后,钱学森接到通知,对他的管制令撤销,他可以自由离境了。 临行前,钱学森拿着自己的新书《工程控制论》向老师冯卡门教授辞行。这位世界著名航空理论权威看完钱学森的新作,诚恳地说:钱,在学术上你已经超过我了。谁能想到,这部著作是钱学森在5年的软禁中完成的!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随同钱学森一家漂洋过海回到祖国的,还有这架三角钢琴。这是1947年结婚时,钱学森送给妻子蒋英的礼物。在美国被软禁的五年中,正是蒋英的琴声和歌声,陪伴他度过那段阴暗的日子,而那些跃动的音符也浸入到了他的著作中在《工程控制论》的首页,钱学森写下了此书献给我的妻子英。 1955年10月8日,44岁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一天,被很多科学家视作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端之日。从此,钱学森这个名字,便与中国航天、与民族尊严,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回到祖国后的钱学森,脱下西服,换上了中山装。从此,他再也没有穿过西装。 这是当年身着中山装的钱学森和毛主席在一起时的照片。也许钱学森并不知道,他的归来,使新中国的导弹研制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同期声)钱学森:有一天,突然通知我说:今天晚上,你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要会见你。我去了。谈着谈着,他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呢,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所以就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地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解说)回国不到半年的钱学森,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同年十月,他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出任院长。 在当时的中国,钱学森是为数不多的掌握火箭知识的科学家。而此时的中国,在导弹研究方面还是一张白纸。 1960年,就在我国仿制导弹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并带走了最重要的图纸。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要自力更生,一定要争口气,把自己的导弹搞出来。 钱学森亲自为大家编写教材,把很多关键的词语直接翻译成中文。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顺利发射。这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中近程导弹。三个月后,大漠深处又成功爆响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实现两弹结合、使中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导弹核武器的艰巨任务,摆在了钱学森的面前。 1966年10月27日,罗布泊的巨响震动了全世界中国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真正的核武器。外电纷纷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 神话仍在延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这是钱学森和他的同事们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大贡献。当毛泽东高兴地向钱学森表示祝贺时,却发现他已悄悄地离开了。 神舟一号飞船模型,是钱学森最喜欢的礼物。 早在回国初期,钱学森就曾提出要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航天队伍也磨炼成熟了。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冬季,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发射。 (同期声)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他的生日,88岁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个什么礼物呢?我想他最关心的就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走的怎么样,所以毫不犹豫地送给他一个神舟一号的模型。 (解说)至今,这份礼物还被放在他床对面书架上最明显的位置,每天都能看到。 在钱学森的穿越时空的目光当中,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飞跃太空。航天员,就是钱学森给中国的飞天英雄取的响亮名字。 如今,已近百岁高龄的钱学森,依然没有停止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探索。 在不久前出版的《创建系统学》著作里【 2001年出版,本博注 】,人们惊讶地发现,钱学森晚年所做的研究工作,目标瞄准的是2049年,这一年,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 (字幕)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轨迹,光耀祖国的天空。
个人分类: 天上牛人|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锢
mg 2009-10-30 13:57
《网锢》作者,郭世胜。 谨以此文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网锢,指采用非网络手段来禁锢网络行为,用超出网络范围的行为来禁锢人们的网络思维和网络意识。笔者崇尚,网络问题,采用网络方式来解决。对网络行为,应用网络的手段来处理。网域意识,用网络道德来规范。对网域秩序,须用网域法律来维护。一般来说,对于网域世界的行经,采取非网域的行经,是不当、不适和不可取的。网域时空观认为,现实世界的事情,是可以虚拟网络化。但是,对网络虚拟的事情,用现实世界的现实化的手段进行考量和处置则是对社会运动方向的逆向动,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有害的。举例说,对有的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的行为,可采用网络手段在网络上进行辟谣,如果超越网络手段,采取现实世界的行政或法律手段来处理,则显得荒谬、荒唐。如果认定有的人存在网络世界犯罪行为,则可以由网络法庭进行网络审判,让其在网域世界里付出网络代价,倘若是采用现实世界的国家形态的法庭来进行非网络审判,则是一种网络无能、网络无力和网络无理,是一种网络蒙昧和网络野蛮。面对网络暴力而采取暴力网络,这就意味着是象鸦片战争时期,无能的清朝政府用马桶驱邪战术来应对洋人的洋枪洋炮一样幼稚可笑。从网络蒙昧时代,到网络文明时代,或许要经过一段网络野蛮时代的过渡期,但是,人类有理由期望,网络野蛮时代的过度期越短越好。或许能够实现从网络蒙昧时代直接进入网络文明时代,跨跃网络野蛮这一卡夫丁峡谷。 面对日益勃兴网络时代和日趋发达的网域世界,有人望网兴叹,有人望网自信。还有少数者望网自负,个别者望网刚愎。其实,现在,只是网域社会的刚刚开启,处于网络社会的网络蒙昧时代,现在所谓的网络文明,只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现存的社会文明而言。真正的网络文明时代还需要漫长的历史发展,当然,网络文明时代是可望而又可及的。 在网络时代的起初阶段、原始阶段,受历史发展的局限,人类对网域时空的认识,目前还处于幼稚起、摇篮期。现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网域时空观、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网域世界观。对网域哲学、网际规律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现在只是处于网域时空观和网域哲学观的初步形成期。要深刻认识网域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准确把握网络时空的内在逻辑,还有很多的基本研究工作要做。这一庞大的网络社会工程从何做起呢?目前看来,只有从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网络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起。 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和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人们可以采取多方式的积极的探索。对于网络问题,必须积极应对,但网锢绝不可取。网锢必将导致因噎废食。网锢与网络治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网锢与维护网络秩序是南辕北辙。网络问题,应当在网域范围内进行解决;网络问题,应当采用网络手段来解决。网络问题,应当限制在网域范围内进行解决;网络问题,应当限制在采用网络手段来解决。在目前,在人们对网域世界还没有足够科学认识的情况下,把网域世界和现实世界混为一谈,把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一锅煮,是明显的不成熟表现,是不自信和不自量的双重体现。 网络,具有明显的虚拟性特征,这是网络与生俱来的天性和与生具有天赋。很显然,网络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应明确,网络社会首先不是一种国家形态,网络国家化也不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网络社会,首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社会科技形态,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网络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方向是,形成网络社会的民族形态,即形成网络民族。新型的网络民族和新兴的网络民族将与现行的国家社会形态有着本质的不同和根本区别。因为,国家形态和民族形态之间虽有内在联系,但并不是完全的等同。其区别在于,国家的突出特征是经济的政治、权力形态和权力结构,而民族的突出特征则是经济的文化形态和利益结构。或者说,国家是把社会的经济、文化表达为政治的权力结构,民族则是把社会的政治、经济、权益表达为文化结构。因此,网络社会,由其显著的科技和文化特征所决定,其发展方向必然趋势是一种先进的民族结构,是一种民族文化结构。至少说,在网络社会,其国家形态不会占据于主导地位。但也不能够完全排除,有可能出现一些较为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试图把网络社会推向网络国家的企图,试图建立网络国家。建立网络国家,这是一种历史倒退行为,这或将成为一种暂时现象,但它阻挡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破坏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 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还是代表阻挡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是否实行网锢将是试金石和分水岭。任何自以为是、自以为高明的网锢行为,都是反动派的自杀和自取灭亡行为,都将留下千古的历史笑谈和笑柄。任何一个代表历史进步力量的执政集团,都将与网锢势力彻底划清界限。 网络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网络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种巨大进步,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崭新阶段和崭新时代。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网络文明将为实现民族现代化,开辟更为广阔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而不是倒退到网络国家化。在网络社会,人类将失去更多的传统的国家权力形态的锁链,将失去更多的旧有的不利于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国家权力结构的束缚。在网域世界,人类将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由时间,将到达崭新的现代化民族、网络文明民族的彼岸,将获得崭新的网域时空观、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新境界。(郭世胜2009年10月21日初稿于广西南宁,29日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10000个科学难题?物理学卷中所关心的
zhulin 2009-8-12 19:05
宇宙学的黄金时代 李 淼 等效原理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张元仲 罗 俊 牛顿反平方定律及其实验检验 罗 俊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邹振隆 星系核心黑洞的形成和演化 王建民 物质自转与引力场的作用 张元仲 为什么时空是四维的? 卢建新 杨焕雄 暗物质的性质 毕效军 暗能量的物理本质和反物质的丢失之谜 张新民 质量起源问题 朱守华 王 青 用基本物理常数建立国际单位制 SI 的基本单位 陆祖良 a 精细结构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 徐信业 光子有静止质量吗? 罗 俊 基本物理常数会不会变化 黄志洵 一个宇宙学的全息理论 李 淼 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的实验检验 张保成 詹明生
个人分类: 科普|16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和谐指数时空评判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fuyuncas 2009-7-9 09:47
摘要 : 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客观表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体对社会的满意程度 是社会和谐的主观体现,两者构成了和谐社会评价的软硬指标。 本文基于 相对差值比较 提出的 社会和谐指数时空评判模型可以主客观的全方位衡量社会的和谐程度,该模型可以通过客观指标来反映社会的和谐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全国 6 个城市 2004 年的 社会和谐指数 测量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 : 社会和谐时空评判模型,社会和谐指数,社会满意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义相对论时空与狭义相对论时空的关系
chenfap 2009-5-26 15:51
广义相对论时空与狭义相对论时空的关系 在前几次博文中,已谈过 牛顿时空、狭义相对论时空、广义相对论时空的特点和 差别。牛顿时空的主要特点是: 1 ),时间和空间绝对分离, 2 ),光 信号传播速度 C 是无限大 ,3), 空间是平直的。狭义相对论时空的主要特点是: 1' ),时间和空间 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时空统一体的, , 2' ),光 信号在全空间传播速度是有限 的 常数 C, 3'), 时空是平直的。 广义相对论时空的主要特点是: 1'' ),时间和空间 也 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时空的, 2'' ),光 信号在空间的局部传播速度是有限 的 常数 C, 3''), 时空是弯曲的。我们还通过分析说明了 , 从广义相对论出发 , 在弱场 低速的条件下 , 虽然广 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方程变成了牛顿引力理论中的引力场方程, 广义相对论中的 一个不受其它外力作用的质点在 引力场中的 运动 方程 变成了牛顿力学 中 的质点在 引力场中的 运动 方程 ; 但时空没有改变 :(一),时间和空间仍 是紧密 结合在一起形成时空的, 而没有变成时间和空间绝对分离,(二), 光信号 在空 间的 传播速度仍是有限 的 , 而没有变成 无限大 , (三 ), 时空仍是弯曲的而没有变成 平直的。 也就是说,时空的基本特点没有变(仅在数量上有所变化),只是研究 方法(计算公式、结果解释等)变了。 本篇博文将研究 广义相对论时空与狭义相对论时空的关系,具体地说,打算研究 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能否转变成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转变的条件是什么?以及研究狭义相 对论的时空能否转变成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细察广义相对论时空与狭义相对论时空的区别,可以发现,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广 义相对论的时空是弯曲的而狭义相对论时空是平直的。虽然光 信号的传播也有 所差别,对 狭义相对论来说,光 信号在全空间传播速度是有限 的常数 C, 而对广 义相对论 来说,光 信号只在在空间的局部传播速度是有限 的常数 C ;但这全空间和局部空间的的 差别也根源于时空是平直还是弯曲。 全部自发消失视为它的一个特殊状态 , 显然对于这一特殊状态 , 其宏观情况同微观情况毫 无区别 , 因之 N=1 。 因此,当一个引力体系自发消失时,其熵将由 S 0 减少至 S =0 ;这 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故这个自发过程不可能发生。 此外,还要指出,在純洛伦兹时空中,必须毫不存在物质场,否则按照广义相对论 的场方程,时空便要出现曲率,那就不是純洛伦兹时空了。若时空中毫不存在物质场,就 不会有物理现象。在狭义相对论物理学中,是存在物质场(如电磁波、基本粒子都是物 质场),是要研究物理现象的。我们所研究的狭义相对论物理学(如 Maxwell 方程、 Dirac 方程等),其时空实际上是广义相对论的伪黎曼时空,只是由于曲率很小,可近似地看为 狭义相对论的洛伦兹时空。 再看看,洛伦兹时空是否能转变成广义相对论的伪黎曼时空?純洛伦兹时空原是毫 不存在物质场的,由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允许物质场能量与引力场能量 一正一负共同创生,这种创生只能使 熵变化增大,并不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在理论上 是有可能的。我打算根据这种可能性来建立一种宇宙学,当然它是否正确要看它能否经受 实验和观察事实的检验。对这些问题,以后有机会时再谈,本文就不多讲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宇宙时空的对称性
chenfap 2009-5-14 13:46
宇宙时空的对称性 一切物理现象都发生在时空之中 , 时空的对称性必然会影响物理现象的特性 ; 因此在研究物理理论时 , 往往要研究时空的对称性。在研究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 时也是这样。 Weinberg 在他的著名著作《引力论与宇宙论》 一书中用了专门 一章,标题为对称空间,来讨论时空的对称性。 文献 在引论中就预先指出,对于牛顿力学的背景时空,即伽利略时 空,有着下述对称性: (N1) ,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所有的瞬时也都是平权的; ( N2 ),所有的空间方向都是平权的; ( N3 ),所有作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平权的。 对于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即洛伦兹时空,则有着下述对称性: (S1) ,所有的时空点都是平权的; ( S2 ),所有的时空方向都是平权的。 这里所谓平权是指物理影响相同,没有谁表现特别。这里的伽利略时空和 洛伦兹时空都是 1+3 维时空, 1 维是时间, 3 维是空间。洛伦兹时空中的时空点是 4 维时空点,时空方向是 4 维矢量方向。所有的时空方向都是平权的对称性包含着 所有的空间方向都是平权的对称性和所有作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平 权的对称性。 伽利略时空的对称性对应着伽利略坐标变换 ,这个变换具有 10 个参数 ( 其中 N1 对称性 4 个, N2 对称性 3 个, N3 对称性 3 个);在此变换下,牛顿力学的规律保 持不变。洛伦兹时空的对称性对应着洛伦兹坐标变换 ,这个变换也具有 10 个参 数 ( 其中 SI 对称性 4 个, S2 对称性 6 个);在此变换下,狭义相对论的物理规律保 持不变。若要深入了解,请参考文献 或其它文献;由于本博文主要讨论宇 宙时空的对称性,故对上述问题不打算多讨论。 对于广义相对论,由于引力场使得时空弯曲,在全时空中彼此作相对匀速直线 运动的惯性参照系是不存在的(在时空的局部范围内可以存在匀速直线运动,也可 以存在局部惯性参照系)。由于这个原因,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的对称性,一般要低 于伽利略时空的对称性和低于洛伦兹时空的对称性,即其所对应的保持规律不变的 坐标变换之参数要减少。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对称性往往随所研究的具体问题 而异,本文只讨论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宇宙学中的时空对称性。 一般认为,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宇宙学中的时空对称性是 : (C1) ,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 ( C2 ),所有的空间方向都是平权的。 为什么说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如果空间之内点与点不是平权的,则在空间某些 部分 , 物质会堆积得很多 , 而在另外一些部分 , 物质则分布得很少 , 这不符合天文观察。 天文观测的事实 表明 :大尺度空间内星系或星系团的分布 以及 射电源的计数, 大体上 是 均匀的,而 微波背景 辐 射的分布 , 均匀程度更高。 为什么说所有的空间方向都是平 权的?如果空间之内各个方向彼此不是平权的,会引发什么现象呢?整个宇宙绕轴旋 转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就是一个特殊方向,它跟其它方向不是平权 的。 Godel 曾研究过旋转的宇宙,得出了在这种宇宙中, 测地线可能相交的推论。这 意味着,从现在可以返回到过去,从现在也可以提前到达将来;这将 对因果律造成极大的紊乱。旋转宇宙的问题还有不少,本博文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 只是指出,虽然在引力理论和宇宙学中,旋转宇宙也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但由于它本身的缺点和问题,多数学者并不采纳这种宇宙。 比较 (C1) 、 (C2) 和 (N1) 、 (N2) ,可以看出,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宇宙 学中的时空对称性同牛顿力学背景时空的对称性都认为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和 所有的空间方向都是平权的。这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牛顿力学来研究宇宙 学的理论根源。比较 (C1) 和 (N1) ,还可以看出,在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宇宙 学中的时空中,缺乏所有的瞬时也都是平权的对称性,正是由于这种缺乏,使得宇 宙时空出现弯曲,必须用广义相对论来进行研究。对称性 (C1) 说明宇宙空间是 均匀 的, 对称性 (C2) 说明宇宙空间是各向同性的,这就是宇宙学原理。显然,宇宙学原 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人为假定,它是宇宙对称性的合理推论。 利用时空对称性可以判断某些理论是否可行。例如,宇宙学原理常受到非难, 若放弃宇宙学原理,仅用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宇宙又很困难;那就用牛顿力学来研究 吧。可是,放弃宇宙学原理就相当于否定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和所有的空间方 向都是平权的;使用牛顿力学,又相当于肯定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和所有的空 间方向都是平权的;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这样建立的理论必然要导致不自洽。 参考文献 Weinberg S. 1972,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Wiley, New York. 福克 . 1965, 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论,周培源等译,科学出版社,北京 . 须重明 , 吴雪君 .1999, 广义相对论与现代宇宙学,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南京 .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空与全息摄影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4-22 23:02
时空 与全息摄影 一切波都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或统计效应。 一切波都可表达为:简谐波的福里哀级数。 在时空中,各简谐波都可由波长和频率,或振幅和位相表达。 波长、振幅反映其空间特性;频率、位相反映其时间特性。 但是,决不能把 空间和时间归结为波长和频率,或振幅和位相。 全息摄影是利用激光的 单色和高强度特性, 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其一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经被摄景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而在感光片上记录下两束光的全部( 振幅和位相 )信息。 当仅将 经被摄景物反射后光束的信息反应出来,就可以重现被摄景物的全部信息(例如被摄景物的立体感等等)。 因而, 全息摄影能同时记录和反应出被摄景物的 空间和时间特性。 但是,实际上, 全息摄影也仅只是记录和反应出被摄景物的 空间和时间特性,既非 被摄景物;也 非空间和时间 。: 被摄景物,及其所在的 空间和时间,都是客观的存在,既不因 全息摄影而改变;也 不由 全息摄影所决定。
个人分类: 物理|3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空研究之1:时空研究的意义
sheep021 2009-4-13 12:43
时间无 辙 ,空间有形。透过时间可以体察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空间则可以探究事物的边界、形状和构造。时间和空间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因此,时间和空间同出而异名,都是研究客观现象、把握客观规律的切入点。不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一个曲折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对时间和空间问题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直到今天,时间和空间依然是现代物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对时间和空间不断探索、不断认识的发展史。时空研究领域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记载了最古老的天文地理,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涵盖其间,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象与数的关系,包含了古代人对地理时空的认识(马蔼乃,2007)。它所反映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念是东方哲学的精髓,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物理学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等论理的提出,都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学、地图学和计算机等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机系统。进入90年代以来,时间特征的融入,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进入时态地理信息系统阶段,可以研究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进而通过重建过去、模拟现在和预测未来而成为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之后,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得到了空前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马蔼乃(2007)认为:正如现代的物理学与天文学已经汇合,形成天文物理学,地理学最终将与天文科学相汇合,形成天文地理。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发展道路。到那时,作为决策支持工具的时态GIS也将发展为真正的时间GIS,甚至天文GIS。再现了中国古代对决策者们的基本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但是,目前的时态地理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对时空语义的研究与理解、时空动态模拟与推理、时空数据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理论的研究、时空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待于全新数学思想的出现,目前借助于传统静态GIS 的框架进行理论研究和功能的实现是权宜之计。该领域的研究任重而道远(王家耀等,2004)。
个人分类: 时间空间|310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新兴文明往往在古老文明的周边地区发展起来
热度 1 lvnaiji 2009-4-11 21:41
希腊:新星升起之谜(之一) 言必称希腊,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确实,每当翻开一本世界史、哲学史、科学史,往往始于希腊,彷佛希腊从零开始,似乎当时世界上只有希腊。然而,希腊并非从零开始,当时世界上也不是只有一个希腊。 新星升起的第一个因素:特定的时空背景。从空间上来看,希腊位于地中海的北面,它的东面和南面既能够接触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又不至于被吞没。地理位置如果太远了就感受不到影响,地理位置如果太近了,就完全被吞没。空间上的恰到好处,正如地球和太阳的位置,金星距太阳太近所以太热,火星又嫌太远太冷。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一衣带水,既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自己相对的独立。中国的少数民族则在空间上距汉族太近而在相当程度上被同化,以至要努力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我们发现世界上大概都有这么一种情况,世界上新的文明往往在古老文明的周边地区发展起来,埃及与两河流域之于希腊,阿拉伯对西欧的影响,然后是西欧与美国,等等。 空间如此,时间上的关系也是这样,既落后,又不是落后太多。新星一般不会从零开始。在其时居住在希腊的民族兴起之时,埃及的文明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已经相当成熟,它的宗教已渐渐走向人的对立面。当希腊人到埃及旅游的时候,有一位埃及祭司对希腊人说:你们希腊人总是孩童,你们希腊人当中没有一位老人。就如我们现在对美国人说,你们只有 200 年,而我们有 5000 年历史,这是一样的味道。当埃及文明走向黄昏的时候,希腊文明如日中天,希腊人既能接受所到之处的科学技术,同时保持自己的蓬勃向上的状态。不是太落后,如果太落后了,往往在文化上被征服。记得拿破仑讲过:世界上只有一种征服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在文化上被更先进的民族所征服。所以,中国北方的民族,一再的入侵,入侵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在文化上就被汉族所征服,当然也对汉文化带来很大破坏。如果相差无几,就较难接受所到之处的文明。于是我们看出,新兴文明的兴起除了空间上的恰到好处外,时间上也是如此,既不能太先进也不能太落后,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状态。
个人分类: 科技史|47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前物理学面临的若干问题
zhulin 2009-3-12 18:39
格 罗斯 教授提出的理论物理问题: 理论物理学家、 200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凯乌利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大卫 格 罗斯 教授,于 2005 年 3 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前沿科学论坛做了题为《物理学的将来》的演讲,讨论当前物理学面临的 25 个问题,及它们如何引导物理学未来 25 年的发展。(注:《引领物理学发展的 25 个问题》摘自 2005-3-15 科学时报 2005 年3 月7 日 作者:黎明) 问 1. 宇宙起源: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是膨胀着的。(把宇宙膨胀的起因归于大爆炸的猜想,实际上是现有物理学还没有找到其它的方式来说明膨胀的动力之源。) 问 2. 暗物质的本质: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这里说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应该是指有类似的现象。) 问 3.暗能量 的本质。(把宇宙膨胀的起因归于大爆炸,象第一推动那样实属无奈。而大爆炸之后,在引力作用下,宇宙必然呈减速膨胀,谁料想实际上却是加速膨胀只好假设有莫名其妙的暗能量再次推动。这说明宇宙膨胀的大爆炸假设是有问题的,宇宙膨胀必然是另有原因。) 问 4. 恒星、行星的形成:天体的形成是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问题。适合生物存在的行星,在银河系中出现的几率到底是多少? 问 5.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在所有尺度上都是正确的吗?  问 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描述的是自然的最终理论吗?也许它会在很小的距离上和非常复杂的系统中失效,是否可用来描绘整个宇宙也还值得探讨。 问 7. 标准模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疑极为成功,但人们并没有理解夸克和轻子的质量混合的物理起源和中微子的质量等。 问 8. 超对称:存在低能超对称吗?超对称伴子的质量谱是什么? 问 9. 量子色动力学( QCD ):量子色动力学可以完全求解吗? 问 10. 弦论:超弦理论是一个有望成功地统一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论,但它到底是什么? 问 11. 时空的观念:时空是什么?超弦理论最终可能会放弃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 问 12. 物理理论是否与环境相关:物理的基本参数和规律都可以计算,还是仅由历史的或量子的偶然性决定,或者是由人择原理来确定?景观的图像是对的吗? 问 13. 新物态:存在常规实验可探查的一般非费米流体行为吗 ? 问 14. 复杂性:对一般的复杂大系统而言,其内在的混沌特性决定了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如何运用计算手段来分析这类系统、鉴别哪些特征? 问 15. 量子计算机:如何防止量子计算中的退相干?如何实际制造量子计算机? 问 16. 物理学的应用:如何得到室温甚至室温以上的超导材料?如何用电子材料(如半导体)制造室温铁磁体? 问 17. 理论生物学:生物学的理论是什么?理论物理学有助于生物学研究吗?需要新的数学吗?如何描述生物体这样呈现出多时间尺度动力学的体系? 问 18. 基因组学:物理学家如何参与基因组的解密?可能拥有一个定量的、可预测的进化理论吗?甚至能否直接从基因组出发计算有机体的形状? 问 19. 意识的研究:记忆和意识后面的自组织原则是什么?有可能在幼儿期测量到意识的发生吗?什么时候?如何发生?如何测量?能否制造一个具有自由意志 的机器? 问 20. 计算物理学:计算机能代替解析计算吗?如果是,那么将来物理学家所受的训练该如何相应改变? 问 21. 物理学的分化:物理学自身发展日益分化,如何面对这种状况? 问 22. 还原论:是否应该怀疑这个物理学的根本逻辑?是否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 问 23. 理论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理论是否应仅仅靠实验来判断正误,或者应该是由基本物理原理发展出来的对自然更高层次的理解,而可以不顾及是否能在实际中实现?在对复杂系统的细节描述中,如何估价物理学家一贯坚持的简洁性和数学优美性等原则? 问 24. 物理学未来发展中潜在的危险:如何面对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物理学实验计划?在这种形式下,新的研究途径该是怎样的?理论在探索自然方面应该起什么作用? 问 25. 物理学是否仍将是最重要的科学? 梅晓春 先生提出的理论物理问题: 1 .带电粒子任意运动产生的推迟电磁场不满足宏观电磁场运动方程和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宏观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导致电磁场运动方程解的唯一性破坏和其他严重问题,因而是不可能的。写成四维电磁势的形式后,不考虑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宏观电磁场运动方程的形式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可以保持不变,但洛伦兹条件不可能保持不变。因此经典宏观电磁场理论不存在相对性,爱因斯坦时空相对性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被破坏。 2 .狭义相对论逻辑系统中存在三个基本问题: 1). 采用纯惯性参考系建立时空理论的超验性问题。 2). 参考系相对运动速率 V =V 与光速不变 c 的相容性和一致性问题。 3). 基本时空佯谬不可消除性问题。 3 .为了能与地球近平直参考系中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必须将弯曲时空中对引力问题的计算换算成用平直时空中的标准尺和标准钟(或局部惯性系的标准尺和标准钟)来计量。这在弯曲时空引力理论中被认为是基本原则,但目前广义相对论对具体问题计算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忽略了这个原则。采用标准尺和标准钟计算的结果表明,水星近日点进动是实际观察值的 4.8 倍,而且方向相反,雷达波延迟只是观察值的 53%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广义相对论实际上并未得到实验证实,除非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描述的已经是平直时空中的结果,不是弯曲时空中的结果,但这与爱因斯坦弯曲时空引力理论的前提相矛盾。 4 .按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计算,细圆环和双球体引力场中心会出现奇点,表明时空奇异性是采用弯曲坐标的描述方法引起的,不是自然本性。所谓奇异性黑洞、白洞和虫洞以及时间旅行等在自然界中都是不存在和不可能的。 5 .由于地球观察者与宇宙物质间存在相对运动速度,描述膨胀宇宙必须采用动态能量动量张量,不能采用静态能量动量张量。采用动态能量动量张量后的计算结果表明,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不可能用来描述均匀且各向同性膨胀的宇宙,现代标准宇宙学面临基础缺失的危机。 我最关心的物理问题: 物质粒子与引力场的关系 、引力场和时空的关系,引力场的本质就是时空?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Ⅱ(一) 为什么说宇宙包含两部分:时空,物质场?
chenfap 2009-1-10 14:49
1 宇宙包含两部分:时空,物质场 1. 1 为什么说 宇宙包含两部分:时空,物质场? 什么叫 宇宙?中国古代学者曾说过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显然是把宇宙理解为时空。西方把宇宙称为 Cosmos, 意指人类周围有秩序的世界;人类周围有秩序的世界是什么?有的宇宙学教科书上说,这是指,从地球到太阳系,再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乃至天文观察所及的天体;这种说法又显然是把宇宙理解为一切物质场。上述两种理解都不全面,全面的理解应当是:宇宙是空间、时间和客观世界中全部物质的总和;这也就是说,宇宙包含两部分:时空,物质场。 宇宙演化是时空演化和物质场演化的总称,所谓宇宙膨胀是指时空的膨胀,实质上是度规张量的变大(当然物质场也要随宇宙膨胀而膨胀,但物质场还有自身其他原因的胀缩,如热涨冷缩等等) ; 这属于时空演化。物质场演化则包括物质场能动张量的创生、星系的形成等等。 任何物质必定于某一时刻处在某一空间位置,因此,物质不可能脱离时空存在。可是,下面我们将要看到,在理论上时空却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亦即在理论上可以存在没有物质的时空,这就是 Minkowski 时空。 可是,由于量子力学效应,量子振荡总是存在的,结合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便使得于任何时刻在空间中都有物质场能量创生;因之在实际上 时空总是与物质相伴而存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4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疑难的总根源及解决途径
zhulin 2009-1-9 14:15
现代科学疑难越来越多,其根本原因是未搞清楚牛顿万有引力的机制问题,而牛顿万有引力的机制问题又是与质量、时空紧密联系,在质量的本质、空间和时间本质不完全清楚情况下,万有引力的本质依然不清,故产生了第一推动、宇宙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先锋号宇宙飞船异常加速度、黑洞、时空弯曲等一些列问题。 李政道 教授指出,应该着眼于微观的基本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态统一起来研究,将会有大的突破。其实质是要搞清基本粒子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一再强调,波粒二象性是自然界最为核心的本质。 波粒二象性涉及质量(能量)和时间因素,质量(动量)和空间因素,弄清质量和时间及空间的关系,则牛顿万有引力的机制就清楚了,上述所有的问题便都能加以解决。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406 次阅读|3 个评论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Ⅰ 前言与简介
chenfap 2009-1-6 12:17
0 前言与简介 0.1 前言 宇宙学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性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是最简单的相对论性引力理论。相对论性引力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微分几何和经典场论,经典规范场理论是最精彩的经典场论。因之宇宙学的理论结构必然要受到微分几何、经典规范场理论、相对论性引力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的影响,宇宙演化也就必然会与微分几何、经典规范场理论、相对论性引力理论中的基本定律、规律、原理有着逻辑关联。本博文系列将结合我在前几次博文所建立之修改的宇宙模型来讨论这些影响和逻辑关联。 在《一个可能不存在大爆炸的宇宙模型》那篇博文中,我已介绍过修改的宇宙模型之理论基础。为了便于查阅,兹再重复写在下面: 现在要改正过来:暗能量、暗物质应属于 物质场 而不属于 引力场 ;即将阐述的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可说明这个问题。我过去的错误认识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理解得还不够深入,通过对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之研究才逐渐搞清楚了这个问题。 0.2 内容 简介 对宇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认为宇宙可分为两部分 , 即 1, 时空 , 也被称为引力场 ; 2, 物质场。 时空的基本几何量是度规与联络,它们也就是引力场的基本场量。对于有挠时空,度规与联络是相互独立的,时空表现出具有曲率和挠率,引力场应由曲率和挠率共同影响;对于广义相对论时空,只有度规是独立的,时空只表现出具有曲率而无挠率,引力场便只由曲率影响。 物质场可分为三类:通常物质场,暗能量,暗物质。 引力场和物质场均由拉氏函数密度来描述,拉氏函数密度具有一些对称性,包含了引力场和物质场的很多信息。引力场的拉氏函数密度只具有时空对称性 , 只参与引力相互作用 ; 物质场的拉氏函数密度既具有时空对称性还具有内部对称性 , 不仅参与引力相互作用还参与内部相互作用。 物质场的拉氏函数密度是通常物质场的基本场量及其导数、暗能量的基本场量及暗物质的基本场量之泛函。由于存在或不存在基本场量导数的差别,便 使得暗能量和暗物质不同于通常物质 , 前两者不受到内部相互作用。 由引力场和物质场的拉氏函数密度可导出场方程和守恒定律。 若空间各点都不存在物质场,即通常物质场的基本场量及其导数、暗能量的基本场量及暗物质的基本场量均为零,则物质场的能动张量处处为零,引力场的能动张量也必处处为零,这意味着时空成为 Minkowski 时空。可是,由于量子力学效应,量子振荡总是存在的,结合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便 使得在任何时刻都有物质场能量创生;因之便可逐渐形成一个不存在大爆炸的宇宙 , 也解释了物质场的能动张量从无到有的过程。 ( 后续博文将作详细论述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对立之统一
zhulin 2009-1-5 15:39
量子论和广义相 对论 , 它们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引力、空间、时间以及物质等,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 量子论将 引 力看作是量子的交换,认为 单个物体既是粒子又是波! 广义相 对论 将 引力 看作时空的扭曲。广义 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并不外在于时空结构,而是渗透于时空结构本身的一种现象。设想宇宙中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不再像牛顿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致密的、靠自身引力场吸引其他物体的球体,而是一个造成时空凹陷区、直接扭曲了空间结构和时间流动的物质。 对此,我们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在 量子论和广义相 对论的对立中寻求统一, 认为物质粒子在其波粒二象性中不断地辐射本底引力子(本底引力子是构成质量、能量、空间的基本量子,其量子能量 =hH o ),在物质粒子辐射本底引力子的过程中,物质粒子周围空间自然出现了本底引力子动量密度 P =(H o /4 )M/r 2 导致的引力场 g=GM/r 2 。时间之矢源于物质粒子因不断地辐射本底引力子导致的物质粒子自身质量、能量的不可逆衰减 dM= - H o M dt 或 dE= - H o E dt ,空间则由以光速运动的本底引力子所构成,时间和空间反映了引力场的结构性质。数学推导表明,物质粒子或物质系统因不断地辐射本底引力子推动空间膨胀而产生一向内的加速度 -H o C ,即为暗物质之源;同时物质系统出现一向外速度 V=H o r 和向外加速度 H o V ,即为暗能量 之源。由此展现出物理世界中质量、能量、空间、时间和引力(包括惯性)的统一图景,显现出宇宙运转机制的端倪。 (其中 H o 是哈勃常数、 C 为光速、 G 是万有引力常数、 h 为普朗克常数、 r 为间距)。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与未来交往也在触及过去
qlewa 2008-12-10 23:06
我的理论谈说! 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我们的时空,并不单一! 其他时间往往会与现在重叠! 空间的快速改变,加速了时间跨度! 共振的空间运动,导致不同时间的重叠! 同向性互补的空间运动,会形成时空穿合!
个人分类: 我立科学|2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在3+1维时空中研究引力体系的守恒定律
chenfap 2008-9-2 13:25
经典物理、早期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以及早期的量子理论之时空都是 3+1 维时空;即空间 3 维,时间 1 维。 爱因斯坦和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在研究和争论引力体系的守恒定律时,也都是认为时空是 3+1 维 , 并且都没有涉及引力场的量子化问题。我所要讨论的是: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同爱因斯坦守恒定律相比较,这两个守恒定律孰优孰劣?理所当然,也应当是在 3+1 维时空中来研究 , 并且也暂不涉及引力场的量子化问题。 大家知道,为了建立四种相互作用,即电磁、弱、强与引力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和把引力场量子化,在理论物理中提出了多维时空的概念,例如时空可能是 10+1 维,即空间 10 维,时间 1 维,等等。在把引力场量子化和建立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之过程中 , 提出了 Kaluza-Klein 理论、超对称和超引力理论、超弦理论和 M 理论等等。我同意这些理论都是科学研究中的珍品,是值得去进行研究的,即使它们可能不反映客观规律,也是有意义的数学模型。但是,也必须指出,这些理论还远远没有被实验和观测事实所验证,现在还不能认为它们反映了客观规律,它们是否能反映了客观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引力理论研究的现状是,对 引力体系的守恒定律依旧存在着分歧,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对 引力波、 宇宙学和黑洞所得出的推论同爱因斯坦守恒定律的推论竟然针锋相对。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优先在 3+1 维时空中并且暂不涉及引力场的量子化问题,来研究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同爱因斯坦守恒定律孰优孰劣 。既然 目前已有的关于引力波、宇宙学、黑洞的研究,其主要理论都是建立在爱因斯坦守恒定律基础之上的,更多地尝试应用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来研究引力波、宇宙学和黑洞就很有必要了。 我觉得,对多维时空中引力场量子化和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与 3+1 维时空中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都应当 研究,并且可以 同时进行 研究 。 研究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不会妨碍 研究引力场量子化和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而研究引力场量子化和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却有可能 妨碍 研究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例如,有人用 超弦理论计算了 黑洞的熵,而另一方面,由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可论证黑洞有可能并不存在;虽然黑洞是否存在?还未 证实,可是往往一些人用超弦理论计算出了 黑洞的熵为论据,来否定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关于黑洞有可能不存在的论证。这可能是由于人们有一种赶新潮的心理,觉得研究 多维时空比 研究 3+1 维时空更 新潮。 物理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探索宇宙世界中的客观规律,规律本身是客观的,但研究者也是人,就难免带入主观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反思。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4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