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动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印度——动荡的大国
热度 7 jiangming800403 2016-1-24 21:24
在所有大国中,印度的动荡可能最为严重,整个印度的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在全印20多个邦当中,一半以上的邦有所谓的反政府武装,但是性质并不一样,有的是反政府、有的是教派反对教派。但不论是民族之间、宗教之间还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与种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掩盖着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权力与财富分配的不公正,特别是土地分配的不公正。 印度的国内冲突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教派冲突,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部,主要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在克什米尔、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等),在旁遮普邦还有锡克教激进力量的分离活动(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的女儿、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就是在总理府被锡克教卫兵枪杀)。 二是少数民族的分离运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等几个邦和印度本土很不一样。东北部各邦跟印度的主体部分只通过尼泊尔和孟加拉之间的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连接,这些邦人种、民族、相貌、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也和印度的其他部分不同,其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更加接近于缅甸、泰国和中国西藏地区,在古代史上还曾有过一个独立的阿洪姆(阿豪马)国与莫卧儿王朝隔河划界。 在漫长的历史中,古印度国家主要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发展。19世纪以前德里的权威虽然曾经扩展到孟加拉,但始终未进入到孟加拉东北的阿萨姆地区,孟加拉以东的印度东北部地区是不列颠留给德里最重要的遗产。以阿萨姆为主体的印度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生产的茶叶也是印度最重要的出口物资;但却是印度比较贫穷和落后的一个角落,使当地人产生了一种被剥削的感觉,增加印度东北各邦与新德里的疏离感。 同时还有大量的移民从人口过剩的自比哈尔、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的不断来到人口相对稀疏一些的阿萨姆平原及周边山区,他们和当地人争夺土地、水和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当地政治、经济,和当地人产生了许多矛盾。因此印度东北部地方自治或者独立的要求比较强烈,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反政府武装组织,比如说著名的阿萨姆革命联合阵线,要求在阿萨姆邦成立一个阿萨姆国。自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印度东北部地区大小冲突中已经先后死亡了5万多人。但是这些所谓的“反政府武装”在群众当中还受到相当的支持,因为他们属于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式的人物,打的主要是一些富人、政府机构,对平民还不怎么伤害。政府军来了就躲到深山里去了;政府军走了就下山“打抱不平”,袭击警察局,袭击当地政府机构。为了镇压反政府游击队、维护治安,制止部族、种姓屠杀,以及保卫石油设施,印度政府在东北地区派驻了重兵。独立50年来,印度东北部诸邦实际上基本处于军事管制状态,新德里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该地区。但是印度军人在东北部地区的专权,更加激起了当地民族对新德里的反感,引发一波又一波以暴易暴的动乱。印度东北部驻军已经疲于应付社会治安问题。但是印度东北地区的动乱不是单纯靠武力所能解决的, 如果不解决贫困和社会公正问题,印度再穷兵黩武,也保证不了国内的安全。另外居住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岛上的泰米尔人与新德里的关系也不太好(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三代,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就是被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炸死的)。 在印度的主体部分最让政府头疼的就是印共非主流派领导的农民运动。这些被称为纳萨尔派(是为了纪念印度共产党人开始武装斗争的地方,1968年一部分厌倦了冗长的议会辩论的印度共产党人在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的纳萨尔巴里领导农民打响了武装夺取地主土地、农村土地革命的第一枪)的游击队组织已经发展到从比哈尔邦到安得拉邦,从奥里萨邦到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十几个邦几百个县,在印度的沿海与内陆地区形成了一个L型的广阔的游击地域,他们控制了山林与黑夜,袭击政府机构与警察哨所,建立平行政权,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与军警和地主武装进行以暴易暴的血腥冲突,并向工矿区(如矿产资源丰富、被森林覆盖的乔塔-那格普尔高原)发展。 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也不好。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扩张主义传统,继续向喜马拉雅山区扩张,控制不丹的内政外交,非法吞并锡金。利用当时西藏达赖集团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蚕食中国藏南领土,在尼赫鲁手中终于实现了英国殖民者从未实现的夙愿。但是扩张主义路线造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等较大邻国之间关系的全面紧张。 于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的矛盾,自分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就很僵,并曾经3次兵戎相见,小的边境冲突更是不计其数。长期以来印度在印巴边境地区陈兵百万,把全国2/3以上的军力用来对付巴基斯坦,并研制弹道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战略武器,与巴基斯坦搞地区军备竞赛,大大限制了印度国家战略的伸展 中印之间则存在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印度独立后即开始蚕食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领土,建立军事殖民据点。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的“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并且在占领的土地上宣布成立东北边境特区,这造成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最终印军战死、失踪、被俘近万人。1972年该特区被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翌年,阿鲁纳恰尔邦(意为“旭日之国”)正式成立。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约8.37万平方千米,超过印度东北部其他任何行政区,首府在伊塔那噶(Itanagar)。全境分成13个区。人口约100万,有多个民族,原住民约占人口总数的60%,多属于汉藏语系,包括门巴族、珞巴族、爱缔族(僜人)等,方言超过40种,但印度政府把印地语定为阿鲁纳恰尔邦的官方语言。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的范围要比中国宣布拥有主权的藏南地区更为广阔,包括布拉马普特拉平原和那加丘陵北部部分地区。根据中国西藏政府方面的资料,藏南印控区主要包括山南地区的门隅,林芝地区的墨脱南部和下察隅。其中门隅面积为2.87万平方公里,墨脱南部(洛隅)面积为2.26万平方公里,下察隅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三者合计为6.31万平方公里,约占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3/4。居民主要有当地的门巴人、珞巴人、僜人等。门巴人、珞巴人散布在东喜马拉雅山区,总人数都有数十万人之众,但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区区万人。 跟孟加拉国的关系在印度周边关系当中仅次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有边界冲突、有河水分配的问题、也有跨境移民问题,反正问题很多。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9318 次阅读|7 个评论
同步变异
moxj 2009-10-16 20:38
病毒一直没有被消灭而始终伴随我们一样, 很多东西都在变异,而且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想到的时间; 甚至用一触即发这么短的时间来描述都不为过。 人们应对的努力一刻都没有停止, 至多也只在动态平衡中站了上风; 然而其中隐藏了更大的危机。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