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德国参与并启动自己的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
helmholtz 2010-1-24 17:34
德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最大也最雄心勃勃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协调下,明年1月初国际癌症基因组学计划协作组(ICGC)的德方参与者将正式启动研究,系统地分析儿童脑肿瘤的分子遗传学原因。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成果找到目标准确、副作用小的新疗法。国际癌症基因组学研究项目ICGC囊括了世界范围典型的基因变异产生的重大癌症。迄今为止共有22个国家参与该项目。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与德国癌症援助协会共同为德国参与ICGC的5年项目投入1500万欧元。 脑肿瘤是儿童年龄段的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便可以治愈,受治儿童往往要遭受很大痛苦,而且可能影响其大脑的继续发育。因此迫切需要针对性强而副作用小的疗法。儿童中最重要的脑肿瘤是髓母细胞瘤,德国每年大约有100位这种小患者,另外每年还有200人左右被诊断出患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恰恰是对这两种疾病,我们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完成了一些很好的前期工作,而且已经收集了很全面的肿瘤样本”,德国ICGC协作组发言人彼得.利希特尔(Peter Lichter)教授说。 德国ICGC研究协作组将对这两种疾病各进行300例的肿瘤样本分析。另外也将对相同数量的同一病人的健康样本进行对照,以期找到癌症性的差异。对于成人常见癌症而言,ICGC的标准是要对每种癌症进行500个样本量的检查。 启动国际癌症基因组学项目的重大契机是美国在结肠癌和乳腺癌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每个肿瘤中存在着比人们当初所猜测的要多得多的基因变异。另外,对于不同的癌肿类型,相互之间有着极为不同的基因变异特征。由此可以认定对不同的癌症可能应采取完全不同的全新疗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应当采用鸡尾酒式多种靶向混合药物以提高康复的机会。 不同的分工任务:采集,测序,分析 德国ICGC协作组的各项任务将由国际知名专家领衔。共同的目标是要在分子学水平对肿瘤做尽可能详细的分析。所以除了发现新的针对性治疗靶点以外,还希望找到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找到某些治疗有效果或者产生某些预期副作用的分子学证据。“尤其是对于儿童,那些不必要的治疗,必须尽量回避,因为他们更容易遭受放疗和化疗之后危险的后效应的折磨”,儿科医生与分子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项目负责人的斯蒂芬.普菲斯特(Stefan Pfister)说。 研究人员现在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可以对细胞核中DNA单元进行测序。特别要区别对待的是那些具有蛋白质规划作用的DNA片段的序列。另一个子项目是要检查DNA上的哪些区域可以通过某种化学标记、即所谓的表观遗传突变,而置于休眠态。另外还有一组研究人员则是研究能够调节单个基因活性的小的RNA分子。 我们将把一部分测序工作委托给专业化的公司。我们在试行阶段就曾试着把工作交给地处康斯坦兹的GATC生物技术公司”,彼得.利希特尔说。“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DNA测序的价格不断下降,所以我们总是只约定6个月的工作,由此降低减少整个项目的成本。” 来自海德堡五家一流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这项宏大科研计划: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国家肿瘤疾病中心(NCT),海德堡大学及大学临床医院,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除此以外,参与协作任务的还有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以及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 癌症基因组项目中的数据管理:绝非易事 人们所面临的一项特别挑战是对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储存。一个细胞的遗传基因约由30亿个基本单元构成,在不同的分析中为了保证结果的质量,测量量甚至会被放大30倍。所有德国ICGC计划的数据将在联盟的副发言人、罗兰.爱尔斯(Roland Eils)教授那里归总。身兼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理论生物信息学部主任的爱尔斯为此目的在海德堡大学建造了一个“生物量子中心”(BioQuant-Zentrum),后者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面向生命科学的数据存储单元。该项目所需的资金- 几百万欧元 – 将由联邦政府和巴登符腾堡州联合提供。这套系统的容量将达到数十兆亿字节 – 十兆亿字节等于一百万个十亿字节 – 是在1的后面加15个零! 联盟发言人彼得.利希特尔相信,这份投入是非常值得的:“我们自己的前期工作以及海德堡地区的医院和研究机构之间出色的协作保证了我们将能就儿童脑肿瘤很快获得结果,并且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对这些小患者的治疗。” “PedBrainTumor”科研协作团队的子项目及子项目负责人: 项目主持协调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彼得.利希特尔(副协调员:罗兰.爱尔斯) 组织样品库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安德烈.考休诺夫(Andrey Korshunov),亨德里克.维特(Hendrik Witt,),斯特凡.普菲斯特(Stefan Pfister) 病理学和质量控制 :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圭多.赖芬贝格尔 分析的产品纯化分离 (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海德堡国家肿瘤疾病中心克里斯托夫.冯.卡勒(Christof von Kalle) DNA 基因组的测序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斯特凡.普菲斯特,彼得.利希特尔, 配对形成谱图 :杰恩.科贝尔(Jan Korbel),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甲基化状态分析 :伯恩哈德.科恩(Bernhard Korn),伯恩哈德.拉得维默(Bernhard Radlwimmer),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基因转录组 :玛丽-洛尔.雅士波(Marie-Laure Yaspo),汉斯.雷拉赫(Hans Lehrach),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 小分子RNA 分析 :帕布罗.兰德格拉夫(Pablo Landgraf),阿恩特.博客哈德(Arndt Borkhardt),圭多.赖芬贝格尔,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 生物信息学 :贝尼迪克.布洛尔斯(Benedikt Brors),罗兰.爱尔斯(Roland Eils),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 数据管理 :罗兰.爱尔斯,和德国的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大学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是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成员之一。包括850多位科学家在内的2000多位工作人员在这里研究癌症的机制、总结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的成果是用于开发各种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基础。此外,癌症信息服务中心(KID)的工作人员还将病人、病人家属以及对癌症疾病感兴趣的公民提供有关癌症的咨询服务。该中心的经费90%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10%来自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免疫细胞对治癌症
helmholtz 2009-12-20 19:52
2009年11月17日 世界一流的免疫治疗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的专家将参加本月19-20日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召开的国际研讨会并进行学术交流。 实验早已证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可以消灭癌细胞。科研人员已就此试验了多年,想通过特殊的刺激引导免疫细胞攻击癌症。但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由于牵涉多种类型的细胞、信号分子和调节机制,很难找出一套简单的解决方案。为了成功地开发出免疫疗法,必须准确地理解免疫系统复杂的游戏规则。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举办的 “免疫治疗和免疫缺陷” 国际研讨会上,50来位世界一流的专家将一起交流最新成果,这对癌症的免疫细胞疗法的下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免疫系统中有一类特殊的T细胞,专门负责免疫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结构。日本京都大学坂口西蒙(Shimon Sakaguchi)发现,这种所谓调节T细胞(Tregs)也同样负责免疫系统是否对一个肿瘤发起攻击或“忽略”其存在。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菲利普.贝克胡佛(Philipp Beckhove)总结了调节T细胞的特点:假如这类细胞被肿瘤的蛋白标志物激活,它们将阻挡其他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贝克胡佛从直肠癌发现,这些调节T细胞仅能被癌细胞的某几个特定蛋白质单元所激活。相反,那些攻击肿瘤的免疫细胞对于癌症蛋白质相当宽泛的结构部分都有反应。这位免疫学家建议,为了防止调节T细胞在免疫治疗的萌芽阶段破坏其疗效,要利用癌症细胞蛋白质的这些特点,激活免疫细胞而避免激活调节T细胞。 细胞免疫疗法非常昂贵:每位病人自身所拥有的肿瘤特异性的免疫细胞极少。它们在提取出来之后,必须再在组织培养皿中为治疗癌症而进行人工增殖。来自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菲利普.格林伯格(Philip Greenberg)因此试图通过基因疗法的方式,改造病人身上普通T细胞其受体分子,使之具有针对肿瘤蛋白标志物的特异性。这样便可以节省寻找可消灭病人身上癌症的免疫细胞的极其耗时的程序。 许多基因疗法都是试图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在海德堡国家肿瘤中心(NCT)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工作的克里斯托夫.冯.卡勒(Christof von Kalle)逐个检查了每位参加效疗试验的受试者,查看究竟有哪些免疫细胞介入了治疗,从长远来看对免疫系统又有什么影响。这些知识有助于使目前正进行以及未来将开展的治疗变得更有效和更安全。 来自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理查德.奥赖利(Richard O’Reilly)希望帮助白血病患者,在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之后,他们经常受到真菌或病毒感染的致命威胁:他在培养皿中制造了具有病原体特异识别能力的T细胞。早期临床研究表明,这些具有病原体针对性的免疫细胞可以有效抑制感染。 本次由亥姆霍兹“癌症免疫疗法”科研联盟与海德堡国家肿瘤中心(NCT)联合举办的研讨会将于2009年11月19-20日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举行。热烈欢迎记者们到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它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850科学家,主要研究癌症产生的机制以及总结癌症的危险因素。由此开发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此外,癌症信息服务办公室(KID)的工作人员们还向病人、病人家属以及感兴趣的民众提供有关癌症的各种知识。该中心的主体经费百分之九十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百分之十来自巴登符腾堡州政府。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3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艾滋病病毒无法感染的区域
helmholtz 2009-12-20 19:49
2009年11月12日 HIV艾滋病毒在受其感染的细胞中复制自己的遗传基因。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发现,这些病原体却几乎绝不侵犯人类基因的某些特定地方。这项发现将有可能促进新的、特定的艾滋病药物的研发。 附着在细胞膜上的艾滋病病毒的电镜照片 摄像师: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汉斯瓦尔特.岑特格拉夫(Hanswalter Zentgraf)教授 正如所有的逆转录酶病毒,艾滋病病原体HIV病毒会将自己的基因复制到寄主细胞的基因组上。原则上HIV所选择的切入点都是活跃的、会被经常读取的基因。由此给病毒带来的好处是,由于总能在那些地方找到大量负责读取基因的酶,从而可以利用寄主细胞的机能实现复制自身的目的。 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工作的高级讲师斯蒂芬妮.劳夫斯(Stephanie Laufs)博士和弗兰克.佐丹奴(Frank Giordano)博士,就艾滋病毒是否可以做为用于进行基因治疗的基因载体开展了研究。对她们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艾滋病毒可以在宿主细胞的什么位置插入自己的遗传物质。对于基因疗法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根据插入位置的不同,这个过程或者会永久地激活癌基因或者引发其他损伤。研究人员需要知道确切答案,因而对46,000多个艾滋病毒载体可用的已知的整合位点进行了分析。这些整合位点或者来自于各种不同的基因治疗研究或者来自于基因数据库。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艾滋病毒以及艾滋病毒载体尤其偏爱那些开始读取基因的地方。这里可以找到过量的、所有病毒都需要的酶。数据库的分析却给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结果:尽管许多的HIV病毒确实整合在基因读取点的附近,当研究人员仔细检验时发现,就在最临近艾滋病病毒切入点的地方,换言之在1000个DNA结构单元的“左边”或“右边”,几乎都找不到基因的端点。 “我们因此第一次也是非常准确地找出了人类基因组中那些艾滋病病毒不会或极少切入的位点”,佐丹奴说。科学家们都为此结果而震惊,因为艾滋病毒避讳这些地方必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推测这里一定是有个特别机制,阻止了病毒的通路”,佐丹奴说并且继续补充道:“反过来当然也可能是这些地方缺少了某个必要的能辅助艾滋病毒切入的因素。”研究人员已然知道,这绝非是一个非特定的道路阻断:“其他反转录病毒甚至会专选读取端点插入自己的遗传基因”,劳夫斯说道。“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有某种机制防止了艾滋病毒基因组切入到活跃基因的读取端点,并阻止了艾滋病毒的融合。”这种作用机制有可能抑制所谓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会把病毒DNS安装到细胞基因组中去。 这种酶是目前寻找一种更理想的艾滋病疗法的核心。目前现有的高活性的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药物从各个方面攻击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阻断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压制新的病毒蛋白发育成熟。作为治疗严重免疫缺陷的理想的办法,是阻断病毒基因组安装到细胞的DNS中。具有如此效果的成份 - 所谓的整合酶抑制剂 – 也才刚刚只用了数年,但是通过突变在某种程度上如今的病毒已经使效果降低。因此,病毒研究人员正在抓紧寻找可以关断病原体的关键酶的新措施。阻止艾滋病毒从读取端点切入的机制,极有可能成为开发这类作用成份的分子学样版。 原始文献:Frank A. Giordano, Jens-Uwe Appelt, Manuela Zucknick, Mohammed Abba, W. Jens Zeller, Stefan Fruehauf, Heike Allgayer and Stephanie Laufs: Cold spots in hot spots: transcription start sites of active genes are spared from HIV vector integration. AIDS 2009, DOI: 10.1097/QAD.0b013e3283336432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癌症干细胞-万恶之源?
helmholtz 2009-11-24 15:52
科学年学术活动之“医学卫生的希望何在?”的系列报告之一 2009 年 10 月 21 日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 识到导致肿瘤继发的经常是数量极少的恶性癌症干细胞。这些癌症干细胞对于化疗和放疗都不敏感,被怀疑是初步治疗见效后重新发生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根源。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安德烈.图姆普 ( Andreas Trumpp ) 教授将报告这项新观念,并指明可以如何针对性地处置癌症干细胞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癌症肿块是由同样的细胞堆集起来的吗 ? 这种假设已经是过时的了。新的结果显示,癌症往往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排位的最顶层是所谓的肿瘤干细胞,是它们产生了大量的“普通”癌细胞。正如组织干细胞一样,癌症干细胞也是不死的细胞,因为他们要不间断地制造“普通”癌细胞,同时始终保持其自身的干细胞状态。 在白血病、乳腺癌、 直 肠癌、前列腺癌 , 甚至于脑癌等多种癌症中 , 人们都业已发现了干细胞 , 干细胞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癌症治疗终于失败的原因 , 因为肿瘤干细胞有着一些抵制放疗和化疗的招数。 如何杀伤癌症干细胞?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安德烈.图姆普教授发现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抵抗治疗效果的又一个原因:它们潜身于深度休眠状态,仅仅只在严重失血的紧急情况下才会被唤醒。而化疗主要只能针对自身正在分裂中的细胞,这使得危险的干细胞恰好躲开了药物的攻击。 安德烈.图姆普说当然也有一些手段可以针对性地攻击干细胞:比如他的研究团队最近找到了一个可以唤醒干细胞以便消灭它们的闹钟:免疫信使 α- 干扰素可以激活休眠的干细胞,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在一项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与耶拿大学和曼海姆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们合作,用一种全新方法从“根本上处置癌症”:他们研究 α- 干扰素是否可能唤醒白血病患者身上的癌症干细胞。随后进行的化疗将可以有效地消灭导致疾病的萌发细胞,最终一劳永逸地完全康复。 本 次活动是医学卫生是否有未来系列讲座的最后一个报告,受邀参与这项 2009 科技年活动的有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海德堡大学、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海德堡市政府。这些科学会议是由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与德国城市协会联合资助的。 --------------------------------------------------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科研机构,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一个成员。该中心有员工 2,000 余人,其中包括 850 名科学家,主要研究癌症的产生机制和检验各种致癌风险因素。他们为各种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基础依据。此外,癌症信息服务中心( KID )的工作人员还将向相关人员、感兴趣的公民解答与癌症相关的疑问。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事业经费百分之九十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百分之十由巴登符腾堡州政府提供。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5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更精准地诊断,更好地放疗
helmholtz 2009-10-17 14:51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现身世界医学物理学大会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信息学家、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世界医学物理学大会上共报告了37个有关影像学和放射治疗等方面的项目。本次大会于9月7日在慕尼黑召开,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沃尔夫冈.施勒格尔( Wolfgang Schlegel )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计算机控制的条块状辐射遮板 自9月7-12日,对医学物理学家和医学工程人员最重要的国际专业大会在慕尼黑召开。这次“国际医学物理学暨生物医学技术大会”是由VDE,德国机电、电子与信息技术协会主办。今年会议的医学重点是肿瘤学、放射学、神经病学和心脏病。 在这次大会上,有多位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从事成像和放射治疗的科研人员。“放射学和放射治疗是DKFZ的长项也是特别成功的重点科研领域”,大会主席沃尔夫冈.施莱格尔解释说。在放疗方面,DKFZ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要让辐射更加准确地瞄准肿瘤,而同时又要尽最大努力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科研人员们演示了优化的病人定位系统以及每次进行放疗时更准确确认肿瘤位置的方法。 放射治疗经常会因为肿瘤在体内发生移位而失去准确性。肠胃满不满会对它有影响、尤其是对肺癌呼吸对它更有影响。来自沃尔夫冈.施莱格尔所在部门的物理学家演示了两种方法,可以在这种情况更精确地控制光束。一个办法是只有将肿瘤到达某个位置时,才激活辐射。再一项技术方案策略是通过电脑控制的条块式辐射隔光板,从而保证射线实时地准确定位在每个时刻的肿瘤位置上。 为了减轻放射学家和辐射治疗师的工作,来自DKFZ的信息学家奥利弗尼克斯博士及其同事与弗劳恩霍夫MeVis的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DIROlab”。 DIROlab是使用简单的软件,可以让医生同时获取一位病人所有的诊断结果。 DIROlab可以把来自不同的诊断设备(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或PET扫描仪)的数据转换为一个统一的语言。该软件也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沟通,例如与图像存档和放疗规划方案,从而特别适合于癌症患者的阶段性治疗过程的改善。 来自汉斯-彼得.迈驰勒( Hans-Peter Meinzer )教授团队的医学信息学家开发了医学导航系统,可以辅助外科医生未来对肝脏或前列腺实施微创手术。该软件可以实时地三维演示手术器械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位置,从而方便医生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体内定位。 DKFZ、海德堡大学临床医院和海德堡教育专科大学的科研人员还首次设置了国际医学物理学远程硕士课程。70%的学习内容拟通过互联网传授,学生们只需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出现在海德堡相应的研究所。会上首次对这个创新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了介绍。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百万欧元资金用于改善医学成像和癌症的放射治疗
helmholtz 2009-10-17 14:18
DKFZ新闻发布第36号 2009年8月6日 癌症患者未来将接受更有针对性和副作用小的治疗。为此,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六个伙伴,将集成他们各自在放射治疗、影像诊断和软件开发领域的优势,共同成立一个图像诊断与软件开发的联合课题组“DOT-MOBI”。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为此课题投入690万欧元的资金。海德堡方面有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大学医院放射科以及离子束治疗中心(HIT) 计算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获得的一个脑肿瘤图像。彩色的轮廓是计划接受放射治疗的区域。 癌症放射治疗的成功取决于最清晰的诊断图像:为了规划好的辐射,需要用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确认肿瘤的空间范围。为了把握治疗过程以及后期护理,其后的成像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约有一半左右的癌症患者将打接受放疗。如果肿瘤的范围定位得更好、辐射也照得更准,放疗的疗效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成像、放疗和软件开发技术上各有优势和经验的六家单位共同成立的这个科研协作组,希望能确保病人们未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放疗效果。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在“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重点方向上投入690万欧元政府拨款支持这个项目,海德堡方面的合作伙伴DKFZ和大学医院将共同获得其中275万欧元。 在海德堡,DKFZ和大学医院的科研人员致力于把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与化学组成转换成图像信息。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以图像的形式展示血循环受限的肿瘤中的血氧缺乏。相反,磁共振光谱则只能检验发现肿瘤类的分子。 在另一个子项目中,DKFZ和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与凯泽斯劳滕弗劳恩霍夫技术与经济数学研究所合作,希望完善放疗设计中的数学优化技术,以保证更精确地把辐射照在肿瘤上。通过与MeVis医疗方案公司和不来梅弗劳恩霍夫MEVIS公司合作,DKFZ的信息学家还希望解决了一个放射诊断的核心问题:每位病人通过不同的各种成像技术获得的数据量极大,而且相互不兼容。一个专用的软件平台将汇总并规范这些数据。 DKFZ和海德堡大学医院辐射科的研究人员还将与海德堡离子束治疗中心(HIT)的同事们一起采用成像方法检验病人所需的精确剂量、以及重离子治疗癌症时的指标。 “为保证我们的患者能获得最好的治愈机会,所有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都必须完美地结合起来并相互弥补。”在解释联合课题组的共同目标时,DOT-MOBI项目课题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负责人克里斯蒂安.狄克( Christian Thieke )博士如是说。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
helmholtz 2009-10-17 14:16
DKFZ第35A条新闻稿2009年8月5日 一个重要的受体蛋白的功能得到阐释/海德堡大学医院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把成果发表在《免疫学杂志》上 细菌病原体的带状基因或者说短链寡核苷酸(DNA,标为红色)通过T型受体9(TLR9,白色)传感器在2个结合位点(标为蓝色)上接起来,免疫细胞由此可以上报危险信号并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据猜测在信号识别中可能是由两个TLR分子(白色和灰色)协同发挥的作用。 免疫细胞是怎样识别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的呢?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合作澄清了一个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受体机制:通过一个所谓的T型受体9(TLR9),免疫细胞可以识别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病原体,并触发链式生化反应,启动防御机制。海德堡科学家的这项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抗感染药剂和疫苗。 两个接触点识别病原体 由海德堡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亚历山大.达尔普克( Alexander Dalpke )教授领导的团队研究了“先天免疫系统之眼”:附在免疫细胞的表面的微小蛋白质结构-Toll样受体(TLR)。一旦出现感染,受体就能识别病原体基因中在进化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某些结构模式,然后激发防御反应。 那么这些模式是如何被识别的呢?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亚历山大.韦伯博士所率的青年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位青年科学家建成了一个TLR9受体的三维计算机模型,这也是两个研究小组联合科研的出发点。这个模型基于现有公开实验数据而推测的受体基本组成单元。借助这个三维模型可以推衍出某些受体,而对采用基因工程修饰后的不同受体测试表明,在要想绑定细菌的基因,受体上存在两个接触点致关重要。 可以改善疫苗 根据这个新的研究结果可以创建一个更准确的受体模式。其中一个应用在于药理学。在实验室可以人工合成模仿细菌基因组的核酸,它们可以通过T细胞受体激活先天免疫系统。这种活性物质可以用作疫苗的成分,非特异性地中其作用。通过这项认识,人们还可以制造准确得多的核苷酸。 海德堡科学家的这项有关病原体和免疫系统之间信号对答的基础研究仍将继续深入:下一步是要把该项发现应用到另一种受体类型上。与TLR9不同,TLR7不能识别细菌性而只能识别病毒性基因。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种把三维结构预测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办法能够澄清过去无法解释的那些识别机制。 参考文献: M. E. Peter, A. V. Kubarenko, A. N. R. Weber, A. H. Dalpke, Identification of an N-terminal recognition site in TLR9 that contributes to CpG-DNA mediated receptor activation,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9, 182, 7690-7697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确保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新式检测技术
helmholtz 2009-10-17 14:13
2009 年 7 月 30 日 第 34 号新闻发布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培养皿内的活细胞表面经常被细菌、病毒或其他快速繁殖的组织所污染。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套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发现这类污染。该技术可使生物医学研究成果更可靠和也能提升实验的可重复性。 马尔库斯 . 施密特 ( Markus Schmitt ) 博士 ( 左 ) 和米夏尔 . 鲍力塔 ( Michael Pawlita ) 博士 活体细胞在肿瘤研究以及大多数生物医学科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它们都养在实验室培养箱里,无菌塑料瓶里装的是有红色营养液。但研究人员真的总能知道在他们的培养基中生长的是什么东西吗?各个细胞系在显微镜下并看不到有什么不同。如果这些重要的研究对象没来由地在生长中出现变化  –  这究竟是 科研人员做了手脚或者是某种未知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呢? 受 其他细胞系或病原体的污染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一大问题。他们往往导致无法比较和不能重复的实验结果。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还会被细胞培养基中危险病原体所感染。 为了更好地保证 重要细胞培养实验的成功,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马尔库斯.施密特博士和鲍力塔博士开发了一套可以发现 37 种不同细胞污染的检测技术。研究人员采用它对来自不同实验室的 700 多种样本进行了检验,现在公布了实验结果。 这套被命名为 “ 多功能细胞污染测试 技术”( McCT )除了可以 检验常见病毒之外 , 还可以发现多种支原体 ,后者是最重要的外来有害物。 此外,该技术可以确认这些细胞的来源。如果在被认定的猴细胞中发现了一点狗的基因,就说明组织污染是因为手带来的。此外,这套检测技术还可以区分最常见的标准细胞系:例如受增生迅速的癌细胞株“ HeLa ” 的污染就是很恼人的问题。 鲍力塔和 和施密特事实上也在细胞样品中发现了很高比例的污染。在受检验的组织培养基中,仅仅受各种支原体感染的比例就达到 22% 之多。马尔库斯评论说:“我们的结果显然表明,这些污染反复出现在某些实验室,而另一些实验室寄的材料却一直是干净的-这说明实验室卫生和操作规范极其重要。 ” 该检验高度专业化 ,只要 细胞样本中含有 10 份外源 DNA 就能查出来 。这使它的敏感性不差于甚至优于目前商用的支原体检验。 McCT 检验 结果的重现性达到 99.6% 。这种检验技术是基于特定基因序列与聚合酶链反应的复制以及对复制的 DNA 片断的检测 。特别之处在于,检验量可以很好: DKFZ 的 研究人员可以每周应付 1000 个检测。 施密特和 鲍力塔也通过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成立的斯泰恩拜斯转移中心“ Multiplexion ” 对 外部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提供服务。感兴趣的人,可以从 www.multiplexion.com 了解所需要的相关条件。 原始文献: Markus Schmitt und Michael Pawlita: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and multiplex identification of cell contaminat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9, DOI: 10.1093/nar/gkp581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肺癌早期诊断研究项目进入新一轮
helmholtz 2009-10-17 13:47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30A 号新闻稿 2009 年 6 月 15 日 目前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再次向 Rhein-Neckar 县随机选出的、年龄在 50 岁到 69 岁人员发放了关于吸烟习惯的调查问卷。这项问卷调查是自 2007 年秋天启动的、仍在进行的一项早期肺癌发现研究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这轮的研究中,共选择了近 46,000 个问卷对象,分别来自 Schwetzingen, Sinsheim, Spechbach, Waibstadt, Walldorf, Weinheim, Wiesenbach, Wiesloch, Wilhelmsfeld, Zuzenhausen, Angelbachtal, St. Leon-Rot, Lobbach, Edingen-Neckarhausen, Helmstadt-Bargen und Hirschberg (Bergstrae)等地 , 他们要在一份 调查问卷中填写自己的吸烟习惯和健康状况。这项由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与 Thorax-Klinik 诊所合作的这项调查旨在找出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从而提高治愈这种致命癌症的机会。 然后又从回收的问卷选择了 LUSI项目(肺癌筛查干预研究)的参加对象。“在这项研究中将检验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螺旋CT )是否能够识别仍在非常早期因此还能很好治愈阶段的肺癌。”项目负责人、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Nikolaus Becker教授说。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致命癌症,因为诊断发现往往都是在中后期阶段。“因此在发现这种病之后,肺癌患者的五年期的死亡率高达85-90%。” Becker补充说。 LUSI研究项目选出来的对象将被邀请到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其中包括验血和戒烟辅导。其中又有随机挑选的一半人员将接受肺功能和多层螺旋 CT的检查。后面的检查将在一年内每隔两个月进行5次。尽管多层螺旋辐射量低,但图像诊断结果明确。这样就保证参加者所受的辐照量仍与全体国民的平均剂量是在同一个量级。 迄今共发出问卷大约 240,000份。最后选拔出来参加这项由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与Dietmar-Hopp基金会联合资助的LUSI研究的受试者共4000人。该项目还将与全欧洲和全美国的约有78000人的研究进行比对。利用多层螺旋CT是否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的明确结论可能最早也可能在5年后出来。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在这里有包括850名科学家在内的员工2,000多名,主要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和掌握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旨在开发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新方法。此外,德国癌症信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有兴趣的民众讲解大众性疾病癌症的相关知识。该中心的经费90%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10%来自所在地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恶性黑色皮肤癌的新疗法
helmholtz 2009-10-17 13:14
德国癌症中心第 12 号科技新闻 2009 年 3 月 11 号 一种在肿瘤中促进新的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被发现与黑色皮肤癌的扩张有关。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的科学家最新发表文章显示,该生长因子除了其对血管壁细胞的影响,也增强了癌细胞自身的恶性。 为了汲收 养分和氧气,每个肿瘤都会有几毫米的尺寸。由于特殊生长因子的存在,在邻近的血管之间通过血管壁细胞滋生出新的毛细血管芽,以获得营养。 在这个所谓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多种不 同的 生长因子和它们各自的接收分子 - 受体 - 与血管壁细胞发生了作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的赫尔穆特奥古斯丁教授和德克夏登多夫教授所在的部门研究了黑色皮肤癌,即恶性黑色素瘤,生长因子 Angiopoietin2 ( Ang2 )的作用。 Ang2 的接点是附着在血管壁内层的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 Tie2 。 Ang2 连同其他信号分子一起影响到内皮细胞的生长和新的毛细血管的形成。测量黑色素瘤病人血液样本中的 Ang2 的浓度时,科学家们发现,更大的和更晚期的肿瘤病对应着更高的 Ang2 水平。如果追踪某个病人在一段时间内的 Ang2 水平,人们将看到对应着疾病的进展它也逐渐在上升。而另一方面已经与癌症长期共存的病人-他们的疾病没有发展或者变化不大 - 则显现较低的 Ang2 水平。科学家发现,血清 Ang2 的浓度要比之前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更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的进展和疾病的阶段。 黑素瘤和 Ang2 水平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了一个问题, Ang2 是否只是影响到肿瘤中的血管生成,或者也同时影响了癌细胞本身的相关性能。在所有的影响血管壁细胞的不同生长因子中都还没有观察到这种效应。事实上黑色素瘤细胞在其细胞膜上同时生成了可溶性的 Ang2 和相应的 Tie2 受体。因此,在理论上它们是有可能自我激活的。为了检查这一点,研究人员通过一个遗传学的技术关闭了黑色素瘤细胞中的 Ang2 产生。在组织培养的测试系统中可以看到,皮肤瘤细胞的细胞迁移能力被锁定。癌细胞的迁徙的本能是一项说明其渗入其他组织并转移能力的重要参数。 肿瘤显然劫持了血管生成的信号系统,并进而增强了其恶性属性。赫尔穆特奥古斯丁在评价本结果时说: Ang2 极有可能用于更好地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生物标志物,另外也可能用作医学治疗时的靶点。关闭 Ang2 不仅可以阻止肿瘤的血供应,另外也减低了其恶性生长。 看来肿瘤制了血管生成信号系统,进而加强了其恶性属性。赫尔穆特奥古斯丁在评价本结果时说: Ang2 是有可能用于更好监测疾病进展状况的生物标志物,另外也可能用作医学治疗时的靶点。屏蔽 Ang2 不仅可以阻止肿瘤的血供应,同时也削减了其恶性增长。 Iris Helfrich, Lutz Edler, Antje Sucker, Markus Thomas, Sven Christian, Dirk Schadendorf und Hellmut G. Augustin: :促血管生成素 -2 水平与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9 ( 临床癌症研究 2009 年), DOI:10.1158/1078-0432.CCR-08-1615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 DKFZ )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科研机构 ,是 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一个成员。含 850 名科学家在内共有员工 2,000 余人,主要研究癌症的产生机制和检验各种致癌风险因素。他们为各种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基础依据。癌症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KID )还将向相关人员、感兴趣的公民解答与癌症相关的疑问。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事业经费百分之九十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百分之十由巴登符腾堡州政府提供。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3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向癌症病人义务提供到位的咨询服务
helmholtz 2009-10-17 12:32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开办国家癌症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第 22 号新闻 2009 年 4 月 27 日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BMBF )为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国家癌症信息服务中心”( KID )升格为“国家癌症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经费资助。通过机构的事业性拨款,该单位可以根据需求的增加而增添合适的人手。此举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向民众传播有关癌症可靠信息,包括增加专业咨询人员数量等需求,创造必要前提条件, Hans-Joachim 博士 , Stefanie Seltmann 博士 , Annette Schavan 教授 , Otmar D. Wiestler教授 ( 左起 ) 在将 KID 升格为国家癌症信息服务中心的记者招待会上。 癌症信息服务中心于20多年前设立在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这个当年的项目由于联邦卫生部的道义以及财政的支持,现在已经是一个在卫生系统中受到民众以及专业人士广泛认可的一个常设机构。KID就癌症问题提供免费和中立的电话、电子邮件服务,并在互联网上发布及时的、合乎科学并通俗易懂的信息。癌症信息服务中心的这些作法可以说在德国是独此一家。迄今为止,最主要问题是因为有限的人手,KID的服务不能扩大到全国范围。现在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提供的长期性资助,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2010年的计划投入将是330万欧元。 “把癌症的研究直接提供给我国的所有民众一直是我个人的衷心愿望。”联邦教研部部长安妮特.沙范博士说。 “癌症信息服务中心提供中立和有科学保障的癌症信息,这是一个重要和有公共责任的好事。”通过把“国家癌症信息咨询中心” 融入到肿瘤治疗和护理的网络之中,通过贯通科研与实践,癌症信息服务中心今后将能在全联邦境内更迅速地传播跟临床治疗护理相关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它现在可以将其影响范围扩大整个联邦范围。为实现此目标,除其他措施之外,现计划在德累斯顿的大学癌症中心( UCC)下面另开办一个分部。传播各种癌症相关的基本情况以及交流科研成果,可以服务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 “癌症医学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已经成为了极为复杂的领域。”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Otmar Wiestler说。诊断、治疗或预防癌症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多,而同时癌症的治疗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如今癌症患者应当共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为此,他们就需要从癌症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以通俗易懂和个性化的方式获取事关癌症各个方面的可靠知识。所有这些信息必须有质量和时效性的保障。Otmar Wiestler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为国家癌症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创造了最理想的外部环境,因为这所国立科研中心拥有的医疗科学环境和良好的国际口碑同时保障了最高的服务质量和绝对的独立性。” “我们籍通过癌症信息服务咨询中心的建设而实现更大的目标。” Hans-Joachim Gebest 博士说,“这些目标包括显著改善电话的通路信能、以及在互联网上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资料。我们可以确保,所有的联邦公民均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我们当前的最新讯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在这里有超过2,000名员工,包括850名科学家,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和掌握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旨在开发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新方法。此外,德国癌症信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有兴趣的民众讲解大众性疾病癌症的相关知识。该中心的经费90%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10%来自所在地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烧烤、煎炸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helmholtz 2009-10-17 12:30
2009年4月23日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第21号新闻 正值烧烤季节开始之际,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确切地警告说:不要取食烧焦的牛排和烤透的香肠,因为在烧烤和油炸时产生的杂环芳香胺会大大增加结肠中诱发某些组织变化的风险。这些被称作腺瘤的肠息肉往往是结肠癌的前期阶段。 无论是在烧烤或煎炸时,肉、肉类产品或鱼经受的强热会引发许多化学反应。其中会产生许多不好的物质:多环芳烃和杂环芳香胺,尤其当用急火长时间地烧烤和煎炸肉和鱼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这些成份。 长期以来,人们就怀疑杂环芳香胺会诱发肠道腺瘤,现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Sabine Rohrmann博士和她的同事通过最新调查研究证实这点。 研究人员测量了4484位调查对象食物中标记为“PhIP”的、这类物质中最重要的成份的数量。依据其PhiP摄入量的不同,这些调查对象被分成四个组。在PhiP摄入量最高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肠道息肉要比摄入这种物质最低的那一组多出百分之五十左右。对于结肠最深的部位,组织学变化尤其明显。 “在PhIP摄入量最高的一组发现结肠息肉增加50%的风险,显然并不是仅仅用肉类摄入量较高所能解释的。”Sabine Rohrmann说。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喜食高温油炸和高的腺瘤发病率之间的明确相关关系,而这证实了杂环芳香胺在诱发癌症中的作用。Sabine Rohrmann由此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小心烧烤和油炸-建议选择炖菜或者无需高温就能烧制的菜肴。”特别要当心的是烧烤,杂环芳香胺还只是肉和香肠中所可能产生的有毒成分的一部分。 此项调查全欧洲EPIC研究(饮食因素与癌症关系)的组成部分。EPIC的调查对象要在研究开始前,就他们的饮食习惯,填写一份详细的调查表。对于海德堡的参加者还额外了解了他们所喜欢的烤肉和煎鱼的焦糊颜色。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饮食中摄入的杂环芳香胺的数量。在实际的风险分析中,海德堡的4482位EPIC项目的参与者或者确认了有结肠腺瘤,或者通过肠镜排除他们有这种肠道组织的改变。 自1992年以来,共有来自10个欧洲国家的约50万人参加了EPIC(欧洲癌症和营养调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他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将与被调查对象的新增癌症病例进行比对,研究其相关性。德国境内的两个EPIC研究中心分别是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波茨坦-Rehbrücke的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 原始文章:Sabine Rohrmann, Silke Hermann und Jakob Linseisen: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 intake increases colorectal adenoma risk: findings from a prospective European cohort study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9年,89卷1418至1424页,DOI:10.3945/ajcn.2008.26658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在这里有超过 2,000 名员工,包括 850 名科学家,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和掌握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旨在开发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新方法。此外,德国癌症信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有兴趣的民众讲解大众性疾病癌症的相关知识。该中心的经费 90% 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 10% 来自所在地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法在癌症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helmholtz 2009-10-16 20:49
德国与法国最近在癌症研究领域启动了一项合作计划。德国教研部国务秘书Frieder Meyer-Krahmer 星期四在巴黎,在与法国研究部长Franois Goulard共同出席一个欧洲学术沙龙的揭牌仪式中,双方联合提出了这项新德法合作癌症研究计划。Meyer-Krahmer说,这个领域的双边的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应当获得更多的经费资助。 Meyer-Krahmer说,各个科研小组之间的强强联合,有助于更快和更有成效的实现研究目标。充分利用两国科研条件的互补性,一方面可以保证两国的青年科学家们更好地工作,另外还能保证两国合作的持续性。Meyer-Krahmer说:德法两国在癌症领域的合作研究对欧洲的科研也是个很好的推动。 本合作项目在德国方面将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牵头,在法国方面则由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负责。这项涵盖了癌症研究的全部领域的合作计划,将资助因学术交流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实验室参观、客座访问、会议差旅、博士和博士后奖学金以及因在东道国实验室工作而需要的补贴。每个合作项目最多两年,最高资助可以达50000欧元。联合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是2006年8月15日,至2008年之前预计还将有另外两轮项目申请通知。 攻克癌症同属于德国和法国在医学健康领域研究中的国家优先科研任务之一。一方面,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以科研事业费的形式资助癌症科研活动,比如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一些研究中心,包括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柏林马克斯-德尔布鲁克中心MDC、布伦瑞克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GBF和慕尼黑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GSF,仅仅在2005年就获得了高达七千五百万欧元的用于癌症研究的纵向基本经费;另一方面,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还通过项目经费,支持了三个与癌症相关的医学科研协作网(分别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结瘤、儿科肿瘤),并于1999年到2007年间拨付了三千九百万欧元的财政经费。作为国家基因组学协作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协作网还以癌症研究为主题从中获得了超过一千五百万欧元的经费。
个人分类: 2006年科技旧闻|2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