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化石燃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雾影霾踪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5-3-7 11:01
雾影霾踪 细颗粒物 (PM2.5) 造成的雾霾天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雾霾本质上是由细颗粒物吸湿形成的气溶胶造成的。细颗粒物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挥发性有机物和粉尘。从来源上讲,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界中的粉尘、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和水体中氮素的反硝化反应,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粉尘。在 NASA 那张著名的遥感图中,北非撒哈拉地区 PM2.5 高值区显然是自然源,工业并不发达的南亚主要是生物物质燃烧包括森林火灾释放的废气和碳粒形成的亚洲褐云,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细颗粒物高值区则成因复杂,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可能都起到关键作用。但从细颗粒物分布的高值区分布分析都有以下特点,一是盛行风向多从陆地吹向海洋,颗粒物来源丰富,二是大体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存在季节性干旱,大气降水的淋洗作用弱。 西风烈,喇叭声泣,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西风带和高细颗粒物的亚非荒漠带的下风方向,空气中风尘来源丰富,著名的黄土高原就是大风刮过来的。同时,我国中东部地区又受到东亚(东南)季风影像,降水多锋面雨,但若冷锋较弱,冷暖空气交汇就会形成大雾迷城的天气,雾大了能见度就会受损,而且空气中的水汽会干扰 PM2.5 观测设备的正常工作。雾里看霾,自然也看不明白。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用量的大约三分之二,也是最大的空气污染物来源,主要污染物排量大约是石油和天然气的 10 倍以上,但是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最大的来源可能还是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和水体中氮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农作物秸秆中的氮素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上,高出化石燃料至少一个数量级,我国每年要烧掉柴草大约 3-4 亿吨,而土壤和水体中氮素的反硝化反应释放的氮氧化物至少也要有上千万吨。 我国 80% 的煤炭火电厂、钢铁厂、建材厂、化工厂的工业生产,其排放的烟气大约经过工厂的大烟囱升上高中,然后在风力作用下四处飘散,就像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和水体中氮素的反硝化作用一样,影响范围广,而强度低。 石油和天然气则不尽然,主要用于交通和城镇生活用能,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交通沿线附近的低空大气,影响面积可能不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 10 万平方公里)。 虽然煤烟污染的总量远远大于石油和天然气,但由于其影响范围比石油和天然气多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单位面积的污染物负荷相对更低。在城市里,空气污染物可能主要还是来源于当地的污染源而不是远距离输送而来的。 硫酸盐、硝酸盐、粉尘的化学成分在空气中均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变成其他什么玩意。只能随风飘走,或在重力或降水淋洗作用下沉降到地面上。而挥发性有机物则可能在阳光和氧的作用下降解成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 细颗粒物本身不见得对人体造成多大伤害。 实际上,在北京猿人发现了火以后,用篝火取暖、烧烤食物,我们的祖先就在不断的接触细颗粒物。 正因为细小,细颗粒物可以通过肺泡粘膜进入到血液中,最后被巨噬细胞吞噬,而不会积累在肺部,形成尘肺,这也是生命有机体的排毒过程,从北京人开始用火的几十万年里,人类已经自我进化出这种机能,因此才没有在洞穴中被万年不熄的火种熏死。雾霾引起的真正危害可能是长期的心理焦虑。 但是不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生物毒理试验都说明低浓度 硫和硝化物气溶胶引起的雾霾本身不大可能造成持久性的健康损坏。 细颗粒物是否有害更关键的在于其本身的化学成分,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 是成分复杂的有机物颗粒、金属和非金属粉尘。在城市里他们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以及烹制事物、室内建筑和装饰材料的挥发。虽然它们不可见到,但不代表是无害的。燃煤释放的汞、氟、砷等金属和非金属的毒物以及放射性烟尘也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 公民国家,不仅仅是公民有批评的自由,更关键的是在于建设性的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我们不能一直制造污染,同时继续骂国家治污不利。但是,当国家采取限制为了治理污染采取限制公民自由的时候,比如限行,又会遭到批评。 雾影霾踪,无影迷踪。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7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印度日益依赖进口化石燃料
mhchx 2014-8-15 09:34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按照购买力平价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1年成为继中国、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消费国。随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印度的能源需求持续攀升。 尽管印度国内的化石燃料资源有显著增加,但是印度对外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在2012年达38%,其中净石油进口依赖从1990年的43%上升到2012年的71%,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占到其消费总额的29%,净煤炭进口依赖从1990年没有进口上升到2012年接近23%。 同为人口与发展中大国,印度日益依赖进口化石燃料,对我国进口化石燃料如何有效争夺海外资源、供应市场,构建能源安全保障,提出一系列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本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制定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确保能源进口渠道畅通无阻,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个人分类: 观点|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需要能源研究
helmholtz 2009-10-16 21:04
柏林 (2006年10月17日电) 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于尔根.米勒克教授在今天召开的技术知识科学院Acatech的年会上,面对来自政界和经济界的权威代表,提出大规模开展能源研究的倡议。德国需要进一步在加强其在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保障提供环境友好的能源的供应。 德国是能源科研和能源技术领域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亥姆霍兹联合会,其中尤其是它在卡尔斯鲁尔和于利希的研究中心,承担了超50%的能源研究的国家财政经费。米勒克说,我们需要用好并强化这种优势,同时要兼顾环境技术。这一切都与未来的经济增量市场有密切关系。考虑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对气候变暖的背景,科技、经济和政治现在必须形成共识,要增大能源领域的科研开发力度。 据米勒克说,在英国最近就形成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公私合作模式:政府公共资源将与BP、E.ON,EDF和Schell等能源大公司一起,在未来的10年里共同投入10亿英镑,建造一个新的能源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发的将是除开核技术之外的低排放技术工艺,包括了高效的能源生产、各种节能技术以及再生能源。 米勒克质问到,为什么在德国就没有这样类似的动议呢?我们不是通过卓越科研的项目竞争 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嘛?这一轮全国科研宣传活动可以冠名为未来能源之国,各个机构、研究院所都可以开展各种的能源技术攻关。通过私营企业的参与,研究成果的向应用的转换速度将明显提高。亥姆霍兹联合会也凭籍自身的全面的大量的经验,为能源研究做出自身的贡献。
个人分类: 2006年科技旧闻|2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