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于利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德国于利希中心副主任Schmidt教授一行访问上海、西安、北京
热度 3 Helmholtz 2014-4-14 09:22
德国于利希中心是亥姆霍兹联合会18个国家实验室之一,也是最大的三个之一,总人数约5600人。 近日,中心副主任Schmidt教授率团访问了上海中科院微系统所、上海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并北京的中科院半导体所和高能所。其间,他受到老朋友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的热情款待。 于利希中心与上海微系统所有密切合作,现成立了两个联合实验室并在讨论成立联合研究所的可能性。在西安交通大学,来自于利希中心的贾春林研究员是该最早引入的千人之一,负责材料学科的电镜平台的建设。 4月11号亥姆霍兹联合会北京首席代表何宏博士的陪同下,于利希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半导体所和高能所,于利希中心与半导体所杨富华副所长就硅基材料的发光器件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在高能所则重点向陈元柏副所长了解了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散列中子源CNRS规划设计,双边还以极大兴趣探讨了中方与同样正在瑞典伦德建设中的欧洲ESS中子源合作的机会。Schmidt教授是德国ESS项目的两位发言人之一,而且几乎对所有的关键环节都有技术设备以及资金的贡献。 参考:欧洲核散裂中子源属欧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阶段总投资14.78亿欧元,运转维护费用每年1.1亿欧元。参加项目的欧盟成员国包括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西班牙、瑞典等。项目旨在集成欧盟成员国多国之力,建造一座世界一流的核散裂中子源,保持欧洲在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将于2012年完成。按照项目计划,2019年将首次产生中子源,并在以后4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核散裂中子源位于瑞典兰德,数据管理中心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监测分析实验室设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Bilbao)。建成后的欧洲核散裂中子源,将是世界上首个用于研究目的、功率最大的长脉冲低能中子源,对分析和研究凝聚态物质(包括软凝聚态和硬凝聚态物质)、电磁学、生物学及核物理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2014亥姆霍兹科技新闻|2159 次阅读|9 个评论
Marquardt马夸尔特教授当选于利希中心继任董事会主席
Helmholtz 2014-1-11 13:03
亥姆霍兹联合会消息: Marquardt教授当选为于利希中心的继任科学主任,他自1993年起任亚琛工业大学过程控制技术专业的教授。作为工程专业人员,他曾于2001年荣获德国科学基金会DFG的莱布尼茨大奖, 自2011年起他就任德国科学理事会(Wissenschaftrats)主席 。 Marquardt教授将 2014年夏天继任 Bachem巴赫姆教授的 现任于利希中心董事会主席职务,后者届时因年龄而退休。 于利希中心是亥姆霍兹联合会的18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中对华合作的力度和密度最大的单位,尤其是在能源及核技术领域、关键技术领域以及环境科学领域。2014年,于利希中心还将于上海微系统所成立在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之上成立联合科研所。
个人分类: 2013亥姆霍兹科技新闻|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亥姆霍兹联合会于利希中心的4项待合作技术项目
Helmholtz 2013-4-20 22:42
德国于利希中心是亥姆霍兹联合会的成员之一,也是德国最大的单体科研机构之一。它拥有5000员工,年度科研经费超过5亿欧元。它有7个研究院,共有近50个不同的研究所。 http://www.fz-juelich.de/portal/EN/AboutUs/FactsFigures/_node.html 于利希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点,这次该机构优先推荐了四个技术项目,希望在中方能找到联合技术开发的企业或科研合作单位。有兴趣者,欢迎与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联系: 1, 甲醇燃料电池 DMFC 技术,该单位已经做到 1-3 千瓦连续 72 小时工作、总工作期 20000 小时– 适合在远离电网情况下的补充用电。 1,FZJ_DMFC1.pdf ; 1,FZJ_DMFC2.pdf ; 1,FZJ-Presentation DMFC3.pdf 2 , 可以在工业以及家庭甚至个人护理中使用的无溶剂清洗液(已经研究 20 余年) 2,FZJ_Mikroemulsion1.pdf ; 2,FZJ-Microemulsion2.pdf 3 ,定位于人工骨科或牙床用材料的粉末钛金属加工技术(可以良好地兼容在骨头以及骨肉组织中并且通过渗透生产而成为组织的一部分); 3,FZJ Biomaterials Bram3.pdf ; 3,FZJ_Porous Titanium1.pdf ; 3,FZJ-Porous Titanium2.pdf 4 , 基于中子激发的伽马射线探测的罐装多种元素物体成份的技术(可以用于废物废水测量以及回收物品的成份检验)。 4,FZJ_MEDINA1.pdf ; 4,FZJ-MEDINA2.pdf
个人分类: 亥姆霍兹技术转移|3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于利希能源环境院在12个方向上招收博士生并提供7份德方奖学金
热度 1 Helmholtz 2012-11-22 12:55
德国于利希中心有4700员工,是亥姆霍兹联合会最大的三个科研中心之一。于利希的主要是在能源环境、生物与健康、关键材料与技术三个领域从事跨学科的复合式研究。 于利希中心的能源环境研究院自上一年度起,在HITEC (Helmholtz Interdisciplinary Doctoral Training in Energy and Climate)博士研究生项目下向12个专业方向上提供7份于利希中心的专项奖学金。去年曾有两位中国学生被录取。今年是HITEC项目第二年,德方继续在全球发布招聘通知,岗位方向以及招聘条件均见附件,导师以及注册答辩单位都各有不同。 ( 另外,,因为于利希中心科研经费充足,而人员费用则是遵循严格的年度计划,这些或这类岗位也完全欢迎中方学生持CSC奖学金申请。 ) HITEC_2012_Call for Applicants.pdf 这12个HITEC Project分别是: # 1: Multi-scale modelling of PS-PVD manufactured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 2: Investigation of the early sta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ageing mechanisms of Laves Phase strengthened ferritic steels by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3: Immobilisation of long-lived radionuclides by means of structural incorporation in monazite-type phosphates # 4: Cirrus cloud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linking large-scale observations and 3D modelling # 5: Impacts of possible future N2O increase (e.g. from biofuels) on thestratosphere # 6: Stochastic Modelling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in Climate Simulations and Solar Energy Capture # 7: Climate effects of tropopause region aerosol: Process-oriented studies using combined in-situ observations and the chemistry-climate model ECHAMHAMMOZ # 8: Oxidation studies on model alloys with Ambient Pressure (AP) XPS # 9: Atmospheric profiling of cloud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using a ground-based infrared spectrometer # 1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Lanthanides-Zirconate and Hafnate pyrochlores for immobilisation of Actinides # 11: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framework to model complex fluid and particulate flows # 12: Development of a Small SatEllite for ClimaTe research (DiSSECT)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44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总经费9百万欧元的中德跨学科基础粒子物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热度 2 Helmholtz 2012-11-2 19:27
亥姆霍兹科学家参加 中德基础粒子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 于利希 2012 年 6 月 27 日消息,来自波恩大学、亥姆霍兹于利希研究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三家机构的科研人员将与北京的三所中方单位共同参加一项新批准的中德双边基础粒子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名称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对称性和结构”,这是为期四年的项目,另有可能延长另外四年。德国科学基金会( DFG )为此项目提供 500 万欧元,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则提供约合 400 万欧元的合作经费。该项目德国方面负责人是波恩大学 Ulf.G.Meissner 教授,中方负责人是高能所邹冰松研究员,另外参加此合作课题的还有北京大学朱世琳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Wolfram Weise 教授和于利希研究中心 Christoph Hanhart 博士等 20 余位粒子物理和核物理专家。 现代基础粒子物理学的根基是所谓的标准模型,它能描述我们这个宇宙的所有原料和相互作用。但这个理论也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 “ 这些问题包括仍然在寻找的所谓希格斯玻色子,同时也包括在强相互作用物质中形成的不同形态结构”,德方项目协调人、波恩大学亥姆霍兹辐射和核物理研究所乌尔夫 -G. 迈斯纳( Ulf-G. Meißner )教授解释说,迈斯纳教授也是于利希中心核物理所所长和高级仿真模拟研究所所长。这项合作研究的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有哪些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和物质形式能够被标准模型的一部分的量子色动力学所预测?在这其中可以观察到哪些基本对称性? 在于利希中心方面参与本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还包括约翰·海登豪尔( Johann Haidenhauer )博士、安德烈亚斯 . 诺伽博士( Andreas Nogga )、克里斯托弗 . 韩哈特( Christoph Hanhart )博士以及乌尔夫 -G. 迈斯纳教授。于利希研究中心的这些科研人员所研究的问题包括:重夸克 - 反夸克的束缚态可否形成大尺度的近乎原子核形态的分子结构?原子核是由三个夸克态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所组成。这些基础对称性是如何生成的,它们对物质又有什么作用 ​​ ?或者说:是否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奇异核子呢? 量子色动力学( QCD )是描述微观世界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伴随着它的是很多神奇而又难解的现象。它的基本组元,夸克和胶子,还从来没有被孤立地观测到,这就是所谓的夸克胶子禁闭现象。强相互作用是通过由这些组元构成的无色束缚态 -- 强子 -- 及其各种激发态和复合态(比如,强子分子态、原子核、核物质、超核及其它形式的奇特物质)而显现出来的。探索丰富多彩的 QCD 强相互作用和各种物质结构是强子物理和中高能核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前沿课题。物理学家们将在本课题下研究由夸克组成的重强子在所谓 CP 破坏下的衰变。这种对称破缺或能真正解释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物质和反物质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一同湮灭掉,而是剩下了更多的物质,等等关键问题。 “中德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由 NSFC 与 DFG 于 2005 年共同设立,旨在促进两国科学家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长期合作、推动跨学科合作和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本项目是 NSFC 与 DFG 共同核准的第二个重大双边项目。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597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目标是打造成一个欧洲卓越科研中心
Helmholtz 2011-7-22 17:50
于利希和 马斯特里赫特就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签署合作协议 马斯特里赫特 / 于利希, 2010 年 4 月 28 日 消息 – 于利希研究中心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于周三就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这项技术将获得具有前所未有清晰度的人脑图像。 “协议的签署将使两家单位拥有在大脑研究领域优良并且也是互补性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究中心主席阿希姆.巴赫姆教授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举办的仪式上说。“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要打造一个欧洲卓越中心。” 于利希拥有同时结合正电子放射成像 ( PET )的 9.4 特斯拉磁共振成像 ( MRI ) 设备 – 这是 全球唯一的大型成像设备。为了优化并融合这两种技术,于利希中心的物理学家和医生在一起密切合作。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优势则更在开发涉及成像技术的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神经心理学领域。 于利希研究中心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所长乔恩 . 沙阿教授 高度评价了至今的 合作交流 :“ 我们已经定期交流双边科研人员。在玛丽居里培训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在未来 3 年可以在联合科研项目中各自招收 3 名博士生和一名博士后。”另一个合作项目是要开发一套面向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用户的的培训规划。
个人分类: 2010年科技新闻|1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盟核准于利希用于治疗耳鸣的神经刺激仪进入医疗市场
Helmholtz 2011-7-22 17:39
通过声学刺激减低耳鸣噪声的刺激仪 于 利希研究中心与自适应神经调节公司联合新闻 患者热线: 0221 454 6333 , tinnitus@anm-medical.com ; http://www.anm-medical.com 于利希, 2010 年 3 月 3 日 - 自今年 2 月底起又一个用于治疗老年性耳鸣的新产品出现在欧洲市场:耳鸣神经刺激仪 T30CR 。它可以通过特定的声学刺激降低耳内的耳鸣声。一项临床研究首次提供了正面成果,一批挑选出来的耳鼻喉科专家将接受应用培训。该刺激仪基于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于利希自适应神经调节公司最后开发出成品( Adaptive Neuromodulation GmbH ANM )。 于利希研究中心的董事会成员塞巴斯蒂安﹒施密特教授对于获得 CE 认证感到非常高兴: “ 经过 10 多年在科研中心的系统的科学研究,现在终于得到可以帮助众多患者克服病痛的产品。 “ 于利希研究中心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是这项疗法的发明人彼得﹒塔斯( Peter Tass )教授在一月底意大利召开的一个专业会议上报告了验证有效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耳鸣的强度以及耳鸣所产生的痛苦都持续降低 – 经过 12 周的治疗,噪声降低了 40% 及 33% - 而在对照组,只有 9% 和 8% 。耳鸣的频率也变低并且不再那么难受。塔斯说: “ 在某些病人身上,伴随多年的耳鸣得以完全去除。 ” 现有的这些结果来自对 45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 刺激仪 目前的使用范围是慢性 、 主观和音调类的耳鸣治疗。大脑的错误控制形成了永久性耳内噪音:神经元不是选择性地依次放电,而是过量或同步放电。神经刺激仪打断了模式。针对性的声学刺激干扰了处在不良的过度兴奋和高度同步的神经细胞群,使之回归于一种“正常的混沌态”。该疗法的核心是身为医生、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于利希研究中心塔斯近些年开发的所谓协调复位( CR )技术。 协调复位( CR )指的是一个数学物理刺激算法,它可以适应不同个体微弱的电脉冲和在不同的时间送到同步的神经细胞群,打乱其节奏。 “这个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经常这样的刺激脑神经网络将会重建。因此我们的刺激实现的不是一个掩蔽效应,而是长期的疾患减轻”,塔斯说。“受到调整影响的神经细胞群将忘掉了不良的模式。” 在实际治疗时,由一位耳鼻喉专家先测出病人的耳鸣噪声图谱,然后他把火柴盒体积大小的神经刺激器进行编程,输出针对性的刚刚超过声音域值强度的声音序列。病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先是需要每天佩带数个小时的治疗专用耳机,尔后根据实际需要。治疗是在病人家里。由于随着治疗,耳鸣会变得越来越深和越来越轻,所以在整个治疗周期中需要回到耳鼻喉科对刺激仪做数次调整。 “目前我们正在对第一批耳鼻喉科专家就作用这种新疗法开展培训”, ANM 总经理克劳斯﹒马提尼( Claus Martini )博士说,“患者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可以提供相应治疗服务的专家名单 – 现在还都只是私立诊所。病人的费用大约是 2500 欧元外加 500 欧元的医生诊治费。如果本疗法没有见效,患者有权要求退回医疗费。”
个人分类: 2010年科技新闻|2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点关注高危害的蛋白质
helmholtz 2009-12-20 19:55
结构生物学为艾滋病毒感染及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线 2009年11月17日于利希消息 -有害蛋白质是如何在人体内运转的?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于利希和杜塞尔多夫的科学家多年来精诚合作,希望通过结构生物学找出问题的答案。他们的重点是:操纵病毒增殖的病毒蛋白,以及被怀疑导致典型老年痴呆症的蛋白质有毒聚集物 - 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借助一台新的900 MHz的核磁共振谱仪,科学家能够逐个原子地分析蛋白质的架构并更准确地分析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蛋白质是所有细胞的基本组成单元 - 因此对生命至关重要。但是也存在能危害生命的蛋白质:比如病毒中的蛋白质可以影响病原体扩散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在阿尔茨海默痴呆症患者身上,会从人体自身蛋白质产生有毒聚集物,这些有毒聚集物损伤大脑神经细胞并因此被猜测是诱致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元凶。 在“生物分子核磁共振中心”,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所属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自2005年起陆续解码了参与引发各种感染以及造成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种复杂蛋白质的形态及作用。科研人员的下一步目标是开拓基础研究的新途径,以期开发出治疗艾滋病毒感染和老年痴呆的新疗法。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物质,具有特别的老年性痴呆治疗作用。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研究这种极有前途的药用成分的作用渠道。对于象艾滋病病毒这类具有高突变率的病毒,他们也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治疗办法,“分子屏蔽法”,它可以有效防止这类病毒象往常那样很快出现耐药性。 这套新的大型仪器给科学家帮了大忙,用它可以更精细地分析蛋白质。前不久他们在于利希园区用上了杜塞尔多夫大学所有的900兆赫核磁共振谱仪。光是这套仪器的技术指标就已经给人深刻印象了,更加叹为称奇的还是它的核心件:一个具有21.1特斯拉超强磁场的超导电磁铁,相当于地磁场强度40万倍。作为全球同类设备中最强大也最敏感的仪器之一,这套测量设备可以提供关于蛋白质形态外观以及其在人体内的功能的更准确的信息。 这套900MHz核磁共振设备的资金来自于德国科学基金会、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于利希研究中心为此设备提供了所需的新的专用建筑,也承担设备的运行开支。 “合作是今后科研工作的关键概念:未来属于科研协作”,于利希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阿希姆.巴赫姆教授说。“在生物分子核磁共振中心的密切合作以及座落在于利希园区的杜塞尔多夫大学的核磁共振设备都是极佳的范例,说明我们正在坚定地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 杜塞尔多夫大学副校长卢茨.施密特教授补充说:“在生物分子核磁共振中心,我们将科研人员们提供了一个无可匹敌的基础设施,另外我们也将自身的科研优势与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相结合,例如,我们开设了亥姆霍兹国际BioSoft博士研究学院以及北威州BioStruct研究学院。” 生物分子核磁共振中心负责人,分别在杜塞尔多夫和于利希各领导着一个研究所的迪特尔.维尔博尔德 ( Dieter Willbold ) 教授更是对采用本设备的研究感到十分兴奋:“我们希望进一步开发包括‘分子屏蔽’在内的各种新的抗病毒战略,最后比方说可以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研究人员采用的这种新的方法并是直接抵御病毒,而是 通过一个特殊的 分子保护人体的蛋白质免受病毒蛋白质的攻击。 “艾滋病病毒的变化非常迅速,很快就会对直接作用于病毒蛋白的药物产生抗药性。所以我们采用另一个办法绕开问题,不再是直接针对病毒蛋白,而是在人体蛋白的受攻击处实施屏蔽保护。” 这套新设备还将有助于了解一种具有阿尔茨海默病药用疗效的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及深度开发。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利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示范装备移交电力运营商
helmholtz 2009-10-17 14:39
2009 年 8 月 20 日 于利希塔式太阳能电站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关键技术逐步进入市场 2009 年 8 月 20 日 ,于利希是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及示范装置( STJ )正式由慕尼黑电力设备总公司移交给未来的运营商于利希城市电力公司。该装置的核心 -阳光辐射接收器(接收器)- 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开发的专利产品。德宇航与于利希太阳能研究所共同为发电站的设计、建设和投产运行提供了学术上的支持。通过联合运行,双边还将继续合作以完善此项技术。 联邦环境部长加布里埃尔( Gabriel )出席了移交和后续项目签约仪式 这座塔式太阳能电站由联邦环境部长西格玛.加布里尔,北威州经济部长克里斯塔.托本( Christa Thoben ) 以及联邦教研部议会国务秘书托马斯.雷切尔在 Beisein 共同移交给于利希城市电力公司。 在近八公顷的地面上共安装了 2153 面可移动镜子(定日镜),聚光面积接近 1.8 万平方米。它们追随太阳的运行轨道,可以把阳光辐射聚集到一个大约 22 平方米的热接收器上,后者安装在一个 60 米高的塔顶。该接收器由多孔陶瓷元件构成,它通过抽吸周边的空气带走热量。空气在这里被加热到约 700 摄氏度,然后进入到水蒸汽循环的热压锅炉。这里产生的蒸汽将驱动涡轮机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该电站的额定功率为 1.5 兆瓦。在这套装置中集成的有一个储热器,它占了塔的两层高度。在储热器中充填着陶瓷材料,它们通过周边流过的热空气而得以被加热。释放能量的过程正相反,储热器会释放能量,从而在云雾笼罩的天气也能产生电流。 于利希太阳能热电站(STJ)的塔楼 于利希太阳能热电厂首次集成并示范了在德国研发成功的塔式太阳能热电技术。 “这套新设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一则可以通过实际经验使技术变得市场成熟和完善,二则可以巩固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在太阳能热电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技术热力学研究所所长汉斯.米勒-施泰因哈根( Hans Müller-Steinhagen )教授在交接仪式活动中说。他说:“于利希当然不及北非的阳光充沛,但是对于一个研究电站而言,跟科研机构的联系要比长期的效益更重要。” 于利希太阳能热电站将作为今后欧洲南部和北非运行的商业电站的参照对象,后者将对沙漠发电项目DESERTEC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在于利希所掌握的技术和专业决窍将推广到地球上阳光充沛、具有较大太阳热发电潜力的地区。 定日镜阵列: 2000 多片移动镜子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除开是接收器技术的许可授权者之外,它也介入了定日镜阵列和接收器的安装定位以及系统各个部分的技术检验。此外,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还为运行系统的开发和全系统年产量的进行了模拟,这些工作对于评价体系的经济性非常重要。在这个项目中,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也可以充分借鉴它在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太阳能热电试验平台项目中多年所积累的研发经验。 塔楼上的实验平台 在太阳能电站的塔楼上 ,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及其合作伙伴在塔楼的半腰的位置设置一个研究平台。在一个 3X7 米见方、可接收定日镜反射光的开口里面,科研人员可以安排各种实验。计划安排的实验包括新的热接收器以及通过热化学方法用太阳能制氢。 未来商业电站的参考对象 随同本电站项目的有一个多年的研究课题,除了电站运行的技术支持之外,主要是要找出运营优化、质量保证以及技术深度研究的办法,以进一步改善电站的竞争力。例如,将开发一套完全动态的计算机模型,以便未来实现基于模型的实时操作优化。该课题项目由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德国环境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经济、中小企业与能源部(北威州MWME)和巴伐利亚州经济、基建、交通与技术部(StMWIVT)联合资助。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利希两台超级计算机同时济身世界最快计算机排名前十
helmholtz 2009-10-17 13:56
超级计算机 JUGENE 排名第 3 、 JUROPA/HPC - FF 排第 10 , 德国重新开发自己的超级计算机 于利希 / 汉堡 , 2009 年 6 月 23 日 电讯 - 在今天公布的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排名中 , 于利希研究中心的两台超级计算机同时挤入前十名。欧洲最快的计算机 JUGENE 排第 3 位,在于利希开发的串联式高性能计算机 JUROPA   HPC - FF 排名世界第 10 同时也是欧洲第 2 。这也是计算机世界排名史上第一次出现欧洲的一家机构有两台计算机同时排名前 10 。 装备有 72000 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 JUGENE 的 最快速度超过了每秒 1petaflop 。“ JUGENE 排名世界第 3 展示了德国在世界超级计算联赛和仿真中的实力”, 于利希 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阿希姆 · 巴赫姆( Achim Bachem )教授说。 JUGENE 是 IBM 公司的蓝色基因 /P 型机 , 主要 用于 比 如材料研究、环境研究或粒子物理学等计算强度最高的复杂模拟。它是在高斯超级计算中心的框架下配备给于利希的,该中心是由联邦政府、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和北威州共同承建并在嘉兴( Garching )、于利希和斯图加特三地并网运行的国家高性能计算机中心。 超级计算机 JUROPA 和 HPC - FF 以其 3200 个 计算节点而实现了每秒 308 万亿次最高浮点运算速度。“于利希的 JUROPA 和 HPC - FF 采用了全新的架构方式。”于利希研究超级计算机中心( JSC )主任托马斯 ·利伯德( Thomas Lippert )教授解释说:“可以说德国在 20 年后凭着 JUROPA 开发协作组第一次自主设计了拥有最高性能等级的超级计算机。” 这两套系统都是由于利希超级计算中心的专家设计并与伙伴公司联合研制出来的。所谓的集群式计算机都是由同样用于普通个人电脑的常规元器件构成的,例如英特尔的最新四核尼黑勒姆处理器。决定两台高性能计算机高效率和稳定的核心是操作软件 ParaStation ,后者是由来自慕尼黑的 PARTEC 公司开发的产品, Linux 操作系统则是由 Novell 公司开发的企业版“ SUSE Linux ”。“如果把处理器看作跳动着的计算机的心脏,软件就是协同整个系统的灵魂。”利伯特说道:“由 Mellanox 与 SUN 公司提供的极速网路则构成了神经系统。 ” JUROPA 的并行存储系统 LUSTRE 也是源自于 SUN 公司。 “我们还确认了法国超级计算机专家布尔公司作为总供应商,这是世界知名的欧洲合作伙伴”。利伯特说。 HPC - FF 的主板来自 Bull 公司, JUROPA 则是来自 SUN 公司的高度集成的刀片架构。 于利希采用的 系统具有自我补充以及省能等特点,因而可以面向于所有着眼于应用、相互协作的平台。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将使用 JUROPA ,澄清气候如何变化、蛋白质如何在细胞中展开、新的半导体如何工作或燃料电池可以如何改进。 HPC - FF 则是专用于核聚变研究。对于特别大的模拟任务,两台计算机也可以通过 ParaStation 实现联机运行,并达到的最高性能每秒 308 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 1 个 petaflop 是相当于 1 万亿次计算。于利希的这两台超级计算机 JUGENE 和 JUROPA /HPC - HH 也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计算机之中美国以外的仅有装置。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利希研究中心再次创造燃料电池新的世界纪录
热度 1 helmholtz 2009-10-17 13:29
验证了大功率下的长寿命 / 向商业化应用迈出了一大步 尤利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就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能源技术创下了新的纪录:两套高温燃料电池堆将达到 15000 小时的运行寿命。 最热门的可供未来建筑物、发电厂和车辆选用的电源是采用固体电解质的高温燃料电池( SOFC )。它们可以将化学能直接和有效地转化成电能,因此,既能节省资源又能避免排放。在欧盟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尤利希中心建造了第三代的电池堆( Stacks )。电池堆采用了于利希一直跟踪的所谓平面技术( planare Technik ),通过堆叠各个单个电池片而实现较高的电压。 能源研究研究所(IEF)与技术总成部(ZAT)的科学家已成功运行两套这样的电池堆达15000小时。 “所实现的平均输出功率为每平方厘米0.4瓦,这大约是目前商业化系统的两倍。” 尤利希研究中心 “燃料电池”项目的负责人罗伯特·施泰恩贝格-威尔肯斯(Robert Steinberger-Wilckens)博士说。对于车辆而言,电池运行寿命达到5000至10000小时就够了,而若是用于固定的电力供应则所需要的工作寿命必须达到40000小时以上。“我们现在又向实现这一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施泰恩贝格-威尔肯斯高兴地说。 施泰恩贝格-威尔肯斯说:“在运行长寿命电池堆时,我们采用了相对较低的700°C的温度,这样电池片的老化会慢一些。” 燃料电池的老化或退化表现为功率的逐渐损失,正如电池一样。值得一提的是于利希的这两个电池堆运行到今天退化程度只有百分之十。通常而言,如果一个电池堆的功率损耗达到百分之二十其寿命也就到了。以此为据,如果这两套电池堆不受干扰地继续运行下去,理论上就有可能实现30000小时的潜力,这是这种类型的电池堆此前从未达到的寿命。这意味着可以实现大约4年的不间断运行;假如是间断性的运行方式,比如说建筑供暖,这甚至能达到五至十年的运行寿命。 关于尤利希这项成果的背景:拥有精确加工的薄功能层的大功率电池片有效降低了运行温度。此外,由尤利希开发的SOFC专用钢CroFer (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合作)、通过欧盟Real-SOFC项目测试合格的ITM钢(与普兰西合作)与特殊防护层的组合减少了腐蚀物的释放从而延长了寿命。 欧盟资助的Real-SOFC燃料电池项目由2004年进行到2008年。26个伙伴机构为此项目的成功运作作出了贡献,参加本项目的公司有:拓普索燃料电池(Topsoe Fuel Cells),瓦锡兰(Wrtsil),劳斯莱斯(RollsRoyce),世泰科(H.C.Starck ),HTCeramix以及Hexis;参加项目的研究机构包括:CEA(法国),ECN(荷兰) , VTT(芬兰) , DTU Ris(丹麦) ,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和EMPA(中国) 。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7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于利希与韩国在燃料电池领域加强合作
helmholtz 2009-10-17 12:26
双方在汉诺威博览会上签署合作协议 于利希 / 汉诺威 2009 年 4 月 20 日 消息 - 为加快燃料电池技术的使用而携手共进:着眼于上面这个目标,于利希研究中心与韩国能源研究院( KIER )今天在汉诺威博览会上联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MOU ) 。 “ 两家世界领先的能源研究机构现在走到了一起。” 于利希研究中心董事会副主任Harald Bolt 教授说。“我们要共同努力,把来自基础研究的燃料电池的可持续能源技术投向应用。”韩国方面也对加深合作寄予很高的期望。 “于利希研究是我们的首选研发合作伙伴。” KIER 院长韩文熙博士说:“我很高兴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加强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规定了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Z )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两类燃料电池在未来五年内的合作框架。目标是要设计制作能满足燃料电池综合需要的更好的材料。 “是同样的科研兴趣把我们与 KIER 连在了一起。” 于利希中心能源研究所所长 Detlef Stolten 教授说:“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整个燃料电池的方方面面,并且要实现经济上的可行性。”目标是通过合作,开发实用的燃料电池系统。例如,要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 )装在码货车和两轮摩托车上。备忘录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举办研修班、以及信息和人员交流。 燃料电池可以把氢或甲醇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原则上它可以比燃烧发动机实现更高的效率。甲醇相比氢拥有较高的燃料能量密度,所以对于存货厅的后勤搬运而言,采用直燃甲醇电池系统更有合适。 Robert Steinberger-Wilckens 博士(左)和 KIER 院长韩文熙博士(中),与同事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 KIER 院长韩文熙博士(左)向于利希中心董事会副主任 Harald Bolt 教授赠送礼物。 双方签署未来五年内联合发开直燃甲醇和固体氧化物两种类型燃料电池的协议。双边将共同设计制作能满足燃料电池复杂需求的更好的材料。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