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DKFZ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Wiestler教授将明年出任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届主席
Helmholtz 2014-9-21 19:12
亥姆霍兹确定 Otmar Wiestler 教授明年出任联合会下届主席 亥姆霍兹联合会成员会议于 2014 年 9 月 17 号向联合会元老院一致举荐 Otmar Wiestler 教授出任下任主席, 10 月 17 号元老院将在自身的会议中正式通过此决议。新主席将于 2015 年 9 月 1 日 即任。亥姆霍兹联合会 现任 主席是 Mlynek 教授,他于 2005 年即任,并按照章程在担任两届主席职务之后将离职。 Wiestler 教授自 2004 年起接替200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zur Hausen教授出任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董事会主席及科研主任。Wiestler曾于 2007 至 2012 年担任亥姆霍兹联合会分管医学健康领域的副主席。他为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向转换医学领域 的发展以及全德国的医学卫生中心建设做出了公认的贡献。 Wiestler1956年出生于德国南方城市弗莱堡, 1975至1981年 在弗莱堡大学就读医学专业,1984年在该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84 至 1987 年在圣地亚哥加利福里亚大学从事科研,然后转到苏黎世大学的病理学研究所。 1993 至 2003 年波恩大学神经病理研究所所长以及“生命与人脑”有限责任公司 ( LIFE BRAIN GmbH) 总经理。 http://de.wikipedia.org/wiki/Otmar_Wiestler
个人分类: 2014亥姆霍兹科技新闻|3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将举办“中国春节元素”迎春联谊会
热度 1 Helmholtz 2013-12-16 23:06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将 举办“中国春节元素”迎春联谊会 何 宏 2014 年1 月16 号,当地时间17 :00, 海德堡德国癌症中心将主办“中国春节元素”的华人2014 盛大联欢会。作为亥姆霍兹18 个国家科研中心之一,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现拥有3000 名员工,其中可以统计到中国背景的科研人员和博士生、博士后130 余名。 因此,虽然亥姆霍兹联合会的KIT 有8000 余员工,DLR 有6700 余员工、FZJ 有5700 员工,而这仍然将是本体系最大规模的中国学者的活动。 这次活动将由DKFZ 学友会组织,据会务组陈天辉博士介绍,为表示对中国科研人员的关注,出席当日活动的将有癌症研究中心的科技主任Wiestler 教授,学友会总会长Schwab 教授。 春节元素晚会的活动日程 癌症研究中心的午餐间
个人分类: 2013亥姆霍兹科技新闻|57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统计在华校友名单
Helmholtz 2013-9-22 12:59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是德国最大的医学健康研究中心,人数约近3000人。该机构曾经与国内的复旦大学、同济医学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有诸多的人员交流和协作。但只是近几年才,因为DKFZ开始重视在全球的Alumni的联谊工作,才开始收集整理过去曾在DKFZ进修深造或获得学位的回国的前学友Alumni。 但是由于年长日久,许多联系丢失,目前仅仅只能掌握到45人如下,还希望有热心人进一步提供 准确 信息。 Surname First Name Title Institute Street Town E-mail 1' Bai Hsing Chen Dr. Lane 2, Wu Kai Sha Village, Ma On Shan Hongkong alfa_bai@hotmail.com 2' Bian Huijie Prof. Dr.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Cel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hangle West Road 17 Xi'an huijiebian@hotmail.com 3' Chen Libo Dr. 6th People' hospital of Shanghai   Shanghai   4' Chen Hao Prof. Dr. Medical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kehao@mail.hz.zj.cn 5' Cao Yi Prof. Dr. Inst. Zoology, CAS   Kunming caoy@mail.kiz.ac.cn 6' Chen Sheng Dr. Tongji Medical College Union Hospital, Tumor Center Wu Jia Dun 156 Hankou, Wuhan Shengchen086@yahoo.com.cn 7' CHEN Zu-Wang Dr. 189 Yu-Quing Rd. Apt. 504 Shanghai   8' D i Cuixia Prof. Dr Inst. Modern Physics, CAS   Lanzhou dicx@impcas.ac.cn 9' Dan Zili Dr.med. I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Gastroenterology 1095 Jiefang Avenue Wuhan danzili@msn.com 10' Fang Zhizheng Prof.Dr. Wuhan Inst. of Biolog. Products Director of R D Dept. 9 Linjiang Road, Wuchang Wuhan zhizfang@yahoo.com.cn 11' Jiang Shiming Dr. Shandong University Dept. of Biology   Jinan   12' LEI Haixing Dr.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haixinlei@dlmedu.edu.cn 13' Li Jie   Instittute of Cancer,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4' LI Mingfa Prof. Dr.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mfli@sjtu.edu.cn 15' Li Ming-Song Dr. Nanfang Hospital Dept. of Gastroenterology   Guangzhou   16' Li Zhen Prof. Dr. Fourth Medical Military Universit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Chang Le West Road 17 Xi'an lizhenhe@fmmu.edu.cn 17' Li Zheng Dr. Northwest University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 for Glycomics 12th floor, Science Building Xi'an zhengli@nwu.edu.cn 18' Liao Yongde Dr. Tongji Hospital Dept. of Surgery Jiefang Dadao 1095 Wuhan ydliao@tjh.tjmu.edu.cn 19' Lin Jiang Dr. Zhongshan Hospital Medica Schoo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linjiang@zshospital.net 20' Lin Yuchun Dr. Cancer Inst., Chinese Academy of Med. Sci. Department of Virology Zuoanmenwai Beijing   21' Liu Pei-Li Prof.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138 Yi Xue Yuan Road Shanghai   22' Mao Bingyu D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Evolution 32 Jiaochang East Road Kunming mao@mail.kiz.ac.cn 23' Mi Huaifeng Prof. Dr. Nankai Univ. Chemical College Inst. of Polymer Chemistry Nankai Univ. Tianjin hfmi@nankai.edu.cn 24' Niu Yun Prof. Dr. Tianjin Med. University, Tumo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Breast Pathology Lab Huan-Hu-Xi Road Ti Yuan Bei Tianjin yunniu2000@yahoo.com.cn 25' Peng Yao Dr.     pyao1@sohu.com 26' Qi Jian-de   Xi'an Medical College Library   Xi'an Shaanxi   27' Ran Zhi Hua Dr. Shanghai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 Dept. of Gastroenterology 145 Shan-Dong Zhong Road Shanghai z-ran@online.sh.cn 28' Ruan Youbing . Tongji Med. Univ.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13 Hang Kong Road Wuhan   29' Ruan Yubing Prof. Dr. Tong Ji Medical College Pathology Hong kong Road Wuhan Ruanyb@public.wh.hb.cn 30' Su Qin Prof. Dr. Tissue Biomarker and Explorative Pathology Labs Shanghai Roche Translational Research Sciences (TRS) and pRED China Lane 917, No. 6, Halei Road, Pudong Shanghai qinsu@ymail.com 31' Tao Wie Dr. Peking University Cell Biology   Beijing weitao@pku.edu.cn 32' Wang Junsong Prof. Dr.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Medicines     wang.junsong@gmail.com 33' Wang Minsheng Dr. The first Milit. Med. Univ. Nantan Hosp. Dep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   Guangzhou   34' Wang Minsheng Dr. Director, Jiangsu Provincial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iangsu 173, Nanjing   35' Wang Lu   Center for Theoretical Biology Physics Department Yi He Yuan Lu 95 Beijing wanglu624@hotmail.com 36' Wang Rukuang Prof. Chinese Inst. of Med.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 Sciences 3. Yabao Road Beijing wangrk@ms.imicams.ac.cn 37' Wang Shumei   Tangdu Hospital, Fourth Military Me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No. 1 Xinsi Road, Baqiao District Xi'an Wangshumei1979@msn.com 38' Wang Ying Dr.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Center of Metabolic Disease Research Hanzhong Road, 140, Gulou Nanjing wangying_yc@hotmail.com 39' Wang Ziling Dr.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Dept. Immunohematology Taiping Road 27 Beijing wangzl_mm@yahoo.com.cn 40' Wu da-gang Prof. Dr.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Kunming Yunnan wdgykp@163.com 41' Wu Hua Prof. Dr. Xiamen Frist Hospital Dept. of Nuclear Medicine Zhenhai road 55 Xiamen hyx@tjh.tjmu.edu.cn 42' Wu W e i Prof. Dr. Tsunghua University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Dep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Beijing wwu@mail.tsinghua.edu.cn 43' Xiong Yufang Dr. Tang ji Med. Univ.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ongkong Road 13 Wuhan, Hubei   44' Xu Xiaoju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Medicines   Nanjing Xiaojunxu2000@googlemail.com 45' Yan Hua Dr. Wuhan Ins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9 Linjiang Road Wuchang Wuhan   46' Yin Qian Dr. Inst.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 University Dept. of General Surgery, Tongji hospital Street Jiefang Avenue 13 Wuhan jejorin@hotmail.com 47' Yu Y.Q. Dr. Med. Centre of Fudan Univ., Liver Cancer Inst., Uhongshan Hospital Dept. of Hepatic Oncology   Shanghai   48' Zeng Jinyang Dr. Tonji Med. Univ. Dept. Immunol.   Wuhan   49' Zhang Chunfu Dr.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huashalu 1954 Shanghai zchunfu@yahoo.com.cn/cfzhang@sjtu.edu.cn 50' Zhang Wei Prof.Dr. Tangdu Hospital Fourth Military Med.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zhwlyh@fmmu.edu.cn 51' Zhou Shixin Dr.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Stem Cell Research Center Xueyuan Road 38 -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zsx@bjmu.edu.cn 52' Zhou Xin-Da Prof. Zhongshan Hospital Liver Cancer Institute 136 Yi Xue Yuan Road Shanghai   53' Zhou Youshang Prof. Wuhan Medizinische Hochschule Institut für hygienische Statistik   Wuhan, Hubei   54' Zhou Wei Prof. Dr. Shaoyifu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个人分类: 2013亥姆霍兹科技新闻|12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亥姆霍兹联合会德国癌症研究中心21待转移技术项目
Helmholtz 2013-4-20 22:10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是德国最大的医学健康研究中心,也是德国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18个成员之一。 http://www.dkfz.de/en/index.html 。DKFZ现有员工 30 00人,其中近10000人是科研人员,分布在70多个科研团队中从事癌症与肿瘤发病的机理机制研究,包括新的诊断、预防、治疗手术以及相关设备的开发。 下面是该中心新提出来可以与外部科研机构或科技型企业联合开发的第一批21个技术试剂与装备项目。 有感兴趣者,欢迎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或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员联系: 1, 针对 Microcephalin 基因 MCPH1 的单克隆抗体( P-871 ); 1,DKFZ_P-871 MCPH1.pdf 2 ,针对 HDAC11 基因的 单克隆抗体 (P-1040) ; 2,DKFZ_P-1040 HDAC11 Deubzer.pdf 3, 可兼容 MR 用于临床前成像的光学层析( OT )装置( P-734 ) 3,DKFZ_P-734 MR-OT Peter.pdf 4, 可兼容 MR/ CT/ PET/ SPECT 上做临床前成像的光学层析装置( P-706 ) 4,DKFZ_P-706 OT Detektor Peter.pdf 5, 可兼容 PET 做临床前成像的光学层析( OT )装置( P-655 ) 5,DKFZ_P-655 PET-OT Peter.pdf 6, 光学层析成像( OT )与 SPECT 及 CT 组合用于临床前成像( P-560 , 725 , 794 ) 6,DKFZ_P-560_725_794 SPECT-OT Peter.pdf 7, 可用于提高高分辨率扫描显微镜和阵列阅读器性能的四镜扫描仪( P-750 ) 7,DKFZ_P-750 Quadscanner Engelhard.pdf 8, 个人用磁场通量监测剂量计 ( P-1032 ) 8,DKFZ_P-1032.pdf 9, 便宜并可重复使用的光学及荧光显微镜的观察测量室( P-818 ) 9,DKFZ_P-818 Dross FCS Messkammer.pdf 10, 可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指标的单克隆抗体( P-897 ) 10,DKFZ_P-897 Moldenhauer NF1.pdf 11, 质谱分析中用于绝对定量分析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的置换肽( P-739 ) 11,DKFZ_P-739.pdf 12, 一种低价格增强 3D 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手段:荧光激发显微镜( P-803 ) 12,DKFZ_P-803_FAM.pdf 13, 专用于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的天线组件( P-978 ) 13,DKFZ_P-978 Coil HF MR.pdf 14, 同轴核磁共振断层扫描装置( P-911 ) 14,DKFZ_P-911 coaxial MRT.pdf 15, 压电控制的定位和多叶准直器的驱动( P-973 ) 15,DKFZ_P-973 Piezo MLC.pdf 16 ,多叶准直器的位置感知方法和定位系统( P-959 ) 16,DKFZ_P-959 Magnetsensor MLC.pdf 17, 高分辨率显微镜的图像稳定装置( P-743 ) 17,DKFZ_P-743 Engelhard.pdf 18, 多光子多点显微扫描设备( P-658 ) 18,DKFZ_P-658 Multispot.pdf 19, 用于 CT 引导下进行肝脏射频消融手术的针式导航系统,( P-819 ) 19,DKFZ_P-819 liver resection.pdf 20, 用于强度调制的放射疗法( IMRT )全新一代 Pendular 准直器( P-530 ) 20,DKFZ_P-530_Echner.pdf 21, 跟踪医疗手术的导航器件与软件( P-481 ) 21,DKFZ_P-481_Vetter.pdf
个人分类: 亥姆霍兹技术转移|2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就人乳头瘤病毒的治疗性疫苗开展合作
Helmholtz 2012-10-14 18:44
德国海德堡与匈牙利布达佩斯10月12日消息:作为免疫治疗技术先行者的Genetic Immunity公司(OTCBB:PWRV)与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签订了一项联合开发基于DNA技术治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疫苗的协议。该病毒会引起的子宫颈癌及肛门,阴茎,外阴,阴道和口咽等部位的癌症。目前的HPV疫苗(Cervarix和Gardasil)只有对病毒自身的预防功能,而不具有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疾病的治疗效果。 由Lutz.Gissmann教授的领导DKFZ基因组修饰和癌变过程团队,将开展一个临床前研究项目,用遗传免疫的纳米医学配方和朗格汉斯细胞定位管理技术评估DKFZ的HPV-特定DNA质粒的疗效。 DKFZ是肿瘤病毒学的世界领先科研单位,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正是因为对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子宫颈癌的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曾为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前科学主任的楚尔·豪森率行发现子宫颈癌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由他的研究成果诞生的疫苗可防止最常见女性癌症之一种。楚尔·豪森与发现导致艾滋病HIV病毒的弗朗索瓦丝•巴尔 - 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种癌症新的疫苗将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因为过去所开发的疫苗在用于治疗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症状时并不具有防癌的功能。我们现在想对那些已经因为性爱可能遭受HPV感染的人群也能提供防护。“ 遗传免疫公司CEOJulianna Lisziewicz博士说。 10/12/12 - DKFZ and Genetic Immunity Sign Collaboration Agreement to Develop HPV Therapeutic Vaccine HEIDELBERG, GERMANY and BUDAPEST, HUNGARY (Marketwire) 10/12/12 Genetic Immunity (OTCBB: PWRV), a leader in immunotherapy technology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KFZ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Heidelberg, Germany) signed a collaborative agreement to develop a DNA-based vac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infection that causes cervical cancer and other cancers of the anus, penis, vulva, vagina, and oropharynx. Present HPV vaccines (Cervarix, Gardasil) have no therapeutic effect on HPV-related diseases, so they will not treat existing diseases or conditions caused by HPV. The Division of Genome Modifications and Carcinogenesis led by Prof. Dr. Lutz Gissmann will initiate a preclinical research program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DKFZ's HPV-specific plasmid DNA using Genetic Immunity's nanomedicine formulation and Langerhans cell-targeting administration technologies. DKFZ is a world leading research center in tumor virology. Harald zur Hausen was awarded the Nobel Medicine Prize for his work on HPV-caused cancer of the cervix. Zur Hausen, former Scientific Director of the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is recognized for finding that cervical cancer is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s. His research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a vaccine against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ncers in women. Zur Hausen shared the Nobel Prize for Medicine with 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and Luc Montagnier for discovering HIV, the virus that causes AIDS. "There is a huge unmet medical need for such cancer vaccine, because vaccines we have developed earlier do not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cancer when used for treatment of existing conditions caused by HPV. Our goal is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cancer for patients after the onset of sexual activity, after they might be exposed to HPV," said Dr. Julianna Lisziewicz, CEO of Genetic Immunity. Genetic Immunity has successfully tested in clinical trials DermaVir, a candidate immunotherapy for the cure of HIV. This new collaboration is using the clinically proven technology expanding the pipeline to another deadly viral disease that causes cancer. The partners will test whether HPV-specific memory T cells induced by Genetic Immunity's nanomedicine products could protect against cancer after infection has occurred. "We found that Genetic Immunity technology is unique to target the vaccine DNA into the nucleus of the Langerhans cells. We believe that it will provide a breakthrough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We pioneered HPV prophylactic vaccines with new innovations and we would like to expand this tradition to therapeutic setting," said Dr. Prof. Gissmann of DKFZ. Genetic Immunity i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Power of the Dream Ventures, Inc. (OTCBB: PWRV). About Genetic Immunity Genetic Immunity, part of Power of the Dream Ventures, Inc. (PWRV), is a clinical stage technology company committed to discovering, developing, manufacturing and commercializing a new class of immunotherapeutic biologic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s, cancer and allergies. Our Langerhans cell-targeting nanomedicines are exceptional in both safety and immune modulating activity boosting specific Th1-type central memory T cells. These are essential to eliminate infected cells or cancerous cells, and balance the immune reactivity in response to allergens. In 1988 Drs. Lisziewicz and Lori founded Genetic Immunity in the US after they described the 1st patient whose immune system was boosted to control HIV after treatment interruption (Lisziewicz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9) that lead to the invention of DermaVir. The Company's innovative technology team directed by Dr. Lisziewicz, a champion of immune boosting therapies, is now headquartered in Budapest, Hungary. She has been invited into th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of the HIV Cure Initiative led by Francoise Barre-Sinoussi Nobel Prize Laureate for her HIV research in 2009.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geneticimmunity.com About DKFZ The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DKFZ) with its more than 2,500 employees is the largest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in Germany. At DKFZ, more than 1,000 scientists investigate how cancer develops, identify cancer risk factors and endeavor to find new strategies to prevent people from getting cancer. They develop novel approaches to make tumor diagnosis more precise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patients more successful. Jointly with Heidelberg University Hospital, DKFZ has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umor Diseases (NCT) Heidelberg where promising approaches from cancer research are translated into the clinic. The staff of the Cancer Information Service (KID) offers information about the widespread disease of cancer for patients, their famili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center is a member of the Helmholtz Association of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 Ninety percent of its funding comes from th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 remaining ten percent from the State of Baden-Württemberg. Add to Digg Bookmark with del.icio.us Add to Newsvine Contact: Dr. Zsolt Lisziewicz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Genetic Immunity Phone: +36-1-272-0364 Cell: +36-30-211-6402 Email: Email Contact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4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医学信息学团队希望加强在MITK软件开发上的合作
Helmholtz 2012-7-13 10:50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医学信息学团队希望加强在MITK软件开发上的合作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是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18个成员单位之一: http://www.dkfz.de/en/dkfz/index.html 。 DKFZ共有员工2500人,其中1000人为科学家。主要从事癌症机理的研究,包括查找癌症风险因子、癌症预防以及治疗手段、手术控制等等。DKFZ也在与同为亥姆霍兹联合会的达姆斯达特重粒子加速器中心GSI合作,联合开展重粒子治疗肿瘤的设备以及手段和疗效研究。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医学图像与生物信息学团队,有五十人之多,是世界上从事医学影像3D再建、手术导航领域的顶尖的研究团队之一。除政府渠道的课题之外,也收到包括西门子、德国电信等机构的企业经费。 今年8月底及9月初,团队负责人P. Meinzer教授将携软件开发平台的负责人Nolden先生来京访问交流,他们除有意对几家医院介绍肿瘤病理容积变化监控、肝脏手术导航等软件外,也希望跟中方从事MITK开源软件开发团队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www.mitk.org. 希望中方有意交流信息开展合作、同时也有相当实力的MITK开源软件开发团队跟亥姆霍兹联合会北京代表处进行联系,以确认学术交流计划与日程。 亥姆霍兹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地址: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大厦2-1723 010-659907865; info@helmholtz.cn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4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肺癌筛查:早期识别研究继续深入
Helmholtz 2011-7-22 17:34
2010 年 1 月 13 日 新年伊始,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便开始向从莱茵内卡县随机挑选出来的、年龄在 50 至 69 岁之间的人发放有关吸烟习惯的问卷调查。这项调查是一项自 2007 年秋季开始仍在进行中的研究的一部分,目的是要改进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并因此提高往往会致命的这个癌症的治愈率。 新年伊始 ,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便开始向从莱茵内卡县随机挑选出来的、年龄在 50 至 69 岁之间的人发放有关吸烟习惯的问卷调查。本调查是一项自 2007 年秋季开始的进行中的研究的一部分,目的是要改进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并相应提高这个高致命隆癌症的治愈率。 调查问卷这次将发给从曼海姆、路德维希港、海德堡和内卡 - 奥登瓦尔德县挑选出来的对象。收件人被要求提供有关他们吸烟习惯以及健康状态的资料,并把填好的问卷寄回。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将按医疗保密制度和法律规定的数据保护的要求予以整理。结果评价是匿名进行的,切断了由研究结果反推到当事人的途径。 从回寄的调查问卷中,再选出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与海德堡胸科医院联合进行的 LUSI (肺癌筛查干预试验)项目的研究对象。“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检查多断层螺旋 CT 成像( MSCT )对于发现早期可治疗阶段的肺癌有多大的作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项目负责人尼古拉斯.贝克尔教授说道。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致命癌症。“由于诊断发现通常都是晚期, 85 至 90% 的肺癌患者死于发现肺癌后五年之内”,贝克继续说。“假使能够在极早期发现这类癌症,预后情况会好得多。一种有效并且可靠的肺癌筛查的方法可以拯救生命。 ” 选定参加 LUSI 项目的参加者将被邀请到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接受进一步测试。相应的措施包括采血和戒烟辅导。其中又要随机挑选一半参与者接受肺功能测量以及多螺旋 CT 检查。这些测试将每隔 12 个月做一次,总共做 5 次。多层螺旋 CT 可以提供辐射剂量尽管低但很有说服力的图像。以此保证参与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跟全体民众的平均辐射剂量保持在同一数量级。 这个由德国科学基金会( DFG )与迪特玛 - 霍普( Dietmar-Hopp )基金会联合资助的 LUSI 项目应当考查 4000 位受试者。这是一项跟其他国家平行同步的项目,整个欧洲和美国将一共研究大约 78 万人群。有说服力的、可否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早期肺癌的结果最早要到 2015 年才有望获得。 -------------------------------------------------- ------------------------------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是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成员之一。包括 850 多位科学家在内的 2000 多位工作人员在这里研究癌症的机制、总结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的成果是开发各种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基础。此外,癌症信息服务中心( KID )的工作人员还向病人、病人家属以及对癌症疾病感兴趣的公民提供有关癌症的咨询服务。该中心的经费 90% 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 10% 来自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10年科技新闻|2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百万欧元资金用于改善医学成像和癌症的放射治疗
helmholtz 2009-10-17 14:18
DKFZ新闻发布第36号 2009年8月6日 癌症患者未来将接受更有针对性和副作用小的治疗。为此,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六个伙伴,将集成他们各自在放射治疗、影像诊断和软件开发领域的优势,共同成立一个图像诊断与软件开发的联合课题组“DOT-MOBI”。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为此课题投入690万欧元的资金。海德堡方面有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大学医院放射科以及离子束治疗中心(HIT) 计算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获得的一个脑肿瘤图像。彩色的轮廓是计划接受放射治疗的区域。 癌症放射治疗的成功取决于最清晰的诊断图像:为了规划好的辐射,需要用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确认肿瘤的空间范围。为了把握治疗过程以及后期护理,其后的成像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约有一半左右的癌症患者将打接受放疗。如果肿瘤的范围定位得更好、辐射也照得更准,放疗的疗效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成像、放疗和软件开发技术上各有优势和经验的六家单位共同成立的这个科研协作组,希望能确保病人们未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放疗效果。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在“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重点方向上投入690万欧元政府拨款支持这个项目,海德堡方面的合作伙伴DKFZ和大学医院将共同获得其中275万欧元。 在海德堡,DKFZ和大学医院的科研人员致力于把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与化学组成转换成图像信息。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以图像的形式展示血循环受限的肿瘤中的血氧缺乏。相反,磁共振光谱则只能检验发现肿瘤类的分子。 在另一个子项目中,DKFZ和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与凯泽斯劳滕弗劳恩霍夫技术与经济数学研究所合作,希望完善放疗设计中的数学优化技术,以保证更精确地把辐射照在肿瘤上。通过与MeVis医疗方案公司和不来梅弗劳恩霍夫MEVIS公司合作,DKFZ的信息学家还希望解决了一个放射诊断的核心问题:每位病人通过不同的各种成像技术获得的数据量极大,而且相互不兼容。一个专用的软件平台将汇总并规范这些数据。 DKFZ和海德堡大学医院辐射科的研究人员还将与海德堡离子束治疗中心(HIT)的同事们一起采用成像方法检验病人所需的精确剂量、以及重离子治疗癌症时的指标。 “为保证我们的患者能获得最好的治愈机会,所有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都必须完美地结合起来并相互弥补。”在解释联合课题组的共同目标时,DOT-MOBI项目课题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负责人克里斯蒂安.狄克( Christian Thieke )博士如是说。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肺癌早期诊断研究项目进入新一轮
helmholtz 2009-10-17 13:47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30A 号新闻稿 2009 年 6 月 15 日 目前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再次向 Rhein-Neckar 县随机选出的、年龄在 50 岁到 69 岁人员发放了关于吸烟习惯的调查问卷。这项问卷调查是自 2007 年秋天启动的、仍在进行的一项早期肺癌发现研究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这轮的研究中,共选择了近 46,000 个问卷对象,分别来自 Schwetzingen, Sinsheim, Spechbach, Waibstadt, Walldorf, Weinheim, Wiesenbach, Wiesloch, Wilhelmsfeld, Zuzenhausen, Angelbachtal, St. Leon-Rot, Lobbach, Edingen-Neckarhausen, Helmstadt-Bargen und Hirschberg (Bergstrae)等地 , 他们要在一份 调查问卷中填写自己的吸烟习惯和健康状况。这项由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与 Thorax-Klinik 诊所合作的这项调查旨在找出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从而提高治愈这种致命癌症的机会。 然后又从回收的问卷选择了 LUSI项目(肺癌筛查干预研究)的参加对象。“在这项研究中将检验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螺旋CT )是否能够识别仍在非常早期因此还能很好治愈阶段的肺癌。”项目负责人、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Nikolaus Becker教授说。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致命癌症,因为诊断发现往往都是在中后期阶段。“因此在发现这种病之后,肺癌患者的五年期的死亡率高达85-90%。” Becker补充说。 LUSI研究项目选出来的对象将被邀请到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其中包括验血和戒烟辅导。其中又有随机挑选的一半人员将接受肺功能和多层螺旋 CT的检查。后面的检查将在一年内每隔两个月进行5次。尽管多层螺旋辐射量低,但图像诊断结果明确。这样就保证参加者所受的辐照量仍与全体国民的平均剂量是在同一个量级。 迄今共发出问卷大约 240,000份。最后选拔出来参加这项由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与Dietmar-Hopp基金会联合资助的LUSI研究的受试者共4000人。该项目还将与全欧洲和全美国的约有78000人的研究进行比对。利用多层螺旋CT是否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的明确结论可能最早也可能在5年后出来。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在这里有包括850名科学家在内的员工2,000多名,主要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和掌握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旨在开发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新方法。此外,德国癌症信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有兴趣的民众讲解大众性疾病癌症的相关知识。该中心的经费90%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10%来自所在地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向癌症病人义务提供到位的咨询服务
helmholtz 2009-10-17 12:32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开办国家癌症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第 22 号新闻 2009 年 4 月 27 日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BMBF )为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国家癌症信息服务中心”( KID )升格为“国家癌症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经费资助。通过机构的事业性拨款,该单位可以根据需求的增加而增添合适的人手。此举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向民众传播有关癌症可靠信息,包括增加专业咨询人员数量等需求,创造必要前提条件, Hans-Joachim 博士 , Stefanie Seltmann 博士 , Annette Schavan 教授 , Otmar D. Wiestler教授 ( 左起 ) 在将 KID 升格为国家癌症信息服务中心的记者招待会上。 癌症信息服务中心于20多年前设立在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这个当年的项目由于联邦卫生部的道义以及财政的支持,现在已经是一个在卫生系统中受到民众以及专业人士广泛认可的一个常设机构。KID就癌症问题提供免费和中立的电话、电子邮件服务,并在互联网上发布及时的、合乎科学并通俗易懂的信息。癌症信息服务中心的这些作法可以说在德国是独此一家。迄今为止,最主要问题是因为有限的人手,KID的服务不能扩大到全国范围。现在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提供的长期性资助,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2010年的计划投入将是330万欧元。 “把癌症的研究直接提供给我国的所有民众一直是我个人的衷心愿望。”联邦教研部部长安妮特.沙范博士说。 “癌症信息服务中心提供中立和有科学保障的癌症信息,这是一个重要和有公共责任的好事。”通过把“国家癌症信息咨询中心” 融入到肿瘤治疗和护理的网络之中,通过贯通科研与实践,癌症信息服务中心今后将能在全联邦境内更迅速地传播跟临床治疗护理相关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它现在可以将其影响范围扩大整个联邦范围。为实现此目标,除其他措施之外,现计划在德累斯顿的大学癌症中心( UCC)下面另开办一个分部。传播各种癌症相关的基本情况以及交流科研成果,可以服务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 “癌症医学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已经成为了极为复杂的领域。”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Otmar Wiestler说。诊断、治疗或预防癌症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多,而同时癌症的治疗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如今癌症患者应当共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为此,他们就需要从癌症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以通俗易懂和个性化的方式获取事关癌症各个方面的可靠知识。所有这些信息必须有质量和时效性的保障。Otmar Wiestler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为国家癌症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创造了最理想的外部环境,因为这所国立科研中心拥有的医疗科学环境和良好的国际口碑同时保障了最高的服务质量和绝对的独立性。” “我们籍通过癌症信息服务咨询中心的建设而实现更大的目标。” Hans-Joachim Gebest 博士说,“这些目标包括显著改善电话的通路信能、以及在互联网上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资料。我们可以确保,所有的联邦公民均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我们当前的最新讯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在这里有超过2,000名员工,包括850名科学家,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和掌握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旨在开发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新方法。此外,德国癌症信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有兴趣的民众讲解大众性疾病癌症的相关知识。该中心的经费90%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10%来自所在地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烧烤、煎炸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helmholtz 2009-10-17 12:30
2009年4月23日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第21号新闻 正值烧烤季节开始之际,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确切地警告说:不要取食烧焦的牛排和烤透的香肠,因为在烧烤和油炸时产生的杂环芳香胺会大大增加结肠中诱发某些组织变化的风险。这些被称作腺瘤的肠息肉往往是结肠癌的前期阶段。 无论是在烧烤或煎炸时,肉、肉类产品或鱼经受的强热会引发许多化学反应。其中会产生许多不好的物质:多环芳烃和杂环芳香胺,尤其当用急火长时间地烧烤和煎炸肉和鱼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这些成份。 长期以来,人们就怀疑杂环芳香胺会诱发肠道腺瘤,现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Sabine Rohrmann博士和她的同事通过最新调查研究证实这点。 研究人员测量了4484位调查对象食物中标记为“PhIP”的、这类物质中最重要的成份的数量。依据其PhiP摄入量的不同,这些调查对象被分成四个组。在PhiP摄入量最高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肠道息肉要比摄入这种物质最低的那一组多出百分之五十左右。对于结肠最深的部位,组织学变化尤其明显。 “在PhIP摄入量最高的一组发现结肠息肉增加50%的风险,显然并不是仅仅用肉类摄入量较高所能解释的。”Sabine Rohrmann说。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喜食高温油炸和高的腺瘤发病率之间的明确相关关系,而这证实了杂环芳香胺在诱发癌症中的作用。Sabine Rohrmann由此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小心烧烤和油炸-建议选择炖菜或者无需高温就能烧制的菜肴。”特别要当心的是烧烤,杂环芳香胺还只是肉和香肠中所可能产生的有毒成分的一部分。 此项调查全欧洲EPIC研究(饮食因素与癌症关系)的组成部分。EPIC的调查对象要在研究开始前,就他们的饮食习惯,填写一份详细的调查表。对于海德堡的参加者还额外了解了他们所喜欢的烤肉和煎鱼的焦糊颜色。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饮食中摄入的杂环芳香胺的数量。在实际的风险分析中,海德堡的4482位EPIC项目的参与者或者确认了有结肠腺瘤,或者通过肠镜排除他们有这种肠道组织的改变。 自1992年以来,共有来自10个欧洲国家的约50万人参加了EPIC(欧洲癌症和营养调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他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将与被调查对象的新增癌症病例进行比对,研究其相关性。德国境内的两个EPIC研究中心分别是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波茨坦-Rehbrücke的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 原始文章:Sabine Rohrmann, Silke Hermann und Jakob Linseisen: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 intake increases colorectal adenoma risk: findings from a prospective European cohort study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9年,89卷1418至1424页,DOI:10.3945/ajcn.2008.26658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是德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它是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的成员之一。在这里有超过 2,000 名员工,包括 850 名科学家,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和掌握癌症的风险因素。他们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旨在开发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新方法。此外,德国癌症信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有兴趣的民众讲解大众性疾病癌症的相关知识。该中心的经费 90% 来自联邦教育和研究部, 10% 来自所在地巴登符腾堡州。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