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长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汀博物馆
huailu49 2018-12-21 11:51
此处建筑始于宋代,原为汀州禁军署址,元代为汀州卫署旧址,明清两代辟为汀州试院,是汀州所辖八县科举应试考秀才的场所。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驻地。199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内设“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被囚处”、“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参观游览内容。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2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俯瞰长汀
huailu49 2018-12-20 10:22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1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汀古城墙
热度 1 huailu49 2018-11-15 09:15
长汀县汀州镇自唐宋以来就是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是历代客家人南迁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也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1年中央苏区曾在这里设立汀州市,有红色小上海之称,1992年被命名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说过,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古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另外一个就是福建的长汀。 相比之下,长汀古城旅游的商业气息不是那么浓,倒是有一种原生态的淳朴: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3183 次阅读|2 个评论
瞿秋白纪念馆
热度 5 huailu49 2018-11-7 08:05
尽管身后的评价一度大起大落,他仍然是全党公认的早期最民主的学者型领导人。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陵园是一处开放式陵园,坐落在福建省长汀县西外街罗汉岭瞿秋白就义处,面朝长汀县城大街,背靠卧龙山,旁侧就是瞿秋白纪念馆。以下是我比较留意的几张图片: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4059 次阅读|6 个评论
探访汀江源头——龙门风景区
ssglwu 2018-10-8 07:46
探访汀江源头——龙门 风景区 吴国林 2018 年 10 月 每年国庆,说是不出去,但是,一到长假,又开始行动了。如何选景,一门很大的学问。首先,不是热点景点,因为热点的,基本我已去。二是景点有特色。三是路程不能太远, 1 千公里之内。 经选择,选到福建长汀县这一著名古城。长汀古城小思一日之后,前往汀江源龙门景区。从长汀驱车 30 公里,沿汀江而上,来到龙门景区,它位于长汀县庵杰乡涵前村。 既然是汀江源,当然有水、有江之源,更有“一线天”、“擎天柱”、“龙爪”、“龙心”、“龙肺”等景致,还有竹排、漂流等活动。 在龙门景区,龙门,那是一个石洞。在山岩上有一龙门寺,并有天后宫。找一农家乐住下,房间安好。听潺潺流水声,直观龙门寺,青松翠竹,晨钟暮鼓声声入耳,声音悠扬,静兮寂兮,天地同参。 涵前村四季如画,景色迷人。碧野、炊烟、群山、金色水稻,木质栈道,山水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龙门景区,空气非常非常好,水是山泉水,又有清风明月。 原有广州,睡眠质量不佳,近两年的鼻子过敏症。谁知在龙门农家,住上二日,上述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后来发现,龙门还不是真正的那个 最终极的汀江源头 。 汀江在龙门已是一条江了,于是,我们又往前追问,发现汀江之源还有很长,但因国庆长假太短,只好下次再去探索汀江 更原初之源 。 这正是: 原以为汀江之源就独一条,独一点,然而不是,源并不是点,汀江之源,不是点,而是线,而是面,而是体,而是那变化丰富的绵绵山水交融的山村景观( landscape ) 。 原以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后来发现世界是场构成的,粒子不过是场的激发态。现在我们知道, 世界不是由点构成的,而是由 超弦(superstring)构成的,超弦不断在振动,不断在变化,并弹奏出美妙的世界之音 !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召开
whyhoo 2012-5-21 11:11
全面总结推广长汀经验 扎实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召开 陈雷作重要讲话 苏树林致辞 李国英总结 陈荣凯等出席   本站讯 5月16—17日,水利部在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长汀县,召开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长远福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推进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主持会议并作总结。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出席会议,中科院原副院长、院士孙鸿烈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座谈。   陈雷对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长汀的成功实践,不仅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长汀人民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学习和推广。他强调,总结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基础性长期性战略任务;总结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不断探索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总结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让人民群众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得到实惠;总结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不断强化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体地位;总结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革命老区优良传统。长汀经验,是长汀人民创造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科学发展观在长汀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   陈雷指出,水土流失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的总体目标,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继续加强水土保持。今年1月8日,习近平副主席在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批示中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为做好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深刻认识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水土流失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加快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老区民生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陈雷强调,要大力弘扬长汀精神,加快推进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编制完成《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从全国1389个革命老区县中筛选出491个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的县作为规划实施范围,近期初步选定其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279个县先期开展重点治理。在推进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推进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分区防治布局。要针对陕甘宁、晋绥等西北黄土高原区,太行山、沂蒙山、大别山等北方土石山区,东北抗联等东北黑土区,遵义、百色、鄂豫陕等南方土石山区,井冈山、琼崖、洪湖等南方红壤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重点、目标任务和分区防治策略,力争经过5年治理,规划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年减少土壤流失量2亿吨,林草覆盖率达到45%,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经过10年治理,规划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0%以上,年减少土壤流失量5亿吨,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度提高。   陈雷指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持久地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机制。要根据新《水土保持法》规定,抓紧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范围。要发挥好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领导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抓好前期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点,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大局出发,科学制定规划,有序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要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倾斜和支持力度,确保老区水土保持投入近期有较大增长。要加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拓宽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渠道。积极创新投入机制,更好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四是加强依法监管,强化预防保护。要认真贯彻执行新的《水土保持法》,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要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城镇周边和开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加大对农村“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五是加强科技支撑,提高防治水平。要加强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和推广工作,推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建设较为完备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六是狠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结合学习推广长汀经验,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进党委、进人大、进政府、进政协、进党校的“五进”活动,精心打造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营造自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   陈雷最后强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推进治理、巩固成果、提高效益的艰巨任务。水利部将积极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长汀的支持力度,共同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他希望长汀在实施好国家重点项目、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为目标,进一步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模式,加快治理步伐,提高治理成效,全面实现治理目标。   苏树林对水利部长期以来对福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部在此召开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全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推动,是对福建进则全胜地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的极大促进。   苏树林表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的结果,是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悉心指导和大力扶持的结果。福建省委、省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这次座谈会的部署和相关要求,突出滚动规划,突出统筹施策,突出科学治理,突出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全面提高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水平,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李国英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水土流失治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为契机,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此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长汀经验,大力弘扬长汀精神,从当地实际出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会代表考察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听取了长汀县的经验介绍。水土保持专家学者代表以及长汀县农民代表在会上发言。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负责同志、水土保持处(局)负责同志,水利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在京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福建省龙岩市及长汀县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原文见 http://www.mwr.gov.cn/slzx/slyw/201205/t20120517_321529.html
个人分类: 水利|1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到正大,准备投考厦大数理系,重读大学一年级
chenfap 2009-10-26 07:11
回到正大,准备投考厦大数理系,重读大学一年级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15) 1945年7月间离开长汀,乘公路汽车经瑞金去宁都长胜回到正大(中正大学的简称)。长汀距长胜有两百余华里,有公路班车来往。但班车车票很难买到,承在厦大的十三中校友大力帮忙,通过一些关系才替我买到车票。我上车不久,上来两位乘客,他俩的座位在我附近。一看竟是正大校长肖蘧教授和正大赣州分校主任罗容梓教授。我认识他俩(在赣州分校时罗主任常对学生讲话,肖校长也到过赣州分校视察,对学生讲过话),他俩不认识我。我主动向他俩打招呼,彼此交谈了几句;他们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我也了解到,他俩来长汀是想搭乘美军飞机去重庆与教育部商谈正大的校务。由于当时想搭乘美军飞机去重庆的人太多,僧多粥少,他俩排不上号,只好返回学校。那时,东南半壁与西南的地面交通线已全被日寇切断,只剩下通过搭乘美军飞机由长汀飞往重庆或昆明的航空线。原来,在江西遂川、赣州和浙江衢州还建有较大的机场,准备在中美盟军对日寇进行反攻之时,作为美空军基地之用。由于国民党军队无能,衢州机场于早些时被日寇侵占破坏,遂川、赣州机场又于1945年1月接连被日寇侵占破坏;于是在东南只剩下长汀机场。我不清楚那时正大有没有小轿车,但大卡车想必是有的。现在回忆起此事,肖校长和罗主任没有动用学校的公车接送,而挤乘公路汽车,说明这两位教授是公高于私、节俭克己的。那时的大学,都只有一位正校长,没有副校长;校长除主管日常校务外,若日寇入侵,还要处理师生的疏散、迁校和复课问题,工作是很复杂和繁重的。 回到正大报到时,学校已开学上课。增兄、龚保根、陈秉常与周之德早已到达,他们已在校外租了一间民房住宿,并自己动手做饭;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所租民房原是农民牛棚改成,但条件仍比学校宿舍稍好;领出几个月的公费,手头有点钱,在外做饭,吃的也比学校食堂较好。故有些同学自己租房、做饭,我们也就跟样了。只是自己动手做饭太麻烦,后来请了一个农妇帮做。由于我决定投考厦大数理系,重新从大一读起;便对正大的功课,除微积分外,其它基本不去听课;自己复习高中课本,准备投考。 1945年8月初,厦门大学在宁都县城举行招生考试,宁都县城,距长胜约三、四十华里。秉常托人帮我找到了一个单位,可让在办公室借宿。我在考试前一天步行赶到宁都县城准备应试。对这次考试我是有信心的,结果也获得录取。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开始向占据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大同学与全国同胞一样,都非常欣喜;只是刚度过一段辛酸的逃难,感到胜利来得突然。原子弹的出现更坚定了我要学物理的志向。 10月间去长汀厦门大学报到,得悉学校已决定一年级新生先迁回厦门,在厦门鼓浪屿设立新生院,要新生直接到该处报到。厦大十三中校友会和江西同乡会组织了新生接待工作。把到达长汀的十三中或江西籍的新生招集在一起,让结伴同行;并代租去龙岩的汽车。与我同行的十三中校友有:余子渊、龚文京、廖作润、万式佳;还有谢淑敏等四位江西籍新同学等人。我们租了一部货车先到龙岩,住了一晚。第二天起早,顾挑夫挑行李,大家步行,走了数十里山路,下午走到水潮,这是龙江的上游。在水潮改乘木船,夜晚船靠岸边,我们睡在船上;第三天木船继续沿龙江而下,下午到达樟州。找到厦大设在樟州某中学内的接待站,当晚在该处住宿。接待站帮我们买好船票,并有人照料,第四天上午乘轮船,数小时后便抵达厦门鼓浪屿。四天的行程都很顺利,还饱尝了闽南的风光。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日之内步行八十华里,由瑞金走到长汀去参观廈门大学
chenfap 2009-10-18 07:47
一日之内步行八十华里,由瑞金走到长汀去参观廈门大学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14) 江西瑞金与福建长汀相邻;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迁在长汀。大约在1945年4月间,在厦大求学的高中同班同学胡复生从长汀来瑞金看望亲戚。他邀我和增哥去厦大参观,增哥不去,而我很有兴趣,欣然同意。便与复生沿公路步行去长汀,八十华里路程,要爬过一座大山,竟然一天走到了。路虽然较长,但已有从赣州步行至瑞金的锻炼和经验,也不觉得太困难。 那时在厦大的十三中校友有十余人,成立了校友会,他们很团结友爱,对我热情接待,陪我参观,使我感到很亲切。可能由于十三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基础较好, 厦门大学每年都送给十三中几名保送生的名额。1944年秋,我的高中同级同学胡复生等四人便是通过保送进入廈大的。那时十三中在保送学生时注意机会均等,每名毕业生只能选择一个保送机会。我已选择了西南联大,便不能再选择了廈大了。 厦门大学原为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私立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之后在校长、著名学者萨本栋领导下,办学很出色;抗日战争期间,在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中,两次排名第一。我到长汀参观厦大后,对这个学校的校风和学习环境获得良好的印象;厦大有数理系,我便萌生了转学到厦大的念头。心想能转入数理系更好,若转不成,我就重新投考厦大。一些在厦大的十三中校友赞同我的想法,特别是高班学长罗会标,他是我的小同乡,非常关心我,对我说:你就先到长汀来吧,我们帮你设法在厦大解决食宿问题;能转学到厦大更好,若转学不成,住在厦大准备重新投考也较有利。一些在厦大的十三中校友帮我进行了一些申请转学的活动。后来厦大领导没有同意我转学,但发给了一个旁听证。 于是我回到瑞金,取了行李,再来到长汀,开始了一段在厦大旁听的生活。罗会标、李祖渊学长在厦大学生宿舍给我找到一个铺位,起初在厦大学生食堂吃饭,后来学校不让,会标学长又帮我在外面找到一个便宜的小馆包饭。我留在厦大两个多月,傍听了大一的一些课程,主要是微积分和普通物理,对厦大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厦大旁听两个多月,对我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我了解到厦大对学生的学习是严格要求的,那时我就听到高班同学谈过:厦大一、二年级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相当紧张,考试很严格,常有同学补考甚至重修,若重修课程多,四年累计学分不够,不能毕业,有人要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毕业。高班同学的这些介绍对我起了提醒作用,促使我在考入厦大以后用功学习。我旁听了谢玉铭教授主讲的普通物理课,他常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物理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也更激发了我要学习物理的志趣。后来当我自己在大学讲授普通物理课时,我也常常主动考虑如何运用演示实验,这是谢玉铭教授的讲课对我的深远影响。 1945年7月间中正大学在江西东南部宁都长胜复课。那时战局还不够明朗,日寇随时可能侵犯赣闽边境,特别是长汀有美国空军机场,是日寇的重要攻击目标。那时曾听说厦大打算迁校至靠近闽粤边境的上杭山区。由于我在中正大学是公费生,回校生活更有保障。因日寇侵犯江西,当时与家庭失去联系;留在长汀,缺乏经济来源,那时带的钱已不多了。如果战局一有变故,后果难以预料,生活没有保障,比较冒险。又打听到,8月间厦门大学打算在江西宁都招生。于是我便决定回到中正大学。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