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施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吐槽之三:现场施工人的感觉
liwei999 2015-3-27 07:17
之三,现场施工人的感觉。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5 04:00:32 依靠工人阶级,这是 个曾经的口号。的确,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发动群众。这是所谓的 成功的记忆 。这个“记忆”导致了“大跃进”等惨痛的教训。 “大跃进”等都是宏观的事件,与现在的活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了。是否还要提“依靠工人”呢?镜某以为还是需要的。做事情讲究的是顾客满意度。顾客不满意了,往大了说就是不和谐了。买好东西固然重要,但是好东西凑在一起不见得就能成为好的系统。某大学内的“招待所”的洗脸池就是一例:水龙头的出水口靠着水池边,不论从景观还是使用,都不好。 Download 这类事情在安装之前就要修正,换个水龙头的设计就可以了。毕竟换个水龙头只是一时,而安装上了就要用很久了。叫干啥就干啥固然是个“美德”,但是对不合理的设计,还需要“说不”。这不单是个工钱的问题,也有个工人 尊严 的问题。 国人做事往往是钱没少花、工没少费,但是做出来的结果却很是不好。这个“招待所”据说是3星级的,住一夜330。也就是说,这样的洗脸池有几十个,想想也够让人闹心的。如此看来,能做到“向前一小步”并不是那么容易。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与设计相关的规定
cabrwxf 2013-4-10 23:41
今天看到魏利金总工( @ 魏利金 ---sunlay 三磊 )在回复王国勤总工( @ 结构人生 - 王国勤 )提到的网友讨论问题时,引用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以下简称 “ 《施工规范》 ” )的规定,心中很是欣慰。这也是 我们编制《施工规范》时的初衷,《施工规范》不是只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用的,设计人员也应该了解,设计人员应该了解广义的 “ 施工 ” 。 《施工规范》编制过程中,很多规定有与设计相关。今天王总提到的讨论问题为 “ C5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要求梁段预应力筋张拉须在混凝土的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的 95% 方可张拉,且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出于工期考虑,只按强度指标控制可以吗?弹性模量控制的作用大吗? ” 。 魏总引用《施工规范》第 6.4.3 条回复,条文如下: 此条的规定很清楚,但没有对弹模提出规定。 对于弹模问题,编制规范也考虑过,最终没有作为规定提出,主要原因是《施工规范》的主要适用范围是房屋结构,弹模影响相对小,且现场弹模试验的费用和难度都不小,故一般可不考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很多要做弹模试验,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监控施工变形。 《施工规范》编制时认为 6.4.3 条是比较合理的,条文 写成 “…… 应符合设计要求,且 ……” 主要是考虑可能有特殊情况,设计会单独提出。 对于王总提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不做弹模试验,只做强度即可(强度达到 95% 了,弹模也应该差不多)。对于这个工程,既然涉及提出了,施工方可以和实际沟通一下,可以《施工规范》作为沟通的依据。 故施工方要学会使用《施工规范》,设计方也要了解《施工规范》的内容。由此问题引申到,《施工规范》几处技术规定提出后,仍增加了“应经设计确认”的规定,这主要是涉于现行体制,施工单位没有单独更改设计文件的权利。实践中,施工方可把施工规范中的一些规定作为依据,用此与设计方协商。现举几个典型例子,并一一分析: ( 1 )第 8.3.8 条。《施工规范》规定梁、板与墙、柱混凝土强度相差一个等级时节点(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可以按梁板的等级浇筑,此问题以往存在较多争议,此次《施工规范》编制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考虑交接处约束作用,认为一个等级不会影响结构性能。施工方可以此为依据与设计方沟通,如 C30 梁、板, C40 柱,施工方可争取梁、板改为 C35 ,并连续浇筑,避免了以往为方便均使用 C40 的情况。 ( 2 )第 8.3.11 条。后浇带封闭时间一直是设计、施工双方存在争议较大的技术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9.1.3 条说明曾写有“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通常在两个月以上”,很多设计以此为依据做出 60d 的规定,施工方怨言很大。应该说 02 版设计规范说明的解释偏严, GB50010-2010 的条文说明已无此规定,改为“后浇带间隔期及具体做法不确定性很大,难以统一规定时间,由施工、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此背景下,根据国内工程经验,《施工规范》提出了后浇带封闭的最小时间,这个“最小”应该注意,实际上《施工规范》规定是建议采用 14d-60d 之间的时间,具体由设计、施工双方协商。如果施工单位有经验,根据气候等施工条件能做到 14d 封闭,则可取最小值;如条件恶劣,经验不足,则应适当延长。 (3)第8.7.1条。此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60d(56d)或90d的长龄期作为混凝土强度验收的龄期,但应经设计确认。此条规定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1.1条的规定一直。即在设计允许条件下,允许采用大于28d的龄期。但应特别注意,一定要在施工前由设计确认,写入图纸或出具设计变更,一般如事先不提,待28d混凝土标养试块强度不合格,再找设计,就不是变更这么简单的了(那时标养试块已经没有,应该采用其他破损或破损手段检查混凝土强度并以此作为验收依据了),而且那是设计是否愿意“帮忙”,也要看人品了。 除以上举的三个例子外,《施工规范》中还有多处提出“……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宜)……”的规定,多条均可作为设计、施工双方沟通的依据,本文不详述。
个人分类: 标准规范|9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广州地铁施工致塌陷 原因公布
lovekk 2013-1-31 13:41
[转载]广州地铁施工致塌陷 原因公布
  2013年1月28日16时许,广州市荔湾区一处路面突然坍塌,6家商铺、路上两棵大树“坠入”坑内。救援人员疏散附近300多住户。专家组称,塌陷原因是地铁8号线延长线文化公园站隧道地质与图纸不符,地质顶层太薄,加上地铁采取爆破挖掘,震动导致地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地点旁是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施工现场,且正处于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施工地段地层发生地质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及时疏散施工人员。   在现场看到,现场塌方面积有所扩大,目测约扩至400平方米,原本有一栋撕成两半的楼其中一半又出现倒塌,导致有6间店铺完全损坏,这些店铺包括包子铺、水果铺、拉面铺等。   记者在现场闻到浓烈的煤气味,据闻有天然气泄漏。同时,有诸多工程车不断赶往现场并向坑里回填混凝土,此外,还有几辆救护车停在一旁随时待命,目前消防人员还在现场继续搜索中,而部分受灾居民已安置到社区服务中心。   事发现场位于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的十字路口,原本有一排临街的店铺。张大姐的面包店位于塌陷区域的中心,“我当时正在跟隔壁水果店的老板娘聊天,忽然发现脚下的地方翘起来了,然后自己店的天花板就开始‘哗啦啦’掉东西”,张大姐回忆说,“我以为要地震了,赶紧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大喊‘不好了房子要塌了!’”   店里的两名工人和水果店的人听到喊声都跑了出来,等她们跑到马路上,回头就看到房子慢慢往外倾斜,接着轰然倒塌。“人行道上两三层楼高的大树滑到坑里,都没有露出一点树枝,你说这个坑到底有多深啊。”尽管已经身处安置点中,张大姐的脸色还是一片苍白。   据张大姐介绍,店铺的房子建于2002年,他们是第二年搬进来的。“前年开始挖地铁的时候,几乎天天放炮,都震得没感觉了。”张大姐说,自己跑出来的时候什么也没带,手机都埋在地里。店里的机器和货,加起来损失多达十几万元。   张大姐隔壁面馆的马先生,当时正在厨房准备和面,“当时听到很奇怪声音,感觉不对劲,地板好像在摇,我也以为地震了,那时店里还没有顾客,我就赶紧叫上三个伙计跑了出来,刚跑出来房子就塌了。”马先生说,他还想回去拿手机和中午挣的钱,幸好被人拉住了,只好眼睁睁看着混凝土路面撕裂出一道口子,他经营10年的店铺缓缓摇了一摇,便化作一片废墟。 广州塌陷原因:地质易风化 施工不当是诱因   詹松表示,康王路处于强风化岩层深槽,塌陷处地质更存在风化的可能,再加上该处施工时采用大爆破方式作用产生大震动,以致上层较薄的岩层发生塌陷,引发了地陷。   “矗立在这里的二层旧房往往有上百年历史,遇大雨都会有倒塌的危险,加上地下施工引起水位下降,地层压缩固结加快引起地面下沉房屋随之下陷。”詹松认为,这也是地陷后能瞬间“吞没”多间商铺的原因之一。   但詹松也强调,该地段也能适用于修建地铁等地下工程,但应采用明挖方案,结合旧城改造将折返线沿线的非端承桩基础和危房拆迁后采用大开挖方案,四周做好止水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地陷发生。   广州市康王南路公交站地铁施工工地旁28日下午4时许发生坍塌,事故地点旁是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施工现场,该地铁站是广州地铁六号线与八号线的换乘站,车站六号线为地下3层车站,呈东西走向,车站八号线为地下4层车站,呈南北走向,施工难度较大。   也有专家认为,塌陷处地质现状与施工图纸显示存在差异,酿成坍塌。而广州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地面下沉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目前坍塌处周边50米范围内412户居民、103间商铺共1200余人,已疏散他处并妥善安置。   据称,康王路8年前也曾地陷。2004年11月,康王路与中山七路交界处一地下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地面塌陷,塌下的深坑宽约10米,深达8米。
2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路施工管理,不够文明
hujianbo 2012-8-20 09:27
道路施工管理,不够文明
一般在道路上施工或者直接翻修道路,都会在道路两头设置醒目的标志表示“前方施工请绕行”。这是好事,也减少了事故、堵车,起到了提早提醒的作用。但是往往他们会忽视连接到该道路的各个支线,支线往往是居民区的道路,车流量少,但是也比较窄。 这不禁让我“恶意”的揣度,他们在道路上设置醒目标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车辆驶入施工区域,威胁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否则,应该在如图所示的支线的十字路口设置提醒标志。这两天,我家附近某主干道在施工,在阳台上多次看到小区车辆在支线上往返空跑,有多次甚至造成堵车,得一辆一辆慢慢的倒车。 道路施工应该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主动考虑工程对周边的影响。
个人分类: 生活随感|3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桥梁施工监控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lifengwang 2011-10-23 16:53
第一节 桥梁施工监控的定义 桥梁监控是新桥施工过程中,按照实际施工工况,对桥梁结构的内力和线型进行量测,经过误差分析,继而修正调整以尽可能达到设计目标。桥梁监控,也称桥梁施工监控或桥梁施工控制。在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连续刚构桥的平衡悬臂浇筑施工中,其后一块件是通过预应力筋及砼与前一块件相接而成,因此,每一施工阶段都是密切相关的。为使结构达到或接近设计的几何线形和受力状态,施工各阶段需对结构的几何位置和受力状态进行监测,根据测试值对下一阶段控制变量进行预测和制定调整方案,实现对结构施工控制。由于建桥材料的特性、施工误差等是随机变化的,因而施工条件不可能是理想状态。因此,决定上部结构每一待浇块件的预拱度具有头等的重要性。   虽然可采用各种施工计算方法算出各施工阶段的预抛高值、位移值、挠度,但当按这些理论值进行施工时,结构的实际变形却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这主要是由于设计时所采用的诸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构件自重、砼的收缩徐变系数、施工临时荷载的条件等设计参数,与实际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数不完全一致而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施工中的立模误差、测量误差、观测误差、悬拼梁段的预制误差等;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偏差随着悬臂的不断加伸,逐渐累积,如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主梁标高最终将显著地偏离设计目标,造成合龙困难,并影响成桥后的内力和线形。所以,桥梁施工监控就是一个施工 → 量测 → 识别 → 修正 → 预告 → 施工的循环过程。   其最基本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保证结构的外形和内力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节 桥梁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桥理想状态确定,理想施工状态确定和施工适时控制分析。   成桥理想状态是指在恒载作用下,结构达到设计线形和理想受力状态; 施工理想状态以成桥理想状态为初始条件,按实际施工相逆的步骤,逐步拆去每一个施工项对结构的影响,从而确定结构在施工各阶段的状态参数(轴线高程和应力),一般由倒退分析法确定;施工适时控制是在施工时,根据施工理想状态,按一定的准则调整,通过对影响结构变形和内力主要设计参数的识别进行修正,使结构性能、内力达到目标状态。 在建立了正确的模型和性能指标之后,就要依据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结合桥梁结构的结构状态、施工工况、施工荷载、二期恒载、活载等,输入前进分析系统中,从前进分析系统中可获得结构按施工阶段进行的每阶段的内力和挠度及最终成桥状态的内力和挠度。接着,假设成桥时为理想状态,对桥梁结构进行倒拆,利用前进分析所得的数据,可获得使桥梁结构最终为理想状态的各阶段的预抛高值,得出各施工阶段的立模标高以及砼浇筑前、砼浇筑后、钢筋张拉前、钢筋张拉后的预计标高。然后通过卡尔曼滤波器,预告出各阶段的实际状态值,再由最后的最优控制,结合实际观测值,得出最优调整方案,最终完成整个控制过程。 以上这三大系统均由计算机完成。   简单介绍桥梁监控中用到的前进分析、倒退分析和误差分析。 ( 1 ) 前进分析   前进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成桥结构及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这种计算的特点是:随着施工阶段的推进,结构形式、边界约束、荷载形式在不断改变,前期结构发生徐变和几何位置的改变,因而,前一阶段结构状态将是本次施工阶段结构分析的基础。前进分析的计算可按有限元方法进行,目前,此类计算已有软件提供。 ( 2 ) 倒退分析   前进分析系统可以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施工步骤进行各阶段内力分析,但由于分析中荷载的不断变化以及结构节点的相互影响,使最终结构轴线不可能达到设计轴线。因此,采用倒退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设置预拱度,使在成桥状态时,结构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倒退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假定 时刻结构内力分布满足前进分析 时刻的结果,线形满足设计轴线。在此初始状态下,按照前进分析的逆过程,对结构进行倒拆,分析每次卸除一个施工段对剩余结构的影响。在一个阶段内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便是理想施工状态。 (3) 误差分析   倒退分析得到的理想状态是我们期望在施工中实现的目标,而实际施工中结构状态总是由于设计参数、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因素偏离目标。为了能及时有效地将实测数据(体系本身的变化、挠度、应力、现场气温等)、调整参数信息、误差信息反馈到实际施工控制中,指导现场施工作业,可编制基于现代控制论中的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和有限元法的的计算程序,建立现场计算机工作站( EWS ),将实测结构控制参数输入,得出有效调整量,获得最优调整方案,同时预告下阶段结构状态。
个人分类: 桥梁施工监控|4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施工中的天通中苑东南侧一瞥
黄安年 2011-6-13 16:27
施工中的天通中苑东南侧一瞥
施工中的天通中苑东南侧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13 日发布 天通中苑东南侧和西南侧是整个天通苑居民楼建设中的最后工程 , 西南侧在现行地图中并没有标明归属,东南侧的西部据说正在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馆哈游泳馆,而东南部则是居民楼。 今天早上路过随机拍摄照片 15 张。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特点(转自《看中国网》)
changlb 2009-10-27 14:42
2009-01-19   来源:看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景晶 网址: http://www.showchina.org/zixun/200901/t256368.htm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工作和现代的做法十分类似,建筑工程的主持者都非常重视实地调查研究,通常综合采用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的方法。中国建筑匠师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富立体感的图法(类似现代的轴测图)来指导施工。汉代之后,制定建筑设计图样和说明文件已经是大型建筑计划所不可缺少的事情了。到了公元10世纪中期,建筑制图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 隋朝宇文恺设计明堂的时候,由于众说纷纭,争议很大,于是他博览群籍,参详众议,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才写出了陈述设计理由的《奏明堂仪》,里面提到了他对前朝太极殿遗址的现场考察和测量,连同设计图和模型一起呈给皇帝,方案才得以确定。 此外,从周代的冬官开始,二三千年来,中国一直都设有专门的建筑部门和官员负责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调配等工作。正是这些官方机构的工作使得劳动力和材料生产运输的组织效率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中国古典建筑的 标准化和模数化才得以实施和推广。 明堂 到了明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系统已相当完备,那时候的各种政府工程都由官方专门建筑设计机构工部营缮所负责设计策划。清代进一步设立了算房和样房两个部门,算房负责工料预算和估价,样房负责绘制设计草图和有比例的施工图,制作模型。当时的模型用硬纸制作,不仅表达了外形,还可以拆开来显示内部结构,直接为施工服务,称为烫样。清代一位才艺出众的匠人雷发达(1619-1693)和他的七代子孙曾先后掌管样房,200多年间皇室的大型工程如圆明园、清漪园、热河行宫、昌陵、惠陵等等的规划设计都出自他们之手。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示意图 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确立了古典的模数制。1091年成书的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营造法式》总结了前代的建筑经验,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构架建筑的用材按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地随之而来。这套行之有效的建筑方法一直沿用到了清代。 《园冶》记载的格扇式样图和栏杆式样图 各种构件的尺寸一旦确定,就为预制化生产打下了基础。所有的木构件都采用预制的方法,不受房屋建筑工地面积的限制,迅速完成构件生产后,再运到现场安装。中国木构件梁柱很早就形成了榫卯的联结方式,可以说也是由装配式的施工方法引起的。在这一点上,按比例制作的建筑图和模型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样一来,材料的用量和各个工种的劳动定额都有了标准,可以很准确地估计出来,这样有助于对工程进行经济预算、核算和管理,有助于施工的顺利和高效。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通苑地区忙施工,只见民宅 不见二三级医院
黄安年 2009-10-18 10:39
天通苑地区忙施工,只见民宅 不见二三级医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18 日发布 天通苑社区已经建设十年了 , 迄今天通苑和西、东、北区已经建成 , 中区已经建成一部分 , 其他部分正在建设中 , 我们看到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正是中区的。天通苑地区全部建成将拥有 15 万户居民 , 成为北京市的超大型社区,然而呼之已久的各种配套改设施却相当的滞后。别的不说 , 媒体早已宣传开来的所谓三级医院迄今未见开工 , 天通苑地区目前连个二级医院也没有 , 至于学校和其他文化设施同样有这类问题 , 天通苑地区不认真解决质量上乘的医院、学校、图书馆、运动场、文化馆等公共场所的配套 , 恐怕难以把社区真正建设好。 附即时拍摄的照片3 张。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