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通货膨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一句话戳穿“人民币升值”背后的阴谋
anan 2010-11-25 13:31
一、人民币升值的真相。 所谓的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准确的表达应当是美国逼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就是说在2005年前后,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1:8,现在是6.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1:6.8,这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升值了1.2元,约是20%。就是说在2005年前后,我们拿8元人民币买到1美元,现在只需拿6.8元人民币就可买到1美元。若单纯从购买美元来讲,人民币确实更值钱了。但是,人民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如欧元、日元等未必升值,就不意味人民币真正升值。 二、美元是什么?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其实质就是美国给打的白条,无非是这些美国的白条也被其他国家所认可,可以在美国或其他国家流通(又称硬通货),所以其影响比较大。对我们来讲,如果我们卖给美国很多货物挣到一些美元,然后用这些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货物,劳动生产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但是,如果我们挣到一些美元,没有用这些美元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货物,而是把这些美元留到了手里,这些美元对我们来说实质上就成了白条。 三、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是怎样造成的? 造成我们手里握有大量美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多,而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同时也进口美国的商品呢?因为,一方面,美国长期坚持对我国技术封锁,只要是有科技含量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的商品都拒绝卖给我国;另一方面,美国是一个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的国家,象华尔街的高管们干的就是服务业,劳动力的工资又特别高,对科技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美国根本就不生产,也根本就生产不起,比如纺织品等日用品。如果美国开工生产那些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商连工人工资都发不起。所以,美国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就有意识地把这些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转移到了国外,我们国家就承接了很多,以至成为世界工厂。第三个原因是即使美国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也不能购买,因为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本就是我们的优势,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同样的东西,美国生产的要比我国生产的高出好几倍,我们总不能10美元卖给美国一条裤子,然后花100美元再从美国买回一条裤子吧。以上因素造成我们对美国无甚可买,这就是造成我们连续70多月的对美贸易顺差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人民币汇率造成的。 当然,美国很乐意把它们的农副产品便宜卖给我们,比如大豆、小麦、玉米以及牛肉、鸡肉等。可是美国的农副产品大部分是转基因产品,它们的大豆产量高、颗粒又大又圆、出油率也高,而且送到我们家门口的价格比我们自己生产的还便宜,表面看起来对我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把出口制造品创来的外汇大量购买美国的农副产品以平衡中美贸易的话,对我们来说后果就更严重了。撇开转基因产品不说,单说美国的农副产品价格之所以便宜,是因为美国是农业补贴国家,美国的农民生产一吨粮食,光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就基本够本了,只要卖出去就是利润。那么美国国家财政是不是在做蚀本生意呢?这就涉及到美国的一个大战略问题了,美国的战略是要垄断世界粮食市场,用它的低价粮食摧垮其他国家的农业,最终让其他国家连吃饭都要依赖美国,从而达到控制、奴役其他国家的目的。因为美国的转基因产品是不能当种子使用的,而种子的生产作为核心技术又掌握在美国手里,等到其他国家的本土农业垮掉了,本土的粮食和种子没有了,只好向美国购买粮食和种子,到那时美国的真实面目就露出了,它会把粮食按颗粒出售:一美元一粒,爱买不买。这就是我们不能用外汇大量购买美国的农副产品的原因。 四、为什么我们大量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因贸易逆差需要向我们支付大量美元现钱,可是美国又不情愿了,因为这需要美国印刷大量美元投放出去,如果美国投放的太多了,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使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又会影响到美元的储蓄货币地位,进而影响到美元的地位,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美国就要求我们购买其国债,对我们轻飘飘地说一句:你手里拿那么多美元现钱没意思,干脆借给我算了,我给你利息,你还可以保值增值。而我们呢?既然无甚可买,钱放着也是放着,借给美国还能图个利息,所以只好听从美国的建议,就去购买美国国债,一直购买了美国87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等于借给了美国8700多亿美元。就是说,美国把我们很不容易挣到手的美元货币用另一张国债白条又给借走了。事实上,在这个环节中,美国不仅享受着我们的商品,还花着我们的钱,我们却成了握着白条却无钱可花的富翁。 五、为什么我们不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按说购买美国国债本也是一种理财方式,就象我国国民挣了钱舍不得消费而存到银行图个利息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钱借给什么样的人、债务人拿借款去干什么、以及债务人是否守信。而美国是一个靠借钱享受的国家,现在美国仅欠外债就达8、9万亿美元,加上其印刷后发行在外被其它国家、企业或国民掌握的美元不下十几、甚至几十万亿,它自己不是省吃俭用、艰苦朴素,而是铺张浪费(军费开支),天天吃香喝辣的,还动不动欺负下别人。据统计,美国军费开支2004年是3,991亿美元,2005年是5,540亿美元,2007年军费预算总额高达6,261亿美元,以后每年都维持在6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开支最高的2009年也只有702亿美元。美国军费主要用于购买武器、新型武器的研究和开发,以维持其所谓的全球战略。近些年来,美国不仅打了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还不停地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干预,又是对台军售、又是会见藏独、疆独,让我们一把一把地吃苍蝇。更为可恼的是,美国根本就没打算给我们清帐,对这样的家伙,我们有必要继续借钱给他们吗? 六、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 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预计将达2.49万亿美元。在这2.49万亿美元外汇中,扣除8000多亿美元国债,剩余1.6万亿美元外汇,其中一部分是美元投资比如办企业(可称为良性外汇),估计在8000亿左右;另一部分是国际游资即国际投机性资本(可称为不良外汇,俗称国际热钱),估计也在8000亿左右,这部分投机性资本涌进入中国,目的就是豪赌人民币升值。因为我国政策是强制结汇,热钱进入中国后,必定要换成人民币,假设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8:1,那时美国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偷偷的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用8000亿美元买入6.4万亿人民币,那么,五年后的今天,美国人要求人民币升值,汇率变1:1,此时索罗斯只需用手中的2.4万亿人民币就可以做空我们的全部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那么他手中还有4万亿人民币,如果他继续砸盘,我们还要支付给他4万亿美元,如果此时中国拿不出这么多外汇给他,那么就只能给黄金,国家的黄金没了就给房子,给土地,给特权。就是说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为1:1,索罗斯只需用原来的8000亿美元投资就会在做空我们的全部外汇储备以外,我们还要倒欠他4万亿美元。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被一掠而光的道理。日本的广场协议、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缘由就在这里。 据闻从2003年到现在的七年里境外金融投机者手里已经收集了几十万亿的人民币筹码,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些境外投资者(或是金融炒家)就会因为汇率变动将手里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而获利(外资出逃),这些人民币会因汇率升值而大量释放到国内流通领域,从而造成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物价飞涨,从而把中国经济打回原始社会,此后政府破产、企业倒闭,优质资产以跳楼价打折卖。这就是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七、为什么国内少数富人希望人民币汇率升值? 很简单,国内少数富人之所以力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因为他们通过多年来的巧取豪夺,变公为私,聚敛了大量的人民币财富,比如文强一个厅级干部就搞到两三千万人民币。这些钱目前在美国能买一套房子,但是如果按1:1升值后就是两三千万美元,就能在美国买一幢大楼。他们幻想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到美国过有钱人的生活,其实这不过是国内少数富人无知地做着一厢情愿的美梦罢了。倘若人民币汇率真的按1:1升值后,美国的金融大鳄会在第一时间抛空手中的人民币,美国也会在第一时间关闭人民币兑换美元吧台,等到美国抛空手中的人民币以后,美国一定会把汇率改为1:10000,即1美元兑10000元人民币,国内的人民币就会泛滥成灾,人民币彻底崩盘,那时你的两三千万人民币兑成美元后充其量只能在美国买个鸡窝了。美国对付前苏联的例子就活生生地在那摆着。 八、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句话:以不变应万变! 一、人民币继续紧盯美元的策略不变 美元变,我即变;美元不变,我亦不变;美元咋变,我就咋变。这样,一方面美元是美国的命根子,美国才不乐意看到美元的地位被动摇呢,美国会千方百计保美元,顺便也就保住了我们的人民币;另一方面,人民币紧盯美元,盯着盯着就盯出了第二美元----人民币,这样有利于人民币有一天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蓄货币,到那时,中国就真正实现崛起。就好比长跑运动员一样,如果第二名盯紧领跑者,找准机会,一下就超过去成为第一名了。 二、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仅不能升值,还应缓慢贬值 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人民币缓慢贬值有利于我国的外贸出口,增加国内就业机会,这是我们稳定发展的基石。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套住热钱,可以把大量的投机资本留在国内,让它们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人民币缓慢贬值,还可以挤掉一部分短期的、不安全的外资水分。 但是,过分的贬值会伤及国本。因为人民币贬值是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低收入为代价的,所以人民币缓慢贬值绝不能成为我们的目的。那么人民币贬值到什么时候合适呢?应当一直贬到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消肿、美元国债基本清零、我们多数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时候就差不多了。只要我们实现两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基本清零,我们就可以考虑人民币不仅对美元汇率升值,还要对所有外币升值。王八蛋才不愿意让一块人民币值一根金条呢!如果我国的铸币厂印刷出来的一块块人民币拿到国外就能当一根根金条花,那我国的每一个乞丐都可以到外国当富翁,关键是那时美国绝不会再提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了。 现在让人民币缓慢贬值,美国肯定会不高兴,那就让它叫喊去吧。如果它对我们设贸易壁垒,提高关税,我们也对其施以同样手段,大不了我们扔掉美国这个市场。我就不相信,死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难道离了美国,我们就没有了对外贸易?就活不下去了不成?非洲、南美、东南亚、印度,包括中亚、欧洲、俄罗斯都是我们可培育、可开拓的市场。 当然,我们不愿轻易丢掉美国这个市场,但我相信美国更不愿丢掉中国这个市场。因为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对谁都没好处。如果我们强硬到底,美国就会让步,就会想办法找台阶下,不然它就会丢掉中国这个市场,就会让欧盟、日本等国乘机而入,从而便宜了欧盟、日本等国,这是美国最不情愿看到的,因为美国的资本家决不干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事情,所以中美贸易战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反之如果我们一味退缩,美国就会得寸进尺,就会不断地向我们进攻,那才会真正诱发中美贸易战,而且最后失败的一定是我们。 三、必须把握贸易平衡 我们不应当一味追求贸易顺差,也不应把出口创汇当成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强国富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外贸当然是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过高,是因为我们的贸易顺差太大,我们应当使贸易基本平衡,使顺差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位置。 要扩大进口,适当削减目前的外汇储备余额,一是如果能够进口高端技术当然再好不过,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大量进口石油、煤炭、矿石等原材料,一时消费不了就储备起来;二是大量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让他们直接掌握高端技术;三是投资外国的矿山、土地等资源领域;四是应当严禁进口外国的淘汰设备和垃圾产品,严禁外资投资关系我国国计民生或国家垄断的水、电、汽、交通、金融等领域。 在出口问题上,一是应当把制造品、技术产品、农副产品作为出口的重点;二是对上游资源型原材料的出口不仅要取消出口退税,还要加征关税;三是高度重视劳务输出,让更多的劳动力到国外去承包土地、承揽工程。 四、坚持不懈地科学拉动内需 内需是我们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动力,就拉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安全而言,内需是第一位的,外贸是第二位的,可是我们多年来的政策恰恰颠倒了二者的位置,使内需变成了内虚。造成国内尚有不少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却跑到国外低声下气求人家买我们的便宜东西;造成国内经济持续增长,GDP数字长期居高不下,国人却感受不到经济发展。国人的收入不能显著提高,拉动内需就是一句空话。而我们过去一提拉动内需,就是增加投资,就是上项目、上大项目,就是投资房地产、投资工程设施。党政机关大楼越盖越高、越盖越大、越盖越豪华,结果把活钱变成了死钱,内需依然疲软,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内需的七寸。依笔者而言,要拉动内需,一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在智能装置方面、能源替代方面肯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是投资制造业,对制造业应有长期打算,不能只看眼前。事实上对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制造都是绩优项目。实在不行就在荒山上、戈壁滩投资植树造林也比把钱存在国外强;三是下决心解决全民的社保医保问题,同时提高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这个问题不解决,内需就不能真正拉动起来;四是投资公共设施。新农村、城中村改造、道路交通、水利等等都是投资项目。总之,让钱活起来,就一切都顺畅了。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336 次阅读|1 个评论
每周经济评论: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
lxj6309 2010-11-21 22:24
在各发达国家还为经济不振发愁而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却在为防止通货膨胀而积极筹谋。 2010年11月1 7 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稳定价格措施。主要措施有四个方面: (一)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二)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三)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 11月19日,国务院又发布 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共十六个方面,其中既有短期措施,还有长期机制。不过,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属于短期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 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理论文章中,我们曾指出,农产品价格不应当为通货膨胀和CPI高涨负主要责任,那时是针对08年初的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在,我们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实际上,最新报道: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七连增连续四年 1 万亿斤( 2010-11-09 来源:三农在线 - 农民日报)。个别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可能与个别农产品经济周期有关,但是,普遍的农产品价格大幅变动对应的是农业经济的长周期,是不会常有的。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很难说,今年是农产品的普遍小年,至少粮食不是。在我看来,这次的农产品价格一波接一波到普遍高涨是流通现象,进一步出现全面通胀则主要是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问题。说到底,普遍的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要治理由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胀,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是实施反措施,即实行通货紧缩,如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门槛等。这些措施目前在我国已经实施。另外,现代经济学还强调预期的作用,即实际通胀和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存在正反馈关系。就我国政府目前的应对措施来说,似乎是多管齐下。而且舆论高度关注,有一种紧张空气。这在一方面刺激了人们的通胀预期。对那些企图借通胀发财的资本来说,他们是很高兴的。每一次通胀都是对普通劳动者的一次抢劫,是大资本的盛宴。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我国是与我们的制度目标背道而驰的。 从理论上来说,治理通胀必须针对不同的通胀类型进行处方。我国目前的通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谓的输入性通胀(这个输入既包括原材料等进口品的输入价格通胀,也包括输入的流动性),二是我国由于结构调整,从限制产业中退出来的流动性资本没有找到很好的出路,于是在流通领域乱串;大规模刺激性投资完成前期项目后,没有新项目也会在流通领域乱串。应该说,通过原材料等进口品价格输入的通胀不占主要地位,至于热钱就看我国控制得如何了(由于对此不熟悉,在此就不妄论)。所以,就国内政策来说,治理通胀的措施一是广开实业投资渠道,二是从一些生产-流通循环的关节点上进行限制性物价治理。把这个政策与我国扩大内需、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结构转型目标结合起来,就能变害为利。其次,疏通金融市场的流通渠道也能减缓流动性在实体经济中的危害。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2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anan 2010-11-11 09:27
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 通货膨胀 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另有,CPI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电脑中的CPI(Characters Per Inch)、衡量计算机性能的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管理学中的CPI(Common Performance Indicator) 等。 先来区分一下同比和环比的概念: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1)*100%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 环比分为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和年环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以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对比(相邻期间的比较),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动程度。如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 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简介   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 C P I 走 势 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居民消费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 利率 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 通货紧缩 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 CPI指数 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计算公式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T=(P1P0)/ P0,式子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 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相关解读   市场敏感度:非常高。   含义:十分流行的测算零售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   发布时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0分;在报告当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发布。   频率:每月一次。   来源:劳工部劳动统计局。   修正:没有月度的修正。年度的变化会在2月份,随1月GDP数据公布时做下介绍。修正能上溯到5年前。   为什么重要:与就业形势报告(非农)结合在一起,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成就了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另一个热门的经济指标。它获得关注的原因显而易见:通货膨胀影响着每一个人,它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极大地破坏着个人或企业的投资,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展望有助于设立劳动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   消费者物价指数到底是什么?它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美元的影响不太明确。通常情况在一个健康的经济扩张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来自通货膨胀的上升,它将损害美元。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损害了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投资的价值,因此CPI的持续上升对美元有负面影响。   货币交易者对其他细微差别也十分敏感。例如,外汇市场的交易者认为美联储已经迅速行动并灵活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元可能将保持它的价值甚至升值。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 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 生活成本 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1年前价值97.75元的商品或服务。 核心CPI   所谓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食品价格剔除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rdon)于197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时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了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 生产价格指数 (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但是,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该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大有人在。 意义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 货币汇率 向好,有时则相反。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 C P I 相 关 漫 画 升, 汇率 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 购买力 减弱,按照 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 利好 该货币。降低 通货膨胀率 的政策会导致 龙舌兰酒效应 ,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编辑本段 CPI变动 变动及原因    我国CPI涨幅越来越快,08年8月又创新高的根本原因   第一,中国的cpi权重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 cpi中 住房权重占到四成, 而中国不计入cpi 。而中国cpi中食品的权重占到三成以上 于是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动有很大的原因。cpi的权重改变周期很长往往跟不上人民生活的变化。比如,在美国cpi权重的变化往往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而在98年时,cpi的比重中还不加入手机这个物品,所以,从这个来看中国的cpi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率。 第二,cpi中除去食品和资源价格后,有一个被称为 核心cpi 的东西,而中国核心cpi没有太大的变动。因为,在国际上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变动会很大,所以有时候不被考虑为一个对于经济衡量最重要指标。 第三,中国食品的价格变化源于供需关系的原因,以猪肉价格变动来说,1,病情和整个食品产业联动固然造成养猪成本提高,同时资料显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猪肉的价格一直趋于较低导致农民的对于养猪的积极性下降。即使被认为中国最好的猪肉行情的现在,养一头猪的利润只有250元左右,这还不到一个农民工出外打工两个星期赚的钱。2,猪肉是周期性的,也就是说一头猪从小到可以卖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带来的不只是几个月才能满足供应的问题。它有连带效益,因为猪量少所以种猪一样少,于是市场上小猪的数量也少,于是要改变情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3,中国 产业结构 决定在现在主要还是一户一户为单位的养猪为多,不能形成 产业 从而猪肉的成本过高,所以改变产业结构也不是急的出来的。 加息 对于改变以上问题没有太多的作用,因为 利息 只对货币的供求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很难影响到猪肉价格,何况还要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加息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更重要的是对于 货币流动性 的管制。这又是后话了。    CPI持续高涨原因   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2008年2月份 CPI 同比 上涨8.7%,月 环比 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也就是说,2月份 CPI已达到11年以来新高。   如果CPI继续高企,即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将可能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并会严重侵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政府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将可能会弱化或有付之东流之虞。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高企的通胀压力会持续这样久?按照一些部门的解释,当前CPI过高是结构性的,采取临时性或结构性调整政策就可以药到病除。但是,现实生活却与从上述解释相去甚远。例如,CPI上涨被视为是由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上涨过高引起的,但近期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政策,猪肉价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涨幅度更快。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如此。   何也?根本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对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还认识不清,自然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之办法。笔者在2007年物价上涨之初时就指出,这一轮物价上涨应该是近几年来房价快速上涨的传导结果,当宏观经济中的价格上涨最后传导为食品价格上涨时,就预示了国内物价水平将可能全面上涨。尽管有人以我国的核心CPI仍保持1%的上涨水平为由,认为当时的CPI过高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国其实并不存在类似美国的核心CPI概念及其包括的内涵,以此来解释我国社会经济现象并获得政策结论,自然就文不对题了。   因此,在面对当前高企的CPI数据时,整个社会应当高度正视这一事实,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基本共识,以此来找到化解当前CPI高企的解决办法。   当前,CPI为8.7%是高抑或不高?尽管有不少人认为雪灾与春节等因素是导致2月份CPI继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如果扣除这些因素影响,2月份CPI的上涨幅度就不会那么大。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比这种解释更为严峻。这也是通胀压力之所以会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的原因所在。   那么,导致当前CPI高企的根本原因何在?笔者依然认为,根源就在于近几年来国内房价的快速上涨。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当国内房价快速上涨时,其他商品岂能不快速上涨?我们应该看到,在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早已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不仅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带动了相关50多个产业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并带动整个市场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可以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只是这轮价格上涨的最后一端。   当国内食品价格出现全面、快速和持续上涨时,它预示了我国可能已出现了全面通胀压力。因为,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又会以循环的方式向其上下游产品的 价格传导 ,并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浪潮。   面对当前国内CPI继续高企压力时,我们既不会低估CPI快速上涨的负面经济后果,也急需找到导致CPI快速上涨的影响根源。特别是当银行信贷仍超高速增长时,我们更要密切关注CPI上涨压力或通胀压力。   有鉴于此,我们不仅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且还要加大 从紧货币政策 的执行力度。在笔者看来,唯有通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价的有效调整,才是化解目前国内CPI快速上涨的关键所在。   因为,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性产业,如果央行实施全面 C P I 下 降 从紧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当然是首当其冲的。还有,CPI高企必然会导致居民存款出现严重的负利率情形,推升利率上调预期。由于随着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及利率上升,将会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一旦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需求被遏制了,房价自然会回归理性。只要房价上涨得到遏止或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国内CPI波动趋势自然会随之调整。可以说,这是治理当前我国CPI高企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   2、国家统计局2009年8月11日公布了2009年7月份的一系列 经济 统计数据,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同比下降1.8%,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2%。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底今年初金融危机开始爆发以来,这两个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数据,基本上一直处于下降之中,至今未有改变。 近年我国CPI走势   2010年9月CPI涨3.6%,创23个月新高    2007年中国CPI走势 同比增幅:1月2.20%,2月2.70%,3月3.30%,4月3.00%,5月3.40%,6月4.40%,7月5.60%,8月6.50%,9月6.20%,10月6.50%,11月6.90%,12月6.5%。2007全年CPI同比上涨4.8%。       2008年中国CPI走势   CPI的同比增幅:一月7.1%,二月8.7%,三月8.3%,四月8.5%,五月7.7%,六月7.1%,七月6.3%,八月4.9%,九月4.6%,十月4%,十一月2.4%,十二月1.5%。2008全年CPI上涨5.9%    2009年中国CPI指数   2009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 价格总水平 比2008年12月份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3%,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2.4%,鲜蛋价格上涨0.8%。   2009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 1.6%,为6年来首次下降。2月份全国食品价格下降1.9%,非食品价格下降1.2%。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8.8%(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8.9%),鲜菜价格下降9.3%,粮食价格上涨4.4%。从月环比看,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1月份持平。   2009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2%。从月环比看,三月份CPI比二月份下降百分之零点三;食品价格下降百分之零点六。 在八项指标中,呈现五降三涨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百分之零点七,衣着类下降百分之二点三,交通和通信类下降百分之二 2 0 0 8 年 C P I 走 势 点五,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百分之零点七,居住类下降百分之三点五。而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百分之一点八,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百分之一点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百分之一。   2009年4月份,CPI同比下降1.5%,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其中,城市下降1.7%,农村下降1.0%;食品价格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下降1.5%;消费品价格下降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4%。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3月份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8%,其中鲜菜价格下降4.9%,鲜蛋价格上涨2.7%。   2009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1.5%,农村下降1.0%;食品价格下降0.6%,非食品价格下降1.7%;消费品价格下降1.4%,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3%。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0.6%,其中鲜菜价格下降7.1%,鲜蛋价格上涨2.0%。   2009年6月份,CPI同比下降1.7%。   2009年7月份,CPI同比下降1.8%。   2009年8月份,CPI同比下降1.2%。   2009年9月份,CPI同比下降1.1%。   2009年10 月份,CPI同比下降0.5%   2009年11月份, CPI同比上升0.6%   2009年12月份, CPI同比上升1.9%   2009年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从公布的数据看,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    2010年中国CPI指数  2010年1月份,CPI同比上升1.5%      2010年2月份,CPI同比上升2.7%   2010年3月份,CPI同比上升2.4%   2010年4月份,CPI同比上升2.8%   2010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分类别看,5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0%。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5%,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1%。分类别看,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其中鲜菜环比下降9.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1%;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持平;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2%。   2010年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2%   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8%。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3.9%;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从环比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0%。从环比看,6月份下降0.3%。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   2010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5%。食品价格上涨6.8%,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2010年8月CPI涨幅比7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0.6%。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4%,为涨幅最大两项的分类指标。1月-8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比1-7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2010年9月CPI涨幅比8月扩大2.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6%,环比上涨0.6%。 认识误区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CPI这个经济数据,更加关心的是它的变动幅度,即一个百分比,这就让并不十分了解经济学的人们误以为CPI就是一个变动率。但实际上,CPI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大于100的整数,即一系列参考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基期时的他们的价格的一个相对价格,而不是一个变动率数值。他们的计算方法跟 股票市场 的价格指数是十分相似的。   费用绩效指数 Cost Performance Index (CPI)项目管理中费用管理领域中的名词,是项目费用效率的一种度量。计算方法为实现价值(EV)与实际费用(AC)之比。即:   CPI = EV/AC。当CPI大于等于1时,表明情况有利,而当CPI小于1时,表明情况不利。 CPI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称CPI,它计算的是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平,是一个与基期100相比较的数值。计算期的价格指数超过100,表明该期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上升了,小于100则表明下降了。在2007年5月以前,我国的这一价格指数一直稳定在100-103之间,但是自从2007年5月以后,这一指数开始飙升,表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在最新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CPI的上涨达到8%,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8.3%。虽然比2月份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处在高位。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通货膨胀是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控制通货膨胀也将是管理层未来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5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许多经济体在“房地产“面前栽倒?
newniu 2010-10-29 23:00
房地产与经济似乎有不解之缘,日本经济在"房地产"面前栽了跟头,美国的次级债风波,香港97年盘崩。房地产与经济的联系是众所周知的。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地租。当房地产与炒作结合在一起,也就创造出一幅幅的悲喜剧。 炒作和赌博类似,迅速发财的快感和疯狂麻醉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就像毒品一样,一代代永不灭绝。追本溯源,最早有记载的炒作或许就是1636年荷兰出现的郁金香。而我国同样发生过兰花、普洱茶等各种炒作。人们仍然能够听到海南、珠海等地的房地产崩溃声。 房地产为什么成为人们的终极投机品? 房地产投机似乎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回顾的恶梦,财富瞬间化为乌有,经济持续衰退。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投机品的特点。作为投机品,具有很多的特点,事情上,人们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其中“流动性高”,“沽值存在较大分歧”是最基本的要素。不过具有上面两个特点的东西很多,为什么选择房地产? 我们认为,投机品具有以下特点: 1、题材性; 任何一个投机品总离不开一个题材,如兰花,普洱茶等都具有一个题材,是真是假无所谓,题材最重要。普洱茶的题材在于它能功用:医治高脂血症,降血脂。 虽然每一个人都认为价格与功效不符,但是整个投机过程本身就建立在假的基础之上的。 2、有限制条件; 兰花和普洱茶的供应并不是无限制的,受到生长期限的控制。事实上、许多农产品很容易成为投机的对象。普洱茶还受年份限制。粮食、棉花也能成为炒作对象,不过现在受政府控制。 3、开放性; 一方面是人们很容易参与进入;另一方面是投机品数量能量增长。人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进入简单。另外就是投机品供应能够渐渐有所增加。兰花和普洱茶的供应能够稳定增加,这使很多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另外开放性使投机者数量很多,而且增加很快,使投机场不确定性增加,即使是投机老手,也会在其中栽跟头。 文物就是一类很特别的投机品,一是供应非常有限;另外要求专业知识较多。这使文物成为一种特殊的投机品,只在极少数人圈子里流通。 由于房地产具有以上特点,使其必然成为投机品,而且会带来很大经济问题。因此许多国家政府在房地产上非常小心,比如韩国,新加坡等都严格进行控制。 房地产具有成为大众投机品的特点:房子本身具有一定的题材性——住房需求,政府支持。我国人多地少,住房的刚性需求,成为投机的绝佳题材。 有一定的限制——土地数量有限,完全由政府控制。有一些住房政策也影响房地产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开发房地产必须与政府许多部门打交道,受到各种各样的政策和规范限制。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情况下,使许多企业不愿意进入房地产业。因为里面的各种明的,暗的限制和因素使企业很难发展,领导者会感到压力很大。各种拆迁问题,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会使许多企业不愿进入。 各种限制的存在,使房地产很容易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落后于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房地产快速发展成为政府最大的希望。促使房子价格上涨,吸引资金进入也成为必然。而且在这个时候,许多人也在其它行业赚了大量金钱,无处投资,房地产正好成为下一波投机的对象。 开放性表现在房地产投机进入相对容易,银行提供贷款;另外是房子数量渐渐增加,价格上升较快,同时上升速度也不是非常快,这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进入。比如联想,海信、海尔、国美等企业进入了房地产,而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等使大批的资金源源进入。 房地产投机处于有利时机。 住房建设由于涉及面广,开发周期长,与其它产业相比,其发展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境地。例如我国的家电,信息产品,可以很快生产出来满足人民需要,而建筑产业受各种制约,发展缓慢,开发周期也很长。许多人(特别是温州等地)或企业在其它行业赚了很多钱,他们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而这时房地产业却还没有很好发展,政府必然会设想发展这个产业。 然而往往会出台一些特别的政策:有一些是限制房地产发展;另一些有利于房地产投机。比如我国特有的土地政策,特有的开发模式,腐败现象,限制了房地产发展;另外一些则有利于投机,如房贷、缓建或不建经济适用房、建立二手房交流平台。在房地产投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大量闲置的热钱被引入房地产市场,政府互相矛盾的政策起到多方面的效果:政府收入增加;房地产得到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狂涨,投机旺盛。 这与家电等健康产业导致完全相反结果,在家电等行业里,政府和企业收入增加;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人民得到实惠。 为什么说房地产投机是必然的?由于房地产受各种限制,使其发展不易,必然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拉动其发展——投机使其价格暴涨就成为一种最直接的拉动手段。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之声: 中国罕见承认物价无法控制
万德成 2010-10-27 20:14
物价上涨,百姓不满 通货膨胀在中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但中国发改委专家近来提出,中国国民要做好准备忍受较高通货膨胀压力,却是很罕见的。 政府承认无法控制? 中国发改委的一名未曾透露姓名的官员,不久前对媒体发表分析称:因为中央银行即便加息,也不可能有效控制目前物价上涨的势头,因此社会必须做好承受一定程度的通胀的准备。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官方一级媒体新华社在内,各级报刊在不断刊载据称是网民的反应,认为发改委如此做法简直就是混蛋逻辑。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政治学者吴强看来,高层现在以专家身份向社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和体制决策操作的过程有关,也和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17届五中全会要向社会传递的信号有关。吴强认为,这是在继续释放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政治的信号。 没有办法,才要求承受? 要稳定,自然不能听任通货膨胀泛滥。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问题专家陶伯教授(MarkusTaube)对本台记者分析说:如果没有1988年年底的通货膨胀,1989年年中的流血也许可以避免。从那时起,中国中央政府就高度警惕通胀威胁稳定。但现在,这个政府却公开承认自己加息,无法止住物价上扬。部分中国网络博客已经在警告中国1940年代末所谓金圆券时代也许会卷土重来。怎么看一个如此看重稳定压倒一切的政府现在如此直言不讳?陶伯教授认为:北京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实在有难言之隐: 最简单缓解通货膨胀的手段莫过于让人民币升值;这样可以避免通过国际货币投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继续加大货币流通的基数,加大通胀压力。但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出口成本,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看来,这条路中国政府大概不会走。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有选择地给一些对物价权重很大的单项,给予补贴,这也是一种选择。但现在物价是全面上涨,特别是在日常消费品领域里面。要这么全面的补贴,政治决策层会感觉承受不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发改委为署名专家讲话之后,北京中央政府一直没有对关系民生的物价问题,给出一个有权威性的说法,甚至没有重复之前惯常的提法诸如群众情绪稳定等等。政治学者吴强指出:要公众承担,但又不要公众参与,这将对中国社会构成极大的压力: 有一种恐慌,公众可以感觉到;但很多情况,公众其实是被排除之外的。那他们最终会得到不断变化的信号。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个通货膨胀确实很高。公众更关心的比如说房价的问题,民生用品的价格,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系铃人扮演无奈的背后 陶伯教授在判断中国通货膨胀对中国现实政府政治影响时,甚至走得更远,他认为说要民众承担,还有另外一个政府的考虑,一个不便言之于口的考虑: 我们必须看到中央财政里出现了一些很大的窟窿,比方说为了刺激经济承担的贷款担保,外加社会保险基金出现的巨大缺口。换言之:中央财政的负债已经不堪忍受了。这还不算地方财政上的巨大债务。这样看,在政府定息债券领域里,容忍通货膨胀,当然可以减低对当局财政上的压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积点德吧!读两则新闻有感
qlms 2010-7-4 13:31
看新闻,一则是《 新经济刺激措施可能重来 政府应对成最大变数 》。如果真的重来,意味着会发生什么,不多说了。 另外一则新闻是《 媒体称房租暴涨堪比绿豆 中介 1 小时抬价 800 元 》,这意味着什么,也不多说了。 只是希望,有关学家和有关部门,凭良心做点事,积点德吧! 愿天佑中华!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221 次阅读|4 个评论
共同加薪的议价标准应为什么?
creator 2010-6-11 12:30
CPI简介: 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居民消费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举个例子,如果市场上已经有100颗白菜,有100元货币,价格为1,如果多印出100元货币,传递至白菜领域,可能使白菜的价格变为120,那么这个120/100可以看做是CPI同比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如果政府或银行印很多的钱,必然造成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上涨,如果工资不涨就意味着生活质量下降,因为购买力下降。 一个绝对公平的工资交易是,产出和收益平等,但是由于这种等式很难成立,所以在资本的要求下,工资常常是低于产出的。 同质标准: 通常的议价标准,是向同行看齐,即与我们相近劳动者的工资价格看齐,因为这种方式最为简单,既然与我们相近劳动者的劳资关系成立,那么我们之间也应该采取相同的劳资关系。要不然,就会出现一种结果,干同样的活,他们的工资能买两个馒头,而自己的只能买一个。他们能支付一日三餐,自己却只能吃两顿。 但是这种标准是建立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的基础之上的,即这个同行标准的劳资价格关系能被大部分人接受,且是相对公平的。实际情况是,由于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造成这种基础标杆的劳资价格关系是不公平的,而大部分不得不接受。比如由于廉价劳动力众多,如果劳动者没有议价权,那么这个工资价格可能是非常不公平的。 所以这种向同质者看齐的议价标准适合在同质标准较为合理的情况下提出,或者是在长期没有合理同质标准而在其出现时提出。 CPI标准: 另一种议价标准,即以CPI为基准。最近南非公共部门提出的议价标准就是给予高出通货膨胀率的8.5%工资上涨。假设去年的工资是100,而今年的CPI平均增率是3.1%,那么工资需要高于131才能促成生活质量的上升,否则就是下降。这是由于购买力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尽管很多时候大家感觉工资没涨,生活质量也上升了,那是因为人的创造性和物质质量的提升而造成的。 比如去年毛巾的质量指数为10,价格也为100,今年毛巾的价格为100,质量指数为20,显然可以体验生活质量的上升,同理,如果去年没有牙刷,而今年有了牙刷,而价格为20,如果产生消费就会提升消费质量。但是如果你的工资不涨,你能体验到毛巾给你带来的生活质量上涨,却不能体验牙刷给你带来的生活质量上涨。但事实上,政府或银行已经印出了购买毛巾和牙刷的货币,只是这个购买牙刷的货币没有分配给你。如果毛巾的价格上涨为120,那么你的工资还是不变的情况下,你的生活质量就会严重倒退,这种倒退不是以你去年的生活为标准,而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标准。就像很多年前你有一文钱买葫芦作为水壶,而现在你可以不花钱捡一个矿泉水瓶做水壶,其本身的质量是提升了,但是的你的生活水平是严重低于同时期的生活标准。多印的钱给了谁,自己被剥削的购买力又给了谁呢?给了资本家及权贵。 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就必须采取以CPI为基准的加薪方式,不能只印钱不发钱。注意这都是针对群体的发钱。如果印了大量的钱,就需要共同加薪,否则你就会被严重剥削。 以CPI为标准是否合理?通常印的钱不会全部传递到CPI计数的领域,房产是个好例子,而且由于货币时滞的存在,CPI往往是低于印的总的钱数比。因此略高于CPI的共同加薪标准是合理的。 以CPI为共同加薪议价标准有一个前提是,去年的工资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标准。如果10年钱你的工资标准是合理的,而你10年没有涨工资,那么就应该从10年前的CPI增幅一步一步的算过来。 如同南非的国家公共部门一样,他们一般没有可比同质部门,因为存在部门差异,而且如果采取所有公共部门都提薪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也是不合理的。在同质标准不存在的情况下,要设立公共部门的加薪标准就必须以CPI为标准,要不然在民主国家,多是削减财政支出全体公职人员减薪而其他加薪,而反面的社会就是,全体公职人员加薪而其他不加。 一般企业的议价多以同质为基准,但是底线应该以CPI计算的结果为标准,即以共同生活成本的提升为议价底线,要不然不但没有任何生活水平提高的希望,而且还在不断的远离社会生活的平均标准。
个人分类: 经济生活|1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
lxj6309 2010-5-18 18:15
这些日子,人们又在讨论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初。我在2008年曾做了一项关于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结果是,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贡献不大,甚至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现将主要结论贴在下面,与大家共同讨论。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8期。题目是: 基于新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农产品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解析。 【序】农产品价格问题牵动着社会每一个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严重时引起社会动荡,这我们已有教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共有五次超过10%的剧烈变动。第一次是1979年,上涨22.1%,第二次是1987-1989,分别上涨12%、23%、15%,第三次是1993-1995,分别上涨13.4%、39.9%、19.9%,第四次是2004年,上涨13.1%,第五次就是去年以来,2007年上涨18.49%,2008年也很可能超出10%。而且,有多次当统计局公报通货膨胀率或CPI时,人们明显感到与自身的感受不符。另一方面,中央为了提高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又必须支持农产品价格,给予巨额财政补贴,因此形成了一定政策困境,这在2007年开始的最新一轮通胀周期中非常明显。本文的目的是对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给出一个初步的理论说明,并用实际数据予以分析验证。分析的工具选用投入产出技术,但采用了新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结论】相对于非农业部门,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份额和产业关联影响力(a11和a12)在逐渐下降,所以,在没有其他因素推动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变动不会成为通货膨胀率和CPI上涨的主因。但是,也不能指望依靠农产品涨价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终途径是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单位劳动力生产率。虽然我们总是害怕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大影响城市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但是,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不能人为把农业限制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那样,农业的现代化就遥遥无期,农民的收入问题就会长期困扰我们。这就意味着,我国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个人分类: 经济学|2881 次阅读|5 个评论
通货膨胀什么人最倒霉
lin602 2010-4-11 22:15
前段时间与一朋友聊天,讲起通货膨胀谁的损失最大。我本以为那些老板们钱多,损失会大。 但这位朋友说,最低层老百姓的存款最倒霉。而老板们是受益的。 老百姓将钱存银行,利率根本赶不上钱贬值。 老板们及其他将钱进行投资的人,他们的钱生钱,得到的效益比通胀要多。例如你一二年前将钱用来买房子进行投资,如果现在卖出去,是不是赚了一大笔?! 可怜的老百姓,好不容易省下点钱,又被通货膨胀掉了。二十年前的万元户就不得了了,现在一万元经常为一顿饭的钱。现在的一百万,说不定多少年后也只能请一次高档次的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48 次阅读|5 个评论
升汇率和多印钞票结果有什么不同?
lcguang 2010-4-4 04:59
抵抗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升值增加高度;另一种是多印钞票, 自己贬值增加数量。 两种方法都对出口有影响。 增加高度的方法可能导致某些产品短期卖不出去我相信长期还是卖得的出去的, 除了越南、柬埔寨、泰国也能生产的产品。成本有的降低进口部分降低, 比如棉花, 能源; 有的上升(相对美元标的卖价来说), 比如工资, 厂房租金。 增加数量的方法导致国内物价上涨, 工资,租金等成本也会增加; 但是棉花, 能源价格不会降低。这种方法迫使出口产品涨价, 同样也会影响出口数量。 增加高度的方法, 每个人民币持有者财富都均匀地增值了。 只是出口企业出口赚钱数量少了。但是增加数量的方法,人民币持有者得不到这个好处, 但是出口同样受损。 这部分好处哪去了? 国家拿去了。政府钱更多了,开支更大了, 民间企业更困难了。如果政府拿这些钱搞些花而不实的事情比如搞豪华奥运,磁悬浮,豪华办公楼, 国力损失就大了。 如果能用在退耕还林, 农田水利改造, 社会主义新农村, 环保, 再生资源,科技创新。。。这些项目上,那就好得多。 两相比较,直接升值对民间有利, 大印钞票对政府有利。我倾向于直接升值。 参看我的博客文章:《技术扩散才是日本经济兴衰的主要原因兼与郎咸平先生商榷》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327913420.html#
个人分类: 经济学|4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的误差与责任:今年新增7.5万亿人民币贷款
qlms 2010-3-5 12:06
今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做政府工作报告。其他地方还暂时没有看,关注了 新浪解说 中的这么一条: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看到这里,感觉很可笑。原因来自于其中的一句话: 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效果 。 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因为去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类似的一段,当时的指标是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万亿左右。但是话音刚落,3月底就增加了差不多5万亿,全年9.7万亿。实际增加量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加量的误差接近100%。所以这里就不好意思回顾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了。 如果按照去年的误差值100%计算的话,今年贷款增加量的最大值是15万亿人民币左右。乖乖,不通货膨胀才怪呢! 往深点考虑,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说也是很严肃的事情,并且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们从全国各地齐聚北京举手表决通过的,怎么能随意改变呢? 人大代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具有什么效力? 政府在执行政府公告报告提出的目标时候,随意改变执行内容,是否应该有人承担责任? 如果连国务院都这么做的话,下面的政府,仿效起来,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如果定了目标,表决通过,可以随意修改的话,其实还不如不开会,不表决。至少节省点开会的钱,也不会让那些相信国务院的人伤心和吃亏。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2106 次阅读|19 个评论
通胀式增长加剧国富民穷(转载)
huangtao07 2009-12-13 20:32
时隔11年,久违的保八目标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保八,意思是中国经济必须保持足够的增长速度,才能避免各种矛盾的爆发,正如厉以宁所说,经济一旦冷一点就不得了,失业、社会稳定等各种问题都出来了。有人将中国经济比作骑自行车,必须要有速度,才不会倒下来。可是,为什么是8而不是9,又或者是7,却并没有什么学理依据,而主要来自经验,实际上是中国常年经验主义的产物,俗称老八路(张平)。 尽管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体制,保八目标的完成,仍主要依靠政府通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来加以推动。由于国有企业占有了大部分的信贷规模,保八这类刺激计划所带来的宽松信贷环境下,大量的贷款往往流入到了国有企业手中,由于国有企业缺乏硬约束和优良的治理结构,这些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并不能获得满意的回报,甚至会形成呆坏帐,这又反过来形成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深信经济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速以保持稳定,一方面,刺激计划又遭遇到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且可能对银行体系带来危害,在这种两难前提下,为克服这一问题,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采用温和适度的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适度的通货膨胀辅之以较低的利率,可以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而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呆坏帐压力。 因此,国有企业的强势地位和低效率的并存,不可避免地造就了改革以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固定搭配,中国改革开放以后,GDP和CPI呈现着非常高度相关的情况,这一现象早已经为中国经济学家们所认知,在洞悉了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后,许多经济学也通常会赞同适度通涨,并将之看成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伴生现象甚至是前提条件。就在最近,针对通涨预期抬头的舆论,许多经济学家都表态认为适度通涨是可以接受的,如成思危就称通涨无害,只要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超过了通货膨胀率;吴敬琏则称3%-5%温和的通胀是无害的;赵锡军也认为: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3%的CPI的涨幅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搭配。经济学家们深知,中国需要高速增长来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而由于国有企业占有如此之大的信贷规模,要保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不为其低效率买单,也就不能不将适度的通货膨胀作为代价。 可是,通货膨胀有利于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业,同时也就损害了债权人也是存款人的利益,在中国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这种利益损害就更难规避。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刚在前脚增进了国民财富,伴随的通货膨胀后脚又削减了国民财富。可见,中国内需不振和投资过旺,其实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都来源于国有经济的强势与低效的并存。人们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在数十年经济持续高增长之后,国民的财富状况仍不尽人如意,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裕?在我看来,以一定的通涨幅度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啻是将广大民众的部分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入进了国有企业体系之中,这正是国民财富状况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始终更多地依赖于投资而不是内需的原因所在。 有见于此,中国经济变革的方向其实一直两个方向中徘徊,要么是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要么就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30年改革循环始终走不出这个大框框。我不得不说,所谓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更像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近10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对资源的掌控运用有了长足的进展,调控能力也随之加强,因此,与1998年的充满争议相比,这一次完成保八目标显得毫无悬念。但是,只要国有企业的效率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那么,就算超过10万亿的信贷足以完成保八的目标,随着其中的绝大部分进入到国有企业手中,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早晚也将来临,而其所起的财富分配效应,又将给本已疲软的内需进一步的打压。因此,就算保八如期完成甚至更高,中国经济也还在老模式中打转,投资旺盛和内需不振的状况也不可能有什么扭转的希望,转移到以内需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依旧遥遥无期。
个人分类: 历史哲学|2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析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
xiaomadage 2009-11-5 20:55
浅析近年来中国大陆宏观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 兼论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与潜在通货膨胀 1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分析 近年来中国大陆宏观经济呈现少有的异常而复杂的波动现象。 2007 年 结构性 的 物价上涨,经济较快增长,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到 2008 年 国内总需求明显放慢,经济正在显著趋冷,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下行压力。短短一年时间,经济由增长偏快甚至过热变成显著趋冷,下行压力强大。这种年度间的经济波动是历史所罕见的。 2007 年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率由 2006 年的 1.5% 激增为 4.8% 。 2007 年,物价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自 8 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 4 个月同比涨幅超过 6% 。其中 11 月上涨 6.9% ,创出近 10 年来的单月最高涨幅。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12.3% ,尤其是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明显。而 1997-2006 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基本都在 2% 以内。 2007 年 这种以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明显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产业 结构调整不合理,部分行业发展不平衡。当然,不能排除其他的一些次生的和次要的影响因素,如供需,成本,国际输入等等。 2008 年经济增长由上行转为下行,形势相当严峻。 2003 年以来国民生产总总值增幅首次跌入 10% 以内。 2008 年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原因很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致。首先,国内需求出现 拐点性变化 ,国内市场存在内需不足的缺点,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 5 1 2 汶川大地震等都一定程度上萎缩了国内市场。其次,国际环境持续恶化,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国际油价、铁矿石等初级商品的价格暴涨等都全年宏观经济由上行转为下行的重要因素。 由部分食品涨价导致物价结构性的上涨是 2007 年经济形势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2008 年的特点是国内总需求明显放慢,经济正在显著趋冷,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下行压力。不管是年度内还是年度间,这两年的经济都可以概括为异常的复杂、罕见的多变。 2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007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面对各类严峻问题,中央把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 2008 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其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自 1997 年以来首次提出,表明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胀压力增强的担忧。也就是说 2008 年全年经济重中之重是要解决通胀压力,抑制物价飞涨。 2008 年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在此宏观经济背景,货币政策方向从 适度从紧 调整为 从紧 。 2008 年 7 月 25 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 一保一控 。 2008 年 11 月 9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货币政策从 从紧 转为 适度宽松 。 2009 年 3 月 5 日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结论 从年初提出 双防 ( 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 ,到年中转变为 一保一控 ( 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 ,再到 9 月的 保增长 ( 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 2009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 ,以及 11 月的 保增长、扩内需 ,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 2008 年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 3 未来几年可能的存在的宏观经济预测 未来经济走向的预测 面对世界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来袭,不同学者对未来经济的走向有着不同的预测。有学者用着四个英文字母,即 V 、 U 、 L 和 W 来描述未来经济的可能趋势。 V 型代表的短暂的衰退或是剧烈的下行波动,目前来看,这次的世界经济危机不属于此类型。 W 型表示经过短期的衰退后会有复苏,进而再次衰退,既然本次经济危机不属于 V 型也就不会是 W 型。 U 和 L 则相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可能性预测。 U 型所预测的衰退时期持续 3 到 5 年,而 L 型则表明在未来 10 年或更长久的时间内,国际经济难以走出危机的阴影。 综合部分学者对全球大背景下的预测和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 2009 年中国大陆经济可能会呈现继续下行的趋势, GDP 增长有所放缓。但是中国大陆经济体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最有可能符合 U 型预测。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经济极有可能在未来 3 到 5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率先走出经济低谷。 中国货币政策与潜在通货膨胀 面对近年来罕见而多变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运用了有效的外汇手段积极应对。其中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另外,中国常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等手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明显而有效的。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初,也试图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萎靡的国内市场。 然而,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增大,长期持续使用,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 3 到 5 年后,中国市场必将走出经济低谷,而那时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可能会出现过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像 2007 年那样的物价上涨甚至是通货膨胀。因为,中国近年罕见的经济波动已经是不再罕见。 经济不景气时期,下调利率、 降低准备金、降低基准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 虽然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对潜在的通货膨胀有推进作用。所以中央政府在确保 保增长、扩内需 的目标时,不可避免要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同时一定注意结合使用财政政策。多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增长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在走出经济低谷后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于09年上半年) 参考文献: 1. 中国法院网 , 统计局报告析近两年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走势 .2008-09-02 16:54:34. 2.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 刘煜辉 .2008 年中国经济回顾与 2009 年展望 . 新浪新闻 . 3.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 王小广 . 挑战与对策 2008 年宏观经济回顾及 2009 年展望 . 搜狐新闻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年 2 月 28 日 . 5. 北京商报 宏观调控定调严防明显通胀 新浪财经 . 6. 新京报 货币政策从紧将怎样影响民生 新浪财经 . 7. 人民网 - 人民日报 预测金融危机走势如做多选题: V U L 还是 W. 新浪财经 . 8. 中国网 , 2007 年经济形势分析与 2008 年展望 . china.com.cn.
个人分类: 谈谈经济|3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票子毛了”怎么办?
zhulin 2009-7-18 08:31
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是把 双刃剑 。国家拥有了它之后,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个权力,这是现代经济史的一条中心线索。 演讲:周其仁 来源:新民周刊 ( 本文由演讲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定 ) 周其仁个人网站 : www.zhouqiren.org 政府发行纸币,实际上不是很久远的事情。 1935 年国民党政府才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完成了法币化。 为什么会发生以纸币代替贵金属这个转折?其中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就是贵金属作为交易的媒介不是那么方便,沉甸甸的、目标又大,容易被贼惦记。 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是把 双刃剑 。国家拥有了它之后,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个权力,这是现代经济史的一条中心线索。 国家发行票子本身有巨大的好处。法国历史上每当国王有了财政困难,往往从这个环节下手,铸币的名义值与实际的含金量之间开始有了差额,这就是劣币的由来。所以很多势力都要争夺国家政权,从经济角度看首先就是争夺铸币权。从经济史来看,很多国家在很多时候都经不起印钞机的诱惑。把手里的印钞机开得快一点,就可以解决财政缺钱的问题。所以金本位解体后,全球经济的波动就不是金本位时代可以比拟的。 在政府介入货币领域后,当政府有财政需要的时候,本可以靠税收体系征税,但很多没有完成现代化改造的国家税收基础很薄弱,也不愿意通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发放国债来筹钱。在政府机器运转又需要大量钱财时,它就直接印钞。从历史上看,这样做后来都酿成了大祸。最著名的就是上个世纪 1921 、 1922 年的德国。钞票印得离谱,物价指数有过每月上涨 500% 的纪录。德国那场危机最后导致了希特勒的崛起。而在中国历史上,蒋委员长也是这方面的一把好手。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要打共产党,又没有税收基础,只好直接印钱。那个时候的记录每月通货膨胀率大概是 50% 以上。这累积起来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为了让老百姓接受这种越来越毛的票子,规定民间不得持有美元、英镑、黄金、白银,强力推行这种政策,把民间的贵金属全部收掉,你只能用它发行的金圆券,而金圆券越印越多,使国统区民不聊生。 我们北大的 季羡林 教授,前几年他就住在我们 CCER(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后边,我们过年去看他,聊起老蒋的事很有意思。他当学生的时候,一个月七块大洋就过得很好了,这些钱足够他交学费、吃饭了,他有时出去时还可以坐坐黄包车,等到他当了教授,月收入提高了很多,那时候有一两百块、两三百块大洋,但到 40 年代中后期,物价涨得很离谱,季老领到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步去买米,而且跑慢了与跑快了米价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当年大学教授的生活,更不要讲普通老百姓了。还有个是费孝通的故事,《乡土中国》是他从美国回来以后 40 年代后期写的,写得非常短。后来有人就问费老说,那么好的学术著作你怎么写得那么短?他的回答就是因为通货膨胀。因为你必须写完就发表,发表就领稿费,领了稿费就跑去买米。这个流程不能打乱。所以如果写一部大著作,等写出来早就不值钱了。这就是通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获得国家政权以后,在货币问题上接受了老蒋的教训,接管上海后的第一仗就是打通胀的仗。 当时外国人、国民党都等着看共产党的笑话,看它怎么收拾这个局面。 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就是增加生产,减少货币供应。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困难。所以共产党刚刚进城时候的那些政策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当时怎么保障增加供应? 现实情况是战争已经毁了整个生产系统。资本家认为共产党来了要共产,都不敢开工生产。资本家不开工不生产东西,但货币还是这么多,最后货币可不就是毛了吗? 我是上海人,过去听父母讲,当时上海人人都在囤积,一领了钱就跑步去买米。剩下的钱就囤东西,有囤毛巾的,有囤纸张的,每个人都在囤东西,只有实物才能保值。 但是陈云组织把煤炭和大米源源不断地背进上海。三野后来就组织部队不断往上海背米,你囤我就供应,要一直供应到让市场上的米价撑不住。预期都是过了一定临界点后才会破。粮商看你还有便宜的米,他再囤,直到钱也没有了,仓库也没空的了,最后他看市场上米的价格比他进货时候还要便宜了,那他不就要亏了吗?这时他就往外吐。这样物价就平了。所以上海是靠一黑 ( 煤炭 ) 一白 ( 大米 ) 把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收拾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招是旧币换新币。解放区当时也印了好多钱,各个根据地的钞票五花八门,东北就有十几二十多种,当时叫解放票。中国中央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的回忆录里说,他当时就跟中央讲,说我们解放军占领了北京,不能像八国联军进北京一样。后来他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统一货币,一万块换成一块,等于是一次币制改革。那次改了以后新中国在货币问题上一直是比较谨慎,特别是陈云管经济的时候。那时他老讲三大平衡,其中一个就是货币平衡。 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货币体系也出过问题,最突出的大概就是 1958 年、 1959 年 大跃进 时候。 冒进的政策背后要有货币基础,实际上 1958 年、 1959 年超发货币情况也是蛮厉害的。流入到市场中的钱多了,商品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在 1961 年、 1962 年时还出现了供应量减少,不管是东方社会主义还是西方资本主义,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钞票就会发毛。但那时与现在不同之处在于,那时是所谓计划时代,我们对价格是进行管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后来叫做隐性的通货膨胀。就是在计划体制下,物价没有变化,鸡蛋总是五分钱一个,但常常买不到。因为钱比货多,鸡蛋一来就卖光了。我们国家后来出现的排队、发票子,其实都是因为隐性通胀。 隐性通胀在中国持续了好多年。苏联也有相同的遭遇。当时苏联老大妈上街就背个大口袋,一看到排队也不管卖什么就跟着排上去,因为不排的话家里生活就会有问题。匈牙利有个经济学家把计划经济下出现的这种情况叫短缺经济。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老是生产过剩,东西都卖不掉?我们却老是短缺?这个谜今天看来很好破解,其实就是因为物价管制加上钞票偏多。 市场上的隐性通胀很严重。那后来怎么解决问题? 陈云在第一代领导人当中是最懂经济的一个,他知道问题出在票子太多,那就回笼货币,那么怎么把发出去的钱给收回来呢?当时想了很多办法。当年国家就用很少的外汇进口了一批伊拉克蜜枣,然后高价在市场上卖。市场上不是没有农副产品吗?就把伊拉克蜜枣价定得很高,记得上海卖到 5 块人民币一斤。就通过伊拉克蜜枣把一部分货币回收回来了。 陈云还提议,用外汇进了一些比较好的面粉,加上黄豆粉,用来做高级点心,然后放开这个市场。 北京财贸战线的人后来回忆陈云时,说到这个事,因为当时计划时代的人还没做过高级点心,做完送到中南海给陈云看。陈云看了以后就批评说做得这么粗糙,这怎么能高价卖?拿回去重做。后来改了模具,把这点心做得比较好一点了,然后高价卖。 还有一条是开放高价饭馆。 1962-1964 年时,北京、上海有很多高价饭馆。我的父母后来跟我讲,建国以后所有储蓄,就在那几年全部吃光了,因为我那时还很小,要长身体,所有东西都是定量供应,老吃不饱。我记得有了高价饭馆以后,我们好开心,一到周末父母就带着我们下馆子。而开放高价饭馆其实就是回笼票子,就把票子收回去了,多发的票子收回去以后,物价就比较平衡一点了。 60 年代后期国民经济形势好一点就跟这次回笼货币有关。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过两次超发货币。第一次是 1978 年。当时因为农民穷了几十年,一毛钱一斤粮食从农民手里收了几十年,这是农民给国家工业化做的贡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陈云就说农民太苦了,要让农民休养生息,减少农村征购的任务。 那怎么满足城市需求啊?第一个举措是用外汇进口一部分粮食,第二个举措是提高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的价格, 但是农副产品价格提高后,城市里国家机关公务人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还是低工资。过去之所以实行低工资,就是因为物价低。为什么物价低?就是因为压低农副产品价格,这是计划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几个法宝,牵一发而动全身。 国家收购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城市卖的农副产品价格,财政就出现了赤字。当时财政盘子很小,赤字大概就有两三百个亿。还用老办法,财政有窟窿,人民银行多印一点钱,使财政收支平衡。第二年又有窟窿,再多印钱。这么连续超发货币, 1985 年以后市场上就看出来了。 1984 年,北大学生国庆游行的时候打出 小平你好 的横幅。 1985 年以后牢骚、怪话、异见就开始多了。这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中一个经济原因就是票子开始发毛 ( 钞票贬值 ) ,物价上涨的压力开始逼近。 1980 年、 1988 年、 1993 年,弗里德曼三次来中国都是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他是货币主义者,讲来讲去就这一条。不管是什么主义什么国家,票子多了,物价一定要上涨,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这个规律全球是一致的。 实际上 1986 年 -1988 年是以前累积的通货膨胀释放过程。最严重的是 1988 年。中国不得不面对物价上涨的问题,所以从 1988 年 3 月份邓小平见外宾就不断讲价格要放开,要进行价格闯关。当时为了进行物价改革,在物价改革决定之前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先放开了名烟名酒价格, 20 来块的酒一下子就变成 200 块,涨了 10 倍,香烟差不多也涨了这么多倍。于是老百姓就得出一个简单公式,价格放开就等于物价涨 10 倍。所以人们一听价格要改革,他先把下个月的米买回来再说。于是谁也没料到, 1988 年那次《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物价工资体系的决定》一发表,竟变成了一个抢购动员令。 没人好好学习中央的决定,都去买东西了。这就是货币偏多的情况下,价格一旦放开,隐性通胀就变成显性通胀了,有价无市变成了商品价格急剧往上冲。 就在几个礼拜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概一下子比正常情况上涨了两三百个亿,很多商店都卖空了。凡是不要票不要本的东西见什么买什么。最厉害的是挤兑。人们为了要抢购就要把银行的存款拿出来,这下银行傻眼了,因为银行的钱已经全部用到基建项目里去了。现在那么多人同一时间取钱,哪能应付?前头的人领不出钱来,后头的老头老太就急了。这个局面还怎么稳定? 后来中央出来声明,价格改革要持续五年以上。现在就是要控制物价,谁也不准涨价。我记得国务院还发了明码电报给各地,共产党员,国家机关干部,不准到银行取钱。后来总算把局面稳定住了。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政府货币发行超过经济增长需要,引起了这么大的麻烦。 第二次是 1993 年。实际上是阴差阳错导致的结果,当时为了回收 80 年代初期多发的货币, 1989 年 -1991 年,中国政府实行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控制基建规模,控制投资规模,就是要消化多余的货币。那时的经济增长率非常低,增长率只有 1%-2% 。 当时这样收缩了两三年后,过度货币回收差不多了。邓小平在南方说经济增长不能这么慢要加快,中国还是要发展。 南方一些银行就把贷款额度全部发光,然后跟中央银行要钱,倒逼中央银行放款,于是中央银行也开始放款了,一下子基本建设 1993 年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几, 1988 年中国的 CPI 最高达到 19% , 1993 年, 1994 年达到 24% ,这样下去一定要翻车! 后来据说邓小平很快明白了加快经济发展没有错,但是不能通过一下子发这么多票子来发展。朱镕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调到北京当副总理主管经济工作,兼任央行行长。他当时主要任务就是关货币龙头。所有借出去的钱一道命令下去都要收回来。北京上海 1994 年房地产价格大概跌了一半以上。 当时许多人都批评朱镕基的调控,但事后看要没有这次调控中国经济这艘船早就翻了。朱镕基在三年之内把 CPI 从 24% 降到了 3% 以内。之后人大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财政出现赤字再也不得向人民银行透支。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部法律,货币发行一定要跟经济增长保持平衡这个原则才在制度上落实下来了。政府花钱只能第一靠税收,第二靠发债。做这样的自我约束,在发展中国家还真是不多。 1994 年以后,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开放环境下,货币发行遇到了被动多发的问题。外贸顺差导致大量的美元流进中国,因为中国实行外汇管制,企业赚到美元以后必须把它换成人民币。央行拿什么换?就是基础货币。在美元流入量很小的时候它不是个问题,中国过去多年封闭,没有多少外汇进来,而且国家外汇严重不足。可是我们没有想到外汇问题竟转变成这几年宏观经济不平衡的根源。 一元美元进来,八元多人民币就出去了。现在一个工作日流进中国的美元有 26 亿,每一元美元进来都是八元多人民币流进市场,这些钱全是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带动多大的市场力量? 然后又组织短期央票去对冲回笼。但因为流出去的量太大,最后收不干净的部分进入市场,就在市场里头漫游。 国内前两年为什么经济那么热?现在大家都说是冬天,别忘了这个冬天前面有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热得离谱。什么价格没有飞涨过? CPI 是最后涨起来。 2007 年 5 月 CPI 涨之前,其他资产的价格早就涨得离谱了。为什么会涨?购买力摆在这里啊!政府还去压供给,先是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过热,派工作组去压,压不下去。因为市场有需求,工厂怎么关得了?越关价格越高,后来又说九大行业过热。 九大行业过热还没有解决,房地产又开始升温,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多人都忘了 2003 年以前的房价是多少。季老当年是跑步买米,这两年我们是跑步买房。不买房更贵,每月涨 10% ,一个房价就把中国人民分裂成两大集团,买上房的越涨越高兴,因为家庭财产增加了。没买上房的真要急死,工资追不上房价啊! 经济学家讲什么话也不对,后来干脆闭口不讲房地产问题。如果要讲这问题至少有一半人要跟你没完没了。那已经不是学术讨论了,那是利益冲突。 中央管了这个城市,那个城市又涨,一线城市捂住二线三线又涨。国务院为了抑制房价发了多少文件,房价还在涨。之后股市也开始升温,一年半的时间里,上证指数就从 1000 多点升到 6200 点。股市以外,哪一个投资品这几年没热过?古钱、字画、普洱茶,价格都涨得离谱。还有邮票、红木家具、瓷器、字画这两年价格都是飞涨。齐白石的画贵,毕加索的画贵,这都好懂,因为这些画家都死了。但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炒活着的画家,这也是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没见过的。因为作者还活着,他会对价格飞涨做出反应,天天画,从早画到晚,这就不是有限供给的产品了,那画的投资价值怎么守得住? 先是让很多家庭、企业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一个跟头扎下去,就这么折磨人。上证曲线也是尖尖地上去,然后满仓地掉下来,让长三角、珠三角的多少企业都关门了。企业关门不完全是受当时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因为很多公司把流动资本都投进股市了,因为觉得稳赚不赔啊!资产价格飞涨最大的问题是侵蚀了人们的工作伦理、企业家精神,让人们觉得根本不需要辛苦工作,根本不需要什么创新,数钱都数不过来了。很多炒股的人武功就因此被废了,不愿意再去好好上班了,不愿意再把一个产品好好做好了。所以货币出了问题,就得疗养一段时间。现在是冬天,冬天也有好处。脑子比较容易清醒,想清楚什么叫做经济增长。哪有天上掉馅饼这种事情?所以不要怨天怨地,大落之前有个大起。大起大落跟货币制度有关,跟这种法定货币的困境也有关系。 现在看来我们对于过量货币流到了哪里还缺乏认识。 80 年代很好懂的,政府只要头脑一热,基建项目上得多,基建项目投资 100 元钱里头,有 40 元钱肯定进了工资口袋。工资一涨人们立刻买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价格就跟着涨。 CPI 一涨政府就着急,因为老百姓的利益会受到侵害,然后就调控。现在钱多了以后首先不是冲击消费品市场,不是冲击农副产品,而是冲击投资品,在各种各样偶发因素的影响下,过量的货币会凝聚到某种投资品上,凝聚到哪种投资品上,哪种投资品价格就会飞涨,在微观上,人是很难抗拒这个力量的。 当然人民币超发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就是美元超发的问题。 过去很多专家讲的也有道理,发展中国家如果把本币跟一个好的货币挂钩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发展中国家政权不稳定,掌权的人没有长远行为,今天上台了今天就开印钞机,所以发展中国家通常都会把货币搞得乱七八糟。如果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假定美元是好货币,就不能滥发了。这个逻辑我直到今天也还是承认。 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几年中国自己倒是有了自律,特别是 1994 年那场改革后,我们把财政动机超发人民币这个龙头关上了。但是倒过来看这几年美元超发得一塌糊涂。美国调控货币的办法是通过联储基准利率,简单讲基准利率升高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就是扩大货币供应。 1999 年美联储的基准利率是 9% ,现在快降到 0 了。 在美国过量的钱里面,有很大一块不是美国人民储蓄得到的钱,而是外国人把钱借给美国人花。列宁当时说:帝国主义国家是资本输出,在全球食利,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把钱借给美国人。 说到底因为美元是世界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做了个承诺,任何国家央行可用持有的美元换黄金, 36 美元换 一盎司 的黄金。昨天金价是多少呢? 1000 美元了。所以美国人没有很好地履行他当年的承诺。特别是 60 年代末打越战时,财政大窟窿最后也是靠发票子解决的。最后到 1971 年时尼克松宣布,美国关闭黄金窗口, 1944 年承诺不算了。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元我不给你换黄金了,我黄金窗口关了。说穿了这就是往地上一躺耍无赖啊!这真是把全世界给坑了一把。如果美元不断地松,人民币又跟它挂钩,那通胀就会引进中国。所以前两年各种资产价格涨得离谱。 现在世界各国政府又开始比赛发货币,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不发,短期就受不了。但即使能躲过这一灾,下一次就会有更大的灾难。这是对货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 ( 周其仁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文由演讲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定 ) 周其仁个人网站 : www.zhouqiren.org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西方经济学的误导原则之一:政府发行过多货币,物价上升
huangwd99 2008-11-15 16:54
评曼昆经济学十大原则之一:政府发行过多货币,物价上升 黄卫东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http://hwd.caogen.com/ 摘要:本文论证曼昆经济学十大原则之一:政府发行过多货币,物价上升,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成立的。简要阐述在这个理论的误导下,我国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和出口政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建议国家提高劳资分配比例,实行进出口平衡和零外汇储备政策。 关键词:政府,货币,物价,外汇,收入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先生所著《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著作中有名的大学教材,国内也大量发行,广泛使用。这条原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一章所提十大原则中的第九条原则(上册,中文 99 年版,第 12 页)。所谓原则,应是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但是这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成立。如果政府发行的过多货币都到了穷人手里,都变成了有效需求,而市场供应能力低于增加的有效需求,才会导致物价上升,从而使有效需求下降,达到供需平衡。如果政府发行的过多货币到了资本家手里,他们去投资,不仅不会导致物价上升,反而会使生产能力上升,导致产品积压,物价下降,产生通货紧缩和开工率下降现象。   在投资的建设期,特别是短期内大量增加投资,确实会增加收入,从而增加消费,并可能导致物价上涨。但是通过投资产生的生产能力必定大于增加的消费能力,否则,在供需平衡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导致供不应求,产生通货膨胀的荒谬结果。因此,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不调整分配,越投资,产能过剩越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外汇顺差很大,说明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如果投资能够提供较多需求,过去那些投资怎么没有产生过多需求,导致产能不足?国家最近又增加退税,加大出口,说明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还在继续增加。这一方面是过去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在延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受阻,出口财富换美元部分的劳动收入消失,使收入和消费降低,从而增加了产能过剩。最近十年,我国劳动者平均收入增速缓慢,远远低于投资导致的生产能力增加速度,使产能过剩越来越大,其具体表现就是外汇顺差不断加大。不改变当前的劳资分配比例,增加劳动者收入,就不可能增加消费能力,从而无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曼昆先生举了两个例子论证这条原则,一个是 1921 年德国,当时一战结束,德国国内消费品匮乏,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另一个例子是 70 年代,当时是中东产油国抵制西方支持以色列,集体石油涨价,同时美国将黄金和美元脱钩,过量发行美元夺取财富支持越南战争导致的。近十年来,美元发行量增加很快,但是,由于中国通过压低土地、资源和人工等各种成本,大量生产供应全世界,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实际物价降低。国内货币发行量同样增加较快,但是,在今年之前,物价仍然很稳定。今年全世界物价上涨,主要来源于西方资本的炒作,例如石油价格最高时达到 140 美元 / 桶,现在正在逐步回落。伦敦市场 11 月 13 日已下降到 52 美元 / 桶( http://www.oilprice.cn/news/deal.aspx )。林毅夫当时认为:随着需求减少和产量增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可能在 3 年到 5 年后从现在的价格降到每桶 104 至 108 美元 ( 2008-06-12 http://vip.bokee.com/20080612551331.html )。我在九月 14 日写的文章里指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03 )石油价格受美国控制,美国为了对付近期主要敌人,俄罗斯,会在 3 年以内,甚至 1 年内降价,打击俄罗斯经济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blyb.html ) 。因为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较大,美国抬高石油价格,等俄罗斯人上开采设施,然后降价,使这些投资无法收回,从而打击俄罗斯经济。 10 月 16 日我进一步指出,石油价格很可能会回到正常的每桶 20 - 30 美元水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897 )德意志银行首席能源分析师亚当 西敏斯基( Adam Sieminski ) 10 月 27 日在华盛顿的一个智囊团对听众表示 , 原油价格可能跌至 40 美元 / 桶低位。 ( http://resource.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JL,20081030,00000408columnid=2449 ) 作者曼昆举例论证一条普遍成立的原则,这种论证方法明显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论证过程。在自然科学领域,只要找到一个不符合理论的现象,就推翻了理论或缩小了理论的应用范围。从需求供应长期内应平衡这条基本原理出发,这条原则应限定到政府发行的过多货币所增加的有效需求,大于市场供应能力,才会导致物价上升,从而使有效需求下降,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这条西方经济学原则是用来误导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学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它是人们提出来,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是有阶级性和国家性的。西方经济学是为西方资本家服务的。曼昆在谈经济学家观点不同时,说原因之一是价值观不同,就是指人们的利益不同,从而采用不同观点。 这种误导的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不敢根据需要增加货币发行量。我国政府显然也被误导了。我国外汇储备 2 万亿美元,一部分是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得到美元,由中国银行用人民币换取,另一部分是国外资本家直接拿美元到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因此,国家是凭空增发 14 - 16 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国内没有任何对应的物质财富。国家敢于增发 14 - 16 万人民币,仅仅因为这 14 - 16 万亿人民币有对应的 2 万亿美元,可以用来进口物资到国内。然而,在我国目前收入普遍偏低,物价很低的情况下,是无法使用这 2 万亿美元换取物质财富的(这两万亿美元实际属于资本家,他们不可能进口国外高价商品到国内低价出售,国内高价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凭空增发的 14 - 16 万亿人民币给了资本家,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在近期物价上涨之前的 2006 年底更明显,当时中国外汇储备达到 1 万亿美元,就是国内增发超过 8 万亿元人民币,而当时整个国内零售商品销售额也就是 8 万亿。 国家不敢在需要时增发货币,货币供应不足,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缺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日本经济协会理事长金森久雄在 日本经济增长讲话 ( 中译本 84---86 页 ) 中讲到: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由于所必需的钱得到了充分的供给才得以实现的,日本银行的货币是供给通货的最主要的渠道 , 日本银行向民间银行贷放 , 民间银行再向公司放款,日本银行在超出自己力量以上的放款叫做超额贷款,日本为经济增长所必需的钱正是靠这种超额贷款供给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实行金本位制时,由于货币的数量受到限制 , 若是经济活动旺盛,则银行自然拮据,不久经济活动的旺盛便告结束,在经济知识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把这种不合理的做法都称之为黄金的自动调节机能,并且认为是有益的东西。可是,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不依靠黄金的盲目调节力来支配经济,而由中央银行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调节通货量了。正因为如此,日本银行对通货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要为适当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通货。我们从日本发展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发展经济需要资金,是不存在的。实质上,当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效率,从而使国家财富生产能力提高,国家必须增加货币发行量,为这部分生产能力提供市场交换的工具-货币。 我国这些年来,被误导缺钱,大量引进外资, 30 年来实际引进的外资总量不过 7000 亿美元,远远低于我国现有 2 万亿外汇储备。国家一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超国民待遇引进外资,使外资在我国大量获取利润,另一方面,自己的外汇资金不使用,在西方国家投资金融市场等,不断损失。每年不断增加外汇,是拿自己的物质财富换取美元白条。这些新增外汇和已有外汇储备,在执行出口导向政策下,每年始终外贸顺差,没有使用的机会,储存在手里,其价值等同废纸。国家长期执行如此荒谬的政策,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所致。此外,我国国内虽然凭空增发了大量货币,但是,这些资金都到了资本家手里,用于投资增加本已过剩的产能。由于分配不均,压低普通劳动者收入,还通过股市楼市吸取老百姓财富,使消费市场始终增长缓慢,对西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市场波动,导致境内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失业工人增加,收入减少,进一步降低消费,使产能过剩更加突出。仅仅因为失业工人以民工为主,不是一无所有的工人,才没有酿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生产过剩越来越严重,经济硬着陆的危险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流经济学家应尽快反思,尽快改变这种荒谬的引资和出口导向政策,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增加国内市场容量,适应国内过剩产能需要,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经济发展,不仅是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也要配套消费能力,否则产品就要积压,工厂就要倒闭,生产能力的增长就受到限制。当产能过剩时,我们应当增加货币供应,用于工资增长,以适应产能需要,而不是让工厂倒闭,让产能适应较低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经济减速或停滞。如果整个国家是一个家庭,没有货币,采取直接分配的政策,不可能出现生产了大量衣服食物等产品,家庭成员却缺衣少食的情况。现实中,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利用货币来进行分配,我们就必须在产能过剩时,增加劳动者收入,使老百姓能够购买获得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产能不断增加,劳动者收入也应同步增加。长期以来,我们的产能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劳动者收入增加速度,这是导致产能过剩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当前,我们应大幅度增加劳动者收入,弥补长期以来在劳动者收入方面的亏空,达到生产和消费平衡。今后,我们应保持产能增加速度和劳动者收入增加速度同步,从而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应当储备多少外汇?由于外汇储备实质是我们拿财富换来国外政府用纸印刷出来的欠条,存在手里是财富损失。我们应当减少外汇储备。我们国家进出口总量年超过 2 万亿美元,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五十亿外汇现金在流进流出。进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必须消费品,如奢侈品(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大部分进口),即使我们不预先储备外汇,也可以通过临时措施,如提高奢侈品等非必须货物的进口关税,同时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等措施,短时间增加外汇现金,增加外汇支付能力。所以,在没有外债情况下,不用保持外汇储备和外汇顺差。在有外债情况下,需要为还债储备外汇。当然,现在有大量外汇储备,和过剩产能导致的每年大量外汇顺差,我们即使从现在开始调整,在短时期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外汇 0 储备和进出口平衡。同时国家还需要完善良好的金融管理。从现在开始,国家改变政策,估计至少需要 10 年以上,才能完成转变:首先要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增加国内消费能力,消化剩余产能,同时出口工厂要转向内需市场。这年 3 千亿美元出口能力的工厂的市场转向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 3 - 5 年是不可能的。现有外汇储备应首先置换国内外资企业股本,估计会去掉一半。剩下可能会有 1.5 万亿美元,需要先调整到每年外贸逆差,减少外汇储备,再逐步减少逆差,调整到进出口平衡状态。从现在开始实行,仅仅考虑美元贬值,中国从现在开始计算美元损失,估计不会低于 5 千亿美元。 补充:西方国家政府从来不相信这一点,美国债务高达53万亿美元,超过全世界年GDP。最近央行美联储根据政府要求注资商业银行。日本政府最近就宣布向日本央行大举借贷,用于拯救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略)
个人分类: 经济|27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汇投资才是通货膨胀的首要原因
lcguang 2008-7-29 08:31
外汇投资才是通货膨胀的首要原因 中国的企业顺差按规定都要将美元换成人民币,人民银行多印人民币换取这些外汇。如果用这些美元买回生产资料或产品,那么国内人民币多了, 商品也多了, 不会引起大的通货膨胀。 如果把人民银行这些美元拿到境外投资债券或股权,国内就凭空多发行了和顺差等量的人民币。 它们引起通货膨胀。如果这些债券亏了,那么永远不会有相应的口商品抵消这些多印出的人民币。这些亏损就通过通货膨胀让每个老百姓买单。 2007年进口2亿吨,相当进口每人1桶。按照这个进口量,每桶涨60美元就是每人损失60美元,2007年铁矿石进口相当每人0.4吨,每吨涨50美元就是每人损失20美元。加上其他进口估计每人因进口涨价每人损失约100美元。 但是2007年中国顺差2600多美元,摊到每人头上约200美元。中国光是买两房债券就3700多亿美元,摊到每人头上大约270美元。可见,因为外汇投资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比进口原材料涨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大一倍。 如果我们把输入性通货膨胀解仅仅释为进口资源涨价,这就掩盖了外汇政策和投资失误对普通老百姓的掠夺。
个人分类: 经济学|3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是外汇政策失误
lcguang 2008-7-28 15:07
中国企业的贸易顺差(外汇)全部通过银行换成人民币,这些外汇如果买进生产资料, 回到国内, 就可以让人民币回笼。 但是, 这些外汇大多变成美国债券或其他长期投资,那么中国就凭空多了和顺差等额的人民币。它们是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宏观紧缩把正常的人民币收回去了, 导致许多企业破产,损失惨重。如果说通货膨胀是输入性的,是境外指资源涨价, 这就掩盖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资源涨价的影响远远不如外汇政策和投资失误带来的影响。所有百姓和中小企业在为外汇管理局的失误买单。 参看: 中国投资美房债巨亏被质疑 亚洲周刊江迅/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引发各界关注,中南海亦派人找他问计。刘梦熊认为,中国外匯储备投资美国「房利美」、「房贷美」失误,应追究责任。 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简称Fannie Mae即「房利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简称Freddie Mac即「房贷美」),这一对略带脂粉气译名的姐妹花,正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为什麼中国外匯储备会经不起这对姐妹花(下称「两房」)的诱惑,竟跌入陷阱? 七月十七日,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的《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三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旋即成为数百家网上论坛的热点。刘梦熊疾言厉色质问中央财金当局有关拍板人: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麼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两房」股票。现在「两房」基本上已破產,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常委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 刘文发表后,犹如闹市中引爆炸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乃至经济界强烈反响,在北京财经当局也引发了一场「地震」,中南海当天就作出指令,指派外交部驻香港特区特派员公署,当天紧急找刘梦熊约谈,了解他的想法,听取他的建议。 刘梦熊在《我为人民鼓与呼》中说:「美国两家『巨无霸』抵押机构『两房』崩盘引致的金融风暴震撼全球,各国股市插水式下跌。见惯风浪的金融大鱷索罗斯也惊呼是他『一生中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令人震惊的是,据通讯社报道,中国竟然是『两房』名列榜首的外国债权人,一共持有涉及该两间公司约三千七百六十三亿美元(相当於二万九千三百二十八亿港元)债眞,约佔中国外匯储备总额百分之二十一。这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天大丑闻!」 他说:「民族英雄林则徐有诗云『苟利国家身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二零零八年是彭德怀大将军一百一十週年诞辰,他当年在庐山会议犯顏直諫,发出『我为人民鼓与呼』,看到对国家和人民不利的就要挺身而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不只是做『擦鞋委员』、『鼓掌委员』,政府做得好,应该鼓掌,但财经当局捅了这麼大的漏子,犯这麼低级而又严重的错误,我能不挺身而出吗?」以下是访谈摘要。 三万亿资金投放「两房」,问题要害何在? 美国「两房」崩盘震撼全球。而中国财金当局将五分之一以上外匯储备即三千七百六十三亿美元投入「两房」,成为最大外国债权人,这一愚不可及的做法更是震惊中外。从事这一行都知道,怎麼能把一个国家的外匯储备的百分之二十多集中投在一个地方,这是异乎寻常的。要害是两个原则。 哪两个原则? 外匯储备不是一个国家的净资產。每一美元的外匯储备都要央行用相应人民币兑换回来,与商业银行管理的资產没分别。举例说,你在北京,是中国人民银行,我在澳大利亚匯了一美元到你帐上,国家户口就多了一美元外匯储备,但你到银行拿一美元时,中国人民银行花八元人民币给你兑换这一美金。你要去日本公干,又把八元人民币换回一元美金带出国,那外匯储备就变成零了。 因此,正看是资產,反看是负债,是一种国际收支帐而已。从理论上讲,要準备外匯储备中有相当多热钱和外资是要流走的。外匯储备不是你的净资產,只是存在你银行里而已,人家可以存,也可以提,存在你那里,所有权、支配权不在你那里,你只有管理权而已。因此外匯储备的投资就不能有风险,更不能有高风险,安全第一,稳健至上。这是一个原则。第二是分散原则。通常说有美元、欧元、日圆,有黄金、白银,有债券,有对冲活动,总之要套利,十拿十稳。安全、分散都是公认原则。 其他国家的外匯储备有没有投入「两房」? 同样是亚洲大国印度,它同样是金砖四国之一,印度「两房」债眞持有量才二千三百万美元而已,人家是意思意思,聊胜於无,中国是印度的一万六千倍,差不多是三万亿港币。这样投进「两房」太没道理了,不能只集中在一个菜篮里,这是金科玉律。外匯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 你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并追究责任,理据何在? 中国买的是高风险,比例又这麼大,这太不寻常了。这是谁建议这样做的,谁论证的,谁拍板的,谁批准的,谁去实施的,其中究竟有没有黑幕,按国际金融交易惯例,购买债券、股票的中介有佣金可收,佣金是百分之二点五,三万亿的百分之二点五,就是七百五十亿,所得的佣金流向如何,有没有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我不明白,究竟是外匯管理局的问题,还是财政部的问题,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问题?外匯储备的投资运作有哪些专家论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如何体现?流程如何?有无权力制约机制设置?这麼大损失,如果有黑幕的话,有里通外国的话,是不可饶恕的犯罪。应有人对此丢乌纱帽甚至人头落地。中央应从决策、操作乃至监管、制约机制,直到外储投资方向、原则来个通盘检讨。 当务之急是「补鑊」。首先,中国政府应紧急动员外交系统,联络日本、新加坡、开曼群岛、卢森堡、韩国等眾多「两房」债券受害国财金负责人和政府首脑「大串连」,邀集他们统一立场和行动,要求美国政府对「两房」负起监管和承担之责,为「两房」五万亿美元债券作担保,促其维护美国国际信用。 其次,中国政府和「两房」债券受害国应合作,以美国投资者也握有三万七千亿美元「两房」债券为由,游说美国国会议员向政府施压,挽救「两房」免於破產。第三,中央政府应立即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彻查究责。第四,目前掌管国家外匯储备的机构应该立即改组,要依照严格监管、有效制约、充分论证、高效实施、防范风险的原则重组外储管理机构。 外匯储备的投资必须恪守「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原则。第五,中国是「世界工厂」,对石油、煤炭、铁矿、铜矿、木材、橡胶、纸浆、小麦等大宗物资有强劲的长期需求,但中国实际上「地大物不博」,因此,外储投资应向能源、矿產等海外併购倾斜,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经济学|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制定工资和物价挂钩的法规刻不容缓——兼论赈灾捐款应免税
图锦 2008-7-15 22:15
我曾在博客中发了一篇博文,劝告年轻白领人要习惯于过着穷日子。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应当过穷日子,而是面对某些社会问题和不公平必须学会适应,但这不等于说对这些问题应当永远保持沉默。才看到一篇网文,对严重通货膨胀下工资不加颇有微词,其中有些言语比较冲动,特别是还提到时常叫嚣的专家们,指的是是他们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无动于衷。我虽然自认为不属于他说的专家,但也毕竟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应该有一点原则性。所以我在劝告过年轻人要勤俭度日之后,也应当对通货膨胀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坦率的谈一点个人意见。 平心而论,这篇网文中所提的问题没有错,确实存在,尽管言词比较激烈,但并不因此改变了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如何理解外资企业因我国的通货膨胀而给员工涨工资,而内资企业包括国企却没有任何反应?而实际上还有国有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确切地讲是国家主管部门)也属于这一类。外资企业长工资是根据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这是他们的习惯,如此而已。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整整 16 年,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继续坚持这一方针。事实上和政府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根据物价等情况制定和修改工资增长线,指导企业调整工资水平,更不用讲国家还在积极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西方国家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在W TO 反倾销的事实认定方面给我国以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理所当然应当加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争取公正待遇。目前通货膨胀的情况比去年更加严重, PPI 最高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以上,按照国际惯例属于中度通货膨胀而不是结构性物价上涨,更不用讲房价上涨。本人孤陋寡闻,至今还没有听说涨工资方面有什么新的消息,只听说正在研究工资法,看来是远水不解近渴。如果说广泛存在不按照工资指导线调整工资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给以提醒,然而我想政府不会这么做,因为如果企业提出公务员也没有增加工资,政府该说什么呢?搞市场经济 16 年,市场取向改革(从十二大算起) 26 年,却没有解决建立一个所有工薪阶层的工资应当跟随物价自然增长这一个在市场经济中理所当然、也能够实现的制度规定,窃以为实在是不应该的。更不用讲十七大以后中央领导的关注民生政策已经在很多方面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包括物价上涨后给低保户物价补贴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社会弱势群体应该首先得到关注,这一政策非常及时,完全正确,我们双手拥护。但是接下来很自然的还有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的生活都明显地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影响,因为物价上涨已经从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发展到包括燃油价格的上涨,而且根据最简单的经济原理,将波及一切除了政府补贴外的生活必需品。 人民收入和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我想这原则是早就确定的;姑且不论提高,总不应当在某一年降低生活水平把?而去年和今年就是这种情况。 不论从市场经济的起码规则,还是从关注民生的施政方针考虑, 尽快制定工资和物价挂钩的法规并尽快付诸实施,保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和企业员工实际工资不降低,是国家政策的应有的进步。 说到这儿就想到另一个问题: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央领导身先士卒,亲临震区领导抗震救灾,带动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捐款和义工热潮,令人时时感动;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同样是市场经济的规则 单位和个人捐给制定的慈善部门捐款应当免所得税,虽然千呼万唤,但直至这次空前的大捐款仍然没有实行,令人遗憾,应当减免的所得税估计已有几十亿。这不是捐款人是否要求的问题,而应当是一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税务机关向捐款征收所得税严格来说是不道德的。我们盼望这项免税政策尽早出台。 最后还想讲一讲分配不公的问题。博士生教育是全球最高教育层次,可是我听说刚毕业的我指导的博士生到单位报到后,在我们这样的发达地区月工资竟然只有一千多块钱(不包括单位发给的工资外的少量岗位津贴),仅相当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左右,甚至低于他们没有读博士的同龄人,我感到震惊。这些博士生年纪已经不小,几年艰苦拼搏才拿到博士学位,脱产学习几年没有工资收入,很多人在毕业前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包括结婚、买房和生儿育女,他们工作的高校虽然有些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但多数还不够一套房子几年来上涨的价格。我难以想象,其中没有父母贴补的怎么安家过日子?说这样的博士生是弱势群体一点也不夸张。我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呼吁政府关注高校毕业生(本专科和研究生)的工作和收入问题,这是在低收入阶层得到关注以后,应当关注的下一个庞大的群体。
个人分类: 社会焦点|273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