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仪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仪器

相关日志

科学 - 数学与哲学
benlion 2020-4-16 15:24
- 从以色列 - 环地中海到中国 - 环太平洋的发展 “ 说实在的,我并不比你聪明。科学上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凡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些问题上的人,都可以得到解决;只要有丝毫心不在焉,就没法得到解决。 ” --- 费米 :理论与实验的双科大师 世界 科技中心 - 科学发展,离不开逻辑思辨与工匠技术(尤其精密仪器)和人文精神与管理体制设计,从 中古代 经验知识与手工业技术 到近现代实证科学与规模化工业和后现代科学与工程偶合的机器智能化 - 三大 医学 体系 :传统与替代医学、实验(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与循证医学和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与精准医学等。 附 - 《 劝学篇 》 - 人文 精神的魅力 与勇于探索的 好奇心 - 常青藤 零距离 - 科学 究竟 是什么 ? - 当代 科学思想 的转向 理论统一 的探索 - 自组织 理论 - 科学家的 4 个 类型 与如何 分类 - 科学的目的、 精神和方法 是什么? --- ( 2020 年 4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科学与历史|1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招聘电子仪器研究人员
MASNMR 2019-8-29 17:50
一、简介 中国科学院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简称“武汉物数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磁共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所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科依托于“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磁共振中心”,拥有十数台核磁共振仪器设备( 850MHz 等多台固体和液体 NMR 谱仪),在核磁共振硬件、方法和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研究所承担、完成了“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多项核磁共振谱仪研制项目。 现研究所因实施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需求,面向国内外诚聘电子、仪器相关的研究人员,从事与核磁共振相关的射频技术研究和开发,热忱欢迎国内外的青年人才加入! 二、需求方向与要求 招聘岗位:高级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和博士后 研究方向:与核磁共振相关的射频技术研发 岗位主要职责: 1 、研制与高场核磁共振谱仪相关的射频探头; 2 、根据特定研究目的开发个性化的射频部件。 岗位要求: 1 、硕士及以上学历,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精密仪器等相关专业。 2 、具有扎实的射频电路的设计能力,熟悉射频相关的仪器及设备。 3 、在相关领域以主要完成人发表过研究论文或有发明专利技术者优先。 4 、具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善于沟通及团队协作。 三、工作待遇 按照研究所相关规定提供博后、研究或工程系列岗位,并享受相关待遇。 四、招聘程序 1 、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直至招满为止 ,凡符合应聘条件者均可报名。 2 、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yangjun(at)wipm.ac.cn 。 3 、所有应聘资料予以保密,不退还。 4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 027-87199723 电子邮件: yangjun(at)wipm.ac.cn
2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台老原吸
zhengyongjun 2018-11-11 08:19
讲《仪器分析》课, 这些年 明显 感受到高校实验室硬件建设步伐加快了。化学化工类本科生的《仪器分析》实验课,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是必开的。本科生实验一般用国产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这些年已经用坏三台了。这一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坏两年了,放在实验室一角,等待报废处理。 \0 仪器主机部分 \0 \0 空气和乙炔气流量表 \0 \0 空心阴极灯 \0 \0 燃烧器 \0 \0 雾化器 \0 \0 \0 \0 空气压缩机 \0 \0 乙炔钢瓶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2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病理学博士必须具有的若干实验室基本功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6-3 07:48
病理学博士必须具有的若干实验室基本功 蒋继平 2018年6月3日 在病理学领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在读研期间, 必须掌握下列的一些实验室基本功。 首先要会熟练地使用病理学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 这些仪器设备包括, 但不限于: 1. 显微镜,包括立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 有条件的话, 也要掌握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各种天平,3. 酸碱测试仪, 4. 离子测试仪,5, 各种光谱仪,6. 高速离心机,7。 各种震荡仪,8. 电泳仪, 9. 各种粉碎机, 10, 各种测量液体的仪器设备。11. 各种培养箱。 其次要学会一些基本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1.从生物组织中分离病原菌。 2. 从污染的生物原中纯化目标生物,3. 制备各种培养基和生物试剂。4. 照相, 冲洗和放大, 包括使用显微镜照相。5,酶标反应,6,蛋白电泳, 7. 核酸电泳。8. 组织培养。 还有应该具有生物统计的知识。要会使用一些电脑程序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用电脑制备各种图表。 有一次, 有两位拿了病理学博士的朋友来看望我, 在谈到专业话题时, 我问他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如何从一个复杂的被污染了的生物群体中获得一个纯净的小种。 他们两人都答不上来, 这使我大吃一惊。 我非常坦率地告许他们, 要是今天是正式的招聘面试, 你们一定当场就被淘汰了。 我觉得一所大学和一个导师, 在培养博士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学生负责, 让他们学到尽量多的科研基本功, 否则的话。 这些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会感到不学无术, 与其博士称号有距离。 我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病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学校规定必须完成六门核心课程才能毕业。 这六门课程包含了以上谈及的大多数内容。因为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基本功, 我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在实验室干得非常得心应手, 效率很高。
个人分类: 研究生|43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Nature Materials|光学显微镜爆炸性突破:超越衍射极限10倍,...
zodiac0318 2017-12-17 09:42
 这种以同位素提纯硼为原材料的下一代光学镜头,会不会也是诺贝尔奖水平的重大成果? 想象一下,你眼前有一个无比强大的 光学镜头 ,透过它你能看见一只正在 活细胞 表面趴着的小病毒——大胆一点,这不是想象,这种镜头已经快被制造出来了!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机械工程学Joshua Caldwell副教授团队12月11日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文章,报道了这项不大不小的“奇迹”。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试验玻璃、宝石和钻石等各种透光材料,终于磨制出能将物质放大近300倍的透镜。 从此之后,人类开启了极微小世界的观察之旅,点亮了浩若繁星的生命科学新发现。 在这篇文章中, 研究人员改进了一种天然晶体光学材料,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此前利用hBN分辨物体的最小分辨率大约比红外显微镜小36倍,差不多是小型细菌的尺寸(约0.5-1微米)。新文章报道,改进后晶体的潜在成像能力比之前最高水平大约提高了10倍! 典型的商用红外显微镜的设置(左)和 Cassegrain 反射物镜图解(右)以及红外显微镜的中心元件 “我们证明,透镜(hyperlenses)的固有成像效率限制可以通过 同位素 工程改造加以克服,”项目组成员、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Alexander Giles说。“在纳米尺度操纵和聚焦光线,其困难程度绝对超乎想象,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同位素改造竟能提高材料和器件性能。” 多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 许多仪器都具有纳米级分辨率成像能力,例如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但是,它们与活生物体并不相容,样品需暴露于有害辐射以及各种致命条件处理(如冷冻干燥等),而且需要在高真空条件下作业。 透镜技术与上述这些高分辨率显微术不同,只需要将样品暴露在低能光线(如 红外光 )覆盖得到的自然条件下,就能提供非常详细的活细胞图像。 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被认为不会超过光波波长的一半,这被称为“阿贝分辨率”。如果实验中使用红外线,则“衍射极限”大概在3250纳米。 此前,科学家们发现hBN能支持由光子和振动耦合光子组成的混合粒子“表面声子极化激元(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因此晶体内的带电原子的实际波长比入射波长要短得多。但是,实验发现这样利用极化声子存在一个问题,它们消散速度太快。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选用同位素分离的提纯硼制作hBN晶体。天然硼有两种同位素,二者质量相差约10%,虽然不易察觉,但细心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混合了两种硼的晶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显著下降。 通过计算,研究人员预测用纯硼制备的晶体透镜原则上能捕捉到 30纳米 尺寸的物体图像。一根头发直径约 8万-10万纳米 ,人血红细胞约 9千纳米 ,已知病毒约 20至400纳米 。如果计算正确,这意味着只需透过一块目镜,人类将能直接观察到小如病毒的物质活动! 为了证实推测,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制备了一小片由纯同位素硼(纯度99%)打造的hBN晶体,相比天然晶体,该晶体的光学损失明显下降,意想不到的是极化声子寿命也提高了3倍,分辨率也得到显著改善。“我们现在用的是提纯hBN的小碎片,等我们做出更大的晶体后,相信结果还会更好,”Caldwell说。 距离列文虎克手工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363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成功将超透镜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九泉之下的列文•虎克若能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10月8日宣布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威廉姆•莫纳尔(William Moerner)和德国科学家施泰方•海尔(Stefan Hell),以表彰他们在 超高分辨率 荧光显微技术领域的贡献。这种以同位素提纯硼为原材料的下一代光学镜头,会不会也是诺贝尔奖水平的重大成果呢?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Isotopically Pure Materials: A New Approach Abstract: Conventional optical components are limited to size-scales much larger than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as changes in the amplitude, phase and polariz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re accrued gradually along an optical path. However, advances in nanophotonics have produced ultra-thin, co-called flat optical components that beget abrupt changes in these properties over distance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free space wavelength. While high optical losses still plague many approaches, phonon polariton (PhP) materials have demonstrated long lifetimes for sub-diffractional modes in comparison to plasmon-polariton-based nanophotonics. We experimentally observe a three-fold improvement in polariton lifetime through isotopic enrichment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Commensurate increases in the polariton propagation length are demonstrated via direct imaging of polaritonic standing waves by means of infrared nano-optics. Our results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a materials-growth-directed approach towards realizing the loss control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P-based nanophotonic devices. 研论文插图 数据处理 图表制作学习班开始报名了 由上海玮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由来自中科院的金老师授课 需要学习SCI图表制作的朋友 可以咨询谢老师报名 手机电话 17317557680 还等什么 机不可失 助你成功发表SCI论文 欢迎拨打电话(亦微信号)垂询!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部分信息援引自网络。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一切仅为分享交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所有援引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原公众号或原网站所有,如有涉及版权敬请及时告诉我们,定将及时删除或妥善处理。 欢迎扫小编二维码 合作、投放广告等请扫上方二维码与小编联系,依托强大的生科粉丝群(目前接近8000+),提供最优质的满意服务!
个人分类: 仪器设备|1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一些思考
热度 8 deta 2017-4-9 09:48
最近课题组在购买仪器设备,由于是本人参与的,所以不免对将来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有了些思考,今天写出来和大家探讨下。 目前高校中实验室大概有如下几种:1)学校统一组织的实验检测中心;2)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及其他形式的实验室;3)以某老师课题组为主的实验室。其中最后一种可以说是规模最小,但最接地气的,与研究生能直接产生联系的。 据本人的了解,对于像学校统一组织或部分重点实验室类型重大仪器都有专人负责,这对仪器的良好维护及高效利用有重要的帮助。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逐渐加大,以某老师为主的课题组的实验室对仪器的管理是将是重点。因为对一个课题组而言,花费几十万购买分析检测设备投入还是很大的。所以有效的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使用从长期来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又不能像上面提到的前两种形式的实验室聘请专人负责。 我们都知道,能形成课题组,除了指导老师外,至少都有十多个研究生。研究生是仪器的直接使用者,所以,将研究生放在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的位置上很有必要。 首先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对仪器的基本构造、原理、操作要有详细的了解,能够独立完成仪器的操作。当然这并不是说,课题组的所有实验均由此人完成,而是在其他同学在做实验时需要由负责仪器的研究生在旁边进行指导,直至相信此人能够完成独立的仪器操作过程;另一方面要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包括设备运行状况,仪器的整洁,仪器附件的管理等等内容。 关于仪器的培训,因为新买仪器的培训厂家都会免费培训一次,所以要抓住这次机会,特别需要指定一个人学习,并且做好录像与录音,以便其他人学习使用。另外,安排学习的人要提前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构造及基本操作,在仪器培训中要比其他人更加的用心。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研究生总有一天会离开实验室,离开学校的,所以在以后的交接中,提前让交接的新进研究生与管理相应仪器的研究生进行对接,学习半年,顺利完成交接。 最后,管理仪器的研究生对设备的维护贡献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所以有必要在物质给于一定补助。这比一个聘请一个专职负责仪器设备的人员的花费要少的多吧。 上面是本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些想法,希望有所帮助。
个人分类: 研究生涯|9008 次阅读|12 个评论
造机器,造机器人
benlion 2015-12-17 00:48
1992 年到2002年,bj.Zeng在国内外提出与推动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新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发展。2012年欧洲举办的国际系统医学大会邀请开幕那天做报告,同期,探讨了精神与机器的理论。 系统医学,欧盟机构的文件,描述非常清楚,包含转化、个体化和精准概念在内。 自从1972年(9岁)翻阅中西医药精美书籍,到1983年形成结构论纲领,1992年提出系统医药学,而后,在国内外的探讨与倡导,2003年国际上兴起。 邦哲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ltd.成立于2008年,涉及绘画的艺术设计与沙龙、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论坛,开发细胞分析与合成芯片技术,应用于病理分析、药物筛选与生物炼制产业。 以往比较关注企业模式,其实,系统医学和药物学计划等,不仅是新的科学范式、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设计模式,而且,也是企业模式的创新,从而,能够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生物芯片技术,最初一代是micro-arrays的表达谱分析,而在之前是mRNA差异显示分析,而第二代却是micro-fluidic chips的生物化学分析,其中,包括,有集成电路和微通道的芯片,也有分子反应或组织细胞的芯片,第三代是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micro-fluidic chips或细胞分析与合成芯片。 实验室工业化,疾病分析、药物发现到生物制药的实验室技术流程,仪器、芯片、细胞和试剂的生物分析与合成工业。从PCR技术到DD-RTPCR技术的仪器、软件和试剂的开发与制造,从单克隆抗体、工程酶到检测试剂、生物传感器,再到细胞设计与合成生物技术。 1994 年bj.Zeng提出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和细胞仿生工程,1995年开展了全基因组装合成,1997年建立细胞连续突变筛选技术,2010年提出纳米机器人设计3原则。 当今世界,属于企业家和发明家的世界,结合,为的是造机器,造机器人。 - (12/17/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工业化科学|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认监委对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检中心授权
guanfuzi 2015-8-3 20:53
认监委对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检中心授权 我要测网 2015/06/23 点击 68 次 国家认监委关于对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的通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及相关规定,国家认监委批准你单位筹建的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按要求完成筹建工作并通过了评审和验收,经审查,符合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法定要求,现决定对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   一、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检验产品为惯性技术产品(详细内容见授权证书附表),授权证书编号为:〔2015〕国认监认字(623)号。   二、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   三、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的监督和指导。   四、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应当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客观、公正、真实、准确。   五、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为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活动和出具的检验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国家认监委   2015年6月15日 来源:http://www.woyaoce.cn/news/164998.html
个人分类: 检测中心广告|1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趣谈“精准医疗”
热度 1 rongqiaohe 2015-7-3 08:52
美国总统奥巴马主张推行“精准医疗”。我们已经为全球医疗界准备好了最好的“基因测序仪器”、“设备”、“测序试剂”。言下之意:买我们的仪器设备吧! 国内部分专家: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疗”,美国为我们准备好的“仪器”、“设备”,还有“试剂”。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华夏子孙都进行检测(哇!那要多大一笔钱啊!),言下之意:给美国人送钱吧! 【仅供参考】 1、别忘了奥巴马是政治人物,不是科学家,他绝对为美国谋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 2、面对人体复杂系统,除了外科手术等物理学疗法外,所谓“越精准”治疗,也就是“越不精准”的治疗。 3、如果我花钱,测出了我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基因,包括癌基因,又能够怎样呢?我现在就化疗吗? 4、我本来过得很快乐,如果真的检测出我身上有许多癌基因,而且有的已经在活动了。你说你告不告诉我?不告诉我,我白花钱检测了,如果告诉我,我可能会被吓出一场病来。。。 还是把馒头、萝卜、白菜等食物吃好,把心情搞好吧...... 以上仅为趣谈,不必认真。
个人分类: 浅谈|2312 次阅读|3 个评论
镜里镜外(图,文)
热度 5 jlpemail 2015-6-19 11:45
镜里镜外 PDF格式全文 镜里镜外_籍利平.pdf : (注:此文部分段落,曾在科学网博客发布,重新整合与编排后,幸运地被《中国测绘》录用,并且配发了7张图片。1990年代的图片为第一次刊登。对扫描、加工、配发压题图片的编辑同行,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朋友们和编辑同行的认可与推荐,谢谢!) 籍利平 2015-01-31 09:24:56 (----摘自 中国测绘新闻网 ) 一个天气晴朗的周六傍晚,我去了中央电视塔。在那里的一个楼层,用单筒望远镜观察了北京城。我想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可惜被一些塔楼遮挡住了。熟悉的标志性建筑,在镜头中依次出现;最清晰的湖泊是玉渊潭,翠绿的湖水在阳光下,柔光浮动。 鸟瞰京城,这不是第一次,可是视野这么开阔、这么从容地观察,还是第一次。用望远镜扫描那些高层建筑时,感觉比较特别。和在平地上仰视的心理感受大不相同。 离开电视塔以后,突然明白了一个原因。某种不明不白的失落感,原来是来自一种常年累月养成的某种习惯,不时与望远镜亲近的习惯。旋转、抚摩、擦拭望远镜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望远镜中的世界只有图象,没有声音,而且转瞬即逝。可是那种对于远方事物的美好印象,那种对于山水草木图画的向往,已经刻入了头脑里、渗入了骨髓里、血液里。它们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类似甚至超过烟鬼对于烟卷的迷恋、酒鬼对于瓶子、杯子以及杯中之物的偏爱,像枪手对于扳机、枪声的渴望,像好战分子对于弥漫的硝烟和流淌的鲜血的嗜好。那种不可救药的瘾,是一种近乎病态的依赖。 不久,我就买了双筒望远镜,尽管不是那种职业需要的镜子,也可聊以自慰了。我又可以站在高处,欣赏无声的世界——望远镜中的世界了。 粟裕纪念碑前留影 1 平板仪 它是一个长着平足的精灵,喜欢坐在方方正正的平板上,四处张望。它喜欢金鸡独立,用一只脚支撑自身的质量,那只活动的小脚喜欢贴着细细的铅笔,铅笔沿着它的小脚,点点儿,划线。 它坐着就是站着,站着也就是坐着,坐着和站着一样高。假如它离开了那块平板,那里平铺的白纸上,会出现一些曲线、方块或者有某种含义的符号。他们成为一个整体——那就是最原始的地形图。 这里的它,就是一种照准仪,其实就是一种可以在平板上移动的望远镜。平板是先用水泡整平了的,牢固地安置在三角架上。平板上的白纸是预备绘制地形图的,它的朝向由指北针在实地确定。需要一个人在平板周围,拿着指示方位和高度的标尺游动,标尺的落脚点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到图纸上了。 常常有人把测绘说成“画地图”,这是明显的以偏概全。画地图只是测绘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 时间是1984年夏天,当时还以手绘地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绘地图是个考验耐心和细致的活计,并不是我这个粗手大脚的人最喜欢的。可是,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我还是埋头绘制起来。操纵照准仪,瞄准标尺,读数;等负责计算的同学报出结果后,我马上用铅笔在图纸上标示出来。照准目标、读数、绘制地图上的点、线和符号,都是弯腰进行的。 显然,用平板仪测量和绘制地形图至少需要三个人,一人负责记录和计算、一个负责绘图,另一个就是“跑标尺”的。三个分工都不轻松,跑标尺的最累,可是最省脑筋,只要提着尺台,扛着标尺放置在恰当的位置,并保证尺子与地面垂直就行了;竖立标尺的地点是有讲究的,必须是能代表地形特点,比如一棵独立的大树、比如路的拐弯处、比如沟坎的起伏处,诸如此类的绘图似乎不累,其实也不轻松,得连续弯腰干活,最要紧的是细致和耐心。铅笔尖往哪里落,每一笔都不能随意,不然画出的地形图和实地对不上,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个实习场,培训了不止一茬学生,绘制的都有一个地方,相互之间有个比较。地形图是一个小组最后的成果,是集体劳动的凝结。绘图的不敢掉以轻心。计算员也责任不轻,记录计算的数据都会体现在地图上的。偶尔计算错误,也会导致局部地图的返工,那可就窝工、浪费时间了。 好久没有理发了 一个月下来,我们的劳动成果就是巴掌大的一幅地图。地形图上那些一圈套一圈的连续曲线,就代表了地形的高低,专业术语叫等高线。地形图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表示着村庄房屋、销路、水塔、烟囱等物体。这些符号都很形象,和他们代表的物体比较相像。地形图的边缘上,都有图例,说明的就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东西,使用者会很清楚的。 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世界,是上地形测量课程的需要,在河南登封县的学院实习场实习。1983年夏天,一个雨季。我们到达实习场当天,天公就大大方方送来了一场洗尘雨。我们下榻的可以容纳数十张行军床的仓库没有经受住雨的洗礼。不少学员的被褥都淋湿了,睡觉时整整齐齐的床打乱了阵脚,后半夜时,许多同学不得不起来,移动床铺,小心翼翼的动作也避免不了刺耳的声音敲击着别人的耳鼓。这种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能够整夜塌塌实实安眠的肯定是个神仙。 实习场内有个风景秀丽的山村叫做下寺沟,那是个槐花飘香的时节。山村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花香,几乎让人眩晕,可是非常喜欢那种奇妙的感觉。我们在日落前把那些不重要的器材,比如三脚架、标尺寄存在人家屋里。 村民很好,他们会主动帮助我们。我们携带的水不足时,去讨水喝。他们不仅管喝够,还不忘记把军用水壶灌满,有时侯灌的是小米汤。我们观测的间隙,有好奇的孩子会凑近望远镜张望一下,然后快速地、心满意足地离开。临走肯定还要赞叹一句。我们在光洁而方方正正的平板上绘制地形图时,也有人歪着头观看。 那是我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外面的世界,新奇的是那些进入镜头的标尺、树木、沟坎、房屋、行人,似乎都比现实世界中要切近、清晰。 不必说,兴奋、紧张都有一些。更主要的是工作锻炼了耐心,培养了处理实际困难的能力。那些书本上未曾提及的问题接连出现,解决它们成了乐趣。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到山区生活、工作,也许是因为到达那天是个阴天,天气晴朗起来,我就发现自己转向了。正好是转了180度。前几天,我还感觉别扭,后来就逐渐适应了。心里明白正确的方向,可是感觉总是扭不过来。于是,整个实习期间,我的感觉都是每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从东边降落。好在,我们携带了指北针,绘图过程中会不断地确定实地方向,所以并没有影响实际工作。 就这样,过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又回去开始理论课程的学习了。 1990年夏在青海用010经纬仪训练 2 T3 经纬仪和红外测距仪 1985年,在山东胜利油田生产实习的时候,我们是五一期间到山东的,住在了华东石油学院的招待所里。五四青年节是在那里度过的,我们还在他们的体育场看了节目呢。 我和同桌王兆飞配合,用一台T3 经纬仪搞观测训练。王兆飞个子比我小,矮一头,但人很聪明、学习不错。他是和我同桌两年的好朋友。T3仪器,它的望远镜放大倍数是30倍吧,可以清晰地观察远处的目标。这种仪器大约重二十多斤,我扛起来并不觉得多么累。往返于住所和观测站的路上,我扛仪器的时候比他多。多年后,在木樨地的小餐馆里聚餐,当着他夫人和子女的面,我笑着诉苦:“弟妹、侄女、侄子啊,小个子就是那样欺负大个子的。” 我和小王把观测站设在了石油学院的露天游泳池旁边。白天,那里没有人活动,很清静。有水的地方空气好,正好练习观测。大约有半个月,我们持续在游泳池旁边,轮流练习观测和记录、计算。 这种仪器我俩在学校都很少使用,刚开始观测时,有些角度观测的还不附和规范要求。没几天,我俩的观测速度和精度都上去了。记录员还要负责计算,不可能太快。观测者熟练后,速度可以不断加快。从开始的记录员等待观测者,转变成观测员有意放慢速度等待记录员。 这种短期训练的T3仪器后来一直没有使用,我和小王的关系倒是比较密切了。 毕业那年,小王在我的纪念册上这么写道: “四载同窗,两载同桌。共同探索,共同进步。今朝一别,相隔千里。青海西宁,君业所成。来日相会,美酒庆贺。别忘了,大地外业!” 我仍然记得,在华东石油学院的游泳池旁边,我支起三脚架、调整经纬仪的时候,王兆飞不停地削3H铅笔,生怕记录到了中途,细铅笔不够用。 随后,我们转到了“快速导线”组,就是用一种具备测距功能的红外经纬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型号已经不记得了,这种仪器的望远镜是多少倍率的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姓雷的司机开着吉普车在油田的荒地上猛跑。我们一下车就赶紧拿仪器,架反射棱镜,做记录准备,弄得很紧张。“快速导线”组的特点是,跑车的功夫比观测记录的时间多,一多半时间是在车上,听指导老师或者司机将以前外业的奇闻逸趣,日子过得挺快。红外测距仪主要是老师操作,我负责记录和计算。红外测距仪和橙色外壳的反射镜,和广袤的胜利油田的荒凉底色,是颇为明显的对照。 导线工作完成后,我和同桌暂时分手,去黄河以北参加建造刚标的任务去了。 外业间隙 3 010经纬仪 从高空望下去,旅测计队(目前已经解散多年)的“四合院”就是三个红方块,院子北面的正房已经拆除。院子中央的四个花池就是四片花瓣,花瓣朝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展开。花瓣中央的绿色是三棵杨树。我的仪器就架设在杨树之间,观测目标是墙上贴的一些画了十字的白纸。测计队的装备是德国蔡司厂出产的两秒精度的010经纬仪。010的望远镜放大倍率是30倍,比T3轻便多了,才八斤重。 从1987年春天开始,这种经纬仪后来我操练了将近五年,成了最熟悉的仪器,它为我的测量生涯创造了最好的记录。 在连队院子里观测不到两天,我就带战士们到院外去训练了。在连队的四合院里,有时目标会被遮挡,影响观测。有时小个子队长也会来,站在搬来大石头上去查看一下目标,我们刚上任半年多的队长很负责。 测计队以北五百米的地方,是一片废弃的营房,也有空地,正好用作训练场地。 我带着观测组的战士在空地旁边的杨树下观测,选择的目标是远处山坡上的瓷瓶或者建筑物的避雷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便于用望远镜的十字丝去平分或者夹住,不会引起太大的瞄准误差。 青藏高原的三月,天气还比较寒冷,我们还没有脱冬装。早在1986年年底,已经有消息说,下半年测计队要参加实弹发射的测量保障任务。所以,我的训练是自觉地、积极地和主动地。 同时,也要训练战士们的记录和计算。 1992年8月作者前往湖南为大地测量任务打前站 那年八月,在去发射场之前,我们先去了旅训练场。出发前,我已经有所准备,预想到了需要的计算方法,用PC-1500计算机编制了计算程序。那是个比较典型的图形,已知点构成了一个呈三角形,未知点在三角形里面。在实地,三个已知点都在山头上,未知点就在发射场坪上。 从场坪上往山头望去,望远镜里可以扫见一片豌豆地,豌豆已经结荚。然后是橙黄色的三脚架。最后定格在红白两色的目标——特制的觇版上。觇版是装有水准气泡的,可以精确地整平,也可以准确地对准埋在一定深处的测量标志的中心。 从山头往场坪上观测,最醒目的是那些忙忙碌碌的各种装备车,我们的测量觇版反而不显眼了。 1987年8月份,我和另外七名同志已经在基地训练场参加过一次演习。发射分队进行的是模拟操作,我们测计队提供的可是成套的数据成果。我们队的任务是先进行一个典型图形测量,也就是由构成三角形的三个三角点确定导弹发射点的坐标,再利用角导线测量的方法标定出导弹射击方向。观测本身不困难,困难的是每个三角点都在山头上,必须携带仪器上山观测。刚下过雨,山路很滑,不要说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上下山,就是空手爬山也很困难的。艰苦工作了三天以后,观测数据采集回来了。我用自己编写的PC-1500程序计算了观测数据,整理了成果,资料按时上交了,增强了完成实弹发射测量任务的信心。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1987年冬天,我们从青藏高原长途行军数日,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当时,党的十三大召开不久,我也刚转为正式党员三个半月,工作积极性非常高。 担负导弹发射测绘保障任务的干部战士都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压力,我也不例外,不敢掉以轻心。 还没有到达发射场,天公就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下军列的时候,地上已经是厚厚的积雪了。我们分队的汽车原地打滑时,军大衣都垫车轮底下了,车轮才缓慢前进。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我们推车的时候,一个身材魁梧的首长率领十几个干部朝队伍后面走。一个新兵不知深浅地说:首长,帮我们一把吧? 首长大声笑着说:小伙子,你们人手够了,我还得到前边去推车呢! 队长等首长走远后,教训新兵蛋子:知道刚才那个首长是谁吗?基地司令员! 新兵吃惊地张大了嘴。 发射场上,积雪足有一尺厚,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是我们要进行测量作业的地方。为了保障质量,队领导组织测地二、三和四组各自进行了观测。我率领的是测地四组,张、李分别负责二、三组。 雪后天晴,发射场上的白雪反光强烈,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一直不喜欢戴眼镜,更不用说变色镜了。总觉得戴眼镜不习惯、不方便。天寒地冻,隔着厚重的大头鞋双脚都麻木了。双手当然不能揣起来,还得操作经纬仪呢。观测时象征性地带了薄纱手套,不带棉手套或者皮手套,也是便于观测。 观测的结果很有戏剧性:测地二、三和四组观测的导线闭合差分别是2、3和4秒。也就是说,我和两位老同志的成果精度不相上下。三份成果都合格,均交付发射分队使用,并且在上级业务部门备了案。 从末区传来了好消息:我部发射的导弹落点偏差是某型导弹发射中最小的一次,创造了优秀成绩!我旅、我队都受到了上级嘉奖。 这次实弹发射是科学试验,检验了某型号导弹新弹头的性能。蘑菇云散去以后,基地瞿司令员在发射场发表的讲话中评价说:这次发射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当时,我还不是完全理解司令员的意思,海湾战争后才明白其中的深层涵义。 1994年秋在江西测水准 1991年夏天,我再次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导弹发射测量任务,此时,我是专业技术中尉军衔,仍然兼测地四组组长,主要工作仍然是“炮兵战斗队行联测”。 刚到发射中心不久,就下起了雨。雨点是黄色的,弄脏了八七式作训服。第二天,大家纷纷洗军衣,晒衣场都不够用了。幸好,我们是打着背包来的,背包带派上了用场。 太原西北的高原地区,五月份气温仍然很低,发射场上寒风凛冽。我观测时冻得直流清鼻涕,样子挺狼狈,有的记录员跺进了面包车里。 旅参谋长观看了我们的野外作业。那天,基地参谋长也在发射场上,曾经看了一眼我们架设的三脚架,还看觇板的水准气泡呢,据说将军是懂测量的。 对点的时候,风比较大,用防雨布遮挡仍然漏风,垂线依然摇摆不定。1986年冬季入伍、来自河北曲周县的党员于俊景同志干脆脱下大衣,挡住了风口。经纬仪整平后,垂球尖终于指向了测量标志的十字中心。 我属于紧张发挥型的观测员,看到发射场上有将军在,便兴奋起来,不自觉地加快了观测速度,当然精度还是有保证的。在测站上,我把经纬仪拨动得飞转,读数也干脆利索。 有个湖北潜江的兵叫苦:籍组长,慢些吧,记不下来了! 很不应该,我生气了:记不下来别记! 为抓住有利时机观测,我没有降低速度。 紧张的观测完成以后,记录员兼计算员于俊景同志第一个报出了我最关心的结果:导线闭合差为零秒。我不放心,反复验算,才相信了这是事实。也许是巧合吧,导线闭合差是零秒的情况是很难遇见的。 1990年夏在西宁用010经纬仪测水平角 第二天,旅政治部主办的《战地快报》上刊登了如下标题新闻: 曾经获得基地瞄准方位角连测比赛第一名的籍利平再创佳绩,在发射场瞄准方位角连测中创造了导线闭合差为零的记录。 一天早晨,起来方便时,我突然晕倒在地上。醒来后发现右眼眉角出血,捂着伤口,坚持到了卫生所。在卫生所,刘军医听我简单叙述了情况,了解到我有些恶心,他就决定把我转到“中心”医院。 伤口缝合后,我被留在医院观察,侯副队长守护了一夜。 我出院后,旅政治部张征主任亲自到宿舍来看我、安慰我,我心里非常感动。康复后,我立即投入了工作。 从山西返回驻地后,我就回老家休假了,再也没有操练010,我知道,离告别它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作者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6537 次阅读|9 个评论
国有资产流失∮不是中国☭特有的,西方♛更邪乎●▲●
热度 4 kiwaho 2015-5-29 21:17
谈起 国有资产流失 ,大家立即会想到那是中国腐败问题的必然结果。 其实, 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天鹅一般白 。 今天读到加拿大本地报章CBC 一条新闻:魁北克一家关闭的核电站,几年前原值7 千9 百万美元的全套 崭新 设备,以远低于废品的价格7 万5 千元卖给私人!千分之一的成本都没有收回的这笔买卖,引发了舆论场的口水战。读罢新闻禁不住窃笑了。 换句话说,这相当于10 万元人民币的一台新车,只卖了¥100 人民币! 该套已售设备,暂位于 嵇教授 所在大学以北100 公里的电力公司仓库,离我的 千瓦厚能源与生态实验室 以东约300 公里。 欢迎国内有兴趣的买家联系。总重量连包装达万吨,需要单独万吨海运货轮运输。 纳税人 不禁要问:这些没有开封的崭新设备躺在仓库几年,如今就当粪土扔掉,这当地政府搞的啥名堂? 败家子啊,怪不得 加拿大是万税之国 。纳税人的钱不能这样糟蹋啊!即使我是买家,得了便宜也不会卖乖,照样不满。 下一届魁省政府改选,咱一定要投 嵇少丞 教授一票,如果他愿意 竞选 省长的话。依我看:不论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他的 爱国心 都是拳拳的、嘎嘎的! 都是国有资产流失,但中国是 双赢一输 --〉买家赢+贪官赢-国家输;西方是 一赢双输 --〉买家赢-清官输声望-国家输血本。 看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成语,要改成“ 它 山之石,其实就是玉 ”! 顺便给自己做个广告 : 您需要 白菜价的北美二手科学仪器 吗?小至仪表配件示波器,中至质谱色谱仪,大至粒子对撞机,我都可帮您秒杀/ 检修/ 邮运!告知您的采购计划,我替您留心各类拍卖活动、做您的海外常年竞拍代理、仪器仪表顾问。 西方政府卖掉大型 二手仪器设备, 买家大部分是拥有大幅土地的农场主。城市的 专家教授 即使有心买,也没有地方放。所以,北美的 民科 们一般是武装到牙齿 的 农民 。咱千瓦厚实验室,正是扎根于数百亩大农场的民科实验室! 国内“手无寸硅”的民科,之所以被官科冷眼相待,很大程度缺乏实验环境,奇贵无比的科学仪器设备,从来不是民科的菜,因而只有靠理论推导、假设、加偶尔臆想。 现在好啦,有咱 千瓦厚 的支持,民科投资1万元的二手设备,也许相当于官科100万元的新设备!从此,民科可以拿实验数据和官科理直气壮地PK! 玩政治的有 砸锅 党 ,玩科学的也有 凿船 党 。那些反对 爱因斯坦相对论 的民科大侠们,是时候借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潮,镐赏自己一把好凿子了,这样才能早日把 基础物理学 的大船凿沉! ▁▂▃▄▅▆▇█ 参考信源: 1 、Hydro-Québecsold equipment acquired for $79M as scrap metal http://www.cbc.ca/news/canada/montreal/hydro-qu%C3%A9bec-sold-equipment-acquired-for-79m-as-scrap-metal-1.3090275 2 、败家子? 价值7 千万核电站设备卖7 万多 http://tieba.baidu.com/p/3792925188
2749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中南大学培养地球物理仪器方向本科生
热度 3 chrujun 2015-5-12 22:51
当前,我国的高性能地球物理仪器主要依赖进口。进口的高性能地球物理仪器往往由于操作不当无法发挥性能、维护不足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一方面,我国的地球物理仪器研发迫切需要既懂地球物理需求、又懂地球物理仪器研发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决定从2016年开始培养地球物理仪器方向的高素质本科生,为中国地球物理仪器实现自我创新之路培养合格人才。 地球物理仪器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懂地球物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具备了相应的教师队伍储备,三名骨干教师硕士和本科专业为地球物理,博士专业为信息技术,另外三名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仪器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已培养多名研究生进入中兴、华为等著名IT企业就职。 中南大学拥有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仪器研发的传统优势,发明了多种地球物理仪器,并且在地球物理仪器产业化方面在全国独树一帜。有何继善院士挂帅的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双频激电仪、多频激电仪和广域电磁仪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以及牛之琏教授指导、席振铢教授负责的长沙五维地科,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深海瞬变电磁仪,已承担多个勘探项目;最近研制成功可压制互感的浅层工程瞬变电磁仪,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以及博主本人参与的湖南强军科技,研制成功当前通道最多的三维精密谱激电仪,在紧缺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研制成功多种高性能电磁探测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上述学科性公司可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便利。 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中南大学在地球物理仪器人才培养上已获得大量宝贵经验。开了多门与地球物理仪器设计有关的课程,并购置了相应的实验装置。 目前,中南大学正在为培养地球物理仪器方向人才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编写有关教材。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717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两次拒贿经历及一点说明
热度 41 moxj 2014-12-16 16:29
因承担一点页岩气实验室建设及部分野外设备购置事宜,难免会和厂商、仪器代理商有些沟通和交流。虽然无意搭理选购、议价、招标等使用前期任务,不知不觉中,如每个环节不去参与,事情就要再次搁浅,拖下去(难道是体制里做事的特色)。 总之,调研型号,了解性能,等着批文,参加招标,甚至安装验收的漫长过程大多完成了。但厂家或代理商攻关交流还没结束,也许是坊间流传的仪器购置结束都有习惯性回扣;也许是代理商所讲的为了仪器的后续推广给我这类使用人员的回馈;或许希望用户继续使用他们的外围配件;更或有点不靠谱的回应,保忠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应该给带点礼物。 言归正传,第一次拒贿在设备合同签订不久后,和我年龄相仿的代理商多次委婉提到将他佣金和我共享,期间美言更是不少。在直言拒绝不成后,我们慢慢坐下来聊生活,聊信仰,聊我对公职的看法;对方对我的做法逐步认可,并且注意到我的空间和博文(也让我有了再次动笔写博文的冲动),觉得我不会为几个月工资的诱惑,或者更高尚点,不会因为钱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我们终归于在工作中寻找对自己的认可,更或去寻找其中的乐趣。 第二次拒贿是厂家技术人员额外到武汉进行交流,因大部分同志都在野外,没能安排PPT展示及培训。我在晚饭时间做了简单的接待,晚餐结束前技术人员执意要送我一个小礼盒,本人不擅长这种僵持情况的处理,权且收下,并开玩笑说你的小礼物超过十块我就上交了(但它的价值却超过了我这个月的收入)。事后找快递沟通将礼物寄回,并附带一盒武汉鸭脖;以免技术人员觉得我做事古板生硬,影响以后沟通。 两次拒贿还算顺利,但也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想再做一点说明: 只要做事情,不管多少,都会和不同供货商、服务商产生来往,并且有可能发生不合法的利益互补或意愿。很多因为制度性缺陷导致的传统畸形交易,或者不合法的行为,因其满足的仅仅是普通劳动者的利益需求,我也仅能默认和期待有所改变,当年的愤青行事不但于事无补,甚至对弱者造成伤害。至于上述两次类似的行贿,即便将来有回馈远远超过我一生的收入,也烦请不要徒劳, 至少,这个看似世故了许多的青年,理想和信仰还没有变,也不会变。 最后,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群体性生物,保忠一如既往的愿意做一个召集大家爬山,和兄弟们开怀畅饮,即使醉倒横着回家也记不住下次少喝的人。因我相信,坚守公事公办,才有生活中的兼容并包、挥洒豪情。 或许,我们还会找到那久违、遥远的理想和信仰。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26513 次阅读|81 个评论
牛顿究竟有多牛?逆天的动手动脑能力
热度 9 chrujun 2014-11-17 23:03
牛顿第二定律F=ma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牛顿是不是撞大运了? 然而,如果不用秒表等现代计时工具,让我们动手做包括时间测量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在内的实验工具来证明已经知道的牛顿第二定律,估计99%以上的大学生都会傻眼。让我们来想想证明F=ma有多难。 我们可以用重力作为施加在物体上的恒定的力。让物体自由下落行不行? 由于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物体瞬时高度测量怎么办? 时间测量怎么办? 如何把时间测量的精度提高到0.1秒? 自己做一个秒表是不是太难了? 通过观测物体自由下落来证明牛顿第二定律是不是很难? 做一个很光滑的槽,再做一个很光滑的小球,通过小球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小槽里滚动来延长运动时间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做一个光滑的小槽有多难?至少要练成熟练木匠,还需要在小槽里涂油降低摩擦力。做光滑的小球有多难? 做玻璃球还是铁球? 如何做出一个光滑的小铁球?如果这个多花时间就能做成的话。做一个测量精度达0.1秒的时钟就更难了。牛顿是如何实现的呢? 是做了一个水钟还是上发条的秒表?这全成了千古之谜。 牛顿发现三大定律期间正在闹瘟疫,他一个人在天天琢磨。不知牛顿在发现三大定律期间究竟做了多少实验工具。他碰到了什么难题,对实验工具是如何改进的。牛顿没有说,也许上帝告诉牛顿是如何做的。无论如何,依据当时已知的实验工具牛顿是无法发现和证明牛顿运动定律的,从伽利略的运动实验就知道时间测量有多难。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极有可能是牛顿自己动手发明了一系列实验工具,解决了时间间隔的高精度测量问题。牛顿逆天动手能力帮助牛顿发现了三大运动定律。牛顿动手能力究竟有多强?从牛顿发明和亲自制作成功反射式望运镜(目前最好的光学望远镜就是反射式望远镜)可以证明牛顿远超时代的动手能力。 牛顿牛就牛在文武双全,不仅在数学物理上是天才,做精密实验工具上更是天才中的天才。这可以解释牛顿后来为什么痴迷炼金术了。炼金术后来进化成化学、冶金和材料学,牛顿只有在这个方面突破了,才可以研制出更好的实验工具,才会有科学上的更大发现。在当时物质条件下,牛顿的发现可以说到顶峰了。只有将炼金术进化到化学,才能够获得新材料,才能够制造更精密的实验仪器。牛顿的方向是对的,可惜没有巨人的肩膀可站,没有从炼金术的泥潭中走出来。 可能与牛顿做法有关,他喜欢端出高、大、上的原理,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在实验上的工作和进展。如果牛顿愿意和别人分享他在实验上的想法和做法,也许牛顿时代炼金术就进化到化学了。 “如果我等别人给我做工具什么的,我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牛顿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2335 次阅读|17 个评论
答:科学与技术相互关系
热度 1 benlion 2014-5-16 19:25
如果,以伽利略、牛顿物理学为科学起点,那么,之前是技术和数学,技术在先;而且,望远镜、显微镜等仪器发明,以及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发明是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发展的关键。韦达、波义耳、开普勒、帕斯卡、伏打等对数学、仪器和技术的研究都是后来物理学、化学成为科学的关键因素, X 射线衍射实验和晶体结构分析方法也是分子生物学奠基的基础或前提,生物科学能够成为科学,也是建立在理化实验技术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关键是应用实验方法和数学统计,系统生物学能够发展起来也首先以计算机软件技术、分子生物技术为基础,等等。最重要的是现代仪器和技术属于公司行为,存在制造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实验室仪器和发明和工业制造技术的创新,不仅决定了经济发展也决定了整个科学发展的前景。技术的来源或起源,最初是生产实践或工匠的传统,数学起源于地理测量、天文观测和数量计算,还最重要的是数学运算和机械或工具筹算的技术方法,以及起源于纺织业提花机技术的软件设计方法等,导致了计算机器和计算机作为科学仪器的发明。很多著名科学发现来自实验中的机遇,如,爱迪生效应、弗莱明发现抗生素等,也包括 X 射线的发现,以及卡诺在热机研究中发现的热力学定律。总之,实验科学离不开技术和实践,理论离不开数学分析和演算等。 几十年来,我的所有思考和探索都基本属于理论和基础研究,甚至以哲学分析与综合研究 为主,至今深知就是缺乏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导致很多想法没法付之于实施,一是资金最终是来源于经济或企业,二是仪器和设备购买自公司或制造业,三是论文和研究发表仍然在于期刊和出版公司,不仅 Science 是爱迪生建立起来, Nature 等尤其是公司出版和发行。技术是决定因素,不仅决定了企业和经济,而且,决定了科学的一切基础,甚至科学研究的资金来源;因而,决定社会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实力在于技术发明和企业创新。 - (科学家与企业家) -
个人分类: 2014y|1148 次阅读|4 个评论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仪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得用一用
ruimouse 2014-3-6 16:44
激光显微切割仪在我来实验室之前就已经买来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用过。老院长退休前一再叮嘱要我一定得用一用这个仪器,当时算是实验室最贵的仪器了。有了新的想法了,得用我的课题经费来用它做点东西了!
6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不是样品制备使你停滞不前?
WileyChina 2013-12-26 10:17
我们总是被仪器能够得到的分辨率困扰,随着仪器设计的不断进步以及极限的不断打破,我们期望仪器得到的数据及图像的清晰度会自然而然的提高。无论你的显微镜是新的或是旧的,如果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图片,你很可能责怪仪器本身。仪器的使用年限或型号确实是一个因素(场发射仪器或其他),因为这与样品的特性相关–比如导电性,但是我想说的是用最好的方式去制备的样品可以使你得到真正需要的数据。也许正是时候问,“你的样品准备得怎么样?”我跟很多人谈论过这个问题,他们都是一句话,“废物进废物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在制备样品时要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和瑕疵,从而充分利用越来越常用的场发射和偏差校正仪器。举例来讲,一个抛光的样品首先用刀片或锯切开,包埋并抛光。假定最后的样品用直径为1µm的颗粒研磨,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表面上会有抛光颗粒3倍大的痕迹。在可能有3µm的划痕存在的情况下就很难看到亚微米级的形貌特征了,更不用说看到50nm甚至更小的纳米尺度的形貌特征了。并且如果你的样品在保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了会怎么样呢?我很老实,非常相信我收到的样品已经处理好了,但是最近当我看到样品在用紫外清洗器(如ZoneSem 清洗器)清洗前后的图像时我大吃一惊,这使我开始考虑样品制备的一般过程。我尤其关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紫外清洁,比等离子体清洗更温和,如下图所示,污染物基本上看不到了,这对于提高形貌特征的观察起到很大的作用。 碳基底上锡的图像,样品经喷金处理。样品在油旋转泵溅射镀膜机中放置过夜。左图:看不到好的表面细节。SEM扫描区域内显示出很强的污染物累积。右图:同样的样品,在紫外清洗器中清洗25分钟后的图像。有机物膜被有效的去除,金颗粒清晰可见,扫描区域内没有新的污染物累积。(图片和文本由日立高科技公司提供) 一旦样品是干净的,需要思考的是,样品室怎么样?也许样品室也需要清洗以保持样品洁净。当我们将SEM和FIB-SEM仪器用于多学科的研究并且越来越多的用于观测生物样品时,样品室很可能会被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仪器制造商现在提供“仓内”等离子体清洗器作为仪器的标准配件,像XEI公司的Evactron附件。通过定期清理样品室可以对镜筒和光圈进行维护,使显微镜保持最高分辨率。 至此我讨论的主要是SEM方面的问题,那么对于TEM来说怎么样呢?九月中旬,我帮助RMC 公司和剑桥纳米科技公司组织了一个超薄切片技术课程,我们了解到如果制备条件合适,大多数材料都可以用显微镜用薄片切片机进行切片。这意味着如果在合适的温度(如室温或零下,甚至-120度)切割,我们可以得到合适的样品用在TEM铜网上进行观察。当然,在这一步之前,样品必须进行包埋处理或者用某种方式使其稳定,这本身就需要根据样品选择适当的包埋物来固定结构并且替换掉树脂和染色剂中的水。总的来说就是:使用正确的样品处理方法,无论是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磨还是抛光,聚焦离子束,高压冻结或冷冻置换。利用正确的方法真的会有很大影响可以使你观察到你想看到或检测到的现象。不然将会降低分辨率或无法保留您感兴趣的部分。 来源: Microscopy And Analysis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访问 MaterialsViewsChina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3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仪器 ● 论文 ● 诺奖 ● 科技实力
热度 4 unibright 2013-11-18 14:12
仪器 ● 论文 ● 诺奖 ● 科技实力 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从事科研几乎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当时也没有高精尖的仪器。而现代科研,对高精尖仪器的依赖越来越强。在自然科学领域,除了基础数学之外,不依赖高精尖仪器出大成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当今科技水平下,要获得自然科学的炸药奖,没有高精尖仪器可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然而,我们的科学仪器严重依赖进口,拿极其极普通的数字示波器而言,国内高端产品市场被国外安杰伦垄断,低端产品市场被国外泰克垄断。其他高端专用仪器就更不用说了,但凡去过医院做过检查的人都深有体会。 问题是你花钱只能购买国外的二流仪器,一流仪器无论你花多少钱,人家都不会卖给你。 2008 年全球经融危机爆发时,我们想购买一点美国的技术,但人家就是不卖。 我们购买这些二流的仪器,可以写高因子论文,可以评职称,可以当人才,甚至可以当院士,但是要得炸药奖,至少还差两个数量级。当然用这些二流仪器写出来的论文在国内学者中有得炫耀,因为有二流仪器总比没有要强。但要知道,炸要奖仅仅是授予用一流仪器写出来的一流论文中的很少几篇的。 国外的期刊虽然不收版面费,但是给发展中国家出售二流仪器的收入远远大于版面费的收入。美国通过这些所谓的免费期刊诱导全球把论文当科研 ,一方面赚足了仪器费,一方面把他国引向阴沟,使自己凭借高科技优势,处于战略高地,对他国实施任意窃听监控,对他国实施外科手术和精准打击。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如德国头脑还算清醒,没有完全钻进这个圈套,还在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科技硬实力。一些山猫、野免之类的小国体态轻盈,即便掉进沟里也容易爬上来,而中国是一头大象,一旦掉进沟里恐怕再难爬上来。 美国走的是先技术后炸约奖的道路,日本也是一样。技术水平上去了,自己的尖端仪器造出来了,炸药奖自然而然地就来了。我们在技术支撑不到位的情况下,花巨资强行争夺那个炸约奖得不偿失,大量炮制二流论文更是劳民伤财。因此,我们用这些二流仪器发二流文章至多是为人家的科研做预研,而最终成果是不属于我们的。 炸药奖也就是个荣誉而已,并不完全代表科技实力,而那些为他人做预研的二流论文更不代表科技实力。炸药奖的创建者当时并未预见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如果他老人家有先见之明,一定会设立这个奖。因此,现代科技实力与 100 多年前设立的那个炸药奖的关系不是很大。因此,也别指望争夺一两个炸药奖就能提高自己的科技实力。还是踏踏实实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多出几个袁 隆 平、马云、柳传志、吴文俊、华罗庚等这样的人更靠谱些,更能提高科技实力。
4451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3年SCI收录仪器仪表期刊56种目录
wanyuehua 2013-11-10 15:21
2013 年 SCIE 收录仪器仪表期刊 56 种,其中 SCI 收录 28 种。 2012 年 JCR 收录仪器仪表期刊 57 种,其中影响因子 5 以上有 1 种、影响因子 3 以上有 2 种、影响因子 2 以上有 4 种、影响因子 1 以上有 27 种, 2012 年仪器仪表期刊影响因子前 5 名期刊如下: 1、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IEEE 工业电子学汇刊》 Monthly ISSN: 0278-0046 , 2012 年影响因 6.165 、 5 年影响因子 5.078 2、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 B 辑:化学传感器》 Monthly ISSN: 0925-4005 , 2012 年影响因 3.535 、 5 年影响因子 3.668 3、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微流体动力学与纳流体动力学》 Monthly ISSN: 1613-4982 , 2012 年影响因 3.218 、 5 年影响因子 3.447 4、 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WS 《应用光谱学评论》 Bimonthly ISSN: 0570-4928 , 2012 年影响因 2.915 、 5 年影响因子 4.282 5、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化学计量学与智能实验系统》 Monthly ISSN:0169-7439 , 2012 年影响因 2.291 、 5 年影响因子 2.432 2013 年 SCI 收录仪器仪表期刊 56 种目录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INSTRUMENTS INSTRUMENTATION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56 1.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鉴定与质量保证》 Monthly ISSN: 0949-1775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MERICAN LABORATORY 《美国实验室》 Monthly ISSN: 0044-7749 AMERLABORATORY-LABCOMPARE, 3530 POST ROAD, STE 206A, SOUTHPORT, USA ,CT, 0689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APPLIED SPECTROSCOPY 《应用光谱学》 Monthly ISSN: 0003-7028 SOC APPLIEDSPECTROSCOPY, 5320 SPECTRUM DRIVE SUITE C, FREDERICK, USA ,MD, 2170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 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WS 《应用光谱学评论》 Bimonthly ISSN: 0570-4928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 AUTOM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自动装置与遥控》 Monthly ISSN: 0005-1179 MAIK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157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化学计量学与智能实验系统》 Monthly ISSN: 0169-7439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 CONCEPTS IN MAGNETIC RESONANCE PART B-MAGNETICRESONANCE ENGINEERING 《磁共振概念, B 部分:磁共振工程》 Quarterly ISSN:1552-5031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 DISPLAYS 《显示》 Bimonthly ISSN: 0141-9382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 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流量测量与仪表设备》 Quarterly ISSN: 0955-5986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 IEEE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 MAGAZINE 《 IEEE 测试设备与测量杂志》 Quarterly ISSN:1094-6969 IEEE-INST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 IEEE SENSORS JOURNAL 《 IEEE 传感器杂志》 Bimonthly ISSN:1530-437X IEEE-INST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IEEE 工业电子学汇刊》 Monthly ISSN:0278-0046 IEEE-INST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3.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 IEEE 测试设备与测量汇刊 》 Monthly ISSN: 0018-9456 IEEE-INST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4.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IET 控制论与应用》 Monthly ISSN:1751-8644 INST ENGINEERINGTECHNOLOGY-IET, MICHAEL FARADAY HOUSE SIX HILLS WAY STEVENAGE, HERTFORD,ENGLAND, SG1 2AY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INFRARED PHYSICS TECHNOLOGY 《红外物理学与技术》 Bimonthly ISSN: 1350-4495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INSIGHT 《内情-无损试验与状态监控》 Irregular ISSN: 1354-2575 BRITISH INSTNON-DESTRUCTIVE TESTING, 1 SPENCER PARADE, NORTHAMPTON, ENGLAND , NORTHANTS, NN1 5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7.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仪器科学与技术》 Bimonthly ISSN: 1073-9149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8. INSTRUMENT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仪表与实验技术》 Bimonthly ISSN: 0020-4412 MAIK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157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9. ISA TRANSACTIONS 《美国仪表、系统和自动控制协会会刊》 Quarterly ISSN: 0019-0578 ELSEVIER SCIENCEINC, 360 PARK AVE SOUTH, NEW YORK, USA ,NY, 10010-171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0. JOURNAL OF CHEMOMETRICS 《化学计量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6-9383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1.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CONTROL-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动力系统、测量与控制杂志;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汇刊》 Bimonthly ISSN: 0022-0434 ASME, TWO PARK AVE, NEW YORK, USA ,NY, 10016-599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2.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制导、控制和动力学杂志》 BimonthlyISSN: 0731-5090 AMER INST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1801 ALEXANDER BELL DRIVE, STE 500, RESTON, USA , VA,22091-434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3.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仪表制造杂志》 Monthly ISSN: 1748-0221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4.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微型机械与微型工程学报》 Monthly ISSN: 0960-1317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5. JOURNAL OF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1044-677X US GOVERNMENTPRINTING OFFICE, SUPERINTENDENT DOCUMENTS,, WASHINGTON, USA ,DC, 20402-932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6. JOURNAL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同步加速器辐射杂志 》 Bimonthly ISSN: 0909-049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7. JOURNAL 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射线科学与技术杂志》 Quarterly ISSN: 0895-3996 IOS PRESS, NIEUWEHEMWEG 6B,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13 BG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8. MAPAN-JOURNAL OF METROLOGY SOCIETY OF INDIA 《印度度量衡学会杂志》 Quarterly ISSN: 0970-3950 METROLOGY SOC INDIA , NPL PREMISES, DR K S KRISHNAN MARG, NEW DELHI, INDIA ,110 012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9. MEASUREMENT 《测量》 Bimonthly ISSN: 0263-2241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0. MEASUREMENT CONTROL 《计量与控制》 Monthly ISSN: 0020-2940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1.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测量科学与技术》 Monthly ISSN: 0957-0233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2. MEASUREMENT SCIENCE REVIEW 《测量科学评论》 Bimonthly ISSN: 1335-8871 VERSITA, SOLIPSKA 14A-1,WARSAW, POLAND, 02-482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3. MEASUREMENT TECHNIQUES 《计量技术》 Monthly ISSN: 0543-1972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4. METROLOGIA 《计量学》 Bimonthly ISSN: 0026-1394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5.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SYSTEMS 《度量与测量系统》 Quarterly ISSN: 0860-8229 POLISH ACADSCIENCES COMMITTEE METROLOGY RES EQUIPMENT, UL MIODOWA 10, WARSAW, POLAND ,0025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6.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微流体动力学与纳流体动力学》 MonthlyISSN: 1613-4982 SPRINGERHEIDELBERG, TIERGARTENSTRASSE 17, HEIDELBERG, GERMANY, D-6912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7. MICROMACHINES 《微型机械》 Quarterly ISSN: 2072-666X MDPI AG,POSTFACH, BASEL, SWITZERLAND, CH-400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8. NUCLEAR INSTRUMENTS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SECTION A-ACCELERATORS SPECTROMETERS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物理学研究中的核仪器与方法, A 辑:加速器,分光仪,检测器和相关设备》 Biweekly ISSN: 0168-9002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9. NUCLEAR INSTRUMENTS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SECTION B-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 《物理学研究中的核仪器与方法, B 辑:射束与材料及原子的相互作用》 Semimonthly ISSN: 0168-583X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0. PRECISION ENGINEERING-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SOCIETIES FOR PRECISION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精密工程》 Quarterly ISSN: 0141-6359 ELSEVIER SCIENCEINC, 360 PARK AVE SOUTH, NEW YORK, USA ,NY, 10010-171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1. QUANTITATIVE INFRARED THERMOGRAPHY JOURNAL 《定量红外热成像杂志》 Semiannual ISSN: 1768-6733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2.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科学仪器评论》 Monthly ISSN: 0034-6748 AMER INST PHYSICS,CIRCULATION FULFILLMENT DIV, 2 HUNTINGTON QUADRANGLE, STE 1 N O 1,MELVILLE, USA, NY, 11747-45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3. ROMAN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 《罗马尼亚信息科学与技术杂志》 QuarterlyISSN: 1453-8245 EDITURA ACADROMANE, CALEA 13 SEPTEMBRIE NR 13, SECTOR 5, BUCURESTI, ROMANIA ,05071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4. SCANNING 《扫描》 Bimonthly ISSN:0161-045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5. SENSOR LETTERS 《传感器快报》 Bimonthly ISSN: 1546-198X AMER SCIENTIFICPUBLISHERS, 26650 THE OLD RD,STE 208, VALENCIA , USA , CA,91381-075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6. SENSOR REVIEW 《传感器评论》 Quarterly ISSN: 0260-2288 EMERALD GROUPPUBLISHING LIMITED, HOWARD HOUSE, WAGON LANE, BINGLEY, ENGLAND, W YORKSHIRE,BD16 1W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7. SENSORS 《传感器 》 Monthly ISSN: 1424-8220 MDPI AG,POSTFACH, BASEL, SWITZERLAND, CH-400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8. 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 A 辑:物理传感器》 Monthly ISSN:0924-4247 ELSEVIERSCIENCE SA, PO BOX 564, LAUSANNE, SWITZERLAND, 10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9.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 B 辑:化学传感器》 Monthly ISSN:0925-4005 ELSEVIERSCIENCE SA, PO BOX 564, LAUSANNE, SWITZERLAND, 10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0. SENSORS AND MATERIALS 《传感器与材料》 Bimonthly ISSN: 0914-4935 MYU, 1-23-3-303SENDAGI, TOKYO, JAPAN , BUNKYO-KU, 113-0022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1.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智能材料与结构》 Monthly ISSN: 0964-1726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2. 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 《智能结构与系统》 Monthly ISSN: 1738-1584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3.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 Bimonthly ISSN: 1545-225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4.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结构安全监测》 Bimonthly ISSN: 1475-9217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5. TM-TECHNISCHES MESSEN 《技术检测》 Monthly ISSN: 0171-8096 WALTER DEGRUYTER GMBH, GENTHINER STRASSE 13, BERLIN, GERMANY, D-1078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6.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CONTROL 《计量与控制学会汇刊》 BimonthlyISSN: 0142-3312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个人分类: SCI投稿|1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相关仪器测量超快激光脉冲宽度
wenxintang 2013-9-28 01:42
自相关仪器测量超快激光 另外一个ppt关于超快激光 lecture_ford.pdf UltrafastPulses.pdf
个人分类: 超快激光和仪器基本知识|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业仪器开发中的学术水平问题
热度 1 肖建华 2013-9-10 11:48
所谓专业仪器一般是指独立完成某种专业任务的系统。以雷达探测类仪器为例,一般的说,它含有: 1 )激发场源系统; 2 )传感和原始物理信号采集系统; 3 )数据处理系统; 4 )反演解释系统(人机对话)。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明以来,近百年的技术进步之大是令人震惊的。 如果我们简单化的看,其原理可以是等同于: 1 )在某个点向目标摔一组弹性球; 2 )观测弹性球在碰到目标后的回弹位置; 3 )由摔出点与回弹点的位置关系计算目标位置; 4 )对回弹目标的属性进行判断。 这个原理的应用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代。那么,科学理论是如何使得这个原理发挥巨大威力的呢? 1 .雷达。脉冲场取代弹性球,观测记录反射电磁场,使用基于电磁场运动方程进行特定的数据处理,基于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程提取有效的目的信息做出对目标的属性判断。 这样一来,电磁场的激发、电磁场在连续介质中的运动、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成为基本的基础科学理论问题。而如何由电磁场的运动几何、目标几何形态与反射电磁场几何特性的相互关系,这是计算数学求解的理论问题。如何由此类研究得到由观测数据对任意目标体有效的反演计算方法还是理论问题。而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合成,以确定目标位置和具体的几何形态就是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处理系统的技术问题。最后一步的对反射目标的属性进行判断就是一个整体性的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 2 .其它物理量及各类物理环境。我们有很多的物理场可以使用。如:声波场,弹性波场,温度场场,放射线场,等离子场,等等。如果这类物理现象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的话,那么相应的专业仪器也就可以在技术上实现了。 很明显的:要设计这类仪器,在没有样机可供抄袭的情况下,第一是拼基础物理科学理论水平;第二是拼计算数学的理论水平;第三是拼与仪器系统相适应的具体的算法和编程的水平;第四是拼具体的激发、接收的技术水平(硬件);第五是拼反演解释者(仪器的最终用户)的整体科学和技术素质及经验水平。 对于有样机可供抄袭的情况,如果以上有那个环节水平上不去,那么与那个环节联系的技术关键就可能被忽视,从而可能失败或是仪器性能急剧退化。 也就是说,就是抄袭也得有很高的科技水平,而且是平衡性的。 而最终的环节:仪器的最终用户的综合科学素、技术和经验水平直接的决定了仪器的最终使用效果。 在雷达探测类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中,拼基础科学水平的特点是贯穿始终的。 我国的仪器制造和设备制造长期依赖于抄袭样机的状况就是相关人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上不去的最直接的后果。 但是,抄袭来抄袭去终归会被迫的走到无可抄袭的位置,此时,拼基础科学水平就成为必由之路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仪器进步在科技进步中的地位
肖建华 2013-9-9 17:31
作为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发生于 1960-1990 的数字化仪器革命首先在技术上推动了相关学科技术方法上的革命性变化,从而,又连带性的引起了对基础科学理论的再审视,以发展新的方法。 在此之前,用模拟仪器得到的经验关系被人们用数字仪器的结果加以再检验,得到很多新的认识,从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标志,数字化仪器引出的技术进步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原理还是那个原理,技术方法上倒是有很大变化。因此,人们总结说:技术方法上进步很大,原理上(科学上)没有什么进步。 搞科技管理的部门总结出结论:仪器先进是第一位的,它会带来技术方法上的革命。 但是,技术方法上的革命是需要靠具体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在 1980-2000 期间的重物轻人达到了高峰后,各行业搞技术方法的科研队伍基本解体。 在此后,那怕是简单的技术方法问题,企业也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来承担(所谓的科研项目)。 这个现象在 2000-2010 前后在高校建设中得到发扬,重硬件轻软件。那么高校在完成这个过程后会如何动作呢?我们已经看到了:引进大牛,希望他们取得世界一流的科学成果。 记得维纳的专著《论人与机器的关系》中有一个论点,大量使用自动化智能化仪器的后果是割裂了人对方法原理的关注,隐蔽了人们设计自动化机器所需的智慧,从而,对自动化机器的过度使用和依赖将有把人变为机器的奴隶的可能性。 人统治机器,还是机器统治人?这个问题就不期而至了。 事实上,在科研领域,我们已经看到点影子了:在实验室建设中,仪器是第一位的,人是为了操作仪器而安排的。你不会用仪器就不安排你进来。仪器是这几个功能你就只能用这几个功能。这几个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你最多也就是只解决这几个问题。仪器的设计思想(所基于的学科方法)是成熟成套的(经验证的技术路线),你要用这个仪器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它所基于的学科理论,按它所隐蔽的理论方法路线来。自由思想是仪器所不支持的。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是:机器统治人! 事实上,在 1990 后,就有很多科技人员意识到:用仪器进步推动科技进步的潜力快挖掘光了,要准备转移到以科学进步(学科原理进步)推动仪器进步和技术进步的道路上来。 高校在完成硬件的牛化后也很快的醒悟过来:科学进步(学科原理进步)光指望仪器是不行了,要有牛人。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持续 30 多年的重物不重人,持续 30 多年的用仪器推动进步的路数已经成为惯性了(注意:商用软件被看成是仪器的延伸部分)。人在那呢?如何评判呢? 在这样一个背景上看,时代朝着人统治机器的方向转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理论的进步和由其引出的学科方法原理上的进步。 就这样一个全球大势来看,科学理论的进步和由其引出的学科方法原理上的进步必须用其产出的仪器进步来表现,而不再是单纯的发表论文。 市场对仪器的接受程度就是肯定这类技术进步的最终标准。 以发表论文评价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时,而以仪器进步来表现科学理论的进步和由其引出的学科方法原理上的进步将成为特色。 我有个问题在思考中,在这个时期进入高度竞争化(市场化)后,人们是否还会主动的发布科学理论的进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对学科方法原理上的进步的发布已经是羞羞瘩瘩的(并不是非常情愿的)。 可以这样来想,一旦各国的总体国力的竞争是以科学理论的进步为中心展开的,各国政府会容许公开发表其赖于获得竞争能力的科学理论进步部分吗? 另一个力量,全球化的网络环境下,一国的科学理论进步部分能够不被它国探知并掌握吗? 所以,有时我感到很多人发文大谈特谈自身的伟大科学理论进展感到好笑,更对那类为外界不认可而耿耿于怀的发牢骚者感到好笑,他们太不了解时代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术报告视频
flysky97 2013-8-5 13:04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xMjc0MDM2.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gxMjc0MDM2/v.swf
个人分类: 科技|1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仪器测量精度的思考
热度 3 liwei999 2013-8-5 10:44
对仪器测量精度的思考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4/2013 12:11:47 《仪器测量精度与测量环境有关》 中,对仪器的精度有个很精辟的说法—— 关键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温度变化以及补偿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 陈老师对仪器研发的认识是相当到位的。只是这种认识病不被时下的多数人接受。毕竟仪器的研发是个耗时耗力花钱还有风险的事儿。不过对他提到的 Quote 当环境温度变化只有0.1°、0.01°、甚至0.0001°时,仪器的测量精度就会大幅度提高。 法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普通的晶体振荡器放在深达5000米的海底后,由于海底温度没有什么变化,普通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精度比正常环境下的精度提高了10万倍以上! 说法,镜某表示怀疑。因为10万倍是10 5 ,太诱惑人了,让人不敢相信。 一般说来,这种影响测量精度的事情很少有单因子的。不大可能随着一个参数的改善而能改变几个量级的。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只能说明开始仪器的设计就不合格。因为对于零而言,改善倍数可以是到无穷大。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个因子改善了一个量级之后,迄今没有看到的新的扰乱因子就出现了。这样按倒了葫芦起来了瓢的事情,经过了几轮之后,才能有一个量级的推进。 “如果我们的科研还是依赖进口仪器,注定搞不出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提法的心情可以理解。某些领域的确是如此。但是并非所有的领域里都是这样的。 原创性 同样也必须是 多样性 的。只有扩展了 多样性 ,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决策层的人物把 多样性 片面地理解为 多量性 。在一个模式里做无穷多的探索。那当然出不来什么像样的东西了。大(多)量性与多样性虽有重叠,但也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国人的研究论文的一个特征就是 多量性 而少有 多样性 。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018 次阅读|4 个评论
仪器测量精度与测量环境有关
热度 4 chrujun 2013-8-4 22:26
最近注意到博主朱寅质疑汤克云等人发表的关于引力场传播速度论文的博文。博文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认为PET重力仪的测量精度不够。我认为论文作者之一池顺良先生的回复很有道理,在特点环境下仪器的测量精度确实可以提高。 池顺良先生认为,将PET重力仪放在气温变化很小的山洞内,再加上密封防止气压波动的影响,可以极大提高重力仪的测量精度。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说法。 现代仪器采用了很多提高仪器测量精度的措施,最重要的措施是对环境温度引起的仪器测量结果变化进行补偿。 重力仪里面的恒温装置对提高重力仪的测量精度非常关键,人们对此研究了数十年才实现重力仪的小型化和便携性。 对时间和频率的测量可以说是现代测量的基石。从GPS到无线通讯,从全国性电网同步到微弱信息检测,没有高精度的时间测量作为保障一切都免谈。 这里面要解决的问题和重力仪面临的问题一样,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减弱和补偿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当我们对温度变化进行补偿时候,我们通常考虑的是仪器在日常温度变化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观测精度。 比如,当温度变化范围为-40°~70°时仪器所满足的测量精度。 然而,当环境温度变化只有0.1°、0.01°、甚至0.0001°时,仪器的测量精度就会大幅度提高。 法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普通的晶体振荡器放在深达5000米的海底后,由于海底温度没有什么变化,普通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精度比正常环境下的精度提高了10万倍以上! 在这种环境里根本没有必要采用恒温晶体振荡器。 这就是PET重力仪要放在山洞里观测的原因。当山洞的深度足够深,并阻止气流流动后,山洞里面的环境基本上没有变化。 这个时候仪器的测量精度提高100-1000倍是可能的。 测量精度的提高也很容易测量,可以放几台仪器在同样环境里测量,再计算它们的一致性误差就很容易把测量精度估计出来。 称出地球质量的实验物理大师卡文迪许最早意识到环境对精密测量的影响。他通过不断分析和控制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终以极高的精度测量出了地球的质量。 再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太阳和其它行星的质量也就很容易测量了。 卡文迪许是精密测量的开拓者,现在人们还在用卡文迪许的思想来提高测量精度。就是通过改进测量原理和控制环境因素来提高测量精度。 当前,我们的科研落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精密测量仪器的落后。 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有很大份额变成进口各种精密仪器费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只有极少重大科研成果是通过商品化测量仪器获得的。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往往使用的是科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首次研制成功的仪器样机。 取得多项重大科学发现的哈勃望远镜不是商品化的仪器,卡文迪许称地球质量用的仪器更不是商品。 如果我们的科研还是依赖进口仪器,注定搞不出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只有我们能够根据科研的需要及时研制对应的精密仪器样机, 我国的科研水平才会真正有质的飞跃。 朱寅博主的博文表明很多科研人员只能机械地使用进口仪器,并不能让进口仪器发挥最大效能。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884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让中医为洋仪器导航
热度 2 Wuyishan 2013-7-10 11:21
于晓彤:让中医为洋仪器导航 科技日报 2013-7-10 本报记者 袁志勇 ​ ■ 人物档案 于晓彤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客座副教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客座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冲击波大会组织委员,中华医用冲击波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慢性疼痛诊疗中心——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SWT)研究中心主任。 于晓彤教授最近心情不错,他刚刚被世界冲击波协会授予2012—2013年度“科学杰出贡献奖”。 这是放射式冲击波届的“奥斯卡”奖,获得这个奖项,是国外同行对他“以中医理论指导洋仪器治疗慢性疼痛理念”的认可,也是对他突破洋仪器固有治疗范围,并提升治疗效果所作努力的一个肯定。 现在,于晓彤正在继续努力追寻着,冀望通过更多的临床实践,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来更好地验证他的理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患者与其所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诊治整体,辩证施术,治疗慢性疼痛。 点燃梦想:寻觅治痛的好办法 2003年,“非典”袭击中国,于晓彤在辽宁沈阳组建了抗击非典的虹桥医院,在负责医疗物资调配的同时,学习对病人的诊治。 这一年,他获得了“沈阳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但也正是在和非典病人的接触中,他注意到疼痛带给病人的痛苦。他了解到: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生物学疾病,其发生在35%的人群中,但目前社会上对它认知度还参差不齐,依然处在“疼痛科科诊治,科科难诊治”的状态中,治疗方法多、疗效不一,很难获得痛患的满意。 洽在此时,《世界卫生组织蓝皮书》的一段报告吸引了他的注意。报告指出:仅控制好偏头痛,就能使全球GDP上升2%—3%。 细心的于晓彤查阅文献还发现:疼痛往往不单独出现,常常伴随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如精神抑郁等),这不仅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面影响。而且慢性疼痛还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家庭解体、离婚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排斥与亲友的交往,甚至自杀或危及社会。在美国有3000万—4000万疼痛患者,因此疼痛所产生的医疗、健康、家庭、保险、教育、经济、社会等问题甚巨;单其病假赔偿和法律诉讼费用,每年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中国人口大约是美国的4倍,该有多少人深受疼痛的困扰?”于晓彤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在诊治疼痛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当他刚刚被聘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客座副教授时就树立了一个目标:要寻找一种医疗器械,要采用非药物的方法,通过无(微)创的方式去解决疼痛,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获取痛患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 曙光初现:在国外找到了洋仪器 为了寻找这种方法,于晓彤开始在国内奔走。 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天坛医院、东北的盛京医院、新疆自治区医院……只要网上能查到的治疗疼痛的大医院,于晓彤都去拜访过。对于目前慢性疼痛的治疗所采用的各式各样的治疗方法,于晓彤都曾尝试过,但没有一种让他非常满意。 “国外有没有好的办法呢?”于晓彤想,他决定去美国和欧洲看看。他选择了美国克利夫兰慢性疼痛研究所和德国法兰克福运动医学研究所,这是国际上治疗慢性疼痛顶级的两个研究所。 在那里,他发现国外医生使用一种冲击波仪器治疗疼痛:通过联合式冲击波系统,医生可以同时使用放射式和聚焦式冲击波治疗多种疾病,不仅可以治疗机体末端性病痛,而且还可以治疗不同深度的疼痛(扳机点痛)。德国奥运代表队曾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首次使用冲击波系统治疗运动损伤,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也有3个队伍的队员得到冲击波的治疗。 于晓彤在国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冲击波疗法不错,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的治疗手段。2004年于晓彤将放射式冲击波引入国内,并开始征集志愿者,展开冲击波治疗疼痛的求索。 经过一段时间潜心研究,2007年,于晓彤将放射式冲击波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的诊疗,他通过控制冲击波的能量、频率、治疗部位等来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大部分病人的疼痛在他那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于晓彤对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 他对冲击波治疗方法建立了信心,但一些疑惑也随之产生。 迸出火花:寻找科学依据的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于晓彤发现,同样的病痛,同样的治疗方法,却有不同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于晓彤边实践,边查阅文献资料,同时也拜访业内治疗疼痛的专家,如他的导师——中国疼痛科创建人之一崔健君教授、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等。 可有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都想过放弃:“反正对大多数人有效,少数没有效果算什么?!”但一走进研究室,看到那些人饱受疼痛折磨,和他们怀有期待的眼神,他就觉得有必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一个偶然的机会,于晓彤接触到了《黄帝内经》这本书,书中一篇“阴阳应象大论”的文章吸引了他。“人是一个系统,疾病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经络不通引起,这很有道理。疼痛是否也是如此?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能否提供一条解决之道,为那些顽固疼痛病人提供帮助?” 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向老祖宗智慧学习,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统的中医理论中,结合系统科学理论,他开始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理念,并正在小心的尝试着,一些病人效果不错!他觉得:用中医理论导航冲击波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医治慢性疼痛的路径。 与此同时,钱学森一句“如果把西方的科学同中医所总结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那将是不得了的。”话也深深的感染了他,他决定在冲击波治疗领域将中医发扬光大。 技术创新:用中医理论导航冲击波治疗 于晓彤决定在治疗疼痛的过程中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首先将目标瞄准脑瘫患儿。 脑瘫,即脑性瘫痪,临床可表现为肌张力异常,治疗上需要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这是一个临床难题。于晓彤在自己的理念支持下,运用冲击波来调节一些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因为这项研究,于晓彤获得了世界冲击波协会授予的2012—2013年度“科学杰出贡献奖”。这让于晓彤也越来越对在中医指导下的冲击波治疗充满信心。但他也发现,在现实中,很多人对冲击波治疗还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 “尽管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已纳入医保,但在很多医院里,其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于晓彤说,“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支撑冲击波治疗。” 他决定尽可能多的积累一些病例,为冲击波疗法构筑基础性支撑。在他的奔走下,已取得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合作,成立了放射式冲击波疗法研究中心,并已征集到志愿者合作参与研究。 “目前主要征集各种备受疼痛困扰,又不能得到很好医治的志愿者。”于晓彤说,“通过使用冲击波,调节人体功能,使其紊乱的内环境重新获得平衡,最终达到治疗目的。收集足够的病例后,我希望能将成果整理出来,供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治疗方法。”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还看到有福建、东北、西南、新疆等地的医生过来学习冲击波治疗。“我现在还负责一些医生的培训工作。”于晓彤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让冲击波真正为所有痛患所用,为治疗慢性疼痛做点贡献。这是我的梦想,希望它能尽快实现。”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2937 次阅读|3 个评论
珠江论坛:中医诊断仪器创新的思维与方法
人为峰 2013-7-2 22:54
珠江论坛:中医诊断仪器创新的思维与方法.ppt
3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严重的软肋:尖端仪器设备
pikeliu 2013-6-8 09:27
中国想做世界老大还没门,在于严重的软肋:尖端仪器设备 精选 已有 2501 次阅读 2012-7-24 18:00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黑社会老大 世界老大 绝活 尖端仪器设备 想做黑社会老大,手里头就需要有点绝活,一旦拿出来就立即置人于死地,不然根本做不成老大,早就被人干掉了。太多小说和电影故事了,上海滩,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等等等。 国际社会也是完全一样,想做国际社会的老大,手里头就要有绝活,一旦拿出来就立即置其他国家于死地。你看现在的世界老大美国,掐着日本的脖子,捏着英国的卵子,控制着欧洲的腰子,法国就算孤傲,想也没有敢想老大的位子。想要伊拉克变天就必须变天,埃及、利比亚等都是小菜一蝶,捣鼓叙利亚就像小猫抓到老鼠,悠着点玩。当然,当年干掉苏联也是大伤了元气的,所以现在没有功力弄掉伊朗,事情只好悬着,等待伊朗打瞌睡的时候再准备下刀子。 俄罗斯现在正想崛起,当然想做世界老大,但是,苏联解体散了元气,想再真气回笼可不是闭关修炼五十年就能解决问题的。 中国最近几年赚了一点小钱,产生了很多暴发户,心理那个膨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要做世界老大,但就必须有自己的很多绝活,不然根本做不稳,估计也根本上不去。 回过头来说绝活,第一当然是尖端武器,这个这里不阐述了,虽然跟科学有关系,但是不太紧密,况且还有军事秘密在里面;第二就是尖端仪器,这个可是中国的真正软肋。先听听别人的阐述: 孟津, 尖端仪器在什么地方,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7/260983.shtm?id=260983 一般购买的现成仪器,无论多“尖端”,其实已经都不尖端了。 对于很多科学领域的相关仪器, 不管是用了超级X-芯片拼出来,还是拿榔头敲出来的, 只有自己做出来的那台世界上唯一的、能够解决别人没法解决的科学问题的仪器才是最尖端的。 很多这样的设备仅有特定的用处,没有大的商业价值,没有哪个公司会去制造。只有为了想解决某些科学问题的人才会去做它,所以通常要自己动手或者组织人来做。 但去研制这样的专门仪器要花很多的时间,而愿意去做的人,需要懂得有关的科学问题,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也了解仪器设备的物理、机械原理以及制作工艺,喜欢并能够自己动手做。这样的人,多半是些十分聪明、有跨学科知识、精力过人、动手能力很强的年轻人。一旦他做出一种能解决问题的仪器,就可以推动相关科学的发展,出现很多的“创新”点。要让人去做这样的事,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1)本人感兴趣、有能力,可以废寝忘食地成天去钻研,不达目的不罢休;2)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让他的工作得到尊重,有资金支持,并且让他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具有前者潜能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但社会体系需要有能培养和筛选出这些人的机制。而后者决定了这样的人能够有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够成长起来并成气候,出成果。 从我自己的经历和接触到的很多学生中,我觉得 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还不能产生很多这样的人才。 中国目前的体制也不鼓励出这样的人才。 在目前追求SCI文章数量,撒一把米就要鸡下蛋的环境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弄出来一个最长的SCI文章单子比什么都重要;心眼都用在如何最快、最简约地出文章,把相似的研究内容改头换面多出文章,甚至到了要造假的地步。谁愿意去捣鼓那些花时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李世春 , 中国创新软肋:买刀的欺负造刀的,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7/260984.shtm?id=260984 一个国家创新的龙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仪器设备又是龙头的大脑。 问题是:创造仪器的比不上仿造仪器的,仿造仪器的又比不上买商品仪器的。 用他的仪器不如用你的仪器,用你的仪器不如我也买一台仪器。 中国科技界,涌现出了一批买刀人,他们既不会造刀,也不会(像关羽那样)使刀。他们唯一擅长的工作能力就是用手中的科研经费去买刀。博主这里赞赏这批人一句:丫挺的 如果是造一台世界上还不存在的仪器设备,这种制造过程就是100%的创新过程。我们最缺少的就是这种过程, 看看周围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就知道了。如果都是清一色的进口的商品仪器设备,这个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炒菜,唯一的能体现创新点的地方就是配方(recipe)和处理工艺(procedure),其成果的载体往往是文章的篇数(只统计文章的篇数)。 未商业包装的新仪器设备,可以实现“造刀人”的新思想。等把这些仪器设备商业化包装之后,好几年过去了,因此,有钱不一定就能买到新的东西。 韩健, 为何不见原创国产科研仪器,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7/260982.shtm?id=260982 仪器是科研所必需的工具,它们不仅仅是把操作程序自动化,有些实验更是非仪器不可的。 国内科研经费的一大部分都用来买国外高档仪器了。 昂贵仪器遍地都是。 可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独创的生物技术仪器? 难道中国的科学家就看不到这样的需求?我看未必。那缺少原创仪器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下来大概有三个原因:(1)缺乏对原创实验方法的探求;(2)缺乏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沟通和组成合适的团队机遇;(3)缺乏奖励机制。 没有原创的欲望,没有组成最佳团队的机制,没有经济支撑,就很难开发出原创仪器。而研发仪器,首先需要能把科学家和工程师牵到一起的领头人,需要熟悉市场的能人,需要有经验,有良好的机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值得为之开发仪器,这不仅要看科学上的重要性,还要看市场需求。也要容许失败,给失败者再次尝试的机会。 而最最重要的,最先要实现的,就是要去“想”。心不想,事难成。 饶毅 , 中国科学投资迄今主要刺激外国经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579077 过去,中国很穷,没钱购买进口仪器和试剂,所以被迫研发和生产,而且真有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中国在1990年代以前依赖国产的仪器试剂。博主评,以前还在正道上走。 现在,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还不是世界最富有国家,却出现怪现象:一个并非最富有的国家,不自行努力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在购买科学仪器时好似钱多的花不完,大规模、大批量购买国外的仪器试剂,将利润拱手给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厂商。 博主评,都是给钱烧得,这些暴发户! 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以大价钱买断国际上某年度某种仪器,取得短暂的“世界第一”,而其盈利还没有来得及抵债,购买的仪器就被更新换代。这样的单位靠忽悠一个又一个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冤大头,以大窟窿填小窟窿的方式运行多年。 在我知情的生命科学方面,日本不仅科学上仍遥遥领先中国,而且一直注重仪器、坚持自己研发和生产,所以日本的科学研究对其经济立即有正反馈。 而实际上,成功地研发仪器,可以有很大科学意义,也有一定经济价值。有些仪器代表的技术进步,不仅刺激经济,也是关键科学进步所必需。 国家一些部门对国产仪器试剂有过讨论,但支持力度可能还是不够。 **************************** 看到上面这些评论,你就清晰知道尖端仪器是中国的一个大软肋,这个方面不行的话,要做世界老大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自己加封自己而已。就像一个男人,如果那话儿根本不行,吃得穿得再好,开的车住的别野再好,聘用再多的女仆,配上三妻四妾,拥有再多的金钱财富,你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59538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0 个评论
跑了趟中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3年春季仪器设备展
mshot 2013-6-4 14:57
今天另一位老师去中大观摩了生命科学学院的仪器设备展,见到了认识的老师,寒暄阵后,就去转了一串。要不我们学校也办一个展览会。
个人分类: 其它|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排烃模拟实验中的几个问题--之仪器密封性
chenruiyin 2013-4-23 09:35
之所以先谈这个,因为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前提,然后才是科研问题。一旦有泄露,就会使样品和产物发生氧化,产物的量和组分也发生变化,实验必然是失败的,即便是形成完美曲线,也是错误的。 同样的人、同样的流程、同样的件,如果有三组,有的组发现泄漏,有的没有发现,科学逻辑上就应该证明是泄漏的,是件的问题。如果不同的人、不同的流程、不同的件,如果有的认为漏了,则不能说明是件的问题。 我们的实验证明,确实是件的问题,而且是件的结构尺寸和材料方面的问题。经过5次我们的实验和改进,最终解决了该问题。改进后,实验从低温低压,到高温高压(110MPa,650℃)都不会漏。据了解,其它单位的仪器还不能做到这么大范围的实验不泄露的。 时间有限,文字表述不好,希望朋友见谅。如有问题,就联系交流,共同学习提高。电话83593254
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测这样的科研仪器管理几乎无效
热度 1 huangsz759 2013-4-11 16:39
我校关于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绩效考评工作和申报升级改造技术项目的通知: http://today.hitwh.edu.cn/news_show.asp?id=12341 对此评论: 该考评内容极易造假,而且全省范围内那么多的仪器,那么多的考评资料,谁有精力每一个查过去?就像科技评奖,每个项目所谓的经济效益,那么多的假数据,谁能全部查出来? 只要没有找对科研评价标准,做这些考评几乎是无效的。 我亲身就遇到这样的真事:某大学,某进口科研仪器非常昂贵,因此学校规定每年必须使用不少于多少多少时间,估计是怕浪费经费吧。没办法,造假实验记录应付了。 实行 科研(经费)承包责任制 ,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体制下,一个科研团体需要某仪器的时候,必然会充分论证是否购买该仪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功能齐全的还是够用的、本市或者周边有没有同类的仪器、能不能借用?他们自然会慎之又慎,珍惜每一块钱。而管理部门所要做的就是汇集、整理、公开全省的仪器设备详细情况,包括仪器的实际使用时间范围(空余的时间就可以借用给外单位)、借用价格、联系方式等信息。 比如我们学校,几步之遥就有热电厂,他们也有马弗炉、电子天平、煤样、热风干燥箱等实验设备,如果我们的科研活动确实需要,或者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完全可以借用。
2324 次阅读|4 个评论
仪器报废都这么困难
热度 10 TuBa 2013-3-27 14:12
实验室的循环水真空泵坏了。就是河南巩义产的那种循环水真空泵,估计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用这种型号的泵吧,至少我在医院就见过不少。这种泵结构简单,操作也容易,很受使用者的喜爱;但是这种泵也有个致命的弱点,使用寿命不够长,容易出故障。我的泵坏在主要元件上了:电机烧了。一个泵1000~1200块,学校的采购价格,回来贴上学校的“固定资产标签”,就成了日常工具一枚。早就知道这个泵脾气不好,所以一直照顾的很周到:自己加装单向阀,每天更换循环水等。不过毕竟这些机器设备都有个使用年限问题,每天运转超过10小时,抽各种各样的化学气体,机芯逐渐腐蚀了,最近电机终于烧毁了。 电机烧了,机芯腐蚀了,剩个壳子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填单子报废吧。还从来没有报废过固定资产,不报不知道,一报吓一跳。填好单子还没等到领导审批环节,实验室保管环节的老师就善意的提醒:你这可能报废不掉。学校有规定,电子产品使用寿命是5年,机械类的应该更长,10年以上的报废才没阻力。泵是08年、09年买的两个,前后脚都翘辫子了,去上报吧,明摆着被领导批回来,弄不好还得弄个“公有财产保护不力”的名声,不报吧,坏掉的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在实验室狭小的空间里占用了好大的地方。本来实验室设备摆放的就非常紧凑,换下来的泵只能放在通道上——这属于安全隐患。现在犯难了:报废还是不报废呢? 由此引发想法,现在好多东西,学校里也好、外面也好,采购和运行都是分开计算的。比如采购一个仪器,钱的来源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国家的,省市的,学科建设的,实验室修购的……,但仪器的运行费用,却没有地方出钱。去4S店买车、修车的人应该都知道,一辆汽车从提走到报废,如果所有的保养都在4S店做的话,保养的价格会达到车本身价格的3倍。这本应是个常识性的问题,设备的使用要比采购更贵,但却在这么多年的实际操作中被赤裸裸的忽视了。经常见到一些申报材料,“我们有***,*****,********设备”,但假如我想去做个测试,大多数得到的是一种回答:坏了。没钱修。其实甚至一些故障非常小,但哪怕是换个保险的故障,也没人能修。一是没人愿意出钱,另一是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乎就有人评论了:国家花大价钱配备起来的实验室,设备的闲置率非常之高,这是巨大的浪费。 还有我们国产设备供应商,也有问题。仪器的指标能标到自己都不信的程度上,而这些“指标”缺能够得到采购人员的认可,当然也不排除使用者(科学人员)也会根据这些指标下订单。这其实是一个国家标准缺失的问题,比如你的产品说能够耐受320度的温度,如果耐受不住怎么办?没有下文了。而科学仪器就是这样,不是特别常用的消耗品的话,一个研究人员一辈子也买不了几次同样的仪器。甚至越是贵重的仪器,在购买之前都看不到样品,更别说拆开看看里面的元件是否能够达到黑心供应商所描述的档次了。这种欺骗的影响是巨大的,买了不能用,还无处申诉——我们不是消费者。然后就引发了一个更糟糕的事情,比买了不能用还糟糕,就是“能用的不给买”。我们知道了这些黑心商人在数据上造假,但在采购的时候我们却没有控制力。花钱的权利掌握在那些不懂的人的手上。采购人员按照黑心商人的指标采购回来交到使用者的手上,任务完成了。剩下一屁股的东西,就留给研究人员揩吧。 近期听说一件事,我觉得是好事:建设项目,比如高速公路,要采用“包干制”,比如设计使用寿命50年,那后期的维护费用会打到建设成本上,然后有余钱进行使用性维护。
7622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12年EMS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出炉
mshot 2013-3-25 13:38
欧洲显微学会(EMS)最近公布了2012年EMS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一共有28篇优秀论文获奖。其中的这28篇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别是“仪器和技术发展”,”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领域。 得奖名单是: 1。仪器和技术发展:宇宙大爆炸“断层摄影术作为一种新的路由原子分辨率电子断层扫描。作者:Dirk Van Dyck, Joerg R Jinschek Fu-Rong Chen; Nature 486, 243-246 (2012) 2。材料科学:环形电浆的本征模的在低聚物Nanocavities为可见,作者:Burcu Ögüt, Nahid Talebi, Ralf Vogelgesang, Wilfried Sigle, and Peter A van Aken; Nano Letters 12, 5239-5244 (2012) 3。生命科学:虚拟纳米显微产生的超大规模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图,作者:Frank GA Faas, M Cristina Avramut, Bernard M van den Berg, A. Mieke Mommaas, Abraham J Koster, and Raimond BG Ravelli; Cell Biology 198, 457-469 (2012)
个人分类: 显微成像|2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起点 新征程 我的2012年
热度 8 chrujun 2013-2-9 13:59
2012年对于我是极特殊的一年。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初战告捷。也特别感谢科学网, 使我有机会将我的工作和信念公之于众,从而吸引了优秀成员加入我们的队伍,为地球物理仪器研发 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2年之前,基本上是我和我的学生单打独斗。虽然年年有积累,有进步,但发展缓慢,如此下去将 有被淘汰的危险。我也会人到中年万事休,青春和激情荡然无存。 2012年年初,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仪器,在试验中采集到了高质量数据,获得地质 人员的高度认可。 但阴差阳错触及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我们被蛮横地告知必须退出激电仪器研发领 域,团队有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危险。我也做了鱼死网破的思想准备,断然拒绝了这种无理要求。山 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这危急关头,我们的仪器被更强大的力量看中了。 我的任务变 成了招兵买马,尽快让新仪器转化成生产力,用于某种战略资源的勘探中。 我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帮我找了不少学生来组装和调试仪器,也动员已经参加工作的同学加入我们的 队伍。通过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们终于在短期内组装了大量仪器,并投入野外生产。更重要的是 ,通过我们的仪器找到了多个极难发现的矿体,我们站稳了脚跟。 组装完工的仪器急需改进和完善,还有新仪器需要开发。我急需高水平的人才加盟,才能在短期内实 现跨越式发展。我想起了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很不错的学生,还有在科学网上认识的一位网友(素 未谋面)。给学生打了很多电话、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挖来3位高水平人才,目前在团队里干得很好。 和科学网网友的交往很有意思。之前,我看过他的评论,和他有几次网上消息交流。 我感到他是一位 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我没有他的电话和E-MAIL。我赶快通过科学网给他发消息,问他的电话和电子邮 件。没几天他回消息了。我赶快打电话和发邮件。记得我从晚上12点过开始写邮件,写到天快亮了, 终于写好了一封我认为可以感动他的邮件。他收到邮件后答应过来看看。 通过几次来长沙,他不仅同 意过来,而且愿意带一个团队过来。这个团队足以撑起仪器研发的半壁江山。虽然他的团队还没有到 ,已经帮忙干了非常漂亮的工作。帮我们设计的仪器结构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鸟枪换炮,大家非常满意 。 有了精兵强将,我们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上就可以大有作为。包括我本人在内,目前我们拥有5位仪器 研发骨干。加上网友带来3-5位骨干,我们春节后将拥有8-10位仪器研发骨干。 我深信我们这支队伍 足以引领国内地球物理仪器研发的潮流,在中国地球物理仪器研发史上谱写壮丽的乐章。 2012年对我来说是凤凰涅槃的年份。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与我的团队正为中国地 球物理仪器的腾飞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们追求卓越、志存高远、信心饱满;我们平等相待、真心交流 、互通有无;我们心无旁骛、精诚团结、同舟共济。2013年,我们来了,请等我们的好消息。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4991 次阅读|18 个评论
仪器差送购物卡管用吗?
tarimriver 2013-1-22 10:33
中国不差钱,很多单位都用很多的钞票去购买国外仪器,不少人直喊心疼,中国人的血汗钱拼什么都被老外赚走了!而且,生产出来的论文也还要投给老外办的期刊! 因为是985,因为是211,钱太多了,领导头上的毛发都掉光了,你还不让他购买国外精密高质量仪器,难道要让他去跳楼才高兴? 而一个小小的地方高校就没有那么小康那么滋润的日子,5年了才等到一批仪器购买的机会。那么多人,眼巴巴地看着这点百八十万仪器购置费,如果放到中国的那些世界一流了的大学一个课题组一年都不止这个数用来器材购置。但我们要好几个学院,百多号人都想买点,要不教授分级考核怎么完成任务? 招标是最流行最规范的购买活动,经过几天的几个月的鏖战,终于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了部分老师想买的一起,虽然不是名牌但也有家伙使了,毕竟!而且,中标商还被要求再送点什么仪器。 几个月过去,仪器陆续到位,中标商在送货过程中不断联系,希望见个面,就像曾经用自己课题钱买某个仪器时经销仪器的在投标活动的头一天希望一起吃个饭样被拒绝了。后来,中标商直接说准备了几张购物卡,希望当面奉送。谢谢!不要这么热情,只要仪器好用,以后有业务会再联系的。 又过了两天,烘烤箱到了,恒温振荡器到了。烘烤箱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碰撞,角上漆脱落了,露出来的是斑斑锈迹,为了封闭得好,烘箱的门上设置了一层塑料膜,这些膜不怕高温吗?恒温振荡器一插电实验室就跳闸。大哥!俺们购买仪器是实验教学科研的需要,不是装样子应付检查的,而且省里给的钱,是要看使用情况的,难道你要我们做假的使用记录?还有,学校还要求这些仪器能出科研成果。 问题是,没有拿你的购物卡,仪器这么次,为什么不接电话?接了电话,听起来好像道理都在你那里? 社会怎么了?
2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仪器的制度问题
liwei999 2013-1-9 15:38
也能理解、也不能理解这个说法。 作者: mirror (*) 日期: 01/08/2013 07:54:00 谈谈仪器购置费 一帖中“抱怨”了买仪器的制度问题。镜某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想法。但是也希望老师能想想发钱人的苦衷。制度上如果开个口子,制度也就不成制度了。怎么管理呢?只有财会制度从金额大小上管。在金钱面前,没有“仪器”、也没有“部件”。有的是“单价大于5万元的仪器”属于严格限制购买的 规则 。 另一方面,镜某以为:作仪器的费用都有了,还为这些是事情担忧么?别是用了别的名目的钱来做开发仪器的事情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仪器购置费
热度 32 xipeng1 2013-1-8 16:30
最近参加一个激光器购置论证会,有一项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花在高端显微镜购置的费用为1.2亿人民币。大量采购外国高端仪器的背后,就是大量外汇流失。 解决的唯一方法,是能够“ 中国制造 ”,甚至“ 中国创造 ”。 于是牵扯到仪器研发。 过去,在基金委、科技部各个大小课题中,都严格限制仪器购置费。限制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少用于添置家当,多用在项目研究当中。通过共享提高仪器的利用率。这个可以理解。这里我想说的,是仪器与“仪器”不同。 大家都知道,为了提升我国仪器研发的实力,科技部、基金委最近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仪器研发计划。对现代仪器研发来说,你需要先有一些材料,比方说,想做一个多光子显微镜,你需要飞秒激光器、光子探测器、显微镜体等,这些在过去都是“单价大于5万元的仪器”,属于严格限制购买。但如果从开发这些单体开始,一个科研团队可能十几年也做不出像样的产品。而且,这些在蔡司和莱卡等大公司,也是直接采购其他公司的产品,缩短开发周期,让自己可以专注于打造用户用得好的产品。 如果仪器开发专项都不给购买搭房子所需要的木材砖瓦(building block)上松绑,那我们将永远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而是只能停留在开发一些低端技术的仪器。 借科学网的人气,为管理部门提个建议:是否能够区分一下仪器跟材料? 比方说, 能够独立产生数据的,可以叫做仪器 (如各类分析仪、检测仪); 需要结合到其他部件,并开发出全新功能的,叫做材料 (比如激光器、光电管、位移台、光谱仪等)?这样,不仅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让一些所谓的开发者不是单单从国外买一套仪器进行交差,也方便了真正开发仪器的研究者,能够开发出世界领先的仪器。 而且,现在购买这些搭仪器的“原材料”,因为它不具有独立工作的功能,往往在高校采购免税上,也不能得到政策优惠。而是往往作为附件的形式,缴纳了很高的税额后才可以到达我们这些做仪器的研究者手中。 这些免税优惠政策,是否也能够与时俱进一下? 2013年1月8日 装修好的客厅。我们现在的经费政策是,包工队(高校或者科学院研究团队)必须亲自完成所有的木制家具、沙发、壁纸、吊灯、木地板的制作,严格限制从市场上购买。 该改改了!(请帮忙顶上去,让有关部门能够看到,谢谢!)
14946 次阅读|44 个评论
405的仪器
Yanhaiyan 2012-11-25 19:38
学院三个院长,两个土家族,一个汉族。那个土家族副院长跟什么当代公司合作,搞了一个人在405实验室做实验,运来很多我们生物很少用的仪器,还看到过两袋石头,铁锤、泥铲、磨成的红粉。把两个实验台摆的满满的。看到像稻糠似的东西在培养箱42度几个星期,说要培养酵母。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上午三节课。先到办公室一下,没看到405有人(锁门)。下课后看到405有人(那个公司的人)。星期二上午很早来到办公室,后来出去在办公楼外面看到刘学群,在这之间405没有人。回家一趟,10点又回到办公室,看到405那个公司的人在。今天星期三,上午9点半,没看到那个公司的人在405。 昨天(星期二,12月4日),回去前到院办公室建议有关人员请那个公司的人登记身份证和照片,不知他们是否办了。他们说要请示院领导。
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实验从无到有的一点感想
热度 1 chai714 2012-8-23 10:35
1、明确实验目的,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要解决怎样的一个问题,以及当前实验条件下的可行性分析(能不能做到,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2、用流程图形式写出实验方案框架,定出实验中需要完成的各部分子实验内容。这一步,就像是在告诉自己,我要做哪些事情、分哪几步走、最后要得到什么。子实验内容可以不涉及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细节,但是在框架结构上必须有完整、连贯、符合逻辑的特点。 3、依照框架中的各个部分,做各子实验的设计细化,设计实验操作方法。这里告诉自己,要怎么去做这部分的实验。这部分涉及到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对象、器皿、仪器、实验方法。特别是实验方法,决定了实验的质量和成败,非常重要,所以要多看别人文献,参考或根据自己的需要改进实验方法。 在1到3部分的工作中,物资清点、人手安排、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过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要耐心。 3、动手去做。根据结果,可回溯到实验的设计和方案阶段,进行修改、补充,然后再进下次行实验,再总结。
4319 次阅读|4 个评论
遇到一个试验问题-请大家帮忙!
热度 1 zhlpower 2012-8-13 22:34
现需要一种仪器设备,用于向水中冲氮气,要求: 1)需要5-7个充气头 2)每个充气头的充气量不同, 3)每个充气头的充气量保持恒定, 有什么仪器可以做到,或怎么组装可以实现,请大家帮忙,谢谢!
个人分类: 试验问题|36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风逸含笑之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规划解析
zhongpanpan 2012-8-2 10:10
前言: 本文是由 风逸含笑 发布 本文地址 http://www.91sqs.com/?uid-31423-action-viewspace-itemid-77197 日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 2015 年,行业总产值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15% 左右; 出口超过 300 亿美元,其中本国厂家的出口额占 50% 以上,中国人素有扎堆的习惯, “ 十二五 ” 规划的政策也绝对会为有巨大潜力的仪器仪表产业吸引到更多的新生力量,而在如此庞大的战场中如何搏杀生存,就 要求厂家需要有 “ 新 ” 的生力。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 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斯坦福大学对师生创 业和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 “ 硅谷 ” 的经济奇迹,使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 的动力。 随着行业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仪器仪表行业产品从最初的产品结构巨大功能单一发展到现在的产品集合便捷多功能化,在不断的淘 汰中发展出创新产品和新兴厂家生力军。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在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和创新新产品成为目前我国科技进步主要的发展方 式。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 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而我国厂家和院校也在致力于同许多跨国公司进行实验室共建,以期提升本土研发说平。 “ 十二五 ” 规划的发展,无疑为我国仪器仪表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良 机。 “ 十二五 ” 期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的需 求,加快发展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三大重点,新兴传感器、工业通信、安全仪表、精密加工、分析仪器、智能化、集成化 等;技术领域势必掀起新的百家争鸣与万紫千红。
个人分类: 生活|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大型仪器共享
热度 2 isoxys 2012-7-7 16:28
基金委仪器专项很难拿到,难解很多院校科研燃眉之急。越是985,越容易获得昂贵的大型仪器。二流或者西部地区陷入恶性循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共产主义”:全国所有大型仪器全部上网,向社会公开使用(恰当收取一定费用)。因为当前科研院所所有的仪器,理论上讲,都是属于“国有”而不是某一个单位所有。为了促进这一举措,仪器的使用率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单位能否申请购买下一个仪器的关键指标。这样一来,缺乏实验仪器的单位不必大费周折去买那些非常昂贵的仪器了;国家也不用操心重复建设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叶面积指数LAI测量仪器介绍
热度 1 bpesun 2012-7-5 14:51
叶面积指数LAI测量仪器介绍
目的是给出各种测量LAI的仪器的直观介绍。 LA I 是一个无量纲、动态变化的参数 , 随着叶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另外 , 植物叶子的生长与植物种类自身特性、外部环境条件以及人为管理方式有关。再加上 LA I 的不同定义和假设导致了 LAI 值测量的极大差异。植物 LAI 的地面测量方法有 2 类 :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本文简要介绍 LAI2200 ( LAI2000 )、 SUNSCAN 、 TRAC 、 AccuPAR 和 DHP 仪器并且给出一些选择建议。目前,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关于 LAI 测量的仪器有 LAI2000 、 LAI2200 、 TRAC 和 LI3000A 。 1, LAI2200 ( LAI2000 ) LAI2200 植物冠层分析仪基于成熟的 LAI-2000 技术平台,利用“鱼眼”光学传感器(垂直视野范围 148 度,水平视野范围 360 度,波谱响应范围 320nm~490nm )测量树冠上、下 5 个角度的透射光线,利用植被树冠的辐射转移模型(间隙率)计算叶面积指数、空隙比等树冠结构参数。利用随机 FV-2200 软件,可对数据进行深入处理分析。该仪器由美国 LI-COR 公司开发。 仪器组成如下图所示。 测量注意事项: 尽可能避免直射的阳光,尽量在日出日落时或者多云的天气(阴天)进行测量,如果避免不了,需要注意: 1 ,使用 270 度的遮盖帽或者更小视野的遮盖帽; 2 ,背对着阳光进行测量,遮挡住日光和操作者本身; 3 ,对植物冠层进行遮阴处理; 4 ,如果云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不均匀的天气条件下要等待云彩飘过并且遮挡了阳光时再进行测量。 在非均匀、不连续植被情况下以及复杂地形区的测量结果不理想。 2, SUNSCAN 根据冠层吸收的 Beer 法则( Beer’s law for canopy absorption )、 Wood 的 SunScan 冠层分析方程以及 Campbell 的椭圆叶面角度分布方程 (Campbell’s Ellipsoidal LAD equations) ,使用光量子传感器来测量、计算和分析植物冠层截获和穿透的光合有效辐射及叶面积指数。该仪器由英国 Delta-T Devices 公司生产。 组成包括 SunScan 探测器:一支 1 米长,内嵌 64 个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的的探测器;反射系数传感器( BFS ):综合了 2 个 PAR 传感器,并能很容易地计算出作物冠层的 PAR 及直射光与漫射光( the beam fraction )的比例关系; · 数据采集终端:一种从采集和分析读数的高效、轻便的掌上电脑,内含 2M 内存; ·SunData 软件:用来对测量参数进行分析处理;三角架:用来安放 BFS 。 测量注意事项: 为了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 提高观测精度 , 应进一步针对不同作物冠层进行参数 ELADP 的率定。 LAI1 的情况下, Sunscan 的测量结果较 LAI-2000 更为准确。 应用 SunScan 测量时应在一日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刻 , 一般为 12: 00~ 14: 00 为宜。 测量时需要稳定的晴天。 3, TRAC TRAC 植物冠层分析仪由陈镜明教授研制,在冠层下方沿着横断面测定植物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分量,然后将之转换为林隙比例分布,从而计算出叶面积指数等其它参数。 TRAC 通过测量聚集指数,不用假设叶片在空间随机分布,有效地解决了聚集效应的问题。 测量注意事项: TRAC 需在天空晴朗无云条件下测量。 但当植被稀疏不连续时,尤其是在非均质程度较高的森林地区,考虑了聚集效应的 TRAC 、能获得更高的精度。 4, AccuPAR 线性探头中包括 80 个 PAR 光量子传感器,光谱响应范围为 400nm~700nm ,分布间隔为 1cm ,用于接收环境光照中 PAR 部分的变化,仪器可以计算天顶角,通过设置也角分布参数 X 和测量冠层上下 PAR 的光斑比率(间隙率),可以计算植物冠层的 LAI 值。该仪器由美国 DECAGON DEVICES 公司生产。 仪器测量注意事项: 可同时测量太阳直射和散射,在晴天下工作 . 但由于仪器未考虑太阳半影效应影响,且针对低矮规则植被冠层开发设计,因此不宜于森林冠层 LAI 的测量。 5, 半球摄影方法 半球摄影方法 (hemispherical canopy photography (DHP) 采用视场角接近或等于 180 毅的鱼眼镜头摄影,将整个半球空间投影在影像水平面上成像 . 商业化鱼眼镜头有极化投影、正射投影、兰伯特等积投影和立体等角投影 4 种投影方式 , 极化投影和立体等角投影为常见的投影方式 .DHP 方法早期应用于森林冠层辐射分布测量研究 , 而冠层辐射分布直接取决于森林冠层 LAI 及其空间分布 , 因此后来 DHP 方法被推广应用于森林冠层地面 LAI 测量。 DHP 方法可单次测量上半球方向间隙率 , 因而其在冠层充分采样的同时可极大提高地面 LAI 的测量精度及效率 . 与其他光学测量方法相比 ,DHP 方法在冠层信息永久记录、冠层半球方向直射光及散射光分布测量、冠层聚集效应评估及结构参数测量等方面优势明显。 具体产品有如英国的 HemiDIG 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 ; 美国 Wisconsin-Madison 大学研发的多波段植物冠层摄影仪 ( mult iband vegetat ion imager, MVI) 和美国 CID 公司的 CI-100/ 110 Digital Plant Canopy Imager 。 DHP 方法则适宜在黎明前、黄昏后和多云天气条件下观测。采用 DHP 方法时,相机曝光设置、相机类型、影像分辨率等观测条件均不同程度地影响 LAI 测量精度。 6, 直接测量方法 在冠层结构较小的作物(小麦)、草地地区使用了收获测量法比较准确。直接测量法是一种传统的、相对精确的方法,通常作为间接测量法的有效验证。在测量叶片面积时,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照相法、比叶面积法 ( SLA) 等。 7, 其他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屈永华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测量方法,目的是实现生长期内 LAI 的长期连续观测。
23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应“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之三
liwei999 2012-6-22 17:24
回应“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之三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22/2012 03:15:42 鲍老师的原帖中,“三大障碍”指物理方面的、数学方 面的和高科技产业方面的。这些认识不能说有错,但是也缺少具体性。回帖中不缺少中肯的意见,但也有很多是不着调的主张。 作仪器的目的并不是在仪器,而是要解决某个问题。整个国人的教育体系里,基本上是“骟去”了质疑的能力。这也是“执政党文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党文化的核心就是服从。打天下的时候,的确需要这样的思考。但是作为执政党,就需要有些 质疑的能力 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这些年来,国人教育体系中异常肥大的,就是 批判能力 了。镜某也是“深受其害”,被迫害得连夸个人都不会,多数文章都是“批评意见”。 【我想做仪器,谁给我钱啊。哈哈,只要有钱,就绝对能做出来,谁信呢?】是一种意见。这是一类抵触情绪。作仪器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你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从新设计仪器呢?总要有个说法吧?如何实现科学目标,如何解决技术困难也都要说说吧?大家都认为困难的事情,您有什么高见,可以克服这类困难呢?都说清楚了,剩下的就是给钱人的“赌博”了。说“只要有钱,就绝对能做出来”的人,大约是只 卖 过东西,没有自己 做 过东西。最多也就是 攒 东西了。如果说美国人文化中有什么特别值得称赞的话,敢为天下第一的取进精神是国人缺少的。国人比美国人擅长的,是“享受的精神”,而且是拿来的“享受精神”。美国人虽然也享受,但是一种创造型的“享受精神”。 【现在不是高精尖仪器的问题,一些“低科技”仪器设备国内也做不出来,或做不出可靠的产品。就拿MTS试验机来讲,一套设备一千来万, 没多高的技术含量 ,无非是加载测试两个系统,原理谁都懂。每个环节国内都可以轻松做到,但是合起来的试验系统就是没有人能做的好。 可靠性不行,因此国内同样性能的设备卖三分之一的价钱都鲜有人问津。 】能有这样的意见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靠性不行,因此国内同样性能的设备卖三分之一的价钱都鲜有人问津 的见识是来自消费者的本能,但是生产者、中国的生产者并不这样看。 没多高的技术含量 的认识,可以认为只是权重了可视的部分而轻视了技术体系中,不可视的、不成文的部分。日本车与美国车的不同,美国车败给日本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哈佛和东京大学的专家们花费了十年的功夫调查研究,结论是: 差在了不可视的人的能力上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赶上来,美国车在后来也改进了许多,与日本车基本可以并肩了。这些事情,大学毕业生应该知道才是。看看前辈帝国发达的过程,理解其发迹的原因,这要比单纯嫉妒人家“过好日子”要强一百倍。 人材教育 的问题,依然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过去的主要不足是数量,结果就单纯地追求数量。如今数量足够了,匹配的问题、质量的问题有突出了。国产品的“可靠性不行”,就是缺少技术能力的表现。因为缺少技术能力,导致了缺少处理事故的智慧和手段。这些事情不单是表现在科研上,同样表现在“城管”、拆迁、信访等各方面。 人才 是教不出来的。办少年班不过是提供一个不毁苗的特殊生态圈。而 人材教育 ,则是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的事情。如何评价大学的 人材教育 呢?这要听产业界的声音,听听毕业生们的声音,而且还要能理解这个评价声音的滞后性。 人材既然是群体,就要讲究层次分布、匹配。与其搞那么多的三本大学,不如加强一下高等职业教育。军队的结构是兵、士和官。高职教育就是军士的阶层。如果一个军队里除了大头兵就是军官的话,这个队伍是不会有战斗力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应“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之二
liwei999 2012-6-22 17:11
回应“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之二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22/2012 01:15:44 鲍老师的 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 帖子的回应依然在增加,可见这是个 热点 。 有位陈老师有这样的意见:【“开发出自己的设备”就包含了能力的开发。只有拥有了相应能力,才能开发出自己的设备。】这个档次的理解就很浅薄了。对装备这类的东西,需要区分“拥有实物”和“虽没有实体,但具有制造能力”这两个事情。说得更明确些,是否具有能做出世界上第一台、比以往设备性能指标更高的设备呢?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应该是少而又少。镜某寡闻,不知有具体的事例。有知道者,请给出几个事例来,让镜某学习一番。 言归正传,回到鲍老师的原帖上来,镜某以为,【从物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上来说,这是限制我们深入发展和创新的第一个原因。】是个过于理想化了的“故事”。大科学工程的立项,必须是要对物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流的把握,但是所举的事例是STM,很小的一个项目,与对物理学的把握基本上没有关系。甚至在获得了炸药奖之后,人们对STM的机理也不甚了解。但是不了解不见得不能当工具来用。这一点,需要批判中医的人们借鉴一番。 STM的 关键技术 是什么?鲍老师帖中言语不详。大约人们能看到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这样,这不能怪罪鲍老师们。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没有见过这个现场。1982年格尔德·宾宁及海因里希·罗雷尔在IBM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与恩斯特·鲁斯卡分享了 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些事情都是大家知道的,不是新闻。是什么事情、技术,使得两位得以成功呢?换言之,探针技术本身并不新颖,压电陶瓷技术也不稀奇。是什么促使了STM的成功呢? 教育,在本质上是要告诉后人,这其中发生的故事。洋人那里是科学创造的现场,这些发明背后的故事自然会传到当地的社会里,为后人所知、成为研究所的传统、积累。而同样的事情跨越了几万里,故事就有些走样了。就只剩下了“英雄传说”了。唐僧之所以要去西天取经,就是为了避免只知道些“英雄传说”的故事。费劲取经,是为了找回故事发生的过程,重新体验那个故事。 又跑题了。也不必卖关子了,STM的成功是得益于8086CPU的功绩。比如一个xyz各点的信息,加起来就是100x100x100=1百万个数字。要得到Si表面7x7结构的图案,大约要处理这个信息量。按STM装置的规模,不可能配置一个VAX计算机,因为那时的计算机是天价。做探针的人在世界上有无数,因为唱机就是“探针”的原理。但是,用廉价的计算机处理测得的数据、做出图像的人,正是宾宁和罗雷尔。什么是关键技术呢?这个就是 关键技术 了,虽然是借来的。但也不妨成为关键。 为什么要提出“创新”?因为人们知道有STM这样的故事。但是,由于国人只是听到了一些“英雄传说”,所以那些“创新”也是跑了调的曲子,成了一场政治上的表演。 对于这些故事,鲍老师们不知道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不做这样的事情。但是蒋科学们却是做这样事情的人,至少镜某是这样看的。科学史、科学哲学可以讲,但是现实当中发生的事情也要跟踪。官产学的事情,不能只有利益代表的声音,也要有站在中立立场上评论的人。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说法有合理的一面。如果只考虑运输业、只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的确是如此。但是如果考虑到培育起自己的造船业的话,那就要思考自己造船了。 而今天中国的科学,实际上就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一个翻版。可以说 关心科学 的人,包括科学界的人士、官界的人士,他们思考了很多,也想得很好,但是唯独没有考虑 科学本身 。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应“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之一
liwei999 2012-6-22 09:08
回应“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之一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21/2012 19:24:04 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 也算是为国人的制造业开了一个处方。视点不错,但是在很多细节上的认识有误。当然,这些也都有“历史原因”,所谓“三大障碍”的本质,其实还是 在人 ,或者用国人喜欢用的说法,“人才(材)”的问题。究竟是哪个cai?应该说两个都需要。一个是个体的、一个是群体的。制造业就是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升级需要的是 人材 。 纯有机高分子纺丝模仿丝弦用于古琴如何? 表面上看,这与仪器设备制造没有关系。其实不然。乐器的制造,与科研仪器制造的境界差不多:产量少,价格高。琴弦的原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钢线的组织结构。德国PIRASTRO的弦,在价格上要比一般国产货贵10倍。贵有贵的理由,洋人的弦音质好。 国产弦不能超越德国的么?首先年头是超越不了的现实。第二是技术积累。即便是研究攻关,花三年一百万拿下工艺上的事情,品牌、市场依然是问题。这样的市场不是很大,属于 “佛龛市场” ,说得俗些就是“鸡肋”。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垄断这类“佛龛市场”的企业都是很小的公司,比如PIRASTRO公司,从业人数不过两百人。瑞士的手表作坊的人数,也都不很多。所谓的高科技,很多部分是由这样小的群体支撑着的。对这一点,国人的认识往往不到为。因为在国有的制度下,中国在革命后已经失去了“小作坊”的存在空间。国家养的八级工匠们,手艺也衰了,人也都绝迹了。电视剧《大工匠》说的就是手艺的事情。在大企业的生态里,不适合孙红雷扮演的那类工匠的生存。对超级工匠,国人的思路是“养起来”,给个固定职位。而洋人的思路是“选出来”,不用的时候不管,只是个“临时工”的待遇。同样是养,国人的思路是“包养”,而洋人的思路是“放养”。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制造----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
热度 37 BaoHaifei 2012-6-21 16:30
中国制造 ---- 仪器设备化道路上的三大障碍 鲍海飞 2012-6-21 一个好的实验室和研究部门离不开好的设备和仪器,而一台成功仪器设备的研发背后却是实现这台设备的物理原理、数学和自动控制方法等最有力的体现和运用。国内目前自主开发的仪器设备太少了,有分量的就更少了。我们只是一味地在买设备,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每每在实验室里,看到这个国家的设备,那个国家的设备,唯独鲜见我们自己的设备,中国制造怎么就这么难!仅从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角度来说,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试图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原理、数学和集成电路等。 从物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上来说,这是限制我们深入发展和创新的第一个原因。举个例子。 1986 年,物理学诺贝尔奖授予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研究的几位工作者 , 其中之一是 瑞士鲁西利康( Ruschlikon ) IBM 的德国物理学家格尔德 . 宾宁 (Gerd Binnig) 和瑞士物理学家罗雷尔 (Heinrich Rohrer) ,表彰他们设计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在金属针尖和样品表面形成隧道电流,从而实现了原子的表面成像。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样品只能是导电的,还不能在非金属表面上进行成像。然而,随后的发展却更让我们吃惊,一些科学家又相继开发出能够在绝缘衬底上的原子力显微镜 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 ,它是以硅或氮化硅为针尖与样品表面直接接触 (contact mode) ,施加到样品上的力小到只有几个纳牛 (nN), 甚至更小。这样,一下子就将测试的样品类型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被研究的材料表面。随后,人们又开发了多种多样功能类型的表面成像设备。从此,在微米、纳米尺度甚至原子水平上表面特性的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由此看来,物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实在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是第二个主要因素。现代的工业绝大部分技术的实施都是以计算机控制为基础,因此,需要对诸如电压等物理模拟量需要进行数字化,然后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光滑处理,包括滤波分析、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最后输出图像等一些列过程。其中,要用到很多数学运算,傅里叶变换 (FFT) 、拉氏变换 (Lplpace) 、卷积 (convulution) 、相关 (correlation) 和互谱 (cross spectrum) 等。从这些分析途径中可以对信号进行频率的提取、图像的光滑处理、和未来事物发展的预测等。我们每每能够看到一些设备的软件做的不仅界面漂亮,而其数学处理真是很专业、深入又实用。现在,我们也看到国内某些研发部门也都做出了不少自己有特色的软件,但能否持续开发升级坚持下去,仍是一个问题。因此,只有当从数学原理上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应用到设备上,这才能发挥数学真正的作用。 第三个便是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应用。固体电子学最大的成功是半导体上的集成电路的成功研制,集成电路上最大的成功应用是在计算机上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却是带动整个网络时代发展的主要工具,并极大促进整个工业界在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集成电路的发展真正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动力。集成电路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已经大踏步向前,据说 IBM 等大公司已经开始向 9nm 的技术迈进。如果我们不能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将会被越拉越远。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无疑是制约我们科技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因素,其中既涉及到软的环境又涉及到硬的环境。我们可能既不缺乏懂得物理原理的人、也不乏善于数学的人,也不乏努力的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整合,未来真的将被越拉越远。只有开发出自己的设备,才能做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科研,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
个人分类: 随想|6067 次阅读|87 个评论
中国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学会创造新仪器和新方法
热度 21 liuli66 2012-6-15 17:22
基础研究中会遇到许多的挑战,碰到许多的问题,迫使研究者设计新仪器、新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测试方法来解决特定的研究问题。历史研究表明,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可以产出新仪器和新方法。 据统计,诺贝尔奖金均物理化学里得奖的,大概有四分之一是因为测试方法和仪器上有新的创造发现。 举例来说, IBM 苏黎士实验室的 Heinrich Rohrer 博士( 1933 -),于 1981 年与他的同事们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科学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 STM )。 1983 年,他们利用 STM ,在硅单晶表面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周期性排列的硅原子阵列,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得以直接看到个别的原子。在 STM 的基础上,人们还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扫描近场显微镜,扫描光子显微镜,扫描摩擦力显微镜等近 20 种相关的科学仪器。所有这些发明,为科学家们探索纳米世界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工具,促进了国际上纳米科学研究时代的到来。由于 STM 这一伟大发明, Rohrer 博士和 Gerd Binnig 教授( 1947 )共同获得了 1986 年诺贝尔物理奖。 20 世纪重大科学研究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也与科学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计划执行初期受分析测试技术的严重制约而进展缓慢,估计测序需 30 年才能完成。因此将重点转移到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研发,使测序的完成缩短到 3 年。 有些仪器本来是为做基础研究之用的,但后来却在工业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如加速器,已经广泛应用到半导体工业;杀菌(用于食品、医疗、污水);辐射工艺;非损伤性检测;癌症治疗;核废料焚化;能量放大;同步加速器辐射源(生物、凝聚态物理等)、中子源(生物、凝聚态物理等)。 从基础研究中诞生的电子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源、超导磁铁等,都已在工业中得到了应用。 Rosenberg ( 1992 )指出,在许多产业(如半导体产业)中,科学仪器已经变成工业资本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事实上,很多甚至是大部分在电子制造业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都可以在大学研究实验室里找到它们的源头。” 新仪器不是单向地从研究机构转移到厂商,厂商自己也研制开发新仪器,并转移到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与厂商存在着大量的反馈。 仪器和测试技术是大学系统“技术产出”的直接表现形式,为产业界高度重视。有调查显示,在厂商认为公共研究对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产出方面,仪器排在第二位,如表 6.1 所示。 表 6.1 公共研究的产出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产出形式 认为对工业发展“重要”的比例 % 专门知识 56 仪器 35 源于基础研究的通用知识 32 原型 19 (资料来源: Salter and Martin, 2001,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ublicly funded basic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Research Policy, 30, 509-532. p. 523 ) 目前,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对外依赖度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 60% 是用于进口设备,高端科学仪器几乎 100% 进口。进口分析仪器总额 2004 年已突破 20 亿美元,且每年仍以 30% 的速度递增。 我国完成人类基因组 1 %和水稻全基因组的测序,这是值得称道的成绩,但我们所用的自动测序机器全系舶来品。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在研制科学仪器方面出现了起色。截至 2006 年底,中科院科学仪器自主研制项目从最初的每年 8 项增长到每年 40 多项,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 中国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纳米光镊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台包含有三个独立光学微机械手的纳米光镊系统,对纳米生物学领域深入研究活体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个体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主持研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使中国科学院在催化表面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列。获得国际催化界的最高奖励“国际催化奖”, 2005 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 年该所又成功研制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氢原子里德堡态飞渡时间谱 - 交叉分子束装置,解决了国际上 30 多年来氟加氢化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替代昂贵的进口设备,将高科技用于环境水质监测;“瞬态紫外光电子能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大气污染评估,能迅速提供给奥组委全部数据报告。这两项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已经用于我国 20 多个城市的环境监测。 清华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 X 波段 (3 公分 ) 微型电子直线加速结构的研究”研制出来了新型加速管,后来成功地应用到了车载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的开发中, 转引自 Salter and Martin, 2001.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ublicly funded basic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Research Policy, 30, 509-532. 王大珩.适应下世纪发展的中国高技术研究.科研管理. 1998 ,( 2 ), 11 作者有幸聆听 Heinrich Rohrer 博士 2007 年 3 月 12 日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演讲:“科学——为了人类的福祉”的演讲。他强调了科学研究自由的重要性,并指出科学研究者们做科研的目的不应该是与人竞争,而应该着眼于科研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作者向他提问:中国政府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资金,纳米科学家如何回报中国人民?他将问题巧妙地转给了主持人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可惜我没有听懂他的回答。 Smith, C.H.L., 1997. What’s the use of basic science ? At http://map.web.cern.ch/Public/bs_1.html 2001 年 2 月检索 转引自 Salter and Martin, 2001.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ublicly funded basic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Research Policy, 30, 509-532. p 522 这些资料来源于“科学院领跑科研仪器创新”, http://www.nanoctr.cn/view.jsp?tipid=1180318458225 2007 年 6 月检索 (注:本文写于2007年;载刘立 著:《基础研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95 次阅读|35 个评论
转盘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microscopeworld 2012-6-8 17:46
转盘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仪器的基本信息 为适应当前生命科学对活细胞成像速度的要求,高速 ( 转盘 ) 共聚焦显微镜应运而生,它们在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成像速度,捕捉到样品的细微动态变化,同时有效保护样品。 高速共聚焦成像系统可以实现高速获取高质量的动态图像,同时大幅降低激光的强度,降低激光对细胞的光损伤和对荧光染料的淬灭,增强对样品的保护,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病理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   高速共聚焦采用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技术,与普通单点扫描激光共聚焦技术(包括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主要用于很厚的样品如脑片,穿透深度大,但是要用低倍物镜如 10X 和 20X ,分辨率差)相比,它能够观察活细胞生命活动,以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结果。同时,扫描速度和图像信噪比较单点扫描激光共聚焦技术成倍提高。分辨率为 512 × 512 时,高速激光共聚焦扫描速度为 31 帧 / 秒,而单点扫描激光共聚焦为 4 帧 / 秒,图像信噪比是单点扫描激光共聚焦的 6 倍。该集成系统由研究级全电动倒置荧光显微镜、双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扫描单元、单光子级 EMCCD 、激光光源及激光耦合单元、高速压电陶瓷 Z 轴、显微镜用 CO2 培养室、 6D 图像采集控制软件和图象工作站等部件组成,可实现多视野的 6 维程序( XY-Z-T- λ 波长 -P 位置)共聚焦图象程序获取,适合活细胞的各种实验研究,包括:蛋白转运、受体内吞、生物大分子跨膜、电压敏感染料、荧光迁移和共定位、信号转导、囊泡运输、生物大分子组装,以及对活细胞进行长时程观察实验,如细胞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骨架动力学、 FRET 、发育生物学和细胞周期研究、单分子荧光探测、配体受体结合、钙火花、钙离子图象等研究。 仪器名称:转盘共聚焦显微镜 型  号:Andor leica 制 造 商:英国 安道尔 德国莱卡 产 地:英国 德国 购买年份:2011年 仪器用途 主要用于分析:细胞及生物荧光样品观察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蛋白相互作用,3D成像技术,时间序列成像,快速成像系统等 仪器的性能指标 主机:莱卡 倒置荧光显微镜。 20×、40×、100×(oil)高端物镜。 显微镜系统滤光镜:紫外、蓝色、绿色荧光滤块。 转盘系统滤光片组合:GFP/DsRed;GFP/YFP;DAPI/FITC/TRITC/Cy5。 高速转盘系统 全自动模块,X,Y,Z。 ANDOR高制冷CCD,制冷温度-45℃。 三维重构:通过Z-stack扫描,用软件重构细胞组织内3D真实空间结构 荧光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荧光细胞的形态学特性并进行定量分析
个人分类: 科普资料|15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亚湾实验的1.6亿科学投资全部用在国内
热度 3 caojun 2012-6-6 18:24
下个星期,高能所将在大亚湾核电站举行答谢会,感谢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企业和机构。共邀请了30家主要单位参加。 高能物理的探测器基本上靠自己根据物理需求设计和研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制探测器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而探测器研制的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实验物理的研究水平。典型的模式是 物理学家根据物理要求做出概念设计; 然后与工程师一起,完成工程设计,进行生产招标; 选中厂家后,物理学家、工程师与厂方一起完成工艺设计,开始生产。高能所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和进度监控,对关键部件,会派人长期驻厂沟通; 完成部件后运抵实验现场,进行探测器组装、调试。 由上面的流程可见,大部分都会是厂家没有做过的事,碰到问题是常态,不出问题的反而罕见。(做高能物理实验,最考验人的不是创新或发论文,而是部件的生产不如人意时该怎么处理。)这样,对厂家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研究项目。有时需要高能所与厂家共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有时候也不需要高能所插手,合同会迫使厂家解决新问题。慧眼识人,选择不会耍赖的厂家非常重要。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经常有厂家对难度估计不足,以亏本告终的也许有一半。也有很多厂家是明知这个项目会亏本也主动接的,对他们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广告。因此,即便我们是掏钱的甲方,也必须感谢各厂家的合作与帮助。下面是受邀单位的名单(不代表他们在国内水平最高,但对我们来说性价比最好,对大亚湾实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中泽重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金陵公司烷基苯厂 杭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新乡市起重设备厂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超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振豪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龙海市金水族有机玻璃有限公司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卓越集装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玻乐机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高能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川北真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天津朝日物产彩印有限公司 河南省立丰实业有限公司 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市西澳气密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普雷斯特机械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唐山开滦铁拓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惠州市华仑机电有限公司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 举几个例子:1)中泽重工生产了探测器外容器。所用的不锈钢是我们经过调研后,由太原钢铁厂特殊生产,单独轧制的低放射性本底不锈钢。容器直径5米高5米,几个关键精度要求2毫米。中泽重工想了很多办法,控制焊接变形。即使做成后达到了精度要求,残留焊接应力也会使钢罐变形,因此调研了一些办法消除应力。2)我们所用的液体闪烁体需要极高的透明度,商业产品达不到要求,南京烷基苯厂想了几条措施,更改工艺流程,花了三天专门为我们生产了400吨高纯的烷基苯。3)由乌克兰生产的液体闪烁体发光材料(俄罗斯出钱)质量达不到要求,反复要求他们改进工艺纯化,也没有达到指标。最后运到中国后,由华烁公司(原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完成了纯化(美国支付纯化费用)。由于要求非常高,华烁的常规检测灵敏度不够,质量不好控制,有不少批次返工,不过合作很好,最终全部达标。现在他们也采用了我们的检测办法。 当然,也有个别仪器是进口的。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在前期研发时我们买了国产的(普析),用了两三年,由于使用太频繁,开始变得行为可疑。修了几次也不行。做测试的博士要求买进口的,质量比较可靠,跟我发了几回牢骚,说知道我倾向于买国产的,但这么关键的测量,数据不放心怎么往下做?后来买了日本岛津在国内组装的,两年又用坏了。这次买了更可靠的德国Beckman。在高能所自制的电子学设备中,大部分元器件都是进口的。在与化学打交道的过程中,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所有的试剂都要从国外公司买。这又不难。芯片就不用说了,电阻电感也是如此。因此国内公司的不足,技术只是一种原因,还有管理运营能力、公司体量的缺陷。虽然确有一些经费花在买进口仪器和元器件上,考虑到大亚湾实验的国外合作者在中国花的何止千万(比如纯水设备、后期加工处理、上面提到的纯化等等),我们还是可以大声说: 大亚湾实验的1.6亿科学投资,全部用在国内。 仪器研制跟工业基础有关,跟科研水平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比提高科研水平更难。不过现在应该有很大进步,基金委、科学院等都新增不少的钱支持仪器设备的研制。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702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人太有钱了”
热度 2 wangshu 2012-6-6 15:29
某日本大牛说,“Chinese People have lots of money to buy expensive TEM very now, There are 10~20 in Beijing”,(中国人太有钱了,买了很多昂贵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光北京就有10~20台)羡慕和诡异表情跃然脸上。
个人分类: 清谈|3504 次阅读|7 个评论
急功近利和SCI害中国的一例:中国科学投资迄今主要刺激外国经济
热度 202 饶毅 2012-6-6 02:19
科学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有长期和短期两种。 长期来说,科学需要一定规模、需要质量特别好、需要坚持,终将对国家经济提供实际、且较为全面的推动。 短期内,科学研究可以通过对仪器、试剂的需求,刺激局部经济。国际上一些仪器公司规模可以很大,如年销售三十多亿美元、雇员上万、从pH仪起家的老牌Beckman公司,和年销售约九亿美元的新型仪器试剂公司、雇员上万的Life Technologies;也有很大的试剂公司(如年销售二十多亿美元的Sigma Aldrich),这些公司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有切实贡献。通过仪器试剂立即刺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条件是:国家自己要研发仪器和试剂。 存在的部分问题 过去,中国很穷,没钱购买进口仪器和试剂,所以被迫研发和生产,而且真有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中国在1990年代以前依赖国产的仪器试剂。 现在,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还不是世界最富有国家,却出现怪现象:一个并非最富有的国家,不自行努力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在购买科学仪器时好似钱多的花不完,大规模、大批量购买国外的仪器试剂,将利润拱手给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厂商。 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以大价钱买断国际上某年度某种仪器,取得短暂的“世界第一”,而其盈利还没有来得及抵债,购买的仪器就被更新换代。这样的单位靠忽悠一个又一个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冤大头,以大窟窿填小窟窿的方式运行多年。 在我知情的生命科学方面,日本不仅科学上仍遥遥领先中国,而且一直注重仪器、坚持自己研发和生产,所以日本的科学研究对其经济立即有正反馈。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学界急功近利,各种评价被SCI所主导,为了一时的利益,各单位对之趋之若鹜。 仪器试剂研发和生产,研发者和生产者本身不能贡献大量SCI。研发仪器过程较慢,不会发很多篇论文,以后如果仪器试剂用的好,很多人要用,这些人有很多文章。用SCI评价研发和生产者很不合适。这些道理很浅显,所以,凡是要立竿见影的部门和单位、要以科研为政绩的单位,都不会强烈支持。 而实际上,成功地研发仪器,可以有很大科学意义,也有一定经济价值。有些仪器代表的技术进步,不仅刺激经济,也是关键科学进步所必需。 国家一些部门对国产仪器试剂有过讨论,但支持力度可能还是不够。 一些以SCI获得权力的“专家”,没有充分为国家着想,继续以SCI为导向分配经费,也不利于刺激国内仪器试剂生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真能在仪器上创新的单位也不多。不过,虽然北京、上海极少,国内不是没有研发仪器的单位,比如: 华中科技大学在仪器研发有特长,特别是将光学成像用于生命科学。 可能的部分解决办法 大家可以有更好的想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这不仅是国家和仪器试剂生产部门的责任,而是大家在不同层面都能为解决仪器试剂问题做一定的工作。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发现和支持一些能自主研发科研仪器的单位和个人,也通过改变政策,改善评价体系、激励办法,刺激一些有研发能力而不积极研发的单位和个人,让他们有时间研发,逐渐为中国解决仪器试剂的问题,至少,中国自己的厂商应该尽量占有国内仪器试剂的相当市场。 各个单位购买仪器要追求实用、而不是价格昂贵和品牌新型。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和一些医院购买质谱等昂贵仪器时,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少用,自己单位是否有人能提供技术支持。据懂技术的人估计,国内可能过半的质谱仪、核磁共振NMR仪器都起不到多少作用,有些单位无法维持其运行也照样买,起的主要作用是给外人参观、内部瞻仰,美国资金雄厚的HHMI(休斯医学研究所)领导人都曾被中国在购买仪器上投的钱所“折服”,如果火星人来地球观摩仪器购买情况,会认为中国是世界首富。 各个课题组的老师、研究生,需要知道哪些仪器试剂有经济实用的替代品,不是购买外国的试剂盒就一定更好。分子生物学常用的DNA制备,对于多数应用来说,无需用各种试剂盒制备DNA,只要PEG沉淀就可以(只有少数情况,如导入动物和人体的DNA,需要试剂盒);对于转染细胞,常常用自己配的、pH比较标准的磷酸钙就可以,也无需试剂盒。这些知识逐渐已经消失,因为很多老师都是用试剂盒出身,不知道可以省钱。 最后,给生物出身找不到研究工作、或不愿意做研究,但很愿意做生意的人的一个建议:也许你们可以在中国开公司,把价廉物美的产品,标以某种试剂盒的名义,就可以和国外更贵的试剂盒竞争了。具体是否PEG、磷酸钙,我可能是过时的老朽,你们一定能想出更好的产品,因为其本身确实价廉物美,所以能击败更贵的外国产品。
个人分类: 科学|70508 次阅读|221 个评论
中国科研真的只是欠缺经费和仪器吗?
热度 6 pinjianlu 2012-6-1 10:56
我们老板常说中国科研比不上国外是因为经费不足、仪器落后。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每年投资了多少钱在科研上?每年的自然科学基金都呈增长趋势,还有863、973等等。老板却从不说到人的问题,也就是说老板从不看重人才这个软件方面的缺陷。 中国每年要流失多少一流的人才到海外就不说了,就说每年中国投资在教育上的经费吧。每年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是多少?排全世界第几名?而这些钱投资在初等教育上的又有多少?!大多投在了高等教育上,而且还是少数几所重点大学占了绝大多数经费。清北两所学校吃排骨,象那些非211的地方院校连汤都未必喝得上。985高校的经费还是非常充裕的,我们老板掌管着985平台的经费,居然还说钱不够多。 在初等教育的投资上我朝一向很少,尤其是小学教育,硬件设施差(排除重点城市的重点小学)、小学教师的收入低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去做小学教师。我朝一向不重视小学教育,就如同一个零件在初加工就出了问题,难道要靠后期的修修补补来制造出一件精品吗?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初等教育没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怎么可能在研究生阶段做出重大成就呢? 就拿每晚回到宿舍来说吧,总有很多人晚上不休息,打游戏、看片弄到凌晨3、4点钟,自己不睡觉也就罢了,还要弄出些噪音打扰别人的休息,有这些不良习惯的人,你认为适合做科研吗?所以老板忽略了“人”的这个因素,就算给他再多的钱、再先进的仪器,也未必能成就他做出重大成果。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45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实验室仪器名称中英文对照
taochn 2012-5-31 10:52
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帮助及时更正呀。利人利己,非常感谢! 实验室仪器名称中英文对照 转载 ▼ 容器类: 量杯 measuring cup 烧杯 beaker 不锈钢杯stainless-steel beaker 量筒 measuring flask/measuring cylinder 量筒 graduated flask/measuring cylinder 坩埚 crucible 坩埚钳 crucible clamp 坩埚 crucible pot, melting pot 试管 test tube 试管架 test tube holder 漏斗 funnel 分液漏斗 separatory funnel 烧瓶 flask 锥形瓶 conical flask 塞子 stopper 洗瓶 plastic wash bottle 滴定管 burette 玻璃活塞 stopcock 冷凝器 condenser 试剂瓶 reagent bottles 玻棒 glass rod 搅拌棒stirring rod 蒸馏烧瓶 distilling flask 碘量瓶 iodine flask 表面皿 watch glass 蒸发皿 evaporating dish 容量瓶 volumetric flask/measuring flask 移液管 (one-mark) pipette 刻度移液管 graduated pipettes 称量瓶weighing bottle 吸液管pipette 滤管filter 天平 balance/scale 分析天平 analytical balance 台秤 platform balance 游码 crossbeams and sliding weights 酒精灯alcohol burner 酒精喷灯blast alcohol burner 搅拌装置 stirring device 洗耳球 rubber suction bulb 研磨钵 mortar 研磨棒 pestle 玛瑙研钵agate mortar 瓷器 porcelain 白细口瓶flint glass solution bottle with stopper 滴瓶 dropping bottle 小滴管 dropper 蒸馏装置distilling apparatus 蒸发器 evaporator 试验用器材: 升降台lab jack 铁架台iron support 万能夹extension clamp 蝴蝶夹double-buret clamp 双顶丝clamp regular holder 止水夹flatjaw pinchcock 圆形漏斗架cast-iron ring 移液管架pipet rack 试管架tube rack 沸石boiling stone 橡胶管rubber tubing 药匙lab spoon 镊子forceps 坩埚钳crucible tong 剪刀scissor 打孔器stopper borer 石棉网asbestos-free wire gauze 电炉丝wire coil for heater 脱脂棉absorbent cottonph ph试纸 universal ph indicator paper 滤纸 filter paper 称量纸weighing paper 擦镜纸wiper for lens 秒表stopwatch 量杯glass graduates with scale 白滴定管(酸) flint glass burette with glass stopcock 棕色滴定管(酸) brown glass burette with glass stopcock 白滴定管(碱) flint glass burette for alkali 棕色滴定管(碱) brown glass burette for alkali 比重瓶specific gravity bottle 水银温度计mercury-filled thermometer ph计ph meter 折光仪refractometer 真空泵vacuum pump 冷、热浴bath 离心机centrifuge 口罩respirator 防毒面具respirator、gasmask 磁力搅拌器magnetic stirrer 电动搅拌器power basic stirrer 烘箱oven 闪点仪flash point tester 马弗炉furnace 电炉 heater 微波炉电热套heating mantle Bunsen burner 本生灯 product 化学反应产物 apparatus 设备 PH indicator PH值指示剂,氢离子(浓度的)负指数指示剂 matrass 卵形瓶 litmus 石蕊 litmus paper 石蕊试纸 burette 滴定管 retort 曲颈甑 still 蒸馏釜 cupel 烤钵 化学反应: analysis 分解 fractionation 分馏 endothermic reaction 吸热反应 exothermic reaction 放热反应 precipitation 沉淀 to precipitate 沉淀 to distil, to distill 蒸馏 distillation 蒸馏 to calcine 煅烧 to oxidize 氧化 alkalinization 碱化 to oxygenate, to oxidize 脱氧,氧化 to neutralize 中和 to hydrogenate 氢化 to hydrate 水合,水化 to dehydrate 脱水 fermentation 发酵 solution 溶解 combustion 燃烧 fusion, melting 熔解 alkalinity 碱性 isomerism, isomery 同分异物现象 hydrolysis 水解 electrolysis 电解 electrode 电极 anode 阳极,正极 cathode 阴极,负极 catalyst 催化剂 catalysis 催化作用 oxidization, oxidation 氧化 reducer 还原剂 dissolution 分解 synthesis 合成 reversible 可逆的 仪器中英文对照 Aging Property Tester 老化性能测定仪     Amino Acid Analyzer 氨基酸组成分析仪    Analyzer for Clinic Medicine Concentration 临床药物浓度仪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原子吸收光谱仪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原子发射光谱仪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原子荧光光谱仪     Automatic Titrator 自动滴定仪      Basic Physics 基本物理量测定     Biochemical Analyzer 生化分析仪      Biochemicalanalysis 生物技术分析      Bio-reactor 生物反应器      Blood-gas Analyzer 血气分析仪      Centrifuge 离心机        ChemiluminescenceApparatus 化学发光仪      CHN Analysis 环境成分分析仪     CO2 Incubators CO2培养箱       Combustion PropertyTester 燃烧性能测定仪     Conductivity Meter 电导仪        Constant Temperature Circulator 恒温循环泵      Direct Current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直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DNA Sequencers DNA测序仪       DNA synthesizer DNA合成仪      Electrical Property Tester 电性能测定仪      Electro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      Electrolytic Analyzer 电解质分析仪      Electron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电子能谱仪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meter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Electrophoresis 电泳        Electrophoresis System 电泳仪        ELIASA 酶标仪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能谱仪       Fermenter 发酵罐        Flow Analytical and Process AnalyticalChemistry 流动分析与过程分析   Fraction Collector 部分收集器      FreezeDrying Equipment 冻干机        FT-IR Spectromete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Raman Spectrometer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Gas Analysis 气体分析       Gas Chromatograph 气相色谱仪           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el PermeationChromatograph 凝胶渗透色谱仪     High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高压/效液相色谱仪    Hybridization Oven 分子杂交仪      ICP-MS ICP-质谱联用仪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nstrument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无损检测仪      Instrument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仪        Inverted Microscope 倒置显微镜      Ion Chromatograph 离子色谱仪      Isotop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同位素X荧光光谱仪    L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Mass Spectrometer 质谱仪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er 机械性能测定仪     Metal/material elemental analysis 金属/材料元素分析仪   Metallurgical Microscopy 金相显微镜      Microwave Inductive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核磁共振波谱仪     Optical Microscopy 光学显微镜      Optical PropertyTester 光学性能测定仪     Other/Miscellaneous 其他        Particle Size Analyzer 粒度分析仪      PCR Amplifier PCR仪        Peptide synthesizer 多肽合成仪      pH Meter pH计        PhysicalProperty Analysis 物性分析       Polarograph 极谱仪        Protein Sequencer 氨基酸测序仪      Rheometer 流变仪        Sample Handling 样品处理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FG|8oU 扫描探针显微镜    Sensors 传感器        Sequencers and Synthesizers for DNA and Protein DNA及蛋白质的测序和合成仪 Shaker 摇床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 体积排阻色谱      Surface Science 表面科学       SurfaceAnalyzer 表面分析仪     Thermal Analyzer 热分析仪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Tester 热物理性能测定仪   Ultrahigh Purity Filter 超滤器        Ultra-low Temperature Freezer 超低温冰箱      Ultrasonic Cell Disruptor 超声破碎仪      Ultraviolet Detector 紫外检测仪      UltravioletLamp 紫外观察灯      Urine Analyzer 尿液分析仪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Viscometer 粘度计        Voltammerter 伏安仪        Water Test Kits 水质分析仪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X射线荧光光谱仪     X-RayDiffractomer X射线衍射 仪
8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光谱仪器的基本知识
hxx800 2012-5-2 15:21
光谱仪知识介绍 光谱仪基础知识介绍-卓立汉光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什么是光谱仪?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内部原子及分子能级间的电子跃迁,使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在波长及强度信息上发生变化,而检测并处理这类 变化的仪器被称为光谱仪。因此,光谱仪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复色光在空间上按照不同的波长分离/延展开来,配合各种光电仪器附件得到波长成分及各波长成分的 强度等原始信息以供后续处理分析使用。 光谱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在科研、生产、质控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无论是穿透吸收光 谱,还是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如何获得单波长辐射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现代单色仪可具有很宽的光谱范围(UV- IR),高光谱分辨率(到0.001nm),自动波长扫描,完整的电脑控制功能极易与其他周边设备融合为高性能自动测试系统,使用电脑自动扫描多光栅单色 仪已成为光谱研究的首选。 当一束复合光线进入单色仪的入射狭缝,首先由光学准直镜汇聚成平行光,再通过衍射光栅色散为分开的波长(颜色)。利用每个波长离开光栅的角度不同,由聚焦反射镜再成像出射狭缝。通过电脑控制可精确地改变出射波长。 ●光栅单色仪重要参数: ◆分辨率 光栅单色仪的分辨率R是分开两条临近谱线能力的度量,根据罗兰判据为: R=λ/Δλ 光栅光谱仪中有实际意义的定义是测量单个谱线的半高宽(FWHM)。实际上,分辨率依赖于光栅的分辨本领、系统的有效焦长、设定的狭缝宽度、系统的光学像差以及其它参数。 R∝ M·F/W M-光栅线数 F-谱仪焦距 W-狭缝宽度 ◆色散 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决定其分开波长的能力。光谱仪的 倒线色散 可计算得到:沿单色仪的焦平面改变距离χ引起波长λ的变化,即: Δλ/Δχ=dcosβ/mF 这里d、β、F分别是光栅刻槽的间距、衍射角和系统的有效焦距,m为衍射级次。由方程可见,倒线色散不是常数,它随波长变化。在所用波长范围内, 变化可能超过2倍。根据国家标准,在本样本中,用1200l/mm光栅色散的中间值(典型的为435.8nm)时的倒线色散。 ◆带宽 带宽是忽略光学像差、衍射、扫描方法、探测器像素宽度、狭缝高度和照明均匀性等,在给定波长,从光谱仪输出的波长宽度。它是倒线色散和狭缝宽度的乘积。例如,单色仪狭缝为0.2mm,光栅倒线色散为2.7nm/mm,则带宽为2.7×0.2=0.54nm。 ◆波长精度、重复性和准确度 波长精度是光谱仪确定波长的刻度等级,单位为nm。通常,波长精度随波长变化。 波长重复性是光谱仪返回原波长的能力。这体现了波长驱动机械和整个仪器的稳定性。 卓立汉光的光谱仪的波长驱动和机械稳定性极佳,其重复性超过了波长精度。 波长准确度是光谱仪设定波长与实际波长的差值。每台单色仪都要在很多波长检查波长准确度。 ◆F/# F/#定义为焦距(f)与光谱仪内有效光学元件最小通光孔径(D)的比值。光通过效率与F/#的平方成反比,F/#愈小,光通过率愈高。 关于光栅 光栅作为重要的分光器件,它的选择与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性能。 光栅分为刻划光栅、复制光栅、全息光栅等。刻划光栅是用钻石刻刀在涂薄金属表面机械刻划而成;复制光栅是用母光 栅复制而成。典型刻划光栅和复制光栅的刻槽是三角形。全息光栅是由激光干涉条纹光刻而成。全息光栅通常包括正弦刻槽。刻划光栅具有衍射效率高的特点,全息 光栅光谱范围广,杂散光低,且可作到高光谱分辨率。 ◆如何选择光栅 选择光栅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光栅刻线,光栅刻线多少直接关系到光谱分辨率,刻线多光谱分辨率高,刻线少光谱覆盖范围宽,两者要根据实验灵活选择; 2、闪耀波长,闪耀波长为光栅最大衍射效率点,因此选择光栅时应尽量选择闪耀波长在实验需要波长附近。如实验为可见光范围,可选择闪耀波长为500nm; 3、使用范围, 3、光栅效率,光栅效率是衍射到给定级次的单色光与入射单色光的比值。光栅效率愈高,信号损失愈小。为提高此效率,除提高光栅制作工艺外,还采用特殊镀膜,提高反射效率。 ◆光栅方程 反射式衍射光栅是在衬底上周期地刻划很多微细的刻槽,一系列平行刻槽的间隔与波长相当,光栅表面涂上一层高反射率金属膜。光栅沟槽表面反射的辐射 相互作用产生衍射和干涉。对某波长,在大多数方向消失,只在一定的有限方向出现,这些方向确定了衍射级次。如图1所示,光栅刻槽垂直辐射入射平面,辐射与 光栅法线入射角为α,衍射角为β,衍射级次为m,d为刻槽间距,在下述条件下得到干涉的极大值:Mλ=d(sinα+sinβ) 定义φ为入射光线与衍射光线夹角的一半,即φ=(α-β)/2;θ为相对于零级光谱位置的光栅角,即θ=(α+β)/2,得到更方便的光栅方程: mλ=2dcosφsinθ 从该光栅方程可看出: 对一给定方向β,可以有几个波长与级次m相对应λ满足光栅方程。比如600nm的一级辐射和300nm的二级辐射、200nm的三级辐射有相同的衍射角,这就是为什么要加消二级光谱滤光片轮的意义。 衍射级次m可正可负。 对相同级次的多波长在不同的β分布开。 含多波长的辐射方向固定,旋转光栅,改变α,则在α+β不变的方向得到不同的波长。 ◆ 倒线色散和光谱带宽对照表 光栅刻线数 (g/mm) 倒线色散(nm/mm,@435.8nm) 光谱带宽(nm,@100μm狭缝) Omni-λ150 Omni-λ300 Omni-λ500 Omni-λ750 Omni-λ150 Omni-λ300 Omni-λ500 Omni-λ750 2400 2.7 1.4 0.9 0.6 0.27 0.14 0.09 0.06 1800 3.6 1.8 1.1 0.7 0.36 0.18 0.11 0.07 1200 5.4 2.7 1.7 1.1 0.54 0.27 0.17 0.11 600 10.8 5.4 3.4 2.2 1.08 0.54 0.34 0.22 300 21.6 10.8 6.8 4.4 2.16 1.08 0.68 0.44 ◆光栅型号规格对照表 型号 光栅刻线(g/mm) 闪耀波长(nm) 光栅规格(mm×mm) 使用范围(nm) Omni-λ150 系列用     5-180-H 1800 - 32x32 UV 5-120-300 1200 300 32x32 200-600 5-120-500 1200 500 32x32 330-1000 5-060-500 600 500 32x32 330-1000 5-060-750 600 750 32x32 500-1500 5-030-500 300 500 32x32 330-1000 5-030-1250 300 1250 32x32 800-2500 Omni-λ300/500/750 系列用     1-240-H 2400 - 68x68 UV 1-180-H 1800 - 68x68 UV 1-120-300 1200 300 68x68 200-600 1-120-500 1200 500 68x68 330-1000 1-060-300 600 300 68x68 200-600 1-060-500 600 500 68x68 330-1000 1-060-750 600 750 68x68 500-1500 1-060-1250 600 1250 68x68 800-2500 1-030-500 300 500 68x68 330-1000 1-030-1250 300 1250 68x68 800-2500 1-030-1800 300 1800 68x68 1200-3600 1-030-3000 300 3000 68x68 2000-6000 1-006-D 66.6 3140 10250 68x68 3000-25000 其他规格光栅 3-120-300 1200 300 38x50 200-600 3-120-500 1200 500 38x50 330-1000 3-060-1000 600 1000 38x50 660-2000 3-030-1250 300 1250 38x50 800-2500 3-015-500 150 500 38x50 330-1000 3-060-750 600 750 38x50 500-1500 6-120-500 1200 500 30x30 330-1000 7-060-500 600 500 18x18 330-1000 ◆典型光栅效率曲线图
个人分类: 天文常识|3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总是有意外
tinnhinn 2012-4-29 13:18
在搭建仪器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外发生。比如将低温用的波纹管的借口弄粗了,重新从美国寄过来,在海关受到了严厉的审查,用了两个星期,结果是使的仪器的调试没能顺利完成,只能等到五月中旬了。好事多磨呀!
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尽快制定我国科学仪器创新的国家战略
kejidaobao 2012-4-17 13:37
文/伊 彤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我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具备独立制造和发展高精尖科学仪器的能力。 1 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缺乏战略统筹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但从整体和长远看,我国科学仪器发展至今尚未彻底摆脱内忧外困的不利局面。 1) 内忧。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明显不足;能源、材料、环境、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急需的、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国产率不高。依靠进口科学仪器进行科学研究,已成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低于国际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外困。调研发现,我国部分高档仪器100%依赖进口,中档仪器约70%依赖进口,同时,科学仪器设备进口额仍在快速增长,我国高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分析测试中心装备的科学仪器设备绝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 然而,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受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出口限制,涉及军事、反恐、纳米、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仪器,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封锁。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使用受到限制。 3) 症结。造成上述不利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对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我国长期缺乏从国家层面对科学仪器创新的整体部署。我国并未按国际惯例将科学仪器产业归入“高技术产业”;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分类中,科学仪器研究仅被定位在中等技术,而非高技术,致使仪器研发经费支持强度过低;相关政府部门的仪器研发资助计划缺乏统筹协调和战略布局;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用于支持科学仪器创新的主要是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和国家973项目,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现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本没有专门进行科学仪器研发的机构。 2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创新型发达国家普遍十分重视本国科学仪器创新的顶层设计,把“发展一流的科学仪器支撑一流的科研工作”作为国家战略,以此来提升和保持国家在科学前沿领域的竞争优势。 1) 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谋划与部署。日本于2002年制定了高精密科学仪器振兴计划,将科学仪器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从2004年起斥巨资研发世界尖端分析计算测量仪器。美国能源部2003年发布《未来二十年重大科学装备计划》,旨在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和装备提供战略发展思路,并为每年能源部的政策与资助决策提供指导方针。英国政府2000年发布了英国科技政策白皮书《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2001年出台了《大型科学设施战略路线图》,并每两年对科学仪器设备优先项目等内容进行更新。 2) 加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经费投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专门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建造和购置设立了“大型科研设备及设施”专项资金账户,给予稳定资金支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享有政府和议会提供的大量资金支持,每年运行经费近9亿美元。 3) 营造科学仪器创新的政策环境。日本政府规定,购买本国产的仪器可享受免税优惠。英国中央实验室研究理事会(CCLRC)为其相关仪器设施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安排培训。韩国政府规定,仪器设施技术管理人员在条件、培养、待遇方面与科研技术研究人员等同。 3 从战略高度上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具备了集国家整体力量、大力推进科学仪器创新的能力,建议: 1) 统筹制定科学仪器设备创新战略规划。建议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组织管理、科学统筹安排,结合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尽快编制相关重点领域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提出未来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和战略思路。 2) 明确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创新战略重点。建议未来10—20年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支持科学仪器原理、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等的原始创新;围绕高端通用仪器设备需求开展集成创新,建立国家科学仪器计量基标准体系,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加强重大装备、重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仪器产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对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强化科学仪器设备在食品、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 3) 持续加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战略投入。探索建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与应用专项资金”经费稳步增长机制。增设若干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基地建设与布局。提高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的比重。通过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仪器设备企业自主研发。明确制定有利于科学仪器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国产科学仪器认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4) 营造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优先扶持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仪器设备生产企业,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修订和完善科学仪器产业技术标准,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支持国有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对技术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 (源自科学网博客2012-02-07博文)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1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仪器自主创新的隐性问题
sunapple 2012-4-8 20:15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需要长期计划和连续积累,不断更新,这已经成了国内的共识。但这不是一个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也许得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一研究也需要科研大环境的配合。 好的制度会让大家把心力往事物发展目标方向去做,坏的制度只会将一个好的目标,作为一个伪装而被人利用去别有所图。 科学仪器研究和创新不可能是一个单个单位和短时间能完成的工作,难度恰恰来自于极端专业性,研制的不同阶段应当是不同的专业的单位来领头才合适。 选择刚开始的领头的单位,是科学研究水平最高的作为领头单位是最佳的,实际能做真正的高端仪器的单位,它的科研绝对处于国际顶端或者至少持平接近。因为很多高端仪器检测的材料或者相关测试数据本身是高端仪器设计和数据库参照的基准。很难想象,对于纳米材料微观检测,如果制备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掌握得不好,单纯依靠设备和器件设计出仪器,这只是一个空架子,需要先有标准样品和测试数据,作为材料的标准和基准数据库的理论和软件,才有实质意义。高端仪器测试应用本身是尖端领域,实际获得准确真实的标准和数据库,是需要有高水平的前期专业研究作为铺垫的,而且还需要长期积累,数十年的积累或许才行。 有了这样的积累后,领头单位就可以换了,可以换作器件研发和设备制造为主专业单位来领头。这正体现了术业有专攻。 所以科学仪器创新必须制定的计划是按照三十到五十年年来定可能更合适,不是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完成的;其次,高端仪器研制应当以科研积累多和研究水平高的单位牵头,其他单位配合,而国内科研往往对科研经费饥不择食的单位多,而不是理性的开始以真正的研究水平高,来确定领头单位,实际配合单位在这件事上长期来看并不是被动的,因为高端仪器的是一个马路警察各管一段,高度专业化协作的过程,前期是一个艰苦积累培养发育的过程,真正收获的和得益的却是后面配套单位,每个阶段应当是不同的专业单位领头。这有一个逻辑先后次序,而国内的科研经费分配还没有完全回归理性,大家一哄而上,有的是包打天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不是看到此问题需要高度专业的科学分工才可以完成,把前期经费用多用在在做积累工作研究上,后期经费主要给设备和器件制造上,这需要真正有责任心和公正心的科学安排分配经费,而不是由着大家饥不择食的去争取或抢夺经费;还有的固守自己的技术,因为利益不愿共享,这是导致国内这一领域始终迟滞不前的固有原因,实际这需要制度的保证,仪器研发后的利益收获期要各个专业共享,才可以真正打通这一产业链。 我写此文主要是因为自己研究受制于尖端仪器分析发展的不足,才有感而发。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0 个评论
仪器调试
tinnhinn 2012-4-1 22:54
到今天下午,除超导磁体外,其他部分的调试均已完成。日本工程师的效率非常高,第一天一到学校,真的是没有休息,直接就开始开箱,组装设备,很佩服。与我们组上次调试X线设备时的国内工程师的效率及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讨论稿)
热度 1 scutyu 2012-3-26 09:12
仪器仪表作为对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处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和设备,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王大珩院士指出:“在当今以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时代,仪器仪表与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 倍增器 ”,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活动中的“物化法官”。发达国家已把发展现代仪器仪表科技列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正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跨学科的综合设计、高精尖的制造技术使它能更高速、更灵敏、更可靠、更简捷地获取被分析、检测、控制的全方位信息。利用物理学的新效应和高新技术开发新型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的测量控制技术和仪器仪表层出不穷。 目前大部分国产仪器仪表产品处于国际上九十年代初、中期的水平。在产品的可靠性、功能、智能化程度、产品技术更新周期、面向对象的专用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对仪器仪表的需求量的二分之一是由进口产品满足的,大型高精度的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大力提升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研制、开发、制造能力,对真正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跨越式发展,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在未来 15 年内,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优势,结合测控技术的深化研究,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研究,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满足国民经济、人民健康和国防安全在生产、科研、应用各个方面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需求,减少进口,扩大出口,使我国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缩短到 3 至 5 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电测和计量仪器、各类专用仪器仪表、相关传感器和元器件及材料等领域约 30% 的产品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国产仪器仪表在大工程中的配套能力达到 80% 以上。为此,建议重大科技项目如下: 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技术; 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 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 科学仪器中的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数字化医疗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现代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 中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讨论稿) 1 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1.1 总体思想 ▲ 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当代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仍然是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强大主要是因为它有发达的先进成套装备制造业。美国先进的航天器、人造卫星、飞机、舰船、电子信息设备和尖端科学仪器等,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装备制造工业部门制造出来的。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使我国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强国”,必须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没有先进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支持,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 所谓制造业,就是通过加工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工业,其增值主要在加工过程中得以体现;随着制造业与信息化技术融合、集成,制造业价值链条中的增值显著提高。今天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同时对物质、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的产业。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作为对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处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和设备,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同时也是改造传统工业的必备手段。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仪器仪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倍增器,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美国商业部国家技术和标准研究院( NIST )提出的报告称:美国 90 年代仪器仪表工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 4% ,但它对国民经济( GNP )的影响面却达到 66% 。 ▲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已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在现代工业中的投资占有相当比重。例如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仪器仪表平均占 8 ~ 12% 的设备投资。 ▲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是国防现代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仪表的测量控制精度决定了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仪器仪表的测试速度、诊断能力则决定了武器的反应能力。因此先进的、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已成为精确打击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还是“新技术革命”的先导和基础。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讲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是高技术集成产物,是发展高技术必需的及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基础。现代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国家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 ▲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对先进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制造业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仪器仪表及其关键技术,有效解决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关键问题。目前,仪器仪表是装备制造业中外贸逆差最大的行业, 2000 年 11.2 亿美元, 2001 年为 30 亿美元, 2002 年为 50 亿美元, 2003 年为 62 亿美元, 2004 年预计 90 亿美元,国内对进口需求来势之猛,非常规所料。因此,增强国内生产的仪器仪表在大工程中的配套能力,减少国内制造业和大工程对仪器仪表的进口需求,必须予以优先考虑。 ▲ 要统一领导,大力协同,要在中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家的作用、部门的作用、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作用。 ▲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研究。注意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 1.2 总体目标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 15 年内,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优势,结合测控技术的深化研究,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研究,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满足国民经济、人民健康和国防安全在生产、科研、应用各个方面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需求,减少进口,扩大出口,使我国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缩短到 3 至 5 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电测和计量仪器、各类专用仪器仪表、相关传感器和元器件及材料等领域约 30% 的产品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国内生产的仪器仪表在大工程中的配套能力达到 80% 以上。 1.3 研究框架 在深入分析研究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国民经济、人民健康和国防安全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需求基础上,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中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电测和计量仪器、各类专用仪器仪表、相关传感器和元器件及材料等领域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产品,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提出建议。 2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范围、国际发展趋势及特点 2.1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范围 根据国际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的现状,目前认识到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范围主要包括 ·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及相关测控技术 ·科学仪器及相关测控技术 ·医疗仪器及相关测控技术 ·信息技术电测、计量仪器及相关测控技术 ·各类专用仪器仪表及相关测控技术 ·相关传感器、元器件、制造工艺和材料及其基础科学技术 2.2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国际发展趋势及特点 2.2.1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国际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出现把模拟仪器仪表的测量控制精度、灵敏度、速度及可靠性提高了几个量级,为实现测量控制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个别参量的测量转变成测量整个系统的特征参数,从单纯的接收、显示转变为控制、分析、处理、计算与显示输出,从用单个仪器进行测量转变成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90 年代,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的突破性进展是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 DSP 芯片的大量问世,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像处理功能;现场总线技术是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各种现场自动化设备与其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 Internet 和 Intranet 技术也将进入控制领域。现代仪器仪表产品将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跨学科的综合设计、高精尖的制造技术使它能更高速、更灵敏、更可靠、更简捷地获取被分析、检测、控制对象的全方位信息。未来 10 年,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应包括理解、推理、判断与分析等一系列功能,是数值、逻辑与知识的结合分析结果。利用物理学的新效应和高新技术及其成就开发新型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传感器技术和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如:利用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 SGUID )开发计量测试仪器、物理学测试仪器、地学和地质学仪器、化学分析仪器、医学仪器、无损材料检验仪器等。利用椭偏技术来检测光纤、光学玻璃等,它与近场光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测量表面精细结构,同时根据近场光学反射偏振信息可以分辨出被测物体的材料,这是目前实验研究新探索。将可调谐稳频激光光谱仪的技术用于高精密的几何量与机械量和多种无形态量的测量,开发新一代微型光纤激光干涉仪,它的测量范围可以从纳米到几米或更大的范围,分辨率可达 10nm ;它还可用于称重,研制新型电子天平、高分辨率的压力计等。发展纳米测量技术,建立纳米计量测试标准,这是当今在计量与测量技术研究中十分活跃的课题。由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分析仪器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光学、热学、电化学、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都已从经典的化学精密机械电子结构、实验室内人工操作应用模式,转化为光、机、电、算(计算机)一体化、自动化的结构,并正向实时的现场、在线方向和更名副其实的智能系统发展(带有自诊断、自控、自调 、自行判断决策等高智能功能)。促进科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发生明显变化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1 )微分析技术即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微量化,其共性技术有微控技术、微加工技术、微检测技术、微光源、微光学系统、微传感器等,应用上述技术的分析仪器有微流控制芯片、芯片实验室、微近红外光谱仪等。( 2 )新型生物、化学传感技术,将生物芯片技术,新型化学传感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分析仪器的研制。( 3 )成像技术包括广义成像,纳米级超高分辨成像,图像信息处理等,具体的领域有核磁共振技术、图像自动分析及综合技术、光谱成像技术、近场光学成像技术等。( 4 )仪器的联用技术,通过信息分离、专用软件接口技术,实现多学科技术间的联用,以实现复杂系统的痕量成份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等综合分析,如: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光谱联用等。多台仪器、多个实验室结合的综合分析管理系统( LIM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已经推广应用;仪器可以上网、制造厂商可与全球用户或用户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厂商对用户正在使用的仪器进行远距诊断、指导正确使用或提出维修指导,各同类仪器用户或相同分析工作用户直接进行数据、情报共享、仪器的远程校准和量值溯源等已指日可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在生物、环保、医学等有关人的生存、发展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现代高科技军事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应用拓展,灵敏、准确的现场毒物检测、生命保障任务也大大扩大了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 2.2.2 仪器仪表科技发展的特点 根据上述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国际发展趋势,可以总结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就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一样,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在提高测量控制的技术指标和功能上是永远的追求,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技术指标水平是一个国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水平的量化标志。以扩大检测范围指标来说,如电压从纳伏~ 100 万伏;电阻从超导至 10 14 Ω;谐波测量到 51 次;加速度从 10 -4 ~ 10 4 g ;频率测量至 10 12 HZ ;压力测量至 10 8 Pa 等;温度测量从接近绝对零度至 10 8 ℃ 等。以提高测量精度指标来说,工业参数测量提高至 0.02% 以上,航空航天参数测量达到 0.05% 以上,计量精度和科学仪器达到的精度更是与时俱进。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来说更是向单个粒子、分子、原子级发展。提高测量速度(响应速度),静态 0.1 ~ 0.02ms ,动态为 1us 。提高可靠性,一般要求为 2 ~ 5 万小时,高可靠要求 25 万小时。稳定性 ( 年变化 ) ± 0.05%( 高精度仪器 ) 或 ± 0.1%( 一般仪器 ) 。提高产品环境适应性,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有高温、高湿、高尘、腐蚀、振动、冲击、电磁场、辐射、深水、雨淋、高电压、低气压等条件下的适应性。 ★大量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第一手工具,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最基本工具。人类很早就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微观和宏观世界研究成果及大量高新技术如微弱信号提取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均成为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仪器仪表不仅本身已成为高技术的新产品,而且利用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最新科技成果集成的装置和系统层出不穷。 ★测量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大量采用新的传感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不断向微小型化、智能化发展,从目前出现的“芯片式仪器仪表”,“芯片实验室”、“芯片系统”等看,测量单元的微小型化和智能化将是长期发展趋势。从应用技术看,微小型化和智能化测量单元的嵌入式连接和联网应用技术得到重视。 ★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量控制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 随着仪器仪表所测控的既定区域不断向立体化、全球化甚至星球化发展,仪器仪表和测控装置已不再呈单个装置形式,它必然向测控装置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一个大型水电站的测控系统,仅检测大坝安全性的传感器就达数千个,此外各个发电机组状态及水位情况的检测控制点( I/O 测控点)将超过万点,要达到大型水电站的正常发电和送电,必须将各个测控点的测控装置形成一个有机的测控网络系统。又例如卫星测控系统,运载火箭上配置的各种传感器就达到数千,而卫星上各种测控装置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然后和多个地面站的测控系统构成一个广域测控系统。 ★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仪表大量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日益关注,检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品、食品质量的仪器仪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医疗仪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科学仪器的现场化、实时在线化,特别是家庭和个人使用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警示仪器仪表将有较大发展。 3 现状、差距及原因 3.1 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国产仪器仪表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上九十年代初、中期的水平。中低档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能够批量生产,且质量稳定;例如,电工仪器仪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95% ,并有 13% 产品出口。深圳市每年生产数字万用表达 700 万台,出口世界 90 多个国家,中低档数字万用表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80% 。少数中高档产品,已接近国际水平。在工程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能够承担一部分国家重大工程仪器仪表系统成套工作。如 60 万千瓦火电机组, 350 万吨 / 年炼油装置, 20000m 3 /h 空分装置、核电站常规岛控制系统等,开始摆脱国家重大工程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但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基本上都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总体上说, 2003 年国内仪器仪表市场需求旺盛,增长迅速。受电站、汽车、公用设施工程、住宅建设和国际市场回暖等影响,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车用仪表、电水气用计量仪表和中低档光学仪器等增长迅速。按国家统计局和有关行业部门统计, 2003 年国内生产仪器仪表销售总额为 921 亿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长 25.8% 。其中过程控制系统与检测仪表为 174 亿元,同期相比增长 29.9% ;科学仪器为 154 亿元,同期相比增长 40.18% ;环保仪器约为 16 亿元,同期相比增长 35.6% ;电能计量仪表为 180 亿元,同期相比增长 36.3% ;医疗仪器超过 80 亿元,同期相比增长 11.9% 。而据国家海关和有关行业部门统计, 2003 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出口商品总值 29.4 亿美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 52.6% ; 2003 年仪器仪表的进口金额为 91.5 亿美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 67.8% 。其中过程控制系统与检测仪表为 16.7 亿美元,科学仪器(包括实验分析仪器和光学仪器)为 28.8 亿美元,医疗仪器为 10 亿美元。根据上述数据,中国仪器仪表 2003 年的市场总需求量为:国内生产仪器仪表 2003 年销售总额–国内生产仪器仪表 2003 年出口销售总额 + 2003 年仪器仪表的进口金额 = 921 – 29.4 × 8.3 + 91.5 × 8.3 = 921 – 244.02 + 759.45 = 1436.43 (亿元)。其中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 = 1: 8.3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对仪器仪表的需求量的二分之一是由进口产品满足的(实际占 52.87% ),国外公司的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占有了国内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型和高精度的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3.2 差距 3.2.1 技术方面的差距 技术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 产品的可靠性较差。对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密封技术、焊接技术等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产品(特别是高档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现有国内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大致要相差 1 ~ 2 个数量级。 ● 产品的性能、功能落后。现有国内产品在测量精度上要与外国产品相差 1 个数量级。在功能上,目前外国产品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而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另外,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 ● 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慢。当今国外产品的更新周期大约在 2 ~ 3 年。新技术的储备往往可以提前到十年。而我国企业往往通过引进外国技术来实现一代产品的更新,引进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原创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产品,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科研院所在跟踪新技术方面虽然有成果,但与企业结合产业化相当艰难。 ● 缺乏针对使用对象而开发的专用解决方案。国外近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仪器仪表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的软件产品,最终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 60 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机组性能计算软件,炼油工艺的优化软件,专门用于医疗仪器的图形处理软件等。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尚未形成产业。 3.2.2 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 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 行业规模小,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的总产值较低。不仅是绝对量小,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也很小。 2003 年国内仪器仪表总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0.82% ,国内工业总产值的 1.79% 。而据美国商业部国家技术和标准研究院( NIST )提出的报告称:美国 90 年代仪器仪表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4% 。仪器仪表行业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全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1887 个,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的不足 15 个,行业职工总数为 51 万,缺乏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国内企业的单项产品市场运作能力较强,但缺乏综合实力。在人力、财力上都不能在市场上与外国跨国集团抗衡。因此,在市场竞争方面处于弱势。企业缺乏大型工程的工程能力。 ● 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由于仪器仪表属于高科技产业,低劳动力成本的作用不明显。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于外国企业,因此,制造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外国企业。 ● 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普遍不足。由于国内企业几乎全部是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财力方面都不能支持足够的、长期的技术创新投入。以科学仪器为例 ,一般国外公司的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 10% ,而我国仅占 3% 。 3.3 原因 造成以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国家投资的骨干企业面临产品老化、技术人员流失的严峻局面,生产与经营困难;一批机制创新、运行灵活的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亮点,但多半尚未能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还不能与外国大公司抗衡。 ● 产、学、研、金(融)、政(府)、用(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政策没有形成。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是典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敏感于高科技发展,是多种高新技术融合的综合体,因此,产、学、研、政、金、用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引导。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 缺乏国家强有力的研究支援体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品种多、批量小,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投入。但目前投资总量不足且投资效益不佳。投资途径分散,难以集中重点。课题的选定和研究成果的公正且透明的评价体制尚不完善。企业既不能像外国那样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竞争,又缺乏包括研究资源的战略投资、新技术市场化所需要的市场环境的整顿等国家战略。 此外,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精通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也是造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如果不能在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上有所突破,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未来需求 科技未来需求是确定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业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的基础。总的来说,在工业生产中,仪器仪表是“倍增器”。在科学研究中,仪器仪表是“先行官”。在军事上,仪器仪表是“战斗力”。此外,现代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还发挥出“物化法官”的重要作用。同时,仪器仪表在试验教学、气象预报、大地测绘、诊治疾病、指挥交通、探测灾情等社会生活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需求遍及“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无所不在。下面主要从未来 17 年 ,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战略目标,分析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的未来需求: A 、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改变产品挡次低、技术含量低、主要靠数量增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以质取胜的集约式发展之路,必须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精确工业”、“精细农业” … 的过程中有巨大的需求。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成为既定国策。大力加强科研和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必须先行。 C 、面对世界超级大国的超强“精确打击”军力,为了国家的国防安全,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急需提高,对作为军事上战斗力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同样有巨大的需求。 D 、面对资源短缺、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要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包括反恐、反毒)、商品质检、临床医学、医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从而增加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的未来需求。 5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建议 根据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需求,综合关键共性技术部分作为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5.1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方向建议 《 2006-2020 年》期间,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5.1.1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 A. 以石油、化工、钢铁、电力、交通运输、国防安全、环保、轻工、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致力于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开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工业生产中的质控体系等;国内生产的产品, 2010 年要满足 50% 的大型系统, 2020 年要能满足 85% 的大型系统。 B. 先进控制、优化软件开发与产业化技术,主要包括先进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实时监控软件平台、信息集成软件平台、系统集成技术等; 2010 年要具有“交钥匙”自控系统 30% 的能力,到 2020 年, 50% 的工程项目做到“交钥匙”。 C. 智能仪表、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与实时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检测仪表、执行器与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和成套专用优化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 2010 年国内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价值均要达到 70% , 2020 年达到 85% 。 5.1.2 科学仪器 2010 年老产品要更新换代,国内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价值达到市场需求的 50% , 2020 年达到 75% 。重点围绕生命科学、农业和食品、材料科学、环境与能源等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学科和领域的需求,加强引进消化、自主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要加快科学仪器在线化和固态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高科学仪器的功能,扩大科学仪器的应用领域 ` 。 A. 量大面广的通用仪器 重点解决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等各类通用仪器的稳定和可靠性,开发高灵敏检测器和高精度传感器,进一步提高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设计制造能力。 B. 特定领域的专用仪器 农产品品质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及残留量检测、土壤速测等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海洋仪器;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安全监测和预警用成套环境专用仪器,各种灾害监测仪器;生命科学用分离分析仪器及面向医疗单位包括中小医院的各种生化分析仪器;计量仪器;航天仪器等。 C.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新型仪器 重点发展各种微分析仪器、智能仪器、联用仪器、虚拟仪器、成像仪器及相关技术和部件。 D. 科学仪器软件和支撑系统 着重发展各种科学仪器应用软件、标准化数据处理软件,提供使用可靠、扩展性强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开发平台和仪器测控数据系统以及支撑系统。 5.1.3 医疗仪器 2010 年国内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价值达到市场需求的 50% ,到 2020 年达到 70% 。 A. 开发研制医用光学仪器,包括内窥镜、眼科光学仪器、手术显微镜等。 B. 以全数字化成像、高档黑白超和彩超、新型换能器为研发关键技术的超声医用仪器。 C. 研究开发数字化核磁、 X 线影像系统,高温超导型核磁共振系统,精细手术和微创手术系统等大型医疗仪器及临床信息系统。 D. 研究开发高能智能化肿瘤治疗大型仪器系统,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高能管技术、放疗模拟定位机改造,以及多光阑系统等关键技术。 E. 结合面向社区、家庭的小型化和便携式医疗仪器远程通信和网络化的发展,加强预防医疗系统及疾病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 5.1.4 电测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 A .精密数字电表、自动测试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网络化技术; 2010 年生产线关键工序配备自动化监测仪器,在线检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满足 20% 的企业建立整机自动化检测系统, 2020 年, 50% 的企业建立整机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在线自动检测,发展微机智能检测。 B. 通信、计算机、网络测量技术、集成电路测量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 C. 微波,毫米波测量仪器及测试系统; D. 数字电视、广播、多媒体测试技术、测量仪器及测试系统; E. 航天航空自动测试系统及设备; F. 可大量出口的电测仪器仪表;如电度表、数字万用表等。 5.1.5 计量测试仪器 计量测试仪器是保证设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国计量测试仪器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国际上新的基于高新技术的基准标准不断出现。加入 WTO 后,我国的计量水平与国际水平的一致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必须使我国的计量能力保持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因此,开展重要的计量基准的研究也是振兴装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基于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包括交流约瑟夫森电压基准、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和单电子隧道效应电流基准构成的现代电学计量基标准等; B. 量子计量基标准所需的量子计量器件的研制,包括交、直流约瑟夫森电压阵列器件,交、直流量子化霍尔电阻器件和超导量子干涉器等; C .先进机械制造中、微电子制造业中的几何量在线计量仪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和其它在线测量传感器;光电式数字化无导轨在线三坐标测量机;大尺寸三维空间坐标现场校准等; D. 远程计量校准,包括:在线测量仪器动态校准和量值溯源等。 5.1.6 传感器、元器件、制造工艺及仪表材料 A. 用于现场总线及智能化仪表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新型传感器;用于环保等领域的多功能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航天航空领域需求的微型化传感器等; B. 元器件:特殊弹性元件;计数器;仪表专用电路 (ASIC) 和厚膜电路;测控模块、接插件;测量系统的插件机箱; C. 仪表材料重点研究开发薄膜化、小型化、纤维化、粉体化、复合化、多功能化、材料—元件一体化、智能化等各种新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陶瓷材料。 5.1.7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基础技术 A. 新工艺,如微米 / 纳米制造工艺等; B. 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共性技术; C. 系统集成应用软件技术; D. 测量控制网络化应用技术; E. 大型、精密和超精密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包括特大型及关键零件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亚微米到纳米级的细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等; F. 工业控制通信协议标准技术,共性基础标准技术等。 5.2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建议 从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各领域相互关系、共性问题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全局进行战略研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建议如下: ( 1 )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技术; ( 2 )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 ( 3 )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 ( 4 )科学仪器中的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 5 )数字化医疗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 6 )基于现代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 5.2.1 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不仅是检测的基础,它也是控制的基础。这不仅因为控制必须以检测输入的信息为基础;并且是由于控制达到的精度和状态,必需感知,否则不明确控制效果的控制仍然是盲目的控制。信息获取、传感技术是所有测量控制仪器仪表的基础技术;新型传感器是发展高水平测量控制仪器仪表的基础。传感技术已成为制约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发展的瓶颈。 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传感技术主要是客观世界有用信息的检测,它包括有用被测量敏感技术,涉及各学科工作原理、遥感遥测、新材料等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传感器制造技术等。信息融合技术涉及传感器分布,微弱信号提取(增强),传感信息融合,成像等技术;传感器制造技术涉及微加工,生物芯片,新工艺等技术。 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传感技术具体项目的立项宜同重大工程项目相结合。 5.2.2 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 工业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仪器仪表产品品种约占总品种数的 75% ,而国内还不到 20% 。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仪表品种国内满足率,一般性工程项目达 80% ,大型工程项目还不到 50% ,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主要解决智能化和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防爆等有特殊要求的自动化仪表品种。主要包括符合现场要求的各类传感器及检测仪表,实时流程分析仪器及在线分析技术,新型现场控制系统, e 网控制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及先进控制技术,特种测控装备和测控技术,系统成套集成技术等。 系统集成技术直接影响测量控制仪器仪表的应用广度和水平,特别是对大工程、大系统、大型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益有决定性影响,它是系统级层次上的信息融合控制技术,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建模技术,物理层配置技术,系统各部份信息通信转换技术,应用层控制策略实施技术等。在操作人员为多种不同岗位的操作群体情况下,还应包括各级操作人员需求分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还涉及智能控制技术,它要求测控系统以接近最佳方式监控智能化工具、装备、系统以达到既定目标的技术,是直接涉及测控系统的效益发挥的技术,是从信息技术向知识经济技术发展的关键。智能控制技术可以说是测控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软件资源。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在企业信息化 ERP/MES/PCS 三级结构的计算机测控系统中 , 软件的价格已超过硬件的 3 倍。而有关石化、冶金、电力、制药行业中自动化测控系统的先进控制软件价格就超过系统硬件价格。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仿人的特征提取技术,目标自动辨识技术,知识的自学习技术,环境的自适应技术,最佳决策技术等。 5.2.3 科学仪器中的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分析仪器是科学仪器中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组成部分 , 而微分析仪器包含的微量检测、微型化、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智能化内涵,则代表了分析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和技术水平,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包括反恐、反毒)、临床医学、医药科学和化工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主要内容:( 1 )开展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性能水平的微结构型传感器研究,将生物芯片技术、新型化学传感器技术、多组分(多参数)集成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分析仪器的研制和开发。( 2 )开展分析仪器微型化和相关微分析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行微分析仪器使用的共性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如微流控技术、微加工技术、微检测技术、微光源、全点子分光系统、微分光仪、新型芯片等的研究。( 3 )过程分析、在线分析使用的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4 )不同类别分析器联用技术的研究。当复杂基体的微量、痕量物质的含量及结构分析对分析对象的分辨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单一的分离技术甚至质谱分离技术均已无法从复杂的信息中分离出所需的有用信息时,需要通过相关不同类别分析器的联用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形态甚至综合形态进行分析,以便同时获得原子和分子的信息。 5.2.4 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 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为使我国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强国”,必须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精确制造的转变。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是实现制造过程高附加值和产品高品质的保障。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主要包括: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型的测控技术及系统组成,重大工程中的特大型及关键零部件成形及加工制造中的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精密成形制造及超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激光加工中的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亚微米到纳米级微细制造中的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智能仿生自适应技术及仪器仪表等。 5.2.5 数字化医疗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以数字化技术带动传统医疗仪器的发展,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发展重点是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数字化物理治疗和手术设备,数字化显微、内窥和激光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生物传感及数字成像技术,高能射束监控及机器人或机械手操作技术,显微内窥光学及激光监控技术等。 5.2.6 基于现代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 计量基标准是计量科技的核心,是国家测量量值溯源的源头。计量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计量基标准的精度和测量的准确度。目前,国际上的计量科技发展趋势是由实物计量基标准向量子计量基标准转变,通常同类量子计量基标准比实物计量基标准准确度高两个以上数量级。 基于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其主要内容是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若干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及量子计量基标准所需的量子计量器件的研制。量子计量基标准包括现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离子存储光频标、空间守时钟)和国家时间频率量值溯源体系及守时与授时系统,交流约瑟夫森电压基准、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和单电子隧道效应电流基准构成的现代电学计量基标准,电功率质量自然基准,现代热力学温度计量标准及绝对测量方法,光幅射基准,长度量子基准,物质的量的量子基准。量子计量基标准所需的量子计量器件的研制包括交、直流约瑟夫森电压阵列器件,交、直流量子化霍尔电阻器件、量子电流基准器件( SET )、温度量子标准器件、超导量子干涉器等。 6 组织方式与政策措施建议 ( 1 )长期规划,将振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影响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业的各主要方面,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环境、科研和教育机构等方面制定协调一致的战略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 2 )建立行业专家咨询体系,包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行业专家库等,由政府官员、行业专家等组成国家级别的“评议会”,探讨诸如研究资源的分配、基于技术评价的课题选定、交叉学科之间的联合研究、开发基地的设立等战略性的问题。 ( 3 )对带有基础性、前瞻性的产品开发以及社会公共工程 , 予以一定的财政支持,对于意义重大的科技项目,如本规划提出的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技术;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数字化医疗仪器及其关键技术;基于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等项目,政府要立项,提供较大强度的专项资金支持,并通过政府的投入带动多渠道融资。政府的投入也可选择较有基础的军工单位,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军转民技术的开发,形成产业化能力。重大科技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应选择较具规模的、有较强开发能力和良好运行机制的现有仪器仪表研究所或企业,以便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业的长期发展。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协调制造企业与应用部门的关系。建议通过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项目的实施,建立具有大型工程仪器仪表系统集成能力的国家级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公司,并建立相应的机制、渠道,通过组织试点工程、样板工程,促进国产主干产品进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 ( 4 )对于未列入科技发展重点项目的大量科技问题,主要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适当给予政策支持,由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如量大面广的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等各类通用科学仪器,可大量出口的电度表、数字万用表等各类电测仪器仪表,可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有一定基础的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企业加强中挡产品的研发力度,逐步向高档产品发展。 对于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的仪器仪表元器件、专用电路、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和地区,如广东东莞、广州黄埔一带,已形成较强的仪器仪表印刷电路、元器件、塑胶部件、五金件、电子零配件的加工、外协、配套能力,江苏无锡地区已形成较强的仪器仪表元器件、专用电路加工、配套能力,在行业上予以优选,以促进加速发展,加强仪器仪表生产的基础。 ( 5 )改善科研体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科研模式和管理模式,建设国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创新体系。建议建立国家仪器仪表科学研究院;并以国家投资为主,创立交叉学科的联合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或高技术孵化中心。主要承担起基础研究开发工作,力争产生原创性成果。将国家的资金和资源充分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信息交流和基础技术支援的中心的作用。 ( 6 )创造灵活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探讨对于有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与具有产业化的大企业的合作的支持方法、探讨中小企业可以使用大学或者研究院所中的实验室(国家资源)的方法等。 ( 7 )建立资金引导机制,充分利用现在政府提供的风险产业基金和民间基金,引导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民营资本进入仪器仪表产业。制订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把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重点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问题,作为企业技术工作的重点,保持与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市场运作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在国内形成若干个综合实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仪器仪表不仅是装备制造业中进口较多和外贸逆差最大的行业,同时也是外资积极和活跃的工业部门。目前外资从合资转独资的态度强烈,有利于国际著名仪器仪表企业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转移至中国,建议有关部门制订政策采取措施,引导将难以增资的国资转让给外资;或制订有利于技术引入的政策措施,在引入外资的同时引入技术。
4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仪器自主创新的隐性问题
热度 10 sulihong 2012-3-19 21:23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需要长期计划和连续积累,不断更新,这已经成了国内的共识。但这不是一个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也许得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一研究也需要科研大环境的配合。 好的制度会让大家把心力往事物发展目标方向去做,坏的制度只会将一个好的目标,作为一个伪装而被人利用去别有所图。 科学仪器研究和创新不可能是一个单个单位和短时间能完成的工作,难度恰恰来自于极端专业性,研制的不同阶段应当是不同的专业的单位来领头才合适。 选择刚开始的领头的单位,是科学研究水平最高的作为领头单位是最佳的,实际能做真正的高端仪器的单位,它的科研绝对处于国际顶端或者至少持平接近。因为很多高端仪器检测的材料或者相关测试数据本身是高端仪器设计和数据库参照的基准。很难想象,对于纳米材料微观检测,如果制备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掌握得不好,单纯依靠设备和器件设计出仪器,这只是一个空架子,需要先有标准样品和测试数据,作为材料的标准和基准数据库的理论和软件,才有实质意义。高端仪器测试应用本身是尖端领域,实际获得准确真实的标准和数据库,是需要有高水平的前期专业研究作为铺垫的,而且还需要长期积累,数十年的积累或许才行。 有了这样的积累后,领头单位就可以换了,可以换作器件研发和设备制造为主专业单位来领头。这正体现了术业有专攻。 所以科学仪器创新必须制定的计划是按照三十到五十年年来定可能更合适,不是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完成的;其次,高端仪器研制应当以科研积累多和研究水平高的单位牵头,其他单位配合,而国内科研往往对科研经费饥不择食的单位多,而不是理性的开始以真正的研究水平高,来确定领头单位,实际配合单位在这件事上长期来看并不是被动的,因为高端仪器的是一个马路警察各管一段,高度专业化协作的过程,前期是一个艰苦积累培养发育的过程,真正收获的和得益的却是后面配套单位,每个阶段应当是不同的专业单位领头。这有一个逻辑先后次序,而国内的科研经费分配还没有完全回归理性,大家一哄而上,有的是包打天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不是看到此问题需要高度专业的科学分工才可以完成,把前期经费用多用在在做积累工作研究上,后期经费主要给设备和器件制造上,这需要真正有责任心和公正心的科学安排分配经费,而不是由着大家饥不择食的去争取或抢夺经费;还有的固守自己的技术,因为利益不愿共享,这是导致国内这一领域始终迟滞不前的固有原因,实际这需要制度的保证,仪器研发后的利益收获期要各个专业共享,才可以真正打通这一产业链。 我写此文主要是因为自己研究受制于尖端仪器分析发展的不足,才有感而发。
个人分类: 评论|43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把仪器卖到伊朗去?
热度 2 qyy0880 2012-3-10 19:04
道听途说,伊朗的科学家有兴趣购买我们捣鼓的宽带海底地震仪,这也难怪他们不象中国,肯定买不到英国Guralp德国Geopro法国 IFREMER的东东。海上观测的成本太高了仪器的价格并不是用户关心的主要因素,我们尽量把东东弄得可靠些,万一有什么闪失也只有用户们多担待了。鸭梨山大呀!
4024 次阅读|2 个评论
绕过科研大牛,免费使用日本各种仪器
isoxys 2012-3-10 09:17
在我们学校,连一个最基本的扫描电镜都很难申请机时,更不用说其他仪器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可能被一些院士校长主任的嫡系中断, 更何况死贵,没有科研经费根本用不起。 好消息来了,我们可以广泛申请使用所有日本的科研仪器,关键是免费的 !!。我已经使用该国仪器多次,其中包括同步辐射,当然还包括扫描电镜 什么原因? 因为日本政府规定,所有使用纳税人购买的科研仪器必须全部向公众开放,注意是“公众”,包括一般老百姓,除非你有合适恰当理由拒绝。这项政策出台的原因在于避免学术资源尤其是高端的科研仪器的垄断,类似政治经济巨头。仪器如果掌握在少数大牛手里,那就是大部分小虫的灾难。为了使日本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对于使用率不高的仪器,或者没有产出(专利、文章等)的仪器,政府会采取措施予以发展限制。所以,一部分日本高校的拥有高端仪器的教授希望与外界广泛合作,这样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影响和专业水平,从而能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如果大家都和日本合作科研,估计对我国某些领域有某些不利影响。本人出此下策意思是除了暂时满足一些年轻人的仪器使用饥渴症之外,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借鉴,不要造成科研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平横。 Keywords: 仪器 科研 日本政府 清华北大 老百姓
4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界委员:不能制造高精尖仪器成不了发达国家
sunapple 2012-3-9 08:29
科技界委员:不能制造高精尖仪器成不了发达国家 “国家投几亿、十几亿元给你们,对国民经济有什么用?”常有人这么问叶培建委员。 作为“嫦娥”等卫星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叶培建十分看重科学仪器研制。在他和许多科学家看来,科学仪器不光可以满足人类好奇心,也是决定民族前途的“国之重器”。 谁说科学仪器赚不了钱? 叶培建在两会上讲了一个故事。“以前的客运火车,工作人员在停车的时候,拿扳手或钢棍敲敲车轮。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敲?听声音。” 过去车轮轴承质量不好,长期负荷催生裂纹,敲轮是为了排查异响。货运火车更容易出问题,却无法停下来“敲”,因此轴承经常断裂。 这个难题,居然被我国的一个航天项目解决了。卫星上应用的一种红外探测仪,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热量的变化。把许多红外仪布置在铁路沿线,就能第一时间察觉到轴承的热量异常,进而发出警报。 叶培建告诉我们,卫星上的仪器,还有很多可以直接或稍加改造后用来“赚钱”。比如卫星上的高精密相机镜头,其设计思想可用于很多设备,比如光刻机上——没有它就别想造出CPU等大型集成电路。而卫星上使用的计算机,功率小,重量轻,耐极端条件,是未来计算机参考的模板。 科学仪器的世俗价值,不像它的“神圣”价值那样经常被提及。费米实验室的创建者威尔森,向国会要两亿美元做加速器。被问到“项目是否有助于国防”时答道:“它不能保卫美国,但它让美国值得保卫。” 实际上,加速器也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欧洲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里,诞生了互联网。而加速器催生出的新技术,也刺激了电子业的进步。 科学仪器也可以直接用在产业中,著名科学家王大珩曾举出许多例子: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X光物质结构分析仪、光学相衬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既为发明人赢得了诺贝尔奖,又开辟了滚滚财源。 生物产业被寄予厚望,而最受欢迎的生物实用设备,比如基因芯片或极微运动探针,都是实验室里的仪器。 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原本用于实验室的各种检测仪器,也开始为日常生活提供信息。 一切高级机器的原型 “关键零部件和仪器仪表支持不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难题。”水下机器人专家封锡盛委员在两会上谈到,中国出资支持重大装备时,往往忽视先进装备的基础工作。 这个基础说到底,是精密仪器——而科学仪器是其中最精密的,其他机器都发源于此。 蒸汽机可能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机器。第一台蒸汽机,是气压学家帕潘出于兴趣研制的仪器,它利用蒸汽制造真空。一百年后,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个科学仪器工匠,对蒸汽机做出重要改进,他就是瓦特。 18世纪开始,购买科学仪器成为欧洲时尚,很快大批实用机械问世,这不是偶然的。机械发明家往往是科学仪器匠或钟表匠(钟表起初也是科学仪器)。英国是当时科学仪器的世界中心,与它成为工业革命策源地大有关系。 最高的精度来源于光学仪器。比如“工业之母”数控机床,它使用一种叫“光栅”的尺子,其标刻的准确度,决定了机床精度的上限。 最好的光栅出自一家德国公司:它花2亿欧元建了一个三级隔振的车间,振幅不超过1.5纳米,且温差只有百分之一度。这家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钟,还有中国国家计量局不具备的长度传递标准。因此德国机床得以使用全球最准的尺子。 高端制造离不开精密仪器——往往就是科学仪器。著名的蔡司公司,既生产高质量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也生产照相机镜头和工业镜头,这并非跨界。光学仪器起初都用于科学。 飞驰的高速列车,轴承之所以不会折断,要感谢光学仪器提供的高精度;摩擦最小的活塞引擎,寿命最长的喷气发动机,也离不开光学仪器“指正”。 发达工业国不仅有雄厚的科学仪器制造基础,而且政府也不敢轻视仪器创新。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和国立健康研究院出专资,提出要确保美国科学仪器业的领先;欧盟前几年斥资41亿欧元用于辐射源和望远镜等新型仪器;日本政府从2004年开始斥巨资研制世界尖端的分析计量仪。 中国仪器产业弱势 今年初,中国政府宣布拨款8亿元资助科学仪器,这是历来最大的投入。但中国仍缺乏科学仪器的制造经验,目前国内业界大多数是小作坊生产,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2%—3%。外国业界则为历史悠久的巨型企业统治,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在江苏某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仪器中心,有一百多个仪器企业,但很多都是以仿制起家,很难说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突飞猛进的科研经费中,大头用于购置各种高端科学仪器,而这些仪器中国大多不能生产。2010年的科学仪器逆差,就接近100亿美元。政协委员朱星参与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六成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完全依赖进口。 北京吉天仪器公司的老总告诉科技日报记者,40年前,某些关键零部件就只能依赖进口。比如光谱仪器必用的光电倍增管,直接影响仪器灵敏度和稳定性。40年过去了该器件仍依赖进口,每年花掉该公司300多万元。 制造精密的科学仪器,需要精密光学和特殊材料学的支撑,而这些领域强调的都是上百年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一个数据是:外国科学仪器公司的开发投入平均占销售的10%,而我国仅占2%到3%,因此国产仪器只在中低档市场徘徊。 全国政协委员、物理学家赵忠贤举了一个例子:中科院六年前完成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有些仪器的研发难度特别大,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出来的。”赵忠贤认为,原创性的先进仪器是在国家的科研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以及科学院和基金委计划的支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涉及材料、器件和设计能力及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制造一些高精尖仪器,即使这个国家真的很富有,它仍然算不上真正的发达国家。”赵忠贤说。 重大科研仪器专项专家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本报讯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等24位委员以及10位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该重大科研仪器专项2011年作为试点,暂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作为项目组织推荐部门。 该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以及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的推荐、申报、评审、批准、跟踪检查、验收、后评估以及成果管理。 根据该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工作程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根据当年预算和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意见确定当年征集项目数量,通知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立项建议。 该专项与科技部同类相关项目进行共同限项检索,项目负责人同期申请或承担此类专项限为1项,但不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项目的限项范围。(柯伟) 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为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从今年开始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本次推荐工作有关事项如下: 1.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面向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面向行业及非科学研究应用的不在此次征集的重点范围。 2.该专项资助面向科学研究的重大仪器设备的研制,对于一般及非重大仪器设备的研制不在此次征集范围。 3.项目建议单位应在本领域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项目建议应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 4. 采取限项推荐,原则上每校不超过3项。各高校应严格把关,推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项目建议。教育部科技司将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择优推荐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5.推荐项目按照建议书提纲编制《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书 》。纸质材料一式3份和电子版光盘二份,请于4月27日前函报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不接受邮寄。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明媚(010-66096301, kjs413@126.com ) 原文请见: 关于征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的通知 我国启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试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立项建议由有关部门组织推荐。试点期间暂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作为项目组织推荐部门。 一、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定位 根据国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我国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 二、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范围 (一)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二)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三、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职责 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的推荐、申报、评审、批准、跟踪检查、验收、后评估以及成果管理。 项目组织部门是指国家或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是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实施单位的组织者。主要职责包括:推荐项目,组织管理和监理等工作。负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组建项目专家组并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论证,引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持续开展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主要职责包括: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工作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协同攻关;管理项目经费,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相应保障条件;主动配合项目过程监理,保证按时、按要求完成既定目标。 四、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工作程序 (一)组织推荐立项建议、限项规定 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根据当年预算和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意见确定当年征集项目数量,通知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立项建议。 该专项与科技部同类相关项目进行共同限项检索,项目负责人同期申请或承担此类专项限为1项。但不纳入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项目的限项范围。 (二)遴选并确定立项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将立项建议提交相关科学部,由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遴选建议立项项目。 (三)填报《项目申请书》 (四)项目初审及论证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由项目组织部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需要修改完善的,由项目组织部门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对申请书进行修改完善。 (五)项目审批 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通过项目专家组论证的项目进行评审,由项目申请人报告申请书主要内容,专家组组长向专家委员会介绍建议立项项目论证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建议资助项目,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批。 (六)结果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审批结果。 五、有关注意事项 (一)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撰写《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书》(简称《立项建议书》),《立项建议书》电子表格可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页(www.nsfc.gov.cn)的“下载中心”下载。 (二)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立项建议书》提交到所属部门,由部门统一推荐到自然科学基金委。 联 系 人:谢焕瑛 冯勇 联系电话:62326941 62327230 更多阅读 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1-4-25 20:18:26 匿名 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成果如何呢??? 又弄出一个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千万别拿纳税人的钱瞎折腾啊! 2011-4-25 16:04:46 匿名 有无重项问题,似乎没有限制? 2011-4-25 10:29:08 匿名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定义是什么,那些设备算,重大科研仪器,是不是又重又大的设备?????????? 2011-4-25 8:30:46 匿名 这样出结果快,咱们国家不是什么都讲究效率第一,国际水平! 2011-4-25 0:05:01 匿名 国内仪器研发还处于儿童搭积木的水平!把国外生产的关键元键买回来,间单组装一下。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别提什么自主创新。这些事,沿海的山寨工厂都可以做。 吕喆: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发都欠哪些账 一个国家的科研仪器研发水平,特别是能否研制出原创性的科研仪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潜力。然而,当下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常常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原因何在?盖因“欠账”太多。 一欠需求牵引 这种牵引首先应该表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的具体任务对某种仪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会有人去研制和生产仪器,如果这些仪器能够占领市场并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有人去做。 目前牵引拉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科研还远未成为当今世界的领跑者,反而是以跟踪研究居多。这种状态下所用的科研仪器以已经商业化的、有钱就买得到的成熟产品为主。而目前拥有充足经费的采购者们倾向于采购比较现成的进口仪器,似乎除了国防等领域需求的高端仪器,很少有人愿意进行自主研发或采买国产仪器。 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的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的一局,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直接使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 此外,国人惯有的崇洋心理,还造成同档次的国产货无法和进口货平等竞争,这种现象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表现尤其明显。 要形成高端科研仪器研发的有效牵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踪模仿阶段的“二流”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一流”水平;另一方面,仪器研发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帮助大家建立对国产科研仪器的信心。 二欠投入和政策 目前我国的仪器研发经费是不足的,而且还很不均衡,因此“钱”必然长期困扰仪器研发工作。 我们应该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购仪器上的钱,有一部分实际会间接用到研发上,因为如果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较多的钱用于采购国产的新型科研仪器,就可以使国产科研仪器的创新—研发—销售形成一个顺畅的良性循环,如能让企业乐于投入大笔的经费在研发环节,这样研发和生产的队伍也容易稳定,自然会对创新非常有利。 因此,在科研仪器采购的经费安排上,也应有适当的政策鼓励科研院所采买国产仪器,虽然这些国产仪器在技术指标上尚不能全面和国外进口仪器抗衡,但是却在使用、维护和维修方面要比进口仪器便利和便宜得多。 此外,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具体的单位甚至课题组,都欠缺一些合理、稳定的针对仪器研发的激励政策。当前的考评和奖励体系中,罕有涉及自主研发仪器的工作量如何换算的内容。这种激励政策的缺失,造成科研人员除非必须或者自己本身痴迷于仪器的改进和研发,否则基本上不会对仪器的自主研发感兴趣。 为了搞好原创性的科研仪器研发,项目主管部门应该把仪器自主研发成果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单位在制定员工考评和奖励制度时,应该明确新仪器开发和改进方面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及相应的奖励规格,这样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仪器的研发。 三欠基础和能人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根基尚浅,基础薄弱。 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在基础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影响到了包括仪器仪表行业在内的整个工业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常用的基础材料和器件的质量不够好,虽然可凑合着用在普通的民用技术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仪器,则很难保证其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有时虽可以通过“优中选优”选出最合适的材料和器件,但成本太高很难被产业化大量生产和使用。 另一方面的基础薄弱,是指理论基础。目前做仪器研发的人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理论水平方面通常低于那些需要使用仪器做研究的科学家,对一些与仪器研发相关的重要的科学原理没有吃透或掌握不全面,难以对仪器的相关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因而难以迅速形成新的设计。此外,由于大学的分科教育体制,很多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影响了他们对仪器的研发能力的提升。 而做仪器研发,有些能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基础扎实、立足于科学前沿、对所涉足领域的科学问题非常清楚的一批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为设计师,他们要知道目前急需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能提出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并善于整合资源实现设计。随后,还要有能工巧匠做出好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国产科研仪器。当然,这些能人都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时间的仪器研发工作去培养和锻炼,研发团队也需要不断的磨合。 四欠核心和深度 我国对科研仪器研发的介入深度不够,经常是浅尝辄止。由于全新原理的原创科研仪器的价值通常不容易迅速被人所认识,因此靠新仪器打开市场赚钱较难。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单位更习惯于生产、改进和销售那些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仪器,包括以往市场份额大、口碑好的老型号仪器和对这些老型号仪器做小的改进,通过提高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改进外观设计等方式来获得用户青睐。这种小修小改的“研发”远远无法达到原创的级别,只是这样做便于赚钱,所以不少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乐此不疲。 目前我国很多仪器的核心部件实际是进口国外产品。这种利用产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仪器的状况在全球化时代虽属正常现象,但其中有一些根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却仍自我标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货精品,则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实际上,科研仪器如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难以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的,更无法在科学界获得良好的口碑。 五欠信心和人气 正是由于前面提及的一系列原因,国产仪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往往都缺少足够信心。 生产者对原材料和器件没信心,对自己的产品也没信心。销售者在向用户推销时更喜欢炫耀他所卖的仪器里面有哪些部件完全是进口的,仿佛进口的“标签”就是高质量高性能的保证书一样,却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足够的信心。 许多使用者也对国产仪器缺乏信心。真正理解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意义,并能够自觉支持和投入这方面工作的人还不多。目前不仅主管领导对仪器研发重视不够,有时甚至在科研队伍中也有很多人不赞同做自主研发,或者即使不反对,也不会积极协助做仪器研发的人。没有一定的人气,这种科研仪器的研发可能会变成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从而影响研发积极性。 此外,一件复杂的研究型仪器的研制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通常需要一定规模的团队(甚至是跨单位、跨行业的组合)的合作。这个研发团队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制度,其成员应该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避免闭门造车,这样才能把仪器的研发工作真正做好。目前,国内包括仪器研发在内的很多科研合作还需要加强。 总之,只有补上这些“欠账”,才能指望未来有一些新型的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被研发出来,而以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手段为基础的原创性领先成果才有可能被做出来。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产地球物理仪器研发机遇与挑战
热度 4 chrujun 2012-3-1 23:28
地球物理仪器从大类分有10余种,从小类分有上100种。这就为地球物理仪器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最近几年,得益于国家和企业对地球物理仪器研发的大量投入,国内地球物理仪器研发进入了百花齐放、群雄并起时代。据不完整信息,国内在全部地球物理仪器大类里都拥有了研发力量。但绝大部分地球物理仪器类别还处于研发状态,与产业化相距甚远。 由于科研投入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可以预期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力度不会减少,持续增长应该不成问题。国内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上可望持续保持发展状态。唯一可能的变数是地球物理仪器研发经费的蛋糕被其它仪器研制切走。 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民间资本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发领域的投入。 仅仅在中南大学,就有4个比较独立的小组在从事地球物理仪器研制,全与民间资本有千丝万缕联系。 放眼全国看,民间资本控制了地球物理仪器生产的大半壁江山。虽然民间资本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发的投入上估计只占20%的比例,但民间资本投入效率比国有资本高出很3-4倍。我的一位师弟几年前开始地球物理仪器生产和研发,平均每年投产2-3种新型仪器,去年产值快要达到1亿元人民币。这对国有资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有的仪器研制国家持续投入了5-6年,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当然,国有资本主要投入地球物理仪器研制的尖端领域,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不容易实现产业化,民间资本主要投入研发风险不大,容易短期产生效益的地球物理仪器研制领域。 国内地球物理仪器生产和销售面临来自全世界的竞争。 国产仪器目前主要占据了利润不大的低端仪器领域。对于利润丰厚的尖端地球物理仪器,国内地球物理仪器研发者还任重道远。目前,国家投入的研发经费已经比较充足,问题是缺乏人员积累和技术积累。科研的主力是经验欠缺的研究生,并且流失现象严重。 就我目前已经培养的4位研究生来说,只有1人在从事地球物理仪器研制。另外3名研究生中,2人改行到通讯行业,1人自己开公司做自动化设备。 由于专门从事地球仪器研制的人特别短缺,不少重大地球物理研制项目变成了各行各业的杂牌军作战,绝大部分研发人员不懂地球物理和地球物理仪器。 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培养和挽留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人才,为地球物理仪器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才能够实现厚积薄发,实现中国地球物理仪器的真正腾飞。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750 次阅读|4 个评论
尽快制定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热度 14 伊彤 2012-2-7 23:05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我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具备独立制造和发展高精尖科学仪器的能力。加强对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宏观统筹和战略谋划,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乃至整体竞争力意义重大。 一、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缺乏战略统筹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但从整体和长远看,我国科学仪器发展至今尚未摆脱内忧外困的不利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缺失。 1.内忧 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目前仍处于世界产业中低端,重要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科学仪器设备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明显不足;能源、材料、环境、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急需的、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国产率不高;国家科学仪器计量基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2.外困 调研发现,我国部分高档仪器100%依赖进口,中档仪器约70%依赖进口,同时,科学仪器设备进口额仍在快速增长,我国高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分析测试中心装备的科学仪器设备绝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然而,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受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出口限制,涉及军事、反恐、纳米、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仪器,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封锁。如,SARS爆发后,我国拟建立生物安全p4实验室,而其中的核心仪器国外对我国实行封锁。又如,在国防、铁道、桥梁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的风洞核心仪器,国外也一直对我国实行封锁。再如,高档激光干涉仪是超高精密测量和加工的必备测量仪器,仅有极少数的几个国家生产,但全部禁止向中国出口;新研制的DESI携带式小型质谱仪主要应用领域涉及国家安全,发达国家明确禁止对我国出口,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使用受到限制。 3.症结 造成上述不利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对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主要表现在:我国长期缺乏国家层面的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各部门仪器研发资助计划缺乏统筹协调和战略布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用于支持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主要为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和国家973项目,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现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均未设立专门进行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的机构;我国并未按国际惯例将科学仪器产业归入“高技术产业”;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分类中,科学仪器研究也仅被定位在中等技术,而非高技术,致使仪器研发经费支持强度过低……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类似情况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问题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统筹推进。 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创新型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把“发展一流的科学仪器支撑一流的科研工作”作为国家战略,通过加大对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支持,提升和保持国家在科学前沿领域的竞争优势。 1.通过战略规划和计划进行宏观谋划 2003年,美国能源部发布《未来二十年重大科学装备计划》,作为全球首个宽范围、跨学科、跨国的科学装备计划,该计划的设计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和装备提供了战略框架和发展思路,并为每年能源部的政策与资助决策提供指导方针。该计划执行到现在,排名第一位的国际热核聚变计划(ITER)、排名第二位的超级科学计算装备等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从国家层面部署战略发展路径与阶段重点 英国政府2000年7月发布了英国科技政策白皮书《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提出“以世界级的设施使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做世界级的研究”。根据这项政策,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于2001年6月出台了《大型科学设施战略路线图》,并每两年对科学仪器设备优先项目等内容进行更新,战略路线图列出了由英国研究理事会确定的拟优先考虑的仪器设备项目,使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发展重点得以逐步明晰。 3.从战略高度加大科学仪器研发经费支持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其负责的国家竞争性资助项目中设立了“基础设备和仪器专项计划”,对特定领域高水平研究项目实施所需重要设备和仪器进行投资。英国政府2007年新成立科学与技术设施理事会(STFC),在研究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集中投资,并设立了基础设施联合基金和科学研究投资基金,不断为科学仪器设备提供支持。美国主要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NIH)扶持各大公司对科学仪器的研发,NSF还专门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建造和购置设立了“大型科研设备及设施”专项资金账户,给予稳定资金支持。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作为美国仪器研发的重要支撑机构,享有政府和议会提供的大量资金支持,为美国新仪器设备发展和相关技术方法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4.政府高度重视营造仪器创新的政策环境 美国政府对仪器产业则大多实行间接的行业政策,鼓励各大仪器公司与大学合作,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日本政府规定,购买本国产的仪器可享受免税优惠;英国中央实验室研究理事会(CCLRC)在为政府及工业界提供先进的科学设备并控制国家级研究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为其所有的仪器设施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安排培训;韩国政府规定,仪器设施技术管理人员在条件、培养、待遇方面与科研技术研究人员等同。 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本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为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从战略高度上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我们认为,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仪器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储备、人才队伍等发展实力,目前已经到了可以集国家整体力量,大力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充分把握机遇,抢占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统筹制定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基本状况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由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管理、科学统筹安排,尽快制定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2.明确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 我们认为,未来10-20年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发展的重点任务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的前瞻性基础研究,鼓励、支持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原始创新,形成有发展潜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装置。二是围绕国际国内高端通用仪器设备市场需求,开展集成创新,攻克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三是加强重大装备、重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速科学仪器系统改造、升级和换代。四是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对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五是强化科学仪器设备在食品、卫生、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六是自主开发、修订和完善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仪器产业技术标准。 3.加大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战略性投入 围绕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新近 设立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深入落实《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在对专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追踪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专项资金规模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设若干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基地建设与布局。逐步提高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在 我国国 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的比重。 4.优化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发展环境 按国际惯例将科学仪器产业归入“高技术产业”,允许科学仪器生产企业享受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仪器设备企业自主研发,明确制定有利于科学仪器设备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优先扶持一批运行机制科学、管理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仪器设备生产企业,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中心。在总结现有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仪器标准服务平台,推动先进技术标准的广泛应用。建立国家科学仪器设备人才库,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支持国有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对技术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
4601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关亚风:科学仪器我们落后了三十年
热度 2 hoggy 2012-1-29 16:42
关亚风:我们落后了三十年 2009年夏天,在长沙举行的第17届全国色谱学术会暨仪器展览会上,关亚风整理了他的44项专利,做成一个小册子,穿梭在各大仪器厂商之中,四处散发。这些都是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多年的心血。用关亚风的话来说,这是拿中国纳税人的钱做出来的仪器,应该让中国企业受益。   然而几天过去了,问津者寥寥。   “效果不是很好。”关亚风说道,“有人建议我们把这个信息放到网上去,或许有用。”   7月16日,各大仪器网站都刊登或转载了这一消息。在众多厂商产品的信息当中,这则来自科研人员的消息显得非常单薄,如同在满街穿着花花绿绿的人群当中,突然出现一个着短裤短衣奔跑着的阿甘。   又两个星期过去了,关亚风收到了几个国内外厂家的回复。相比之下,国外厂家的回复明显更具实质性。   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关亚风是博士生导师,是研究室主任,也是中国仪器分析学会的副理事长。   1989年,关亚风从欧洲回了国,从1992年开始作仪器分析技术的研发。和别的同行不一样的是,他不仅作分析方法,还自己动手捣鼓仪器,一边做,一边卖。   最初的时候,关亚风卖仪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科研找钱。   1996年初,关亚风就卖出了他的第一台仪器,客户是抚顺石油三厂,用来测炼厂气。那个时候大家都穷,买一台寻常测炼厂气的商业仪器就要40万~60万元人民币。关亚风自己设计了一台不需要消耗品的色谱仪给抚顺石油三厂,卖了几万元。   没想到,这台不用消耗品的仪器安安稳稳地用了10年。   后来,关亚风从科技部拿到钱,开始研发微型色谱。   1998年,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打算采购测量高纯六氟化硫气体中杂质的检测仪。关亚风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卖他的微型色谱。四川电科院的相关领导来实验室看仪器,在屋里转了一圈,愣没发现色谱仪在哪儿。关亚风做的微型色谱太小了,习惯看大色谱仪器的领导一时没转过念头来。在与惠普的HP5890气相色谱仪对比验收的时候,关亚风做的微型色谱在灵敏度和重复性上都优于竞争对手,成功卖了出去。   微型气相色谱从1992年开始研发,到2002年成型。关亚风算了算,这个仪器技术如果转让的话至少应该值600万元人民币。国内民营企业来与关亚风谈仪器技术转让,听到这个价钱就跟他说,这样吧,600万我们不能给,但是我们可以给你个人100万。   在2002年,100万是好大一笔钱,可以在大连买三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关亚风没答应,这不是技术产业化的合理方法。钱拿过来是要用来给课题组作科研的,为的是形成科研——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但是,不买技术只挖人的方式在国内仪器产业中却很盛行。最初一批民营仪器企业是从国有企业来的。他们拿技术的时候没有花钱,也不习惯去买技术。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技术,就通过高薪把懂技术的人员给挖过来,然后获得技术。   在和这些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有很多让关亚风哭笑不得的经历。   比如,有个民营企业家跟关亚风谈合作,建议到:我们先不谈钱的事情,先共同把商品样机做出来送给客户用,如果客户说好,我们再考虑怎么分钱,怎么样?   关亚风摇了摇头,觉得很可笑,技术都给你了,我还怎么谈?怎么能这样技术合作?   没有原创性的工作,中国企业永远不可能在中高端仪器上赶上发达国家的企业。杀鸡取卵、过河拆桥的研发经营模式害了整个产业。   在中高端仪器的生产研发上,中国落后发达国家25~30年。拼不过中高端仪器,我们的企业只好在低端仪器市场上折腾,吃点剩菜剩饭。   科学家们从国家那里拿到纳税人的钱做课题,一转手,大笔的钱就到了发达国家的仪器厂商手里。一台基本的气相色谱要20万~40万元,一台测微量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系统要120万~200万元。花这么多钱去买,却没有人愿意投入科学仪器的研发。与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仪器大厂商相比,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好不容易可以仪器出口了,在价格上往往只能是“赔钱赚吆喝”。   在整个行业大规模溃败的时候,国内仪器科学家和企业联手,也取得了一些零星的胜利。   在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招标目录里,北京吉天公司的APLE-2000加速溶剂萃取仪成功中标,把戴安ASE200加速溶剂萃取仪挤了出去。这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头一回本土企业头一回在中高端仪器类大型招标活动中胜过了外国企业,而且被挤出去的戴安ASE200还是这个领域的王牌,美国环保署和食品药品管理署的标准里面指定的是用它。   戴安的仪器大概是6万~8万美元一台,折合40万~60万元人民币。而关亚风和吉天公司合作的产品,价钱只是戴安等同类产品的一半。   APLE-2000可不是ASE200的“山寨版”。关亚风在这个仪器里用的完全是自己开发的技术。   这是关亚风很得意的一个战绩,堪称科学家和仪器公司在技术和商业上的一次完美合作。这个产品的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萃取池的反复密封问题。美国人用的密封材料是军用品,不对中国出口。关亚风的团队花了两年工夫,采用全新的密封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吉天公司参与进来,双方合作做样机,在制作样机的过程中,不断有问题被发现,又不断地被双方所解决。   今年初,吉天公司正式开始卖加速溶剂萃取仪。每卖出一台仪器,课题组就能得到一定的分成。   2007年,在北京分析测试展览会上,戴安的产品经理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去了十趟APLE-2000的展台。“随便看,随便拆。”关亚风笑着说,“他找不到任何侵犯他知识产权的地方。”   关亚风现在有9名学生,到了9月,就要增加到12名。   “希望能在退休之前给这个领域留下一个团队。”关亚风说。除了培养本土的人才,关亚风还分别从加拿大和美国引进了两个人,一个做质谱,一个做阵列传感器。   “其中一个今天正好答辩,我一会儿得打个电话问问,所里给他们什么待遇了。”关亚风提到他招募的人才的时候特别开心,但是也有些担心,“国内的产学研大环境比不上国外的,希望他们能一直呆下去”。   除了做成功的仪器,关亚风最得意的就是他的弟子们。说起这些弟子们的去向,他一个个地如数家珍,有好几个已经在高校和中科院做教授和研究员了,还有的过关斩将去了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去了外企……“他们找的工作都很好,很多人收入比我高多了,我很高兴。”关亚风说话的时候,脸上是欣慰的笑容。   与现在的就业难相比,关亚风的弟子们都不愁出路。据说有个企业家对关亚风说,你们搞仪器的都是“稀有动物”,要招到一个很难。   四川的一个高校曾经向他要博士,说年薪给10万。关亚风很诧异,问到:你们的薪水一般都不高,正教授才6万一年,怎么可能给到10万。高校的人回答道,这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批的,就要仪器分析专业的博士。   但是关亚风就这么几个学生,并没有合适的人选给他。   尽管学生好就业,关亚风依然发愁学生的事。现在愿意学怎么用仪器的人很多,但是愿意去开发仪器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搞仪器研发,比一般的科研工作要苦,首先就是知识面的问题。仪器研发人员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至少一个单纯学化学的人搞不定。另外,有社会认可度的问题。   关亚风能搞仪器,这和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成长历程有关。   他从小的业余爱好就是折腾电子设备,什么晶体管收音机之类的。在上大学之前,还做过钳工。上大学后也不断在学,大学里学的电子科目,一直都是满分。这些经历使得关亚风对电子、机械都懂一些,一个人就可以把仪器做出来。   现在的学生,已经很少能既懂得化学,又懂得机械和电子了。   这种现状迫使关亚风的学生,凡是搞仪器的都到了国外的公司。因为国外的公司有一个完整的仪器研发队伍,只有在这个队伍里面,他们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在科学界有一个误解,以为能卖钱的东西都是不重要的技术,只有用SCI文章发表出来的才是重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我们用钱买了很多仪器,但是却买不到技术。   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评估体制,非常不适合作仪器开发的人。   我们在这个领域落后发达国家太多了,搞仪器的几乎发不了影响因子高的文章,发不了好的文章就升不了职称,就得不到好的待遇。仪器研发人员或许拥有很多专利,但这在科学界都只被作为一个评估的软指标。在研究所里面,不管学生拥有多少专利,都只能算一篇文章。   如果把科研比做战争,那么我们拥有很多可以发SCI的“纸上谈兵”者,而真正能造“武器”的仪器技术专家则太少。现在的情况正如歌中唱到的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只是这一次,“敌人”造出来的“枪炮”,都是我们花大价钱买回来的。   和计算机产业不同,分析仪器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行当。它的市场不大,但是它的间接影响却不容忽视。所谓战士不能没有枪,科学家也不能没有科研仪器。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会给予仪器公司一定程度的补助。   在有些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回来我们要的“武器”。   现在,关亚风正在参与重大研究计划“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负责植物激素的成分分析和超微定量检测,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法的问题,还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把各种仪器给整合到一起。“以前这种样品都是送到日本去测的,但是对方不一定会给你测,即使给你测了,也要做共同第一作者。”关亚风说道,“花钱都不给你测。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下,我们才开始重视发展自己的分析仪器。”   圈里人都知道关亚风能做仪器,能做出真正有用的仪器。于是,很多人开始拉关亚风一起做课题,这让他有点招架不住了。但是,一个大的项目,真正能到做仪器的人手里的钱,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即使拿到课题了,有时候也让人很难办。   有些课题,不仅仅要求能做出仪器,还要求实现多少产值。“这不现实,要求科学家去做出多少产值来,那还要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干什么。几年的工夫就要实现多少产值,这不是逼人造假吗?”关亚风对此很不满,“科学家去发明出一个能用的东西来,工程技术人员去把它做成商品,企业家再把它市场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价值链上的位置,这样社会才能以最佳的模式发展。”   其实中国不缺钱,也不缺聪明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需要的就是一块合适的土壤和一个能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的好的管理体系。我们还在犹豫怎么去追赶,国外的仪器公司却在加紧前进的脚步。   关亚风曾经在网上公布了两则他的仪器研发进展,很快有在外企的学生打电话来恭喜他,说在公司的全球信息网络上看到他的消息。关亚风很诧异,说,我发的都是中文的,你们怎么看到了。学生回答说,公司有人在关注他的信息,一有新的进展,就会被翻译成英文,然后放到公司的信息网络上去。   “我拿中国纳税人的钱做出来的仪器技术,要首先让中国企业受益。”关亚风有些遗憾地补充道,“但是技术在折旧,实在没有人要,只好卖给国外的公司了。”
个人分类: 创新方法学|576 次阅读|3 个评论
1000美元测序服务能在短期内畅销流行吗?
jinwsapa 2012-1-24 00:02
快速廉价DNA测序是过去几年十分热门的话题.至少有二家公司募集几亿美元, 并通过IPO上市. 但现在来谈论全基因测序的技术和业务成功和广泛应用也许还为时过早. Pacific Bio 尽管已经从VC和IPO募集了好多钱, 但生意不景气, 公司CEO因为财务丑闻而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Helicos公司产品销量欠佳而发愁, 剩下几家也日子不太好过. 相对比较牛的是总部位于加州卡尔斯巴德的生命技术公司Life Technologies. 将在几个月后推出新的基因测序机器:由其子公司Ion Proton 研制的小型测序仪. 该仪器最大的特点是仪器小巧玲珑, 测序时间快,只需要一天时间, 成本不到1000美元. 在JP摩根第30届健康产业投资会议上, 生命技术公司CEO报告公司去年业绩和今年展望期间, 也对DNA测序业务有很大期望. 在回答问题时, 有许多分析师和投资经理们对这部分业务有些疑义. 主要是1) 这一测序技术是否成熟? 回答, 已经很成熟,并开始接受订单, 2) 谁会买? 学术机构和医疗机构, 3) 哪方面应用最有希望? 新生儿测序和部分需要个性化治疗或靶向治疗的人群, 4)1000美元的测序靠谱吗? 高盛分析师认为光是耗材可能就要花1000美元, 但生命技术公司CEO和COO还是认为,成本可控. 5) 预计能带来多大销售, 没给明确回答, 目前公司的业务中, 卖仪器只占20%,希望能借此增加比例. 注: 生命技术公司在 年曾经花费 亿美元收购应用生物系统公司,把DNA测序和耗材供应商收于囊中. 目前这部分整合正在初见成效. 笔者在会场也提出了一些质疑: 全基因测序应用的生物学基础还不清晰, 光知道序列,不知如何解读, 即使有许多基因突变和生物标记被识别, 但还不能对临床诊断和用药有直接的指导和关联. 这样的背景下,要推广大众化基因测序显然有点超前了. CEO的回答是,不管怎么讲, 全基因测序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会被市场所接受,并长期看好. 另外笔者也提出,即使是花费1000美元, 如果不知道解读的序列究竟有什么准确的含义,这对成本和效益还是很难被政府和保险公司所接受, CEO用个别案例来解释说这样的测序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及时对症下药治疗, 还是物有所值. 但笔者认为,现在真正用于某种疾病的个案还是极少, FDA批准的个性化治疗和生物标记物还是太少. 所以要让个人基因测序业务火爆,不是光靠降低成本就能解决问题,还需有更多的基因功能学和临床疾病的分子诊断有更多关联性进展.廉价基因组测序长远是有巨大潜力和市场,但短期或近几年也许道路曲折,要有亏钱的准备. 
2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仪器培训
zhangyucui11 2012-1-5 19:47
今天又参加了一次同位素仪器的培训。 想想这几年读博士期间,参加了许多次培训,仪器培训内相关的涡动相关的有两次了,同位素仪器也有三四次了,最深的体会就是,仪器操作必须要自己做,而且要学自己用到的仪器,否则学了也会忘记。而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自己在2010年夏天,澳大利亚那两个老外走了之后,自己和另外一个同学,看着说明书组装某公司的同位素仪,那时候还是过去的型号,接线多,仪器组件多,我们是费尽心机啊,才把仪器接好,其实之前老外是和我们交流过的,但是由于那时候一起没有到,被海关扣着,全是纸上谈兵,最终还是要靠真刀实枪的干一场,才能把问题解决... 现在博士即将毕业,至少学了几套仪器吧,有时候想,读博士没白读,至少将来可以进个仪器公司啥的吗,也能混口饭吃,哈哈。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仪器共享平台网址
热度 1 wangshu 2011-12-17 08:17
百度收录我的这个网页吧~~~~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http://caslims.issas.ac.cn/apparatus_seam/login.seam 好多搜索引擎居然没有收录,那就利用科学网博客这个高优先级的地方写一下,要不然每次都得找好久。 中国科学院仪器平台 中国科学院仪器共享平台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中科院仪器平台 中科院仪器共享平台 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个人分类: 格物|33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西南水汽通道美国大使馆仪器的监测结果会怎样?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1-12-8 10:07
在西南水汽通道美国大使馆仪器的监测结果会怎样?
美国大使馆PM2.5数据爆棚,引起北京和科学网上空满天鸟毛。 但是PM2.5到底是什么?是尘埃,还是气溶胶(水分子团)? 我一直想问: 在多雾的西南水汽通道,不知道美国大使馆仪器的监测结果会怎样?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8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仪器:中国科研的软肋
热度 1 sunapple 2011-11-21 21:01
(宋永杰 2011.10 ) 仪器对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科研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仪器所推动的,然而仪器却是制约我国科研发展的短板,具体表现在: 1. 国外仪器大举进入,国内仪器举步维艰 。前不久结束的北京第十四届科学仪器展,从规模上看国外参展商的数量在 1/3 左右,而展台面积在 1/2 左右 ; 从品种上看不仅有原子吸收光谱、 X 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也有恒温槽、取样器等小型仪器,从质量上看国产仪器仅从外观上就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以核物理研究所需仪器为例,高纯锗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剂量监测仪、核电子学的模块、能谱仪、示波器、精密高压电源等,国外产品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国内生产商规模不断萎缩,市场分额越来越小,甚至直接倒闭。 2. 优先考虑国外仪器已成科研人员的一种习惯 。中国科研整体不差钱,在此情况下,考虑到国内许多仪器虽价廉但质不高,从国外采购就成为优先考虑和实施的,中国的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外仪器厂商的经营业绩,如果能统计一下每年采购的国外仪器占当年采购仪器的比例,就能清楚看到仪器方面的差距。 中国的科研发展能否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外仪器的基础上,短期看似能满足国内科研的需求,但 长期看国外的仪器决不是支撑中国科研跨越发展的坚强支柱 。原因如下:国际上主要的仪器生产国是美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本身一些高精密仪器对中国就是限制进口的;前沿科研更需要向仪器厂商定制的非标仪器,靠采购成熟的商品开展研究,部分研究只能是跟着国外的屁股在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现在能采购来,不见得将来也能采购来。因此,仪器必须要考虑自力更生,不大力发展仪器,仪器必将成为中国科研发展的软肋。 科研强国也必是仪器强国 ,美国如此、日本如此、德国也是如此,反之,不是仪器强国也就很难成为科研强国,即使你的科研规模很大,但实际上只是构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国家已设立 13 亿的仪器专项,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13 亿投资必定不会全都开花结果,如何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呢? 第一,坚持以产业化为导向 。投资仪器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生产和使用而投资。第 二,坚持扶优和补缺 。不要太过分散投资,集中扶持几个大型的仪器生产企业(或产研联盟);同时,对于已倒闭的或尚没生产的但又是关键的仪器生产领域应扶持建立起来。 第三,受资助单位必须拿出自有资金配套,风险共担;第四,从仪器研发经费、产品税收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要忽视配套政策的调整。第五,支持开展国内大型仪器的先租后买。第六,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国内仪器信息平台,方便检索与购买。第七,加强科研预算的审核,进口国外仪器需说明原因并经认真审查。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9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冷静1分钟的启示
Zhaojingum 2011-11-12 18:17
最近比较累,不过,为了买到好的工具,我心甘情愿。 选购大型仪器,与公司进行商业谈判,谈话的时候,头脑里秒秒中的思考哪一句话之后紧接着哪一句话,眼睛秒秒中的观察企业代表的反应,捕捉每一个细节,微笑,拨头发,转戒指,对谈两者之间的表情交流,之后回去就是电脑上整理每一份的技术参数,打电话给任何一个使用过该仪器的自己熟悉的人,评估,查询,确定再联系的方式和方法。 很久没有这样这样调动自己全身的细胞,以前本科的时候,倒是为了筹旅游路费去做药品推销,只是现在面对的是,更高层面上专业的商务与专业技术工程师, 有点累,好久没有这样进行角色转变了,科研需要敏锐与商战需要权衡,有共同性却又有不同,科研是把你的科研思路推荐给人认同,商战是把你认为的合作利益和合作前景推荐给人认同,累的方式却稍稍不同,商战就是快快快,让你的谈判对手还没磨灭的激情前给出你希望的答案与条件,快速的判断此企业的前景与诚意,而科研,你还有查阅文献的机会。 唯一不甘心的是,同是买仪器,哪些不准备,不分析,搪塞的人,甚至委托指望它人的人......看在眼里。 冷静1分钟,告诫自己,我也许累,也许不被认可,没关心,只要我自己自己努力就好,我可以快速的掌握所有专业的信息,坚持下去就会好,让我的辛苦换来科研的快速发展。
2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殷纯永:清华大学精仪系仪器研制点滴(4)研制分步相机
热度 1 zjt06 2011-11-5 14:47
作者:殷纯永   发表时间:2007-07-23   摘自:科学时报   为迎接批量生产,清华大学精仪系建立了装配车间,李庆祥是车间主任,我给他当副手。最初遇到的问题是管理的“无政府”状态,3个加工台件放在一间屋子里,用时自己拿。结果装第二台时零件就不全了,想补做要从一堆油乎乎的图纸、工艺卡里翻出所要的文件。有时甚至连到底缺什么也没人说得清,说不定刚刚加工完又在某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薛实福比较有经验,他提出建立中间成品库。由新工人(新教师)当台长(负责整台仪器装调),然后从中间库按照明细表领取零件,包干装配、试拍、出厂安装甚至售后维修,这在当时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因为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环境,“管卡压”受到了批判,靠检验人员监督质量是无效的。曾经发生装配人员遇到两个轴承座不等高时,不是去修到等高,而是拧松固紧螺丝、垫一片纸把指标“凑合格”的事情,更谈不到稳定性是不是符合产品要求了。“包干”方法调动了每一位“台长”的积极性。记得为了换向转角问题,齐国生一个晚上把工作台拆装了7次,可见主力研制人达成共识的重要。当时几乎天天加班加点,没有奖金和福利,也没有人抱怨。因为是基础结构的欠缺,造成后来跟不上更高精度套刻的要求。   研制分步相机遇到的另一个麻烦是干涉仪两路计数信号的90度相位差难以保证,在戚康男建议下,我们试验了几种不同厚度铝膜并附加不同介质层的镀膜方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也迫使我们关注激光干涉仪的进展,遇到相关的文章总想看看。后来这些问题都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没有来得及用在分步相机上。   研究分步相机时遇到的第三个麻烦是激光器的寿命。那时的激光器还是外腔的,容易失调,如果封接技术不过关,容易因漏气而失效,而每次更换激光管都要调整谐振腔才能出光。这就带来了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好在装配车间的每一个台长都会调激光器。这也得益于他们都是大学生,而且是能考上清华的好学生。或许在这种新兴技术领域让大学生在最基层工作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因为进口的六头分步相机逐渐暴露出精度下降快的缺点,我们的激光定位分步相机得到了电子行业的认可,赢得了市场。   分步相机生产到250台的时候,技术人员向领导建议不要再生产了,因为这种高精度产品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自动化系明确表示不愿承担这50台卖不出去的风险,可是上级机关还是坚持再生产50台。因为上级只是口头承诺没有形成文字指令,精仪系工厂最后生产的50台最终却只能自己承担风险,实际上这50台卖出去不到10台。这个错误使得精仪系工厂的资金受到一些损失。尽管如此,教师们还是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分步相机的生产期间锻炼了一批新生力量,参加光学和机械设计的“新工人”得到了实践经验。有的成为光学设计的科研、教学骨干。精仪系工厂上缴利润已经超过建设系馆和购置设备的花费的总和。   说起来有趣,因为几乎全国的电子工厂都有清华大学精仪系工厂的分步相机,大家都很熟,自然容易买到电视机上所需要的各种晶体管,而且价钱非常便宜。所以,装配车间几乎每人都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买一台要400多元,装一台大约花上100元就够了,这在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时代也是不小的收获,在装调过程中还出现了几个业余专家,根据屏幕显示可以判断怎样调出很好的图像。这个过程对于电子学知识的普及也起了很好的作用。最初控制计算机出了毛病只能打电话找电子厂的潘效梅或者本系的徐增如来解决,可是如果出差外地,这种办法自然行不通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数字电路知识,学得进、用得上,成长很快。后来这种经验也造成了部分人片面推崇“战斗里成长”,对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班训练不够重视。   分步相机和劈锥铣床是精仪系建厂以来实现小批量和中等批量生产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也是精密机械与仪器领域自主创新、可以和进口产品争夺市场的范例,如果能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创办一流大学应该是有帮助的。且不论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就说科学实验,设想一下完全依靠国外提供的仪器设备,没有自己艰苦努力、创新和改进,能做出独特的实验吗?精密工程如同一个正规化机械化部队,需要强大的后勤保证,做精仪的人命中注定是艰难的,不但需要坚实的基础理论,还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工艺知识和协同作战的素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也学不完,而且它不处于高收入行业,来自社会甚至每个人自身的冲击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会带来人才的流失和方向的摇摆……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历史的长河一定会选择和集聚有真知灼见、勇于奉献的人们举起精仪人的旗帜,实现精仪人的历史责任和雄心壮志,作出自己的贡献。回首往事,我又想起那首自己喜欢的歌,耳边响起那句鼓舞人心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全文完)
26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殷纯永:清华大学精仪系仪器研制点滴(3)到锅炉房劳动
zjt06 2011-11-5 14:46
作者:殷纯永   发表时间:2007-07-16   摘自:科学时报 因为一直有加班任务,我推迟了到农村锻炼的时间。有一天我接到通知,让我准备去鲤鱼洲,徐毓娴(我夫人)专门从山东赶回来帮助我整理行装、安排家里孩子的事情,可是只见人从鲤鱼洲回来,没再提去的事,后来才知道是撤点了。为了给我一个锻炼机会,我被派到9003锅炉房去烧锅炉3个月。这个锅炉房是专门为9003供热的,领班的是王山师傅的老父亲。一起劳动的有唐锡宽、严普强、戚康南、陆瑞鑫等人。他们都比我年龄大,我自然应该多卖力气,记忆最深的是从室外运煤到锅炉旁,煤已经冻在一起,刨开煤和刨冰差不多,铁镐敲上去震得人手生疼。外面天气很冷,可是屋里锅炉前又很热,从外面运煤加到锅炉里,来回跑一趟十几分钟经冬历夏,一会儿满身大汗、一会儿透心冰凉。好在老王师傅对我们非常好,晚上把蒸汽引到一个水泥槽里把水加热,让我们洗澡,洗去一天的汗水。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学校里澡堂不常开,师生都不能经常洗澡。当时系里正在“清理阶级队伍”,我们在锅炉房劳动,听不到批判声音,没受到“教育”,而且还能洗热水澡,这当然惹怒了当时的领导,所以我在食堂买饭时不小心说出了洗澡的事,结果也惹来了批评。好心人都劝我以后说话注意点。   那时的生活也很简单,如果轮到值班、晚上不能去食堂吃饭,等别人把饭菜带回来时都凉了,我们把馒头或者是玉米窝头用筷子扎上在炉子里烤焦,有时加上臭豆腐,弄的屋子里满是“知识分子”味(我们当时自嘲的说法)。   烧锅炉结束时,大家都在互相端详,“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为什么让我们几个来烧锅炉?我们自己猜想可能是当不了革命对象,也够不上革命动力!觉得很有必要拍一张照片留个纪念。那时拍照《毛主席语录》是不能离手的,照相的时候把《语录》集中到前排,所以前排手里的《语录》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   或许就是因为劈锥铣床工作中卖傻力气的原因,也可能因为当时一些人被审查、很多人不在校内,1970年我有幸参加了清华赴上海参观学习小组。电子厂有徐霞生、奚和全等人。因为我和徐霞生是同届清华毕业生,平时也有些交往,参观过程中经常在一起议论。上海的很多工厂都使用日本进口的6头分步照相机,只看到一台单头分步照相机,是德国生产的,价格也很贵。参观团回校总要有一个报告,我和徐霞生商量建议校办工厂生产激光定位分步相机,写入了报告。回校以后科研处(也许是校办厂)通知写一个研制分步相机的申请报告,当时很多人还在鲤鱼洲和绵阳分校,这个报告也就由我起草了。报告批准以后就是争取尽快从四川和鲤鱼洲调人回京组织研制队伍,而且因为当时“备战”,已经装在木箱里的仪器也不必发运了,可以免去损坏。   研制工作由工宣队田师傅和王师傅主持,他们来自量具厂,都是内行,研磨工艺也是一把好手。机械设计工作由梁晋文教授、张宝国师傅、邵达友老师完成。张师傅和技术组的知识分子关系很好,也听得进大家的意见。幸运的是有几个重大的决策没出问题。首先是多头还是单头,宣传队的师傅不清楚为什么不用多头(每走一步6个照相机同时拍照),因为直观上的认识会觉得“多头”方案“套刻”容易。可对于做仪器设计的教师,绝对不会认为那是个好方案,因为他不可能符合阿贝原则(被测量值和基准尺在一条直线上),是仪器设计的大忌!如果和宣传队的师傅顶了牛,那麻烦就大了。所幸张师傅经过梁先生、邵达友的讲解支持了单头方案,工宣队也不好说什么,使得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当时梁先生大约50岁,不但提出可行的方案还亲自动手画图、作设计,最困难的上层滑板就是梁先生亲自动手画的图,导轨采用铬钨锰淬火钢方导轨、经过两次时效防止变形;为避免步进电机震动影响,提出用一个光圆柱跟着中滑板随动,把上层滑板的驱动电机从中滑板上拿下来放在大底座上,步进电机用皮带轮传到蜗轮箱,经过连轴节带动丝杠,因为是激光干涉仪定位(每个脉冲当量是79纳米),不怕皮带打滑。   采用这些措施使步进电机振动对干涉信号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设计一次成功,当时是不准专家说了算的,因为顾及滑板质量,滑板结构没有完全按照梁先生的意思做成工具显微镜的样子,后来发现换向时出现很大的转角,这件事贯穿了分步相机的一生,始终是个头痛的问题。试验了多种提高刚度、减小摩擦、改变弹簧力等实验方案,实际上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应付当时的精度要求还是可以调整出来的。如果当时采用了梁先生的设想,或许这种工作台会有更长的寿命。
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殷纯永:清华大学精仪系仪器研制点滴(2)装配劈锥铣床
zjt06 2011-11-5 14:44
作者:殷纯永   发表时间:2007-07-02   摘自:科学时报   劈锥铣床是清华大学精仪系机床教研组承担的一项特殊任务。劈锥铣床有3个运动坐标,其中两个位移、一个转角,用于战斗机瞄准装置的空间凸轮加工。这个凸轮形状奇特,需要根据风速度、距离等参数转动和移动凸轮相对位置,直接由其矢径定出射击参数,其设计精度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手工加工十分困难。因为非常容易做出废件,通常一个钳工两个月时间也不一定能做出一件来。   手工锉出修正凸轮   研制劈锥铣床用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滚珠丝杠螺距累积误差允差2微米、液压主轴轴向和径向跳动2微米,机械分度头分度误差优于10角秒(当时光学分度头误差也是10角秒),工作台采用铬钼铜铸铁双V形定位结构,以保证刚度和耐磨损度。这台机床工作时,由步进电机带动液压扭矩放大器驱动滚珠丝杠,穿孔纸带光电读入,按控制指令全自动切削。我们当时还研制了硬质合金球形刀具研磨专用附件等,这些都是由清华大学精仪系工厂制造的。上个世纪60年代,清华大学精仪系能承担这样重要、高难精密机床的设计制造,可见其不俗的实力。   通常人们提起精仪系9003大楼,都知道进口了很多先进设备,包括机床和测试设备。其实,体现精仪系实力的并不在此,相比之下工艺研究力量显得更加重要。只有设备没有人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可以说每项技术、每台仪器后面都有数位专家支撑。当时我们从英国进口了螺丝磨,设备进来以后工厂技术组负责人杨友龙亲自挂帅、由车间主任贾振铎师傅专人操作,颜炳玉用SIP214B进行测量,还专门制作了测头,以螺纹截面上的拐点作为判据,使螺距误差测量得到稳定的结果。   为了劈锥铣分度头的核心——精密涡轮的制造,精仪系更是师生齐上阵。因为原有滚齿机的精度不够,易锡林教授指导赵燕秦等学生做的毕业设计就是精化滚齿机。其方法是把经纬仪轴和机床的涡轮轴调整到同一直线上、卡紧。设置一个平行光管作目标,由经纬仪瞄准,这样可以消除残余偏心的影响。然后在机床挂轮轴上贴一个反射镜,用自准直仪瞄准,挂轮轴每转一圈在经纬仪上读一个数。两个学生分别瞄准经纬仪和自准直仪并读数,一个人发出口令和记录。经过索忠堃的讲解和培训,赵燕秦和他的同学们昼夜不停地用肉眼瞄准仪器测出传动链误差,硬是手工锉出一个修正凸轮。   第二天,同学们装上修正凸轮重新测量,结果证明了修正累积误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钟寿民教授带研究生康德元研究珩磨工艺,经过不断改进,随机变动也明显改善,最后分度头达到的精度要求和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徐丰仁是薛祖德的弟子,是专修液压方面的研究生。精仪系数控方面也是人才济济,邹致祁教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专家,还有韩之俊、焦正才等风华正茂的干将。正因为有这些专家和针对性的研究才保证了劈锥铣床的设计要求得以实现。   数次拉断腰带   劈锥铣床的设计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完成,“文革”中进行加工和部件装配。因为装配过程中免不了修改、或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请教原设计人决定是否可用,要不要重新加工或返修。当时的分工不太明确,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去找人请教和商量,再把每个决定的过程和参加人员做一个简单的记录,以免造成混乱。就这样,我和这些老教师,加工车间、装配车间的师傅都混熟了。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外专业的知识。   记得在装配静压主轴的时候,曹为宁和佟德元师傅非常认真。因为原设计要求的间隙是5微米左右。一个100毫米直径、半米长的主轴和孔的测量是很困难的,经过反复测量,该试装了。我心里还在嘀咕装上以后间隙合不合适,如果测量有问题就太不好意思了。还好,装进去以后还能转,我挺高兴。过了几分钟,佟师傅大叫一声“不好!快拆!不会转了,不拆下来就废了。”原来是设计间隙偏小,有油膜的时候能转,过一会儿油膜发生变化就转不动了,这时如果方法不当就会拉伤。佟师傅打开他的老钳工百宝箱,那里有专门的工具,就是钉在木棒上的皮带,把皮带绕在轴上,用木棒做杠杆使轴转动。可是我们把皮带都拉断了轴也没转动。再出去买也来不及了,我们就把腰上的皮带解下来用。   在拉断几根腰带后,主轴终于转动了。经过这场恶战,间隙大小也就自然确定下来。   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   1968年“武斗”开始,精仪系被红卫兵占领,研制劈锥铣床的工作停顿了。城里(当时视二环以内为城里)有地方暂住的都离开了学校,我当时女儿刚刚出生,事情很多,也住到城里岳父家。这一停产可愁坏了国防工办的代表老蔡。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找了阎天增师傅,阎师傅再到宿舍里找了机床设计、液压、装配、测量方面的十多个人参加工作。徐丰仁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进城找我参加,因为1964年在工地上我和阎师傅一起修理过钢窗,我对他很尊重,就同意参加这些有一定危险的工作。   国防工办老蔡和红卫兵交涉以后,每天早晨举着一面小白旗送我们到系馆完成劈锥铣床的最后装配。当时剩下的工作是工作台面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三轴正交,这完全靠人工刮研,前面提到这是一个过定位的设计,又是非常硬的铬钼铜铸铁,刮相对位置非常困难,几个年轻小伙子轮流刮,汗水像雨点一样往下掉。另一个是液压主轴的刚度要靠适配嘴毛细管的尺寸来达到。当时还没有集成电路,一位计数就是一块大电路板插件,控制计算机的大量晶体管要在运行中老化以提高稳定性,每一项技术指标都要保证测量稳定性。   幸运的是,1968年7月18日我们在十分特殊的条件下完成了该项工作。因为没有现成的检验指标,我们只好根据加工件(劈锥)空间坐标要求,估算了一个技术要求,记录了各项精度实际测量结果、让机器在工件旋转过程中切出精确的矩形截面。通过了这个难题以后,把机器上了油、用一块大塑料布蒙上,还用绳子在外围绑上,然后大家离开回家。   过了十几天,工宣队进校,武斗停止了,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后来我得到通知回校办学习班,有人在讲话过程中常常说“有人到武斗据点造武器”要“揭发、交代”,起初还以为和自己没有关系,后来看阎师傅很生气,才知道原来说的就是参加装配劈锥铣床的十几个人!好在没过多久,老蔡拿着国防工办的介绍信来找工宣队,希望机床运到工厂试车,这件事就算不了了之。更加幸运的是实验结果非常好,20分钟加工一件,而且全部合格,因此工办决定再生产3台。后来,机床教研组还在科技大会上得奖。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那样混乱的情况下,这样一个高精度机床能够一次成功?从我们在下面做具体工作的视角甚至不知道谁是总工程师,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人愿意自己头上有“总工”这样一顶容易挨批的帽子。可是我们都清楚谁是哪个方面的专家,出现什么问题找哪位教师能解决,可见决定性的因素是这个集体的业务素质。所以我有些担心,现在给我们一个这样的项目,我们真有把握用3年时间完成吗?(未完待续)
3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用海市蜃楼的原理 制作真正的3D显像仪器
wangxiong868 2011-11-4 07:53
海市蜃楼的原理到底是如何的? 基本的原理我们都知道,是光线的曲线传播,然后人脑对曲线进行解读时是沿着直线来看的,然后产生错觉。 问题是,可否利用这个,来实现真正的3D显像? 现在的所谓3D技术,都是假的,是2D上的假3D,看得累,不够真实。 如果能实现利用海市蜃楼的原理 制作真正的3D显像仪器 这将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啊!!!!
2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位战略科学家的“高”度
热度 1 kejidaobao 2011-10-26 09:15
文/尹传红 2011年7月21日,96岁高龄的王大珩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他的追悼会举行那天,为他送行的人很多。八宝山南厅大门上贴出的一幅对联,精要地总结了他的一生:“战略规划咨询务实为先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光学仪器计量学用并举献身国家科学事业”。 作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王大珩,堪称中国现代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他的卓越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的发展,促成了中国光学研究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晚年的王大珩,更以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推动制定“863计划”的参与者、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倡导者身份而为世人所熟悉和敬仰。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科学事业从探索、起步到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这一切,在《光耀人生——王大珩学术思想与创新贡献》一书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和体现。 这部“献给王大珩先生从事科学事业七十三年暨九十五华诞”的纪念文集,通过回顾王大珩73年的科技人生、学术思想和创新贡献,表达了科技界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祝贺与敬意。其中不少篇章内容,对科学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者颇有教益和借鉴意义。 比如,在“赤子丹心 中华之光”和“回忆与祝贺”两辑文章中,都有作者提到王大珩执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在“半竿子”和“一竿子”之争中所展现出的卓绝战略眼光。所谓“一竿子”,即研究所承接军工任务后,从预研、方案论证、研制直至造出产品,一竿子到底。所谓“半竿子”,是考虑到科学院研究所的工作性质,只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而将制造整机的任务交给生产部门。当时有人主张,研究所只搞设计和技术攻关研究,整套设备的制造应由产业部门承担。 1960年,为适应国防工程的需要,国家提出了研制大型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的任务(代号为“150工程”)。作为这项任务的总设计师,王大珩在深思熟虑后认为,“一竿子”到底对完成任务更为有利。因为,当时的产业部门尚不具备制造此类高精度光、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条件。这种高档设备技术上的综合性极强,从方案论证、技术攻关到造出产品,有许多问题是相互交叉难以分割的;许多微妙精细之处,从研究到制造生产,一经转手便很难实现。再说,如果将研究与生产分开,工厂又需另建一套测试及加工设备,既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会拖延时间。 最后采纳的是“一竿子”方案:从预研到拿出成品,科研单位一竿子插到底。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总负责,限期做出样机,提供成品,直至现场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在各方面的配合下,仪器一次研制成功,保证了任务的按期完成。 而王大珩切合实际的“一竿子”思想,也对以后中国科学院内甚至国内许多工程技术型研究所的办所方针起到了借鉴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号召科技要面向经济建设(实质指应用性研究),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可以说正是王大珩“一竿子”思想在科研实践中的延续。 文集中“王大珩著述选刊”的诸多篇章,亦深刻展现了战略科学家王大珩的远见与卓识。 1983年,王大珩从长春调往北京,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在此期间,为了发挥中国科学院学部对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咨询作用,他积极倡导学部委员由等待别人交付任务,转变为主动就国家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咨询性建议。在他努力推动下提出的不少重要咨询建议,如发展微电子技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通讯技术、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等,由于超脱了部门利益,经过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又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所以大多受到了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它们在被采纳和实施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科技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工作需要和对科技发展的关注,王大珩的业务也从光学拓宽到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从开展原子弹、氢弹、导弹及空间技术研究所形成的技术优势中,王大珩认识到开展高技术研究对保持中国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在审查“863计划”项目时,他发现航空作为国家的“要隘”技术,在国家级的高技术项目里没有体现,而只有航天。他意识到,航空工业发展缓慢,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将有重大影响。在他看来,航空工业应该划归高科技领域,因为它完全具备高科技的特点,即综合性、前沿性、发展性、时间性和经济性。随后,他与一些科学家建议国家将航空工业置于战略产业的高度,像抓“两弹一星”一样,将中国航空工业抓上去,将中国大型军用特种飞机作为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突破口。 他还就涉及大飞机发展的方法和思路做了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关于‘循序渐进’:我提倡‘寻优勇进’。在现在竞争环境中,绝不允许你渐渐来。许多事情是按事物发展规律的‘序’进行,但还有许多事物是开创性的,还没有找到‘序’。有些‘序’可以跨越,就不是‘循序’。系统工程就是把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实行系统优化。我们的任务是‘寻优’,找到一条最合理、最有效的道路。经过民主讨论后果断决策,确实组织实施,勇往直前。我管这叫‘寻优勇进’。如果议而不决、长期拖延,必然会丧失时机,以致可能耽误大事。” 在晚年自述中,王大珩写下了自己“毕生的经历总结的十六字经验:面向需求,务实求是;传承辟新,寻优勇进”。他的科学实践和远见卓识,凸显出了其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的“高”度和“亮”度。
个人分类: 栏目:图书推介|21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太阳打“喷嚏” 地球就“发烧”
lysyxcs 2011-10-17 11:32
   1859年,英国天文学家卡林顿在观察太阳黑子时,发现太阳表面出现了一道小小的闪光,它持续了几分钟。卡林顿认为自己碰巧看到一颗大陨石落在太阳上。   后来,有了更精良的观测仪器,科学家发现这种太阳闪光和陨石毫不相干。有时,闪光过后地球上会一再出现奇怪的事情。一连几天,极光都很强烈,甚至在温带地区都能看到。罗盘的指针也会不安分起来,发狂似的摆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渐为人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象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合作表演的作品。另外彗星的两条尾巴中的离子彗尾(另一条被称为尘埃彗尾)也由太阳风造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周围的气体会被太阳风吹到后面,形成长长的离子彗尾。   太阳风是来自太阳的一种稀薄而炽热的等离子体物质流,主要成分是质子和电子。它的速度可达 800公里/秒,是影响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太阳风和太阳爆发的概念与我们日常天气中的风和风暴有点类似。”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教授夏利东对《科学时报》记者说,“相对时有发生的太阳爆发而言,太阳风在行星际空间中属于常态存在,它有高速风和低速风之分,高速流和低速流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所谓的‘共转相互作用区’,它和地球磁层相互作用也能产生磁暴等影响航天器和航天员安全的杀手电子。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和极小期,较大的爆发比较少,影响地磁活动的主要因素便是冕洞高速太阳风及由此形成的‘共转相互作用区’。”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至关重要。资料表明,太阳风暴会引起地磁暴、电离层暴,并影响通讯,对地面的电力网、管道发送强大地磁感应电流,影响输电、输油、输气管线系统的安全。一次太阳活动导致的辐射增强对人体来说很容易达到多次 X线检查的辐射量。它还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甚至造成车祸增多,气温增高。   
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损坏仪器,是责骂,纵容还是鼓励?
热度 26 chenbinmse 2011-9-24 08:56
近一段时间,实验室的仪器被损坏了好几台,弄得很多人无法开展有关的实验。作为损坏仪器的学生,管理人员经常称他为实验室的 trouble maker ,可他还是很受人们的欢迎。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做科研,时不时的要使用仪器,尤其是开展实验方面的研究。那么,如果仪器被无意的损坏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这是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十一的长假也即将到来,一些学生可能会在假期做些实验。希望这里的一点浅见能够抛砖引玉。 第一个例子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 A ,他在做实验过程中损坏的仪器不是一件两件,因此他在我们这里成为了有名的 trouble maker 。有些时候,他出错的是一些非常低级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做透射电镜时,我们需要把样品固定到样品杆上,是用两个螺丝来固定的。由于样品杆比较脆弱,因此我们在拧螺丝时都非常小心,不敢使大的力气。他在装样品时,可能是方法不对抑或是用的力气太大,样品杆的最脆弱部分反正是弄折了。花钱来修不说,该样品杆还要送到国外的原出厂公司去维修,前前后后要耽搁 2 个多月。即使这样,他在实验室还受老板和管理人员的欢迎,他们介绍他是 trouble maker 的时候也是满带微笑。他有什么诀窍呢? 第二个例子是学生 B ,是另外一个实验室的故事。在一次培训电镜操作过程中,由于不经意的疏忽,他也是把样品杆弄坏了,事实上还没有学生 A 弄的那么厉害。被他的老板知道后,他老板不仅当面批评他,而且还在组会上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大批特批。后来,他在做电镜时心里有了阴影,拿样品的手会不停的颤抖。再后来,这方面的研究被取消了,他改做其他的课题了。 上面两个例子是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够或者经验不足造成的仪器损坏,但两个学生得到了明显不同的待遇。第三个例子也非常有代表性,是由于自己潜意识觉得不会出问题而造成的。学生 C 做的实验是要把样品放到高温炉子里面去烧结,温度一般要到 1000 多度。他其实有好几年这方面的经验,平常该炉子也没出什么问题,所以他觉得守不守在炉子旁边没有多大问题,虽然老板一直要求学生一定要守在旁边,以防万一。有一次,他的实验预计要到夜里两三点才能结束,他不想一直在这干等到深夜,索性就回宿舍了。有时候,事情还真的那么巧,你在旁边的时候,什么事情不会发生;而一旦你离开,哪怕就是只有一次,它就真的那么发生了。那个炉子后来着火了,也烧了实验室的一部分,幸亏警报器的作用,值班人员发现得早,未酿成大的灾难。 点评:( 1 )学生 A 是那种富于冒险精神的人,敢于大胆尝试,虽然经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他之所以还很受欢迎,就是他一旦不小心损坏了某个仪器,他马上第一时间报告给管理人员或者老板,让他们能及时知道,并且能诚恳的检讨自己的问题。老板知道后,也是鼓励他不要有心理阴影,还安慰说做实验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的。 ( 2 )学生 B 的待遇没有 A 的那么好,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旦我们实验室中损坏了仪器,一定要报告自己的老板,这是自己的诚信问题。虽然我们有可能面临老板的责骂,但我们的内心会释然很多。也希望老师们能多理解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严,这也是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如果实验中畏首畏尾,也很难想像会有什么大的突破。 ( 3 )对于学生 C 的情况,由于涉及到了安全问题,系里已经给了相应的处分。可想而知,这个学生心里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给予他必要的安慰和教育,如果再去责骂他,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老板这时心里可能有极大的愤怒。 ( 4 )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可能会忽略实验中的一些步骤,虽然这些步骤不会马上把仪器弄坏,但能不断减少仪器的寿命,我们要给予不断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纵容。因为小毛病虽然不会一时酿成大的错误,但由此让他们养成的不好的习惯可能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麻烦。
个人分类: 实验室故事|19572 次阅读|55 个评论
[转载]天瑞三款仪器有效检测铬污染
litho30as27a 2011-9-16 14:00
2011-8-25 来源: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8月12日,云南信息报《5000吨剧毒铬渣来了,羊死了,猪死了,水也不能喝了》一文引起了媒体关注,文章报道了陆良县某化工企业剧毒工业废料铬渣污染事件。 该文称,5000吨剧毒铬渣进入水库,致使水库六价铬超标2000倍,之后又将30万立方受污染水,铺设管道排入珠江源头南盘江,水源污染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珠三角的水质,从饮水、种植等多个环节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安全。 该事件引来了业内对铬污染的广泛关注:铬污染究竟有何危害?中国的铬污染现状如何?天瑞仪器检测铬污染的三款仪器推荐。 危害:剧毒 六价铬可致癌 铬渣是什么东西?究竟有什么危害? 据悉,铬是一种银白色的坚硬金属,比铁稍轻。由于生产工艺的特定需要,只要铬没被转化成产品固定下来,成为不可溶的形态,就会变成离子铬,遇水即溶,很快成为毒性极强的六价铬。 铬渣是在生产金属铬和铬盐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本身毒性强大。 铬渣露天堆放,受雨雪淋浸,所含的六价铬就会被溶出渗入地下水或进入河流、湖泊中污染环境,容易造成更大规模的危害。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研究员介绍,六价铬极容易致癌,它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后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人和动物喝下含有六价铬的水后,六价铬会被体内许多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吸收。” 因此,历史遗留的铬渣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状:尚有12个省市堆存铬渣 云南 曲靖的铬渣污染事件并非是首例,实际上,铬渣污染已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 据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统计,我国当时铬盐生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全国累计生产铬盐200多万吨,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约200万吨得到处置,尚有400多万吨堆存铬渣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 对此,《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提出,要在2010年底前,对所有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置。   但改综合整治目标并未如期完成。据国家环保部今年6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处置铬渣超过300万吨。列入整治方案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北、江苏、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和陕西等7个省(直辖市)的铬渣已全部处置完毕。但尚有12个省市自治区(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堆存着铬渣,数量大约100万吨。 检测:X荧光有效检测铬渣污染 铬渣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铬及其有毒化合物的检测和监测尤为重要。 X 射线荧光技术(XRF)是一种快速、有效检测铬污染的分析方法。作为国内XRF领域的领跑者,天瑞仪器所拥有的X荧光核心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铬污染检测。 下面将介绍三款针对铬污染检测效果较好的仪器: 快速检测土壤中铬含量: Genius 9000 XRF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 Genius 9000 XRF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是在EDX-P930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的基础上升级研发的,对于铬污染的土壤以及固废物原地快速检测,有很好的效果。 Genius 9000 XRF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操作方便,不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能够在5-10S内检测出土壤中铬含量;其准确度接近实验室结果,是实地初查的最佳帮手。 今年7月面市初,Genius 9000便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事实上,Genius 9000所替代的手持三代产品——EDX-P930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已经得到了业内高度认可,它曾在国内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中大显身手,得到了各大环境检测站、环保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好评。 较之EDX-P930,Genius 9000XRF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 更稳定、更精准、更迅速。它使用小功率端窗一体化微型光管、大面积铍窗SDD硅漂移探测器以及自主研发的微型数字信号多道处理器,仪器分辨率和统计计数大大增强。另外,它仪可手持1-2秒对测试样品,也能使用座式实现较长时间的精细测试,10秒测量结果即可接近实验室精度。 实时监测水质中六价铬: WAOL 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六价铬 WAOL 2000-Cr6+ 水质在线分析仪-六价铬也是天瑞仪器2011年度推出的新品,是一款专用于实时、在线监测水质中六价铬的仪器。 六价铬毒性很强,因此,各级水环境自动监测站、自来水厂、地区水界点、水质分析室以及各级环境监管机构均需对水环境污染源(皮革厂、造纸厂、电镀厂)企业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其六价铬的排量,WAOL 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六价铬就是一款非常适合的仪器。 2011 年2月,环保部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六价铬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标准自6月1日起实施。标准中,首次对六价铬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类仪器提出了明确的性能技术要求,经实验室及实地应用效果比对,天瑞仪器自主研发的WAOL 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六价铬完全能够达到并超过国标要求。 国家环保标准及WAOL 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六价铬性能指标对比: 快速检测水质中的铬: HM 3000P 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检测仪 HM 3000P 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检测仪对于水质中的铬元素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其检出下限为0.5ppb、检出上限为20.0ppm。 HM 3000P 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检测仪检测快速、操作简单,可便携应用于现场应急检测,也可应用于实验室的重金属检测和分析。它是各级环保局、水务局、监测站、自来水公司和疾控中心检测水质中铬元素的好帮手。 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检测仪基于权威机构认可的标准方法——阳极溶出法,是一个快速精确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测定工具,被测定物的状态是液态。对于固态被测样本,也可液态萃取液萃取后再测定。仪器采用阳极溶出(ASV)原理,检测液体样本中的重金属离子。
个人分类: 硅光电探测器|1 个评论
[转载]江苏天瑞仪器SDD及分析仪的研制
litho30as27a 2011-9-16 13:26
(2)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优势 技术创新是化学分析仪器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 技术创新是化学分析仪器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 视自主创新,不断打造和提高 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型的新技术企业。 保荐人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 发行保荐书(附: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 核心部件创新点 1 X射线探测器 提高分辨率 自主研发了硅漂移探测器( 自主研发了硅漂移探测器( SDD),其分辨 率达到 127ev,达到国际水平 2 电荷敏感放大器 信号放大 自主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3 脉冲幅度分析器 分析速度 自主研发了全数字脉冲幅度分析 器,自主研发了全数字脉冲幅度分析 器,速度比传统模拟电路提高 10 倍 4 高压 发生器 提高稳定性 自主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5 X光管 延长寿命 创新的封装技术解决散热问题,使得 创新的封装技术解决散热问题,使得 X光 管寿命大延长,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6 分析软件 用户便捷性和算法 高效性 设计了符合中国用户和际使的各 设计了符合中国用户和际使的各 类软件产品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共计 67 项,其中发明专利 4项,实用新型专利 35 项,外观专利 项,外观专利 项,外观专利 28项,软件著作权 项,软件著作权 项,软件著作权 项,软件著作权 29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16 项,此 项,此 外 83 项专利 (其中发明项专利 (其中发明项专利 (其中发明项专利 (其中发明项专利 (其中发明项专利 (其中发明44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公司还拥有 15 项非专利技术。公司核心产品 X射线荧光谱仪拥有的核心技术数量在国内 名列 前茅。 编号 非专利技术 技术类别 创新类别 技术水平 1 X光管封装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2 XRF探测器集成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3 多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4 数字化多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5 基本参数法软件 分析软件核心算法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6 偏振二次靶XRF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7 微孔准直器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8 智能模式匹配算法 分析软件核心算法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保荐人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 发行保荐书(附: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 3-1-1-45 9 微型X射线激发源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10 高压发生器技术 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11 RoHS检测应用技术 行业应用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12 贵金属检测应用技术 行业应用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13 镀层检测应用技术 行业应用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14 合金牌号检测应用技术 行业应用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15 矿产资源探测应用技术 行业应用技术 集成创新 国内先进 (3)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 自主技术创新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性能,还打破国际分析仪 自主技术创新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性能,还打破国际分析仪 器企业在核心部件、分析软领域的技术垄断,大幅度降低了公司产品综合成本。 器企业在核心部件、分析软领域的技术垄断,大幅度降低了公司产品综合成本。 器企业在核心部件、分析软领域的技术垄断,大幅度降低了公司产品综合成本。 公司目前主导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X射线荧光谱仪系列产品所需的大部 分主要核心部件、全析软均为公司自研制和生产,使得品成本大 分主要核心部件、全析软均为公司自研制和生产,使得品成本大 分主要核心部件、全析软均为公司自研制和生产,使得品成本大 幅下降,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主要核心部件 X射线探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和软件的自产率达到 100% ,高压发生器和 ,高压发生器和 ,高压发生器和 ,高压发生器和 X光管自 产率达 70% 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以上,与采购海外核心部件相比公司产品能量色散 、波长X射线荧光 谱仪生产成本下降幅度达到 58.69% 、36.68% ,成本优势明显。 (4)XRFXRFXRF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公司打破行业内单纯销售产品的传统模式, 率先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起点通过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生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流程,为 通过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生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流程,为 通过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生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流程,为 通过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生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流程,为 通过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生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流程,为 通过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生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流程,为 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公司是目前国内能色散型 X射线荧光谱 仪产品序列最多、生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覆盖面广的化学分析 仪产品序列最多、生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覆盖面广的化学分析 仪产品序列最多、生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覆盖面广的化学分析 仪产品序列最多、生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覆盖面广的化学分析 仪器生产厂家之一,全资子公司邦鑫伟业是国内唯能波长色散型 X射线 荧光谱仪的厂商。公司自主研发手持式能量色散 X射线荧光谱仪产品, 仅重 1.35 千克,以极强的便捷性满足了地矿、勘探资源调查等行业户外现 场分析的需求。公司还开发了适应 RoHSRoHS RoHS、钢铁水泥冶金测厚石化等行 业用户需求的多种个性化专分析仪器,拓展了公司产品应领域。 发行人自 2006 年 7月成立以来取得了 较快发展,尤其是近三年 较快发展,尤其是近三年 较快发展,尤其是近三年 较快发展,尤其是近三年 较快发展,尤其是近三年 较快发展,尤其是近三年 以来 营业收 入、净利润资产规模 入、净利润资产规模 入、净利润资产规模 入、净利润资产规模 入、净利润资产规模 等财务指标 、反映公司业务规模的产品生销售 量以及公 司员工 人数等多项指标每年 实现较快增长。发行近三人数等多项指标每年 实现较快增长。发行近三来的成长性具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营业收入呈现较快 增长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2010 年 1-6月发行人 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 营业 收入 分别 为 9,926 .65 万元、 12,177 .66 万元、 19,086 .64 万元 、12,529.85 万元 ,2008 年比 2007 年增长 22.68 %、2009 年比 2008 年增长 56.73% ,2010 年 1-6月占 2009 年度的 65.65% 。 2、发行人毛利率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较高,但报告期内有所波动 发行人 报告期内 毛利率分别为 73 .00 %、69.46% 、76.85% 和 73.31% ,发行人毛利率 较高,但有所 波动 ,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发行人销量占前五名的主要产品销售占比、单位售价、成本、毛利、毛利率如下(销量较小的归入其他列示): 金额单位:万元 期间 产品 销售占比 单位平均售价 单位平均成本 单位毛利 毛利率 2010年1-6月 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 31.42%31.42%31.42%31.42%31.42%31.42% 12.9912.9912.9912.9912.99 3.153.153.153.15 9.849.849.849.84 75.79%75.79%75.79%75.79%75.79%75.79% 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 16.64%16.64%16.64%16.64%16.64%16.64% 61.3261.3261.3261.3261.32 25.4025.4025.4025.4025.40 35.9235.9235.9235.9235.92 58.58%58.58%58.58%58.58%58.58%58.58% EDXEDXEDX18 00 B 9.91%9.91%9.91%9.91%9.91% 15.3315.3315.3315.3315.33 2.622.622.622.62 12.7112.7112.7112.7112.71 82.93%82.93%82.93%82.93%82.93%82.93% EDXEDXEDX3000 5.93%5.93%5.93%5.93%5.93% 7.507.507.507.50 1.891.891.891.89 5.615.615.615.61 74.74%74.74%74.74%74.74%74.74%74.74% EDXEDXEDXP730SP730SP730SP730SP730S 4.45%4.45%4.45%4.45%4.45% 21.4721.4721.4721.4721.47 4.504.504.504.50 16.9716.9716.9716.9716.97 79.02%79.02%79.02%79.02%79.02%79.02% 其他 31 种产品 31.65%31.65%31.65%31.65%31.65%31.65% 11.8711.8711.8711.8711.87 3.033.033.033.03 8.848.848.848.84 74.52%74.52%74.52%74.52%74.52%74.52% 合 计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14.2914.2914.2914.2914.29 3.813.813.813.81 10.4810.4810.4810.4810.48 73.31%73.31%73.31%73.31%73.31%73.31% 2009 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 52.67%52.67%52.67%52.67%52.67%52.67% 15.6815.6815.6815.6815.68 3.213.213.213.21 12.412.412.412.47 79.55%79.55%79.55%79.55%79.55%79.55% 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 12.28%12.28%12.28%12.28%12.28%12.28% 63.3563.3563.3563.3563.35 25.9325.9325.9325.9325.93 37.4237.4237.4237.4237.42 59.07%59.07%59.07%59.07%59.07%59.07% EDX600EDX600EDX600EDX600EDX600EDX600 7.16%7.16%7.16%7.16%7.16% 8.778.778.778.77 1.411.411.411.41 7.37.37.36 83.88%83.88%83.88%83.88%83.88%83.88% 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EDXpocket-Ⅲ 5.84%5.84%5.84%5.84%5.84% 18.5918.5918.5918.5918.59 3.623.623.623.62 14.9714.9714.9714.9714.97 80.53%80.53%80.53%80.53%80.53%80.53% 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 5.63%5.63%5.63%5.63%5.63% 13.9613.9613.9613.9613.96 3.033.033.033.03 10.9310.9310.9310.9310.93 78.28%78.28%78.28%78.28%78.28%78.28% 其他 23 种产品 16.41%16.41%16.41%16.41%16.41%16.41% 12.4812.4812.4812.4812.48 2.912.912.912.91 9.59.59.57 76.65%76.65%76.65%76.65%76.65%76.65% 合 计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15.6215.6215.6215.6215.62 3.623.623.623.62 12.0012.0012.0012.0012.00 76.85%76.85%76.85%76.85%76.85%76.85% 2008 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 38.53%38.53%38.53%38.53%38.53%38.53% 15.3815.3815.3815.3815.38 3.933.933.933.93 11.4511.4511.4511.4511.45 74.44%74.44%74.44%74.44%74.44%74.44% 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 23.04%23.04%23.04%23.04%23.04%23.04% 13.8913.8913.8913.8913.89 4.874.874.874.87 9.09.09.02 64.91%64.91%64.91%64.91%64.91%64.91% 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 9.37%9.37%9.37%9.37%9.37% 57.0657.0657.0657.0657.06 25.8925.8925.8925.8925.89 31.1731.1731.1731.1731.17 54.62%54.62%54.62%54.62%54.62%54.62% EDX3000DEDX3000DEDX3000DEDX3000DEDX3000DEDX3000DEDX3000DEDX3000D 6.52%6.52%6.52%6.52%6.52% 24.0724.0724.0724.0724.07 7.177.177.177.17 16.9016.9016.9016.9016.90 70.21%70.21%70.21%70.21%70.21%70.21% 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 3.70%3.70%3.70%3.70%3.70% 19.6119.6119.6119.6119.61 5.295.295.295.29 14.314.314.314.32 73.00%73.00%73.00%73.00%73.00%73.00% 其他 14 种产品 18.84%18.84%18.84%18.84%18.84%18.84% 14.4314.4314.4314.4314.43 4.154.154.154.15 10.2810.2810.2810.2810.28 71.25%71.25%71.25%71.25%71.25%71.25% 合 计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16.4116.4116.4116.4116.41 5.015.015.015.01 11.4011.4011.4011.4011.40 69.46%69.46%69.46%69.46%69.46%69.46% 2007 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 37.38%37.38%37.38%37.38%37.38%37.38% 17.1017.1017.1017.1017.10 4.114.114.114.11 12.9912.9912.9912.9912.99 75.96%75.96%75.96%75.96%75.96%75.96% 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EDX3000B 29.76%29.76%29.76%29.76%29.76%29.76% 18.9418.9418.9418.9418.94 5.065.065.065.06 13.813.813.813.88 73.26%73.26%73.26%73.26%73.26%73.26% EDX3000CEDX3000CEDX3000CEDX3000CEDX3000CEDX3000CEDX3000CEDX3000C 12.37%12.37%12.37%12.37%12.37%12.37% 19.4919.4919.4919.4919.49 4.714.714.714.71 14.7814.7814.7814.7814.78 75.85%75.85%75.85%75.85%75.85%75.85% 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WDX200(BX200) 5.32%5.32%5.32%5.32%5.32% 52.8252.8252.8252.8252.82 27.3427.3427.3427.3427.34 25.425.425.425.48 48.23%48.23%48.23%48.23%48.23%48.23% EDX18EDX18EDX18EDX18EDX1800 4.02%4.02%4.02%4.02%4.02% 15.3615.3615.3615.3615.36 3.393.393.393.39 11.9711.9711.9711.9711.97 77.96%77.96%77.96%77.96%77.96%77.96% 其他15种产品 11.14%11.14%11.14%11.14%11.14%11.14% 14.1814.1814.1814.1814.18 4.364.364.364.36 9.829.829.829.82 69.26%69.26%69.26%69.26%69.26%69.26% 合 计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18.0518.0518.0518.0518.05 4.874.874.874.87 13.1813.1813.1813.1813.18 73.00%73.00%73.00%73.00%73.00%73.00% 2008年度,毛利率较上年下降了3.54%,主要因为: 1)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市场对化学分析仪器的需求有所下降 发行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市场对化学分析仪器的需求有所下降 发行人低了产品的售价以保证其市场占有率,单位平均由 低了产品的售价以保证其市场占有率,单位平均由 18.05 万元下降至 16.41 万 元, 2008 年度主要产品之一的 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 能量色散 X射线荧光谱仪平均销售单价 保荐人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 发行保荐书(附: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 3-1-1-35 从2007 年度的 17.1 万元下降到 13.9 万元,下降了 18.71% 。 2)公司生产基地 2007 年末刚从深圳迁至昆山,由于工人技术不够熟练公 年末刚从深圳迁至昆山,由于工人技术不够熟练公 司管理尚不够完善,加之电路板焊接工艺未、高压发生器及 司管理尚不够完善,加之电路板焊接工艺未、高压发生器及 司管理尚不够完善,加之电路板焊接工艺未、高压发生器及 X光管选型不够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恰当等原因,造成生产品率较低本升高使毛利水平下降。如 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 能量色散 X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2007 年度的 年度的 4.11 4.11万元上升到 万元上升到 万元上升到 万元上升到 4.38 万 元,上升 6.57% ;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 能量色散 能量色散 能量色散 X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单位平均成本从 2007 年度 的3.39 万元上升到 3.93 万元,上升 15.93% 。 2009 年度,毛利率较上年升了 7.39% ,主要因为: 1)发行人2009年度销售收入中,毛利率较高的主要产品EDX1800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销售额及销售占比显著上升,带动了整体毛利水平的提升。2009年度,EDX1800的毛利率从2008年度的74.44%上升到79.55%,销售额从2008年度的4,691.96万元增加到10,053.01万元,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则从2008年度的38.53%大幅上升到52.67%。 2)2009年度,发行人新开发成功EDXpocket-III手持式产品,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并且有便携优势,受到客户的青睐,当年销售额达到1,115万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5.84%),由于其毛利率高达80.53%,因此,也使2009年度整体毛利有所提高。 3)由于发行人不断进自主创新和工艺改, 强化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由于发行人不断进自主创新和工艺改, 强化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质量逐步改善,加之 产品质量逐步改善,加之 2009 年度生产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品成本普遍下 年度生产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品成本普遍下 降,使整体毛利水平有所上升。如发行人主要产品之一的 降,使整体毛利水平有所上升。如发行人主要产品之一的 降,使整体毛利水平有所上升。如发行人主要产品之一的 降,使整体毛利水平有所上升。如发行人主要产品之一的 EDX600EDX600EDX600EDX600 EDX600能量色散 X射 线荧光谱仪, 2009 年度平均单台成本从 2008 年度的 1.81 万元下降到 1.41 万元, 成本降幅达到 成本降幅达到 成本降幅达到 成本降幅达到 22.10% ;EDX2800EDX2800EDX2800EDX2800 能量 色散 X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射线荧光谱仪,平均单台成本从 2008 年度的 4.87 万元下降到 3.03 万元,成本降幅达到 37.78% 。 2010 年上半,毛利率较 2009 年下降了 3.54% ,主要是因为: 化学分析仪器市场竞争激烈,发行人调低了产品的售价如 化学分析仪器市场竞争激烈,发行人调低了产品的售价如 化学分析仪器市场竞争激烈,发行人调低了产品的售价如 EDX1800EDX1800EDX1800EDX1800 平均售 价从 2009 年的每台 15.68 万元下降到 万元下降到 万元下降到 2010 年上半的 年上半的 年上半的 12.99 万元, WDX200WDX200WDX200WDX200 平均售 价从 2009 年的每台 63.35 万元下降到 2010 年上半的 61.32 万元, 万元, 而产品 生产 成本 基本保持稳定。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可能下降对公司的影响 分析如下: 分析如下: 分析如下: 保荐人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 发行保荐书(附: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 3-1-1-36 随着我国环境保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护、消费品安全工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分 析仪器市场的巨大前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际知名制造商,他们不 析仪器市场的巨大前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际知名制造商,他们不 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争夺份额。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荷兰帕 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争夺份额。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荷兰帕 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争夺份额。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荷兰帕 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争夺份额。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荷兰帕 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争夺份额。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荷兰帕 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争夺份额。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荷兰帕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纳科、日本理学德国菲希尔牛津精工等际分析仪器品牌纷进入我 国,并在内设立公司、研发机构和销售服务体系资本实力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国内企业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一般而言规模较小大多数产品集中 于国内企业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一般而言规模较小大多数产品集中 于国内企业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一般而言规模较小大多数产品集中 于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低端产品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厂商注重自身牌提升 的同时也逐渐通过技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术、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获得了技高性价比优势, 在一些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X射线荧光谱仪行业技术门槛高,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掌握了探 射线荧光谱仪行业技术门槛高,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掌握了探 射线荧光谱仪行业技术门槛高,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掌握了探 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测器、 脉冲幅度分析高压发生X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光管、分系统等五大核心部件的技术 及分析软件核心算法,公司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共计 67 项,其中发明专利 4项, 实用新型专利 35 项,外观专利 28 项;软件著作权 29 项,获得了软件产品登记 证书 16 项,此外 83 项专利 (其中发明44 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 理。公司还拥有 15 项非专利技术。 与国际厂商相较,公司绝对规模小产 与国际厂商相较,公司绝对规模小产 与国际厂商相较,公司绝对规模小产 品结构相对单一,但公司拥有自主 品结构相对单一,但公司拥有自主 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核心技术, 在主打产品能量色散上水平相当国内的营销方式更灵活具有产品及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与国内厂商相较,公司当核心技术和规 具有产品及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与国内厂商相较,公司当核心技术和规 具有产品及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与国内厂商相较,公司当核心技术和规 模优势,公司核心产品 X射线荧光谱仪拥有的核心技术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公司子邦鑫伟业是国内唯一可以生产波长色散型品的厂家,营销网络完善,产品类型更多。 公司主要产品 X射线荧光谱仪在元素检测领域优势显著,应用行业广 射线荧光谱仪在元素检测领域优势显著,应用行业广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泛,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毛利率水平较高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会更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可能呈下降的趋势,导致公 可能呈下降的趋势,导致公 司产品的毛利率下降。 为了应对未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公司充分利用自己比较优势通过进一步 为了应对未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公司充分利用自己比较优势通过进一步 为了应对未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公司充分利用自己比较优势通过进一步 加大科研投入和完善营销渠道,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快速 加大科研投入和完善营销渠道,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快速 加大科研投入和完善营销渠道,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快速 加大科研投入和完善营销渠道,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快速 保荐人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 发行保荐书(附: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 3-1-1-37 推出新技术及 产品,始终保持在行业中的有利竞争地位尽量降低价格推出新技术及 产品,始终保持在行业中的有利竞争地位尽量降低价格推出新技术及 产品,始终保持在行业中的有利竞争地位尽量降低价格毛利率下降给公司带来的不影响 ,使公司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持续增 长。 本次上市成功后,公司的资金、管理及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在行 本次上市成功后,公司的资金、管理及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在行 本次上市成功后,公司的资金、管理及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在行 本次上市成功后,公司的资金、管理及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在行 业中的市场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个人分类: 硅光电探测器|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是需要新的观察技术
热度 1 liwei999 2011-9-15 16:56
推动这类研究还是需要新的观察技术。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14/2011 16:20:59 而国人在开发新技术领域几乎是没有积累,饶等一派也是坐轿子写 文章的人,没有经验。 有趣的是饶在北大自己的院里“兼任”公(共)用仪器部门的主任。可见他认识到仪器的作用。但是那里的仪器都是从商家那里买来的,比起这些仪器开发的研究组来,晚了许多。 理解人的行为学恐怕是要靠“回路”的概念,而不是“器件儿”的概念。各原件的原理都知道,搭起回路来,回路的机能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理解人的行为,相当于理解计算机中一个正在运作的程序的“行为”。这个层面上,理解硬件部件的机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在艰苦环境下从事仪器开发?
热度 14 chrujun 2011-8-29 01:06
吕喆老师的两篇博文( 科研的开端 和 科研的开端(续一) )介绍了他和他的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开展科研的故事。可以看出吕老师和他的同学们是在非常艰苦条件开展科研的。用废弃机壳,亲自绘制和腐蚀电路板,四处借实验器材,终于在花费很少钱的情况下做出不错的仪器样机。 在这里根据我的仪器开发经验补充一些克服艰苦条件,不花钱或很少花钱就可以开展多种仪器研制的捷径。可供对仪器研制感兴趣的师生参考。 现代智能仪器离不开电源,构建一套仪器电源系统少则花费数百元,多则花费数千元。这里的捷径就是利用废旧计算机的电源系统。现在大学里报废的计算机很多,报废的绝大部分计算机还能正常工作,尤其是计算机的电源部分,基本上完好无省。 我们首先看计算机的开关电源,有正负12V、正负5伏和CPU电源电压输出。利用这些电源可基本满足仪器的电源需求。 此外,计算机主板上还有电源器件,如功率电感、电解电容、稳压器和电源控制开关等,把计算机板上的这些电源器件吹下来,完全可以组建高质量的电源系统。 另外一个捷径就是收集和利用各种电器的有用器件。 如手机上的液晶显示屏、键盘、存储器、电源管理芯片、电解电容、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硬盘的马达、存储器、电源芯片,音响的功放、D/A转换器、A/D转换器、电解电容等,还有MP3/MP4播放器、电冰箱、电视机、遥控器、光驱、声卡等等,都有大量高价值器件可回收使用。要注意的是,里面的普通电阻和电容价格很便宜,没有必要回收。 利用精心回收的器件,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仪器开发。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国内电子市场防冒产品很多,在市场上还不一定能够买到可靠器件,而回收的器件往往可靠得多。 再一个捷径就是要会灵活使用万用表。 当前,高级的电子仪器开发环境需要数百万元。但很多时候,用几十元一块的万用表却可以解决用上万元的示波器才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我们需要用上万元的示波器来看某晶振是否在正常工作。 但用万用表的交流档,通过测量晶振输出的有效值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因为晶振没有起振的时候,其输出的交流信号相当于0V,如果晶振正常工作,其输出的交流信号有效值为其电源电压的一半左右。通过万用表交流档测量其输出,同样可以判断晶振是否正常工作。 还有一个捷径是自制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测量工具。利用回收的A/D转换器和价格低廉的USB接口芯片,只花数十元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USB数字示波器。 也可以用D/A转换器和USB接口芯片制作可编程信号发生器。 也就是说,只要肯动脑筋,肯动手,花数百元就可以拥有要花数万元才能拥有的仪器开发工具。也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开发一些专用仪器样机。正如毛泽东好诗好词全是在艰苦时期写的一样,艰苦环境往往更能激发一个人创造力和科研能力。只要我们肯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慢慢克服的,这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918 次阅读|33 个评论
为什么国产仪器研发失败的多?
热度 11 chrujun 2011-7-4 13:24
耳闻目睹了数十项国家投入的国产仪器研制,成功的项目几乎没有。 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家投资打水漂? 先进国产仪器一直处于襁褓之中呢? 尽管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可以列出主要原因,算抛砖引玉吧。 原因1 :技术储备不足,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 项目组自身的技术储备并不多,却在项目申请中瞄准国际一流甚至领先水平的仪器。项目成功拿到后,做出的东西和国际一流实在是差距太远。 原因2 :无持续投入,项目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项目到期后,如果再深入研究3-5年,也许可以成功。 由于项目已经被鉴定成“国际一流”水平,项目组也不好意思申请同样项目了,就是申请也得不到资助。只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项目做了N个,全不成功。 原因3 :无冒险精神,无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项目组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今年一个863,明年一个973,后年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很滋润。谁愿意去冒险做产品、去开发市场? 画一个饼很容易,做一款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仪器很难。 国外研究人员一般是辞职下海做产品,做不成再回来工作。做成功了就不再回来工作,一直做产品。国际上有几家著名地球物理仪器公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很有意思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反而成功将多种仪器实现国产化,尽管它们并没有得到政府投入。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277 次阅读|29 个评论
我国仪器工业落后的基本原因分析
热度 18 stone1971111 2011-5-6 07:57
前段时间,不少的文章讨论了关于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家资助的很多重大课题,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进了国外仪器公司的腰包,这突出反映了我们国家仪器工业的落后。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如此落后呢?有的说是工艺的问题,有的说是材料的问题,但是根据过去三年我的课题组使用红外光谱仪的感觉,我认为上述理由尽管是原因的一部分,但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要看清楚仪器工业为什么落后,首先要分析仪器工业的构成。仪器工业应该由三个大部分构成:仪器的理论基础研究,包括探测原理等基础理论;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的应用等。 应该说仪器工业是个真正跨学科的工业 ,这从仪器涉及到的学科可以看出。 首先,仪器的基础理论研究涉及到:物理(如光学探测)、化学(色谱)等基础学科。仪器的设计制造涉及到:机械制造(工艺)、力学(运动部件的设计)、材料(感光材料和器件)、控制(运动部件的控制)、数学(信号检测处理算法)、精密仪器(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配套软件)、半导体(元器件)等学科。仪器的应用包括:分析化学(仪器的操作,维护),数学(建模,定量分析,定定性分析)等诸多学科。从上面的简单罗列可以看出,工艺和材料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落后推给制造业和材料工业。 我认为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的落后主要来自于仪器的应用的不深入造成的,而应用不深入是由于我们的专业化教育造成的。 首先, 仪器理解的深度不够。 仪器操作人员仅仅照搬说明书或者培训班上的简单知识,不能从仪器自身的原理出发进行深入的掌握,尤其是很多仪器配套软件里面有大量的信号处理算法,这些都被软件本身掩盖住,使得操作人员不能对出现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尤其是不能灵活的调整仪器的参数进行检测。 其次, 仪器应用研究的深度不够。 很多仪器的应用仅仅限于把仪器当做数据的来源,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仪器都有误差,都有各种各样的噪声,如果我们不能对仪器产生噪声的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那我们对于数据的处理就没有理论依据,因此也就不能从更高的层面解决遇到的问题。 复次, 仪器和工业生产结合的很不够。 我们国家的传统工业基本上是手工性的工业,尽管引入了大量的现代制造设备,也只是把熬药的瓦罐变成了不锈钢瓦罐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尤其是没有把精密仪器引入到生产线上,这就使得生产线缺乏必要的精细观测,因此就谈不上控制。 再次, 仪器应用的基础理论欠缺。 任何仪器的应用都离不开算法,我们在两个方面欠缺算法的研究,一方面针对仪器信号的增强,另一方面针对应用。前者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对仪器的深入理解研究不理想,后者则是在面对复杂的应用过程是,我们的分析建模能力很弱。这就导致好仪器发挥不了好的作用。 最后, 仪器工业缺少复合型团队。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仪器工业的振兴需要从需求的振兴着手,然后,向上游推动,引起仪器制造工业的革命。但是无论是应用,还是设计制造,都需要拥有各种专业的人才。而我们国家的现状是研制单位人才的单调化,小课题组化,这就导致很多课题组缺乏足够多的各专业人才来解决各种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认为, 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目前阶段还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应用,而做好应用首先要关注跨学科的合作。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属于专业化教育,使得我们的人才的思维也专业化,跨专业的能力很弱,这样就很难培养出跨专业的领导型人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仪器重要,但是我国的仪器工业依然不能在工艺和材料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还如此的落后。 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9488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说那些搞生物的!
热度 5 lcsmart 2011-3-10 18:07
看了清华颜宁的一篇博客激起我由来以及的一个想法。 我就是学生物的,一直以来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科研中用的那么多仪器、方法,总是我们在学应用,可是为啥从来没有考虑过开发? 想想我们现在本科生物的三个专业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可是这三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是拼了命去读硕士、博士、博士它老婆,为了在高校或研究所谋一个教职,就是早早毕业卖试剂去了,再不就是转到其他专业,这里面就有我。 我们的就业率一直不高,或者很低,我们说:这个产业还没做起来? 产业做起来靠什么?人才,有都去搞科研、卖试剂去了,谁去发展实业? 比如生物仪器的开发,我们总是买国外的,没办法,国内的不好用。 为啥不好用,没有投入,没有开发,为啥没有开发,他们都去做实验和卖试剂去了。 反思下我们的生物学教育,我们从来就没有开设仪器开发相关的方向或者课程,我们不光要用,还要懂得去开发、完善。 回顾下我们生物学中大量的发现,很多都是与技术手段的进步有关,没有电镜,没有PCR? 也许仪器开发要有足够的物理、化学、工程等等知识背景,但就是交叉学科才容易出现成果嘛。 或许我们搞生物的也要把视野放宽点,不要局限于基础研究和一些传统的应用研究,可以搞搞仪器研究嘛,哈哈。 站着说话不腰疼,扔块砖头砸死人,哈哈。 你也谈谈?
3311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年第一个收获 第11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热度 17 chrujun 2011-2-12 00:32
今天打开邮箱,收到了一条好消息! 陈老师,您好!   现有专利号为200910302984.8,,名称为《一种基于GPRS的多频激电仪远程测控系统》的发明专利批准授权了,需缴纳授权登记费525元(含:登记费250元,第3年度年费270元,印花税5元),管理费100元,合计625元。 这是我们在中南大学获得的第10项发明专利授权,包括在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获得的1项发明专利授权,目前总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我们目前还有5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在地球物理仪器研究上预期会获得更多的发明专利授权。 今年,我计划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再申请3项发明专利,为3年的企业博士后研究画上令人满意的句号。此外,我又有了若干新的想法,计划再申请若干项专利。今后的2-3年,我打算实现我的专利,发明几种新型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我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制上潜心研究了15年,现在新想法越来越多,越做越顺。研制最好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将会从梦想变成现实。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不仅收到了好消息,更重要的是下定决心大干一场。我们不再等米下锅,准备自筹资金,自主研制我们感兴趣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4846 次阅读|38 个评论
眼前一亮3:“教授买仪器,学生用仪器,请人修仪器”
热度 4 lvnaiji 2011-2-8 15:44
吕乃基 此文摘自作者为“ 404 ”的大作业。题目由博主采自论文中的一句话。 本文之所以让博主眼前一亮,在于作者对课程论文的超越:不是应景,也不限于博主在课堂上所给出“仪器在科研中的作用”;在于作者对仪器的超越:为我所用;以及作者对个人实验的超越:对实验室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把握。 有趣的是,这样的超越,在一般的面试和笔试中恐都难以发现,却在公共课的小论文或大作业中发现了。是否可以为现行的面试和笔试所借鉴? 如果博主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我会招聘这样的博士。 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实验仪器 应该也没有人会怀疑,支撑起实验室正常运作的确是研究人员和提供日常维护的工作人员。而给笔者所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工序流程下个定义的话就是 “教授买仪器,学生用仪器,请人修仪器”。 笔者认为, 要让实验设备真正地释放能量,不在于它们目前能干什么,而是在于他们能否或是否已经被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开发延拓以强大其功能。 这里阐述一个课题组负责导师的观点:按部就班的实验没有任何科研价值,因为它们一切尽在掌握;科研过程愈曲折,回味起来愈有味道。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同类型现成实验设备的功能大相近庭,做的人多了自然就会缺乏 “创新点”。 成熟的实验设备本身就是对新领域探索中思维的约束、方法的误导。成熟的实验设备拥有完整而系统的实验流程,研究人员被其灌输了无一例外的实验结果预期。所谓相同的实验做上三次就是体力活,因为科研不是也不需要量产。 这样它们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必然会被改造、调整。 “请人修仪器”这是初级阶段;“请人改仪器”那也就是中级水准;按照科研人员的意志完成仪器设备改造才算得上高端。很遗憾,我们实验室大致位于踏入初级,中级未满的水平。 为什么一些在国外“含着金钥匙”搞科研的回国后却数年不见成果,难道果真是现有的条件差吗?倘若如此,身处同一屋檐下的同伴们又为何可以硕果累累?首先,不怀疑在受到条件限制下依然踏踏实实科研的人们。再者,创新建于在新式、高端仪器设备是一个伪命题,用着旧设备领跑的大牛确实并不少见。但最重要的是,仪器设备最终只是工具和手段,科研的成果不因仅是几个结论。科研的确是重在过程:不妨打开机箱这只黑箱,一窥究竟。 作为研究生或是科研工作者,不能被仪器设备所束缚;否定它们,踩在它们的身上往上爬。 既然是作为工具和手段,实验仪器必然终究是死的。 试验仪器设备若是肉体,那科研人员严谨的作风、活跃的思维、传承的风格就是灵魂。 在部分西方人眼中,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十足的暴发户:有钱但缺少与物质丰富相对应的精神丰富。可能在他们眼中的中国的实验室亦是这样。一流的实验室必定拥有优秀的传统,如同贵族大都严守自己的家训一样。对于一个还在最显眼的地方贴着“实验后请自觉打扫卫生”公告;工具被随意摆放,灯火通明却无一人其中的实验室,想必是很难期待它的一流实验设备能够掩盖其肤浅的底蕴。科研的进步、学科的发展依靠的是不单能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始终保有优秀传统的科研团队和他们的实验室。 先进的实验室不等于一流的实验室。 实验设备的新与旧、传统与高端 仅据笔者了解,在中国的工科领域申请项目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 1 )必须是基本满足项目申请要求的实验室才可能“中标”,一般在基金书上注明“该经费用于某某仪器购买”且如果数目较大,那么希望也就不大了;( 2 )基金项目的用于购置实验设备的拨款大多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完,否则予以收回。 因此,把实验设备按照新与旧、传统与高端来划分,它们所受待遇大致是:用上一笔经费,填补下一个申请要求的空白:盲目的追逐高新仪器,以备不时之需。而在讨论是否跟换旧式的传统实验设备时,大多显得比较纠结:能用则用,拖字诀。同样表示纠结还出现在如何安置使用三五年的高档货:博士用完给硕士,硕士用的差不多了可以让本科师弟们尝尝鲜。当然,它们同时兼具在基金申请书上打头阵的艰巨任务。上岁数的传统仪器大体上能够充分发挥余热,笔者的体会是关键时刻还是它们最给力。 实验设备随时间的转变是:高端的新仪器 - 高端的旧仪器 - 传统的新仪器 - 传统的旧仪器。实验室的仪器配置是否也应该符合一定的“高低搭配”? 用高端的仪器抢占前沿高地诚然难能,但能够静下心探究经典的原理并加以验证则更为可贵。 “议古论今,将今论古”、“温故而知行”式的螺旋式发展应该就是科研发展的模式。
个人分类: 科技|4806 次阅读|9 个评论
这样的事情如何处理?
liwei999 2011-1-27 20:47
这样的事情如何处理? (2351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7, 2011 03:55AM 看到了徐老师的博文《科研故事:仪器,测试,解谱》 。故事的核心是这样的 引用: 有两个单位的人打电话向我咨询这个实验的做法(“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碳纤维微结构”),我介绍之后,对方问我能否帮他们测试并“解谱”,他们掏测试费,我告知他们这是研究,不是服务,想做就照着文献做就是了。我以前遇到过此类事情,也听很多人提起过,感觉有的人认为自己做的就是科研,仪器分析就不是科研,这种人不在少数,他们觉得,不就是操作一下仪器嘛,塞进去样品,出来结果就行了,没什么了不起,这还要研究? 不知道徐老师如何看待自己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至少在镜某看来,徐老师的角色扮演得很瘪脚,甚至是看到了众多的国人研究人员的影子。都说国人研究人员不善于合作,徐老师的故事算是给了个实例。发一篇文章能有两个单位的人来电话咨询,应该是值得“感恩”的事情。要知道,如今的论文几乎没有人看,最多是看看题目和概要。拿钱来解决问题是俗了一些,但是如果是替硕士生想想的话,让学生做作这样的事情也未尝不可。当然利用学校的设备这样做法需要有个说法(章程)。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把事情办成,通过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而不是去介意对方是如何的办事不得体。如果认为“拿钱来解决问题”不好,是否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测试的具体问题呢? 如果徐老师也认为自己的那个实验是属于“想做就照着文献做就是了”的档次的话, 不重视“表征”里的科学 的这顶帽子自己戴上也许是最合适的了。知道这个事情不容易,就更需要对初学的、没有入门的人有所帮助,而不是冷冷地给一句“想做就照着文献做就是了”。除非是徐老师默认自己实验方法里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按照京城里的说法就是属于“挂上个油饼儿狗都会做”一类检测。 作为一个一般论, 引用: 徐老师说: 从事实验研究的人大概没有不使用仪器进行分析的,却很少有人或单位重视那些从事仪器分析的工作者,把这一重要科研环节及其从业人员当作支撑部门看待,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这种不重视的直接结果就是没有高水平的人愿意从事仪器分析工作,有再多先进仪器设备,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好材料,却不能“看”清楚,更别指望解释清楚了。 镜某十分不赞成这类“抽象”的说法。如何定义“从事仪器分析的工作者”呢?这个分析仪器的起价是多少才值得配备一个专门的从业人员呢?把仪器看作是科研的支撑部门、还是看作是科研的开拓部门,这个问题也不全都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判断吧? 仪器这个东西,很可能就会成为“共用厨房”、“共用厕所”。在大学里,仪器还有个教育学生的“玩具”使命。怎么办?有人“掏测试费”徐老师都不肯干,镜某也真想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777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实验仪器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yrj 2010-12-8 08:58
ci te from: http://www.bio-equip.com/bbs/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75923id=16393skin=0page=1star=1 仪器中文名称 仪器英文名称 英文缩写 原子发射光谱仪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AES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 直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Direct Current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DCP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UV-Vis 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 Microwave Inductive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MIP 原子吸收光谱仪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 原子荧光光谱仪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Spectrometer FTIR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FT-Raman Spectrometer FTIR-Raman 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 GC 高压/效液相色谱仪 High 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离子色谱仪 Ion Chromatograph 凝胶渗透色谱仪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 GPC 体积排阻色谱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 SEC X射线荧光光谱仪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XRF X射线衍射仪 X-Ray Diffractomer XRD 同位素X荧光光谱仪 Isotop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电子能谱仪 Electron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能谱仪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EDS 质谱仪 Mass Spectrometer MS ICP-质谱联用仪 ICP-MS ICP-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G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LC-MS LC-MS 核磁共振波谱仪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NMR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ESR 极谱仪 Polarograph 伏安仪 Voltammerter 自动滴定仪 Automatic Titrator 电导仪 Conductivity Meter pH计 pH Meter 水质分析仪 Water Test Kits 电泳仪 Electrophoresis System 表面科学 Surface Science 电子显微镜 Electro Microscopy 光学显微镜 Optical Microscopy 金相显微镜 Metallurgical Microscopy 扫描探针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表面分析仪 Surface Analyzer 无损检测仪 Instrument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物性分析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热分析仪 Thermal Analyzer 粘度计 Viscometer 流变仪 Rheometer 粒度分析仪 Particle Size Analyzer 热物理性能测定仪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Tester 电性能测定仪 Electrical Property Tester 光学性能测定仪 Optical Property Tester 机械性能测定仪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er 燃烧性能测定仪 Combustion Property Tester 老化性能测定仪 Aging Property Tester 生物技术分析 Biochemical analysis PCR仪 Instrument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NA及蛋白质的测序和合成仪 Sequencers and Synthesizers for DNA and Protein 传感器 Sensors 其他 Other/Miscellaneous 20升不锈钢自动发酵罐 20-litre stainless automatic fermentor 300升不锈钢自动发酵罐 300-litre stainless automatic fermentor 80升不锈钢自动发酵罐 80-litre stainless automatic fermentor DNA测序仪 DNA sequencer DV800核酸/蛋白分析仪 Nucleic acid protein analyzer PCR操作台 PCR chamber PX2多用途PCR仪 Multi-purpose PCR equipment RCCS-批量式旋转细胞培养系统 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 氨基酸分析仪 Amino acid analyzer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Auto amino acid analyzer 比浊仪 Turbidity comparator 不锈钢板式滤器 Stainless steel filter 超级潜水电泳仪 submarine electrophoresis unit 超滤器 Ultra filter and 4 pieces of filtration 垂直电泳系统 vertical electrophoresis system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 Ultrasonic Cell Disruption System 成像检测系统 Chemiluminescent detection system 程序降温仪 Programmable controlled rate cell freezing system 垂直电泳装置 Clamping frame an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vertical electrophoresis 粗纤维测定仪 Equipment for Raw Fiber determination 单杯药物溶出仪 Single cup diffusion meter 蛋白纯化交换柱盒 Protein purification sample set 蛋白纯化系统 Protein Purification System 蛋白核酸分析仪 Protein nucleic acid spectrophotometer 蛋白快速纯化工作站 Protein purification apparatus 等电聚焦电泳仪 Protein isoelectric system 等电聚焦双向电泳系统 Isoelectric focal bidirection electrophoresis 电化学工作站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电击转化仪 Pulse cell transfection system 电激转化仪 Electroporation instruments 电洗脱电泳槽 Electro-eluter 电细胞融合仪 Cell electro fusion device 电泳槽 Electrophoresis cells 电泳系统 Electrophoresis system 电泳系统 2-D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电泳仪 electrophoresis System 电转膜系统 Mini transfer tank for electrophoresis 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Animal cell bioreactor 多肽合成仪 Peptide synthesis apparatus 多用蛋白电泳仪 Horizontal vertical electrophoresis 多用途PCR仪 Multifunctional PCR 二维图象分析仪 Spectral bio image system 发酵罐 Fermentation system 防震台 High performance lab table for microscope 干胶仪 Gle dryer 核酸提取仪 Nucleic Acid isolation machine 基因扩增仪 PCR 基因枪 Particle delivery system (PDS) 近红外成分分析仪 Near-infrared content analyzer 拉制仪 Glass Microelectrode puller 连续黏度计 continuous 流式CELL分析仪 Flow cytometer 脉冲电泳槽 Pulse field electrophoresis cell 脉冲电泳仪 Pulse field electrophoresis spectrometer 毛细管电色谱仪 Capillary Electropharesis Spectramete 毛细管电泳分析仪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毛细管电泳系统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ystem 毛细管电泳仪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酶标仪 Micro plate spectrophotometer 酶标仪 Automatic microplate reader 酶标仪 Micro plate reader 膜片钳系统 Patch clamp system 凝胶成相系统 Gel imaging system 凝胶染色系统 Gle stainer system 凝胶渗透色谱仪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 抛光仪 Microforge 切片转移装置 Section transfer system 全波长扫描酶标仪 Pan-wavelength micro plate reade 全湿电转移装置 Tank transfer unit 全自动DNA测序仪(配套软件) DNA sequencer 全自动DNA遗传分析仪 Genetic analyzer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Automatic Amino acid analyzer 全自动多功能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Automatic multifunction chemiluminescent analysis system 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 Automatic microplate reader 全自动发酵罐 Automatic fermenter 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 Automatic solid phaseextract system 全自动菌落计数仪 Colony Counter 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Gel image analyzing system 染色体自动识别分析测试系统 Genetic workstation 三升六联自动发酵罐 3-litre hexa-automatic fermentor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 Real-time Fluorescence 实验常用电泳仪 electrophoresis System 视频导电仪 Electroencephalograph 数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Digital gel image analysis system 双相电泳槽 Protein 2-D electrophoresis 双向电泳系统 Isoelectric Focusing system 双向电泳仪 Double-direction electrophoresis spectrometer 水平程序控制电极拉制器 Horizontal programmed puller 索式抽提仪 Soxhlet extractor 梯度PCR仪 Gradient thermal cycler(PCR) 通用酶标仪 Universal microplate reader 微电极操纵器 Pulse motor microdrive 微电脑酸度计 Micro-computer acidometer 微电泳仪 Micro electrophoresis 微机化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 Computerized electrochemical analyzer 微生物快速自动鉴定系统 Auto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Microorganism 洗板机 plate cleaning instrument 细胞融合仪 Cell fusion System 细胞遗传学工作站 Cytogenetics workstation 纤维提取器 Cellulose extractor 小动物行为活动记录分析系统 Video camera and analysis system for animal observation 小型垂直电泳 vertical electrophoresis unit 小型双垂直电泳槽 Mini double-sided vertical cell 序列分析电泳系统 nucleic acid sequencing system 液氮罐 Cryobiolgical inventory system 遗传分析仪 Genetic analyzer 荧光定量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ye PCR 原位灭菌实验室级发酵设备 Laboratory Fermenter 真空浓缩机 Speed vacuum concentration apparatus 转移电泳槽 Trans-blot transfer 紫外交联仪 Cross linking machine(UV) 自动堆码器及培养基制备系统 Auto agar culture apparatus 自动微量注射器 Auto-micro injector 最新荧光酶标仪 Fluorescence microplate reader 高速离心机 High Speed Centrifuge 荧光分光光度计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KX-21全自动血液分析装置KX-21 The full-automatic blood analyzes to equip KX-21 SQUID高精度磁学测量系统 SQUID Magnetometer XRD粉末衍射仪 X-Ray Diffraction Meter 一氧化碳分析仪 Portable IR CO Analyzer 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式三用紫外分析仪) Tripurpose ultraviolet analyzer (Dark-box Triusage Ultraviolet Analysis Instrument) 大流量TSP采样器 Grate flow TSP sampling instrument 小型台式离心机 Benchtop Centrifuge 双向电泳 2-D electrophoresis system 双垂直电泳槽(两种电泳槽及配套电泳仪) Vertical Electrophoresis Tanks (Two Electrophoresis Tanks with an Electrophoresis Meter) 双波长飞点扫描分析仪 Dual-wavelength Flying Spot Scanner 双波长飞点薄层扫描仪 dual-wavelength flying spot TLC scanning instrumater 双稳定时电泳仪及电泳槽 Electrophoresis Meter with Electrophoresis Tanks 心理CT Psychology Computer Test System 心理测试软件系统 Psychology Test Softwar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气象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y 水质监测仪 Water quality monitor 水浴摇床 Water Baths Shaker 加热磁力搅拌器 Magnetic Stirring Apparatus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Semi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半微量电子分析天平 Analytical semi-micro-balance 可见风光光度计 VIS Spectrophotometer 四通道血凝仪 4 channels blood coagulometer 生化培养箱 Biochemical 生化培养箱 Biochemisty Incubators 生物制品冷藏柜及真空干燥器(低温培养箱) ICP-incubator cooled with process controller 生物制品冷藏柜及真空干燥器(真空干燥箱2) Vacuum drying oven 电子天平 Electronic balance 电化学工作站 Work station for electric chemistry 电化学分析系统(恒电位仪)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System (potentiostat / galvanostat) 电动搅拌机 Agitator 电泳仪 Electrophoresis 电热恒温培养箱 Electro- thermal incubator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Electro- thermostatic blast oven 电热鼓风干烘箱 Lab Oven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Simultaneou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 石墨炉原子化器 Graphite furnace atomizer 光谱仪用灯 Spectrum Instrument Lamp 全功能型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 Combined Time ResolvedSteady 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系统 Autostainer Universal Staining System 全自动界面张力仪 Automatic tension apparatus 全自动遗传分析系统 ( 遗传分析系统) Automated Genetic Analysis System 全自动酶标检测仪 Auto ELISA detecter 冰箱(无霜) Refrigerator (Frost Free) 同步热分析仪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扫描探针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红外干燥箱 Infrared Oven 红外分光光度计 Infrares spectrophometer 红外快速煤质分析仪 Computer Ir Celerity coal Analysis Instrument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Automatical Double Pure Water Distillatory 自动电位滴定仪 Automatic Titrimeter 自动血球计数仪 automatic Blood Cell Counter 血液生化分析仪 blood biochemical analyzer 行星式和膏机 Material mixer 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Low Speed Large Capacity Centrifuge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仪 Event related evoked potentials equipment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仪 Event related evoked potentials equipment 实验室用制冰机 Ice Machine for Laboratory 昆虫触角电位测量系统 Insect tactile electromagnetic wave analyzer 表面吸附仪 Surface and aperture meter 表面活性测定仪 Exterior Live Determiner 便携式脑电图机 32ch Digital EEG System 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 Milling Exponent Determiner 差热热重同步分析仪 TG/DTA meter 恒温振荡培养器 Thermostatic oscillation incubator 荧光分光光度计 Spectrofluorometer 荧光分光光度计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荧光光度计 Fluorescence Photometer 荧光酶标仪 Microplate System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火焰分光光度计 Flame Emission Spectrophotometer 核酸蛋白纯化系统 Nucleic Acid Auto-purification System 核酸提取仪 6100 Nucleic Acid PrepStation 真空干燥箱 Vacuum Drying Apparatus 机械真空泵 Vacuum Pump 真空磁悬浮熔炼炉 Vacuum induction levitation melting furnace 真空磁控溅射系统 Vacuum evaporative sputtering machine 胶质量指数测定仪 Colloid Quality Exponent Determiner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High Efficienc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高速冷冻离心机 high-speed refrigerated centrifuge(used for the laboratory) 偏振赛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Polarizatio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超低有机物型超纯水机 Ultrapure Water Machine 二氧化碳培养箱 CO2 INCUBATORS 高速冷冻多功能离心机 High speed refrigerated multifunction centrifuge 吹扫气体发生器 FT-IR Purge Gas Generator 制冰机 System ice model 旋转蒸发器 Rotary Evaporators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spectrometer 喷雾干燥机 Spray Dryer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Vacuum Pump with Circulated Water System 智能灰熔点测试仪 Intellectual Ash Melting Point Test Instrument 智能液化硫测定仪 Fludified Sulfur Determiner 温冰箱 Low temperature refrigerator 焦炭反应性测定仪 Coke Reaction Determiner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UV-Visible-NIR Spectrophotometer 紫外分光光度计 UV Spectrophotometer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 VIS Spectrophotometer 超级恒温水浴 Super ThermostaticWater-bath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Ultrasonic Cell Crusher 超纯水系统 Ultra Purified Water System 超纯水系统 Hyperpure water system 超滤装置(含超滤膜) Ultrafilaer Instrument 微孔板液闪发光计数仪 Gradient Thermal Cycler 微机控压密闭消解系统 Microvave Digestion System 微颗粒测定仪 Micro particulate monitor 数字图象分析系统 Micro-image analysis system 数字显示旋转蒸发仪(垂直冷凝) Digital rotary evaporators (vertical condenser) 瑞士梅特勒电位滴定仪(全自动多管电位滴定仪) Potential Titrator (Flexible Dual Driver General Autotitrator) 熔点仪 Melting Point Apparatus 磁力恒温搅拌器 Stirring hot plate 精密电子天平 Precision electronic balance 精密型便携式电导仪 Conductivity Meter 膜片钳微操纵器 Patch-Clamp Micromanipulators 膜片钳灌流系统 Patch Clamp Bath Perfusion System 酶标仪 Microplate Reader 酸度计 pH Meter 膳食纤维测定仪 Dietary Fiber Determination System 薄层色谱扫描分析仪 Thin-layer chromatogram 流动分析与过程分析 Flow Analytical and Process Analytical Chemistry 气体分析 Gas Analysis 基本物理量测定 Basic Physics 样品处理 Sample Handling 金属/材料元素分析仪 Metal/material elemental analysis 环境成分分析仪 CHN Analysis 发酵罐 Fermenter 生物反应器 Bio-reactor 摇床 Shaker 离心机 Centrifuge 超声破碎仪 Ultrasonic Cell Disruptor 超低温冰箱 Ultra-low Temperature Freezer 恒温循环泵 Constant Temperature Circulator 超滤器 Ultrahigh Purity Filter 冻干机 Freeze Drying Equipment 部分收集器 Fraction Collector 氨基酸测序仪 Protein Sequencer 氨基酸组成分析仪 Amino Acid Analyzer 多肽合成仪 Peptide synthesizer DNA测序仪 DNA Sequencers DNA合成仪 DNA synthesizer 紫外观察灯 Ultraviolet Lamp 分子杂交仪 Hybridization Oven PCR仪 PCR Amplifier 化学发光仪 Chemiluminescence Apparatus 紫外检测仪 Ultraviolet Detector 电泳 Electrophoresis 酶标仪 Microplate Reader 或(ELIASA) CO2培养箱 CO2 Incubators 倒置显微镜 Inverted Microscope 超净工作台 Bechtop 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er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 Automatic Analyzer for Microbes 生化分析仪 Biochemical Analyzer 血气分析仪 Blood-gas Analyzer 电解质分析仪 Electrolytic Analyzer 尿液分析仪 Urine Analyzer 临床药物浓度仪 Analyzer for Clinic Medicine Concentration 血球计数器 Hematocyte Counter 菌落计数仪 Colony counters 恒温干燥器/恒温恒湿器 Drying Ovens/Humidity Chambers 送风定温恒温器 Forced Convection Constant Temperature Ovens 惰性气体恒温器 Inert Gas Ovens 精密恒温器 Precision Constant Temperature Ovens 洁净恒温器 Clean Ovens 送风定温干燥器 Forced Convection Constant Temperature Drying Ovens 空气幕送风定温恒温器 Forced Convection Ovens With Air Curtain 定温干燥箱 Constant Temperature Drying Ovens 角形真空定温干燥器 Vacuum Drying Ovens 恒温恒湿器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mbers 流水线设备 In-Line System for Underfill Adhesive and Encapsulation 恒温培养器 Constant Temperature Incubators--- 可程式低温培养器 Low Temperature Program Type Incubators 低温培养器 Low Temperature Incubators 低温稳定性培养器 Low Temperature Stability Incubators 培养器 Incubators CO2培养器 CO2 Incubators 振荡培养器 Shaking Incubators 冻结干燥器 Freeze Dryers--- 冻结干燥器 Freeze Dryers 离心形冻结干燥器 Centrifugal Freeze Dryers 灭菌器 Sterilizers--- 干热灭菌器 Drying Sterilizers 高压灭菌器 Autoclaves Sterilizers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terilizers 环形燃烧管灭菌器 Loop Cinerator 纯水制造装置 Water Purifiers--- 纯水制造装置 Water Stills 超纯水制造装置 Ultra-pure Water Purifiers 简易纯水制造装置 Water Purifiers 超纯水制造装置系统 Ultra-pure Water Purifier System 大容量纯水制造装置 Water Purifiers System 洗净器 Washers--- 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机 Laboratory Glassware Washers 超声波清洗机 Ultrasonic Cleaners 大型超声波清洗机 Aqueous Ultrasonic Cleaning Systems 超声波试管清洗机 Ultrasonic Pipet Washers 超声波清洗机 Ultrasonic Cleaners 恒温液槽 Constant Temperature Baths--- 投入式恒温装置 Constant Temperature Devices 油槽 Oil Baths 振荡式低温水槽 Low Constant Temperature Shaking Baths 深槽形恒温水槽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s 粘度测定槽 Kinematic Viscosity Baths 液压式恒温水槽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s 精密低温恒温水槽 Precision Low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s 低温恒温水槽 Low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s 试验管加热板 Heating Blocks 冷却液体循环器 Cooling Liquid Circulators 冷却水循环器 Cooling Water Circulators 便携式冷却器 Immersion Cooler 寒流捕获器 Cooling Trap 冷却水外部循环器 Cooling Water Circulators 试验槽 Thoughs 高温炉 High Temperature Furnaces Heating Apparatus--- 马弗炉 Muffle Furnaces 超高温电气炉 Ultra-High Temperature Electric Furnaces 高温电气炉 High Temperature Electric Furnaces 真空气体置换炉 Gas Replacement Vacuum Furnaces 造粒干燥装置 Granulating and Drying Apparatus for Wet Powder Body and Liquid--- 喷雾干燥器 Spray Dryer 有机溶剂喷雾干燥器 Spray Dryer 生产线喷雾干燥器 Spray Dryer for Product Line 浓缩器 Evaporators--- 旋转蒸发仪 Rotary Evaporators 溶媒回收装置 Solvent Recovery Unit 乳化搅拌振荡器 Homogenizers, Stirrers, Shakers--- 磁力搅拌器 Magnetic Stirrers 加热板 Hot Plates 振荡器 Shakers 送液减压加压装置 Aspirators, Pumps, Compressors 搅拌器 Stirrers 实验室自动乳钵 Laboratory Mill/Universal Ball Mill 粉碎器 Cutting Mills 生命科学关连仪器 Life-Science Related Instruments 生物技术关连仪器食品分析仪器 Bio-Technology Related Instruments, Food Analysises Instruments 形态观察分析系统 Mapping Analyzer 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 Biomioleculer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高速液相色谱仪 LC-CE/CEC System 血管壁细胞混合培养系统 Dynamic Coculture System 动植物破碎机 基因检查仪器 Genopattern Analyzer ATP测定器 ATP Measuring Instrument 分光光度计 Microplate Spectrophotometer 细胞培养发酵用自动分析系统 Automated Chemistry Analyzer for Monitoring Cell Culture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细胞生死判别系统 Cell Vital Analyzer 细胞计数分析装置 Cell Scaler/Analyzer 2元电泳仪 荧光 Spot Cutter 高速冷却离心机 High Speed Refrigerated,Centrifuges 微量高速离心机 High Speed micro-Centrifuges 液体中微生物简单测试仪 Simple Germ Test Kit simple Tester 试料混合器 Blender 防爆冷藏柜 Explosion proof Freezer and Refrigerator 杀菌水生成系统 Sterilization Water Production Device 膜式脱气装置 Filter-type Air Extractor 抗酸化机能水制造装置 Acid-Resistant Water Purifier 高性能净水器 反渗透式高性能净水器 分析仪器 Analytical Instruments--- 分光光度计 Spectrophotometer 元素分析装置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ICP发光分光分析 ICP Atomic Emission Spectrophotometer X线光分析计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气体分析计 Gas Analyzers 回折/散乱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 Analyzer,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Laser Diffraction Device 低真空走查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 Scope 高速液相色谱仪 Liquid Chromatograph 滴定装置 Automatic Titration 大塚电子制品 电位计 膜厚计 散乱光光度计 LCD测定评价装置 热量计 天平 Balances 物性试验测定器 Physical Properties Measuring Apparatus, Testing, and Measuring Apparatus--- 近红外分析装置 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 融点测定仪 Melting Point Measuring Instrument 热分析系统 Thermo System 自动反应装置 Automatic Reactor 水分计 Moisture Analyzer 引张压缩试验机 Tester,Tension and Compression 数字粘度计 Digital Viscometer 振动式粘度计 Vibro Viscometer 浸透压测定装置 Osmotic Pressure Meters 超临界水酸化系统 Small SCWO Systems 重金属排液处理装置 Heavy Metal Eliminator 简易水质检查试验纸 Water Quality Tester Strips PH计 Phmeter 导电率计 Conductivity Meters 湿度计 Hygrothermometers 过滤器 Filter 试验研究设备 Laboratory Design and Engineering--- 通风柜 Fume Hoods 排风机 Blowers 实验台 Laboratory Furniture 保管柜 Storage Cabinets 实验台用附属器具 Carts and Laboratory Table Attachments 环境制御设施 Research Facilities, Product Lines, Environment control Devices--- 生物安全柜 Biohazard Safety Equipment 废水处理系统 Waste Water Treatment 试验动物饲养室 Bio Clean Room for Animal experiment 环境实验设施 Research Facilities, Product Lines, Environment Experiment Facilities--- 电磁波室 隔音室 恒温室/恒温恒湿室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acilities 低温室 Constant Low Temperature Facilities 人工气候室 Artificial Atmospheric Phenomena Simulator 动物研究用高压蒸汽灭菌装置 Sterilization Systems, for Animal Research
个人分类: 未分类|7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熟练地维修和调节仪器,还要有着百折的打算以及不挠的精神
guangyin 2010-10-22 17:44
之前西德 莱宝海拉斯LH ELS-22,会用他不容易啊。经常出问题,调节起来还麻烦。 掌握之后心里就有数了。 还有那些纠结的凝聚态物理的课题~~ 加油!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构功能一体化团队主要科研设备
siccashq 2010-10-18 11:29
目前我研究团队已经购买和确定要购买的实验仪器包括: 1,超声粉碎仪,750W。 2,纳波热高温马弗炉,LHT 08/17,1750度。 3,纳波热中高温马弗炉,LH 15/13,1300度。 4,纳波热中温管式炉,R 100/750/12,1200度。 5,长沙隆泰HAMiLab-HV3微波多功能高温实验 炉,保护气氛,真空可达10 -3 Pa,1600度。 6,科晶公司,OTF-1200X真空管式炉。 7,科晶公司,KSL-1700X箱式炉。 8,放电等离子烧结炉,(正在购置)。 9,球磨机。 10,切割机。 11,抛光机。 12,镶样机。 13,通风橱。 14,大小烘箱。 15,精密电子天平,测密度。 其他设备按照按需购买原则逐步购置。 欢迎合作交流,也欢迎研究生和本科生来材料所平台进行科研训练。
个人分类: 甬道行|5028 次阅读|9 个评论
技术就是金钱
chile 2010-10-12 12:56
上午去参观和预约SPR仪器,在哪里看见了一个不大的给芯片修饰的装置,据说是一辆qq的价钱。想想以前国外公司说要卖给我设备是100万时候,我想国外公司还真能赚钱。没办法,人家设备做的确实实用和管用。 这也想到我们自己正在设计的仪器,怎么能从方便实验角度出发进行改进,才是将来要产业化的一个重点,否则即使很好也不会推广的很好的。 一般仪器核心原理一般都很简单,但是怎么将这个原理很方便实现,就需要不段的改进设备布局及操作,这就是需要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 技术实现就要以人为本,也是一种以懒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能一直都依赖现有设计模型而不去改进。
3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仪器就是“大爷”
gl6866 2010-9-20 22:52
杨延丽写了一篇题为 《别让仪器做大爷》 的博文。认为仪器的使用者如果对高级的仪器摆弄不好的话,是挺耽误事的。我有个不同的感受,和她的观点相反。我说仪器就是大爷。为什么?我下面道来。我不是个仪器使用者,而是一个被仪器者。我每年都要去医院做一二次超声心动的检查。我把每次的检查报告都留下来。后来我才发现一个猫腻,原来我的病情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每次我的检测报告都有点不同。 原来,我以往的诊断都是存在医院的数据库里的,写诊断书的大夫把我先前的记录调出来改一下便又出了一份新的。尤其是最近几次,我愈发觉得不大对劲了。我便将先前存留下来的诊断书拿出了比对了一下,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出报告的大夫就是将以前的诊断结果重新排列组合一下,ABC变成CBA变成BAC等等,而且都是手写的。我很奇怪,诊断报告为什这样呢?现在计算机在各家医院已经极为普遍,可以直接打出诊断报告。大概是超声心动仪过于复杂而无法接打印机,必须用手写吧。众所周知,大夫写的字是非常难认的,幸亏我还有点医学常识,大致能读懂诊断报告,要是换了别人,要是没有保留以前的诊断报告,还真得要让那仪器给忽悠了呢。 现在我渐渐学会看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报告了。具体不是看它的结论,而是看那些测出来的数据。比对数据,要比看诊断结论有意义多了。幸好现在有了互联网,我可以慢慢查出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指标没什么大的意义。我也曾拿着诊断书给心内科大夫看,他们只是溜一眼,根本不在乎那些报告。后来我想也不无道理,人家心内科的大夫自有自己的医法。以前没有超声心动仪心内科的大夫就没饭吃了?心内科大夫见我是公费医疗,就开大处方。药费虽然可以报销一部分,但那药也别随便吃啊。现在我的身体还可以,到真需要吃药的时候再吃也不晚,所以我基本不找心内科大夫看病。 我不能给人看病,也不会操作超声心动仪。有一条理我却是明白的,性命是自己的,仪器是医院的。人总是要死的,要么被治死,要么被吓死。这两点医院都能做到。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我怎么也要把命抓在自己手里一部分吧。因此,我每年还要定期去做超声心动检查,对于我而言,仪器就是大爷!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3187 次阅读|3 个评论
仪器使用,宜“悟”不宜“捂”
boxcar 2010-9-12 22:42
刚才看了博友杨延丽的新博文 避让仪器做 大爷 ,再次提到了关于科研仪器的问题。对科研仪器相关问题,我以前也曾不止一次地撰文分析过【 2-7 】,不过主要是侧重在需求和研发层面的探讨,今天再就这个问题啰嗦几句,分析一下使用仪器的理念和方式。我的观点是,在仪器使用方面,亦 悟 而不宜 捂 (再次用撷英绝活)。 但凡有过一段时间的国内实验室研究经历的老师或同学,大概都会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及此事,有些吃过些闭门羹或者苦头的人甚至会很忿忿不平,不为别的,只因为在仪器使用中很多人都遭遇到了种种不便。这种不便的起因,说穿了就是一个字 捂 。是的,有些实验仪器的管理人员有一种不大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仪器 捂 在自己的手里,别人希望用时不愿意提供方便,有时会故弄玄虚,有时甚至设置障碍。 捂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通常是有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把自己负责的仪器设备看作准私有财产,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排他性,从而把设备捂在自己手里而绝不容他人染指。客观原因是对最大限度地使用仪器没有信心,总怕把它搞坏了不好修理,所以不愿意把设备拿出来给人用。 仪器设备 捂 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仪器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利用率下降、产出成果不多。 捂 的间接后果,是管理和操作仪器的人员在很长时间里坚持把高级仪器当成 祖宗牌位 供起来膜拜,只知在有宾客来访之际卖力气宣扬仪器如何的高端精确,却全然不知道如何正确、熟练地进行操作,进而充分利用仪器的各项功能去开展高水平的工作,久而久之,捂住的就不只是手头的一台高品质高价格的仪器了,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顺便被抑制而不能借助设备得到充分的发挥。既然捂存在如此多的问题,那么在实际运用时就不该再努力下手去捂了,这时候要动手也应该是去操作仪器,而不是拉块蒙布把仪器盖住。 面对仪器,不该动手去捂,而应该设法用心去悟。作为实验仪器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不但应该熟悉仪器的技术指标和主要用途,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吃透仪器的原理,并能品出仪器在设计上的种种妙处,进而达到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通,真正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真正用好仪器。做到这些,不能靠仪器的说明书,也不能只靠仪器生产厂商的技术培训,主要要靠个人平常用心去钻研琢磨和日积月累的经验堆积,这时候靠的主要是领悟,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很多悟性高的技师,其实际仪器使用能力远胜于只知道僵化地利用仪器的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读者真的能够悟得好、悟得对,靠这个悟字还是可以帮人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总之,关于仪器的使用,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自己可以做怎样的选择,是选择捂还是悟 真的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和思考。 【 1 】杨延丽: 别让仪器做 大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332 【 2 】吕喆: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面临的 牵引 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447 【 3 】吕喆: 国产仪器研发之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426 【 4 】吕喆: 国产仪器研发之 浅 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9072 【 5 】吕喆: 国产科研仪器还 欠 什么? h 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518 【 6 】吕喆: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8171 【 7 】吕喆: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067
个人分类: 科学网|59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欢迎参加生命科学仪器设备供货商用户满意度调查
smilesun 2010-8-9 19:39
第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即将在中国科大召开。 在2008年举办的第一届平台会议上,对生命科学领域常用大型仪器设备供货商的售后服务进行了一次调查,得到与会者和各公司的高度重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调查,促进各公司积极改善售后服务.对于服务极差的公司,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购买他们的仪器,甚至采取联合抵制。 欢迎各生命科学平台参与此次调查活动。可以下载附件的调查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如实填写,8月12日前email发送到biotech@ustc.edu.cn 填写调查表时务必正确填写填表人的信息,以便我们确认填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未正确填写填表人信息,一律不作为有效调查问卷,不作统计。 如果填表过程中,有问题需要咨询,欢迎致电,13956009879联系人罗昭锋。 点击此处下载调查表
个人分类: 仪器共享|3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嵌入式微处理器在电磁法勘探仪器中的应用
chrujun 2010-6-6 01:37
嵌入式微处理器在电磁法勘探仪器中的应用 仇洁婷,陈儒军 电磁法仪器采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是EMPU(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又称嵌入式微处理器,负责控制、处理、运算仪器的所有数据。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对电磁勘探仪器革新起着决定性作用。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不仅可以对电磁采集信号进行复杂处理和控制,而且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仪器操作环境提供了可能。嵌入式微处理器主要有X86、ARM、MIPS、PowerPC等系列,而在电磁法仪器中,主要用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则是X86处理器和ARM处理器: (1)采用X86处理器的电磁法仪器 X86是Intel的一种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泛称。X86经历30年的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软硬件和周边设备的支援。X86产品无论是在PC机领域内,还是在服务器和各类嵌入式设备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当今的电磁法仪器中,X86处理器也是极受青睐,其中包括:V5-2000大地电磁仪(386 CPU),EH-4电法仪(486 CPU),GDP-32II多功能电法仪(586 CPU),V-8多功能电法系统(586 CPU) 等。国内方面,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的分布式被动源电磁系统是以PC104 386 工控机为控制计算机,中南大学研制的多频电法数据采集系统也是采用Intel的PENTIUM-MMX处理器。 (2)采用ARM处理器的电磁法仪器 ARM技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占据了75%以上的32位RISC微处理器市场份额,ARM处理器及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以其设计灵活、软硬件可裁剪、性能优越、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受到设计者们所重视。德国Metronix公司最新推出的GMS-07综合电磁法仪则是采用了以PXA255 XScale为处理器的通用嵌入式主板。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在研制海底大地电测深仪的一期建设中,意识到以286系列为主控单元已不适应高效率、高集成度的技术需要,因此,通过采用ARM7 TDMI架构的ARM芯片取代当前的286系列主控单元等措施对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器进行改进,仅用ARM芯片取代原有主控单元这一项改进就降低仪器功耗约25%,实现了功耗降低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此外,中国地质大学在海底可控源电磁观测系统的数据采集电路设计中采用AT91RM9200处理器为核心,与采用兼容于传统PC104总线标准的处理器相比,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同时降低了仪器功耗 。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4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生活随笔(三)---科研仪器与战场武器的思考
yuzhipeng 2010-5-27 20:27
在这段时间内军事新闻网上报道我国与一些国家在中国南海的某些问题上的矛盾愈发尖锐,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实战演习。先进、高准确度及高杀伤力的武器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但是由于一些现阶段先进武器的禁售,我国面临巨大挑战。虽然我们在战场,但是我们所处的位置及所承担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去思考:在科研这个战场上,我们所用的高端仪器设备有多少是本国品牌技术生产的?;在国外发表的高质量论文中有多少是靠设备的先进而发表的?;如果有一天发达国家也实行禁售华高端设备,中国的科研水平是否会受到巨大影响?我们何时才能舒心、放心的用上本国生产的国际一流高端设备,而不是一提到质谱、核磁、红外、液相、气相、晶体衍射等想到的就是赛默、应用、岛津和安捷伦等厂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山寨能力惊人
热度 1 chrujun 2010-5-19 12:37
韩建老师在博文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山寨了能算是创新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623 )指出,国内有许多生产全自动生化仪的公司,这个技术被山寨了。原创于国外的生物芯片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也都被山寨了或正在进行中。 瞄准国外先进仪器,生产性能和功能差不多的产品算不算山寨?估计有不少争论。我觉得要看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是完全抄袭国外产品(包括抄袭电路板、软件、传感器等)等,应该算山寨。如果是自主设计电路、开发软件和传感器,即使仪器的功能是一样的,应该不算山寨。WINDOW界面最先由苹果公司开发,结果微软也弄了类似的界面,双方打了很多年官司,最后美国法院判定微软没有侵权。同样,国内的金山公司曾经弄了一个OFFICE软件,界面和微软OFFICE差不多,微软也没有告状。对于计算机软件来说,只要没有COPY源代码,弄一个和别人界面和功能完全一样的软件是不算侵权的。 在这里我谈谈我所了解的国内的完全抄袭能力。 在IC芯片设计这一级,可以用电子显微镜等先进设备把别人的IC版图完全抄袭。极端复杂的CPU芯片能不能抄袭?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有很多芯片可以直接抄袭。 在电路板这一级。根本不用知道原理图,有专门的抄板公司,无论是4层电路板还是20层电路板,可以把电路板设计图完全COPY下来。如果相关的仪器不涉及到软件,可以在完全不知道仪器原理的情况下COPY整个仪器。 对于带固化程序的IC芯片,如EPROM、CPLD、单片机等,有公司专门提供解密技术,不知这些公司是如何搞定带有硬件加密的固化程序的。 对于加密的软件,无能才用什么加密方法,解密高手都可以一周内搞定。解密软件,业内叫打狗。即使是价值数百万的专业软件,花几万元可以找专业打狗高手搞定。 此外,这些年国内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这里面有很多模仿高手。曾经碰到一位高手,他不用带相机,只要看一眼对方的机器,回公司后就可以画图纸造出一样的机械产品。 大量地下公司为山寨提供技术服务,是山寨产品得以实现的关键原因。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8675 次阅读|6 个评论
问倒牛人的两个问题
chrujun 2010-5-7 14:40
真没有想到,本次参加的3个仪器与测量教程分别由IEEE测量与仪表学会现任主席Kim Fowlwer和前任主席Alessandro Ferrero讲授。 我开始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后来看官员名单才发现他们的身份。 问倒牛人的问题在Kim Fowlwer作的教程ADC体系选择与测试上。Kim Fowlwer在讲ADC测试指标的时候,我觉得SINAD和地震仪器测试中的THD指标有相似之处。我就问他SINAD和THD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Kim Fowlwer说这个问题真不知道怎么答,可能某些指标在定义上存在重合的地方,他要回宾馆查一下。最后,Kim Fowlwer又补充讲了一些信号调理电路知识。我又问了一个问题:现在有人觉得差分滤波器好,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Kim Fowlwer这次干脆答不知道。 Kim Fowlwer的教程很精彩。尤其值得欣赏的是他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不知道不会降低他的地位。从两位主席的教程来看,他们对他们研究的领域非常深入。对于他们没有深入研究的领域,尽管和他们研究的领域很近,他们不会轻易下结论。这就是真正的牛人。 Kim Fowlwer也没有怪我刁难他,会后主动给了我他的名片。 附:Kim Fowlwer在讲义上提供的他的简介 Kim has spent nearly 30 year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military, and satellite equipment. He is technical consultant and lectures on the international circuit. He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IEEE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Society for 2010. He published 3 textbooks Electronic Instrument Design: Architecting for the Life Cyc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What Every Engineer Should Know About Developing Real-Time Embedded Products, CRC Press, 2007, and Mission-Critical and Safety-Critical Systems Handbook, Elsevier, 2010. He has been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IEEE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 magazine and written the Tried and True column. He co-founded Stimsoft, a medical products company. 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engineering journals, placed second in the 1993 Design News national contest, and has 17 patents granted, pending, or disclosed.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3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会开完了,快要崩溃了
chrujun 2010-5-7 11:10
今天终于完成了任务,顺利做了3个口头报告,自己也快崩溃了。 从涿州到奥斯汀总计花了26个小时,途中只睡了1个小时。 到奥斯汀后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很短,平均每天不到2小时。 很奇怪的是,听报告从来没有打瞌睡,不知什么原因。 只是感觉到心里特别烦,想睡又睡不着,坐着又难受。可能是喝咖啡了,导致失眠。平时喝茶了也休息得不好。 值得高兴的是,三个报告都顺利完成任务。自我感觉还可以,讲得还是比较流利。 不过,最后一个报告被别人问了两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只好道歉,说这项工作是我学生做的,这两个问题我正好不知道答案。我请求提问者把问题发到我的邮箱,我再找我的学生回答。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3418 次阅读|5 个评论
到美国参加国际测量与仪器技术(I2MTC)会议,可能一周不更新博客
chrujun 2010-5-1 21:08
明天计划出发到美国参加国际测量与仪器技术会议(I2MTC),由于不知网络接入如何,可能在一周内不更新博客。如果网络接入不成问题,我会简要介绍参加会议的情况。 会议地点是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在休斯敦以北300公里左右。路线是从北京坐飞机出发,经过蒙古、俄罗斯、北极圈、加拿大,然后进入美国纽约;之后转机到奥斯汀,旅途时间约为19小时。5月7号再原路返回,到北京是5月8号下午。 我担心的是回来路上在纽约转机时间只有48分钟,不知会不会飞机晚点,导致转机时间不够。 由于当地时间2号晚上到达目的地,比原计划早了1天,今天凌晨又花125美元注册了会议的教学单元。可以在3号下午向一些牛人学习关于电子仪器方面的通用技术。 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以非常规的速度在短时间内批准了我的参会申请。昨天公司领导还专门吩咐,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学习和了解当前仪器仪表的先进技术,在会上尽可能展示公司的技术和形象。 回国后,我将为这次会议专门做一个汇报,供公司领导和专家参考。 我希望这次能够不负公司领导的重托,能够为公司研制国际一流仪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也能够通过3个口头报告展示公司在仪器研发上的实力,展示公司技术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894 次阅读|4 个评论
哈工大和天津大学最强,从I2MTC 2010论文统计看国内科研机构仪器研究实力
热度 2 chrujun 2010-5-1 07:56
I2MTC (国际仪表与测量技术会议)是电子测量与仪表领域最权威的国际会议,每年举行一次【1】。去年和今年分别在新加坡和美国举行。由于本人也要参加今年的 I2MTC ,特意统计了今年国内机构在 I2MTC 发表论文情况。统计结果见表。 机构 口头报告 论文篇数 张贴报告 论文篇数 合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8 10 天津大学 4 6 10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3 1 4 清华大学 4 0 4 浙江大学 4 0 4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南大学 3 0 3 北京交通大学 1 0 1 杭州电子大学 1 0 1 汕头大学 1 0 1 中国科技大学 1 0 1 I2MTC 大概得到 3000 余篇论文投稿,总计采稿 345 篇论文,采稿率约 11.5% 。国内机构被采稿 39 篇,占总数的 11.3% 。其中,口头报告论文 24 篇,张贴报告论文 15 篇。从机构统计来看,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最强,各占 10 篇,在所有机构中遥遥领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各 4 篇,属于第二梯队。前五个大学总计采稿论文 32 篇,占国内采稿论文数的 82% 。 这次我和学生一起投了 3 篇论文,幸运的是全部被采稿。这是我们第一次向 I2MTC 投稿,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和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来说,也是第一次。这次会议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让我们有机会展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仪器研发上的一些工作 。 【1】 陈儒军,国际仪表与测量技术会议 (I2MTC) 简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4183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9634 次阅读|5 个评论
电法勘探在生产矿山深边部找矿的难点与对策
chrujun 2010-4-24 21:15
作者按: 电法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可以在深部找矿中发挥关键作用。此文系八年前写给有关领导的参考,未公开发表过。 电法勘探在生产矿山深边部找矿的难点与对策 一、我国生产矿山深边部找矿刻不容缓 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在中国被统称为四矿,近年来出现一系列日趋尖锐的问题。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三分之二正进入老年期,四百四十座矿山即将闭坑,将影响很多矿工的工作和生活,形势严峻。四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矿产资源勘查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 70 年代,国家对地勘事业非常重视,投入资金较多,探明了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为我国建成一大批矿山、矿城打下了基础,但因使用工业指标过低,其中很大一部分不是经济的储量,加上当时有关部门报喜不报忧,给国家领导层造成我国探明矿产资源很多的印象。自 80 年代以来,除能源矿产勘查投资相对有所增加外,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投资急剧减少。可以说,地质找矿勘查事业的萎缩已到了极限。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中有 2 / 3 的矿山尚有进一步找矿的条件,我国的大中型矿山,除极少数找到接替资源较困难外,多数矿山(区)还有很大的潜力。据了解,我国铜、镍和锡、钨的现有储量分别只占预测资源量比例的60%和50%,其他有色金属在20%~40%左右,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找矿勘查使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升级。 首先,向矿山深部找矿。我国过去勘探深度一般在500~800米,而矿业发达国家许多矿山勘探开采深度大于1000米,甚至3000~4000米。在我国现行经济技术条件下,从地下500米~1500米可采深度范围内,还应存在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如铜陵冬瓜山超大型铜矿床的产出深度就在1000米左右,凡口铅锌矿在600米以下也找到了大型规模的可采铅锌金属储量。 其次,有色金属矿山边部及其外围也有广阔的找矿勘查前景。据统计,国外70年代以来发现的100个大型-特大型贵重、有色金属矿床,至少有58%是在已知矿床周围找到的。我国在水口山找到了大型隐伏的康家湾铅锌矿床,在杨家杖子钼矿外围找到了兰家沟大型钼矿,以及凡口矿区西带铅锌矿床、银山矿区的九区铜硫矿床和东川矿田原属"无矿带"的穿天坡矿段的发现等,都是我国老矿山近外围找矿的重要成果。 上述事实表明,生产矿山的深边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情景,开展深边部找矿对解决四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电法勘探在深边部找矿中的作用及难点 电法勘探在有色金属矿产的勘探中具有许多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绝大部分有色金属矿都能够产生异常。近年来,综合利用电法勘探方法和地质方法,已经在多个生产矿山的深边部发现了矿体。但由于生产矿山附近存在大量的工业电力线干扰和工业游散电流干扰,对电法勘探的数据采集造成了严重干扰。同时,由于生产矿山存在大量的坑道,内部有大量采空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深部矿产资源,是生产矿山电法勘探工作的难点。生产矿山的强烈电磁干扰和地下存在采空区、巷道等大量人工构造,严重地制约了电法勘探的应用效果。如何克服电磁干扰和人工构造干扰,是电法勘探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三、电法勘探在深边部找矿中仪器技术与方法 为了满足生产矿山的找矿要求,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压制电磁干扰和人工构造干扰。这需要从仪器、信号处理、方法和资料解释四方面入手: 在仪器方面,首先要根据生产矿山的电磁干扰的频率范围和强度,精心设计各种可控滤波器,尽量压制各种干扰。合理安排放大和滤波环节,尽量防止噪声过大时仪器过载或饱和。可以肯定,生产矿山附近的开展电法勘探,来自大地的共模干扰很大,有必要采用仪表放大器。同时,共模干扰过大还会导致仪器工作不正常或损坏,因此,宜在仪器的前置放大级采用高精度、高线性度的,可防止上 1000 伏共模干扰的精密隔离放大器。由于干扰大,前置级的放大倍数不宜太大,经过 50Hz 电力线滤波后和宽频程控低通滤波后,可安排中间级放大;再根据信号的频带范围,进行一次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最后才安排主放和抗混叠滤波。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压制干扰,同时放大有用信号,适用于生产矿山的找矿的电法仪器必须有隔离放大器,三级滤波和三级放大。在仪器的 A/D 转换器部分,应选择动态范围大,精度高,稳定性好的 24 位 A/D 转换器。仪器的数据采集程序,应能够对三级放大和滤波进行灵活控制;可根据强干扰、中干扰、弱干扰和信号频率范围自动控制各级放大器和滤波器,也可以由用户单独控制。 信号处理方面主要是指对 A/D 转换后产生数字信号进行的各种处理。尽管生产矿山附近电磁干扰大,干扰出现的时间也是随机性的,其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具有随机性,但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测,来发现干扰的统计规律,它们肯定有一个频率分布范围。此外,尽管干扰可能比信号大了数千倍,甚至跟大,但干扰是随机性的,信号的确定性的。只要有足够长的观测时间,我们就能够从强干扰中检测出微弱信号。因此生产矿山电磁场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a )通过各种生产矿山的电磁干扰的长时间观测,总结出干扰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生产矿山电磁干扰的特点和规律,来设计电法仪器的各级滤波器,以及后继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b )通过模拟信号处理与数字信号处理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模拟滤波可以将信号频带以外的干扰滤掉。数字叠加和数字相关接收与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压制在信号频带范围内的随机干扰。这是因为,尽管干扰的频率与信号的频率范围一致,但干扰的相位是随机的,而信号的相位是确定的。进行多次同步叠加时,干扰由于其相位的随机性而互相抵消,信号由于其相位的不变化而得到增强。同步相关检测的效果比数字叠加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相位检测只接收同频固定相位的信号,而将与信号频率不同的干扰,及频率相同、相位随机的干扰完全去除。 尽管生产矿山存在大量人工构造,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因为生产矿山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存在大量的钻孔资料。地下还有大量的巷道。对矿体的性质、物性都比较清楚。因此,电法勘探的多解性也就大大减小。通过开展多参数测井、近矿激电、井下电法、地面电法等多种方法,可以加大深边部找矿的成功率。 资料解释也十分重要,由于是多参数测井、近矿激电、井下电法、地面电法等多种电法应用, 2D 或 3D 联合反演或成像不仅十分必要,也有效。 纵上所述,尽管生产矿山电磁干扰和地质干扰大,对电法勘探效果有严重影响。但这些因数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从仪器、数据采集、方法、资料解释四个方面研究相应的措施,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6047 次阅读|4 个评论
边做科研边欣赏美景,湘江拖拽式仪器试验
chrujun 2010-4-22 13:01
准备防水电极和电缆 数据采集1(操作计算机的是我) 数据采集2(中间是我) 在湘江大桥边上的湘江上做拖拽式多频激电试验,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试验了我们开发的多频激电仪。这个试验开展于10年前,当时我还在读博士,我负责开发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3848 次阅读|4 个评论
西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电法仪器与技术
chrujun 2010-4-21 21:32
一、 西部开展电法勘探的困难和特点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奇缺,大部分为高寒地区、空气稀薄、交通不便,分布有大量高山。对电法勘探造成了若干困难,根据以前所开展的部分电法工作所碰到的情况,其困难主要如下: a. 气候干燥、接地条件差,严重影响仪器观测精度和工作效率。由于西部地区降水量特别稀少,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造成地表十分干燥。这使得供电和测量十分困难。由于接地电阻很大,一方面造成供电电流小,另一方面造成测量的电位差小、测量结果中的干扰大、测量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如果采用深埋电极、浇水等措施减小接地电阻,又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根据过去MT勘探的工作经验,干燥的盐碱地十分坚硬,光是挖一个不大的电极坑就要花两个人十分钟的时间,整个布极时间要五个人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b. 气温低、温差大,造成仪器失效或工作不可靠。由于西部高寒地区气温低,温差大,很多在低海拔地区能够工作的仪器,在高寒地区出现了仪器失效、工作不正常的情况。这是由于大部分仪器的电子元器件为民品级,其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小,小于或高于某一温度,就无法正常工作或功能失常。此外,由于温差变化大,一方面造成仪器内部出现冷凝水(特别是当仪器从温度较高的室内搬运到温度较低的野外的过程中),引起仪器故障,另一方面导致仪器工作参数变化,引起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c. 盐碱地、严重矿化的地下水,使地下存在高导层,造成电阻率法和激电法中仪器观测到的电位差很小,严重影响观测精度;同时产生严重的电磁耦合问题。 d. 大部分地区交通条件差,运输困难。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人烟稀少,经济落后,还有很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这造成公路很少,很多地方汽车无法到达,需要人力搬运。 e. 工作地区有很大部分在高山,仪器设备搬运十分困难。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据测量,光是青海的格尔木,其含氧量就只要东部平原地区的70%。西藏大部分地区空气中的氧含量比格尔木低得多。在这些高寒地区,人的劳动能力比下降很多。在平原地区能够搬运的仪器,在高寒地区就感到很吃力。 二、 西部开展电法勘探的对策 由于西部电法勘探中的上述困难,使得常规的电法勘探方法和仪器很难有效地完成勘探任务,即使任务完成了,其地质效果也往往不如意。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合西部特殊环境和地质情况的电法勘探方法和仪器。根据西部电法勘探中当前面临的困难,需要从仪器和方法上入手,对症下药,可采取如下措施: a. 在仪器中全部采用军品级电子元器件,气温低、温差变化大的影响。 b. 在仪器中采用多层电路板、贴片式元件、FPGA、大规模集成电路、DSP、24位A/D等现代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限降低仪器的功耗、重量和体积,同时提高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c. 采用不接地测量的电法勘探方法,如磁极化法、瞬变电磁法等。 三、 西部电法勘探对电法仪器的要求 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地质情况,能够在西部工作的电法仪器应具有如下功能或特点: 〈1〉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运和携带。由于交通不便、地形复杂、高寒缺氧、人的劳动能力受到限制,仪器设备笨重无法开展工作。因此,仪器设备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运和携带。 〈2〉 防水、防潮,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尽管西北地区干燥,但由于西北地区温度变化大,容易导致仪器内部受潮。因此,仪器应该能够防水、防潮。同时,为了减小温度变化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应选择温度系数小的元器件,在设计仪器时,在满足仪器测量要求的情况下,应使整个测量系统受温度变化最小。 〈3〉 能够在低温、高温等极端条件小工作。在设计仪器时,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应大于-30℃~+70℃这一区间。在此基础上选择仪器元器件。液晶显示器选用工作温度在-40℃~+90℃的超宽温LCD型可满足要求。 〈4〉 多功能、多参数测量。电法勘探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针对勘探深度、勘探对象和其他因素选择一种或多种电法勘探方法,可以降低勘探成本、达到良好的地质效果。因此,多功能、多参数的电法勘探系统,不仅使电法勘探工作者拥有多种选择,可以降低勘探单位的仪器成本。 四、 西部电法勘探的方法 由于西部气候干燥、地下又存在低阻层干扰测量结果,探索和完善适合西部地区的电法勘探方法,特别必要。我们认为,磁激电法、瞬变电磁法、CSAMT、MT是西部地区电法勘探的首选方法: 激电法受地形影响小、在勘探浸染状硫化物型矿产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但常规的激电法要求测量电极和供电电极,在西部开展上述方法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磁激电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缺点,它只需要供电电极,采用三分量磁探头代替测量电极,对于中梯这样的电法勘探装置,比常规的激电法具有快得多的工作效率。磁激电法的观测参数为磁视电阻率和相对相位。相对相位相当于对电磁耦合感应作了线形校正,因此受电磁耦合感应小。磁激电法特别适合在接地条件不好和存在低阻层干扰的西部地区。 瞬变电磁法不需要接地,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大的勘探深度,仪器笨重是一个障碍。MT法采用天然场源,勘探深度大,但对浅层的分辨率有限。 特别说明:这是2003年2月27日本人写给有关领导的一个关于中国西部电法勘探仪器的设计难点和一些设计思路。未经本人许可,严禁转载。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4649 次阅读|4 个评论
揭开仪器DIY的神秘面纱
热度 2 nanophage 2010-3-10 05:43
科研仪器这个话题近日再次在科学网引起关注,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发表了非常精彩的真知灼见,相信对有识之士思考国产科研仪器何去何从必有裨益1-4。在此我想结合最近参与设计了一台还算得上精密的,世界上独此一台的仪器,通过其漫长的诞生过程,来揭开仪器DIY的神秘面纱以及仪器设计中涉及的诸多因素。以期对各位博友的许多观点提供一点佐证。 任何仪器的设计制造,都是与科研课题紧密相连,可以说仪器是因课题而生的。围绕我的课题,我们决定设计一款仪器,可用于研究微观边界对悬浮液多相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而且必须能与同步辐射源的X散射联用,因为同步辐射X散射已经成为了研究软物质复杂体系的利器(在此祝贺上海光源的顺利开通)。为此,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指导老师之一曾经在博士后期间从事过相关仪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当然他只是提供必要的指导,不会自己亲手干活。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主要课题就是从事仪器设计开发,有着实际的操作经验,特别是在CAD制图,Labview编程方面。另外一个德国博士后,从事理论模拟,在编程和网络通讯方面造诣较高。我的主要背景是化学,从事一些软物质相关的所谓交叉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对我们打算做什么实验,想要什么以及实验体系有一些想法,同时曾经到法国的欧洲同步辐射中心ESRF做过多次试验,对X光路的配置以及实验的具体过程有着较为实际的了解,因为我们设计的仪器最终是要与X散射联用的,这些经验也比较重要。 总结1)仪器的设计要有非常重要的前期知识积累和合理的技术搭配。没有指导老师和博士生的实际经验积累,让我自己从零开始设计,没戏。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以仪器设计为课题,只发表了一篇仪器相关的论文,但并不影响他的毕业(毕业后打算去公司)。 下面简述一下整个流程。 第一步当然是纸面上的设计,经过反复多次集体讨论,反反复复在画了不下几百张A4打印纸后,这个仪器的各个细节进本上都定下来了。由于如此多次的讨论,那段时间我闭上眼就能浮现该仪器的大概形貌。 第二步,构想的数字化。这一步就是采用CAD制图以及LabView把前期的构想在计算机上表达出来,并进行各种模拟实验。通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在仔细渲染后,仪器的整体形貌完美展现出来。 第三步,各个部件的定制和购买。仪器的整体框架需要用整块材料切割出来,而且必须要用高精度的数字机床才能达到我们的精度要求。一般欧美大型科研机构都有比较完备的workshop,我们只需要把材料要求和CAD资料发给他们就行了。过了几天做好的框架就摆在我们的桌子上了。样品台要求极端平整的石英玻璃,一家公司为这个忙乎了好几个月,失败了很多次后才成功,当然也要价不菲。 接下来最复杂最耗时的是电气零部件的购买。比如这款仪器的核心部件要求平行度要达到纳米级别,必须通过6个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控制。提供相关部件的(西方)公司很多。这段时间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好几本知名公司的产品目录,仔细地比较各种参数,与技术人员反复讨论。由于仪器的精度要求,基本上是只买好的,不问价格。光每个传感器的价格就在两万RMB左右,整个采购下来总价在50万RMB左右。 各个部件的全部备齐耗时数月。 总结2)一般欧美大型科研机构配套有比较完善的workshop,能承担很多复杂的设计生产任务。 总结3) 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整个仪器光购买零部件就花了近5万欧元,不过这比起整个项目的几十万欧元的经费,这5万也就算不了什么。 总结4) 这个仪器涉及到很多高精度的电器部件如高精度微型马达,传感器等,非欧美国家估计很难买到。 第四步,各种部件购齐之后,然后就是组装了,由于前期设计到位,各个部件都能完美组合起来。几天忙碌之后,完整的仪器就展现在眼前了。 第五步,有了硬件,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软件了--如何采集数据,如何控制仪器。此外,由于同步辐射的实验是人机分离的,必须遥控操作仪器,这又涉及到如何远程操作仪器的问题。各个电气部件如测距传感器,高精度马达的等部件都带有LabView的接口包,通过LabView这款强大的软件,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过得去的可视化界面。 第六步,调试和改进。 在软硬部件都完工后,我们找了很多标样对这个仪器进行了大量测试,同时对软硬件再次进行调试和改进。 万事具备后,ESRF分配给我们的beamtime(机时?)终于到来。我们把仪器拆散后打包,装满了一个面包车的货箱。来到ESRF的后再次把仪器重现组装起来,并且放到光路上进行调试。很幸运的是,我们的仪器与光路完美匹配。接下来就是几天几夜白昼不分疯狂的实验了 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就像是用乐高玩具搭各种造型的过程,并无神秘之处。曾经与一个仪器公司的开发人员聊过,他们也基本上就是东拼西凑,然后通过工业设计一个摩登的外形。当然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有时候涉及到一些核心部件的研发还是很费神的。 通过以上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仪器的设计生产涉及到知识贮备积累,各种低端到高端的零部件的提供(这可能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呵呵,有点大了),钱,当然还有就是整个环境对仪器开发的重视和认可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的科研仪器何时能有变革?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080 2)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067 3)我们真的需要国产仪器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053 4)吕喆老师的博客有关于仪器的系列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772
个人分类: 未分类|9801 次阅读|8 个评论
仪器
zhxfish 2010-3-8 22: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229.shtm 这篇报道很触目惊心啊! 用国外的设备,虽说售后不错,但收费也不错。 国内在电镜方面,除了AFM还行,其他都差了n年了。 发文章真的成了两头在外,设备原料测试仪器在外,出版论文版权在外的恶性循环,而我们还憧憬在论文世界第二的兴奋中。 希望机械制造、精密仪器、计算机控制、传感器、物理等方面联手在重大关键仪器方面做点事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boxcar 2010-3-8 19:48
刚才看到王宝山老师的新博文我们真的需要国产仪器吗?【1】本来打算写一段三言两语的评论的,不幸又越写越长,只好单独立题写出下面篇博文: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一提起国产仪器,总有很多人会气不打一处来,挑出国产仪器无数个毛病、痛斥国产仪器带来的麻烦和无尽的烦恼,本人也吃过国产仪器的苦头,但我依然要说,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理由如下: (一)在当下的中国,科研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很多有势的大牛和有权的领导的确成了先富起来(指经费)的那部分人,他们的课题组总有花不完的钱能夯给那些外国仪器公司和贪婪的代理商,去采购价格高昂的进口仪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无权无势的普通教师,特别是科研刚开始起步的青年教师,手头的经费少得可怜,可能就只有个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启动经费或基金项目,这点儿钱少则只够买进口仪器的一个选件或者备件,多也就只能采购一台中等配置、系统功能并不太完整的整机,也就是说买一台进口仪器就要付出全部。这相当于有了千里马,却不能备马鞍马蹬马草马料,千里马不能骑出去驰骋,只能拴在槽头当摆设。对于这些人来说,真要想开始科研征程,还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售价不菲的进口仪器上,还是先买几台便宜的国产仪器赶快开工干活比较实在,因为只要在做研究,就总比干呆着强,也好过全花在测试费上、只收获一批数据堆积的文章。所以, 穷人们首先需要国产仪器解决有没有、能不能干活的问题 。 (二)自己拥有仪器,最大的好处是实验研究可以不再受制于人,这样制备或测试分析的方案可以更加灵活。跑到外单位或别的课题组去用人家的仪器,说道儿不可避免会有很多,且不论要花不少钱,制备条件或者测试分析的方案都必须努力协商好,提出的太苛刻的实验条件(过长的时间、临近仪器极限的工作参数等)是不能轻易被满足的,何况仪器使用的机时和次数一般也没法充分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说:要是我有一台XX仪器就好了!有些研究需要的仪器种类很多,全采购进口的经济负担太重,这时在一些技术指标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购价格便宜的国产仪器, 有了这类国产仪器,就更容易在研究中全面贯彻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 在目前的科研梯队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无疑是处于一线的最主要的实验操作者。目前的学生数量巨大,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直接让他们上手去操作无论是采购价还是维护成本都异常高的进口仪器,无疑存在巨大的风险,稍有闪失就会酿成大祸,因为哪怕一个很小的零部件损毁,收到的维修更换报价单开出的都是天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验室中拥有一定数量的相似功能的国产仪器,就可以 拿廉价的国产仪器作为练兵平台,对学生进行初级的实验操作训练,待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去操作进口仪器,无疑可以降低风险和运行成本 。 (四) 国产仪器的生产厂商和国内客户之间联系比较密切,互动良好。 现在那些有眼光的国产仪器的生产厂商一般都能认真考虑客户提出的对仪器的改进意见,把仪器改造得更加实用。使用仪器的科学家和仪器研发人员之间的这种互动,实际对提高仪器的性能、创造性地开发新型仪器最为有利。由于语言、文化、技术标准和进出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国产仪器在这方面显然比进口的国外仪器有更大的优势。 (五)我在前面的博文里面已经论述过,原创性的国产仪器实际是和科研的发展水平以及创新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一个科研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自主仪器行业作支撑,那么也很难产生多少能够达到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所以 为了未来中国科研的发展,请不要抛弃和放弃国产仪器 。 综上所述,尽管说到国产仪器,我们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仍然很需要国产仪器。 ~~~~~~~~~~~~~~~~~~~~~~~~~~~~~~~~~~~~~~~~~~ 参考: 【1】王宝山: 我们真的需要国产仪器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053
个人分类: 科研|9256 次阅读|12 个评论
陈儒军个人简历中文版 2010年2月28日更新
热度 2 chrujun 2010-3-4 22:27
陈儒军个人简历中文版* 陈儒军 1973年出生于贵州思南。1996年获中南工业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地球物理仪器。1999年和2003年分别获中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仪器与数字信号处理 他2003年进入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工作,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至2007年,他在中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期间负责开发了一套智能电磁探测系统。2008年至今,他是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在站博士后,负责为油气勘探开发一套高精度电磁探测系统。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系统,磁场与电场传感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 他单独与合作发表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11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有6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近4年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4次,包括国际学术会议7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7次。 他是美国IEEE仪表与测量学会、IEEE计算机学会、IEEE通信学会、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会员,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位高级会员。 *注:本人才疏学浅,至今没有干出什么成绩。但为了便于想了解我的人了解我,特意公开最近写的个人简历。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8299 次阅读|7 个评论
仪器研发30年——一名科技老兵的成功体验
kexuepifu 2010-1-31 14:35
与科学网绝大部分博主、读者的风华正茂不同,我是一名年近 69 岁但仍战斗在科研一线的老兵。在最近的科学网上,仪器研发成了较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当然,由于本网博主和读者绝大部分在高知识群体,尤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首先想到和关心的自然是科研所用的仪器设备。其实,在工业经济 - 知识经济混成的现代人类社会中,包括家用电器之类本质上都属于仪器设备。而在专业用品中,数量大、社会需求迫切,值得更多有志者投入,有望形成产业规模的,大概要属高新医疗器械和质量检验、计量检定设备。这些产品的技术层次、内涵和复杂性至少不亚于科研设备,有本事搞这些设备的,也就有本事搞科研设备。论文——这里指有内容、有水平的论文——是重要的,但如果有核心技术和物化成果变成产品、商品、用品,给“大暑天之望云霓”的国家民族解决一个至多个实际问题,那个成就感绝对不是一般文章可比的。如果从事应用研究的中科院同事们大多能做到这一点,我院在国家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将大大超过日。 在我迄今 40 多年的工龄中,包括有源和无源的仪器设备研发就占去了将近 30 年,且正是这项事业让我不虚此生。如果问我成功的奥秘,我就告诉您:时空宽阔的眼界、理工 - 理化综合和跨学科的专业素养、鍥而不舍 - 矢志不移和吃苦耐劳的“安、钻、迷” ( 当年中科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张劲夫同志对院内研究人员的寄语 ) 精神。关于具体的经验体会,现有《科学新闻》记者郑金武先生 2003 年撰写,题为“国产超声体模的首创者牛凤岐”的特别报道附后,不再赘述。希望有年轻朋友总结出来与我交流。当然,这样做可能有自卖自夸、倚老卖老之嫌,但我不向大家说,如何能够起到互学相长之效。既然比年轻朋友们多吃了几十年干饭 ( 和年轻人不曾吃过的糠皮、野菜 ) ,即使是教训,说出来对大家也是有益的,带走了岂不可惜。 现在,我除了正常上班和加班之外,在所里还担任着民盟支部主任委员和中科院声学计量测试站超声测试室主任,在外面还担任着国家和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商贸部 - 卫生部 - 发改委 - 总后医疗器械招标评审专家和国家对外援助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超声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超声 - 水声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 前秘书长 ) 、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分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生物医学超声分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仪器工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超声杂志》常务编委、《世界医疗器械》杂志编委、《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编委,还有些热量可用,活得充实愉快,居然还开了两个博客,跟年轻人凑热闹。 国产超声体模的首创者牛凤岐 《科学新闻》 2003 年第五期 作者 郑金武 2002 年 11 月 27 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科院电工所考察工作时指出:“再不能用文章尤其用文章数量来评价电工所的工作了,对电工技术,对国民经济做出实在贡献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整体评价标准这次也要下决心彻底改变。”这一翻话虽是在电工所说的,但实际上也是指导中科院工作的,对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单位尤具针对性。这里介绍的,就是在为国民经济做出实在贡献方面矢志追求的一个生动实例,主人公就是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产超声体模的首创者和国内市场的独占者牛凤岐和他领导的课题组。 国家迫切需求的呼唤 由于在常规临床诊断特别是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普及应用,在现今的中国, B 超已堪称是家喻户晓了。 B 超之类直接涉及人身健康乃至生命的医疗器械,可以不经检验评价而随意制造和销售吗?当然不是!而是方法更复杂,手段更先进,程序更繁多,法制更严格。 不难设想,涉及超声物理学、专用材料与器件、电子电工技术、精密仪器制造、计算机与信号处理技术和特种工艺等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的 B 超等超声诊断仪器,作为浓缩多种高新技术的先进复杂设备,其性能质量的检验评价显然不是游标卡尺等所能胜任的。而且,作为医院的高频度在用设备,质量再好,也无法抗拒机械磨损、材料老化和元器件性能退变的自然规律,在投入使用至失效报废的整个过程中,有违安全有效的概率是时刻存在且逐步增大的。因此,这种绝对必要的性能质量检验和运行状态评价程序并不仅限于产销阶段,而是含盖设备由“生”至“死”的全过程的。再者,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在中国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使用的,不只有内资、外资和各种合资企业在国内制造的产品,而且有大量进口货,特别是高端产品。据粗略估计,在医用超声仪器中,全国仅 B 超一项,在用量当以 10 万台计,年产量当以万台计,其检验评价的工作量可以想见。然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当我国医药和计量两大主管当局决意对 B 超仪器的生产和使用制定法规并据以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的时候,作为首要和关键检验手段的仿组织超声体模,在其各自系统内尚无着落。在国外,当时也只有美国刚刚问世几年的产品,不但价格昂贵、寿命过短,而且某些设计思想不符合我国专业领域的观点。国产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牛凤岐和他的课题组肩上。而要完成这项工作,主持者首先必须具备超声物理、高分子材料物理与化学、医学超声工程学以及计量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综合专业背景和实践能力。 做跨学科的有心人 牛凤岐 196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物理专业,受母校老师传授的“跨学科更有发展”理念的影响,在同属科学院的几个需求单位中,他选择了到声学所从事水声材料研究。在知识最贬值的“文革”年代,他始终坚信“这个民族最终会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并受到当时尚在“靠边”状态的汪德昭老所长的鼓励。考虑到英语是 “第二外语”,在校所学有限,而投身声学领域,声学“关”必须得过,一候“运动”萧条,他便按照自己所称的“一举两得法”,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和笔译包括专著、期刊、专利和内部报告等在内的英文声学文献,钻研马大猷、关定华等前辈的《声学技术概要》、《分层介质中的波》和《超声》等重要译著,以同时提高专业和外语水平,简直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对经常阅读的十几种英文期刊,他都将和材料声学研究与应用有关的题目,包括水声、超声、振动噪声控制等领域,从创刊号起按年、卷、期、页一一登录造册。他不仅边干边学积极投入由于“文革”干扰尚在勉强进行的研究项目,恢复、改进和新建了多种实验设施,掌握了课题组拥有的材料声学和动态力学测量技术,对一些重要公式进行了推演,而且通过学习和实践开始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如此,当动乱结束,国家进入崭新发展时期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融汇高分子材料与声学科学于一胸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他根据自己研究工作撰写的“硬质闭孔泡沫塑料声学特性研究”一文,不仅被刚复刊不久的《声学学报》刊用,而且被马大猷先生看中,选进了该杂志的英文版创刊号。在安排《水声材料手册》一书的编撰时,当时担任科研处长兼研究室主任的关定华先生特别“点将”由仅为课题组成员的牛凤岐承担详细编写提纲的起草,并负责大量样品的收集、测量和书中几章的编写工作。 岁月在拼搏创造中度过 在声学的各个分支中,以超声方面的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最高,而超声方面又以医用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最为活跃。 1980 年,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再一次改变了牛凤岐的专业轨迹,使他从水声兼跨了超声领域。当时生产机械扇扫型 B 超仪器的北京朝阳电子仪器厂慕名找到他,希望通过改变油腔金属壳壁的声反射特性为他们解决影响图像质量的“雪花”问题。但牛凤岐并未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具体器件项目去干,而是通过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在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吸声套的同时,取得了“高频吸声内衬及其制造工艺”的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了迄今仍堪称先进的超声吸声材料系列产品,总结出了现已写入《超声手册》一书的粒子填充橡胶基复合材料声学特性的一系列重要规律。 在与医学超声界的接触中,他深刻领悟到超声探头的重要性以及吸声背衬、声阻抗匹配层和聚焦声透镜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重大技术价值,在未作专题立项和申请经费支持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研究积累,在掌握其定性和定量规律的基础上,不仅形成了一系列典型配方和特有工艺,成功地运用于本单位开发的超声探头产品,而且成为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的基础。他所总结的粒子填充塑料基复合材料的规律性,也已写入著名专著《超声手册》之中。在那段时间内,他四年里有三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了封闭性肺结核,幸有专科医院的精心治疗和从医的妻子悉心照护,才在不到一年的较短期间内痊愈。 1984 年,牛凤岐从出国归来的同事处得知,美国有一种能测量 B 超仪器图像质量的装置,主要部分是某种专门配制的声学材料,但即使是损坏后的样品人家也不允许带出。当时,国内 B 超厂家还处在“拿人试”即生产者用自己的肝脏或心脏图像检验产品的时代。考虑到必然到来的需求,在大病初愈不久,他又于 1985 年就超声仿体 ( 当时牛凤岐对“ ultrasound phantom ”的译称,后根据其建议形成了“超声体模”的标准化译法 ) 研制申请了所长基金,并成为课题组的组长。然而,从文献中的简单文字得知,这种能够模仿人体软组织超声传播特性的特殊物质只能是水性凝胶基复合材料。这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体系。为确保在标准媒质内实现对 B 超性能质量的定性 - 定量检测和综合评价,这个体系不仅必须仰赖某种专用材料,它的声阻抗、声速、衰减系数依频性及其斜率、背向散射强度以及作为标准媒质必需的重复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同时满足工程要求,而且必须依仗高精度定位的线靶系统和模拟病灶。当然,作为高新技术商品,国外公司绝对不会把关键技术放在论文中公诸于世。 为突破这些难点,牛凤岐查阅了当时所能看到的各种相关杂志和专著,补学了胶体物理化学,甚至将自己掌握的车工、钳工、电工、木工、缝纫、烹调知识都融汇借用,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对几种凝胶和填充系的实验探索和理论思考。经过冬冒严寒、夏顶酷暑的几年辛劳,标准化超声体模的四大关键问题—仿组织材料声衰减系数的直线依频性、散射体的均匀悬浮、靶线的高度准直和整个系统的稳定长效性都在他的不断创新中应刃而解。 1988 年,声学所的超声体模样品刚刚成形,立即被经销进口 B 超的科海公司购用。而其研制的超声仿组织材料,则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见证的检测中独一胜出。该消息很快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获知,在 B 超体模已经问世的情况下,由该局支持再次立项,声学所承担 A-M 超体模的研制。 1989 年年底,在该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中,超声仿组织材料被评价为“质地均匀,参量确切,稳定长效”,超声体模被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 1990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特别出资支持,将已有的两种超声体模作为国家级标准器首先装备省级计量所。由于牛凤岐从一开始就把研制目标定在了商品化水平上,故一经鉴定就即刻实现了批量生产。 为了解决配用高频探头时的质量检验问题,牛凤岐又于 1992 年主持研制成功了高频或称小器官体模,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消除了国外产品中常见的靶标遮挡现象。 1994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第二次鉴定会,连同高频体模在内,重申了对其所达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评价。当年,“ B 超仪器检定测试用超声体模”获得该局计量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一等奖数年空缺 ) 。 鉴于在 B 超仪器质量检验与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1992 年,刚一开始施行颁证准产制度,国家医药管理局就把超声体模作为“专用检测设备”开列其中,成为首批领证产品。此后,经过牛凤岐及其助手们的大量工作,声学所品牌的超声体模又制定了企业标准,办理了商标注册,成为迄今为止该所商品化形态最为完备的高新技术产品。 不断升高的创新平台 但是,已有的国产超声体模还不能解决 B 超仪器二维灰阶 ( 黑白 ) 图像全部技术指标的检测评价,经颅和脐带血流多普勒诊断设备和彩超性能的全项检测,即使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标准也还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为了实现声束切片厚度体模、声束形状体模、对比度 / 细微分辨力体模、三维成像体模,特别是在国外被称为“血流试验台”的多普勒体模与仿血流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在未向单位和国家申请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牛凤岐带领课题组在完成每年供货任务的同时,始终没有停止对相关产品中技术难点的攻关和医用超声设备检验评价方法的研究。由于工作本身的特点,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也恰恰是牛凤岐和他的助手们最忙的时候。但心里装着国家急需,他们不仅十几年未休过高温假,而且每年顶着酷暑加班。而在季节性问题解决之后,加班又分散到了一年四季。 “上天不负苦心人”。可以在此告慰社会的是,通过借鉴已有经验和多项创新思维,这些特殊体模的关键制造技术大多已获突破,其中尤以超声仿血液的成功最令人鼓舞。 2002 年,由牛凤岐负责的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标准向国内标准转化项目《超声多普勒仿血流体模的技术要求》通过了全国医用超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定,由他主持研制的多普勒体模与仿血流控制系统也形成整机提供彩超生产厂家实用,从而为我国彩超和其它血流类超声诊断设备检验评价与国际标准的直接接轨创造了最有力的条件。 实在贡献向广义延伸 医学超声是一个异常广阔的学科和技术天地,医疗器械和计量又都是法制性极强的领域。为此,牛凤岐和他带领的课题组在以自己产业化的科研成果提供社会的同时,从未放松过以其它各种可能的形式报效国家民族。为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牛凤岐和他的助手们总是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学习,在声学材料与器件、医学与检测超声工程、超声计量与标准化等广阔园地吸纳新知,在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同时,还通过参与有关社会活动,以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所知,为有关部门培养研究生,举办培训班,讲授医学超声工程和超声计量标准化课程;承担医学超声基础和产品标准及计量检定规程的起草与审定,并通过为许多刊物撰文论证重要观点,宣传技术法规,纠正错讹概念。他被国家多个部委、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市有关部门邀聘参与产品鉴定、知识产权鉴定、研发项目评审、采购招标评审乃至重大决策咨询工作,包括学术团体、评审鉴定机构和计量标准化组织在内,总共有十几项社会兼职。他以自己的学识和工作实践证明,他不仅是国内最有造诣的声学材料专家,而且是医学超声工程和超声计量标准化方面的权威人士。 金色的秋天 在牛凤岐和助手们共用的实验、办公兼接待室内,紧靠超声体模获奖证书摆着一个内装中国地图的镜框。在取名为“ KS 系列超声体模国内用户分布图”的地图上,由首都北京指向全国的红线密密麻麻已分不出个来。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创造和辛勤劳苦,由声学所独家生产的国产超声体模已在全国除藏、台、港、澳之外的所有省级、绝大部分地级和发达地区一些县级建制内推广应用,涵盖了超声仪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和监督管理在内的所有相关部门,不仅独占了国内市场,而且为美、日、德、韩等国著名公司购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材料是声学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之一。在这一特殊领域,迄今只有由我国专家撰写的两部专著,而这两部专著的撰写又都有牛凤岐担当重任。在《水声材料手册》 ( 科学出版社, 1982 年 ) 中,他是编写提纲起草者和其中几章的撰写者;在《超声手册》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 中,他是“超声工程材料”专章的撰写者。自 1980 年至今,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水声和超声声学材料及其测量方法、医用超声设备及相关器件性能检测和计量标准化方面的论文,几乎全是由牛凤岐或者他与助手们撰写的。由他及助手们起草和参加审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计量检定等规程达数十项之多。他和课题组在声学材料、医学超声工程以及超声计量标准化方面的权威性已为我国学术界、产业界、医学界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所公认。为从更高层次上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和计量标准化方面的宣传,最近,由香港科讯公司出版、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以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方面著名学者为依托的《世界医疗器械》杂志准备特设一个名为“方圆命笔”的专栏,特请牛凤岐教授担任主笔。 编后语: 对国民经济做出实在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尊敬的读者,我们在这里介绍的仅仅是中国科学院专家们针对国家急需,为国民经济做出实在贡献的一个事例。在与牛凤岐教授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不论大小,都达到了实用化、商品化水平,都是为国家实用而研制,以国家用上为终结,桩桩件件都凝聚着他们对国家民族培养之恩的深切感戴和报效情结。他和助手们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不懈拼搏创新,为对国家做出实在贡献而矢志追求的精神是值得大大赞扬和效仿的。超声体模论数量难以与 B 超、彩电相比,论价值无法与鱼雷、潜艇同列,但它们对处在中国国境内的 B 超仪器进行了质量把关,使之达到了符合医疗器械法制的购销实现,为全国庞大计量网络对医院在用 B 超设备的强制检定解决了关键的物质技术装备,为全国各族 13 亿人民的健康发挥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鉴定结论所言,这个列入建国 50 年科技大事记的项目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规模、产量、产值最终取决于市场,不能想当然地凭主观愿望设定,不能随便什么项目都按一个模式去要求。只要是国民经济迫切需要,特别是那些企业做不了,高校做着也有困难的项目,作为“国家队”的科学院都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并确实搞出结果,让国家真正用上。 那种以鉴定、获奖、提职为终点的“应用研究”,那种“成果展室琳琅满目,开发园地花果稀疏”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超声波的医学应用远未有穷期。赖有牛凤岐教授创立的品牌,我们衷心祝愿声学所在声学材料、医用超声设备检验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方面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56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是玩空手道
tarimriver 2010-1-30 13:51
自然科学的所谓研究基本都离不开仪器,没有仪器无法进行必要的观测、监测、试验。当然仪器也有普通与先进之分,正像军事上的武器有进攻性和防御性的。自然基金项目批下来,单位还有匹配,经过思考,决定用匹配的钱去买件好一点的武器。结果领导说,项目申请时没有仪器这一块,现在想买的话,要给基金委打报告。现在审计很严不错,难道单位匹配的钱也在他们审计之列?当时没有列仪器这块,还不是因为胆小心虚,怕要多了钱,项目过不了吗,所以,就以最节省的方式进行预算。而现在要买仪器,则是考虑可持续发展,也是为单位当然主要有个人的打算。从却年十月份,就开始张罗,找科研处,科研处推回找学院院长,院长找相关校长,分管校长说匹配的资金只有在基金委拨下来的钱花完后才能开始,现在没有钱。报告也写了,重要性也提了,学校对科研也是无比重视了,但要买个一二十万的仪器,等着吧!就怕到可以买的时候,黄花菜也凉了. 科研就是空手道?没有试验,人家晶体学报都不给你发文章!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5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产仪器研发之“浅”见
热度 1 boxcar 2010-1-20 22:51
吕 喆 前面两篇博文已经讨论了国产科研仪器研发的牵和钱的问题平【1,2】,今天再说说浅。 我在这里要说的浅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涵义: (1)对开展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认识比较肤浅。很长时间以来,科研仪器研发并没有被业界看成是最重要的工作,在一个大的课题中,除非是专门立项进行某型或某种新仪器的研制,否则从事仪器研发的人员经常是配角,认为他们只是起到一种支撑作用。这样的认知可能源于我们在科研方面的长期落后(至少可能自己是这么看的)并因此太急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这种追赶状态下,研究通常具有强烈的跟踪模仿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通常也是模仿国外先进团队的,甚至整个实验室的设备就是克隆一个国外课题组的,这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可能主要是早已经商业化的先进仪器,或者就是简单模仿加工的自制设备。在这种模式下,很多课题组的负责人甚至相关的领导会认为,有现成的高级科研仪器可以买,重要投钱就行了,除非人家限制出口,否则并不需要自主研发科研仪器。在这种对科研仪器研发跟踪的肤浅认识之下,国产仪器研发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通常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买,即使有恐怕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的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的一局,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直接使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 (2)进行科研仪器研发的基础比较薄弱,根基尚浅。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广,可能已经不是简单的仪器研发领域的问题了。注意的问题是我们在基础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影响到了整个工业技术领域,仪器仪表行业自然也无法摆脱这种落后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在理论基础和研发实践经验方面的基础也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些与仪器研发相关的重要的科学原理没有吃透或掌握不全面,科研仪器研发队伍的实际研发经验不足等多个方面。在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根基的情况下,国产科研仪器的研发必然是任重道远的。 (3)从事科研仪器研发时经常浅尝辄止。由于全新原理的原创科研仪器的价值通常不容易被人所认识,因此新仪器要想打开市场卖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单位通常更习惯于生产、改进和销售那些在市场上更加受欢迎的仪器,这些仪器有些是以往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较大、口碑很好的老型号仪器,有些则是对这些老型号仪器做一些小的改进,通过提高一点儿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有些其实无足轻重,纯属噱头)、让人机工程设计更加合理、软件界面更方便漂亮等获得用户的青睐。这种研发其实就是小修小改的改进工作,总的来说太浅,远远无法达到原创的级别,但由于这样做以后很方便赚到钱,甚至是很高额的利润回报,不少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就已经乐此不疲了,不再花气力和投资进行更有深度和难度的新原理、新方法的仪器研发,这就是我所说的浅尝辄止。 总之,国产仪器的研发目前还显得很浅,需要注意深化对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认识,夯实基础,开展深层次的研究,才能在将来拿出独具特色的原创型国产科研仪器,帮助我国的科学研究走到世界的前列。 参考: 【1】吕喆: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面临的牵引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447 【2】吕喆: 国产仪器研发之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426
个人分类: 科研|7420 次阅读|15 个评论
2009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年会召开: 邀请报告
canpingp2222 2009-11-24 16:16
2009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年会召开 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的制定流程、最新的做法与MRL的应用,以及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前处理技术、取样系数、储藏稳定性、提取效率、食品加工因子、手性农药分析、不确定度等方面。 下面是报告内容, 请参考。 (其实很多内容和观点在我以前的几个报告中都有了) 报告内容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科学时报》叶朝辉院士访谈有感
肖立志 2009-10-13 23:19
早晨就看到了今天《科学时报》刊发的对导师叶朝辉院士的长篇访谈,很是亲切,但由于急于去主持美国休斯顿大学刘策教授等专家的学术报告会,对文章内容没有细读。晚上,细读这篇专访,产生许多回忆和感想。 《科学时报》 叶朝辉院士专访的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0/224033.shtm 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毕业的学生,首先是对那里怀有深厚的感情,那里的师生情,知识缘,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难以忘怀! 老师在专访中阐述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但有一点我觉得也许应该补充: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是国内波谱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做出许多原创性成果外,还是波谱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中国,也为世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波谱学人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重要的核磁共振研究机构里,或者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核磁共振学术会议上,总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毕业生的身影,而重点实验室对应的无线电物理博士点多年在学科评比中都是名列第一!这归功于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优秀的科学家队伍和一贯的严谨治学态度! 老师对我国波谱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中肯的评价,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和国外比,依然还处在跟踪阶段。在我看来,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国际前沿是智力和财力的角斗场,既需要深奥的核磁共振理论和丰富的应用背景知识,又需要昂贵的设备,培养一名优秀的核磁共振波谱学家,除了核磁共振学者本身的定力,更需要漫长而稳定的支持。在核磁共振这样一个领域里,你能够真正感受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优秀的核磁共振实验室是杰出人才和雄厚财力长期努力的结果! 核磁共振已经先后在物理学、化学、医学等三个不同的领域五次获得诺贝尔奖,甚至有人预测在未来几年还会有人在生命科学(如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开拓者日本人Seiji Ogawa),或物理学领域得奖。毫无疑问,物理上十分成熟了的核磁共振波谱学,其在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成为最活跃和最有原创动力的领域,同时,有反过来挑战核磁共振波谱学的物理基础,推动物理基础的创新和发展。所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核磁共振研究集体的研究领域从物理学科转向化学学科,并进一步布局生命科学,充分反映了核磁共振波谱学本身的发展趋势。而作为研究实力还相对薄弱的我国核磁共振国家队,近期采取一种快速跟踪,局部突破的战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老师对我国发展核磁共振仪器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困境做了深刻分析。科学仪器首先是科学本身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科学原理被有效应用的物化工具,既是科学的源点,也是科学的末端,因此应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末端的科学工具,是可以购买的,但作为源点的科学仪器,只能自己搭建。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国家,长期购买末端科学工具产生的依赖性,会扼杀制作源点科学仪器的冲动和能力,从而使研究人员永远只能跪在科学巨人的脚下,难以树立起码的信心。我以为,自主研制源点的和末端的科学仪器与工具,不仅可以让外商对中国市场进行重新评价,同时更是科研信心或创新信心建立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正如老师所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而这种艰难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正如我先前在研究与开发博文中写的那样,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或者低级的错误,都可以使仪器开发陷入费时费钱的排查和摸索之中,而这个过程往往让外人十分不解,同时也让自己的信心倍受打击。 老师还特别提到核磁共振石油测井仪!老师能够把这个领域单独列出来我感到非常欣慰。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核磁共振一直是石油测井的热点,也是核磁共振的重要领域,国际上许多优秀的核磁共振专家纷纷加盟,而核磁共振石油测井本身,也从电缆测井发展到随钻测井和井下核磁共振实验室等多个系列仪器,并酝酿着整个石油测井技术体系的变革!但难点仍然在仪器!我国在这方面的起点非常低,而行业的期望却又是如此之高,认为短时间,几个人,少量投入,就应该马上做出来!愿望是好的,但恐怕仅仅是愿望!我回国时并没把重点定位在仪器上,而是在新方法和解释应用上。但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到,仪器,仪器,只有仪器才是提升我国石油测井水平的真正关键!所以才把自己的研究重点,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但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也完全理解老师的苦衷!
个人分类: 个人偏见|7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型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smilesun 2009-9-23 08:37
推动大型仪器共享,提高仪器利用率,提高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一直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去年8月底,我们联合国内的一些生命科学公共平台召开了全国首届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有36家单位的负责人参与此次会议,并就平台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单位开始尝试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受兄弟单位启发,08年10月,中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决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模式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09年1月建成并试运行,09年3月全线运行。09年9月18日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网站、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均给予报道。 ================================================================================ 9月18日上午来自国内公共仪器平台的七位管理专家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开发的大型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了鉴定,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本次鉴定会由负责中科院共享系统开发的南京土壤所研究员韩勇担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科技条件处张红松,省大型仪器共享协作平台李永昌等领导,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李莉主任,以及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项目验收。 生命科学学院书记兼副院长、生命科学实验分中心主任滕脉坤教授致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生命科学实验分中心常务主任王光辉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随后由项目具体实施负责人罗昭锋详细汇报了大型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汇报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背景、系统定位、系统的各项功能、项目实施的效果、以及系统在创建一流生命科学公共平台中发挥的作用等,并对系统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图1 滕脉坤教授致欢迎辞 图2 王光辉教授介绍中心情况 图3 博主汇报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公共实验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立足于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和使用的需要,设计出大型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网上预约、IC卡控制仪器(用户通过IC卡开启仪器)、自动记录使用信息、测试费自动化管理、网上培训与考试系统、实时显示仪器状态、网上交流平台、以及各种信息的自动统计等功能。该系统为每台仪器配备了仪器控制器,用户通过刷卡使用仪器。刷卡时系统会自动判断用户的资格和权限,经过培训并获得操作资格授权的用户才能开启仪器。未获得资格的用户必须有管理员在场的情况下方可使用仪器。 图4 专家现场考察管理系统 图5 专家组对系统建设进行讨论 该系统运行以来,提高了平台的管理水平和仪器使用效率,方便了用户。中心大部分仪器实现了24小时开放服务。网上预约系统,公开透明,保证了仪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该系统实时记录用户信息和使用信息,提高了用户的责任意识,避免了无资格用户操作仪器。从而大大降低了仪器的故障率,提高了仪器利用效率。由于所有数据均由系统自动采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系统还可以自动统计仪器利用率,共享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情况、主要用户分布、任意时间段的使用机时、收费情况等。为今后仪器购置和平台建设的决策提供了依据。该系统的运行,适度缓解了中心人手不足的问题。仪器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都得到大幅提高。提升了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为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创建一流生命科学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系统得到中科院相关负责人的肯定,认为对中科院共享系统进一步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同意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作为中科院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升级的试点单位。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系统设计理念先进,具有可操作性、兼容性和可拓展性,尤其在生命科学实验平台管理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建设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意项目验收。 建议在类似的实验平台中进行推广应用。
个人分类: 仪器共享|4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叹,国外的东西太贵!
firefive 2009-9-3 10:08
  从事科研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国外的东西太贵,特别仪器类的就更加贵。   什么的东西只要说是科研用的,无例外都贵。一个紫外检测器,10万。看看能有什么东西呢?一个质谱仪,800万。真是,唉,一个仪器就把一个实验室的经费掏空了。没有那东西你又做不了实验,没办法,只好痛下决心买。不光是价格高,花了大把钱,买的还不是人家最先进的,一般都2-3年前的产品。唉唉。   这种现象是不是太普遍了?大家累死累活都在为外国人打工。现在中国有钱,什么东西都买得起,只要人家肯卖。从上到下,一股股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我们更加病得严重。天天鸡的屁,搞房地产,有什么用?制造业发展不起来房地产搞得再火爆也没用,内虚!看起来经济很火,其实什么都被人家控制。感觉自己很有钱的样子,去哪访问采购,个个感觉自己是大爷,其实P也不是,人家内心里看不起你。   这个国家缺少大目标!没有大目标的国家就缺少向心力有凝聚力。别有看有什么灾难的时候全国上下一心,那只是表像而已。国家的管理层根本就没将心往一处想,各打各的小算盘。根本就没下决心要将一个国家建设成真正的强国,百姓安居乐业的强国。口号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人去做实事。看到人民群众一天到晚,辛苦劳作而生活水平却没有提高,不知当权者有什么想法,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自己很有成就感?   乱七八糟一大堆,扯远了。
个人分类: 学术相关|3440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何发挥大型科研仪器的作用?
lifevic 2009-6-9 21:37
看着一些大型科研仪器闲置,想用的人而不能使用,恐怕是很多科研人遇到过的尴尬问题。在这里,我借我校建言献策活动中的一篇稿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提一些好的建议。 建言献策全文如下: 欣闻我校下达关于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的通知,这是《学校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我内心无比的激动。 我认为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是学校领导层的英明决定;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的良好途径;是强化全体师生主人翁意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借此东风,我以我院价值约 80 万元的 AKTA Explorer 100 发酵产品快速纯化系统为例,讨论一下有利于发挥大型科研仪器作用的运行机制。我从大型仪器的类型和作用、科研工作的性质、使用管理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一点儿见解,请大家讨论指正。 一、 大型仪器的类型和作用 AKTA Explorer 100 发酵产品快速纯化系统是我院于 2006 年为充实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科研力量而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包括高压液相色谱主系统和适合于多种产物分离的色谱柱等,总价值约人民币 80 万元(多种色谱柱约20多万元),是我院单价最高的设备。 AKTA Explorer 100 具备多流 动 相系统和多检测器, 可同时多任务操作,适用于对产品纯化工艺条件的快速探索,可快速分离制备多肽、蛋白、核酸、生物碱、抗生素、多糖等物质,涵盖了发酵工程领域的大部分产品,用途非常广泛。 然而,这样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大型设备,在安装后的近三年时间里利用率非常低。具体使用情况可以查看设备内置软件中的 Log 即日志,它是系统软件对设备曾经完成的操作的记录,一般人是无法改动该日志的,所以它可以非常客观的反应设备使用情况。看了该日志之后,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痛心疾首,感慨万千 我校在大发展时期财政状况非常紧张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学校为了支持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仍出此巨资买了这台大型设备,然而它却几近闲置,它的闲置可不同于一般家具的闲置,家具闲置一般不坏;有色谱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液相色谱及色谱柱长期闲置的后果是设备和色谱柱的瘫痪,我们几十万元可能打水漂。 闲置的原因是没人想用吗?非也。我知道,有些科研业务积极的人非常想用这台设备。我分析一下设备利用率低的真正原因是:该设备目前的存放地点和管理员的管理方法不适合该设备让大家使用。我们可以通过阐述其科研工作的性质来证明一下该原因的可能性。 二、 科研工作的性质 AKTA Explorer 100 发酵产品快速纯化系统不同于红外、核磁、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检测单个样品所耗时间是短暂的,所以大家可以送样品过去检测,由主管人员测完后取走结果。而 AKTA Explorer 100 用于科研工作的性质是工艺条件的摸索,一个化合物单体的提纯工艺千差万别,其难 易程度也不同,涉及多种知识背景,做提纯 工艺优化研究的人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摸索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 耗时 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这期间需要夜以继日,绞尽脑汁的工作 , 在 操作过程 中 需要随时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条件,所以需要有人长时间内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 使用管理模式 鉴于以上阐述和分析,为了发挥该大型科研仪器的作用,我建言献策如下: AKTA Explorer 100 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采用 独立空 间,专人管理,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的原则。 首先,独立空间。 我们应当为 AKTA Explorer 100 这件我院最贵的仪器找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比如目前 208 房间,而不是放在个人课题组实验环境里。因为,太复杂的环境不容易洁净,易造成检测器的腐蚀和污染损坏;再就是从刚才它用于科研工作的这种性质来看,设备使用时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完成一件提纯工艺优化,这期间需要有别的课题组的人员进入存放该设备的课题组,而且夜以继日的工作。存放该设备的课题组有自己的专有菌种、有自己的工艺产品、有自己的其它仪器、还有些私人生活物品,有些是需要保密的。所以,设备放到谁的课题组,谁就会不经意间设防,不太欢迎外人在这里折腾几天甚至几个月,包括我自己也会这样。另一方面,想去做提纯工艺优化研究的人,也为了避嫌,尽量不去用这台设备。因此,独立空间是发挥该大型科研仪器作用的前提条件。 其次,专人管理。 专人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一个对 AKTA Explorer 100 发酵产品快速纯化系统专业背景知识较丰富的人来管理该设备。因为其专业,可以指导使用人的操作;因为其专业,可以帮助使用人尽快得到最优的结果。 如何选定专人呢? 可以从志愿者中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请专家来出题笔试和操作考试,优胜劣汰。 如何约束专人呢? 可以让他交一定的维修基金押金,金额在万元以上,以约束该人的管理责任心,如果,仪器厂商鉴定仪器正常磨损故障,由仪器使用费中支付维修费。如果,仪器厂商鉴定仪器人为故障,而指导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则由维修基金押金中支付维修费。押金由本学院管理。 如何激励专人呢? 一是每学期给该人计 24 个学时(约每月指导 4 小时)的指导课时费作为薪金;二是从仪器使用费中提取 10% 作为给该人的补贴;三是允许该人免费使用该仪器累积 1 个月作为奖励。 专人管理是发挥该大型科研仪器作用的根本保障。 再次,注重效率。 发酵工程重点学科面临时代的挑战,对外,各兄弟院校群雄并起,竞争加剧;对内,各兄弟院系奋发图强,捷报频传。我们也应该励精图治,崇尚实干。如果不注重效率,就会落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境地。我想要发挥 AKTA Explorer 100 的效率,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让大家知道该设备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样品,样品怎样预处理之后才能使用;以及 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设备人为损坏了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基本常识。让大家提前准备合格样品及相关资料,以免损坏仪器耽误大家使用。 最后,兼顾公平。 公平是相对的。在使用过程中采用预约排队制度,使用时间上限制度,如预约 1 次个人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两周等。我们提倡早预约、提前准备好样品的使用人,这对大家是公平的;反对不预约、不按要求准备样品,牢骚满腹的使用人,这些人是自己丢掉了享受公平的权利。每学期我们可以将该设备的使用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做公示报告。接收群众监督,尽量做到公平。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不成熟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我也希望将这种关注和讨论普及到其它大型设备,推而广之,共同进步,科学发展。 强化主人翁意识,解放思想,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发挥团队精神,注重集体利益,我们身边就会少一些大型仪器的闲置。我们群策群力,领导集中民智,我们就会充分发挥大型科研设备的作用和效率,我们也必将会脚踏实地的向着实现建设国内知名高水平工业大学的目标迈进。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CPS/SEG会议看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些发展趋势
chrujun 2009-4-27 21:45
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我国勘探地球物理学界盛会-CPS/SEG 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 -于2009年4月24日~4月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从事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我,通过参观展览和听报告,体会到勘探地球物理有如下一些发展趋势。 1. 无线通信技术将在勘探地球物理仪器中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正在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ZIGBEE、蓝牙、WI-FI、、WLAN、3G、3.5G、4G等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为解决勘探地球物理仪器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会上有公司在推广无线地震勘探仪器,并有若干应用实例。有不少地球物理仪器生产商也在秘密开展无线地球物理仪器研制。5~10年后,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必将大量涌现。 2. 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将在勘探地球物理中取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很长一段时间,并行计算只在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勘探中采用。自从海洋电磁法在油气勘探中的显示良好效果后,并行计算在电磁法中的应用逐步开始。与地震勘探相比,三维电磁法更加无情地消耗计算资源。即使是当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也无法满足精密三维电磁法反演需求。2008年3月,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在IBM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上反演三维海洋电磁法数据。最近两年,欧洲的EMGS公司购置了大量刀片服务器,建立了欧洲最大的电磁数据处理中心。随着大量学者涌入海洋电磁法勘探领域,以及石油资源的逐步短缺, 电磁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规模会更大,并行计算在解决三维电磁法数据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3. 三维或四维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在勘探地球物理的各个领域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或4维可视化技术得以低成本实现。由于地球物理勘探目标的复杂性,三维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三维动态监测将成为标准技术,这就对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了必然要求。这几年数据可视化在勘探地球物理的应用发展很快,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大。 4. 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向低功耗、小型化、高精度和智能化发展。一方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不断提出要求,另一方面,MEMS、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为新一代勘探地球物理仪器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最后一点是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新的矿产资源必须依赖更强大的仪器才能探测到。这就为勘探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综上所述,由于勘探地球物理的极端重要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并行计算、数据可视化、和仪器智能化将在勘探地球物理中取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7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离子色谱仪器群
konglong 2009-2-21 20:44
期待已久的ICS3000终于在我的实验室安装调试完毕了,这是一台高性能的研究级的豪华型离子色谱,具有很强的分析功能,配置齐全,功能强大,可以完成各种常规分析难以完成的任务。它的加盟使的我们的实验室在离子色谱的仪器数量,档次和研究实力上处于国内的先进行列。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离子色谱装备: ICS3000系统,这是一台双系统的离子色谱,包括一个单元泵和一个四元泵,配了EG的KOH系统,可以进行KOH的梯度淋洗。双电导检测,以及单安培的分析。另外还加了紫外检测器,相当于有3个检测器。自动进样器,双塔型,有浓缩富集和过滤功能。另外有阀切换系统,包括2个高压十通阀和2个低压三通阀。以及柱后衍生系统。 软件带PDA功能,有独特的3D-安培扫描,虚拟柱的模拟功能。 色谱柱包括AS18、CS12A、CS5和氨基酸PA10。 这是目前国内配置最高的一台,可以分析阴、阳离子,糖、氨基酸、金属价态。具有在线浓缩过滤功能,基体消除,可以进行2D-IC的研究和分析。 除了这以外,我们还有DX600,DX500,DX320,DX120,ICS1500,组成强大的研究和分析阵容。 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按照仪器功能分工如下: ICS3000-1 四元梯度,自动进样,电导和安培 主要用于糖和氨基酸分析 ICS3000-2 单泵+EG淋洗液系统,自动进样,电导 主要用于痕量和微量的阴离子分析 ICS3000-3 单泵(另配),自动进样,紫外 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价态分析 ICS1500+RFC-30 单泵,电导, 主要用于有机酸分析 DX-120单泵,电导(双系统) 主要用于阳离子分析 DX-320+RFC-30 单泵,电导OH体系,主要用于微量和常量的阴离子分析 DX-600 四元梯度,电导碳酸盐的阴离子分析和梯度研究 DX-500 四元梯度,电导和安培,2mm系统 用于特殊方法开发 DIY GP40+国产电导,四元梯度,国产仪器开发 色谱柱: 阴离子:戴安:AS4,AS4A,AS14,AS14A,AS11-HC,AS17,AS18 TOSOH IC-AZ,IC-AP,有机酸柱 阳离子:戴安:CS5,CS12A,CS16,CS17 糖柱: 戴安 PA10,PA20,PA100 氨基酸柱:戴安PA10,合计约25根。 抑制器: ASRS ULTRA,ASRS ULTRA II,ASRS 300,厦大,青岛,Sequant CSRS ULTRA II,CSRS 300,合计约10个。 欢迎联系hplc-gc@sohu.com;QQ:40005964;13301806390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国产三维大地电磁仪试验成功说起
chrujun 2008-11-1 22:15
昨天下午三点钟,我和何兰芳一行5人到达河北易县县城西北3公里左右的一处丘陵地,开展国产大地电磁仪样机和进口大地电磁仪V5-2000的对比试验工作。经过大家的一阵忙碌,终于布置好了一台V5-2000、两台国产样机的数据采集设置。数据采集设置成今天上午7:30停止。安排一名当地人夜间看守仪器后,我们返回县城休息。 尽管通过多次室内和野外对比试验,我深信这次试验结果一定能够到达要求,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大地电磁探测仪已是指日可待。但我还是有点担心数据采集出现什么问题,让到手的成功飞走了。尽管这种问题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当预知只要成功采集数据试验就能成功的时候,我心情特别兴奋和激动。胜利是如此地近,得之又非常地艰难。尽管晚上12点过才睡觉,但总是睡不着,真后悔晚上没有喝点酒来麻醉自己。早晨5点半更是一点睡意都没有了,只好起床练腹肌、练拳击、练气功、练铁砂掌、练铁砂拳,总是折腾过不停,尽管我几个月没有锻炼过身体了。终于熬到上午7点钟,出发的时刻到了。驱车来到试验现场,连上笔记本电脑一看,两台样机全部正常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全部成功回收。何兰芳紧张地对测量的大地电磁信号分析和计算。经过短暂而又紧张的等待后,计算结果出来了。样机和国外仪器V5-2000采集的数据基本重合,测量误差符合规定要求。我们终于首次在国内研制出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一致的三维大地电磁探测仪! 所有关键技术全部攻克,距形成产品的日期已经不远了。 这两天口腔溃疡发作了。由于近段时间相继攻克了仪器研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经常是早上2点睡觉,7点起床。去年的时候,仪器研制碰到难题,经常想问题,导致晚上睡不着。仪器研制快成功了,由于兴奋同样也睡不着。身体同样受到折磨。今天晚上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要研制出达到国外先进仪器同等性能的仪器,非常之难。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学习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其编程。样机所采用的FREESCALE 24位定点DSP,国内几乎没有人用过。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只有几个人在DSP评估板上做了一些工作,对项目的帮助不大。一切都从研读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开始,从DSP芯片资料、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开发工具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到算法设计与仿真、汇编程序编写、联机调试、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采集程序开发,突破了一个个难关。光是DSP这一块的英文资料就研读了5000多页,更不用说一行行的汇编语言编写和调试,到仪器的整个软件系统开发和测试。两年前,怀着挑战进口地球物理仪器的信心和勇气,一定要为国产地球物理仪器争气,绝不服输的坚定信念,我拍着胸脯接受了任务。今天看来,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作为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只有敢于接受挑战,勇攀科学高峰,通过实践提高和锻炼自己,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成长。不要怕没有经验,没有干过,没有学过,就是怕有畏惧失败心里、不敢干、不想学。年青人就要敢学、敢干、敢想,才能够在黄金年龄段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难关攻克了,新的任务又摆在了我面前。根据我的设想和计划,新研制的仪器是一款革命性的电法勘探仪器,代表若干年后电法勘探仪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一旦研制成功,将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该仪器的研制难度更大、更富有挑战性,更值得我去做。 在这个时候,我要特别感谢作出大量艰苦工作的学生仇洁婷、卢祥弘和席玉萍。他们的付出对项目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万分感谢对研究给予大力支持的综合物化探事业部领导。 陈儒军 2008年11日1日晚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公寓,河北涿州。
个人分类: 陨石秘密|1653 次阅读|4 个评论
仪器创新:实现原始创新的捷径-(转贴)
sunapple 2008-3-30 10:07
仪器创新:实现原始创新的捷径 科学时报 2007-6-25 作者:张双虎 5月31至6月1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总结交流会上,《科学时报》记者就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基金怎样更好地促进科学仪器研究等内容,采访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陈洪渊。 《科学时报》: 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洪渊: 科学仪器既是工具,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是科学仪器发展的源泉,是原始性创新的摇篮。当然,用摇篮来比喻科学仪器专项的作用似乎还不够,其意义还不仅仅是摇篮的作用,但我一时想不起来用什么比喻更合适。我本人是学化学的,还在学生时代就装过测量放射性剂量的仪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参加工作后曾搞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仪器研制,近年因工作需要又搞了起来。所以,对仪器研究的重要性有较深入的认识。这是项很重要的工作,我非常赞成基金委的这一专项。 元素周期表发明人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rnst也说过,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钱学森院士说,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3部分组成。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测量技术是建立在仪器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些都是非常精辟的论述,大量事实表明,谁掌握或者拥有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谁就有可能作出最先进、最杰出的科研成果;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创新。100多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事实表明,约有三分之一是奖给那些在发展科学仪器或测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前不久,王大珩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科学仪器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并成为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但仪器仪表往往被看作科研和工业生产的配角,然而它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提升工业产品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作用举足轻重。事实证明,中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咽喉,部分地被卡在仪器仪表这一关上。王大珩院士的呼吁充分反映了一大批科学技术界有识之士的心声,发展仪器仪表、分析测试、测控技术等以及相关学科集成交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我国科技创新以至诺贝尔奖的问鼎都有直接的关系。 《科学时报》: 在科学仪器与装备产业化方面,我国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 陈洪渊: 当今世界以信息和生命科学为龙头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 科学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在作为科技发展基础的科学仪器与装备方面与科技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对科技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过大,对于应对可能出现的遏制的抗衡能力脆弱。迄今,我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投资中,60%以上用于进口设备,且关键的高端精密仪器主要依赖进口。以分析检测仪器为例,近年来我国的销售额仅占全球销售额的0.3%,而且绝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高端仪器装备,如色谱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离子体质谱仪、电子能谱仪、透射和扫描电镜、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核酸测序仪等,则全部依靠进口。 在生物医学仪器方面,我国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更为严重,现在省、市级医院的临床生化检验很少使用国产仪器。据海关2002年统计,我国当年进口的医用诊断设备与分析检验仪器占全部进口医疗装备的65%,达11.4亿美元,几乎全部为技术密集型的科学仪器;而当年我出口的医疗设备为2.6亿美元,其中最多的品种则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按摩器具。 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与仪器的市场主要被美、德、日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占有。我国弱小的生物医学仪器行业更是举步维艰,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生存考验。 《科学时报》: 我国当前在科学仪器研究方面面临哪些问题? 陈洪渊: 我曾参加过一个科研基础装备项目的论证,预算总经费为10.5亿元人民币,其中1.5亿元用来造房子,另外9亿元就用来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我们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全被国外高级仪器充满,高端医疗仪器则被国外垄断。有人说,我们每个国家级项目的立项,就意味着又有一大笔资金外流。 同时,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受到严重挑战,科学仪器队伍日显萎缩。搞科学仪器研究的得到经费少、研究周期长,没人愿意去做。我国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空心化、局域化、二流化等挑战。我们搞科学研究依赖国外的科学仪器,研究生用的大都是进口的傻瓜式仪器,只用它来作实验、发文章,有的人连仪器的原理都不知道。固然,我们用别人的仪器也能作出原创性成果,也能验证我们的想法,但却不能作出世界顶级的、重大原创成果,更谈不上全面、综合地研究出一流的科学仪器和测试方法。 有人说,我们在科学仪器制造领域将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的险境。半殖民地就是我们自己还搞一点改进,或自己研制一些,殖民地就是完全买别人的仪器,这一领域全被人家占了!这种说法虽然未免耸人听闻,不过却很形象,我们科学仪器的振兴确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相应科技政策的出台和保证实施已经势在必行! 《科学时报》: 你对我国发展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有什么建议? 陈洪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进步,推动科研队伍壮大方面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基金委设立科研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是有长远目光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议基金委加大对科学仪器专项的资助力度,各大块保持合理的平衡,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建立一支稳定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队伍。 现代战争和反恐斗争中最难防范和最有杀伤力的生物战剂,能战胜它的核心武器不是飞机大炮,而是生化检测仪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监测网络。进入生命科学时代,人民健康的保障也越来越依赖科学仪器。当前,疾病的诊断70% 要依据生化仪器检验结果;不久的将来,基于分子诊断的新一代仪器必将把保障人类健康的水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食品与环境安全是保证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但其最终的实现将取决于能否把先进、价廉的检测仪器与装备普及到千家万户,乃至个人。 科学仪器上的创新往往是实现原始创新的捷径。目前,科学仪器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相关科学仪器的发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要求新一代的测试仪器。我们在谱仪等大型仪器上短期内很难超国外,但生化仪器上则可以超越。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息传递的研究中对分析的要求是原位、在体、实时、超痕量,对分析测试仪器的要求则是微型、便携、超高速、超灵敏及高度自动化。这就要求一些基于全新原理的科学仪器的面世,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发展基于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分析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包括高端分析方法的建立,航空、航天、太空、深海、潜艇,极端条件(超低温、超高温、超强度、失重的、高真空等等)下的分析测试的完成。在单细胞、单分子、纳米生物技术、药物输运的监控,生命的禁区,在极端条件下分析仪器装置测试的可靠性,修饰针尖上检测生物大分子。研究先进成像技术;细胞过程的活体分析;纳米技术的生物应用、医学应用;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等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创造空间。 当然,整个科学仪器领域水平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国家有关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这一领域的加快发展。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464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