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佛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金刚经破空论39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6-4 06:33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是法難信亦有信  以諸眾生非生故 論曰。此重疑信受者難也。然眾生原非實有眾生之性。但一念迷惑。假名眾生。一念了悟。當體即佛。佛與眾生。皆依俗諦言說建立。而終非有實性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金刚经破空论38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6-3 07:53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說無可說性自離  解說非說始免謗 論曰。色身相好。既非具足。說法度生。豈無語言分劑耶。云何眾生得承如來言說而解諸乘。為遣此疑。故云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以不能解我所說故。我所說者。無有少許法相可得。無所說相。無能說相。以諸法性無聲字故。以諸聲字性非聲字。即是無性法故。此中無法可說一語。具遮二謗。一者為遮有法可說謗故。二者為遮總不說法謗故。謂說即非說。非以杜口為無說故。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刚经破空论37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6-2 07:44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色身相好離分劑  應見如來淨法身 論曰。若佛境界。離有離無。色身相好。寧復非有。為遣此疑。故明具足即非具足。欲令即於色身相好。達其無分無劑。得見如來淨法身故。淨法身者。法界為體。不局丈六及四八故。彼丈六身及四八相。 一一皆即相好之海。不可但作丈六四八觀故。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剛經破空論36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6-1 07:14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 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 恒 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 恒 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 恒 河。是諸 恒 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 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五眼具足成菩提  了了見於恒沙界 心即非心福非福  是故能所恒寂然 論曰。上明清淨真因。畢竟無我無法。則佛境界為有為無。為遣此疑。故顯如來五眼不有而有。眾心福德不無而無。有無互彰。巧遮戲論。夫五眼者。能照之知見也。眾生諸心及施福者。所照之境界也。以前例後。則能照既有。所照安得獨無。以後例前。則所照既無。能照安得獨有。特以如來五眼。凡愚之所不達。以不達故。妄計為無。今故特明具有。顯非斷空。眾心福德。凡愚之所取著。以取著故。妄計為實。今故特明其無。顯非有性。言五眼者。次第為語。肉眼同人。見現前色。天眼同天。見障外色。慧眼示同二乘。見於真空。法眼示同菩薩。見於俗諦。佛眼不共三乘。見於第一義諦。若圓融為語。一眼一切眼。一切眼一眼。通照三諦。無有遺餘。是故亦知爾所國土差別。亦知爾所眾心差別。亦知差別即非差別。亦知爾所福德。亦知福德非實。若差別非差別福德非福德者。當知五眼即非五眼。若以無礙妙智分別說為五眼者。當知一法界中。分別說有種種世界種種眾心種種施因種種福果。亦為不錯不謬矣。依假名說。能照所照。皆悉歷然。依實義觀。所無別所。能無別能。故曰恒寂然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35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5-31 06:53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能度所度不可得  能嚴所嚴亦復然 無我無法善通達  真因清淨宜修習 論曰。此承上廣明無得妙果。而勸修無得真因也。蓋不但無心外眾生可度。無心外佛土可嚴。即此心性之中。求一能度所度。能嚴所嚴。實法了不可得。以能所之性。祇是即心自性。無有少許我法而可得故。如此通達。即名真實菩薩。非謂有能通達有所通 達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34
jiangjinsong 2011-5-26 06:42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因無所得果亦然  無法可得得授記 諸法非法名佛法  大身非身名佛身 論曰。若言實無有法發菩提心。云何而有授記作佛得菩提果之事。為遣此疑。故明因既無法可得果亦無法可得。惟其了無所得。方堪授記。設有少法可得。便不與諸法如義相應。云何而可授記作佛耶。言諸法如義者。一切諸法。本原真如性相常住。不變不異。今不過如法自性。來成正覺。故名如來。若言如來得證菩提。此是世俗言說。非實義也。以如來所得菩提祇是即心自性。如來別無可增故無實。真得不顛倒覺。覺諸法之自性。故無虛。又菩提非一切法。故無實。一切法皆即菩提。故無虛。又一切法皆即菩提。故菩提無實。菩提非一切法。故菩提無虛。一切法皆是佛法者。以法界無外故。法界不變常隨緣故。故言一切法。法界隨緣常不變故。即非一切法。法法皆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法界性故。是故名一切法。證此法界名為法身。法身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非別有身。故非大身。法界為身。故名大身。此證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妙莊嚴果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33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5-25 18:50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發心應住及降伏  亦無發住及降者 不於心外有一法  如是具顯清淨因 論曰。此重遣菩薩心中微細我法二執。令盡淨無餘也。前文具明二空實義。寧有不盡。此重問者。略有二義。一者義既如此不可思議。豈容湊泊。則諸菩薩發菩提心。畢竟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二者既言發心。便謂我能發心。既言住無所住。便謂我能無住。既言降伏其心。便謂我能降心。我法宛然。如何得與般若相應。此則特為鈍根再求方便。佛仍告云。發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乃至即非菩薩等。所以酬其畢竟如何應住降伏之請。次又荅云。實無有法發菩提心。則是蕩其我能發心無住降伏之執也。蓋發心者。祗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心相尚不可得。豈別有法令心得發。心無心相則我執何存。法無實法。則法執何有。情累既淨。般若現前。既非妄有。亦豈但空。離句絕非。因清淨矣。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32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5-24 09:20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 恒 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 恒 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 恒 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銷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受持讀誦及如來  成就功德佛知見 大事大時不能及  以是大乘最上乘 荷擔菩提小不堪  經處即塔應供養 銷滅夙業證菩提  永超值佛昔功德 具說能令淺識疑  義及果報難思故 論曰。此廣顯受持功德果報也。初總示云。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其深悟實相。了知一切眾生。與佛無別。始從名字。終至究竟。位位皆即佛故。次云以佛智慧悉知悉見等。謂知見其從因剋果此生餘生一切諸功德也。次以八種殊勝顯其功德。一者大事大時所不能及。恒河沙身是名大事。經無量劫是名大時。雖如此施。猶故不及持經福德。以此施門。五通菩薩亦能為之。未若此經正斷無明漏故。二者。此經如來為發大乘最上乘者說不是三乘共般若教。名為大乘。於大乘中推為圓頓菩薩。名發最上乘者。三者如是人等。即為荷擔無上菩提。以其受持讀誦廣為人說。紹隆佛種使不斷故。任持運行。猶如荷擔。四者樂小法人不能受說。著我著見。故皆不堪。五者在處有經即為是塔。法身舍利具足在故。六者銷滅夙業。轉重令輕。不復墮惡道故。七者當得菩提。以業既銷。菩提之體自明淨故。八者超於如來昔時值佛功德。以如來昔在然燈佛前。雖值多佛。尚存有所得心。未達無相。不蒙授記。是故不及持經功德。見然燈佛悟無生忍。爾時方與般若恒相應故。具此八種殊勝。故具說者。淺識之人必不能信。但總結云義不思 議果報亦不可思議也 。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8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31
jiangjinsong 2011-5-23 06:38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發心修行及慧照  三事互資無先後 如目與色及光明  展轉相資成見義 論曰。若法無生無性。非實非妄。即是諸佛第一義身。何故菩薩須行施等。既已熾然行施。云何復云不住法耶。為遣此疑。遂說明闇二喻。取相則闇。達理則明。此以目喻所發之心。種種色喻三施萬行。日光喻般若妙慧也。推此喻意。若不發心。則雖常居般若萬行光明鏡中。亦無所見。譬如日光明照諸色。而無目者終無所見。及無萬行。則發心般若亦為虛設。譬如無種種色。用目與日何為。今為行施菩薩而說。故但舉二喻耳。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30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5-22 12:52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不偽無虛必當理  非妄始終能具照 證法無實亦無虛  以是因緣應諦信 論曰。若諸佛離一切相證法無性。世間以何相故而信知耶。為斷此疑。故言是真語等。真是不偽。譬如世人為名利故。未證言證。即是偽語。如來不爾。現證無上大菩提故。實是無虛。譬如世人。貪鄙矯妄。雖曾獲通。自知已失。有人來問。但云先得。即是虛語。如來不爾。於大菩提無退失故。如者當理。譬如世人修得四禪。心暫不生。相同寂滅。便向人說我證涅槃。名不當理。如來不爾。真實證於大涅槃故。不誑者非是幻妄。譬如愚夫。於乾城幻事鏡像水月及陽燄等。非有計有。妄生取著。種種言說。名為誑語。如來不爾。證法實相。是第一義真現量故。不異者。始終無二。譬如術士。於過去事。以其伎能懸遠推測。或然不然。或應不應。則有異語。如來不爾。大圓鏡智。普照三世。洞悉始末。無有遺餘。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盡未來際。悉見悉知。所說事理。皆無異故。復次。如來所得法。即是一切法之實性。實性無性。無性之性。乃為實性。設於一切法有所取著。則實語是虛語。以其生語見法見。不知實性本無性故。若於一切法無所取著。則虛語是實語。以其不生語見法見。了知無性即實性故。故云此法無實無虛。如此五語。如此妙法。應諦信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5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29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5-21 12:47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忍即般若離四相  三施六度亦復然 是故應生無住心  利益一切如幻眾 論曰。若佛法中惟般若第一。何必更修餘行。為遣此疑。故言忍辱即非忍辱等。以般若攝一切行。一切行皆是般若故也。遂引往昔妙行為證。言無我相等者。直是了達生空不起我人等想。亦非頑然無想。設使頑無分別。則是愚癡。癡心作因。瞋念還起。縱令竟同木石。終非般若妙智。今以正慧觀察。了知人我本空。故於惡王起大慈悲。興大誓願。乃至成佛最先度之。須知五百世中為忍辱仙修持般若。其來久矣。是故一切菩薩皆應如此離相發心。言離相者。即是不住六塵等相。言生心者。即是常發大菩提心。若心有住即為非所應住。既達無住。應行三檀妙行。蓋不可因於布施。而遂取著六塵。尤不可希心無住而遂息其三施。以菩薩之法。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也。又恐人生於空見。謂既云離一切相。如何行施利生。故釋之曰。如來說一切諸相。當體即是非相,不是撥相而別求非相。又恐人生於有見。謂既云利益眾生。如何無眾生相。故釋之曰。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此正欲人行即相離相之施。利無生幻生之眾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26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5-18 09:23
明心齋主人按: 網絡時代,人心浮躁,個個都急著發言,爭奪注意力。雖然說人人都有胡說八道的權利不假,但是要真能說出點真知灼見就不容易了。人各有志,有的人純粹亂說幾句,過過嘴癮,本來就沒有指望別人拿他的話當回事,那我們就尊重他的心願好了。要是有人真想說點有意義的話,立得住的話,那還是要好好讀點書,肚子里有點貨再說話不遲。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論曰。此即希能信解也。聞慧清淨。登圓五品。名為得聞。思慧清淨。垢落根淨。名信心清淨。修慧成就。分破分顯。名生實相。任運決至大菩提果。名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實相無生而言生者。猶大品所明諸法不生而般若生。蓋解諸法本自不生即是無生。觀智現前。說名為生也。實相即是非相者。非有相。非無相。非亦有亦無相。非非有非無相。以要言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名實相。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2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25
jiangjinsong 2011-5-17 08:05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論曰。此即同佛出現也。佛興於世。薄福難遇。此經亦然。預聞者少。須菩提隨佛覺悟。於此正法。昔尚不聞。是故希有同於佛現。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剛經破空論24
jiangjinsong 2011-5-16 08:12
明心齋主人按: 在這個五濁惡世中,到處都是名利場,找個清靜的地方不容易。還是好好讀點經典,自己多反省懺悔自己的問題比較好。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 恒 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論曰。此即超內施福也。七寶乃至國城妻子名為外施。今施身命名為內施。內施福德。雖復倍多。以格持經。終不能及。以施身未必永斷身因。持經法施能斷自他生死因故。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剛經破空論23
jiangjinsong 2011-5-15 10:14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論曰。此即勝佛色因也。若據藏佛三十二相。積百福成一相。治大千盲人愈為一福等。則以積福為因。然使不達法身應本。不達性具相好。則應化身相。終歸無常。豈可以此見如來耶。般若菩薩。深知法身非相。具一切相。隨拈一相。皆極塵剎相海不可思議。安得定作相解。故云即是非相。是名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相相皆法界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收集情报
tangwei 2011-5-3 19:35
沙僧惊问:你们那里也有佛教么?你是外星的佛教弟子? 大脑袋晃晃脑袋:非也非也。我们科技那么发达,但是居然还有比科技更厉害的佛,于是我们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这个,我是其中一个小组成员。所以,我们不能算信佛,只是因为好奇而研究。究竟什么是佛,目前为止,我们还未曾研究清楚。你想,没有清楚的东西,就去信仰,不是盲目么?等研究清楚了,也许会相信佛,说不定的。 沙僧看大脑袋那么晃,都觉得他的脑袋要掉下来了。可大脑袋还接着摇头晃脑地说:有关佛的研究,我们分为这样两大部分:其一,是时间维度的研究,从无穷早的时候到现在的发展研究,比如,佛是怎么来的?佛经教义又是怎么来的?这样的一些问题;其二,是地理维度的研究,也就是各星球有关的比较研究,比如,我们那的佛祖和你们这的佛祖,哪个厉害啊,哪个智慧更大啊,如果存在一个最厉害的佛祖,为什么我们还要那么多其他的佛祖呢?无论第一个维度还是第二个维度,都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查找。 沙僧问:我明白了,你来我们这里也是收集情报的。。。。。。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1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由品》
Mech 2010-11-18 21:55
《行由品》是《坛经》中的第一章,其本意,如英文译本所写,自传。系统的理论都要有历史的基础。因此,《新约》中有“福音书”而且是四部,斯大林主义也需要《联共 ( 布 ) 党史简明教程》。 看过些学者考证,《行由品》的可信度还是很高,不仅超过有“子不语”的福音书,也没有《联共 ( 布 ) 党史》对历史的削足适履般解读。只是后人增添了不少东西,好在敦煌本子面世,足以正本清源了。 按照《联共 ( 布 ) 党史》的逻辑,“行由品”的核心是正统也就是领导权的争夺。在修行方法上,便是“顿”与“渐”斗争。渐修派是主流派。其主旨如六祖慧能的竞争对手神秀的 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属于佛家的正统思想,由“戒”入“定”,不过戒和定之后,离“慧”似乎确实尚有距离。慧能的 偈, 菩 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这种距离,但总体上属于解构而非建构。因此,这次思想交锋,慧能占了上风,但慧能的思想并没有系统地阐发。《行由品》只是告诉读者,慧能已经多次开悟。最先是听客读《金刚经》, 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后来弘忍三更半夜给他说《金刚经》又是: 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而得衣法后,弘忍亲自护送到江边码头,慧能又是“登时便悟”。 顺便一提,通行的本子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种说法似乎属于般若系的性空论,认为“万法皆空”。而慧能的思想大体上更倾向于佛性论,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有趣的是,慧能在思想上的胜利,足以争取到五祖弘忍的支持,却并不能保证他在组织上的胜利。弘忍很无奈地对慧能说, 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于是未来的六祖慧能只好仓皇南遁,而且果然被人追赶。佛门虽然清静,也难免利益之争。 还有些有意思的故事,敦煌本子里都没有。如慧能复出之战,以“心动”摆平“风动”和“幡动”之争,从而取得南华寺领导权。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7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佛法无边
liuxiaod 2010-8-26 21:41
以前有一位同事对佛学很有兴趣,经常跟我谈论佛,感叹西方(印度)佛经浩如烟海,致毕生之力也学不完,等等。我问他中国人写的佛经有多少?据他说不多,好像十几篇,于是我也感叹,佛学传入中国近2000年了,中国本土的和尚比印度和尚何止多几百倍,为什么中国和尚不写佛经?都要由印度和尚写? 从唐代取经到明代写西游记,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佛经必取自西方,自己写的(土鳖土著)算不得真传。西方的佛经是用梵文写的,取来也看不懂,以当代为例,举国上下研究梵文的只有季羡林教授,季先生的梵文也不是从佛界学来的,而是从德国哥廷根大学学来的,在中国大概无人精通梵文,季先生才要舍近求远。 我曾问过一个和尚,南无阿弥陀佛确切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那是梵文,道行高的和尚才能知道。原来在中国用音译的方法把梵文写成中文,按着印度发音写汉字,结果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权且当成是咒语,反复念就行,念100遍不够,就念1000遍。 这位和尚右手有50颗佛珠,左手有20颗,念一遍经文,右手拨一个珠子,拨一遍以后,左手拨一棵,等到左手的20颗都拨过了,正好念了1000遍。他告诉我每天的功课至少在2000遍以上,我吓了一跳,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中国学习西方有2000年久矣,却不得要领。呜呼哀哉,阿弥陀佛!
个人分类: 教育|2357 次阅读|7 个评论
七言打油 佛经翻译
sychun 2010-2-13 07:33
七言打油 佛 經 翻 譯 孙迎春 夢通金人漢明帝,遣使西域尋佛跡。 傳法宣經攝摩騰,初化東土法蘭竺。 四十二章出白馬,安清精傳明五十。 辯而不華安世高,質而不野用筆妙。 義確理婉見乘小,欲罷不能 山慧遠道安門,安師本是佛圖澄。 博通六經善老莊,般若性空遁後精。 淨土宗人尊初祖,經論詩文著聲名。 以質應文乏華榮,以文應質不堪用。 交相運用和如羹,高僧持論趨折中。 隋代彥琮辯正論,譯人八備出專文。 譯例商榷名彪炳,譯才譯德論得中。 梵師獨斷微言梗,筆人參制辭必混。 甯貴質樸而近理,不背本源機巧用。 直餐梵響似廢譯,本尚虧圓譯豈純? 廢譯之說道不成,交流之途須譯經。 學梵譯漢意可通,翻譯之勞無由省。 譯者釋也僧佑言,言謬理乖論非偏。 意義得失由譯人,語詞質文執筆刊。 質甚患野實有欠,文過傷豔效不堪。 野豔為弊同失體,明允之匠難見顏。 乘危遠邁是玄奘,杖策孤征破萬難。 那爛陀寺梵經研,五方印度都遊遍。 載譽歸來四十六,盛世譯經在貞觀。 意義接對不待譯,新譯問世天下傳。 披析幽旨華戎喜,凝重文體殊精嚴。 文化精英達佛意,論史載記五不翻。 僧非愚氓膽獨壯,至今雄名傳四方。 大唐西域載輝煌,辯機筆受文墨強。 五萬里化西遊記,終成正果放金光。 至關重要佛經譯,文化外來第一度。 絕無記載千年史,熟視無睹可取歟? 文學新體生根芽,佛寺禪門白話出。 注重佈局散偈雜,經裏文學想像富。 禪宗思想超絕智,影響至於少林武。 哲學作用遍漢天,勢成鼎足儒道釋。
个人分类: 诗词与艺术|4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彼岸花: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papaya313575 2009-10-22 22:40
一天,我们在某园闲逛,突然眼前惊现一大片火红的花,此时,秋日的阳光格外明媚,艳丽的花 翩翩蝴蝶,心情格外明朗,禁不住拿起相机拍了两张: 身边有位退休的阿姨,看我们很是陶醉在这片火红中,就热心的给我们介绍说:这花叫彼岸花,属于石蒜科的,每年的春分与秋分时节,赶上民间上坟的日子,通常会大片的开在坟墓周围,所以这花是指引死去的灵魂通往天国的火照之路呢。 陶醉了半天,原来此花和死亡紧密相连! 回去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此花还有个凄美的传说: 传说,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花妖叫曼珠,一个叶妖叫沙华,他们守护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从来没见过面,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终于有一天,他们打破神的规律偷偷见了一面,那一年,曼珠沙华绿叶衬托红花,开得格外妖艳美丽。无奈,神最终知道并怪罪下来,将曼珠和沙华打入轮回,永世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间受磨难。至此,才有了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之说。这如血一样绚烂鲜红的花,据说其花香有魔力,能换起死者生前的记忆,难怪彼岸花的花语是哀伤的回忆呢。 佛家云,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印度佛经
个人分类: 草木也知情|465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