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孤独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鼎力推荐孙学军教授的博客点评——孤独症是菌群失调的表现 精选
热度 1 zcgweb 2013-12-10 07:22
鼎力推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孙学军教授的博客点评——孤独症是菌群失调的表现 精选 已有 1994 次阅读 2013-12-9 15:18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 其实我自己(CZ)的理论比这个走得更远: 你不般若奈我何?(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9531.html 中医西医同落难,健康本在肠机关(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9883.html 身体之恙,百病之患,根在心肠(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220.html 浅论【心与肠】的关系:善良的人为何有一副好心肠?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335.html 2013年这一年,我开始真正地成长,而亚健康及慢病开始逐渐地衰老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01.html 肥胖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菌脑’控制了‘人脑’!(张成岗)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06.html 胖人贪吃的一瞬间是否有可能正好处于‘精神失控’的阶段?(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07.html 抑郁症的发生有可能‘菌脑’中的‘欲望细菌’不工作了?(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09.html 人有两个大脑:情商大脑(肠道菌群,即菌脑)+智商大脑(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10.html 关于克隆人——不仅需要克隆人体细胞,还需要克隆肠道菌群(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11.html 菌脑作为意志和人脑作为表象的世界(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15.html 世界上最伟大的计算机竟然是【菌脑】计算机?!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0732.html 浅论人类欲望和情感之谜:答案或许就在【肠道菌群】即【菌脑】中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1282.html 肥胖的原因(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3280.html 食色性也,其实都不是您自己的想法啊——人类的欲望表现在肠道菌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3290.html 【新概念医学(NCM)】可以出生啦——‘脑死亡’可能需要重新定义,兼谈‘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心脑】而不是【人脑】’(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4985.html 从【人心隔肚皮】说开去——兼论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CZ) 太意外了:人体的真相——竟然有可能会是更高级的【冬虫夏草】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47343.html ***//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该症患病率3~4/万。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国内未见孤独症的全国流调数据,仅部分地区作了相关报道,如2010年报道,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 以往人们只将孤独症看作一种遗传病或脑部疾病。研究发现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有关系,但儿童孤独症真实病因并不清楚。有研究显示,许多孤独症患者同时患有肠胃病,例如腹绞痛和便秘。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为孤独症等神经发育疾病提出了全新的治疗策略。该研究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上。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13)01473-6 为了分析肠道-微生物-大脑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孤独症小鼠模型。Patterson 及其同事用一种病毒类似物,触发怀孕母鼠的免疫应答,使其后代表现出孤独症行为特征以及典型的小脑普肯野细胞缺陷。研究显示,这些母鼠的后代除了表现出孤独症症状,也同时患有炎症性结肠病等胃肠道疾病。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小鼠的肠道屏障发生了问题,使畅内代谢产物通过肠道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些孤独症患者体内也曾存在类似现象。 脆弱类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可被用来作为益生菌,过去曾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和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并获得有效结果。过去研究该细菌最多的领域是关于该细菌的引起腹泻的问题。脆弱类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芽胞,部分有菌毛,专性厌氧。近年来发现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能够引起家畜、儿童和成人腹泻,资料表明腹泻患者ETBF分离率达9.2%-26.8%,从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对其致病物质—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和生物学特性,编码基因、致病机理、及检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用口服脆弱类杆菌方法治疗这些患有孤独症小鼠,结果不仅使小鼠肠道屏障恢复正常,而且改变了小鼠孤独症行为。这些小鼠更愿意与其他小鼠交流,焦虑和重复性的行为减少。在孤独症小鼠体内,受微生物调节的代谢产物,可以轻松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小鼠的行为,益生菌疗法能够对这些代谢产物起作用。 这一结果说明肠胃问题的确能够引发一些孤独症症状,利用脆弱类杆菌等重新建立正常菌群,或许可以作为治疗孤独症手段。研究人员计划在一两年内,在孤独症患者使用益生菌疗法进行临床试验。益生菌疗法可在孩子出生后进行治疗,以改善他们特定的行为异常。当然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尽管用脆弱类杆菌能够改善动物的一些孤独症症状,但这种疗法不一定对人或者每个患者都有用。 系列结果 1. 利用小鼠妈妈免疫激活制备儿童小鼠孤独症模型 2. 确定孤独症模型存在肠道菌群异常 3. 口服细菌纠正孤独症模型动物肠屏障异常 4. B. fragilis 治疗可以恢复特定细菌类型 5. B. fragilis 治疗可以改善动物行为学异常 6. 口服细菌可纠正孤独症模型血清代谢物异常 7. 血清代谢可以诱导动物行为异常 大量研究发现,和菌群异常有关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包括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采用细菌疗法已经成为许多临床和健康领域的重要方向,许多患者因此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研究除细菌组学研究外,并没有使用非常强大的研究工具,也没有非常精细的分子机制研究。只是建立一种动物模型(别人已经建立),针对这种模型过去从没有人考虑过的菌群异常问题,分析大肠细菌类型、确定动物行为异常,利用现成的口服细菌方法,确定该方法对该模型中屏障问题、代谢物质异常问题、以及行为学问题具有治疗效应。因为代谢物和行为学的关系不明确,本研究补充了这个研究内容。把所有的逻辑关系全面包括,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不仅是加洲理工大学的名气,研究的全面细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的许多研究所以难以上档次,并不是因为研究手段缺陷,关键是没有把一个新的现象或思路做到精细。 Microbiota Modulate Behavioral and.pdf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1174-748356.html 上一篇:HMGB1具有抗细菌感染的作用
1464 次阅读|2 个评论
癫痫与孤独症的关联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3-5-21 10:58
最新研究表明,癫痫发作将破坏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大脑组织的社交能力,形成孤独症患者的特征,还包括:破坏社会互动和交流能力。 目前,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首次发现癫痫和孤独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他们发现成年癫痫症患者存在较高概率的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特征,癫痫发作将破坏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大脑组织的社交能力,从而造成类似孤独症患者的特征。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5318.html epilepsy and autism 研究论文分析结果: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0 124 ‍ 2012 115 ‍ 2011 113 ‍ 2009 75 ‍ 2013 73 ‍ 2008 64 ‍ 2006 59 ‍ 2004 53 ‍ 2007 50 ‍ 2005 47 ‍ 2002 38 ‍ 1999 32 ‍ 2001 31 ‍ 2003 30 ‍ 1997 25 ‍ 2000 24 ‍ 1991 21 ‍ 1998 17 ‍ 1994 17 ‍ 1996 15 1 2 3 ​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415 ‍ United Kingdom 99 ‍ Italy 73 ‍ Spain 54 ‍ Japan 45 ‍ France 41 ‍ Sweden 33 ‍ Canada 30 ‍ Germany 25 ‍ Australia 23 ‍ Netherlands 18 ‍ Denmark 15 ‍ Norway 13 ‍ Turkey 11 ‍ India 10 ‍ China 10 ‍ Finland 10 ‍ Brazil 9 ‍ Israel 8 ‍ Switzerland 8 1 2 3 ​ 1 2 3 ... 17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London 42 ‍ Boston 32 ‍ Gteborg 26 ‍ New York City 25 ‍ Philadelphia 22 ‍ Houston 21 ‍ Paris 19 ‍ Roma 16 ‍ Madrid 16 ‍ Los Angeles 16 ‍ Seattle 15 ‍ Tokyo 13 ‍ Nashville 12 ‍ Chicago 12 ‍ Washington, D.C. 11 ‍ Oslo 10 ‍ Saint Louis 10 ‍ Copenhagen 9 ‍ Adelaide 9 ‍ Miami 9 1 2 3 ... 17 ​ 1 2 3 ... 2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J Child Neurol 47 ‍ Dev Med Child Neurol 45 ‍ J Autism Dev Disord 33 ‍ Epilepsy Behav 31 ‍ Epilepsia 28 ‍ Pediatr Neurol 25 ‍ Brain Dev-jpn 21 ‍ Neurology 18 ‍ Brain Dev 18 ‍ Pediatrics 18 ‍ Rev Neurologia 18 ‍ Rev Neurol 17 ‍ Hum Mol Genet 15 ‍ Am J Med Genet A 14 ‍ Ment Retard Dev D R 13 ‍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2 ‍ J Med Genet 12 ‍ Res Dev Disabil 11 ‍ Neuroscience 10 ‍ Eur J Paediatr Neurol 10 1 2 3 ... 22 ​ 1 2 3 ... 237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Autistic Disorder 1,099 ‍ Epilepsy 1,031 ‍ Humans 994 ‍ Child 745 ‍ Seizures 437 ‍ Patients 419 ‍ Child, Preschool 419 ‍ Syndrome 400 ‍ Adolescent 352 ‍ Mental Retardation 287 ‍ Mentally Disabled Persons 286 ‍ Adult 282 ‍ Genes 258 ‍ Diagnosis 258 ‍ Electroencephalography 254 ‍ Infant 220 ‍ Phenotype 211 ‍ Mutation 196 ‍ Animals 177 ‍ Brain 164 1 2 3 ... 237 ​ 1 2 3 ... 252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Gillberg C 26 ‍ Tuchman R 12 ‍ Crino P 8 ‍ Curatolo P 8 ‍ Bolton P 8 ‍ Chugani D 8 ‍ García Peas J 6 ‍ Rich B 6 ‍ Holmes G 5 ‍ Salomons G 5 ‍ Baird G 5 ‍ Olsson I 5 ‍ Gillberg I 5 ‍ Parmeggiani A 5 ‍ Chugani H 5 ‍ Neville B 5 ‍ Rapin I 5 ‍ Jambaqué I 5 ‍ Rutter M 5 ‍ Steffenburg S 5 1 2 3 ... 252 publications over time world map network of top authors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u7ci2bgjo48wI0I1I00h001000d10021000300.y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3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孤独症有望治愈
xuxiaxx 2012-12-26 14:5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症状包括社交技能减弱、交流能力受损和重复性行为等。日前,研究人员在ASD小鼠实验中,成功使大脑中过量的蛋白合成回复正常,治愈了小鼠的上述孤独症行为。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杂志上。   孤独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行为方式为特征,是一种广泛 发育障碍 ,至今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开发一种药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并不容易,而我们的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颇有潜力的途径,”文章资深作者,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EricKlann教授说。“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相关疾病的一些共同联系,也展示了治愈孤独症谱系障碍令人兴奋的可能性。”   EIF4E基因的突变与孤独症有关,这种突变会导致eIF4E蛋白过量合成,增加eIF4E蛋白的水平。eIF4E蛋白过量合成也在脆性X综合症FXS等许多神经障碍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针对EIF4E基因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eIF4E蛋白合成水平过高的小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包括反复埋石头等重复性行为、社交减少以及行为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稍作修改的迷宫)。研究还显示,在这些小鼠与异常行为有关的大脑区域中,神经元间的通讯也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利用药物4EGI-1来减少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希望能够使患病小鼠的蛋白合成回复到正常水平,从而逆转类孤独症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小鼠重复性行为减少,与其它小鼠的交流增多,并且成功通过了稍作修改的迷宫,说明其行为的灵活性增强。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小鼠大脑中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回复到了与正常小鼠相当的水平。   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孤独症小鼠模型,用这一模型可以方便地测试许多靶标eIF4E的药物。研究人员还指出,人们所开发的靶标eIF4E的癌症治疗药物,也将有望用于治疗孤独症患者。 来源: http://www.cmt.com.cn/detail/117123.html
1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2月24日
xupeiyang 2012-12-24 12:48
· 华人学子Nature揭开中药的神秘机制 (12-24) · Nature:孤独症治愈新希望 (12-24) · Nature找到白血病的致命弱点 (12-24) · 中山大学、范德堡大学Nature子刊癌症研究新 (12-24) · 2011年诺奖得主:未来20年到50年癌症将被治 (12-24) · 上海交大赵立平ISME杂志揪出肥胖的元凶 (12-21) · 华大基因再发Science进行基因组比对 (12-21) · 华南农业大学发表最新禽流感研究 (12-21) · 加州大学、华大基因Cell解析疾病突变热点 (12-21) · Cell:最“强悍”病毒之超级感染机制 (12-21) · PLoS ONE: IGF-1调控乳腺癌miRNA表达 (12-21) ·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基因胚系突变与自闭症风 (12-21) · 英国研究称2027年每两名男性或有一名患癌 (12-21) · 法国最新研究显示:儿时脂肪吃得少长大易肥 (12-21) · 北大Cancer Res获肿瘤特异性抗原筛选新方法 (12-20)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因检测预测孤独症风险的高精确度(英文)
xuxiaxx 2012-9-21 09:44
这项研究的题目是《 Genetic Test Predicts Autism Risk With High Degree of Accuracy》。需了解请链接: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71174
2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8月22日 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8-22 10:48
· 著名学者连发2篇Nature 获本领域重大成果 (8-22) · Nature:离子通道缺陷与孤独症 (8-22) · PNAS:揭开感光细胞死亡之谜 (8-22) · 厦大千人教授: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双重灾祸 (8-22) · Nature子刊:强强联手打造“英特尔”蛋白芯 (8-22) · 华裔牛人林海帆小RNA新成果登国内影响因子最 (8-22) · DNA芯片数据存储破纪录 (8-22) · 科学家发现神秘大脑蛋白质 可决定人类智商 (8-22) · 基因赌博:基因抗癌疗法不如承诺般美好 (8-22) · 中国首例基因突变早熟病例 3岁孩子竟有6岁身 (8-22) · 港科大发现新型蛋白质分子 为治肌肉萎缩带希 (8-22) · 同济大学全基因组筛查揭示癌细胞EMT分子网络 (8-22) · 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谷胱甘肽硫 (8-22) ·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内容综 (8-22) · Cell头条:奇妙的基因组“手风琴” (8-21)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7月5日
xupeiyang 2012-7-5 10:37
· Nature:癌细胞不死之谜 (7-5) · 中科院《PNAS》获抗癌药物研究进展 (7-5) · Nature:绘制孤独症神经通路 (7-5) · 千人教授沈炳辉Cell子刊细胞周期调控新机制 (7-5) · 研究发现与口腔癌相关蛋白质 (7-5) · 英发现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 (7-5) · 全球首个艾滋病自检器获准在美销售 (7-5) · 基因测序技术可实时分析疫情病菌类型 (7-5) · 美研究人员发明纳米级护肤乳液 或可预防皮肤 (7-5) · Nature:抗感染的新策略 (7-4) · PNAS:基因治疗药物攻破皮肤屏障 (7-4) · Blood:诱发癌症的罕见蛋白 (7-4) · Science新闻:徐鹰教授获癌症生长新观点 (7-4) ·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7-4) · 新型“四合一”艾滋病药物可简化服药过程 (7-4)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派申请成功,继续求学之路。
热度 6 jieyu515 2012-5-20 09:30
申请国家公派成功了,名单下来了,有我! 可以继续求学了,孤独症!我想要从事的领域。。。坚持!
个人分类: 孤独症|428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专家呼吁加强孤独症筛查开展早期干预
xuxiaxx 2011-11-7 08:49
记者从4日召开的“2011孤独症研究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获悉,孤独症的诊治和康复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王艺等专家指出,虽然孤独症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是加强对疾病的重视和筛查,并组织开展患儿家长培训和技能干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王艺说:“一般在4个月的时候,婴儿就具有社交表情,8到9个月时应该开始无意识地发出语音语调,1岁多学习讲话,如果婴儿没有适时表现出这些能力,并伴有刻板性的行为动作,特别是不与他人进行对视等目光交流,则需要警惕孤独症的可能。” 我国有“贵人语迟”的说法,加上部分孤独症儿童记忆力超群、能长篇背诵诗歌、广告等,孤独症常常被家长忽略。据介绍,孤独症最佳的筛查和干预时间在1岁半至4岁左右,虽然除了少量患者可以“自然回归”外,治愈非常困难,但是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早期的行为干预,提高患儿社会技能,包括使部分长期沉默的患儿开口说话。 论坛透露,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每11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患有孤独症,美国每年孤独症医药费用达50亿美元,远远超过智能低下、哮喘等疾病负担。在我国目前仍缺乏大规模的人群资料,孤独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型又各不相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Autism Speaks(孤独症之声)联合举办,除专家交流、培训外,还将举办孤独症家长课堂。(记者仇逸) 来源:新华网
1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孤独”的孤独症研究
jieyu515 2011-10-13 17:15
“孤独”的孤独症研究 □本报记者 潘锋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因严重的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约有60万~180万的孤独症患儿,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可能有150万~780万的孤独症患者。出席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中外专家一致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对孤独症的认识滞后,重视不足,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研究及诊疗投入甚少,中国急需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程度,加强孤独症研究。 一个多因素复杂疾病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能力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缺失或困难、行为和兴趣等活动有限和单调重复。75%的孤独症患儿智力低下,成年后依然有50%~70%的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生活不能自理,终生需要照顾,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美国每个孤独症患者一生的花费高达375万美元。 在主题报告中,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吴瑛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孤独症的病因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目前的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因素占主导的疾病,但孤独症的遗传并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现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全基因组水平上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多达300个以上,而单基因遗传只占其中的10%左右,大部分孤独症还找不到明确的遗传学病因。 在孤独症的遗传学与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议题报告中,专家介绍,孤独症有两个明显的行为特征:刻板行为和社会交往困难,但是社会交往困难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已有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面孔识别缺陷:眼部实验表明,孤独症儿童只关注人的鼻子和嘴,而忽视人的眼睛。但这种缺陷是否具有特异性,还有待研究。 凝血酶敏感蛋白和神经连接蛋白均参与神经突触发生过程,提示患者大脑的神经突触出现的问题可能与孤独症有关。专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突触疾病,可能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也可能与神经元的数量有关。从分子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轴突蛋白和神经连接蛋白在神经突触形成中的功能,将有望揭示孤独症的致病机理。专家建议,应采用系统整合的策略,通过对不同实验手段得到的孤独症相关基因和蛋白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寻找致病基因。 落后国际前沿12~15年 “大约落后国际前沿12~15年。”这是吴瑛对目前中国孤独症研究的总体评价。 “孤独症绝不仅仅是个体的疾病,而是社会公共卫生领域的巨大挑战。”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副教授吴柏林说。 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据他介绍,孤独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4例/万,上升到90年代的10~20例/万。2007年在美国14个州的调查显示,每15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罹患孤独症谱系障碍,其中男童高达1/94。《北京孤独症的诊断和流行病学数据》则显示,近几年来孤独症患者的就诊比例日益升高,25个月至36个月发现患儿存在异常的比率最高,语言发育障碍是引起父母关注的最主要问题,初诊年龄以3岁居多,最小为15个月左右。 面对孤独症发病日渐增高的形势,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政府、基金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公众对孤独症越来越重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已经投入到攻克孤独症的研究中。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了一项法案,在5年时间内斥资9.45亿美元用于孤独症的研究、治疗和教育。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孤独症列为第二位人类健康公敌,仅居癌症之后,决定投入更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中国近年来已经开展相关方面研究,但是政府和民间的投入还不够。”吴柏林表示。 除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之外,与国际孤独症研究的差距,还体现在我国缺乏为国际学术界及临床专家认可的统一的筛查、诊断中文量表。由此,也造成了中国孤独症患者数量至今还没有明确、权威的科学统计数据。虽然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最近都已经开展了区域性的孤独症抽样筛查,但尚缺乏统一和大规模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 专家认为,由于文化、教育水平、中英文语言翻译表达的差异,有些外国量表放到基层作筛查之后,产生了过多的假阳性病例。而我国存在中西部、城乡等区域差异,要求筛查诊断标准应避免地域差异。由于我国缺乏统一诊断量表,因此发表论文很难得到国际认可,也阻碍了中国相关科研工作发展的步伐。 “中国急需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诊断量表。”吴瑛说。 搭建孤独症研究合作平台 美国波士顿孤独症联盟由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大学、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12家大学、研究所和医院的基础和临床专家组成,主要使命包括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直接帮助病人及其家庭。短短3年,美国波士顿孤独症联盟已取得重大成果:规范了诊断标准,收集了几千例病人样本,发现了拷贝数变异等多种孤独症遗传因素,发现了有望用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为病人及家庭提供治疗与咨询。 为了尽早在国内全面开展孤独症研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2009年12月,吴瑛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岩等人发起建立了中国孤独症联盟。该联盟旨在提高我国政府与社会各阶层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建立适合国情的标准化临床筛查和诊断量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筛查;建立和推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治疗;组织开展国内跨学科、高质量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推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最终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综合行为和分子诊断的早期诊断标准,以及涵括行为干预到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与会专家强调,中国急需加强对孤独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的支持力度,提高从社会重视到关怀患者及其家庭等各个层面的认识,并尽快参与到国际孤独症研究的大平台中,以争取和共享更多的资源,提高孤独症的早诊早治水平。 《科学时报》 (2010-7-8 A2 要闻)
个人分类: 孤独症|2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童孤独症项目获--科技部公布973计划项目
jieyu515 2011-10-13 17:08
儿童孤独症项目获--科技部公布973计划项目
哇塞,好多钱钱哪。。。。到底有多少钱钱呢? 中南大学夏昆是何许人也?????、 夏 昆   夏昆 男,1971年4月生,博士,教授,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2001年10月被聘为美国Burnham Institute× Zhuohua Zhang’s Lab副教授级访问学者。      1998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参与克隆了我国第1个遗传病致病基因――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实现了在我国本土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论文;   1999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定位了7个遗传病致病基因新位点,在J Invest Dermat、Hum Genet等国际杂志发表了论文;   2004年,领导克隆了一个新的角膜环状皮样瘤致病基因PITX2,这也是在我国克隆的第10个遗传病致病基因,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J Med Genet(IF:6.085);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夏昆在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抑制性神经元突触传递相关基因KChIPs和老年痴呆相关基金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第1作者论文被Proc. Natl. Acad. Sci. USA和J Neurosci接受;作为主要的研究人员,还在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非病毒性、能实现定点整合的人源基因载体。 哇,帅哥。。。居然发了PNAS和JN,,,,,,,,
个人分类: 孤独症|3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孤独症研究现状。。
热度 3 jieyu515 2011-10-13 16:54
突然心血来潮,进入学校图书馆,数据库web of science,输入关键字:autism 结果大概有36,520篇的文献是关于孤独症的。 接着,把countries/territories中限定为China.... 结果意想不到。。。。。 一位数?????????4.。。。。。 差点忘了,China还包括香港,台湾。。。继续。。。 这四篇的第一单位分别是: 1. Univ Hong Kong, Dept Psychiat, Pokfulam,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2. Peking Univ, Inst Mental Hlth, Beijing 100083, Peoples R China 3. Univ Hong Kong, Dept Paediat Adolescent Med, Div Neurodev Paediat,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4. Univ Hong Kong, Div Neurodev Paediat,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其中三篇来自于香港大学,一篇来自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做的还基因受体。晕。。。 对了,好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楚桥 Raymond C.K. Chen刚在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这个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孤独症归因理论的文章。国内的第一篇心理学来研究孤独症的文章发表。。。 Chan, R. C. K., Hu, Z., Cui, J., Wang, Y., McAlonan, G. M. (2011). Social attribution in children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the Chinese setting.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个人分类: 孤独症|43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孤独症系列动态。。。----之369次香山科学会议
jieyu515 2011-10-13 16:21
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 ——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综述(摘要) 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图为执行主席吴瑛研究员、魏丽萍教授和吴柏林教授在主持会议(从右到左)。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严重的因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神疾病,表现为社交互动能力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缺失或困难、行为和兴趣等活动有限和单调重复。75%的患儿智力低下,成年后仍然有50%~70%的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生活不能自理,终生需要照顾,孤独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美国每个孤独症患者一生的花费高达375万美元。2008年, 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已成为急需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有60万~180万的孤独症患儿,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可能有150万~780万孤独症患者。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政府、基金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攻克孤独症的研究和诊疗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对孤独症的认识滞后,重视不足,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研究及诊疗投入甚少。因此中国急需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程度,加大资助力度,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临床和基础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 会议执行主席吴瑛研究员作了题为《国内外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的主题评述报告,并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孤独症的病因进行了系统阐述。吴瑛介绍,目前的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因素占主导的疾病,但孤独症的遗传并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现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全基因组水平上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多达300个以上,但大部分孤独症还找不到明确的遗传学病因。吴瑛还介绍了国内外孤独症的现行诊断标准,并指出中国尚缺乏统一的孤独症诊断量表,因语言、文化背景和国情等因素的差异,中国急需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诊断量表;同时更要明确如何在诊断后尽早实施干预措施。吴瑛在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孤独症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了中国孤独症研究的方向,呼吁国内各层面关注孤独症,加强临床专家与基础研究人员的合作。 海外孤独症研究进展和展望 美国波士顿孤独症联盟由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12家大学、研究所和医院的基础和临床专家组成,成立三年来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规范了诊断标准,收集了几千例病人样本,发现了拷贝数变异等多种孤独症遗传因素,发现了有望用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为病人及家庭提供治疗与咨询。美国孤独症研究经费来自于民间资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防部。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专家介绍了在该国历时13年的孤独症样本收集工作中的经验,并指出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统一的诊断量表。来自美国的报告指出,多项研究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有效,美国儿科协会已敦促所有儿童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接受孤独症筛查。2007年~2009年间,国际上相继发表了200余篇论文探讨孤独症的致病因素,临床表型多样,试图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寻找共同的遗传因素,从而寻找生物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中国孤独症临床研究现状和展望 会上报告的“北京孤独症的诊断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孤独症患者的就诊比例日益升高。临床资料显示,25个月至36个月发现患儿存在异常的比率最高,语言发育障碍是引起父母关注的最主要问题,初诊年龄以3岁居多,最小为15个月左右。目前国内使用的诊断标准包括DSM—IV,ICD—10等。虽然在北京大学第6医院院长于欣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魏丽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吴柏林的倡导下,北京和上海已开展相当的ASD研究,但我国的ASD临床研究还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国内现在用于智力和发展水平的评估量表较多,基本能够和国外接轨,但症状评估量表可用的就很少,只有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ABC和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等。临床诊断工具的使用也相当有限,仅有CARS,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R)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目前在临床上还不能广泛使用。 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精神残疾调查结果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典型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千分之一点五,低于欧美等国家的结果。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流调数据一般都在千分之一到二之间,和西方国家的流调数据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因为诊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另外在流调过程中,国内还没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诊断,可能会把高功能孤独症和不典型孤独症筛漏,导致结果的不准确。专家指出,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医生的培训至关重要。 针对上海和无锡等地的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干预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专家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要尤其重视提高家长和保健医生对孤独症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各人群对孤独症的认识;要加强对一线筛查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对孤独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能力,大力提高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师资水平。对国外成熟的筛查量表需加以改进并完善;目前精神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对孤独症的认识差距较大,需要加强交流和沟通。 孤独症的遗传学与神经生物学研究 与会专家介绍了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孤独症等复杂疾病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如下建议:孤独症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疾病,应采用系统整合的策略,通过对不同实验手段得到的孤独症相关基因和蛋白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寻找致病基因。通过寻找孤独症相关疾病的共有分子通路,构建孤独症相关分子网络。在分析孤独症相关SNP时要特别关注起调控作用的SNP。规范化地收集病人的临床和遗传信息,构建孤独症病人数据库。 专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突触疾病,与神经元发育,神经网络建立和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从分子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树突、轴突中蛋白及非编码基因在神经突触形成中的功能,了解它们在大脑发育和成熟中的作用,将有助揭示它们的突变导致孤独症的致病机理。虽然孤独症有明显的行为特征,包括社会交往困难和刻板行为,但社会交往困难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刻板行为是否具有特异性目前尚不清楚。 共识和建议 吴瑛认为,急需建立一个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国医疗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合作平台,把临床医生和基础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共享资源,以国家孤独症联盟的形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会专家对吴瑛的提议表示赞同,决定通过中国孤独症联盟这一平台提高社会各层面对孤独症的关注,组织临床专家和基础研究人员,从多方面推动国内孤独症的研究工作,并建立起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体系。 2009年12月,吴瑛、沈岩、魏丽萍、于欣等发起组建了中国孤独症联盟(Autism Consortium China,ACC),该联盟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我国政府与社会各阶层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认识;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诊断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筛查;组织开展国内跨学科、高质量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推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综合行为和分子诊断的早期诊断标准,以及行为干预到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与会专家决定将联盟分成3个工作组:临床医学工作组,基础研究工作组和病人家庭支持工作组并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鉴于目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的修订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将来必定成为国际通用的包括孤独症在内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国孤独症联盟有必要在修订过程中及早介入,让其兼顾中国的国情和语言文化背景,以利于国内未来的孤独症研究工作和临床诊断。 二是孤独症筛查和诊断工作应分三层来进行,初筛、细筛和诊断。为了中国孤独症研究的长足发展,中国需要标准化的初筛、细筛和诊断量表。采用简化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公众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初步筛查。从1岁开始在儿童常规保健门诊中引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细筛工作,目标是将我国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年龄提早。在有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开展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工作,推荐以DSM-IV诊断标准,也可以分别参考ICD-10以及CCMD-3作为诊断标准。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ASD筛查和诊断量表。 三是积极推动国家开展全国性的中国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抽样调查,以获得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准确状况,以此作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参考。 四是在妇幼保健体系和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体系中,积极推广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适宜技术,充分利用我国业已建立的儿童保健网络体系,逐步推广和普及以社区为中心、家庭积极主动参与、在评估基础上建立的个体化的、以行为干预—结构化—人际关系等综合技术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干预体系。 五是积极开展中国孤独症联盟中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组之间的合作,开展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鼓励多学科合作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工作。 在过去一年,中国孤独症联盟围绕以上的目标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讲座和公益活动,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及好评。吴瑛强调,如有良好的国家支持,中国孤独症联盟应该有决心和信心把中国孤独症联盟打造得比其他先进发达国家的联盟更加和谐有效,把中国孤独症临床和基础研究引领到世界前列。 《科学时报》 (2011-3-5 A6 专题)
3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自闭症研究研究现状
热度 4 Ripal 2011-3-31 15:29
PS : 4 月 2 日,国际自闭症日。目前,国内的孤独症的研究重视不足,专家称我国至少落后国外 15 年。孤独症,神秘之症,寻找病因成为关键。但是,我们要有信心,温爷爷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信心像太阳一样。以前,胃溃疡也被称为神秘之症,因为找不到病因。普遍认为由于遗传、社会压力所致。所以很多人被疼的死去活来,撑不下的就走了。但是后来找到胃溃疡的诱因——幽门螺旋杆菌 ” 后,人们采用抗生素也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搞定了。相信,云里雾里的自闭症也是个纸老虎,就在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那一瞬间。期待破解自闭症之谜,但愿我从环境风险因子入手,能为日后的自闭症研究这座大厦添砖添瓦。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 ),是一类因严重的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约有 60 万~ 180 万的孤独症患儿,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可能有 150 万~ 780 万的孤独症患者。出席日前在北京举 行 的以“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 369 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中外专家一致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对孤独症的认识滞后,重视不足,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研究及诊疗投入甚少,中国急需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程度,加强孤独症研究。    一个多因素复杂疾病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能力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缺失或困难、行为和兴趣等活动有限和单调重复。 75% 的孤独症患儿智力低下,成年后依然有 50% ~ 70% 的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生活不能自理,终生需要照顾,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美国每个孤独症患者一生的花费高达 375 万美元。   在主题报告中,会议执行主席、 中科院 生物 物理所研究员吴瑛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孤独症的病因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目前的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因素占主导的疾病,但孤独症的遗传并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现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全基因组水平上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多达 300 个以上,而单基因遗传只占其中的 10% 左右,大部分孤独症还找不到明确的遗传学病因。   在孤独症的遗传学与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议题报告中,专家介绍,孤独症有两个明显的行为特征:刻板行为和社会交往困难,但是社会交往困难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已有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面孔识别缺陷:眼部实验表明,孤独症儿童只关注人的鼻子和嘴,而忽视人的眼睛。但这种缺陷是否具有特异性,还有待研究。   凝血酶敏感蛋白和神经连接蛋白均参与神经突触发生过程,提示患者大脑的神经突触出现的问题可能与孤独症有关。专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突触疾病,可能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也可能与神经元的数量有关。从分子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轴突蛋白和神经连接蛋白在神经突触形成中的功能,将有望揭示孤独症的致病机理。专家建议,应采用系统整合的策略,通过对不同实验手段得到的孤独症相关基因和蛋白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寻找致病基因。    落后国际前沿 12 ~ 15 年   “大约落后国际前沿 12 ~ 15 年。”这是吴瑛对目前中国孤独症研究的总体评价。   “孤独症绝不仅仅是个体的疾病,而是社会公共卫生领域的巨大挑战。”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副教授吴柏林说。   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据他介绍,孤独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由 20 世纪 70 年代的 4 例 / 万,上升到 90 年代的 10 ~ 20 例 / 万。 2007 年在美国 14 个州的调查显示,每 150 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罹患孤独症谱系障碍,其中男童高达 1/94 。《北京孤独症的诊断和流行病学数据》则显示,近几年来孤独症患者的就诊比例日益升高, 25 个月至 36 个月发现患儿存在异常的比率最高,语言发育障碍是引起父母关注的最主要问题,初诊年龄以 3 岁居多,最小为 15 个月左右。   面对孤独症发病日渐增高的形势,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政府、基金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公众对孤独症越来越重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已经投入到攻克孤独症的研究中。 2006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了一项法案,在 5 年时间内斥资 9.45 亿美元用于孤独症的研究、治疗和 教育 。 2009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孤独症列为第二位人类健康公敌,仅居 癌症 之后,决定投入更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中国近年来已经开展相关方面研究,但是政府和民间的投入还不够。”吴柏林表示。   除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之外,与国际孤独症研究的差距,还体现在我国缺乏为国际学术界及临床专家认可的统一的筛查、诊断中文量表。由此,也造成了中国孤独症患者数量至今还没有明确、权威的科学统计数据。虽然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最近都已经开展了区域性的孤独症抽样筛查,但尚缺乏统一和大规模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   专家认为,由于文化、教育水平、中英文语言翻译表达的差异,有些外国量表放到基层作筛查之后,产生了过多的假阳性病例。而我国存在中西部、城乡等区域差异,要求筛查诊断标准应避免地域差异。由于我国缺乏统一诊断量表,因此发表论文很难得到国际认可,也阻碍了中国相关科研工作发展的步伐。   “中国急需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诊断量表。”吴瑛说。    搭建孤独症研究合作平台   美国波士顿孤独症联盟由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大学、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 12 家大学、研究所和医院的基础和临床专家组成,主要使命包括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直接帮助病人及其家庭。短短 3 年,美国波士顿孤独症联盟已取得重大成果:规范了诊断标准,收集了几千例病人样本,发现了拷贝数变异等多种孤独症遗传因素,发现了有望用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为病人及家庭提供治疗与咨询。   为了尽早在国内全面开展孤独症研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2009 年 12 月,吴瑛和国家 自然 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岩等人发起建立了中国孤独症联盟。该联盟旨在提高我国政府与社会各阶层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建立适合国情的标准化临床筛查和诊断量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筛查;建立和推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治疗;组织开展国内跨学科、高质量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推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最终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综合行为和分子诊断的早期诊断标准,以及涵括行为干预到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与会专家强调,中国急需加强对孤独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的支持力度,提高从社会重视到关怀患者及其家庭等各个层面的认识,并尽快参与到国际孤独症研究的大平台中,以争取和共享更多的资源,提高孤独症的早诊早平治水平。
4552 次阅读|8 个评论
双酚A 和铅 & 孤独症(自闭症)——我的研究课题
热度 3 Ripal 2011-3-31 15:09
孤独症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作为目前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孤独症越来越受关注,但发病机理依旧是一个谜团,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没有人了解什么诱发了孤独症,即使处于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者,也从未找到最直接的诱因。在以往的研究进展中,研究者获得的结论是,有一种基因显然和孤独症有关。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携带这种基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患上孤独症。这种精神病的发作,被确定和环境影响有关。 去年,美国著名学术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 EHP ) 12 月中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将儿童患孤独症的风险,和母亲孕期所住地段联系起来:如果孕期住在高速公路附近,或儿童是在高速公路附近的房屋里出生,那么这些孩子得孤独症的风险,将比其他孩子高出一倍。至少,这个研究结果证明了环境与孤独症的关联性。 提到环境,我们不能不想到几十年内,变化急剧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说人类一直处于这种“ chemical soup ”中,特别是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到底它们怎么对机体造成损伤,到底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以说我们一概不清。 2010 年,加拿大对国人体内的双酚 A 和铅的含量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双酚 A 和铅在人体内血液、尿液、毛发中普遍存在。也许“禁止含铅汽油”的缘故,铅的含量有明显下降,而环境雌激素的典型代表——双酚 A 急剧增多。双酚 A 和铅都是神经毒性物质,同时二者也都属于内分泌干扰物,而且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普遍共存。所以,我构建了低水平的铅和双酚 A 青春期联合暴露的小鼠模型。之所以选择青春期,是因为 “ Adolescence is best defined by characteristic adolescent behaviors that include high levels of risk-taking, high exploration, novelty and sensation seeking, social interaction, high activity and play behaviors that likely promote the acquisition of the necessary skills for maturation and independence ” ( Spear , 2000 ) 此外,尽管自闭症儿童研究是热点,研究成人“没有吸引力”。但是,成人代表着更大的挑战,成人自闭症对社会的影响更大,更难治疗。社会行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特征,其实这也是我研究青春期暴露检测成年社会行为的意义所在。 目前,我的研究结果表明:铅和双酚 A 联合暴露的前期行为学检测表明,雄性小鼠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而雌性升高。同时,分子生物学水平表明二者的毒性在雄性表现协同,而在雌性表现拮抗。看来生存不利的风险因子,反而有利于雌性生存。本研究的数据正在处理中,有可能会确定铅和双酚 A 是自闭症的风险因子,同时也会为自闭症的诱因提供了新的认识,更好地解释男性自闭症患者远远超过女性的结论。 本研究的的成果,期望投在《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毒理学研究的头牌),但愿后面的实验顺利地发现更多的支持数据。(吼吼,为自己鼓鼓劲,哈哈,我要笑傲科研)。
2924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闭症国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946 - 2011年
xupeiyang 2011-3-10 08:04
自闭症,又称 孤独症 ,被归类为一种由于 神经系统 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 精神疾病 。 科学家或发现自闭症致病新机理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391574690815467.shtm Reduce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the Fusiform Gyrus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68/3/306?maxtoshow=hits=10RESULTFORMAT=fulltext=infantile+autismsearchid=1FIRSTINDEX=0sortspec=dateresourcetype=HWCIT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1mOWEB10O00d000j10020001000h00100090000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Autistic Disorder 16,553 ‍ Humans 14,898 ‍ Child 11,387 ‍ Child, Preschool 5,491 ‍ Adolescent 4,801 ‍ Adult 3,988 ‍ Syndrome 3,088 ‍ Diagnosis 2,764 ‍ Patients 2,558 ‍ Mental Retardation 2,416 ‍ Infant 2,090 ‍ Parents 1,958 ‍ Language 1,870 ‍ Communication 1,865 ‍ Genes 1,749 ‍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1,715 ‍ Mentally Disabled Persons 1,564 ‍ Phenotype 1,333 ‍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307 ‍ Brain 1,281 1 2 3 ... 670 信息分析报告 Autism.docx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对称突触细胞粘附分子Neuroligin和Neurexin研究动态与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1-1-29 17:13
中加科学家发现孤独症致病基因参与突触发育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3466.shtm 非对称突触细胞粘附分子Neuroligin和Neurexin可能参与突触信号传递并与人类认知相关而最引人注目。 Neuroligin 2 Is Required for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at the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http://www.jneurosci.org/cgi/content/abstract/31/2/687?maxtoshow=hits=10RESULTFORMAT=fulltext=Neuroligin+Neurexinandorexactfulltext=andsearchid=1FIRSTINDEX=0sortspec=dateresourcetype=HWCIT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Neuroligin or Neurexin C-query: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8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15769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103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 33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job id # 15769 started Sat Jan 29 04:39:17 2011 Max_citations: 50000 Stoplist: /var/www/html/arrowsmith_uic/data/stopwords_pubmed Ngram_max: 3 15769 Search ARROWSMITH A A_query_raw: Neuroligin or NeurexinSat Jan 29 04:39:30 2011 A query = Neuroligin or Neurexin started Sat Jan 29 04:39:31 2011 A query resulted in 435 titles 15769 Search ARROWSMITH C C_query_raw: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Sat Jan 29 04:40:21 2011 C: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766 A: pubmed_query_A 435 AC: ( Neuroligin or Neurexin ) AND (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 8 C query =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started Sat Jan 29 04:40:21 2011 C query resulted in 766 titles A AND C query resulted in 8 titles 704 B-terms ready on Sat Jan 29 04:40:33 2011 Sem_filter: Genes Molecular Sequences, and Gene Protein Names 103 B-terms left after filter executed Sat Jan 29 04:42:12 2011 B-list on Sat Jan 29 04:47:02 2011 1 synaptotagmin 2 dystroglycan 3 synaptotagmin i 4 microrna 5 lin-7 6 genome wide 7 bmp 8 syntaxin 9 dysbindin 10 syndecan 11 agrin 12 ankyrin 13 calmodulin 14 glutamate receptor 15 dlg 16 syt 17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8 neuregulin 19 tgf beta 20 cask 21 potassium channel 22 cdna 23 laminin 24 neuropeptide 25 transcription factor 26 cadherin 27 glia 28 gene encoding 29 susceptibility gene 30 transporter 31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32 isoform 33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3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症研究的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0-2-20 10:58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9pj8505n5huhIuI1I00f01000j10040001rl 1,644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author statistics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8 226 2007 223 2009 197 2006 180 2005 128 2004 121 2003 113 2002 82 2001 77 2000 57 1999 39 2010 34 1997 24 1996 22 1998 19 1991 18 1994 17 1992 16 1995 10 1993 10 1 2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509 United Kingdom 279 Japan 90 Canada 86 Australia 81 Sweden 70 Netherlands 59 Germany 44 Finland 43 China 40 Israel 30 France 26 Belgium 21 Italy 21 Spain 16 Brazil 13 Norway 12 Ireland 8 New Zealand 7 Turkey 6 1 2 1 2 3 ... 15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London 103 Cambridge 55 Gothenburg 42 Pittsburgh 38 Laizhou 36 Montreal 32 Helsinki 30 New Haven 28 New York 28 Boston 24 San Diego 22 Tokyo 20 Utrecht 19 Ann Arbor 17 Hamilton, Canada 17 Baltimore 16 Ghent 15 Chapel Hill 14 Ramat Gan 13 Nijmegen 13 1 2 3 ... 15 1 2 3 ... 19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Autism Dev Disord 383 Autism 90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75 Dev Med Child Neurol 39 Neuropsychologia 33 Nippon Rinsho 28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7 J Am Acad Child Psy 21 Lakartidningen 19 Brain 18 Brain Cognition 16 Biol Psychiat 15 Am J Psychiat 15 Neuroimage 14 Autism Res 14 Psychol Med 13 Psychiat Clin Neuros 12 Psychiat Res 11 J Child Neurol 11 Brit J Psychiat 11 1 2 3 ... 19 1 2 3 ... 120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1,532 Autistic Disorder 1,278 Asperger Syndrome 1,177 Child 1,094 Syndrome 803 Adolescent 753 Adult 632 Diagnosis 378 Child, Preschool 300 Intelligence 268 Language 229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225 asparagine synthase (glutamine-hydrolyzing) activity 214 Patients 210 Parents 210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206 Child Development Disorders, Pervasive 198 Diagnosis, Differential 185 Social Behavior 172 Severity of Illness Index 166 1 2 3 ... 120 1 2 3 ... 226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Baron-Cohen S 57 Gillberg C 39 Minshew N 37 Wheelwright S 28 Volkmar F 24 Mottron L 23 Nieminen-von Wendt T 23 Von Wendt L 21 Szatmari P 20 Klin A 19 Van Engeland H 18 Goldstein G 15 Roeyers H 14 Bradshaw J 13 Happ F 13 Bowler D 13 Ghaziuddin M 13 Poustka F 12 Gardiner J 11 Ozonoff S 11 1 2 3 ... 226 最新研究报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2/228456.shtm PNAS:注射催产素有助于缓解孤独症症状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通过试验发现,注射催产素能够显著缓解孤独症患者的症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开发治疗孤独症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法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PNAS )上报告说,催产素是脑下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不但能促进临产孕妇的子宫收缩,帮助其分娩,还在人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前曾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血液中催产素的含量严重不足。 为了进一步证实催产素对人的社交行为的影响,由安杰拉西里古领导的科研小组给13名孤独症患者注射了催产素,这些患者具有正常的智力和语言水平,但无法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比如在与其他人的谈话中,他们会尽量避免与对话者进行眼神的交流。科研人员随后通过传球游戏等试验发现,注射了催产素的孤独症患者社交恐惧感有所减轻,更喜欢与他人玩耍,表现得更自信。 科研人员下一步将对催产素的长效机制及其对孤独症早期症状改善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更多阅读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相关论文摘要(英文) 美国《发现》杂志相关报道(英文)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0/02/05/0910249107.abstract Promoting social behavior with oxytocin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Elissar Andari a , Jean-Ren Duhamel a , Tiziana Zalla b , Evelyn Herbrecht b , Marion Leboyer b , and Angela Sirigu a , 1 + Author Affiliations a Centre de Neuroscience Cognitive, Unit Mixte de Recherche 5229,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69675 Bron, France; and b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 et de la Recherche Mdicale U 841,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pital Chenevier-Mondor, 94000 Crteil, France Edited by Leslie G. Ungerleid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Bethesda, MD, and approved January 7, 2010 (received for review September 8, 2009) Abstract Social adaptation requires specific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s. Individual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or with Asperger syndrome cannot understand or engage in social situations despite preserved intellectual abilities. Recentl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oxytocin, a hormone known to promote mother-infant bonds, may be implicated in the social deficit of autism. We investigated the behavioral effects of oxytocin in 13 subjects with autism. In a simulated ball game where participants interacted with fictitious partners, we found that after oxytocin inhalation, patients exhibited stronger interactions with the most socially cooperative partner and reported enhanced feelings of trust and preference. Also, during free viewing of pictures of faces, oxytocin selectively increased patients gazing time on the socially informative region of the face, namely the eyes. Thus, under oxytocin, patients respond more strongly to others and exhibit more appropriate social behavior and affect, suggesting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oxytocin through its action on a core dimension of autism.
个人分类: 心理障碍|2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哪些有关孤独症的期刊被SCI、SSCI收录?
wanyuehua 2009-10-27 06:32
万跃华 2009年10月27日 有读者来邮件询问SCI收录了哪些有关孤独症、自闭症方面的期刊?美国的Autism Research Review International《国际孤独症研究评论》ISSN:0893-8474是否是SCI收录期刊? 有关孤独症、自闭症的期刊主要被SSCI收录,截至到2009年10月SSCI收录孤独症期刊4种,SCI收录孤独症期刊1种,其中美国John Wiley2008年创刊的Autism Research 《孤独症研究》被SCI和SSCI共同收录 。 美国Autism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1987年创刊的Autism Research Review International《国际孤独症研究评论》,ISSN:0893-8474,季刊,不被SCI和SSCI收录。 20052009年10月4种孤独症期刊共被SSCI收录1309篇文章,1309篇文章 包括学术论文 1030 篇、评论 67 篇、社论 64 篇、通讯 59 篇、书评 56 篇、会议论文 28 篇、更正 3 篇、书目 3 篇。 1309 篇文章国家分布:美国659篇、英国267篇、加拿大88篇、澳大利亚79篇、荷兰63篇、法国34篇、以色列27篇、意大利27篇、威尔士27篇、德国21篇、日本27篇、爱尔兰20篇、瑞典19篇、挪威17篇、中国15篇(其中台湾地区8篇)、比利时14篇、丹麦11篇、芬兰10篇、新西兰10篇等。 1309 篇文章 共被引用 4804 次,平均引用3.67次,H指数为25(有25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25次以上),引用最多的论文为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 London)发表在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孤独症与发育失调杂志》2006年36卷第1期5-25页上的The weak coherence account: Detail-focused cognitive styl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论文, 该文 被引用 112 次 , 平均引用次数 / 年 28 次。 国内在 孤独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单位主要是香港的几所大学如香港大学5篇、香港中文大学2篇、香港理工大学1篇。 1. AUTISM 《 孤独症》 http://aut.sagepub.com/ Quarterly ISSN: 1362-3613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 : 1997 出版地 : 英国 2. AUTISM RESEARCH 《孤独症研究》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6308170/home Bimonthly ISSN: 1939-3792 JOHN WILEY SONS INC,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 : 2008 出版地 : 美国 3.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孤独症与发育失调杂志》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04757/ Bimonthly ISSN: 0162-3257 SPRINGER/PLENUM 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 : 1971 出版地 : 美国 4.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泛自闭症障碍研究》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7509467 Quarterly ISSN: 1750-9467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 : 2007 出版地 : 英国
个人分类: SSCI投稿|11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创刊的《孤独症研究》被SCI和SSCI收录
wanyuehua 2009-10-23 05:54
2008年新创刊的Autism Research《孤独症研究》, I SSN: 1939-3792,双月刊,2009年入选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JOHN WILEY SONS INC,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出版,目前在SCI和SSCI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2008年的第1卷第1期到2009年的第2卷第4期共60篇论文。 60 篇论文的主要国家分布: 美国44篇、英国7篇、 加拿大 3 篇、 意大利3篇、 德国 2 篇、 比利时6篇、西班牙5篇、澳大利亚3篇、孟加拉国2篇、韩国2篇等. Autism Research《孤独症研究》网址: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6308170/home 作者投稿指南: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6308170/home/ForAuthors.html 在线投稿: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autismresearch Editorial Board E D I T O R - I N - C H I E F Anthony J. Bailey, M.D. Cheryl and Reece Scott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Oxford A S S O C I A T E E D I T O R S Sally J. Rogers The M.I.N.D.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Sacramento, CA Robert T. Schultz Director, Center for Autism Research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Philadelphia, PA James S. Sutcliffe Vanderbilt Kennedy Center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N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E D I T O R Edwin H. Cook, Jr. Institute for Juvenile Research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hicago, IL E D I T O R I A L R E C E I V I N G O F F I C E Autism Research Editorial Receiving Office 111 River Street MS 8-02 Hoboken, NJ 07030-5744 USA P: 201-748-6484 F: 201-748-5931 autismres@wiley.com
个人分类: SCI投稿|3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