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唯心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唯物主义的人过的比唯心主义的人累
热度 5 wj3235 2012-3-17 00:15
学过马哲的人,都知道唯物主义。我觉得这个唯物主义似乎和“科学主义”是一样一样的。什么事情只要拿唯物主义搪塞似乎就能说得过去。 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我觉得其实就是爱情和面包的问题。在唯物主义看来,面包是最重要的,是决定性的。而在唯心主义的人看来爱情是最重要的。爱情是什么,爱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信仰,他往往表示的是自由。 如今社会拜金其实就是唯物主义惹的祸,结婚没有房子谈什么爱情就是典型。 我很欣赏唯心主义的观点,我很欣赏那些说上帝保佑我的人,那些人活得从容,活得有气质。 而我们呢,为了能够在好的上层建筑里面,不得不为好的经济基础奔波。为啥呢,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有一次在想这个寓言。 “一个哲学家和一个农夫在一条船上,哲学家问:”你知道哲学吗?”农夫说不。突然船漏水了,农夫不得不跳下水,转头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 以前我的出的结论是学哲学有个屁用,到关键时候还不是用不上。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我们应该对这个哲学家保留一份敬意。他虽然说放弃了一些求生的方法,但他在知识上的富裕足以让我们尊敬。
3963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什么我读罗素?为什么首先选择了《宗教与科学》
热度 3 GoogleMIT 2011-12-10 18:38
素闻罗素的大名,却未曾拜读一本罗素之书籍。他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唯心主义者。   幸而在本学期有闲暇,于是自11月份开始拜读《宗教与科学》,直至今日,才最终阅完这本薄薄的只有150页正文的书本。   我为什么读《宗教和科学》?为什么我读罗素?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者呀。   我想先从后一个问题开始说起,我读罗素的政治哲学或者哲学科学,究其理由是因为罗素的哲学在当今看来对于如今的科学、社会学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而且从我自己所感知的来看,罗素的那派学说和我现在的哲学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并没有很大的分歧,所以读一个和我类似观点的哲学家,总比去读和我观点截然不同的哲学家要来的容易。然而为什么非得从《宗教和科学》看起?那是因为我自小应该就应该算是一个基督徒。我从一出生以来就与祖母一直生活在一起,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我家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大家族,因此我也毫无理由的跟着我的祖母成为了一名小基督徒,从小就知道做礼拜,做祷告,虽然很多时候我只是期盼着圣诞节的到来,因为那个时候总会有很多糖果自教会而来,还有新年的耶稣挂历,这些都使我喜欢。   然而,政治上的和解和教育的发展,终究使我不像我父辈那样因为地主身份而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又因为个人努力,我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的学业也似乎蒸蒸日上。然而一种矛盾也开始而来。   那就是积蓄在我身上的宗教思想与我所学到的自然科学的相互抵触的地方,尤其是成为党内人士以来,我常常不安,我是基督徒,还是一个信仰真理的无神论者,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我开始思考,周围一些的好友开始笃信起基督教,并且希望我也可以如他们那样重新回到教堂做礼拜。(因为我在初中毕业之后应该就没有做过正式的祷告或者礼拜)   我至今未在众人面前说出我的信仰,即使有,那也是不由衷的,而是迫于某种自上而下的压力的。   所以我要看罗素的《宗教与科学》,我希望从书中找出能够帮助我做决定的东西。   这本书告诉了我宗教和科学至今的斗争,他们的一些共同点,一些截然不同的地方,作者罗素是如此一位博学之人,这本书涉及的知识领域之广泛都是我在未看书之前所未能料想的,物理学,化学,进化论,量子论,伦理学,心理学等等,读了一遍本书,我并未全然理解本书之内容,甚至有些也只能是泛泛而读,以余现在之智力水平恐怕读懂全篇尚需时日,我之宗教科学之选择也并未择出,幸好这一选择并不影响我的日常行事,而只会在灵魂上对我偶尔的惊扰。 下一步,我想应该是得看看《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个人分类: 科普读物笔记|568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王阳明的心学思考
热度 1 aaron300 2011-10-15 23:24
最近有点关注王阳明,当然多半是来自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的影响,我想这段时间开始大多关注王阳明的人都是来自于他的影响。当年明月在他的书中给了王阳明很高的评价,我似乎也被他描述所折服,一个人以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等集一身的人,怎能不让人佩服。古来文弱书生往往难以在沙场建功立业,而恰恰在历史上,能文能武者颇受佩服,王阳明正是这样一人。 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前几十年里却将他的思想不折不扣的批判着,认为是他是主观唯心主义,我大多也是受到这个的影响,显然是被“毒害”了呵呵。记得在高中学的思想政治中就有一句他典型的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被书上批得体无完肤。今日细想下来,却发现这句话又有深深哲理。我不想去谈唯物论和唯心论,究竟哪个对哪个错的问题,因为这个是哲学上永远争论的话题,或者在哲学上有定论的东西。但我突然想到过另外一句话,为什么人喜欢唯心论,因为它更关注人本身。也就是说唯物论是将人自身渺小化,最终将人淹没在物质中,被工具化了。事实上,看看我们人类目前的境况就可以知道,人究竟是目的还是工具?我想一目了然,人们现在生活得越来越累,生活得越来越紧张,本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最后呢人却在这个循环中沦为工具,为了生活更好不得不努力工作,工作加倍,人才能更有钱,更有钱才能买房子,买了房子才能买车子,要不断地好,就要不断努力。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意义丧失了。还有如今的市场经济从根本来说就是靠着浪费和欲望支撑着。只有更大的浪费才能生产更多的东西,只有更多的欲望才能创造更新的东西。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是将人的浪费行为和内心的欲望不断放大,从而不断丧失了生存的意义,变成工具。 而唯心论不断从人的自身,人的身心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存的意义,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人因为思索而最终崩溃,但也有人从思索中找到不同的法门。佛家从思考人自身,体会到一个“悟”境,人人皆可成佛,只要人悟到自身的意义所在,那么人人皆是佛。“明镜本无台,何处惹尘埃?”心性的无嗔无欲是佛家要追求的真谛。道家则体会到一个“修”境,通过对自身的修行和天人感应,而成道成仙,达成永生。“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从心性上顺应天道,而达诸行为的万能。这也就牵涉到心与理的问题,心顺理而成道。儒家则体会到一个“行”境,也就是要用自身所认知的理来改变自身的行为,然后通过行为来改造世界,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格来说儒家并不是一个哲学思想,而是一个处事原则、行为方法或治国方略的问题,所以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把儒家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看待,但是事实上儒家很多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浸润了诸多佛家,道家的哲学思想。 而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这种浸润的典型代表和三者浑然一体的再现。传统的朱熹的理学家思想认为人的过程是寻理的过程,如何寻“理”,“理”在何处,这是他必须解答的问题,于是朱熹的回答是理在人之外,需要格物而寻“理”。从而因循了传统儒家的“行”境,通过理解万物,来寻理,然后在指导行为。但是王阳明偏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理”在于外,还是在于内,通过他自身格“竹子”的失败,终究悟到“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穷理就是在穷心,人的心性就是理的根源所在,同时也回到儒家的“行”,加深儒家“行”的思考,也即一个人当了解了这个“理”就应该按照这个理去行为,这就是它的“知行合一”。最终王阳明归结他的心学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前两句深刻受到佛老之学的影响,追求心性的明净,追求意念生发的自然,后两句就是回归儒学,强调理在于心,了解心性辨识善恶,并通过这些善恶之理去从事行为。可以说它是三者的完美结合,也给我们解答在世的生存意义。我们不必像佛老之说遁世脱俗,一样能够达到心境无牵无挂;我们不必想传统理学那样执着于外界的理,而忘却了本身。从而我们既可以心境如明,又可以行万事而成。 以上是我对心学的理解,当然浅之又浅,尚需不断学习,还大家望批评指正。
34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花
pathologysmu 2011-10-3 11:45
最近刚读完一本书,关于王阳明的传记。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的伟人,孔圣人及阳明先生是其中两个,还有半个人为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两个最风云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阳明先生极为佩服。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的心学,在中国正统的哲学史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家。 下面一个例子经常被作为这位思想家唯心主义思想的代表言论。 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真是唯物主义者看到的是唯心主义,你看的又会是什么? 国外的先贤笛卡尔也有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也与此同。
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追忆杰出的物理前辈戈革教授(7)
hanlingeorge 2011-7-19 16:23
本文为熊伟先生原作 七.男儿原不事封侯 戈先生是公认的玻尔专家。中国的玻尔研究以先生最为权威,他因此而享有崇高的国际荣誉,亦在中国引起激烈的争议。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先生与玻尔的缘分是由“打”开始的。他刚刚接触玻尔时,玻尔是批判的对象。从六十年代初,戈先生就用“郁韬”的笔名,翻译了玻尔的哲学文集《原子物理与人类知识》。后来他又翻译了另外两本,其中一本还是在“牛棚”中完成,文革结束后出版的。戈先生也写过一些“批判”玻尔的文章。按照当时中国官方的“哲学”,玻尔是“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就是“反动”的(其实玻尔的学说挺“革命”的)。但是,随着对玻尔思想了解的深入,戈先生愈来愈“糊涂”,慢慢地被玻尔的思想征服,成为玻尔思想的最忠实的追随者。 其实,把学术立场打上道德记印也几乎是中国特色(几乎,因为纳粹德国也干过,给相对论糊过“犹太人物理学”的标签。),也是中国学术还在初级阶段的标记。严格说来,“唯物主义”也只是一种信念,而凡是信念都是“唯心”的东西。当然,这方面的细节讨论会跑了题,在此打住。 先生后来对自己“批判”玻尔的经历作了很真诚的反省,承认自己干了“傻事”。 据说戈先生之所以成为玻尔专家是受到钱临照先生的启发。八十年代,中国学术环境改善。1980年,戈先生被“正式平反”,不再是“反革命”。是年,钱老在某个会议上感慨,说外国有牛顿专家,麦克斯韦专家,而中国没有。戈先生就发下心愿,要成一个真正的玻尔专家。从此,先生就更加系统地研究和介绍玻尔的思想, 并于1992年出版了代表他的玻尔研究成果的专著——《玻尔》,收入台湾学者韦政通教授主编的《世界哲学家丛书》。 读过玻尔的人都知道玻尔的文章是很难读的,句子长,费琢磨。而先生这本书写得好,很容易读。很有意思的是,在每一个章的开始,先生都引一段切题的中国古诗词,或古人语录, 中西对照,相映成趣。例如,在第四章“量子力学的诠释问题”他引的是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第五章“互补性观点的提出”他引的是王静安(王国维)的《鹊桥仙》下阙: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在第六章“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他引的是陆放翁《示友》中的两句: 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砻? 戈先生翻译的《尼耳斯玻尔集》是其玻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巨大的项目,全套共十二卷,约五百万字。由于此书英文版各卷由不同的学者编辑,作为这套大书“全世界唯一的译者”,戈先生也就成了全世界读玻尔的书最多的人。他不仅要吃透难懂的原文,还要进行详细的注释,其所花的功夫并不亚于单纯的课题研究。这套巨著的翻译和出版,为中国学者后来的 玻尔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我把先生的翻译成就排在他的玻尔研究之前。 先生三次(1988-1989,1991-1992,1994 )去丹麦的尼耳斯•玻尔文献馆(NBA)访问。他第一次访丹时已经是六十七岁,而最后一次则是七十有三的高龄了。 在丹麦,他与世界上的其他玻尔学者进行了交流。其中有理论物理学家,对研究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有著述的派斯(A.Pais)。 先生还在玻尔文献馆发表了讲演“尼耳斯•玻尔和东方文化”,阐述中国的阴阳思想与玻尔的互补原理是不相干的。 先生也与玻尔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玻尔的四子奥格•玻尔(Aage Bohr)是核物理学家,他1975年与另外两人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戈先生最后一次访丹时,七十多岁的小玻尔正在写一篇运用他父亲的的互补原理 来分析现代物理前沿问题的文章。他在与戈先生多次讨论后认为,戈先生已经取代理论物理学家列昂•罗森菲耳德(L.Rosenfeld),成为除了玻尔以外,玻尔思想的“亚圣”。他说这是由于列昂•罗森菲耳德过于教条,不配做玻尔思想的“亚圣”。这让戈先生大为意外,因为列昂•罗森菲耳德是玻尔的得意弟子,也是《玻尔集》的第一任的主编。他曾经被称为“教皇的唱诗童子”(“教皇”指玻尔)。玻尔四子的言论或许有客气的地方,但他对戈先生在玻尔方面的赞赏是无庸置疑的。没有他的帮助,后来丹麦朝野给与先生的荣誉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学术交流外,先生还积极为出版中文版的《尼耳斯•玻尔集》申请资助。丹麦华人企业家“春卷大王”范岁久先生就先后为戈先生的玻尔研究捐款十五万克郎。可是,即使“自费”出书,已经出版的十卷《玻尔集》也要经过三个出版社。商海中的中国学术可见一斑。 经过先生策划,募捐(得到范岁久先生等的赞助),他所在的石油大学建造了全世界第一个全身玻尔铜像。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其他的玻尔塑像都是头像或胸像。铜像由雕塑家田跃 民塑造。1995年5月12日举行了落成典礼。丹麦大使和玻尔次子汉斯•玻尔(Hans Bohr)等人参加了典礼。这也是中丹文化交流美丽的一页。 在石油大学,先生还设置了一个玻尔文献室,陈列和收藏他几十年来收集的有关玻尔的资料,方便后来的学者。 资料中有的在中国乃至亚洲都属珍本或孤本。 先生的玻尔研究在中国引起的争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认为“尼耳斯•玻尔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牛顿的地位相比。二人的思想方法、工作性质等等当然很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独创性却有相同的程度。” 再一个是他和许良英先生试图把爱因斯坦-玻尔论战(1927-1935)进入中国的尝试。许先生代表了爱因斯坦而戈先生代表玻尔。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是现代科学最富启发性 的科学大辩论。 学过量子理论的人都知道,虽然量子理论在解释现象,预测和技术应用方面成果卓著,但是这一理论总是有些“奇怪”,和费解。“量子跃迁”,粒子的“波粒二相性”,泡利的“不相容原理”,海森堡格的“测不准原理”,“量子逻辑”,玻恩的“几率诠释”等等都与“常理”有相悖之处。要讨论清楚上面提到的认何一个概念,都不是一篇小文章可以做到的。这里,只就“物理理论”与“物理实在”的关系说几句,希望有助于了解爱因斯坦-玻尔论战的重要意义。也希望从侧面说明,戈先生的玻尔工作不仅仅只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戈先生还希望未来的中国物理学家会从玻尔那里 得到启发。 爱因斯坦,玻尔同牛顿一样,都不是职业的哲学家。但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因为他们的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牛顿的引力理论在解释,预言和应用方面都取得极大的成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牛顿的引力理论真实地刻画了我们的“物理实在”。 牛顿理论描写的“物理实在”其特点之一是有“决定论”因果性。对此拉普拉斯说的最为生动。他设想有一个全知精灵,她对宇宙万物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空间位置和速度)都一清二楚,那么,再加上牛顿的引力理论,精灵就可预测宇宙万 物的未来状态。如果抛开认知的精灵,这种决定论”因果性就本体论来说,是指宇宙的未来状态是由宇宙的过去状态完全决定的。 且不说牛顿理论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动”牛顿的引力理论还有一个牛顿也不能回答的深刻问题:引力传递的机制是什么样子的?举例来说,牛顿的引力理论认为在两个物体之间会有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引力。那么, 这两个物体是怎么“发现”对方的存在的?又是怎么“算出”相互的距离而“调节”出它们之间的引力的? 牛顿强调要分开引力的关系式(平方反比律)和引力传递的机制(也就是对这个平方反比律的解释)。当然牛顿是对的,引力关系式并不因为引力传递的机制不清楚而减小了它的实际 应用。不过这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还是让人不满意。物理学家们于是假设有一种“以太”在传递引力。可最终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彻底断绝了“以太”存在的可能。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引力提供了一种自圆其说的机制,物质导致时空弯曲,而引力是时空弯曲引起的。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爱因斯坦的学说革新了时空,物质,能量等等基本概念 ,但是“决定论”因果性在相对论中还是保存下来了。 而在量子理论中,这种“决定论”因果性却不再成立。拉普拉斯的精灵也不能再知道粒子的初始装态(海森堡格的“测不准原理”),而描述粒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它的物理意义也只是粒子的几率分布(玻恩的“几率诠释”)。这些都是爱因斯坦所不能接受的。他坚信量子理论只是暂时的,因为它没有表达出“物理实在”。他说“上帝不掷骰子”。 爱因斯坦和合作者设计了一系列“思想实验”来说明量子理论不完备。作为量子理论的领军人物,玻尔坚信量子理论抓住了自然的本质,决定论”因果性是应该放弃的。玻尔接受了的爱因斯坦挑战,每次他都能够回答爱因斯坦“思想实验”提出的问题,保卫了量子理论。他对爱因斯坦“上帝不掷骰子”的回答也同样风趣:“请不要告诉上帝他该做什么。” 爱因斯坦-玻尔论战刺激了多种尝试,至今人们还在努力寻找能够统一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物理理论。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所代表的深刻分歧也远远没有消失,依然存在于当今大 物理学家中。例如,1994年彭罗斯(R.Penrose,代表爱因斯坦)和霍金(S.Hawking,代表玻尔)就有过持续六个月的系列辩论,两人辩论的演讲还合在一起 出了专著(1996,《空间和时间的性质》“the Nature of Space and Time”)。 有一点应该强调一下,爱因斯坦和玻尔,彭罗斯和霍金他们辩论归辩论,私交都是很好的。 2001年6月5日,丹麦女王马格丽特二世向戈先生颁授“丹麦国旗骑士勋章”,仪式在北京丹麦大使馆举行。这是女王为了表彰戈先生几十年来对丹麦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的全面深入研究,并且翻译出版丹麦已经出版的《玻尔集》前十卷的中文版。仪式由丹麦大使主持,参加者还有前两任的丹麦驻中国大使。中方也有一位人大副委员长出席。毕竟 这对先生,对中国都是很风光的事情,也是中丹文化交流动人的一章。美国AIP物理学史中心的《通信》(Newsletter)为此发表了报导,称戈先生是一位“科学史的英雄”。香港《信报》社长林行止先生在《信报》上发表了他亲自撰写的专文。 戈先生为此赋了一首“辛巳闰四月,余获丹麦女王封为国旗骑士,佩勋章,感而赋此以自嘲叹”,诗曰:     平生未曾坐马背,     骑士头衔徒自愧。     科史沙场一老兵,     剑光照夜月三更。     荷兰水盖忽临止*,     东关酸风冷人齿。     独抱毛锥叹白头,     男儿原不事封侯。 *戈先生自注:香港回归以前,每年两度皆有港人获英王封赠。勋章既多,港人戏呼之曰“荷兰水盖”,盖以瓶盖喻勋章也。
2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这样唱红歌
热度 1 weiqiang037 2011-7-1 15:20
昨天看到有人讨论时下唱红歌的事(《 下午要唱红歌,请教哲学家,唱红歌促和谐提高生产力是唯心主义 吗 》),我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我只是一个哲学的爱好者,也是初学者,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批评指正): 其实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是由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并不存在单纯的物质活动或者精神活动。但为了能更深刻的把握和了解这种活动,哲学先祖们把它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部分,对于这两者谁决定谁的回答就出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二元论三种不同的答案,其实二元论最终还是唯心的。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 按我的理解,时下的唱红歌属于精神活动,因为它主要是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但是,红歌本身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某种社会存在在精神上的反映。现在,这些红歌能激起人们的精神振奋的那些历史条件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唱的人只是唱而已,他们本身并不具有红歌所表达的精神。 贪污腐化是一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政治体制改革和权力张力才能解决,并不能依赖于通过唱红歌来解决。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夸大唱红歌的作用,也不能抽象地说唱红歌有用或没有用。 红歌是可以唱,也应该唱,但别赋予它过多的意义。我倒觉得可以换种方式唱红歌,比如党政部门在开会之前或每天正式工作之前集体来选一首红歌唱唱,而且不能重复唱过的,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领会了红歌精神,还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医疗、教育、卫生等领域来,何乐而不为呢?
213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下午要唱红歌,请教哲学家,唱红歌促和谐提高生产力是唯心主义吗
热度 7 gabbro 2011-6-30 13:05
全国唱红歌到了最高潮的时刻了,下午我们也要参加红歌会。 共产党人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 时下的红歌运动, 真的可以净化贪官污吏庸才的心灵吗? 真的可以继承发扬老革命的精神吗? 真的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生产力吗? 好像小时候写的作文: 遇到不会做的题,看到雷锋叔叔的画像,就力量倍增,不仅难题会做了,而且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请教科学网中的哲学家,这是不是唯心主义?
2491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学研究,让政治滚开
热度 5 yuanyewei 2011-6-23 09:22
□瑶草 当“乌有之乡”等红色群体合力攻击历史老师的时候,我没有发言,因为历史本来可以打扮;当他们齐声围攻经济学家的时候,我也没有发言,因为不知详细;当他们联络了众多老干部,签名上书要求以行政的力量干涉科学研究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能沉默了。这个以毛泽东思想团结起来的群体,应该做一些更有积极意义,担负神圣使命的事情,比如庆祝建党。科学研究的自由应该像南极的冰川一样纯洁,留得三分净土与子孙耕种。 这个世界邪恶存在的价值,是让我们能够隔着一定的距离,以黑色幽默观之,有更深层次的开心;而这个世界邪恶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有些人不满足日常的平淡生活,有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并以此要求别人,灾难往往因此而生。在苏联时期,莫斯科大学物理研究所的“红色所长”格辛同志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唯心主义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违背的。证明光以太这种(实际上莫须有的)物质的存在,并揭示其力学性质,是苏联物理学家的主要任务。必须照看研究人员,以免偏离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轨道而陷进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量子力学领域,共产主义学院宣布海森堡的矩阵力学是反唯物主义的,责令理论物理学家只能用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在学术界,英国物理学家P.A.M.狄拉克认为,海森堡是正确的,薛定谔是错误的。伽莫夫据此开始讲述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式时,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工作者打断了演讲并宣布散场,从此不许在公共场合提起测不准关系式。在生物学领域,按照李森科的观点,“假如把所有的人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他们的能力必然是生来就相等的。”当时的口号是:“任何一个打杂女工都能成为国家的统治者。”由于环境决定生物性状的观点更符合唯物主义,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学说因此被排斥在苏联的农学研究范围之外。偏执的科学家一旦掌握了政治的武器,破坏将是空前的。 在当今的西方国家,对科学的负面理解也存在,但没有我们国内某些学者想象的帝国主义垄断阴谋。乌鸦般不懂科学而鼓噪不休的记者,才是西方科学家的大敌。英国的温纳博士认为:“科学家的本职工作是作研究,和媒体打交道不是他们擅长做的事情,如果科学家需要腾出时间来解释每一个未经同行评审的文章中犯下的错误,那科学家就没有时间工作了。”而在气象学家艾伦教授看来,科学不需要少数服从多数,怀疑论者根本不用试图以多取胜,或者攻击研究者的道德。只要拿出一条过硬的证据,科学家就必须认输。遗憾的是,记者们总是相信,像社会科学一样,科学家也应该参考广大民众的民主意愿,宣布他们的结论。广大民众都亲眼看到太阳和月亮一样大,科学家宣布太阳比月亮大一百倍以上的结论肯定是胡扯。和中国一样,科学上的学术论战一旦与科学家的品德挂钩,报道则极尽扭曲之能事。 夏中义先生将陈寅恪先生视为学统圣火的接力者,剔除了一切缺陷的神圣纪念碑。“学统”独立于经世济民的“道统”,能够自足地存在,不必向权力弯腰献媚,这是学人的立身之本。科学当以求真为唯一目标,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时候,无论社会如何反响,如实宣布是分内的责任。亚当斯总统曾说:“我们的后代不应当为政治所困扰,他们应该从事更有意义的事业,如科学研究、文化艺术……” http://a.xhsmb.com/html/2011-06/23/content_27736.htm
2319 次阅读|5 个评论
应该为“唯心主义”正名
热度 1 Bobby 2011-3-26 20:38
1 、首先,将 “materialism” 和 “idealism” 译为 “ 唯物主义 ” 和 “ 唯心主义 ” 未必妥贴,“唯”字给人偏颇狭隘之误解。教科书上将“唯心主义学说只承认有精神存在而不承认有物质存在”的理解有误导嫌疑。 2 、初学哲学,一开始就将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非白即黑,观念之争裹夹路线之争,是一种简单化、粗暴化处理。再者,似乎一归唯心主义就成臭狗屎一堆,再无学习、研究之必要。 3 、将哲学家和哲学流派简单地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太符合西方哲学史的表述方法。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7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哲学村的变迁
胡业生 2011-3-20 18:47
哲学村的变迁 作者:赵南元|2002年09月17日08时58分 哲学村的变迁走进哲学村,人们无不为那古朴的建筑风格所陶醉。最老的房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村子的地势北高南低,家家户户都临着由北向南的一条丈把宽青石板主干道。村子布局的对称性极好,主干道两边住户院门都是两两相对,每一家都把自己的立家之本做成大匾挂在临街的院门上,不是“天福号”、“月胜斋”那种铜臭味的商号,也不是“诸葛庐”、“子云亭”这种不着边际的附庸风雅,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大学问,而且成对布置。“唯物主义”的对门就是“唯心主义”,“经验论”对门是“先验论”,“性善说”对门是“性恶说”等等。最让村里人头疼的事就是每一家的墙上都有裂缝,被人视为“村丑”。事情由来已久,村丑不可外扬,早年间的村民曾经有个村规民约,禁止对外泄露这一机密,违反村规者被罚吃豆子。但是关于裂缝的起因和对策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最早的解释说老伯拉图在建村时留下了一个诅咒,说这个世界肯定越来越堕落,为了警示后人,他诅咒村里的房屋都要有裂缝。对付裂缝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最简便的是天冷进风时用纸糊上,或是请个瓦匠用灰抹一下,但都不是治本之道,过不了多久,纸和灰还会裂开。村里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想要治本,干脆把房子拆了重盖,可是这一招也不灵,新房子过不了多久还是裂缝,而且大多就在原来裂缝的位置,似乎与设计、建材无关,有的富户居然在几年之中拆毁重建多次,但至今也没摸索出避免裂缝的方法。村里有个老头黑格尔,研究裂缝多年,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就是由裂缝组成的,裂缝就是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完全为裂缝平了反。开始时人微言轻,没引起村委会的重视,直到黑氏的孙子拿了那理论治国平天下,在京城作了大官,村里人也就都服了气。从此以后,裂缝也不再是“村丑”,一句“裂缝无处不在,裂缝无时不有”就把所有挑毛病的嘴都堵住了。那年有个学地质的硕士生,要完成一个社会实践,就想起了在县高中时哲学村来的老同学,立了一个项目,来哲学村研究房屋裂缝成因。此行一来是混两个学分,二来顺便寻根,据老人讲,几百年前自己的先祖伽利略也是本村人,因为嫌老祖宗亚里士多德建的房子不好,和老爸吵翻了,离开哲学村自己选址建了新居,如今那疙瘩已经发展成了科学城,硕士生就是在科学城长大的。一个暑假过后,写出一篇《关于哲学村房屋裂缝成因的调查报告》,复印了两份,一份交村委会,作为村里提供食宿的报答,一份交给指导教师批分数。按照他的分析,哲学村北边有座神泉山,山上有个形而上学泉,此泉冒出后又回灌地下,形成名为真理、本质、尊严、人格等的诸多暗河,流经哲学村地下,冲刷带走地下泥土,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根治的方案是,另开防渗沟渠,将泉水引开,或者把村子迁到别处去。在村委的日常工作会议上,副村长在正事谈完之后顺便提及《调查报告》的事,众村委都觉得纯属无稽之谈,首先,一个硕士生解决几千年没解决的问题,不可思议;其次,根治方案毫无可行性,引走泉水,各家的井就干了,无法生活(关于自来水,村里人没概念,而硕士生又觉得是个常识,没必要写上);搬迁则更不可能,村里的老家伙们都是即使家园要成为分洪区,宁可淹死也不愿意离开半步的那种人,能离开的其实早就走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但裂缝依然是个问题。眼看其他村子办工业富起来了,红眼病人皆有之,虽然由于平房尚且裂缝不敢奢望二层别墅,但有钱总不是坏事。也有些敢干的后生学着邻村办工业,可是机器一搬到哲学村不几天就烧了轴瓦,无论是造假烟的卷烟机还是造盗版光盘的压塑机,只要地面不均匀沉降,调好的平衡就破坏了,原来垂直或水平的变成了斜的,轴承受了设计上没考虑的外力,转起来不坏才怪。只靠原来那几亩薄田过日子,哲学村已经被人称为“哲学的贫困村”了。为此村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各路智囊想脱贫的路子。最终还是离休回乡的京城大官有主意,一语道破天机:“凡事都有好坏两面,都是双刃剑。本村的特色是什么?不是工业,是文化,是有几千年历史的裂缝文化。家家的墙都有裂缝,这样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发展观光旅游业,向裂缝要效益!”一言出口,语惊四座。大家立刻行动起来,从家史村史里找资料,办了一个裂缝博物馆,每一个裂缝都有来历和漫长的历史,用显赫的人物命名,例如休谟裂缝。鉴于目前博物馆不大景气,毕竟旅游者中意在取乐的比想求知的多,村里还搞了个表演,是从古书中发掘出来的苏格拉底剑舞。游客来到村口,迎面就是一个大牌楼,上书一副对联“宁作殚精竭虑的苏格拉底,不当心满意足之八戒悟能”。穿过牌楼就是三米多宽的主干道,游客一到,就从两边的院门里各跳出一位红装素裹的剑客,各持一柄双刃剑,舞作一团,但并不真打,剑沾对方身体就算败,项庄舞剑,意在裂缝,双方尽力将对方墙上修补裂缝的纸或泥灰挑掉,露出裂缝本来面目,同时还要用身体翼蔽自家的裂缝,防止被对方挑开。一组对家表演完,下一对家开门斗剑,为了避免单调,不只剑术,十八般武艺全来,但目标仍是裂缝,技艺各有千秋。有的在挑裂缝的同时还像作根雕一样顺着裂缝的走向修成有意义的画面,最高超的竟然用板斧把弗罗伊德家墙上的裂缝劈成女性器官模样。 2005-11-23 01:18 回复 if(Fe.G("bakan_view")){ Stats.init('bakan_view',{bakan_post:'fr=tb0_forum&st_mod=pb&st_type=bakan_post'}); } 61.234.149.* 2楼 “存在主义”院子里出来的是名将萨特,手持一把单刀,对面的“虚无主义”门里却跳出一员不知名的小将,拿着三米多长的双头长矛,矛头插进萨特院墙的裂缝里,枪攥却插在自家裂缝里,在枪杆上练起单杠来,弄得萨特无处下刀。一条街走下来,天花乱坠,美不胜收。就连街上穿开裆裤的小孩儿,见了游客都会指着墙上的小裂缝问:“你补得上吗?”,见游客被难倒,马上撒泡尿和一团泥把裂缝堵住。最后是证伪主义的门里冲出波普尔,开着一辆铲车,要把从伯拉图以来的破房子全铲平,对门的维特根斯坦举着拨火棍插进伪问题裂缝,先把证伪主义的院墙给撬倒了,毕竟铲车灵活性不如单兵,波普尔来不及跳下车用身体挡住自家裂缝,先失一分落败。自从有了这条生财之道,哲学村成了旅游名胜,村里人也渐渐步入小康了。硕士生毕业那年暑假,又来哲学村的老同学家小住,饭桌上谈起自己上次来哲学村,看中了这里的建筑风格,自己在科学城的摩天楼顶的平台上建了一间哲学小屋,城里人看不惯,说是像北京西客站上的小亭子,破坏景观。老同学问他小屋的裂缝在什么位置,硕士生说科学城里的房子没有一个有裂缝的,只有预留的伸缩缝,如果有裂缝,就宣布为危房,不许住人了,老同学觉得索然无趣,而且将信将疑。硕士生很想让老同学来自己家看看,体验一下没有裂缝的屋子。老同学的老爸语重心长地说:“盖摩天大楼不是什么好事情,看来老祖宗伯拉图的诅咒还是对的,人类真是越来越堕落了。人类失去了谦卑之心,摩天楼越盖越高,早晚要遭报应,巴比伦塔就是前车之鉴。”
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删除博文的核心观点
热度 5 周可真 2011-3-11 18:55
近发博文《试评当今中国的历史唯心主义思潮和相应的人治政治》因敏感而被删除 ,其实该文的核心观点是表达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和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认为 作为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反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传统人治政治,并切实地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并指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维方式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这种历史观把政治看作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把民主政治看作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统治形式,即由人民群众 “ 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 (列宁语)的国家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是以国家宪法和法律来确认和保障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地位和主人权利,并强制性地要求政府和政府官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依法履行服务于国家主人(人民群众)的公仆义务,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是作为国家主人(人民群众)的服务机构的 “ 公仆政府 ” ,政府官员是作为国家主人(人民群众)的服务人员的 “ 人民公仆 ” 。 正是适应了这种民主政治体制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共产党才要在自己党章中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就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落实和体现于自己的行动。所谓共产党员不仅要在思想上入党更要在行动上入党,就是要求共产党员不但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且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对共产党员的这种特殊思想政治品质的保障,在共产党的组织活动中是依靠严明的党纪,在共产党的执政活动中是依靠严明的国法。党纪是对共产党员的行为的道义性制约,国法是对政府官员(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行为的强制性制约。这也意味着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共产党员所应当遵守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同时更是由共产党执政的政府和政府官员所必须遵守的一种法律行为规范。在这双重关系中,由共产党执政的政府和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决不是 “ 舟 ” 与 “ 水 ” 的关系,而是 “ 公仆 ” 与 “ 主人 ” 的关系,即 “ 公仆 ” 对 “ 主人 ” 的服务关系和 “ 主人 ” 对 “ 公仆 ” 的监督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共产党的党员和由共产党执政的政府的官员只具有其作为公民所应享的公民权利和作为官员所必须加以履行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法律义务,而不具有任何高于或多于其他公民的特殊权利。 附言 : 此文的被删除使我更加感受到,在当今中国流行历史唯心主义思潮的环境中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很难的,会遭受到来自民间和官方的两面夹击。严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观察、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言论也要遭受“河蟹”,的确有些令人生悲啊!吾以此瞻念中国未来,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其所之也。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133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wmy9039 2011-2-14 12:23
转载自百度文库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5.因果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6.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8.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9.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原因,是构成这个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做法。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和行为。 1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15.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7.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反对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错误观点。 1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19.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2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也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 2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把认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浅偿辄止,而是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把认识向前推移。反对满足现状不求甚解、静止的观点。 2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事物,无论是简单的事物还是复杂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另一方面,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在于本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25.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 【原理内容】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行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既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27.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同时,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也会发生矛盾。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反对割裂二者关系,反对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否认个人利益,更反对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顾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8.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既要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又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或者把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等同于促进、推动作用,忽视个人活动有性质的区别的错误观点。 29.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不能否定贡献,也不能否定索取,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但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割裂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0.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这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居于首要地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来衡量。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3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区别,不能等同,它们具有各自特殊的规定性,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每个人应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同时又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作贡献。反对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 32.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理想又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鹜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便对美好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3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反对认为人的认识先于实践,是先天就有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34.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5.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因此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具体地说,一方面,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唯物)辩证法 原理与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应有所差别。说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国有企业从现状上看,绝大多数向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确有少数企业面临困境和问题。说明建国后特别是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主流。(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10.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说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要自身努力,同时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说明企业发展既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又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说明个人的成长首先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条件的作用。 11.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人才。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但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从而证明了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也体现了上面的原理。 1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哲学原理的关键要点 唯物论: 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 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 5.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反对主观主义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 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四面八方”横向的联系是指空间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纵向的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事物之间的联系。 3.因果联系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先行后续,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5.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7.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8.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区别: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向导。 9.规律和规则,法律条文,规定的关系。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 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 (1)深刻理解含义: 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 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只能是影响。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是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3.量变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发生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4.适度原则是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促成飞跃是要改变事物的性质。 5.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质变。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最根本的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7.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唯物论贯穿着辩证法的思想。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唯物和唯心
热度 2 bricklayer 2011-2-5 13:17
我觉得我们不能绝对地相信唯物主义,也不能绝对地相信唯心主义,这样我们会缺少怀疑的精神,失去思辨的能力。我们可以时而唯物,时而唯心,或者什么都不信。我们甚至可以抛弃物质和意识这两个概念。 我们为什么要划分唯物和唯心?这是西方哲学家们划分出来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如果物质是宇宙的起源?如果宇宙最初由一个类似原子的物质不断地向前膨胀,那么这个物质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股向外膨胀的力? 中国的先哲们说,“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极即是道,道是什么,物质还是意识?只知道无边无际,蕴涵在生成的各种事物之中,如果说它存在那就是物;说它是规律,规律又不是说是物质,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又不一样,而且可能都正确,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这不又是意识了吗? 难道可以说,物质和意识最终统一于道。还有,这句话像生物进化过程。最先无机物生成有机物,有机物形成单细胞生物,单细胞分裂成多细胞生物。 我想知道,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当睁开双眼,看到的是什么?面对周围的一切是什么样的感觉?它能分辨周围物体的边界吗?他会不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一样——空呢?难道在它那心中的所感所知就是那最为纯正的“道”?然后它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识别周围的一切。
244 次阅读|2 个评论
風水學說是一種唯物主義觀點
jiangjinsong 2010-8-9 00:17
不過, 這並不能說明什麽, 除了批駁主張風水學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之外。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31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科技界在李铭眼里还有几个真科学-二驳科学至高无上轮
Eucommia 2010-6-22 17:21
我们可爱的李铭大师在我批他的科学至高无上论后,马上又写了篇用更低劣的偷换概念戏法写成的题目为《 崔克明总算认识到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的贫乏》的 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532 ),是一篇难得的说明什么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术的反面教材。网友看这种反面教材一看就明白,用不着我作任何说明,只要对照着看即可。前一篇博文中我已用历史和现实说明科学不可能至高无上,只有人的生命才是至高无上。我这里要揭露的是他祭出科学至高无上大旗的本质是什么。说穿了,科学至高无上是假, 他李大师至高无上才是真。你看他什么时候说过承认自己错误的半句话,在他脑子里,他俨然是中国具有终审权的科学大法官,他说中医是伪科学,谁敢说半个不字,就可认定谁没有科学基础 。他一方面承认我是搞生物学的,这次博文中又说 崔 教授可能对生物学很熟悉 (实际上我熟悉的也只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植物解剖学),又说我没有科学基础,那实际上不就是否定生物学是科学吗?我这个逻辑推理有错吗?他在 2010-6-17 21:50:17 对我博文的评论中明确写道哲学当然不是科学!否则,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岂不都成了科学原理?,在他另一篇博文《 我在北大干过的一件事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550 )中写道 我记得给我们上中共党史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课基本上是读的,一堂课的讲稿要写几十页,。课程以一篇小论文结束。我自鸣得意地写了一篇: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必要性。结果,这论文由于思想有问题被否定。我好险通不过这门课程,勉强得了个 60 分。 并由此得出结论说: 中国的文科为什么假大空,根源在哪里。 二者间有必然联系吗?我这个没有科学基础的北大教授,凭自己在北大 50 年的经验从你的文字中得出的至少有两点推测(不是结论),第一这个女老师备课很认真,看了大量资料,要不然怎么能写出几十页的讲稿。这几十页的讲稿能在 90 分钟内讲完,说明她不是念的稿子,而且熟知讲课的内容,很会掌握时间。我很佩服她,至于为什么学生看着她是读讲稿,根据我当年刚上讲堂的经验,她是由于刚上讲堂不久,怕讲错了而不敢正视学生,这很正常。第二,根据李大师当时所得的成绩说明这位女教师是在保护你这位当时的青年学生。既让你能毕业,又暗示你以后不要这么写。就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她完全可以给你不及格,而且还要通知你们系你为什么不及格,如果是那样的话,你能有今天吗?你不仅对这位老师没有半点感激之情,还得出了这是中国文科假大空的根源,不显得荒唐吗?根据这个结论,中国的那么多文科专业是不是也被李大师列入了伪科学之列呢?这样算下来,中国还有几个学科是真科学呢?再加上他恨得咬牙切齿的民科(所有民办科研机构都应在内),就因我写了《民科万岁》,说明许多科研课题都来自民科,而且我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课题就来自地地道道的民科,他就得出结论说 似乎他要把自己归入民科队伍,我看,很恰当。中国的民科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018 )这些足以证明李大师把自己当成了拥有绝对权力的科学大法官,他还有一篇名为《 应该把蒋伪绳之以法!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488 )的博文,就因为 蒋劲松 先生发了篇题为《 不知爲什麽:科學主義者大多邏輯能力低下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370 )的博文,他认为 蒋 先生是将他归入了逻辑能力低下的科学主义者就下令将他称之为蒋伪的 蒋 先生绳之以法。你看他不是拥有绝对权威吗?可惜是自封的,要不然中国将有多少科学家被关进监狱,甚至掉了脑袋。他之所以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就是他虽然否认哲学是科学但在他脑子里固有的高度自我膨胀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决定的。我这里绝不是乱扣帽子,有事实为证。他可以仅凭你的一句话就断定你没有科学基础,就应该绳之以法,就因为中医中有的医术不高,或者有的人打着中医的幌子骗人,就判定中医是伪科学,就因为有的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还想搞科学研究,而且提出了不被大家认可的理论,甚至在科学上看是荒唐的理论就断定所有民科都是伪科学,更荒唐可笑的是把因为没用国家经费研究出了西方医学没有研究出的治疗烧伤的皮肤再生技术和理论( 徐荣祥 先生的成果)也被打成伪科学,连在参考文献中引用他的文献都成了罪名(这是李大师的铁杆盟友自封皇帝的方舟子干的)。在他们那里常用的罪名就是按照他们的荒唐逻辑推出的伪科学和民科,我在前面的博文中已明确指出,这两个名词既没有明确的内涵也没有明确的外延,仅以他们的主观认识为依据。这就等于说所有正定理的逆定理都是正确的。按他们的逻辑,就是某杀人犯是几兄弟之一,那么他的几个兄弟也都是杀人犯。这不是标准的唯心主义是什么?从李大师否定哲学是科学的根据看还认为自己是唯物主义,他在研究他的物理时肯定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要不然不会取得成绩(我是根据他的学术地位推测的),但他的唯物主义也没有超出机械唯物主义范畴。所以一旦由他的实验结果取得一个正确的理论,或看到他认为正确的理论就自觉不自觉的认为这是终极真理,绝对正确,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就从唯物主义变成了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一切正确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而且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唯心主义者则是先验论者,认为理论是第一性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理论而不是实践。这一点在李大师的博文和评论中到处可见,让对方提供证明自己说的对的根据时,总要问你什么书上写了?或得到谁的承认和得到国际承认了吗?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真理观的表现,一个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承认。书上写错了的多的是,经过实践证明错了,下次写书时就会改过来,实践证明正确的书上没有的下次写书时会加上。当年哥白尼被处死不就是因为他宣扬的理论圣经上没有写吗?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他之前的哪本书上写了?谁承认他了?就是我们现在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如果是书上已经写的能发表吗?我不知道物理学上审稿的标准是什么,但生物学上的论文都要求你有创新,都是前人没有证明过的,而且一定要提供实验证据(当然不是要求观察到)。这就充分证明,书是人写的,只有经过大量实践证明了的才写在科学书上。我赞成一句名言,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这是因为大多人都是按定式思维,对于违反定式的新事物不容易接受。坚定认为哲学不是科学的李大师不自觉地接受唯心主义世界观一点也不奇怪。因此我在此奉劝李大师学点哲学,放弃你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47 次阅读|7 个评论
关于我国哲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热度 2 zhangqq 2010-1-26 09:31
关于我国哲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尊敬的X主任及调研组领导: 你们好! 系里通知我参加调研座谈会,我思考了一下,想对我们当前的哲学教育提几点看法,但觉得口头可能表达不准确,故写成书面文本呈上,仅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第一,我国的哲学教育要回归到哲学本身。 由于建国以来的极左思潮影响,我国很多学科的教学都出现偏离科学本身的倾向,偏向实用。例如,化学课学习生产肥皂,物理课学装收音机,数学课学会计算帐、丈量土地等等。但改革开放以后,都回归了学科本身。包括中文、历史、考古,甚至政治学、经济学都回归到学科本身。然而,哲学教育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回归学科本身。 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本是一门极为理论化、抽象化的学科。但是,现今的哲学教育实用的色彩太强,没有哲学自身的特征。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本来就是一个纯粹训练理论思维的科学,如果失去这个特点,它就没有任何优势。因为任何具体对象的研究都有专门学科,政治问题有政治学,经济问题有经济学,物理问题有物理学,社会问题有社会学在这些方面,哲学比不上这些学科。如果让哲学把关注点的集中在这些问题上,实际上就消解了哲学。 哲学的纯粹理论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培养哲学人才,也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它有利于科学创造,有利于实际工作中的分析、归纳、总结,等等。反过来,如果没有这样严格的思维训练,可能会影响这些人才的培养。我们科学人才的缺乏,与此不无关系。西方大学的最高博士学位仍然称哲学博士(Ph. D),也与此有关。 当然,从根本上说,哲学关注的也是人生、世界、生活,但是,它是一种哲学的言说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是用政治学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等等方法表达出来的。 第二,必须尽快吸收当代思想精华。 马克思思想是当时的时代精华。马克思非常深刻地了解人类当时最先进的社会形态,并洞察其中的根本问题,也深入了解当时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思想,他的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因此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在马克思逝世后的这100多年,人类社会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世界,与1883年的差距是天壤之别。 因此,这100多年来,人类关于社会发展,关于科学技术,有怎样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必须要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公认的思想家的思想,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吸收。 在20世纪,严格的说,中国没有出现大的哲学家,没有出现对于20世纪的问题提出举世公认的理论体系。但是,在西方出现了一批公认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不仅在西方有巨大的影响,在东方世界也有很深刻的影响。 第一,这些哲学家深入研究、讨论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其高度和深度是其他人所无法达到的;第二,他们讨论了20世纪科学新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例如,在量子力学视野中,物质是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如何?他们本人很多就是科学家(例如维也纳学派),这些回答代表着哲学的最新进展。很明显,我们运用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些观点和定义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是今天我们时代的思想精华。 如果我们对于这些思想弃之不顾,实际上有鸵鸟主义的自大意识。 据我所知,在中国高校中,对于20世纪著名哲学家理论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并开出相关课程的,在985高校中也不算多,211高校基本没有相关教员,其他学校就更无从说起了。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因此,不客气说,我国的大学生,绝大多数的世界观还是19世纪的。 第三,深入清理前苏联在哲学上的恶劣影响。 我国早期科学、学术发展受前苏联影响很深,哲学尤甚。主要表现就是把哲学上的学术分歧与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把每一个哲学家都等同于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把每一种哲学观点与某一种社会利益挂钩,实质上把哲学家等同于政治家。 具体的标准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凡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就是进步的、革命的思想家,凡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就是反动的、落后的思想家。更为极端的是,把唯物主义等同于科学,把唯心主义等同于迷信和宗教。这种观念,在中国哲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乃至全国人民,产生极大影响,因而贻害至今。 我们知道,按照这个标准,笛卡儿和莱布尼兹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尔连自己的存在都怀疑,莱布尼兹认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元素单子是有灵魂的),但是,他们却是大科学家。如果把唯心主义等同于迷信、宗教,这就很难解释。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就把哲学研究与农民起义、地主阶级镇压等历史研究纠缠在一起。而好的哲学家一定与人民利益、唯物主义相关,不好的哲学家则相反。 其实,idealism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唯心主义,也可以翻译成观念论。从哲学上来说,马克思哲学,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也是一种观念论,因为他们说的本质认识就是一种概念认识。Materialism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唯物主义,也可翻译成实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两个概念本来没有任何关系,从源头上说不是相互对立的一对。 哲学思想,与政治观点、经济利益不能等同。当然,不否认有些哲学与某些阶级、阶层的利益相关。马克思哲学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简单等同,更不能把这个特征当作哲学的基本特征。 上述几点浅见,很不成熟。但我在北大哲学系教书20年,读书学习的时间更长,眼见现在相当多的学生对哲学不感兴趣,甚至厌倦、反感,而且十几年来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人选择哲学系。面对这种现象,不免感到困惑、震惊和不安。因此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关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专此,即颂 顺利安康!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章启群 敬奉 2009年12月29日(与原件文字略有不同)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09 次阅读|27 个评论
扔向“唯信息论”的第一块板砖
liufeng 2009-10-24 17:53
作者:刘锋 我对亚辉同学说跟我说明白唯信息论的起点,好让我扔板砖 感觉亚辉同学最近的几篇文章在为起点的阐述做准备。 想尔兄弟被亚辉称为唯信息论先锋 他的文章我的观点之纲要------(1)最近被亚辉转载, 看后忍不住先仍第一块板砖 因为其中很重要的观点如下 物质不是第一性的,当然我也没说,意识是第一性 物质和实体是假的,当然有物质和实体,但这些只是后来的衔生物 信息的存在是自洽的。信息就是存在 ,其它的一切都是这个存在中产生的 ------是不是唯信息论的拥护者们都是这样认为,信息才是第一性 如果这样是成立的话,可以露骨的断言,唯信息论是比唯心主义还要唯心主义的理论, 至少从唯物主义可以推导出,客观存在----主观存在------信息存在---描述客观存在。 这里信息还是主观之后的产物 当然这个推导的前提是我们认同唯物主义。 为什么认同,因为这是我们的世界观选择, 就如同唯信息论逼着我们认同信息是第一性一样, 如果我们选择了信息是第一性做世界观, 那么唯信息论的论点,论据,推导,结论就会显得很正确。 信息是第一性怎么得出来的,不清楚, 或者它就像唯物论,唯心论一样,需要明确告诉读者, 在看我们理论之前,你应该首先相信物质是第一性或者主观是第一性或者信息是第一性的。 这就涉及到客观,主观,信息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我相信宇宙不是个好好先生,怎么先后顺序排列都对 后续: 唯信息论中很多的观点在未来一定会显示重要的意义。 如同唯心主义也能产生伟大的成果 但起点决定了我们把它当做或者科学,或者哲学,或者世界观 反对者也许是让理论更强壮的好帮手...我愿意当一个唯信息论的反对者。 我的观点之纲要(1)作者想尔 请参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4692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35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