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温哥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感于市场的灵活与计划的周密结合
geneculture 2012-2-14 15:39
(一) 常言道,只见台上一分钟,不见台下十年功。 俗话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话,只有亲身体验后,才知一点也不假。 (二) 转眼间,在贝克莱的各项事宜就告一段落了。 明天起,就要准备转向温哥华的AAAS竞技场。 说实话,还真有些激情澎湃勇往直前的感觉。 (三) 人都说,计划国家讲计划,市场国家做市场。 我所见,市场国家行计划,计划国家谈计划。 实践中,市场与计划结缘,办事效率才最高。
个人分类: 美国大学|1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末欣赏]跟我去温哥华
热度 1 Fangjinqin 2011-11-25 17:10
跟我去温哥华 Vancouver.rar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20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云水印象
热度 3 zhangt10 2011-9-26 04:59
东游西逛之云水印象
这几天做东道主也忙得很,从温哥华接了人,再回美国去国家公园和BC的Victoria城玩儿。毕竟加拿大这个国家树敌不多,安全意识远不如911后的美国强烈。BC州议会的大楼随便参观,和十几年前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一样。这次从Port Angeles坐轮渡去加拿大的Victoria,美国海岸警卫队两艘船荷枪实弹的护航,比当初去墨西哥的架式都大呢。 也许是特殊情况有什么具体情报吧。要天天都这样得多少税来养呀! 美洲西部这片美丽的水域,确实是值得更好的相机来拍的。  温哥华的云 Sequim Bay的水,这里原来是西部片巨星John Wayne的度假屋,后人捐出来做了州立公园 静静的港湾,John Wayne Marina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云,山那边一定下着雨呢。 9月底了,背阴处的残雪还没化。 远处山下是Port Angeles和美加之间的海峡 快要启航的轮渡和一边的海岸警卫队护卫 机关枪哇! 这艘渔船就被赶跑了。 轮渡上练站桩的游客 加拿大这边是没人管你的。 议会大楼随便看。 附属餐厅随便吃。 中国国旗和异类族 维多利亚满大街都是游轮上下来的美国人,中国城这家咖啡馆倒是有很多当地客人的 去温哥华的水上飞机
3165 次阅读|6 个评论
访加见闻:名校UBC
热度 10 jianxu 2011-8-9 19:07
参观访问国外的名牌大学,了解那里的文化、办学理念,拜访知名教授与学者是大开眼界的一大乐趣。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简称为 UBC 。 坐落于温哥华西面的半岛上,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可谓“在水一方”(三面环海)。是北美最漂亮的校园。 UBC 成立于 1877 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是一所全球排名第 34 位的顶级大学。加拿大大学排名前 3 位,可与美国的MIT、斯坦福等大学媲美。 UBC的口号彰显出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与文化。 崇尚思想与智力! 校园内最漂亮的景点“玫瑰园”。师生们在这里休闲,眺望前方的大海,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效仿当年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工作过的普林斯顿而创办的“高等研究院”。这里曾有一人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工学院的咖啡厅。师生在这里会客、聊天,学生们在这里自习。 材料系的墙上镶嵌着一幅立体的元素周期表,印象最为深刻。每个元素占据一个小格子,格子内放有一小块(瓶)元素的实物标本。让学材料的人感到骄傲和亲切,也有益于唤起学生们对研究和本专业的兴趣。 唤起学生们的兴趣与潜力乃教育之职责,科普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我看来其美妙之处在于将“自然”与“科学”融为一体。 材料系墙上悬挂着在读本科生们的照片。洋溢着青春外加阳光的微笑。教授们看到一批批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成就感油然而生。 材料系“水晶宫”般的“材料加工实验室”。里面装备了轧钢、表面处理、纤维纺织等一流的大中型模拟实验设备。 相关链接 加州理工掠影:有大师,无大楼 ETH :有大楼,更有大师 “ 材料教育国际研讨会 ” 杂记 温哥华:哪般 “ 宜 于人居 ” ?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969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温哥华:哪般“宜于人居”?
热度 2 jianxu 2011-8-9 08:40
十几年前在美国时,曾有幸结识的一位朋(室)友。那时他已经从国内移民,定居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市。素日的交往中,时常听到他对温哥华赞不绝口的褒奖,所以印象深刻。一晃十六七年就过去了,那位朋友全无音信。 温哥华曾经五次当选为“世界上最宜于人居的城市( World’s Most Liveable City )”。 2011 年恰逢温哥华建市 100 年。如此传奇的城市岂能不令人向往, 特别是渴望了解它宜于人居的奥妙?它能否成为我们和谐发展的楷模? 这次终于有了机会,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当然,短暂的逗留,只不过是一点皮毛的感受。不过,对于“宜 于人居” 也算是多少有了些领悟。终究是百闻不如一见:花园城市,名不虚传。 · 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干湿适度。这里海风吹拂,夏天就如同秋天的感觉。据说,这里的冬天只是转为多雨,连雪都不会下。 · 优美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绿树成荫。 2009 年,温哥华市长 Geogor Robertson 发起“最绿色城市计划”。目标是到 2020 年使温哥华成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城市。 ( Stanley 公园真是 美极了 !) · 公共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这里的公交车、轻轨火车四通八达。 2.5 加元一票,可在一个半小时内随便换乘。宽敞明亮的有轨电车,估计也会大大减少了气排放。 · 人口密度适中。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前面两个应该是多伦多和蒙特利尔)。资源有限,人满必为患。天赐加拿大,真的是地大物博。 · 居民友好、文化素质高。博物馆、音乐厅、艺术馆等文化设施齐。崇尚运动,爱护环境、亲近大自然,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 Stanley 公园到处可见慢跑、远足、骑自行车的运动者) 加拿大广场:五个玻璃钢制作的白帆是加拿大的象征。 2010 年冬奥会火炬成为一处新的地标。四根堆架的“水晶”柱,顶端燃起“篝火”。创意神奇、美妙、现代! ·外 出便利。温哥华飞往北京 10 个半小时。多伦多飞到温哥华需 5 个小时(另外的时差 3 小时)。 2011 年,温哥华国际机场当选为“北美最佳机场”。 温哥华国际机场内的一处木雕景观。 相关链接 THERMEC vs. 魁北克城 夏末米兰行 让喷泉告诉你: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瑞士喷泉小汇 韩国釜山印象记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05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加拿大环境部访问完毕,机场候机乱弹
liqx 2011-7-16 20:58
一晃十几天的时间过去,在多伦多度过。十点的飞机到温哥华转机,同事们害怕我赶不上飞机,建议我7点出门,我头天晚上就早早跟宾馆前台check out,吃过早饭,打个limo直奔机场。 有时候路上太顺也不是好事,这不,才7点35分,所有手续全部办妥,已经坐在Toronto的Pearson机场,百无聊赖,试了一下,发现还好有免费的WiFi, 这下终于找到点事情做了(其实也不是没有事情可做,就别弄得那么伟大和敬业,就这点时间还非得加加班)。 加拿大的机场很有意思,我两周前来的时候也遇到同样的事情,办票的大妈第一次给我了登机牌,然后再指着我的Star Alliance-Gold卡说,对不起,我给你的座位太差,我再给你换一个,然后把原先的登机牌作废,重新打出一个更靠前的登机牌给我。 我心里纳闷,金卡不是都一起给你的吗?非得来这么一遭?但我没有说出口。 可能是我实在来的太早,候机区空无一人,我本来想找找有没有可供常客会员休息的候机室,好像没有找到。这时候想念北京的机场的公务舱旅客休息室,真是舒服,可以睡睡觉,吃点点心,喝点饮料。所以看来只能在这凑合一阵了,打开博客,写篇博客吧,很少写博客,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有时看看别人在博客里吵得一塌糊涂,我是绝对不愿意在这吵的,所以一般写的东西都比较温和,不想引起别人的不爽。 这两天国内新闻好像不断,达芬奇家具,高铁的故障,“三公”的公布,武夷山公路的塌陷,坐月子口水战,准院士的二奶传奇,明星们的离婚大战,等等等等。和同事聊天,说你不在国内,出的事情真多,搞得我还很认真的有所感悟,看来还真不能老出来。哈哈。狠狠的自我陶醉一把。 时间还真不经浪费,一看,那边已经有人排队准备登机,也太早了,还有半小时呢,那些老外是不是特喜欢排队啊。收拾收拾,也准备吧。
3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哥华国际微生物组大会接受bnetTV采访
lpzhao 2011-3-15 07:14
http://www.bnettv.com/international-human-microbiome-congress/liping-zhao/bnet
个人分类: 肠道菌与健康|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哥华岛上的环保--17张照片
lcguang 2011-1-22 17:33
我新建的相册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40864 防火广告最有意思 只有你能阻止野火!
个人分类: 杂谈|3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温哥华
caoman 2010-8-5 18:49
此行加拿大,有许多出乎预料之处。 国名。加拿大俗称大家拿。起因,一资源丰富,主要是森林和矿产;二社会福利好,吃、住、行、学以外,还有零花钱,有养懒汉之地美称;三人性关怀到位,无死刑,给吸毒者提供免费毒品,并有犯人的避难天堂之称 。 空气。身居其中,蓝天清澈、空气清新,人顿觉清爽,忍不住会哼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的小曲儿。朋友说:中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这里的空气。想想北京,想想太原 , 大国人的优越感顿时消失,无言。 山水。城居山中,水流城内,山水相拥,天人和谐,现代人梦想成了真。水清澈透底,护坡自然,岸边海鸥、天鹅悠然自得。山下绿上白,上看白雪皑皑恍如身居富士山,下看绿草幽幽软软,清水柔光闪闪,温柔之心顿生。好一副世界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巨作。 饮食。可称为世界饮食博览城,主要源于移民城市,一百多种语言,一百多种饮食文化。中国菜自然是主流,流行程度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如代表性的水饺,可在大厅让客人亲眼目睹人工制作过程;超市中各种小吃应有尽有,让人对吃在中国的说法产生了动摇。 娱乐。对冰球的疯狂程度不亚于美国对棒球、英国对足球的迷恋。有中文标示的 KTV 、洗脚房随处可见。滑雪场和高尔夫成了亚洲人光顾的圣地,日本人甚至包专机前来。赌场不但规模大胜过澳门,而且可以与拉斯维加斯相媲美,场内以亚洲人面孔为主,尤其是中国妇女的声音。 企业。以中小居多,较大上市企业的年产值也不过几千万人民币,自然分布在郊区乡下。无论高科技企业还是现代农业,看不见烟囱,听不到隆隆声,碰不到上下班的车水马龙,找不到污染痕迹。这种做法不是源于政府的资助或要求强烈。例如,政府没有出台对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政策,但企业都自觉的用简易的办法实现了循环利用。相反,政府对高科技前沿技术企业相当看重,如氢电池十年没有盈利,资助仍在继续。 衣着。最大特点是四季不分,即穿四季服装的人同在,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在办公室,都可以看到穿短袖和 T 恤衫,并不分中老年。虽然此现象在欧美国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此格外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环境四季反差小,尤其冬天不太冷所致,给爱美者提供了尽情发挥的平台,但并没有看到 T 型台的繁荣,却听到男人开怀的朗朗笑声(此声音在中国从未听到),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宽松的社会制度和休闲城市文化所致。 城市美的基础是自然环境,城市的吸引力与所在地自然要素的丰贫有关,城市的魅力取决于对自然和人性的尊重。 再见,温哥华。
个人分类: 随笔|2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滑冰鞋和小红果
大毛忽洞 2010-5-18 14:51
滑冰鞋和小红果 红色的滑冰鞋是在温哥华的一个商店拍摄的。 那小红果是加拿大 BC 省的特产,比山楂小,也比山楂酸,是长在地里。 果农收割的时候,往地里灌水,直到把小红果漂起来,然后把果子收集起来。
个人分类: 画意和诗情|4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歌好曲好演唱:CTV的压台歌
大毛忽洞 2010-5-10 16:47
好歌好曲好演唱: CTV 的压台歌 在温哥华冬奥会闭幕式开始之前, CTV 有一首压台的歌 I Believe , 英语唱点击第二个播放器, 英语法语交替唱点击第一个播放器。 这首与奥运会有关的歌曲现在在北美排行第一。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CNN五四少年歌手访谈
大毛忽洞 2010-5-9 18:26
CNN 五四少年歌手访谈 5 月 4 日 , CNN 报道了加拿大 16 岁的天才歌手 Nikki Yanofsky 。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妙的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主题歌
大毛忽洞 2010-5-3 23:43
美妙的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主题歌 CTV 是加拿大的一家私人电视台。 在温哥华冬奥会传递火炬期间, CTV 录制了自己的奥运会主题歌 I Believe 。 演唱者叫 Nikki Yanofsky ,只有 16 岁。 冬奥会期间 YouTube 上有视频, 现在优酷也有了,转贴如下:
个人分类: 画意和诗情|4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從冬奧會、年齡門到“金牌體育”
LEOLAND 2010-3-2 18:04
曲津華 笔者在高緯度地區長大,所以對冰雪運動并不太好奇。四年一度的本届冬奧會在有親屬定居的溫哥華舉辦,又因其正好與春節假期重合,所以也就破例看了一些場次的電視轉播。 結果是,贊的當然有,就是王濛的三塊金牌;思考的,卻是我們隊員的尊嚴問題。 比如冰壺,這是國人比較陌生的比賽項目,這次特意看了幾場。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我們的隊員都是青春少女,人家的隊員卻是不乏大媽。這還是表面的問題,背后的事實是,我們這些女娃都是專業運動員,是國家花費大價錢讓其長期在國外學習的體育競技精英。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用金錢堆出來的所謂運動員,在跟那些業余的大媽運動員同場競爭,公平嗎? 也許有人說,人家冬奧會比賽規則都不阻止這種情況,你操什么心?但我們關起門來捫心自問,你如果是那些大媽們所屬國家的國民,你會怎么想?你會尊敬那些用其本國納稅人的錢堆出來的專業運動員嗎?再說了,我們知道國際媒體是如何評論這種現象的嗎?我們的同胞運動員在國際舞臺上真的被尊重、有尊嚴嗎?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那些大媽級的業余選手是真心熱愛冰壺這個運動而事之,而我們的專業運動員就未必。事實上,我們的冰壺女隊教練是加拿大籍,他就曾批評中國選手只把從事冰壺運動當作工作,而不是發自內心地熱愛。顯然,這里的區別就大了去了。所以他抱怨說,其訓練和比賽意圖難以被運動員所理解和實施,總是走樣。 再說第二件事。這兩天冬奧會剛結束,又冒出來一個跟奧運有關的大新聞,就是所謂的年齡門。國際體操機構日前宣布,十年前的悉尼奧運會中中國體操女運動員某某和某某的年齡造假,并給予兩位公開處罰。而中國官方對這個事件的態度讓人很意外表示遺憾。 以筆者來看,用一個時髦詞,這事很糾結。兩位體操女將的被發現年齡造假,好像與北京奧運有關,因為其中一位在不久前的北京奧運中從事了某項工作,其工作表格的生日被奧委會知悉了,經過一番與悉尼奧運時的數據比對,問題就暴露了。另外一位好像稍微幸運一點,沒有被北京奧運拖累,但處罰方顯然知道了其造假,卻不想動用太多資源來查證,只以證據不足為由給了一個警告處分。那么問題就來了兩位為國爭光的女將究竟是造了假還是蒙了冤?中國官方為何表示遺憾?到底有沒有造假? 按一般理解,錯了就認錯認罰,退一步來個沉默也行;要是沒錯就趕緊申訴,討回公道,表示遺憾是什么意思呢?嚴重費解!還有,這兩位體操女將自身也該有個態度不是?你們倆人如果沒有把14歲報成16歲以上,那遺憾二字不是玷污了你們的名聲嗎?年齡這種事情無疑是黑白分明的,沒有灰色地帶可以含糊。現如今你們不說話,好像就是默認了年齡造假。這樣說來,官方的遺憾不是表錯情了嗎? 最后,還是要把我們國家的金牌體育戰略粗略地批一下。反復思考的結果是,舉國體制的金牌體育好處不多,弊端極大。所謂的好處是國際體育比賽的金牌數局部地上去了,國民的體質卻普遍地下來了。還有,運動員們的被傷害也不少那些專職的金牌追求者為達到目標,多年的殘酷訓練既傷害了自家身體,又得不到好的心智發展。一將成名萬骨枯,金字塔尖以下的絕大多數運動員退役后境況怎樣,可以想象。 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的金牌數真的那么重要嗎?有了那么多的金牌就能受國際社會的尊敬了嗎?這樣一種用金錢堆出金牌的體制,老百姓真的很擁戴嗎?老百姓難道不想享用一下各種體育運動設施,而甘愿做體育運動的旁觀者、甘愿在電視轉播中為同胞運動員加油?竊以為未必。 2010-03-01
个人分类: 时报时评|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温哥华最贵的和最便宜的房子及启示
lcguang 2010-2-18 09:08
都说温哥华环境好好, 房价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但是你知道大温哥华(包括周边几个城市, 其实已经连在一起了)也有很便宜的房子吗?这样大的两级分化, 给中国制定地产政策的人和中国的房奴有什么启示呢? 大温哥华的平均房价大概是100万加元(大约640万人民币)买200平米的房子(两层, 上下各100平米),占地(连同院子)面积大概是700平米左右。温西(UBC大学附近)和北温(west vancouver)靠近海, 房价贵很多,大概300万。如果临海(water front), 那就更贵了。同样类型的房子,在东部卫星城市可能只有50万。 最贵的是北温哥华的房子,上千万加元一套。见下图售房报价: 1098万的房子内部是啥样?见下图: 可见主要还是海景。 3000万的房子是啥样?见下图: 可见不光有海景, 还有悬崖峭壁。可能这样安全吧。房子的面积400多平米, 地的面积是3000多平米。好地无价,人家根本不按面积算价钱。 有的房子,可以从车库把游艇开进大海。还有点房子有私人沙滩。但是没有卖。那些房子可能更贵。 大温哥华有便宜的房子吗? 也有。温西有40-50万的房子, 看起来和其他价值300万的差不多, 但是它的地是别人的((leasehold)), 每年要交租金大约每年7000加元. 其实也不多,大概是其他房子物业税的2-3倍。等于多交一倍多的物业税。 最大缺点是房价升值没有份。 更便宜的房子叫移动房(mobile house),这种房子便宜的令中国人羡慕。见下图: 一万多加元,便宜的不到10万人民币。下面是典型的移动房外观: 要是你以为里面条件很差, 那就错了。见下图: 其缺点也是不带地, 要另外交地租, 每月大概是300-500元。大概是物业税2-3倍。房价上涨时, 这种房子涨价少。 不带地的房子和廉租房相比,住房的负责维修, 对房子更加爱惜。 不要以为租房的和住廉价房的都是穷人。 我的一位熟人夫妇都有工作, 一年的工资可以买3个移动房, 但是他们觉得住移动房很好, 而情愿把钱花在别的的地方。很多人有稳定收入的白领都情愿租房, 原因是麻烦少(不必维修房子), 便于换地方工作。倒是很多没有好工作的人,才一心想买房出租, 希望靠租金养活自己。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1. 房价两级分化在北美是正常现象。 2. 高档房上涨,并没有带动低价房上涨。 这对中国政府的启示是: 1)要鼓励房价两极分化,让不同收入的人有合适自己的房子。 2)应该多提供廉价房,特别是小户型的房子和不带地的房子(地另外收租)。 其实北美的移动房并不一定移动,搬迁的移动房其实很少见。所以不带地的房子也可以造成楼房, 减少占地面积。让那些只想住房,并不想投资的人,买这种便宜的不带地的房子。 加拿大人对住房的态度也值得中国房奴参考:租房没有什么不好,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寻找适合自己购买力的房子, 不要为了房子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等有钱了再卖高档房不迟。 房价两级分化,贵的超过便宜的千倍。但是住房者的享受差别有那么大吗?我们做个试验:加如你无家可归, 现在让你选择: 1) 免费在上面3000万的房子住半年(半年住街头或野外); 2) 免费在上面1万多的房子住一年。 你选哪个? 要我选, 我就选择便宜的移动房。可见好房差房, 实用价值差别并不大差别不到一倍。这样想想,为了高档房而牺牲其他享受就不值得了。中国房价炒得高, 也是因为很多人热衷于买大房子。面积大了,套数就少了。供应就紧张了。
个人分类: 经济学|5373 次阅读|2 个评论
随随便便是一种软实力:加拿大风情和冬奥会花絮
大毛忽洞 2010-2-16 04:56
随随便便是一种软实力:加拿大风情和冬奥会花絮 加拿大只有 3 千万人口,相当于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但是加拿大的实力至少比山东省的大 3 倍。 加拿大人很随便,随便得就像枫叶一样,随处可见这种随随便便。 就是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加拿大也是很随便的,谁都可以参与,而且是近距离的参与。 实际上,加拿大的这种随随便便,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下面的照片是俺拍摄的温哥华冬奥会火炬传递的情况,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加拿大人很随便。 人们在马路边台阶上等待火炬的到来,马路没有封闭,人和汽车可以随便通行 穿红衣服的男子,为小朋友免费发放一种小鼓和气球棒,道路仍然可以随便通行 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但是仍然站在马路的台阶上面 社区告示牌显示:火炬快来了 马路两边已经站满了人,还没有封闭道路,人和汽车仍然可以随便通行 一只狗也在等待火炬的到来,道路仍然没有封闭,但是人们已经从马路边的台阶上走下来,站在马路上了 来了两个开路的骑摩托的警察,后面是警车,人们慢慢向马路中央靠拢 我给警车来个特写,警车过后,我到路中央抢到了下一个镜头 这是一辆娱乐造势的车队 娱乐造势的车队(侧面) 火炬来了,这张照片是借别人的,因为正好这时俺的照相机电池没电了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4701 次阅读|5 个评论
《朝华午拾:温哥华天体海滩杂记》(少儿不宜)
liwei999 2010-2-5 07:09
温哥华天体海滩,位于UBC大学附近的一个比较隐秘僻静的所在,要走几百级阶梯而下,有效地避免了小孩子误入。去过两次。第一次不好意思,保留裤衩,在旁边观望。但是看见大家都裸,自己象一个异数,觉得窘迫,不敢久留,赶紧逃离。算是走马观花。 第二次去,老马识途,学得大方了,你脱我也脱。这才发现,多数人身材跟我一样不完美,用不着自卑。最自在的是一批跑来跑去的中老年人,身体黑糊糊的,那个器官也很丑陋,却到处晃来晃去,对人体和异性的好奇很快就湮灭。 可是,也有亮点。看到一对少男少女,特别是那个女的,皮肤光洁,身材绝美。两人手牵手,如入无人之境。从海滩一头漫步到另一头,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夕阳余晖映衬着,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当年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大概就是这样吧。对于这样的人间尤物,穿上衣服不但多此一举,简直在扼杀美。显然两人是懂得自己的优越的,想来show 一 show,满足一下虚荣心。从观者角度,真是大饱眼福,感觉不虚此行。 看到一批朝气蓬勃的男女大学生在此裸体聚会。他们打网球,吃野餐,欢声笑语,让人羡慕。仔细观察,发现他们还是新奇里有羞涩。其中有个美女,装做很大方的样子,但发现我目光向她看过去时,就有意无意用手好像漫不经心一样遮住私处。可是,过了一会,又觉得不好,就把手撤离,似乎说,要看就看吧。虽然她摆出没有注意到我的目光的样子,我当时肯定脸红了,赶忙若无其事一样把目光转向别处,可是那个姑娘的酮体一直刻印在脑际。上帝怎么造就的人,女人的酮体真美。 后来,又来了一拨女大学生。五六个结伴而来,青春亮丽。她们一边小跑,一边脱衣,把衣服零零散散丢在一边,跳进水里戏耍,一片欢声笑语。年轻真好。看这样一幅图画,给人的感觉除了美还是美,淫秽在美面前已无存身之地。 到天体海滩主要就是一种好奇,其实多数时候感觉并不好。为了那少数青春美丽的养眼,不得不忍耐大多数的中老年男女的相当丑陋的性器官和第二特征器官。 本来,老丑也是我们人类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在天体海滩,这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忍耐极限,因为这些器官平时都被遮掩了、想象中被美化了,突然一下,无数的黑不溜秋的阴物阳物,奔涌而来,不得不让人惊异:原来人类本是如此丑陋。 ~~~~~~ 附:ZT: 探访温哥华裸体海滩 作者:本山 发表日期:2007-05-21 复制链接 收藏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加拿大广播电台(CBC)“加国七大奇观”(SEVEN WONDERS)的网络投票评选( http://www.cbc.ca/sevenwonders/ ),吸引了数百万加拿大人的关注,CBC的网站收到了超过18000个奇观的推荐,经过辩论和深思熟虑,CBC推出了加拿大52个奇观的列表,供加拿大人投票评选最终的七大奇观。温哥华裸体海滩(Wreck Beach)赫然名列其间,根据当地小报“24小时”五月十七日的报道,这个新闻对于加国的天体主义爱好者而言,应该没有什么可惊讶的,被采访的裸体海滩社区主席朱迪承认,“没有任何地方能象Wreck Beach一样,充满激情和爱”。 记者在阅读过这相关裸体海滩的新闻之后,决定亲身探访Wreck Beach,向广大的中文读者和旅游者揭开温哥华裸体海滩的神秘面纱。 根据网站上提供的路线,万维读者网记者驱车从温哥华市中心出发,沿着第四大道向西,大约经过20分钟,进入卑诗大学园区,在海边大道(Marine Drive)的西边,有一个神秘但相当忙碌的入口,这就是被称为全世界最漂亮的温哥华裸体海滩。 入口处有一个温哥华较为少见的冷饮售卖摊点,一个告示牌说明了这个海滩是一个“可着装也可不着装”的海滩,越过告示牌顺着木头台阶向下走去,大约200多个台阶之后,眼前一亮,躲在神秘树林背后的裸体海滩就展现在眼前。 尽管五月份的天气还不是特别温暖,但连日来的阳光普照,也使这片沙滩聚满了不少人,远远望去,或座或卧,或老或少,大约也有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的是裸体,三分之一的是泳装,另外三分之一的是正常着装,我估计这些正常着装者,可能都跟我一样是参观者。 温哥华裸体海滩可能比大多数的欧洲天体海滩更为开放,因为欧洲天体海滩往往强调要求所有进入者,都要裸体或者准裸体;而温哥华裸体海滩却没有这样的要求,再加上它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如此近,大大增加了游客参观的方便性和开放性,抱着各种猎奇心理或者想法的人,都可以大大方方、不受指责到这片海滩开开眼界。 海滩上纵横交错的巨大树干,围成了天体营地,裸着身子的男男女女们,仰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晚春的阳光和大海;我一路沿海滩走过,偶尔有人跟我打声招呼“Hello”,春光无限,却又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海滩上的人们,裸体着却纯洁着。 有意思的是一个收饮料瓶子的中年妇女,戴顶帽子,上身罩着个小夹克,下身却裸着,手里拿着个塑料袋子,到处搜寻废弃的空瓶子。也不时地有亚洲面孔和中东面孔,衣着完整的沿着沙滩走来走去,不时地瞟上一眼那躺在地上享受阳光的裸男裸女。 我找了个树干,坐了下来,隔壁则是四个说说笑笑的年轻女孩,光着身子躺在自带的毯子上晒太阳,左边则是两个男孩带着两个女孩,在窃窃私谈着什么,前边一个单身汉则慢慢得向海水中走去,好像在准备游泳。 我也干脆脱的剩下泳裤,晒了一会太阳,也斟酌一下采访提纲和采访对象。最终我决定向那四位年轻女孩进行采访,一顿寒暄之后,我介绍自己是万维读者网的记者,希望了解一下裸体海滩和他们对裸体阳光浴的看法,她们都表示了欢迎采访的热情,其中一个叫Camille的女孩主要接受了我的采访。 根据Camille的介绍,她们四位都是卑诗大学的学生,平常下课之后,都会来这里享受阳光浴,而她自己则早在16岁就开始从三四十公里外的白石镇驱车来裸体海滩享受;据她讲,大多数的裸体海滩常客,其实都挺欢迎参观者,自由与宽容之间是非常协调的。当我问到,她们是否介意被摄影,她说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所有的人都不接受被照相,因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侵犯。 简单的采访之后,我告诉她们裸体海滩已经被CBC列入了加拿大七大奇迹评选的短名单,欢迎她们上网投票评选,她们表示都非常乐意为裸体海滩投上一票。 姑娘们继续享受他们的阳光浴和带来的小零食,我则借此机会也美美的在阳光之下,好好睡了一觉;待到天色渐晚,才穿上衣服,跟几个大学生道了一声再见,沿着沙滩往回赶。 经过一个裸着身体弹着吉他的男士时,他向我招了招手,表示再见,我也祝他们玩的尽兴。 总体而言,温哥华的裸体沙滩,是加拿大多元、自由、宽容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中国文化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裸体着却纯洁着。 http://www.calgarycn.com/blog/article.php?itemid=20... 《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个人分类: 朝华午拾|15804 次阅读|1 个评论
《朝华午拾:温哥华,我的梦之乡》
热度 2 liwei999 2009-12-23 19:53
立委按:值此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温哥华冬季奥运会的时候,置顶旧文,表达作者对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个全世界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的情人般的怀念和依恋。 《朝华午拾:温哥华,我的梦之乡》 作者:立委 立委重返温哥华(2007夏,Downtown Vancouver) From 5 sta 14年前的立委(1993,West Vancouver) 山明水秀纤尘不染的北 温水库 离开温哥华整整十年了,旧地重游,感触良多。温哥华象一个青春永驻的梦中女郎,丝毫不减她的颜色和芬芳。 导师当年为吸引我跟他念博士,告诉我说:believe me, 温哥华是世界上五个景色最秀美的城市之一。我至今也不清楚除了巴黎,他心目中的另外三个最美的城市都是谁,但温哥华景色甲天下在我心中是毫无疑义的。我在 《朝华午拾:哦,加拿大!》 中记述过第二故乡温哥华对于我和我们全家的意义:“海外漂泊十多年,温哥华是唯一有归宿感的城市。我们在温哥华确立身份。更重要的是,温哥华是甜甜的出生之地。加拿大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伟大国家,风光无限的温哥华是加拿大的明珠。总也忘不了温哥华的海湾、森林和皑皑白雪的山峦。温哥华是少有的都市生活和自然风景联系得如此和谐的城市。” 这次旅行,我首先去温哥华 downtown 盘桓半日,沿着 Canada Place 的国际会议中心面向海湾的走廊大厅漫步。水面有三三两两的水上飞机和游艇,远处是头顶雪峰的山峦,这正是我的梦之乡,不差分毫,它伴随我漂流各地。 温哥华downtown的海湾美景 我给还在住院的老爸打手机请安,爸爸问:你现在哪里? 我在温哥华 downtown Waterfront 的海湾啊。 哦,那里我去过,对面是北温,很漂亮。变化一定很大吧,还认识么? 爸爸,一点没变。只增加了一个建筑,会议中心的扩建工程。 老爸当是经济起飞中的中国呢,改天换地,日新月异。不用说都市北京上海,就是我家乡的中小城市芜湖和南陵,每搁五年十年,就完全变样了。每次回国探亲,我都感受到这种巨变的冲击,一边为祖国的腾飞而祝福,同时无法抑制地泛起一种惆怅。故国不再是我梦中的故国,家乡也不再是我心中的家乡。我在 《朝华午拾: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中记述过这种游子的惶惑: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可救药地感觉到,这个世界已然与我无关。这就是曾经留给我那么多温馨回忆的城市么?我梦牵魂萦的北京,如今形如陌路!在我引为自豪的故都,我不能理解身边的喧嚣,也无法排解莫名的惆怅。 而我的第二故乡温哥华,却没有变化,山水是原来的山水,建筑是原来的建筑,连身边的人流也象以前一样的朴实而悠闲。随着全世界移民不断慕名而来,大温哥华地区的边缘城市仍在不断开发拓展,但原有的温哥华格局基本不变。唯一感到的变化是驰名世界的 SkyTrain 增加的一条环城线路,以及为了迎接2010年冬季奥运会正在修建的地铁。这种变化受到熟悉和倚赖温哥华交通系统的居民和故人的欢迎,四通八达的温哥华公交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温哥华的公交系统(BC Transit)堪称都市典范,它由空中飞车(SkyTrain: )), 大巴以及海上巴士(Sea Bus: ))组成,蜘蛛网一样无缝连接大温哥华的10多个城市。主要干线等待时间五分钟不到,空中飞车两三分钟一趟。乘 SkyTrain 和 SeaBus 远眺雪山和市景,是温哥华旅游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此便利的公交系统造福了温哥华人,也造福子孙后代,免受由于个人汽车的过度消费而带来的污染、能源和交通事故的困扰。在温哥华,私家车真地是奢侈品。温哥华的老人、学生和不少上班族几乎全部倚赖这套公交系统而生活,只是到了周末或假期旅游,租车和 shared cars 才流行起来。温哥华的城市布局和公交系统的配套设计,符合我心目中的未来世界环保城市的理念,作为老温哥华人,我感到骄傲。 温哥华SkyTrain 当年做学生的时候,我和Mary就是用公交月票玩遍了温哥华。温哥华是有山有水,花草繁盛的花园城市,坐在公车上随兴之所至,任意而行,沿路走马观花也是莫大的享受和消闲。到了周末,我们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拓展公交线路的极限,享受免费旅游的乐趣(反正月票已购)。这样单纯的生活一直延续到 Mary 找到报社工作要上夜班,我们才咬牙买了第一辆车,10年的老车 Mazda 626. 这辆车勤勤恳恳服务了我们近两年,帮助我们应对了甜甜刚出生时的种种需要,后来就毛病不断,遇到红灯就熄火,直到有一天我们下决心把它处理了,又重新回到安全可靠而低廉的 BC Transit。 这次回温哥华一周,时间仿佛凝固,人生被定格,我又回到了十多年前。我买了张八元的 Day Pass,随着公交线路,探访我的母校 SFU, 我们居住过的公寓和我们经常 shopping 和休闲的所在。一切的一切,那么熟悉而自然。 我先从 downtown 乘 SkyTrain 到本拿比市中心 MetroTown, 这是甜甜的出生之地。当年为了给母女加强营养,我们特意选择了紧挨 MetroTown 商业中心和 SkyTrain 的公寓。虽然是市中心,一点也不喧闹。公寓附近就是花园式图书馆和野味十足的中央公园。甜甜生来好动,刚会走路,就闹着出来。多少次,我领着孩子,在草地上嬉耍。记得刚一岁左右,第一次带她到公园,她看见有大孩子在草地上玩球,兴奋得手舞足蹈,跌跌撞撞非要给他们拾球,参与意识十分强烈。 甜甜出生的公寓 未满周岁的乖乖女甜甜(1996) 从 MetroTown 坐上去母校 SFU 的巴士,继续我的怀旧之旅。司机还是那样朴实热诚,门卫还是那样彬彬有礼,沿路的风景还是那样迷人。母校坐落在本拿比市北部面临峡谷的山巅,校园主楼设计巧妙,曾获建筑大奖。我离开SFU以后,主楼的左侧兴建了风格类似的 extension project, 以适应大学扩建的需要。这样的扩建丝毫不改变原有的总体建筑格局,对于浪迹天涯的游子,这样最好,仿佛一切回到从前。我沿着熟悉的道路,回到我所在的语言学系。我认识的老教授大多没在办公室,只是系秘书Rita在。故人相见,分外亲热,Rita 埋怨说,Wei, you can't just come like this, at least should give us a pre-warning so we may have a departmental social or something for a get-together. 我笑着说,本来就是路过,遇到谁就是谁了。Rita 告诉我,目前在校的老人大概只有我的同学 Trude 了。Trude 是我的德国籍金发师姐,留校做了教授,为人豪爽泼辣。一个电话打到她在另一栋楼的办公室,Trude 说,她10分钟后要赶一个会议,一边互相通报近况,一边埋怨我的不速之访,难道来前发个email也那样难么,怎么着,我们也得聚一聚,还有我们的同门师妹,澳大利亚籍的Janine,她现在是著名作家了,刚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她的一篇短篇浪漫小说还获了大奖呢。Janine 很有意思,博士毕业到电脑系继续她的计算语言学博士后的生涯,发表了很多论文,然后跟我一样到小公司做了研发副总(是导师开的公司)。干了两年,辞职回家做家庭主妇,游山玩水,从游记到小说,笔耕不辍,把自己学的专业完全放下,自得其乐。Trude 告诉我,Janine 最近刚到南韩领养了一个四个月的男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跟Rita和Trude匆匆告别,我心中忽然涌起一丝流浪者的悲凉。我的师姐师妹从欧洲澳洲远道而来,她们喜欢温哥华,就留在了温哥华,过着平顺安逸的日子。而我的命运就注定漂流? 重返母校SFU 立委15年前求学SFU与中国同学的合影 从 SFU 乘车下山,来到 Lougheed Center,才发现有点不认识了。这是此行唯一感觉变化较大的地区,盖因新增添的空中飞车环城线路经过此地,使得原来的小镇繁华了。15年前初到温哥华,我们就是住在这个小镇上。沿着 North Road 走过两个街区寻访旧地,一切又熟悉起来,那条僻静浓荫的棉花木(Cottonwood)小街,15年来,依然故我,让人亲切得心颤。 我们居住过的公寓,依然那样整洁清新。记得来的时候,赶上了温哥华少有的一场大雪。公寓内暖气充足,我们着单衣坐在地毯上欣赏雪景,看着落地窗户后的松树披上银妆,别有一番情趣。窗后就是一个树林,大自然显得如此贴近。有一次,Mary 突然发现林子里窜出一个非常俏皮可爱的动物,激动地打电话跟朋友说:温哥华的小熊怎么会这样小巧可爱啊。朋友告诉我们,这是北美特有的动物 raccoon (浣熊), 确实非常可爱,可也很淘气呢,它饿了会找你乞食。 公寓的管理员是个德国籍老太太 Ann, 从早到晚在公寓里收拾,她丈夫帮助打理草坪和树木,两个人把公寓保持得纤尘不染。当年我们在英国曼城贫民窟灰头土脸胆战心惊地生活一年后,来到天堂一样的温哥华,满怀着新生活的欢喜。承蒙我的中国同学的帮助,住进了这个公寓的 bachelor's suite (所谓“单身公寓”,就是那种客厅和卧室合一的单间)。Ann 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到处跟人说,她的公寓新来了一对漂亮友善的华人小两口(a cute Chinese couple, very nice)。 我来到公寓按门铃,Ann 居然还在这个公寓,但已经退休。我说,你还记得15年前在您的公寓居住过的华人小 couple 么?Ann 说,当然记得,不过今天很不巧,她的孙子病了,需要照顾,不能接待我,嘱咐我下次一定来访。我有点悻然,围绕公寓溜达,看见 Ann 的丈夫跟15年前一样,在打理花草。他大概至少80多岁的老人了吧,可一点也不糊涂,聊起来也还记得我。 我们15年前来加居住的第一个公寓,依然那样整洁清新 公寓管理员 Ann 的丈夫,一个德国籍老头儿,仍然忙活着修整花草 从公寓出来,天已擦黑,发现附近多了一家小川菜馆,女招待漂亮而礼貌。进去吃了晚饭,感觉菜也做得很地道,酒足饭饱出来,给老朋友打电话。老朋友的女儿,当年10岁不到,父亲给她买了电脑,一出问题,就打电话找立委叔叔。如今,医学院快毕业了,实习两年,拿到牌照就可以开诊了。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老朋友跟我说:美国是挣钱的地方,钱挣够了,还是回温哥华来养老吧。温哥华可是退休的好地方啊,别的不说,全民公费医疗,解除了老人们多大的负担。何况女儿行医,你们招呼起来也方便。到了周末,我们就聚聚,打牌啊,BBQ 啊,不是很好嘛。我笑着点头。 立委与老朋友合影 老友jxh曾经写道: 引用: 你的故乡应该有你熟悉的人。你动他们不动。你回去的时候,能看到熟悉的脸听到熟悉的话。...... 你的故乡应该有你熟悉的山水草木。你动它们不动。你回去的时候,能看到如从前一样的青松绿茶,灿烂鲜花,能听到从前一样的流水潺潺。......少了这些,不管你在那里住了多久,你都不会把它当做故乡。所以如果你从来不认识你的邻居,你就没有故乡;如果你的邻居都是移动的,你也没有故乡;如果你从来就住在高楼林立不见山水的地方,你也没有故乡。 这样看来,温哥华是地地道道的故乡了。温哥华,我们一定要回来的。 记于2007年七月二日 更多的温哥华之行的图片: 相关篇什: 《朝华午拾: 把明天交给上帝》 《朝华午拾:哦,加拿大!》 《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个人分类: 朝华午拾|1088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