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产品价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山东农民一声叹息:农业走到头了吗?
蒋高明 2014-3-10 08:34
蒋高明 在山东农村考察,听到一农民发出这样的叹息:哎,难道农业到头了吗? 该农民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叹息呢?原来他干嘛嘛赔钱,今年养殖了 200 只鸭子,本来是用生态的办法养殖的,由于卖不上好价钱,销售时只有 6 元一斤,养殖了 8 个月,尽管不喂激素,但还是赔进去了 1 万多元。 那么,是不是采用所谓集约式的现代养殖方法就赚呢?也不是,该农民的一个战友,养殖 1800 只鸭,用的是成品饲料,集约化养殖,还是赔进去 10 万多元,从此一蹶不振。 今年的农产品价格似乎到了严冬。生猪只有 5 元一斤,毛兔从 9 元下降到 6 元一斤,鸭 6 元一斤;去壳的花生米仅卖 2.7 元一斤,南方因为禽流感,损失就更大了,鸡干脆卖不出去。优质玉米重新回到一元时代,仅兽 1.09 元一斤。如此低的农产品价格,扣除不断涨价的农资费用,即使不算劳动力,种地也几乎是赔钱了。。。 看来农民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抛弃农田,进城打工。 然而谁来种地呢?看来只有国家。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展考虑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进口粮食,鼓励种粮大户,大量农资补贴。遗憾的是,越是这样做,撂荒的农民越多。 为什么这样说呢?进口的粮食比国产的还便宜,谁还种地呢?种地大户要的是国家的补贴,他们也不会关心粮食产量。在粮食价格低,农资价格高,且自己没有定价权的时候,种的越少,损失约少。这就是政府一边宣传“十连增”,一边又大量进口粮食与大豆严重矛盾出现的问题根源。 那么,钱都让谁赚去了呢?稳赚不赔的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只顾向自己兜里捞钱,死活不会管种地农民的感受,当农产品越低,越没用人买的时候,他们就越压价。农民手里很少现金,孩子上学,儿子定亲娶亲,上医院没用钱的时候,只有出售舍不得卖的粮食。越舍不得卖,损失就越大。笔者奇怪的是,政府为什么不买中国农民的粮食,而去买美国的。后者用的是中国人的钱,才使农产品价格低,造成所谓买粮比种粮还合算的假象。 单干的农民,其实是非常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投资非常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好不容易积攒点钱,可能一下子就赔进去。但是,这样的自由代价是沉重的,就是他们决定不了市场,斗不过资本,因为他们是一盘散沙,与市场、资本、公司斗,是以卵击石。如果算细账,撂荒进城打工远远合算,谁种地谁倒霉。农二代早已不看好农业,中国农村坚守农业一线的农民平均年龄快 60 岁,且以妇女大军为主! 当中国农民纷纷撂下锄头,加入无奈的城市化大军的时候,笔者疑虑的是,未来的中国,谁来养活吃闲饭的10亿城里人?城市能够受的了吗?严重的雾霾为什么还不能让人们清醒过来呢?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粮价为什么这样低?兼论农民增收
热度 6 jiangming800403 2012-11-26 14:57
读了 郑风田老师的博文 ,我有几句话想说。 粮食价格为什么这样低,因为受到内在成本制衡和外部竞争的压力。 首先,种粮投入的劳力要远远低于经济作物,特别是果菜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作物。水田可能多一些。在目前半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北方旱地作物一亩地一年投入的劳动可能连10个工日都不到,小麦稍多,玉米还要更少,正因为如此,东北农村每个劳动力可以负担10-20亩甚至更多的耕地。而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作物其劳力投入数倍甚至10倍于此。从种粮投入的劳动看,每亩500-1000元的纯收入还是不错的,除去劳动成本外还多少有些盈余。而生产高价值经济作物的农户,如果扣除劳动力成本,其效益可能为负。 其次,粮食是最适合大宗运输和大宗销售的农产品,因此流通环节加价很少。而蔬菜、水果和鲜活食品的流通成本很高,每斤甚至能达到一元钱以上,少数低端大路菜最终售价甚至是田间价格的4倍。如果我们买米也像买菜一样,一次只买几斤,那么米价也会长到天上去。 另外,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制约,国内粮价也不可能无限制繁荣上涨。小麦和玉米价格都曾经长期停留在每吨100美元以下,也只折合每公斤6、7角钱。虽然由于美元贬值,国际粮价不一定重新回到每吨100美元。但是目前这种历史上的最高价位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北美起码可以至少生产10亿吨谷物和大豆。 寄希望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涨价来增加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不仅是谷贵伤民,而且市场总有其自身均衡,否则最终都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报复。如果国内粮食价格高企,北美的粮食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就像铁矿石一样。而小农面对北美的农场主还是没有竞争力。 而且,中国农民也在日益分化。不包括东北,关内农户以种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并不是非常多。以种粮为主业的主要是一些缺乏劳动力和技能的高龄农民以及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兼业农民,而且这两部分群体很大意义上是重合的,种田并不主要是为挣钱,而主要是为吃粮,降低生活成本。农民更多的农业收入可能来自养殖业和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他们可能要买入饲料粮,甚至部分口粮,高价粮油对他们也是不利的。 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减少农民,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增加非农收入。虽然日韩的米价是我国的10倍,但日韩的兼业小农,其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仍不到总收入的20%。 相比较而言,粮食并不是我国农业的优势部门,靠国家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只会使市场扭曲。但是,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只要还有人在中粮食,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依托人力优势,以种植业为基础,可以实现粮食及副产品向高劳动附加值的畜产品转化。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可能更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畜产品。特别是人口增长迅速的伊斯兰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热带的西南亚、南亚和东南亚。炎热的气候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潜在畜产品需求很大。发展对伊斯兰世界的清真食品出口应该前途光明。 而且如果粮价涨了,猪肉价格该不该涨,因为有5.5:1的猪粮比,其他畜产品呢?水果呢?蔬菜呢? 农村的现代化不能依靠高粮价,而是减少农民。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不可能把农民固结在土地,特别是粮食生产上。以目前半机械化的生产力水平,有一亿劳动力种田足矣。加之农村养殖业和劳动密集型农业,全部农业劳动力也不需要两亿,我国农业劳动力还没有完全转移完毕。只有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和社会平均水平持平。如果我们只剩下1%的劳力种田,那才是真正的机械化大农业,农村也该实现现代化了。 但是由于一个农民完全转移到城市的边际成本至少20万元,而没有谁会为这笔钱买单,因此,90%以上的农民工不可能彻底融入城市,所以不用担心无人种田。增加农民收入可能更多的依靠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发展非农产业和服务业。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235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郎咸平:物价疯狂上涨,老百姓该咋办?
热度 1 miran 2012-4-1 10:12
[转载]郎咸平:物价疯狂上涨,老百姓该咋办?
郎咸平:物价疯狂上涨,老百姓该咋办? 郎咸平:物价疯狂上涨,老百姓该咋办? 郎咸平:物价疯狂上涨,老百姓该咋办? 物价“向前葱”,百姓怎么办? 2012-03-31 http://langxianpi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8221272620122319019733/ 提要:继今年2月8日成品油价格首次上调后,3月20日,成品油价又宣布再次上调。两轮油价上涨的“蝴蝶效应”已开始显现,收购价1.2元/斤的本地大葱,经过层层环节到达市场上的时候,零售价已经涨到了5元/斤。从先前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到近期的“向前葱”,农产品价格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我曾在《财经郎眼06》中无奈感叹: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拿什么抵抗通货膨胀? 非常遗憾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没有让农民受益。举个例子,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食品价格上涨了,可是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1998年的时候是2.5倍,2008年变成了3.31倍。也就是说农产品价格上升之后,城乡差距更大了。所以这15年来的问题是农资,就是成本在上涨,涨了2.27倍,但是农产品价格只上涨了2.15倍,成本上涨远远大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在这波农产品上涨中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惠。所以说增收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多收了三五斗”,对农民来讲于事无补。 问题是碰到通货膨胀之后,老百姓应该怎么办?买房就成了抵御通货膨胀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如果大家真的是挤破了头去买房子,反而会进一步恶化民生,它会进一步抬高房价。所以这让我们非常地担忧。还有黄金。现在黄金成了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投资方向。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黄金是谁在控制?黄金跟美元是挂钩的,对不对,也就是说,黄金基本上都是美国在控制。自金融海啸以来,尤其是2008年11月份之后,黄金从700美元一盎司开始上涨,涨到1000多美元,涨了快一倍了。这是一种什么心态你知道吗?就是说整个世界对纸币都不信任了。以前你要看黄金走势的话,你得先预估一下美元的走势。为什么?因为黄金只是一个手段,美元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举个例子,每当美国政府想拉抬美元价格的时候,它就会去找华尔街的公司打压金价,让黄金的投资人受到损失,然后这些投资人就会离开黄金市场,去干嘛呢?购买美元。 然后美元就涨了。一般来讲,就是黄金跌,美元会涨。所以很多人就认为,黄金跟美元是一个相反的翘翘板,其实不是的。金融海啸之后,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金融海啸的根源是美国,那美元肯定是完了,对不对?但是,你发现没有,所有货币都在跌,只有美元狂涨。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美国政府特意使美金上涨的,这样就满足了大家在危机时候逃避风险的心理,因此使得美元成为唯一的避险货币。其他货币,包括欧元、澳元全部都狂跌,那时候各国就开始储备美金了。所以大家不要把美金看成什么垃圾,绝对不是的。现在我们媒体上经常报道说美国大量印发钞票,美元要贬值。没这回事的。为什么在危机时刻黄金会涨,美金会涨?黄金为什么会涨?不是因为它能抵抗通货膨胀,而是大家对于美元蒸发等等问题感到恐惧,所以去买黄金。它不是用来抵抗通货膨胀的,现在只有中国有通货膨胀。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是没有通货膨胀的,相反还有通货紧缩的问题。 现在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在涨,人们为了保值、增值,才有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要对抗通胀的这样一种冲动和想象。但是我们看统计局的数据,会觉得好像不严重,才百分之三点几。欧洲和美国好像跟这个数字差不多。有人说3%通货膨胀率这个警戒线是适用于西方的,但是中国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不应该局限在3%,可以提高到4.5%。他们对于民众的忍受能力做了一个数字化的理解。我想问问这个4.5%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这个数字也有问题,信贷跟物价基本是两张皮。为什么呢?信贷的统计是把房贷放进去统计的,而物价是不考虑房贷的。老百姓买房,你要建房,这样就会带动一些物资的上涨,比如说建材、运输,这些都要涨的,然后生活用品就要涨,但是这一块是不统计进去的。 我们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此轮上涨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学者有解释,比如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就做了一个报告,说是工资上涨导致了物价上涨;还有个言论说,由于住房市场萎缩,于是钱就拿去消费了,比如买车,这也是通胀的一个原因。我们总是喜欢根据表面现象做结论。我请问你,工资为什么会涨?我们分析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房租在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当然北京的数据是极不可靠的,具体的我就不讲了。因为这个数据,北京市建委还跟统计局相互掐架。但是在其他各大城市,我们发现它的物价和房租是成正比的。我们就以苏宁电器为例,2008年到2009年,它增加了182个店面,聘用这么多人才增加4000万的工资,增幅只有2.48%而已。那房租和水电费却从21.4亿增加到了24.5亿,上升了14.74%,它的成本上升太高了。工资上涨,成本上升,怎么办呢?只有抬高商品的价格了。 输入型通胀、房租等调控不力,再加上增发货币,这几个因素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但是政府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政策在推动的时候常常过于简化,会一刀切。比如我们说这个货币投放太多了,政府说好,银行不能放贷了。它就会马上砍货币,进行紧缩。这不是扯吗?货币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你一刀切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企业拿不到贷款了,然后陷入困境,这另外一个危机就出来了。那其他的因素怎么办?比如说房租大涨,你要不要控制?这属于楼市调控方面的失败,对不对?这个调控失败的影响说不定大过货币的增发,还有国外输入型通货膨胀,这些你完全无法控制的。我们人民币汇率又不能像欧元一样,通过升值之类的办法抵挡通货膨胀,我们做不到的。所以输入型通货膨胀,我们是阻绝不了的;房租调控不力使得成本上升,我们也是阻绝不了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货币,但是,控制货币能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就很难说了,因为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在这点上,美国要比我们单纯得多。美国透过控制一个金融变数,就能够控制住通货膨胀。我们是不行的。因为美国整个国家是非常简单的,它的房租一点都不高,而且政府还给很多的补贴。虽然他们也有房产税,但是如果你的房子租给了低收入群体的话,政府还给你一定的补贴。还有,它在盖住宅区的时候,规定20%是廉租屋,这点他们处理得非常好。因此它已经控制住房租上涨的诱因了。另外,对于这个输入型通货膨胀,美国根本不在乎的,石油可能是对它唯一的冲击了,其他对它的影响都不是很大。那好了,一个是货币,一个是利率,这两个因素都没有了,基本就能控制通货膨胀。我们都不行。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中国的加息都有问题的,举个例子,2007年6次加息,股价全涨;今年10月19号加息,股价也是涨,虽然说涨幅不大,但它也是涨,并没有狂跌。这代表什么意思呢?代表说你的加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应该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更有意思的是,以10月19号这次加息为例,它的结果是更多的资金去炒股了。所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如果你想用金融手段来解决通货膨胀,那我可以跟你讲,很难! _________ 推荐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摄影作品之二 : 图片集锦 精选 《魅力新疆》摄影展入选作品之一 : 图片集锦 精选 【 现代 诗歌】魏国记 【 现代 诗歌】人行天桥 电影鉴赏系列: 电影鉴赏 : 《危险方法》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之精神分析学 电影鉴赏《卑鄙的我》:萝莉与大坏蛋奶爸的故事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影片赏析 电影鉴 赏 : 《开往春天的地铁》影片赏析 重 - 庆 事 - 件的成 - 因 - 和 - 走 - 向 大败局:提振、猫腻、公子、剥削、官二代、昏庸、腐败 中国 “ 裸 - 官 ” 报告出炉, “ 太 - 子奶 ” 全面爆发 权力资本结盟牺牲民众利益造就行业性暴富 集体世袭的中国高层:藉助权力赚取财富 看不懂的农村 :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 发条橙子 : 传说中的暴力亡命 “ 哥 ” 几则 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返回 本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关键是吸引农业劳动力,而非技术创新!
热度 1 caojian123 2012-2-7 14:47
刚才拜读了蒋继平老师的“我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4962 )一文,深有感触。毫无疑问,蒋老师从技术角度对增强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分析非常精彩,也很到位,基本总结了我国农业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从我的个人感受和观察看,尽管技术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方面很重要,但当务之急应该提高农民增收的保障能力。为什么如此呢?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低廉,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老越少。 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扬,农业生产基本无利可图(农产品实际价格增幅不大),甚至亏本经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已伤害到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如果是过去,在农产品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农民只要自给自足就可以了。但现在不行,因为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几乎都市场化了。为了维持日常的家庭开销,必须要有现金收入保障。否则,举步维艰。有些家庭的成年男子,因为高额的婚娶费用,也是一“女”难求,从而成为“剩男”。一旦某个家庭出现剩男,这个家庭原本安宁的日子将从此不再太平。 上面提到,谷贱伤农,农民必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恰在这时,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劳动力市场日益坚挺,这为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目前,农民工的日平均工资为100元左右。在这种工资水平下,谁愿意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呢?这几年,我们农村老家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基本是老人和中年妇女,有劳动能力的男子全部外出务工。面对这样的农业生产群体,我们还能奢谈科技兴农吗?一些用于农业生产的简单机器,在无男子操作的情况下,老人和妇女只能望“器”兴叹!由于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力有限,所以出现了耕地的大面积撂荒,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鉴于此,要增强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我认为应从提供农产品价格(比如,一斤小麦上涨到5元),吸引农业劳动力入手,而不是缘木求鱼,舍本求末。不管怎样,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如果不把这些主力军固定到土地上,一切措施都将收效甚微。在耕地大面积弃耕的情况下,何谈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教育科技培训、设施装备条件和市场流通效率?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就应该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有了“人”,还愁农业科技不创新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在热情中和在公平中,我们才能进行创造。若离开人,一起都是空谈。现阶段的农产品供给,也得从“人”入手,即从如何留住农民入手。至于其它,只是水到渠成的问题。别小看水到渠成,这里面有个重要的辩证法思想,那就是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农业”就得抓“农民”。
39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社科院预测今年CPI涨5.5% GDP增速有望达9.4%
xuxiaxx 2011-10-11 08:07
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1 年秋季报告》预测,我国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全年将上涨 5.5 %左右。   报告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形势良好,但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以及消费刺激政策逐渐淡出等因素影响下,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将放缓,预计 GDP 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 9.4 %左右,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   受到输入性通胀、国内农产品价格适度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预计今年居民消费品价格将上涨 5.5 %左右。   另外,报告预计如果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再发生显著变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明年我国 GDP 增长预计将达到 9.2 %。 来源: http://news.qq.com/a/20111011/000082.htm
1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机种植亏本5年还在坚持,日本人真的很傻吗?
蒋高明 2011-7-13 23:46
蒋高明 有环保部的朋友发来下面的文章,希望听听我的意见。 因为我也从事有机农业研究,对日本人的做法是能够理解的。 他们的做法可能没有考虑到虫害与草的控制问题,是在长时间养地。其实,如果采取一些措施,如弘毅生态农场的做法,三年后产量就能够恢复甚至超过化肥农业的产量了。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或许他们没有找对路子。在这方面,我们的技术是领先的。 日本人的眼光是“放长线,钓大鱼”,最好中国人还会乖乖地买单的。原来损失的费用,都会收回来。因为,他们打的是品牌。 这一招是好狠毒的,日本的天价大米不是到了中国一抢而空吗?他们有了真正的东西,还愁崇洋媚外的中国人不买了。 实际上,中国人只要认真做,有机农产品价格翻倍,农民就会跟着干。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中国人宁可花10倍乃至50倍的价格买日本人的有机产品,也不会话一倍价钱买中国人 自己生产的产品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 看到这里,你还能笑话日本人很傻吗? 下面,我用匿名网友(市民)在我博客上的留言,结束这篇短文。其中的道理,大家自己判断吧。 转江苏卫视孟非: 7月12日《新京报》报道,日本一家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日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甚至地里长满草,产量不及附近的一半,长期亏损, 当地农民都当笑话看。今天《扬子晚报》评论说,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这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这家公司的副总说“按照日本的古训,‘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 他们)最看重土壤的品质。莱阳土地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复上。”日本人现在的做法,无疑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对日本人的 这种做法就应该出一身冷汗,而不是看一场笑话。 我一看到这条新闻的感觉真的是吃了一惊。这件事情再一次证明了日本人的长远战略眼光。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在《淮南子主术训》里告诫不可“涸泽而渔,焚 林而猎”,而今在我们的农民、企业和一些政府官员都为了眼皮底下那一点点蝇头小利而无恶不作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把腿伸了进来,把眼光放在了中国人自己坑中国人之后留下 的巨大市场空间。这就是日本企业亏损五年还保持乐观的原因,用日企的话说就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为他们让出了市场。”你要去问任何一家中国食品企业——你愿意把市场让 给日本人吗?我肯定没有一家愿意,但事实的结果却很可能是中国食品企业集体性的把市场让给了外企。三聚氢胺事件后,洋奶粉普遍涨价,可很多消费者仍不愿买国产奶粉就是 证明。 一度某些所谓爱国人士高喊“抵制日货”,但是狭隘的民族情绪已经在理性社会的成长中慢慢淡化了,一个民族长期仇视另一个民族本身就是弱国心态,而食品安全问题 频发,已经极大的伤害了本土消费者。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扼制,那真是国企自绝于人民。进口食品价格远远高于国产,但是市场份额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现在日本企业把地都 种到我们国内来了,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必将进一步降低,到那时劣迹斑斑的国产食品连价格优势都不再明显的时候,何以为生? 如果在过去,我们还可以靠政府制定保护性政策来维护落后的市场和企业,但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这一点也非常困难了,我们必须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办事了,政府 不能完全保护落后了。政府必须首先为国民的健康负责,其次才是企业的生存。那些无视国民健康的的市场主体,政府保不了,也不该保,而公众对这样的企业的注定被淘汰也绝 不会同情。 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有毒食品给中国人吃,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种健康食品给中国人,这是谁的笑话?当然日本人不是做公益,是为了赚钱,可是我们的农民和食 品企业不赚你钱吗?今天我们拿这家日本企业当笑话看,明天还不知谁看谁的笑话呢? 日企种地5年亏本成笑柄 为环保不施农药产量低 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山东报道 http://news.sohu.com/20110712/n313098597.shtml   6月21日,朝日绿源农场建在山东莱阳沐浴店镇的一片盆地中。该日资公司在当地租了1500亩地,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奶牛。本报记者 涂重航 摄    日本一家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他们瞄准的是中国高端市场,主打高品质农产品。    对于在家门口种地的日本人,当地农民慢慢“失望”。日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甚至地里长满草,他们觉得这是在糟蹋土地。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这家日企将产业链布局中国。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农业最终还将回归到他们的路径,依靠化肥、农药的种地模式是短视行为。    对于外资在中国种地,也有专家表达了担忧,提出外资租地的政策有待完善。    在山东莱阳种地的日本企业朝日绿源公司至今仍未赢利。5年来,这家公司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    2006年,朝日绿源公司由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合资而建。这三家公司均为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农业生产这还是头一次。    当年,朝日绿源在莱阳租下1500亩耕地,用来养殖奶牛,种植玉米、小麦、草莓等,租期20年。    “他们完全拿地不当回事。”莱阳大明村村民并不看好这家日本公司。    5年来,朝日绿源的种地方式让当地人看着心疼。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甚至不除草,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人的一半。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日本人租地的动机。有村民说,日企租地是为了探矿;还有人称日本人要为本国建一个粮食基地,“圈占地盘”。    选地前考察土壤    当时看到日本人到田间地头钻土取样,一些村民还以为是在勘探矿藏    6月21日,莱阳吴家疃村民说,土地出租给朝日绿源,自己没有吃亏,也没沾多大光。    按照5年前的合同,沐浴店镇吴家疃、大明、南汪、小店、中汪5个村1000户农民今年每亩地将收租1000元,这在当时来看是个高价。    2006年,此项目在山东省政府的关照下启动。    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与日本朝日啤酒洽谈时表示,希望日企能利用先进技术在山东建设一个农业示范项目,帮助农民改善食品安全,增加收入,并打破对外出口的“绿色 壁垒”。此事的背景是,日本对于食品进口标准很严,形成“绿色壁垒”,而山东是对日农产品出口大省。    6月22日,朝日绿源副总经理前岛啓二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当年朝日啤酒已参股烟台啤酒和青岛啤酒,与山东打交道多年,收到省委书记的邀请,他们很有兴趣做这个项目 。    朝日啤酒此前并未做过农业。他们邀请了日本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两家公司共同成立了朝日绿源,朝日啤酒占股73%。    住友化学是从事农业采摘和设备的公司、伊藤忠是做超市和物流的企业,前岛啓二说,邀请这两家公司加盟,也是看中他们在农业产业链上的优势。    6月21日,莱阳市沐浴店镇党委委员高风涛介绍,山东省曾向朝日绿源提供淄博、东营、莒南、莱阳4个地方。朝日公司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水和土壤的考察,最终选址在沐浴店 镇。    沐浴店镇邻近莱阳市水源地水库,周边无污染企业,温度和气候也适宜蔬菜生长。    沐浴店镇大明村村民说,当时看到日本人到田间地头钻土取样,一些村民还以为是在勘探矿藏,闹出很多笑话。    随后的征地阻力很大。沐浴店镇吴家疃村前任村支书于清说,沐浴店镇的农民靠种菜为生,土地附加值高,他们不想把地租出去。    于清当时跟另外4名村干部碰头商量,想要用价格“逼走”朝日绿源。    2006年,莱阳市每亩耕地的租金580元,于清建议每亩800元,还提出每亩地每5年上涨200元。    让于清意外的是,日方答应了这个价格,还对原耕地里的作物高价赔偿。    据介绍,当时农产品价格处于低谷,每亩地一年产值约600多元。七成以上的村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种地。一大部分村民很快就把协议签了。    6月21日,沐浴店镇党委委员高风涛说,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十分乐意租出田地。    吴家疃村的廉玉胜是少数几个反对租地的农民。他现在承包着20多亩山地,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他说,土地今后的趋势肯定是增值的,当时村里有几户不愿出租,但架不住镇上和村里不断做工作。    不打农药“顺天收”    朝日绿源的玉米地不打农药,去年7月遭受虫灾,成千上万只虫子爬过了田埂    对于在自家门口种地的外国人,当地人充满了好奇。但没过两年,人们对这家日企开始失望,甚至愤怒。    6月21日,村民廉玉胜说,朝日绿源第一年搭建大棚,种植芦笋、甜玉米和草莓,大棚不让外人进,他们不了解内情,只知道草莓100多元一斤。    他们能看到露天种植的玉米和小麦,品种跟当地一样,但种法大不相同。    朝日绿源的农场处在沐浴店镇政府东南方向一个小型盆地中,对面是莱阳龙头企业龙大集团的蔬菜基地。    朝日绿源农场分为三个地块,奶牛饲养场、蔬菜大棚、露天种植基地。各个地块拉着铁丝网,配有摄像头。露天种植的农场中,还架着探照灯。    6月21日,大明村的郑大爷说,他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样顺天收的方法,地里草也不除,远处看过去,满地是草“庄稼能长得好吗?”    当地一些“农把式”用目测就能判断出朝日绿源每亩地的产量。郑大爷认为朝日绿源的小麦亩产只有400多斤,不足村民们产量的一半。    朝日绿源的玉米地不打农药,去年7月遭受虫灾。成千上万只虫子爬过田埂,吴家疃和大明村的玉米地也遭受损失。    为此,周围村民堵住了朝日绿源的大门要求赔偿。    村民还曾因粪臭投诉要赔偿。从2007年开始,朝日绿源引进1800头荷斯坦良种奶牛,牛粪堆积起来,臭味弥漫四周。    5年来,当地村民对朝日绿源的种植方式普遍表示“看不懂”,他们认为日本人“不会摆弄庄稼”。    朝日绿源在地里打了200多米深的吃水井,也让当地人觉得不可思议。    村民廉玉胜说,一般打井20米深水质就很好了,为何要打那么深的井。    今年春旱,廉玉胜的小麦地里总共浇了三遍水,花费200多元。他没有看见朝日绿源往地里浇过水。    朝日绿源租地的头两年,有些地因干旱撂荒。一些村民看着心疼,提出把地返租给他们种,被拒绝。    “搞不清楚日本人想干什么。”6月21日,大明村村民戏谑地说。 种植养殖循环    牛产牛粪,改善土质,产出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喂食奶牛,再产出高品质牛奶    对于当地村民的质疑,朝日绿源副总前岛啓二回答谨慎。他说,此前有媒体误解他们是为日本生产粮食。    6月22日,前岛啓二说,目前公司没有赢利,不过他们在做这个项目前已做好准备,赢利不是目的,而是为建一个农业示范项目,提供高水平的农产品。    当地负责对接朝日绿源的沐浴店镇党委委员高风涛说,朝日绿源将赢利期定在十年之后,这段时间是他们对土壤的培育期。    对于当地人的评价,前岛啓二表示接受。    他说,他们第一次做循环型生态农业。还在实验阶段,前5年难免会出一些问题,正在逐步改进。不过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种地理念完全异于当地农民。    前岛啓二说,按照日本的古训,“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最看重土壤的品质。虽然莱阳土地肥沃,但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几年投入大量的精 力在土壤的恢复上。    前岛啓二说,他看到当地人种地还是注重当年亩产量。土地需不断追加化肥才能保持产量,但那样产出的农作物难免会有化学品残留。   小店村村民赵炳辉对此也有体会。他在朝日绿源工作两年,种了几十年地的他,第一次这么“伺候”土地,不撒化肥,全用牛粪堆肥;去草不施除草剂,而是手拔锄除;农药 极少打,偶尔用,也需由专家指导;土壤定时检测,确保养分均衡。    前岛啓二说,当年有地撂荒,有村民提出返租,他们怕被施化肥、打农药,拒绝了。    在朝日绿源公司的大门内,竖着一个循环型农业的模式图:奶牛产出牛粪堆肥,肥施在地里改善土质,产出无公害高价农作物;农作物秸秆成为奶牛的饲料,再产出高品质牛 奶。    前岛啓二说,他们种的玉米和小麦,全是给奶牛吃的饲料,为保证牛奶的高品质,不允许用化肥和农药。    朝日绿源的牛奶每升定价22元,是国内牛奶价格的1.5倍。他们生产的草莓每公斤定价120元。5年前,朝日绿源的草莓在上海上市,刷新草莓价格纪录。    当地人看不上朝日绿源烧钱的种地模式,不过他们也认同这家公司的农产品品质。    “他们的奶牛反正吃得比人好。”6月21日,廉玉胜称,曾有在朝日绿源打工的村民说亲眼看到朝日绿源将不合格牛奶倒掉。    另外,他在其他地里不敢直接摘水果吃,但在朝日绿源就没有这个担心。    “让出”的市场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乳品受冷落。朝日绿源瞄准的,正是中国企业“让出”的市场    山东莱阳是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最大的县级市,素有日本后花园之称。    在朝日绿源对面的龙大集团蔬菜基地,90%的蔬菜出口日本。但朝日绿源瞄准的则是中国市场。    6月22日,前岛啓二说,公司成立伊始即定下只销售中国的方针,合同中也有约定。他说,公司成立时他们做过调查,中国特别是大中城市,对饮食生活方面要求“安全”、“ 安心”和“高质量”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他们的目标是中国的高消费人群。    有统计显示,中国高消费人群比例大概占总人口的3%~5%,这是一个覆盖五六千万人的大市场。    莱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宋慧君说,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农产品企业也在调整高水平产品的销售比例。    龙大集团近两年也在调整高端农产品内外销售比例,以往高端产品85%外销,现在调整为60%左右。龙大集团总经理宫明杰认为,今后,国内高端农产品市场将是一块巨大的蛋 糕。    前岛啓二认为,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购买他们产品的人将越来越多。    他介绍,目前,朝日绿源的牛奶只在北京、上海、山东市场销售,销售量以每月20%的速度递增。    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乳品备受冷落,进口乳品重新夺取市场主导权。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进口品牌占领一线、二 线城市80%份额。    也正是这一背景下,朝日绿源这样的外资公司开始分割国产乳业“让出”的市场蛋糕。    2010年底,中国对全国乳品企业进行重新审核发证工作。朝日绿源也是烟台市首批通过国家审核标准的5家乳企之一。    前岛啓二说,日本国内牛奶产量已过剩,他们的产品不可能返销日本。另外,中国的市场也吸引着日本本土乳业的目光。    土地流转是前提    村民先将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整体出租给企业    莱阳当地官员对朝日绿源的生产经营模式十分看好。    莱阳外经贸局负责人称,朝日绿源的循环型农业在国内还不多见,这个项目在当地是重点推介的项目,很有示范作用。    据了解,朝日绿源公司享受免税优惠,对于当地财政贡献并不是很大。    前岛啓二说,他们希望中国企业和周边农户模仿他们的生产方式,但目前还没有第二家企业这么做。    高风涛认为这种模式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但是想在中国普及很难。    高风涛说,朝日绿源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2190万美元,此后每年再追加投资220万美元。对于普通农户和小企业来说,这是天文数字。并且农民承包土地后,往往更注重每年 的效益。    据了解,朝日绿源在中国租种土地不算新鲜事,此前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外资种地的例子。    早在1997年,山东龙口市冶基村将6000亩土地租赁给新加坡企业复发中记私人有限公司经营20年,这个项目主要生产名优果品,产品主要是出口。    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全球500强企业,法国威望迪环球公司在重庆忠县和农民合股建了15万亩柑橘果园基地;世界第三大果商澳门恒河果业也在重庆江津市建起1000亩的 柑橘种苗基地。产品也主要是外销。    对于这些海外资本在中国大量租地种植,6月21日,高风涛说,这种模式是普通的土地流转,符合当前的土地法规,不需要特殊政策支持。    据介绍,朝日绿源获得流转土地的方式是,吴家疃等5个村的村民将土地出租给村级土地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再将土地整体出租给企业,租期20年。每年,农户通过合作社获得 租金。    当地的龙大集团蔬菜基地也是采用这种方式。    相关政策待完善    有专家认为,跨国公司由“销售商”变身“农场主”,会对中国农业传统模式产生强烈冲击    对于外资在中国租种耕地,一些专家表达了担忧。    山东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原山东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庆武认为,跨国公司由“销售商”变身“农场主”,还将对中国农业传统的种植模式、组织方式等产生强烈冲击。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针对外资租地的政策还待完善。    2009年9月21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农业部等部门正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机制,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投资的管理。    孙政才还强调,农业引进外资必须坚持服务和服从于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这是中国官方对此唯一的一个约束性声音。    此前,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曾对外资进入农产品领域表示担忧。他说,中国应设立外资并购涉农企业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对大宗农产品和重要畜禽产品,要制定外资并 购的行业评价标准,细化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条件。    6月22日,前岛啓二说,收集这么多土地,在日本国内也不常见。    目前,朝日绿源公司内六七名日方人员将家安在青岛,一到周末,他们就会坐班车与妻儿团聚。    “我们相信,最终中国政府和消费者都会认可我们的品牌。”前岛啓二说。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产品价格调控:良方何在?
zft2000 2011-7-4 11:39
农产品价格调控:良方何在 ? 2011 年 07 月 02 日 06:59 来源:解放日报 ●合理的种植结构,是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形成规模效应。当一县一业发展成熟后,与产品相关的配套设施就能逐步升级,相关的加工、冷库、批发都可以在村落附近发展起来。当某地自己有了冷库、批发等体系,那么抗价格波动的能力就会增强很多。 ●欧洲和日韩等国,主要依靠农协,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农协直接到城市开连锁店,利润大部分归农民自己。或者通过农协,进行农超对接,按订单生产。这样既能保证供需平衡,又能有效追溯食品安全。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解放观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猪肉后腿价格到 6 月中旬已经达到每公斤 29.05 元,猪肉五花肉价格达到每公斤 28.2 元,引起舆论热议。但是也有人预测猪肉价格在 7 月份可能就急速下滑。您觉得猪肉价格波动到顶点了吗? 郑风田:今年猪肉涨价基本从五月份开始。农民的反应需要几个月的周期。 7 月份很难说,肉价下滑,估计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是正常规律。比如小杂粮、蔬菜、大蒜、绿豆,都是过段时间就要波动一次。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小,是因为有国家储备体系在后面支撑。任何一个投机商,都没法和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对抗。今年国际粮价居高不下,我们却没有狂涨,正是粮食储备体系的功劳。但是国家储备体系不可能兼顾到所有农产品,猪肉就不在其中。所以指望有什么举措能让肉价立竿见影迅速下滑,不太现实。 解放观点:那么您分析这次猪肉涨价,关键原因是什么? 郑风田:近年来城镇居民工资上涨,而生猪养殖对劳动力需求大,这等于提高了雇人成本和难度。其次是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近几年价格上涨的幅度有点离谱。过去我们是玉米出口国,而现在变成了玉米进口国。玉米紧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化肥、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是猪肉涨价的直接相关因素。 有人预计,未来全球将进入一个高粮价时代。原因是,与收入增长相比,我国目前农产品价格的涨幅不算很大,相对还比较便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涨了三四十倍,而主要粮食价格才涨了三四倍。农民的收入增长因此比城镇居民要慢,也对现在农产品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刚性压力。 再加上我国有 2 亿多小农户,从田头到餐桌经历无数环节,农民对市场上需求什么缺乏了解,本年度的种植选择基本依赖上年的价格。看到价格好时,大多数农民都一窝蜂地跟风,过量种植导致产能严重大于需求,丰收时价格反而暴跌;下一年度农民由于上年度价格不好又惜种,全国整体供小于需,从而导致价格暴涨。分散的小农户就这样一直在价格 “蛛网”中恶性循环。 有人说,农产品涨价,主要利润都被中间商盘剥去了,其实也不尽然。如果农产品才涨一星期,那么确实可能被中间商盘剥。一旦涨了一个月,中间商手里早就没货了,再收购就势必涨价。 解放观点:有些舆论把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直接归结于我们散户太多。就连前段时间的牛奶标准之争,最后也被归因于散户过多,难以集中监管。 郑风田:提倡农业的规模化,成为近几年舆论的热点。但是它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国农村人口那么多,如果搞规模经营,那么多余的农村人口究竟靠什么为生呢?进城打工目前并不能成为他们的最终归宿。所以,产业的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待社会的整体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舆论总认为产业化就能方便农产品的监管,但就拿猪肉举例,我认为散户的猪肉是安全的。养猪很繁琐,就和养一个孩子似的,现在养猪的散户已经不多了,如果养,一般也就二十几头左右。由于猪圈就在自家院子里,农民不会让它变得太臭,环境不会太恶劣,猪与猪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而规模化养殖,一般都是高密度养殖,一养就是几万头,密度很大、气味难闻,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猪,反而更容易生病。监管养殖场,不让他们给猪打抗生素,不让他们研究添加一些工业替代产品,就成为我们的管理重点。欧洲现在提倡动物福利,就是给动物活动的空间,其实更适合散户的养殖方式。 解放观点:“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现阶段还有什么良方,可以破解价格波动的难题? 郑风田:欧洲和日韩等国,主要依靠农协,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农协直接到城市开连锁店,利润大部分归农民自己。或者通过农协,进行农超对接,按订单生产。这样既能保证供需平衡,又能有效追溯食品安全。 以英国为例,本国居民 80% 的蔬菜需求被四大超市垄断。农场主每年按超市的订单来生产,供需平衡,价格就不会暴起暴落。意大利的菜农也是通过直供的方式。该国规定所有的中小学生必须在校吃有机营养午餐。于是学校通过招标与周边农场主签订单,每天由学校的专门车辆来农场拉菜,农场主按订单数量来生产。美国是大农场生产,规模很大,又一直垄断着不少国际农产品市场,一般通过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从而降低种植风险。目前我国也建立了农产品期货市场,但达不到价格发现功能,规模极小的农户也不可能进场交易。我们的农户都习惯单干,更不可能直接去城市销售。所以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提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我想十年以后,或许我们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其次,合理的种植结构,是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别什么都种,这样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当一县一业发展成熟后,与产品相关的配套设施就能逐步升级,相关的加工、冷库、批发都可以在村落附近发展起来。当某地自己有了冷库、批发等体系,那么抗价格波动的能力就会增强很多。 再者,猪肉涨价,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因此政府可以根据各地饮食习惯,采取保护机制,比如老百姓平时常吃的几种食物,一旦涨价,就给予低收入居民相应的补贴。这样既能保护农民不受损失,又能兼顾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美国采用的是发放食物券机制,穷人每月领食物券,直接去超市换食品。以至于现在美国有些研究说,食物券是导致他们低收入人群肥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消费猪肉,以每年一斤的速度增加,这其实也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未来的心血管疾病同样令人担忧。
1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周经济评论: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
lxj6309 2010-11-21 22:24
在各发达国家还为经济不振发愁而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却在为防止通货膨胀而积极筹谋。 2010年11月1 7 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稳定价格措施。主要措施有四个方面: (一)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二)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三)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 11月19日,国务院又发布 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共十六个方面,其中既有短期措施,还有长期机制。不过,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属于短期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 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理论文章中,我们曾指出,农产品价格不应当为通货膨胀和CPI高涨负主要责任,那时是针对08年初的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在,我们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实际上,最新报道: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七连增连续四年 1 万亿斤( 2010-11-09 来源:三农在线 - 农民日报)。个别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可能与个别农产品经济周期有关,但是,普遍的农产品价格大幅变动对应的是农业经济的长周期,是不会常有的。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很难说,今年是农产品的普遍小年,至少粮食不是。在我看来,这次的农产品价格一波接一波到普遍高涨是流通现象,进一步出现全面通胀则主要是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问题。说到底,普遍的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要治理由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胀,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是实施反措施,即实行通货紧缩,如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门槛等。这些措施目前在我国已经实施。另外,现代经济学还强调预期的作用,即实际通胀和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存在正反馈关系。就我国政府目前的应对措施来说,似乎是多管齐下。而且舆论高度关注,有一种紧张空气。这在一方面刺激了人们的通胀预期。对那些企图借通胀发财的资本来说,他们是很高兴的。每一次通胀都是对普通劳动者的一次抢劫,是大资本的盛宴。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我国是与我们的制度目标背道而驰的。 从理论上来说,治理通胀必须针对不同的通胀类型进行处方。我国目前的通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谓的输入性通胀(这个输入既包括原材料等进口品的输入价格通胀,也包括输入的流动性),二是我国由于结构调整,从限制产业中退出来的流动性资本没有找到很好的出路,于是在流通领域乱串;大规模刺激性投资完成前期项目后,没有新项目也会在流通领域乱串。应该说,通过原材料等进口品价格输入的通胀不占主要地位,至于热钱就看我国控制得如何了(由于对此不熟悉,在此就不妄论)。所以,就国内政策来说,治理通胀的措施一是广开实业投资渠道,二是从一些生产-流通循环的关节点上进行限制性物价治理。把这个政策与我国扩大内需、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结构转型目标结合起来,就能变害为利。其次,疏通金融市场的流通渠道也能减缓流动性在实体经济中的危害。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2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
lxj6309 2010-5-18 18:15
这些日子,人们又在讨论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初。我在2008年曾做了一项关于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结果是,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贡献不大,甚至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现将主要结论贴在下面,与大家共同讨论。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8期。题目是: 基于新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农产品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解析。 【序】农产品价格问题牵动着社会每一个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严重时引起社会动荡,这我们已有教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共有五次超过10%的剧烈变动。第一次是1979年,上涨22.1%,第二次是1987-1989,分别上涨12%、23%、15%,第三次是1993-1995,分别上涨13.4%、39.9%、19.9%,第四次是2004年,上涨13.1%,第五次就是去年以来,2007年上涨18.49%,2008年也很可能超出10%。而且,有多次当统计局公报通货膨胀率或CPI时,人们明显感到与自身的感受不符。另一方面,中央为了提高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又必须支持农产品价格,给予巨额财政补贴,因此形成了一定政策困境,这在2007年开始的最新一轮通胀周期中非常明显。本文的目的是对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给出一个初步的理论说明,并用实际数据予以分析验证。分析的工具选用投入产出技术,但采用了新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结论】相对于非农业部门,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份额和产业关联影响力(a11和a12)在逐渐下降,所以,在没有其他因素推动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变动不会成为通货膨胀率和CPI上涨的主因。但是,也不能指望依靠农产品涨价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终途径是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单位劳动力生产率。虽然我们总是害怕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大影响城市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但是,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不能人为把农业限制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那样,农业的现代化就遥遥无期,农民的收入问题就会长期困扰我们。这就意味着,我国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个人分类: 经济学|2881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