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摄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婆罗洲热带雨林生态行——蟲
yh77 2019-8-9 23:14
雨林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孕育了丰富的物种,生存的压力使得生命各显神通,发展处个性迥异的样貌和生存策略。因此雨林生命物种非常丰富,但是每个种的数量却不见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雨林的生态是一个精巧而脆弱的系统。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蟲类超多!喜欢找虫子的人肯定会爱上雨林。 1. 黄猄蚁巢。黄猄蚁是婆罗洲雨林中常见的蚂蚁,会用树叶做成蚁巢。有趣的是它们掌握了高超的缝织技巧,成蚁会将幼蚁举起,对准需要缝合的位置吐丝,代价是用来制巢的幼蚁将不再能发育长大。 2. 一只帅气的驼螽。 3. 螽斯若虫,虫小胃口大,吃树叶可不客气。 4. 超帅气的蚂蚱。 5. 蜚蠊,和蟑螂是一家。在雨林里,小强也变得可爱。 6. 各种蜚蠊。 7. 各种蜚蠊。 8. 蜡蝉的若虫。全身长满白色的羽毛,其上可分泌蜜汁,可以吸引蚂蚁来食。 9. 蛾蜡蝉。 10. 广翅蜡蝉。 11. 长吻蜡蝉,也叫龙眼鸡。运气不错,在一颗树上看到三只。 12. 龙眼鸡。 13. 棘竹节虫。 14. 带绿刺的棘竹节虫。 15. 瘤象鼻虫。 16. 金斑虎甲。 17. 正在羽化的幺蛾子。 18. 幺蛾子。 19. 一种萤火虫的若虫?不确定,但是看到了这货的腹部可以发出荧光。 20. 一只大锹甲! 21. 犀金龟。 22. 红蜻蜓,长相很别致。 23. 豆娘。 24. 一只像蚂蚁的猎蝽。 以下几张怕虫者谨慎观看。 25. 蚰蜒。逆光下可以看到身体是紫色的,有种别样的美丽。 26. 蝎子。 27. 鞭蝎。尾部会喷出酸液的。 28. 红色大马陆。 29. 在给自己做清洁的马陆。 30. 有多大呢?上手看看就知道了。马陆性情温顺,没有毒,千足虫爬在手上有种别样的酸爽,试试就知道。 31. 最后是可爱的蜗牛。 32. 超漂亮! 33. 就快到终点了,加油! (待续)
7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鸟类摄影漫谈之分类
热度 9 mimu 2016-1-7 18:07
趁着下班前的一点时间,写点东西。 先说说鸟类摄影的若干类型吧。 鸟类摄影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摄影门类,在中国已经有数万人的发烧友和庞大的产业支撑。我的朋友中,既有不少这方面的顶尖高手,也有很多初级爱好者。上个星期的一个早晨,我在电梯碰到一位楼上的大哥,背着摄影包,身穿迷彩服,可谓是全副武装,兴冲冲地要出门,一问,原来是准备到东湖梅园去拍诱好的北红尾鸲! 诱拍我是不支持的。我不好打击别人的热情,但是还要做一点引导工作不是?于是我告诉他,要拍就拍绣眼鸟的花鸟图!嘿嘿,绣眼鸟不是那么容易被面包虫引诱的,但愿这位大哥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该拍些什么类型的鸟类照片。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鸟类摄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记录照。这是鸟类多样性调查最直接的证据,哪怕图片质量欠佳,但是你拍到就是最好的数据证明。典型特征清晰可辨,可以识别出鸟种,就是这类记录照的基本要求。这类照片后期只能做剪裁、亮度、对比度等基本调整,不可以PS。对庞大的科学网读者人群来说,这是我优先推荐的。毕竟大家的科学素养较之普通人群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很有可能某位读者在今后旅途中不经意的随手一拍,记录到一个国家鸟种新纪录也未可知。现实一点说,发现个省级鸟种分布新纪录还是机会很大的。 多数时候,自然生态摄影师拍到的都只是这种水平的照片。这实在是算不上大片。但在很多地区,大麻鳽都算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一不小心,在严东湖捡了一个新纪录:叽咋柳莺。虽然片子背景杂乱 , 但是主体够清晰。 第二:图鉴照。图鉴照的基本要求是姿态要比较规范,没有遮挡,鸟的特征要充分展示。大,便是好,高清是这类图片的代名词,最好是要能够数毛。每个鸟种的图鉴照可以包括雄鸟、雌鸟,成鸟、幼鸟,及冬羽、夏羽等等。看起来也不算太难,近就可以是不是?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你需要对你的拍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关键的特征在翅斑还是顶纹......有时候,还要拍摄到飞起来翅膀展开后的斑纹才好分辨。做一个好的摄影师并不简单。这类图片在鸟类志、科普中用途很大,有时候很可能为你的图片卖个好价钱。 有些有一定经验的观鸟者也会把它当做北红尾鸲的雌鸟。其实不然。这是黑喉红尾鸲的雌鸟。注意和北红尾鸲的雌鸟相比,没有白色的翅斑。 上面这两张分别是 金翅雀的成鸟和亚成鸟。看出来区别在哪里了吗?胸部有纵纹的是亚成鸟。 柳莺的辨识是鸟类识别中最难的。需要综合顶纹、眉纹、嘴色,腿色、翅斑、臀羽等各项因素进行判断。这张白斑尾柳莺的片子看起来平淡无奇,其实是等待了相当长时间才拍摄到暗含各要素的角度。不过,进一步确定如果有现场录音就完美啦。 第三:行为照。这个其实也可算在记录照之中,但是因为要求更高,所以单独列出来。这类照片可以记录鸟儿的捕食、贮食、筑巢、求偶、育雏、打斗、迁徙等各种行为。仔细观察,有可能有些行为是此前未见经传的。注意,拍摄育雏期间的图片,可能造成亲鸟弃巢,要慎重,一般不鼓励拍摄及发表,公开时也要滞后,并隐含时间地点等关键要素。 捕鱼的黄尾鳽。注意看它的喙,像鱼叉一样直接刺破了鱼儿的身体。 这张红头长尾山雀做图鉴照有些不合适,因为鸟喙被遮挡。但是请看它筑巢的材料,人工织物对吧? 风沙中将嘴巴埋在羽毛中的红颈滨鹬,微微眯着眼睛盯着5米外趴在沙地上口鼻满是沙尘狼狈不堪的我。 第四:生态照。简单而言,就是照片要能反应鸟类的生态环境,鸟儿本身不需要占据太大的比例。很多风光摄影的佳作中都可以看到鸟儿的身影。 紫云英花海中的繁殖羽牛背鹭。这么远的距离,眼神光是断然看不到的,可是还是一张不错的片子对吧? 柳絮飘飞的日子,一只小白鹭翩然而至。 渔港码头的澳洲银鸥。看背景,就知道这是外国鸟对不对? 白骨顶鸡、绿头鸭和银鸥。澳洲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国游客则是受宠若惊。 第五:艺术照。我们常说的花鸟图基本都可以归到这一类。目前国内鸟人诱拍、摆拍的也多数是这一类。 但是,诱拍、摆拍,首先是用一个框框把自己的思维给限定死了,出来的鸟片,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其实并无太多艺术性可言,而且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缺乏创新,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拍这些垃圾片,是非常不划算的!!! 还是红头长尾山雀,如果没有枝头上那两根若有若无的蜘蛛丝作为画眼,这张片子或许我会删掉。自然摄影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发现这种你无法预料的场景。 近景可怜的花骨朵与远景繁茂的盛开的梅花形成对比,加上那明亮的眼睛......这张红胁蓝尾鸲的雌鸟的照片,在不经意下被拍摄,在上百张片子中筛选出来的一张。 山雀献寿图,吉祥的场面献给大家,祝大家新年吉祥!你可以预料到黄腹山雀吃腊梅花或者果实,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还会来个仙人摘桃还逃之夭夭吧? 好的鸟片,要敢于标注: 此片谨遵自然生态摄影道德规范 ! 这只灰背鸫正准备偷吃菜地里的乱菜叶。在武汉大学逸夫馆背后的菜地拍摄。 当然,这几种类型的图片概念只是相对而言,常常会有交叉,某些作品完全可能具有多重属性。大家可以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注意把握。
13727 次阅读|20 个评论
非诚勿扰:猫蛛的伤心
热度 6 ecoliugy 2015-10-16 17:56
雌猫蛛为何离美食而去? 今天翻看照片,无意中看到去年3月拍摄的一张猫蛛照片。当初拍摄时候,漫不经心,只觉得哪里不对劲,今天再看,特别是放大了看看才发现,这景致下面,其实隐藏着一个惊天大秘密。 那一天中午,我背着相机路过藤本园,看到一植物叶子上一只猫蛛,怎么背对着一只姬蜂。猫蛛,故名思议,就是行为像猫一样的蜘蛛,英文名为lynx spider(猞猁蜘蛛)。意思是说,这种蜘蛛不结网,捕食的时候,像猫一样跳出去伏击对手。一旦得手便会死死咬住猎物,一般情况下只见它咬住猎物的场面,而像这种背对着猎物的情况着实少见。看了上万只蜘蛛,我还是头一回看到。 当时只是觉得奇怪,咋雌蛛会背对着如此美食呢?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它吃的太饱,将其固定在叶子上呢。我还看了看四周,发现这只雌性猫蛛就住在这几片叶子周围。在其中一片叶子上甚至已经用枯叶搭建好了一个巢穴,估计准备产卵了。 今天我不经意间把图片放大了一看,原来这个场面是一个无情的拒绝场面。在此姬蜂下方,竟然有一只雄蛛,由于当初肉眼没看到雄蛛竟完全没意识到。原来雌蛛背对着猎物的场景,是雄蛛送礼物给雌蛛,被拒绝的瞬间。要当初发现是这样的话,一定要打开手机,给它来首“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的瞬间”的音乐。 从放大的图上看,姬蜂体下有一只体色成淡黄色的雄蛛。不知为何它竟然被雌蛛美美拒绝了。我们也不知道它怎样捕获这么大一只姬蜂的?多数情况下,姬蜂可是蜘蛛的天敌之一。有的姬蜂那可是专门寻找蜘蛛作为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便刺入蜘蛛,放毒将其麻醉,做成“植物人蜘蛛”,然后抬回洞中,将卵产进蜘蛛体内,等幼虫孵化后慢慢啃噬新鲜的蜘蛛肉,直到幼虫孵化。吃天敌的肉,喝天敌的血,难道蜘蛛美女心软了不成? 生态摄影真是个增加人对自然感情的好东西,摄影不仅增进了人对动物的理解,而且让人看到更多日常容易忽视的细节,最终让人更加热爱自然。当然,现在随着手机功能的日渐强大,生态分享都不一定需要相机了。现如今,手机拍照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可以录音录像,还可后期处理,还可及时通过微博微信等与朋友分享,一起欣赏自然之美。 雌性猫蛛的枯叶茅房 原来这坨美食是雄蛛送给雌蛛的礼物
9500 次阅读|6 个评论
雨林魅力:版纳植物园的一些精彩瞬间
热度 12 ecoliugy 2014-11-27 18:13
福寿螺,入侵中国南方水系,危害巨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它将会继续向北扩张。 虽说有害,但福寿螺还是有精彩的一面,特别是它的卵呈粉红色,颜色独特艳丽,非常精美。 华绿螽,夜间蜕皮场景。螽斯在中国文化里是能生育的象征,诗经中便有一首诗《螽斯》, 说“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 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表现出对螽斯的生儿育女的羡慕之情。故宫里还有道门叫“螽斯门”, 格格们出嫁时便从该门抬出,也是希望格格们像螽斯一样,多为皇家生儿育女。 巨拟叶螽,生活在热带,为最大的螽斯种类。 民间对螽斯的认知就通俗多了,直接叫 “大绿(lu)蚂蚱”。在西双版纳,很多人喝酒划拳的时候,便会说“ 大绿(lu)蚂蚱满 天飞,按着按着又放飞。。。 ”,以此来烘托氛围。 姬蛙。个头很小,叫声极大。常常藏匿于石头或灌丛间,夜间发出巨大叫声。 油麻藤,豆科黑紫色花植物,形态与紫藤花相似,但发出一股臭味。颇为奇特。 油麻藤种类巨多,这个种叫刺毛黧豆,花臭而且有毛,碰到毛后会痒。我一哥们被它的臭味熏得想吐。 巨蟹蛛捕食。该巨蟹蛛个头巨大,为迄今在西双版纳见过最大的蜘蛛。 这种巨蟹蛛不结网,为游走型蜘蛛,伺机捕食。嘴上有一副巨大的牙齿,动作精准迅猛。 哥们,你的手还敢更靠得更近一点吗? 蜡蝉。俗称花姑娘,常常生活在臭椿树上,展开翅膀后,艳丽多姿。 蜡蝉有意思的是它利用白蜡来防御。张开翅膀后可见满肚子上都是白花花的蜡质。 兰花蕉、中国特有植物,珍惜濒危植物。兰花蕉叶似芭蕉,花像兰花。 花开后具有一股死耗子的臭味,极为浓烈,非常奇特。 兰花螳螂被称为最美丽的昆虫,它形态上模拟花朵,以吸引昆虫前来,然后将其捕食。 有研究证明,兰花螳螂吸引昆虫的能力比同色的花还强。生态学上将其称之为攻击性拟态。 清明花,原产滇南的藤本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清明花大而洁白,极为精美。 由于不被社会所知,园艺上运用并不多,但在版纳植物园已非常成功。 一种吃蜗牛的钝头蛇,一哥们鉴定为棱鳞钝头蛇。生活与东南亚地区,云南特有,很少见。无毒,性格温顺。 有趣的是,受到威胁的时候,它会卷起来,像一坨便便。查了查资料,研究非常稀少。 这是一种比较奇特的蛞蝓,有半个壳被肉质膜包住,既不同于蜗牛,又不同于无壳的蛞蝓。 照片初初看是它在取食什么动物的卵,其实是它在产卵。它的生殖系统反转到 前面。看起来有点像在用“嘴巴”产卵。热带雨林真是神奇,散发出无穷魅力。
11709 次阅读|17 个评论
西双版纳雨林美景图选
IrisXTBG1 2009-10-27 08:47
雨林深处是我家 雨林印象 雨林诗话 雨林山寨 雨林环境的平流雾 以上图片均选自云南生态摄影大赛作品
个人分类: 出门看看|9979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