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登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涉禽也登高
热度 1 huailu49 2019-12-30 10:02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193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律 登高 (新韵)
热度 3 刘玉平 2019-2-24 22:42
五律登高(新韵) 无限春光好,同学相伴欢。 乡关呈美貌,众岭似泥丸。 方过田间道,恰凌塔畔岚。 翁儿齐问顶,胜景在高山。 ——2019年2月6日,登家乡凯里小高山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4613 次阅读|5 个评论
重阳
pingguo 2017-10-28 12:36
秋日的天空最高的这一天,登高, 既充满希望又令人绝望。 我曾经放弃登高, 放弃对菊花的爱, 当我远离,闻不到它的芬芳。 我放弃了对你, 对跟你有关的大自然真与美的猜想。 这一天谓之重阳, 易经中的两个阳数在深秋相遇。 “重”字还有另一层意思, 不是时不再来, 而是昔日重来。 唯有汉语给予我这样的乐观。 当我们老了, 生命的卦象止于某一天, 用我们的名字命名的信息将会留下。 未来无数个九月九, 有人读起这些诗句, 同时读起你, 读起你在他生命中的存在。 2017-10-28
个人分类: 诗歌|1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瑞士行之三: 登高
热度 1 eugenef 2014-11-20 19:09
页首图片:清晨散步路线 第二天的清晨醒来,老婆就起床去看窗外,发现远方有朝霞,感觉是个晴天,她 非常高兴。醒的挺早的,接着睡下。我在床上迷糊了会儿,睡不着就想起来到外面去转转。于是就穿衣起床,到楼下带好外套就出门了。 彼得家的房子是在山坡高处,附近是很大的一片草地,还有森林。我沿着山坡上的小路往草地走去。先是沿着草地中间的小径,不久遇到一家清晨出来遛狗的人家,我跟他们打招呼,说我是从中国来拜访彼得朋友的。人家非常热情,告诉我去山坡的上面,那里可以看到苏黎世的主城区和苏黎世湖。我就绕着草地高兴地往坡顶方向去了。 坡顶有一圈大石块围成的台子,人站在石块上,真的可以看见远处的苏黎世机场,还有飞机在起飞和降落。往另外一个方向,可以望见苏黎世湖和苏黎世的主城区。清晨还太早,天还基本是灰蒙蒙的。我站在石块上,拿出手机拍了许多照片,但由于光线不是很好,效果很差。远望去,附近有几座教堂。我在那里逗留了一刻多钟,感觉天亮多了,应该回家去吃早饭了,就往彼得家走。 到了彼得家,没有进门,先去他家的院子转了转,非常精致的院子,有四、五棵小果树。天气凉了,院子里只有些许花还在开着。我新买的房子也有院子,我就拍了几张照片以待回去时做参考。转完院子,就去房子门厅,发现外门可以打开,内门却从外面打不开。出来往楼上看看,感觉都还没有起床,索性就到山坡下去溜达溜达。因为心里一直记得彼得昨天介绍附近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我只记得英文的简称ETH。这座大学我在平时搜集的一些学位论文里是相当熟悉的,只是一直认为是在瑞典,而昨天碰巧彼得说就在苏黎世,当然是特别想去看看的。 所以,就沿着山坡往下走了,路过每个路口都留意记下路口的特征。走过轨道线,我又担心起来,怕走太远,一会赶不回去吃早餐。昨天开车路过ETH的时候,也不知到底是在城里,还是离彼得家有多远,所以,最后放弃了。倒是附近一座教堂引起了我的注意,感觉与德国的教堂不一样。德国的小教堂,一般都是一头是钟楼,另外一头是进口,有点像仰着头的蜗牛。仰着的蜗牛头就是它的钟楼。人们从一头进去,都是经过昏暗走向光明,而有钟楼的那一头一般是牧师讲经的地方。而这个矮一些的部分一般都是一层,这个教堂不一样,外面看像是两层。我就走近教堂的门推一推看,门是开着的,我就进去了。因为外面开起来像是两层,从里面看,它的玻璃窗有两层。早晨走了很多路,我挑选了最后一排一个椅子坐了下来,心里却想起了背诵一遍心经。也就闭上眼睛,在那里默诵着心经的260个字,试着做了两遍,才感觉像是记全了。 然后坐在那里看看周围,旁边有一个侧室,摆放着圣母玛利亚的像,下面点着一支蜡烛,我想去那里看一看。在圣母前站了一会,想找投放买蜡烛钱的箱子,没有找到,我就直接拿了一支蜡烛点上了,又默诵了一遍心经。这次总算完全记全了,又留意到旁边摆着留言本,我就去在留言册上默写了一遍心经,记下自己到这里来过。值得一提的是,圆珠笔是红色的,我默写的心经,是红色的笔迹,圣母玛利亚收到了吗?会接受吗?做完这些,我高兴地走出了教堂,准备回彼得家了。 刚到家门口,彼得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了。问我去了哪里,接下来大家忙着早餐。边说着话,边忙完早餐。有太多可以讲的啦,切面包的刀也有故事,那个刀刃是阿尔卑斯山的许多山峰。而餐桌的位置,靠窗的是留给客人的,可以观赏窗外的美景。尤其是他家里没有钟,钟在窗外,是不远处教堂钟楼上巨大的两面大钟,像是特意为他家设计的。嘉碧太太就是在早餐结束的时候,看一眼窗外的时钟然后跟我们讨论今天的行程。她要带我们去一座山顶,沿着山顶可以走2个小时左右,我们大家一起乘坐电车过去,一直可以到接近山顶的地方下车,稍微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山顶。山顶可以浏览整个苏黎世的美景。 收拾完毕,带上相机,出发。 乘坐轨道车在城里只要转一次车,就来到了接近山顶的终点站。附近有儿童玩耍的设施,儿子跑过去要玩那个转的秋千。彼得留意着,跑过去,投放了硬币。一个瑞士小丫头和我的儿子坐着秋千都很开心。然后往山顶走,路边有许多介绍太阳系各大星球故事的标牌,每个地方都可以停下来,读一读,大家聊一聊。路边的路灯是像是长颈鹿顶着4个灯泡,我拍了几张照片。 路过一个很高的信号发射塔之后,观览苏黎世最好的观光台和类似埃菲尔铁塔的观光塔就出现在你面前了。我跟孩子和夫人先爬上观光塔楼,彼得夫妇在下面遇到了一个熟人在那里聊天。我们一边往上爬,一边按动相机的快门,把远处的、近处的、高处的、身下的各种美景采集到相机中。苏黎世湖像一轮弯弯的月牙,静静地躺在那里,弥漫的雾气和早晨的霞光融合在一起,遮住了远处雪山群峰的清晰面目。后来彼得也跟着上来,给我们解释了许多。远处的雪山是什么名字,还有哪座雪山他年轻的时候跟他的嘉碧夫人一起攀登过。我们还找他家的房子在哪里,以及ETH的主校区和分校区在哪个地方。 天公作美!旭日的温暖,清澈的天空,安静美丽的湖泊,远处洁白的雪山群峰,是多么的令人向往。我到过大海,去过青岛和海南三亚的海滩,去过北海的荷兰海牙,去看大海,是人们对辽阔的远处的向往和憧憬。但在这里,在繁华的苏黎世都市,只要登上于特贝格山就可以瞭望远处,那种登高接近天空和阳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所有的美景都在你的脚下,远处遥远的阿尔卑斯山在你的眼神中,再往更远的远处就是东方,我的祖国了吧,就是神秘的喜马拉雅山群峰了吧。 登高,是每个人对空间的向往,是对自己日常居住的小房子空间的出离,是心的神往,愿健康的身体载着心的神往到达远处、高处,如此理解,路边许多的关于太阳系各大星球的标牌介绍更是塑造了到达遥远的星球的神往,这是多么体贴入微的景观构思! 嘉碧夫人没有上塔楼,她跟朋友聊完天就在塔楼下坐着等我们。我们浏览完,跟彼得合完影,就下塔楼去找她。儿子爬完塔楼,下来说肚子饿了,彼得去帮着买了十字架面包。然后我们就沿着山脊准备往更远处去。从这个观光山脊下来,我特别留意旁边特别陡峭的石壁,石壁裸露着各种砂石,看着像是混凝土,就问彼得先生,彼得先生和嘉碧太太解释这是天然的,是冰河纪时代的砂石。来到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冰河纪时代的砂石墙作为背景,让我老婆跟彼得夫妇一起合了个影。 如是,登高带来的还有“超越时空,回到遥远的过去,冰河纪时代”的感受。写这篇瑞士行之三的时候,我想怎么确定一个主题,随意思索着就想到了“登高”。登高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关于登高的诗篇不计其数,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人们传唱,因此我们有了一个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此诗为王维17岁时所作,应该作于公元717年,距今有约1300年的历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 701 年- 761 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所讲的是这年的秋天农历9月9日王维在异地他乡,思念他的朋友和亲人,在这个的日子,突然感觉故乡的兄弟朋友 插着茱萸 登上高处,会少了他一人。现在,我们在异国他乡,故乡的亲人和兄弟朋友们,我们在苏黎世的于特贝格山顶登高而望,心里望的是与你们在一起的亲切。一张以冰河纪时代砂石为背景的照片,一对年逾古稀的彼得和嘉碧夫妇陪伴我们这对年轻的夫妇,我想他们心里望的也是跨越年龄的亲情和友情。 沿着路走,路边的一丛爬山虎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婆说要过去跟它合个影。我拍照,拍完照,老婆惊异无比,看到鲜艳的叶子上停着一只漂亮的蝴蝶。彼得过去仔细拍照,嘉碧夫人解说彼得对蝴蝶有极度的兴趣,特别喜爱对蝴蝶的收藏和研究。彼得拍完照接着话茬解释这只蝴蝶的特殊之处,是它的翅膀背后有个白色的字母C图案,它的腿是白色的。我们凑上去细看真的发现有,且藏在翅膀下的腿是白色的,所以又对彼得对蝴蝶的知识敬佩不已。我也想上前多拍几张这只蝴蝶近照,但这么多人的关注惊动了蝴蝶,蝴蝶飞起的刹那,我按下了快门,拍下了上面的照片,不用去找蝴蝶在哪里?飞舞的蝴蝶在嘉碧夫人的额头处。抓拍的照片倒是恰到好处。 沿路我们还对树上的青苔会开花、路边的一丛小蘑菇感到很大的兴趣,我都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精美的时刻。 下山之后,彼得夫妇带我们游览了苏黎世的主城区和苏黎世湖边,还尝了瑞士的当地的烤香肠夹和面包。吃完香肠和面包,儿子要冰激凌,我们就去苏黎世湖边去找,带着剩下的面包去湖边喂鸭子、海鸥和天鹅。广场上有一个艺人在跟一帮孩子表演肥皂泡秀。我抓拍了几张照片。 无论是登高,还是冰河纪的砂石墙、路边的蝴蝶、会开花的青苔、草丛中的蘑菇、艺人的肥皂泡和剩面包喂喂鸭子和天鹅,让我们感受和体会的是生活中保持对各种细微生命的好奇和兴趣,如是,就是享受生活(Enjoy life)吧。
个人分类: 游记|3268 次阅读|2 个评论
佘山:登高望远
热度 1 huailu49 2014-10-12 06:32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129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阳节与千佛山
热度 13 fdc1947 2014-10-3 07:43
重阳节与千佛山 今年的国庆与重阳两个节连在一起了。重阳是传统节日,自有许多民间习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登高。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呢?梁代人吴均在《续齐谐》里面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汝南郡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着费长房学道。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让他赶紧回家,带着家人把茱萸放在绛紫色的小袋子里,系在胳膊上,登高处饮菊花酒。可消此祸。桓景照着费长房的办法,全家登山。到晚上回家一看,“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费长房告诉他,这些“鸡犬牛羊”替他们全家死了,他们家就从此安全。 这当然是古人的故事。我们想象,如果桓景到官府去报案,“警察叔叔” 首先怀疑的对象就是那个费长房,费长房当然有投毒的嫌疑 。不过,桓景并不去报案,他一心相信费长房。不管怎么样,后来大家都相信桓景的故事,到九月九日那天一齐去登山了。 重阳登山是一件很好的活动,到了重阳节前后,秋高气爽,在风和日丽之下,举家出行,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平日紧张的神经,实在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重阳登山当然主要是城里人的事情,还要当天去,当天回,因此,人们所登之山必定离城不远,也不必有多高。千百年来,离城不远的山大多会有些名胜古迹,名人的逸事传说,古刹道观如此等等。全国最有名的这种小山莫过于苏州的虎丘、杭州的灵隐。历史上的名人在那里留下了不知多少诗文。 从各方面的条件看,济南的千佛山(原称历山,到了隋代,山上刻了许多佛像,才改称千佛山)完全是第一流的登高好地方。 首先,它离城池很近,距离济南南门不过4里地光景。 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就在大明湖北、有名的“四面荷花三面临”的小沧浪处,还能够看到它在大明湖中的倒影,这就有名的佛山倒影。多年以前的一个下午,本人就曾经见到过这一景色。这足见千佛山离城之近。当然,如今湖南边的济南城里高楼林立,倒影恐怕再也难以见到。 第二,它景色优美, 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描述说:“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的屏风。” 第三,它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这在全国的大城市里是最悠久的,绝对的No1。南方人举出数十百个文人才子,山东人用一个孔夫子把他们都压倒了,而这里的却是孔夫子的“偶像”——大舜。 史书上说:“ 舜耕历山, 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 ”对于历山在何处的争议,宋代曾巩曾经说,耕、渔、陶、作什器这些事情,都是大舜早期的活动,应该彼此相距不远, 雷泽、河滨、寿丘、负夏这些地方都在“鲁卫之地”,“耕历山在齐,皆东方之地”。 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何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济南就称“历下”,西汉初年,就成了历城县,那时候还没有各地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名人的事情。 所以,从文献上看,如果历史上真有大舜这个人,他耕于济南历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有舜耕历山这样有根有据的历史传说,有隋代石刻佛像那样真价实货的历史遗存,在加上有《老残游记》那样生动活泼的文学描述,千佛山确实是一个登临游览的好地方。 虽然我数十次去过千佛山,但是,在重阳节去千佛山却只有年轻时去过一次。原因是重阳节前后那里去的人实在太多了。 据说至少从元代开始,千佛山的重阳庙会就远近闻名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曲艺、杂耍都汇集于此,各地的土特产品、民间的各种手工业产品和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特别是山东各地的农副产品和风味小吃,吸引着看山会的青年男女和孩子,往往把山北一带绵延十数里路挤得水泄不通。有时候是真正的寸步难行。 当然,这样的重阳盛会之中,流氓小偷、不法之徒自然也少不了。在1979年拍成电影的吕剧《逼婚记》,说的就是明代国舅爷 洪彦龙 ,在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上,看中了济南才子兰中玉之妹。洪彦龙以赏菊吟诗为名,将兰中玉骗进府中锁在客厅,逼其代妹应亲。兰中玉逃出客厅,但被发现,洪府紧闭院门搜查,兰中玉无处躲藏,逃上了洪彦龙妹子的绣楼,受到青睐……。1979年的时候,全国一年也没有几部电影上映,所以每一部电影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我是一个图清净的人,对那些商品也不感兴趣,所以在重阳节就再也不去凑这样的热闹了。 几十年来,千佛山公园比原来扩大了许多倍,新建了许许多多游览区。 新建成的旅游景点虽然吸引了许多游人,往往粗俗而同质,但是,在千佛山下,有一处景点却完全与众不同,我很喜欢那里,那就是大舜石图园。 大舜石图园在上山主道的东面,在一片600平米大小的圆形石质地面上,矗立着九根巨大的方形石柱,每根约三层楼房那样高。石柱为四方形,黄冈石质,给人的印象是原始的未加琢磨的石头。中间三根排列呈品字形,三根石柱上方顶着一块长方形巨石,上刻篆书大字“大舜石图园”。这三根石柱粗糙的表面上,分别雕刻着皇帝战蚩尤、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以及东夷族的图腾百鸟朝凤的图像,图像粗旷而古朴。 其余六根石柱围绕在周边,分别雕刻着尧舜相见、命禹治水、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修缮仓禀、浚井出险、象酒下毒、东巡诸侯、潇湘遇难等大舜的生平事迹,都是仿原始的摩崖石刻。 围绕这圆形石质地面的,是约3000平米的翠竹和花木。在花木丛中也分布着若干根较矮的方形石柱。整个环境显得古朴而自然。 来这里游览的人极少,偶然路过几位也是看一眼就匆匆而去。我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受阳光和安静。 去年,在这里增加了对图园的说明,都是白话的,浅显而详尽,但是,好像仍然没有什么人对此感兴趣。这与西边一二百米以外的卧佛、观音以及财神等边上的人声鼎沸、香烟缭绕形成明显的对比。 看来,要使人们对于这样粗糙的石头和古朴的图画感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5750 次阅读|28 个评论
过 重 阳
mqr 2014-10-2 15:08
过 重 阳 分道凄凄在重阳, 阴阳漫漫各一方; 天宫可有九九节? 云里何处觅花黄。 屈指一离十四载, 擦肩难识两鬓霜。 万众登高需把酒, 我独无力自临觞。
个人分类: 学诗|2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阳杂说
热度 9 fdc1947 2012-10-23 09:14
夏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三、五、七、九被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被称为阴数。我们人生活的空间被称为阳间,阳间的人总不大喜欢阴,把蛇、老鼠这些令人厌恶的动物称为阴物。一年之中,重阳的日子,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重要的节日。九是阳数之最,《易经》中索性用九表示阳。于是,重阳的名字就理所当然的赋予了九月九日。 我懂事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了。老百姓轰轰烈烈搞建设,批判旧社会、旧思想,阴啊、阳啊之类的东西没有人提起了。重阳节只剩下一个名称,家里父母只是说一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能会买几块黄松糕、赤豆糕之类的给我们吃吃。由于没有什么特色,印象并不深刻。至于登高一事,家里从未说过。那是读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之后才知道的。 再后来看登高的来历,知道了费长房,据说这是东汉的神仙一类的人物。“ 汝南 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 “ 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 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 “ 此可代也。 ” ”于是,后世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 看了上面这段话,我想不少人会和我一样,怀疑费长房这家伙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如果,现在出了这么一个案子,家里死了这么多鸡犬牛羊,警察们怀疑的第一个对象便是费长房。他把人家骗上了山,然后往人家家里下毒,药死牲畜,如此而已。但是,近二千年以前的案子,断不清楚了。骗子也罢,神仙也罢。大家跟着登高爬山,已经千年。何况登高爬山,锻炼身体,实在是一件好事。即使偶然爬爬山,也是享受生活。所以,人们宁可相信这是神仙对人们的恩惠。 登高不光是锻炼身体,也不仅仅是陶冶心情,享受生活,更主要的是讨个吉利。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总是想高人一等,往上爬。过去,皇宫的三大殿是最高的建筑,三大殿上皇上的位置是最高的。直到如今,据说是人人平等了,可是,还是有高级干部之称。学校里还是为了讨一个高级职称打得一塌糊涂,或痛哭流涕,或挥舞老拳,或请客送贿,或出卖色相等等等等。所以,重阳之时,讨一个步步登高的口彩也是一桩好事。 人们重阳登高,兴高采烈。商人们要趁机多捞一把,农民和小贩们也想多赚一点,于是,各地的重阳山会便兴隆起来。兴旺了许多百年。不巧得很,我小时候能够自主活动时已经是 50 年代中期,那时候讲合作化,讲走社会主义道路了,又要上学,家里又穷,所以对于家乡的虎丘山会说不出什么来。后来改革开放了,我也定居在济南,知道一点济南的千佛山山会。 济南的千佛山会在山东省很有名的。拍成电影的吕剧《逼婚记》,就说的是国舅爷 洪彦龙,在重阳千佛山会上看中了才子兰中玉的妹妹兰贵金,便要抢亲,最后反而搭上了自己妹妹的故事。如今, 重阳前后,山会上更是人山人海。年轻的时候,陪太太去挤过几次,头都发晕。太太倒很感兴趣,每次都能够买到一些平时见不到的民间的小工艺品。现在,年龄大了,我劝太太也不去了,为了淘到一点小玩意儿,万一被挤出了事就不值得了。 中国人长期贫穷,过节总是要弄点好吃的。讨口彩、图吉利,这又是几千年的传统。于是,重阳节吃重阳糕就是一个传统。糕者,高也,还是要图高升。糕中还要放枣,以期早点高升。过去连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也要与民同乐,“ 重九日,敕赐百官花糕宴 ”。不过,上古是没有这个糕字的,至少在儒家五经中没有。这是一个后起的俗字,于是,文人作诗便不敢用。据宋代 邵博所撰《邵氏闻见后录》说,: “ 刘梦得 (即刘禹锡——博主注) 作《九日》诗,欲用 ‘ 糕 ’ 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 ” 这样,才被二百多年后北宋的宋祁笑话,说: “ 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  (转引自清·顾禄《清嘉录》)过去文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用字严谨。北京烤肉季的老板,请齐白石用篆字写烤肉季的店面匾额,烤字并没有篆字,齐白石先生虽然吃人家嘴短,写了篆字“烤肉季”,但是又在匾额后用小字注出,烤字为“ 自作篆 ”。现在是反过来了,最好是用一些谁也看不懂的“火星文”,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才叫做文章和诗。 说远了,还是说高。现在人们虽然要步步登高,但是,也不是什么都是高好。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就不好,人们趋避之。不过好得我们的祖先早就替我们想好了。上面说的神仙或骗子的费长房给他的徒弟桓景的方子里就有:饮菊花酒。不过,这也不是费长房的发明,据《西京杂记》中记载,被吕雉做成人彘的戚夫人的宫人贾佩兰称:在汉宫之中 “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 不过好像汉宫中人也并没有长寿。古人写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诗词很多。现在,大家也都喝菊花茶。我想,饮菊花酒、菊花茶应该差不多,用我们化学家的术语,无非都是用溶剂把菊花中的不知什么成分萃取出来而已,如果是有机成分,乙醇作溶剂更好,不过,热水一遍遍的冲泡也差不多。我们的前人为他们的后人想得很周到,几乎无微不至,喝菊花饮料竟然还能够抗电脑的电磁辐射,这对于我们坐在电脑前上网的各位真是福音。 由高说到了糕,唱戏的唱“赵子龙老迈年高”,说相声的说成“赵子龙老卖年糕”。老迈年高等同于老卖年糕,于是,这些年重阳节就成了老人节,而且据说现在已经改称老年节,可以与青年节相对称。我国的老年人数,现在大概接近青年人了,将来还有可能超过(前提是现有定义不变)。所以,设立老年节,更加关爱老年人,是有必要的。 人老了,器官要退化,大脑要退化,老人有时候跟小孩似的。有人戏称无锡人称小孩为“老小”就是此意。老年痴呆病人会越来越多,据记者们说,老年痴呆有歧视之意,因此,他们呼吁,改掉此称呼。现在是公务员怕记者,记者一报,公务员就考虑乌纱的问题。因此,卫生部连忙响应记者们的呼吁,声称要改名。不叫老年痴呆,叫什么?叫老年聪明吧,不歧视了。但是,这样,聪明就成痴呆了。与其花力气改个名称,不如踏踏实实地宣传科学,给大家(包括记者们)讲讲,如何多动动脑筋,以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5769 次阅读|24 个评论
重阳环保登高小结(照片参与者同意后补充)
moxj 2010-10-18 21:03
好久没有日记了,重阳节登高以后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没想到有 20 几个同学没被我的捡垃圾倡议吓跑,跑来参加了活动,非常感谢大家。我不写几句也确实说不过去。 活动的收获各不相同,我就不写了。下面把几点不足提一下,希望大家共同进步。 关辉活动结束以后和我讲没有在活动中互相介绍认识。我觉得我们几个发起人这方面都很欠缺,不活泼,以后要注意。大家也活泼一点,能在一起活动就要珍惜,科学院还是其它大学都不重要,平等、包容、互相学习是前提。 路线这部分的不足我主要讲一下:活动之前了解到有几位同学已经走过尖山,我自己也跟别人走过,没有查阅地图和相关资料,只记得去买环保袋捡垃圾了 。 我提议以后活动提前公布预定路线,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研究完善。参加人数多了以后队伍长度的层次自然会拉开,前后中间不同位置都要有人负责,确保路线不出问题,希望有能力的同学参与为大家服务。同时我也提倡阿尔比斯式登山或穿越,充分体现个体自我。 就这次活动,登顶以后本来想给大家介绍高点附近可能的各种线路,不想暂用大家的活动时间,也没有和大家交流,我做个简图后面介绍一下。 我们的行走路线红线标注,长度约 17 公里,记行程中起落,绝对高差近 1000 米。上山路线因为途中向老乡求证,虽然绕梁要远一点,但是是一条方便登山的路线,我们中间应该没有人完整走过。以前走过的几个都是穿越主沟的荆棘直上,伤害较大( 希望大家以后要养成大方向自己地图掌握,小地方求证当地人,选择最佳的习惯 )。 到达公路边以后,大家又选了一段穿越山腰的荆棘路线,没有专业装备的前提下,对大家伤害都比较大,这里我提请大家注意一下:尖山周围因为 10 年前修建地震台站,在高点及周围 400 米到约 1.5 公里的范围内部设 9 个监测站,这些点之间虽然有台阶水泥路连接,但时间长不使用,荆棘已经遮挡,有些可能不会比山里的牛道好通行。大家慎重选择,具体地方具体对待。也注意保护这些设施。 图上增加的四个箭头,大家可以参阅网上地图了解周围地点准确距离和地形。喜欢自行车骑行的同学可以结合大路和我们在山顶看到可通行路线设计路线。从宋家沟进来的这条路线是风景比较好的线路,建议大家选择。登顶以后可以选择近处的公路等班车回兰州,西果园方向的沟里下去有 307 路公交车,去过西固关山的同学可以选择穿行到尖山,七道梁的的山顶也有一段树林,穿行下去以后时间较长,错过下午班车要沿路往北到 307 起点或包车回去其它具体请大家根据活动情况安排交流。 活动倡议者在工作。 感谢大家努力。 下面帖几张风景吧。。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4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岁月是一道云梯
pingguo 2009-10-27 10:41
一 岁月是一道云梯 行走也罢 躺下也罢 苦也罢 乐也罢 鲜活也罢 梦死也罢 逝者如斯 一日一阶 心之高远者 他的阶梯直立着 看得远 因为思想更远 生活的境界 映在秋天之上 随欲望顺势滑行的人 他的阶梯是忽上忽下的弧线 一一得一 食色即性 快乐只在肉体 到达不了心灵 二 人进中年 爱与痛的往事已然久远 始知敬畏 九 这个数字 岁月从一上升到九 由此转为下行 登高依然不止 站在此刻 当见新景 脚步的登高易在九九重阳 直上到云雾之巅 一览寰宇春秋之本真面目 精神的登高则在每一瞬间 一念一攀越 妄念宜抛掉 直到达九霄云外 天堂与人间何须分辨 2009-10-26
个人分类: 诗歌|270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