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严重缺乏維生素B2是任何疾病的罪魁禍首
mqr 2013-4-10 13:20
严重缺乏 維生素 B2 是任何疾病的罪魁禍首 1). 身體長期、嚴重缺乏 維生素 B2 是導致癌症、 有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下去:既然缺乏 維生素 B2 能導致口唇、牙齦、舌的潰瘍,那麼消化道內其它地方的潰瘍就與 B2 沒有關係嗎?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淺嘗輒止,導致了現在癌症的氾濫。 需服用 維生素 B2 的用量,藥瓶上的【用法用量】:口腹,成人,一次 1 - 2 片,一日 3 次。實踐證明,當人體沒有明顯的症狀、用來預防時,這個用量也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身體已經有了明顯的症狀,比如潰瘍、痔瘡、息肉、 有用,從而耽誤了病情。已經住院的病人,可以要求醫生在輸液中加入 複合維生素 B (裡面 含有 維生素 B2 ),效果會更好。 維生素 B2 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過量的 維生素 B2 會從尿液中直接排出體外,所以,不用擔心服用過量的問題。還有個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 維生素 B2 見光極易分解,從而導致失效,一瓶 維生素 B2 如果開蓋後一個月還沒吃完,那麼剩下的藥片估計就都失效了,再服用時就會覺得沒用了,這時就需要重新購買,最好生產日期在半年以內的。在此,我也呼籲生產廠家,最好能在 維生素 B2 的外面包裹一層糖衣,從而減少 維生素 B2 見光失效的機會。 通常所說的 “ 上火 ” 與 維生素 B2 有什麼關係呢?辣椒、羊肉、白酒等熱性食物進入人體後,會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的流動,而這會加速 維生素 B2 的消耗,就像人跑步時肯定要比走路消耗更多的氧氣一樣。 維生素 B2 被快速消耗而又得不到補充,於是就會產生牙齦腫痛、肛門肌肉充血腫脹等上火症狀,只要馬上服用足量的 維生素 B2 ,這樣症狀會很快消失。當然,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西瓜等,能中和身體中的熱性,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 維生素 B2 。 『 十人九痔 』 是一個民間俗語,是指痔瘡患者的發病率很高,其實也證明了缺乏 維生素 B2 在人群中的普遍性。流行病學認為父母得了癌症,子女也易得癌症,所以癌症具有遺傳性,這其實是個錯誤的結論。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與子女在飲食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 ,父母愛吃辣的,經常上火,處於缺乏 維生素 B2 的狀態,那麼子女也必定愛吃辣的,也會缺乏 維生素 B2 ,即使子女以後與父母分開了,他(她)的飲食習慣也會保留下來,所以, 與父母得相同的病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常吃五穀雜糧的人不易得癌症呢?現在你應該明白了吧,其實是五穀雜糧中(主要在皮、殼上)所含的 維生素 B2 起了作用,如果把皮和殼都去除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有些人常吃複合維生素,認為自己不會缺乏 維生素 B2 ,實際上, 複合維生素 中所含的 B2 遠遠不能滿足人的日常需求,必須單獨補充 維生素 B2 。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救人,健康的人是體會不到病人的痛苦的,如果你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了受益,請多多轉貼, 讓更多的人看到,早日擺脫病魔的糾纏,則 善莫大焉 。
个人分类: 健康转|1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一下:为什么上火后会口腔溃疡?
热度 9 xcfcn 2013-3-1 14:22
很奇怪,我很长一段时间上火,脑袋晕、痰很多。后来吃了清凉的菜之后,不上火了,立马口腔溃疡! 我不知道这个具体的机理是什么?但我觉得从原理上来讲,应该可以类比过饱和蒸汽,气压够了也不凝结,只有等有了杂质等凝结核,才有液滴出现。而上火相当于过饱和蒸汽,清凉的菜就相当于凝结核,口腔溃疡就是形成液滴了! 这种类比靠谱吗?
个人分类: 杂论|183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当上火牙龈肿痛时
热度 4 cutefay 2013-1-7 00:13
每个人上火时的表现不同,在这些上火的种种表现中,我认为牙龈肿痛和头痛是最难受的两种方式。 牙龈肿痛会让人吃不下饭,开口说话都困难,不吃饭不说话时也疼。我的感受是,牙龈肿痛的话,吃药很难缓解,无论是吃甲硝唑等抗生素,还是吃肿痛安等中成药,都基本无效,基本都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好。 后来,我发现有两种方式能够好得更快: 1、如果牙龈肿痛特别严重,明显感觉鼓出来一大块的话,去医院口腔科,让医生用针把肿的地方捅破,把里面的脓血水挤出来,然后涂点消炎药,第二天立竿见影地就好了。 2、如果肿得还不是很厉害,用点含有消炎杀菌成分的漱口水,含漱几分钟,大概半个小时后就有效果了,基本上不痛了。但这种漱口水用久了会让牙齿着色,所以忌讳一连用上十几天,短期用个几天没事。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15155 次阅读|11 个评论
有位女博士后常小艳突然在网络上火了,炒作?
热度 2 laserdai 2012-12-14 07:14
有位女博士后 常小艳 ( 百度介绍 )突然在网络上火了,听说在12年12月12日这个非常奇特的日子她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写的 12万字长的纪实日记。就要要二。 该日记内容非常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动人,比韩寒的水平高多了,还有说明年可以冲击文学诺奖,这样咱们就可以连拿两届了。 有网络连接。刚好适合科学网的八卦。相信点击数会超过几十万。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713 次阅读|11 个评论
这图再不发 蒋科学不上火
热度 1 sz1961sy 2012-11-8 14:46
这图再不发 蒋科学不上火
江苏省南通市四星酒店 这图再不发 蒋科学不上火
个人分类: 为人师表|42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事情一多就容易上火
热度 6 cutefay 2012-1-10 22:33
这几天真是感受到,还是应该好好保养身体。 前几天在重庆的最后一天吃了很多超级辣的东西,回来之后有些受凉使风寒感冒加重,结果我的胃就受不了了,疼得没办法动弹,后来赶紧到医院去开了药,第二天总算好了。胃刚刚好,结果因为事情太多,导致上火,结果风寒感冒转变成风寒风热复合型感冒了。这个上火来得还真快,今天中午还一点儿也没有觉得不舒服,下午就觉得嗓子疼,等到晚上,牙龈就肿得没办法咬东西了……这体内的火气来得还真快。 我发现有时候治疗感冒发烧等小病,用物理疗法比吃药疗法见效快的多。例如刮痧去火很快,拔罐去体内的寒气很见效。这两个传统的中医物理疗法,都是治疗完之后几分钟后就很见效。(我估计我这样说中医的好话,又有某些痛恨中医的人想在博文后面无理取闹了,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这里先丑话说在前头,一边儿呆着去,这里不欢迎你留言。我都不知道中医咋惹着你们了,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而如果牙龈肿痛的话,吃药很难很快消肿, 我记得以前有两次牙龈肿痛,都是只好去医院口腔科,让医生用针把口腔的肿的地方刺破,让肿痛的淤血跑出来,几乎当天就好了。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348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寒热 经济过热 和 人上火 什么是复杂系统的热的概念
wangxiong868 2012-1-9 16:47
我们常常说 最近上火了 最近房地产过热了 此二者很相似 这个概念真的很有意思 以此看 现在的经济是 阴虚火旺?
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宝贝最近有点上火,心疼!
zhangwb2010 2011-12-14 17:15
12月7日大雪之后,天气说冷就冷,不过家里还是非常暖和的。可能是室内外温差过大,加上屋内空气干燥的原因吧,小宝贝最近几天低烧,前两天一直都是在37-38度之间;吃饭也不是很好,原来每天吃两个鸡蛋的,现在吃一个多一点之后就不好好吃了;精神头也有点低。 以前回家看到小宝贝很欢实地在家里来回踱步,咿咿呀呀的样子,感觉很开心;现在看到小宝贝安安静静躺在奶奶的怀里,或者即使玩,也是挺听话的那种玩,心里真是难受。 不过,昨天回家的时候感觉好多了,首先是精神气恢复了往日的调皮,蹒蹒跚跚走路过程中,不时还把眼睛闭上,还走得飞快的样子,故意叫人担心。呵呵! 祝愿我家的小宝贝快点好起来吧!
个人分类: 宝宝成长|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对荔枝上火的解释真科学
热度 9 hjf306 2011-7-24 21:34
刚才浏览微博时,看到一条徐文兵老师(著名中医师)转载的微博,原文如下: @ 方舟子:这是因为荔枝残渣留在牙缝中,而荔枝糖分高,刺激了口腔中的细菌繁殖,牙龈发炎、浮肿,就说是上火。如果做好口腔卫生就不会。国人吃什么都觉得容易“上火”,与不重视口腔卫生有关。 //@ 维他诺 C :方老师,我们喜欢吃的荔枝人们都说很热很容易上火,这在医学上是怎么解释呢?原文转发 (2171)| 原文评论 (704) 徐老师的转发理由如下: 吃荔枝流鼻血肯定是荔枝塞鼻子了! //@billbishop: 上火就是口腔卫生问题? //@ 方舟子 : 算错了,更正:荔枝含糖量 25% ,西瓜 12% 。 //@ 方舟子 : 回复 @ 普罗阶级 : 西瓜的含糖量比荔枝低多了。荔枝含糖量高达 38% ,西瓜只有 13% ( USDA 的数据)。而且西瓜也不像荔枝那么容易塞牙。 方舟子这个解释真是科学,各位博友以后吃荔枝、西瓜等甜类食品时记得漱口刷牙,以免口腔中的细菌繁殖,造成牙龈发炎、浮肿等上火现象。 顺便转几条方舟子和徐老师微博的评论: 于小江 01 回复 @ 威尼斯水手起航 : 这才是科学的态度!科普,更要严谨。先把自己科普了,才能普及大众。不然,那是误人子弟。和伪科学没有什么两样。。。 (8 分钟前 ) 安泰婕如有老人说过 , 要知道梨的味道 , 得先尝尝梨的味道 . 方先生是尝了荔枝的味道 , 然后发现塞牙 , 然后发现口腔卫生不好 . 然后发现应该上火了 . 而且这火有三种 , 一是牙龈发炎 , 是上火 . 二是由此引发心中怒火 , 三是把自己炒的热火 . 智者啊 . 大家不用多说 . 谎言可重复讨论便是真理。凡人不断炒作便是名人 (20 分钟前 ) (对方舟子该微博的评论) 淡粉色合欢甘蔗含糖量更高,且更容易塞牙,为什么没听说吃甘蔗上火呢? (8 分钟前 ) 静静的 - 人方老先生的知识结构简直到神人境界,无所不知,什么都可解惑。佩服。 ( 今天 20:17) (对徐文兵微博的评论)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13402 次阅读|29 个评论
胡说无妨
热度 10 GumpForrest 2011-7-3 12:48
科学不可胡说,它需要证据。 没有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任何说法都可以称之为胡说。 胡说无妨,只要不是打着科学的幌子, 否则,那就成骗子了。 中医理论本来就是胡说,多胡说一句有何妨? 明明是胡说,还不许别人说你胡说,那就不对了,也快成骗子了。 科学网上有意无意的骗子太多,比如那xxx, xx, xxx... ... 欢迎对号入座。
个人分类: 憨人憨语|1161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夏天吃小肥羊,果然上火
sums1996 2011-5-21 11:47
忍不住小肥羊吃 100 送 100 促销的诱惑,在广州的 5 月天里半个月内连续去吃了 5 次,身体终于起反应了,先是双前臂湿疹(开始不知道是湿疹,广州天气潮湿的时候,我这种胖子皮肤总会莫名其妙的出疹子),没在意,吃点开瑞坦,用酒精擦一擦,一周后,天气变晴,不见好转,而且蔓延至腋下和腹部,吞咽口水时开始喉咙痛,左眼出现隐隐作痛,左边的一颗牙齿也有点痛。终于抽空去皮肤科就医,医生诊断为湿疹,开了些擦拭的药和口服药( 4 种药中有 2 种中药),嘱咐要清淡的饮食,一共花去 100 元人民币和 2 个小时的时间。 这段时间刚好体检,还有一段小插曲,护士看到我前臂红红的小疹子,拒绝为我抽血,后来选了一块小小的“干净”皮肤,但那里血管太深太细,扎了一次没抽到血,最后是在手背上采的血。呵呵,只能怪自己,湿疹的确是对视觉审美的刺激,更何况,很多医院皮肤科就是性病科。 我是西医学院毕业的,虽然不行医,但在中西医之战中立场鲜明,并偶尔在课堂上顺便批判下中医,我知道现代医学在吃小肥羊和湿疹以及喉咙痛、牙痛等所谓“上火”之间没有建立因果联系,但“上火”这东西似乎是存在的,喝点板蓝根也有效。有人较真说设立喝水的对照组,效果会和板蓝根一样。我没有看到这样的研究,这样的评论只能是调侃,而不是针锋相对的批驳。 我有很多同学在广州行医,他们会在开完药的时候,顺便嘱咐病人多喝点汤(熟悉岭南文化的人都知道汤对广州人的意义),还煞有介事的介绍几个中药偏方,他们说如果不这样,就不会被广州人认为是好医生。 西医是科学,其中之一就是它承认未知领域的存在,西医无法解释和处理所谓“上火”,就像西医无法治愈晚期肿瘤一样,并不影响我对西医及其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心,也并不会增添我对中医的任何好感,只会促进我对医学领域的积极探索。
3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诉你如何下火
热度 6 hjf306 2011-3-22 21:02
本文是之前在网上读到的关于“上火”的文章。刚才读到张焱老师的【人在春天更容易上火】,于是把这篇文章转到博客上,以待张老师指教。 导读:“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当人们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那么“火”又是如何 分辨 的呢? 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 :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 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 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分析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 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去火 ” 选药有讲究 常见上火症状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降火选药也当对症。 “吃不进” 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受不了” 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 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另外还有“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药。 上火症状的解决方案 喉干嗓哑时 : 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时: 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 ; 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有疗效。 口长水泡时: 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 ; 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鼻塞难通时: 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托起头部,面向右侧,肘关节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远越好。由于经络的舒展作用,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气。如右侧鼻塞,可以相反动作治之。两侧同时鼻塞,可先后轮换动作治之。 嘴唇干裂 推荐:黄瓜猕猴桃汁 做法:黄瓜200克、猕猴桃30克、凉开水200毫升、蜂蜜两小匙。黄瓜洗净去籽,留皮切成小块,猕猴桃去皮切块,一起放入榨汁机,加入凉开水搅拌,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时饮用。 点评: 黄瓜性甘凉,能入脾胃经,能清热解毒,利水。可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而猕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肾和胃经,功能解热止渴,所以两种合用能润口唇。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红柿、柚子等。提醒:嘴唇干千万别用舌头舔,那样只会更干。 皮肤干痒 推荐:红薯炒乳瓜(幼嫩黄瓜) 做法:红薯300克、乳瓜100克、香菜叶、葱段、蒜末。红薯、乳瓜切成块;油四成热时放入蒜末、葱段,倒入红薯块煸炒五成熟时再放入乳瓜炒匀,加入适量清水、盐、鸡精,汤汁收干即可。点评:红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及铁等,其性甘平无毒,能补虚健脾强肾,而嫩黄瓜也含有大量维生素,所以对皮肤有一定的好处。提醒:皮肤痒时不要使劲挠,挠破了容易感染。 头发干枯 推荐:蜜枣核桃羹 做法:蜜枣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适量。将蜜枣去核,洗净,沥干水分 ; 与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锅小火炖煮 ; 待汤羹黏稠、核桃绵软即可关火食用。此甜汤滋补肝肾、润肺生津、养血润发。 点评: 核桃性甘温,能入肾肝肺经,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黑须发、久服可以让皮肤细腻光滑。而蜜枣能补肺润燥,所以对头发好处较多。此外,其他坚果、鱼类和粗粮对头发也有很多好处。提醒:尽量不用吹风机吹头发,以免更干。 咽喉干肿 推荐:蜜梨膏 做法:取生梨,用榨汁机榨成梨汁,加入适量蜂蜜,以文火熬制成膏。每日一匙,能清热去火、生津润喉。点评: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润肠通便,补肺润喉,又能解毒。梨甘微酸凉,入肺脾经,能治口渴咳嗽便秘。所以二者放在一起熬膏可以起到润喉的作用。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梨、胡萝卜也有很好的清火作用。提醒:“上火”期间,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烟,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多喝水。 鼻子出血 推荐:水果西米露 做法:西米洗净后,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热水隔开;再煮一锅沸水,将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将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锅牛奶并加少许糖;将西米倒进牛奶中煮至开锅;将煮好的西米牛奶晾凉,加入水果丁,即可。 点评: 采用一些清凉的水果如梨、橘子、苹果、猕猴桃、香蕉清解燥热,加上西米和牛奶的补养脾胃,是冬季调理的好方法。吃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缓解。提醒:不要一次大量喝冷饮,以防伤肠胃。 其他 1、饮茶可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清热降火,润喉解渴,少睡益思;饮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人体健康素质 ; 饮茶可促进食物吸收和新陈代谢,可提高人体矿物质水平,可调节人体糖代谢治疗糖尿病;饮茶可利尿,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饮茶可防止衰老,防治冠心病 ; 饮茶可明目、消炎、解毒、降胃火、抵抗放射性伤害及抗癌作用。其中以品铁观音和绿茶的效果最好。 2、柚子:清热去火 3、煮绿豆汤喝 张焱老师点评:总体来看,没有大的问题,说的比较杂一些,但也不能涵盖中医对所有火热病证的辨证。火热病证有外感的,也有内生的,可以用三焦辨证,也可以用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内生的还要脏腑辨证,还要分清表里虚实,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发生火热病证的时候,即上火的时候,还要去找中医诊治为好。不能自行用药。另外,橘子是温性的,多吃会上火的,不是属于清凉的水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42 次阅读|16 个评论
人在春天更容易上火
热度 17 张三火 2011-3-22 15:31
虽然已经到了春分时节,但是天气还是很冷的。这几天,长春市的气温又降到零度以下了。西北风刮着,真看不到春天的景象。不管怎么说,春已经过去一半了,接下去的日子应该很快就会温暖起来了,呵呵! 昨天,看见有博友发表关于人“上火”的文章,我去写了评论。其实,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人是很容易上火的。许多人都会有这方面的体会。 一般而言,容易上火的人,多是体质较强或身体热量过剩的人,体内热量过多,就需要及时散热。而散热最好的渠道就是出汗,还有保持大、小便通畅等,维持这些身体代谢功能正常。 当立春之时,大地阳气开始回升,气候转温,人体内的阳气在整个冬季的潜藏之后,也会随之有向上向外生发的趋势。阳气渐趋于外,到夏季达到最盛。人在这种气候变化下,要比冬季早一些起床,衣物要适量减少,宜宽松舒适,尤其是要增加身体的运动量,调整心情使之舒畅。这样可使阳气得到生发,肝气能够正常疏泄,不会有上火的症状表现。 如果气候出现反常,应温反寒或过热,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外面太冷,寒性凝聚收引则外在的皮肤腠理密闭,使内在的阳热散不出去,郁而化火,就会出现各种上火的表现。 如果在春季还像冬天的饮食一样,食入太多高热量的东西,比如辛热食物、肉类食物,以及高热量的其它食物,就会更加资助身体内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还会耗伤人体的阴精,就会出现热伤津液的症状:口干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小便黄少、大便干结等;热量聚积在体内会导致局部发热,红肿热痛,会形成痤疮等;如果胃中有热时间长了,就会使胃黏膜受损,出现胃炎或胃溃疡等。 总之,上火就是体内的热量过剩,所以中医治疗需要清热泻火。因为热在体内不仅化火,还要消耗体液,所以还要滋阴生津润燥等。中医还要看体内的火热在哪一脏腑哪一经脉,如果在心经就会口舌生疮、小便黄赤、心烦;在肝经就会急躁易怒、目赤、眼眦多、胁肋胀痛;在肺经则咳嗽、皮肤痤疮、口鼻干燥、大便秘结;在胃经则食欲亢进、容易饥饿、口干渴、口臭、牙龈肿痛等。中医诊病还要弄清火在哪个脏腑或哪个经络,用药也是有区别的。如果火在肝,用清胃热的药也是治不好的。所以,在上火的时候也不要轻易服用清热泻火药,要对症才行。 不仅饮食物能助热化火,人的情志也能化火,中医说“五志皆能化火”。生气上火,着急上火,郁闷上火,悲愤也会化火,高兴过度也会化火,有的人一高兴就睡不着觉了,有的还因此发狂(疯)了。 还有,外感邪气也会化火,热邪就不用说了,寒邪、风邪、湿邪、燥邪等都能化为火热,但一般是在表较多,严重时也可入里累及心、肺,所以感冒引起心肌炎、肺炎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皆从火化”的说法(金·刘完素的观点)。 所以,在春天既要心情舒畅,还要饮食清淡、衣着适宜,不能郁闷着,也不能多吃高热量的食物,还不能在天暖的时候穿过多捂着,也不能在天寒的时候穿少了冻着!嘿嘿,这个春天真够麻烦的了! 急骤升温,就在当下。大家可要谨慎防范,小心呵护自己的的健康哦!!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448 次阅读|40 个评论
(西医免进)请中医高人看看这个问题何解
热度 6 seawan 2011-3-20 21:43
(西医免进 ) 上火,是一种国人熟知的名词。我发现上火是有规律的:那就是: “火”,是一类具体的物质的统称,如果人体代谢不正常,或者没有一个正常的处理途径,这种物质就会积累并导致身体有类似西医所说的“炎症”的症状。 该“火”有固定数量的表现,并会在身体各部位间转移(见下文)。 以个人体验:因为体质原因不能多吃辛辣物品,但有时候会嘴馋或者懒于做菜,会吃些代替蔬菜。然后,积累到一定量(例如,1瓶/280ml的“饭扫光”(配料: :植物油;竹笋;辣椒;泡青菜;生姜;大蒜;食用盐;味精;香辛料;酵母抽提物),可能发生如下事件: 1. 在一定时间以后(一般说来是两周左右吧),出现第一个症状,例如,大便干燥。 2. 如果大便不干燥了,这是会发现“火”转移到其它地方,例如:脸上出一个疙瘩。 3. 然后,还可能再转移:例如,眼睛发涩。如果不小心的话,可能得红眼病。 4. 再转移,例如,嗓子干、疼。 5. 然后,可能流鼻涕,鼻塞等。进入感冒症状。 说明:以上事件不一定是按上面的顺序,也不一定全部出现,但是往往是顺序地出现多个,明确地表现出“火”的转移过程。直到最后“火”被彻底排泄消除为止。 这个“火”好像是有固定数量的(“守恒”的 ),不从这个“部门”泻出完毕,就要从另一个“部分”继续;甚至可以 人为 帮助其转移(例如用某些传统方法抑制一个部位的症状,它就会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问题:请 中医 按照 西医 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来解释一下上面现象。 (不用中医理论,因为我觉得中医理论对此应该很小case。如果我理解的不对,也请指出。)
个人分类: 保健|3440 次阅读|32 个评论
mirror - 上火和医药及治疗问题
liwei999 2010-7-20 13:06
忙里偷闲,答一哈。 (30088)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6, 2006 10:44PM 课题是 引用: 1。FZZ那篇有关上火和医药及治疗问题的随便科普是怎样对读者/信众不负责任的? 2。是怎样让你这样well- educated 医学内行人士笑话的? 3。能否结合他那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把中医西医都遵循的辩证施治普遍原理 给我们示范讲解一下? 首先要确认一下立场:从误差到不确定的转变,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大家可以不为真值再烦恼了。但是这个先进思想并不普及。因为不确定是令人恐惧的,所以面对恐惧,有人要信教。方的行为,不过是把科学摆到教徒心目中神的那个位置上罢了。这个操作不论方本人的意愿如何,都是被允许的。 重新搜索了一下那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并没有发现任何具体的事例。 引用: 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 笼统、模糊的说法好似贬义。但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是个很中听的话。但是能否确定这些个不同的病因呢?这是个问题。科学过去的辉煌,是确定了某些(传染)病的不同的病因,对症处理(免疫疗法)了。但是这个时代过去之后,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同的病因被理解了。西医对中医,不过是半斤对八两。辩证施治普遍原理并不是表现在治疗上,而是反映在保险上。如果不是对症施治,保险不给支付。 随便科普是怎样对读者/信众不负责任的? 那就需要剖析一下方介绍的病毒学的常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是病毒的常识,而是病毒 学 的常识。 引用: 许多人对病毒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有的望文生义,以为那是疾病产生的毒素,有的则以为病毒是和病菌一样的,可以用抗菌素杀死。其实病毒是与细菌非常不同、也无法用抗菌素杀死的病原体。它们比细菌小得多,结构也简单得多,一般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裹着遗传物质。它们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而且它们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所必备的各种构造,必须寄生在细菌或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才能生存。在感染的时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粘到细胞表面,然后把病毒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当中,利用细胞中的各种设备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制造病毒外壳,再组装成一个个新的病毒。新病毒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会死亡、破裂,新病毒就被释放出来,去感染其他细胞。如果所有的细胞都被感染、死亡,病毒自己也就跟着死去了。所以这种凶狠的感染方式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一段中,存在着几个硬伤。凭这几个讲对读者/信众不负责任也不为过。至少J师傅就是受害者了。 第一,生命观和物质观的认识问题。讲病毒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是标准教科书的用法。但是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的认识是不入流的。这容易误导人们以为结晶是非生物物质,这类物质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如果用术语,病毒就是一种大分子,比细菌要小得多。结晶也并非非生物物质(如果有的话)特征,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规则排列就是结晶了。不溶解也是具有活性的。就好比是人的性能力与异性的在场与否无关一样。 可以比较一下,J师傅如果能有镜某的这个学术理解,就是没有被误导。如果不是,那就要质疑了。 第二,如何控制感染?这里不是一个单纯的杀的问题。也可以围剿。抗生素可以有两种:杀和剿。为的是控制菌的繁殖。青霉素是前者,磺胺药类是后者。对付病毒感染有没有办法?今天的科学给了方的科普一个否定的答案。至少是对于流感,可以通过围剿的方法控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繁殖)。这个科普对读者/信众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病毒的数量多了就要扩散,没有必要等到细胞死亡、破裂以后。这也是个常识了。因为细胞也是在代谢的体系之内。作为一个常识,高级的东西容易坏。人可以在法律上定义死。但是在那个时候其细胞还可以活着。细胞死了以后,病毒自己也没有跟着死去的道理。因为至少上面讲了,病毒是种大分子没有死活的问题。这也是属于硬伤了。 带状疱疹的问题,原因很清楚。在医疗的现场上不会有混乱。如果有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上火了,骂庸医不为过。 以上,镜某用横扫精神,就可以看方的笑话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会衰老?
热度 2 yindazhong 2010-1-5 22:43
炎症(上火) - 衰老是当前国际上衰老机理研究的热点,也是 夏 老师在下面文章中概括的主要内容。用我们的代谢应激衰老机理可以将其归纳为老应同源和老病同源八个字。这与前几年火热一时的氧化应激衰老学说有点类似,却又不尽相同。读一下 夏世金 老师在《实用老年医学》 2010 首期系列文章中的这篇专论,会使您看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炎性衰老研究的现状和新策略 夏世金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炎性衰老 ( inflammaging ) 是指在 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内出现促炎症反应状态慢性进行性升高的现象 ,是衰老研究领域的新成员, 衰老研究的新课题。 炎性衰老被视为机体衰老进程速率和寿命的一个决定因素 , 与老年相关疾病如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 ( 氏 ) 病 、 动脉粥样硬化 和 心脏病 等密切相关 。 在国外,目前炎性衰老的机制主要有 应激论和 细胞因子论。 应激论认为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长期处在应激原微环境中,应激原是 导致和维持 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的原因。 过度持续的应激反应引起的高促炎症反应状态 能导致炎性衰老 。 细胞因子论认为 促炎细胞因子 (pro inflammatory cytokine ) 在炎性衰老发生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 研究显示 人体内未激活和记忆 CD 4 + T 淋巴细胞的Ⅰ型细胞因子(如 IFN- 、 TNF- )和Ⅱ型细胞因子(如 IL-4 )参与了 促炎症反应过程 。 细胞因子网络重建也能导致炎性衰老, CD8 + 和 CD4 + T 淋巴细胞在重建中起关键作用 。 老年人血清中 IL-6 和 TNF- 水平的升高与疾病、残疾和死亡率有关。 循环中促炎细胞因子和介质如 IL-1 、 TNF- 、 IL-6 、 IL-15 、 IL-18 和 PGE 2 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并维持高促炎症反应状态的主要原因 。 因此提出血清 IL-6 水平可作为炎性衰老的预测指标 。 循环中存在着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使得老年人的组织器官持续地处于这种炎性环境之中。 作用相互拮抗的细胞因子的强弱对比的最终结果在炎性衰老发展中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 细胞因子与长寿的关系存在人种特异性 。 促炎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衰老。促炎细胞因子(如 TNT- 、 IFN- 、 IFN- 等)通过产生活性氧和激活 ATM/p53/ p21(WAF1/Cip1) 信号通路诱导上皮细胞衰老 。趋化因子受体 CXCR2 通过 p53 通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 DNA 损伤激活 NF- B 等信号通路产生促炎细胞因子( IL-1 、 IL-6 、 IL-8 等),从而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表型 。 在国内, 夏世金等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 老年大鼠的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脾淋巴细胞标本 为对象, 应用炎症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芯片 进行时空动态检测, 筛选关键基因。同时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脾淋巴细胞中与上述关键基因对应的 关键蛋白。研究发现, 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老年大鼠出现部分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这可能是炎性衰老中出现高促炎性反应状态的原因。还发现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能够干预炎性衰老 。 总之,炎性衰老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 阶段 。有关炎性衰老机制、生物学标志物、评价体系、研究模型和干预手段等研究还十分欠缺。此外, 炎性衰老涉及整体、器官和细胞多 水平全方位加以深入研究和阐明 。 然而,目前研究方法过于单一,难以阐明炎性衰老中复杂 的炎性反应规律,严重制约着研究的深入进行 。 基于炎症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在炎性衰老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和复杂性 , 我们认为可以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为切入点 , 探讨炎性衰老的炎症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机制和量化评价体系。 炎症细胞因子是由神经、免疫、内分泌以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可溶性蛋白或糖蛋白,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通过受体介导,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的方式参与机体内复杂的细胞 - 细胞调节网络,在其生成的微环境中直接发挥作用。通过对炎症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的激活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在细胞、分子水平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可进入循环并引起全身效应。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交互作用构成炎症细胞因子网络( inflammatory cytokine network ),其特征有三性:多源性指同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细胞产生;多效性是同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功能;交叠性表示不同种的炎症细胞因子具有共同的活性。因此他们在体内构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复杂网络。炎症细胞因子网络分为:促炎细胞因子网络 (pro inflammatory cytokine network ) 和抗炎细胞因子网络 (anti- inflammatory cytokine network ) 。促炎细胞因子网络主要成员有肿瘤坏死因子 - 、干扰素 - 、某些白介素( IL-1 、 IL-6 、 IL-8 )等;抗炎细胞因子网络中主要有 TGF- 1 、 IL-4 、 IL-10 、 IL-13 等。炎症反应如同免疫反应一样是机体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适度的炎症反应对机体有利,反之则有害。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变化控制着炎症发生发展的方向。促炎细胞因子网络和抗炎细胞因子网络的动态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的炎症正常功能,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病理性炎症变化 。我们推测:导致炎性衰老的原因是促炎细胞因子网络和抗炎细胞因子网络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出现促炎症反应状态随增龄进行性升高,这可能是炎性衰老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行为变化也有三个特性:( 1 )平行性意味着许多事件在同时平行发生使得这个网络一直处在变化之中,调控机制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且随时都在调节与再调节;( 2 )多层次性指炎症细胞因子网络包含各个子网络;( 3 )非线性是这个网络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这个网络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认为用线性思维和方法去认识复杂的炎症细胞因子网络是不可能的,非线性研究方法(如系统生物学方法等)逐步介入已是必然趋势。炎症细胞因子网络是一个典型的系统生物学课题,要克服传统研究中的单个基因或分子的孤立的研究模式,用系统生物学整体研究模式取而代之。 系统生物学 给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本质阐明带来契机与希望,也为阐明炎性衰老的炎症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机制和构建量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方法,可能成为炎性衰老研究的突破口。系统生物学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研究整合各种生物信息的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完善模型,最终预测生物的系统的行为。它的研究分为四个逻辑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系统结构的识别和研究,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生化代谢途径的识别、节点分析等;第二个层次是对系统的动态特征和属性进行分析,如敏感性分析、鲁棒性分析、相图分析和分歧性分析等,以捕捉系统的特征与规律 ;第三个层次要研究控制系统的方法和规律,使系统的损失最小而效用最大;最后一个层次是将生物系统按照需要修改、重建和仿真模拟以及相应的方法学研究 ,也包括确定和变动设计原则与构想,提出创新的基于计算的假设,并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的反复试错的方法 。 在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物研究是采取从单个基因或蛋白质入手,逐个研究的策略,这样有助于获得单个分子的详细信息,但生命活动是整个生物大分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孤立、零散的单个分子的行为。系统生物学研究与传统的研究思维具有显著的不同:首先在于系统生物学将生物系统中所有的元素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具有整体、动态的特点;其次系统生物学还在于发现各部分整合后的 涌现性 。如最近 Pomerening 等发现细胞周期的调控分子具有类似与物理现象的周期振荡特点 , Angeli 等发现并剖析了生物系统中的双稳态现象 。这些规律均是在线性和还原研究中不能呈现的规律。 衰老(包括炎性衰老)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典型的系统生物学课题, 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单位;器官衰老既是细胞衰老的宏观体现,也是联接细胞衰老和整体衰老的桥梁。细胞衰老、器官衰老和整体衰老形成一条的衰老链,而细胞衰老是这条衰老链的关键环节。 衰老进程中生物体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代谢物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状态性变化,使机体的各个系统(如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都发生明显的功能性衰退。衰老不是某单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是机体功能的系统性衰退,系统性是衰老的显著特点 。 系统性特点强烈的体现在机体功能的时空渐变上。首先,衰老中的功能变化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级出现的,表现为时间渐进性,所有变化是时间累计的效应,时间是衰老的驱动因素。其次,机体是由各组织器官组成,因此在这个时间渐进过程中,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的衰退演化,也就是整个组织器官的时间演变。总的来说,衰老进程是时间渐进中的组织空间发展,这个发展表现为空间中的时间动态性,时间中的组织间共性、非同步性、特异性。因此,既然衰老是一个系统生物学课题,那么必须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衰老(包括炎性衰老)进行研究。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系统检测出基因的转录水平,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有效手段,相应的基因表达谱分析也被成功应用在生物科学的众多领域中。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单个基因的局部、片面性研究,上升到对整个基因组的系统性、定量的研究层面,发展为从全局角度分析复杂系统的 生物信息 数据挖掘技术 。 总之,炎性衰老和炎症细胞因子网络都是典型的系统生物学课题,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贯通于炎症和衰老网络,成为炎性衰老研究理想的切入点,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解决系统生物学某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 因此,在系统生物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筛选炎性衰老进程中特征性炎症细胞因子基因,探讨炎性衰老的炎症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新机制,这是开展炎性衰老的基础研究的新策略,为阐明炎性衰老机制和建立量化评价体系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Franceschi C, Bonaf M, Valensin S, et al.Inflamm-aging.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immunosenescence . Ann. N.Y. Acad. Sci,2000,908:244-254. Martinis DM , Franceschi C , Monti D , et al. Inflamm-ageing and lifelong antigenic load as major determinants of ageing rate and longevity . FEBS Lett, 2005,10:2035-2039. Franceschi C , Valensin S , Lescai F ,et al. Neuroinflammation and the gene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search for a 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 . Aging(Milano), 2001,3:163-170. Butcher SK , Lord JM . Stress responses and innate immunity:aging as a contributory factor . Aging Cell, 2004,4:151-160. Ottaviani E, Franceschi C. The neuroimmunology of stress from invertebrates to man . Progr Neurobiol, 1997,48: 421-440. Salvioli S , Capri M , Valensin S , et al. Inflamm-aging, cytokines and aging: state of the art, new hypotheses on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 and new perspectives from systems biology . Curr Pharm Des, 2006,24:3161-3171. Alberti S, Cevenini E, Ostan R, et al.Age-dependent modifications of Type 1 and Type 2 cytokines within virgin and memory CD4 + T cells in humans . 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2006,127:560566. Franceschi C, Valensin S, Bonaf M, et al. The network and the remodeling theories of aging . Exp Gerontol, 2000,35: 879896. Adams AA , Breathnach CC , Katepalli MP , et al. Advanced age in horses affects divisional history of T cell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 Mech Ageing Dev, 2008,129(11):656-664. Cesari M,Penninx BW,Pahor M,et al.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persons: the InCHIANTI study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4,59:242-248. Pes GM , Lio D , Carru C ,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ongevity and cytokine gene polymorphisms. A study in Sardinian centenarians . Aging Clin Exp Res, 2004,3:244-248. Sasaki M , Ikeda H , Sato Y , et al.Proinflammatory cytokine-induced cellular senescence of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is mediated via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ion of ATM pathway: a culture study . Free Radic Res. 2008,42(7):625-632. Bartek J, Hodny Z, Lukas J. Cytokine loops driving senescence . Nat Cell Biol ,2008,10(8):887-889. 夏世金 , 沈自尹 , 董竞成 , 等 . 老年大鼠 海马炎性衰老 相关基因表达及淫羊藿苷对其影响 .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8,14(6):340-344. 夏世金 , 沈自尹 , 董竞成,等 . 老年大鼠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炎性衰老 相关基因表达特征 .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9,15(1):7-9. 夏世金 , 刘小雨 , 黄建华 , 等 . 炎性衰老的研究进展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7,26(7):550-553. Frankenstein Z , Alon U , Cohen IR .The immune-body cytokine network defines a social architecture of cell interactions . Biology Direct, 2006, 1 :32. SITE VISIT: Sorting Out Cytokines . Science, 2000, 288: 1131. Wichers MC , Kenis G , Koek GH , et al.Interferon-alpha-induced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cytokine network but not to cortisol . J Psychosom Res, 2007,62(2):207-214. Kitano H. Systems biology: a brief overview .Science,2002;295(5560):1662-1664. Sorger PK. A reductionist's systems biology: opinion . Curr Opin Cell Biol,2005,17(1):9-11. Bhalla US , Iyengar R. Robustness of the bistable behavior of a biological signaling feedback loop . Chaos, 2001,11(1):221-226. Angeli D, Ferrell JE Jr, Sontag ED. Detection of multistability, bifurcations, and hysteresis in a large class of biological positive-feedback systems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4,101(7):1822-1827. Gardner TS, Cantor CR, Collins JJ. Construction of a genetic toggle switch in Escherichia coli .Nature, 2000,403(6767):339-342. Dhar PK, Zhu H, Mishra SK.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systems biology: from fraction to integration and beyond . IEEE Trans Nanobioscience,2004;3(3):144-152. Pomerening JR, Kim SY, Ferrell JE Jr. Systems-level dissection of the cell-cycle oscillator: bypassing positive feedback produces damped oscillations . Cell,2005,122(4):565-578. Thomas B. L. Kirkwood. A systematic look at an old problem . Nature,2008, 451, 644-647. Jain E, Current trends in bioinformatics . Trends Biotechnol, 2002. 20(8): 317-319.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11127 次阅读|9 个评论
“灭火”的验方、偏方:
billzhenxing 2009-10-27 15:03
1)肝火 患者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头胀面热、烦躁易怒、寝食不安 取菊花30克,猪肝1块。煮熟,吃肝饮汤。也可用鲜芹菜适量,洗净后捣烂挤汁,每次服3--4汤匙,每日3次。 2)心火 患者心烦、口渴、面赤、胸内闷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用莲子(不去芯)30克、栀子15克(用布包)。水煎煮,加冰糖适量,吃莲子喝汤。 3)胃火 患者胃口灼热、烦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等。 取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药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肺火 患者咳嗽、痰稠色黄、咽痛、鼻燥、口渴欲饮。 用川贝母10克(捣碎)、梨2个(削皮切块)。放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炖1小时服食。或用鲜藕适量。洗净榨汁,每250毫升藕加水50毫升,蜂蜜调匀,当日服完,连服数天。 5)肾火 患者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软、多梦遗精。 取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猪肾1对。砂锅煮熟,食肾喝汤。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转自:http://hi.baidu.com/carrie_yi/blog/item/687d81084ca11bd862d98601.html
个人分类: 中医中药|2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