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奥巴马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奥巴马

相关日志

诺贝尔奖让奥巴马很为难?
tianli99 2009-10-11 21:07
奥巴马非一般人,让奥先生为难的事不多,诺贝尔奖是最新的一项。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羡慕的诺贝尔奖让他如此左右为难? 奥巴马获奖是因为他在提名之后所贡献的卓越言论才获奖的,这可能是令奥先生最苦恼的。但这并不是奥巴马的过错,他完全无须为此而为难。 但原子弹不是个好东西,它要多少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没有原子弹当然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好事,谁能有效地控制住核武器或原子弹,这当然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诺贝尔和平奖的目的就是促进世界和平,从这一点来看,鼓励和平的言论是对人类整体有利的,没有一点过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诺贝尔和平奖” =避免战争? 诺贝尔奖的赌注?
dlutbmgepm 2009-10-11 18:15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出人意外的给了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让我等群众颇感疑惑?美国总统得到了诺贝尔奖,不是开玩笑吧,乍一听觉得很有讽刺意味。当今世界,战火不时发生,背后或者战场就是美国政府或者美国大兵,和平奖怎么就轮到美国总统了呢?所以疑惑。 再一想,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还在收拾上届政府留下的战争残局,是否发动新的战争,尚未可知(最近几届美国总统在任时都发动了不同的战争)。如今诺贝尔和平奖突然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有这样的意思:大哥你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了,就不要再发动战争了,因为你一发动战争,这发给你的诺贝尔和平奖怎么办呀?全世界可都知道你得了这个奖呀。这不是在全世界人面前打自己的脸蛋呀。所以呀,咱得了这个奖,就安安稳稳过日子吧!从此天下太平呵呵。要是真的,可真得感谢一下这个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次颁给了未来!或者说这次诺贝尔和平奖拿美国总统的未来做了一个赌注,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最后赌赢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搞笑的“炸药”和平奖——无核畅想
chaohe 2009-10-11 15:56
Obama无核畅想始末 奥巴马获得炸药和平奖!怪哉,几乎所有人都和奥巴马本人一样愕然、奇怪!支持者认为这是个神话,反对者则认为just a joke!大部分对这是不解、甚至意外! 《纽约时报》:吃惊,奥巴马因外交而获诺贝尔和平奖。《华盛顿邮报》网站称:令人目瞪口呆的决定。 斯蒂尔说,奥巴马获奖是因明星力量而非有意义的成就,不幸的是,总统的明星力量掩盖了真正孜孜不倦为和平与人权作出贡献的倡导者。 西尔韦里奥感到惊讶:我的第一想法是,他获奖因为他是黑人。他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他甚至还没完成任期呢! 当路透社记者用电子邮件告诉奥巴马的高级顾问阿克塞尔罗德,许多人对奥巴马获奖感到惊讶时,他回复道:我们也是。 诺贝尔委员会后来透露,最让委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奥巴马今年4月在布拉格和今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所作演讲中关于无核(武器)世界的畅想。奥巴马为增进国际外交和民族间合作做出非凡努力,为国际政治带来了新气象,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认为。 看来这个畅想真的很有意思。然而,畅想终归是畅想,Obama放风后,tmd也不会带头减持美国过万的核武库。想想,美国总统能得和平这个奖项,真tmd搞笑,回顾历史,自二战而来,那一场局部战争没有美帝的影子,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几乎每一处战事、每一处危机都tmd有美国在搞事。虽然,Obama上任以来,不曾制作处什么事情,这个畅想也算是自我消遣一下。 当然,美国总统什么都不做就算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了,或个奖也无可厚非。
个人分类: 雨行天下|40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和平奖:奥巴马←美国空军←漂亮的墓地
大毛忽洞 2009-10-11 01:09
和平奖:奥巴马美国空军漂亮的墓地 老百姓用放飞鸽子的办法去拦截和平,让和平常驻下来。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用和平奖来拦截美国空军的飞机,阻止这些飞机飞往战场,把这些军用飞机拦截到公园墓地广场的上空,让这些飞机做秀表演,让老百姓免费观看。 如果美国空军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秀表演,这就预示着大范围的高质量的世界和平将要到来。(如果美国这么做,仿效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多) 毫无疑问,为 奥巴马和平奖垫底的是美国空军,那么,为美国空军垫底的又是什么呢? 俺的观点是: 为美国空军垫底的是漂亮的墓地,这些漂亮的墓地收留了无数的美国军队的战士。 人们都知道美国很有实力,特别是美国军队很有实力,特别的特别是美国空军很有实力。 有人说美国军队实力的基础是 $$$ ,俺倒不这么认为。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头号靠借钱过日子的国家,再牛( Niubious )的经济学家也得承认这一点(最少在目前得承认这一点)。 实际上,美国军队实力的基础,是那些漂亮的墓地,这些漂亮的墓地里聚集了无数美国军队的战士。 因此,俺的结论是: 为 奥巴马和平奖垫底的是美国空军,为美国空军垫底的是漂亮的墓地。 美国总统奥巴马获 2009 年诺贝尔和平奖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0/223947.shtm 美国空军的做秀表演 美国空军的做秀表演 美国空军的做秀表演 漂亮的(战士)墓地,军队力量的源泉 GOOGLE照片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4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和平诺奖并不是真的发给奥巴马
liufeng 2009-10-11 00:08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9号在奥斯陆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表彰其在推动国际间对话与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努力。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各方对此反应不一。 奥巴马获的和平诺奖,按照委员会的评价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逻辑上不通,分量上不够。迷惑了几天,从电视上看到奥巴马那张黑色的脸,忽然豁然开朗,诺贝尔委员会颁布的和平奖其实不是给奥巴马,而是给自强不息的美国黑人,给马丁路德金那个令人感动的梦。给勇敢,包容,不断成长的美国人民。 奥巴马只是一个获奖的符号。他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值得获奖的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9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烫手”的诺贝尔和平奖,黑马总统您敢接么?
boxcar 2009-10-10 18:57
昨天得到消息,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又被戏称为炸药和平奖)将颁发给美国的新总统黑人奥巴马(以下简称黑马),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纷纷认为黑马总统仅靠着若干积极进步的言论就能获奖,实在太过容易,但也有不同言论,认为这个奖评得好、评得妙、评得呱呱叫!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总统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对世界和平最大的贡献就是从此因为头顶和平的高帽将不再会轻易出兵打仗了,从此世界和平,这140万美元的奖金发得很值。我却深以为不然,并开始为黑马总统的安全担心了。 其实这顶和平高帽子戴给黑马(黑人奥巴马的简称)总统不合适,应该给每个大军火商送一顶戴才好,或者颁发给美国军商集团(如果存在这么个实体的话)最为稳妥,考虑到受众甚多,可以考虑特例一下,多拿几倍的钱出来。象现在这样就给黑马总统一人,可是大大的不妥,更是非常的不妙! 试想,如果黑马总统任内念及自己曾获得炸药和平奖的殊荣,倡导无论如何也不再以战争形式解决问题,那各国之间都不打仗了,世界从此和平,那就不会有军火消耗,那么大军火商集团赚谁的钱去?如果都不再以军事威胁手段对付其他国家,那就不再有军备竞赛,无须研发和生产先进武器了,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包括很多科学家)的饭碗都会成问题。这时如果军火商们着急产品销路要打仗的话,黑马总统因为顶着这和平的高帽一定不批准;因为缺乏需求,做武器研发的科学家申请经费也很难被批准。这样的结果是会把大军火商们弄急了,搞不好会找个狙击手瞄着戴着和平高帽子的黑马总统开枪,这可是有四十多年前啃泥地总统的教训啊。把科学家们弄急了,或者象2001年那样(炭疽信件事件)干脆直接把自己研发的最先进成果造出来用用逼急了直接用在拿不给钱的总统身上,或者找个人傻钱多的国家去爱爱,对美国都是严重的问题,广大选举人能答应么?这总统还能干长么? 所以,这次颁发的炸药和平奖,是给黑马总统出了一道大问题,我不禁要问:您敢接么?
个人分类: 社会|532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来预测一下未来2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dabaoski 2009-10-10 13:25
刚看到新闻,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对此兄弟我表示强烈支持! 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1)奥巴马这人长得挺和谐的,而从他以往的表现来看,也是一个鲁肃型选手。 (2)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之后,这小子一看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也不好 意思签字下令发动战争了,于是今后他会更和谐。 (3)美国以往是全世界最不和谐的国家,所以只要美国不闹事,基本上全世界就 和平了。 (1)和(2)构成一个和谐式循环,再考虑到(3),我认为把和平奖颁给美国总 统奥巴马绝对是一项义举! 试问:花140万美金就能换来世界和平,这么划算的买卖,换谁谁不愿意做呢? 从以上逻辑出发,我们可以预言今后20年(保守点,就预言20年的)诺贝尔和平 奖的得主,他们分别是: 美国总统 奥巴马 美国总统 奥巴马 美国总统 奥巴马 。。。。。。 美国总统 XXX 美国总统 XXX 美国总统 XXX 美国总统 XXX 。。。。。。 美国总统 XXX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2721 次阅读|6 个评论
世界争议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 逾八成网民认为其不够格
xupeiyang 2009-10-10 10:36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0/10/2697562.html 你认为奥巴马是否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if(G("m_viewDes").innerHTML == "") G("m_viewDes").style.display = "none"; 有。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功不可没 1333(14.2%) 没有。因战争死去的无辜平民不会允许 7088(75.5%) 不关心此事 973(10.4%) 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瞬时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环球网在线调查显示,85.7%(5210票)的中国网民认为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令人信服,89.9%(5400票)的人认为奥巴马还没有为世界和平做出具体贡献。   环球网记者高友斌报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瞬时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奥巴马上任不久和对世界的实际贡献上。有人认为,奥巴马履任总统之职不足九月,尚未对国际社会有何显著的实际性贡献,诺贝尔委员会将奖项颁发给他是爆冷,为时过早,令人吃惊。不过也有国际政要对奥巴马获奖表示祝贺,很多人敦促他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同时,环球网当天17时至22时进行的在线调查表明,80%以上的中国网民对奥巴马获奖表示质疑,并认为他没有对世界和平做出过具体贡献。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奥巴马获奖令人吃惊,因为奥巴马在诺奖提名截止日期前不到两周才执掌总统之职,现在授予奥巴马和平奖为时过早。美国主流报纸《华尔街日报》称,将和平奖授予奥巴马显得十足古怪,不知道为什么(授予奥巴马)。是因为同希拉里-克林顿一起塑造和平?是因为放弃导弹防御系统、取悦伊朗人?还是因为要增加向阿富汗的驻军和武器?该报以讽刺的口吻说:传统的标准程式是获奖者在获奖之前先有和平的贡献但是此次创新的选择将扫除已经过时的奖在功后的理念。台湾中广新闻网援引岛内淡江大学教授陈一新的话说,奥巴马获和平奖是爆冷,因为和平奖通常是颁发给已经有所成就,或是历经多年虽然还未成功但至少锲而不舍的人。而奥巴马上任不足一年,中东和平和裁减核武的主张刚刚提出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实在有点怪异。他还说,把和平奖颁给奥巴马,搞不好是奥巴马亲自出马为芝加哥申办奥运会不成的安慰奖。他说,把和平奖颁给就任还不满一年的奥巴马,只能说奥巴马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看起来太像政治性的决定。伊朗总统内贾德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如果奥巴马放弃掉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那才能表明他获奖是名副其实。   不过,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和平研究所教授保罗-罗杰斯则认为,这一授予决定虽然非同寻常,但诺贝尔和平奖往往会授予正在进行的事,而不是已经取得的成就。他说,诺贝尔委员会对奥巴马宣扬无核世界,以及让西方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印象深刻。   据法新社报道,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其获奖消息时,奥巴马本人还在熟睡。在发言人将其叫醒后,奥巴马表示对获奖感到惭愧。   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对奥巴马获奖表示祝贺,并称这标志着美国重新回到了世界人民的心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奥巴马体现出了对话和接触的新精神。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则称奥巴马重新点燃了世界和平的希望。   实际上,很多评论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奖项授予奥巴马是为了鼓励他向美国的敌人们做出勇敢而友好的外交姿态,而不是对他的 和平成就的承认。德国总理默克尔即表示,和平奖对奥巴马来说是一个激励,鼓励他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多贡献。2008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芬兰前总统马蒂耶-阿赫蒂萨里也说:我们在中东还没有实现和平很显然,他们是要鼓励奥巴马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法新社9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如果奥巴马无法兑现他早前做出的承诺,那么这一奖项可能会令他遭受批评甚至是嘲笑。   与此同时,环球网在线调查显示,85.7%(5210票)的中国网民认为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令人信服,89.9%(5400票)的人认为奥巴马还没有为世界和平做出具体贡献。有网民称:就因为呼吁了一下无核计划就能当选吗?也不先看一看成效?说实话我真的没觉得奥巴马有什么实际性的和平行为,美国这样到处发动战争的国家还获得和平奖,全世界的人都会笑得人仰马翻。还有网民对诺贝尔和平奖本身表示质疑: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不过是西方拿来干涉别国的又一个工具罢了,我们何必那么在乎诺贝尔呢?有实力自己弄个世界范围内的奖项。诺贝尔奖就是西方人自己玩的一种游戏罢了。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贝尔和平奖好性急
xbyang 2009-10-10 09:27
  手机上的新闻播报说奥巴马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感到非常吃惊。以为这是手机新闻的恶作剧或假新闻,然后上网查了权威的央视新闻联播。很奇怪昨晚的新闻联播没有播这个消息,记得前几天科学奖出炉的时候都是及时播报。不知道是基于什么考虑,央视没有播报。我查阅其他门户网站,确证了这个消息。   我对奥巴马的政绩不太了解,不能评说他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权威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一个上台不到一年还在任内的国家总统,怎么说都有些操之过急,有些政治献媚的意味。因为这个奥巴马的这届任期还有三年多,他要是得了诺奖后再干有违和平的事情,和平奖就蒙羞了。当然,和平奖蒙羞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也有不少届了吧。   与之对比的是,科学奖的颁发并不追赶时效性,不少是在科学家在做出贡献后几十年才获得了,晚到连高锟自己都不知道获奖和有关成果了,因为他已经老年痴呆了。为什么科学奖这么谨慎?因为科学成果对人类和科学的贡献也需要时间来验证,文学奖也是如此。独独和平奖往往有些急吼吼。   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一个想领导世界的人,诺贝尔要是泉下有知,也该愤怒了。要是到处征战的美国总统可以得和平奖,那当年也应该给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发一个和平奖。这个连奥巴马本人都觉得惭愧的和平奖,真是搞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3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奥巴马是个笑话
xupeiyang 2009-10-9 20:08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2009/index.html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09 for his extraordinary effort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eoples Photo: Pete Souza, Obama-Biden Transition Project, licensed by Attribution Share Alike 3.0 Barack Obama USA 4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 1961 http://news.163.com/09/1009/17/5L6T6PCB0001121M.html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美国媒体报道,10月9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因其在促进国际外交和各国合作的卓越贡献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 很少有人能做到奥巴马那样,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并给人们带来更美好未来的希望,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表示,奥巴马的外交建立在这样的概念上,即那些想要领导世界的人,必须在以世界上大多数人所分享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基础上行事。 评奖委员会表示,他们对奥巴马在推动无核化世界上的努力,给予了特别关注。奥巴马为国际政治带来了新气象。多边外交重新赢得青睐,联合国及其它国际机构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评委会认为。 不过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评论员叶海林却认为这个奖项颁给奥巴马是个笑话,他说诺贝尔和平奖本是为奖励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而非即将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许奥巴马应该感谢小布什,因为自小布什以后,如果美国领导人不再放出狠话,那么就可以获得和平奖。但是其实奥巴马并没有真正改善阿富汗的、中东的局势,没有对世界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奥巴马得了和平奖可能从另一方面说明,欧洲人有多渴望美国改变其态度,和平奖颁给奥巴马或许为了鼓励美国领导人继续做出正确的事情。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位在职期间获得和平奖的总统,在他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美国总统威尔逊获得191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奥巴马呼吁核裁军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9-10-09 18:12:42 来源: 中国网   跟贴 19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10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以及呼吁削减世界核武库而赢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上个月,奥巴马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史上首次核不扩散和核裁军大会,并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无核武世界决议案。 中国网10月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10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以及呼吁削减世界核武库而赢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称赞奥巴马为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合作做出了非凡的努力。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在今年1月份上台后,他呼吁削减核武库,并致力于重启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词中称,很少有人能像奥巴马这样引起全世界关注,让人们期望更美好的未来。 奥巴马获奖距他上任不到9个月的时间。尽管制订了很宏大的计划,但是他在中东局势或者伊朗核问题上仍没有取得任何突破,在阿富汗战争上面临着艰难抉择。 上个月,奥巴马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史上首次核不扩散和核裁军大会,并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无核武世界决议案。 奥巴马是最近十年间第三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民主党政要。前副总统戈尔2007年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小组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前总统吉米-卡特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按照传统, 2009年诺贝尔奖 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本文来源:中国网 )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奇的诺贝尔和平奖
drqian 2009-10-9 19:07
2009年这个神奇的奖项继续延续神奇,美国新科总统奥巴马成为这次神奇的幸运儿。当然创造神奇的还是这个5人委员会。 为什么说这次还是神奇? 1.颁奖给一个在短短几年内发动数次战争的国家的首脑,表明委员会对这些战争的正义性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2.奥巴马上台才不到9个月,诺贝尔委员会便给予充分肯定,而事实是他目前说的比做的多,他的大部分举措还未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此次委员会颁的和平奖不是回顾版,而是预测版。按此推理,奥巴马很有可能蝉联未来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3. 此次诺贝尔奖的看点马上要出来了,因为奥巴马很可能不久就下令增兵阿富汗,以表达获奖后的喜悦。 倒不是说本人反对奥巴马,相反,目前看来奥巴马给人的感觉确实要比前任布什强,但是都需要时间来验证。我是对和平奖委员会的草率表示严重不满。 再次回顾一下诺贝尔的遗言: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比较一下其他奖项所需要的委员会人数,大家不难看出此奖为何会如此神奇,不幸的是,神奇还将延续,因为那是诺贝尔本人的遗言。
个人分类: 头脑风暴|28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fouyang 2009-9-30 08:07
在医疗改革陷入难产,各方各派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奥巴马总统在九月九日对国会发表了演讲,推销他的医疗改革方案。演讲一开始,他就豪气千云地说:我不是第一个从事这个事业的总统,但我决心要成为最后一个。但纵观他提出的方案,其中未见解答的问题甚多。不管是可行性还是效果,都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 奥巴马讲话的实质内容,包括三个措施。以下我就来谈谈对这些措施的初步看法。 第一个措施,是通过立法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为:不准以已有问题拒绝保险人,不准设保险支付上限,限制病人自付额,以及要求保险涵盖常规检查。这个措施的目标是阻止奥巴马所说的目前保险公司坑害保险人的做法。 初步看,这个措施应该是争议不大的。立法不需要纳税人出钱,民众也希望得到这些规定所提供的安全感。但仔细想想,这里面也有不少问题。最重要的,是奥巴马反复宣称,他的改革不会改变已有保险的人的福利。如果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保持现在的医疗保险。但这些立法,肯定会影响到现有的保险。例如,不少公司的保险是自负盈亏型的,把员工的保险费存起来支付福利,保险公司只是代为管理。如果没有保险支付上限的话,这种形式的保险就不能存在了。对于传统的,由保险公司财力所保证的保险,没有支付上限的话也会影响精算的结果而导致保险费用上涨。而且,目前公司提供的保险都有不同保费和不同支付额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如果限制自付额,有些选项就要取消了。 撇开以上问题不谈,这几个立法倒是颇有道理的。医疗保险的规定和政策太复杂,一般投保者平时根本不会花力气去比较研究。而等生了病发现保险靠不上,就会生出种种悲剧。如果政府能使得保险规定相对规范化,应该说是有益的。但太多的规定又会影响竞争和创新。就拿涵盖常规检查来说吧。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什么检查算常规,什么不算?要让政府说了算,不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保险业与其他服务业一样,它的服务质量是由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两方面来保障的。目前关于医疗保险的规章在联邦和州两级都已经很多。我看不出多加这几条有怎样的关键作用。奥巴马关于这一部分的演讲,基本上是假定保险公司是在不受市场限制的情况下胡作非为牟取暴利。我还需要更多事实来支持这种说法。 第二个措施,是建立一个保险市场,帮助人们选择医疗保险。也可能提供公立保险或非营利的保险服务。这个公立或非营利的保险不受纳税人资助。但它的运作可以帮助迫使保险公司接受市场竞争。这个措施的目的是以市场机制降低保费,以解决几千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的问题。 用保险市场来帮助人们选购也许是个好主意。几年前布什政府开始提供Medicare配方药保险(Medicare D)后,就设立了帮助人们选择的网站。你输入自己常用的药物,网站会告诉你哪些公司的保险涵盖这些药物。你进一步可以查到保费等信息,然后就能直接加入。那的确是非常方便民众的服务。把这个服务扩展到选择医疗保险,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至于公立保险,如果政府不出资,又能有多少控制?与目前的保险公司有何不同?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公立保险不成为事实上的垄断,而变成英国,加拿大那样的医疗制度? 更重要的问题是,通过完善市场运作,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保费?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保险公司是否在牟取暴利?有报道说,保险公司的操作费用和盈利占医疗费用总数的一大块(有人说百分之三十),而政府经营的Medicare操作费用要低得多。如果这是事实,那说明其中的确有降低保费的空间。但我觉得问题不那么简单,还是需要深入研究一下。 另一个问题是:就算把保险公司的盈利降到零,是不是就人人买得起保险?抑或主要问题是个人买保险比公司买贵得多?贵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仅仅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这些都是没有回答的问题。所以,保险市场是好的,但能解决多少问题,存疑。 第三个措施,是要求所有人拥有健康保险,对穷人提供例外或提供补助。这个从经济学上来说是好主意:保险的目的就是分摊风险。也只有做到这点,前面说的不用已有问题来拒绝保险人才有意义。否则每个人都等到出了问题再投保,保险公司就要关门了。 但进一步,是否还是像现在一样允许不同价格和质量的医疗保险?奥巴马要求每人拥有的是基本保险。那么基本保险不涵盖的医疗服务,是否就可认为不属于基本人权,所以政府和社会没有责任提供给不能负担的人?在这方面形成社会共识是很重要的。其实全民保险今天在美国就有,就是Medicaid。但是一个人需要花完几乎全部的储蓄,而且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才能享受。而且它本身的服务也很糟糕(很少一部分私人医生接受Medicaid)。显然社会的共识是:一个人因为生了病而落到接受Medicaid救济是不能接受的。那么可以接受的底线在哪里呢? 医疗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其中的花费从何而来。通常的估计是:十年之内需要花费九千亿到一万亿美元(奥巴马说的是九千亿)。奥巴马声称,这个改革不会增加预算赤字。那么如何支付这个花费呢?这一点,我觉得奥巴马还是语焉不详。 奥巴马提到Medicare,说要减少Medicare中的浪费和Medicare中对保险公司的补贴。我想后一句话是指媒体报道过的扣减Medicare对医院的支付额的想法。且不说如何保证这样精简不会影响服务质量,我弄不懂的是为什么对Medicare的改变会帮助医疗改革。根据奥巴马的说法,医疗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是:保险公司胡作非为,很多人没有保险,医疗费用飞涨,这些都与Medicare无关。(Medicare会受医疗费用的影响,但Medicare有自己的基金和自己的定价,与商业保险有很大不同。)奥巴马许诺过不会用Medicare基金来支付医疗改革的成本。但他又说Medicare的改进能支付大部分的医疗改革花费。到底这里变的是什么戏法? 另一个经费来源是减少现有医疗体系里的浪费。这一点奥巴马在竞选时就反复提到过。他最津津乐道的是建立电子医疗档案。我没有研究过这个技术能省多少钱,但很难相信这会足以支付医疗改革的成本。而且,医院和保险公司省下的钱如何能到政府手里支付政府的费用?我想奥巴马可能是把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和支付医疗改革的费用(其中主要是补贴没有保险的人群)混为一谈了。 奥巴马还提到要向提供高档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收费。媒体以前也报道过对公司提供的高档医疗保险取消免税待遇的计划。但这样一来,那些保险的实际费用就会上涨。这与奥巴马不影响现有保险的承诺矛盾。 最后,奥巴马承诺道:中产阶级将得到更多保障,而不是更高的税。那么谁会得到更高的税?高到多少?这些没说出的话才是令人担心的。 总之,我认为奥巴马在这次演讲中提出的改革方案听起来振振有词,但细节中还是有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改革措施到底是否能纠正目前医疗系统的痼疾,并没有很好的证明。目前美国医疗系统中涉及到每个人的问题就是费用飞涨。奥巴马在演讲中也承认这是个严重问题。但他提出的改革措施中,没有一条是针对控制费用的。他后面花了很多时间谈论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等。但关于具体的措施和预期的效果远远没有前面三条明确。其实,我认为医疗费用问题才是关键。控制住医疗费用,其他问题至少就不会恶化,而且解决起来回旋余地也就更大。而按照奥巴马的思路,控制医疗费用只要节约就行了,并不需要触动目前的保险体制。那何不先从这里着手,既为后续改革打好基础,也为自己建立信用?目前奥巴马一举完成医疗改革大业的做法,雄心可嘉,但效果恐怕是欲速则不达。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3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啦
chni 2009-9-17 02:03
奥巴马,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啦 据悉:北京时间 9 月 12 日 白宫宣布,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总裁(更多的人习惯把它说成美国总统)巴拉克 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限制关税,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 35% 关税,次年加征 30% ,三年加征 25% 。此举对中国橡胶业的影响和危害之巨不言自明,这里我无须再多说了。单就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而言,竟能做出如此愚蠢之极的举动,实在令人费解。毛主席曾经说张伯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现在不得说 奥巴马搬起轮胎砸马脚。 过去有智者说白马非马,其实奥巴马也非马,当然更非白马啦。那么,既非白马亦非马, 奥巴马搬起轮胎砸马脚, 会砸在哪能里呢? 奥巴马搬起轮胎砸马脚, 会砸在哪能里呢?当然会砸在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的轮胎上。众所周知,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是一个轮胎上的联邦体,离开了轮胎,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寸步难行。傻小子敢拿轮胎开涮,意味着中国轮胎将失去美国市场,美国则有 2.5 万与此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要失业,算上上下游企业员工,如轮胎销售、仓储、运输、装卸等业者,将有近 10 万人的饭碗要砸了。所以我说, 奥巴马一搬起轮胎砸马脚, 10 万美国佬的饭碗要砸了。 奥巴马搬起轮胎砸马脚, 会砸在哪能里呢?当然会砸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大门上。据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昨天表示,美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向世界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中国政府将坚定维护国内产业的正当利益,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和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美方的这一举动,显示出美国再次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意图。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对人家不友好,人家还敢对你友好吗?你先对人关大门,别人当然也会对你城门。奥巴马搬起轮胎砸开了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大门,就意味着别国对你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实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反制的时刻来到了,本来就脆弱得不堪一击的美利坚经济,岂不是在他人制裁之下更要雪上加霜了?如此这般,影响就业何止 10 万?所以我说, 奥巴马一搬起轮胎砸马脚, 百万美国佬的饭碗就要砸了。 奥巴马搬起轮胎砸马脚, 会砸在哪能里呢?当然是砸在道义上。就连布里颠前首相捅你 不赖儿这号半生不熟的西瓜蛋都知道:世界各方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也该一起走出困境,通力合作找出应对之策,采取合作的政策,这样人们也更有信心我们能解决这一问题。可奥巴马这小马哥就是不明事理。其实上,正是为了破除贸易壁垒,寻求经济复苏的良方,在还不到一年前的 2008 年 11 月 15 日 ,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二十国集团承诺不会施行保护主义措施,共同声明墨迹犹在,奥巴马这小马哥就把承诺抛在九霄云外了。既然你奥巴马不讲道义,那么,多行不义必自毙,奥巴马自作孳,美利坚经济就只能是不可活了。试想,你美利坚政治经济联邦体现在最缺的是钱,金砖四国最富裕的外汇,如果连续减持你国债三年,岂不是让给你美利坚来个釜底抽薪?如此这般,影响就业何百万?所以我说, 奥巴马一搬起轮胎砸马脚, 千万美国佬的饭碗就要砸了。 奥巴马搬起轮胎砸马脚, 会砸在哪能里呢?当然会砸在选票上。奥巴马此举并无经济上的好处,不过就是为了迎合部分票民,以便为自己捞下丰厚的政治本金?可是,如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奥巴马此举引发贸易大战,美国将何以招架?如此这般,票民还会为你赞助选票吗?所以我说, 奥巴马一搬起轮胎砸马脚, 千万美国佬就要生气了,谁还会为你献上可爱的选票呢? 呵呵,不说了。唉,对了:奥巴马,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92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奥巴马自食其言, 开创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恶劣先例
黄安年 2009-9-13 16:00
奥巴马自食其言 , 开创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恶劣先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13 日发布 奥巴马在涉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 , 台上握手 , 台下踢脚 , 当面一套 , 背后一套 , 拿总统的诚信当儿戏。 10 日下午,奥巴马还在白宫会见吴邦国委员长,和吴邦国握手言欢 ,11 日却趁吴邦国还在访美之机 , 就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 这一对华惩罚性关税贸易制裁的保护主义措施 , 不仅违背了美中经济同舟共济的承诺 , 也开创了全球贸易贸易保护主义的恶劣先例。 人们清楚,所谓惩罚性关税是一种限制贸易自由行为、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它明显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奥巴马在多次国际会议场合承诺,美国不能也不会发出贸易保护主义的信号,在今年 4 月份的 G20 峰会上,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再次承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就在 9 11 八周年这一天 , 奥巴马却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违背国际共识,撕毁亲口承诺,不顾美国轮胎进口商、销售商以及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小布什政府曾对中国发起过六起特保调查,但小布什总统最终均未正式签署对华制裁的决定 , 现在奥巴马却在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时刻就来了个改变。对奥巴马,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是听其言呢,还是观其行 ! 人们清楚,所谓中国产轮胎的特保案,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第一例特保调查。起诉方并不是美国轮胎生产商,却是所谓代表工人利益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今年 4 月 20 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所谓特保调查。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今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其实 , 这一决定一旦实施,不但不会保护轮胎工人就业,反而会加大其失业率。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早就指出,通过特保案,将会导致美国轮胎分销和零售领域近 2.5 万人失业,措施每保护一个就业岗位,将额外损失 25 个岗位。 根据我方统计,目前,我国轮胎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 40% 以上。 2008 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金额约 22 亿美元。如果削减输美轮胎半数产量,就意味我国会出现 12% 的剩余轮胎产能。   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 11 日晚 , 就奥巴马的错误决定发表谈话表示:美方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第一、 2007 年以来中国轮胎产品对美出口增长并不明显, 2008 年比 2007 年仅增加了 2.2% , 2009 年上半年比 2008 年上半年同期还下降了 16% ;第二、中国涉案产品主要供应美国的维修市场,而美国自产轮胎主要供应原配市场和替换市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第三、美国内轮胎产业的经营状况在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即使在中国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 2007 年,其盈利情况也表现良好;第四、美国内产业关停部分工厂和生产设备的行为是出于选择高端市场而主动进行的结构调整,与中国产品的进口无关。即使美国停止进口中国产轮胎,此类轮胎仍然要从其他国家替代进口。 他还指出:事实上,中美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任何保护主义行为都将对双方同时造成损害。在轮胎特保案中,美国舆论也注意到此案对美国自身利益所造成的伤害。其一,美方在华有 4 家轮胎生产企业,并占中国对美轮胎出口的三分之二,本案将直接影响这些美资企业的利益;其二,对中国轮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不但不能解决美申请人提出的所谓 2 万名轮胎产业制造工人的失业问题,反而会严重影响依赖中国产品的 10 万名从事轮胎进口和销售人员的就业问题,美轮胎产业协会和美轮胎贸易自由联盟等美国业界组织明确表示反对此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三,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不会削弱美国内产业面临的竞争,解决美产业面临的真正问题,美市场只会转而寻找第三国替代进口产品;其四,限制措施将大大提高美国内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削弱美国政府力图振兴汽车产业相关措施的效果。轮胎价格上涨,甚至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基于价格考虑推迟更新轮胎,给美国行车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http://auto.ifeng.com/topic/luntaian/news/domesticindustry/20090912/104022.shtml 显而易见 , 进口中国轮胎与美国工人失业之间,并无直接利害关系。限制进口中国轮胎,不仅损害中国轮胎产业的利益,阻碍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而且也将损害美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我们没有忘记, 140 年前是中国农民工远涉重洋来到美国 , 建成了北美第一条贯通两大洋大太平洋铁路 , 其后,美国政府恩将仇报,在 1882 年签署了全国性的排华法案,理由居然是华工的低工资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带头排华的也是所谓美国工人的代表。 1943 年 , 罗斯福总统为了美国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需要 , 对此错误做出了正式的道歉。今天,声称继承罗斯福遗志的奥巴马,难道连罗斯福的正确决定也要改变? 奥巴马上台近 8 个月来 , 名望下降,在国内政策上寄希望通过医疗改革计划来重塑形象 , 然而这种做法引来了许多反对声浪。谁都清楚,罗斯福新政时的社会保障法与反危机措施 , 挽救没有基本保障的中下层民众密切联系在一起 , 所以那个法案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拥护;现在则不同 , 人们不希望用发国债、加大老百姓的债务负担 , 促发通货膨胀的好大喜功冒险行动,来解决积重难返进退维谷的医疗改革问题 , 这样的问题 , 不仅不能立即缓解危机的困境,而且还可能引发经济依然停滞不前,而通货膨胀难以遏制的滞胀局面,如果那样,奥巴马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奥巴马拿政治生命作赌注,人们指出他做出对华贸易制裁这一决定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赢得工会对医疗改革计划的支持。把进口中国轮胎当作美国失业的替罪羊的做法,实在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指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和谐一下,恐怕是打错了算盘,搞得不好 , 奥巴马恐怕赔了夫人又折兵。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950 次阅读|2 个评论
奥巴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
chile 2009-9-13 11:45
听闻美国又要加收中国轮胎的什么税,中国官方严重抗议,学者出来论证这样会损害了。。。。。,不利于恢复世界经济等等。 还列举这个总统对世界的种种承诺,然后又去破坏这些承诺。 不知道我们的这些抗议会有什么实质效果那?总统做出决定时候会权衡我们的利益吗?会按照世界的思维走吗?美国会有一个我们常说的大国心态吗? 其实每个美国总统都给我们上着一个职业道德的课程,作为一个美国总统,首先就是要美国的利益考量,其他的一切都是为着一个中心服务的。
个人分类: 闲事太平|3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名非美籍人士荣获美国自由奖章
冯用军 2009-8-13 16:07
来源:环球时报(北京)据美联社 网站: http://news.163.com/09/0813/11/5GJFUOKQ0001121M.html 作者:汪易 核心提示: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为16人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奖励他们在各行业做出的贡献,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4名非美籍人士获此殊荣。 8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左)在华盛顿白宫为最后一位健在的印第安平原战争首领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8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右)在华盛顿白宫为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颁发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奥巴马为美国最高法院退休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颁奖后微笑 环球时报8月13日报道 据美联社13日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三将美国公民最高荣誉自由奖章授予16名改变世界的人。奥巴马称赞他们是人类追求进步的典范,他们的事业改变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自由奖章获得者包括两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前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 )和孟加拉国的穆罕穆德尤纳斯(Muhammad Yunus),另外两位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Mary Robinson)。 获得自由奖章的美国人包括因患脑癌而没有参加颁奖典礼的资深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巴哈马裔的电影明星西德尼波提亚以及美国最高法院退休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 其次,本次获得这项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人还有: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约瑟夫洛厄牧师(Joseph Lowery);网坛传奇人物比利金(Billie Jean );创立了大众机构募集资金用于乳腺癌研究的南希布林克尔(Nancy Brinker);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医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和卡梅鲁斯健康问题中心的创始人佩德罗乔希小格瑞尔博士(Pedro Jose Greer Jr.),该中心每年收治数千名无家可归的病人;最后一位健在的印第安平原战争首领乔梅德森克劳(Joe Medicine Crow),当年他涂满作战涂料,穿上制服参加二次大战;演员、歌手和舞蹈家琪塔里薇拉(Chita Rivera),她因在美国影坛的杰出表现而两次摘得托尼奖;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医学教授珍妮戴维森罗利博士(Janet Davison Rowley)。 奥巴马表示,这些杰出的获奖者都是变革的推动者。他们时刻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卓越的能力,希望就在拐角处。在这个世界上,往往在被我们遗忘的角落里,可以赢得正义。他们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我们自己的力量实现梦想、帮助别人接近梦想、和为我们的孩子改造这个世界。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由美国总统一年一度颁发,为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受奖者不需要是美国公民。总统自由奖章原本在1945年由杜鲁门设立,表扬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有贡献的人。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恢复设立,并扩充得奖对象。
个人分类: Politics Review|2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医疗保障改革积重难返,进退两难
黄安年 2009-8-5 21:50
奥巴马医疗保障改革积重难返,进退两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5 日发布 90 年代以来,美国医疗保障就突显了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半个多世纪发展中的矛盾 , 一方面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已经植根于美国现代经济机制的运转 , 成为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安全网 ;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 它既有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等民主党政府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带来的问题 , 又有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布什共和党政府收缩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带来的新问题 , 两方面问题的交错和累积克林顿政府带来了积重难返的困境。克林顿力图在夹缝中求改革 , 扬两者之长 , 避两者之短 , 但是克林顿政府未能解决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普遍面临三大危机 , 即社会福利保障赤字和财源危机、老年危机和家庭危机 , 这三大危机又涉及到人们对美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信任危机。小布什政府未能解决社会保障难题,现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半年来 , 力图高调推出医疗保障改革 , 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 美国财政赤字有增无减,美国医疗保障开支寅吃卯粮日益加重,美国老龄化愈来愈严重 , 在这种情况下 , 奥巴马想通过加快医疗保障改革来提升日益下滑的执政形象 , 恐怕会欲速不达。 附两篇发布在《华盛顿观察》上的文章: ********************** 奥巴马押宝医疗改革,美国将走上大政府? 2009-08-04    作者 : 李焰    2009 年第 29 期     上任以来就大刀阔斧施政的奥巴马总统最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推动医保改革计划上。在 7 月底的一周,他连续三次发表演讲,推动医保计划过关。虽然民主党控制着国会两院的多数,但反对派的阻力仍然不小,又赶上整个八月国会休会,讨论进程只得搁置几周。但奥巴马本人乐观地估计,已在众院初步达成一致的医保改革很可能在年底前通过两院的立法程序。 美国拥有全球最昂贵、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系统,但讽刺的是,美国三亿人口中仍有 4700 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而陆续进入退休年龄的婴儿潮一代医保花费巨大,支持他们的美国政府支持额医疗保险信托基金则预计到 2016 年告罄。面对这样的困境,奥巴马一直号召美国实行医保改革,由政府和国会介入,创建一笔医保基金,解决美国的困境。 我支持奥巴马总统的建议。我相信,这个改革法案会极大改善美国的医保体系,扩大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没有医保的人拥有保障,美国华盛顿李大学( 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法学院教授提莫茨卓思特( Timothy S. Jost )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如是说。 全民医保的概念在美国保守派人群中向来不太被受欢迎。他们认为,这等于是将美国推向大政府的道路上,会无形中伤害到美国自由经济的本质。然而,美国普金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专研医保政策的教授乌伟莱茵霍尔德 ( Uwe E. Reinhardt )则不以为然。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政府的医疗保障系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保险项目之一。莱茵霍尔德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现在不是大政府伤害了美国的竞争力。相反,高昂的医保成本让美国的工人和雇主在世界同行面前失去了竞争力。 奥巴马医改,增加美国竞争力 早在总统竞选中,奥巴马就提出了全民医保的计划,并将之作为其内政的第一要务。执政之后,他在 2010 财年预算报告中要求国会同意建立一笔高达 6340 亿美元的医保储备基金,作为未来 10 年改革医保体系的首期资金。这笔资金一半将来自向美国高收入阶层增税,另一半则由缩减公共医疗补助制度支付给医院和保险公司的费用产生。 我相信,奥巴马总统的医疗保险计划为那些没有医保的美国人拥有医疗保障提供了希望,也有助于降低美国人的医疗保险成本。另外,改革中还引入了一些新变化,能让人们对他们的医保有更多的掌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Brookings Institute )副主席,治理研究 (Governance Research) 主任达瑞尔韦斯特( Darrell West )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现任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会长莱茵霍尔德则认为,从现状出发,所有人都知道,奥巴马总统的健康保险计划并不能持久。 如果奥巴马的健康改革今年年底能通过,它能为目前美国的医保困境提供温和的改善,但这并不是彻底的方法。莱茵霍尔德解释说,彻底解决美国的医保问题比将一个人送上月球还要难。那可能需要十年的时间。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这一步就将从今年开始。 莱茵霍尔德强调,现在已经没有奥巴马的医保计划了。他在竞选总统时公布了他的全民医保计划,那个计划挺不错的。但自那以后,他代表着向国会提交的改革计划,因此,现在应该称为国会的计划。 国会中的共和党议员们仍是医改方案通过的巨大阻力。他们认为,奥巴马的提案无异于政府接管医疗界,而且他们反对通过对美国富人增税的方式来支付实施医改方案的费用。他们说,美国人感到关切的是,奥巴马的建议可能会导致政府过度干预人们的生活,甚至让美国从此步入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度,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众议院的共和党领袖们号召保守派议员在组织医保讨论会的同时,也讨论一下今年早些时候通过的经济刺激方案问题。一部分共和党人相信,如果能将经济刺激方案未能减少美国失业率的事实与昂贵的医保计划相联系,他们是能阻止这个计划通过的。 受访的几位专家对保守派的诟病都不以为然。卓思特说,医保已经是美国经济中被严格管制的一个领域了。奥巴马的改革就是要放松一部分管制。从这个角度讲,对美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医保体系被大保险公司和大型医保提供商把持,他们的主导权力绝对不亚于大政府。 奥巴马的改革方案中实际上要平衡各个医疗机构的权力,让美国的保险市场更有竞争力。卓思特说,到那时,联邦医保体系将照顾美国大部分 65 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将有更多选择医生和诊所的自由,而在私人机构买保险的人只能选择保险公司签约的医疗机构。这样的改革实际上让美国更有竞争力了,因为他降低了美国雇主和个人的医疗成本。因为改革多增的税只是小事情,更何况医保改革并没有要给美国中产阶级增税,也不会影响美国的竞争力。 莱茵霍尔德补充说,美国并不是一个高税收的国家。国际经济和合作发展组织( OECD )统计的各国税收占 GDP 的比例中,美国的是各项税收占 GDP 的比例是第二低的,只有日本稍低于她。 粉丝锐减是假象? 医保改革是一本十分复杂的大部头提案,普通百姓并不了解所有的细节。而国会的拖延则让民间的议论更多,人们的担忧日切。 7 月 29 日,《纽约时报》与 CBS 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奥巴马医保计划的感到越来越不安。最新的民调显示,支持奥巴马医改计划的民众人数正在减少。 69 %的受访者说,他们担心政府插手医保会让他们已有的医保水平下降。而对奥巴马总统的支持率则从四月的 58 %下滑了 10 个百分点。在一项调查中, 77 %的人说,他们担心政府建立了新的医保体系后,医保开支会上升。当然,仍有 49 %的受访者说,他们支持彻底的医保改革, 33 %的人说,医保系统需要被彻底重建。 对于这个医保法案而言,有人欢喜有人愁。莱茵霍尔德解释说,欢喜的是没有医保的美国中低产阶级。发愁的一批是高收入人群,他们将被征收更多的所得税,用于政府补贴低收入者的医保费用;另一批发愁的人是医生、医院和制药公司。他们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医疗收入,因为改革后的体系应该会限制一些医疗成本。 卓思特承认,最近的民调显示民众对奥巴马医保提案的支持率在下降,但他说,这些民调也显示出,如果提案中的内容能被解释给民众听,人们会支持很多提案中的想法。 我想,很多人并不理解奥巴马到底提出些什么,更多的人已经被提案的表面特征误导了。但我想,这个议案最终很可能保障国控制医保的成本,提高医保质量,卓思特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韦斯特留意到,调查也显示,更多的人相信,奥巴马对医保政策的想法比共和党的好。 事实上,《纽约时报》的调查显示, 55 %的人认为,奥巴马的医保改革方案比国会共和党的想法要好,支持后者的只有 26 %的受访者。 美国人对政府的态度总是十分矛盾。莱茵霍尔德分析道,他们嘴上说恨政府,但是遇到困难,如飓风来临,他们付不起医疗保险,或是当银行家搞错他们的帐目时,他们又跑去向政府求救。 总体上讲,学者们对医改的民众基础仍然颇有信心。韦斯特认为,奥巴马的医保改革议案仍有很大的机会在得到通过。他已经比当年试图进行医保改革的克林顿总统走得远了,众议院三个委员会都已经同意了他的法案。 奥巴马想速战速决 奥巴马在这个庞大的医保改革案上压下他的巨额政治赌注。美国经济仍处在低谷,此时推动高度 1 万亿美元的医保法案无疑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时间拖得越久,民众对医保改革的热情也就越淡。如果今年的努力未在年第之前有结果,将会引发更多人对奥巴马领导能力的质疑。那时,民主党将处于被动。无论是 2010 年的中期选举,还是 2012 年的总统大选,奥巴马都会面临更大的政治挑战。 因此,对奥巴马而言,一鼓作气、速战速决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当然,能顺利通过国会的立法,并非易事。 德国历史上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曾观察说,制定法律就像生产香肠一样。你并不真想看到这些程序。这条格言也适用于今天美国的医保改革法案。整个过程并不是那么好看,莱茵霍尔德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刚刚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莱茵霍尔德熟悉美国的立法体制。他解释说,美国国会分参众两院。他们有相当不同的立法程序,但很多问题上的观点也不同。每个立法委员会都要通过自己的议案。参众两院的两份议案必须在一个被称为会议 ( conference )的场合进行调和。这个会议由参众两院的领袖一起召开。他们将辩论出一个统一的共和议案。 一旦这个统一议案产生,它还要被参众两院分别通过。通过之后,它会被送到奥巴马总统那里签字。理论上,总统对法案有否决权,但是这样的事很少发生。目前的医保议案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完成这套立法程序,莱茵霍尔德分析说。 卓思特担忧的是,国会会对医保改革做一些修改,我害怕这份改革法案不会像它应该强有力的那样。如果是那样,它就不会那么成功了。 但莱茵霍尔德相信,奥巴马总统不会重复克林顿总统的医保改革失败的经验。但是,现在将通过的法案现任比奥巴马竞选时的想法要温和多了。 李焰,《华盛顿观察》 2009 年第 29 期, 8/5/2009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ternational_perspective_show.aspx?id=3222 ***********************************88 美国医改,总统急、百姓不急 2009-08-04    作者 : 张瑶    2009 年第 29 期   近日,奥巴马正在竭力推行医疗保险改革计划。在过去的一周里,奥巴马曾三次在白宫通过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为其倡导的医疗保险改革进行辩护,以希望这一计划在今年得以通过。但是,民众的反应却不像奥巴马这么着急。 在 7 月 27 日开始进行的五天调查中,大多数美国民众表示,尽管当前的医疗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医疗保险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它还不能成为政府首要解决的危机议题。对国家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来说,经济如何得以快速恢复才是政府当前需要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远超过医疗保险改革的紧迫性。只有少数人( 16 %)认为,医保改革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绝大多数人( 70 %)认为与经济危机相关的各种议题最需要解决。 美国民众还认为,如果医疗保险改革计划通过,他们未必能从中直接获益。一方面,绝大多数人( 84 %)对现有的医疗服务和就医途径感到满意。另一方面,美国民众认为,在就医问题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花费昂贵。他们觉得医疗保险改革很难对症下药,来帮助降低医疗花费。高达 79 %的美国人对高昂的医疗花费感到头痛。只有 30 %的人认为医疗保险改革可以减少医疗花费, 45 %的人认为医疗花费反而会增加。 另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对医疗保险改革担忧的人考虑到它将是政府的又一笔巨资投入,因而担心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目前,奥巴马已经在处理政府财政赤字的问题上得了最低分,而那些不满意奥巴马工作表现的人也是因为经济刺激方案花费过多。在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民众认为奥巴马的 7870 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有成效的情况下,要求他们支持奥巴马的又一项巨额开销,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此外,人们对政府在医保系统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显示出矛盾的态度。他们支持政府介入医疗,但是又不希望由政府完全接管。只要不到一半的民众支持政府完全管理医疗,因为他们相信政府的作用可以起到帮助所有的美国人都享有医疗保险。但是,持这个观点的人数从 2008 年 11 月开始正在不断减少。有趣的是,美国民众对国会是否能有效地监督医改没有信心。三分之二的人说,国会议员对医改所涉及的许多问题没有很好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看,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医疗保险系统改革,但是他们并不急于这项改革在今年实现。民众诸多的担忧和考虑有可能使奥巴马陷入一个僵局:拼力推进医疗保险系统改革可能导致他的支持率下降,而支持率下降又可能影响他继续推进医疗保险系统改革。 张瑶,《华盛顿观察》 2009 年第 29 期, 8/5/2009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financial_information_show.aspx?id=3223
个人分类: 社会保障研究(07-11)|4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意图开辟美中经济关系蜜月期
黄安年 2009-7-31 16:37
奥巴马意图开辟美中经济关系蜜月期 评奥巴马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致辞 黄安年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31 日发布 奥巴马总统在 2009 年 7 月 27 日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上的致辞传递了重要信息。他认为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是推动两国积极、建设性、全面关系的极其重要的步骤。在他看来由于象征几十年对立的柏林墙的最终拆除引发了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潮流至今仍在继续塑造我们的世界。他勾画了塑造美国期望的世界远景 : 通过合作创造平衡而可持续的增长,通过建立伙伴关系生产清洁能源,达成新的共识,把核能仅仅用于和平目的,团结一致共保安全,找到应对共同挑战所必需的共同点。他强调:美中关系将影响二十一世纪,因此,其重要性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双边关系。我们的伙伴关系必须基于这一现实。这是我们共同承担的责任。美国和中国有着共同利益。我们相互合作的能力是在许多最紧迫的全球问题上取得进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第一,我们能够为在持久的经济复苏中增进共同利益展开合作。我们必须继续致力于强有力的双边和多边协调。当美国人增加储蓄而中国人增加消费时,我们的增长便有了更加可持续的基础。其次,我们能够为在清洁、安全和繁荣的能源未来中增进共同利益展开合作。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们也是世界上两个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坦率地说,我们必须展开合作。我们两国都在采取措施实现能源经济的转型。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开辟一条低碳复苏的道路最佳途径是使我们的市场面对新想法、新交流和新能源保持开放。第三,我们能够合作促进我们在遏制核武器扩散方面的共同利益。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保障世界各地所有危险核材料的安全在 21 世纪,只有以一个强大的、全球性的制度为基础,才能防范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第四,我们能够合作增进我们在应对跨国威胁方面的共同利益。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威胁不再是大国之间的竞争而是来自滥杀无辜的极端主义分子;来自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危害他人的贩运分子和海盗;来自不识疆界的疾病疫情;来自滋生动荡和恐怖的压迫和内战。这些都是 21 世纪所面临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 21 世纪的挑战,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有效地增进自身利益。正是这个根本事实促使我们展开合作。尽管我们之间有分歧,但通过加深与一个有 13 亿人口、既古老又有活力的国家之间的联系,美国将受益匪浅。请允许我直言不讳:我们知道有些人对未来小心翼翼。中国的有些人认为美国将试图遏制中国的雄心壮志;美国的有些人则认为一个崛起的中国有些可怕。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相信胡主席也有不同的看法。我所相信的未来是:中国是国际社会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一员;届时我们的国家将不仅是出于需要而且也是出于寻求机遇成为合作的伙伴。这项对话将有助于确定该旅程的最终目的地。它展示了我们通过持久合作而并非对抗来定格新世纪的承诺。(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09/July/20090727173219bpuh0.0211603.html ) 笔者以为,美国塑造世界的目标和主导作用并无重大变化 , 只是改变了实现目标和主导作用的竞争对手和方法。在奥巴马看来, 21 世纪今天中国的经济地位已经取代了当年苏联的经济地位,通过美苏竞争共处并最终挤垮苏联的关系已经为美中合作共赢的积极、建设性、全面关系所取代。美国的对手变了 , 与对手打交道的方法也随之变化 , 但是符合美国未来需求的目标和美国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变化。和小布什政府的咄咄逼人、单边主义不同 , 奥巴马政府改变了单边主义战略 , 转而采取对话合作的战略 , 策略变了但目标没有改变。 美国政府高官在这次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上高调表态,不仅反应在奥巴马的致辞上 , 而且也体现在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作为美国特别代表主持对话会议上的发言和文章中 ,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以《同中国展开新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为题在 7 月 27 日联名撰文,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美中关系史上是罕见的。文章说 : 文章提出美国同北京建立一种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并称 : 基本上没有任何全球性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凭一己之力予以解决,也没有任何全球性问题能在缺乏美中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全球经济的实力、全球环境的健康、贫弱国家的稳定以及防扩散难题的解决,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美国和中国的合作。文章结束时写道 : 应对当今乃至未来一代面临的最棘手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有一句充满智慧的格言:同舟共济。今天,我们将与中国的同行们一起拿起船桨,开始划船。(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09/July/20090728161239ptellivremos0.6823999.html )笔者认为 : 美国已经确定了合作应对,同舟共济经济关系战略。 希拉里克林顿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的致辞同样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她说 : 为建立 21 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奠定基础而作出前所未有努力,美国认识到没有任何国家能单独应对今天面临的挑战这一事实要求建立一个新的争取进步的全球架构。提出 21 世纪全新的思维能使我们从一个多极世界走向一个多伙伴世界。人心齐,泰山移。她说 : 我们无法期待事事处处都保持一致,但就面临 21 世纪的共同挑战有必要找到共同立足点而言,我们能够齐心协力。 笔者以为,美国本届政府已经放弃了单边主义的旧思维,转而争取为与中国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奠定基础。(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09/July/20090728145616bpuh0.2372858.html?CP.rss=true ) 为何美国政府如此高调宣扬美中积极合作、建设性、全面关系 , 在笔者看来: 第一 , 美国遭遇了几十年未遇的严重金融和经济危机,迄今尚未见底,中国拥有美国 8000 亿美元的国债,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合作和支持 , 美国要快速摆脱困境是难以想象的。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的脱困和继续发展离不开中国 ,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美国 , 两国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美国增加储蓄中国增加消费 , 美中两国关系的经济转型 , 两国间全面对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是对话、不积极合作、没有建设性 , 那会怎样? 第二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而且在当今世界经济体中又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 , 很可能是最先走出危机困境的经济大国。另一方面只有美国走出困境,中国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 需要摆脱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冷战思维和抛弃将一国的发展建筑在他国危机和衰落的基础上的误导,走上合作共赢的道路。 第三 ,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美中关两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因而发展美中积极、建设性、全面关系不仅符合美中两国人民和政府间的利益 , 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四,美国全面对话,合作共赢是 20 世纪后期以来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美中两国人民交流优势互补求同化异的强烈要求,是历史发展潮流大趋势的反映。 笔者以为合作共赢,同舟共济,美国度过危机并稳定在 21 世纪的主导地位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 中国的发展也需要美国的继续发展 , 美中两国的经济转型有利于美国和中国 , 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尽管美中之间存在着分歧但是共同点大于分歧点 , 求大同化小异成为共识,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是对于美国的威胁 , 而美国的危机也不意味着为中国快速发展提供难得机遇,两国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从这些动向看 , 由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为开端,预示着可能开启美中关系的新一轮的蜜月期。 在 20 世纪以来的美中关系史上,有过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美中关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集团的蜜月期 , 在那个蜜月期的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都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朝鲜战争打断了这一进程,美中关系进入了对立的不愉快的 22 年 ,20 世纪 70 年初,尼克松政府开始的美中关系正常化的新时期,卡特总统时期的 1979 年元旦美中正式建交,改革开放以来美中关系总体上呈现发展或快速的好势头。 90 年代中的克林顿总统访华提出了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战略合作意图,然而美国误炸我国南大使馆事件打断了这一进程。在即将迈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时期 , 美中两国关系能否进入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 就看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及盖特纳财政部长等内阁高官能否将在对话会上的美好诺言切实兑现为实际行动了 , 也看美国政府能否在前进道路排除种种干扰,把握实时机,果断挺进了,以免再次受挫。 奥巴马已经开创了好几项入主白宫的新记录 , 他有条件在美中关系蜜月期上再创辉煌。上台前 , 人们记得他那些对华负面言论是出于竞选需要 , 更多地则反映了他对于中国的知之甚少。入主白宫半年来 , 他认识到需要把处理好美中合作共赢关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如果兑现诺言,那么今年年底奥巴马访华时的人气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中国和世界也会飙升的。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仔细研读奥巴马总统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讲话
黄安年 2009-7-29 08:14
仔细研读 奥巴马总统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讲话 黄安年按语 奥巴马文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29 日发布 黄安年按语 : 研究国家间重要双边会谈的国家首脑讲话不能仅仅依靠媒体只言片语的倾向性报道 , 需要认真研读权威机关发布的讲话全文 ,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讲话的真实含义 , 看到其台面上讲的和台下要的 , 了解其全部意思。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的奥巴马总统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讲话代表了美国的权威性文件,文件中用红笔显示的是笔者转发时加上的 , 请读者注意。资源共享表示对于这样一些资源需要由普通学者和百姓来共享,而不是媒体取其一 , 弃其它,本文是原原本本研读,笔者评论另发。 *********************** 2009.07.27 奥巴马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上致辞 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首次会议于 7 月 27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幕,美国总统奥巴马致辞。以下是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于当日发布的奥巴马总统开幕词全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全文开始) 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 2009 年 7 月 27 日 巴拉克 ? 奥巴马总统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的讲话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东部夏令时 9 时 35 分 谢谢各位。早上好。能够在此欢迎你们前来参加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我深感荣幸。这是 推动两国积极、建设性、全面关系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胡锦涛主席同我一样致力于为增进两国的共同利益而开展持续对话,我对此感到高兴。 胡主席和我都认为两国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当然,作为一位新任总统和篮球迷,我从姚明说过的话中受到启示,他说: 无论你是新队员还是老队员,你都需要时间相互适应。 通过我们已经举行的建设性会晤和这项对话,我深信我们能够达到姚明提出的标准。 我来介绍一下将共同主持这一对话的美中两国卓越的领导人。希拉里 ? 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 )和蒂姆 ? 盖特纳( Tim Geithner )是与我接触最密切的顾问中的两位,他们在与中国合作方面都有非凡的经验。我知道他们的对话伙伴王岐山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也是能力超凡并坚定地致力于对话。 我还期待乔恩 ? 亨茨曼( Jon Huntsman ,中文名洪博培)州长通过确认,成为一位出色的美国驻华大使。他今天也在座。乔恩在亚洲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并且,同我不一样的是,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他还是一位共和党人,曾任麦凯恩( McCain )参议员总统竞选团队的共同主席。我认为,这反映了乔恩为国效劳的坚定承诺以及两党对发展积极和富有成果的美中关系的广泛、一致的支持。谢谢您,乔恩,谢谢您同意担任这项职务。 今天,我们在一个见证了上个世纪历史的大楼里开会。这里有伍德罗 ? 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总统的国家纪念馆。他任职于 20 世纪初期,当时,美国在世界上刚刚崭露头角。这座大楼以罗纳德 ? 里根( Ronald Reagan )的名字命名。里根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年,在他担任总统时期,美国政府帮助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这座大楼里还陈列着象征几十年对立的柏林墙( Berlin Wall )的一块砖石,这堵墙的最终拆除引发了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潮流至今仍在继续塑造我们的世界。 100 年前, 在 20 世纪初期,显然有两种极其重要的选择等待人们去作出 关于国界和人权的选择。 但是,在伍德罗 ? 威尔逊时代,谁也无法预见导致柏林那堵墙倒塌的历史进程,也无法想象这段历史所特有的冲突与动荡。对从波士顿到北京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 20 世纪是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但为了取得这些进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今天,我们眺望新世纪的地平线。在我们启动这项对话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思索将影响 21 世纪的那些问题。是让当前的金融危机及其他事件导致经济增长停步,还是我们 通过合作创造平衡而可持续的增长 ,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为世界带来更大范围的繁荣?是让对能源的需求导致竞争和气候变化,还是我们 通过建立伙伴关系生产清洁能源 和保护我们的地球?是 让核武器无止境扩散,还是我们达成新的共识,把核能仅仅用于和平目的 ?是让恐怖分子煽动冲突和分裂的图谋得逞,还是我们 团结一致共保安全 ?国家和民族是 拘泥于差异思维,还是我们能够找到应对共同挑战所必需的共同点 ,并给予每一个人应有的尊严? 我们无法确定无疑地预期未来,但我们确知将会影响我们时代的问题。我们还知道: 美中关系将影响二十一世纪,因此,其重要性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双边关系。我们的伙伴关系必须基于这一现实。这是我们共同承担的责任。 在我们展望未来之时,我们可以借鉴过去 因为历史向我们表明, 我们两国都受益于建立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接触 。在我任职期间,我们将迎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四十周年纪念日。当时,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与现在大不相同的世界。在短短 30 年里,美国在东亚就打了三场战争,而冷战则陷于僵局。中国经济与世隔绝,中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生活在赤贫之中。 当时我们的对话建立在一个狭隘的基础上,即我们各自与苏联展开的竞争 。今天,我们享有反映两国人民之间日益深化的纽带的全面关系。迄今为止,我们两国的交往时间已经超过相互隔绝的时间。两国人民的交往领域不可胜数。我认为,我们已经具备条件,将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议题上取得稳步进展。 我的信心基于一个事实:即 美国和中国有着共同利益。 如果我们通过合作来推进这些利益,我们的人民将受益,世界也会受益 ── 因为 我们相互合作的能力是在许多最紧迫的全球问题上取得进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让我来列举出其中的一些挑战。 第一,我们能够为在持久的经济复苏中增进共同利益展开合作。 目前的危机表明,我们在各自国内所作的选择会引发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 ── 在纽约和西雅图如此,在上海和深圳也是如此。因此, 我们必须继续致力于强有力的双边和多边协调。 我们通过果断行动恢复增长,防止进一步衰退,保障人民的工作机会,发挥了典范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深化这一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增进透明度和改革监管体制来促进金融稳定。我们可以开展自由和公平的贸易,寻求达成宏大而平衡的多哈回合协议。我们可以改进国际机制,使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承担更大的责任。 当美国人增加储蓄而中国人增加消费时,我们的增长便有了更加可持续的基础 ── 因为正如中国得益于巨大投资和赢利性出口一样,它也能够成为美国商品的巨大市场。 其次,我们能够为在清洁、安全和繁荣的能源未来中增进共同利益展开合作 。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们也是世界上两个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坦率地说,我们必须展开合作, 否则我们两国将受制于对外国石油的更大依赖,我们的人民将饱受气候变化之苦。这是基本常识,它要求我们共同采取行动。 我们两国都在采取措施实现能源经济的转型。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开辟一条低碳复苏的道路; 能够扩大研究和开发的合作范围,以提倡清洁能源和高效使用能源;还能够携手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问题会议(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及今后其他场合确立一个全球应对方案。要为增进我们的安全和繁荣推动创新,其 最佳途径是使我们的市场面对新想法、新交流和新能源保持开放。 第三,我们能够合作促进我们在遏制核武器扩散方面的共同利益 。毫无疑问:掌握核武器的国家越多,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就越大。 恐怖主义分子谋取核弹,或是东亚地区爆发核武竞赛,既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继续合作, 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并向北韩阐明,只要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便能走上获得安全和尊重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立场一致地制止伊朗谋取核武器,并敦促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履行其国际义务。 这并非是把矛头指向某一个国家 而是要求所有国家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保障世界各地所有危险核材料的安全 ,这将是我们明年要举办的全球核问题峰会( Global Nuclear Summit )的一个重点议题。我们还必须共同努力强化《核不扩散条约》(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重申其基本前提:有核武器的国家应向核裁军的目标迈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应谋取武器;所有国家都应有和平利用核能的途径。相互威慑的局面不可能长期维持。 在 21 世纪,只有以一个强大的、全球性的制度为基础,才能防范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第四,我们能够合作增进我们在应对跨国威胁方面的共同利益。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威胁不再是大国之间的竞争 而是来自 滥杀无辜的极端主义分子;来自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危害他人的贩运分子和海盗;来自不识疆界的疾病疫情;来自滋生动荡和恐怖的压迫和内战。这些都是 21 世纪所面临的威胁。因此,各国增强国力的追求绝不能再被视为一场零和游戏。进步 包括安全在内 必须共享。 通过我们两军间已经增强的联系,我们能够减少造成争端的因素,同时提供一个合作框架。通过继续进行情报交换,我们能够挫败恐怖主义分子的阴谋,并捣毁恐怖主义网络。通过早期预警和协作,我们能够遏制疾病的传播。通过坚定的外交努力,我们必须履行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责任 首先可以通过再次努力结束达尔富尔地区的困苦,并促使苏丹实现全面和平。 上述所有问题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 21 世纪的挑战,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有效地增进自身利益。正是这个根本事实促使我们展开合作。我不会不切实际地以为美国和中国能就所有议题达成一致,或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前面几位讲话的人士已经阐明了这一点。但这只会增强对话的重要性 以使我们加深相互了解,开诚 ? 公地讨论我们关切的问题。 例如,美国对于中国帮助亿万人民摆脱贫困所取得的进展表示钦佩。正如我们尊重中国古老与辉煌的文化及其杰出成就, 我们同时也深信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应受到尊重与保护,所有的人都应该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派宗教人士,当然也包括美国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派宗教人士。 对人权与人类尊严的支持在美国根深蒂固。 我们的国家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组成。我们通过把基本权利扩大至全体美国人保护了我们的团结,并力争使我们的合众国尽善尽美。 这些权利包括表达意见、信奉神明、选择领袖的自由。 这些不是我们谋求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的民族特性。 这是指导我们彼此之间和向全世界开诚布公的行为准则。 中国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也有其独特的经历。美国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底蕴,因为它对世界也对美国产生了影响。我们了解中国人民的才能,因为他们帮助创建了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我本人的内阁中就有两位华裔美国人。我们知道, 尽管我们之间有分歧,但通过加深与一个有 13 亿人口、既古老又有活力的国家之间的联系,美国将受益匪浅 。这些联系能够通过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及两国政府之间建设性的双边关系得到巩固。这就是我们赖以减少分歧的方式。 请允许我直言不讳:我们知道有些人对未来小心翼翼。中国的有些人认为美国将试图遏制中国的雄心壮志;美国的有些人则认为一个崛起的中国有些可怕。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相信胡主席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所相信的未来是: 中国是国际社会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一员;届时我们的国家将不仅是出于需要而且也是出于寻求机遇成为合作的伙伴。未来并非一定如此, 但是, 如果我们坚持 进行像今天即将开始的对话,并基于我们听到和学到的内容行事,这 应当是一个能够达到的目标 。 数千年前,伟大的哲学家孟子曾经说过: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我们的任务是要开辟出一条造福子孙后代的通向未来的道路,防止缺乏信任或不可避免的一时分歧使这条道路被杂草堵塞,要随时想到我们正在共同完成的旅程。 这项对话将有助于确定该旅程的最终目的地。它展示了我们 通过持久合作 而并非对抗 来定格新世纪的承诺。 我期待着在首次访问中国时进一步推动这项努力,我希望更好地了解你们的领导人、你们的人民和你们伟大的国家。我深信, 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就能沿着进步的方向稳步向前,履行我们对我们的人民和我们共同的未来所承担的责任。 多谢各位。 (掌声) (讲话结束) 美国东部夏令时 9 时 50 分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09/July/20090727173219bpuh0.0211603.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