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奥巴马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奥巴马

相关日志

推荐有关希拉里和奥巴马的两篇报道
黄安年 2010-8-14 08:06
推荐有关希拉里和奥巴马的两篇报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4 日发布 ( 笔者按 : 美国的政治家们很注重民意调查 , 尽管这种调查的准确性一直受到质疑。这种情况在目前我国政治生态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 你能够设想看到媒体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们搞民意测验满意度调查,并公布于众的 , 甚至他们的选举时的得票数老百姓也不清楚。 奥巴马的支持率居低不升,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 , 他的求升欲望越来越强 ,这毕竟 关系到能否掌控国会主导权的大问题,他的频频作秀也就不难理解了。) ************************** 希拉里支持率高过奥巴马总统 19 个百分点 日期 :2010-08-13    作者 : 颜飞    2010 年第 23 期    虽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上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败给了奥巴马,然而风水轮流转,在克拉卢斯调查集团七月底所作的民意调查中,希拉里以 64 %的公众支持率而位居榜首。奥巴马政府中,排在民意支持排行榜第二位的是美国防长盖茨( 56 %)。奥巴马总统以 45 %的支持率屈居第三位。 奥巴马政府中部分阁员的支持率分别是: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珍尼特纳波利塔诺 (Janet Napolitano) : 39 % 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 Timothy F. Geithner ): 33 % 美国内政部长萨拉查 (Ken Salazar) : 22 % 颜飞,《华盛顿观察》 2010 年第 23 期, 8/13/2010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financial_information_show.aspx?id=3527 ********************88888 奥巴马度过 47 岁生日 希望能赢摇摆州胜利 日期 :2008-08-05    作者 : 匿名    4 日,奥巴马在飞机上向随行媒体人员派送生日蛋糕。 中新网 8 月 5 日电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 4 日欢渡了他的 47 岁生日。不过,他的生日愿望可能还得等几个月才能实现。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奥巴马 4 日在波士顿举行庆生会,他和几百个亲友以及支持者们共渡这个特别的日子。不过陪奥巴马过生日是要付钱的,出席费从 1000 美元到 4600 美元不等;如果要陪他吃饭,单人得付 1.5 万美元;夫妇联袂的话,可以打个 9.5 折,两人费用两 2.85 万美元。   在奥巴马的生日会,由上一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率先发表生日贺词。克里说他问过奥巴马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奥巴马回答说,印地安那、科罗拉多以及弗吉尼亚。这三个州都属于摇摆的选战战区,也是共和和民主两党必争的州。   奥巴马 47 岁的庆生会,在波士顿一间位于 33 楼、可以俯瞰波士顿港的会议厅举行, 850 名参与募款庆生会的人里面,有 250 人属于捐款人。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talk_usa_show.aspx?id=2636
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Change”是现在世界发展的主题词
caoman 2010-8-5 18:5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风暴来势凶猛,迅速波及世界,是和平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表现。 乱世出豪杰,战争造英雄。风暴由美国点燃,引起了世界的巨变,巨变被称为危机,也就是危险与机会同时爆发。奥巴马及其阵团率先把握住时代脉搏 change ,赢得了全美国人的心,奥巴马赢了,民主党赢了,美国人在新一轮的发展理念上又走在了世人的前面。 在狂风暴雨到来的时候,众生躲闪,唯有海鸥展翅翱翔,赢得了人类的赞扬。面对危机,各国都做了本能的自我保护的自救反应,唯有中国迅速做出援助他国的行动,国家领导人分别带团出访采购,赢得了世人尊重,树立了大国形象,中国在适应世界变化的行动上无疑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适者生存,强调的是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均不例外,国家、企业和个人分别适应的是世界、国家和企业(或其他组织)环境,谁主动 change ,谁就能赢得新的发展机会。不仅在国家层面,在企业和个人层面也是如此。 企业 ,如天人公司主要致力于特大型沼气工程业务,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大中型沼气工程,天人响应上级号召做出了迅速调整,而不是墨守陈规,主动担当起了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的重任,很快赢得了行业领导的认可。同时,因国家资助资金不够,天人又主动开始了降低成本的工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取得了好的业绩。 个人,个人也要随着企业的改变主动调整自己,尤其是企业高管应率先 Change 。企业的业务方向转型时,无论哪个岗位的人员,都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新需要,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担当起新的岗位职责,而不是无动于衷,要勇敢的站出来,带领企业进入另一片海阔天空,个人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得到快速提升和一个更好的平台。 在世界发展的浪潮中,每个人都应主动适应身边环境,把握住时代脉搏 Change ,不要被动 Change ,被浪卷入海底;要主动 Change ,勇做弄潮儿。
个人分类: 发展规划|2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需要汲取朝鲜战争的教训
黄安年 2010-7-28 08:43
奥巴马需要汲取朝鲜战争的教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8 日发布 对于发生在 60 年前的这场现在美中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 1950-1953 年朝鲜战争 , 是美中两国人民、朝鲜和韩国人民永远的伤痛。美国、中国、朝鲜、韩国政府和人民都需要认真地汲取这场战争的历史教训。 对于 60 年后出生的奥巴马总统来说 , 朝鲜战争意味着什么 , 他自己并没有亲身的体验 , 他的决策势必受到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深刻影响。 2010 年 7 月 27 日,奥巴马总统首次宣布将朝鲜战争停战日确定为为国家纪念日 : 全国朝鲜战争老兵停战日。仔细研究这份《公告》的全文,奥巴马似乎没有汲取朝鲜战争对于美国的沉痛教训。美国真的是在朝鲜战争中为自由民主而战斗?这种套话谁能够相信 ? 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种套话。人们清楚,美国主导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次为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而战的战争 , 所谓为自由民主而战斗是为美国全球霸权主义而战的同义词。《公告》通篇说的是美国和韩国的特殊关系 , 人们有理由相信 , 奥巴马在这个时候宣布这个国家纪念日 , 是为韩国对抗朝鲜打气,是为了加剧制造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奥巴马谈到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有数万军人失去了生命,有更多的人受伤、成为作战失踪人员或战俘。还说要反思他们为之奋斗的原则,难道,奥巴马还要让美国的 80 后、 90 后年轻人继续为全球霸权主义充当炮灰?停战日不是和平协定签订日 , 从法理上说美国和朝鲜之间依然处于战争状态,只是 1953-2010 年间,一直处于事实上的停战状态,奥巴马对此一字未提。 2009 年 5 月朝鲜宣布废止停战协定,意味着美朝之间、韩朝之间随时可能重起战火,这是中国人民、美国人民朝鲜半岛人民、亚洲和世界人民所不愿意看到的。 附:奥巴马的《公告》 **************8 2010.07.26 奥巴马总统发布 2010 年全国朝鲜战争老兵停战日公告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公告,宣布 7 月 27 日为 2010 年全国朝鲜战争老兵停战日,( National Korean War Veterans Armistice Day ),向在朝鲜战争中为自由与民主而战斗和牺牲的美国军人表示敬意。以下是公告全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全文开始) 白宫 新闻秘书办公室 2010 年 7 月 26 日 2010 年全国朝鲜战争老兵停战日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公告 今天,我们庆祝在板门店签署《军事停战协定》( Military Armistice Agreement )的周年纪念,并且向在朝鲜战争中为自由民主而战斗和牺牲的我国军人表示敬意。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和美韩两国持久友谊诞生 60 周年如今这一友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牢固。我们的同盟植根于共同的牺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与相互间的尊重,这一伙伴关系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极为重要。 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依赖我们的武装部队确保我国本国的安全并在全世界保护生命与自由。当共产党军队越过三八线,威胁韩国生存时,美国军队不畏严酷的环境,挺身而出保护了这个年轻的共和国。我国数万军人失去了生命,有更多的人受伤、成为作战失踪人员或战俘。这些爱国志士和我国盟军战士的英勇贡献和作出的终极牺牲保卫了韩国自由的政府和生机勃勃的经济,锻造了今天存在于两国人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纪念朝鲜战争爆发 60 周年和最终在板门店结束敌对行动之际,让我们将国旗高高升起,表达我们对老兵的奉献与勇气的敬意,反思他们为之奋斗的原则,重申韩国与我国之间不可撼动的紧密联系。 为此,我,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巴拉克 ? 奥巴马,以美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我的权力,特此宣布 2010 年 7 月 27 日为全国朝鲜战争老兵停战日。我敦促全体美国人举行适当的仪式和活动向我国杰出的朝鲜战争老兵表示敬意,并以此纪念这个日子。 我谨于公元 2010 年,即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第 235 年之 7 月 26 日,亲笔在此签名为证。 巴拉克奥巴马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10/July/20100727140649xdiy0.7514569.html ********************88 美国首次将朝鲜战争停战日设为国家纪念日 http://news.QQ.com   2009 年 07 月 27 日 14:00   环球网    《朝鲜日报》 27 日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 24 日指定在 7 月 27 日当天,联邦政府所有机构、关注(朝鲜战争停战)的团体、组织以及个人降半旗,以纪念参加朝鲜战争的将士。同时,美国参众两院也都通过了相同内容的法案。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鲜战争停战以来首次正式举行停战日相关活动。 在美国,只有总统特别指定的日子才降半旗。韩国《朝鲜日报》认为此项措施被认为是进一步加强美韩同盟的象征性措施。而随着美国政府和议会同时采取纪念朝鲜战争停战日的措施,这个在美国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的朝鲜战争有望全面得到重新认识。 http://news.qq.com/a/20090727/001087.htm ********************************888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714 次阅读|4 个评论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
黄安年 2010-7-23 09:14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3 日发布 2010 年 7 月 21 日 ,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从而奥巴马赢得了继医疗改革法案后又一项载入史册的胜利。这一法案的实施,将加强美国政府对华尔街的监管,对于美国金融体系将产生巨大冲击,也将对全球金融监管走向产生相应影响。 奥巴马总统说:只有当建立了防止滥用权力、制止过度行为、确保照章办事才能赢利而玩弄体制无利可图的清楚规则和基本保障,我们的金融体制才能运作,我们的市场才是自由的。这正是有关改革旨在实现的目标: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这项法案的明确目标是要减少未来发生重大金融危机的风险。可见改革的真正目的是美国政府收回拱手让出的金融监控主导权 , 并将引发 2008 年金融危机的责任归咎于贪婪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们。 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举行的签字仪式上清楚地说,这项立法将有利于投资者、消费者和金融业本身。作为美国总统需要代表整个美国的利益 , 寻求在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和金融业等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点,就是说 , 他既是全国投资者的总代表 , 也是全国消费者的总代表 , 还是华尔街的总代表,三者和谐而一 , 以为奥巴马不代表华尔街利益 , 以为华尔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无法调和 , 是不符合实际的。 这一法案的正式签署,意味着奥巴马将利益维护的权力天平向消费者利益方面倾斜,然而,从历史上看美国总统不代表华尔街的利益几乎是没有的,近代史的杰克逊民主被誉为向银行垄断家斗争的勇士,现代史上小罗斯福总统向大银行垄断家的劣行开刀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些并不表明他们不代表华尔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美国民治、民有、民享的三民政府和大垄断治、大垄断有、大垄断享的三垄断政府可以并行不悖,就看总统走钢丝的水平如何。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还刚刚开始 , 这场博弈还将引发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席位争斗及华尔街在两党利益代表中的选择,这将对今年的中期选举产生重大影响 , 奥巴马能否乘胜前进,仍将充满变数。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技术写作精选六]计算未知的水晶球
songshuhui 2010-7-22 15:04
竹人 发表于 2010-07-22 14:45 数字时代未知是否仍然还是未知?未来的一切是否可以依靠科学这颗水晶球来意义预测? crystal-ball 这次我们把两篇文章放一起,因为它们都在说2008年的同一件大事:美国总统变黑了。 美国特别了不起的一点,是从一个黑奴社会演化到今天的多民族的多元民主社会。这一段坎坷而挣扎的历史,让美国人为之骄傲,也是世人包括我们中国人平心静气之下应该认真学习的。 所以,美国总统变黑,或者变性,都是早晚的事,但事又凑巧,2008年至少会发生其中的一件。共和党人小布什八年下来,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还是经济,到处都是难收拾的烂摊子,变革的大势态乃民心所趋,民主党占优毫不意外。而民主党内的选战,到了后期,就是黑小伙奥巴马PK老女生希拉里。 如果对美国总统的 选举制度 有一些了解,读这两篇会容易些。简单说来: - 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 - 年底是大选,每党一人 - 每党的候选人在年中的党内大会确定。 - 党内大会由每个州派代表参加,每州推举的候选人由州内预选决定。 《奥巴马制胜宝典》 How Obama Really Did It , by David Talbot, from Technology Review obama 奥巴马的致胜宝典怎么会出现在这本书里呢?难道有个超级计算机抓着他的手,每天给他算卦? 当然不是。 在早已被网络浸得湿透了的美国,一个没有网战策略的竞选班子就像大海面前的旱鸭子,而且连个救生圈都没有,还未湿脚就已经被淹死了。所以,每个侯选人起码都装备了个人网站,以便散发竞选资料和接受政治捐款。老共和党人麦凯恩是个恐龙族,连Email都不用,他的女儿被他的班子叫出来写博客,记录随老爸到各州辛苦拜票的所见所闻。之所以有这一怪招,是为了吸引年轻选民。 但奥巴马的年轻团队却把网络作为重中之重,其手段之多犹如打造一支华丽的护航舰队。 策略之一,是广泛利用已有的平台。这其中包括让奥巴马入住最火的社交网络,比如说 Facebook 和 MySpace 。在虚拟社交网站Secondlife还有个竞选大本营,不但开会议事,还在奥巴马获胜之后举行了个 大型的庆祝会 ,大喷虚拟香槟。Youtube这个平台当然不会放过,在那里奥氏演说被反复上载,点击率很火爆,视频中还包括歌星的原创Yes We Can,这个歌居然还拿了个 艾米奖 。除了这些,奥巴马的实时动态和想法,还会用微博Twitter或短信直接推到每个选民的眼球底下。 meeting 如果是一般的商品,即使再砸钱,在网上炒作的手段也就到处为止了。但选战不一样,选战中最关键的两个,一个是圈钱,一个是圈人。银子的作用很大,除了拜票和各种开销,各个媒体的广告也是非常烧钱的。比钱更重要的是人,尤其要把人喊出来投票。一个候选人即使人气超旺,要是到时候他的粉丝都犯懒不出来投票等于零。在这方面00年的格尔就吃了亏。 要办这些事,其他的平台就不方便了。 所以,策略之二,是仔细打造自己的平台和工具。在奥巴马的技术团队中,包括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24岁的Chris Hughes。这个叫做MyBO( www.my.barackobama.com )的网上总部虽然貌似简单,却功能强大,把社交网络的特点发挥得淋漓精致。为了让大家用好它,甚至有专门的Youtube视频。 无论是圈钱还是圈人,MyBO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先说银子。奥巴马最后圈到 六点五个亿美元 ,他的银库是如此充分,以至于在大选的最后阶段,他发射的银弹是共和党人 麦凯恩的四倍 。他的党内对手希拉里的手段很传统,从富人和企业拿大支票,却在退出的时候还负债 两千多万 。奥巴马的募捐大部分都从网上来,虽然大都小于两百,却历史性地演绎了草根族大胜豪门的募捐战役。MyBO的工具让每个志愿者来设定要去募捐的数量并为之努力,同时给他们指南针比如说附近有哪些邻居可以去敲门。 而圈人的战术也差不多,打电话,组织邻居Party完完全全是上紧了发条的老鼠会总动员。 如果把奥巴马获胜的所有原因归功于有效地利用了新一代的技术,那当然有夸大的嫌疑。不过,技术在历史的拐点上发挥的作用确实经常是关键性的,尤其当掌握在精力无限旺盛的年轻人手里。 奥巴马在大选胜利之后不但没有放弃那些平台,而是进一步地把他们发展成他的大喇叭。不管是Facebook,MySpace还是Twitter,他都是大明星,拥有过百万的粉丝(Facebook最多,达七百万)。 应该说,08年美国总统不但变黑,而且还最能冲浪。当然,历代帝王皆冲浪,不是吗?如果不信,请看下图。:) mao (网上读不到全文,不过 这篇文章 可以做参考) 《职业水晶球》 The Spreadsheet Psychic , by Adam Sternbergh , from New York Magazine 当事后诸葛亮总是容易的,要在扑朔迷离的激烈选战中看清楚走向,就难了。这是后面这篇文章的主题。 长达一年的总统选举和选美一样,除了在聚光灯下忙乱的候选人和台下尖叫的粉丝,还有一拨人很显眼,就是点评官。点评官中还要细分,其中手握水晶球、专门做预测的叫Pollster。 在2008年有一匹黑马闯了水晶球的场子,闹出不小的响动。 obama 黑马的灵驹一现是在春季的预选季节。虽然民主党内一直领先的希拉里受到奥巴马的强劲挑战,但水晶球们觉得情况没那么糟糕。比如说,他们普遍认为希拉里在印第安纳州稳操胜卷,在北卡州虽然会落败,但差距不大。 有个以墨西哥小辣椒Poblano为网名的家伙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希拉里在印第安纳州最多以两点险胜,而在北卡会重挫。最后的结果让水晶球们大跌眼镜:希拉里在印第安纳州只以一点艰难取胜,而在北卡却被奥巴马以十五分的差距远远甩在后边。 map 单枪匹马的墨西哥辣椒从此声名鹊起,点击率从区区八百飙升到六十万。因为大家发觉,其实他的预测一直很准,不光准,而且还有数学模型,还有计算机模拟,很高科技。 是哪路神仙? 等到小辣椒揭开他的真名,就有人大叫,啊,原来是 Nate Silver !Silver是谁?其实他是个三十岁毛头小伙子,也确实是个职业水晶球,只不过他的舞台是棒球场。 silver Silver从来就不安分,打小他就热爱棒球,在中学又迷上辩论,是州里的冠军。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那里可是出过好几个诺奖的!)毕业后,在咨询公司里做过,不爽就走了。他玩过扑克,曾经年收入六位数,最后洗手不干了(你把傻瓜们一个个干掉,直到有一天你发觉自己也是个被收拾掉的傻瓜)。然后他决定要吃遍全城的墨西哥餐馆,写个权威的点评网站。为此,每个星期他微服私访两家餐馆其实那时候谁都不认识他,点同样的菜,PK一下,赢了的就进入下一轮就像一场寂寞而缓慢的球赛。 他最后在一个叫棒球简介(Baseball Prospectus)的地方落了脚。棒球是美国三大球之一,和总统选战一样,也需要水晶球。他发明了一套系统,准确率让人侧目。他曾出人意料地预测一支长败将军要在08年大胜,那支队伍投桃报李,最后一路打到冠军。 对Silver来说,玩转竞选水晶球和玩转棒球水晶球没太多区别。第一,是热情Silver本人是个奥巴马的忠实粉丝。第二,是敏感,要对数据有直觉。第三,冷静,永远用统计数据说话。 比如说,Silver之所以看好长败将军,是因为他敏锐地观察到,08年的这支球队调整掉了一些一直影响发挥的陈年陋习。对民主党的预选,他依靠的是个公开的秘密:就像郭德纲族迷大蒜,周立波族喝咖啡一样,大家认为希拉里的选民喝啤酒(蓝领、老头子、拉丁美血统),而奥巴马的选民喝葡萄酒(白领),再加上非洲血统。但这个数据怎么用呢? Silver想,啤酒族和葡萄酒族怎么投票,和他们在哪个州没什么关系。既然预选是各个州分开做的,有个先后次序,那么只要看已经结束的州预选中那些啤酒/葡萄酒族怎么投的,就可以搞定眼前的这个州了,就这么简单。当其他水晶球们辛辛苦苦地挨个打电话做抽样调查的时候,Silver连一个电话都没打,却赢得轻轻松松。 预测大选就要难得多了,因为大选只有一次。不过,水晶球们每天都会公布他们的预测结果和统计数字,这一组曲线,一直要到11月4号才结束。Silver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但是,水晶球们的水平不一样,所以他必须相应地调整权重。这个讲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不但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还要跑上很多计算机模拟实验。 显然,Silver的这个方法的准确度依赖于其他水晶球的结果。为了这个,Silver还和人干了一架。 起因是这样的,Silver发觉有一个水晶球的结果很水,而且经常错得一塌糊涂。为此,他在博客上向那个老水晶球公开发难,一来一回,两人打起了口水仗。08年七月,Silver下了战书,信的开头很客气,说咱们水晶球这活本来就不好干,不过好像,似乎,你的错误比我多那么一点多那么一点这几个字每个都是一个链接,一箭箭指向老水晶球那些离谱的预测。然后他说,不如这样,从现在开始,我们比一比,一个州一千美元。 老水晶球嘴上不服,到最后却做了缩头乌龟,很没面子。 最后大选的预测,Silver只叫错一个州,和他水平相当的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 Sam Wang 。 Silver的黑马身份和出色的结果让他 大出风头 ,赢得很多同行的尊敬和一大堆粉丝,甚至被陷在金融危机中华尔街频频叫去讲课。 最近,据说Silver在写书。等他写完了,我一定要去买一本,这世界变化快,水晶球比钱包更重要。 当我们透过科学这颗水晶球,试图洞穿一切的时候,水晶球的背后站着的巫师便是竹人,这篇好看的文章便是他的魔法。 此文是竹人为科学松鼠会写的精彩导读,介绍的是《美国技术写作精选2009》。 在此之前,竹人已经介绍了《美国科学写作精选2009》中的所有文章。 这里 。 竹人的文章轻松调侃,读来舒畅。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这一次写技术,正对了他的胃口,也希望对了你的胃口。我们会以每次两篇的速度来介绍这些最佳的文章。 松鼠会不仅仅致力于为你奉上好看的文章,也希望与你一同学习高手的写法,这就是竹人为你介绍这本书的原因。每篇文章都有原文链接,希望你点击那些链接,也点击竹人的一番好意。 那么,让我们来读书吧。 (文字编辑 小姬)
个人分类: 杂志导读|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和孩子们一起计算白宫椭圆办公室的焦距
jiangxun 2010-7-1 09:04
作者:蒋迅 白宫有一个 椭圆办公室 ( Oval Office )。但是100年来似乎没有人问过一个基本的问题:它的焦距在哪里?这个问题最近被一群中学生提出来并解决了。2010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个办公室里接见了 MATHCOUNTS 数学竞赛的优胜者。在接见中,奥巴马问孩子们有什么问题。於是孩子们想到了焦距,真不愧是数学竞赛的佼佼者。奥巴马早已忘记了焦距的定义,但他也很想知道。他没有命令他的助手去找答案,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测量和计算。经过一番忙碌,他们终於找到了答案。为此接见超过了预定的时间。 Source: White House 这六位学生中有两位个人奖获得者 Shyam Narayanan 和 Mark Sellke,从名字和长相看他们应该是印度裔和犹太裔;还有四位团体奖获得者硅谷的 Douglas Chen,Lewis Chen,Eugene Chen 和 Aaron Lin。从名字上看,他们都是华裔。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他们表示要进入NASA,或成为数学教授。奥巴马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强调了数学和科学对美国的经济、安全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他还开玩笑说,如果他的女儿们不会数学作业的话,他会向他们寻求帮助的。 根据维基百科, MATHCOUNTS 是美国的一个给6-8年级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从1984年开始,通过学校、地区、州级、国家级四级选拔,评选出一个个人冠军和一个团体(州)冠军。各级竞赛分成三个阶段:Target,Sprint,Team 和 Countdown。如果你好奇的话,点击 这里 可以看看以前竞赛的题目。 Source: Mercury News 上面就是焦距的计算示意图。其实 椭圆办公室 的焦距在哪里并不重要,而且在建造的时候就应该早就计算过了。重要的是,一位美国总统在这里给了一群优秀的孩子们一个机会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并解决了。他们代表了美国的未来。
个人分类: 谈数学|73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巴马遭遇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黄安年 2010-6-18 11:17
奥巴马遭遇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8 日发布 奥巴马总统力图树立环境保护和清洁能够形象 , 谁知正在他的任内 , 美国遭遇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 这一事故超过了 1989 年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灾难。美国政府估计,有 1800 万至 4000 万加仑的原油泄入墨西哥湾,给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更为严重的是奥巴马未能有效遏制他的盟友英国酿成的这一灾难。下面是奥巴马在 6 月 15 日晚电视黄金时间在白宫发表的讲话中称尽我们一切手段战胜石油泄漏。同时我的博客还转发了相关报道 , 期望引起科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严密关注。 ******************** 奥巴马誓言要尽我们一切手段战胜石油泄漏 奥巴马总统说,转向清洁能源不容易,但美国人必须抓住时机。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美国参考》 Stephen Kaufman 华盛顿奥巴马总统告诉美国人民,政府将尽我们一切能力和一切所需时间战胜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而且他会要求英国石油公司( BP )主管为遭石油泄漏危害的企业和工人拨款设立独立经管的赔偿基金。奥巴马还呼吁美国人民加速转向清洁能源经济。 奥巴马在 6 月 15 日晚电视黄金时间从白宫发表的讲话中说, 4 月 20 日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台爆炸造成的漏油已经构成美国历来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估计每天有 30000 到 65000 桶原油从距海面一英里多深的破裂井口中不断溢出。 奥巴马说:因为从来没有在这个深度有过如此规模的泄漏,堵漏是对人类技术极限的挑战。英国石油公司已被指示动员更多设备和技术。奥巴马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应能回收漏油的 90% 。但是他说,在英国石油公司夏季完成安置减压井之前,预计泄漏不会被完全堵住。 总统把这次灾难比作我们将数月甚至数年地与之搏斗的流行病,但他告诉美国人民:我们将尽我们一切能力和一切所需时间战胜漏油。我们将要求英国石油公司赔偿他们造成的损害。我们将尽一切必要努力,帮助墨西哥湾地区和那里的人民从这场悲剧中恢复过来。 奥巴马呼吁英国石油公司拨出资金,补偿受漏油之害的工人和业主。他说,该基金将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管理。奥巴马 16 日在白宫会见英国石油公司主管后宣布,该公司同意为损失索赔开设 200 亿美元的代管帐户。该基金将由肯尼斯范恩伯格( Kenneth Feinberg )管理。身为律师的范恩伯格曾负责监管对 2001 年 9 月 11 日恐怖袭击受害者的赔偿。 奥巴马 6 月 16 日说,这 200 亿美元并不是封顶限额,不会取代个人或州通过法庭提出索赔的权利。英国石油公司将继续为由此造成的环境灾难承担责任。总统宣布,英国石油公司已经自愿同意设立 1 亿美元基金,补偿因海湾地区其他深水石油钻台关闭而受影响的工人。 奥巴马还表示:我绝对相信英国石油公司能够履行其对墨西哥湾和美国人民的义务。英国石油公司是一个强大、有生命力的公司,保持这一点符合我们大家的利益。这里所涉及的是责任问题。归根结底,这是每个美国人的愿望和期望。 奥巴马在 6 月 15 日的讲话中说,海湾石油泄漏更大的教训是,随着陆上和浅层油井不断减少,钻探石油的风险日益增加。他指出,人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他说:几十年来,我们翻来覆去地谈论需要结束美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几十年来,我们面对这种挑战没有采取所需要的具有紧迫感的行动。前进的道路也五次三番被封堵不仅是被石油业的游说势力,而且也由于缺乏政治上的勇气和坦诚。 他说,海湾悲剧是迄今最痛苦、最强大的警示,它告诉我们,走向清洁能源未来的时刻就在眼前。现在是这一代人勇担国家使命、发扬美国创新精神、把握我们自身命运的关头。 他说,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变将需要时间,但如果加速,它有潜力带来经济发展,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他还敦促美国人民戮力同心,努力开发可持续和独立的能源资源。 奥巴马说:我们不能不改变我们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因为那将给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我们的环境带来大得多的长期代价。 提出援助的国家数目不断增加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 (P.J. Crowley) 6 月 14 日发布新闻简报,列出 17 个表示愿意在墨西哥湾控制和清理泄油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国家。在 6 月 15 日的例行新闻简报会上,克劳利表示这个数字增加到 18 个卡塔尔提出支援围油栏。克劳利还说,国际海事组织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也确定了一批围油栏的来源国,其中包括比利时、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以色列、肯尼亚、挪威、西班牙和突尼斯。 克劳利在 6 月 15 日说:迄今为止,我们已接受了来自墨西哥、挪威、荷兰和加拿大四国提出的援助。英国石油公司也在获取来自世界各国的设备和技术援助。 克劳利表示,向美国提出援助的形式大多是出售物资;在有些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暂缓接受这些出售供应,原因是需要首先核查国内是否有同样货源,另外还要将所售价格与公开市场上的价格进行比较。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energy-chinese/2010/June/20100617160314xdiy0.9298779.html ******************8888 奥巴马就漏油发表演说 厉声索赔欲抚民怨 2010 年 06 月 16 日 1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 6 月 15 日电 ( 记者 吴庆才 德永健 )15 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在白宫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表全国电视演说,厉声要求英国石油公司 (BP) 为其鲁莽行为导致的事故买单,同时还提出一系列措施试图平抚日渐沸腾的民怨。   这是奥巴马首度在总统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演说,凸显出漏油事件的严重程度。通常美国总统只在遇到战争或者举国悲剧时才会选择这一形式,比如 1986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和 2001 年 9 11 恐怖袭击。   奥巴马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且它不像地震或飓风,只是造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损害,而更像一种流行病,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应对。   奥巴马重申了向 BP 求偿的决心,称明天与 BP 董事长见面时,将告之后者要拿出一切必要资源来赔偿因该公司鲁莽行为而受灾的工人和企业主。他还强调,赔偿金不能由 BP 一家决定,为了确保所有合法索赔都能得到公正及时地偿付,相关账户须由独立的第三方监管。   漏油事故发生后,奥巴马多次向 BP 放出狠话,甚至爆出粗口,但最新民调显示, 71% 的美国人认为目前奥巴马政府对英国石油公司过于手软。   奥巴马在讲话中还不忘安抚受灾民众,坦言了解受灾民众不仅为经济损失愤怒,还为生活方式可能毁于一旦忧虑,为此他将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并承诺永远不会让类似灾难再次发生。   奥巴马同时表示,漏油事件痛苦地提醒美国需要从过度使用石油转向使用清洁能源,呼吁采取行动终结对石油的长期依赖。几十年来,我们明白使用廉价和易于开采石油时日无多但前进道路一次次被石油说客及缺乏政治勇气和坦诚所阻断。    15 日的讲话能否让深陷批评风暴的奥巴马脱身尚待观察。有美国媒体事后援引共和党党魁的话称,奥巴马的讲话显示他没有能力领导美国走出这场灾难,而且采取的行动表明他在政治分析方面惊人的傲慢。   发表全国讲话前,奥巴马刚结束为期两天的第四次灾区之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始于 4 月 20 日,当时隶属 BP 的一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 11 人死亡,此后受损油井每天喷出成千上万桶原油。根据一项最新估计,目前每天的漏油量在 3.5 万桶至 6 万桶之间。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16/2345896.shtml ******************************8 奥巴马将就漏油事件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2010 年 06 月 14 日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6月13日电 白宫高级顾问大卫阿克塞尔罗德13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至15日将赴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诸州视察受灾情况,并于15日就这一事件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总统一般在战争或重大灾难发生时才会发表非例行性全国电视讲话,奥巴马15日要发表这样的讲话,表明墨西哥湾漏油事态已非常严重。   阿克塞尔罗德对媒体说,奥巴马16日还将会见英国石油公司负责人,届时将要求该公司设立一个特别基金,以赔偿漏油事件中的受害者。美国政府也将为此成立一个独立的专门小组,负责特别基金的分配,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11881883.html 美向英国石油公司下通牒:提交处理漏油最新方案 2010 年 06 月 10 日 16: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悉,奥巴马已经致信每一个遇难者的家庭表达慰问,并邀请他们前往白宫做客。   另外,奥巴马政府 9 日向英国石油公司发出 72 小时最后通牒,要求其在这个期限内提交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最新方案。   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艾伦在华盛顿会见了英国石油公司领导层,要求其对受漏油事件影响严重的美国南部四个州作出赔偿清单。他呼吁英国石油公司提供更详细和公开的计划。   英国石油公司方面因为漏油事件焦头烂额,该公司 10 日表示为处理漏油事件已经花费了 14.3 亿美元。   另外,英国石油公司美股股价 9 日暴跌近 16% ,至 1996 年以来的最低点。对此英国石油公司表示原因并不明确。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10/2336064.shtml ********************** 美建清洗中心拯救遭漏油危害海鸟 志愿者戴护具 2010 年 06 月 09 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志愿者在清洗被油污包裹的海鸟   中新网 6 月 9 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墨西哥湾漏油给当地鸟类带来致命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间仓库已被用来清洗被原油包裹得无法动弹的海鸟。志愿工作者穿着防毒护具,一遍又一遍擦洗海鸟身上的深色原油。   报道称,清洗过程无论对鸟还是对志愿者来说都无比艰辛。因为仓库内的高温和他们身上沉重的防毒护具,每位志愿者一次只能在里面工作 20 分钟,就必须要出去休息。期间还有志愿者晕倒的现象。他们身上的防毒护具是为了避免石油中的有毒物质直接粘到皮肤。   据悉,这里需要清洗的海鸟数量与日俱增。一箱箱的几乎认不出来形状的海鸟被卡车运往这里,其他州的海鸟也会空运过来。   清洗过程大致是:兽医先为每一只海鸟取血样,称重量,完成一整套体检。为了分离它们身上固态的石油,志愿者会用植物油来揉搓海鸟全身。这只是清洗前的预处理阶段。之后海鸟会被放入充满清洁剂的水槽中,志愿者用牙刷小心的清洗它们的眼睛和脑袋,最后拿去烘干。经过清洗的鸟儿焕然一新,活泼依旧。   清洗过程会持续一个小时,其中鸟儿会奋力挣扎,志愿者必须死死按住它们。志愿者表示,这个过程再累再复杂也是值得的,如果不管这些鸟儿,身上包裹的石油会要了它们的命。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09/2333114.shtml ******************* 美国媒体爆料称墨西哥湾或又现漏油井 2010 年 06 月 09 日 16:39  来源:新闻晚报    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底部油管漏油尚未堵住,墨西哥湾另一处钻井平台又遭媒体曝光疑似漏油。美国海岸警卫队 8 日说,将着手调查这一事件。   美国政府官员当天说,在深水地平线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发现水下油层。   民主党国会议员呼吁从漏油事故中吸取教训,对石油企业加税,甚至重新制定美国能源政策。   又一漏油井   美国亚拉巴马州 《新闻纪事报》 7 日以一份联邦文件为消息源报道,位于墨西哥湾的萨拉托加海洋钻井平台至少自 4 月 30 日开始漏油。   萨拉托加海洋由钻石近海油气开采公司经营,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大约 19 公里。    Skytruth 网站收集的多张卫星图片显示,一条长约 16 公里的浮油带从萨拉托加海洋发散出来,漏油规模小于深水地平线。   摄影师 J 亨利费尔与环保组织南方之翼部分成员 5 日乘飞机抵达萨拉托加海洋上空。他说,自己看到海面上有一片带光泽的漂浮物,向远处延伸,类似石油。   费尔拍摄的照片显示,一艘大型油轮正借助一条软管向钻井平台附近海域注入化油剂。那艘船看起来载有许多化油剂,南方之翼成员汤姆哈钦斯说。   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原油泄漏事故救灾总指挥萨德艾伦 8 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 萨拉托加海洋漏油一事。他说:我们将获取详细信息,然后发布一份声明。   水下现油层   艾伦 8 日向媒体通报切管盖帽控漏方案最新进展。他说,过去 24 小时共收集 1.48 万桶原油。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珍妮卢布琴科同一天说,南佛罗里达大学一艘研究船在墨西哥湾 3 处海域所做测试显示,深水地平线东北方向约 68 公里、水下大约 1000 米处存在油层,东南方向约 228 公里处也存在水下油层。   卢布琴科说,油层浓度很低,大约为百万分之 0.5 。研究人员正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合作,建立三维模型,对油层位置、漏油数量和影响作进一步分析。   按照卢布琴科的说法,眼下分析结果显示,油层不可能来自除深水地平线之外的其他源头。   法新社认为,水下油层对深海生物构成威胁,这种影响体现在食物链上。微生物可能吞掉石油并消耗水溶氧,致其他生物缺氧而死,进而令大型食肉动物缺乏食物。   卢布琴科说,漏油扩散范围尚在测算中,我们一直追踪漏油在水面和水下的流向。   呼吁改政策   美联社 8 日报道,一些民主党国会参议员寻求对石油企业加税,旨在筹集更多资金应对石油泄漏事故。   美国法律规定,石油企业需要为每桶在美国生产或从国外进口至美国的石油缴纳 0.08 美元税款,作为石油泄漏责任信托基金。一旦发生漏油事故,美国政府使用基金款项支付清理漏油费用和相关损失等。   众议院上月通过一项立法,将税款从 0.08 美元提高至 0.32 美元。   一些参议员眼下寻求将税款提高至 0.41 美元,今后 10 年内为石油泄漏责任信托基金筹集 15 亿美元。   参议院多数党 ( 民主党 ) 领袖哈里里德 7 日呼吁,重新制定美国能源政策,限制今后发生灾难的风险。   大量污染损害着我们的水域、野生动物、海滩和贸易,里德说,我们不能等到更多悲剧和灾难发生后再行动新的能源政策必须强烈鼓励企业在更安全、更有竞争力、更具能源独立性的科技领域投资。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09/2333525.shtml ***************************8 美高官称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最大环境灾难 2010 年 05 月 31 日 0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5 月 31 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白宫一名高级官员说,墨西哥湾漏油是美国遭遇过的最严重的一场环境灾难。   总统的环境与气候变化事务高级顾问卡露 ? 布朗纳尔还说,漏油可能将持续好几个月。   她说,美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为在今年 8 月份之前可能无法阻断漏油。   目前,至少已经有两千万加仑的原油倾泻入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州长达 110 公里的海岸线受到污染,渔业和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布朗纳尔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还说,现在,流入墨西哥湾的原油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漏油事故。这意味着,此次漏油超过了 1989 年阿拉斯加埃克森 - 瓦尔德斯号油轮泄漏事故的规模。   英国石油公司 BP 开始尝试一种新策略,使用遥控水下机器人,将带有堵漏装置的细管插入海平面 1.5 公里以下断裂的油管,将泄漏的石油引导到油轮上。   但是, BP 警告说,这项工作至少需要四天的准备时间,而且从来没有在这样的深度使用过。   英国石油公司:继续努力   此前, BP 利用灌浆法试图封堵泄漏油井的努力宣告失败。   布朗纳尔说,她希望 BP 的最新努力能够成功,但她同时也承认,即使成功,这也只能是临时性的控制途径。目前 BP 正在开钻的减压井有可能成为永久性措施。   但是,减压井至少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   布朗纳尔说,已经通告 BP ,准备两口减压井,以防备第一口减压井失败。    BP 总经理杜德利星期日 (30 日 ) 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保证, BP 将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5-31/2312555.shtml *******************888 BP 石油公司 灭顶法 堵油行动失败 奥巴马 愤怒 2010 年 05 月 30 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5 月 30 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英国 BP 石油公司 29 日表示,试图以大量土石封住墨西哥湾漏油地点的灭顶法已经宣告失败。    BP 营运长萨特斯表示,经过 3 天观察,证明水下 5000 英尺下冒出的漏油并未止住,公司将执行下一阶段方案,以阻止大量原油渗入墨西哥湾。   目前, BP 至少已使用了 120 万加仑的水泥,但绝大部分从损坏的立管中逸出。   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害怕,事实是我们没能阻止井口喷油,事实是我们到目前都没有成功。萨特斯说,从未在水下 5000 英尺的地方尝试过封堵漏油。    BP 下一阶段预计使用 4 至 7 天的时间,以小型潜艇切断受损的立管,再以管制阀封住漏油。   萨特斯说:我们对这项工作能够奏效很有信心,但我们不能保证最后 ( 堵油 ) 成功。   美国总统奥巴马马在听到 BP 灭顶法失败的消息后表示既让人愤怒又让人心碎,并称联邦政府与有关方面将继续寻求通过任何和一切负责任的途径封堵墨西哥湾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油井。   漏油事故已经持续了六周, BP 每个尝试封堵的行动均告失败。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超过了 1989 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灾难。美国政府估计,有 1800 万至 4000 万加仑的原油泄入墨西哥湾,给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5-30/2312128.shtml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56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评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
黄安年 2010-6-1 16:11
评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 日发布 《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5 月 27 日美国公布了四年一度的奥巴马总统执政的《国家安全战略》,他为这份引人注目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写了序言。战略总纲在论述安全威胁时认为 : 意识形态的战争被宗教、种族和部落间认同感的对垒所取代;核危险已经扩散;不平等和经济动荡加剧;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粮食安全遭到损害,公共卫生面临的危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有利于人们从事建设的工具也可被用于进行破坏。 总纲称 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以继续发挥美国的主导作用为要务,使我们能在 21 世纪更有效地推进我们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在国内进一步增强我国实力的来源,同时构筑有助于应对时代挑战的国际秩序。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仅以继续发挥我国长期的主导作用为重点,而且也要求加强对首要事务采取的立即行动。本届政府的最大责任于莫过于保护美国人民的安全。而美国人民面临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特别是暴力极端主义份子谋求核武器以及扩散到其他国家造成的危险。 奥巴马在序言一开始就说 : 在我国历史上,美国人民一再挺身而出,把握并影响局势转变的时刻。其实这句话指当代世界是没有错的 , 因为美国立国初期奉行的是中立政策 , 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初期也不例外,并非一再挺身而出, 1945 年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扮演领导世界角色,需要把握并影响局势转变。奥巴马扩大了安全战略概念说 : 全球化也加剧了我们面临的危险从国际恐怖主义和致命技术的扩散,到经济大动荡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等。强调由于我们面临来自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衰败国家等多方面的威胁,我们将保持几十年来保障我国安全和维护全球安全的军事优势。我们的战略首先要求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始于我们在国内采取的步骤。我们必须促使我国经济增长,减少我们的赤字。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孩子在知识就是资本、市场实现全球化的时代参与竞争。我们必须开发清洁能源,为新的产业提供动力,摆脱外国石油的束缚,并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必须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有新发现,揭开人类尚不能预见的奥秘,如同一个世纪前无法想象月球表面和微型芯片一样。简言之,我们必须视美国的创新为美国力量的基础。 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引导潮流走向自由和正义。担当己任的国家能够繁荣发展,而逃避责任则后果难当。 为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强那些使我们获益良多的早已结成的联盟,同时致力于它们的现代化,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影响力扩大到更多的国家和首都时,我们将在每个地区建立新型的、更深入的伙伴关系,并加强国际标准和机制。这种参与接触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所寻求的国际秩序是一个能够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的秩序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和暴乱活动;制止核武器扩散并保障核材料的安全;遏制气候变化并保持全球经济增长;帮助各国保障人民温饱并照顾病患;解决并预防冲突,同时治愈创伤。 奥巴马的新安全战略依然强调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但与此前强调海外用兵的战略相比,新战略更强调立足本土,首先应对来自本土的安全威胁,同时对于影响安全战略的因素做了宽泛的解释。新战略强调以国际合作来取代过去的单边主义,以先外交、再动武的模式来取代过去的先发制人。这是美国战略手段的重要转变。鉴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新战略呼吁美国的合作对象由传统盟友扩展到新兴市场大国。 应当看到 , 这份新战略维护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没有变,美国使用武力的权力没有改变。我们更应当注意的是除了这份公开的安全战略外 , 美国应该还有不供公开的绝密的国家安全战略 , 以及行动中的国家战略构想,后者才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 ******************* 2010.05.28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总纲 21 世纪之初,美利坚合众国面临着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广泛和复杂的一系列挑战。正如美国曾为引领 20 世纪的进程做出贡献一样,我国现在仍必须开拓美国实力和影响力的来源,构筑有能力战胜 21 世纪各种挑战的国际秩序。 世界的现状,为实现我们瞩望的世界制定战略 为了取得成功,我们必须面对世界的现状。冷战结束后 20 年来发生的变化既展现了希望,又出现了各种危险。和平民主国家的范围得到扩展;核战争的阴影已经消散;大国间和平相处;全球经济获得增长;商贸活动将各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多的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然而,伴随着这些进步,也出现了一些持续存在的问题。意识形态的战争被宗教、种族和部落间认同感的对垒所取代;核危险已经扩散;不平等和经济动荡加剧;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粮食安全遭到损害,公共卫生面临的危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有利于人们从事建设的工具也可被用于进行破坏。 全球化世界的这一黑暗面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这一天降临在美国人民面前。在美国国土上发生了有史以来对美国最严重的一次袭击,成为存在直接的威胁一个例证,要求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持久的方式保卫我们的国家。在此后的几年内,我们进行了打击基地组织及其同伙的战争,决定在伊拉克打一场战争,同时抗击全面的经济危机。但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我们为如何在已经发生变化的世界上维护美国的利益进行了艰苦努力。在当今世界上, 20 世纪的国际架构已难以承受新威胁的压力,全球经济加速了我国人民和企业面临的竞争,同时争取自由与尊严的普遍愿望正与新的障碍进行对抗。 我国具备的各种特性为几十年来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支持稳固的同盟关系、举世无双的军力、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强大和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及富有活力的人民。展望前程,毫无疑问美利坚合众国将继续为维护全球安全承担责任通过我们对盟友、伙伴和有关机制的承诺;我们全力以赴为战胜基地组织及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全球各地的同伙进行的努力;以及我们遏制侵略和防止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扩散的决心。在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单枪匹马地应对全球挑战。如同我们在二战以后所做的那样,美国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同时为取得实效努力促进各国间的合作。 因此,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以继续发挥美国的主导作用为要务,使我们能在 21 世纪更有效地推进我们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在国内进一步增强我国实力的来源,同时构筑有助于应对时代挑战的国际秩序。这个战略承认我国的国家安全、我国的国家竞争力、适应能力和道德榜样有着基本的相互联系。这项战略再次确定,美国将坚持通过所有的国家都有某些权利与责任的国际体系维护我国的利益。 这将使美国能够利用我国的对外接触,促使全世界人人都能享有更多的自由与机会,各国都有动力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为采取不负责任的行为承担后果。 重振美国的领导地位在国内从事建设,在海外发挥影响 我们的方针从致力于建设美国主导地位的坚强基础着手,因为在我国境内发生的事情将决定我们在境外的实力和影响。这个事实在相互联系更紧密的世界里愈发鲜明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繁荣与全球的繁荣密不可分,我们的安全可能直接受到大洋彼岸事态发展的影响,我们的行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认真审视。 我们努力的核心是致力于重振作为美国力量源泉的美国经济。美国人民目前正在走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当我们继续努力确保我们广泛和可持续的复苏的同时,我们也奠定了经济和国民竞争力长期增长的基础。我们用于经济复苏的投资是增强我们实力的更广泛的努力之一:为我们的后代提供高质量教育;加强科学和创新;把我国能源型经济转变为创造就业机会和新产业的动力;为我们的人民和企业降低健保成本;减少联邦赤字。 上述每个步骤都能保持美国在一个经济实力和个人机遇更为分散的世界里的主导能力。这些努力也与承诺建设一个更坚韧顽强的国家息息相关。我们的复苏包括重建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自然灾害。我们对教育和科学的重视将确保明天的突破在美国实现。我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将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我们对削减赤字的承诺将约束我们做出艰难的选择并避免过度支出。这些步骤同我们将国土安全与国家安全相结合的努力相辅相成;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密切协调在内,以防止、抵御并应对威胁和自然灾害。 最后,在国内建设我们主导地位的坚强基础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促进美国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是身体力行。美国对民主、人权、法治的承诺是我们在世界上的实力和影响的主要来源。这也需要精心培植,通过摒弃酷刑这类与我们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行为,通过致力于实现符合宪法的公正,以及让我国所有公民都享有美国的美好前景的坚定决心。美国始终是世界人民的一座灯塔,而我们必须确保美国的典范之光明亮四射。 建设这种更坚实的基础将有利于美国努力去塑造一个能够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挑战的国际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是美国帮助领导建立了新的国际结构,以维护和平并促进繁荣从北约组织和联合国,到制定战争法和管制武器的条约;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日益扩大的贸易协议网络。这种架构尽管存在缺陷,但它避免了世界大战,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人权,同时促成了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之间有效的责任分担。 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机制的长处和短处,当年制定这些机制的目的是应对早期的挑战,而且由于缺乏政治意愿,国际惯例的执行时常陷入困境。然而,如果美国以新挑战的出现以及国际体制的缺陷为由而袖手旁观,那么这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均将造成严重损害。相反,我们必须着重参与加强国际机制及调动集体行动,以此促进共同利益,如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停止核武器扩散和确保核材料安全;实现平衡且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制定合作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武装冲突乃至传染性疾病等威胁。 集体行动将以与其他国家进行接触为开端。这种交流接触的基石是美国与我们在欧洲、亚洲、美洲及中东的亲密友邦和盟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植根于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有利于我们的共同安全以及更广泛的世界安全和繁荣。我们正努力与其他有影响力的重要中心建立更深层更有效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以及越来越具影响力的巴西、南非和印尼等国以使我们能就双边和全球问题进行合作,同时认识到强权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中不再为一场零和游戏。我们正在扩大与新兴国家的交往,尤其是那些可以成为从美洲到非洲直至东南亚的地区成功和稳定的范例的国家。我们将与敌对国家进行接触,以检验其意图,为其政府提供改弦更张、听信于民的机会,并努力调动国际联盟。 这种接触将有助于支持我们建立一个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国际秩序。国际机构必须更有效地代表 21 世纪的世界并发出更广泛的声音新兴强国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它们必须实行现代化,在全球性问题上更有效地取得成果。在从核安全到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所采取的建设性的国家举措必须得到鼓励,以使履行义务的国家看到负责任的行动所带来的好处。行为规则必须得到遵守,那些违反规则的国家必须承担后果,无论是不扩散义务、贸易协议或人权义务。 各个机构的现代化建设,国际惯例的强化以及国际法的实施并非美国一国的使命但通过联合志同道合的国家,我们能够带领执行这项使命。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开明的自身利益始终是美国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源泉。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更美好的前景,我们也相信他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只要其他国家人民的子孙后代也能生活在自由与繁荣之中。我们的自身利益与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一信念,将继续指导我们与其他国家及各国人民进行接触交流。 推进国家安全的首要事务 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仅以继续发挥我国长期的主导作用为重点,而且也要求加强对首要事务采取的立即行动。本届政府的最大责任于莫过于保护美国人民的安全。而美国人民面临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特别是暴力极端主义份子谋求核武器以及扩散到其他国家造成的危险。 正因为如此,我们寻求以各国权利与义务为基础的全面的不扩散与核安全议程。我们正在削减本国的核武库,降低对核武器的依赖程度,同时要求保证我国威慑力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们正在巩固不扩散的基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同时通过这个条约责成伊朗及北韩等国家对未履行国际义务承担责任。我们正在主导一项全球努力,要求所有危险的核材料不落入恐怖份子手中。此外,我们正采取新的战略,努力防范生物武器的攻击并应对我们依靠的计算机网络面临的挑战。 我们在控制全世界最危险的武器之际,还在与广泛的仇恨和暴力网络处于交战状态。我们将采取全面的战略,挫败、摧毁并战胜基地组织( al-Qa ida )及其同伙。这项战略要求防止他们获得庇护所,加强第一线的合作伙伴,保卫我们的国土,通过稳固的法律途径寻求正义,并倡导希望和机会,抗击极端主义和刽子手注定失败的阴谋。这场斗争的前线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我们在当地坚持不懈地对基地组织施加压力,打击塔利班( Taliban )的气焰,并加强我们合作伙伴的安全与能力。在这项努力中,我国军队再一次显示了他们非凡的功绩,在危险时刻作出重大牺牲。他们得到我们的全力支持。 在伊拉克,我们正逐步向伊拉克全面转移主权和责任这个进程包括撤出我国军队,加强我国的民事能力,并与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争取以色列与各邻国实现全面和平,其中包括采取两国解决方案,一方面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另一方面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愿望,为自己组成名副其实的国家。我们与全世界穆斯林群体进行更广泛的接触,将有助于推动重大政治与安全事务取得进展,同时本着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在广泛的议题上促进伙伴关系。 我们正在重建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所依靠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努力促进全球繁荣与稳定所必需的平衡与可持续增长。这包括为防止再次发生危机在国内外采取有关步骤。我们已经将重点转移至 G-20 ,以此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并正在努力重新平衡全球需求,使美国增加储蓄及扩大出口,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创造更多的需求。我们将争取达成有助于促进共同繁荣的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同时加速发展投资,设法缩小不平等造成的差距,扩大市场并支持国外的个人机会和国家能力。 这些促进安全繁荣的努力通过我们支持的某些普遍的价值观得到加强。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国家是更成功和更坚强的伙伴,获得尊重的个人也更有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美国认为,不存在所谓追求我国自身的狭隘利益和不停地要求强加我国的价值观,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实属无稽之谈。相反,我们认为,支持全世界正义的和平对我国自身的利益至关重要在这样的世界上,个人,不仅仅是国家,都能获得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以我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为要务,还需要我们相应通过国内的践行在海外促进普遍的价值观,决非依仗势力强加于人。实际上我们正为促进人权努力加强国际准则,同时对所有和平的民主运动表示欢迎。我们支持脆弱的民主体发展有关制度,同时将人权纳入我们与专制政权的对话,并且支持传播有关技术,便于人们自由获得信息。我们认识到经济机会是一种人权。我们通过支持全球健康、食品安全及合作应对人道主义危机,促进全体男性和女性的尊严。 最后,我们争取构筑一种国际秩序,要求倡导正义的和平,同时必须有利于合作解决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这种国际秩序将支持我国利益,但其本身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的挑战将提供新的机会,但只有在国际社会破除相互猜疑的旧习并建立共同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实现。抗击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必须通过各国采取的行动,减少排放并承诺降低排放造成的影响。努力预防冲突并在冲突发生后维持和平,可以制止不安全的因素四处扩散。全球合作预防疾病蔓延也有助于促进公共健康。 实施这项议程并非易事。为了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对构成美国实力的所有因素进行平衡和整合,提高我国在 21 世纪的国家安全能力。我们必须保持我国常规军事力量的优势,同时为战胜不对称的威胁增强自身的能力。我国的外交和发展能力必须现代化。为了全面支持我们的各项要务,我国的民事调遣能力也必须加强。我国的情报工作和国土安全措施必须配合我国和盟国及伙伴的国家安全政策。为了与国外公众有效地进行接触,我们必须加强协调行动的能力,从而持续获得全球的支持。 然而,美国最大的财富是我们的人民。全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抓住机会的能力将引导时代的走向。在这个时代,美国人民将大有可为 在我国政府内部服务的军人和平民;在全球运作的各类工商企业、基金会和教育机构;以及充满活力、能动性和多样性的公民,在这个越变越小的世界上日益兴盛。尽管存在各种危险,但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主导能力和美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产物。我们具有独特的条件抓住全球化带来的希望。 我们的经历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在历史召唤我们挺身而出的每一个重要关头,我们都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继往开来,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必须听取我国人民的心声,通过国会的贡献加以改进,并因美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得到巩固。我们如果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就能够建立一个更和平、更繁荣、更有人类尊严的世界。 (完)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2010/May/20100528163835kkgnast0.8604962.html 2010.05.27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序言 5 月 27 日,白宫公布了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确定了本届政府广泛的对外政策目标。以下是奥巴马总统为国家安全战略撰写的序言中译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 白宫 华盛顿 在我国历史上,美国人民一再挺身而出,把握并影响局势转变的时刻。目前无疑又面临局势转变的时刻。我们生活在一个普遍发生变化的时代。几十年来,自由国家的成功、开放市场和社会进步加速了空前规模的全球化,在世界各地打开了机会的大门,使民主制度向亿万人民扩展,同时使大国间的和平成为可能。然而,全球化也加剧了我们面临的危险从国际恐怖主义和致命技术的扩散,到经济大动荡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等。 近 10 年来,我们的国家与遍布各地的暴力与仇恨网络处于交战状态。即使我们结束在伊拉克的一场战争,我们的军队又奉命再次以阿富汗为重点,作为我们承诺挫败、摧毁并战胜基地组织及其同伙的任务之一。这是广泛的多国努力的一部分,属于正确和正义的行动。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履行我们为保障我国人民、盟友和伙伴的安全做出的承诺。而且,由于我们面临来自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衰败国家等多方面的威胁,我们将保持几十年来保障我国安全和维护全球安全的军事优势。 但是,在我们参加目前面临的战争之时,我们必须看到战争以后的情景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更强大,更安全,有能力战胜我们面临的所有挑战,并为全世界人民所向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遵循振兴国家和发挥全球主导作用的战略,这一战略将重建美国力量与影响力的基础。 我们的战略首先要求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始于我们在国内采取的步骤。我们必须促使我国经济增长,减少我们的赤字。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孩子在知识就是资本、市场实现全球化的时代参与竞争。我们必须开发清洁能源,为新的产业提供动力,摆脱外国石油的束缚,并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必须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有新发现,揭开人类尚不能预见的奥秘,如同一个世纪前无法想象月球表面和微型芯片一样。简言之,我们必须视美国的创新为美国力量的基础。 我们还必须建立和整合可以促进我们自己的利益以及我们与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能力。我们的武装部队将永远是我们安全的基石,但这支部队必须得到支持辅助。我们的安全还有赖于我们的外交官,他们可以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开展工作,从繁华的首都到危险的边哨;开发项目专家,他们能够加强治理并维护人类尊严;情报及执法人员,他们可以挫败任何阴谋,加强司法体制,并与其他国家密切合作。 这个年轻世纪的重担不能只落在美国一国的肩上其实,我们的敌人很希望看到美国过分扩张实力,透支自己的力量。以往,我们有先见之明,审慎行事,避免了独往独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加入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战时联盟,并将自由的国家和机制结合为一个共同体,以此度过冷战。对于调动集体行动的挑战和我们的国际体制存在的弱点,我们洞悉明察。但是,美国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我们置身于国际合作的潮流之外。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引导潮流走向自由和正义。担当己任的国家能够繁荣发展,而逃避责任则后果难当。 为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强那些使我们获益良多的早已结成的联盟,同时致力于它们的现代化,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影响力扩大到更多的国家和首都时,我们将在每个地区建立新型的、更深入的伙伴关系,并加强国际标准和机制。这种参与接触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所寻求的国际秩序是一个能够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的秩序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和暴乱活动;制止核武器扩散并保障核材料的安全;遏制气候变化并保持全球经济增长;帮助各国保障人民温饱并照顾病患;解决并预防冲突,同时治愈创伤。 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将提倡并增进我国赖以建立并为不同种族和地区的人民视为应有的一系列基本权利。为倡导这些价值观,我们以信守法治等方式身体力行。我们将强化捍卫这些权利的国际标准,并为那些反抗镇压的人民拓展空间及提供支持。我们对人类尊严的承诺包括支持发展,这就是我们要与贫困和腐败作斗争的原因。我们绝不接受那些认为背离普世权利也能寻求持久安全和繁荣的想法。民主不只代表我们心中未泯的天良,它还代表了对侵犯和不公的反抗。我们对普世权利的支持既是美国主导地位的根基,也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力量源泉。 美国由来自各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将矢志不渝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平,坚信民主和个人的自主权利不必以牺牲珍贵的个性特征为代价。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国家比美国更有条件在全球化时代发挥主导作用。正是美国促成了全球化,美国各种制度的目的在于,为个人在竞争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创造条件。美国人民的根可追溯到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 作为一位公民、参议员和总统,我历来认为,美国最大的财富是其人民,从我在孩提时代看到航天舱在太平洋打捞出水时发出的赞叹,到伊利诺伊州( Illinois )工人重建家园对我产生的鼓舞;今天为国服务的这一代美国人也让我肃然起敬。正因为如此,我还认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美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我们的长期安全并不在于我们是否能使别国人民感到惧怕,而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唤起他们的希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美国人民磊落的胸怀和尊严产生的力量 -- 我们的军队和外交人员,还有我们的民间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公民。我们人人均能有作为。 从我们的自由诞生之日起,美国对未来充满信心,即使前程莫测,仍坚持我们向往的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的信念。为了实现这种冀望,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在开国先贤创立的基础上辛勤建设 发现机会,消除不公正现象,并铸造一个更完美的联邦。我们还创建了商业网络,支持国际法律和制度的架构,并在外国的土地上洒下美国人的鲜血 不是为了建立帝国,而是为了建设一个能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自行决定自己命运,在应有的和平和有尊严的环境下生活的世界。 2010 年,美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坚强,同时也深受浴血奋战的男女军人的激励。我们因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受到惩戒,但决心视这个教训为繁荣的新基石;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不但在国内为我们引路,也在全世界竖起了灯塔。美国的伟大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代人在历史中的地位都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但即使我们面临着新挑战的考验,关于我们未来走向的问题,没有人能为我们提供答案,仍需要我们自己来回答。新世纪的发展轨道尚未可知,美国已准备好再次发挥主导作用。 奥巴马(签名)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2010/May/20100527175301kkgnast0.6841503.html ***************************88 2010.05.27 奥巴马总统寻求通过和平与合作保障安全 5 月 22 日,奥巴马总统在西点军校发表讲演,阐述本届政府的国家安全目标。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美国参考》 Merle David Kellerhals Jr. 从华盛顿报道,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国家安全最高要务在于在国内外保障美国人民的安全,并通过全球合作 尽管国际体制存在着弱点 -- 实现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 白宫于 5 月 27 日公布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说明奥巴马政府广泛的对外政策目标,并把奥巴马总统对世界事务的看法与世界目前的现状结合在一起。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除了依靠美国可辐射全球和拥有超强资源的军事能力外,还高度倚重外交与接触、经济发展及其他发挥影响力的途径。 奥巴马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序言中说:由于我们面临来自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衰败国家等多方面的威胁,我们将保持几十年来保障我国安全和维护全球安全的军事优势。 根据美国国会要求递交的这项战略问题报告是一项全球性战略。报告确认了一系列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安全挑战,其中包括:抗击暴力极端主义和骚动;制止核武器扩散并保障核材料的安全;遏制气候变化并维持全球经济增长;降低网络威胁造成的危险;帮助各国保障人民温饱并照顾病患;终止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解决并预防冲突;减少对经济相互依存造成危险的不稳定因素。 奥巴马总统说,美国对于面临的许多安全挑战将采取多方面的解决方案。奥巴马总统承认有时必须使用武力,但他保证说我们将在任何时候都要在进行战争之前尽可能选择其他方案,对采取行动的成本和风险及不采取行动的成本与风险进行认真衡量。我们将寻求广泛的国际支持,与北约( NATO )组织和联合国安理会( U.N. Security Council ) 等机构合作。 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至今 16 个月以来处理对外事务的一个重大特点是,通过谈判进行接触,采取说服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这一点在新的安全战略中得到了强调。 国家安全的首要事务 奥巴马总统指出,他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在于继续发挥美国的主导作用,更有效地促进美国在 21 世纪的利益。报告承认,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竞争力、适应能力和道德规范之间存在着重大关联。奥巴马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序言中写道:我们的战略首先要求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始于我们在国内采取的步骤。 奥巴马总统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特别是由于极端主义分子和其他国家寻求核武器而构成的危险视为对美国人民最大的威胁。这份报告说,正是因为如此,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全面防扩散和核安全议程,高度强调各国对此都有权利和责任。 美国将继续坚持不懈地采取瓦解、摧毁和战胜恐怖主义基地 ( al-Qaida )组织及其同伙的战略。报告说,这项战略的基本要点是不使他们获得安全庇护所,加强第一线伙伴的力量,保障美国国土的安全,通过稳固的法律途径寻求正义,并倡导希望和机会,抗击极端主义和刽子手注定失败的阴谋。 报告指出:这场斗争的前线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我们在当地坚持不懈地对基地组织施加压力,打击塔利班( Taliban )的气焰,并加强我们合作伙伴的安全与能力。 综观现代美国历任总统制订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份报告第一次将在全球化时代加强美国经济体制的问题列入首要任务。报告指出,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全球繁荣和稳定所依赖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在美国国内外采取举措防止出现另一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报告说:我们已经将重点转移至 G-20 ,以此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并正在努力重新平衡全球需求,使美国增加储蓄及扩大出口,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创造更多的需求。报告还说,双边与多边贸易协议对于促进美国和全球的繁荣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安全的另一个方面是加强并支持各国的人权和民主价值观。报告说:支持全世界正义的和平对我国自身的利益至关重要在这样的世界上,个人,不仅仅是国家,都能获得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报告说,这包括通过支持全球健康、食品安全以及对今年 1 月由海地地震造成的破坏等人道主义危机作出积极反应来促使所有人都获得人类尊严。 报告说:实施这项议程并非易事。为了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对构成美国实力的所有因素进行平衡和整合,提高我国在 21 世纪的国家安全能力。我们必须保持我国常规军事力量的优势,同时为战胜不对称的威胁增强自身的能力。 报告指出:我国的外交和发展能力必须现代化。为了全面支持我们的各项要务,我国的民事调遣能力也必须加强。 (完)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10/May/20100529114348jbnij0.7556422.html?CP.rss=true 英国媒体认为奥巴马的安全战略无新意 2010 年 06 月 01 日 10:32:03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6/01/c_12165675.htm *************************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与不变 2010 年 05 月 31 日 13:31:06  来源: 新华网综合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5 月 27 日,美国发布了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发布这一战略,也是美国四年来的第一次。新战略仍以维护美国领导地位为战略目标,但在战略手段方面强调立足国内与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形成对比。   布什在任期间,曾在 2002 年、 2006 年两度推出这一报告。时隔四年后,最新版报告的推出,被外界视为观察美国战略最新动向的重要风向标。   立足国内   与此前的国家安全战略相比,新战略仍强调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不过,对美国领导地位的基础认识不同。与此前强调海外用兵的战略相比,新战略更强调立足本土,首先应对来自本土的安全威胁。   对于任何一份安全战略报告来说,开列出安全威胁是首要任务。不过,不同于布什版战略,奥巴马版战略对美国的安全威胁定义更宽。在这份新战略中,除了传统的威胁外,还包括了经济危机与本土恐怖分子这两大来自美国国内的安全威胁。   这份新战略特别强调国内经济是美国的权力之源,表示只有促进经济的繁荣,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海外影响力才能得到根本保证。报告强调,必须把推动经济增长和扭转财政状况作为国家安全的优先任务来看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经济复苏,将更加安全可信地应对恐怖主义和自然灾害;发展新形式能源将降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   此外,本土恐怖威胁登上了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榜单。新战略表示,为应对来自国内的恐怖主义威胁,联邦政府将把社区安全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使地方上的社区具有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能力。 强调国际合作   新战略的一个核心是强调以国际合作来取代过去的单边主义,以先外交、再动武的模式来取代过去的先发制人。这是美国战略手段的重要转变。   新战略承认,美国塑造国际格局的能力有限,无法在打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同时,承担其对盟友的国际承诺。   新战略开出的威胁清单还包括全球贫困、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核扩散、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报告认为,这些威胁无法由单个国家应对,必须依靠国际机制,开展国际合作。   新战略提及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呼吁将美国的合作对象从传统盟友扩展到新兴市场大国。   新战略虽然没有像一些舆论描述的那样摒弃布什主义的先发制人,但毕竟对此作出了弱化。同样,新战略也并没有表明美国将放弃霸权,但毕竟暗示今后美国将不那么霸道。 务实的战略选择   然而,除了新变化外,我们还要看到这份新战略的旧因素:美国维护其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没有变,改变的只是手段;美国的尚武精神没有变,改变的只是方式;美国使用武力的权力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时机。   总体来看,这份新战略是对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反应。正如这份报告所说,美国正在经历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该危机对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制造了更多的威胁美国安全的因素,同时也削弱了美国的战略资源。而恐怖袭击转向来自美国国内、由个体实施的形式,使得美国新战略不得不强调本土恐怖威胁。   立足国内是美国对变化了的现实世界的一种应对方案,体现了美国战略制定者向现实妥协的精神;不过,这绝非像有些评论所说,是美国将战线收缩至国内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更像一个暂时虚弱的拳手将拳缩回,以期再次出击。正如这份报告所说,国内事务将决定美国的力量与影响力,因此,要建立美国领导力更为强大的基础,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做好。   对国际机制的强调,也许和奥巴马自身外交理念的理想主义色彩有一定关联毕竟,奥巴马是美国战后第一位从未有过军旅生涯的总统;不过,这更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的分散化与美国实力与控制力的相对下降。而且,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继续独断专行的能力。转向国际合作,也是美国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选择。   在应对现实的同时,美国的新战略也在着眼于未来。新战略对经济与非传统安全的强调,使我们可以窥见美国对未来总体战略的设想与传统的战略相比,总体战略视野更加宏观、领域更加多元。如果结合今年 2 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四年防务评审》,就可以看出,美国军队正在准备以更加灵活、快速、多功能的方式执行更加多元化的美国国家战略。海盗、气候灾难、金融动荡,都有可能在未来引起美国出动其军事力量。一句话,美国的新战略正是在应对明日威胁,准备明日战争。   对中国来说,我们应该看到这份新战略的两面:既要看到新战略中强调国际合作尤其是和中国合作的部分,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向中国推卸责任的潜在考虑,更要看到新战略中明确表达的美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防范与对人权牌的强调。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31/c_12161645_3.htm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完善个人财产申报和税收申报
creator 2010-5-16 19:22
税收历来都是政府延续的根基,无论是古代的农业赋税,还是现代的金融赋税,不管是小土匪的捐银,还是掌权大黑帮的合法税收,都是维系系统运作的经济基础。 税不畅则国亡。硬通货时期税收征缴只能以实物和金银为准,但在纸币时代,税收可以通过发行新币来剥削,姑且称之为新币税。 而个税的征收在如今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很多国家的财政最大财源不是个税,但是从本质上讲可以只收个税,不收其他税。因为财是围着人运转了,即使是国家或集体之财也可以均分到人再征税。因为种种原因实际操作并不是如此,但是个税是可稳定发展,比其他商业贸易,金融收税来得稳定,可持续性更强。如果个税居财政首位,那么这个系统的财政是最稳定的。 一般认为美国的个税比较完善。美国个人所得税是按家庭实际支付能力征税,而不是按总收入。很多家庭的必要支出都可在税前扣除,如合理数额的生活费用支出、高教费用、住房贷款利息、个人职业发展费,以及抚养孩子、托儿费、老年与残疾、高教奖学金、终身学习等抵免等。美国常规个税起征点随纳税人申报状态、家庭结构及个人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标准。申报状态有5种:单身申报、夫妻联合申报、丧偶家庭申报、夫妻单独申报及户主申报。纳税人要在4月 15日前申报个税,计算上一年度总收入和应纳个税总额,然后再把预交的个税总额算出,这样,就知道预交的个税是多了还是少了,多退少补。奥巴马夫妇都有清楚的纳税记录 。很遗憾的是,我看不到胡锦涛跟温家宝的纳税记录,这倒也没什么,国家领导的纳税记录不归我管,但是我自己的纳税记录俺也不知道,不知道是多了还少了,现在没收入自然不交税。 加强财产申报和个人税收申报的好处: 1, 有利于财政税收稳定,解决偷税漏税问题。我相信现在很多公司报个税都是以最低或者虚假的工资在报个税(网络搜索,或博客里可以看到),这是工薪阶层可能的状况。财政体系内的税收也是乱七八糟,这么补,那么贴,实际的个税征收与普通社会公民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也是不公平的地方,引起不满意的地方。不完善财产申报及报税制度,就会因种种缘由偷税漏税,积累社会不满因素。 2, 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会有人开着宝马领低保,为什么有那么多捡垃圾的老太太老大爷没低保?我们现在低保认证识别靠的是什么?我们的失业认证又靠的是什么?靠几个红萝卜圈就行么?为什么经济适用房给了有钱人?没有准确的识别标准,就无法完善社会保障。 3, 有利于解决户籍问题。有了逐渐平均的税收申报和福利,才能使户籍政策淡化失去存在的意义,如果拖着不解决,户籍问题始终都是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绊脚石。 4, 有利缩小体制内外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现在只要是人都能看出体制内的人比体制外的人享受更多的福利和优惠,而且贫富差距加大,不公平越来越严重,矛盾日益激化。解决问题,要么暴力革命,要么改革,但是改革的权利者又不愿降低自身的利益。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将未来等同化。即无论体制内外,财产收入与税收申报及福利挂钩,我们可以接受财产的多,但是必须税收多的同时才能享受对应的福利。如果财产多,税收少,而福利还多,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消除税收的体制内外差距是首要的,没有这种逐渐平抑差距的手段,只会使情况越来越糟,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严重的时候,更会加重体制内外的差距,造成矛盾激化,危机四伏。想要动刀割体制内的肉也不现实,但是不动刀,病会加重,长此以往,只有清算一条路。与其两败俱伤,不如找一条大家都接受的路。 5, 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美国的慈善捐款可以抵税,所以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方式捐款,以达到各自的目的。反观我们周围,这种事情却搞得让人无言以对,有诈捐,有强捐,有拒捐,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使出来了,却没有慈善氛围,拜金氛围和富二代气氛倒是非常强烈。比尔盖茨把钱不给后代,很多富翁把钱都捐了,有人说他们是怕高额的遗产税,是吗?我们有吗?难道共产主义教育下的富翁都比不上资本主义教育下的富翁?是富翁的问题还是什么的问题?加强个人财产申报及报税,可以对遗产,财产转移等做到更好的监督。 是否可以实现? 美国有税收信息稽查系统,能够通过其信息化管理,唯一的社会识别码来获得准确的信息。中国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社会保障号,但是身份证号是有的,要分配社会保障号也是很容易实现的。各政府大楼盖的漂漂亮亮,电脑采购花的钱可以堆很高,如果说没有电脑来进行信息化那绝对是胡说,所以设备是不缺的。其次庞大的财政开支和人员配置说明人也不缺,缺的是政府服务。 既然身份证信息入网了,各大银行也入网了,即使没有社保号,也可以全国实现每个人的信息汇总,并包含银行信息,当然有些人没有银行账户也正常。 以上已经说明,要实现每个人现在有账户是可实现的。那么其次就是这个账户能有什么的问题。现在限制最大的就是城乡差距和城际差距,一切都起源于户口问题。要注意一个逻辑,不是户口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有社会保障号码,先有社会保障号码,再利用其来平抑户籍差距,逐渐消灭户籍差距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绝不可听信说,各地财政不一样,户籍有限制,不能实现全民有社会保障号码的鬼话。 人人都有了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后,就是财产申报,税收申报的问题。比如我在成都和北京都有一套房子,那么不管我在北京还在成都都可以申报,而申报后,信息两地可以共享,如果我在成都工作,那么我应该向成都的国税部门申报税收,如果我成都的房屋卖出,那么我的交易税应该上缴给成都的国税部门,如果北京的房产卖出,交易税等因上缴给北京的国税部门,这显然说明,即使有户籍的存在,也不阻碍个人的财产申报和税收申报。假设我的户籍是成都,那么我的社会保障就只能是按照成都的标准来设定,即使我要在北京进医院,也得如此,尽管现阶段不公平,但是仍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我家住农村,而在广州打工,虽然享受了一部分市政福利,但是并没有享受长期的社会及养老福利,所以完全不考虑人在那里,只考虑人的户籍在那里,医疗福利保障就在那里,我向户籍所在地的国税部门缴纳多少税,就应该享受多少福利,而城市以在此创造价值和消费冲抵,不向当地缴税,当然也可以借鉴美国成熟的办法。 不申报个人财产,不按此报税就不能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也就不能申领低保,失业补贴,担任国家公职等。每年都必须申报,而且需要本人签字确认。 比如房子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按照万有经济学原理的建议:换房本,年检房本,解决房屋缴税难题,房屋普查,实际操作比较麻烦。简单的办法是,换房本。新房本注明房屋持有人的户籍所在地,身份证号码。全国联网。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立即统计出真实的房屋拥有情况。根据这些资料,收税没有问题。另外,每年检一次房本,并且在房本上注明年检标记。没有年检的房本,不能上市交易,并且要处罚。这样也可以杜绝不交税的多套房屋拥有人。将这些个人财产申报常态化,每年都必须申请。虚报漏报,查出将严惩。 同时注意一个问题,将个人财产申报与公务员财产公示是两码事。我们要求的是全民所有的人都必须向国税部门申报个人财产,并没有要求像美国那样,毕竟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嘛,我们不会要求领导人像奥巴马那样公示个人的财产和纳税的。可以严格立法,个人财产和税收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泄露他人隐私将会严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优越性和公平性。大家一视同仁,都申报,都纳税,都保密,决不区别对待,国家领导和普通百姓应该一样对待。国家领导还应该做好表率,充分现实我们的社会的先进性和领导的英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员更应该身先士卒申报个人财产,申报纳税,以体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先锋带头作用。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330489.aspx
个人分类: 杂谈|1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致命地雷
creator 2010-5-13 15:30
如同前文《Taser的一种改进》中所言,可以用高压电击来做地雷,同时参见美国专利5936183。 但是这种东西在战场上用途不大,战场武器要么致死要么致伤,既不致死又不致伤显然战场上价值不大。 这种非致命武器在警察使用倒是不错,基于人道考虑,不致命比较好。 现在假设有一种地雷,靠红外触发,就像自动出水的水龙头一样,当人靠近就会触发其发射高压电击头。 适宜于隔离和保护,比如像奥巴马这种人出去演讲,遇到冲动的人想要靠近,狙击手如果出击会引起血腥场面,误杀对总统声誉也不利,而保镖人数有限,不一定能在指定位置保护。 如图所示,警方在红色区域内,布置上这种非致命的地雷,任何意外的观众想要冲入警戒区就会被电击。可以在不伤害人的情况下,提高被保护者的安全。 对于其他一些空旷区域,人员看守较少,而且制止不能及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比如机场的某些地方,说不定某人要违规进入禁区,而禁区也不适合人去看管,这样这种地雷就可以使其在没有警察或保安在场的情况下被快速制服。以免造成追捕或伤害等不必要的麻烦。防止罢工暴动的人群对重要禁区的冲击等。 如果将红外感应换成运动捕捉,布什就不会被鞋扔到。 通过遥控或认证来达到控制地雷启动与否的目的。比如用认证的方式,被认证者可以佩戴射频发射器,有效距离假设15米,当地雷接收到指定信号时,停止警戒。当接收不到时就进入警戒状态。
个人分类: 科学|1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死大家一块死——谈环境保护
famingkuang 2010-5-13 10:44
美国人的老大奥巴马发话了:如果十三亿中国人也象他们那样生活,地球迟早要玩完。。。。 依我说,玩完就玩完!反正人类迟早也会玩完,人类的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谁能玩到最后,谁就是英雄!谁能玩到最后谁就是人类的正宗! 如果为了让别人能活得长久而牺牲自己,这样的环境保护,不保也罢! 强大起来是头等大事,不强大也必然灭亡,留下这大好河山给谁? 不必太过迁就老美的感受而自取灭亡! 谁强大了,谁才有发言权!国家不可太在意环保人士、伪环保人士的言辞。该干嘛就干嘛,只要目的是让中国强大!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2711 次阅读|2 个评论
风声3——奥巴马:中国特色不能丢,莫跟美国走死路。
sheep021 2010-5-10 10:58
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奥巴马第一次说出了一句大实话: 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 :如果 10 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此话一出,立即招来国人狂骂如:见过不讲理的,没见过如此不讲理的,美国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等,甚至号召国人放弃幻想,准备战斗等等。 国人的愤怒可以理解: 10 多亿中国人口为啥就不能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 世界的资源只能你欧美人享用,不许我中国人享用,难道就是因为你们长得白一些?亏你还口口声声大讲民主呢。 这句话,确确实实扇了某些以美国马首为瞻的精英们一记耳光:动辄就说美国如何如何,我们也要如何如何,这下好, 美国说了:别学我,烦着呢 ! 然而仔细想想,奥巴马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嘛,中国人也想过上幸福生活不假,但也没有说一定要过上象 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啊,这种 吃祖宗族饭,断子孙粮,既糟蹋自己身体,又祸害地球,违背自然的生活方式 ,能是善良、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愿意过的吗? 美国和澳大利亚,建国也才一百多年到二百多年,就把全世界闹得,风雨不调,鸡飞狗跳,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物种灭绝,臭氧洞开,生态灾难随时可能爆发 中国人要过什么生活,奥巴马没明说,但说了一句: 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 , 这个新模式,难道不就是胡总书记倡导的和谐发展观吗?只是奥巴马没有明确说出而已。 这正是:胡锦涛主席的苦心衷告,奥巴马总统的恐怖警告,目的只有一个:和谐发展,和谐世界! 而实现和谐发展,和谐世界的途径只有一个: 那就是中国特色不能丢, 回归传统,回归东方 . 更多可参考: 繁体字又回来了 . 另: 似乎有列宁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共产主义要通过中国来实现,但本人未读过列宁选集,哪位知道出处,还望告知一下原文及出处。不胜感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张宏良:胡锦涛主席的苦心衷告与奥巴马总统的恐怖警告
sheep021 2010-5-9 09:57
胡锦涛主席的苦心衷告与奥巴马总统的恐怖警告 再读胡锦涛主席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讲话 张宏良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有一句十分意味深长的话,这就是 认 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 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特别是其中用好机遇这句话,含义尤其丰富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华民族所处历史地位,认识还是相当清醒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触及到了韬光养晦战略的极限,几乎是在公开告诉大家,韬光养晦不再是邓小平的绝不出头,而是要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最后战略机遇期,把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完全用足,用光,用到极限。胡锦涛主席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突然插入这样一个与主题完全无关的话语,显然是在告诉中国人民特别是告诉底层劳动人民,韬光养晦战略并非是永远做孙子,而是在装孙子,既然是装孙子,就要装到底,把最后的发展机遇期完全用足。如同孙子兵法所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既然要藏,就要藏于九地之下;藏于九地之下,是为了动于九天之上;只有更深地藏于九地之下,才能更高地动于九天之上。作为当今中国的国家主席,苦口婆心,仅能到此,再多讲,就不是韬光养晦,而是公开决裂和挑战了。 虽然国内许多人并没有注意胡锦涛主席要用足机遇这句话,也没有听懂这句话,但是至少有一个人听懂了,这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其实从布什总统开始,美国就注意到了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有可能会把邓小平忽悠国内老百姓的所谓韬光养晦,变成真的要韬光养晦的崛起战略,所以布什总统才把中国从东到西在军事上彻底包围起来。最近,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针对中国想要在用足机遇之后转变发展方式、让中国人民也过上富裕生活的历史选择,发出了极其恐怖的严厉警告。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奥巴马之所以要把中国人民对富裕生活的追求,描绘成为是对地球和人类的灾难性威胁,显然是因为他注意到了, 中国转变发展方式,意味着很可能将会摆脱中美国的经济殖民化轨道,转而把生产的财富用于本国人民,让本国人民也过上现代化的富裕生活。这是美国及其西方国家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他们帮助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是要消耗中国资源维持自己的富裕生活,而不是要让中国人过上同样的富裕生活。 所以奥巴马才会对中国发出严厉警告,警告中国这样做是对人类和地球的威胁。 认真看一下后面的采访视频就会发现,虽然奥巴马这个讲话很短,但是含义十分明确:第一,地球承受不了10多亿中国人享有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哪怕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资源也不行,中国必须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活方式之外另外选择一种生活模式,选择一种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生活和发展模式。至于到哪里才能寻找到这样的生活和发展模式,美国不管也绝不阻碍其发展,只是地球绝不允许中国人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第二,奥巴马声称,中国领导人会立刻无条件地立刻同意他这个观点。显然,奥巴马这里所指的中国领导人,肯定不包括想要用足机遇的胡锦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因为用足机遇这四个字的含义,本身就意味着要实现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否则,根本谈不上用不用足机遇的问题。至于会立刻(注意是立刻而没有丝毫迟疑)同意奥巴马观点的中国领导人是谁,奥巴马没有说出来,我们也就无需进行猜测。第三,奥巴马要求中国必须承担起大国责任,这个大国责任究竟是指什么?奥巴马除了解决环境污染这样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之外,没有进行任何明确解释,但是如果结合奥巴马谈话的主题来看,这个大国责任的内容很清楚,就是绝对不能让10多亿中国人拥有富裕生活,因为这会对地球和人类构成灾难性威胁。 大家千万不要轻看奥巴马对中国的这个警告和威胁,如果把碳排放市场、转基因主粮、股指期货等措施与奥巴马的这个警告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这绝不仅仅是奥巴马个人的看法,也绝不仅仅是美国精英集团的看法,而是整个盎格鲁撒克逊精英集团的共识和战略。早在世界人口只有40多亿的数十年前,作为悲观派经济学代表的罗马俱乐部就曾经预言,如果全世界40亿人(目前已是60亿)都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至少需要20多个地球资源,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证地球资源不会枯竭而又要维持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富裕生活,在客观上就只有一个选择:迫使其他国家改变发展方向,绝对不能达到西方生活水平。 中国就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成功的实验,一方面,无限制地消耗中国的资源,西方二十多个发达国家十多亿人口,家家都有中国产品,中国完全变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基地;另一方面,又通过市场化改革把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牢牢锁死在贫困状态,保证中国绝大部分资源只是源源不断地供应发达国家。所以,当太平洋和大西洋所有航道上几乎塞满了装运中国货物的轮船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没有想到中国乃至世界的资源枯竭问题,而是津津乐道地称赞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可是现在,中国想要改变发展方式,把这些资源用于改变本国老百姓的贫困生活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却提出了资源问题,提出了碳排放问题,提出了对地球和人类的威胁问题甚至连中国是不是依靠自身资源实现富裕生活都不管只要是过富裕生活就是对人类和地球的威胁。 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 世界上有不讲理的,可是没有见过如此不讲理的 。中国把自己的资源几乎无偿地送往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步;如果把自己的资源用于自己人民的生活,就是人类的灾难,就是对地球的威胁,就是全世界的公敌。如此不讲道理的欺负人,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莫此为甚。中国人一定要高度警惕目前美国制造这种舆论的严重性,目前美国认为中国人追求富裕生活是对人类和地球的灾难性威胁,比当初指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当今指控伊朗拥有核武器等,还要包藏更大祸心,并且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恐怖后果。道理很简单,即使伊拉克或伊朗真的拥有核武器,也只是威胁到一部分国家和一部分人口,而奥巴马认为10多亿中国人的富裕生活,威胁到的将是整个人类和整个地球。也就是说,按照奥巴马的逻辑,中国人民在自己国家建设富裕生活的行为本身,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悲剧和灾难,就是毁灭地球的邪恶力量,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不共戴天的敌人。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中国成了中美国的棉铃虫,美国成了中美国的寄生蜂;等待棉铃虫的只有死亡,等待寄生蜂的却是更加自由的飞翔。 奥巴马对中国的恐怖性警告再次证明了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基本判断: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结束,世界将要再次陷入危机和动荡,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做好了向中国转移危机和矛盾的准备,准备把中国变成向新经济时代过渡的历史垫脚石,就像当初把印第安人变成向工业化过渡的历史垫脚石一样。现在奥巴马的警告,将很快变成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舆论共识,中国将如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样,再次成为西方国家的共同打击对象。从现在起,中国必须坚决放弃幻想,立刻调整战略,做好应对准备。 总之,结束韬光养晦的时候到了,中华民族到了应该出头的时候,至少应该从中美国的经济殖民化中摆脱出来。如果在屠刀临头时仍不出头还要继续装孙子,那么,中华民族很可能将从此再无出头之日,不仅会真的成为西方的孙子,甚至连孙子都做不成。 目前,矛盾的焦点将会越来越集中在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上。稍微注意一下奥巴马的采访视频就会发现,奥巴马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不要采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发展方式,寻找另外的发展方式。这样一来,围绕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就有了四种不同的基本解释。 第一种是党中央的框架性解释,没有具体内容 。唯一比较清晰的,是把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这个比较模糊的框架性解释,反映了在此问题上党内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至今难以形成统一共识。正是因为党中央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所以才有了下面左翼力量和极端右翼势力之间截然不同的两种解释。 第二种是毛派共产党人所集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解释 。概括起来就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虚拟化、信息化、知识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变官有经济为公有经济、变外资经济为国有经济、变民营经济为民族经济、变个体经济为社会经济,重建以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为主体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平等互利的世界一体化规则。 第三种是打着改革旗号掠夺了国家和人民巨额财富的极端右翼势力的解释 。他们把转变发展方式看作是变换花样掠夺人民的新一轮机会,加快推进市场化、私有化和殖民化进程,尽可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翻盘之前,解散共产党和解体共和国,以保证子孙后代永享幸福太平。他们越是好父亲好爷爷,解散共产党和解体共和国的心情就越迫切。 第四种就是奥巴马所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解释 。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中美国经济体,中国经济为美国资本服务,为美国社会服务,那么一切OK,没有任何麻烦;相反,如果中国想要把庞大生产能力用于满足本国人民需要,把一直供应二十多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天文数字的商品转而供应国内人民,其行为就是在毁灭地球毁灭人类,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世界绝不答应。中国必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之外重新选择一种物质生活方式,选择一种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物质生活方式,至于中国去哪里才能寻找到这种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物质生活方式,美国不管,美国只管为整个地球和为全人类负责,绝不允许中国人走上美国那样的发展道路,过上美国人的富裕生活。 当然,美国也不是对所有中国人不讲道理,而是为中国少数精英留出了一条通向富裕生活的发展道路,这就是美国并不反对极少数中国人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而是反对10多亿中国人都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如果中国精英能够把13多亿中国人的绝大多数排除在外,美国并不认为少数中国精英的富裕生活,是对人类和地球的巨大威胁。由此可见,让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种植转基因主粮国家的奥秘,就在于此。 明白了上述四种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第一第二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可以融为一体的;同样,其中第三第四种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这就决定了 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精英集团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当今中国危机的根本性质,是中华民族的危机,是13亿中国人民的危机。 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就会发现,就当今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和13亿中国人民,是生死与共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都只能通过自身更新来解决,通过毛主席生前所说的吐故纳新来解决,否则,中华民族不仅不可能实现世纪性崛起,甚至根本无望度过眼前的劫难。尽管我们许多左翼人士、爱国进步人士还不理解这一点,但是我们的敌人完全理解这一点,特别是布什和奥巴马这两届美国总统最理解这一点。所以。在他们以及他们操纵的汉奸势力那里,反共反华反人民,从来就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一分一秒都没有分开过。布什公开宣称,反恐就是反共,可是借反恐之机在军事上包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可见其并不仅仅是反共,而是反对中国这个国家以及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奥巴马认为尼克松最不可饶恕的罪恶,就是与红色中国和解,可是今天被坚决排除在富裕生活之外的,却是13亿中国人民,可见其并不仅仅是反对红色中国,而是反对13亿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追求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正处于或崛起或毁灭的决战前夜,我们的敌人十分清醒,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战士,也应该十分清醒,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毁灭于崛起的前夜。 下面是奥巴马的采访视频链接,请大家认真看一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VcIZGHXgS0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903 次阅读|2 个评论
放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活”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评奥巴马说漏嘴
可真 2010-5-7 22:26
环球网报料: 奥巴马说漏嘴:中国让全世界陷入悲惨境地 奥巴马在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向全世界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 http://baoliao.huanqiu.com/ 奥巴马的担心其实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只是奥巴马也许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谁最终唤醒了中国睡狮,致使被唤醒了的中国狮如此迅猛地追赶西方,以至于迟早10多亿中国人口也要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 中国人原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旨在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的生活追求,按照这种文化价值,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永远都发展不起来,如果西方人也都按照这种文化价值来生活,就不可能出现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的糟糕局面。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人固有的生活方式;正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全球化过程的展开,从而迫使非西方世界也不得不接受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而且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以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作为后盾,软硬兼施地迫使非西方民族接受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希望地球人最终都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 所以,奥巴马应该清楚,归根结底,人类有可能最终不得不面临的悲剧和灾难,是由于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正是这种生活方式才导致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都在努力追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活!因此,要使人类避免奥巴马所担心的悲剧和灾难,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应该负起其世界领导的责任,带头放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活,由此引领整个世界都放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活,这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附 : 胡锦涛主席的苦心衷告与奥巴马总统的恐怖警告 发布: 2010-5-05 06:45 | 作者: l6j8f4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544 | 回复: 19 张宏良:胡锦涛主席的苦心衷告与奥巴马总统的恐怖警告 作者:张宏良 胡锦涛主席的苦心衷告与奥巴马总统的恐怖警告 再读胡锦涛主席五一国际劳动的讲话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有一句特别意味深长的话,这就是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特别是其中用好机遇这句话,含义十分丰富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华民族所处历史地位,认识还是相当清醒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触及到了韬光养晦战略的极限,几乎是在公开告诉大家,韬光养晦不再是邓小平的绝不出头,而是要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最后战略机遇期,把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完全用足,用光,用到极限。胡锦涛主席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突然插入这样一个与主题完全无关的话语,显然是在告诉中国人民特别是告诉底层劳动人民,韬光养晦战略并非是永远做孙子,而是在装孙子,既然是装孙子,就要装到底,把最后的发展机遇期完全用足。如同孙子兵法所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既然要藏,就要藏于九地之下;藏于九地之下,是为了动于九天之上;只有更深地藏于九地之下,才能更高地动于九天之上。作为当今中国的国家主席,苦口婆心,仅能到此,再多讲,就不是韬光养晦,而是公开决裂和挑战了。 其实从布什总统开始,美国就注意到了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有可能会把韬光养晦,变成真的要韬光养晦的崛起战略,所以布什总统才把中国从东到西在军事上彻底包围起来。最近,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针对中国想要在用足机遇之后转变发展方式、让中国人民也过上富裕生活的历史选择,发出了极其恐怖的严厉警告。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奥巴马之所以要把中国人民对富裕生活的追求,描绘成为是对地球和人类的灾难性威胁,显然是因为他注意到了,中国转变发展方式,意味着很可能将会摆脱中美国的经济殖民化轨道,转而把生产的财富用于本国人民,让本国人民也过上现代化的富裕生活。这是美国及其西方国家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他们帮助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是要消耗中国资源维持自己的富裕生活,而不是要让中国人过上同样的富裕生活。所以奥巴马才会对中国发出严厉警告,警告中国这样做是对人类和地球的威胁。 认真看一下后面的采访视频就会发现,虽然奥巴马这个讲话很短,但是含义十分明确:第一,地球承受不了10多亿中国人享有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哪怕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资源也不行,中国必须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活方式之外另外选择一种生活模式,选择一种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生活和发展模式。至于到哪里才能寻找到这样的生活和发展模式,美国不管也绝不阻碍其发展,只是地球绝不允许中国人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第二,奥巴马声称,中国领导人会立刻无条件地立刻同意他这个观点。显然,奥巴马这里所指的中国领导人,肯定不包括想要用足机遇的胡锦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因为用足机遇的含义,本身就意味着要实现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否则,根本谈不上用不用足机遇的问题。至于会立刻(注意是立刻而没有丝毫迟疑)同意奥巴马观点的中国领导人是谁,奥巴马没有说出来,我们也就无需进行猜测。第三,奥巴马要求中国必须承担起大国责任,这个大国责任究竟是指什么?奥巴马除了解决环境污染这样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之外,没有进行任何明确解释,但是如果结合奥巴马谈话的主题来看,这个大国责任的内容很清楚,就是绝对不能让10多亿中国人拥有富裕生活,因为这会对地球和人类构成灾难性威胁。 大家千万不要轻看奥巴马对中国的这个警告和威胁,如果把碳排放市场、转基因主粮、股指期货等措施与奥巴马的这个警告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这绝不仅仅是奥巴马个人的看法,也绝不仅仅是美国精英集团的看法,而是整个盎格鲁撒克逊精英集团的共识和战略。早在世界人口只有40多亿的数十年前,作为悲观派经济学代表的罗马俱乐部就曾经预言,如果全世界40亿人(目前已是60亿)都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至少需要20多个地球资源,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保证地球资源不会枯竭而又要维持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富裕生活,在客观上就只有一个选择:迫使其他国家改变发展方向,绝对不能达到西方生活水平。中国就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成功的实验,一方面,无限制地消耗中国的资源,西方二十多个发达国家十多亿人口,家家都有中国产品,中国完全变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基地;另一方面,又通过市场化改革把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牢牢锁死在贫困状态,保证中国绝大部分资源只是源源不断地供应发达国家。所以,当太平洋和大西洋所有航道上几乎塞满了装运中国货物的轮船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没有想到中国乃至世界的资源枯竭问题,而是津津乐道地称赞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可是现在,中国想要改变发展方式,把这些资源用于改变本国老百姓的贫困生活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却提出了资源问题,提出了碳排放问题,提出了对地球和人类的威胁问题甚至连中国是不是依靠自身资源实现富裕生活都不管只要是过富裕生活就是对人类和地球的威胁。 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世界上有不讲理的,可是没有见过如此不讲理的。中国把自己的资源几乎无偿地送往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步;如果把自己的资源用于自己人民的生活,就是人类的灾难,就是对地球的威胁,就是全世界的公敌。如此不讲道理的欺负人,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莫此为甚。中国人一定要高度警惕目前美国制造这种舆论的严重性,目前美国认为中国人追求富裕生活是对人类和地球的灾难性威胁,比当初指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当今指控伊朗拥有核武器等,还要包藏更大祸心,并且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恐怖后果。道理很简单,即使伊拉克或伊朗真的拥有核武器,也只是威胁到一部分国家和一部分人口,而奥巴马认为10多亿中国人的富裕生活,威胁到的将是整个人类和整个地球。也就是说,按照奥巴马的逻辑,中国人民在自己国家建设富裕生活的行为本身,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悲剧和灾难,就是毁灭地球的邪恶力量,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不共戴天的敌人。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中国成了中美国的棉铃虫,美国成了中美国的寄生蜂;等待棉铃虫的只有死亡,等待寄生蜂的却是更加自由的飞翔。奥巴马对中国的恐怖性警告再次证明了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基本判断: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结束,世界将要再次陷入危机和动荡,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做好了向中国转移危机和矛盾的准备,准备把中国变成向新经济时代过渡的历史垫脚石,就像当初把印第安人变成向工业化过渡的历史垫脚石一样。现在奥巴马的警告,将很快变成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舆论共识,中国将如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样,再次成为西方国家的共同打击对象。从现在起,中国必须坚决放弃幻想,立刻调整战略,做好应对准备。 总之,结束韬光养晦的时候到了,中华民族到了应该出头的时候,至少应该从中美国的经济殖民化中摆脱出来。如果在屠刀临头时仍不出头还要继续装孙子,那么,中华民族很可能将从此再无出头之日,不仅会真的成为西方的孙子,甚至连孙子都做不成。 目前,矛盾的焦点将会越来越集中在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上。稍微注意一下奥巴马的采访视频就会发现,奥巴马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不要采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发展方式,寻找另外的发展方式。这样一来,围绕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就有了四种不同的基本解释。 第一种是党中央的框架性解释,没有具体内容。唯一比较清晰的,是把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这个比较模糊的框架性解释,反映了在此问题上党内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至今难以形成统一共识。正是因为党中央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所以才有了下面左翼力量和极端右翼势力之间截然不同的两种解释。 第二种是毛派共产党人所集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解释。概括起来就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虚拟化、信息化、知识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变官有经济为公有经济、变外资经济为国有经济、变民营经济为民族经济、变个体经济为社会经济,重建以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为主体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平等互利的世界一体化规则。 第三种是打着改革旗号掠夺了国家和人民巨额财富的极端右翼势力的解释。他们把转变发展方式看作是变换花样掠夺人民的新一轮机会,加快推进市场化、私有化和殖民化进程,尽可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翻盘之前,解散共产党和解体共和国,以保证子孙后代永享幸福太平。他们越是好父亲好爷爷,解散共产党和解体共和国的心情就越迫切。 第四种就是奥巴马所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解释。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中美国经济体,中国经济为美国资本服务,为美国社会服务,那么一切OK,没有任何麻烦;相反,如果中国想要把庞大生产能力用于满足本国人民需要,把一直供应二十多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天文数字的商品转而供应国内人民,其行为就是在毁灭地球毁灭人类,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世界绝不答应。中国必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之外重新选择一种物质生活方式,选择一种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物质生活方式,至于中国去哪里才能寻找到这种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物质生活方式,美国不管,美国只管为整个地球和为全人类负责,绝不允许中国人走上美国那样的发展道路,过上美国人的富裕生活。 当然,美国也不是对所有中国人不讲道理,而是为中国少数精英留出了一条通向富裕生活的发展道路,这就是美国并不反对极少数中国人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而是反对10多亿中国人都过上美国那样的富裕生活。如果中国精英能够把13多亿中国人的绝大多数排除在外,美国并不认为少数中国精英的富裕生活,是对人类和地球的巨大威胁。由此可见,让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种植转基因主粮国家的奥秘,就在于此。 明白了上述四种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第一第二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可以融为一体的;同样,其中第三第四种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这就决定了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精英集团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当今中国危机的根本性质,是中华民族的危机,是13亿中国人民的危机。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就会发现,就当今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和13亿中国人民,是生死与共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都只能通过自身更新来解决,通过毛主席生前所说的吐故纳新来解决,否则,中华民族不仅不可能实现世纪性崛起,甚至根本无望度过眼前的劫难。尽管我们许多左翼人士、爱国进步人士还不理解这一点,但是我们的敌人完全理解这一点,特别是布什和奥巴马这两届美国总统最理解这一点。所以。在他们以及他们操纵的汉奸势力那里,反共反华反人民,从来就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一分一秒都没有分开过。布什公开宣称,反恐就是反共,可是借反恐之机在军事上包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可见其并不仅仅是反共,而是反对中国这个国家以及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奥巴马认为尼克松最不可饶恕的罪恶,就是与红色中国和解,可是今天被坚决排除在富裕生活之外的,却是13亿中国人民,可见其并不仅仅是反对红色中国,而是反对13亿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追求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正处于或崛起或毁灭的决战前夜,我们的敌人十分清醒,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战士,也应该十分清醒,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毁灭于崛起的前夜。 下面是奥巴马的采访视频链接,请大家认真看一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VcIZGHXgS0
个人分类: 国际政治|6463 次阅读|9 个评论
奥巴马: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人过着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我们将会陷入十分悲惨的状况
fisherray 2010-5-6 18:1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VcIZGHXgS0 Obama: if over billion chinese Citizens have the same Living Patterns as Austrialian and American right now,then all of us willbe in a very miserable time,this planet just can't stand it. 视频连接在上面 ??愤青的话我就不说了,明天有个报告要完成,没时间展开讨论。简单说几句: 1,资本市场全球化了,但利益永远是有国界的。目前的情况是,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利润则反过来。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不再缺资本了。 2, 美国以5%的人口消耗着20%以上的资源,如果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人以美国人的消费方式生活,那地球是得爆炸,这是大实话。不过为什么美国人不能降低资源消费量呢?典型的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奥巴马的意思:中国发展符合美国利益,美国不反对中国发展,只是中国领导人要想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不能以损害环境消耗资源为代价(此处以资源消耗总量为标准)。我看除了减慢发展,别无他法。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可不是盖的。见附录。 4,总量和人均的争锋,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我们已经见识过很多。奥黑的意思,实质就是,我们支持中国发展,不过中国这么多人,人均虽然不高,但如果他们资源消耗总量向我们靠拢的话,我们也会不高兴的。 5,,德国总理默克尔把食品价格飞涨的原因,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健全的农业政策。比如,现在有三亿印度人一天吃两顿饭,默克尔说,和以前相比突然间双倍的食物被消耗掉,再加上十亿中国人开始喝牛奶,这当然会改变我们的牛奶和其它(食品)的消费比例。怪不得前一段时间,有德国人问我,你们中国人也喝牛奶么?当时我很奇怪,现在算是明白了。(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freeidArticle=1200409 ) 附录: 2009年中国工业数据汇总 不愧是世界工厂,不过今年2010年1-2月份的情况更加令人恐怖: 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5.4%;水泥产量同比增长26.5%;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45.6%;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2.4%;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68倍,新接订单达同比增长7.67倍;手机产量同比增长29.7%;彩电产量同比增长68.6%;微机产量同比增长41.3%;纱产量同比增长26.6%;布产量同比增长51.2%! 2009年数据简单的分为了4类,欢迎补充。 一、基础工业数据: 1、 粗钢产量:5.68亿吨,占世界份额的46.6%,超过第2-第20名的总和; 2、 钢材产量:6.96亿吨;超过世界50%。 3、 水泥产量:16.3亿吨,超过世界份额的50%; 4、电解铝产量:1285万吨,达到世界份额的60%; 5、精炼铜产量;413万吨,达到世界份额的25%;进口430万吨,消费铜超过800万吨,达到世界精铜产量的50%; 6、 煤炭产量:30.50亿吨,占世界份额的45%; 7、 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2.04亿吨,消费量占世界份额 的11%; 8、 乙烯产量:1066万吨,世界第二(第一的是美国,与老美还有差距),当量消费2200万吨,自给率约为50%; 9、 化肥产量:66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35%; 10、 塑料产量:4479.3万吨; 二、基础设施数据: 1、新增装机容量89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8.6亿千瓦(美国为10亿千瓦); 2、新建高速公路4719公里,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美国9万公里),09年新开工1.6万公里; 3、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含高速),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38.1万公里; 4、铁路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营业总里程达8.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09年新开工1.2万公里; 三、工业产品数据: 1、 汽车产量1379万辆,占世界份额的25%,世界第一; 2、 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34.8%;新接订单2600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61.6%; 手持订单18817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38.5%; 3、 微机产量1.82亿台,占世界份额的60%; 4、 彩电产量9899万台,占世界份额的48%; 5、 冰箱产量5930万台,占世界份额的60%; 6、 空调产量8078万台,占世界份额的70%; 7、洗衣机产量4935万台,占世界份额的40%; 8、微波炉产量6038万台,占世界份额的70%; 9、 手机产量6.19亿部,占世界份额的50%; 四、轻工产品: 1、纱产量2393.5万吨,占世界份额的46%; 2、布产量740亿米; 3、化纤产量273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57%; 其他: 黄金产量:313.98吨,世界第一; 玻璃产量:5.8亿重量箱,占世界份额的50%;
个人分类: 时事新闻|9934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译奥巴马悼念遇难矿工演讲中文版
HigherQM2007 2010-5-4 18:19
各位挚爱着遇难矿工的家属,各位居住在蒙库尔和诺玛、或者怀特威尔、在煤山河谷直到整个西弗吉尼亚的遇难矿工的朋友、同事、邻居,首先,请容许我告诉你们:在矿难发生后的这些艰难日子里,我们一直与你们一起为死难者哀悼。我们与你们一起伤心,我们挂念着住进医院康复和呆在家里休养的幸存者们。我们感激各支救援队伍。是的,我们与你们一起伤心。 我们在此悼念二十九位美国人:卡尔阿蔻德、杰森阿特金斯、克里斯托夫贝尔、格利高里史蒂夫布罗克、肯尼斯艾伦查普曼、罗伯特克拉克、查尔斯褆莫西戴维斯、考瑞戴维斯、迈克尔李埃尔斯维克、威廉I.格里菲斯、史蒂芬哈拉、爱德华迪恩琼斯、理查德K.莱恩、威廉姆罗斯福林奇、尼古拉斯达瑞尔麦考罗斯基、乔马尔克姆、罗纳德李梅诺尔、詹姆斯E.姆尼、亚当凯斯摩根、雷克斯L.姆林斯、乔什S纳皮尔、霍华德D.佩恩、迪拉德厄尔波辛格、乔尔R.普莱斯、迪华德斯科特、加里考拉斯、格罗佛戴尔斯金斯、本尼威灵汉姆以及里奇沃克曼。 今天的所有悼词,不管来自我本人,还是副总统,还是州长,都无法修复你们因丧亲之痛而破碎的心灵,也无法弥补逝者离去在你们未来人生中留下的缺憾。如果我们试图寻找一丝慰藉,也许只有求助于天父的慈容。主平静我们焦虑的头脑,修复我们破碎的内心,安抚我们悲伤的魂灵。 在我们哀悼二十九位逝者时,我们不由得追忆他们的艰辛生活。在工作日,4点半,最迟5点,天还没有亮,他们便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身穿工作服,脚蹬硬头靴,头戴安全帽,默默地乘坐矿道缆车,历经一小时的行程,来到离地面五英里远的矿山深处。他们只能见到自己头顶的矿灯发出的光线或者矿道缆车上的暗淡的灯光。 他们日复一日地在煤矿深处挖掘着,他们的劳动果实变成了电力,正在照亮我们的追悼会场,也在平常的日子里照亮我们的教堂、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办公室。这些能源驱动着美国,也驱动着世界!而我们,我们对这一切早已安之若素,习以为常。 绝大多数日子里,他们能从黑暗的矿井探出头,眯眼盯着阳光。绝大多数日子里,他们能从矿井里出来,一身臭汗和尘垢。绝大多数日子里,他们能够回家。但是那一天除外。 这些男人,这些丈夫、父亲、祖父、弟兄、儿子、叔父、侄子,在他们做这份工作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危险。他们中有些人曾经历工伤,有些人见过朋友受伤。他们当然知道做矿工有危险,他们的家人也心知肚明。他们心里明白,在自己上工前夜,孩子们会为他们祈祷。他们心里也明白,妻子们一定会等着自己换班结束后打电话,报平安。他们心里更明白,父母双亲一定会为每一条电视上的突发新闻字幕,每一次广播中的紧急插播而担惊受怕。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家园,来到矿里。他们有些人从小就期待着成为矿工;他们期待踏着父辈乃至祖辈的足迹。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个人仅仅是为了自己而做矿工。 逝者在地层深处历经磨难,从事着艰辛的劳作,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全都是为了你们啊!为了你们这些在坐的亲属有车可驾,有屋可居;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出机会,尽管他们已经无缘亲眼看见;也为了与配偶共享退休时光。这些艰辛的劳作都是为了更好生活的希望。所以说,这些矿工是为了圆自己的美国梦而生,也是为了圆自己的美国梦而死。 在矿上,为了各自的家人,他们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日,一起看橄榄球或者篮球休息放松,一起打猎或是钓鱼消磨时光。他们的一个姐妹告诉我,可能他们中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这些事,但他们却喜欢一道去做这些事。他们喜欢像一家人一样去做这些事。他们喜欢像一个集体一样去做这些事。 这是一种精神,有一首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反映了这种精神。但是,我想,可能大家都会感到惊讶,这首歌竟然是一个矿工的儿子写的,他写的就是这个贝克利小镇,写的就是西弗吉尼亚人民。这首歌,《靠着我》,是一首友谊的颂歌,也是一首集体的的颂歌,一首团结的的颂歌。 在灾难发生后几分钟,几小时,几天,这个集体被外界关注了。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充满沼气和一氧化碳的狭窄地道里搜寻,抱着一线希望去发现哪怕一位幸存者。朋友们打开了自家门廊的灯守灵,悬挂起自制的标语,标语上写着,为我们的矿工和他们的家人祈祷。矿区的邻居们相互安慰,相互支持,相互依靠。 我亲眼目睹了,目睹了矿工集体的力量。在灾后的几天里,电子邮件和普通信函不断涌入白宫。邮件来自全国各地,用的常常是一样的开头:我很骄傲来自一个矿工的家庭。我是一名矿工的儿子。我很自豪能成为一名矿工的女儿。他们都很自豪,他们让我多为矿工着想,为他们祈祷。他们说,永远别忘了,矿工照亮着美国。而后,他们在来信中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请求:不要让这种灾难再次发生。对,一定不要让灾难再次发生。 我们怎能有负于遇难的矿工?一个依赖矿工的国家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去保护他们?在这个国家,我们怎能容忍任何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去追寻美国之梦? 我们没法让二十九位遇难者死而复生。他们此刻与主同在。我们还活在地球上,我们的职责就是从下一次这样的灾难中拯救生命。每个人各自努力再加上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要尽职尽责以确保井下安全。我们一定要像矿工们互相对待一样去对待他们,视如家人。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美国人。我们必须要互相依靠,互相照顾,互相爱护,互相祝愿。 今天,我想起一首圣歌,一首在我们伤心时总会想起的圣歌。 我虽穿行在死神笼罩的幽谷,但我无惧邪恶,因你与我同在。 你的牧杖,还有你的策竿,都在引导着我。 上帝保佑我们的矿工! 上帝保佑他们的家人! 上帝保佑西弗吉尼亚! 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附言:因为发现网上流传的奥巴马悼词译文有多处纰漏,甚至新闻标题就来自对原文的误译,例如《 东方早报 》的新闻标题 奥巴马悼矿工: 我们国家怎能容忍为工作付出生命? 就完全不是奥巴马本意,奥巴马这句话的东方早报译文,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追求美国梦吗?,听着很漂亮,但纯属谎言!如果这句话是真实可靠的,那他的保镖,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一切危险岗位上work的美国人将一哄而散! 奥巴马很狡猾,他的上一句,How can a nation that relies on its miners not do everything in its power to protect them ? 用国家作主语,没后后患。 而这一句,打死他也不敢用国家作主语,因为阿富汗,伊拉克的士兵据此就可以申请还乡,堵着门儿骂小布什的阵亡士兵的老妈也会闻风而动,卷土重来。 任何国家的首脑都不敢说这一句话: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 理由很简单,每个国家都有危险的工作,必须有人去做。 因此,把这一句翻译成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追求美国梦吗?是重大的翻译乌龙,却引起我们不少网友拍手叫好,奥巴马如果有知,情何以堪呀。 因此,五一节期间自己动手翻译了一下,有关宗教的部分请南京大学小百合版版友指点了一下,错谬之处,自负其责,敬请科学网网友赐教。 版权所有,盗用必究,引用中文版请注明译者为南京大学李俊 英汉对照翻译: http://bbs.nju.edu.cn/blogcon?userid=HigherQM2007file=1272780571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为谁竟当众哭得如此伤心
nevergu 2010-5-1 01:35
绝对罕见:奥巴马竟当众哭得如此伤心(组图) 国际在线 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在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葬礼上悲伤落泪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联社和《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在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葬礼上悲伤落泪。奥巴马在葬礼上致悼词,盛赞这位为美国民权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妇女领袖。 在历时13分钟的悼词中,奥巴马回顾了这位头戴标志性彩色礼帽,曾与马丁路德金并肩奋斗的全美黑人妇女协会领袖所作出的贡献。她从不在乎赞扬,奥巴马说,她只在乎为自由平等而奋斗的事业。 奥巴马还提到,去年冬天,尽管因身体状况不佳只能靠轮椅行动,多萝西海特依然坚持要冒雪出席非裔美国人领袖为探讨失业问题而举行的会议。虽然后来未能成行,她仍然发去信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她绝不允许一群男人控制会议。奥巴马认为,多萝西海特作为美国黑人妇女的领袖,在争取平等权利的事业上是赋有远见和活力的,她的名字应该像马丁路德金和杜波依斯一样,在历史书上,在美国人民的记忆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多萝西海特191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在纽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她为解决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混乱状况从事社会工作,并参与了反对私刑的游行。自1957年,多萝西海特连续40年担任全美黑人妇女协会名誉主席,领导美国黑人妇女民声运动。1971年,她建立了美国女性政治核心,呼吁女性在政治上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多位美国总统的民权事务顾问,她曾获得两项美国最高荣誉:1994年总统自由奖和2004年美国国会金质奖章。 美国总统奥巴马鼓励美国民众更加努力地为国家服务,以此来纪念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 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在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葬礼上悲伤落泪 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在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葬礼上悲伤落泪 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在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葬礼上致悼词 1983年多萝西海特和美国前总统里根 2004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多萝西海特美国国会金质奖章。 1994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授予多萝西海特总统自由奖 头戴彩色礼帽的多萝西海特 美国民权运动教母多萝西海特葬礼
个人分类: 新闻评述|3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的西弗吉尼亚州矿难悼词
ywan 2010-4-30 10:53
就在山西王家岭煤矿后几天,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也发生了矿难。王家岭矿难中 38 名矿工遇难。西佛吉尼亚矿难有29名矿工遇难。在4月12日中美元首会谈中,奥巴马主动提议与会者为两国矿难遇难者默哀。4月25号,奥巴马来到西弗吉尼亚州参加矿工悼念仪式。下面是转贴的网上的中文翻译。我根据英文原本将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稍加改动。该文写的短小精悍,但非常感人。值得一读。        我们在这里,怀念29 位美国人:卡尔阿克德、杰森阿金斯、克里斯多佛贝尔、格利高里史蒂夫布洛克、肯尼斯艾伦查普曼、罗伯特克拉克、查尔斯蒂莫西戴维斯、克里戴维斯、迈克尔李埃尔斯维克、威廉I.格里菲斯、史蒂芬哈拉、爱德华迪恩琼斯、理查德K.雷恩、威廉姆罗斯威尔特林奇、尼古拉斯达利尔麦考斯基、乔马克姆、罗纳德李梅尔、詹姆斯E.姆尼、亚当基斯摩根、雷克斯L.姆林斯、乔什S.纳皮尔、霍华德D.佩恩、迪拉德厄尔波辛格、乔尔R.普莱斯、迪华德斯科特、加里考拉斯、格罗佛戴尔斯金斯、本尼威灵汉姆以及里奇沃克曼。      此时无论我 说什么都无法 填补你们因痛失亲人心中的创伤。如果有什么安慰的话,那或许只能来自对上帝的寻求,只有祂能安抚我们焦虑的心思意念,弥补我们破碎的心灵,缓解我们灵魂的悲哀。      尽管我们在哀悼这29条逝去的生命,我们同样也要纪念这29条曾活在世间的生命。      凌晨4点半起床,最迟5点,他们就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在黑暗中工作。穿着工作服和硬头靴,头戴安全帽,静坐着开始一小时的征程,去到五英里远的矿井,唯一的灯光是从他们头戴的安全帽上发出的,或是进入时矿山沿途的光线。      日以继夜,他们挖掘煤炭,这是他们劳动的果实,我们对此却习以为常:这照亮一个会议中心的电能;这点亮我们教堂或家园、学校或办公室的灯光;还有这让我们国家乃至整个实际云状的能源。      大多时候,他们从黑暗的矿里探出头,眯眼盯着光亮。大多时候,他们从矿里探出身,满是汗水和尘垢。大多时候,他们能够回家。但不是那天。      这些人,这些丈夫、父亲、祖父、弟兄、儿子、叔父、侄子,他们从事这份工作时,并没有忽视其中的风险。他们中的一些已经负伤,一些人眼见朋友受伤。所以,他们知道有风险。他们的家人也知道。他们知道,在自己去矿上之前,孩子会在夜晚祈祷。他们知道妻子在焦急等待自己的电话,通报今天的任务完成,一切安好。他们知道,每有紧急新闻播出,或是广播被突然切断,他们的父母会感到莫大的恐惧。      但他们还是离开家园,来到矿里。一些人毕生期盼成为矿工;他们期待步入父辈走过的道路。然而,他们并不是只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这艰险的工作,其中巨大的艰辛,在地下度过的时光,都为了家人。都是为了你们;也为了在路上行进中的汽车,为了头顶上天花板的灯光;为了能给孩子的未来一个机会,日后享受与伴侣的退休生活。这都是期冀能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这些矿工的生活的目的,也因此丧命,就是追寻美国梦。      在矿里,为了他们的家人,他们自己组成了家庭:庆祝彼此的生日,一同休憩,一同看橄榄球或篮球,一同消磨时间,打猎或是钓鱼。他们可能不总是喜欢这些事情,但他们喜欢一起去完成。他们喜欢像一个家庭那样去做这些事。他们喜欢像一个社区一样去做这些事。      这也是美国人熟知的一首歌里表达的精神。我想,让大多数人惊讶的是这首歌实际是一名矿工的儿子所写,关于贝克利这个小镇的,关于西弗吉尼亚人民的。这首歌曲,靠着我(Lean on Me)是关于友谊的赞歌,但也是关于社区关于一同相聚的赞歌。      灾难发生的几分钟,几小时,几日之后,这个社区终被外界关注。搜救者,冒着风险在充满沼气和一氧化碳的狭窄地道里搜寻,抱着一线希望去发现一位幸存者。朋友们打开门廊的灯守夜;悬挂自制的标语上写着,为我们的矿工和他们的家人祈祷。邻居们彼此安慰,相扶相依。      我看到了,这就是社区的力量。在灾难随后的几天,电子邮件和信件涌入白宫。邮戳来自全国各地,人们通常都是同一开头:我很骄傲来自一个矿工的家庭。我是一名矿工的儿子。我很自豪能成为一名矿工的女人。他们都感到自豪,他们让我关护我们的矿工,为他们祈祷。他们说,不要忘了,矿工维持着美国的光亮。在这些信件里,他们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不要让这样的事再发生。不要让这事情再发生。      我们怎忍让他们失望?一个依赖矿工的国家怎能不尽全力履行职责保护他们?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追求美国梦吗?      我们不能让29条逝去的生命回来。他们此刻与主同在。我们在这里的任务,就是防止有生命再在这样的悲剧中逝去。去做我们必须做的,无论个人或是集体,去确保矿下的安全,向他们对待彼此那样对待我们的矿工,如同一家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是美国人。我们必须要彼此依靠,守望彼此,爱护彼此,为彼此祈福祈祷。      今天,我想起一首圣歌,在我们心痛时会想起这首歌。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但心无所惧,因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在安慰我。      上帝保佑我们失去的那些矿工!愿他们永远安息于主怀!愿西弗吉尼亚和美国的人民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信仰和彼此守望中得到安慰!”      
个人分类: 海外传真|4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美国总统悼念遇难矿工的讲话
ljh21st 2010-4-30 10:24
Were here to memorialize 29 Americans:Carl Acord.Jason Atkins.Christopher Bell.Gregory Steven Brock.Kenneth Allan Chapman.Robert Clark.Charles Timothy Davis.Cory Davis.Michael Lee Elswick.William I. Griffith.Steven Harrah.Edward Dean Jones.Richard K. Lane. William Roosevelt Lynch.Nicholas Darrell McCroskey.Joe Marcum.Ronald Lee Maynor. James E. Mooney.Adam Keith Morgan.Rex L. Mullins.Joshua S. Napper.Howard D. Payne.Dillard Earl Persinger.Joel R. Price.Deward Scott.Gary Quarles.Grover Dale Skeens.Benny Willingham.And Ricky Workman. 我们在这里,怀念29位美国人: 卡尔阿克德、杰森阿金斯、克里斯多佛贝尔、格利高里史蒂夫布洛克、肯尼斯艾伦查普曼、罗伯特克拉克、查尔斯蒂莫西戴维斯、克里戴维斯、迈克尔李埃尔斯维克、威廉I.格里菲斯、史蒂芬哈拉、爱德华迪恩琼斯、理查德.K.雷恩、威廉姆.罗斯威尔特.林奇、尼古拉斯.达利尔.麦考斯基、乔.马克姆、罗纳德.李.梅尔、詹姆斯.E.姆尼、亚当.基斯.摩根、雷克斯.L.姆林斯、乔什.S.纳皮尔、霍华德.D.佩恩、迪拉德.厄尔.波辛格、乔尔.R.普莱斯、迪华德.斯科特、加里.考拉斯、格罗佛.戴尔.斯金斯、本尼.威灵汉姆以及里奇沃克曼。 Nothing I, or the Vice President, or the Governor, none of the speakers here today, nothing we say can fill the hole they leave in your hearts, or the absence that they leave in your lives.If any comfort can be found, it can, perhaps, be found by seeking the face of God -- (applause) -- who quiets our troubled minds, a God who mends our broken hearts, a God who eases our mourning souls. 无论我、副总统、州长,或是今天致悼词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说出任何话语,可以填补你们因痛失亲人心中的创伤。如果有任何可以找得到的安慰,也许只能从上帝那里寻找得到,上帝安慰我们痛苦的头脑,修复破碎的心,减轻我们哀痛的内心。 Even as we mourn 29 lives lost, we also remember 29 lives lived.Up at 4:30 a.m., 5:00 in the morning at the latest, they began their day, as they worked, in darkness.In coveralls and hard-toe boots, a hardhat over their heads, they would sit quietly for their hour-long journey, five miles into a mountain, the only light the lamp on their caps, or the glow from the mantrip they rode in. Day after day, they would burrow into the coal, the fruits of their labor, what so often we take for granted:the electricity that lights up a convention center; that lights up our church or our home, our school, our office; the energy that powers our country; the energy that powers the world.(Applause.) 尽管我们在哀悼这29条逝去的生命,我们同样也要纪念这29条曾活在世间的生命。凌晨4点半起床,最迟5点,他们就开始一天的 生活 ,他们在黑暗中工作。穿着工作服和硬头靴,头戴安全帽,静坐着开始一小时的征程,去到五英里远的矿井,唯一的灯光是从他们头戴的安全帽上发出的,或是进入时矿山沿途的光线。 日以继夜,他们挖掘煤炭,这也是他们劳动的果实,我们对此却不以为然:这照亮一个会议中心的电能;点亮我们教堂或家园、学校、办公室的灯光;让我们国家运转的能源;让 世界 维持的能源。 And most days theyd emerge from the dark mine, squinting at the light.Most days, theyd emerge, sweaty and dirty and dusted from coal.Most days, theyd come home.But not that day. These men - these husbands, fathers, grandfathers, brothers sons, uncles, nephews - they did not take on their job unaware of the perils.Some of them had already been injured; some of them had seen a friend get hurt.So they understood there were risks.And their families did, too.They knew their kids would say a prayer at night before they left.They knew their wives would wait for a call when their shift ended saying everything was okay.They knew their parents felt a pang of fear every time a breaking news alert came on, or the radio cut in. But they left for the mines anyway - some, having waited all their lives to be miners; having longed to 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their fathers and their grandfathers.And yet, none of them did it for themselves alone. 大多时候,他们从黑暗的矿里探出头,眯眼盯着光亮。大多时候,他们从矿里探出身,满是汗水和尘垢。大多时候,他们能够回家。但不是那天。 这些人,这些丈夫、父亲、祖父、弟兄、儿子、叔父、侄子,他们从事这份工作时,并没有忽视其中的风险。他们中的一些已经负伤,一些人眼见 朋友 受伤。所以,他们知道有风险。他们的家人也知道。他们知道,在自己去矿上之前, 孩子 会在夜晚祈祷。他们知道妻子在焦急等待自己的电话,通报今天的任务完成,一切安好。他们知道,每有紧急新闻播出,或是广播被突然切断,他们的父母会感到莫大的恐惧。 但他们还是离开家园,来到矿里。一些人毕生期盼成为矿工;他们期待步入父辈走过的道路。然而,他们并不是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All that hard work, all that hardship, all the time spent underground, it was all for the families.It was all for you.For a car in the driveway, a roof overhead.For a chance to give their kids opportunities that they would never know, and enjoy retirement with their spouses.It was all in the hopes of something better.And so these miners lived - as they died - in pursuit of the American Dream. 这艰险的工作,其中巨大的艰辛,在地下度过的时光,都为了家人。都是为了你们;也为了在路上行进中的汽车,为了头顶上天花板的灯光;为了能给孩子的未来一个机会,日后享受与伴侣的退休生活。这都是期冀能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这些矿工的生活就是追寻美国梦,他们也因此丧命。 There, in the mines, for their families, they became a family themselves - sharing birthdays, relaxing together, watching Mountaineers football or basketball together, spending days off together, hunting or fishing.They may not have always loved what they did, said a sister, but they loved doing it together.They loved doing it as a family.They loved doing it as a community. Thats a spirit thats reflected in a song that almost every American knows.But its a song most people, I think, would be surprised was actually written by a coal miners son about this town, Beckley, about the people of West Virginia.Its the song, Lean on Me - an anthem of friendship, but also an anthem of community, of coming together. 在矿里,为了他们的家人,他们自己组成了家庭:庆祝彼此的生日,一同休憩,一同看橄榄球或篮球,一同消磨时间,打猎或是钓鱼。他们可能不总是喜欢这些事情,但他们喜欢一起去完成。他们喜欢像一个家庭那样去做这些事。他们喜欢像一个社区一样去做这些事。 这也是美国人熟知的一首歌里表达的精神。我想,让大多数人惊讶的是这首歌实际是一名矿工的儿子所写,关于贝克利这个小镇的,关于西弗吉尼亚人民的。这首歌曲, 靠着我 (Lean on Me)是关于友谊的赞歌,但也是关于社区关于一同相聚的赞歌。 That community was revealed for all to see in the minutes, and hours, and days after the tragedy. Rescuers, risking their own safety, scouring narrow tunnels saturated with methane and carbon monoxide, hoping against hope they might find a survivor. Friends keeping porch lights on in a nightly vigil; hanging up homemade signs that read, Pray for our miners, and their families. Neighbors consoling each other, and supporting each other and leaning on one another. Ive seen it, the strength of that community. In the days that followed the disaster, emails and letters poured into the White House. Postmarked from different places across the country, they often began the same way: I am proud to be from a family of miners. I am the son of a coal miner. I am proud to be a coal miners daughter. (Applause.) They were always proud, and they asked me to keep our miners in my thoughts, in my prayers. Never forget, they say, miners keep Americas lights on. (Applause.) And then in these letters, they make a simpleplea: Dont let this happen again. (Applause.) Don't let this happen again. How can we fail them? How can a nation that relies on its miners not do everything in its power to protect them? How can we let anyone in this country put their lives at risk by simply showing up to work; by simply pursuing the American Dream? We cannot bring back the 29 men we lost. They are with the Lord now. Our task, here on Earth, is to save lives from being lost in another such tragedy; to do what must do,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to assure safe conditions underground -- (applause) -- to treat our miners like they treat each other -- like a family. (Applause.) Because we are all family and we are all Americans. (Applause.) And we have to lean on one another, and look out for one another, and love one another, and pray for one another. Theres a psalm that comes to mind today - a psalm that comes to mind, a psalm we often turn to in times of heartache.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with me; your rod and your staff, they comfort me. God bless our miners.(Applause.)God bless their families.God bless West Virginia.(Applause.)And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pplause.) 灾难发生的几分钟,几小时,几日之后,这个社区终被外界关注。搜救者,冒着风险在充满沼气和一氧化碳的狭窄地道里搜寻,抱着一线希望去发现一位幸存者。朋友们打开门廊的灯守夜;悬挂自制的标语上写着,为我们的矿工和他们的家人祈祷。邻居们彼此安慰,相扶相依。 我看到了,这就是社区的力量。在灾难随后的几天,电子邮件和信件涌入白宫。邮戳来自全国各地,人们通常都是同一开头:我很骄傲来自一个矿工的家庭。我是一名矿工的儿子。我很自豪能成为一名矿工的女人。他们都感到自豪,他们让我关护我们的矿工,为他们祈祷。他们说,不要忘了,矿工维持着美国的光亮。在这些信件里,他们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不要让这样的事再发生。不要让这事情再发生。 我们怎忍让他们失望?一个依赖矿工的国家怎能不尽全力履行职责保护他们?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追求美国梦吗? 我们不能让29条逝去的生命回来。他们此刻与主同在。我们在这里的任务,就是防止有生命再在这样的悲剧中逝去。去做我们必须做的,无论个人或是集体,去确保矿下的安全,向他们对待彼此那样对待我们的矿工,如同一家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是美国人。我们必须要彼此依靠,守望彼此,爱护彼此,为彼此祈福祈祷。 今天,我想起一首圣歌,在我们心痛时会想起这首歌。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但心无所惧,因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在安慰我。 上帝保佑我们的矿工!上帝保佑他们的家人!上帝保佑西弗吉尼亚!上帝保佑美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是因为失去而痛苦,而是我已经对你产生了依赖
wanglicuc 2010-4-27 08:56
周末断网,无聊至极。其实平时并没有多在意网络怎样怎样,也就是看看新闻、收收邮件、查查资料、挂挂QQ、玩玩校内等,平时该做的事没有网络还是照 样做。可是当真的断网了,感觉很无聊、很痛苦、很无奈。 这时我才发现,我已 经对你产生了依赖 。 可是回想下这两天是如何度过的,感觉也是很充实的。解决了前两天程序的问题、做好了下周 的周报、做好了老F项目的界面、去医院买了维生素B群、去西街时见到了我近5年广院生涯的第一对gay、上自习复习了英语、帮师姐调了程序、去了两次健身 房、完成了每天要写的日志。。。。。。唯一的遗憾应该就是没有出去逛逛街和到外面搓一顿吧(鄙视男生爱逛街的人别拍我啊)。我离开了网络,生活好像更多彩 了,不然像我这样的宅男可能就天天在电脑前了。突然感觉自己的时间全是自己的, I'm a free spirit! 有人说自由是以孤独为代价的 。离开了网络确实感觉很别扭,很多事情做不了,这可能就是孤独的一种表现 吧。 可是很多事情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我不想接受也得接受,我想逃避也无 法逃避,我只有享受这份孤独, 我只能在这份孤独总寻找自己的乐趣、发现我的爱好、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可是我相信孤独是短暂的、不连续 的,每个孤独的阶段都是为下一次的积势待发作的缓冲,所以我要利用好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总结自己、认识自己。 孤独是短暂的,人生的道路还很长。 任何已经习惯了的依赖在突然失去时都 会让人无所适从,都要经历个痛苦的阶段。既然我在心理上对你产生了倾斜、有了依赖,失去的时候我又那么的痛苦,那我何不做个free spirit呢?这个世界很大,真的很大,每个人在我们的生命中走过的时候,相对我们整个人生来说都是渺小的,或者忽略不计的。当我们最亲最亲的人离开我 们的时候,我们会痛不欲生,可是真过了若干年之后,想到此事时,我们还会掉下那滴眼泪吗? 你可能要说了,这样是不是很薄 情?在我看来,任何事情经历过就好了,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对自己做的任何选择承担起可以预见的后果,之后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做事情不逃避,三思之后果断一点没什么不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如 果按照每个人都是free spirit的方式去做,而不因为依赖使得自己的重心失去平衡,那么 谁是奥巴马,谁又是谁的阿依土拉 就好理解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0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