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入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镁合金腐蚀研究进展(49)-葡萄糖加速了Mg-Li-Ca合金的体外细菌入侵和降解速率
rczeng 2020-7-7 15:33
【心语】回顾这段发现之旅,有些线索是值得和大家一起回味的。目前,科学研究已经没有清晰的学科界限,将进入一个混沌的新境界。或者说,随着多学科融合与发展,学科边界逐渐模糊化。从本专业跨界到其它领域做出好成绩的 学者们 比比皆是。材料与物理、化学、力学、机械、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促进了材料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做好真学问,需要不厌其烦地与同行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遇到新现象,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其潜在的科学意义或工程价值,并且寻找到其答案,这是具有挑战性的。 “众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 也是科研最大的乐趣。 【摘要】 可降解镁合金植入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体内面临挑战。我们提出葡萄糖能够加速镁合金体外细菌活动和降解速率的假设。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我们分离和鉴定出了Hank ’s 溶液中的细菌,对照了有无葡萄糖的Hank’s溶液,发现葡萄糖显著加速了Mg-Li-Ca合金的细菌入侵、降解和力学性能的劣化。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步加深,人们越来越关注公众健康。特别是高血糖和糖尿病等疾病在年长者中具有普发性。这与肥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的惰性密切相关,并且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 其他 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心脏病、中风、神经病变、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足等。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足与高含量葡萄糖和细菌感染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在国际人口老龄化大趋势下,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患有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患者在植入环境下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生物医用材料包括: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其复合物。其中,惰性金属,像不锈钢和钛合金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在临床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镁及其合金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与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并能够特异性地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已成为下一代可降解金属基植入体,并在近年来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研究了葡萄糖对纯镁及镁合金 Mg-Ca、Mg-Li-Ca、AZ31 降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模拟体液 Hank's 溶液中,纯镁的降解速率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而葡萄糖酸能够螯合溶液中的Ca 2+ 离子。因此,在样品表面形成了Ca-P膜层,进而一定程度低阻止了腐蚀性离子的入侵。并且,葡萄糖浓度越高,溶液的pH值更低。 另一方面,在临床植入实验中,细菌感染是外科和外伤性伤口处理中的重要风险,特别是在开放性骨折固定和关节翻修手术中。无论其来源或位置如何,都会大大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前期植入手术的失败常常和几种特定的细菌有关。最常见的几种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厌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此,研究细菌导致的植入体的腐蚀/降解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敞开体系的析氢腐蚀试验似乎总会有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造访实验室,导致Hank’s溶液pH值出现反常现象。2012年一位研究生首次发现Mg-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出现弱酸化现象,pH降低到7以下,似乎与葡萄糖有关。2014年我们揭示了葡萄糖醛基酸化成羧基的机理,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doi: 10.1038/srep13026)。 2013年,另一位研究生观察到溶液出现更为严重的酸化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镁合金样品表面杆状细菌形貌,能谱分析含有N和S,这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有机成分的存在。 这些微生物或细菌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增殖?哪种细菌引起了溶液酸化?环境、地域因素有影响吗?同行有没有类似问题?这些有关微生物腐蚀的跨界问题一直未能搞清楚,让我们心神不宁,也感觉力所不及,也迫使我们寻找合作伙伴。 2015年6月16日我发邮寄给郑玉峰教授,询问他的课题组是否发现过类似现象。第二天他有三个学生回复。一位学生注意到偶尔也有pH值从7.4降低0.1-0.3的时候,但没有酸化。“我当初猜测的原因可能是模拟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导致的。关于染菌的情况,我们以前做都是在正常环境中做的,模拟液也没有灭菌处理,整个浸泡过程也都是处在有菌环境中做的。而且细菌在(pH)五点多的环境中应该也长不好。”另一位学生观察到挤压态镁合金在Hank’s溶液中,部分出现酸化,pH降到6.5。第三位学生指出,“浸泡过程中浸泡液里如果有絮状物,或者溶液颜色发黄了,存在细菌的可能性就很大,不过我们一般没有表征,有这样的情况就重做了”。 这些反馈意见提示,揭开此神秘来客的面纱是很有必要和紧迫的。对于指导镁合金体外降解试验将具有重要的价值。或许我们真的不能忽视微生物的存在及其潜在影响。 在2015年8月厦门大学第二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上,遇到台湾口腔生物科技暨医疗器材产业发展促进协会赖辰雄理事长,在会议间隙与他有过交流。后来出差到北京,顺道到北京大学,向郑玉峰教授介绍这项研究的进展。郑教授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和建议。我也专门写信给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刘宣勇研究员,征求他对项工作的建议。在2015、2018年青岛的两次会议上,分别遇到两位擅长微生物腐蚀研究的年轻学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段继周研究员和东北大学徐大可教授,真正开始了这次合作研究之旅。特别是徐大可教授团队分离出菌落和产酸菌,特别给力。后来,偶然见到美国来访的顾教授,给我们的论文修改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借此机会,感谢上述教授们和同学们对我们工作的帮助! 基于此,山东科技大学曾荣昌教授团队、东北大学徐大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段继周研究员团队联合对“葡萄糖对Mg-Li-Ca合金的体外细菌活动和降解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和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了Hank’s溶液中的细菌群落;同时和不含葡萄糖的Hank’s溶液进行了对比,探讨了两种产酸菌对Mg-Li-Ca合金溶液pH值及降解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细菌生长周期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和提出解决此问题的策略。 本研究表明,将Mg-Li-Ca合金浸泡在Hank’s溶液中,溶液的pH值降低到5.0左右(图1a)。如此低的pH值与样品表面附着的细菌活动密切相关。浸泡24 h,样品表面已经可以看到杆状细菌的附着;当继续浸泡到48 h时,样品表面已经被一层致密的细菌包围形成膜层(图1c)。而不含葡萄糖的Hank’s溶液中,直到浸泡到168 h之后,才在样品表面检测到少量的N元素,这表明葡萄糖显著促进了细菌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葡萄糖促进的细菌活动还明显地加速了力学性能的劣化。 图1 Mg-Li-Ca合金浸泡在Hank’s溶液中析氢速率图(a)和不同时间段的SEM形貌图:(b)24 h, (c) 48 h, (d) 96 h 和(e)168 h。 通过16S rRNA方法和富集分离培养方法,我们分离得到了浸泡后可培养的细菌单菌落(图2)。在这其中,有两种产酸菌:微杆菌和香坊肠杆菌。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产酸菌分别会对Mg-Li-Ca合金降解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香坊肠杆菌的产酸效率比微杆菌高,在浸泡初期含香坊肠杆菌的溶液pH值低于含微杆菌的Hank′s溶液,其腐蚀速率也大于含微杆菌的Hank′s溶液。细菌的存在都加速了镁基体的腐蚀。 最后,我们又针对这种酸化现象进行了解决办法的尝试。在溶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以及定期更换溶液来减少微生物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ank′s溶液中,添加抗生素并定期更换溶液可以有效地避免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进而降低了Mg-Li-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本研究发现了在浸泡实验中微生物入侵导致溶液pH值呈现酸性的现象。作为体外测试腐蚀速率的基础性步骤,析氢测试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应引起我们科研工作者足够的注意。葡萄糖作为细菌活动的主要碳源,提供了细菌活动所需的能量。经过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浸泡大约48 h 后,细菌增殖达到顶峰,在样品表面产生较为致密的生物被膜。随着时间延长,镁腐蚀碱化,导致pH值回升,细菌出现凋亡。细菌活动显著地加速了Mg-Li-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降解速率,并降低了其塑性。 进一步通过16S rRNA基因测试方法,确定了分离出的两种产酸菌:微杆菌和香坊肠杆菌。其中微杆菌的增殖对降解速率的影响更大。最后,我们又尝试使用在溶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以及定期更换溶液来减少微生物对腐蚀的影响。本研究加深了我们有关微生物入侵对于Mg-Li-Ca合金体外降解影响行为的认识,并扩宽了体外降解评价体系的知识。镁合金Hank's溶液中细菌的来源及抑制细菌活性的系统方法值得我们追踪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图2 Hank’s溶液中提取出的细菌相关性示意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1134)和山东科技大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经费(2014TDJH104)的支持。 第一、二作者为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令玉和韩壮壮。原文信息: Ling-Yu Li, Zhuang-Zhuang Hana, Rong-Chang Zeng∗, Wei-Chen Qi, Xiao-Fan Zhai, Yi Yang, Yun-Tian Lou, Tingyue Gu, Dake Xu∗, Ji-Zhou Duan,∗ Microbial ingress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 enhanced by glucose on bioabsorbable Mg–Li–Ca alloy . Bioact Mater. 5(2020) 902-916. doi: 10.1016/j.bioactmat.2020.06.014.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5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讲道理”的局限性
热度 4 zlyang 2018-8-22 13:04
“讲道理”的局限性 跟“讲道理的人”,才能讲道理。 例如: ( 1 ) 1900 年 05 月 28 日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您告诉他们“侵略中国是不对的。你们的军队不应该来中国。” 八国联军就会撤军? ( 2 ) 1935 年 01 月 15 日遵义会议之前,伟大领袖毛泽东苦口婆心地“讲道理”, 博古同志听得进去吗? 资料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6-08-07 ,长征胜利:从湘江之战看“左”倾路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675457.htm 就像他之前提出过的 所有正确建议 一样,这条建议 毫无例外 地 被 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 拒绝 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1-23 ,遵义会议王稼祥投了“关键一票”力挺毛泽东指挥红军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0123/c85037-26436420.html 李德等 一再 地 拒绝 毛泽东 等同志的 正确意见 ,否定了他们和广大群众在长期斗争中共同创造并行之有效的实际经验, 博古只听他一个人的,集体领导已经不存在了。他们还发展了一种惩办主义,对下实行压制, 对自己却不作丝毫的自我批评 ,又听不进别人一再提出的正确意见。 新华网, 2011-05-26 ,湘江之战: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5/26/c_121458734.htm (该网页目前已经失效) 一如毛泽东之前提出过的所有正确建议一样,这条建议毫无例外地被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拒绝了。 青年力, 2018-03-12 ,习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点赞的《血战湘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http://www.qingnianli.com/44436.html 影片高度再现历史,当所有最高军事指挥部及以博古为首的中央三人团无视毛泽东的建议,盲从苏联专家李德,陷红军于敌军重围,损失惨重,几近被消灭殆尽之际, 毛泽东敢于质疑权威,力排众议,以各种抗争手段,犯言直谏。 为避免红军将士无谓牺牲, 毛泽东 多次找到中央军事指挥部, 终究无法说服 以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李德为核心的军事 三人团 ,眼前是 一意孤行的领导团 ,身后是成千上万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倒下的红军将士…… 本来,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毛泽东曾建议,利用湘南守敌比较薄弱,而我党在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条件,在湘南地区打几仗,消灭敌军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 一如 毛泽东 之前提出过的 所有正确建议 一样,这条建议 毫无例外 地 被 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 拒绝 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01-06 ,长征中的王稼祥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0106/c85037-29002980.html 大敌当前,又身处险恶的自然环境,还有什么比全党全军的团结更重要呢?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应该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争取团结张国焘,毛泽东同王稼祥商量,请他单独跟张国焘再谈谈。朱德也说:“稼祥啊,很多同志都信服你的话,你再去做做张国焘的工作,叫他不要太固执己见了。” 相关链接: 2016-03-15, 坚持真理,有的时候是十分艰难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2775.html 2016-03-15, 坚持真理,有的时候是十分悲惨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278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558 次阅读|14 个评论
黑客入侵科学网 博主信息可能全被泄露
热度 7 chrujun 2015-5-10 10:15
黑客入侵科学网 博主信息可能全被泄露 /陈儒军 最近有博主发博文说博客被人登录和发博文,刚才正好看见有几位博主在“发博文”。点击进去看了之后,发现问题可能远比想象严重,现在只是开始。 极有可能是科学网网站被植入了木马,用户信息被全部盗取。为此我有如下建议: 1. 建议科学网更改登录认证方式,增加文字识别登录。 2. 建议博主们赶快更改密码。 3. 建议科学网对网站全部进行及时备份。 不然,黑客可以把用户的博文全部删除干净。 目前来看,对科学网的攻击还算非常“善意”和“温和”的。 攻击者好像是在发泄对网站管理人员的不满。问题可能出在封匿名用户IP上。以前发现经常看见一个匿名用户在大量博文下发相同政治评论,很明显这个用户背后有强大势力支持。因为发的评论显然需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团队天天准备才行。最近发现这个用户没有发评论了,可能是被封了。 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来看科学网的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尤其是网络安全方面的力量。好像攻击者也有顾虑,希望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发挥影响力。也可能是攻击者就在国内,怕做得过火被安全人员锁定。总之,科学网现在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希望管理人员高度重视。 攻击者随时可以把博主们的博客内容删个精光。如果在网站植入的木马无法清除,危险更大。攻击者可以控制整个网站,造成更大的破坏效果也有可能。 上述言论仅仅是个人猜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075 次阅读|17 个评论
美丽也有毒-五爪金龙
热度 8 saraca 2011-8-17 01:46
路边的花儿,兀自地盛开。浓绿的掌状叶,顺着细细的藤茎,密密地匍匐成一片。偶有一些藤蔓搭到旁边的灌丛,也将其渲染成一片紫花瀑布。这藤蔓,如牵牛花般,顶着一朵朵淡紫色的喇叭,在骄阳或暴雨下怒放。这块地干燥、向阳、开阔,为路边一闲置的瓦砾堆,不甚引人注意。唯有这一片盛开的紫,常常让我放慢脚步,流连忘返。 驻足,停留,只为一睹藤蔓的形态。掌状深裂的叶片,薄薄的。仔细观察,叶柄基部还有一簇呈掌状分裂的假托叶。所谓的假托叶,不过是一个茎杆极度缩短退化的小枝形成的掌状叶片而已。蔓延的藤,蔓延的紫,只要有藤叶的地方,就有一朵朵盛开的花。漏斗状花瓣有明显的5条带,向外辐射。这典型的特征,当然归为旋花科,进一步查阅,就会得到五爪金龙 Ipomea cairica 的科学拉丁名。 仔细揣摩,五爪金龙的中文名乃取自其掌状五深裂的特征;恰好和英文俗名的five-finger leave相对应。而金龙的说法,恐怕是指其极能攀爬附生,扶摇直上的意思。无独有偶,另一英文俗称,mile-a-minute vine,也准确地诠释了其善于快速攀援之特性。 正午时分,太阳如火如荼,肆虐地洒在五爪金龙上,叶子萎蔫了,而花朵却依旧盛开如初。阳光下的我,注视着这一片紫,足足有一分钟。心想,不知花心里多少度啊?那该是一片怎样炽热心肠啊?它又是如何降温防晒的呢? 太阳落山时,又路过这一片紫,看到花朵一个个合拢了,花瓣内卷形成了一只只紧握的拳头。一阵困惑:这漂亮的花儿,花期如此短?一天就萎蔫了? 次日晨,又路过这一片紫,发现昨日内拢的花冠又全部齐刷刷地打开了。晨风中,它们顶着露珠,摇曳多姿,美得让人不忍离去,反复变换角度拍摄心中最美的构图。原来,花儿也有累的时候啊?总保持一个姿势该多累啊?五爪金龙的花,其生物钟也该“日出而开,日落而闭”吧?怪不得,众多的英文俗称里,也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叫“glory morning!” 这美丽的花朵,拥着绚丽的紫,漫无边际地攀爬,在清晨和白天延伸出一席闪耀。它也一直萦绕在我心:这一地的紫,用作地被布景不挺好么?这一袭的紫,花期从热带的初春到初秋,爬一墙的浓绿,缀满朵朵紫喇叭,不也很壮观么? 这些美好的想法,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却嘎然而止,凝固了。无论中文或英文资料,皆表明产地不详,大概为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现全世界引种栽培观赏,在很多地区已经归化或逸生,成为入侵有毒物种。它主要借攀援的特性,迅速攀附树木灌丛,遮挡阳光,树木灌丛缺乏阳光、雨露而窒息死亡。遏制方法,有限制其繁殖机制、种子传播、幼苗生长,最后扼杀在摇篮中。也有剪切枝条,限高,不宜超过一米。也许,唯有匍匐前进的五爪金龙可逃过此劫。 不由叹曰:美丽的花儿,居然是入侵毒草。这说法由来已久,许多入侵害草,一开始总被当作观赏花卉引入,如凤眼莲、五色梅、肿柄菊、蟛蜞菊、大薸等等。甚至臭名昭著的紫茎泽兰,也有一种说法:当初人们被其茂盛的紫花所蒙蔽,作为鲜切花引入。 看来,美丽是有距离的。远远地看,它在原生地是美丽的,但如果仅凭人为喜好,迁地种植,妄图近距离拥有,改变其原来的生活环境,也将改变其原先美丽的价值,甚至殃及池鱼。 当然,大名鼎鼎的美丽毒草--罂粟,则别有一番意味。它虽拥有阳光下薄如蝉翼般的惊艳,却因人们的不良嗜好,而陷入了“美丽毒草”之列。 美丽,有毒?仅在一念之间。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11864 次阅读|27 个评论
2008年创刊的《入侵植物科学与管理》被SCI收录
热度 1 wanyuehua 2011-8-5 07:33
2008年创刊的《入侵植物科学与管理》被SCI收录
2008 年创刊的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入侵植物科学与管理》, ISSN: 1939-7291 ,季刊, 美国杂草科学协会 ( WEED SCI SOC AMER, 810 EAST 10TH ST, LAWRENCE, KS 66044-8897 USA )出版, 2011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9 年的第 2 卷第 3 期到 2011 年第 4 卷第 2 期共 113 篇论文。 113 篇文章包括论文 106 篇、评论 6 篇、社论 1 篇。 113 篇文章的作者涉及 13 个国家与地区,主要国家与地区分布:美国 101 篇,澳大利亚 8 篇,加拿大 5 篇,巴拿马 3 篇,德国、阿根廷、瑞士各 2 篇等。 113 篇文章的作者单位涉及 136 个研究机构,在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院( ARS ) 17 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 CALIF DAVIS ) 7 篇、佛罗里达大学( UNIV FLORIDA ) 7 篇。 113 篇文章共被引用 69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11 次、 2011 年被引用 58 次),平均引用 0.61 次, H 指数为 4 (有 4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4 次以上)。 《入侵植物科学与管理》(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投稿指南: 该刊物主要刊登入侵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管理和恢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重点非作物区以及许多有关外来入侵物种,包括教育活动、政策问题和案例研究报告。 网址: http://www.wssajournals.org/loi/ipsm 编委会: http://www.wssajournals.org/page/editorial 《入侵植物科学与管理》(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热点论文: 1. 标题 : Weed Eradication-An Economic Perspective 作者 : Panetta FD 来源出版物 :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卷 : 2 期 : 4 页 : 360-368 出版年 : OCT-DEC 2009 被引频次 : 6 2. 标题 : Forest Roads Facilitate the Spread of Invasive Plants 作者 : Mortensen DA, Rauschert ESJ, Nord AN, et al. 来源出版物 :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卷 : 2 期 : 3 页 : 191-199 出版年 : JUL-SEP 2009 被引频次 : 6 3. 标题 : Growth Regulator Herbicides Prevent Invasive Annual Grass Seed Production 作者 : Rinella MJ, Haferkamp MR, Masters RA, et al. 来源出版物 :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卷 : 3 期 : 1 页 : 12-16 出版年 : JAN-MAR 2010 被引频次 : 4 4. 标题 : Genetics and Reproduction of Common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Giant Reed (Arundo donax) 作者 : Saltonstall K, Lambert A, Meyerson LA 来源出版物 :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卷 : 3 期 : 4 页 : 495-505 出版年 : OCT-DEC 2010 被引频次 : 4 5. 标题 : Effectiveness of Two-Stag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Japanese Barberry (Berberis thunbergii) Varies by Initial Clump Size 作者 : Ward JS, Williams SC, Worthley TE 来源出版物 : INVASIVE PLA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卷 : 3 期 : 1 页 : 60-69 出版年 : JAN-MAR 2010 被引频次 : 3
个人分类: SCI投稿|4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入侵(中国)
热度 1 ecoliugy 2011-3-2 11:43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入侵(中国)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最先分布在南美洲, 1939 年在美国东南部首次发现,之后逐渐积向西面扩展到加州。 顾名思义,红火蚁咬人之后有火烧火燎的感觉,不仅仅危害人类和其它动物,而且对本地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2008 年, Pnas 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三年的对比试验发现,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森林中,红火蚁很难和当地蚂蚁竞争,但是假如原生境被干扰之后,红火蚁很快就会入侵进去。该实验推翻了以往“红火蚁入侵是因为具有超强的竞争能力”的观点,被 Pnas 评为“必读”文章之一。 “入侵”一词,直指人类。 “入侵”生物研究是的重要科学、农业、环境问题。东南亚的白纹伊蚊、西南的紫茎泽兰、滇池的水葫芦、广西橘小实蝇、华南的薇甘菊等等等等。生物入侵改变了生态系统,危害水资源,景观和减少粮食产量,人类健康,甚至有研究表明有一种葛藤的入侵改变了平流层的臭氧浓度( pnas 文章)。 一些具有潜在危害的生物需要很好的动态监测,如图 1 中,红火蚁还未登陆中国。 2011 年 2 月, Science 发表文章阐述了红火蚁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路线。如图 2 所示,红火蚁从南美传入北美之后,又从北美传入中国大陆、台湾和澳大利亚。 2004 年,红火蚁登陆中国珠三角地区和台湾,入侵面积不断扩大,遗传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参考: King, J. R., and Tschinkel, W. R. 2008.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human impacts drive fire ant invasions and ecological change . PNAS. 10.1073/pnas.0809423105 Ascunce, M.S. et al 2011. Global Invasion History of the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 Science 331: 1066-1068 DOI:10.1126/science.1198734 资料延伸: Biodiversity 201 0: 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 、 五色梅(马缨丹)的世界入侵 Biodiveristy 201 0: 亚洲老虎白纹伊蚊的传播与分布
9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懂的人更担心......
wangyf1970 2010-5-7 15:04
看到某网站宣传他们的免费信箱,据说信箱空间有10G之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大,只见数字牌翻飞着.... 我就纳闷,为什么是不断增大呢?人家一般是根据你的使用量来增大,为什么这个好象不根据什么就在不停地变数字呢?忽然明白了,原来,恐怕、可能、大概、差不多,每有一位新申请用户,系统就会把那个用户的电脑占用了,于是用户的硬盘空间成了服务器的免费空间,所以空间在不断增大?对吧~ 呵呵,我知道肯定不是这样的,但是我就是这么担心着。 谁让这世上有那么一个什么计划?据说谁加入,谁的电脑就被占用、用于计算可能存在的外星语言。 当然加入者是志愿的。科学家号召人们贡献出多余的电脑空间。 我没加入,是因为我知道那个基本的语言原理不对。 谁又知道,会不会有同样诸如此类的计划呢?呵呵~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炬树:好看,但泛滥
antiscience 2009-10-30 15:11
火炬树(Rhus typhina),漆树科。这个外来物种,从美洲引入中国,人们到处栽种。这种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似乎在哪都能成活,串根繁殖迅速。据我个人观察,北京石花洞山坡上,北京京昌高速两侧,北京门头沟到妙峰山公路两侧,北京凤凰岭,北京密云水库北侧,北京市植物园,北京银山塔林,北京昌平白羊沟,北京昌平虎峪,北京到石家庄高速两侧,等等,都有火炬树。听说,火炬树被选为北京6种常用绿化树种,北京园林局真是疯狂。 连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紫日》中都出现了火炬树,这其实是串帮,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引进此植物。 依我个人意见,北京地区路两侧更应当栽种本土植物,比如北京山上就有的Acer属的一些枫树,壳斗科植物也可以,甚至柿树也不错。冀县县城的行道树就是柿子树,很好看,也结了许多果(但不宜吃,因为污染太大)。 下面的火炬树拍摄于河北保定植物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3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