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航天之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师的陨落:纪念钱学森
yixin 2009-10-31 21:54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2009年10月31日上午11时,我国科学巨匠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恸,我也很震惊,一直以来在我心中钱学森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牌科学家,没有之一,所以就算全球华人科学界都为钱学森默哀祈福又有何不可?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 钱学森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而一个大师、一个科学巨匠,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化成天下的人格魅力。一个人就算有发达的大脑,而没有那种造福人类淡泊名利的精神,他也有可能去制造生化武器,去生产冰毒摇头丸,或者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当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科学家为了更好的条件与待遇而滞留海外不归,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地位与别人勾心斗角、排挤同行的时候,是否也曾汗颜过? 一直喜欢这一句话: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一句就代表了钱老的一生。面对名利、诱惑、死亡、磨难用人生的执著,用坚定的信念,用博大的爱心,用宝贵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国家、荣辱、生命、爱情、爱心、善恶、正义、尊严等许多我们在平时无法深刻体会其中意义的许多东西。 我相信,就像臧克家说的那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钱学森会一直活着人们的心中,直至不朽! 走好! 附钱学森语录: 爱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风骨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 治学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个人分类: 旁观者清|9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应发行纪念钱学森博士的纪念邮票!
luo971 2009-10-31 14:38
国家应发行纪念钱学森博士的纪念邮票! 中国科技大学,罗渝然(Yu-RanLuo),luo971@ustc.edu 50年前,钱学森博士是我们中科大学生的老师,亲自为我们讲课。在中关村他家里,钱老与我们青年人谈人生。我们对钱老无比崇敬。 钱老是我国科学巨星,中国航天之父。为了纪念钱老的巨大贡献,国家应发行纪念邮票!
7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今日(2009.10.31)在京逝世(哀悼)
qijiangtao 2009-10-31 12:31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今日在京逝世 记者金振蓉、刘新武、齐芳  刊发时间:2009-10-31 11:42:48  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09-10/31/content_1001961.htm 钱学森      资料图片 记者金振蓉、刘新武、齐芳报道: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今天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光明网北京10月31日上午11时电  钱学森简历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注: 本文仅供参考; 本文为转帖,并已标明文章出处,如出现与本文相关的纠纷请与原作者联系,博主不承担责任; 如需转载本贴标明本文出处及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