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很认真地开博了!
pony911 2008-12-8 10:31
工作中,生活中,天天都在与同学们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一对一的交流,有些很共性的东西,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大家一起了解。于是决定在自己最喜欢的科学网中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让大家有一个共享、交流成长感受的环境。
个人分类: 交流|1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课了,到哪里能找到老师呢?
jxz1963 2008-12-5 09:06
几周前,我爱人的大学同学约我们一家到孩子上的大学里去,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吃一次饭。毕竟大学是同班同学,如今我们的孩子又同在一所大学上学,约一下见一个面吃一次饭,也好相互认识一下,以便在学校相互有个照应。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便如约一起去了位于郊区的新校区。 几个孩子都到了,家长也陆续到了,大家坐在一起很是高兴和开心。在大家谈兴正高时,突然有人提议最好把相关老师或辅导员也认识一下子,以便从老师层面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也好经常与老师沟通情况,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张先生是教育系统的行政官员,他的孩子张帆2009年就要大学毕业了,提起找老师,他首先开口道:我上大学四年了,都快要毕业了,平时我们根本就见不到任课老师。你们还想找到老师,我们除了正常的听课时间以外,压根就没有办法找到老师,就是上课了老师都是赶着点进课堂,到点准时一遛烟地走人(有些老师开着车来的),平时连影子都难找到啊! 张女士的儿子和我女儿都是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对他们来说,要想见到老师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几乎就没有再见过,就连班上的辅导员有时一个星期或几个星期才能见到一次,现在学校管理学生的只有依靠学生自个儿管理了。 回想到前几天在超市里见到我的朋友,他说孩子今年在成都上了大学,文科学生有些数学课程学不懂想问老师,在学校压根找不到老师,朋友的孩子性格本来就内秀,在外地遇到学习这种情况后很苦闷,怕耽误功课到时挂科了,就先给家人数苦,家长远在千里之外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我给朋友说,在大学里不可能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了(小学一样),要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大学是开放式教育,老师只给一个思维的方式,不会手把手填鸭式教学的。 据回忆,我们当年上大学时,老师不光管教课,回答学生各种问题,班里还配有专门辅导学生作业的辅导员,如今的大学在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成倍地增多了,而师资比则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样的话,我们的本科教育质量还能有保证吗? 家长不禁要问:在大学里,下课了,学生到哪里能找到老师呢?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624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天地君亲师——献给GH老师
mylord 2008-11-26 23:26
天地君亲师 献给 GH 老师 人行天地间,受命于君主,生身于父母,成就于恩师。前三者,是我们没法选择的,一出世就已成定局。所以我们的成败不能因其而论。 你不能抱怨今生过的不快乐,是因为你不是天使;你不能抱怨没能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是因为没有生逢乱世;更不能因为你为人所不齿,是因为你父母不是百万富豪、封疆大吏。 这一切甚至是在你出生前就已然存在了,这些与我们单纯的个人无关。而真正帮助我们成就今生的,却是能影响你一生,为你授业解惑的老师。这样的老师,那怕只那么一位,也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虽不才小钱,却逢良师青睐。今生不敢再起贪念,能复得一师至此。 很庆幸,除父母外第一个深刻了解我思想的人是我现在的导师。当两年前,一次仅半小时的谈话,他就一语道破我心中隐藏多年的理想时,我告诉自己,这个人将成为影响你一生并助你成就梦想的老师。我还清晰的记得,当初我的回答:在您之前教过我的所有老师,所做的一切,就是把我培养成您的学生。 上帝如次眷顾我,一个在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丫头,让您了解我。是的,您了解我。您不像我父母,他们与我生活二十几年,他们当然知道我的每一个想法,即使我不说。但是您不是我父母,和您相处的所有时间加一切也没有我很他们通电话的时间长。但是,您却能知道埋在我心底的想法。我不敢说您是伯乐,只因为我实在不确信自己是千里马。然而,我确信您是至今最能让我全神贯注的老师。 最爱听您的车轱辘话。从前听讲,别人都点头称是、貌似领悟时,笨笨的小钱还一头雾水呢。而您总是还没等我问,就前瞻似地把我不清楚的地方唠叨好几次。每每这时我都从心里感恩上帝,让我今生成为您的学生,让您成为我的老师。 再过几分钟就到感恩节了。我把手按在胸口,感受心房的跳动。让我将这份感恩,用激情包裹,准时送到您的窗前。 同小钱一样怀有感恩之心的朋友,欢迎 投票支持 !
个人分类: |4512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动人的老师这一家
rqyang 2008-11-24 07:57
杜广云是大沟村小学的民办教师。 1981 年他高中毕业,回到了偏僻、没有电、没有公路、没有像样教室的这个贫困小学,当时月薪为 6.5 元。 这所小学是附近几十里 500 多户人家的全部希望,山民们把脱贫的责任压到了第二代身上,也压到了 杜广云 老师的肩上。他呕心沥血地坚持了 9 年,没想到 1990 年灾难来临。为了让学生免遭漏雨之苦,暑假他翻新盖屋,结果劳累过度,晕倒在大雨中。三天三夜抢救过来后,他发现左半身已不听使唤,他致残瘫痪了。 9 月 1 日 开学,杜广云拄着拐杖坚持要上山上课,但努力的结果仍然是摔倒在地。 在家负责种地和带两个孩子的妻子李正洁对他说:你是教书的,不能耽误给娃子们上课。你不能走,我背也要把你背到讲台上。 妻子的一句承诺让这对夫妇从此奔波在这 3 公里 的山路上,夏天淌水过河,冬天抗风顶雪,风雨兼程了 17 年! 17 年,杜广云用妻子的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没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 17 年,李正洁肩背丈夫,也肩负了山村几代人读书的希望。她在崎曲的山路上走了 2.7 万公里,相当于两个长征路! 17 年,健壮的李正洁已经两鬓染霜,浑身是病,但当听到孩子们亲切叫她娘时,她又有了力量。 杜广云感叹地说:大沟小学,其实就背在我媳妇的脊梁上! 夫妻俩背后,还有一位默默为他们甘当后勤的 76 岁高龄的老父亲杜俊然。 17 年,杜俊然老人扛上镢头和铁锨,一步步地修理、维护着这条山路。每当雨雪过后,老人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往路上,清扫积雪,铺垫道路;每次暴雨过后,老人也是在第一时间抄起工具跑出门外,为儿子、为儿媳修路垫河。一年夏天,暴雨把李正洁和杜广云冲出去了几 十米 远,是这为老人顺水而寻,把儿子和儿媳从水里捞了出来。 17 年,杜俊然老人修路走过的路程也有上万公里 2006 年底,学校新盖了两间教室,杜广云、李正洁在学校安了家。现在李正洁不再需要每天背丈夫来上课了,只有镇中心小学开会时李正洁才需接送杜广云;现在杜广云可以更安心给孩子们上课了,不过他还有个愿望,希望能给学校竖一根旗杆,也能像电视里那样,让孩子们唱国歌升国旗。 杜广云、李正洁 当选2007年河南省 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现在是 2008 感动中国候选人,让我们去投他们一票! 感动之余,我一直纳闷:杜广云、李正洁和老人杜俊然,他们并没有受过很多很深的教育和感化,他们感人的精神从何而来? 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原来善良的心并不需要特别的教育与感化,那是人的本性。凶狠、残暴和贪欲大概是后天的社会与环境造成的,教育与感化仅仅是返璞归真的一种手段。就像桌子上有了灰尘,轻轻地掸一掸,擦一擦,桌面就会清洁如初。 如果如此,我不明白为何世界上要把教育与感化事业搞得那么的复杂,手法那么繁琐,范围那么广泛,理论那么深奥、那么的轰轰烈烈又那么的没有效果?现在世界上仗还在打,而且越打越凶残;杀人恐怖还在搞,而且越搞越厉害;全球的贫富差距还存在,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人们善良的心哪里去了? 现代的教育,动用了世界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引用了无数经典和教条。从文学艺术到报刊杂志,从机关学校到媒体网络,从社会组织到宗教团体,都打着教育和感化的旗帜,都在拯救人类的心灵。但是,干这一行的都是善良之辈吗?不是,中间不乏有许多聪明透顶的教唆犯 有意或无意的。 简单的事情就让它简单地干吧! 教育就从教导人们回归善良的心开始。不要那么多的高谈阔论或夸夸其谈,更不要那么多的花言巧语、口是心非,有一颗善良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就像要保持桌面干净一样,除了有效的掸和擦外,最根本的是保持屋内空气清洁。但是现在满屋子的人都在热衷于比赛,都在拼命地跑步,轰隆隆的脚步声和冲天的灰尘把房顶都要整垮了,室内的空气还能干净清洁吗? 如果静静的山上能使村民比较容易保持一颗纯洁的心,那么他们的下一代进了喧闹的城市之后,那颗纯洁的心还能保持住吗? 这可能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个人分类: 日记随想|11406 次阅读|18 个评论
爸爸也是你的孩子
moxj 2008-11-16 11:22
图片来源: http://hi.baidu.com/ 芋头胡萝卜 /album/item/083d5cfa362a3d0e6c22eb5f.html 大概已经有网友因为我文章里的称呼而影响对内容意思的理解了.这样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我平时话不多导致表达能力差.其次是因为我对一些问题的观念从来不想认同主流导致. 首先说题目里的这句话.听到我讲爸爸也是你的孩子,大概对我有意见的人因该不少.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对父子的关系和各自的定位非常明确,但说到责任和义务却要排在后面,至于我最在意的感情却更要靠后了.当然我这样说也只是对一些人合适.还有很多人我没有必要这样阐述.大概最多的反驳是拿我们传统教育里的孝道来批评我.那正好,我大概会很认同你的的说法.但你随便搜集下相关的新闻,在孩子孝敬和父母关爱这两个主题下,是关于孩子不孝敬自己父母,不认真赡养老人的多呢?还是父母残忍的对待孩子,虐待孩子的多呢? 现在的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你敢说父母不尽义务的占很多吗?相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孩子是自己养老的保障,即使一些品行不怎么样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还是非常关爱和宽容的. 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等级观念存在了如此之久的国家,父子的等级观念早早的在官民的等级观念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有时看来不见得是进步,家里的孩子反到成皇帝了. 所以我提倡在亲人的关系里,感情是一切的基础(其他又何尝不是呢?),笨拙的伦常只是一件衣服. 慈爱的父亲在我懂事以后才和我建立关系,我觉得我们因该是亲密的兄弟.年迈是父亲在我成人以后还在奔波,他因该成为我的孩子. 如果你还在一天为了你的孩子忙个不停的话,那么我提醒你,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你很久没有关心了. 爸爸确实是我们的孩子,那现在的导师我们又该怎么称呼呢?当然是老板了.这一点我不敢反驳,即使我和自己的导师也还非常陌生,比喻我写博客几没有敢让他知道.但这是因为你做了他的学生以后就变成了一名员工的原因吗?我想很多学生会反对这种称谓,因为他的导师确实是一名德高望众,品格高尚的导师.难道我的就不是吗?那只是因为他和我一样不善言辞,成年人之间的不善沟通让更容易让大家产生距离.难道你不是因为和导师在性格等方面的相容太少而把他看做老板了吗?或者他真的只是个没有多少知识,只会安排工作的人?想想你和自己的老爸就没有代沟和抵触的时候了吗?是不是一些先入为住的思维定位左右了我们?如果这位导师就是你的父亲,在你们观念相左的时候,你还是那样愤愤的想着那个老板吗?――绝对不是.如果你不称呼他老师, 导师也是你的爸爸 . 也许更多的事情是我们开始就定位错了,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矛盾.中国人很喜欢做官,但不喜欢做服务员.如果上面的逻辑更合理 领导是谁?领导是人民的服务员...... 欢迎读者继续往下写 . 博客比赛是什么?我们真的搞清楚了 什么是自尊心和什么是虚荣心 ?...... 比赛确实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没有什么可写了吗?不是,我们仅仅是开始写.因为我们的情感一刻也没有停止. 今日感言:(前两天在科学网看到一个标题:在这里写博客是一种责任,遗憾没有点开拜读,但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不管哪个网里,有点调侃和灌水确实是一种好事,但有些人凭着弟兄多,不管什么东西都顶到显眼的地方,你想做什么?看来我在《 80 后,你想什么时候入 党? 》里,对我们 80 后的评价骄傲了,在《 对大学支部生活的一点感 受 》里一些不该说的话多说了.即使我们没有必要在意自己对科学网的意义,那这个网后面我们那些亲爱的母校呢?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6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峡在线回复吴宝俊等老师的关注与质疑
sxzx 2008-11-9 11:55
三峡在线回复吴宝俊等老师的关注与质疑 作者:三峡在线 看见了 吴宝俊 老师的博客中的博文:【博客大赛冠军预言帖】第一名非他莫属!三峡在线很感动。 感动的是 吴 老师对三峡在线如此关注与了解,对三峡在线一些相关的定性的描述与定量的描述也都很客观。 的确,我在新浪网是拥有一个点击量 5000 万的博客(刚刚去看了一下,已经过了 5200 万了),目前在新浪博客中总排名第 25 名。 吴 老师已经发贴数日,不是有意回避,三峡在线最近的确很忙,也有些累。今天,又是一个周末,在给我们三峡大学的学生做了一个讲座之后,抽点时间写下这些文字,或回应,或自白吧 说实话,本来三峡在线没有注意到有这样一个比赛。是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告诉我并让我参加一下。 三峡在线参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仅仅是对科学网博客大赛的一种支持。因为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这样一个初衷应该没错。相信所有参加大赛的人也都是这样,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奖而来的,毕竟我们都不是小孩子,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博文,我不可能单独因为参赛而写一些文章。于是,我在新浪发的什么文章,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到了这里。人气,的确没有新浪的高。同样的文章,在不同的地方的点击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或许,这正成长与发展中的中科学网博客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支持的原因吧。这也正是我当时为何注册的真正想法。 至于文章本身,有一些教育的思考,有一些时事、生活及其娱乐的评论。纯粹意义上的论文,我想也没有必要以博文的方式贴在这里吧?毕竟,三峡在线所理解的博客就是一种业余的爱好与生活。 吴 老师说:  他个人博客的点击量是此次博客大赛所有评委博客点击量总和的几十倍! 吴 老师还说:  以他的网络背景,如果要来也应该是做评委。因为他的个人博客比中国物理圈第一博客的李淼还要火,比在此次大赛开幕式上发言的姬十三的博客还要火,比我们大赛请来的评委总和还要火。这就好比一个理论物理的教授去参加中学的物理竞赛,别人都别玩了,因为连比赛评委都不及他,他不得第一谁得第一?? 我觉得有些过奖了。还好, 吴 老师并没有认为我在舞弊。那些投票是真实的投票。但看到后面还有部分老师觉得应该取消我的参赛资格。这个说法让三峡在线觉得有些不太适应。其实,取消与否相信主办方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来参赛的 都是 老师,也都是朋友,这样的说法有些丢了我们的老师素质吧?我以为。 我应该感谢一个名叫 cutefay( 迟菲的博客 ) 的老师,她在 吴 老师文章后面的回复让三峡在线很感动。  我觉得能够有这样的人参加我们的比赛,这是我们的荣幸。他得第一的话,我也会很高兴,因为能够和这样的人物一起参加比赛。参加比赛主要是把自己博客写好,多一些朋友过来看看就行了。如果能够意外得奖,那将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是呀。我虽然也不算什么名博。但在今天,三峡在线的名字在网络的确也还算有一定的影响力。无论今天在这里大家如何评价我。我都会记住这里这些可爱的老师们。 或许,这里只是三峡在线博客生涯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或许我还会继续把三峡在线的科学网博客更新下去。但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为这里毕竟都是我的同行,也因为这里,都是一些可爱得让我们尊敬的人们! 利用饭后的一点时间,匆忙之中写下这些心理话。算是 吴 老师等人的一个回复与交待吧。或回应,或自白 另外:刚刚看到:有一个叫徐文的博客在文章中说 :不知道整天发这样的文章是否符合科学网博客的内容,这纯粹是娱乐大众型的,建议科学网妥善处理啊 ,文章的最后贴上了我的博客地址。 如果你仔细读了我的文章,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也罢。试问:我贴的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在新浪拥有单篇数十万,甚至单篇百万的文章。如果在一些事件的背后没有思考,不能引起共鸣,新浪博客的编辑也不是傻瓜来重点推荐吧? 当然,我得承认,我的博文与科普、与科学、与部分人认为的高尚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不至于被说成是 有些人总是无病呻吟 吧? 其实,今天,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太需要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写好自己的博客吧! 至于结果,至于评判、至于公正性。相信科学网博客大赛的组委会与评委吧。 再补充两句吧: 三峡在线不是一个团队,也不是一个机构与组织,而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同样,三峡在线网站也是一个纯粹的个人网站。并不是什么媒体单位。做这样的说明,免得大家去想当然了。 另外,既然参加了,我就肯定不会主动像吴老师建议的那样选择退出。除非你能找到理由让组委会取消我的参赛资格。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27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生杀老师是文明教育的悲剧(转帖)
flytosky 2008-11-2 10:33
这个金秋十月,至少有3名教师死在学生手里。10月4日,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程春明被本校学生付某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   这些极端的个案令人震惊。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人说师者如父母,今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深厚的民族心理底蕴。虽然从法律上说杀任何人都是同等犯罪,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看,刀砍教师需要穿越更多的道德伦理的幽暗通道。尤其是政法大学学生的行凶,犯罪行为发生在法律的摇篮里,从根本上亵渎了法律的尊严,让人感慨不已。   应该说,这些具体的案件,每一个都有可能是偶然的意外事件,但是当这些意外事件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面对触目惊心的斑斑血痕,我们应该对社会的文明教育、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投以审慎的目光。   社会转型期的疼痛有些漫长,难免有人一直处在迷惘和混乱之中,弥漫出一股挥之不去的暴戾之气。在这股戾气之中,为了发泄一时之愤,有城管可以暴打小贩,列车员可以捆死乘客,腐败官员可以炸死情妇,外地青年可以冲进办公楼手刃民警,网民可以把别人的私生活翻个底朝天这些个案所传递的风气已经污染了校园,使祥和安宁的校园不时遭受血光之灾。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正视的现实。   另一方面,人们期待着校园来承担文明教化的职责。校园里的血腥事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法暴力是对文明教育的挑战,其本质是对公共正义不予信任,而采用私刑解决问题,也就是江湖中所谓的快意恩仇。这种事情发生在讲台上的教师身上,令人无比痛心;发生在一所政法大学里,更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因为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播下文明的种子。而法律对文明的贡献,就是要说服人们放弃私刑,信仰通过法律伸张的公共正义。   我们相信,这种悲剧发生之后,政法大学的师生,要比别人认识得更加深刻,也比别人更能感觉到文明建设责任的重大。   社会暴戾之气的解决,需要及时的沟通,耐心的说服,真诚的劝告,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社会机制。平等的权利意识,理性的法律程序,是这个社会机制的基础。在校园里,如果缺少温暖的师生关系,及时的心理疏通,厚重的文明传承,基本的法律观念,那就等于在不知不觉中,文明的土壤里埋下了邪恶的种子。   我们正致力于打造和谐社会,而只有法治的确立和文明教育的普及,才能最终终结动辄诉诸暴力的行为模式。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在这些师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诱发了心中的恶魔,冲毁了文明教化的栅栏,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应该予以详尽的公布,认真的对待。任何模糊的解释,粗疏的处理,都与文明教化的理念相背离,可能成为另一次野蛮行为或近或远的诱因。   愿不幸的老师们在天堂里安息。愿师生们尽快恢复心灵的宁静。 转自红网论坛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1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大图书馆的一位老师
baozhuo85 2008-10-19 21:34
  最近最敬佩的是一位非常平凡的小人物,平凡到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湖大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 还在本科的时候我就在五楼的新书阅览室里见过他,阅览室八点开门,他几乎每天都在七点四十五就会把门打开,开窗通风,拖地板,扫桌子上的灰尘。说实话平时是不常看见有管理员如此勤奋的,大多只是开了门了事。当时便油然生出一种感动。直到这学期再看见他,还是在那个阅览室,还是早早地开门打扫,一点角落都不放过。等我看完书出来的时候,发现他手里拿着一支毛笔,面前放了一个装满清水的碟子,正蘸着水,在桌子上练习挥毫泼墨呢!当时心中涌出的只有敬佩,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还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是多么珍贵呵~~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暴力恫吓了老师,还是老师纵容了暴力
nso111 2008-10-17 17:30
是暴力恫吓了老师,还是老师纵容了暴力 发表于《晶报》 范跑跑尚未谢幕,杨不管又已登场。事发安徽省吴店中学,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他是否负有责任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他比范跑跑更为恶劣。 歹人行凶,众人围观,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但是面对校园暴力,连老师也沦为了看客,还是让人不由得凛然一惊。 校园之内打架,教师缘何不制止?答案是不敢。从新闻中得知,半年前就在吴店中学便发生过学生刀砍老师的血案,至今仍让老师们心悸。究竟该怎样管学生?管到什么程度?很多老师心中都没有一个标准。近些年,教师被学生或家长打死打伤的案例也并不鲜见,正是考虑到这种种风险,做老师的才会选择明哲保身。 责人易,责己难。对于近日来甚嚣尘上的范跑跑事件,大多数人表示不敢保证灾难来临时自己能临危不乱;对于此事,我也不敢保证当时自己能挺身而出。在潜在的危险面前,每个嘴上大义凛然的人都可能轻易被生命本身所要挟,突然间想起自己也不过是肉体凡胎。 但育人之地堕落为打人之所,总归不是一件可以忽视的事。是暴力恫吓老师,还是老师纵容暴力,这似乎是一个先鸡后蛋还是先蛋后鸡的问题。然而悖论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遭到了践踏,比如说职业尊严,比如说道德底线。
个人分类: 书生妄言|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宰相?小女孩?
maxiaorong 2008-10-16 21:22
那个时候你要冲宰相啊,明明就是小女孩。 这是昨天晚上聊Q时,以前的一个学生对我说的话。 五味杂陈,什么感觉都有了。那个时候给他们当老师可累了,像保姆一样,现在居然说我是小女孩充宰相? 也许他们现在长大了,开始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像个小女孩了。 在操场上开会或是做操的时候,会有别的老师站在我身边,却还问我们班的学生:你们班主任来了没有?无语 好友说我圆圆的脸不显老。其实,就在前不久,有女孩子猜我二十出头,也有二十岁的男生叫我阿姨(不知道那个男生是怎么看人的!)呵呵,好笑。 年轻当然是好事。因为学生们喜欢年轻的老师,所以我和他们相处得还不错。 毕业的时候刚21岁,去当一群十六七岁高中生的班主任,那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先是民主加集中式半哄骗半强制地制定班纪班规,然后组织班会,民主选举,自习课搞点活动,把自已的课外书拿到教室去分给大家看,还借学英语之便去多媒体教室看原声电影当然,这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给他们的奖励,我可不敢误人子弟:) 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回忆起来只觉得辛苦是肯定的,但总是兴奋更胜一筹。 乱七八糟说了几句,呵呵,发现镜子里的我,在笑,在微笑:)
个人分类: 感触|1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接着写我的学生和我
maxiaorong 2008-10-1 22:38
国庆大假回到家里,成天围着家里的狗狗猫猫打转,不像在学校那样成天守着电脑。刚才上来瞅瞅,发现了学生的留言,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到现在我还记得今年教师节早上,在睡梦中看到的那条短信老师节日快乐,所带来的震撼。头天晚上,我和室友还在商量着第二天给导师送礼物的事情,说真的,我确确实实地忘记了我曾经也有资格过这个节日。第二天大清早一位同学给我发来短信的时候,我从睡梦中猛然清醒过来,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不觉中,我离开讲台已经两年了。也许,他们将同时兼任我的开门弟子兼关门弟子了。 回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那几年,倒觉得总是充满欢笑。也许,他们会以为老师只会注重成绩,成绩好的同学就能得到老师的厚爱,成绩相对弱一点的,就觉得不好意思跟老师交流。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老师不会不喜欢任何一个学生。要说不喜欢的话,只能说是调皮的同学偶尔会让老师头疼一点。但是,课外时间,以朋友的心态来交流的话,我觉得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的地方。我们一起野炊,一起游泳,一起K歌,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参加毕业晚会很多的一起,我都不会忘记。 应该说,在那三年里,我和大家是共同成长的。我应该感谢你们给我的支持和厚爱!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和包涵,我的工作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我心里能感觉得到,大家的配合是因为喜欢我这个老师,对吧?同样,我也很想念你们。 今天早上,又收到了学生的祝福短信。 在这里,祝你们节日快乐,前程似锦! 也祝全天下的老师健康、幸福、工作顺利!
个人分类: 求学|2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班主任与80后高中生—记曾经的我们
maxiaorong 2008-9-28 17:18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湘西的一个小县城做英语老师。还记得开学前,高一年级组长让我去他的办公室,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已能做好班主任吗?我理直气壮地以为这是领导对我信心的考验,便不加思索地说:我刚毕业就是需要锻炼。我认为只要认真去做了,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于是,我稀里糊涂地就成了班主任大军中的一员。在第一次高一年级班主任大会上我才发现,我是全年级20个班主任中仅有四名女将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刚毕业的班主任。 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军训。军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新鲜的事情,这段时间里,学生的眼光都投向了他们的教官。在教官的协助下,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正式开学后,考验真的到来了。卫生、纪律、学风、成绩等等方面都要进行量化的管理。抛开评价体系的质量不说,这一群自以为成熟的大孩子,确实让我头疼了蛮久,也让我快速而且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含义:教书育人!除了要上好课以外,还要成为一个能走进学生心里,并影响他们行为的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所要做到的。 工作中我发现高中生的班主任,真的有很多事情需要好好的处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加上各种现代化传传播工具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都很活跃,所谓的叛逆精神尤其严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刚满21岁,比我的学生们年长5岁左右。这样的年龄优势有利有弊。学生们很欢迎年轻老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没有代沟,他们看的书我看过,他们玩的游戏我玩过,他们用的暗语我听过,他们做的手势我见过。所以,在和学生们谈心的时候,这些很管用。但我也有很无奈的时候,因为我没有经验,当学生或是家长问及升学,就业以及与别的学校横向对比的情况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用自已的经历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子与他们交流。 那时的我是24小时不关机,总害怕听见手机响。因为只要一有电话打进来,肯定是不好的消息。要不就是家长打电话问孩子怎么还没到家,通常都是因为孩子贪玩,不会出什么意外。但只要有这样的电话,那一整晚是肯定睡不好的,紧张的情绪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位同学来上课之后才能消停。另外还有学生打电话说某某同学生病了要去医院。如果碰上县城的学生还好,一边去医院一边通知家长,家长到了之后就由家长自已决定了。最怕碰到家不在县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同学总因为经济原因,拖着不愿意上医院,我在旁边急得不行。钱是小问题,身体可是大事儿啊,出了差错没办法向家长交待呀。所以,每次总是连哄带逼的送去医院。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我的钱包里总会装着几百元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最害怕的是碰上学生之间闹事儿。下晚自习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口角,就打起来了。最严重的一次是晚上十一点多,已经准备睡了,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打架进了急诊手术室。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大半夜的又只有我一个人。只好找年级组长求救。年级组长是一位很好的长辈。他不仅帮我一起处理这件事情,还在我工作的几年里,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学生们和我的关系都很好,我很惊讶于他们的开朗程度。上课时我们是师生,下课后我们是朋友。课后什么样的话题他们都会拿来和我讨论,包括早恋这样的事情。经常会有同学和我谈心,也会去我住的地方一起吃饭,周末的时候也会有同学自已买菜,一起展示厨艺。他们在家里都是很少做家务,和老师在一起倒是什么都抢着做,真的很可爱:)其实,我也不会做饭,大家就将就着把饭菜弄熟,吃得还挺欢。呵呵 现在他们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又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在长沙的那些学生,总会在节假日约我一起出去走走,很亲近也很温暖。走在一起,没有人会知道我曾经是他们的班主任。那次大家准备去公园里走走,因为是第一次聚会,人比较多,约在地球人都知道的火车站集合。我还是习惯性的清点人数,嘱咐大家过马路要小心,等等。一个学生说:老大,你怎么还在当我们的班主任啊! 很多男生都叫我老大,女生还是叫老师。最贴心的是一个小胖妹,她是以平等身份和我建交的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现在她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很快就要毕业了。真心祝福她未来的路上一切顺利!也真心祝愿所有的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个人分类: 求学|2277 次阅读|3 个评论
思念我的老师
热度 1 李丕鹏 2008-9-28 13:43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有过很多老师,其中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或个别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少老师当年的风采依然留在我们心中,时而不经意就飘在了脑海 其中最思念的是我研究生的两个导师南京大学教授、我国综合性院校部颁的唯一教材《组织学》的编著者朱洪文先生和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至今唯一一本脊椎动物组织学和胚胎学教材的领著者王平先生。 1986年我离开南大,离开朱先生,回母校效力。88年尽管因为工作关系带同事匆匆夜访南大校园,但因为是暑假未能见到我的老师。此后90年代后期在烟台工作时,尽管几次说好和老主任一同为学生考研南下,再见朱先生。但均因其他工作而未成行,只好拜托我的同事和师弟和老主任带去问候。 朱先生喜好抽烟,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先生总是抽大前门喝自来水。多少次我想着能带家乡的小烟送于先生,当然不敢与先生面对面执烟而坐,可能我现在的烟瘾源于南大,不过在南大我们是不抽烟了,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是小孩子。 2004年北京国际会议,遇见南京来的学者,问及朱先生境况,却得先生好像已经仙逝当时我心万分沉重。 毕业后竟然没有再见先生之面,人生大憾事。当然先生学生中,我学无所长,位不显赫,愿先生能谅解理解 前些日子与南大教授、堂师弟黄成兄意外相聚,三个师兄弟在湖天把酒夜话,大家念念不忘20年前的南大老师和那些日子 今天在当今这个无所不能的google搜索南京大学朱洪文,竟然除过一些先生生前与学生们的文章标题和关于60多年前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报道中对先生这个见证人的采访外,再无对先生的任何信息。从记忆里所能搜寻到的是80年代中国动物学会印刷的会员名录中先生生于1927年,但我不能确定这个年份是否记错或者有误。因为94年,我国著名动物学家陈阅增老先生在审查我博士论文评阅的九位先生名单时,对我说朱先生是老一辈动物学家。而就我所知,朱先生好像比陈先生、王先生都小也许这是陈先生对朱先生学问人品的肯定吧。 不过也有收获,看到了我认识但不知道是哪位师兄弟的日记,尽管不是写朱先生的,但却是写我们那个时候南大动物学专业的老师。他们大多已经过世,更加让我们怀念 家里领导再不断的催着吃饭,因为我们3点要乘车去丹东开教学改革研讨会。 希望我以后能慢慢写出和先生在一起的点滴回忆 现转贴在这里,也算我对先生的纪念 小孟、老孟与动物专业 老孟走了,其实一切都在预料中,但心里还是难过,想躲起来哭上一场,为老孟,为动物专业,为自己。 23年前我刚到南大读书,动物专业是一派繁荣景象,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南京大 学是中国生物学系的创始人,也不知道生物系是50年代南京大学正式定名时实力最强大的系,但80年代动物专业还应该是生物系最强的专业。朱洪文先生担纲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旗下有王浩教授、从默教授、郑一守教授, 秦国强教授,朱兴根教授;苏炳仁教授和刘荣臻教授主持胚胎发育研究和教学;许智芳教授和童远瑞教授主持无脊椎,而如今已鼎鼎大名的陈建秀老师当时不过是一个小讲师;袁传宓教授和林金榜教授统领脊椎动物,而老孟当时只是一个技术员,没有人喊他老孟,甚至没有人喊他孟老师,对当时的老师和学生,他都是小孟。和小孟一样,现在的生科院副书记朱爱武老师当时也是技术员。 然而动物专业凋零了,苏炳仁教授走了,袁传宓教授走了,秦国强教授走了,朱洪文先生走了,几乎所有的当时老师都退休了,朱爱武老师改做行政了。现在,小孟也走了。除了陈建秀老师还在,南京大学的动物专业已经到了关门的边缘。 谢谢黄成老师,你和陈老师、老孟在这几年里为维持这一个动物专业学生的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老孟不在了,还要坚持住。那是我们所有动物专业毕业生的家。 谢谢当时动物专业的老师们,八十年代毕业的动物专业毕业生,现在已承担南京大学生物医学领域的许多重要岗位,除了生科院的黄成,医学院的侯亚义、陈伟、韩晓冬、张伟云,模式动物所的高翔、赵庆顺等,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南京大学工作。 有一天也许我们回想起来今天老孟的追悼会,少一点眼泪,多一点惋惜;有一天也许我们会再次回想起80年代的南京大学动物学专业,多一点欢乐和欣慰,少一点难过;希望有一天我们忘了满眼的名和利,和老孟一样,平静安详地走进历史去,但永远活在学生、朋友和家人的心里。《自 http://yuhayuha.spaces.live.com/default.aspx?wa=wsignin1.0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190 次阅读|6 个评论
师与生
jacky2008 2008-9-15 10:29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老师都是尊敬的,天、地、君、亲、师,师被放在皇帝和父母亲人相同的地位。作为老师如何慎重的对待现在的师生关系哪?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师傅、亲人和朋友。 首先,必须是师,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必须能够起到师的作用,否则,就不 能称作 老师。传道,不仅仅是教学生一般的知识,还应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讲学生往正路上引导。如果既不能教学生怎么做人,又不能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知识,不能教好学生,这样的人就不 能够做 老师。而不能做好教书育人,像范跑跑那样的人,也不能算作称职的老师。打铁先得本身硬,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样板),如果这个样板不好(不管是做人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最好不要当老师。老师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要想承担着个重任,你就先将自己打磨成一个高尚的人,无私的人、有道德的人,没有把握做到这些,你就不要想着去当老师。另一方面,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惑,学生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老师去解释,借助 于 老师他们将心中的疑惑释去,取得更进一步的知识,这就是进步。如果,一个老师不能或者不愿解惑,老师的作用就大大降低。现在有一些老师,上课时夸夸其谈,下课后学生问到他一些问题,却不能或者不愿答复,这就不能算是完整的老师。 其次,老师还应该是学生的亲人,亲人就是能够在思想上、生活上能够给以帮助和照顾,当学生遇到问题心情不舒服等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引导,做学生的贴心人。同时,老师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无话不说,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里话谈出来,遇到问题可以向你请教,当然,你也应该与学生交心互学。只有学生 能够将 老师作为亲人和朋友,他才会与你互相敬重,老师上课时才会更贴心应手,学生也才能够学的更好,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008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师节教师的快乐
wqb 2008-9-13 21:03
2008年的教师节已经过去,中秋节即将来临。每到这个时候家里似乎也热闹起来。短信电话的问候来自祖国各地,也收到来自海外弟子的祝福。来访的学生主要是我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 我今年42岁,自从199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已经招收了33名研究生,毕业的研究生已经达到了22名。由于我招生的时候才31岁多点,所以我和学生的年龄差别不是很大,现在我的研究生中,毕业的也开始当上了爸爸、妈妈。所以来我这也是拖家带口的了,当然初次见面总还是要为孩子准备红包的^_^。我的孩子也只有2岁多,所以他也不好意向沾我的光长一辈,所以他们在一起,也就弟弟妹妹乱叫一气的。 我还是很喜欢热闹的,毕业的学生好在一大半经济上已经强于老师了,也有的在毕业很短的时间内就走上了领导岗位,所以我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当老师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超过自己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当老师的,虽然当时考研究生有回避当老师的企图,但终究还是干了这行。而且我们家也算得上是教师之家了,我老婆也在大学工作(管理部门),我哥哥是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去年退休),侄子、侄媳妇,侄女婿,外甥女也分别在大学,中学、小学当老师,我堂哥的小儿子(我侄子)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也留在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当上了教师,当然他的妻子也是老师了。我们一个家族这么多从事教育事业,在中国也不会很多的吧?所以这个教师节对我们家是有着特别的意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幼教老师的高招
rqyang 2008-9-11 07:38
不久前,西安来的外甥讲起他女儿入托的故事,很有感触。 小丫头 3 岁了,还一直由外婆带着。全家都反对,小孩不从小习惯集体生活要吃亏的! 下决心找了一家不错的幼儿园,当然价钱也不菲。 第一天去幼儿园,小丫头也挺兴奋,一路高高兴兴。但当爸爸妈妈扭头要走时,她却嚎啕大哭,她的哭,带动了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哭了起来。 父母一看闯祸了,进退两难! 阿姨见状,对小两口说:你们快走,没事! 两人只好勉强离走。 外婆一听,外孙女在幼儿园大哭,坐立不安。 晚上小丫头回来,外婆马上问:后来怎么样了,哭了多长时间?老师骂了? 没有!爸妈一走,老师就大叫 : 停! 老师够厉害的了。外婆心疼地说。 我们吓一跳,就停哭了,只有兰兰还在哭 老师说:怎么能一起哭,得排队,一个一个哭,兰兰你先哭 你轮到第几?外婆还好奇的问。 我第 3 。 外婆问:你哭了没有? 轮到我,我哭不出来了。小丫头委屈地说,好像吃了一个大亏。 大家瞧那认真、幼稚、可爱的样子,一个个笑得肚子疼。 我听了也笑。笑完,我觉得这幼教老师真有水平! 第一, 她没有禁止哭,因此小朋友对此很容易接受,对老师就没有了反感。她不是堵,而是疏; 第二, 哭是要有条件,不能一起哭,得一个一个来。小朋友们也通情达理,他们也不反对。这位老师没有彻底放,而是放中有抓。 事情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 这位幼教老师的高招,我想是她摸透了小孩的脾气,掌握了他们的心理特征的结果。即使再出现一些情况,她大概也都能自如应付。我想她一定是负责任、有爱心的好老师。 从这位幼教老师使我想到了我们这些大学老师。如果我们都能摸透大学生的脾气,掌握住他们的心理规律,用责任性和爱心的去引导他们、疏导他们,可能现在的大学校园里会出现更新的气象。 有人可能会说,大学生比幼儿园小孩思想复杂多了,不是一回事。 是的,这我承认。但是大学老师的水平比幼教老师水平也高很多啊,一个个 都是 博士毕业,幼教老师也没法比啊! 其实,轮着哭只是一种工作方法的表现形式,依托它的背后是责任和爱心。
个人分类: 日记随想|8529 次阅读|14 个评论
老师:您们好吗?
jxz1963 2008-9-10 14:39
今天是教师节了,见到网上和报纸上许多写老师的文章,心里痒痒的,总觉着应该写些东西,起码向老师们问个好吧!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培养、陪伴我走过小学和初中学生时代的老师们,您们现在还好吗? 在这些老师中有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 小学老师: 李淑叶 (一二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 李晓莉 (一二三年级数学老师), 张芳兰 (三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 雷浩学 (四五年级语文老师,四五年级班主任), 雷民者 (四五年级数学老师、体育老师); 初中老师 : 张 波 (六七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 李定安 (六七年级数学老师), 韩春芳 (物理老师), 蒋安海 (化学老师), 张启杰 (政治老师,校长)。 由于我的中小学都是在本村七年制学校上的,因而有些老师在我经常回家时还能见到,有时还专程去探望我们中小学时的一些老师,陪他(她)们说说话,聊聊天。 在学校时,我虽说不是一个学习最好的学生,但从没有给我们的老师添过乱;在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在工作上不努力,因而一直是一闻不名,更谈不上事业成功了,因而有时见了培育我的老师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说实在话,在我们中小学的同学中,有些早就是领导了,有些还成了大款和高级知识分子了,相比起来,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学生。 因此,把中小学老师的名字列出有时都感到丢了老师的脸面了,更不敢把大学和高中老师的名字列出了,怕他(她)们笑话我这无名小卒了。 在教师节之际,我只想问候一下我的老师们:您们好吗?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4177 次阅读|3 个评论
祝我从小到大的老师们,节日幸福!
shaohp 2008-9-10 13:57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老师的呵护下成长,我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无不浸透了老师的心血。值此教师节,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妈妈也是教师,是一个做了三十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教师,今年才退休。妈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妈妈就叫我读书认字了,所以我比同龄人似乎早一步迈入了知识的殿堂。感谢妈妈! 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像妈妈;中学的时候,老师就像父亲;大学的时候,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读研读博时候的导师则是把我引入学术殿堂的领路人。 如今我也做了老师,更加深刻体会到做老师的责任。我将以我的老师们为楷模,努力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感谢我的老师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信——师训
热度 2 jinsblog 2008-9-9 09:11
教师节到了,我也有在博客上来写几句谢师的机会。虽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一生从师无数,但真正意义上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老师还是数得过来的。在我收集的信件中,有四封是老师在我学习生涯的不同阶段写给我的。我贴几段他们的信,说说自己的心情,在教师节的时候,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 写这封信的老师周先生是领我进科学大门的人,已经仙逝多年。他在美国拿到的PhD,1951年回国。文革中因此受到冲击,并波及到家人。我认识他的时候,发现他是位很有幽默感的人。比如他在给我的信中说:“英语要求高一些,这是科学院统一出题的,分数越高越好(这是一句废话)!”信是81年6月25日写的。那时正是文革后77级大学生快要毕业了,我写信给他打听考研究生的事,他给我回的信。我后来成为他的学生。在开题做论文时,他给了我一篇文章,让我读,然后要我自己一个人去出野外,找论文材料;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有“ 朋友周良 ”博文中经历的起因。周先生是很放得开的一个人,我想他要放不开的话,也很难从文革那样的日子走过来。他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是:科学、人文、生活是分不开的。 进入到科学院是在1982年,那时百废待兴,整个国家,整个科学院都在从文革的休克状态中苏醒、恢复过来。这封信写于1982年8月21号。这位老师当时正在组织一个国际合作项目,需要招兵买马,于是给了我这份信。信中说到:“即使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也不惊人,也没有特别的意义,但是我所的基本工作,应该有人来做。我觉得我不大能搞更大的工作,只此似以足矣!”下面又提到如果我已经跟别人一起工作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所里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人。后来阴差阳错,我没有机会跟他一起工作。但这位老师对我在学术上的一个很大影响,是对基础研究工作的认识,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太在乎那些光鲜的东西。我想我后来能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内蒙古、新疆跑野外,做一些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应当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这封信写于95年10月4号,写信的老师那时已经退休了。他是让我有机会到内蒙古跑野外,从此和戈壁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也让我今天能有一碗自己喜欢的饭吃的人。他其实是一个很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知识份子。做事小心谨慎和仔细,写字也是一笔一划的。甚至有点封建传统的遗风。到他家去吃饭,他的小孩是不能和客人一起上桌的。没有想到他退休后一切都能放下,先炒了几千块钱的股,无趣;又钓了几个月的鱼,也无趣。最后决定守在家里过日子。从当初抱怨儿子打出租去吃羊肉串,到请我出去吃馆子,最后又觉得所有的馆子都没有什么意思,还是家里的剩菜剩饭好。开始的时候,我每年回去都会跟他一起喝点酒,后来因为健康原因,他不喝了,但家里总是留着酒,我去的时候让我一人喝,从二锅头到茅台都有,他在一边看着。人,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最后这位老师我认识得比较晚,那时我已经可以两脚着地,自立做事挣钱吃饭了。他在2003年4月9日上午写的这封信中,给了我很多的鼓励。那时我们一起在他的领导下做一个项目,做了好几年,我参加了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后来我发表了一部专著, 作为项目的成果之一, 寄了一本给他。我在寄书时,正处在一个非常忙乱的时期中,事情太多有点难于应付。所以非常无理地给他写了一封短信,和书一起寄给了这位老师。没想到他工工整整的给我回了这封信,让我感到很惭愧,也让我认识到,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 这四位老师中,有三位是中科院院士。这些老师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很尊重学生(具体来说就是我)的感觉,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强迫我做任何事情。回过头来看,我其实很少从这些老师那里学到如何做加减乘除的具体技能;真正学到的是如何面对生活和科学,或者是有关思想的启迪。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到了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而这些对一个搞科研的人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内涵。我能一直留在科研这个圈子里,跟这些老师的教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我能在人生路上走到这会,跟许许多多的老师,包括大自然在内,对我的开导是分不开的。 我把这些老师的来信都看作是师训,看似平淡的地方却很有力度。我很感激我曾经有过这么多的好老师,在这个节日的时候,我向他们致敬。 ---------------------------------- 附和马昌凤先生七绝一首: 烛孤有泪为谁盈?辉洒人间处处情。 焚尽一生芯作烬,唯留清照世人明。
个人分类: 我的父母与学生时代|15292 次阅读|16 个评论
老调重弹:导师岂能称老板?导师岂能成老板?
wangyk 2008-4-8 00:17
老调重弹:导师岂能称老板?导师岂能成老板? 时下,不少研究生流行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流行,现实中也在践行。研究生拿钱帮导师做课题,多少有点打工的性质,这才叫老板。有些导师不是尽心尽力指导学生,大都让学生成了帮工,不叫老板,还真不行。当那些导师心安理得享受老板的称号时,研究生何尝心安理得享受过自己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从两者的现实关系看似乎不无道理,但是导师与老板的角色定位不同,导师岂能称老板? 首先,我们来看看导师和老板各自的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导师有两层含义: 1 )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如博士生导师; 2 )在大事业、大运动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根据维基百科词典,导师有三层含义: 1 )【名】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导师。 2 )【名】在伟大的事业中提出或奠定理论、制定路线、指引方向的人。例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 3 ) 佛教语,导引众生入于佛道者的通称。显然,大学与科研机构里研究生导师是取第一个义项,即研究生导师是指导研究生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从这个定位,似乎与老板没有任何关联。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老板有两层含义: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 2 ) 旧时 对著名戏曲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根据维基百科词典,老板包含以下含义: 1 ) 机构 、 组织 的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 2 )公司、 企业 的董事长、总经理、经理(如 CEO ),部门负责人; 3 )股份公司、企业的最大持股人; 4 )雇主; 5 )上司; 6 )店家對 顧客 表示客氣的稱呼; 7 ) 犯罪 团伙的头目; 8 )台灣研究生對於教授的另一種稱呼; 9 )习惯上,对 家庭 的当家者(通常为男性父辈)的称呼。除了维基百科词典老板义项第八条外,尽管老板的含义很丰富,但也没有导师指导他人学习、进修、写作的含义。但是,老板的义项中专有一条,指台湾研究生对于教授的另一种称呼,敢情导师称老板这一摩登的流行语,就像卡拉 OK 一样,是从台湾流传到大陆的?无从考证不敢妄言。老板的称呼,大体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私营业主等经商阶层的出现,这一称呼饱蕴崇拜、渴望、炫耀和讥讽轻蔑之意。 20 世纪 90 年代, 老板 称呼蔓延至大学校园。 老板 称呼的风行,迅速取代了 先生 、 导师 、 教授 、 老师 之类的称呼。 导师 老板 称呼的由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的变迁,另一个是导师角色的转换。导师的职责是什么?研究生导师过去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现在仍然是,但有一部分导师的本职已大大弱化,尽管绝大多数导师还是恪尽职守的。有的导师当了课题老板之后,整天在外飞来飞去,开会公关,根本没有时间指导研究生,通常把所招来的研究生分包给二老板、三老板,甚至让博士生指导硕士生,高年级指导低年级。因为导师做了老板,失去了职业操守,演绎出了各种类型导师,如陌生型导师、外行型导师、剥削型导师、好色型导师、生活型导师,等等。导师的第一要义是指导,肯定没有让学生当帮工的这一层意思。可事实上,本该有的却无,本该无的却有。事情颠倒了,却相安无事,大家默认,是为潜规则。导师跑来为数众多的课题,与研究生合作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绝大部分实际完成者是研究生,署名的却是导师,课题费也没按劳分配给研究生,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客观上,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形成了类似老板与雇工之间的雇佣-被雇佣关系。故而有了研究生对导师的老板之称。因此,客观地说,导师角色的转变是老板称呼的根本由来。 以前,导师与研究生是一种典型的师徒关系。导师除了教给弟子做学问的本领,还肩负传承思想道德和做人道理的重任。如今, 老板 现象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这种关系。虽然传道授业解惑职能还常被老板化导师们挂在嘴上,但实际上它正被迅速削弱,那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传统关系正在急剧淡化。 西方国家导师与研究生明显地体现出雇佣式关系,导师带研究生做课题,研究生更像是在给导师个人做事,导师近似严格意义上的老板,研究生近似严格意义上的雇工,但这多少是以市场等价交换为原则的,研究生劳动的付出换来劳务费、导师的尊重与认可、业务能力的实质提高等回报,尽管他们仍然受到了 剥削 ,但大家能够相互尊重,彼此坦然。而中国现在的 老板 现象的出现,大多是以这些应得报酬的丧失为代价的,研究生创造的科研成果被导师据为己有,经常是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投稿给科技期刊,等到论文被录用后,导师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作者。还有的导师规定,他指导的研究生撰写的全部论文均要求导师署名第一作者发表,但有的大学又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署名第一作者的文章方能毕业授予学位,为解决此矛盾又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通信作者等同第一作者。有些比较宽容的导师就谦让研究生署名第一作者,而自己署名通信作者,仍可享受同等待遇。不少老板化导师坚持自己署名第一作者,其研究生被迫当起了通信作者,岂不咄咄怪事?研究生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也没有按照市场等价交换原则支付给研究生劳务费,研究生得不到应得的经济补偿,又被剥夺了自己著作的署名权,处境委实惨如帮工。有的导师为了挽留研究生继续作为廉价劳动力帮自己做课题,以各种借口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有的导师这样做,的确增加了原始积累,腰包鼓起来了,有点老板的感觉;学术上因为指导研究生其成果数量大增,有点学术大师的味道,被尊为老板!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后果之一是造成了研究生弟子的不满、失望与不和谐,甚至诱发轻生或对导师的报复。 导师的老板化,使得纯朴的师生关系利益化,并由此滋生学术腐败,而且,导师的言传身教必将调教出一大批类似的新老板,沽名钓誉,唯利是图,如此这般,神圣的大学校园将沦为追名逐利的项目加工厂,使得毕业生知识匮乏、学术不端、道德失范。 但是,也有导师搞产学研结合,将其研究成果投入生产,在做教授当导师的同时,自己又做起了企业老板。这时,导师将其研究生招聘在公司旗下,兼职当雇员。在学校是导师,在公司是老板,这是因为导师和研究生社会角色多重,称呼随之变化合情合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还需要声明的是,绝大多数的导师都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备受尊重,老板化导师绝对不是主流,特别在人文社科领域比较鲜见。 导师被称为老板,究其原因,不在社会,也不在研究生,而在于导师自身。这也为导师们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导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导,一旦成了老板,就失去了导师的真正内涵。如何使导师摆脱功利色彩回归原位,真正传道授业解惑,提高学术的社会价值,值得深思。总之,导师不愿被称为老板,关键要摆正教师位置,不要做学生的老板。简言之,不愿称老板,就不要成老板。 参考文献 绍 清 . 勿称导师为 老板 . 《中国青年报》 , 2000 年 10 月 30 日 . 研究生导师缘何称为老板?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7-7/200772384909_4.htm . 郑晋鸣 , 周艳辉 . 研究生导师怎能变老板 . 光明日报, 2007-07-19 .
个人分类: 随感杂谈|4713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