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袁贵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育部长这样说是严重不负责任的
热度 18 lin602 2015-3-8 11:26
中国的大学是官办大学为主,民办大学没有成气候。多年来,中国出了几个版本的‘大学排行榜’,而且年年发布。不但对考生报考学校有影响,对高校的考核与科研都有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期有人问教育部长袁贵仁这大学排行榜的问题,袁部长说: 袁贵仁说,“大学排名”是民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一些排名,教育部没有对大学进行综合排名,有具体的学科排名。 (见: http://edu.gmw.cn/newspaper/2015-03/08/content_104975157.htm ) 回答得真妙!不管社会上如何搞,我教育部没有任何责任! 随便问一句,是不是谁愿意搞排名就可以搞,如何排都是自己的事?爱如何发布就如何发布? 再发展下去,多少个学校互相串串,都搞个大学排行榜,这些个学校口径尽量一致,是不是按照这种实力来对大学的排行进行主导甚至进行控制。 看看中国的广告,许多都是国内领先品牌,国内最大销量,中国最好的.....。秦池酒就是最大的忽悠,而且是央视的广告标王进行的宣传。 现在中国人的免疫力特别特别强,说实话,现在手机及电话中无论说什么‘法院电话’‘公安局电话’‘银行电话’,我们都从来不信甚至不接的。当然这是非常有效的防骗,其实想想挺悲哀的,一个社会的诚信与公信达到这个程度,是民族的不幸。 我们大学教师可能对这种大学排行榜有点免疫力,普通百姓们那里知道这些门道呢。 能够对大学进行排名,那不是绝对真理嘛。因为对普通百姓来说,大学就是一个非常高雅的地方,能够对大学排名,那不相当于‘圣旨’了嘛。但他们不知道,这种类似圣旨的大学排行,只是一些人及机构按照自己的想法搞的,甚至还有利益在作怪。教育部长不是不知道,只是说我们自己没有排名,仅此而已。 公信力,诚信,都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官员及一些投机取巧分子及一些犯罪分子给搞成了‘臭屎’。
5621 次阅读|19 个评论
理性---国人最需要增强的素质
热度 9 lin602 2015-2-5 23:09
教育部长袁贵仁关于高校加强思想工作的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批评的,支持的,骂的,‘人肉’家人的,赞扬的评论都有。 袁的讲话是不是客观,说实话,我也没有仔细看他的讲话,所以没有发言权。同时对这问题,可能各人的评价与看法也不一样,这就是目前争论激烈的原因。 说实在的,我觉得管理层及民众最缺乏的是一种理性地讨论与分析,说出个一二三来,特别容易走极端。 我觉得文克玲老师有个评论说得是对的,‘极左与极右都是有害的’。 高校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讲话是有分寸的,但的确也有些讲话是不负责的,尽管是极少数,如果否认这点也是不对的。 我个人认为,无论从管理者还是学校教师各个方面,都要理性地分析,教师及政府官员讲的什么话是客观的,什么话是不客观的,那些话是可以讲的,那些话是不应该讲的。 袁贵仁的话出来后,我觉得网上有些人并不理性,不是说理,而是骂人,甚至人肉其家人的情况,这也是非常有害的做法。我觉得应该一条一条地进行评价,说出正确的与不正确的东西。 你一巴掌我一拳头,这样的不理性是中国民主进程中最大的障碍。许多事做过了,最后的结果是走向反面。否则就成为阶级斗争。 其实国外许多人做得是很好的,甘地、曼德拉等。 只有理性,才最大限度地得到进步,也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 这种理性是各方的,是大家共同的,不是单方面的。 文克玲教授说得对的,极左与极右都是有害的。
1815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中国来信:真的是基本无一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
热度 5 jiangxun 2012-1-11 13:51
作者:蒋迅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中国“ 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 ”。真的是这样吗?我最近收到了一封来自大陆贫困地区的一位老师的来信。我不加评论,原文抄录如下。因为没有征得他的同意,故把其中的人名、地名和一个慈善组织的名子都用符号代替了。信不信随你。 上次发来的政府关注学生的 报导 显然夸大了,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是;对西部贫困省市有所倾斜,比如说所有职高生都免学费,普高生资助比例想对内地略高一些等。 A市的情况是:职高学生涉及到农业专业的学生可免学费(每学期一千余元),而非农业专业不能免,普高约10%的贫困生享受每年1500元的资助(西部省份高 出这个比例,目前国家有计划将来对幼儿园的贫困家庭也将安排资助,义务阶段的农村住校生好像每年有五六百元的生活补助。 我前几天在网上发帖想招几名大学生义工来帮忙几天,大至有十几名受助学生看到后很快与我联系要求参加,昨天开始,先期放假回A市的F,C还有D来我这忙了一天,这里要特别说下D,你曾在高考后电话要我查询一下她的消息,她当时被铜城师专录取,她还特地给资助她多年的美国人and Mrs. B用手机写了封邮件,后来我转给了你,但后来她告诉我可能放弃录取而重新复读高三,此后就没了她消息,我也以为她现在复读。 昨天才知道她复 读学校没落实,还是去了学校,她是听其他同学说招义工的消息后,回家才一天就来我这帮忙,当时我很感动,小女孩特懂事,她说05年我们去港口走访学生时曾 去过她家,她住一矿,当时她去外婆家不在家,得后悔那次没见到我们,她父亲残疾小儿麻痹症 ,是住一个小平屋,家里特别贫困,我想你那应该保留了照片,如有请发给我(我这没找到),昨晚她看我上网便用手机qq给我发来了消息,现转给你看下: D 21:03:49 其实我们做这点真的算不了什。如果没有您和Y教授哪来的‘ZM’,我从初中就开始受到了一帮一的帮助,我觉得不仅仅是受到经济上的帮助,可以和Y教授和您以及同样受到帮助的同学门在一起交流真的是受益匪浅。这样机会我真的感觉是我的幸运。 (来自手机QQ: http://mobile.qq.com/v/ ) D 21:17:02 以前我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对Z这块真的了解好少,现在虽然没电脑但是通过手机和C她们才开始真正的了解Y教授和您,进了大学慢慢的开始了解社会,不是我奉 承您和Y教授,我见过很多做慈善的,但是没有您和Y教授对我们好,我们自己能用心感受到,我高二那年Y教授到我家来,我好激动,好惊讶……这比任何一切物 质上的帮助来的高兴…… 今天她和另三名同学还来我这,我想给她增补今年的资助1000元,的确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这样的孩子值得关心,太了不起,我想你也会同意的。 如果方便,你可打我办公室电话与她聊几句。 附: 中国教育部长:基本无一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 【多维新闻】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8日表示,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对此,网友表示,“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据中新网12月28日报导,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8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报告中作如上表述。 袁贵仁表示,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覆盖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440万人,占在校生的22%。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学生的90%。 另外,增设新的项目,学前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由地方建立资助制度,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 与 此同时,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1,500元(人民币,1美元合6.39元人民币),惠及482万名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 20%。提高资助标准,2010、2011年,两次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 天5元。 2010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年发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 袁贵仁指出,一年多来,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1年,全 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010、2011年,中共中央财政共安排79.6亿元奖补解决随迁 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较好的地区。
个人分类: 天下|3170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热度 1 毛宁波 2011-12-31 08:18
[转载]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70/list.html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学习宣传和总体部署情况   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纲要。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大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总的来看,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广泛深入开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精神的学习宣传。   组织专题研讨培训,对35名主管教育的省(部)长、152名教育厅局长、5万多名各地教育部门干部和校长进行培训。开展全国范围的学习宣讲,组织纲要宣讲团,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学习宣讲。各省(区、市)及许多市县都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并讲话。纲要颁布以来,中央主要媒体刊播有关重要报道6500多篇,刊发省委书记、省长、部长关于教育讲话和文章70余篇,刊发专家评论、访谈等600多篇。各级各类学校围绕纲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宣传,纲要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政策举措广为社会知晓。   (二)建立健全推进纲要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由国务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党政群2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各地都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其中7个省由省长担任组长,4个省由党委常委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其余省份由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由64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委员组成,对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将纲要确定的190项重大任务,分解落实到60个部门和单位,各地也都制定了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建立部省、部部共建机制,教育部已与9个省签署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协议,与13个省共建24所直属高校,与34个部门共建52所直属高校。建立检查督促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分10组对各地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10个工作组多次分赴各地调研指导。   (三)着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   注重横向贯通,以纲要为统领,结合教育各重点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艺术教育以及语言文字等10个专题规划。强化纵向衔接,以国家纲要为指导,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编制发布了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许多市县也制定了本地教育规划。体现远近结合,把纲要确定的10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十二五”规划中,细化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目标任务、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阶段性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配套政策,国务院出台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100多个重要文件,各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370多个文件,政策措施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等各方面。通过一系列规划、政策,把纲要的大政方针细化为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措施,有力有序推动工作落实。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年多来,全国教育战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通过加强关键环节带动整体建设,扎实推进纲要贯彻落实工作。目前,各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趋于缓解。   (一)坚持优先发展,把教育放在全局工作中重点谋划和部署。   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的统筹,在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科技、文化等专项发展战略中,充分考虑各项事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适度超前部署教育发展,提高教育对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注重人口变化、城镇化建设与教育布局结构的协调互动,指导各地把学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大中城市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特别是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乡接合部、开发区、卫星城镇,优先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合理规划教育园区,使教育的布局结构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   2.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部署落实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工作,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加强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的分析评价,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2011年、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分析。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比2009年提高了0.07个百分点。从2011年初预算安排来看,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比2010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6%,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达16.3%,高于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增幅3.8个百分点。预算执行中,中央及地方财政拟再安排超收收入用于教育事业。   3.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第一,保安全。近3年中央投入280亿元,地方各级政府投入2000多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3亿多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最近正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安全。第二,促健康。针对我国一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状况,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2600万人。第三,补短板。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拟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0年全国幼儿园比2009年增加1.2万所,在园人数增加了319万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在园规模500多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第四,强基础。2010年、2011年,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500元/年、初中生均700元/年,东部地区小学生均550元/年、初中生均750元/年。去年以来,中央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办学条件建设;投入456亿元完善对地方高校的支持体系,支持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和化解债务,改善办学条件。   (二)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分别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理念、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明确具体要求,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退出的依据。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从2010年起,通过各地评选、媒体公示、网络投票的方式,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2.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2010年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全国当年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2%。近年来,广大师生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事喜事,在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都充分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展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强化探究学习和实验教学,调整课程容量和难度,使其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实践环节,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共同确定了47个国家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011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17万余人,比2010年增长56%。   4.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和高校新生体质测试公告制度。深入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配备国家专职副总督学,对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专项督导,2010年以来已对18个省(区、市)进行了督导。制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器材达标方案,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改善和配备力度。   (三)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活力。   1.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立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行业性职教集团400多个。在高等教育领域,遴选19所高校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支持和鼓励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立志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193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系统设计“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校探索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新模式。遴选17所高校启动试点学院综合改革,进行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师聘任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探索。   2.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等16个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论证。在上海、江苏等省市积极推进不同形式的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推进高校录取模式改革,在坚持统一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推动高校逐步形成按章程规范管理学校的机制和氛围。发布《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研究制定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4.促进办学体制改革。教育部与相关部委联合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重点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优惠政策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和指导地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首次批准5所办学基础较好、社会声誉高的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   5.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研究制定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专科学历高等学校的具体办法,强化省级对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初审权和对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审核权。研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督导检查。   6.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成立温州肯恩大学。去年以来,共批准设立11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加快孔子学院发展步伐,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010年、2011年共新建76所孔子学院和228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四)坚持促进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1.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教育部分别与实现“两基”目标的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备忘录,明确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不少省份还进一步与地市或县市区签署协议,层层落实政府责任。一年多来,各地结合实际,划定学区或片区,统筹教学和人事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有些地方每年交流的教师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左右。把更多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有些地方达50%左右。   2.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启动实施第二期“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2011年中央投入50亿元,重点改善学校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初中巩固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0年、2011年中央投入16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寄宿条件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1年共聘用特岗教师49870人,覆盖21个省份的16536所农村学校。为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2010年、2011年中央安排资金20亿元,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   3.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2011年安排15万人,由北京等15个省市承担,面向河南等中西部8省区招生,各协作计划输入省普通高考录取率比2009年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组织94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等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7所高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教育援疆工作,2010年中央新增教育专项资金72亿元、对口支援省市教育援疆试点项目资金7.2亿元。扎实推进教育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2010年落实中央新增教育专项资金51亿元、地方专项资金及社会捐赠54亿元。加大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工作力度,2011年新疆、西藏等各类内地民族班招生规模达6.5万人。   4.加大对困难群体扶持力度。第一,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覆盖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440万人,占在校生的22%。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学生的90%。增设新的项目,学前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由地方建立资助制度,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482万名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提高资助标准,2010年、2011年,两次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2010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年发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第二,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010年、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79.6亿元奖补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较好的地区。第三,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好做法,构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多维联动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网络。第四,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10年、2011年,中央共安排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1所。   5.加强规范管理。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乱收费、乱办班、教辅材料散滥等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是建立健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机制。教育部、纠风办牵头,监察部、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组成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各省设立相应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原则,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治理乱收费工作创造条件。重视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规范办学、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等8项制度。三是着力治理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问题,坚持自愿与非营利原则,严格界定收费范围、程序和权限。从今年8月起,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与标准列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主动向社会公开。四是采取切实措施禁止各种形式的乱办班,明确要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重点校、重点班、实验班,严格禁止任课教师以任何形式进行收费性补课,对中小学违规办补习班等问题,实行监测点动态管理。据七部委治理办信访统计,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有偿补课的信访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9年下降9.6%,2011年比2010年下降11.5%。五是下大力气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等环节的监管,继续开展对盗版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任何单位(部门)、任何人不得强迫学校订购教辅材料,公开通报、实地督办查处个别地方强行推荐或推销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散滥问题的信访数量,2010年比2009年下降29.3%,2011年比2010年下降18.3%。   (五)坚持提高质量,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质量标准和监测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开展基础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建立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改进普通高校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办法,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加强学校自我评估;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部分学科、专业开展国际评估;建立普通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使高校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测信息化、常态化。今年,39所高校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确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政策导向。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22个、专业133个。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增至39种,招生人数占硕士生总数的32%。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对非“985工程”学校中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学科给予支持;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工程”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给予支持。   3.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校任教,其中90%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二是改革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在浙江、湖北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探索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准入管理制度。三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同时,提高离退休人员382万人的补贴。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年多来,贯彻落实纲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不平衡。   从认识上看,有的对纲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还没有学深吃透,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还没有真正树立。从工作力度看,有的已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但有的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阶段性目标和有效抓手。   (二)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有的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城镇“大班额”问题比较严重。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推进解决的合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不少困难。“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机制尚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解难度大。   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有些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一些重大改革有了宏观层面的决策部署,但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跟进。各地各校改革的热情很高,但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单靠地方或者一个部门很难突破。   (四)一些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到位。   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选聘、幼儿教师补充等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寄宿制学校人员编制不足问题亟待解决。落实4%目标任务艰巨,不少地方财政压力大,对加大教育投入的具体安排还不明确。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抓好纲要贯彻落实,是中央要求、人民期盼、职责所在。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二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通过均衡发展逐步破解“择校热”,缓解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认真落实“两为主”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抓紧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四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落实普通高中国家资助制度,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五是强化规范管理,坚决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   (二)加快改革步伐,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加强统筹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各校改革试点情况,加强对改革的评估和指导。二是建立健全政策突破机制。认真梳理汇总改革试点单位对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加大政策突破力度,保护好基层改革的积极性。三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召开各级各类改革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经验的宣传,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三)提高保障水平,夯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   一是确保2012年如期实现4%目标。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教育经费向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做到雪中送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二是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快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公开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一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的作用。重大决策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必经程序。扩大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二是加快简政放权进程。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落实和扩大学校专业设置等权限,赋予有关试点省份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推动大学章程和大学理事会建设,促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三是推进管、办、评分离。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和资源,加强质量监测。建立督政与督学并重的教育督导制度,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完善教育问责制度。四是坚持依法治教。推动各级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推进纲要明确的11部教育法律的修订或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对纲要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加强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112/128730.html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tangminqian 2011-2-28 14:52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4日) 袁贵仁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首页 国内教育 国内新闻 正文网址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102/t20110226_416049.html 同志们:   2011年对于全国教育工作来说,至关重要,非常关键。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关于2011年的工作,教育部工作要点作了全面安排,各位副部长分别作了重点部署。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围绕2011年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是落实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落实是当前教育系统的紧迫任务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任务,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现在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抓好落实。落实,是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核心词。抓好落实,这是中央要求、人民期盼、工作所需,既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一是中央的明确要求。2010年10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重大举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温家宝总理要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明确指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   二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前途命运。广大人民群众特别关注教育,强烈期盼把教育办得更好。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之初,人民群众期盼出台一个好的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出台之后,人民群众期盼尽快落实。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既看纲要写得好不好,更看落实得好不好。制定一个群众满意的规划纲要不容易,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则更难。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把教育规划纲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三是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不少事情过去不是没提过,不是没说到,而是提出、说过之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子,最后不了了之,没有真正落实,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工作不落实或落实得不好,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不放心、最不踏实的问题。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抓紧落实,抓好落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以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精神和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对教育部门的信任。   四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这是最根本的一条。我们党是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精神、人民的要求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教育规划纲要作为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人民意愿,作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严肃性,坚决地、无条件地把教育规划纲要落到实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兢兢业业从每一天、每一件事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我们天天讲素质,不干事的人就是最没有素质的;我们天天讲马列,不干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天天讲创先争优,不抓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就不可能成为教育系统先进的党组织和优秀的共产党员。 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的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大家面前。 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本身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集中体现在目标实、措施实、项目实、要求实。内容上,设计了十大发展项目和十大改革试点,对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过程中,坚持 边制定、边试点、边实行 的原则。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全社会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半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下决心抓落实、下功夫抓落实,工作就会有成效,群众就能得实惠,社会也就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归结起来,半年来的主要做法:   一是凝聚共识促落实。及时编写印发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材料,部党组成员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宣讲,举办全国省部级分管教育工作领导、省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修班,指导学校师生学习研讨,用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开阔眼界、提高境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二是加强指导促落实。国务院成立了20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对国家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部党组成员分别出席各省(区、市)教育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推动解决重大教育问题。   三是积极协调促落实。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积极加强与各部委、各单位的密切合作,制定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分解重大教育改革发展项目与任务分工,多部门联合出台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全方位推进省部共建、部部合作,构建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新机制。   四是舆论宣传促落实。及时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及时报道各地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及时宣传各地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大措施,及时推广各地教育改革创新成功经验,努力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这些既是半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要继续坚持的有效做法。全面落实任务繁重,我们既要看到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效,又要看到全面落实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落实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项目还处于理念化、概念化阶段,没有具体实化、细化、量化,更有不少内容还未真正启动,即使已经开展的工作,离取得工作实效、群众得到实惠还有相当的距离。半年来所做的工作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重道远,我们务必大力增强落实意识,努力提高落实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决的举措、更加积极的行动,狠抓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 二、全面落实必须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2010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实施”之年,2011年是“全面落实”之年。今年的落实工作做好了,工作局面就会进一步打开,事业基础就会进一步牢固,教育体制就会进一步完善,我们就有了更为充分的条件和把握抓好本届政府的各项教育工作,抓好“十二五”时期各项教育工作,抓好今后十年各项教育工作。   全面落实规划纲要,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注重整体推进、突出工作重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发展,通过加强关键环节带动整体建设推进,切实增强落实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认真做好教育改革试点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规划纲要确定并启动实施的十大改革试点,既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认真做好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加强改革协调、营造改革环境。   一要细化目标方案。制定一个好的实施方案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环节。目前,各试点地区、试点学校都已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逐一提出了评审及备案意见。各试点地区和学校要进一步明确改革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落实责任制,建立检查工作机制,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二要制定推进政策。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依靠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要在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校科研评价标准 、学前和研究生阶段资助政策、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及时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颁布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加快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   三要突破关键点。要抓准关键点,通过关键点的突破,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要着力加强课程教材建设,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启动教材修订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要着力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公共教育资源,有效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要扎实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要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坚持和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办法,促进高校章程建设 。   四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解决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要研究制定2012年实现4%目标并保持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各地教育投入工作。加强和改进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完善推动地方政府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机制。要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职业准入制度。要 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实施意见》,健全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 。要创新民办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五要加强分类指导。各项教育改革试点的内容不同,面临的形势任务相同,各地各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必须强化分类指导。要充分尊重和鼓励各地各校的改革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目标上保留一定幅度,不搞一刀切;模式上多一点允许,不搞一个样;进度上也多一些引导,不搞一阵风,最终都要以干成事为准,以有实效为准,以群众满意为准。 (二)稳步实施重大发展项目   教育规划纲要还确定了本届政府实施的十个重大发展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载体,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这些重大项目,不能就项目论项目、不能就投入论投入,要突出制度建设,突出标准建设,通过项目的设计实施,逐步建立依靠制度、依靠标准推动工作的有效机制,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统筹指导。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要明确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职责。中央做好制定政策、宏观指导和推动发展、监督检查工作。各地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加强对项目设计实施指导工作。省级统筹安排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统筹确定省级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市、县因地制宜实施相关项目。要统筹规划项目布局,统筹项目建设内容,统筹已有项目与新增项目,把握好各项目的启动时机和建设规模,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做好一个。   二要制定行动计划。实践证明,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是抓落实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 制定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 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和 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   三要完善各类标准。标准是投入的依据、监管的依据和问责的依据。组织实施好各项重大项目,首先要完善标准体系,努力做到用标准加大投入、用标准加强监管、用标准加强问责。要研究制定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标准,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四要扩大优质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我国教育事业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实施重大教育发展项目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推进形成加大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努力扩大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要坚持以发展促公平,通过扩大中小学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推进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深入实施特色学科重点项目,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顶层设计、整合资源,问题切入、以用为主,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五要加强评估考核。每一个项目,都要明确实施进度和考核指标,保证可操作、可监控、可评估。要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教育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真实意愿。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状况,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和项目的实效性。要建立重大项目监督检查机制、重大项目进展专报制度,强化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惠民资金的监管。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面检查。10项改革试点,每一项都有一个专家咨询组,同样,10个发展项目,每一项也要有一个监督检查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单位认真整改,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保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是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关系社会稳定大局,越是在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越是在发展任务繁重的时候,越是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2011年是我们党建党90周年。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精心设计、组织好纪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访问活动、表彰活动。要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   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呼声,畅通网络、电话等渠道。加强信访工作,实行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来帖处理情况办结制度、通报制度,凡实名反映情况的,要做到件件回复、限时回复,依法按政策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三要切实纠正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落实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10项措施,坚决治理中小学教辅教材散滥问题,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制定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要制定招生信息公开办法,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的监督。全面推行中职学生资助专用银行卡,规范助学金发放行为。要切实加大查处力度,对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领导责任。   四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化解工作。要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要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四)紧紧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 。实现我国教育“由大到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无论是推进教育改革试点,实施重大发展项目,还是维护和谐稳定,都要始终紧紧围绕而不能偏离这两大重点。   要坚持把 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 。重大发展项目的实施要针对薄弱环节,坚持雪中送炭。在全国或一省范围内,从项目的整体设计、评审立项到经费分配,都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在同一城市和县域范围内,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在不同群体中,要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孤儿倾斜。要通过改革试点,完善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领导体制、经费分配机制、教师流动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机制和学生资助体系。   要坚持把 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改革试点要探索突破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和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发展项目要突出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水平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要深化教育质量问题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 创造条件发布有关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 三、全面落实必须转变职能改进作风   通过实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解决落实的动力问题,通过实施重大教育发展项目,解决落实的抓手问题,还要通过转变职能和作风,解决落实主体也就是教育系统的精神状态问题。为政之首,贵在力行,重在履责。实践证明,规划可以复制,思路可以借鉴,唯有落实者的精神状态不可替代。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改革试点落实不好,发展项目落实不好,维护稳定落实不好,最终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也落实不好。   一是更新观念。抓落实,首先要抓思想观念。一要用新的理念指导落实。各地各校要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动员,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不仅要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而且要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成为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模范。二要满腔热情抓落实。落实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落实。在当前这个特别重要的阶段,教育系统的全体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在落实行动之中,一心一意抓落实、聚精会神抓落实。三要创造性地落实。创造性地落实,就是要努力做到把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性目标具体化为地方性目标,把教育规划纲要的思路细化为本地的政策措施,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本地的有效举措。   二是转变职能。转变职能,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抓好落实的关键环节。一要增强服务职能。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要大力增强服务意识,主动热情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师生服务,努力建设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机关,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要坚决简政放权。坚持依法治教,界定政府和学校的责、权、利,把政府该管的切实管好,把不该管、管不好的坚决放开,克服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要 修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研制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专科学历高等学校的具体办法,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 。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育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该清理的清理,该废止的废止。三要科学评估评价。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必然要求政府加强评估评价。 要按照新的设计、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开展高校教育教学评估 。要 指导高校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基础数据信息库建设,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发布监测评估报告 。 三是改进作风。作风决定落实,落实体现作风,完成艰巨繁重的落实任务,必须要有好的作风。要按照党中央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党性党纪教育,以党风带政风促行风正学风。切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把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作为2011年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围绕“全面落实”,狠抓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三风”建设,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系统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新变化、新气象。一要着力加强政风建设。要大力倡导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政风, 坚决反对不思进取、庸懒散慢。要认真解决一般性工作布置多、一般号召多、虚话多、浮在上面多的问题,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要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创先争优,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切实改进会风,从严控制会议数量、规格和时限。要大力提倡优良文风,真正做到讲短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二要着力加强行风建设。要大力倡导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行风,坚决反对敷衍塞责、麻木不仁。要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忠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全面分析、认真研究、努力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和种种不正之风。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厉惩治腐败行为,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种形式的“小金库”。要认真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巡视、审计制度,采取通报、公告等形式,提高巡视、审计结果的利用度。要建立并发挥好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的作用,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制定出台《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试行对直属高校总会计师由教育部直接委派,推动高校纪委书记异校任职。三要着力加强学风建设。要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要完善学术规范,加强教育引导,将校风、教风、学风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形成重质量、重效益、重长远的正确导向。要严肃惩处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出重拳、零容忍”,举报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公布一起。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踏实严谨的良好品质。   四是强化监管。推进工作落实,既要慎始又要慎终,尤其是慎终于始,加强监督检查。一要强化督查督办。对于重大事项,要紧紧抓住、全力推进,不论困难多少、阻力大小,只要是看准了的、确定了的,都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紧抓不放,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盯住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实现突破。各级教育部门要以落实工作为重点,健全充实督查工作机构,完善督查工作办法,切实加强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要建立重点督办工作通报制度、公告制度,坚决防止几个月甚至几年过去,问题依旧,工作没有实质进展。二要强化信息公开。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深化校务公开,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和《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信息公开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各种可能的渠道,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三要强化行政问责。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决策失误、落实不力、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是健全机制。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再好的规划、再好的政策也难以保障落实到位。一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决策正确、切实可行,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前提。要完善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政策和文件出台后,要加强跟踪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要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和形势分析,提高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二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工作要落实,用人是关键,班子最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抓落实上起好示范表率作用,不仅要一级指挥一级,而且要一级做给一级看,坚持重大问题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的实绩考核评估标准,把落实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真正把那些在落实中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真正让那些在 关键时刻勇于负责,重大问题敢于担当,复杂局面善于驾驭 ,用心、用情、用力啃硬骨头的干部得到鼓舞,受到奖励。对长期不换脑筋、只说不做、推动不力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决不让“只会干事、不会来事”的人吃亏,决不让敢于碰硬、勇担责任的人吃亏。三要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责任分工方案,加强各方面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统筹协调的落实工作机制。   六是加强宣传。宣传是实现政务公开、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监督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增强执行力、促进落实的有效手段。一要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思路、举措、方案,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要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三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教育的有效做法,大力宣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先进典型,以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带动整个教育工作。四要树立大宣传意识。教育系统每一位同志尤其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既要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家,也应当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家。各地各高校特别是试点单位都应当有专门的通讯员、观察员、评论员和新闻发言人,按照中央关于教育工作、关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形成横向上和所有媒体密切联系,纵向上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对接的立体化宣传网络,形成一个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共同促进科学发展的舆论氛围。   《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26日第1版
个人分类: 教育人物与历史|1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袁贵仁回应“钱学森之问” 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创新力
fangjinqin 2010-11-18 14:41
作者:郭少峰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0-11-11 11:01:39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袁贵仁回应钱学森之问 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创新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今年是十一五迈向十二五的重要转折,也是落实教改纲要的第一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成就。 针对钱学森之问,袁贵仁说,要加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先试点再推开,注重对学生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2年全国普及义务教育 记者:如果把十一五这五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你40多年教育工作生涯中去衡量,你会给出什么评价? 袁贵仁:十一五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有的已提前实现,有的可望如期实现。 近五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四方面:第一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惠及1.6亿学生;第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2009年在学总规模达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第三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职高职分别占据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第四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最突出的是建立健全了国家教育资助体系。 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了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 记者: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已提出免费义务教育,但为什么到十一五期间才真正实现? 袁贵仁:我们用22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这在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不仅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也减轻了亿万家庭经济负担,改善了民生。此外,免费义务教育还推动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制度建设。 记者: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问题相应凸显出来,十一五时期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哪些工作? 袁贵仁:十五期间,高等教育的扩招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我们必须充分肯定这项决策和成果。提高质量,不是说只有一个标准,而是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体现办学特色,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五年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2出自高校,社会科学领域2/3成果由高校完成。 完善资助促进教育公平 记者:过去5年,教育公平成为热词,国家采取了哪些举措? 袁贵仁:一是以加快发展促公平,推动入学率进一步提高。二是以资源配置促公平,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三是以完善资助促公平。国家资助制度覆盖面更广、比例更大、标准更高。四是以规范管理促公平。通过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收费管理,建立教育收费听证、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行风行纪已得到明显规范。2009年反映教育乱收费的举报同比下降20.9%。 记者:从钱学森之问到11名教授联名给你写信,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受到了质疑,该如何看待? 袁贵仁:中国教育有很多优良传统,也有很多成功做法,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外相比是各有短长,不必妄自菲薄。但我们也要放眼世界,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空间很大,应实事求是地发扬优良传统,借鉴其他国家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教育改革更加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针对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已提出了思路举措,要加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先试点再推开,注重对学生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激发创造力和积极性。 对实现4%目标有信心 记者: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有人对如期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忧虑。 袁贵仁: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4%,并保持稳定增长。现在离2012年实现4%只有不到三个财政年度,我对4%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持乐观态度。 中央领导都对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今后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时开辟新的渠道。 记者:最近媒体和社会各界都在热议教育部等部门出台10项硬招治理择校乱收费,感觉政府对治理乱收费第一次有了时间表。但也有不少人担忧,这是一个顽疾,3至5年见效恐怕难以实现。 袁贵仁:择校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直接反映,择校引发了择校乱收费。经过共同努力,在义务教育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治理择校乱收费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不少地区,仍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最近,教育部具体提出10条措施,出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问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经过3到5年的努力,真正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择校乱收费问题。 首先,这次出台的10条措施针对性强,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组合拳。此外,各地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社会各界也在大力支持。由于择校问题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必须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同时,欢迎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加强舆论监督。 更多阅读 袁贵仁分析高教改革:应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教育部回应钱学森之问公开信:需要一步一步来 教育部要求高校按社会需求进行新一轮改革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网民五大期盼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19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袁贵仁部长谈择校、减负等敏感热点问题
夫子 2009-11-13 09:31
中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2分报道,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9月启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任务,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边调研边整改,学习实践活动即将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将有效缓解并逐步解决学生择校问题 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出现择校等问题,袁贵仁部长说,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择校作为突出的问题,希望通过边学习调研边整改来有效缓解并逐步加以解决。 袁贵仁: 学校发展不均衡,这是历史造成的,有复杂的原因,但发展到现阶段老百姓不满意。目前学校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袁部长讲,既提高薄弱学校的水平,又扩大优质教育的资源;既鼓励教师合理流动,又规范各个学校的办学,从这些方面下手合力使教育资源逐渐均衡化。 袁贵仁: 比如说,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尽快提高其水平。这是第一个举措,把弱的这一块解决。二是扩大优质资源,我们鼓励好学校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手拉手结对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第三,所谓择校,择的是教师,我们鼓励老师合理流动,推动教师在区域内适当交流。所谓差一点(的学校),可能是教师力量弱一些,如果我们合理流动,这样教育资源就相对均衡。 另外,我们学生择校是想上个好高中,有些地方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学校,从目前看学校弱一点,但升好高中的机会可能更多;再一个,还要规范办学。 他强调说,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不均衡是历史形成的,通过努力我们会逐渐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缓解城市择校问题。 各方合力才能有效为学生减负 同时袁部长坦言,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偏重。 袁贵仁: 学生负担过重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中国人比较重教,现在又是独生子女,就业压力又大,减负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我们现在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这边减了,那边没减下来。 目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式。除此而外,袁部长认为: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袁贵仁: 减负首先一个根本的举措,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另外改进教育方法,因为我们习惯于满堂灌,习惯于让学生背书,习惯于让学生长时间作一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这让学生感到非常苦恼。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袁部长还说,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合作;规范办学行为、规范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为中小学生减负。袁部长也强调:学校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同时,家长也要配合,要改变不断给孩子加压的观念,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袁贵仁: 钱学森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也给他请家教,和学习成绩也毫无关系,他学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我们的孩子现在都用难题、偏题都灌满了,完全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减轻负担重要性在于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问题是抑制了孩子的创新意识。这个是我们下决心要解决的事情。 (转载自中国广播网 http://china.cnr.cn/newszh/yaowen/200911/t20091113_505613968.html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网民的期盼作出回应
panfq 2009-11-8 08:22
最近科学网有许多博客作者对教育部长的更换表示关心,实际上是对教育的关心。昨日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网民的期盼作出回应: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网民期盼 连用三个ldquo;非常rdquo; 07:02: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ldquo;最近由于我和周济同志工作变动,社会各界包括广大网民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情,提了许许多多的意见建议。rdquo;今天,履新仅 7 天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回应了广大网民对教育部部长易人的关注:ldquo;我认真阅读了这些网民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也非常受鼓舞。rdquo;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这一消息引发了网民的高度关注。连日来,许多网友对新任教育部长履职以及关心的教育问题,在网上展开热烈讨论。 截至记者发稿时,在人民网开设的《我给新教育部部长递个话儿》栏目中,网友留言已达 849 条,更有近 17 万网民参与ldquo;你对新一任教育部长有何期盼rdquo;的网络调查,其中,ldquo; 提高教师素质rdquo;、ldquo;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rdquo;、ldquo;提高教师待遇rdquo;、ldquo;治理lsquo;校官rsquo;腐败rdquo;、ldquo;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rdquo; 成为网民对新任教育部长的ldquo;五大期盼rdquo;。 在谈到位于网民ldquo;期盼rdquo;之首的ldquo;提高教师素质rdquo;问题时,袁贵仁说,首先要 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ldquo;入口rdquo;关 ,而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则要做好培训提高,对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同时,他表示,要将ldquo;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dquo;作为加大投入的重点之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警惕教育腐败hellip;hellip;本报记者注意到,在袁贵仁今天的讲话中,网民的ldquo;五大期盼rdquo;全都涉及。 ldquo;多倾听老百姓的意见,把好事办好。rdquo;在谈到避免学校由于布局调整造成 班额过大和学生辍学 时,袁贵仁这样告诫与会代表。 谈到网友对教育工作的大量意见和建议时,袁贵仁说,群众有些地方不清楚,有疑问也是正常的,ldquo;教育部门应该多作一些 解疑释惑工 作rdquo;。这位新任教育部长同时相信,教育管理者ldquo;耐心听rdquo;,ldquo;然后把工作做到家rdquo;,就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 至 7 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 ( 记者樊江涛 ) 相关链接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27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袁贵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可真 2009-11-8 02:33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闭幕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 2009年11月07日 20:10:3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11月7日电(记者朱峰、齐雷杰)7日,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闭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闭幕会议并讲话。他说, 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袁贵仁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我们要结合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 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针对本地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袁贵仁还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 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要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范围。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要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 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教育部将定期表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考察了河北省邯郸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46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教育部长袁贵仁的头把火将烧在何处?
famingkuang 2009-11-7 07:54
周际导弹打倒了X 国,雪中贵人是雪中送炭救中国教育于水火还是雪上加霜? 中国教育积重难返,天怒人怨,背离教育的正道久矣,新教育部长上台能否匡本正源、将中国教育领上正道呢? 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所生之病千奇百怪,再好的医生望之也只能一筹莫展,能让他苟延残喘多活几日就算是功莫大焉。 新官上任三把火,袁贵仁将把他的头把火烧在何处呢? 不管烧在何处都是烧在某方利益集团的屁股之下,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实了:获利最大又最安全好烧的屁股当然还是那些没有菩萨保佑的贫民谁不是都拿他们开火的? 当人们对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经失去期待的时候,人们就连靠一人之力改变命运的愿望都没有了,整个社会就已经麻木了,或是腐朽了。国虽未亡,而心已亡矣。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2995 次阅读|19 个评论
看看袁贵仁部长的"新官之火"
夫子 2009-11-5 14:09
周济下台了,有些人兴高采烈,一脸喜气,这是一大进步,一大民主进步。但是周济走后,袁部长会不会变成袁济呢?这可能有待观察,以后的部长们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张济、王济、李济呢?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们一直在尝试着改革教育,一次次推出不能的教育模式(范式),但总是一次次地暗然谢幕,以至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样的极端。 周济下台了,对他个人来说或许是一个解脱,很多事情或许也不是他一个人弄出来的,这里或许是一盆浑水,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利益链,就像今天辽宁警方公布的足球赌球案一样。要教育部门自己来清理门户,我看是下不了这个狠手的,必须借助外力,因为这个利益链中一大部分人就是教育界里的中坚分子,断尾求生或许做得到,要想凤凰涅槃,那求不那么容易啦! 下一步就得看看袁部长有没有新官之火,国人们快擦擦眼镜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袁贵仁前面的七道坎、八大关
eduman 2009-11-3 10:38
周济先生因为发动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引起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成洲际导弹(周济捣蛋)。袁贵仁上台试主持中国教育大局,公众倒是真的期盼他成为根除中国教育积弊的贵人。有人认为摆在贵仁面前有七条坎,八大关: 七道坎: 学前教育问题、发展不均衡问题、应试教育问题、职业教育问题、高等教育问题,以及新教育理念的推行和多出杰出人才。 八大关: 教育贪腐化、学者官员化、大学企业化、校园工厂化、教学商业化、教师商人化、知识快餐化和学生商品化。 中国教育的病得的太久了,已经漫延的不能再曼延,甚至最可怕的是很多很多的人已习惯了这些病,把其当做理所当然。比如高考,有多少家长会把孩子从题山卷海中拉出来让他去自然地健康快乐地成长。
个人分类: 随感|3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黄安年老先生“寄希望于新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教育部长”有感
chile 2009-11-1 10:07
黄老先生的博文,让我感觉老不爽了,因为周济同志在位,华工就有了大发展。万钢上去了,同济的曝光率也上去了。 北师大的人也上去了,难道还有继续走老路吗?希望北师大的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自己校友抹黑才是,只要好好将师范教育做好,为人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希望不要给北师大做了更多的形象工程,只是添加浮华而已,对国家教育也不是幸事。 以上言论 纯属就是论事 ,师大人当上了教育部长,实属师大的光荣,自豪一下即可,可不要将来验证了二楼说法呀! 从刚看见这个新闻时候,看着他的面相,感觉好些,希望会是如3楼一样说法,让人心里发毛,希望是个好官吧! 【仅以此文存照】 ~~~~~~~~~~~~~~~~~ 寄希望于新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教育部长 寄希望于新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教育部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31 日发布 今天,袁贵仁接替第二任期未满的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已经 59 岁的袁贵仁是新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教育部长 , 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最初时期入读大学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达 17 年之久的教育部长 , 还是有着文科哲学专业教学和研究背景的教育部长。人们有理由对于新教育部长对于处理和化解积重难返的教育难题有着新的希望。袁贵仁在北师大学习工作了 23 年,北师大人自然也期望新任教育部长不辜负母校的培养 , 北师大更应从难从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 改变落后于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局面。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黄安年 多年来几任教育部长下任留下不少负面资产,新部长提前接替最差部长,自然任重道远,能否扭转新三座大山局面,严重考验新部长,至于北师大能否更上一层楼,出去层层泡沫,同样考验新部长的改革决心。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ehe ip:220.249.99.* 给汉字美容不就是这厮搞出来的嘛,绝对不是什么好鸟。玩政治的出身,还不如理工科出身的务实。 标题: 发表评论人: zhengbojin 呵呵。北师大有利可图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 duke01361 ip:220.245.25.* 谁当这个教育部长都会一样。不可过高期望。 教育部长非民国蔡元培莫属,可惜蔡先生不能转世!
个人分类: 自愚自乐|3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弹一星,元勋陨落。千年钱氏,牛人几何?
热度 1 yejian 2009-10-31 20:10
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于燕京之地。不知噩耗传来,竟是钱老学森离我们而去。悲乎! 钱老的功绩,自然无须某再饶舌。由此联想到吴越钱氏,自吴越王钱鏐以下,三十多代,绵延千年,群星灿烂,蔚为壮观。 吴越国三代五王,英雄霸业间虽也有诗文传唱,其子嗣世代所传承,却不是弓刀骑射,而以学术见长。好一个打江山与坐江山之道,若非纳土归宋,宏图可期。(今天,据说是第一位文科出身的教育部长袁贵仁上任,文科治国是否意味着希望?) 近代钱氏可谓牛人成堆:钱崇澍、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钱致榕、钱其琛、钱复、钱穆、钱钟书前面几位,都是中国科学界的开山始祖、科学大牛。据称,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牛群啊 查故纸可知,吴越钱氏历代共出六位状元:明孝宗弘治三年状元钱福;明万历四十四年状元钱士升;清顺治四年状元钱祖寿;清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清乾隆四十六年状元钱棨;清乾隆三十四年武状元钱治平。 本博的好友钱定平先生,也是钱王后裔,好一个文理兼修、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一手好文章,近几年在上海文坛可谓风生水起! 借钱老诺奖得主堂侄之名讳,望钱老精神永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