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座右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座右铭
热度 1 zhaoqiaoyu123 2012-2-23 17:57
别把自己当回事,别不把自己当回事!
32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值得一看的《美国人的“座右铭”》
热度 1 黄安年 2011-12-2 03:43
· 值得一看的《美国人的 “ 座右铭 ” 》 黄安年转 Xiao 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1 年 12 月 1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 美国人的 “ 座右铭 ” 》(上)(下)是由署名 Xiao 发表在《美国参考》上的,值得一看和思考。 · ***************************8 · 美国人的 “ 座右铭 ” (上) — 作者 Xiao , 2011-11-28 刻印在弗吉尼亚州官印上的座右铭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不少座右铭,比如 “ 为人民服务 ” 、 “ 大公无私 ” 、 “ 知识就是力量 ” 等等。那时满脑子想的就是 “ 家事国事天下事 ” 之类的人生大志。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的变化,虽然理想主义的人生观越来越淡薄,但对座右铭一类的格言、警句等还是很有兴趣的。到美国后,发现凡是去过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座右铭(校训),不少校训很有意思;而各个州也有自己的座右铭,这些座右铭各有特点。 英语中 “Motto” 这个字有座右铭的意思,是各种组织以及个人的行为格言,代表着组织的意志、信念、信仰等。国家、城市、学校、公司等都可以有自己的座右铭。在美国,座右铭常以拉丁语表达,翻译成英文后,有些意思比较难懂。 美国的官方座右铭是 “ 我们信赖上帝 ” ( In God We Trust ), 1956 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法律,正式将这句流传极广的格言定为官方座右铭。这句格言早在 1864 年就出现在两分钱的硬币上,此后财政部发行的不同硬币上,都印有这句格言,到了 “ 我们信赖上帝 ” 成为官方座右铭后,财政部发行的纸币也都印上了这句话;目前所有的美国钱币上都有 “ 我们信赖上帝 ” 这句座右铭。 刻印在 20 美元纸币上的美国座右铭 “ 我们信赖上帝 ” “ 我们信赖上帝 ” 成为官方座右铭并印在钱币上后,引起了许多争论,因为美国宪法规定信仰自由、政教分离,政府不得支持某一宗教。 1970 年阿罗诺( Aronow )起诉政府在钱币上印上 “ 我们信赖上帝 ” 这句话,但被联邦上诉法院驳回,法院认为 “ 我们信赖上帝 ” 印在钱币上并不会导致政府支持某种宗教的行为出现,所以没有违反政府不得支持或建立宗教的宪法条文。有意思的是,老罗斯福总统( Theodore Roosevelt )虽然没有从宪法的角度谈论这个问题,但他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对将 “ 我们信赖上帝 ” 印在硬币上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这样做是对上帝的不尊重。 在美国的 50 个州中,佛罗里达州的座右铭也是 “ 我们信赖上帝 ” , 2006 年时任州长杰布 • 布什( Jeb Bush )签署法令正式将这句话定为佛罗里达州的座右铭。而早在 1868 年南北战争结束不久,佛罗里达州的立法机构就通过法律,规定在州的官方印章上写上这句话,迄今为止,佛罗里达州的州官印一直保留着这句格言。 我所居住的弗吉尼亚州的座右铭是 “Sic semper tyrannis” ,这句话本是拉丁文,翻译成英语为 “Thus always to tyrants” ,其含意不好懂。根据我的理解,这句座右铭的意思应该是 “ 美德战胜专制 ” ,不过,理解为 “ 正义战胜独裁 ” 也不错。在弗吉尼亚州的官印上,就有一个代表 “ 美德 ” 的女神,将一只脚踏在倒地的专制者身上,而这个专制者的皇冠则滚落在一边。这里所谓的专制者,是从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引申出来的,原意是指没有经过合法程序,利用自己的力量夺取政权建立统治的城邦领袖,这些人因为是非法获得的政权,所以被称为 “ 僭主 ” ,他们中的多数人因为不是靠合法途径获得的政权,所以大多采取高压、残酷、专制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威,因此又被称为暴君;不过也有少数人得到民众爱戴,虽然还是 “ 僭主 ” ,但却是比较开明的专制执政者。不过,无论是暴君还是开明者, “ 僭主 ” 统治的特点 “ 专制 ” 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弗吉尼亚州座右铭可以用 “ 美德战胜专制 ” 来解释。 http://blogs.america.gov/mgck/2011/11/28/%E7%BE%8E%E5%9B%BD%E4%BA%BA%E7%9A%84%E2%80%9C%E5%BA%A7%E5%8F%B3%E9%93%AD%E2%80%9D%EF%BC%88%E4%B8%8A%EF%BC%89/ 美国人的“座右铭”(下) — 作者 Xiao , 2011-11-30 哈佛大学校徽上的拉丁文座右铭 “ 真理 ” 除了弗吉尼亚州以外,我以前也在马里兰、马萨诸塞以及纽约等州住过。马里兰州的座右铭是 “Fatti maschii, parole femine” ,这是拉丁文,翻译成英语为 “Manly deeds, womanly words” ,其含意是 “ 如男子般行动,如女子般言辞 ” 。马萨诸塞州的座右铭是 “Ense petit placidam sub libertate quietem” ,也是拉丁文,翻译成英语为 “By the sword we seek peace, but peace only under liberty” ,其含意是 “ 用利剑寻求和平,但真正的和平则来自自由 ” 。纽约州的座右铭是 “Excelsior” ,也是拉丁文,翻译成英语为 “Ever upward” ,含义为 “ 蒸蒸日上 ” 。 除了这几个州之外,美国 50 个州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下面是其中的一些: 首都华盛顿: “Justitia Omnibus” ,拉丁文,翻译成英语为 “Justice for all” ,含义为 “ 天下为公 ” ; 特拉华州: “Liberty and Independence” ,含义为 “ 自由与独立 ” ; 佐治亚州: “Wisdom, Justice, and Moderation” ,含义为 “ 智慧、正义、节制 ” ; 密苏里州: “Salus populi suprema lex esto”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Let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be the supreme law” ,含义为 “ 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 ” ; 内布拉斯加州: “Equality Before The Law” ,含义是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内华达州: “All For Our Country” ,含义为 “ 一切为了国家 ” ; 新罕布什尔州: “Live Free or Die” ,含义为 “ 不自由勿宁死 ” ; 新泽西州: “Liberty and Prosperity” ,含义为 “ 自由与繁荣 ” ; 俄亥俄州: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含义为 “ 有了上帝,所有的事都可能 ” ; 佛蒙特州: “Freedom and Unity” ,含义为 “ 自由和统一 ” ; 怀俄明州: “Equal Rights” ,含义为 “ 权利平等 ” 。 除了各个州之外,大学的座右铭也五花八门,在中国大陆流传最广的所谓哈佛大学座右铭(校训) “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 ” ,其实并不是哈佛的座右铭,这句话是从拉丁文的 “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 中误传过来的,这句拉丁文的含义是 “ 吾爱柏拉图,吾更爱真理 ” ,这句话也是更为人们熟知的格言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的出典。真正的哈佛大学座右铭是 “Veritas”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是 “Truth” ,也就是 “ 真理 ” 的意思。这句座右铭刻印在哈佛的校徽上。 除了对哈佛大学座右铭的误传外,许多中文传媒对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座右铭的解释也是不对的。加州大学的座右铭是 “Let There Be Light” ,这句话出自旧约 “ 创世纪 ” 第一章第三节,上帝创造了天地之后,原本漆黑一团,所以上帝说了一句 “Let there be light” ,意思是 “ 让光芒普照 ” 。有些中文传媒将这句话翻译成 “ 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 ,其实是想当然将 “ 知识 ” 这个词句加了进去,与原意相差很远。北美各地约有近三十个高校用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包括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以及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ctoria )等。 以下是一些美国著名大学的座右铭: 哥伦比亚大学: “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the light” 这句话乃是引用圣经旧约的 “ 诗篇 ” ,含义为 “ 在上帝的光中我们必见光明 ” ; 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 “Veritas vos liberabit”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这句话引自圣经新约的 “ 约翰福音 ” ,含义为 “ 真理使人自由 ” 。这句话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座右铭,只不过英文表达稍有不同: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 麻省理工学院: “Mens et Manus”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Mind and hand ” ,含义为 “ 思考与行动 ” ; 宾夕法尼亚大学: Leges sine moribus vanae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Laws without morals are in vain ” , 含义为 “ 立法离不开道德 ” ; 卡内基梅隆大学: “My heart is in the work” 含义为 “ 全心工作 ” ; 密歇根大学: “Artes, Scientia, Veritas”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Arts, knowledge, truth” ,含义为 “ 艺术、科学与真理 ” ; 普林斯顿大学: “Dei sub numine viget”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Under God’s power she flourishes” ,含义为 “ 在上帝的大能下繁荣富强 ” ; 斯坦福大学: “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含义为 “ 自由之风激荡 ” ; 耶鲁大学: “Lux et veritas”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Light and truth” ,含义为 “ 光明与真理 ” ; 芝加哥大学: “Crescat scientia” ,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为 “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 ,有人将这句话译成中文 “ 益智厚生 ” ,我觉得言简辞达,十分传神; 康奈尔大学: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含义为 “ 让所有人都能在此学到所有的学习方法 ” 。 上述大学座右铭的共同特点是许多来自圣经,而且特别重视真理。不过,我的一个同事却说 “ 真理 ” 太难了,他特别喜欢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Virginia Tech )的座右铭, “Ut Prosim” ,这是拉丁文,翻译成英语为 “That I May Serve” ,含义与 “ 为人民服务 ” 有点相似。 标签 : 哈佛大学 , 圣经 , 座右铭 , 校训 , 真理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送给大家四句座右铭:
dongzg101 2011-11-27 10:19
思想开朗,乐观积极,知足常乐,自强不息。 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这句话说明,超越自我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闯过 生死关、名利关、生活关和社会关!
1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座右铭
benlion 2011-11-20 23:16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 史蒂夫·乔布斯 学习是为了创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中国晚清是因为骄傲,看不到西方已经产生了新的文明模式,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又导致虚无,其实只有客观真实考察和研究西方和东方的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才能走向正确的学习与创新。 全球化,企业的跨国和全球化,社会的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产业、制造产业和金融产业、服务产业,只有为哪家企业制造产品或工作服务,以及在哪个区域的薪水和环境差异,却已经很难说是为哪个社会或地区工作了,在国内或在海外,比如,为跨国公司工作或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等。科研经费来源于税收,包括期刊、数据库产业和仪器、软件和试剂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农业机械、工厂生产线和消费产品等产业的税收;因此,中国有必要将期刊、数据库产业和仪器、软件和试剂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农业机械、工厂生产线装备等产业发展起来。 中国向创新型社会转型,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向欧美、日韩等学习,教育是一种规范化训练培养的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化知识和技能型人才,包括名师出高徒也是在名师培训出来的规范和模式里运作,还创造型和开拓型人才是思想上的非常规和行为中的实践体现出来的不同方式和模式,这些往往构成1)科学的开拓研究和市场的应用开发以及2)技术发明和品牌设计,中国在规范型SCI论文产量和加工型制造业GDP等常规型科学和产业上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然而,具有引领科学前沿和尖端技术的开拓研究和产生主要利润的技术专利发明和国际品牌设计等上远远落后,从而,在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产业经济上都处于产业链和信息链的下端而处于包括人力和能源在内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形态。 “祖宗留下来的”这种说法在华人世界里非常常见,但个人以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说法 - 这与品种论或种族论很容易联系在一起,何况文化不是基因,文化可以学习和创造,即使中国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朝代,每个朝代的文化都不同,这就足以说明祖先是很有创新能力,那时西方是黑暗的中世纪没有可学习的榜样,现在全球化世界还有远的欧美和近的日韩可以学习,应该更能够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和新体制。 注:这些博文中的“创新”指广义概念,熊比特的“创新”特指经济学的概念。
个人分类: 2011|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定信念——量子保密通信
whyhoo 2011-8-8 12:42
很久没去实验室了,今天在实验室呆了一天,觉得自己基本上适应了实验室的学习生活。和同学们进行了一些交流,觉得自己所从事的量子保密通信还是值得研究下去,虽然前段时间看得挺灰心的,但是还是应该坚持看下去。我还是觉得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功利。昨天和中科院的同学交流了下,他是天天呆在实验室的,这种学习精神很让我佩服。他所从事的是材料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很能静得下心来,我是深感惭愧啊!这段时间我还是逐渐静下心来看书了。记得《王选文集》写道他们从事激光汉字照排技术时大都有一种看破红尘的心态,我想你若想做些事情确实要做出一些大的牺牲才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我很早就将这句格言当作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像我所崇敬的曾国藩所做到的一日三省己身,一生为国鞠躬尽瘁,留芳千古,为后世所敬仰!世间浮华,竟让人醉生梦死,我当冷眼相看,笑谈人生!
1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Hans Poser在北师大都讲了些什么?
热度 1 gl6866 2011-7-14 12:50
此前 发了若干张关于Poser教授在北师大报告的照片 ,但这里我想简单介绍他的《从莱布尼茨到康德的德国启蒙运动》的内容。Poser教授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的报告学生们大多能够听懂。报告共分四个部分:1、什么是启蒙?2、莱布尼茨(Leibniz)、3、托马修斯(Thomasius)、沃尔夫(Wolff)和康德(康德)。Poser教授以这四位代表人物讲述了从1680~1790年这一百年间启蒙运动的历程。 那么什么是启蒙?根据康德1784年的定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从自我强加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人类的不成熟就是没有他人的帮助无法运用自身的理解力。也就是说,人类并非没有理解力,而是由于缺乏在没有他人的帮助的情况运用它的决心和勇气。敢于认识(敢于思考、认识)“勇敢运用你自己的理解力!”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 莱布尼茨被认为是启蒙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贡献包括三个基本原理,一、不可辨识者的统一性或矛盾原则;二、充足理由率;三、最佳原则或最好原则。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则给出了有关实体的新概念,即所有的(个体)并且只有个体才是实体。另外,莱布尼茨根据希腊-罗马自然权利原则(不伤害他人、各得其所、正直的生活),又增加了一条原则,那就是正义是智慧之爱。从理性主义出发,莱布尼茨给出了行动的概念:给定的情形——意义(手段)——目的。 托马修斯对我国的学术界是为不大熟悉的人物,他与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不同,他持有一种悲观主义的态度,另外他不是理性主义道上的学者,而走的是经验主义的路线。由于从现实经验而来,见到的社会阴暗面也就相对多些,所以有悲观主义色彩也就难免。他于1691到1696年分别出版了《理性的教义》(Doctrine of Reaseon I)和《道德的教义I、II》。前者主要主张运用简单和可理解的方式而非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方式向各性别和阶级的理性人展现何以区别真和假以及找到新的真理的道路。后者则认为这理性或道德方式中的爱的艺术,同时还要反对所谓非理性的爱。他所指的“爱”是个广义的,包括爱权力、爱金钱、爱女人等等。 托马修斯从经验主义出发来追问:如何克服作为主宰情感的非理性之爱?理性在这方面为何失效呢?于是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意志依赖于情感!因而靠推理或迫使情感不作为是不可能的。他给出的公式是:理性的爱——好的意志——意义——目标; 理性的爱——好的意志——积极的手段——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非理性的爱——恶的意志——恶的手段——不公正。 那么托马修斯给出的解放方案是,如果非理性的爱将被惩罚所威胁,那么意志就必须受到义务的约束。由于托马修斯的努力,把作为司法手段的酷刑废除掉以及烧死女巫的恶习。 接下来Poser教授讲到了沃尔夫,沃尔夫是莱布尼茨的学生。他们共同的遗产被称为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沃尔夫也是当年在德国叱咤风云的人物,有言必称沃尔夫之美誉。并且著述颇丰,他把莱布尼茨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同时又从伦理的方面对理性科学系统的实践哲学进行了重整化与系统化。他给出的基本道德律是,要想增加你和他人生活状态的完美,就意味着我们被我们自己的理性所确认。道德律假定理性人不再需要更深层次的法律,他的理性就是他自己的立法者。 基于这一点,沃尔夫提出“由于人的本性,所有人都是自由的”而且对于“权利和义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与此同时,如果某人不得不相信某事正确,是由于其他人说该事正确,……那么他只不过是个奴隶而已。哲学的自由存在在于没有压制使用自己的理性来进行判断。 最后Poser讲到了康德。上面说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都是持一种乐观主义态度,而托马修斯则比较悲观。而康德则把这二种传统引入其三大批判中。在1781年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在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的先验条件的范畴、直觉和形式等;在1788年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体提出伦理学的纯粹形式基础就是绝对律令,即“绝对律令”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之所以高于一切,不仅高于个体存在,也高于任何群体、民族、阶级、社会、时代的功绩和利益,高出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它所代表的是人类总体的生存。在1789年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则以美学和目的论的条件进行了论述。总之,在康德那里,只有一个依赖于绝对律令的理性决定才是自由的。因此,我们要敢于思考!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432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上善若水”新解
alick1 2011-6-22 16:4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无尤矣。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老子“道德经”的第八段,是老子“道德经”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老子用非常恰当的比喻,用水德(水的美好特性)诠释了上德之人(具有最完善人格的人)应该具备的心态和行为。“上善若水”成为中国千古铭诵的格言,在现今开放的信息化时代,仍然是追求人生境界人们的追求目标。我也以自己新的理解来作为自己端正心态,规范行为的座右铭。 具有最完善人格的人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为万物提供便利而不与万物相争,正因为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外来的抱怨,不会犯无故的错误。甘处别人不愿处的地方,几乎达到了“道”的境界(用言语难于表达的最高的美好境界)。居处善于选择的地方(摆正位置,善居卑下);心胸善于保持沉静(端正心态,深沉静笃);待人善于真诚相爱(人际交往,与人为善);说话善于遵守信用(言而有信,贵言诚实);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励精图治,为政之要);处事善于发挥所长(任用贤能,扬长避短);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因时而动,择机而为)。 老子所说的水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二是不争,三是居卑下。最完善的人格也要有这三个方面的美德。人的善(价值)要体现在利于社会,利于家庭,利于他人。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人,要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要尽自己的所能贡献家庭。上德之人的利还要及万物,要利天利地利自然,利人利物利苍生。要保护环境,关爱生灵,节约能源,不事浪费,利是善的根本,无利不为善,利是人生的价值。不争是水德的极致,是上德之人的心态所寄。不和他人争名争利争功是最难做到的。现今社会,天上不会掉馅饼,名和利有多少是不争得来的?所以守住不争的心态,是上德之人的修炼。要有不争是争,以利他为争的思想,以利他图自己的追求,以利他足自己的需要。不争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对自己的不争。不争荣华富贵,不争光宗耀祖,不争封妻荫子,不争金屋广厦,不争精食美脍等等。居卑下是水的崇高,是上德之人境界的体现。位卑者尊,社会上层的人(领导者富贵者)要位高心卑,心系天下,体谅下情,扶助弱贫,才能得到自己的尊贵。社会中层的人,虽无权势,但已温饱,要知足长乐,首善其身,上不攀权贵,下不轻贫弱,怀感恩心,行乐善事。社会下层的人(弱势群体)要位卑心尊,不抱怨尤,不忘责任,才能体现尊贵,实现价值。七个善是上德之人的行为,括号内是我的新解。 来源: http://hi.baidu.com/wanghdingq/blog/item/b79af3cd343f96500eb34573.html
个人分类: 人生真谛|0 个评论
[转载]向日葵族
xupeiyang 2011-5-24 06:31
向日葵族会善于发现微小幸福,在“ 向日葵 ”族的概念里,敏感与细腻不完全代表着多愁善感,对微小快乐的敏感其实是幸福的来源之一。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比 戏剧 更精彩,蕴藏在平淡里的小幸福才更值得珍惜。向日葵族没有太大野心,“ 知足常乐 ”一定是他们信奉的座右铭之一。他们相信欲望越少,越容易快乐。无法掌控的事情,带来的压力只能选择承受;可以掌控的事情,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给自己加压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5289.htm?pf=1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漫谈(37):从爱因斯坦的座右铭谈起
热度 19 sqdai 2011-5-17 07:20
爱因斯坦是大众崇拜的偶像,在科技界尤其如此。人们对他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阅历经常津津乐道。但是很少有人细想过:为什么他有这样大的成就?我很想与大家一起思考这一问题。今天就从他的座右铭谈起。 近日重读杨建邺教授所著的《爱因斯坦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从该书的后记中再次读到爱因斯坦的座右铭,在此与大家分享有关的故事。 先录下这一座右铭的原文: A hundred times every day I remind myself that my inner and outer life are based on the labors of other men, living and dead and that I must exert myself in order to give in the same measure as I have received and am still receiving. Albert Einstein 下面是钱宁院士的译文: 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我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的。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 许良英等人在《爱因斯坦文集》(中文版)中给出的译文如下: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经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杨建邺 教授在《爱因斯坦传》的后记里追述了这样的故事: 他的姨父钱宁先生( 1922-1986 )在美国留学时师从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 • 爱因斯坦( Hans Einstein , 1904-1973 ),曾是小爱因斯坦最得意的研究生(钱先生留美期间在高速非均匀泥沙输运动力学方面有突出的工作)。当钱宁决定回国时,小爱因斯坦把他父亲写的一封亲笔信赠送给了钱宁,钱宁珍藏了十几年,可惜在“文革”抄家时不知所终。 1973 年,汉斯 • 爱因斯坦的夫人以老爱因斯坦的座右铭相赠,钱宁在《老爱因斯坦教授的座右铭》这一回忆文章中述及此事,照录于下: “我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追随小爱因斯坦教授从事河流泥沙问题的研究,前后达七年之久。他的父亲老爱因斯坦是世界驰名的物理学家。 1955 年我从美国归来,临行前夕,向小爱因斯坦道别,他取出他父亲手写的家书,对我说,他父亲生前给家人写信不多,特捡出一封送我留作纪念。遗憾的是这份老爱因斯坦的手迹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失落了。 我和小爱因斯坦分手以后,即未见过面。 1973 年他获准和一些美国著名水利专家组团来华访问,不幸行期在即,他却因脑溢血遽尔去世。老爱因斯坦生前曾把他的一张座右铭送给他的儿子。小爱因斯坦逝世后,他的夫人复制了一份寄给我,作为对亡人的遗念。下面是这张座右铭的译文(略)。 …… 寥寥数语,充分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虚怀若谷的伟大胸襟和对人类的强烈的责任感。” 钱宁 先生一语中的! 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的这一座右铭出自他的文章《我的世界观》。文中他说: “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是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 老爱因斯坦说得何等地好啊!每个科学工作者(包括我自己)都应该反复吟诵、理解这些话。理解了这些话,你就走近了他的精神世界,就会恍然大悟:这位科学伟人缘何有这样辉煌的业绩! 谨以这一警世的座右铭作为我的关于爱因斯坦的系列博文的开篇。 参考资料 杨建邺,爱因斯坦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海南出版社, 2003 。 爱因斯坦, A ,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 1976 。 写于 2011 年 5 月 17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232 次阅读|34 个评论
自信:科学的灵魂,宽容:科学的土壤,开放:科学的翅膀
xuyue 2011-2-14 17:35
自信:科学的灵魂,宽容:科学的土壤,开放:科学的翅膀 自信:科学的灵魂,宽容:科学的土壤,开放:科学的翅膀 自信:科学的灵魂,宽容:科学的土壤,开放:科学的翅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托福116分是从“这里”开始的
热度 8 wangxh 2011-2-1 23:28
托福116分是从“这里”开始的
女儿这次托福考试得116分,开始俺没觉得怎么样,上网一查,很是惊讶,女儿真的很猛! 下面是女儿读高一时留在房间里墙上和壁柜上的“座右铭”: 当时打印时,漏掉一个n,否则可能拿下120分吧?O(∩_∩)O哈哈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26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网博客结构优化建议:1、博文回复后排位上升;2、博主可以跟贴
热度 1 scientister 2011-1-17 10:49
科学网升级后有很大改善,好。 还可以优化(更好), 我建议: 1、博文被评论后,至少在分类里面自动上升,这样,热点话题可以保留时间长一些。 2、博主可以跟贴,对原话题发表后续文章,而不是更新。这样,后续的观念更明显。 这样的“新博客结构”就结合了“论坛”和“博客”的优点。统筹兼顾了个人(博客特点)和集体(论坛特点)的优势。 我是牛人,我可以从一篇普通论文中发现更有价值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点。我的座右铭之一是:技术问题一般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你们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跟我讨论,一般说来,你不会失望的,会有惊喜。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16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循着大师的脚步
热度 1 pedestrian99 2010-5-9 16:09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涂光炽院士。早就听说他是双料博士(曾留学美、苏)、三院院士(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治学严谨,对其仰慕已久。他创建的地化所是国内外学者朝拜圣地,一直向往不已。虽然,先生于07年7月驾鹤西去,但考地化所的决心依然不减。08年考上地化所刘丛强研究员(师从涂光炽院士)的研究生,成为涂先生的隔代弟子。为了深入了解涂先生的点点滴滴,我在地化所到处寻访,追寻先生留下的痕迹,其中有一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深受启发。 走进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大厅,一眼就能看到各种矿物、岩石标本和各种宣传壁画,最吸引人的东墙壁上的巨幅壁画。奇特的倒不是壁画多么精美,而是图画上面的这些话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表达要言简意赅。这就是我所已故老所长涂光炽院士的一首座右铭。我站在壁画面前久久凝视,思绪万千。座右铭既是涂先生严谨治学的理念和学风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全所师生的勉励。 (2008 年 9 月本文作者站在涂先生座右铭壁画前凝思) 设想要海阔天空,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科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探索创新。正如已故著名科学家郭沫若先生所言 ,科学家特有的风格应该是异想天开。对于我们搞地学的人,地学的研究对象和实验面对的是广袤的自然界,地球的形成是四十多亿以前的事了,地球的形成要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四十多亿年,需要经过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些时空背景要求地学工作者的设想和思路必须开阔一些,就不要太拘泥于一些琐琐碎碎的问题,而要海阔天空地设想一番。涂先生人为,地学工作者要勤于思考,要善于联想、对比和推理,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一事一物。这样研究人员的视野才会更广阔。有人不禁会问:海阔天空的设想会不会导致不切实际的妄想、玄想?涂先生认为不会,他的八条座右铭是互相联系和彼此制约的。由于立论要有根有据,分析要客观周到,就不应当导致妄想、玄想。涂先生不愧是高瞻远瞩。我们在开展一项研究时,不要受思维定势限制,不泥古、不唯书、不唯上,一定要思路开阔,当然要实事求是。 观察要全面细致,不论是对我们这些搞地学的,还是其他学科,搞科研一定要进行现场考察或实验,要从考察和试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观察必不可少,而且,观察要全面细致,绝不能走马观花。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就在别人忽略的之处着眼的,试想如果当年没有弗莱明敏锐的观察,而将被青霉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扔掉,就不会有青霉素的发现。涂先生就是凭着实地考察、细致观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点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在这科学爆炸的今天,要想有所成就,细致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我们去发现,去创新则是不可能的。对我们刚踏入地学的人来说认识自然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搞地质就要在野外获得第一手资料,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其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涂先生的治学精神体现在点点滴滴,他的这句话,也适用于所有科研领域。 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前面的设想、观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通过野外的实地考察、现场采样,要解决问题还得从实验下手。实验提倡独立思考,熟练认识各种仪器性能、操作;准确掌握各种试剂配置;掌握可靠的实验操作方法、手段;并细心观察记录。然后根据准确可靠的实验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一定要客观,根据实际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还得全面周到,不能厚此薄彼,而遗漏重要发现。当年涂先生这样要求学生,今天我们地化所的老师以同样的要求约束学生,我们地化所之所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无不与此要求有关,这要感谢涂先生。 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 这三论很重要,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的最终目的是正确地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地学工作者,要揭示地质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出的看法,如果没有根据,又怎能自圆其说呢?推论要适可而止,你可以由此而彼的做一些推论,但要适可而止,不要推论推的过多。而结论是留有余地,涂先生认为固体地球科学涉及地球及邻近天体各圈层,上下数十亿年的历史,从目前的科学水平上看,我们理解的只是部分现象、事实、规律,往往有很多事情,自己看的不一定很全面,有可能有一部分是自己没有看到的,尚待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即未知世界很辽阔,将来会有的地方跟结论有一点出入。我们不一定能把问题看的那么准,那么全面,所以地学工作者切忌推论过早过多,结论也不宜太早,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满、说死。从这两句话可见,涂先生说话是多么的谦虚,做事是多么的谨慎,我们求学的年轻人应该秉持这样的精神。字里行间还能体现出,涂先生高瞻远瞩,预示着更多科学问题的发现、解决。这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更多的方向,也为我们做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达要言简意赅。言简意赅即文章要简明扼要、语言文字的表达要精炼,避免邋遢冗长。通过细致观察、认真实验、缜密的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些的科学结论,下面做的就是将前面的各种步骤,进行凝练汇总,组合成文章,展示自己的成果,以便让同行或其他科技工作者看。科研成果就像商品一样,既要实用、又要美观,这样才能吸引商家的注意,打开销路、卖出好价钱。语言文字的精练表达,如同商品包装一样,要精美、要圆满,对科学工作者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阐述自己的思路、成果和结论。无论口头还是文字表达,都力求简明、扼要、确切、中肯。这是涂先生严谨学风的重要标志,在科研当中,涂先生无时无刻都严格要求,正是这种平时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勤于思考、认真实验、周到分析;谨慎下结论、精练组织语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工作,逐步成为一代大师,为学界树立了典范。 涂先生自身对科学的敬业和献身精神,谆谆告诫我们广大学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远大的目标、广阔的胸怀及坚定的毅力。他对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殷切期望,要求我们基础扎实,根深叶茂;善思考、有创劲、有创见;在实践中提高,训练正确的思维,提高分析、综合与表达能力。这正是我们刚踏入科研道路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涂先生就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在我们的迷茫中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许多人眼里,涂先生高瞻远瞩,就像是位战略家,但他绝不满足于运筹帷幄之中,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亲临现场,用脚跋涉出一段长长地人生轨迹和科学纬线。八句座右铭,就是先生一生科研精神的写照,科学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我们要继往开来,循着大师的脚步,认真思考、踏实工作、缜密分析、谨慎论断、精练语言,相信最后成功一定会青睐我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年轻——生活哲学
gl6866 2010-1-9 12:19
按:今天打开邮箱,发现一位署名袁大姐的人来信。我与这位大姐 素未 平生,但他/她给我寄来了一篇题为年轻的短文,我觉得非常不错。特转抄于下,和大家分享: 《年轻》 这是一篇座右铭般的短文。 1990年9月间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乌尔曼所作的短文,这是一篇70年代发表过的文章。 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经常在谈话中引用《年轻》中的 词句,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他的办公室桌上始终摆着《年轻》的复印件。 此文后来竟成为许多日本企业家生活哲学的基础,他们将这篇文章装在随身的皮夹子里,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说:多年来,《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仅将此文推荐给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祝你们永远年轻! 全文如下: 年轻,并非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在,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清新。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习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弱和欲望的胆识和气质。 五六十岁的男子可能不饿二十岁的小伙子更多的拥有这种胆识和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下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心才使人佝偻于时间的尘埃之中。 无论六十还是八十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空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就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冰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二十岁。 但如果这台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一个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死于年轻的八十岁。 以下是那位袁大姐补充的:我认为这篇短文很好,只是最后一句我改为八十岁还像十八岁那样年轻。现转送给我的朋友,愿我们的无线电台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空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对自己一定要有自信,不要用消极的情绪困扰自己,什么我老了,我不行了,要用快乐的信息对待人生,生活就像游戏那样好玩,我们天天都在享受生活,我们永远年轻。 袁大姐 09.10.31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3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与小
toptip 2009-10-30 22:56
大处着眼,决定格局; 小处着手,决定成败。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领导座右铭
剑走偏锋 2008-4-8 11:27
现在不少官员信奉这样的座右铭: 要坚决地让群众满意的人留在群众中, 要坚决地让领导满意的人提拔到领导中来. 所以,多少年来,中国还一如以前的朝代,跑官盛行,正直敢言的人不得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0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