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家安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能被西方炒作概念牵着鼻子走--在2010信息城市高层论坛的发言
liufeng 2010-12-4 17:36
2010信息城市高层论坛重点探讨信息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对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由工信部,中国科学院 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参会者主要为地方政府信息主管,通行行业企业,和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的信息管理者和企业负责人。2010年12月2日举办。 在这次会议上,我应邀做了主题发言,详细阐述了三个观点: 1.信息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注意国家信息安全和整体土壤匹配的问题 ,不能被西方不断炒作的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概念牵着鼻子走。 2.中国企业不但应该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国际竞争。应加强理论研究,抢占商业,科技制高点。 3. 从我们的研究看,IBM智慧地球是个不成熟的概念,第一,没有解决物联网,云计算和传统互联网的关系,第二,智慧地球局限了互联网的发展范围,互联网必将越过地球,向更远的地方扩张。 在这次大会上,为了保持和谐,没有对IBM 智慧地球的抄袭问题进行阐述,相关内容请点击; 图示IBM智慧地球的抄袭和剽窃行为 发言全文: http://www.cctime.com/html/2010-12-2/20101221644119123.htm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稀土质疑折射中国话语权困境
antiscience 2010-11-2 21:49
稀土质疑折射中国话语权困境 新加坡《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yl/tx101102_002.shtml (2010-11-02) ● 阮永松   中日两国经济战略对话结束后,日本媒体众口一词地指责中国没有承诺扩大对日稀土出口。最近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日本媒体更是大肆炒作:中国控制稀土出口,扼杀日本经济命脉,因为稀土是攸关汽车、手机、航空母舰、巡航导弹等高科技产品的战略物资,控制稀土是扼杀其经济咽喉。   欧美也是随声附和。日本驻华大使甚至联合欧美大使对华施压,要求协调立场,联合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可是,另一方面,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价格为何成倍上涨?世界各国为何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价格飙涨却不置一词呢?   面对国际社会众口一词的质问限制稀土出口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声音在哪里? 中国已过度开发稀土资源   据中国稀土学会去年11月估计,中国稀土约占世界探明储藏量的31%,却占世界生产供应量的97%。由此可见中国稀土已严重过度开采。美国、俄罗斯、澳洲都有丰富的储藏量(中国稀土学会估计,俄罗斯稀土储藏量占世界22%,美国稀土储藏量则占15%)。   但是,面对中国大白菜般便宜的稀土,各国纷纷停止开采,将资源留予子孙后代使用。由于中国以白菜一般便宜的低价出口稀土,美欧日已贱价购进了40~50年的战略储备。而中国的储藏量却在近5年间急速下降,中国商务部上月中旬透露,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按现有生产速度,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 稀土开发带来严重环境污染   稀土之所以得名稀土,是因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而要提取这些微量元素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需要经过许多化学程序、大量用水才能提炼,废水包含了近百种化学药剂,其中还有放射性物质。   中国的稀土之都白云鄂博,正遭受乱采滥挖的严重侵袭,地下水严重污染,耕地荒芜、牲畜大量死亡。 在包头,包钢选矿厂尾矿坝对于周边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且尾矿坝离黄河最近处仅为10公里,尾矿坝的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专家指出,一旦出现地震或者大规模降雨致使尾矿坝决堤,尾矿坝的水流入黄河,严重程度料将远远超过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此事倘若成真,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将遭受灭顶之灾。 为什么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价,为什么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原因在于经济领域不能自由结社,没有独立的行业协会,而垄断国企又不会细算成本。奶粉行业如此,稀土业亦是如此,这直接导致稀土业的无序竞争。一些企业为了逃避配额许可证监管,甚至将稀土制作成茶杯玩具,或者当做煤炭废渣出口。中国的稀土开发现状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资源浪费,生产无序、竞争无度在在都是致命的问题。   稀土无序开发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内蒙古草原沙漠化、沙尘暴发生率上升。沙尘暴不仅威胁到首都北京,沙尘也吹到韩国、日本和台湾等地。   我建议中国电视媒体制作一些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区的环境灾难的视频节目,将废气、污水、癌症村的情况公之于众,在对外关系上一定可以缓和中国政府的压力。如果官方媒体不做,希望民间公民记者来做这件事。尽管这样做会使一些地方官员颜面扫地,但是这符合中国的环境安全和人民福祉。   由于中国没有独立的民间媒体,无法直接表达中国基层人民的声音,因此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总是吃闷亏。我希望西方不要无视中国的环境污染和中国人民的健康问题,不要得了便宜又卖乖、无休止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    作者是上海一家文化企业业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建嵘: 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brightzhang 2010-9-15 11:07
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在北京律师协会的演讲 作者:于建嵘   时间:2009年12月26日 地点:北京财政部礼堂   主持人:各位,近年来由于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腐败泛滥现象等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冲突加剧,仇官、仇富心理严重。因为环境污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违法行政、司法不公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诸如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等,大规模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律师代理的涉及群体性法律事务也有很多。那么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有些什么特征,律师如何办理这些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办理这些群体性事件案件过程中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避免法律风险?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请到了于建嵘教授为我们做题为《社会冲突与律师建设性作用》的演讲。大家欢迎!   于教授系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很简单。于教授的主要著作有《底层政治》、《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和《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批评》等等,于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将以当前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对策为核心,与大家今天一起分享他的成果和高见,相信于教授的演讲一定能给大家很多启发,引发深思,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收获。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于老师为我们讲课。   于建嵘:大家上午好!我实际上是1987年的律师,做了八年,现在在社科院农村所工作,所以没有再从事律师的业务。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实际上原来想叫《让宪法成为社会稳定的底线》。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就是想对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还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中国社会已进入矛盾冲突的多发期,中国将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关于中国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社会会发生很大的社会动荡。这个观点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议论的就比较多。认为中国在2009年和2009年以后会发生动荡的包括伍凡先生,包括一些英国国外的主流媒体。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在《财经》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在我看来,中国社会虽然会发生很多问题,但是总体上是稳定的,2009年应该不会发生社会动荡。也就是说,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存在,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结构,社会动荡离真正发生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最近我访问了中国一批退下来的部级干部,其中一位曾是中央的一个核心智囊部门的核心人物。他有这么一段讲话,他说“你认为中国社会不会发生动荡,我认为一定会发生动荡,而且时间不会太久”。我还访问了一些重要的在职领导干部,他们也有这个结论,说中国的社会动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真的会这样吗?我自己也感觉到越来越迷惑,所以魏大忠律师和魏汝久律师请我到这里和大家交流的时候,讲实话我有点底气不足。这个问题我在国内外讲了一年,包括在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和中央党校,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底气。为什么?因为我访问了这些人之后,他们的判断在影响我的认识。我在想他们为什么认为中国一定会发生动荡呢?到底应该怎么办?前两天有一批律师到我家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假如一些主要的精英人物都认为中国会发生动荡,我们这些法律人士应怎么办?我们当时的结论是宪法是维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底线。所以我今天临时把这个题目改成了《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想和大家讨论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寻找社会稳定的底线,这个底线又是什么?   实际上年初的时候,中央的有关领导人也曾经认为2009年的日子不好过。虽然今天是26号,再过四天这年就过去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目前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严重。这种社会形势最直接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事实上,从1993年到2006年,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到了90,000起,2007年、2008年包括今年都超过了90,000起。最关键的是特大群体性事件的增加。这些增加的确在动摇执政者对国家的判断。表面上看我们有很好的楼建起来了,有很好的公路开通了,大家好像感觉到莺歌燕舞,但实际上有这些事情在动摇执政者对中国前途的判断。   我首先要和大家探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几年我曾经对中国群体性事件做过简单的分类,大约可以分为维权、泄愤和骚乱这三种类型,而维权活动又可以分为农民、工人和市民这三部分。   我先重点分析一下维权活动中工人发生了什么,农民发生了什么,市民发生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的特点进行一个简单概括。   当前中国农民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这本书我调查的是湖南的农民,写的是2004年以前的中国农村。我想回答一个问题:2004年以前中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农村2004年以前主要是抗税斗争。(放PPT)这是我2002年在湖南农村调查时拍的照片,当时说坚决打击抗粮、抗税、抗合理上交的不法分子。抗粮,大家知道指不交公粮;抗税,指不交国税或者地税;抗合理上交就是抗费,不交各种名目的税外收费。后两者我们简称为税费问题。(放PPT)这是2002年我在江西农村拍的片子,它是政府在宣传“皇粮国税不可抗拒”。(放PPT)2002年12月22号,我在湖南农村调查的时候,拍了这副图片。它说的是什么呢?这批农民在组织农会。当年毛泽东组织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方,离这儿不远。这儿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叫夏明翰,说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个地方所有的农民都会告诉你这句话,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某某某,还有后来人。我在这个地方曾经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组织农会?他们告诉我,组织农会就是要和地方的贪官污吏抗争到底。当中我心中充满了震撼,回来之后我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标题叫做《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我提出来,天下可忧的在民权,天下可惧的在民怨。这么多农民因地方的贪官污吏而产生民怨的时候,你这个政权要思考它的风险在什么地方。   报告出来之后,社科院以要报的形式报给了中央。后来中央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在2004年的3月5号,温家宝在两会期间宣告取消农业税。宣布之时,所有的人大代表站起来向他鼓掌。   农业税费的取消实际上与当时的湖南农民很有关系。(放PPT)这个人叫彭荣俊,他是当时组织农会的领袖。2008年12月6号,他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农民英雄。我今天想讲一句话,中国的政治改变并不一定是由于中央政治理念的改变,不是由于领导人的爱民或者亲民,而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压力。当时中央分析,这种社会压力下,征收农业税所获得的利益和成本相比,还不如放弃农业税,从政治上、经济上考量之后,中央才做出了这么个决定。农业税取消时,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农村问题解决了,我告诉你没有解决,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放PPT)这是中央焦点访谈的一个数据统计。每天都有许多人打电话到焦点访谈去投诉,它专门有人记录这些投诉。我和它有个协议,它让我进入所谓的绝密系统,进去就会知道今天有多少人在告什么人,打什么官司,发生了什么问题;我每个月要给它提供两份报告,告诉它最近中国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根据对焦点访谈电话系统资料的观察,从2004年6月开始,土地问题成为了中国农村的焦点问题。   我们先分析一下农村土地问题有什么特点。2004年9月2号,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说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焦点问题。   首先双方当事人发生了变化。(放PPT)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省委书记被包围起来的一起事件。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想去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没想到农民把他认出来了,为了抢救他动用了武警。你们看一看这副图片,就会发现这是一些什么人?老年人,老年妇女。我在调查中国农民抗税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妇女,她的父亲被打死了,她家只有这一个闺女,所以她来抗税。而农民土地问题,你会发现大量的妇女和老年妇女走到了第一线。什么原因?两个。我曾经去访问她们,她们告诉我,第一,我们是老年人,我们要为子孙万代留下一块土地;第二,地方官员不敢对我们老人采取措施。所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她们是软实力。你不要看这是一些老年人,地方政府的确怕她们,它不怕年轻人站到这里,拖你一下没关系,这个老人一拖可能到医院去了。   其次控告的对象也发生变化。农民抗税的时候主要控告县乡政府,而农民土地问题则控告市政府、省政府,一直控告到中央。   再次地域也发生了变化。农民抗税的时候主要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农民土地问题则主要发生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抗税主要发生在边远的农村,而农村土地问题就在城市的周边地区。   最后方式也发生变化,农民抗税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你找不到人,见不到人,而农民土地问题他主动地走到你面前。   农民抗税的时候,中央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动用警力去收税费。农民土地问题,现在中央没有明文规定说可以用警力,但是地方政府往往以所谓社会重点工程等为名大量使用武力,包括特警和武警。所以农民抗税和反对征地时的暴力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外力介入程度也不一样。   农民抗税费时,很少有外力介入的;但是农民土地问题大量的外力介入,主要包括律师和黑社会两种势力。大批律师介入,我分析了两个原因。第一,这些年来,社会的公民教育、维权意识、公共知识分子、公共律师大量产生,他们介入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第二,农民抗税费时,你去代理官司收入很少;而农民土地问题,可能会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我不认为经济利益是错误的,但现实是很多律师介入农民土地问题,是由于农民土地问题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律师费用。   另一方面,黑社会介入中国农民土地问题也很严重。今天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土地案件都有黑社会的背景。黑社会势力现在什么事都敢干,甚至真的开枪打农民。最严重的如2005年6月定州事件。定州市委书记动用黑社会抢农民的土地,现在判刑了。我曾经去访问他,我说你做一个共产党的市委书记不容易,你可能要请客送礼、开后门,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才做一个市委书记,你怎么会动用黑社会去抢农民的土地呢?这个市委书记这么回答我:他说我很冤,我并没有组织黑社会,没要黑社会去,只是这个公司说你政府不能解决,我试着办行不行?我当时答了他一句话,“你去做吧”。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真的会用黑社会真枪实弹去打农民。这个市委书记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去做吧。我发现这句话真是说不得,说了麻烦就大了。   2008年3月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先生向外交部、社科院提出来要访问我。我们社科院很紧张,因为一般情况,一个国家的大使不会来访问人。单位做了一个预案,和你们律师一样的开会,组织一帮人猜猜他可能问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最后他来了,我们所有想到的问题都没有问。他问了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说2007年在你们中国有三个地方的农民宣告土地私有,假如有一天,中国的农民都宣告土地私有了怎么办?我当时一听头就大了,因为我们的预案里面没有这一条。(笑)我回答他,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90%以上的农民还没有这个观念。我没有告诉他一个内幕,这其中一件是我们一个非律师的法律工作者策划的,这个人很多人都认识,其实他策划这个案子的时候,就把材料给我看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三个地方农民宣誓,就说明其他农民有一天可能也会走到这个地步。   农村问题的最新发展,一个是对地下资源的掠夺在增多。大家可能知道2009年12月12号又打死了四个农民,也是真枪实弹地打,就是为了抢夺地下资源。第二个是林权纠纷在增加,我们分析五年之内可能都会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林地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第三,农村的环境问题也在增加,并且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工业性的污染发展到资源性的污染,也就是因采矿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力发电等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   上面讲了农民问题,现在讲工人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也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写的是安源煤矿当年毛泽东搞工人阶级运动的地方。共产党真正搞工人运动的地方就是安源煤矿,在这儿成立了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人组织,建立了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人支部。中国共青团、少先队都与安源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到过安源。这儿我调查了四年写了一本书,就是安源工人他们在干什么。调查发现,工人问题和农民问题比较而言更加复杂。它因国有单位改制,拖欠工资等等原因比较分散,不像农民60%以上都是土地问题。工人的抗争方式也是上访、静坐、罢工、游行示威、堵塞交通。最新的两个很重要的抗争方式:散步和旅游。(放PPT)你们看一看,这是2009年4月3号保定市的工人到北京来散步。保定市到北京市137公里,我知道消息赶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快走到徐水县的收费站了。当时北京很紧张,石家庄很紧张,保定市很紧张,派了大批的人和工人谈判,说你们不能这么到北京去。工人回答说我们到北京旅游错了吗?没有错,哪条法律说我们不能到北京旅游。劝的人又说你们不能这么多人到北京旅游。工人马上回答他们,哪一条法律说这么多人不能到北京旅游啊。再说你们不能这么走到北京旅游。工人说我没有钱怎么不能到北京走去呢。形势非常紧张,最后保定市没有办法,当场向工人表态,说你们的问题我们都解决。工人说我们现在没有问题了,我们只是旅游的问题,你看我们没有拿上访材料,没有打标语口号,我们没有问题,我们不上访,不告状,我们旅游。最后当场表态把他们的公司董事长抓了,这些工人才回去。散步大家可能知道最早是厦门,实际更早的就是安源煤矿。我对安源煤矿产生兴趣就因为此。有些老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没有人理他们,到法院起诉不立案,打报告给公安局说我们要游行示威,公安局不理。最后这批人到北京来上访,因为超过了五个人,抓了一批人。最后没办法,他们约定在一天两万工人同时走进了安源所在的萍乡市,萍乡是一个地级市,两万人在马路上散步是什么概念?对于这种合法与非法与否很难界定的行为,我们最近也在进行研究。   更严重的是,工人问题暴力化趋势在增加。2009年7月24日通化钢铁发生了罢工,把总经理打死了。之后不少地方的老国企打出了标语口号,其中一个叫做“通化老大哥在行动,我们怎么办?”吓得很多国有单位改制工厂的老板不敢上班。为什么?怕打死。这个事情之后我连写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我讲《劳资和谐需要制度建设》。全国总工会9月份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培训班,把全国各个省市的总工会主席、研究室主任叫到浦东去学习。我去讲课,工会的人都提出来,为什么现在工人不听我们的话了?我说凭什么听你们的话,你们不代表他的利益,他怎么能听你的话。现在闹事了,你们才想到为什么工人不听你的话了。我们判断,工人暴力化趋势在一个阶段可能会明显,原来已经好像解决了的问题又会重新出现。安源煤矿早几年闹了,已经停下来了,现在又开始了。安源工人现在又是散步,又是旅游,各种活动又开始了,原来的历史问题重新掀起。   出租车罢运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最典型的发生在2008年的11月的重庆。重庆的市委书记当时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他见了这一批人,一件他表态说你们的份子钱减下来,你们可以建立你们的工会。他一表完态之后,全国一片叫好。但是还有两个问题。第一全国其他地方怎么办?国家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表态?2008年11月10号三亚市也发生了出租车罢运,当地市委书记叫江泽林,是我们社科院农村所毕业的博士。他很紧张,不知道该不该见,但他没有办法,必须见。重庆的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你只不过是海南省的省委委员,你能比过他吗,他都见了你不见。后来江泽林不得不去见这些人,也不得不表态。但是中国出租车行业能真正代表司机的工会能不能建立?当时我们很少几个人在北大法学院开了一个会,我就提出来,根据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对中国现在高层人士他们执政理念的分析,我认为不会,他们最怕的就是这个事情。第二重庆的出租车行业能否就此健康发展下去?现在情况有些变化,所有的领导不再见这些人了。而被判刑二十年的黑老大黎强,被指控的罪状就涉及到组织重庆“11.3出租车罢运”。   2008年以来教师停课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教师很聪明,没有一个教师说我们罢课的,他们只叫停课。为什么发生?主要的原因在于有关法律规定教师的工资不能低于同地区的、同类型的公务员的工资,这一点做不到。最新情况是由绩效工资不公平引起的。   对于工人问题,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国有单位改制,劳资冲突将是工人问题的关键。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资冲突应该是工人将来发生的主要问题。   对于市民的问题,我没有做专门的研究。我有一个读博时的师妹,现在是党校老师,她的博士论文就专门写市民维权的。今年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的四个博士答辩,我去了,有三个博士写的都是市民维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市民维权了,根据他们的研究,房屋拆迁问题是市民维权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房屋拆迁发生的纠纷最严重的是甘肃陇南,去年11月17号把市委砸了。我们分析市民的维权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会增加,大家要密切关心。最新的事例是昆明螺丝湾拆迁引发的较大群体性事件。我前不久专门到了昆明,想去了解螺丝湾发生了什么。   对于工人、农民、市民的维权行为,我前面讲了不同的情况,现在对其特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第一,我认为市民维权就是为了利益。不论工人、农民或市民,维权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维权是利益之争,不是权力之争。简单说要钱不要命。他只是要钱,不要你的权力,不是要你的官位;要钱也不是要命的要法,不搞革命,只是争钱。还没有人走向街头说共产党必须交出政权,地方官员必须交出政权。没有人提出来像文革一样造反夺权,哪怕把你的政府砸了,也是争利,而不是要你的权力。不是说把你政府砸了,我们再建立一个新政府,没有人做这个事情。利益之争是现在工人、农民、市民维权活动的主要特点。   我讲一个故事,2007年中国的广东发生了很大的问题,汕尾市有一批农民组织了抄家队,抄谁的家?抄村干部和乡干部的家。为什么抄他们的家?说你们把我们的地卖了,所以我们抄你的家。吓得很多乡干部、村干部往外面逃。当年5月7号我陪一个国家领导到广东去调查,5月8号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向国家领导汇报。他说我们广东省这几年发生了很多问题,但是省委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认为这些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呢?就是用人民币可以解决的问题。(笑)这句话好笑,但是我认为他讲对了。当天晚上我约了南方周末和南方日报的两个评论员,我说在我看来,像张德江这样的中共高层领导人认识到了中国目前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益之争,争利不争权,这一点是我们判断中国目前发生这么多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关键所在。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规则意识大于了权力意识。(放PPT)这句话是这个人说的,她叫裴宜理,是世界上有名的一位政治学家。她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叫《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说1989年以后,我们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要崩溃,但是20年快到了,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崩溃。西方人一旦看见中国的民众走向街头就欢欣鼓舞,说共产党又要崩溃了,但是过了几天他们又回去了,为什么呢?她说我们西方的学者都没有判断对,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我们不了解中国的老百姓在想什么。其实中国的老百姓走向街头和我们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人走向街头讲的是权利,而中国人走向街头的讲的是规则。   这句话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你就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走向街头?中国老百姓会说,你答应给我十块钱,为什么你现在只给我五块钱,你讲话不算数。你的法律说了村民应该选举,征地应该经过村民同意,现在怎么又不搞选举,不经过我们同意把我们地卖了,你地方政府不按国家的法律办。总而言之就是你讲话不算数。那么西方人走向街头会怎么说,他说给我十块钱凭什么?根据人权,根据自然权利,应该给我一百块钱,规则错了。   中国老百姓现在大量的行为,我称为以法抗争,它按照你的法律来抗争你,而不是说法律本身错了。很少有老百姓会说法律错了,说的是我们这些人。你北京上访村去,你会发现访民常常复印大量的文件。他最多说地方政府的规则违背了中央的规则,没有人敢挑战中央的规则。裴宜理认为这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崩溃的关键。她说假如有一天中国的民众普遍认为规则错了,你这个政权就危险了。因此,裴宜理说共产党身在福中要知福,你的老百姓太好了,你的老百姓只是说你没有按规矩做,你只要按规矩做,他还会拥护你。裴宜理在2008年的7月请我到了哈佛大学,我们讨论了一个礼拜,写了一篇文章,你们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叫做《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于建嵘对话裴宜理》,发表在《南风窗》。昨天的《南方周末》又发表了我和裴宜理一个新的对话,标题叫做《中国政治的活力和困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它还能活多久?   第三个特点叫做反应性大于进取性。这个观点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说中国的老百姓的问题,是你不找他的麻烦,他一般不敢找你的麻烦。比如拆迁,他老百姓会说你怎么拆我的房子,你怎么拆我的房子不给我赔钱。哪怕他明知道这个拆迁有好处,也绝对不敢找你说,你怎么不拆我的房子。就是一般你不找他的麻烦,他不找你的麻烦。   第四,目标的合法性与行为的非法性存在一个模糊的地带。中国民众的维权活动,大量的活动是在一个合法性模糊的地带。以上就是目前占中国群体性事件80%以上的维权活动的特点。   那么2009年6月17号湖北石首发生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武装精良的部队,在街头被老百姓打得丢盔弃甲,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和我们前面讲的维权活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我称为“社会泄愤事件”。取这个名字给我惹了很大的麻烦,还“双规”了(笑)。2007年10月30号我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做演讲,我讲中国目前发生了一种新的群体事件,它和维权活动不一样,我当时第一次将其称为社会泄愤事件。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参加者没有利益诉求,主要是老百姓对社会发泄心中的怨恨。他们对什么不满?对公权力和有钱人不满。第二个是没有组织动员,来得快,去得也快。   11月8号我一回到北京,麻烦来了。手机一打开,接到一条短信,我们所的党委书记给我发的,叫我回来之后马上与他联系。我就给他打电话,我说书记我回来了,你有什么事?他说你回来了吗?我说刚下飞机,还没进海关。他说你马上回单位来。我说什么事情?他说很严重的事情。我说明天来行不行?他说不行,必须今天来,必须第一时间赶过来。我们单位是不坐班的,不去根本没有人管你,平时我一年难得去几次,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顺访社科院,顺便去访问他一下。(笑)但是他这一说没办法啊,我听了感到很严重啊,我又拿人家的工资,没办法背着包就去了。一进我们单位,见了我们书记,我说书记什么事情?我们书记拿了一张纸给我看,是有一个部门,专门给中央打小报告的部门给中央领导写的一个报告,标题叫《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在美发表演讲》,第一句话叫于建嵘说中国发生一个什么泄愤事件,主要是由于对公权力和财富的不满,就是仇官、仇富,大概三百多字。有一个刚从地方到了中央领导,在旁边做了个批示。他批得很好,很委婉,叫建议社科院与于建嵘同志谈一谈,著名学者要注意影响,签了个名。这一搞麻烦了。   这个报告到了我们单位,就是大事,单位的大领导又不在,秘书很生气,在旁边做了个批示,农村所好好和于建嵘谈。(笑)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是拥护我们政府的,哪有愤可泄呢?!既然人民没有愤哪有泄愤事件呢,你不是胡说八道嘛?我们领导就说叫你不要乱讲,你到处乱讲(笑),现在不是麻烦了,你看看。我说这有什么麻烦呢。他说怎么还不麻烦,中央领导批示要我们跟你谈,我们必须要和你谈,而且所有谈话记录要回覆到中央去,这是一个规矩,你不谈怎么办?我就问我们领导,我说你看过我的演讲稿吗?他说没看,你这个家伙到处做演讲,从来不给领导看演讲稿。(笑)我说你听过录音吗?他说没听,你在美国讲我到哪里听呢。那我说不谈。他说为什么不谈?我说你们的祖师爷毛泽东说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在美国讲了三个小时,凭什么三百个字我就和你谈,不谈,要做调查,没调查不谈。我就躺在那个沙发睡觉了,我说倒时差。我们那个书记讲话轻言细语的,我一不谈,书记麻烦了。最后所里党委一开会,开完之后书记来向我传达了一个决定,说党委讨论了,你说现在不谈也有点道理,我们搞社会科学研究的人还要讲道理,那么好,党委决定,你可以今天回去,但这个礼拜之内不能离开北京,随叫随到。我说那不是“双规”了嘛。(笑)。等了五天,书记给我打电话,因为他知道我最喜欢到处跑,哪个地方发生问题,我都想去看一下,所以他知道把我关到北京不准走我心里很难过。我说书记怎么样了可以谈了吗?他说不要谈了,我说为什么不要谈了?他说我们从伯克利大学的网站上把你演讲的录音下载下来了,请了一个懂湖南话的人(笑)把这个演讲录音变成了文字,我们党委都看了一遍,我们认为你没有错,你是个忧国忧民的好同志(笑,掌声)。听完这个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我在伯克利的演讲,《南方周末》和南方报系很多报纸都讲了。   现在社会泄愤事件是大家通用的概念了,新华社、人民日报都用。特别去年发生“瓮安”,今年发生“石首”之后,很多人开玩笑,说于建嵘你有先见之明,你发明一个定义,发明一个概念,你了不起。实际上我没有先见之明,中国早就发生这个问题了,只不过是大家没有注意。   我最早注意这个问题,是2004年10月18号重庆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姓于的挑夫在挑担换肩的时候撞了一个姓郑的妇女,这个妇女就骂这个姓于的,说你瞎了眼啊,挑担都不会挑。于挑夫在外面也做了很多年了,心里想开个玩笑把事情过去了,他就说我怎么瞎了眼啊,我的眼睛在前面,你是在后面,后面的眼睛瞎了,前面的眼睛没瞎。这一讲麻烦了,姓郑的的老公过来了。老公甩了姓于的一巴掌,说你撞了人,你还不认错,你还强嘴啊!姓于的把担子一放,把扁担一拿,说你怎么打人呢?我撞了你,撞伤了你,我把你送医院,撞坏了你的衣服,我赔你的衣服,你凭什么打我呢?这一下就发生争吵。一吵之后,老百姓从四面八方围过来,说对啊,你怎么打人啊?你城里人什么了不得的,怎么打人呢!   这个老公讲了一句让他后悔一辈子的话,他说我是国家公务员,打了你又怎么样呢。(笑)麻烦了,老百姓越来越多,公务员又怎么样了,很多人围过来看,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发生什么事情了,一问,说不得了,一个国家公务员打死了我们一个“棒棒”“(重庆话“挑夫”之意)(笑),还说白打死,那怎么行呢!所以老百姓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事情到了派出所老百姓包围派出所,要派出所交出尸体交出凶手。派出所说没死人。谁说没死人,都说死了人。最后把派出所砸了,砸完派出所之后,说派出所归政府管,干脆把政府砸了算了,又把政府砸了。   这个事情发生后,在北京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带了一帮队伍去调查。当时我们也想这么一万多人把政府砸了,是不是像原来说的有黑社会。但调查发现,根本就没有,非常偶然。   事情经过的发生,就是那么个小事,突然来了,打完之后都走了,回去喝酒去了。(笑)我们当时还想到底有没有动员,结果发现没有组织,不但没有正规组织,也没有黑社会,什么都没有,就是非常偶然的。最关键一个问题,这批人与这个事没有关系。当时抓了一批人,我们去问,你们认识姓于的挑夫吗?不认识。你们认识姓郑的吗?也不认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要去砸政府?说我们要为我们死去的挑夫报仇啊,我们要为他主持公道啊。我们又问,你们这个公道是怎么来的?他说就是当官的人打死我们的人还不当回事,我们不为这些老百姓主持公道,谁为他们主持公道啊!   接着马上又发生了一起新的事件,2005年6月26日在安徽的池州。有个老板开着部车,挂的是江苏的牌照,在一个路口撞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刘亮。老板车子停下来了,司机很紧张,但是发现刘亮站起来了,开车的心态你们知道,先是很紧张,一看到站起来之后声音嗓门就大了。就骂这个孩子,说你走路怎么走的,刚才我不踩刹车,不把你撞死了嘛。刘亮是高中生,人很高大,但吓哭了,说你撞了我,你还怎么样,就扑到车子上。两个人就撕扯起来了,刘亮就把反光镜那个地方扳了一下,可能扳过来了,车里面几个人就围过来把他拦开。这时候来了两个踩三轮车的人,围过来说你撞了人,不送医院不抢救,你还怎么样啊,怎么还打人啊!司机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不是没有撞着人嘛,不是好好的嘛。这个老百姓说那怎么知道好的呢,不送医院,不照一个片子,怎么知道好的呢。现在好,等一下不好怎么办呢!这时车里一个乘客讲了这么一句话,说不是没撞死人嘛,就是撞死了人,在你们安徽也就是赔三十万嘛,有什么了不得的。麻烦了,老百姓越来越多,外面的问里面的人发生什么了。不得了,江苏的老板开着车撞死了我们一个孩子,还在尸体上踩了两脚。(笑)还说安徽人算什么,不就是死一个人三十万嘛。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了池州,老百姓说安徽人民算什么,胡锦涛还是安徽的。(笑)那怎么办呢?砸他们的车子,把和他有关系的一个超市全部抢了,到了派出所砸派出所。   凭着这两个案件的调查,我当时心中产生了一种疑惑。我在想中国社会是不是发生了某种变化。一听你是当官的、公务员,一听你是有钱人,就心中充满了怒火。参与者与这个事情没一点关系,他们根本不认识刘亮,也根本不认识开车的这个人,更不认识那个开超市的老板。他们心中就是知道有钱的人压死了我们的人,欺负了我们没钱的人。调查完之后,我开始在想,这种事情和维权活动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能不能用一个新的定义界定?我想来想去就想到怨恨、愤怒。所以后来我称之为泄愤事件。   泄愤事件的第三个特点,是没有权威信息。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短信,现时代的中国已经没有了权威信息。(放PPT)这是2006年8月在浙江瑞安市。瑞安是温州下面一个不大的城市,但是很富,这个人跳楼了,她是什么人呢?是一个学英语的大学生,嫁给了瑞安的一个做模具的老板的孩子。灰姑娘嫁给了白马王子,她应该幸福地生活着,但是她跳楼了。她一跳楼老公就报案了,公安局一看说这个不就是自杀嘛,她家属不同意,特别是她学生不干了。学生把这幅图片贴到了网上,在网上问了全国人民,浙江人民、温州人民、瑞安人民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么一个漂亮的女人会自杀吗?(笑)全国的网民马上回答不会。(笑)她怎么能自杀呢,你看她那么漂亮,那么充满阳光,眼神都在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她怎么会自杀呢!所以有很多网络上的人在分析,她应该是他杀,那么怎么杀的?应该这么杀的,杀了之后这么丢下去的。她的学生一看分析,全国人民都说不是自杀,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要为老师主持公道。怎么主持?(放PPT)你看上街砸他们家工厂,冲政府。   所以我说,现代科技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态。很简单,你戴一个很好的手表,大家手机都有拍照的功能,给你拍个照片上网了,说这个人是国家公务员,是个某某领导,凭他工资怎么能戴一个几十万的手表呢?网上开始搜,一搜你祖宗十八代都搜出来了,你老婆在干什么,你儿子在干什么,最后得出结论——贪官。这个结论可麻烦了,原来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凭块表告贪官,市委书记看了可能说声无稽之谈。现在老百姓只要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观点,说你是贪官,你的麻烦就来了。不要以为你的市委书记不查你,老百姓就会放过你了。不会的。老百姓开始说,这个人是贪官,为什么他们市委书记不查他,开始把市委书记又要搜,这个市委书记是干什么的,一搜两搜,发现这两个家伙原来在一起做过事。这个市委书记一看不能搜我呀,还是搜他吧,查他。(笑)所以市委马上就决定立案调查,老百姓好不查我啊。一查果然不错,贪官。现在人不经查啊。(笑,掌声)有网络之后,你要害人也很容易,我们开会的时候,你买一包很好的烟给他,两百块钱一包,他进来开会坐到这里,把烟送过去,再拍个照片,又上网了。你一个国家公务员你怎么能抽这么好的烟呢?一查同样的故事又发生了,贪官。前不久一个检察长开部好车,网上一查麻烦了,又有贪官之嫌。所以有了网络,它马上会把一个“细枝末节”变成一个公共事件。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利用网络这个力量,可以先把一些腐败现象先变成公共事件,再变成一个法律事件。我经常在思考,现代社会的科技已经改变了很多政治生态。今天来了一个上访的农民叫张居正,有一次我在政法大学做演讲,他带了一个包去,拿出了一个像一个录音笔的东西,我问他是什么?我以为是录音笔,这个东西我们多的很,这不是,还有针孔摄像机!我一看很惊讶,我说你这个家伙是不是搞特工的(笑),他说什么搞特工,我买的,我到中关村200多块钱买的。我不相信,他告诉我真的是买的,我给他钱,说这个卖给我了,他隔两天又帮我送一个过来,还告诉我还有钮扣那么大的东西,多少钱?两百多块钱。我当时很惊讶,到了中关村去,果然不错,到处这个产品,什么手表、钮扣什么都有。所以我现在和人家谈话,首先看他带笔了没有,(笑)这个钮扣对不对,为什么?没办法。原来这个都是高科技,尖端特工才有的,现在老百姓都可以使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用上了。   我曾经讲过自从有了复印机,就改变了中国农民与政府的关系。你们可能知道,找你打官司的农民,口袋里复印了很多中央文件。你们不要小看复印机,假如没有它,农民跟政府的关系就不一样。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当时在湖南调查,那些湖南农民走到政府那里去,会把文件拍到桌子上说,你反对中央,我们才是中央的政策执行人。那个政府很惊讶,说我们什么时候反对中央?农民说你看看中央文件说收税不能按人头收,你怎么按人头收呢。那个政府官员一看真的有,很紧张,麻烦了,你什么时候拿到这个文件了,我怎么没看见?他可能打麻将去了(笑),而老百姓他打官司,他天天琢磨这个事情,很多老百姓复印的文件有时候比我们律师还多。假如没有复印机,农民敢不敢说这句话?不敢。你把文件放到某某领导桌子上,那个领导把桌子一拍,伪造中央文件。你不管抄得多好,总会抄错一个字吧。   我在湖南遇到这么一个农民,我书里写他是农民宣传家。他是一个什么农民呢?这个农民我没见他之前,我想象他是能说会道,相貌堂堂的。我见了他之后,发现他是一个老实的不能再老实的农民。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当时收税费的时候,他在广东打工,不在家,地方政府官员把他的棺材抬走了。他回来听说棺材抬走之后,工也不打了,买了一个扩音器,买了一个录音机,把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叫人读了录下来。从此以后,他就是每天挑着担子到你政府门口去放,你到什么地方收税,他什么地方放高音喇叭,中共中央减轻农民负担文件,搞的那个地方官员特别恨他,但是又没办法对付他,因为他宣传中央政策啊(笑)!   我曾经去问过这个农民,你为什么要用录音机录下来?他说第一我年纪大了看不清,我说话不流利,每次读我很麻烦;第二最关键的问题,我请老师录下来,录下来之后,我告诉地方政府,我这个文件录音带很多很多,我放在很多地方,你们不要想对付我,因为我没有讲错一句话,都是这个中央政策那个文件。就算将来有一天他要抓我坐牢的时候我也不怕,我有证据啊,我没有乱说话啊,我一句话都没有说,都是中央说的。(笑)不要小看这个东西,我写书的时候对他做了很多访谈,深刻地认识到农民的智慧和农民利用国家法律对付不法政府的勇气。假如没有复印机,他敢说吗?没有这个录音机,没有这个录音带,他敢去宣传吗?他不敢。因为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说你伪造中央文件,你搞反动宣传。所以我们律师这方面有的还不如农民呢。我一再建议大家,要多利用现代科技,不一定需要我拿出来作证据,但我起码要保护我自己,我当天讲了什么,我有录音录像。   第四个特点,无规则底线。前面我讲维权活动的时候,我反复讲他们讲规则。而泄愤事件没有规则底线,打、砸、抢、烧的行为经常发生,而且一定会发生。假如没有的话就不叫泄愤。今年一年也发生了几次很大的泄愤事件,有海南东方事件,四川的南充事件等等。   讲了维权,讲了泄愤,再讲骚乱,骚乱和泄愤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看一看这个,(放PPT)2008年9月湖南发生了骚乱。你们看把人民政府的招牌砸了,这个事情经常发生;关键看这个地方,这是一个超市,老百姓把这个超市抢了,最后发现这个超市与这个事一点关系没有。这就是维权活动、泄愤事件和骚乱最关键的区别,骚乱会攻击无关人员。维权活动针对的主要是侵权人和政府,泄愤事件它针对的是政府和侵权人,而骚乱它针对的是无关人员。那么你再看,这像不像过狂欢节一样,抢超市了,抢商店了,高兴得不得了。2008年10月国庆节期间,那儿商店基本上全部关门不敢开,最后真正用的野战军部队进去才恢复秩序。这种行为我们称为骚乱。骚乱可能还有一种由意识形态引起的。2008年3月拉萨的问题我也认为是骚乱,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针对了无关人员。今年新疆发生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它是恐怖活动,我认为不是,还是骚乱。   这就是我对目前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简单归纳。维权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有比较明确的利益诉求,泄愤事件它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发泄心中的怨恨。骚乱和泄愤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骚乱它主要针对无关人员,即无辜的人。一旦你发现这起事件针对了无辜的人员之后,这个问题就是骚乱。   根据我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和特点,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这表现为中国政治统治是统一的,还没有发生反对中央政府的行为。我们政治学研究政治首先就是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人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现在中央很弱,中国已经怎么样怎么样。我告诉你另外一个分析方法。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地方领导敢站出来说反对中央。你看中国所有地方领导人,只要中央开了一个会,不管心中再不服,再不满,他一定表态,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坚决团结在某某人周围。不敢说不表态,不表态要下台,这是我们一个政治共同体的需求,现在没有人敢公开说中央错了。而社会管制还是有效的。不要看到今天发生很多问题,共产党现在还是有能力把社会管理住。比如说非典来了,猪流感来了。比如要搞那个国庆节庆典了,我们在北京生活最了解这个问题,它可以动用一切的力量来维护所谓的管制秩序。只要一声令下,那些老太太都戴着袖章,站到那个路口:“你是什么人!”就开始了。你不要看老百姓说我怎么不服它了?真正有那一天,它现在还是有这个能力。我们都知道国庆节期间,谁敢踏近一步,那些老头、老太太马上把你揪出来,人民战争共产党还是可以打。所以我得出了第一个结论,目前中国社会应该还是稳定的。   但我第二个结论是这种稳定是刚性的,刚性稳定是我今年发明的,借用了自然科学特别搞建筑科学的一个词,我认为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真正的社会稳定它讲的是社会持续的稳定,讲的是国家法律持续的稳定,而我们不是。我们所有的稳定围绕着一个目标,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就是共产党怎么垄断权力是它一切重点的重点,所谓坚持党的领导。四个坚持其它都可以不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其他都可以改,就这个不能改。为什么?权力垄断性是目前我们这个政权最关键的特点。它垄断和封闭权力,不允许其他人进入,也不允许挑战政府权力垄断的一切行为,这一点是共产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说明我们的稳定和西方社会的稳定是不一样的。西方社会的稳定就是怎么保护宪法持续的稳定性、法律持续的稳定性,你政府是可以改变的,你这个人当不当总统没关系,但是这个国家的基本宪政制度不能变。我们这个地方是你这个基本制度怎么样无所谓,但是我共产党的权力不能变。所以刚性稳定的第一个特点就叫做权力的垄断性。   第二点,本来正常社会行为的都可以被当成不稳定的因素。比如把游行示威、罢工,罢运这些行为都视为不稳定,现在还把上访也变成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的很多文件都说,现在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上访,哪些人上访就是不稳定,以什么方式上访就是不稳定。其实上访是你宪法规定的权利,是你信访条例规定的权利,为什么也变成不稳定呢?因为它们认为对地方权力的冲击也是一种不稳定,不只是对中央权力的冲击,对所有的权力冲击都是一个不稳定,所以这一点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刚性稳定它控制社会不是主要依靠司法,而是主要靠国家的暴力,靠意识形态,靠对社会组织的控制。所以说这种稳定是刚性的。假如要评价社会稳定指标,中国社会稳定远远高于西方的社会稳定。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个非常刚性的稳定。但是刚性稳定它有巨大的风险,现在维稳已经成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本,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为了所谓稳定,地方的官员都要跑到北京来抓人,跑到北京来搞办事处。这种稳定也扰乱了整个国家,所以现在一提及社会稳定问题,我们就碰到最大的麻烦;只要地方政府说这个牵扯到稳定问题,你一切想法都完了。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上的最高目标,一切改革、一切东西都被稳定压倒一切制约住了。所以我们为了要“不折腾”,我们可以牺牲改革,所以我们可以牺牲法律赋予老百姓的权利,因为它触犯了所谓的稳定。而这个稳定唯一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不只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看到,实际上很多人都看到。现在为什么流行着这么一种悲观情绪?就是大家都感觉到这种稳定能持久吗?我告诉你不会,这种稳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灾难。   那么该怎么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时候,想了好多好多办法。司法部、公安部、武警总部、法院,包括信访局都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核心的观点就是控制社会上所谓对政权挑战的一切行为。这些办法行吗?我想来想去不行。那么怎么办?到底怎么才能稳定?   我最近反复讲一个故事,我在台湾访问的故事。2004年台湾陆委会邀请我去访问,请我在台湾政治大学做一个演讲,他们给我15天的吃住玩。当时我提出来,我说能不能这样,我做完演讲之后,你给一张地图给我,你再派一个司机,我说到什么地方,你就开车到什么地方,按照地图走行不行。他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想看一下,台湾的老百姓在干什么,想什么?他说没问题,我们台湾你可以随便看,我们老百姓想什么你随便问。但是我说还有一个,你要派个买单的,因为要包括吃包住嘛。(笑)没问题,派个买单的。   我演讲完之后,他们就开一个车,我说到什么地方,就把我送到什么地方。我问见到的台湾老百姓同样一个问题,地方官员不经你同意把你的房子拆了怎么办?99%的台湾老百姓回答我不可能,他怎么敢拆我们家房子?不可能啊!我说假如拆了怎么办?台湾老百姓告诉我,我到法院去告他,法官就会重判这个不经我同意拆我房子的政府官员,假如经过我同意赔十万,不经我同意他可能要赔一百万。   我接着问,假如法官不立案或者不依法判怎么办?台湾老百姓又回答我不可能,他怎么敢不立案啊。(笑)因为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有房产证,他没有合同拆了我房子,他错了,他必须赔,不可能。   我说假如发生这个问题怎么办?台湾老百姓告诉我,我找我的议员去告他,我的议员来调查,我的议员调查完之后,就会开新闻发布会,就会在议会上提出来,这个官员和这个法官都完了,做不了了。   我接着问,假如这个议员不管你这个事,不来调查怎么办?我一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台湾老百姓都讨厌我了。说“你这个大陆人怎么这么多假如呢?这种假如怎么可能发生呢?(笑,掌声)这不是我想让议员做的事,这是议员自己想做的事情啊,议员天天做梦都希望发生这个事(笑,掌声),他怎么会不来呢?不可能的!”   我说有可能,他说不可能。他们台湾老百姓有联系议员的那个电话卡,那就打电话试吧!我说不可能,他说有可能。一打电话,那个议员只要在附近,接到电话很兴奋就赶过来了(笑)。问:“什么事?什么事?”特别兴奋!因为议员只要调查到这个事情,他不单当了县议员,他可能当国会议员,还可能当“阿扁”啊(笑)!但是我我不甘心,我还要问,我说假如他就是不来怎么办?人家告诉我:那很简单啊,他不来,下一次他选举的时候,他要到我家来拜票啊,他拜票的时候我会把他用脏水泼出去,这个议员还能当议员吗?当不了!所以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我从台北走到台南得到就是这么个结论。我今天讲台湾这个故事,实际上这个问题我问了许多国家的人,包括日本,包括德国、法国,包括美国,我到过很多国家,我问了他们很多人,基本回答都是差不多的,基本结论逻辑是一样的。为什么我讲台湾?因为台湾和我们有同样的文化,我们经常说西方的制度不适合我们中国,没关系,你现在不是说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嘛,既然台湾也是中国,为什么那一部分的人可以回答不可能呢?我们不要看中央电视台今天说台湾打架了,明天说台湾骂马英九了,没关系,台湾的基层社会十分地和谐稳定。   我到了台中地区,住到了一个农民的家里,一个种花的老农。他当时很兴奋,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大陆人。他说今天我请你吃饭,我们不在家里吃饭,我们到镇里面去下馆子去好不好?我说好啊,下馆子当然很高兴啊,但是不要让我买单。他说怎么能让你买单啊,当然不让你买单。他就开着车带我去,他开着汽车,后面放着花,前面是坐人的,我们就走,走了两百米左右,我说停下来,有问题。他说什么问题?我说我们走的时候,我在最后一个走,没关门啊,我们大门没关,小门也没关啊,没关门,不行。他说没关门怎么不行啊?我说东西在家里。他说没事,我们家里装了电子摄像头,来了什么人,对着电子摄像头说一下,我就知道他拿了什么东西,我回来他还给我就行了。我心里想:在我们这个地方,回来的时候恐怕电子摄像头都没有了(笑,掌声)。   所以我一直想一个问题,台湾和我们有同样的文化,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不可能呢?我想来想去,想一个社会为什么它是和谐的?首先它的产权是明确的,这个东西是我的就是我的,不要是我的又是你的。中国产权明确吗?不明确。今天我们去问,假如地方官员给你的房子拆了怎么办?我们中国老百姓肯定不敢说不可能。你出去买馒头的时候,房子没有了,这些不都发生了嘛。我们哪一个农民敢说这句话,说我的土地他不敢卖我的,谁敢说?没有一个敢说。只要想一个办法,你那个土地就没有了,而且打官司打不过人家。想拆你的房子,你不同意我就想一个办法,说你是非法建筑嘛。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产权,很难说这个产权就是我的。   前不久不是发生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嘛,广西一个信访办主任成了上访的,他的房子被拆了。我们今天在座的人哪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我的权利完全得到保护了吗?你不敢说,因为我们没有那种明确的权利,因为人家可以想一切办法,把你的合法权利变成非法权利。   其实发生纠纷不可怕,现代社会都发生很多纠纷,但社会和不和谐,要有一个权威的司法机构。西方也好,台湾也好,你说发生纠纷怎么办?人家告诉你到法院去告他。我们老百姓会说吗?我们老百姓不会说,你说到法院去告他,老百姓一律说法官怎么能相信呢(笑)?相信不得的(鼓掌)!问我们律师能相信吗?他说律师也不能相信(笑)。因为我们没有能将法律作为我们一个底线,没有这么一个制度啊!那么老百姓就想,我不管你法院怎么判,我就上访!上访又能相信吗?也不能相信。有一个美国人叫茱莉,她就是一个到北京来上访的洋人,为了她中国丈夫的事。她到我家里去访问我,向我请教。我就问她一个问题,你在美国怎么办?她说我肯定到法院去告。我说那你怎么在中国要上访呢?她说因为中国的法院不听话,不听中央的话,所以我直接到中央来告,希望中央让它听话。我说你告的有效果吗?她说没有效果,我不告它还不抓,一告把老公抓了。因为一告之后,地方政府说这个问题麻烦了,一定要把它做实,做成铁案,所以把他判了。所以说我们没有一个权威的司法制度。   再次,我们有真正的代议制度吗?我们也没有。今天在座的律师,我们有几个人真去投票选了我们的人大代表吗?没有。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代表是谁,知道也没有用。人家说我又不是你选出来的,我只知道三个代表,可是我们找不到这三个代表啊(笑,掌声)!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代议制度不健全。   最后,我们有开放的媒体吗?我们也没有。不要认为今天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空间,那个互联网是人家没有办法啊!如果有办法,人家连互联网都希望不要啊!现在新疆不是没办法上网了嘛,你们法律界有一个很有名的人贺卫方是我的好朋友,他现在在石河子。他告诉我,他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办法和我们联系,短信收不到,上网上不去,怎么办呢?我说谁叫你被人搞到石河子去了。   我们常说,现在我们开放多了,但这是科学的原因,不是政府本身的原因,不是由于它执政理念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地方政府说你批评我吧,有些当官的说你们批评我吧,你真的敢批评他吗?你说些不疼不痒的事情他做做秀可以;真正批评他,你马上下岗,你马上被跨省追捕!所以我想来想去,一个和谐的社会它应该要有明确的产权,有权威的司法结构,真正的代议制度,要有开放的媒体。   由于我们今天都很难做到这些,我特别感觉到法律的重要。(放PPT)这是我18号在苏州做演讲的时候拍的,街上出现的一副“打倒无法政府”的标语符号。什么原因?拆迁。这个无法政府很有意思,没有法律的政府。老百姓现在不说腐败政府,说它是无法政府。在我心目中,法律可能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底线。所以我反复讲,我们的司法能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底线呢?我认为我们的司法应该成为我们的底线,但是我们做不到!   我们的司法现在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是,司法地方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司法由利益集团控制越来越明确。政党兼理司法,这是你们的魏汝久律师他的观点。“书记管着帽子,市长管着票子,政法委管着案子”,这是你们法律界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的话,跟中央领导讲课的一个人的话。他讲完课不久,中国政法大学请我去给学生做演讲,讲土地问题,讲完之后本来要走了,学生提了一个想法,说于老师你能不能对我们政法大学生提一点建议。我说我又不是名人,又不是国家领导,我提什么希望和建议呢?学生说你提一提吧,我说既然让我提,我认为在中国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在中国这个政府已经失去了部分合法性的国家,在中国政党的意识形态已经趋于瓦解的国家,我们法律人士要守住法律这个社会的底线,守住了社会的底线,就守住了社会的未来,守住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守住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掌声)   我一讲完这个之后,本来背着包要走了的那个人——他现在是政法大学的大领导,他很高兴,把话筒抢过去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刚才于老师说要我们法大的人守住底线,这句话是没错的,但我们守得住吗?我们守不住啊(笑)!他说,前两天,我们政法大学要开校庆,湖南省高院的副院长到学校来。说某某老师,现在是书记管着帽子,哪个人当法院院长,哪个人当检察长还是听党委的;市长管着票子,你的经费在市里面啊,你要盖楼,市长说不同意你拿不到这笔钱啊;政法委管着案子,我们没办法,我们有良心没办法啊!   那个人讲完之后,我心想也算了,背着包要走了。那个政法大学的学生又站起来,说于老师你评价一下刚刚某某院长这句话?我说这不能评价,人家请我来做演讲,还给了钱,我怎么好评价呢?(笑)   学生说不行,你还是要评价一下。我说真的让我评价,我就做个评价,我说我没有想到,这种所谓的知名法学家他有什么资格站到我们政法大学讲台上!什么叫“书记管着帽子,市长管着票子,政法委管着案子”?我们如果没有办法,我们所有的法律人士,我们都敢提着乌纱帽来对抗的时候,不是有办法了嘛。麻烦了,我讲完之后背着包就跑,因为不好意思。第二天网上有个帖子,叫于建嵘怒斥某某某,说我骂了他一通。这个人几年都不理我,我们平时一起开会,他装作不认识我。但是现在关系好了,前不久有个土地案子,他又请我去开会。他就问我,于建嵘你给我讲心里话,我当时讲错了吗?你这个家伙比较坏,你要我的学生都去提乌纱帽,他们都下岗了怎么办?   我说你没有讲错,中国的现实的确是书记、市长和政法委管着,但是你怎么能在我们的学生面前让他们失去信仰呢!中国需要一大批信仰法律维护法律的人士,只有我们都坚守了法律这个信仰,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未来(热烈的掌声)!你作为一个老师,你怎么敢和你的学生说这句话呢?(热烈的掌声)   中国要改革,怎么改?包括中国政权怎么改?我最近也提出一个想法,大改改不了,中央我们先不动,中央政法委不动它,最高人民法院不动它,我们能不能从基层做起?因为直接关系民众的利益主要是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从这两个开始行不行?我们不叫司法独立,叫司法制衡好不好?我们不说制衡共产党,我一说制衡你你共产党肯定不高兴,我们叫司法制衡地方政府好不好?我们拥护你共产党的领导,但我们用垂直的司法来制衡地方政府,因为地方它直接面对民众的利益。   所以我最近开了几次论坛,专门请了中央党校的很多人来讨论能不能这样做?但人家不理我啊,写了报告上去人家不理我,说这个还是不行。但是我想中国的问题的确也在于此。所以我反复地讲,中国现在面对这么多问题到底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靠法律。我们脱离一切意识形态,不要再回想当年毛泽东时代怎么样,也不要说邓小平时代怎么样,我们就去守住我们的宪法。中国社会现在没有东西可守了,我们在一节一节的败退,我们的最后底线能不能守住?中国社会是不是会发生动荡?将来会发生多大的问题?就看我们最后的底线能不能守住。   曾有人忧心如焚地问我,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制度改革有没有可能?中国还有没有希望向好的方向转变?我的回答是有希望,这希望就在于面对社会压力时的理性选择!   当矛盾加深,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各种社会力量就要开始寻找底线了。假如不这么做,大的社会动荡就会发生,会彻底破坏社会秩序。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最为基本的选择。其一,对这种灾难性后果的担心,会促使各个利益群体走向理性的妥协,去理智地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其二,也有可能因没有这种妥协而发生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动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社会的冲突能获得控制,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还是不希望中国发生较大规模的动荡。问题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存在利益冲突和政治冲突的阶层如何才能实现有利于社会结构稳定的某些妥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特别是冲突的各方能否寻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底线!   那么,什么是中国当前社会稳定的底线呢?在我看来,如何促成宪法的真正落实,让宪法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应成为全社会的公识!   魏汝久:各位同仁,我是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专业委员会的魏汝久律师。在这个寒冷的周末,大家来听这个讲座,我向大家表示敬意!因为参加这样的讲座,是不会给各位的律师工作带来直接的好处的。如果一位律师参与代理群体性或者敏感性的案件,这位律师反而有可能要倒霉。比如我就曾经因为办理了这样的案子,被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开除了。这个律师所随后出台了一个规定:如果谁敢再办这样的案子,就解除聘用。我把这个书面规定拍成了照片,准备将来放到“中国律师博物馆”。所以,我对于那些没有来听讲的律师表示理解!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大家关心我们的宪政建设、关心基本人权保障这样的题目,表示诚挚的敬意!   如果我们不正视真实的社会现实,不去捍卫宪政和法治建设的底线,那我们就会被人家称为只知道“捞钱”、“混迹”于律师界多少年等等的“讼棍”!我们就不知道我们这一职业的未来在哪里;就不知道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我们国家的宪政建设和基本人权的保障,都来关心我们宪法委员会的工作,都来参与到我们宪政建设和人权保障的事业中来!   下面我们就和于老师互动一下,大家可以自由地提问任何问题。首先由我对于老师的这个讲座提出三点批评,我认为于老师有三个“严重的错误”。   1、于老师犯了一个法律错误。于老师说他几乎是被“双规”了一个星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双规”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其《党章》对它的党员进行限制人身自由的党纪措施。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必须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来规定,但《党章》这一党的文件却凌驾于法律之上,规定党可以限制党员的人身自由。我们知道于老师不是党员啊,你想被“双规”的资格都没有,你怎么被双规了呢?这是一个法律错误。   第二个错误是观点错误。于老师说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要实现宪法司法化,这是错的。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公开说“宪法至上”、“党的利益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但是最高法院却发了一个内部通知,关于“宪法司法化”的问题,规定法官办案不能适用宪法;也不允许法官参与宪法司法化的研讨会;也不允许法官发表关于宪法司法化的文章。“宪法司法化”成了一个口号而已。大家看这叫什么“宪法至上”,这叫“牌坊至上”。   第三个是政治错误。至于是什么错误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我们宪法专业委员会,坚定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关于“律师要讲政治”的指示;要认真学习重庆市司法局关于律师要顾大局的讲话。这个局长的前任不是东西,这任司法局长到底是不是好人我不知道。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向于老师请教,请大家提出来。谢谢。   于建嵘:汝久说我刚才犯了一个法律错误,是他本身搞错了,因为那个党的规定不是法律,所以没犯法律错误。是魏汝久律师刚才犯了一个法律错误,把一个不是法律的说成法律的。   于建嵘:(看纸条)这位律师第一个问题是转户口的问题,说宪法规定公民可以,但现实中为什么不行。外地律师户口一直不能调到北京,小孩在北京长大,又要回湖南高考,怎么办?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说这方面律师和农民工差不多,一样的待遇,不要认为律师就享有了比农民工更多的权利。当然律师也不应有高于农民工的权利。最近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课题,现在户口本身没有太大意义了,关键是说户口背后的东西怎么办?比如说你刚才讲的高考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不是一个法律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个制度问题,要从户籍制度建立起来的过程来考察,并做到逐步地将附着在户籍上的东西剥离。   第二个问题是说他没有参加选举,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跟你一样的看法。我也没有参加选举,我认为没有一个真正的选举制度,我们没有必要陪人家玩这个游戏。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心中,还有那么一点信仰,还有那么一点东西,我总希望能够坚守这点东西,不愿意同流合污。   李庄那个案件,我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妖魔化律师制度不是正确的态度》,批评的是中国青年报。它错误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不管李庄这个人怎么样,你报纸不能随便引申到说我们律师制度怎样了。说律师只有5%的胜诉率,5%的胜诉率了不得了,哪怕1%都是中国律师的伟大胜利啊。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我们当事人的权利就是最大的胜利。   有的律师想进入政界的,我告诉你,将来一定会是这样。因为将来你看一看世界上所有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它都是从英雄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工程师时代,最后都要进入法律时代,就是法律人士的时代。法律最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政府最后的底线。今天的律师为什么没有进入政界?就是说很多人都不想进去或者人家不让你进去。但是我相信,将来中国真正管理这个国家的一定是法律人士,而且很多人可能就是律师出来的。这一点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是世界性的趋势。   于建嵘:(看纸条)这位律师说让讲一讲骚乱的特点。骚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针对无辜的人。泄愤事件是对法律底线的突破,它开始突破法律,放火,砸你的公安局,但是泄愤事件有一个底线,社会的道德底线它不突破,你与这个事无关,我就不针对你。而骚乱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不管你什么人,我们都要抢,我们都要打你,所以这是与泄愤的区别。   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政治”?司法部长说律师要讲政治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叫《司法部长不知道什么是政治》。什么叫“政治”?我认为律师最大的政治就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做法律让你做的事情。法律让你干什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政治,是我们唯一的政治。律师不需要顾全大局,我们的职责就是维护我们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做到这一点,就是维护了这个国家的底线、社会的底线。这一点假如我们做律师的、我们学法律的、法学博士、法学硕士们都不知道的话,我认为很危险。   于建嵘:(看纸条)能不能谈一下法L功的问题?对法L功,我没有调查,不好发表意见。我不是怕政治问题,而是没有做过调查的事我从来不讲。   但是我最近调查过家庭教会,去年我们曾经就此写了三个报告,这个问题我建议你们要关心。根据我们的调查,全国现在仅基督教的信教群众大概就有7,000万左右,而三分之二是家庭教会。政府现在对家庭教会的态度是视而不见,当作没看见,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去年我们在北大做了演讲,呼吁应该要正视家庭教会,首先是要“脱敏”、要讨论,装作看不见是不行的。我基本上不认为家庭教会本身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多大的问题,我主要担心的是共产党对它的态度。   但是家庭教会本身有一个问题我是担忧的,是什么?就是家庭教会的培训学校。假如你们将来有兴趣办这类案子,我也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我在温州调查的时候,南方周末的笑蜀等得到消息都赶过去了,那天晚上我带他们见了他一生中都震撼的事情。我们通过很多关系,进入一个一般的居民楼里面,那里有将近20个全国各地来的孩子,在封闭进行家庭教会的培训。我为什么担心?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教了什么,不知道他们学了什么,而且也不知道他们对这个东西怎么看,所以这个问题我很担心。魏汝久曾经办过一个案子,他把材料给我看,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秘密化有利于邪教的传播,只要公开化就不可怕。所以我最近一再呼吁,一定要让家庭教会公开化,我反对的是秘密化,你越秘密化可能越麻烦。所以我最担心的不是家庭教会的聚会,而是地下学校。我建议在座的律师多关心家庭教会的一些事情,对家庭教会应该在发展过程中间有些什么样的法律问题,我们不要说去辩护、去代理,起码要有一些研究,我分析将来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谢谢。   提问:我提一个问题,您认为律师在这个社会群体事件当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除了当辩护人之外,在制度、程度设计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于建嵘:我认为律师可能能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当这个事情还没发展成群体性事件的时候,假如他找到你,你应该给他提一些比较好的法律方面的建议。如果律师能真正介入的话,效果可能会比较好。第二才是发生后的作用。但律师在群体性事件中间的作用,确实是存在瓶颈。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很多大的群体性事件,特别维权活动,事件发生之前都找过律师。但是他找律师,律师没办法,因为人家不立案,律师有什么办法呢。而政府也不支持。你们大家可能知道,云南孟连事件发生之后,说是律师在怂恿、唆使胶农,起到坏作用。我认为政府这个态度是错误的。另外,一些律师也不想做,因为当事人交不起诉讼费、代理费,很多事没闹之前也没有名。实际上现在社会对律师的评价是分离的。最近李庄事件发生之后,我写了一个妖魔化律师制度文章,很多人评论,说谁来妖魔律师了,是你律师自己妖魔自己。所以我还认为律师还是应当多介入弱势群体的维权案件,特别是土地问题。但为保护自己,我还建议我们律师协会能不能做一个群体性事件的一个规范,比如说这个案子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自己有个规范,可能就是保护我们的一种方法。   提问:比如这个规范,规定了律师不能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必须要合伙人回避,必须要向司法局和当地司法局备案等等,那怎么办?   于建嵘:那有什么问题呢。我认为不接受外国人采访是对的,我同意。我们何必给自己惹麻烦嘛!我从来不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凡是外国记者打电话给我,我一定说没时间。如果外国记者打电话到我们单位去,说我们要采访于建嵘,我们领导人肯定告诉他找不到我。你外国人找我必须经过院里面批准,而且还必须正式文件告诉我,不然我不见。不见对我没有损失,对你有损失。(笑)。所以我倒建议这种问题我们不要和它纠缠,没有必要纠缠。在今天中国有时候做律师也好,做社会人士也好,做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也好,你还是要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底线。   但是法律中哪些东西有利于保护律师的,我们要列清楚。发生或可能发生维权、泄愤事件这种情况下,律师如何参与,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做一个规范,不怕麻烦。有时候我们需要妥协,在中国需要有生存智慧,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也需要寻找我们行为的规范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我们去维护这个法律的尊严,维护我们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这个是很重要的。   提问:于老师,我问您一个问题,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来,制度改革有没有可能?您刚才也谈了,中共中央政法委等机构不愿意撤销,那更谈不上司法独立。还有整个体制新的转型的问题。您认为中国未来的出口在哪儿?这个改变还有没有希望?   于建嵘:我认为还是有希望,这种希望在于社会压力。现在看来,这代领导人有没有这个想法很难说。但是这个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大家都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能我们就要寻找共识和底线了。我早两年说让宪法成为我们社会稳定的底线,大家可能会笑话我。今天我告诉你,没有人笑话我了,因为我们没有底线了。我们在退,我们一直在退,我们没有东西了,这个民族都没有东西了,到了今天,假如执政党它还想执政的话,假如这些执政的人还想对这个民族抱有责任的话,他就是要寻找到社会各种力量都能接受的底线。这个底线不是什么政治,不是什么三个代表,我认为就是宪法。相对而言,中国的宪法现在有很多规定,我们很难挑出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会不会发生很大的动荡?我认为假如不寻求这个底线,会发生。但是发生动荡会不会彻底地把社会秩序打乱?也不会。发生之后,大家可能重回底线。因为通过暴力夺取的政权它一定要用暴力来恢复,那么这个民族又重新走向了一个60年以前走过的路,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社会发生动荡,反而可能促使大家认识到,唯一能走的是去理智地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去维护这个底线。否则,社会动荡将可能带来一个很大的灾难。现在大家在妥协,不停地妥协,双方妥协;双方争论,压力越大,政府开始妥协。我认为这就是在找底线,最后找来找去,没有其他东西,什么顾大局、讲政治都是空话,唯一的东西就是宪法。而这个宪法就是我们共产党都认可的宪法,你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底线。当然宪法中间有很多东西,我们可能还不满意,那我认为那是可以改变的。我的判断大概是这样。   于建嵘:(看纸条)这位律师讲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文化在中国还能起作用吗?昨天下午就有一个维护传统文化非常有名的人陈明到我家里去。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社会是需要的,但是目前靠传统文化去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很难。靠传统文化是没有办法作为中国社会稳定这个底线规范的。我这几年调查基督教问题,我认为想从文化方面找到中国的共识已经很困难了。这点可能与我们学法律的有关,法律人很多是讲规则,而中国传统文化很多规则是模糊的。有人现在提出来要重回孔孟之道,孔孟之道能救中国吗?救不了。在我看来,唯一能救中国的只有宪法。我们大家都坚持这个宪法,把宪法的原则变成社会规范的底线,可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是这么一个看法。   主持人:时间已经快到了,今天于教授给我们做了很精彩的演讲,有一些答案,他是从宏观的角度给了大家启发,需要大家思考,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最后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教授的讲课表示感谢!   (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评论 如果于先生也被清理,那这个政权就真的无药可救了!于先生是主张改良的,改良是最困难的一条路,从集权制转向分权制,或从专制独裁走向法治民主,需要统治者的意愿和智慧,需要统治者放弃自己的一些既得利益,在自己尚未丧失政权的时候能够主动让出部分权力,建立一套新制度,这非常困难。所以改革总是危机下的产物,只有统治者认识到现有的统治方法或统治技术已经无法继续统治时或失效时,统治者才会迫不得已进行改革,但仅仅有改革的意愿还不够,还得有改革的智慧,苏联改革失败就是有意愿而无智慧的结果。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不是想该就能改好的,成功的例子总是少数,而失败者却比比皆是,很简单,人类对于国家、政府、政治体制等等政治现象的认识到现在还处于瞎子摸象的蒙昧时代,政体改革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改革者的政治智慧。于先生的建议就是中国政体改革先从司法开始,通过地方司法的独立约束地方各级组织,实现地方层面的法治化。有人可能会说谁来约束那个“上”呢?或干脆这岂不是回到更加集权的状态了吗?这样做的确会使权力集中于“上”,但这样的集中却不是毛时代那种通过个人的权威实现的,而是一种通过加强司法权力的方式实施的集中;另外,改革总是由特定的人实施的,是在可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必须有领导,而且还须是强有力的领导,中国的体制决定了只有中央才有条件和资格进行政体改革,所以加强中央的权力也是改革所不可缺少的。 于先生的建议非常好,最具有可操作性,只需重新调整一下司法体制,建立责权分明的司法体制就可以办到,而且司法机构独立于地方可以解决地方各级组织权力集中问题,控制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落实国家的法律,可以基本解决上访问题。毫无疑问,地方司法的独立由于会削弱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使之不得不依法办事,必然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是这样搞是“不要党的领导”,或会削弱党的领导之类的理由,这些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司法独立是落实法律的,而法律毫无疑问是党制定的,违法行为就是一种反党的行为,司法机构落实法律恰恰是就是维护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 改革是一个过程,新制度的建立颁布一大堆法律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制度说白了就是人的行为,不同的制度就是不同的行为,一种行为要让人们学会并形成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政体改革总要有个切入点和开端,不可能一下子铺开,而司法改革则是最安全、再保险的切入点,即便失败也不会造成政局的动荡,无非就是重新回复原有的体制而已,非常不明白的是为何还不进行司法改革,这显然不是智慧的问题,傻子都知道这有利于集权与上,可能是反对者太多之故吧。 我非常赞同于先生的主张,根据本人对政治的理解,认为这是政体改革最稳妥的渠道,政体改革舍此别无他途,只是现在仍有不少人还未认清这一点,比如现在仍有人在极力主张先搞基层民主或党内民主,殊不知在集权体制下选举出来的组织与非选举的机构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必须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加以仲裁才能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不被任何一方所侵夺。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死胡同,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受贸易与货币战争影响逐渐萎缩,同时导致实体产业劳动者报酬难以提升,就业危机也越发严峻,而在实体产业低迷阶段投资只能依赖政府财政,最终又造成每年必须增印23%的货币来缓解投资压力,进而导致长达十余年双位数的通货膨胀,虽然投资拉动了少量就业但依旧受实体经济低迷影响无法拉动劳动者报酬增长,而且过急的投资建设下已经将金融杠杆拉得过长,金融风险也已经非常严峻,此外房地产作为内需产业的经济支柱又被过度依赖,致使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而不顾经济质量疯狂拉动房地产,造就高房价,随后受财政与经济需求的不断膨胀,对房地产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导致政府对房价上涨的期盼越来越高,因此房价问题将越来越难以遏制。   受长达十年房价收入比距离拉大所影响,当前房地产问题与民穷问题过于突出,房地产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正在逐渐演化成为社会问题,已构成政治危险的不安因素,当然许多人并不重视社会问题,但是如果社会问题中掺杂着时局问题,就不由得不去重视。这一点从国际言论与时政中可以显而易见,从军事国防时局中看得更加清楚,在国家安全遭遇四面楚歌之际,民穷的政策却正在分化民心,这只利于分裂并不利于和谐稳定,更谈不及统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好像”正在崛起,但是代价却是民穷,质量只是以物易物,并且是以低过成本价格的资源贱卖来维系,从中美物价对比中可见,目前中国制造的物价在国内与国外的价格差异是3:1,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物价在国外仅是国内的三分之一,仔细研究生产问题可以发现,国内物价的三分之一仅是成本,很多商品价格在去除物流关税等费用后已经低于成本。同时受物价差异与经济结构问题影响,劳动报酬与居民生活成本的反差不断加剧,贫富差距太大越来越大。   十年前导致贫富差距问题的是出口型经济结构问题,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十年后导致问题逐渐严峻的是房地产问题,是高房价在不断吞噬民间财富,房地产投资与投机行为已经成为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因此不解决高房价问题贫富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从《资治通鉴》、《史记》以及诸多历史资料中可见,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问题皆源自民穷,因此在当前财政收入占GDP八成的今天,民穷状态已经远超五千年历史可寻,堪比秦隋末年,远胜唐宋明清末年,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显而易见,再加上以美国为首推动周边国家军事扩张的政治危局,从毛邓晚年关于国防与经济等方面的警世言论中也可以印证,内忧外患的局面已经生成。   当然多数人依旧不相信当前时局的危机所在,也不相信民心向背的危险系数,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当今是否还有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是否还有唐宋时期的百万雄师,尽管不能称霸天下,是否还有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是否还有天堑可以阻隔海陆空的立体进攻。如今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所剩的就是民心,而从民心角度看,已经远不及朝鲜,中国时局之危以不言自明。   从中国四大发明与世界科技发展史鉴证科技,民富是科技进步的唯一根源,历史上任何战乱以及民穷的朝代,皆都是经济倒退与科技停滞,建国60余年,用中国科技的发展与历史印证一下,可见民穷是当前科技发展滞后的根源,受民穷影响,高新技术人员滞留海外,高新技术开发创造力低下,军事发展缓慢,国力仅存于政府豪奢,社会结构千疮百孔,经济质量体无完肤,民生累积民怨,社会问题也不断在民族问题中体现,中国真的是崛起了吗?   高昂的房价、高昂医疗费用、高昂的教育支出,不断在挤压居民生活,抬高居民生活成本,房地产的投资与投机属性致使富人不断在掠夺穷人的财富,民穷趋势越来越重,民间的生产力与创造力都因消费困境所被遏制,没有科技产业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到尽头,继续依赖房地产的经济发展只能令社会倒退,高房价的存在也已经成为阻碍复兴最大障碍。 底线不过是个笑话。在一个堕落的社会,高尚的人往往竞争不过卑鄙的人。为了生存,高尚的人不得不把底线降低,直至同化于卑鄙者的行列。看看《驻京办主任》就知道好人是怎么变坏的。统治者有把握权力的底线,人民有生存发展的底线。如果人民的底线被突破,统治者想继续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也将成为幻想。 在天涯博客发布的红蓝体制中,用坚持党的领导,合理分权,引入真正的异体监督和市场化等措施来实现中国的高层实行威权政治,中低层实行权力制衡的方案。这应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 下面是关于红蓝体制中权力制衡部分的摘录,如果真能在中国推行,应该能够解决于教授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红蓝体制在我国建立中国特色权力制衡体系的思路 1.1 西方发达国家权力制衡体系介绍 西方发达国家的权力制衡大多遵守如下四项原则: 1分权或平行地位 制衡者不能是制衡对象的部属或附属体,其地位必须与制衡对象平行或更高。如果政府是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无法设立与政府平行或更高的机构,就只好把政府权力分散到几个相对独立的平行系统,以具备相互制衡权力的功能。同时,新闻媒体拥有言论自由权利,可对任何政府机构和官员进行报道和评论,作用也很突出。 2 选民拥有最后和最高制衡权 根据西方国家的选举法,选民可以用选票“选贤举能”,组成政府,选民的投票权保障了选民最后也是最高的制衡权。 3 制衡动力来自私心 西方国家用私心驱动下的进取与竞争之心,来实现权力制衡的目的。 4 手段重于目的 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式的权力制衡常常造成决策效率不高。但从长远看,真正有效的权力制衡却有纠错的功能。 1.2 我国的权力制衡现状 中国的权力结构具有决策高效,执行快速的优势,但一旦发生重大失误,优势会变成劣势。其原因在于权力结构中集权化倾向严重。国内有的学者提出,可实行人大常委会、政府、两院的三权制衡。但是,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权力制衡结构的改革还远没有到位,权力监督的难点还没有真正解决。   有学者认为,建立合理的权力制衡结构,至少有五大难题需要破解:一要破解人大对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监督难的问题。尽管从我国宪政理论上说,人大有权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但是,究竟通过什么途径使这种理论上的监督权变成事实上的监督权,却是一大难题。二要破解如何建立宪法监督机构和违宪审查制度的难题。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有权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各部委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违宪情况进行审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几乎没有动用过这一职权。这里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我国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宪法体制性障碍。三要破解各级人大如何有效地对同级政府计划和财政预算的审查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难题。 四要破解如何使地方司法机关摆脱地方人财物管理体制的束缚,解决我国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难题。五要破解如何科学界定党委同人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的难题。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法律和党内规章对“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归属的规定不一致,在实践中,人大的决定权往往让位于党委,这种状况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红蓝体制认为:在我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如果没有适当的体制和机制变革,上述难题事实上将很难找到答案。 1.3 红蓝体制建立我国权力制衡体系的独特思路 解放思想,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出发,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全部政治文明成果,是红蓝体制的出发点。 1.3.1 找到真正的权力制衡主体 1.3.1.1 权力制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红蓝体制认为,权力制衡主体双方(或多方)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权力制衡主体之间彼此实力相当 这里所说的实力,是指权力制衡主体本身确实拥有的真实权力,而绝非仅仅是名义上的、事实上无法充分行使的权力。 例如:美国司法部门拥有受宪法保护的、能够与行政权和立法权相抗衡的真实权力。而我国的司法部门却容易受各种其他权力制约,其真实实力肯定要远远小于名义上的实力。至于我国各级人大的权力和能力,更是和英美的议会相差甚远! 只有权力制衡主体之间彼此实力相当或相近了,权力制衡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绵羊永远不会去制衡老虎,并非不愿,而是不能。实力相差太大! 二是权力制衡主体之间要有利益相关性 权力制衡主体之间不管是出于权力的竞争,还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必须要有利益相关性。也就是说,权力制衡主体之间必须要因制衡对方而获益(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也无论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收益)。这样,才会有相互制衡的动力。 例如:西方的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就会为赢得选举而激烈竞争,他们争夺的其实是同一个国家的执政权。 再如: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三方(议会、政府、和法院)也在不断地为维护和扩大自身的权益而斗争着,在有的历史时期,议会的权力占上风,而在另一些时期,行政权又独占鳌头。真可谓是此消彼长,没有尽头。 鲸鱼再强大,也不会去制约老虎,因为二者没有利益相关性。 三是权力制衡主体之间必须能够遵守共同的制衡规则 完备的法制和较高的执行者素质是权力制衡主体之间能够彼此遵守共同的制衡规则的最基本保障。 很多发展中国家盲目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然而效果却往往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当权者喜欢用武力和算计而不习惯于用民主和法制的形式解决问题,权力制衡的实现对国民的政治文化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四是权力制衡主体之间不能有彼此妥协的余地 俗语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尽管老虎是兽中之王,但猎物也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所以,对于相对有限的食物资源,老虎为了生存,必然会与其他老虎和食肉动物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其实是出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但动物园里的老虎没有必要再与其他老虎竞争,因为饲养员会定时足额给老虎喂食,没有了竞争压力,几只甚至几十只老虎之间都可以和平共处,一山容不得二虎的事情绝对不会在动物园里发生! 封建社会的官员往往都是动物园里的老虎,有足够的老百姓供他们鱼肉,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去相互制衡。而没有制衡的结果必然导致官官相护,百姓受损,腐败猖獗,政权更迭! 西方发达国家的权力制衡主体则更象是野外的老虎,由于这些国家信奉“主权在民”,民权非常强大,欺负不得!相反,民众选举权和舆论监督权反而会对各权力制衡主体产生监督制约作用。所以,权力制衡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才成了不得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民权的强弱往往是这个国家能否实现权力长期有效制衡的最重要条件! 1.3.1.2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当的权力制衡主体 由于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仅起民主参政的作用。所以,我国是不大可能在政党之间出现权力制衡主体的。 尽管我国也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但在现有体制下,三者之间是不容易相互有效制衡的。一是因为三者之间实力相差悬殊;二是由于我国民权太弱,三者很容易官官相护;三是三者都受同一个党领导,很容易彼此相互妥协,而非相互制衡。因此,我国目前实际上还没有适当的权力制衡主体。 1.3.1.3 红蓝体制的对策 没有权力制衡主体,就不可能实现权力制衡。所以,如何产生权力制衡主体,应该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以行业为单位,在保留行业总部的情况下,将同一个行业划分为实力相近,作用平行的两系统,是红蓝体制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 1 依照我国目前的国情,除划分行业还可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制衡主体外,已不可能在短期内再找出产生权力制衡主体的其他方式。 2 红蓝体制中将决策与执行分开,由行业总部执掌决策与裁判权,而由红蓝两系统分别执掌执行权,能够形成两方面的制衡:一是形成决策权与执行权之间的制衡;二是形成红蓝两系统间的相互制衡,这是红蓝体制的重点。 3 将市场化因素引入政治体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为我国的权力制衡提供了永久的动力。 1.3.2 合理利用广大公务员的逐利动机 贯彻权力制衡,如同人类一切经由灵性思维主导的行为那样,也要有私心原动力为支持,方属真实、有效。 上面这段话虽然来自于物欲横流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但对于现阶段腐败比较猖獗、道德相对滑坡的我国,至少在短时期内也同样适用。红蓝体制正是在目前状况下赞同这一观点的前提下,主张在政治领域适度引入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就是用适度的利益引导众多个体的个人努力方向,并使其成为我国权力制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动力。 1.3.3 公平有序的竞争是权力制衡的灵魂 如果一个国家的权力处于垄断状态,而缺少最起码的公平有序竞争,那么这种权力是不可能持久运作的。 在红蓝体制中,采用独特的分权方式、引入真正的异体监督和适度的市场化运作等来构建我国的权力制衡体系。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那么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应该能够在我国形成。 事实上,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与权力制衡体系互为因果。 1.3.4 党和人民拥有最终裁决权 在现行体制下,我国的权力制衡体系为什么运作不起来? 按道理说,我国是一党执政国家,党是全心全意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各权力机关又都在党的控制和领导之下,应该是党想叫这些国家机关怎么运作就应该怎么运作,党想叫这些国家机关怎么制衡就应该怎么制衡。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在现行体制下,我们并没有事实上的权力制衡主体。所以,我国的权力运作,实质上就是各级别单位之间所存在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领导者大多占据着表面上的优势。例如:中央有什么指示,没有谁会公开站出来在口头儿上表示不执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是对自己有利的就下大力气去做,而不利于自己的,则会被不同程度的打折扣,甚至会阳奉阴违。在利益集团普遍存在的今天,“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也就成了不幸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党中央国务院一心为民,但中间环节的不作为、少作为和乱作为使很多努力都付诸东流。 在红蓝体制中则不然,红、蓝两系统间被制订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当然也相互支持的互检规则,市场化的适度引入使彼此之间极大地增加了去监督制约别人的积极性。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正确的一方由于问心无愧,所以敢于面向党和政府以及新闻媒体寻求支持。所以,在红蓝体制中,党和人民总会拥有最终裁决权。而党和政府所要做的,则仅仅是顺水推舟地当好裁判而已,只要政策制定得当,高效、廉洁、公平、公正等都将不再是梦想。 1.3.5 权力制约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红蓝体制和我国现行体制相比,在权力制约方式上有了革命性的转变。 1.3.5.1 由监督制约自己改为监督制约“真正的别人” 在我国现行权力框架内,很难出现“真正的别人”。一是在同行业同部门内,不管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级同事之间,即便是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工作关系,彼此之间也很容易成为“一家人”。二是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虽然跨出了行业和部门门槛,却没有跨过地域限制,同在一片蓝天下,自然也容易“和睦相处”,天长日久了,一般还会“亲上加亲”,你利用职权为我谋一些好处,我利用职权为你提供些方便,一张张覆盖整个地区的关系网很容易形成。在没有“真正的别人”的情况下,官官相护是在所难免的,这种在同一张大网下的监督其结果可想而知! 红蓝体制则不同,监督方与被监督方可以既不在同一个系统内,又可以不在同一片蓝天下,甚至你连对方的真实名字都不知道,就被对方监督了。相对于监督方与被监督方来说,彼此都是“真正的别人”。既然是别人,在监督和执行过程中自然也就没有了顾虑,当然也不再会有说情、批条子、怕报复等现象的出现,真正的异体监督将会发挥无穷的威力。 1.3.5.2 权力制约力量的逆转 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由于缺少适宜的监督制约机制,所以,官官相护、利益集团、黑白两道、黑社会组织等字眼早已灌满了人们的耳朵。黑恶、阴暗势力的强大已到了让人咂舌的地步。相比之下,正义的力量却相形见绌,这正是目前我国腐败现象高发的主要原因。 在红蓝体制下,这一切都将会发生逆转,阳光终将照耀大地。 1 明与暗的转变 在现行体制下,正义力量往往在明处,而丑恶力量往往在暗处。 在红蓝体制中,正义力量绝对在暗处,而丑恶力量却相对在明处。 2 强与弱的转变 在现行体制下,正义力量往往表现乏力,而丑恶力量却往往劲道十足。 在红蓝体制中,正义力量找到了力量的源泉,而变的无比强大。而丑恶力量却相形见绌,最终不堪一击。 3 截然不同的成本核算 在现行体制下,监督者畏缩不前往往是因为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 在红蓝体制中,监督者奋勇向前是因为稳赚不赔。 4 监督方式的转变 在现行体制下,其实总是用少数人去监督管理多数人(主要是上级管下级),往往是既管不了,又管不好。 在红蓝体制中,总是相对多数的人在监督管理相对少数的人(以平级监督平级为主,也包括下级监督上级和上级监督下级,且多是异体监督),力道强劲而又游刃有余。 以上权力制约力量的逆转意味着我国权力制衡难题将迎刃而解。 1.3.5.3 市场机制的适度引入将使我国政治体制永葆青春和活力 市场机制的适度引入一方面会利于权力的制衡,使我国的权力运作规范化;另一方面,经济人固有的逐利动机还会促使人们按照党和人民的需要去进步,去创新,从而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永葆青春和活力。 1.4 红蓝体制中对于最高层的监督制约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权力被从最高端分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几部分。即便是总统、议会和最高法院也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制约。 可是红蓝体制却以单个行业为基本权力划分单位,这意味着只有省部级以下的各级各类官员才会受到来自于不同系统或自身系统的监督和制约,而更高级别的官员,主要是中央首长,均不在监督制约之列。这是为什么? 在红蓝体制中,对此是这样考虑的: 1 红蓝体制还只处在建议阶段,至今并没有实践机会,所以,可先用省部级以下单位进行试点。如果可行,再推广至最高层。 2 我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在省部级以下推广红蓝体制成功,那么实际上可能已经没有必要再将红蓝体制的运作形式推广至最高层。这是因为: 首先,除了中南海,全国已经形成了红蓝体制的大环境,已不容易再有不和谐音符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便是中央领导,也不再有多大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天而行。袁世凯复辟失败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其次,最高层领导归根结底都是从下面一步一步上去的,如果红蓝体制是有效的,那么这些领导人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民主与法制环境的足够熏陶,其自觉性应该已相当可靠。 再次,如果红蓝体制在中国可行,那么这种制度就会深入人心,得到全体公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没有人会想到破坏这一制度。例如:在美国,绝对不会出现两党、议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联起手来坑害公民的事情,因为三权分立和多党制早已深入人心,任何倒退都已不再可能发生。 1.5 红蓝体制的权力制衡与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权力制衡的简单比较 1 制衡方式的异同 不同点:红蓝体制主要用的是异地同类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而美国主要用的是本地不同派别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相同点:二者实质上都是真正的“异体监督”。 2 制衡动力均来自于各自的利益驱动 在美国,不管是两党、三种权力、媒体还是选民,出于对自身权力或利益的考虑,都有不同程度的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动力,这些“力”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美国式的权力制衡。 在红蓝体制中,市场化运作是权力制衡主体之间进行相互制衡的动力源泉。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官员、群众、媒体、各类组织都将会被不同程度的按照党和国家划定的路径吸引进来,而各自 “吸引力” 的源泉应该主要也是各自的利益。 利益的驱动力越强,权力之间的彼此制衡应该越有效! 3 各自的成本 简单的说,美国方式费选票,而红蓝体制费车票。 在美国,几年一次的各类选举让人应接不暇,尤其是总统选举,不光兴师动众,而且花费巨大,其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可以说都花在了小小的选票上。 在红蓝体制中,因为主要是异地监督,所以,花费应该主要在车票上,这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和其所获得的巨大收益比起来,肯定会相当划算。事实上,红蓝体制如果能够在我国得以顺利实施,除了要归功于人们日益觉醒的民主意识外,主要应该归功于我国日益发达的交通、通讯设施! 4 各自的收益 在200年的时间里,美国不光在经济和军事上赢得了毫无悬念的世界老大位置,而且还自诩为人权卫士,不断地向外界输出其先进的民主模式。这所有的一切确实与其行之有效的权力制衡方式密不可分。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美国的这一套只能在二十多个发达国家有效,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却大多“水土不服”。 红蓝体制应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权力运作模式,它将一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较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其效果有待检验。但如果被证明红蓝体制的权力制衡方式果然是有效的,那真不知道是否中国也会被西方列入“民主国家”的行列? 我喜欢这篇文章,很感性,也很有内容。尽管还没说到位。 守住底线有的时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脓疮要溃烂,早点的时候能守住,晚点的时候就还是开裂出脓的好。没办法的事情。中国百姓有希望国家动乱的没有?上上下下恐怕都没有。然而,动乱不是百姓搞出来的,如果是他们,早就动乱了。动乱是社会冲突的最高形式。社会矛盾的日益积累,如果的不到缓解,就会酿成冲突。因此关键问题即在于社会矛盾是否能够缓解了。如果想缓解社会矛盾,前提是先干预正视矛盾,而是不遮掩或者靠所谓正确的舆论导向来粉饰。例如:越反越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食品越来越不安全,社会治安越来越糟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指向体制。这就要求执政党不说空话、套话、谎话和吓人话,真正地拿出具体的措施来,真正站在多数人民的利益一边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是你以为那是可能的吗?你恐怕就幼稚了。因为二十年的经营,官僚体系已经形成,他们只对上负责对富负责,也就是他们是权贵的代言人。他们不是不懂得什么是应该的,而是不愿意那样去做。因为一旦做了,就会失去自己的地位。于是,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恐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一个消防队员。把民众的不满情绪“控制”在某种程度中。控制的办法依然是首先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另外还可以“杀鸡骇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网络管理”,还有就是领导会适时适刻地说点“一定要……”“必须要……”“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要……”等等的讲话安抚人心。 确实,我们不能搞体制改革的大跃进。不能盲目地要求什么民主。因为那样的做法必然带来国家的分裂和人民的苦难。那才是千百万人头落地的时刻,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只有不负责任的人和傻瓜才希望那样。中国至少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搞政治运动了,经济的告诉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使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有了抬头作人的实力。从民主建设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比今天中国百姓更加认清民主的重要性的了。社会现实已经给了多数人很好的教育,让他们看清世界也看清自己。中国的革命先辈们努力建设共和,但是真正有如此大面积和深度的民众认识基础的时代应该是今天。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稳步地推行民主建设,渐进式地发展民主。不能下猛药。当然,最关键的是领导者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如果连渐进也不让进,恐怕守住社会稳定就很难了。
个人分类: R2史政经|4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气候变化,水资源和中国国家利益
dema1947 2010-6-28 18:18
气候变化,水资源和中国国家利益 Climate Change, Water and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翻译:马德 作者:斯科特穆尔( Scott Moore ) 译自美国《中国安全》杂志( China Security )第 15 期( 2009 ) 原文网址: http://www.chinasecurity.u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95Itemid=8 外界分析家一直强调,气候变化威胁着中国的基本国家利益。近期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认同此类观点,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限制该国温室气体的排放。 2009 年 8 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中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努力设法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会议指出,气候变化将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恶化水资源的短缺,从而威胁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将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在未来几十年中使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这份报告,比以往更清楚地阐明,中国的增长趋势正在受到气候变化对国家发展目标产生的直接影响。很明显,包括经济利益的诉求和国际政治的压力在内的许多因素,影响着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 ( 1 ) 。尽管如此,真正要使北京在战略意义的高度上去关注气候变化,只有使之清楚地看到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到国家的重大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中国未来挑战的核心问题,是水资源在数量及其与周边国家分配格局上的变化。未来预期,干旱和泛滥将会再许多地区变得更加严重,在中国和南亚地区,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导致了水资源有效利用率长期下降趋势的恶化。此外,由于这些变化,最重要的河流系统有可能增加河水流量的变异性,使农民和其他用户加大对水量供应预测的难度,从而降低其有效利用率。在其他方面也造成诸多影响,如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和沿海低洼地区的盐碱侵蚀,这些都会对食物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国内和对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已经在许多跨界河流资源上与相关邻国存在着争议,其中最突出的是湄公河。在这些河流发生改变和由于气候气候变化导致流量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将不得不越来越为应对这些跨界的水资源问题而斡旋。而且,冰川融化和积雪的减缩,预示着中国脆弱的周边地区如巴基斯坦北部的水资源短缺将更加恶化。这对于北京所追求的和平崛起政策而言都是无法排除的担忧。 国内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水资源的变化威胁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秩序。不稳定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和西藏,可能因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而使情况更加恶化。本来就贫穷和不发达的这些地区,可能因水资源分配导致族群间冲突上升,或因生存环境恶化而不得不迁徙去寻找更适合的居住地。据资料记载和环境安全学者的分析,历史上发生在中国西部许多地区的此类迁徙,是引发族群冲突和战乱的危险因素。 上述表明,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将越来越迫使中国不得不对战略目标和重点作部分的调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有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决策至关重要。第一,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这将给制定大规模的发展目标带来困难,比如没有稳定的水资源就是一个严重问题。第二,明显地,在有些地方,地区性的气候影响将更加严重,比如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变化问题就比其他地区更加突出。第三,将要付出越来越多的机会成本,如在金融、行政管理和其他资源方面,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不断增加的机会成本会是不可忽视的。 气候变化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由于气候的变化,亚洲东部地区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方面面临着尤其严重的改变。许多亚洲国家已经承受着水资源不足的压力,而亚洲大陆人均水资源的占有率低于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个大陆 ( 2 ) 。 水资源占有和依赖状况 ( 3 ) 国家 国内可持续水资源总量 (km 3 ) 外部流入的可持续水资源总量 (km 3 ) 对外部水资源 的依赖率 (%) 阿富汗 55 10 15 澳大利亚 492 0 0 孟加拉 105 1,106 91 柬埔寨 121 356 75 中国 2,812 17 1 印度 1,261 636 34 印度尼西亚 2,838 0 0 伊朗 128 9 7 日本 430 0 0 哈萨克斯坦 75 34 31 吉尔吉斯斯坦 46 -26 0 老挝 190 143 43 马来西亚 580 0 0 蒙古 45 0 0 缅甸 881 165 16 尼泊尔 198 12 6 巴基斯坦 55 170 77 菲律宾 479 0 0 韩国 65 5 7 斯里兰卡 50 0 0 泰国 210 200 49 美国 2,800 51 8 乌兹别克斯坦 16 34 77 越南 366 525 59 在中国北方, 2000 年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是南方的三到四倍 ( 4 ) 。在中国及其相邻国家和地区,气候变化对已经短缺的水资源的威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变化,特别提到了 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等 极端水文事件的增加 ( 5 ) 。这一评估很大程度上被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的一份观察报告显示的数据所印证,过去几十年中国华北和东北降雨减少,而在西部的长江流域地区和东南沿海则降雨量有明显的增加 ( 6 ) 。报告作者强调,气候变化导致了中国东部农业地区降雨量的减少,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干旱造成的农业歉收越来越频繁 ( 7 ) 。在中国的中部、西南和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地的退化,灾难性的干旱和洪涝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增大 ( 8 ) 。 据预测,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也呈增加的趋势。印度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将使河流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加大 ( 9 ) 。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水系湄公河流域,与 20 世纪中期到末期相比,每月最大流量将增加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一,而在此期间,每月最小流量将减少百分之十七至二十四 ( 10 ) 。 上述变化的增大会打乱正常的经济和农业活动,对那些气候变化敏感地区形成威胁,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PICC )指出的,该地区(湄公河流域)雨季河流泛滥的风险将加大,而在旱季则可能增加水资源短缺的概率 ( 11 ) 。就湄公河地区而言,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河流下游盐碱化将使得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放大,这将对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 12 ) 。 预计更严重的问题是,据长期预测,由于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冰川融化和积雪规模的退缩,可利用的水资源将减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PICC )估计,由于全球温度上升,喜马拉雅山的冰川规模至 2050 年可能减少大约百分之二十五 ( 13 ) 。值得关注的是,冰川融化的水量占恒河水系夏季流量的大约百分之七十,占亚洲其他主要河流流量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 14 ) 。一项研究预计,喜马拉雅山冰雪消融的径流系统将在 2050 年至 2070 年达到峰值,此后其年度平均流量的衰减将在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 ( 15 ) 。由这些研究项目可以预计,中国西北和印度北部的重要地区在本世纪将遭受有效水资源减退的威胁,季节性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可能会突然降临,水源从充足到贫乏也许只要短短数十年时间 ( 16 ) 。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上述原因的造成大量区域性的水资源分布变异。有些河流流域很可能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新疆最重要的水系塔里木河,冰川融化占平均年流量的百分之四十 ( 17 ) 。中国西北其他地方的可利用水资源也极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短缺。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PICC )的报告所指出的,(中国)西藏高原、新疆和内蒙古季节性高山积雪覆盖的时间预期会缩短,这将导致积雪减少从而造成水源短缺。类似的严重情况预计也会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重要流域出现。 亚洲东部主要河流因气候变暖引发的流量变化 ( 18 ) 水系 长江 黄河 恒河 / 雅鲁藏布江 湄公河 % 模拟的年平均流量改变率 +28 +18 +49 -6 总之,水资源的分布模式的不不稳定性将会增加。中国的许多地区可能在不需要的时候水量会过剩(换言之,雨季会发生泛滥)而在需要水的时候水量却会不足(在干旱的夏季)。在某些地区,如华北和湄公河流域,因更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情况会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这个结论对于中国的国家和地方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周边地区的水缘政治 毫无疑问,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问题会超越中国版图,越来越影响到中国外交和周边安全方面的大政方针,这是中国在处理邻邦关系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以巴基斯坦为例,官方担忧喜马拉雅山冰雪消融造成的水资源改变将给这个脆弱的国家的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 19 )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不久前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由农业供养的沉重的人口负担依赖于冰川消融提供的水资源 ( 20 ) 。(见下列表 3 。)一份由美国亚洲协会提供的报告也提出类似的结论在亚洲的安全问题上,水缘政治将显现日益加重的力量 ( 21 ) 。 受冰川消融变化影响的亚洲主要水系 ( 22 ) 水系名称 覆盖人口(百万) 流域面积( 千平方公里) 农田比例 (%) 对冰川融水的 依赖程度 塔里木河 8 1152 2 极高 印度河 178 1082 30 极高 恒河 407 1016 72 高 雅鲁藏布江 118 651 29 高 长江 368 1722 48 高 黄河 147 945 30 高 湄公河 57 806 38 中等 亚洲一些水系似乎比别的河流更容易引起争端。据一项关于水资源和社会冲突的研究列举的例子,恒河、印度河和湄公河在引发争端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 ( 23 ) 。湄公河水系对中国的安全已经存在着现实的挑战。在湄公河流域,中国与下游邻邦的关系长期以来处于不得不谨慎对待的状态。中国境内几座大坝的建设有可能使其与下游国家的关系恶化。假如湄公河的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发生如未来气候模型所预测恶化,中国对水资源上游的非对称控制,将可能成为东南亚国家更大的顾虑 ( 25 ) 。 这种非对称的控制权有着特别的意义,关于水资源与冲突的研究提示,如果没有相关条约的约束,高密度的大坝建设可能引发争端 ( 26 ) 。中国一直拒绝加入湄公河流域的这种硬法体制 ( 27 ) 。因此,似乎有理由断言,中国将不得不改进其合作方式及外交手段,以避免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因气候原因造成水资源改变而导致的紧张关系。 有一些迹象表明,这些现实问题正在引起中国的战略研究机构的关注。近年来,中国的分析家借鉴西方同行,明确了更广泛的安全概念。中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提出新安全观以来,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并强调在处理外交关系中注重合作和对话 ( 28 ) 。作为这个动向的一个方面,中国的战略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也已经越来越注重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譬如,有一篇重要文章就主张借鉴西方的更广泛的新安全概念,建议建立一支特别的政策研究队伍致力于环境改变引发的政治和安全方面的研究 ( 29 ) 。 此外,西方的一系列研究,包括广泛传播的美国国防部的 2004 年一份研究报告在涉及中国的评论中提到,气候造成的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冲突甚至战争 ( 30 ) 。一些非正式的评论家更明确地强调,水资源问题引发的冲突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大威胁 ( 31 ) 。当然,也有一些中国评论者把对水资源冲突的关注集中于诸如中东之类政治不稳定的地区 ( 32 ) 。 正如评论普遍认为的,水资源的问题在中国与周边关系中已越来越显突出。近年来,中国已经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就划界和跨界河流的保护等问题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 ( 33 )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 SCO )作为扩大安全协作的机构也已经开始了水资源问题方面的工作。上合组织 2004 年度会议曾以水资源问题为集中议题, 2005 年又签署了该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协定,以扩大对水资源的协调与合作。 但是在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总体关系上,中国表现出了犹豫不决,还没有把气候变化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 35 ) 。在安理会关于气候变化跟国家安全问题的辩论中,中国也极力反对把气候变化跟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尝试。中国官方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发表评论说:要求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是合情合理的,但把这个问题作为安全问题来炒作则是阴谋 ( 36 ) 。中国日报的一篇报道引用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的话说:在安理会辩论气候变化问题无助于那些国家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努力 ( 37 ) 。 人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所持的这种迟疑态度。首先是因为中国长期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可能导致它对非传统安全概念的怀疑 ( 38 ) 。此外,更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中国政府之所以不愿意把气候变化跟安全问题一般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力图避免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受附加条件的约束 ( 39 ) 。尽管如此,还是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占国内主导地位的观念正在改变,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挑战所促成的。 对国内安全的威胁 尽管中国政府在国际关系层面上对气候变化与安全的问题尚未有明确的态度,不过就国内而言则已经意识到了影响到水资源问题的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比如,据文献引述, 1998 年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中国的国家安全由于水资源短缺而受到威胁 ( 4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林尔达也对由于冰川退缩造成的威胁表示了类似的关注,他说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造成的其他方面的影响直接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 41 ) 。 2008 2009 年冬季的干旱也使政府对水资源问题的担忧,国家媒体的相关报道表达了这种担忧:农业是政府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2009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发布的第一号联合文件,再次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 2009 年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42 ) 这种高度关注表现在气候变化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据预测,中国最具重要战略地位的几个区域将遭受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大约有 23% 的中国人口所居住的西部地区,在干旱季节主要要依赖冰川融化提供水源 ( 43 ) ,而冰川却在不断消退。有研究认为,这些地区夏季河流的萎缩,是气候变化造成的结果。这种有效水资源的短缺加速了土地沙化,使得这些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的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成本进一步加重 ( 44 ) 。这些地区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对中国的安全稳定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地方的少数族群中存在着对北京的对立情绪 ( 45 ) 。 中国西北地区有效水资源的变化有可能在两个重要方面造成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首先,由于资源匮乏造成的生存空间的竞争,会加深现在已经存在的中国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如藏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矛盾 ( 46 ) 。据亚洲协会的报告,当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已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的时候,冲突的潜在威胁是可以预见的。如果某些汉人经营的企业被认为在水资源的分配上得到了优惠,这种冲突的可能性更会增大 ( 47 ) 。一位中国学者在评价环境恶化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所造成的威胁时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西部地区自身的环境条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成功的基础 ( 48 ) 。 第二,水资源的短缺将加大来自西北地区环境迁徙人口,当他们在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居住地的时候,将加大潜在的民族冲突。社会学家的研究已经发现,由于水资源环境的迅速恶化 ( 49 ) ,甘肃省农民中被迫放弃耕地的人数正在加大。西藏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多种原因导致的藏族迁徙人口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增加 ( 50 ) 。 由环境问题造成的人口迁徙所引发的潜在问题是他们在新的家园可能找不到谋生之道。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也表明,环境的长期衰退造成了这些环境移民的极度贫困,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在别的地方重建家园 ( 51 ) 。中国本来就缺少耕地,这些环境移民不得不离乡背井,在新的家园谋生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 52 ) 。环境安全专家进一步指出,这种社会秩序的变动和,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的隐患。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大量人口如果涌入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极有可能与当地的原住人口发生对立和冲突。也许他们会沦落为城市贫民,其中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就可能加入犯罪团伙或极端政治组织 ( 53 ) 。 气候原因造成的水资源短缺也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2008 -2009 年冬季的北方严重干旱,被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列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 ( 54 ) ,以示其在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过去 30 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影响到中国最重要的小麦产区,受灾面积达数十万英亩 ( 55 ) 。报告指出,全国冬小麦的 40% 遭受了这次干旱影响 ( 56 ) ,导致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全国减产达大约 5% ,有部分地区例如河南省,甚至减产 20% ( 57 ) 。针对这次严重旱灾,有评论警告说,北方的干旱将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 58 ) 。在中国,政治因素决定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如何使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免受粮价大幅波动而造成的灾难,是政府特别密切关注的焦点 ( 59 ) 。 尽管气候变化究竟会对中国国内的粮食供给造成怎样的威胁目前尚不能确定 ( 60 ) ,但政府不能对未来的极端气候事件有任何的忽视,这就必然会增强军队和准军事组织的力量以适应未来灾难救助和管理的需求,干旱无疑为这军事力量的增强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北方八个省的武装警察部队( PAP )可动员力量大约有 2,400 支部队,此外还可动用人民解放军和空军力量投入服务 ( 61 ) 。为应对预测的未来可能增加的气候异常事件,中国的军队将作为应对国内灾难的可直接动员力量被列入战略规划。 值得玩味的是,中国对上述情况保持了低调。中国在近期关于武警部队的相关法律调整中,只是简略地提到了它的灾害救助职能,更注重强调的是这支武装力量维护内部安全的作用 ( 62 ) 。 与水资源关联的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使军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且也会大大加重中国的经济运行成本。比如,新疆就在新建 59 座水库用以储存来自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的水量,以求缓解水资源长期短缺的困境。根据十年规划,至少在今后三年中每年需要投入 2 亿人民币资金 ( 63 ) 。这对于一个非常贫困的地区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额。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也为中国应对水资源分配的改变所需的投入提供了数据。研究指出,在编制的各种不同的水资源存储和调配的方案中,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的存储成本差别很大。在南方的西江地区 120 亿立方水容量的存储成本是 45 亿美元,而在长江流域中部则不到 20 亿美元。而且,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例如华北,增加水资源的存贮容量会变得日益困难和昂贵,因为水资源的短缺将更加严重 ( 64 ) 。 由于有效水资源总量的不确定性,使得与水资源相关联的气候问题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有评论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破坏社会稳定的引擎 ( 65 ) 。尤其在受气候影响使得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缺乏的一些地区,情况更是如此。这将使军队、政府部门和国家资源越来越为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所困扰,背上沉重的负担。 对资源安全的关注已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2008 年年中,国家媒体报道随着粮食和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将采取措施确保农业用水并推出增加粮食生产的政策,包括提高水价 ( 66 ) 。中国也进一步表现了对喜马拉雅山有效水资源问题严重性的关切,为了增加青藏高原的降雨和有效水资源,每月飞机云播达数个架次 ( 67 ) 。于 2008 年通过媒体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强调了节水农业和对话,也许这正是中国政府关于水资源和国家安全相互关系的明确立场 ( 68 ) 。 但是,中国对于气候、水资源与安全问题的关系的论述并不清晰。对于气候变化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中国在总体上持保留态度,尽管在具体的问题上,政府官员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威胁则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就国内而言,官方对水资源分配的不公表达了特别的忧虑,并且担心由此影响到粮食的安全。由此可见,中国有待于把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问题纳入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的总体框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这些影响,将给中国造成多方面的战略挑战,这正是人们的担忧所在。 关于气候变化、水资源以及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 对未来的预测固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与水资源相关的气候变化将越来越加重中国国家安全方面的压力,无论是从处理外交关系还是从政治话语的角度考虑,都是中外政治决策者们必须应对的要害问题。当然,首先必须认识到气候问题的不确定性。气候系统是极其复杂的,要对气候变化的造成影响作出精确的科学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在水资源的问题上尤其如此。鉴于此,评价气候变化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考虑的重点是那些对长期而言可能普遍存在的严重威胁,包括迫于环境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农业有效水资源的衰减和灾难性洪水泛滥。 其次要考虑的是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问题对一些敏感地区的冲击。很显然,诸如湄公河流域、喜马拉雅山地区和中国的西北地区等地区,无疑会遭受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的水文资源变异的严重影响。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环境影响将加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恶化。在湄公河水资源的配置上,已经受到边界争端的困扰;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和贫困问题也使得气候和水文方面的环境恶化带来的忧患进一步加重。因此,这些气候和水资源变化所带来的政治安全威胁可能在一些热点地区会更加突出。 第三个重要的问题是气候和水资源的威胁将挑战中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构架。特别是在涉及军队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和政府对越界水资源的政策协调,以及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等方面,问题就更加突出。中国政府也许会通过加强国际援助和民间社会活动等手段推动在观念、计划以及执行能力等方面的改善和进步。相应地,中国政府将不得不为此投入巨大的经济资源,比如防洪设施、水库和水资源调配系统等的建设,以避免气候和水文变化可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而如此众多地区的每一项新的重点项目投资所增加的负担,无疑会增加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 不过,随着国际间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合作,上述问题事实上正在得到改善。首先,在水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广泛深入的跨国跨地区的合作的机会。一些积习已久的薄弱环节得到改善,例如在增强紧急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和灾害响应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的机会。例如,据外交关系委员会( CFR) 最近的一份报告,对美国军方在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地区介入救助响应行动指挥进行了报道 ( 69 ) 。在这种指挥体系中,美国军方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对话机制,这将有利于提高国际间灾难事件反应能力。 此外,在新的气候合作框架下可以调整援助重点,使之集中使用于诸如粮食供应等安全战略需求。美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已经启动了一项与盖茨基金合作的项目,将致力于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水稻品种的培养。这项 3,,500 万美元的项目将集中用于帮助南亚地区的农民开发节水节肥的水稻品种培育,提高在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粮食供应能力。类似的计划可能正在探索之中,也许更大的合作基金项目会在中国设立 ( 70 ) 。 最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将不仅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正如中国国际关系委员会所指出的,气候问题的国际间协商有明确的国家安全的方面的考量,可以通过加入国际组织体现其国家利益,比如中国和印度通过加入一个 全球秩序基础规则 项目来参与在气候问题上的协商 ( 71 ) 。通过充分协商,各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使得各种热点地区可能引发冲突的情况下,这种战略上的交涉有助于引导政治决策者们从长远和全面系统的角度进行政策抉择。 在全世界都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中国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排放问题关乎国家利益,这是可喜的。在当前的严重关头,更需要高瞻远瞩,推动全球气候问题的协商与合作。构建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安全总体策略,有助于中国从边缘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到地方政府承受的压力等各个方面分析研究应对方案。应该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问题正威胁着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全力应对。 注释请参阅原文尾注: http://www.chinasecurity.u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95Itemid=8 (译稿已在《译言》网站刊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界不要那么软
accsys 2010-6-21 07:33
国内的计算机科研大会经常在开,宣传力度也很大,然而有成效的会议寥寥无几。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界向来将软设计作为了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因而计算机硬设计一向不被重视。近些年虽然有所改观,出现了以龙芯为代表的硬设计,但多数都以模仿国外的结构设计为主,忙于与国际接轨,极带急功近利的色彩,其中大部分人又都把精力重点放在编码上,而不注重硬结构的深入研究,不从源头上去寻找新的出路,因而中国计算机界落后之形势扭转难矣! 最使我感到灰心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老一代权威的计算机科学家意识落后,没能力将中国的计算机科学界引向强国之路,但确能够左右着中国的人力、财力大量地投向计算机应用的市场,自己做了国外计算机厂商的高级用户不觉气短,反而在国人面前洋洋得意,为国家决策机构提供了错误的导向信息,可悲的是这些人如今还占据着中国计算机科学界主流的位置。 二是新一代计算机科学家的急功近利和缺少创新钻研的色彩。他们之中的多数人被市场导向所迷惑,不愿意去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不敢去同国际上的大牌计算机专家一争高下,凭借较老一代英语好的特长,而忙于引进工程,满足于国内的一流,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去争创国际一流。这其中不乏言必谈国外的海龟,就很少见海外学成之子,能够侃谈老外计算机理论方法有那些方面的缺欠,我们该如何才不至于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的高见。 青年人的科研缺失,应该追究其前辈的引导教育之责。计算机界的年轻人缺乏闯劲,说到底还是我们过去和现今的前辈曾经无知或者现在无知造成的。 我还要大声地呼喊:计算机是财富,是国家的能力,是未来安全的保证。在国际生死存亡的竞争中,计算机的威力决不次于核武器! 中国的计算机界能力技术要快上,在优先发展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同时,要说服国家决策部门投入相当的财力,不搞急功近利的市场化,要能够像搞两弹一氢那样重视,何愁我们的计算机科技上不去?计算机多处理器所面临的革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此一轮计算机科技竞争中,我们不迎头赶上,我们恐怕要一辈子愧对后人,只剩下流泪的份了。 计算机的先进与落后的决定因素是核心硬件的设计制造,核心硬件的全面创新,才能够解决目前片上多处理器结构的危机,不看到这一点,不努力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还在计算机界混什么? 2010-6-21
个人分类: 随笔|3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寨能力关系到国家安全,山寨并不可耻
chrujun 2010-5-20 11:10
按照韩健老师的说法(1、创新者提问;山寨者求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522 ; 2、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山寨了能算是创新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623 ),研制(仿制)和国外功能(性能)一样的产品叫山寨。我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个事实, 研制国外同类产品虽然不算什么创新,但关系到国家安全,正是目前阶段中国不得不走的路,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 从历史的观点看,新技术必然会从发源国家流向其它国家,由此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数百年内相继扩散到欧洲,对西方文明起了重大推进作用。而目前,西方国家则占据了科技创造的制高点,中国从老师变成了学生,努力吸收和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这是历史必然现象。 现阶段,中国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人有我无的问题,只有达到人有我有的境界,才能保障国家安全。 而创新解决的是人无我有的问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自己制造国外已有的高科技产品。例如: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尖端科学仪器、高性能CPU、超级计算机、隐形飞机、航空母舰等等。中国目前没有这些东西,国力就差了很多。在和平时期还好,要是打起仗来,中国的国家安全注定是脆弱的。 老实说, 我们现在主要靠两弹一星维护国家安全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是巨大的。 我对中国的虚弱和落后有切身体会。10年前,中国海洋调查船海洋四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遭日本飞机和舰船驱赶。我当时正好在船上,船长让我和日方对话。当时不仅看不到中国的军事力量出动,更致命的是调查船上设备基本上是日本制造的。船上的雷达、通讯设备和各种探测仪器,绝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的。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的调查船上的喇叭里突然响起了日本人的声音,我感到很吃惊。后来据说是日本人能够自动识别我们的通信频道,因为通信设备是日本制造的,他们想找到我们的信道是小菜一碟。 在科研生活中,我们可以看看,我们所用的CPU芯片,所用的各种尖端科学仪器和专业软件,又有多少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 仿造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创新,但对中国的生命力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家在CPU、科学仪器和软件等领域加大了投入, 只要能够造出跟国外功能和性能一样的产品,对中国来说,就是很大的胜利,就是为国家安全出了力。 同时,要掌握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某些领域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我国到现在也无法制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航空发动机,虽然无数人为此日夜奋战了数十年。在这个时候, 中国人要敢于承认落后,敢于当跟屁虫,只要我们真正学到了老师的本领,也不算可耻,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626 次阅读|19 个评论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对转基因的看法
zhangxf0303 2010-3-27 11:31
关于转基因食物本身,从技术到生态影响,食物安全,科学网上已有很多,可以参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892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27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5346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370 我想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对转基因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转基因种子基本上都是有国外几家大公司垄断-孟山都,杜邦,拜耳,先正达等,如果快速的大面积的推广基因作物,这样外国大公司可以轻而易举的垄断中国的种子行业(我们都知道转基因种子是只能用一次的),进而影响中国的农业,民以食为天,这样会对中国的安全形成威胁,不敢想象后果多严重! 但世界是开放的,中国也应该逐步的去适应转基因大潮! 对于农业部谨慎的推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的措施,我是赞成的,转基因作为一种技术,也应该利用来保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是我强调逐步。汽车行业就是个例子,太快的外资力量入住,导致整体汽车技术的外来化,行业利润的外流化!可以考虑在国内有优势的转基因作物领域可以先推广,这样国外种子进来可以相对产生竞争,毕竟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同时在有基础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努力培养其他作物方面的育种优势,积极发展中国的转基因技术! 本文是我的第一篇博文,有不足之处,敬请海涵,欢迎讨论!
个人分类: 冷眼思考|192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在美国,转基因技术是国家安全战略考虑的内容
蒋高明 2010-2-19 00:51
蒋高明 以下文字节选于网络论坛,作者为东方明亮。全文很长,如有兴趣,可点击进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2/131787.html 请大家对此事给予高度关注。粮食一旦受制于人,那将是十分被动的事情。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孙子兵法 民以食为天。凡作战,能绝敌粮者,无有不胜者。 用粮食种子作为战争武器,古已有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吴国的故事大家都熟知。其中勾践对吴国使用的粮食战争,恐怕是世界上第一次把粮食种子作为武器的案例。夫差十二年(前484年),勾践采纳文种的毒计,借口越国歉收,请求吴国贷米给越国。子胥和伯噽一番争论后,夫差以苛刻的条件答应了文种的要求。第二年越国丰收后,文种挑选颗粒饱满的米粟蒸熟了归还给吴国。夫差看了,长叹一声,对伯噽说:越国的土地肥沃,这些粮食都非常好,可以发给我们的百姓作为种子。煮熟的种子自然是不会发芽的,其结果是,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吴国颗粒无收。于是这一年吴国百姓不得不忍饥挨饿,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转基因主粮的推广,涉及十三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和人种安全,在转基因技术基本被美国垄断的背景下,在美国已经采集了大量中国人血液样本以作基因研究的条件下,对转基因主粮的推广宜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 美国是一个企图统治全世界的超级大国,对于中国,其既定战略是什么呢?是希望中国繁荣强大吗?从美国阻挠中国统一、对台售武、支持疆独藏独、支持法轮功、炸我使馆等等,不难判断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意图。 美国一直运用粮食作为其实施外交政策的武器,这是一个在国际外交界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这一事实被中国的主流精英所有意无意地淡化和隐瞒了。对美国政府而言,转基因食品和终结者技术为促进美国的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1957年,美国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告诉美国公众:在与他们(其他国家)的合作方面,如果你们正在寻找一种办法,使他们都依靠你们,乃至依赖于你们,在我看来,粮食依赖将是最好的。 1974年,美国农业部长厄尔布茨(Earl Butz)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上表示,粮食是我们谈判装备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上述这些表态都与基辛格的格言一致:如果控制石油,就控制国家。如果控制粮食,就控制人类。 1974年,《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SSM-200)出炉。这份报告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由基辛格起草完成,又称基辛格报告。其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这一新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是: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都位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的劣种人妨碍美国获得充裕的、廉价的原材料,必须除掉这些高速增长的人口才能保护美国利益。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美国的新政策实际上就是如果这些劣等人种妨碍我们获得充裕的廉价原材料,我们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们。 所有上述这些信息,在近来人民网邀请的支持转基因主粮商业推广的专家、教授们口中,没有丝毫提及。而这些信息,是我们决策推广转基因主粮之前,应当切实了解的 。 转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以及农业技术乃至人口问题,向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考虑的重要内容。以1974年《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为例,该备忘录是关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其抄送对象是:国防部长、农业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副国务卿、国际开发署署长。 转基因生物种子一旦被种植,它们会不受地域限制,迅速蔓延。终有一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制裁机制的威胁,跨国转基因种子公司将主宰地球上大部分农业区域的种子供应,随心所欲地给予或剥夺生存资源。在情报用语中,这种能力被称作是战略性剥夺 。潜在的敌人或对手可能被剥夺战略性资源,例如能源、粮食。或者以剥夺相威胁,除非他们同意由那些控制资源的人提出的某些政策要求。 卡米拉蒙特西诺(Camila Montecions)是一名智利农业组织的农学家,他与一些研究终结者专利的农作物遗传学家交流称:有可能是携带终结者技术的农作物花粉感染农民的田地,这些农民不是拒绝,就是买不起那项技术。农民的庄稼在当季不会受到影响,但他们进入储藏箱,取出种子下一季播种时,他们发现已太晚,一些种子已不能生长。这可能导致非常高的产量损失。如果该技术通过隐性基因来传播,我们可以看到好几年无规律的收成,贫穷的农民社区在粮食安全方面总体的、甚至急剧的恶化。 关于终结者所产生的毒素,也有安全问题。当鸟类、昆虫、蘑菇和细菌感染或吃掉种子后会发生什么?这对土壤生物生态学又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毒素可能最终渗透进入邻近的花卉、含油种子或观赏作物。毒素可能没有毒性,但可能导致过敏的反应。如果这种毒素进入食物链,这将很难发现和检测。 目前,在终结者技术中,没有对死种子的性质进行任何研究,对于它们如何应对湿度的变化,或感染细菌和蘑菇一无所知。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储存问题及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也尚未得到研究和确定。这项技术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抗生素的使用。更多地使用抗生素导致抵制抗生素的新病原体的出现,使之更难以治疗传染病,同样,对细菌、残留物和无效抗生素的忍耐性加强,还可能对土壤生态产生有害影响。然后,过度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会导致鱼类的死亡,而鱼类为世界许多地方的农村人口提供了蛋白质。 显然,孟山都公司关于终结者技术的战略目标,是迫使农民对孟山都的种子、化肥和除草剂产生依赖,从而为孟山都的产品创造市场,使孟山都能够垄断这些利润丰厚的全球市场。此外,通过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实施的知识产权,孟山都将能够年复一年地收取专利费和技术费。因此,终结者直接威胁全世界数以十亿计穷人的生计,他们依靠贫瘠的土地谋生,几乎无法生存。适应转基因耕作方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依靠信贷,这是美国孟山都和其它跨国公司的化肥和除草剂所强迫的。贫穷的农民会承担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最终将破产。 (关于孟山都这家公司的内幕,建议参看电影, http://tieba.baidu.com/f?kz=714148355 里面揭露了很多触目惊心的内幕) 此外,全世界的贫困农民已经面临从欧洲和美国进口补贴粮食的激烈竞争,由于转基因农业技术,他们还将不得不再次面临环境恶化和新害虫的出现。他们的唯一办法是放弃土地,成为无地的农民,为公司农场化经营打开大门,从而实现美国孟山都和其它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美国政府而言,转基因食品和终结者技术为促进美国的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中国的专家们张口闭口与国际接轨,张口闭口专利保护,但是,他们怎么就闭口不提终结者技术是美国政府资助研究的?他们是否知道,孟山都、陶氏化学与五角大楼有着长期勾结的历史? 孟山都和陶氏为美国军方提供的橙剂至今还在残害着越南人民。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的工厂毒剂泄露,这起污染事件造成近两万人死亡,20多万人受害,约5万人失明,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在成功地让主流媒体忘却博帕尔事件之后,联合碳化物公司今天已经是陶氏化学的全资子公司。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也是中国主流专家和主流媒体所刻意不让我们注意的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以及农业技术乃至人口问题,向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考虑的重要内容。 以1974年《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为例,该备忘录是关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其抄送对象是:国防部长、农业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副国务卿、国际开发署署长。(见下图) NSSM-200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与 中央情报局、国防部以及国务院并列,农业部和国际开发署 , 都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执行机构 。 我国农业部的有关部门,在成立所谓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时候,脑子里面有国家安全的概念么? 我国那些热衷推广转基因主粮并且持有转基因技术公司股份的专家们在论证转基因商业化造福全人类的时候,有没有国家安全的概念?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862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络自由、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
黄安年 2010-1-21 15:41
网络自由、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1 日发布 最近因谷歌声称退出将不再服从中国政府的审查规定,扬言要撤出中国市场,闹得沸沸扬扬,克林顿国务卿也宣称要积极参与帮助确保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使用不受审查的互联网。其实只要冷静观察 , 不难看清在所谓网络自由的背后既有巨大的商业利益考虑 , 也有关系一个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战略。 谁都清楚,美国在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 , 所谓网络自由本质上就是技术控制世界的自由 , 也就是美国通过网络技术自由支配世界的自由 , 这种自由表面上看是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使用网络权 , 实际上是美国享有不受限制地控制网络使用权。这种网络自由权是服务于和受控于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和企业的商业利益的 , 在美国也不例外。如果不是美国政府有着控制网络自由的强大功能,美国能够在防恐战线和网络战中具有有利地位,如果没有网络监控 , 能够有效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 如果美国强有力的反网络 袭击功能,能够确保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 ? 既然美国如此 , 为什么中国就不能为了国家安全利益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实行必要的网络监控呢? 附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发布的两份信息 : ************************ 2010.01.15 美国认为不受限制地上网和网络安全极其重要 在谷歌公司表示可能会因为受到种种审查限制而撤离中国市场后,中国的谷歌用户在谷歌驻京总部前摆放了鲜花。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美国参考》 Stephen Kaufman 从华盛顿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Hillary Rodham Clinton )的创新事务资深顾问亚历克罗斯( Alec Ross )于 1 月 14 日在纽约向新闻记者表示,奥巴马政府正在继续努力促进世界各地普及互联网以及不受审查地上网,并将其视为现代经济与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罗斯说,克林顿国务卿积极参与帮助确保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使用不受审查的互联网。克林顿将于 1 月 21 日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讲话。 罗斯说,能够使用 21 世纪的通信工具在世界各地都是一件纯好事。他说: 21 世纪的信息流通越来越多地通过我们的全球通信网络和数字网络的方式来进行。 在罗斯发表这番讲话前,总部设在美国的谷歌公司( Google Corporation )于 1 月 12 日表示,该公司将不再服从中国政府的审查规定,并在考虑完全撤出中国市场。谷歌还提到中国黑客发起的非常复杂和有针对性的攻击,其主要目标是企图侵入中国维护人权人士的电子邮件帐户。 罗斯说:能有信心地在网络空间开展运营对任何现代经济与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美国一再向中方表明我们在不受限制地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安全重要性问题上的观点,我们期待中国政府作出解释。 克林顿国务卿于 1 月 12 日发表声明表示,谷歌的指称引起了非常严重的关切和疑问。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Nancy Pelosi )对谷歌作出停止审查中文搜索结果的决定予以称赞。 佩洛西 1 月 13 日说:谷歌宣布将全面检视其在中国的业务活动并不再容忍对其搜索引擎的审查应成为企业界和各国政府的榜样。 她说:中国政府为控制互联网开展了全世界最复杂的活动之一高科技公司绝不应为侵犯人权或禁止思想自由交流的行为提供帮助。 美国负责经济、能源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 Robert Hormats ) 2009 年 12 月 10 日在美中互联网论坛( U.S.-China Internet Industry Forum )发表的讲话中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网民,可为拥有一个支持未来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和商界领袖的非凡的论坛而感到自豪。 霍马茨说,不受限制地获取信息对能激发经济增长的那类创新至关重要。 他说:如果我们允许不受限制地上网,那么互联网就会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他重申了奥巴马总统于 2009 年 11 月 16 日在上海与民众举行的直接对话会上就互联网问题发表的观点。他说:信息的自由流通使人们能进行独立思考并产生新的想法。信息的自由流通还能鼓励创造能力。 奥巴马政府认识到互联网也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例如被用于传播色情和提高恐怖团伙组织活动的能力。霍马茨说:我们期待与中国以及美国国内外的民营部门进行合作,在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自由流通的同时降低这类风险。 美国认为,某些核心原则,如《世界人权宣言》(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所阐明的表达自由,适用于全世界每一个人。霍马茨副国务卿说,在为这些原则大声疾呼的同时,我们认为,商贸应该是开放的,一般来说,信息应是可以自由获取的。 http://www.america.gov/st/democracyhr-chinese/2010/January/20100115145442esnamfuak0.4333569.html?CP.rss=true ***********************8 2010.01.13 国务卿克林顿就谷歌公司在华业务运营发表声明 1 月 12 日,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Hillary Rodham Clinton )就谷歌公司( Google )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发表声明。以下是声明全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10 年 1 月 12 日 谷歌公司已就有关指称向我们简要地通报了情况。这些指称引起了非常严重的关切和疑问。我们期待中国政府作出解释。能够在网络空间有信心地从事业务运营在现代社会和经济中是至关重要的。下星期,我将就互联网自由在 21 世纪的核心地位发表演讲。待事实明朗之后,我们将就此作出进一步评论。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uschina-chinese/2010/January/20100114110625xdiy0.593742.html?CP.rss=true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4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家安全漏洞库”,让我吓了一大跳(091210)
ymin 2009-12-10 15:29
国家安全漏洞库让我吓了一大跳(091210) 闵应骅 近日,许多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7日签署联盟协议书,共同建设国家安全漏洞库和国家安全漏洞论坛。我看了这条消息,让我吓了一跳。国家安全主要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几百万陆、海、空三军为我们保卫,有漏洞吗?把目光盯着国家安全漏洞,目的何在?意欲何为?这可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知道,这几家单位是搞信息安全的,那就该叫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两字之差,意思就差远去了。这也说明,当下,学风浮躁,忽悠随处可见。搞学问可要认真呀! 就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首先,谈到信息安全,不能光谈国家信息安全,还要谈企业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三者都不能缺。其次,信息安全漏洞可能有许多,但是,没有受到攻击以前,你是不知道的。如果你知道了,你就会设法堵住它了。如果规定一些空洞的条条,说它就是安全漏洞,这就成为无法实现、无法检查的一纸空文,没有意义。再次,如果信息安全漏洞是指已碰到的安全缺陷的话,那么,就需要对已知的安全缺陷进行模型化,进行分类。一个完全的、不相交叉的分类模型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在没有滤清思路以前,不要急于去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否则,你能拿来一大批经费,却出不了可用的成果。出一个数据库就交账。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有朋友告诉我:把这个数据库叫网络信息安全漏洞库也许更好。因为党和国家的机密信息安全,他们并不负责,事实上也不可能负责,只是关心网络信息安全。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4940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大学收紧对于敏感研究监控
pikeliu 2009-10-30 12:03
美国大学收紧对于敏感研究监控 作者:梅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9-10-29 据《自然》网站报道,在上周于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全美大学研究管理者委员会上,有官员表示,美国大学管理者正在收紧对于涉外研究违规的监控。 这一举动起因于去年的一桩敏感研究事件。田纳西大学前工程师John Reece Roth因违背武器出口控制法令而被判4年监禁。他被指与来自伊朗和中国的研究生分享了与无人航天器有关的敏感信息。这一案件在学术界引发焦虑,他们担心会因无意疏忽而受到处罚。 弗吉尼亚工学院的David Brady表示:现在教员们了解了Roth案件的内情,他们可不想个人受到挑战,他们希望得到大学的支持。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反间谍部特工Christopher Golomb表示,根据Roth案件,FBI正在调整与学术机构交涉的方式。FBI还参加了由大学校长构成的两个学术联盟。Golomb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它帮助我们设立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从而教授们知道他们也可能成为目标。 据悉,美国白宫已经下令对当前的出口控制条例进行重新审查。(科学网 梅进/编译) University tightens oversight of sensitive research Conviction prompts rethink of data rules. Elie Dolgin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re looking to sharpen their monitoring of export violations, officials said last week at a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University Research Administrators in Washington DC. The move comes in the wake of the first US conviction, last year, of a university professor for trafficking military-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July, John Reece Roth, formerly an engine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was sentenced to four years in prison for breaching the Arms Export Control Act; he remains free pending an appeal. Roth had shared sensitive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plasma-guidance system for unmanned aircraft with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Iran and another from China. The case has triggered anxiety among many academics, who fear that they could be punished for unintentional slips (see Nature 461, 156; 2009). Now that the faculty members know the facts of the Roth case, they don't want to be individually challenged; they want the support of the university, says David Brady, director of export and secure research compliance at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in Blacksburg. Roth's project slipped through the cracks of the university's monitoring system, says Robin Witherspoon, export-control officer for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s office of compliance. Witherspoon says that the university now has electronic flagging systems in place to alert her office to suspicious financial- or travel-related dealings with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as any potentially problematic grant proposals or contracts. Witherspoon has also instigated training programmes to educate researchers about export control of sensitive data or technology. It helps us develop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so that professors know they can be targeted. Christopher Golomb, a special agent with the FBI counterintelligence division in Washington DC, says that in light of the Roth conviction, the bureau is also adjusting the ways that it interacts with academic institutions. Last year, the agency conducted a survey with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to assess negative views of law enforcement held by som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FBI is also engaged in two academic alliances with university and college presidents. It's a great lesson learned, says Golomb. It helps us develop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so that professors know that they can be targeted. The White House has ordered a review of current US export control regulations. Comments Reader comments are usually moderated after posting. If you find something offensive or inappropriate, you can speed this process by clicking 'Report this comment' (or, if that doesn't work for you, email webadmin@nature.com ). For more controversial topics, we reserve the right to moderate before comments are published. actually this goes to the heart of the very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 science (not custom commercial science), that data and methods are feely shared to allow replication,verification or falsification, and not just amongst a small, select or self-selected group. Unless this was merely technology of course and not science.Unfortunately, and especially in the applied scienc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ot always easily defined and the waters are further muddied by universities taking on a mix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mmercial/government sensitive) sectors, many if not all of which inevitably have or will eventually have cross connections. A veritable minefield and plenty more prospective casualties waiting... 27 Oct, 2009 Posted by: Paul van Poppelen The information in question was neither sensitive nor classified. It was unclassified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s of plasma actuators for which Dr. Roth already held the patent(s), funded by the Air Farce. The test bed was a civilian UAV, not a weapons system, yet the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it was ITAR controlled, and that the government's determination that the technology was ITAR controlled was not subject to review by the court. At trial, the only proof of this element of the offense was the statement of the conclusion by Licensing Officers that the technology was ITAR controlled. Few people in academia recognize that any technology related to a defense article is ITAR controlled and requires an export license in order to be released to a foreign person, even if that foreign person is physically located in the U.S., as were the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in this case. Fewer still realize that the agency that administers ITAR, the Dept. of State Directorate of Defense Trade Controls, claims that all of its actions are not subject to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ct and therefore are not subject to judicial review. (The 1946 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APA clearly is contrary to this false and fraudulent claim). Dr. Roth had no creditable warning prior to being arrested that his research was ITAR controlled, yet an ambitious and anti-academic Assistant US Attorney in Knoxville was free to pursue Dr. Roth without adult supervision. The lesson to academia should be that no amount of procedures and training will save you from an ambitious prosecutor who wants to trade your freedom in order to advance his career, and who has no effective judicial control. The lesson is clear: Don't do research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or any nartional security agency if you value your freedom and career. Note also that there is a similar set of rules for purely commercial technology known as the 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which also require an export license for the deemed export of such commercial technology by the release to a foreign person, no matter where located (15 CFR 734.2). This is why so many companies are moving RD offshore. 27 Oct, 2009 Posted by: Michael Deal i am not a US cirtizen but i have worked as a an experimental physicist in US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labs. for a total period of about 5 years. if i venture to suggest something it will be to encourage academic freedom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any works/studies of defence/secret nature should be immediately transferred to Government labs., instead of being censored in the university system. Freedom is at the centre of innovation and novel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y sensitive research from the Government point of view should be shifted to the Government lab. as soon as it is so found, instead of curtailing the freedo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The onus for this lies with the Government's serveillance agencies and not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concerned. 28 Oct, 2009 Posted by: Narendra Nath i am not a US cirtizen but i have worked as a an experimental physicist in US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labs. for a total period of about 5 years. if i venture to suggest something it will be to encourage academic freedom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any works/studies of defence/secret nature should be immediately transferred to Government labs., instead of being censored in the university system. Freedom is at the centre of innovation and novel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y sensitive research from the Government point of view should be shifted to the Government lab. as soon as it is so found, instead of curtailing the freedo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The onus for this lies with the Government's serveillance agencies and not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concerned. 28 Oct, 2009 Posted by: Narendra Nath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tentional unintentional disclosure of the organisational scientific secret.Professors/ Academitian usually help other specially students which some time may go against rule.So there is need of tution for acdemician in this regard.Certainly intentional activity should be heavely punished. 28 Oct, 2009 Posted by: Anurag Chaurasia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tentional unintentional disclosure of the organisational scientific secret.Professors/ Academitian usually help other specially students which some time may go against rule.So there is need of tution for acdemician in this regard.Certainly intentional activity should be heavely punished. 28 Oct, 2009 Posted by: Anurag Chaurasia Add your own comment
个人分类: 美国科技与教育|3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国家安全的保障 【转】
sheep021 2009-10-17 11:24
1.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将举行 2.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丘季诺夫将访华 3.俄罗斯总理普京将访华 4.美称挫败一起9 11以来最严重恐怖阴谋 5.美考虑最近要在全球范围内反恐 6. 美防长:美派遣军力不足导致塔利班死灰复燃 7. IMF热议改革表决权 上合开会,吉总统与普京来华看,是针对中亚来说事的,目前阿战事突然升级,给美压力的同时,对周边各国也造成冲击,将阿战事固定在阿境内,估计是商讨的要点。伤亡增加,已经不单独是美一家所面临的了,加,英,德都增加,造成政治上的被动已经既成事实。而目前世界问题的关键之一,波斯核问题突然升高调门,对美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大家都给美面子,或同意制裁波斯,看起来都是套。 而美军方不断的说增兵,驻阿美军力不够,一是给黑子增加压力。军方目的还是军费预算,但已经这个样子,收缩难,突进更难。二是给中亚各国增加压力,三是给巴造成压力,可以看作是威胁巴基斯坦。 习去欧洲的目的是什么?贸易!这是做工作,可认为目的是初步分化,RMB的升值论,与此有关。但我考虑,目前各方对贸易战是投鼠忌器,诚然,对中国的打击很大,但各国都在以遏制衰退为第一国内政治的情况下,打贸易战等于挖自己的政治生命的墙角,经济毕竟是以数字说话的。我看到一个新闻,英国经济衰退2.7%,所以老狐狸昨天《独立报》透露那个有人密谋用其它货币替代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的新闻。 中国目前,要做好东南亚的工作。美前段时间,对东南亚国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部分成绩,至少美的工作是暂时延缓了中共与东南亚的谈判,现在,温总访问朝鲜后,要防止美随后的破坏性的工作,个别措施可快速落实,利用目前日本的投机心理,中共可适当增加在朝鲜的投资。 我说过,南海可能再次紧张一下,原因在从这个角度。美在四处布局,都在为可能的贸易战作准备,中国的反制做得越到位,美冒险使用经济杠杆的可能性就越低,跟从者就越少,现在,不少国家跟风,这是美估摸工作的结果,目前只是小范围内的,一旦中共应对不及时或有失误,范围就会扩大,中共现在如果能做到,有一定的基本市场作依托,让贸易战(如果真的打)的伤害减小到最小,而对方会考虑成本的,必要的时候,可能适当减持美元债券,让美元心惊肉跳。 现在中共应该去南美,级别可高些。我看新闻,阿根庭今天赞扬中共的经济成就,赞扬中共在IMF上的表现,这都是传递信号。 缅甸,美只所以动用手腕,就是因为中国的油管。战略地位重要。朝鲜可牵制日本,美利用的也不错。而美表态看中国的提供事实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六方会谈,这都为将来埋下伏笔。一旦六方会谈再失败,美会将一切推在中共身上。而这个,可能性几乎在99%,一旦六方会谈再次出现问题,小日本刚刚转变的一点变化会因日本国内压力而中止,我感觉是美目前的如意算盘。 所谓的阿兵员不足,全球反恐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警告。尤其是对中小国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全球的对象肯定落在中小国家身上,可能的对象就那几个,这就是全球反恐的目的,而中共在IMF的表现,虽惹眼,但目前没有达到实质的效果,只能招来发展中国家的观望。心里赞成,但不敢轻易表态。如果可能,可增加美在阿的成本,伤亡再增加。有针对性的增加。而如果力量能达到,中东最近应该再激化些。 阿战争,虽伤亡增加造成美的政治压力,但目前看阻遏的目的是实现了,至少,10万大军在谁的家门口谁都要小心应对,因为谁也不敢轻易的去招惹,尤其是中亚小国,观风,不倒向任何一方。这点上美是合算的,且美可以得到未来利益。一旦时机成熟,美资本大举进入中亚,就是你赶也赶不动了,毛子的投机心理太重。其实毛子是看到这个前景的,只是出于对中共的防备,因为中共受能源之困,想就近解困,在出击中亚能源上,触动了俄的利益,这是造成俄不停的摇摆的主因。 如果从能源角度,美在阿的存在,现在在缅甸的的动作,都是针对中共的,南海也是如此。让你陷入争斗中,无法顺利得到能源。这,我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阻遏不一定都用军事力量,而是通过军事存在,通过能源杠杆的阻遏,收效才是最大的,这点,我希望中共高层能清醒。 所以目前是战也难,不战也难的两难境地,如何打破这种怪圈,关键看中共能否联合世界力量,对美的最基本的层面展开反阻遏。比如,人家已经不要脸了,我们还讲道义,这种仁慈是不是要考虑变化一下呢? 新华网第比利斯10月8日电(记者任瑞恩)美国驻格鲁吉亚使馆8日发布新闻公报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什博将于本月19日开始对格鲁吉亚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格方举行两国政府安全问题联合工作组首次会晤。 新华网巴黎10月8日电(记者李学梅)法国总统府8日宣布,一名驻阿富汗法国军人在阿首都喀布尔北部遭炸弹袭击后,因伤重不治,已于当天死亡。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沙阿马哈茂德库雷希7日说,美国增加援助巴基斯坦对反恐战争至关重要。巴军方认为,美国援助方案附加条款干涉巴国内安全事务。库雷希淡化军方这一说法,同时敦促美国向巴方转让无人驾驶飞机技术。 阿富战局混乱,联军大都有死亡。现在的激化不是好兆头,美军事高官,国防部副部长访问格鲁鸡,对北高加索牵制,加上波斯核问题浮出上层水面,我担心栽赃,而访问北高加索地区意味着可能对俄施加压力,这是牵制行动。必要是,格还可能是牺牲品,牺牲格的成果就是波斯。 毛子有自己的算盘。激化中东形势而不过分激化,石油价格可上一个台阶,不然,前期毛子的放风与工作不是白做了? 巴外交部要求美提供反恐技术支持也说明问题。说明巴目前受到很大压力与威胁,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九日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超过四十死亡,一百多人受伤。暂时未有组织承认对这起事件责任。 而阿富的塔利班战果扩大,如果是种需要,从这方面理解,美需要北约增兵,自己增兵的同时,理由是阿富形势恶化,要求北约增兵的理由也是这个,就看法英德意这些西欧大国如何应对了。冬季前,美在阿的损失还会继续上升。这个时段对美展开军事行动不利。 如果从更广些时空联系,就可能与中国扯上关系了。 从阅兵情况看,中共的军事装备已经体系化产业化,而胡总公开的表态军队为保护战略机遇期服务这个质的东西,阅兵有些故意模糊化,以透明的形式达到一定效果就可以了。加习副主席去欧洲,说明中国反制贸易战,内质就是不想贸易争端扩大,胡总在颐和园的亲民行动,说明中国还是以发展为核心,以美为代表的西方,估计判断出中共这样发展下去,不久,无论在经济规模上,科技水平上,军事能力上,西方更难以控制。因此,是否有局部想破局的算盘?经济与军事影响必然带动政治上影响的扩大。西式民主模式会如何,他们自己清楚。 我担心的是这段时间贸易战和阿富汗的伤亡有联动,军事行动,必然影响经济,我还是想重复我以前说的话:主意油路安全,如果军事行动扩大,封锁某个路段的借口太容易找了。我担心如果如此,高层慎重之余,犹豫过度,就会推动战机。后果造成了,再想翻盘,难度就大了。当然,我是从坏的方面想的。我的悲观,又出现了,见笑。 制裁波斯,找个借口就可封锁波斯湾。而毛子是乐于看到这种结果的,油价会高升的。封锁,不展开军事行动,不主动攻击,你如何判断?而美绝不容忍伊朗不允许核查伊朗核设施,这是出自黑子之口。如果波斯不低头,两伊战争时期的事大家记忆尤新的,银河号事件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如果万一出现那种情况,估计是美要中共妥协的一种方式,当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然是西方的联动。这种可能性又非常小。使西方集体行动的情况,唯有西方集体价值核心受到威胁。 再次强调:我上面说的,只是作为如果万一出现的一种情况, 普京来华的目的,主要是在上合范围内的协调,目标还是交流对中亚形势的评估,交流对阿战局的看法。另外可能会有能源形式的合同,双方在行动上,让美看到这种联盟形式的潜在性质与力量,减小美加剧形势恶化的可能。遏制美军事行动深入的行动。 吉总统来华,也是为自己身为上合最前线的一种求保,因为在吉境内有美基地与雷达。美要有大的军事行动,后勤必然有大的动作,这个是判断风向标。情报部门会注意的。 中国目前在经济领域的反击力度相当大。中日韩目前的峰会,至少有个牵制作用。中国只要有基础市场,就不担心西方的所谓反倾销调查,征收什么钢管税。如果中国能做到抓住东南亚市场,非常市场,南美市场,部分欧洲市场,就是西方集体作为,作用力度与杀伤力就弱化多了。到时估计没伤中国多厉害,恐怕受不了的就是西方,尤其是美。美如果打贸易战,必须找一个可以提基本消费品的来源。即时培养是来不及的。目前贸易的源头在于中国那点家底 他们以贸易战为由头,是指望中国能低姿态妥协的,中国出血他才能度过难关。中国不妥协,他什么也得不到,困难不但不能消除,反而会雪上加霜。现在就是个心理威慑阶段,僵持阶段就看谁底气厚,谁能支持到最后。 民生国际招标会,说是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我看了看,来的黑毛黄毛都有,通过这个招标,可让部分财阀对国内施加压力,与中国如果展开贸易争端,就要考虑这部分人的能量了,在金融危机深化情况下,西方各大公司都陷危机,给个骨头会争破头的,招标会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中共准备以拉动内需应对经济领域的斗争。谁表现好,谁就可能得到一部分蛋糕。 从历史上看,毛子曾经受过多次侵略,对自己身边的军事力量是有戒心的,1802(?)拿破仑不远万里攻击俄国的情况也就是二百多年,940年英法祸水东移让希特勒攻击苏联的一暮就在眼前,因此,毛子以前对欧洲的警惕一直没松懈过,大家可想毛子为什么一再亮肌肉的原因了。 目前由于力量下降,只能靠核来支撑门面。而目前的现实是美的军事力量已经到自己眼前,而东欧东南欧洲的毛子的战略缓冲区被美拆的七零八落,且导弹防御已经布暑到毛子身边,一旦美在南亚得手,波斯危险。波斯倒下后,毛子的最主要工业区,最重要的能源地就成了前线了,直接摆放在敌对势力面前煎熬!可以这样说,波斯倒下的后果是毛子以能源的生存环境必将结束,自己的能源不完全由自己作主的情景会出现。 所以,毛子在对待美在拉拢毛子配合南亚上,必要是俄全借力而不能实施的举措。毛子权衡后,会知道后果的。与中共现在签订合同,协议,都是无奈之举。但利益权衡时,以最大利害为标准,国土安全,自己的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是核心中的核心,虽然现在毛子也想波斯乱一点,好涨点油价,但可见的是一旦波斯完了,对他的长远安全也并不有利,从这个角度,中共为什么不做做工作呢? 中共在应对上,听老猫与漏斗泄了些中共军队往西线压上的消息后,加上马上新的军事演习,说明中共已经判断出问题的严重,已经做了比较坏的打算了。晚间新闻报了 朝在东海岸发射两枚短程导弹,可联系温老爷朝鲜回来后,说明东部工作基本落实,而倭寇与棒子来华,从侧面说明,这两个国家,对美在中亚的未来没有底气,在做两种打算,如果这两个国家在关键时期,不配合某超的行动,中国的精力可不分散,胜算几率会更大。 而东南亚的10+3,如果中共能做好工作,在南海方向不至于发生大的乱子,这些国家不至于敢火中取栗,中国的把握会更大。 果敢事发生后中共还投资油管,也可说明问题,就是中共必要时可能会军事保护油管,这种姿态性的,而在出现不安定的条件下还投资,不是有钱没处花,而是以投资的姿态表明态度,产生威慑。这个姿态性的投资,对印度已经产生非常大的压力了,而某超,正是看到印度不敢轻易涉险后,才打算亲自上阵。但目前只是打算阶段。 刚才朋友们说的金二又射的消息,肯定不会象网络精英宣传的那样,是为难中共,而可能是一种沟通后的警告。警告谁,谁自己清楚:不要关键时期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不然,我金家的导弹万一误射了可保不定。 所以,一直强调西部,现在看来,真的有些紧张了,而中共导弹专家出面宣传HQ9可防导,更说明问题,从军事层面上,就是告诉各方:我准备好了。 这就可理解普京,吉斯坦总统来华的原因了,吉作为前线国家,是搬不走的,万一真打烂了,哭得是吉自己的百姓。 再向前,巴外长说美必须给巴提供必要的反恐支持,尤其是无人机技术看,从技术角度,明显是不可行的。因为无人机技术给巴,是美不可能做到的。 再说昨天的民生招标化据说数目非常大,这明显是针对欧洲的一种措施。与当年的核电站的招标一样,法,俄,日,美,德,争得一塌糊涂。而九月美本来金融要再出大问题,而美偏偏说是好转,这种自己人都不相信的骗人话,最好别说。 我感觉,从金融上,美现在着急的原因是金融骗局支撑不了多久了,只所以成功延缓,可能是象财阀募捐。或对沙特阿联日本私下借债。这种交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圣战组织威胁要对中国展开圣战,我真有点怀疑911之后的发展了。一旦给中共以借口出境反恐,估计事情是不好收场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中共直接军事介入巴,以真诚的兄弟友谊帮助巴反恐,更有可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如果与毛子协调到位,这种可能是有的。因为上合组织协调会马上开始。协调的内容现在咱还不知道,但肯定是对目前的局势是警惕的。而且可能会协调出个预防机制来,如果真促进上合在中亚紧张局势上的配合与团结,到这种地步,有人当初设计的阴谋,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力量作用是相互的。 说下国家安全 国家关系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以经济为次核心,而国家安全的核心在于军事能力的施展,其中以除装备外的军事展开的缓冲为一个判断标准。如果想判断我们国家的情况,就要看关键的战略节点,你能否对局势有个控制,这个控制在于你是否控制了战略要地,你的周边是否有发生热战的可能,如发生热战是否会严重的涉及到你的国家。从这些方面,大家就可以判断出中国目前的国家安全形势如何了。一国为避免战争的伤害,除了过硬的军事实力和能力外,谋略层次就在于你的军事外交进行的如何,而展现实力的另一个方面在于这个国家是否会合理地使用军事实力进行威慑,也就是一个国家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军事能力,对对方施加威慑,且在威慑的同时,让对方看到你准备实施的这种威慑,这样的威慑才可产生效果。 目前,美元的贬值加速会造成世界经济的加速恶化,有人前几天已经判断美国只是延缓了金融危机,而缓冲过后,暴发更严重。这种恶化的后果,为美国下一步的行动增加许多变数,这也是目前世界互动非常热烈的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大国的领导和外交主管满世界飞,可看出这种趋势。中国是胡、温、习三大巨人轮流出发,美国也是,基辛格博士也不甘寂寞的发挥了下余热,毛子的普京也来中国,听说小黑十一月也要来,而鸠山,命薄前脚才离开,这你来我往的,一派热闹场景! 我们倡导的和平崛起,从其本质上来说也是打冷战,通过战略压迫实现目的,但紧张总有个饱和点,一旦超过这个饱和度,局势发生就难以预料了,以美在阿富汗增兵为例,讨论一下美增兵的原因和依据,可大体分析出美下一步的战略。美进军阿富汗,以前初步判断是个阻遏战略,能源战略和支点战略,而目前美在阿困难加剧,欧洲离心离德的情况下,美独自增兵的原因有哪些? 猜想一:美中亚战略到了一个即将成功的临界点,增兵可加速使美提前实现原有战略目的,这种情况是美判断,军事行动马上要成功,增兵可确保这种成功。以目前形势看,这种可能小。 猜想二 :目前形势急剧恶化,不增兵就可能失败,为保存美军事能力的颜面,需要增兵,避免当年越南战争的覆辙。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猜想三:实施借刀杀人计。增兵可给某不确定盟友以信心,实施可能的局势突破计划。比如印度,通过增兵给印度信心,私下给印度许诺某种支援,诱惑印度在巴印间的克什方向冒险。这种可能性有。 猜想四:美准备自己军事冒险。在目前情况下,美自己的军事实力还是占优势,冒险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冒险以打击潜在的对手为目的,这种潜在对手无非是中、俄。这种可能性小,但有可能。 猜想五:美因经济颓势,准备突击中东方向,通过战争掠夺,占有资源,摆脱目前的金融经济危机,目的是波斯。这种可能性有,但小,在没有贯通后勤通路巴基斯坦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加速灭亡之举。 猜想六 :与印度私下交易,美印联手,准备强硬打通巴基斯坦通道。这种可能性是有的,而且还不小。 而我的观点,是猜想二和六为主,要密切关注形势,一定要防止猜想六的情况出现。中国通过外交手段警告印度,正说明国家在防止猜想六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六的情况,中共不要抱任何幻想,强行打击三哥,将其连接缅甸附近通往印度洋的部分领土不计代价拿下来,堵住印度的出口。让印度世代人记住冒险,投机,侥幸是要付出千年代价的。同时,利用地形优势,将其季风走廊地区彻底破坏,将三哥的粮仓打烂。这种威慑,必须要传达到位,这样,才能达到止住印度冒险赌博的可能。 西方国家,历来的作为是能占领就占领,不占领就破坏一通走人并且留下千年难题。中印之间的那个麦克马洪线就是一例。且因为印度现在与美的勾搭,使俄对印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摇摆,这是以印度如果昏头准备配合美的行动,火中取栗而说的。我希望这种形势不要出现,关键要看各方的智慧,我感觉印度想冒险的迹象在增大,只是还在犹豫中,而我们打消印度这种侥幸想法的办法就是要让印度明白他心怀的侥幸是不成立的,冒险是要付出血的成本并且极大可能是血本无归的。这种架势要摆好,这就是战略威慑,能否达到,就看各方的权衡了。 见: 惟有中华 博客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暖化不是一个筐”(转载及点评)
杨学祥 2009-8-13 07:49
南大教授王元作客市民学堂时说 全球暖化不是一个筐 新城市 传播先进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市民学堂 全球暖化(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暴风雪、飓风、高温等极端天气现象,这已经成了共识,但说全球暖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目前还缺乏有力的证据。8月1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王元作客第120期新城市市民学堂时说,虽然全球暖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众多危害,但全球暖化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尤其不该成为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借口。 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全球暖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王元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温度明显升高。全球暖化带来的暴雨、干旱、雾霾、寒潮等极端天气影响也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了全球暖化: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就自然原因而言,科学家觉得主要是海洋的作用、陆地的作用、火山活动、太阳活动和气候系统本身的变化,其中太阳活动是导致全球暖化的最重要因素。温室气体、土地利用、城市化和气溶胶的使用,则是导致全球暖化的人为因素。 实际上,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全球暖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王元说:关于全球暖化的结论,是从8万数据里面挑出来2万数据分析得出的,而这2万多数据都来自于欧洲,很少来自于亚洲、非洲和南半球。还有,中国近2000年来有冷有暖,元朝是暖期,那时候根本没有工业化,没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怎么能说全球暖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对中国而言,我们需要明媚的阳光、洁净的空气、肥沃的土地和清澈的江河,但也需要发展,要在可持续发展中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王元说。 下期预告:8月1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安兴本,将走进大行宫会堂,在第121期市民学堂上,为市民讲述旅游文化。本报记者 宋广玉 http://njrb.njnews.cn/html/2009-08/04/content_310837.htm 全球变暖争论与国家经济安全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12 11:23:06 http://guancha.gmw.cn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没有争论的科学是死亡了的科学,是无法向前发展的。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全球变暖的学说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全球气温并不会持续变暖,而是将进入变冷期 。 新华网南京3月10日电(记者凌军辉)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该所主持的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成果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一种自然周期变化的结果,与人类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久的将来,全球气候有可能逐渐变冷。参与这个项目的沈吉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初以来,气候变化的频率正逐渐加快,由此造成的温度、降水等气候突变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现在全球正处于过渡期,气候突变的可能性也最大。我认为全球气温有可能突然变冷,虽然这有点超出人们的通常判断,但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  很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前不久公布的联合国研究报告也是这么说的。不过,英国电视四台却发出了不同声音。该台即将播放的纪录片称,人造的全球性变暖是现代社会的最大骗局,太阳才是真凶。纪录片还称全球变暖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它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境主义者制造,由科学家兜售的可怕故事来筹资,还获得了政治家和媒体的舆论支持。由于此片显然跟联合国公布的研究报告唱起了反调,因而还未播出就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这个名为伟大的全球变暖丑闻的纪录片将于3月8日播出,它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人类行为造成全球变暖的故事是一个谎言。纪录片的导演马丁?德金说:没有几个电影可以改变历史,但我想这是一个转折点。再过5年,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主要原因的说法将彻底成为一句废话。 据报道,纪录片得到了一批专家的支持,包括9名气象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教授的参与。这些专家来自知名的研究机构和学府,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丹麦国家航天中心等 。 全球变暖原因有多种说法,这是正常的科学的争论。国内外媒体的归纳并不完全,除温室效应说外,大致有以下几种: 太阳变化说:成立于1989年、由46个工商业公司组成的美国全球气候联合会认为,全球变暖是客观存在的。该组织几乎包括了美国工业界的所有重要成员,以及对布什政府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智库乔治马歇尔研究所。该研究所1989年曾发表报告称,太阳密度的周期变化可以抵消与温室气体有关的气候变化,也就是说,全球变暖该怪太阳。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参议员英赫夫前不久也将全球变暖形容为被误解得最厉害的题目,并称太阳应为地球变暖负大部分责任。俄罗斯《观点报》6日援引英国学术杂志的文章说,新研究显示,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处于近1000年来最强烈的时期,而且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的影响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可能比太阳光的影响更大 。 宇宙射线说:《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说,宇宙射线可能在云层形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丹麦气象科学家亨利克斯文斯马克表示,有实验显示,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能比许多科学家以前所认为的小得多 。 动物废气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说,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牛群的屁等排泄物会产出100多种污染气体,其中氨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3,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牛屁中有大量甲烷,其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 。 潮汐调温说: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 。(潮汐有13.6天、27.21天、27.55天、29.53天、2.2年、11年、22年、55年、60.6年、220年、1800年和5000年的强弱变化周期。) 海震调温说: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后,异常寒流突袭全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也与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有关 。(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海洋调温说: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能量储存库。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海洋的调温作用。在温暖的中生代,海洋底层温度为15摄氏度,第四纪冰期到来时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0度,而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2度。目前海洋蓄能库的热能状况与中生代温暖期相去甚远,离超寒冰河期仅一步之遥。强潮汐、海洋巨震和强飓风周期性地将深海冷水翻到海洋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球气候变冷。仅当海底温度达到摄氏15度以上时,海洋调温作用才能减弱到中生代的水平。 天文冰期理论: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用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10万年)、黄赤交角周期(4万年)和近日点进动周期(2万年)计算地球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能的变化,得出的地球轨道控制地球冰期和间冰期转换的结论,该结论被证实是20世纪最大科技成就之一。 目前的科学水平只能准确预测一周以内的天气变化,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充满变数,对地震的预测更存在争论。气候的预测历史恰恰证明了人类预测的不准确性: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冰期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 。这种一场虚惊的预测闹剧不能重演了,它会给正在走向衰退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气象学索兰基教授说:气候变暖确实不假,但我们没必要那么紧张。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上,有过远比现在还温暖的气候,如在白垩纪,温室气体远比现在多,高达5倍,造就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也并不坏,水草繁茂,巨大恐龙横行。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过多次。用恐怖大片的艺术手段来影响粉丝,这不是科学争论的正确方法,因为正确的科学观点不是通过公民投票来解决的。真理一开始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环境问题已经演变为政治问题。目前,欧洲正笼罩在气候变暖威胁论中,很多媒体甚至把矛头指向中国。有学者认为,种种复杂的讨论背后,也许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法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克劳德?阿勒格雷去年批评那些鼓吹全球变暖的人是受到了金钱的驱动,而不是为了科学的健康发展。美国参议员英赫夫呼吁人们小心评价所听到的宣传,因为那些环境保护的极端分子所做的是关掉一部叫做美国的机器。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作者克莱顿前不久写了本书,认为全球变暖的形势并未到达灾难的程度,现在存在着科学政治化和学术研究商业化的趋势,值得警惕。不过,也有西方媒体指出,一部分对主流意见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工业公司,如能源公司的资金支持,自然说话也向着这些公司。沃顿经济气候预测联合会的一份调查就显示,如果美国按照《京都议定书》行动,那么每年要花掉3000亿美元。俄纽带新闻网的文章说,瑞典科学家埃利尔表示,如果现在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减少燃料的使用,将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因此,在让这些国家放弃使用便宜的燃料前,应首先找到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 温室效应说并没有解释历史上温室气体减少和气候由间冰期转为冰期的原因,并没有给出全球变暖到何时为止的大致时间,这与地球气候历史不相符合,原因不明,何谈预测?谁彻底否定了米兰科维奇的天文冰期理论?拿出证据来!气候冷暖变化说是正常的,符合历史的;全球永久变暖说是违背历史的,是不正常的,是人为刻意地篡改气候历史,是带着科学面具的恐怖主义。污染需要治理,环境需要改善,高风险、高消费、高速度的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需要改变,节约型循环型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但是,减排二氧化碳涉及动物和人类生存,要慎重对待,不能因噎废食。 随着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危机加剧,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可能变为压制、限制、打击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种种借口,甚至成为经济强国霸占世界资源、侵占弱小国家的托词。跟风派开门揖盗,将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欧洲正笼罩在气候变暖威胁论中,很多媒体甚至把矛头指向中国。这是一个危险的预兆!像美国这样的强国都不能承受减排二氧化碳之重,有人要通过减排来压垮中国。 两会期间,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霍裕平在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引人关注的全球变暖恐慌是炒作,中国政府不应为此降低能源消耗 。这是理智的呼声,是一个人民代表不跟风西方舆论,坚持独立科学观点的表现。全球变暖不仅仅是气象学家的事,任何有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作出独立的判断。跟风某一科学观点不是科学,而是愚昧。减排论者可以大谈其观点,反跟风论者也可以大谈其观点,让人们根据理性来判定是非取舍。允许减排论者放火,不许反跟风论者点灯。这是哪家的学术自由与政治公平? 世界有许多比减排二氧化碳更重要的事情,如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资源能源危机、水环境危机、环境污染、美国面临经济衰退、世界面临禽流感爆发威胁等等。禽流感是正在逼近的全球灾难。 研究表明,流感世界大流行的七大特征为: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1886-1987年,1898-1899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67-1968年,1975-1976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如1957年,1969年,1976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1888-1889年,1899-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6-1977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太阳黑子谷年:1889年,1901年,1976年;太阳黑子峰年:1917年,1957年,1968年);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1957、1958、1969、1977、2008、2009年) 。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6年或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7年拉尼娜可能在3-5月发生,200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如果2007年拉尼娜事件发生,则流感世界爆发就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禽流感的爆发已经对玉米市场造成损害,2007年拉尼娜年为禽流感孕育年,2008年厄尔尼诺年可能为人类禽流感爆发年 。这不仅对养殖业和玉米市场,而且对全球经济也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据《新闻晨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周一表示,美国的预算赤字依然值得高度关注。他同时警告称,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步入萧条。格林斯潘通过卫星连线在一次商务会议上就有关美国经济的问题作答时表示,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07年最后几个月陷入萧条,但很难对经济衰退发生的具体时间作出预测。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扩张,目前有迹象显示,本轮经济周期已接近尾声。他说,当经济远离上一次衰退时,推动下一次衰退的力量不可避免地积聚起来。事实上,人们已经开始看到此类迹象,以美国为例,企业利润率已趋于稳定,这是经济周期进入最后阶段的前期征兆。他表示,尽管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的最后几个月出现萧条,但大部分预测者并未作出这样的判断,而是认为2008年以后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 。 流感世界大流行将成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冲击因素之一,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2005年11月3日发布评估报告说,一旦禽流感大暴发,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仅在亚洲,就可能造成2830亿美元经济损失。同一天,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禽流感疫情有望改变亚洲、非洲等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世界银行3日发表的隔年年度报告说,禽流感目前在亚洲仅限于农村地区,但随着可能采取的隔离以及旅游限制措施,2006年的经济增长将充满风险。这份报告的撰写者、经济学家米兰布拉姆哈特说:目前看来,禽流感带来的经济损失主要在扑灭家禽与监控系统的额外投入,但潜在破坏力却不容低估。在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中,人际禽流感暴发将使新加坡GDP两个季度内下挫10.4%,4个季度内下挫22.4%,约损失239亿美元。香港则将在4个季度内损失344亿美元,中国内地地区为806亿美元 。 如果2007年3-5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07年春季禽流感的全球蔓延趋势就值得世界关注!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就必须与真实的灾难和险阻作斗争,而不能与幻影作斗争。气温变化是快速与短暂的,海温的变化才是缓慢和长久的。当海底温度上升到摄氏15度,海洋调温作用才会减弱,我们才会受到类似白垩纪的全球变暖威胁,更何况那时的恐龙正处于兴旺时期,威胁只存在于某些人的宣传中。科幻的恐怖论可以休矣! 参考文献 1.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2.凌军辉。一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不一定是人为因素造成。2007年03月10日17:04 来源:新华网 http://it.sohu.com/20070310/n248637740.shtml 3.寇维维,纪双城,常殷,青木,段聪聪,柳玉鹏。温室效应还是太阳活动加剧-地球变暖谁是真凶? 环球时报。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10 11:45:48 show.aspx?id=3850 4.叶檀。全球变暖系利益集团炒作本身就是恶炒。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6 11:41:35 show.aspx?id=3766 5.吴艳霞。全球变暖说法有利益集团在炒作?中国科学院院士霍裕平委员直言政府不应为此降低能耗。文章来源: 燕赵都市报。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6 11:38:52 show.aspx?id=3765 6.杨学祥. 钟南山院士:可能在2月后会出现流感高峰. 2007-2-2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304 7.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8.杨学祥.冷静看待气候变暖. 2007-2-11光明网 - 光明观察 学术观点. show.aspx?id=3439 9.杨学祥,杨冬红. 2007年2-6月强潮汐预警:关注厄尔尼诺年的低温冷害. 2006-11-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382.htm 10.杨学祥。全球强寒流袭击的现状及趋势。2007-2-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192 11.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预警: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将发生. 2007-2-2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106.htm 12.杨学祥.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 2007-2-1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098.htm 13.赵珂。格林斯潘警告:美国经济可能今年底步入萧条。2007年02月28日 17时15分 金羊网-羊城晚报 http://news.tom.com/2007-02-28/001G/33319411.html 14.世行:禽流感一旦暴发将致全球经济衰退。时间:2005年11月05日06:39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http://news.sohu.com/20051105/n227398506.shtml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895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该出手时就出手
等离子体科学 2009-7-15 21:57
和朋友谈起 Rio (力拓)案,感觉也是:该出手时政府就得出手。 力拓案始,多数人看到的还是背后美国大投行的影子:双方的帐,竟然都由这家投行来做。这在任何国家都应该是法律禁止的,可是竟这么堂而皇之地发生了。 事情进一步发展,看出水更深: 力拓先是找中铝参股,套现救急;得到活钱挺过危机之后,又借助澳国法律程序和国际政治博弈毁约,让中国铝业吃了大亏。转手一个回马枪,一边大肆宣扬摆脱共产主义控制的胜利;一边稀释股权,逼着中铝又追加十几亿美金的投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真是打完你左脸再打右脸玩你没商量。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刚靠中铝资金活过来,力拓又在铁矿石谈判中通过不法手段窃取我国国家经济情报,把中国钢协逼到了墙角。忍无可忍之下,中国政府才出重手抓捕力拓公司当事的嫌疑人及中国冶金界的内鬼嫌疑人。 这几年,中国在与国际垄断资本打交道的过程中,屡屡失手。显然不仅是没有经验的问题。国企内部为了一己私利、被国际垄断资本收买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大有人在。这还是触犯法律直接收受贿赂的现行。为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说话的各种 XX 学家的也为数不少。 现在,中国终于对内外勾结的买办们(如果不说是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的话)出手了。虽然有些晚了,大家还是拍手称快的。希望对那些 总是惦记着中国人民钱袋的国际垄断资本家们也是一个警告。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28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际木马在中国-转
sunapple 2008-12-30 09:12
最近西方国家对我国处决间谍提出抗议,但这些间谍对我国造成多大的损失,人们必须清楚。譬如连我国的核潜艇机密都已被泻露海外,象这样的叛国卖国分子必须遭到严惩。 国际间谍战中的中国经历 孤特 2008-09-28 一、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失误和农产品的重创 在重大经济项目建设决策、重大财经政策决策上,外因(战略间谍)可能会精心的编织陷阱,通过诱导和影响,使决策者出现严重失误,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直观明显的巨大经济损失。这里特以中国运十飞机的厄运为重点举2个例子:最典型的是中国二十多年前已经试飞成功却悲壮下马的民航大飞机项目。虽然国内官方媒体基本不提及,但实际这正是国际战略间谍成功战果的范例。 中国的民用大飞机项目,是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决策上马的,他的独创性和自力更生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这个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关心和倡导的重大项目,以上海为中心研发地,在中国第一支民机设计队伍殚精竭虑的兢兢业业中以神速运转,八年后1980年9月26日,运十在上海试飞成功!(如今国外研制一架干线飞机也要花7-10年时间,总研制费用达到20-50亿美元),运10飞机的研制共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一百多项新标准、新工艺。机体国产化率100%,除发动机向国外采购配套外,航电和机械系统国产化率超过96%。运10首飞并成功地进行了各项飞行试验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当时的波音公司总裁称赞说:你们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 但十分悲壮的是,中国运十项目遭受了内、外因重创最终下马。内因主要是当时的高层关键领导的眼界和水准有限,如某身居军队要职、文革中被四人帮整过的军队领导,在还没有试飞成功的1977年夏,就强行把运十挂上了四人帮在上海搞的一个波音项目的标签,在多种场合,对运十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而这成为中国民机工业迭遭厄运的开端。在运十试飞成功飞抵北京时,某长期主管国防科工工作、也受过四人帮之害的领导人因为受所谓四人帮在上海搞的一个项目的传言定性影响,竟然拒绝出席运十首飞北京的庆祝活动,并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甚至禁止国内外对运十成功的报道和庆祝。 运十厄运的关键因素还是外因的联手精心策划的重创!也就是为应对中国高技术领域的突破美国飞机制造商精心策划的杰作:一是物色和策反中共内部主管民航工作的高官;二是游说中共决策高层与美方合作。可以说是境外战略间谍成功在中国内部又发展了战略间谍做接应,即现代版特洛伊木马谋略!促使中国将本国战马废弃,引美国木马进城,结局就是中国大飞机市场拱手向美国称臣。美国《财富》后来披露,1979年在运十即将成功之际,美国麦道公司在某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子、美籍华人张镇中(现GC3国际创投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任香港卫视集团前任董事会主席、和麦道公司副总裁)的建议操纵之下,通过中共高层,进而游说最高决策者,同时游说主管民机工业的三机部和民航,希望与中国合作生产麦道的MD82飞机。 当时的中共中央委员、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就是张镇中的重点突破对象。事后查明,经过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麦道MD82项目的巨额回扣,力主运十下马。 我们再来看看那痛心的时刻吧:1980年12月,5703厂写信给中央高层,提出运十03架机已完成65%的工作量,现已停产,希望能把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需要中央再补充经费3千万元。随即,1981年1月,国家民航总局很快以正式文件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上报《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把运十完全描述成波音707的仿制品,极力贬低运十的能力,并称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我局制定的《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1981年6月后,运十的研究处于停顿。民航总局多次在公开场合和国家重要会议上明确表示不要运十飞机。1983年后,国家财政部对运十研制不再投入资金,运十飞机研制实际不得不下马。民航总局主要领导曾经令人匪夷所思的说:运10一上天,真叫人头疼。 运十下马意味着已经投入的5.3亿人民币研究经费白仍了,同时从那时开始,以民航总局牵头花了约400亿(请注意是美元!)来买外国飞机!其中从1972年至2006年,中国民航累计购买和租赁经营了470架波音飞机,共花费了约220亿美元。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是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到2006年末,中国的各家航空公司一共购买或租赁经营了152架空客飞机,付出的美元达到了90亿。 现在看,我国的决策高层和有关部门当初对民族工业生产高技术产品抱有偏见,对外开放合作心切,实在过于轻信和草率了,都没有思考过一向奉行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美国,在中国研制成功运十后怎么会突然180度的拐弯,竟然允许麦道公司同中国的合资经营项目,这显然意味着美国大飞机制造技术向中国的转移,这样的天上馅饼不值得高度警惕吗。 1985年中美合资项目上马的同时,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项目组也遭到了彻底的解体。中国正式投入巨资金与美国生产合作,中美合资的飞机工业陆续组装出少量麦道飞机后,1997年波音公司突然收购了麦道公司,同时宣布中美合资项目的中止。波音在全公司范围内关闭麦道90生产线,麦道90生产线只生产了2架就草草收场,麦道90项目血本无归。而且项目尚未完结,波音就通知中方销毁所有的技术资料与图纸。至此曾经满怀希望的中国朝中美合资项目注入的资金,已远远超过了自主研发的费用!中美合资项目的破产,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大飞机计划,中美合资实质是打垮中国大飞机工业战略的特洛伊木马计谋。 1985年张镇中曾公开承认,因为上海搞过运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但是实际,运十的意义远远不仅只国内民航飞机市场份额,运10实际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科技工业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又一创举。重要的是,如果运十能够得到继续发展和改进,它的技术将不仅使中国民航飞机占据国内市场重要领地,也将使中国军用飞机,尤其是战略轰炸机、加油机和预警机等对中国空军至关重要、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至关重要的航空工业技术得到长足和决定性进展。 第二例:中国大豆 这里引述几段良知学者的控诉:作为最古老的大豆原产地国家之一,1995年前,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到2006年,我国大豆净进口2800万吨,是国内产量的1.77倍。2007年中国净进口更是超过3000万吨。 本来是优质大豆代表的中国大豆,在我国开放大豆市场后,突然遭到诸多贬抑。含油量低,水分高,杂质含量高,甚至有人夸张说,中国大豆一半都是沙子。各种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研究报告,急着给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盖上劣质的标签。同时,以转基因品种为主的进口大豆,则洪水般涌进中国市场。许多业内人士还对2004年中国大豆企业赴美采购大豆的惨痛教训记忆犹新。当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获知中国大豆采购团来了,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攀升,达到每吨4300元人民币。而当中国企业满载而归,不到一个月,豆价大跌50%! 从这时开始,大多数中国本土大豆压榨企业陷入巨额亏损,被暗算了。随后,跨国粮商雪中送炭,展开大规模并购,本土榨油企业全面溃败。数据显示,至今中国70%油脂加工厂是外资或合资企业,80%大豆压榨能力为跨国粮食企业控制。 对外经贸大教授夏友富表示:这都快成国际笑话了,没有定价权,人家在期货市场上只用一两个回合,就让你的企业全完蛋!中国老百姓正在为跨国垄断资本利益埋单。夏友富研究发现,事实上穷人多付出的每一分钱,都变成了跨国粮食企业和国际投机资本口袋里的利润。 虽然至今没有更多内幕的揭露,但我一直认为,在19951999年期间那些在国内发表或者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上呈的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研究报告中,给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盖上劣质的标签、积极唱衰中国大豆的文章作者以及游说中国改变大豆生产政策者当中,有着对手方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间谍。 二、重大政治、军事计划和行动损失 这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只谈点外界共知的事实。例子:台湾高级间谍原解放军少将刘连昆。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刘连昆,竟然同时在台海两岸拥有少将身分达7年之久。对刘的策反是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最重要的项目,代号少康项目,被国安局局长丁渝洲称为军情局的镇山之宝。刘连昆1992年成为台湾的重量级战略间谍,至1999年东窗事发被处死,7年间向台湾提供大量重要情报,被认为是大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间谍案。 1989年大陆民运后,台湾军情局长殷宗文强化进入大陆、建立据点活动,刘连昆即在这种背景下被发展为台湾关键情报人员。事件的高潮是1996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期间的大陆军事演习。 根据刘连昆提供的情报,大陆解放军演习的底线原先为:实弹射击、越过海峡中线、动员潜艇、攻占外岛,整个演习的预算编列了40亿人民币。大陆演习前,台湾及时展开了反制的军事部署,同时美国也表达强烈关切,派出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北京随即调整演习部署,下达三不原则:导弹不飞越台湾本岛、战机和军舰不过海峡中线、不占外岛。这些消息,透过刘连昆实时提供,让台湾官方掌握了北京的底线,顺利完成总统选举。 前年台湾军方内部评论是:十年前的台海,拚搏最巨、處處兇險的戰場,不在金馬外島,而是聲息全無的情報戰;兩岸過招,台灣略勝一籌,卻也付出慘烈代價,折損許多敵後情報菁英。其中,又以軍情局高級內線,前中共解放軍少將劉連昆遭中共槍決,最令軍情單位扼腕。 刘连昆最终被毙命,但他七年运作的间谍活动,还有前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刘广智间谍案,都令中国战略利益蒙受极其严重的损失。 三、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对抗和斗争 由西方常说的对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以战略高度为出发点,在思想意识、经济发展、社会道德、文化领域各层面来实施。要贯彻这样的戒令方针,不是依靠几个普通间谍可以达到的,而是耐心地依靠一批对抗中国的各领域的战略特工,并由他们再培植更广泛的战术、战略间谍,长期不懈地侵蚀,才能企图在一代或几代人后实现。类似近期中国教育部授权地方政府教育机构自行删改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导致不少宣传中国革命战争英雄、民族英雄精神事迹的篇章被时尚和武侠小说内容取代。以革命英雄主义概念老化过时、渲染战争不和谐为理由和借口、诱导青少年在思想上自我麻醉、贪图安逸,不是等于一个民族自废武功的慢性自杀吗? 例子:美国针对中国的《十条戒令》。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中美严重对立的1951年,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不断修改,到21世纪的今天形成了十条,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以下引述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第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第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的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第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坏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四、中国曾因战略特工而获巨大收益 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组织是在敌方的白色恐怖威胁里诞生、成长和壮大,因此在血火的洗礼中锻造了十分过硬的敌后工作本领和优秀的特工队伍,也就是坚苦卓绝的地下党组织及其优秀骨干。 这里,我要说两个优秀的中共战略特工。中西功,他公开身份是日本社会活动家,真实的秘密身份是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回日本被捕,不久获释。1934年加入满铁,就职满铁大连本社资料课,1938年在支那派遣军特务部任职。同年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一边;他背叛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祖国,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并成立秘密反战组织。1939年参加满铁调查部支那抗战力量调查委员会,他打入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这是侵华日军的心脏部门,也是一切战略情报的中心。他配合另一位日籍中共党员西里龙夫,把包括日军统帅部的某些战略决策、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内容、日军作战部署、日本和汪精卫勾结情况,以至军用作战地图、抓捕上海爱国人士的黑名单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情报,源源不断地供给了党的地下组织,通向陕北中央。这项工作只有他和西里龙夫才能做到,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极大地帮助了中国的抗日战争,避免了许多重大损失。周恩来同志曾经赞之为国宝。中西功还曾经受中共之命调查分析日本将要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的时间,他冒险通过大量的活动、观察和分析,准确地预判时间大约在1941年12月左右。这宝贵的情报,中共曾及时告知了国民党当局。但有无传递到美方至今不得而知。果然,这年12月7日,日军海军猛烈袭击了美国珍珠港。 他身在虎穴,随时有杀身之祸。他明知处境的极度危险,仍旧义无反顾地进行着这神圣的斗争。直到1941年,因所谓的共产国际谍报集团案被破坏,由此而牵连出所谓中共谍报案。中西功在上海被捕,随即被遣回引渡到东京警事厅,经过严刑拷打,1943年被以外患罪、违反治安维持罪起诉,判处死刑。在狱中撰写《中国共产党史》。幸运的是,就在他被判刑不久,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了,他亲眼看到日本法西斯的失败。1945年根据释放政治犯命令出狱。 金无怠,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重要情报工作人员,高级特工。金无怠英文名叫纳瑞,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前任分析家。于一九三八年在上海驻美国领事馆担任译员,1944年-1981年金一直为美国政府工作,二十多岁时,金无怠就已经成为周恩来手下的特工人员。1945年-1952年期间,他是美国驻上海和香港领事馆的翻译人员,还是驻朝鲜军队的口译人员。1952年后,他进入美军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住夏威夷情报处的工作人员。也是台湾情报当局与美国情报当局的联系人,后来还成为美军与台湾情报网的联系负责人。在那时在以后长达三十年中,不但为美国政府制定对华决策提供研究报告,还先后将美军和台湾的情报、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情报(如志愿军战俘营的地址)、美国越战政策的变化和行动等交给中国,使我在外交上从容不迫,掌握主动。在六十年代末期,金给中国提供了有关美国政府对华外交的政策、底线等绝密情报,使中国领导人提前了解美政府的各方意向,这让中国及时改变其对内对外政策以得到最大政治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无怠先生逐渐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里的中国通,职位最后升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亚洲部负责人,即美国东亚政策研究室主任,不但为美国政府制定对华决策提供决定性研究报告,还负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所有亚洲国家的情报监督和交换。后来甚至差一点儿升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副局长。 金无怠行事谨慎和专业,在几十年的间谍生涯中竟然没有一次失手。金无怠本可以功成圆满,就算直到死美国政府都不会知道他是美国情报史上隐藏最深的间谍。但一切悲剧在1985年发生了,中国国家安全部的处长俞强生(即原湖北省省委书记,现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之弟)叛逃美国,直接导致中国在美国潜伏40余年最杰出间谍金无怠的被捕。金的被捕是中国对美国情报战最重大的损失,三年后金在监狱中身亡。 五、当今的经济主权危机和忧患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运十大飞机项目的折戟、本世纪初中国大豆产业在全面开放的幌子下,在境外战略间谍的致力攻击下,最终全面溃败,教训可谓惨痛。好在中国还有部分智囊重臣,使得国防核心技术的航天(火箭技术)、造船等领域一直坚持坚定走自力更生地艰难研发之路,没有受或者很少受到私利变质蜕变者以及境外战略间谍的侵害,所以今天还有我们引以为豪的航天成就(卫星与反卫星、神舟飞船技术)、造舰和核潜艇成就。 再看两个最近的中国商务部官员的腐败案件背后的蹊跷。2008年8月份多家媒体报道了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正厅级)郭京毅腐败案。郭于8月被双规是因为在涉及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制订和司法解释时,收受外商贿赂,在法律上故意留后门偏帮外商在中国进行行业并购。香港《东方日报》形容到:如果案情属实,那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宗曝光的经济汉奸案件,这也是中国经济主权存在沦陷忧患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担忧,内地不少学者和舆论指摘主管外资并购的国家商务部监管不力,但商务部官员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外资并购是大势所趋,而且有利中国。在外界压力下,虽然在2003年和2006年先后推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两部法规,但由于规定不够明确,操作性也不强,似乎是故意留后门让外资钻空子,所以并没有改进政府对外资恶意并购的监管,令外资尤其是国外热钱轻松进入,或者变相进入敏感部门,威胁到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而郭京毅正是这两部法规的主要操刀者。 而就在昨天,2008年9月26日经济观察网报道,前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现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邓湛已被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商务部于今日正式下达通知免去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一职。此案与之前商务部条法司正司级巡视员郭京毅受贿一案有关。商务部的这两个案件都不同寻常,是罕见地暴光了国家要害部门的高级官员在出卖国家经济主权!我认为不该仅仅由检查院查办,应该让国安部门介入调查有无更深的幕后背景。 有港媒评论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法律法规缺失,能量巨大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在中国跑马圈地,大肆进行行业斩首式并购。这些垄断集团瞄准各行业市场占有率的前五名企业,使出各种手段全力游说当地政府或者行业管理部门同意和支持进行合资并掌握控股权,然后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最终迫使合资的中方撤出,最终,外资达到控制垄断企业的目的,并在此之后神奇地使独资公司恢复盈利。真是恐怖而令人愤慨! 有学者就曾揭露,跨国垄断集团以安排出国观光、子女境外就读、协助转移资产等条件,或以参加国际学术研讨、邀请做访问学者、授予名誉学位或职称等为诱饵,吸引中国官员、学者为其効力,对中国相关部门决策与立法施加影响。当时,外界还以为这只是耸人听闻,但如今郭京毅案件的揭发,已是有力的证明。有媒体尖锐指出:这也说明,中国很大一部分经济主权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站在前台制订法律的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傀儡,但幕后操控的却是白皮肤的洋人。 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任国家安全顾问时,就特别强调,在军事对抗、政治角力、经济竞争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对目标国知识精英的影响。境外利益集团利用在华获得的丰厚利润,自己培育并拥有分析师,或高薪聘请优秀华人学者担当顾问或独立董事,通过境内外媒体精心包装、刻意打造,提供各类活动舞台,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精英,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以期影响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如中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股权分置改革、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等谋划时,表面是相关中国经济学者在呼吁,实际都或多或少渗透着美国金融机构、智囊机构的决策诱导。其中,某些市场化、国际化倾向,有可能使国企逐步沦为外企的并购对象,乃至市场被控制或垄断。 例如推进中国优质大型企业或国有垄断企业境外上市,既要为外国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巨额咨询、审计、评级、承销费用,又造成中国财富通过分红形式输送到境外,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家公司当初境外上市融资不过百亿美元,但是随后四年海外分红就超过千亿美元。据有的学者估算,仅仅10多家中资银行股向境外投资者的贱卖,一年就使国家流失8000亿人民币财富。正如最近网友们的评论:本世纪近8年来,外资却在国内的确是太风光了,他们赚的是天文数字的超额利润。这与我们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美国黑石集团30亿美元才一年就亏损12亿,反差太大。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通过购买中国廉价的原始股权获利是最被公众所质疑的。 2008年中国又暴光了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的事情,国家财政金融管理部门的官员,把持着处置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权利,疯狂购买美国债券,使得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从2004年到2007年惊人增长三倍,甚至在美国次按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目的2007年前夜,还继续痴心不改地不断大手笔增持美国债券达到2007年6月的9220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68%。中国成为深重的次贷危机中的美国最大的资产支持债券(ABS)持有者,也是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两房公司最大的国际债权人。即便就是美国披露的截至2007年6月中国持有的ABS的2062亿美元资产抵押证券和其他类的1700债券,其中包括我们银监局官方最近披露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几家国有控股银行购买了57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也是天文数字。这是什么光荣的事吗?!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和财经官员都在干什么,受那些所谓博士专家和官员提出的高论影响而实行的国家政策,最后使谁最终受益,使谁陷入深深窘境了呢?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战争将要发生,还是正在进行着?
金镇 2008-11-23 20:33
金镇 2008-11-23 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信息空间,网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日常人们大多想到利用网络平台搞电子商务,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建立网络交际圈结识朋友,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以及网络休闲娱乐等。对于网络的一些问题一般想到网络国家主权、网络信息主权、网络民主、国际信息秩序、网络隐私、网络诚信、网瘾等。而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网络战争,网络战争应该是每一个国家政府、军队、安全部门、安全机构,甚至个人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网络战争不同传统的动枪动炮的战争,它手段特殊,更多依靠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利用黑客活动、病毒编程、电子窥探和网络间谍等活动。 网络战争是不同的利益权力机构,特别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尤其是政治、军事目的,以攻击对方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为目标,在整个或局部网络空间针对对方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信息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数据传输网络、军事信息化指挥作战系统等网络平台,所进行的各种 软、硬 攻防、对抗、信息攻击等过程的总称。 网络战争将要发生?还是正在发生和进行着? 其实,网络战争已经在某些国家地区之间发生过,现在也正在进行着。网络化战争已经登上信息时代的战争舞台。在科索沃冲突中,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曾指示美国情报机构实施网络战,以配合北约部队的空袭。北约的 黑客 自空袭开始,就利用 逻辑炸弹 等病毒,使南联盟的网站陷于瘫痪;南联盟也曾利用多种病毒,使北约部队的军事信息网络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等。 当今世界的各军事大国,都很注重网络战争人才的培养,并紧锣密鼓地组建数字化部队。据说美国已看市建立网络战司令部,并设立一定数量的子司令部,并开始选拔 实施网络战 的人才,组织、培训和装备美国空军网络战战士。 美国总统布什曾下令制定一个网络战略,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敌人的电脑系统发动袭击。 美国在抓紧网络战争准备,并不同程度对其敌对国家实施网络战的同时,正着力宣传网络战对其威胁。 美国一些观察家认为,一些国家正在悄悄地、系统地探查美国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 《卫报》 2008 年 11 月 20 日报道,美国国会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 声称,中国网络战和太空战能力不断提高,可以利用网络战能力打乱美军的全球部署计划。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 还声称,中国的网络战和太空战能力可以使中国在任何一场局部战争中取得优势。该报告还说,远程网络战能力可以使中国 随时对世界上任何地点发动网络攻击 。 报告称,中国将美国的电脑网络和卫星网络看成是 软肋和战略缺陷 ,正向电脑网络和卫星网络的发展投入巨大精力,这些行动使中国在可能的军事冲突中有潜力打败美国。 这可以看出,不管中国愿意不愿意发起网络战,你是否准备网络战,人家都已认定你准备,甚至有可能找借口率先向你发起网络战。所以 中国必须早有准备,以保证网络世界上中国的主权不受侵略,在网络世界的中国信息疆土安全完整。 为此中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准备: 第一, 制定对策,建立网络战的机构组织; 第二, 进行合适的宣传,在舆论上占领网络阵地; 第三, 制定并实施网络世界中国家信息疆界的安全保卫检测措施,就像现实边防设岗保卫一样; 第四, 建立网络战正规军和民兵; 第五, 大力培养网络战人才。 第六, 加强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信息设施建设,强调起安全性。 同时,可以预料 互联网将成为新的战场,也许网络世界的字节、比特的威力比核武还强大。网络战略、战术高超者说不定能利用网络指挥敌对方的军队,让敌方的军事打击系统打他们自己。未来还 会出现一些新的热门术语和名词,比如:网络部队、网络导弹部队、网络突击队、网络敢死队、网络勇士、网络间谍、网络特务等。
个人分类: 网络社会|3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藏事件的反思
热度 3 剑走偏锋 2008-4-8 12:06
最近西藏及周边藏区发生的骚乱,给当地的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中国国际印象也是一次大冲击.这次事件的发生有诸多原因:一是宗教问题.西藏宗教是政教合一的,而且活佛是至高无上,精神领袖的号召力强,使得藏传佛教较为特别;二是民族问题:西藏有自己的文字与语言,以及在高原雪域上诞生的生活习俗.而汉人往往不能适应高原气候,不愿意进入西藏定居,民族与文化的融合很难;三是政治因素:我国的政治体制上以及民族自治区域的实质上,确实有待改革与民主化,这也是藏独份子用以攻击我国的利器.四是外部因素.精神领袖达赖留在海外,而他虽然是个和平主义者,但在那种环境下,未免要被周边的人胁持与利用.最要命的是暴力性很强的,以留往海外的藏人(可以说已经没一点汉化影响)年轻人为主的藏青会,成为骚乱的直接鼓动者. 这次事件的发生,既提醒了国际社会,更应该使我们反思. 1是在国家安全方面,要加强防范.骚乱有这么多预备与组织工作,为什么国家安全部门却不能察觉?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为什么这么多暴民打人杀人烧房时,为何不采取断然措施保护公民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建议有关人员应引咎辞职.亡羊补牢. 2推进藏区宗教改革.推进宗教文化交流,将西藏青海等地的寺院的主持\和尚等,分期分批到内地寺院进行交流,内地的寺院和尚也进入藏区寺院进行交流. 3在机会成熟时,要对活佛制度进行改革,最终要取消活佛制.活着的神制是对世俗社会影响最大的,最阻碍社会进步的一种制度. 4藏族除了个别有地位的宗主有姓氏外,平民都没有姓氏,这也不符合时代潮流.日本在民治维新时,强制大家取姓氏.我们也应当推进藏族姓氏运动,许多藏族也有这想法.建议由我国姓氏办与民族宗教委员会制定出适合藏族的姓氏:除了可取现有的汉姓外,还可以专门推出一些单姓或复姓姓氏,供藏族群众选择,如松赞\干布\金成\文成\等 5强化汉语教育.汉字的特性需要早学,而且有利于智力开发.由于小学是义务教育,政府投资.可以名正言顺地推进汉语教育(在新疆也应如此),当地民族语言教育可以迟些进行(无论美国\法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政府不会出钱让当地华人或少数民族学自己的语言). 6政治改革:人民代表选举应逐步推进直选.同时,对分裂违行为加强预防打击.现在由政府领导来选代表,培育看中的人,不少人往往会不满,同时,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官员的腐败也非常容易转化为民族冲突,这也需要人民的监督(台湾228也是由官员腐败引发的骚乱,为台独埋下祸根). 7打击青藏会,对印度进行施压,要其严管藏青会,或赶走藏青会等组织.本国可将青藏会列入恐怖组织(没必要美国法国同意).并在机会成熟下,在有确切罪行时,可以在海外逮捕或直接枪决有关领袖,或袭击恐怖组织. 8加强国家安全预防.对民族分裂行动要快\准\狠(对汉族群众的民主活动或工人罢工等反而应该宽容).这次反应太慢太缓和,既然不开枪人家也不信,不如一开始就开枪镇压,反而事情不会闹大,影响反而小. 9鼓励汉族进入西藏定居.既然他们老大叫汉人大量进入同化,那我们就多鼓励汉人进入吧.这是同化的必由之路.鼓励藏族人民到内地学习工作.现有的各地藏族班是个尝试,但形式仍存在严重缺陷,就是搞独立的藏族班,结果除了学了汉语,藏族学生觉得仍被隔离开,没有一个汉族同学,更难与汉族文化融合,学校往往息事宁人,对藏族的一些学生的不法行为也加以保护照顾,往往纵容了违法行为.造成汉藏学生不合,反而强化藏族学生分离心态 10学习美国政策,反击美国攻击:美国是如何同化印第安人的?如何让印第安人自生自灭的?澳洲白人是如何同化土族人的?叫他们政府自己翻历史.我们也可以向美国的印第安政策学一点:比如,可以搞一些居住地,圈起来一小块寺院或土地,让那些要独立的人封闭起来自己过传统生活,拒绝现代化,从而最终走向自我灭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29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