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造物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造物主与混沌
maximusd 2016-4-11 10:12
一、造物主真的存在吗? 我们从哪里来?每种文化都有一个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神秘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在第六天创造了人;古埃及有太阳神、古巴比伦有水神等等。 “造物者”真的存在吗? 伽利略说,神用圣经和大自然向人类启示他的奥秘; 牛顿说,物体运动的惯性是始终存在的,但什么时候物体开始运动的呢?上帝统治万物,是他踹了第一脚; 达尔文说,不信神的人们,都将会受到永世的惩罚,这真是该死的教义; 爱因斯坦说,我相信斯宾诺沙的神(一切存在的总和),而这位神显示在一切生物的和谐里; 霍金说,上帝可能是存在的,不过科学能够解释宇宙,不需要一个造物主,“自发性创造”是宇宙及人类存在的原因。 二、造物主的故事与科学的故事喧嚣几百年 从很多角度上来看,神话、宗教与科学都是共通的。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人类探寻一个理解世界运行的方法,它们的形式都是描述,它们使用的工具包括人类的抽象思维和理性逻辑。当固有的理性逻辑遇到颠覆性的新发现时,世人大多会这么说: 这是荒唐的,不可信的! 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逻辑跳跃大概是“日心说”的故事吧。千百年来,太阳和群星从东方升起,掠过苍穹,落于西方;直观感觉上,地球安然不动。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被称为“异端邪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屡遭教会监禁;随后,世人消化和理解这一观念花费了几代人的时间。 随后发生的有“进化论”的故事,“上帝掷不掷骰子”的故事,当然也有“弗兰肯斯坦”、“终结者”的故事等等。 三、造物者源于“混沌”? 天地 混沌 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面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谜题, 混沌理论 、自组织理论都分别给出了它们的答案: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从 无序和混沌 中“自发地”产生出来。 例如,自组织理论就是研究系统如何自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理论。从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从人到社会,都可以用自组织理论去解释。 那么, 混沌理论是什么? 自组织理论是什么?混沌和有序又是什么呢?敬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非线性科学与医学沙龙”。
个人分类: 课程相关|2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心的孤独-超人II
热度 1 duke01361 2014-8-16 22:42
人心的孤独-超人II 人有一种孤独感深藏内心,一方面是这个地球上人成了唯一的优势物种,却屡屡需要面对超出自我能力可以控制的危难,包括天灾,和挥之不去的疾病和死亡的困扰。 于是,一部分人就把希望寄托在造物主的关照,一部分人却衍生出人类独有的幻想,期待超人救世! 超人II(SupermanII)大致就是后种心理的反映。 超人II里的超人依然由原《超人》中的超人扮演者扮演,也依然是那身装束,红色斗篷,红色的裤衩外穿! 超人II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依然是建立在人类对超人的崇拜基础之上。 女主角Lois,偶遇超人Clark,凭直觉认定Clark就是当时风传的“超人”,想方设法试探真相,并爱上了Clark,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Clark也爱上了Lois, 于是就把真相告诉了她,并带她去征求其父母的意见。 他的母亲告诉他,如果希望和Lois相爱,就必须脱掉其超人的能力,变成和大家一样的俗人。在爱情的激励下,超人Clark变身俗人,并和Lois堕入爱河... 结果,在一家餐馆遇到“恶霸”,发生争执,被“恶霸”痛殴!败的非常不堪! 此时,天外来客,两男一女,对人类不善,并控制了美国总统,逼美国总统下跪,以饶恕地球人 结果从美国总统那里获悉了地球上风传着一位“超人”,但他们并不知道此时超人Clark已经因为与Lois相爱,解除了超人的能力,并被“恶霸”打得落花流水! 三位天外来客一听说他们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一位对手,并不能实际控制地球,便迫不及待地寻找超人Clark。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地球市侩为了取悦三位天外来客,就把Clark的女友Lois泄密,结果Lois遭到绑架... 超人Clark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后,祈求父母帮他恢复超人能力,结果寻得能量水晶石,重新恢复为超人 听说Lois被绑架,超人便去搭救,与三位天外来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 结果可以预见,正义战胜了邪恶,美国总统被解救...人类也因此被解救... 最后的一幕最露骨,超人托起插着美国国旗的白宫屋顶,重新把它安置在被天外来客掀除屋顶的白宫之上... 并直白地发誓永远效忠于美国... 超人II露骨地认定了美国是地球人类的代表,使这个世界的核心,美国总统是这个世界的最高元首,因此天外来客需要控制美国总统才能控制地球人。当这种事情发生之后,美国人期待存在那么一位效忠美国,对人类友善的“超人”可以出手搭救美国...这就是超人II作者所表现出的意识。 在这一主线之下,也顺便反映了人类爱情的吸引力,以及地球人自身面对强力入侵的无奈和悲怆! 并顺手揭露了市侩两面三刀的人性丑恶。 我们如何释怀我们的孤独?是我们获得坚强的信心,这当然需要我们拥有超出我们自身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超强的能力?去寻求上帝的关照和护佑!一方面我们也在努力寻求增加自我能力的办法!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存在“超人”可以在我们面对天灾人祸之际能够及时出手搭救我们?! 比如前些日子马莱西亚航空公司失踪的M370和惨遭击落的MH17,以及台湾、阿尔及利亚、伊朗等等空难...,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位超人存在,他如何就不去及时解除这些空难的发生? 还有,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位超人的存在,那么当云南地震,非洲瘟疫...他为什么不去施以援手?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真的会产生人们所期待的超人,我想大气概是不会有这样的超人了吧?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取超人的能力? 我觉得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真正原因! 我们人类拥有了智慧,有能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能力,帮我们解除深藏的恐惧感和因此而获得的孤独感,但是,我们的智慧却也是在过去的2百年里才渐渐生根发芽,我们还是难以经风雨的幼苗...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求得上帝的全心护佑? 《圣经》里已经明白地给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人类的先祖由于偷吃了伊甸园智慧树上的果子,而获取了智慧..但也因此惨遭上帝的驱逐,我们失去了上帝营造的“乐园”,这成了我们人类的“原罪”,所以我们需要承受那些天灾人祸的惩罚...所以我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我们需要时时刻刻祈求上帝的谅解,请他继续爱我们,施加恩惠于我们... 我们能否真的最终获得谅解,最终会获得上帝的护佑?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792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然界、造物主、人类、生命、思想、轮回、子镜
zcgweb 2013-6-7 09:26
大千世界,变幻莫测;然而,自然界虽然在外观上形形色色,但内在的神韵却应该是相似的、甚至是极其相同的!如果能够感悟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面前的自然界就非常值得我们去感叹、去enjoy、并为科学而献身献心了!因为我们自己本身也是自然界创造出来的,其使命也必将在于去理解自然界的工作模式。换言之,之所以我们每个人被创造出来,固然表现在虽然是父母生育了我们,但其实却是自然界在利用我们自己(是自然界的孩子)看待自然界这个造物主的一面镜子,即所谓‘(竖)子(为)镜’了。他日在百年、千年之后,我们自己早已变成了尘埃或者被组合到新的生命体中(即宗教所谓的‘轮回’),只不过自然界又创造了一批新的‘泥娃娃’(包括新的奥巴马、新的萨拉姆)继续玩自己的‘子镜’游戏了... 有一种说法是:人的存在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伟大。与此相应的是,人类有多聪明,就只能说明造物主更聪明,因为TA可以把这么聪明的人类都能够造出来。然后呢,人类自己又弄不清楚这一点,就编出‘神’来企图理解自己,但是即便如此,也逃脱不了造物主造人的这个圈圈,这就是自然界的伟大和神奇之处。所以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why?或许是造物主又可以‘窃喜’自己的成功了,因为‘思考的人类’会更加接近于造物主所期望的感悟,这也是为什么学科划分中心理认知、神经精神、宗教信仰等较之于生理、病理等层次更为高深的原因,而这一点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接近于艺术(Art),而不仅仅是科学(Science)。按照英文字母A-Z的排序,Art被排在第一位‘A’开头,而Science尚在后面,相当于我们得拖着长长的‘S’尾巴去追寻‘Art’中的‘A’...一个‘S’追逐‘A’就是‘AS’,然而两个‘S’追逐‘A’就是‘ass’了,is it another joke?
个人分类: 生活态度|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听到了造物主的嘱咐
热度 2 duke01361 2012-12-18 17:27
我听到了造物主的嘱咐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我们总是茫然若失 我们总是随波逐流 在东南西北间游荡 我们喜欢为了真理而争吵 为了真理争论到你死我活 我们每天都必须努力的求索 确定我们的方向不再迷失 上帝在宇宙里观望 我们在地球上上迷茫 我不知道这是上帝的考验 还是我们的荒唐 上帝和我们开玩笑 上帝爱我们么? 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 God is a Girl believe it or not, God is a Girl 她灿烂的笑脸是天上的阳光 把天边的那道彩虹照亮 她俊美的双眼凝视着我们的双眸 用清泉洗涤我们的魂灵 给我们一片洁净的天空 God is a Girl believe it or not, God is a Girl 她喜欢喃喃低语 她总是娇岑人性 她喜欢我们服从她 她才会露出娇美的笑容 God is a Girl believe it or not, God is a Girl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6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果有前世今生,如果有因果报应
duke01361 2012-10-8 22:10
如果有前世今生,如果有因果报应 那么我一定会相信,我的“前世”必然犯了不小的过错,所以在“今生”才需要如此“伤别离”! 如果这全是“因果报应”的必然,那么我只能忍受这种别离的苦痛,并真诚地祈求造物主的宽恕! 与此同时,我现在不得不坦白,我已经深深懂得了那“前世之我”所犯过错过对造物主的伤害会有多么严重!以至于"今世”的“我”是如此多愁善感! 自古伤别离,多情应笑我,已生华发! 写在“离别”之际! 2012年10月09日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甘地與素食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6-2 17:24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601:甘地与素食 甘地名言: 我认为肉食对于人类通常生活所可能遇到的任何场合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肉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不适宜的。如果我们比动物高等的话,那么我们重复动物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圣雄甘地, 他的使命和教导(Mahatma Gandhi, his Mission and Message) 我今天再次重申我过去曾经坚持的观点,我认为一只羊生命的价值丝毫也不次于人的。我不愿意为了保养人身而去夺取一只羊的生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生命就越需要人们的保护以远离那些野蛮的人。─ 《自传,我的经历》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和她道德的进步可以用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加以衡量。 活体解剖是人对造物主及其杰作所犯的所有罪恶之中最黑暗的罪恶。 - 素食主义的道德基础 (见上面的连接) 我不仅要了解与被称之为人类的生灵之间的友谊和平等,而且还要了解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平等,甚至是与地上爬的动物。─ 摘自 甘地语录 我整个的心灵都在厌恶活体解剖,我认为所有沾染无辜鲜血的科学发现都是没有价值的。 "不与邪恶合作是我们的义务,就如同我们必须要与正义合作一样。" 素食主义: 通向非暴力主义之路 Arun M. Sannuti 全世界都怀念伟人莫汉达斯·K·甘地,他曾传授给了我们和平的力量。如果甘地没有教导过和平,那么他将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者和民族主义者,在一个国家里为驱除外族的统治而斗争。甘地是如何发现这一真理的?在其他民族主义者都在学习战斗的时候,他又是如何学得这一方法的?他是在过去学得的,作为第一步,他首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素食者,有些人选择素食主义是因为信仰和道德,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文化传统。 素食主义作为不杀生(ahimsa)教条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之中,它最早见于吠陀经中,甘地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himsa, 梵语意为“对任何生命都没有恶意,尽可能地予以尊敬,在任何时候... 这应该是所有真理追求者渴望达到的目标。”(1) 印度教的《摩奴法论》(The Laws of Manu)中说:“不杀生是无法获得肉食的,鉴于杀生违反了ahimsa 的原则,所以人应该放弃肉食。”(2)耆那教盛行于甘地家乡所在的Gujarat 邦,其教义主张严格素食主义并禁用与杀生有关的产品。素食主义遍及印度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那些并不完全相信关于回避肉食的宗教教理的人,生活在如此的文化氛围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素食主义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印度,肉非常贵,而奢侈并不是通常的生活方式,所以肉食非常少见。甘地在对其素食朋友解释印度的素食现状时曾这样说到: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印度人都是素食者。其中的一部分人是自愿的,而其他人是被迫的。后者虽然想吃肉,但是买不起。这一结论是基于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在印度有千上万的人每天的生活费用只是一个铜币(pice),这只够买面包和盐的。”(3) 这就是甘地生活时代的印度文化。一些印度人由于认为是旧的习俗导致了印度的衰弱并因此而被英国征服和统治,因而决定抛弃这一古老的传统从而赞成肉食。由于英国人吃肉,所以一些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抨击素食主义为一种陈规陋习。在一段“灾难性”的经历中,甘地的一位相信肉食的力量的童年朋友麦塔卜 告诉年轻的甘地说: “因为我们不吃肉所以我们是一个弱小的民族。英国人因为是肉食者所以他们能统治我们。你看我多健壮,我跑得多快,这都是因为我吃肉。肉食者不会长疖子和肿瘤,即使有时长也会很快痊愈。我们的老师和其他吃肉的名人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吃肉的好处。你也应该吃肉。不会有任何事的。试一下,看看会得到什么力量。”(4) 麦塔卜 还认为肉食可以治愈甘地的其它问题,诸如他对黑暗的恐惧。甘地注意到 麦塔卜 和甘地的一个肉食的兄弟都比自己健壮和有力量。甘地看到某种迹象表明,不仅是在英国文化中还是在印度文化中,吃肉都能使人更加强壮及更有勇气。印度的武士等级刹帝利一直是吃肉的,一般认为他们的力量来源于肉食。(5) 麦塔卜 用这些论据 最终说服了甘地,并瞒著父母吃了肉。起初,甘地非常厌恶。“山羊的肉就象皮革一样坚硬。我根本吃不下去。我恶心而且不得不放弃吃肉。”(6) 然而,麦塔卜 现在知道甘地相信吃肉的好处了,他就要投降了。不惜非常昂贵的开销,他在饭店里开了一个房间,并由一个专门的厨师来烹饪肉食。在以这种方式瞒著父母吃肉以后,甘地“成为了一个肉菜的爱好者,若不是肉本身的爱好者的话”(7) 然而年轻和诚实的甘地为此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他知道他在每次吃肉的时候都违反了对父母的承诺,特别是对他的母亲,她认为她的小儿子若吃肉那将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正如他在自传中说的那样,尽管他在那时认为“吃肉是必要的,而且国家进行食物‘改良’也是必要的”,但是甘地还是发誓放弃了肉食。他调整了自己的决定,他答应自己“当我不在受制于父母之后,我将坦白的吃肉,但在运动到来之前,我将不吃肉。”(8) 所以,甘地的决定并不是基于理想和精神上的素食主义,而只是出于对父母的尊敬。甘地自己也承认他当时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素食者。只是对父母的尊敬心使他强迫自己继续作为一个素食者。甘地相信吃肉,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战斗,借助物质的力量才能使他的国家自由。 那么,甘地是从哪学到的素食主义?从他对母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宗教和厨房占据了她生活中非常主要的部分。甘地在他的自传中写到:“从我记忆中对母亲的突出印象是圣洁... 她发重誓将使他们永不退缩。”(9) 他接著说可从她的禁食中看出她对上帝的热爱。禁食是她宗教生活的中心。每年她都在Chaturmas期间禁食,而且她经常要求自己超出宗教和传统的要求而进行更加严厉的禁食。毫无疑问,她的素食主义是包含在这种放弃烹饪乐趣的传统里面的,尽管从她所受的教育程度来看她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素食主义是一种牺牲。由于甘地的父亲具有肉体享乐的倾向,所以他对他父亲的精神方面非常看不起,从而最终导致了他对永恒真理的追求和对性生活的放弃。同样,甘地对她母亲的爱以及对她禁食能力的钦佩最终也使他实现了可以通过素食主义和禁食而达到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甘地的素食主义是受他对母亲感情的无形约束的。当他准备到英国学习法律时,别人曾反复警告他开始吃肉,否则无法在英国生活。他母亲不想让他儿子成为肉食者,于是就强迫他发誓;在一个耆那教出家人的主持下,甘地对他母亲发誓说他将永远不碰酒,女人和肉,之后,她才放心地答应他去英国。没有这一誓言,甘地可能不会成为素食者。在路上及到英国后,他不得不反复拒绝肉食。他被告之,“如果在别处一切都没问题,但是在比斯开海湾(Bay of Biscay)你必须改变决定。而且英国非常冷,一个人没有肉不可能生活下去。”(10) 当他最终到达英国后,他发现继续坚持素食主义非常困难。他的女房东同意提供面包和住处但却不知道如何烹饪蔬菜和面包;他说他那时几乎快要饿死。尽管他以前曾经吃过肉且认为吃肉是好事,但他仍坚守誓言。有一次他曾含著泪对他的一位劝他吃肉的朋友说,“我知道你一次次地劝我「吃肉」是因为同情我,但是我实在没有办法。誓言就是誓言,它是不能破的。” (11) Erikson 解释到,誓言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甘地对他母亲的承诺,而是一种他与母亲的连接纽带,同样还连接著他的祖国和他的宗教。由于甘地坚守著他的誓言所以他可以免受思乡之苦,因为他已经通过他与母亲之间的誓约与家乡建立了某种联系。因此,当他那些过分苛求的男性朋友们扮演著麦塔卜的角色而试图劝他接受肉食的时候,他不断地请他的女性同事或朋友来帮助他坚守誓言,强迫她们扮演他母亲的角色。(12) 在他所有对英国生活的描述中,男人都批评他的素食行为,而女人,即使是吃肉的,都试图支持他,至少是某种程度上地。当他从英国回来后发现他母亲已经在他不在的时候去世了,他的素食主义成为了一个与她和她的记忆的永久连接。于是他再也不想吃肉了,尽管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而且他也已经“自由了”。 但是除了与他在天堂的母亲的联系之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促使甘地不想吃肉。在英国他受到了某种启示,并因此帮助他形成了他的非暴力不和作运动的概念。正如甘地在他自传的“我的选择”一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他终其一生的素食主义实际上并非是因为他与母亲之间的感情;而是因为某种道德方面的原因使他决定坚持素食主义。这一决定是他一生的一个必要转变,因为如果他只是一个受他母亲影响的素食者,那么他将不是一个有能力自己作决定的人。如 Erikson 所言,“非暴力主义者必须学会积极和坚定地选择什么事情不能做─一种并非出于说教的道德素质。(13) 所以他做出了选择。尽管甘地没有因诱惑而破誓,他仍然需要面对寻找食物的实际问题。在从女房东那里听说市内有素食餐馆之后,他就去寻找,当他找到了一个后他说:“我当时的感受就象孩子得到了一件心爱之物。”(14)这一感受预示著将要经历的内心变化。在素食餐馆里他买了一本Salt 写的《素食主义之辩》(Plea for Vegetarianism) (*), 并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书中讨论了作为素食主义者的道德原因─吃肉的暴力倾向,以及追求非暴力必须放弃肉食。作为素食者的甘地从此再也不想成为肉食者了。“素食主义现在成为了我珍重的选择,传播素食主义也因此成为了我的使命。”(15) 甘地决定将ahimsa作为他的人生目标。它成为他非暴力主义运动的核心,以及他人生的核心。 甘地曾经寄希望于肉食可以使印度人具有战胜英国统治的力量。但是在他选择了素食主义之后,他认识到即使是在身体的力量被击败之后仍然有另一种可以结束英国统治的力量─非暴力主义。在他确定要寻求这一道德力量之后,他开始研究基督教,印度教以及这个世界上的其它宗教。他不久就在研究中发现,“弃绝是最高的宗教形式。”(16) 追求弃绝成为他的最高目标,而且他乐于追求这一目标并视之为非暴力主义的基础。素食主义是他这种力量的第一源泉,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控制,以及作为素食主义的扩展的禁食,后来成为他自我控制的基本象征。 一旦甘地放弃了关于不吃肉导致印度衰落的思想后,他开始发现了关于他的国家的一些真实情况,而这些正是他以前所视而不见。在一篇为英国素食协会通信《素食者》所写的文章中,他阐述了英国征服印度及如此容易控制印度的其它原因,驳斥了他以前自己的观点: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的话,是童婚的陋习及其不良后果。通常当儿童九岁之后就要被套上婚姻生活的束缚...这种婚姻能使人具有强壮的体质吗?可以想象这种婚姻的下一代会多么虚弱。”(17) 思想的解放还使他看到了其它削弱印度民族力量的社会弊病,也是他从前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包括世袭阶级制度;还使他否定了传统西方的关于力量的定义,并给予了新的解释使他的运动更具影响力。吃肉这个曾被甘地认为是对付征服者的唯一办法,现在被认为是一种侵略。当成为一个真正的素食者及因此而发现ahimsa理想之后,他认识到侵略是无自我控制的人进行征服的途径。而Ahimsa,非暴力,是那些有自我控制的人对付侵略的途径。弃绝的思想,使他成为素食主义者的一部分原因,也最终形成了他人生哲学的另一主题,即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选择成为素食者使甘地开始走在了通向ahimsa的道路,进而是弃绝的理论,并最终形成非暴力主义。没有这一基础,他将永远无法了解道德的力量以及最终成为圣雄。 注释: Patanjali Yoga Sutras, 2. 30, as quoted in Steven Rosen, Food for the Spirit; Vegetarianism and the World Religions , (New York, Bala Books, 1987) p. 72. Quoted in Rosen, p. 72. Quoted in Erik H. Erikson, Gandhi's Truth ,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 Inc., 1969) p. 151. Quoted in Mohandas K. Gandhi, Autobiography , Trans. Mahadev Desai,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83) p. 17. Susanne Hoeber Rudolph and Lloyd I. Rudolph, Gandhi, TheTraditional Roots of Charisma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p. 23. Gandhi, p. 19. 同上 同上 p. 20. 同上 p. 2. 同上 p. 38. 同上 p. 42. Erikson, p. 142-145. 同上 p. 144. Gandhi, p. 43. 同上 同上 p. 60. Quoted in Erikson, p. 150. (*) Henry Salt 为英国哲学家,曾经于1892年出版了经典之作 《动物的权力: 关系到社会的进步》(Animals' Rights: In Relation to Social Progress) (老蒋按:“权力”是笔误,应该是“权利”。) http://www.ivu.org/chinese/people/history/gandhi_gb.html 蔣科學按:俺的前偶像起哄架秧子,希望我與代表甘地的丫頭論戰。 我說我絕不會反對甘地,我走上素食的道路也受到了甘地的影響。 借此因緣,就轉帖一篇關於甘地與素食的文章吧!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5336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男人就压根儿不能和女人较真儿!
热度 4 duke01361 2012-5-16 16:27
是男人就压根儿不能和女人较真儿!这,你可能会懂,这叫好男不和女斗! 为什么男人不能和女人斗?因为男女有别啊!在男人的大脑中神经纤维的组织结构和女人的就是不大一样。这么说吧,如果男人的版本是windows,那么女人的版本可能就是Apple. 女人天生就是女人,男人天生就是男人 还是这句话,女人生就的女人,男人生就的男人。在世界上只有造物主的时候,上帝本来是因为他寂寞,造了男人,是因为男人寂寞,才造了女人;这个女人是那个男人的肋骨做成的。看到这里,我想你早就想通了,为什么男人不能和女人斗?因为女人是男人的肋骨! 你想自己朝着自己的肋巴叉子猛击一拳,哎吆!那不痛死你? 所以再怎么着男人也不能和女人斗!这就是自己不能难为自己,呵呵... 男人的基因与女人的基因差别在哪里?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男人不能和女人斗还有基因方面的科学依据的!我们认为男人的基因和女人的基因除了X+Y=Z这个方程中的变量XY之外,那么Z肯定是一个基因型了。 其他的基因都一样,只有XX和XY这样的差异,那么大同小异,还斗个什么劲儿? 所以说我一直为女人们的成功倍感自豪,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的妻子的成功! 女人是男人的一面镜子 最后,我还要对你说,如果你没有女人缘,那作为男人,说明你活得很失败哦... 这句话还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在你不可以迎合女人的喜好的前提下,很多女人都认同你的样子,都想做你的新娘,就像那位成吉思汗那样: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渴望做成吉思汗的新娘... 那么,恭喜了!你是成功人士。
个人分类: Life a Bit|6402 次阅读|6 个评论
造物主给我们的恩赐-春花秋实,美女与雪
热度 1 duke01361 2012-5-9 19:03
造物主给我们的恩赐-春花秋实,美女与雪 我突然醒悟,欣然地接过造物主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一、春天的鲜花,娇嫩艳丽,贵如油的春雨,打湿了花的衣裳,也溶解了我冰冻的心 二、夏日的少女,我总是认为夏天是属于女人的,不仅是女人在夏日里穿上裙装会尽显魅力,而不得不穿短衣短裤的男人则雄相毕露,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女人是人间的花仙子,珍惜女人为美,珍爱女人才是社会的本真 三、秋天的果实镶嵌在那五颜六色的叶子间,迷人的芳香使人陶醉,不但让人垂涎欲滴,而且更加珍惜劳动后的收获 四、冬天的白雪,让人倍加珍惜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这些都是造物主恩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珍惜吧
个人分类: My Ideas|3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十句让人受用终生的圣经金句
aaa0 2012-4-22 10:25
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 这是一条非常实用的处世原则,可以为你在生活中形成人际关系良性循环链。好多人的失败都是因为只盯住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曾经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耶稣的这句话显然又高了一个层次。 2.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不肯施舍的人永远也无法体验得到的幸福。 3.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28) 明白这一道理的人再不会对生活充满怨言,因为终级目标已定,就是要你得益处,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但前提是,一定要对造物主心存敬畏。 4.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马太福音6:34) 郝思佳有一句名言为许多《飘》迷所推崇:无论如何,明天总是又换了一天了!看来,她才是最明白应该怎样度过在世年日的智者。 5.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13:4-6) 真正的爱往往体现在很小的生活细节当中,人生在世没有几次关系到生死的大事,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爱对方到为他去死,但却做不到每天为他挤牙膏,甚至可能为谁作饭,谁刷碗争得不可开交。 6.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帖撒罗尼迦前书4:3-5) 现在的时代说这样的话,会被很多人抛砖头,但圣徒保罗不怕,我也不怕。一个真正高贵的灵魂一定寄居在一个圣洁尊贵的身体里面。这不是为谁而守的问题,而是要与自己的尊贵身份相衬。 7.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路加福音12:2) 谁会相信秘密这码事?两个人的事情就不是秘密;一个人的事情么,上帝知道。 8.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约伯记1:21) 所以,永远不要奢望占有更多,但一定要懂得珍惜眼前。 9.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言4:23) 你的心是你的后花园,精心照管和任其荒芜反应出两种不同人生景观。等到那一刻才明白已经太晚。 10.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里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5-6) 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上帝,求你给我足够的勇气,来接受朋友的忠诚。也给我足够的智慧,辨别并推拒多余的爱情。
2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
热度 3 rbhuang5907 2012-4-17 20:29
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41a2c010009yr.html 作者:太蔟 正如今日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可以沿进化树追溯到同一个起源上一样,关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正确 世界观及获得这世界观的方法论也已经收敛到唯一的可能——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正如我们不需要上帝或其它任何人格化的造物主来解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样,我们不再需要哲学来居 高临下地指导我们如何来认识和改造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 这是一个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现在不需要,未来也不再需要。 在四百余年前现代科学诞生于欧洲之后,哲学便和宗教一样,在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知方面完成了它 的历史使命。它最好的去处,便是人类知识探索的历史博物馆,供后人参观把玩。当然,用万花筒似的 各式哲学刺激一下人们的文学艺术想像,玩玩《黑客帝国》式的玄虚,还是有一定的娱乐价值的。 如果哲学还勉力为之,试图左右或干扰科学的发展,那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乍听起来,这似乎有些残酷,因为哲学毕竟在人类探索知识、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起到过灯塔的作用。我 们怎么可以忘恩负义,做人怎么可以不厚道? 邱吉尔就遇到过这种忘恩负义和不厚道。众所周知,他在二战中为英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精神 支持,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但战后不久的一次大选中,他所属的保守党却以悬殊的选票差别输给了工党 。他的首相当然再也无法做下去了。郁闷愤恨之余,睿智且深谙民主真谛的邱吉尔说出了这种令人深省 的话:“英国人民成熟了。他们学会了选择,他们不需要一个英雄领导他们重建家园。” 时至今日,我们人类也该成熟了,也该学会取舍了。五花八门的哲学催生了科学革命,功劳匪浅,但我 们不能仅靠历史功绩来决定用什么来照耀我们人类在求知道路上前行。有了科学,我们不再需要哲学这 过气英雄来指导我们认识与改造自然,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未来。 哲学之所以应该被舍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多元化。对于无关生死痛痒的文化,多 元化或许是个优点,正如粤湘鲁川沪法日意菜系,或如摇滚爵士民族美声超男超女音乐风格,再如工笔 写意写实抽象现代超现实各式美术,但对于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知,多元化却是不应该被容忍的。 不应该容忍世界观的多元化,原因很简单:我们面对的客观世界只有一个;关于这客观世界的正确知识 体系也只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观必然是互相排斥的。面对月亮,我们不可能既接受它是一个布满陨石 坑、无大气的地球的唯一卫星这种世界观,又同时接受它是玉兔吴刚嫦娥广寒宫之类的美丽传说。关于 生命的起源和演变,我们不可能既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又同时接受上帝造万物或智能设计。关于人体 ,我们不可能既接受现代医学血管神经细胞基因等的解释,又接受中医的玄虚阴阳五行经络学位的理论 。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我们不可能既接受人类共同祖先走出非洲、其中一部分辗转来到中华大地这现 代生物学理论,又接受盘古女娲这类神话传说。关于人类的心理,我们不能既接受所谓灵魂精神不过是 大脑中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这等科学解释,又接受灵魂或什么绝对意志可以脱离肉体存在这种唯心哲 学。 哲学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与现实的脱节。许多哲学流派或许象数学一样,追求逻辑的严谨,但那 也只是在一个自娱自乐的概念空间的严谨。概念如果无法直接或经分解后与现实接轨,可操作与测量, 那只能是一些玄虚的符号。把这些玄虚的符号玩弄得再天花乱坠,也与客观世界无关。如果说逻辑体系 严谨的哲学尚有可取之处,那么那些自相矛盾、千疮百孔的哲学只能等而下之了。 我们随便抽出一个哲学流派,让它解释一下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浴帘在淋浴时为什么向里飘这等具体问 题,其虚弱不堪便暴露无遗了。 或许有人会说,科学哲学,尤其波普的证伪主义哲学,总有可取之处吧,对科学可以指手划脚吧?其实 不然。波普的证伪主义哲学不过是事后诸葛亮,是对正常的科学活动的一个比较精炼的描述而已。正像 生物的进化不需要上帝之手一样,科学家从事科研也不必知道什么证伪主义哲学。科学家天性狐疑,对 不是自己做出的一个所谓科学新发现自然会挑三拣四,寻找它的练门,不肯让那发现者轻易得了功劳去 ,才不管它有没有可证伪性呢。 如宗教一样,哲学到了今天,基本成了科学发展的绊脚石。这一点,在玄学传统浓厚、科学精神薄弱的 中国,尤其如此。北大、清华的一些搞科学哲学的人整日以唱衰科学为人生终极目标,不过是这世界大 趋势之一小具体表现而已。 哲学学做为人类知识探索历史博物馆馆员必备的知识背景,有其存在价值,可以搞搞。哲学本身,可以 休矣! -------------------------------------------------------------------------------- 可自由转载,但必须注明“太蔟著”。商业用途须征求本人意见( taicu.1st@gmail.com )。
2490 次阅读|6 个评论
亲选择不能为道德的建立提供依据
热度 1 gemucai 2012-3-4 16:20
以自身基因传播为目的的活动,不能作为道德存在的依据。而恰恰相反,道德正是抑制了这种亲选择行为。亲选择与刺猬论并不冲突,只是刺猬论只针对个体,其实也可以是自己基因所覆盖的那一部分人。 倘若亲选择能作为道德评判标准,那么人类将与动物的行为一致。这样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赡养老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追求民主,更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想当太监并且还收干儿子的行为。历史上出现很多为了信仰而牺牲的人,而耶稣和释迦牟尼本身却没有基因流传下来,他们作为信仰的开创者,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亲选择导致的后果是族人之间的等级差别,但是在处理朋友、同学等问题上没任何建树。假如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你们之间或许会有帮助,但是你们的目的不一定就是爬到高位然后找更多的女人完成繁殖吧?人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说有人就喜欢单身,有人就喜欢做慈善,这样子非但自己的基因没保存,还助长了别人的基因。这些道德问题都不是亲选择一句话能说明白的。 最后插一句,人类就喜欢那种一句话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但造物主有可能给我们写了几千行代码,我们通常只看到了一个循环语句或选择语句便说人生就是循环或选择,显然是不普适的。这样做还会导致反科学思潮的误导,以及存在主义和诡辩主义的盛行。
1533 次阅读|2 个评论
情人之歌-帮人写一首送给情人的歌诗
duke01361 2012-2-14 23:20
情人之歌 帮人写一首送给情人的歌诗,可以稍加修改送给你的情人!记住也可以对着你的情人深情地朗诵,或歌唱或喃喃低语... (在中国大陆“情人”是个贬义词!这和“小姐”“同志”等演变的差不多了 所以“情人节”也没有人“明目张胆”地过) 是谁让我们相遇? 大手牵着小手 我们心相依 爱是造物主送给我们的礼物 珍贵无比 爱让我们充满了活力 爱让我们充满了期许 爱把我们的生命维系在一起 我们用爱鼓起奔向美好生活的勇气 我们有缘相遇 不管人生的路上遇到什么样的风风雨雨 今生不再分离! 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们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 布谷鸟的歌声响彻在天际 它在歌唱我们的爱情 我们的爱情就应该可歌可泣 谢谢让我遇到了你 遇到就不会再分离 爱是造物主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爱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爱把我们的生命维系在一起 我们用爱鼓起美好生活的勇气 不管人生的路上遇到什么样的风风雨雨 我们今生不再分离! 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will always love you! (即兴) 14/02/2012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5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生不易,让我们学会珍惜。。。。
linpandr 2012-1-21 20:09
人生不易,让我们学会珍惜。。。。 人生不易,让我们学会珍惜。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纯属偶然,因为这个偶然,我们的生命中便常常有了惊喜。未来还会有惊喜,简单相信这个,就可以支撑我们好好地走向未来,何必思虑太多。 另外,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可是,造物主却以基因的形式,让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的孩子们代代传承着血脉,所以,我们生来不是“无中生有”,死去不是“一切归零”。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一生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 对于我们的前辈和后世,对于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又是一个我们要珍惜今生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个天赋的责任,无论甘苦,我们都要在这个世界上,勇敢地、乐观地走向未来,直至生命的终点。 我们每个人,能够以生命的形式降生于这个“充满悲欢的世界”,并且以唯一的、独特的面目特立于人前,“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值得珍惜的。 “今生”好歹,都是我们躲不过的命运。“来世”不过是我们的孩子,以及别人的孩子的舞台。与其无意义地企望“来生”,不如踏踏实实地过好“今生”的每一天,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须知,在生活中,原本是一些值得检讨的信念,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得地引我们入了焦虑,犹豫,烦燥之中。。。这是我们常常不够快乐的根本原因。 人生不可以忘记的一点是:善恶到头是否有报,也许我们体验不到,但我们的孩子会一定会体验得到。一定要相信,苍天下最响的警钟是:恶者的子孙后代必将因其父母的恶德和恶行而承担某种程度的不幸。 讲不出太多的大道理,只能真诚地跟我每一位朋友说:珍惜吧!珍惜拥有的一切,包括:我的你,你的我,我们的友谊。 向善吧!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可爱的孩子。 人生不易,让我们学会:天天珍惜自己,夜夜祈盼苍生。。。。。。
1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创论的一个逻辑
热度 3 daladala 2011-10-5 09:48
神创论的一个逻辑 近日,偶然得到基督教宣传册一本。 里面有这样的许多例子来说明 有神。 先举一个例子。 例如: 先说现象:你的鼻子是长在脸上,而不是头顶或脑后。 然后反问:你的鼻子是长在脸上,这可以在吃东西前先闻味道,而且下雨不会淋到鼻孔里雨水。 要是长在头上,下雨就淋进雨水了。。。戴帽子就窒息了。。。 要是长在脑后,睡觉就压到鼻子了。。 是谁设计的你的鼻子? 然后感叹:你回答不上来了吧? 再说类似:桌子由木匠制成,大楼由建筑师和工人盖的。 最后结论:鼻子显然也是造物主设计的。这不就证明有神了么? 其他例子: 1)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底的温度不会过低。。水底的生物不会冻死。 看看这是谁设计的???? 2)人怎么是由猴子变来的呢?(他们有时也理解错误。。) 现在,你让动物园的猴子变人看看。。。。你做不到吧?--------》所以说,人是上帝造的。 其他的所有示例,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1)描述一个现象或科学观察到的事实 2)从反面列举如果不这样的后果 3)反问是谁这么聪明设计的这样的规律 4)得出结论:你不知道了吧?这就是神 啊。 如果你反问,你直接让神出现在我面前,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方法吗? 就会有人告诉你:蚂蚁知道人的思想么? ----》神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的。人类哪能这样就知道神在想什么呢?这是超出人类的思想的!
3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到灯塔去——读吴尔夫《到灯塔去》有感
热度 1 yurongming 2011-6-14 23:13
初晓伍尔夫,源于《墙上的斑点》,第一次真切意识到 原来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座深渊 。喜欢上伍尔夫,是因为她用那柔弱的双肩,背负了如许生命的沉重,却仍能如此奋勇向前。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激情的生命的呐喊。阳光灿灿的草地,浅浪低回的海滩,峭壁高耸的山岩,青春如火的笑靥……大自然如火如荼的奔放与热烈,终将在四季轮回的交替里起伏消散。“ 造物主用多么希罕的泥土塑造了你……仿佛美惠三女神联起手来,在盛开着长春花的草地上共同创造出了那副面容 ”。带着令人眩目的美丽与骄傲,伍尔夫踏上了那一去不复返的悲壮的人生之旅——到灯塔去。为避开恐怖的心灵深渊,她将自己的一切慷慨献了出去。不管自负的丈夫、可爱的孩子,还是丈夫的朋友、四周的青年男女,她以满腔的爱与关怀获得了他们由衷的喜爱,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她依恋满怀。岁月一去不复返,她满腹自豪也满腹遗憾:“ 然而,这是真的,他们永远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了 。”她为岁月的流逝、生命的终将消失心痛无奈。最无奈,纵然躲避,空虚也不时向她袭来:“ 这是智慧吗?这是知识吗?这是又一个美的骗局吗?为了把人的所有感受在接近真理的途中被编入一片金色的网? ”细听这让人心颤、令人心痛的呢喃,不禁令人深深感叹:人生呐,那让我们在漫长岁月里苦苦挣扎、痛苦莫名的希望,不过是永远也等不到的“戈多”,我们只能揣着它奔向前方! 其实,当这世界变成感情的荒漠,再找不到你所爱和爱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无尽苍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般风情,更与何人说”。虽然,柳永终还有想着、盼着的人。当真正想无可想、念无可念,置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再多的悲痛,再多的无奈,亦不过是付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那么,“ 你愿意放弃忧伤,与你的命运女神和解吗”? 仰望基督,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承担和洗涮人世间一切的罪恶,那是多么深沉、厚重的爱与悲悯,是多么宽广、辽阔的坦荡胸襟!“爱读得出写在最遥远的星星上的文字,恨却蒙蔽了你的双眼”。我们都被握在上帝的手心,“ 是上帝移动棋手,棋手移动棋子,/又是什么上帝,在上帝的背后设计了/这尘土、时间、梦幻和痛苦的布局? ” “你走了,这里仍是冬天的风景,/我摆弄它们,就像摆弄你的倩影。 ”感谢伍尔夫,用她爱与美的光亮,给我们造了一座灯塔。如果生命没有了灯塔——希望,那真的就只剩彻底的荒凉与悲伤。到灯塔去吧! 生命只是一个过客,但是我们可以坚定地走向死亡 !不为什么,只为这爱的灯塔,能给这可悲悯的世间更多的温暖和光亮! 起风了,路还在前方! ……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3288 次阅读|3 个评论
【魔鬼词典】细胞编程(cell programming)
sunsong7 2011-5-31 01:36
编程 (programming):就是让生物体(creatures,)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而使用基因密码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实现种群繁衍的过程。为了使生物体能够理解造物主(nature, God 1.0)的意图,造物主就必须要将需生命延续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细胞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告诉生物体,使得生物体能够根据造物主的指令一步一步生长发育,完成物种的进化与繁衍的使命。这种造物主和生物体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编程; 细胞编程 (cell programming):指生物进化(evolution)过程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组织发生、个体发育、衰老全过程及应对环境挑战的程序性设定(creation of God 1.0)。细胞编程包括遗传密码(genetic codon)设置,DNA、RNA、基因、蛋白质编码和解码程序等。 编程原则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人工编程 (aritificial programming):利用“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的方法,人类扮演一次创造新生命的“上帝(God 2.0)”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完全不同于自然生物体的全新人造生物体。编程原则依照人类的自身需要,以人类的好恶干预物种演化的方向; 细胞重编程 (reprogramming):指细胞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重构,包括自发重编程(Spontaneous reprogramming 指疾病,如细胞癌变)和人为重编程(Artificial reprogramming, 如重编程多能干细胞 iPS); 微环境重编程 (niche reprogramming ——人工细胞重编程技术已经历了核移植重编程、整合DNA重编程、miRNA重编程几个阶段,不久以后单纯的细胞因子重编程及化学小分子重编程技术也将实现... 山雨欲来风满楼,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仅仅通过微环境调控对细胞质进行操纵(cytoplasm - microenvironment interaction),就可以实现细胞命运的无限变换。
6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挥之不去的鼓声
pekoxfleyu 2011-5-29 23:15
学物理的,能制造快乐么? 难怪我这么问。我觉得物理的快乐在于欣赏人类的智慧,看到造物主的哲学。我一直这么 以为,以至于被朋友说自己以为自己的高级。可是谁又不是呢,有谁不去 justify 自己选择 的正确呢,即使内心不这么勉强,也要计算成为价值来体现存在的必要。 我以为我认识的人大多数这么想,闭上眼睛去想想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未来,没有一分钱 的时候到处哭诉着自己的四无从业,有钱了就一天到晚开始算自己的科研经费有多少多少, 似乎我的快乐在人民币和未来的结果中纠结了。可有谁不是? 牛津的物理系没有黑人,我念了五年都没有黑人。我以为做这行是需要点智慧的,而黑人 坐不住的。生活在芝加哥,做了奥巴马没搬家之前的邻居。巴马兄之所以能当上总统,跟 芝加哥的人口基数是有莫大的关系的。我们住这一区,蒙总统余荫,治安极好。出了这一 区,哪怕就隔一条街,就变得极不安全,晚上最好不要出去散步,会有抢劫,枪击,等等 等等的警告。每每说起这些,总离不了黑人。而且幸亏我在用中文写,否则,难免会被断 章取义,告上法庭。 周末的时候去了一个街上的集市,有几个黑哥们儿在马路边敲鼓玩,有几个黑人老太太,中 年太太,和小孩子,把毡子铺在地上,赤着脚跳舞。我无处可去,便坐在马路牙子上听。 听着听着,竟然无法收拾起来. 那是一种怎样的欢快啊,一种怎样的如若无人的自我欣赏。在这个时候,你想不到未来,也 不去想过去,只是想着快乐,这是或者干脆就什么都不想,只是放纵着双手,随心所欲的 敲打出内心的韵律,不去管舞蹈些什么,只是去摇摆出内心的快乐。我惊讶于那音乐的无拘 无束,穿越了这街道摆出来的现代文明,穿越了五千年我们走过的路。 幸亏有非洲哥们儿,生活才不那么无聊,文明能延续下去,艺术受到启迪,我从未有过的快 乐,那种不需要修饰和寻找的快乐,竟然让我此刻如此的感动,幸亏戴着墨镜,让我可以躲 在众人的背后快乐的哭泣。音乐有一种文字没法表达的美丽,让我想起多年以前法国的那个 小村庄,我们待在一个小山村里上暑期学校。碰到国庆日,整个村子的人出来跳舞,其快乐而 忘形。我开始自省我的文化,似乎那里面少了点快乐。我如此感动却写不出来那时的快乐,那 种韵律,那种澎湃,那种冲动在脑子里回响。 这篇东西怎样都没有写好,有些感动用语言描写是如此苍白,这也许是人们为什么有音乐的冲 动吧。
个人分类: 生活在别处|3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造物主-纪念钱学森先生
baohaifei 2009-11-2 09:02
造物主 -纪念钱学森先生 鲍海飞 2009-11-2 谁能以天空作画板,纤云弄巧? 谁能把爱跨越时空,飞星传恨? 谁能为缤纷的碟儿,振翅做彩? 谁能汇聚涓涓细流,成就大海? 我面向天空,挥舞双臂,却无从落笔。 我双眼凝视,欲与你语,而你却悄无声息。 我欲为你泼墨,你却不言不语,轻轻展翅,说何必多此一举。 我唯一的眼泪,也是你所赋予,只有到那最后一刻,注定要归还给你。 谁能滋润大地,让万物吐露生机? 谁能自由翱翔,让飞鹰也望尘莫及? 你看那阳光挥洒大地, 你看那岁月斗转星移。 突然 ,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一声呼叫:飞船即要驶离银河系,注意!前方有未知星体!
个人分类: 流水诗|3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