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明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这么大,清明节第一次没回老家!
zhangshui 2010-4-4 22:05
今年的清明节对我而言显得格外特殊,因为这是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没回老家过清明。看到这句话后,可能很多人会大跌眼镜,但这是实话实说。 我自认为是个骨子里很传统的人,传统到让很多人难以相信,无论是同学或者亲戚。想当初全然不顾学校老师喝纪律的任何约束,清明节是必须回家过的,为的就是能在先祖的坟前祭拜一下。当然这不是父亲的要求或者是家族的硬规定,完全是个人骨子里的那点儿传统。可能有些人这辈子都理解不了,是什么主导了一个小孩子,从幼年到成年都在默默的履行这个传统。对此个人不作任何解释。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做了个破天荒的决定,不回去了,不是回不去,也不是不想回。可究竟是什么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或许吧,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不如早来一点儿比较好。请原谅我的自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我的爷爷
fuhonghai 2010-4-4 21:43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明天就是清明节是个令人感到很伤感的日子。我又想起了爷爷,自从爷爷突然离我们而去我一直想写点东西。在又一个清明节到来的时候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爷爷! 爷爷弟兄五人,他行四,可以说是上有兄长下有弟弟。 爷爷是他们弟兄几个中唯一不认字的,当时他要到离家几百里的地方拾草或做点小本生意补贴家用。 因为家庭矛盾爷爷的大哥一直没有赡养老人,并且听家里人讲:爷爷的大哥把我的曾祖父腿打断了,不久曾祖父就过世了。曾祖母一直保留着当时的血衣,所以曾祖母只在其他的四个儿子家中,从来不到大儿子家。可是爷爷的其他兄弟偏偏都很怕他们的这个大哥,没人敢说句公道话。当时按照曾祖母的意思每家轮流一个月,如果自己不测,轮在谁家就由谁发丧将曾祖母送终。(爷爷的几个叔伯没有后人,均是他们弟兄几个将他们送终)曾祖母 90 高龄在三爷爷家过世,可是三爷爷害怕他的这位大哥不敢送终。大爷爷也想在此时给母亲送终,但是并不是为了孝敬,而是想在乡亲面前挽回一点面子。可是爷爷怎么也不愿意,听说当时曾祖母的灵柩就停到了爷爷家。最后爷爷没有让大哥送终,是他将曾祖母送走。 奶奶从年轻就身体不好,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经常吃药打针。俗话说久病成医,爷爷也就学会了给奶奶打针。可是当大爷去福建当兵一走就是好几年,奶奶思子心切病情越来越严重。在我大爷家姐姐出生的那年,奶奶走了。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时父亲 15 岁,小姑 9 岁。奶奶来一张相片也没有留下,从此以后爷爷既当爹又当妈维持着这个大家庭。 听我父亲说,我从小就很恋我爷爷。每晚上只有爷爷在我们身边我才能睡着,小的时候对爷爷没有什么印象,自从开始上学因为父母有事不在家我就到爷爷那边去,不是缠着爷爷要这要那。虽然爷爷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可是总是会满足我。爷爷种庄稼是能手,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还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所以对牲口有种特殊的感情。即便是到后来身体不好,还是劝父亲和大爷合伙买头牲口喂养。虽然那时已经很少有人用它来耕种了。到了夏天麦收的季节爷爷总是最忙碌的,最初的几年爷爷还自己种地,最后干脆把地分给了我们两家。不过在农忙时他都会轮流到各家帮忙。只要有爷爷在,我们家的农活总是最快完成的。 爷爷平时爱喝点酒,但从来不吸烟。有时喝了酒后还总发点脾气,记得有一年除夕,爷爷喝醉了酒怎么也不开门。我好说歹说才把门打开。当时看着爷爷哭了,我这是第一次见爷爷哭,我坐在他身边慢慢的听说。虽然他醉了,可是我知道他的心里面难过。自从奶奶过世一直是爷爷自己过,可是爷爷从来都没有学会过做饭,每次总是胡乱的凑合一下。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因为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最近的几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做饭对于他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有时放学或放假回家我就帮他做饭,可是可能是习惯了自己做的,还是总是感觉我的不和他的胃口。 爷爷是腊月 23 去世的,去世前没有任何的征兆。自从爷爷邻居家盖了新房后,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爷爷的脾气变了,动不动就要父亲和大爷盖新房子。当是我正在上高中,父亲打算晚点时间在盖新房子。可是爷爷总是不愿意还经常说,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因为爷爷其他弟兄的后代都盖了崭新的房子,就我们家和大爷家没有。从此以后爷爷便很少出门,只是自己在家里。父亲也不去计较,可是他心里清楚爷爷为什么不出门。我也暗下决心要好好的学习,给爷爷争光。 08 年的春季放假,我到爷爷家去,发现爷爷明显的消瘦了很多。听父亲说前几天他还给爷爷打扫了一下房间,给爷爷洗了洗澡。爷爷说这几天他一直感觉有点不舒服。当时我随便问了几句也没太在意。我独自和爷爷在一起说了一会话,我要走,突然爷爷和我说他想去我们家和我一起住。自从分家后,爷爷就自己和大爷在一个院中住,长时间这样,爷爷和大爷的关系就变得紧张了。爷爷不希望再在那住了,也许他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和我说的。当时我确实有点不知所措,爷爷也看出了我的为难。就说他就住几天过几天就回来。爷爷还和我说起了我小的时候没有他在身边便不能睡觉。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答应了爷爷。回家后和父亲说了爷爷的想法,父亲说:你爷爷不能过来,不然你大爷会不愿意的。虽然不过来你可以经常过去,给爷爷做做饭帮他打扫打扫卫生。我当时没有说什么。从此我便很少去爷爷家,因为我怕见到爷爷那双渴求的眼睛,每天在家里我都很痛苦。有一天我到爷爷那边送东西,看到爷爷正在刮胡子,爷爷的眼睛不好使了,爷爷就让我帮他。他也没问那天和我说的事情,我想他开始就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替爷爷干干净净的刮完胡子。这是我第一次帮爷爷刮胡子,看着爷爷颧骨高隆消瘦的面庞,我真的很想大哭一场。想和爷爷说声对不起。 以后我过去的次数就更少了,腊月 23 的早上,母亲突然把我叫起来。说爷爷病的很厉害,当时如同晴空的一声炸雷,我迅速的穿上衣服,感到爷爷家,一切都晚了!我扑在炕沿上大哭起来。为什么我连爷爷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为什么我连爷爷的最后一个愿望也没能让他实现。摸着爷爷长满老茧的双手、看着爷爷满是皱纹的面庞,我心如刀绞。 爷爷走了!几年来我都为自己当时的没有主见而自责。也许爷爷仅仅是想找回他记忆中的最美好的时光。可是我 爷爷虽然走了,可是他对我的爱却永远的深藏在我的心里。又是一年清明节不能回家,在心里默默地为爷爷送上一束白菊花。爷爷您还好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蔡谦同学
firefive 2010-4-4 19:16
  当我把她的名字打在标题里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亲切。   这些年来,我会经常想起她,比想别的同学多得多,也许是因为再也见不到她的缘故吧。   蔡谦同学是我硕士研究生时的同学,我也许是与他接触最多的男生。同一个导师,认识三年,一起做菌种筛选的工作,在实验室里一起做实验两年。很多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记得那天,星期六,在薄板上看到了产物的亮点,我用短信告诉她,她非常高兴。那时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筛选后第一次看到了有活性的菌种,我自己也很高兴。第二天她来的时候就急着叫我给她看结果。。。还有敖夜做实验,带了饼干在实验室吃,有几次她男朋友也过来陪她。   谁能想到会因为得了一个不足以让她离世的病会让她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06年,快毕业的时候,已经开始写论文了,她病了,外观上就是皮肤长小逗的那种,去了医院看了几天,好了。然后装订论文,送审,在这期间我一直帮她点小忙,毕竟时间比较紧张。论文送审后,她的病又复发了,那时差不多5月20号的样子,没有会想到这次复发会这么严重。表象上就是长时间的发烧,40多度,找不出什么原因。   我们这届共四个学生,分两次答辩,那天下午我答辩完后和同学一起去看她,那天她精神很好。后来才知道,那天是她近些天来情况最好的一天,之后又开始严重起来了。   病床在医院后面的一个蓬里,好几个病人一间,我们几个人聊了挺长时间,她心情也很好。这时论文审稿已经回来了,我帮她修改了论文,打印,送去装订,还帮她做答辩用的PPT,我对她的工作实在是太了解了,她也需要我帮她。那时一切好像很好,她说病好之后要好好谢谢我,请我吃饭。。。   轮到她答辩的那天,她还是很严重,来不了学校,后来没办法,算是由我简单说了一下原因并代表她介绍了一下她的工作。   之后,老板去医院看她,跟她讨论了一下延期的事,这样医药费这块可以好报销一些。。。总之没人想过她会就这么走了。。。   她过世的当天晚上,我在宿舍,妙妙过来找我,让我去他宿舍,我心里有一丝不祥感,结果他告诉我蔡谦走了。我一下子震住了,慢慢的哽咽起来,这病本不应该夺去她的生命,是医生没有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我到现在都不能原谅那些医生。(没想到写到此处我心里异常难过,眼泪止不住。)她一直高烧,烧了她20来天,终于支撑不住了,她自己也根本没想过会离开我们。直到她离开,医院也没给出到底是什么病,成人steal病?败血证?为什么不早点组织会诊。   一个年轻的生命从身边离去了,79年的,一个年轻漂亮乐观向上的长发女生。那时已经和男朋友领过证了,在杭州也买了房子。。。   整个实验室人的都很难过,大家天天在一起,根本没想到她会因这场病走了。。。   遗体告别那天,导师、实验室里的老师及同门,还有学院里的研究生同学都去了。大家排着队,依次鞠躬告别,我是最晚的一个。。。   后来我又帮忙把花圈拿去烧,把花圈扔进火炉,看着它被烧着,然后慢慢的变成灰烬,我心里堵,迟迟不愿离开。。。   已经过去近4年了,这4年里我经常想起你,希望你在天堂过得好,没有病痛。。。 只记得些事,具体日期记不大起来了。。。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4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明节追思
wangdh 2010-4-4 13:29
清明节的追思 ( 王德华 ) 又是清明节(老家叫寒食)。 这个传统节日,是小时候年年过但不懂含义的节日,是年龄大了坐下来就心痛的节日,因为是祭拜亡灵的日子,是怀念追思的日子。一般节日都是团聚喜庆的多,清明节由于她的特殊含义,这种与远在天边再不能相见的亲人交流,是一种残忍,也是一种幸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种心情我们今天还是能体验到的。 在记忆里,小时候的清明节就是荡秋千、吃染上五颜六色的鸡蛋、鹅蛋还有鸭蛋(寒食的意义吧),松柏是这个节日的象征(扫墓、踏青)。有时候学校里会组织到离家 20 里地外的县城烈士陵园给烈士们扫墓。那个时候,没有今天的心颤的体验。尽管清明节父亲也带着我去墓地给爷爷奶奶祭拜,可是那个时代为了农业生产,坟头都给铲平成农田了,在给祖先坟头添新土的日子里,这个必须做的事情也不能实现。所以,在记忆里清明节是一个轻松的节日,一个有机会休息、娱乐和改善生活的日子。 长大了,感受就不同了。夜很深了,又从书架上取下了父母的照片,这次端详得很细致。跟父亲的一张合影是父亲 1985 年到济南去看我,父子俩专门到国营照相馆照的,父亲穿着破旧的中山装,戴着帽子,我穿着当时流行的有四个兜的绿军装。跟母亲的一张合影是很早的一张照片,记不清具体年代了,应该是 70 年代吧,当时姥姥刚过世不久,母亲还戴着孝,穿着白色裤子,上衣周围也镶着白边,我穿着只剩下两个扣子的上衣,旁边站着二姐。一个人拿着照片端详了好一阵子,摘下眼镜细细地看。在这静静的夜晚,看着照片,思绪是锁不住的,许多小时候的事情一件件浮现在眼前,或清晰,或模糊,母亲的事情,父亲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姐姐们的事情。父亲的眼神那么明亮,似乎在跟我说着什么,母亲还是那么严肃的表情,突然感觉自己记忆里那熟悉的不会忘记的面孔,细看后又是陌生的,想必父母生前自己是从没有这么细致端详父母的长相的。 如果父亲还活着 ,如果母亲还活着 ,这样的假设平时经常闪现在脑海里,每当家里添置新电器的时候(父亲爱听戏),每当在饭馆里吃饭的时候,每当与儿子产生矛盾的时候。自然,今天这个念头又出现了:如果我的双亲还活着... ...。 父亲生前经常念叨的是希望看到儿子成家,给他添个孙子。我想如果父亲还活着,当我为了维护自己为父的尊严而对儿子横加指责、甚至扬起巴掌的时候,估计我也会招来父亲的呵斥,那扬起的巴掌也不会轻易落下来,儿子会少许多折磨和责骂。如果母亲还活着,溺爱孙子是自然的,就是自己受了委屈,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也许会趴在母亲的怀里哭一鼻子的,在头疼脑热的时候也会提出要求让母亲亲手给自己做一碗西红柿豆面条,或者烙一个小时候喜欢的葱油饼。如果父母还活着,儿子还不知道让爷爷宠到什么程度,奶奶也不知道要背后里给儿子多少零花钱呢。如果父母还活着,家里的破烂是不是已经积成山了,如果父母还活着 多么残忍的如果。 不知什么时候,偶然听到了毛阿敏演唱的《天之大》,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今晚又搜索到这首歌,一遍一遍地听着,还是要时不时地收回自己的远飞的思绪。这个日子里,听这首歌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妈妈, 月光之下,静静地, 我想你了,妈妈,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去年有网友也介绍了 一首歌,《梨花又开放》,那歌词描写的喜悦和心痛的画面也是十分触动你的思念神经的:在温暖的春日里,儿女爬到梨树上,摇晃着树枝,飘香的梨花纷落在树下纺线的母亲的头上和纺车上,那真是一种幸福的时光,美好的一幅画。后来有一天,又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再爬上那棵梨树上,再摇晃着那飘香的梨花,散落的梨花纷纷落在了空荡荡的地上,当年在树下纺线的母亲和那纺车只能在自己的想象中了,多么凄凉的画面。这个时候你要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泪水那才怪呢。 人都有那一天的。能够笑着离开这个世界,是多少人的梦想。不留遗憾地走去,是永远的奢望,自己的奢望和子女的奢望。怀念,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人的心灵需要这个慰藉。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只有一张民国时期办良民证的一寸照片,奶奶连照片都没有留下,没有任何印象,只记得姑姑说个头不大。父亲那写满苍苍的面孔和那期待的目光,那坐在胡同口的石头上拄着拐棍等我回家的我的小脚老娘,还有那很早离我们而去的大姐和去年刚走了的我的大外甥,一个个影子在眼前飘动着 小村一切都依然,树下空荡荡; 开满梨花的树下,纺车不再响 。 今年还是不能回家给父母的坟头上添土。 (王德华 2010.4.4 ) *************************************** 天之大 妈妈 月光之下 静静地 我想你了 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 你的怀抱 我一生爱的襁褓 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妈妈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 何必泪眼 爱长长 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瑕 天之涯 记得你用心传话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我交给了他 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 ******************************** 梨花又开放 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 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 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 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 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满天飞扬 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 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 永生永世也难忘。 重返了故乡,梨花又开放 找到了我的梦,我一腔衷肠 小村一切都依然,树下空荡荡 开满梨花的树下,纺车不再响 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满天飞扬 两行滚滚泪水,流在树下 给我血肉的故乡,永生难忘 我永不忘,永不能忘。 ************************* 毛阿敏演唱的《天之大》:催人泪下,大气婉转,荡气回肠 (1995 三代人相聚) (2009) (跪拜双亲!)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75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纪念妈妈,感谢哥嫂
热度 2 lixuekuan 2010-4-3 17:23
20多天没有发博文了,很多朋友和老师给我发短信或者留言问候,再此我向各位鞠躬了。 从老家回来本来要发篇文章,但由于怕远在英伦的女儿看到一直没有发。现在女儿放假了,前天在QQ上告诉女儿奶奶去世的消息,现在可以发文章了! 下面的两段文字是我回到太原后回复朋友短信时写的,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发在这里,纪念妈妈。 刚刚回到自己的家,老妈妈去世了,办丧事在老家住了8天。这是我结婚之后没有探亲假在家住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可妈妈没有了,在家住的时间再长又什么意义?把丧事办得再好再隆重那是给活人看的。 每次回去都是来去匆匆,没有好好陪过妈妈一次!今年春节回家就3天,好后悔呀! 妈妈90岁过世,也算长寿。哥哥、嫂子和姐姐把妈妈伺候得很好,卧床5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妈妈很安详地走了,从侄子给我打电话说奶奶和平时不一样到去世就10分钟。 妈妈一辈子节俭,临走也没有费儿女一分钱。没有去医院,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 我是老生子,妈妈43岁生的我,71岁来太原给我带孩子,这是她离开老家的小城市第一次走那么远,也是她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山。 我每次回去妈妈从来不说让我多住几天,因为她知道我工作忙。 可这次哥哥告诉我,妈妈经常在梦中喊我的名字! 本来想为了纪念妈妈写点文字,怕远在英国的女儿看到,影响她学习和生活,因为孩子还小而且是独自一人。女儿是妈妈带大的,她们俩感情很深。 写这些文字眼泪多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就到这了。 谢谢您的关心,实际上我是个很乐观的人,对事情总往好处想。父亲去世时我没有那么伤感,因为最后的时光对父亲来说没有意义,只有痛苦,他的离去对自己是个解脱。可母亲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总是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想起来就流泪。 实际上母亲已经在床上生活了5年,这5年几乎都是哥哥和嫂子照顾,去年哥哥做了个大手术,差一点要命。 哥哥的孩子在外地工作,他很想去看看孩子,可他担心姐姐一个人照顾不了妈妈,一直没有去。妈妈的离去对哥哥来说是个解脱,毕竟已经尽到孝心,如果没有哥哥的照顾妈妈早就走了。 哥哥是老三届的高一学生,学校的第一把尖子,考上一个大学生就是他,可文化大革命打碎了他的科学家梦想。等文革结束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而且父母年迈,这个家需要他做出牺牲,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作来养家糊口供养我这个弟弟考大学,他的三个孩子也先后考学出去工作。当我昨天离开家,白发苍苍的哥哥嫂子送我出门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又流了下来。 这次妈妈去世,高中同学问我:妈妈不在了,你还经常回老家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经常回,因为这里还有我的哥哥和嫂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185 次阅读|27 个评论
追忆平凡的父亲
nevergu 2010-4-3 01:23
清明节快到了,看到了一篇纪念逝去亲人的博文。不由自主想到了去世已经20多年的父亲。时间流逝,父亲留给我的印象已很模糊。父亲去世时自己只有16岁,而现在自己的女儿也已经11岁了。 父亲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慈父,严父?自己的记忆里,只记得父亲一直疾病缠身,每天像吃饭似的要服用大量的药物,好在父亲是一国营企业的保健医生,倒从不用为医药费发愁。像中国过去许多两地分居家庭一样,父亲在遥远的城市工作,母亲带着我们一直在农村生活,每年父亲要回来一个多月。这时候,习惯了在母亲身边自由自在的我们,总觉得父亲是一外人,加上父亲比较严厉,沉默寡言,尽管父亲会买回一些当时昂贵的玩具,可是心里并不期盼父亲回来。父亲似乎并不擅长表达对于孩子的爱。有一次,父亲兴冲冲地从城里买回了三个猪蹄,这在物资贫乏,工资很少的当时,这可是要花一大价钱。可是父亲并不了解,我和弟弟并不爱吃肉,尤其是从来就没有啃过的猪蹄,至今,我还能记得我们两个眼泪汪汪,强忍恶心,在父亲威胁下吃下他认为的美食。 父亲是平凡的人,平凡到连我这个儿子对于父亲的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从妈妈和奶奶偶尔的述说中知道一点。没有任何辉煌,只是有一点悲剧的色彩,这也许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人的剪影。 山西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尤其从清朝后期开始,晋商有过很辉煌的时期。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山西的商人,有点像今天江苏,浙江,温州等南方的经商者。我的祖辈生活在山西,但父亲出生在呼和浩特,当时正是爷爷经商的鼎盛时期,既在一家银行任经理,又雇人经营着自己的茶叶店铺。所以父亲从小可能过着温饱不愁的日子,稍微长大后,上学的同时,开始跟一师傅打拳习武。我们这代人习武者好多是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但我不知道父亲是受了什么影响。 大概在15岁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奶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从学校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据奶奶讲,集训期间,连家人都不让见,可能像今天的全封闭训练。奶奶连续几个月以泪洗面,直到父亲离开呼和浩特开赴前线。所以父亲并没有经历后来爷爷为躲避镇压资本家的运动,带着叔叔回到乡下老家,过着穷苦不堪的生活。 可是事与愿违,父亲由于年龄小,个子也低,并没有能够进入朝鲜战场杀敌保国。而是当了一名卫生员,在后方医院照顾伤病员。所以父亲并没有立功受奖,升职升迁。之后就转业到一地方医院,本来领导安排学习外科,无奈父亲对于医学实在无甚兴趣,就选择一营养护士当当。 当时中苏关系亲密,所以父亲下决心开始学习俄语,数理化,为此还买了当时的奢侈品收音机。据妈妈讲,父亲的俄语学的很好,至于如何好,母亲也无法形容。无奈,造化捉弄人,之后中苏关系恶化,俄语根本无用武之地。父亲遭受了很大打击,开始喝酒解闷; 加上一人在外,生活没有规律, 很快父亲开始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自此,父亲的健康一路下滑。 之后的工作也是一换再换,但一直没有离开医院。在我上初中时,父亲终于把工作调动到了我们老家附近公社卫生院,刚开始还能上上班,后来就一直病休在家。记得每隔几周,自己和弟弟都要到8里之外的卫生院给父亲取药。只靠父亲一人工资养家,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父亲也越来越为我们的吃饭穿衣,上学忧愁。 几年后,父亲突发脑溢血,经住院抢救后,半身瘫痪。父亲每天强迫自己进行锻炼,加上妈妈的精心照顾,几个月后,父亲开始能拄着双拐出来散步。可是好景不长,父亲很快再次脑溢血倒下去了,至此人事不省。我还可以清晰记得父亲在县医院最后的几天,父亲躺在病床上,喘着粗气,没有任何知觉,偶尔眼睛会睁开,我们大声喊着父亲,可是父亲再也不会答应我们的呼叫。最后,医生宣布父亲不可能再清醒过来,拔掉氧气管,父亲很快停止了呼吸,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医生不做进一步的抢救,为什么我们不要求换一所高水平的医院?无奈我们当时年幼,母亲已经身心疲惫,更何况对医学一无所知。这也是我以后报考医学院立志做一名良医的原因。 父亲似乎没有留给我什么?但是仔细想想,还是可以找到很多的渊源。父亲很爱读书,尽管条件有限,温饱都成问题,父亲病休在农村的时候,还是买了《红楼梦》,《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古典名著进行阅读,这也是自己能在十四,五岁时就可以读到了《红楼梦》的原因;父亲还买了部长城牌收音机,这在我的家乡也是首次,听广播使我幼小的心灵知道了外部的世界,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和星星火炬成了自己每天的最大享受;还有让许多农村乡邻难以理解的,父亲从城里带回了一鱼缸,养了几条可爱的金鱼。如今,我自己也难以理解的痴迷于养鱼,这可能就是割舍不断的遗传吧。 如今,在遥远的家乡,父亲的坟相邻着爷爷奶奶的坟,也许他早已回到童年,又在享受着爷爷奶奶的照顾。记得自己当年考上大学后,曾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烧在他的坟前。如今,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能回去在父亲的坟上祭奠,想到这里,泪水早已不争气的流出。 谨以此文献给自己没有尽过任何孝心的父亲。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清明情思
jxz1963 2009-4-6 23:49
还在三月的时候,家里就开始议论着过清明的事情。先是堂哥约我一起回去,我告诉他如果不出差肯定要回去的;后来妈妈给我打电话,让我等到清明放假了和女儿一起回来;再后来,见到大街上有卖烧纸和冥币的,就不住的想着今年的清明节该如何过的事情了。 其实这清明节我是年年都要到祖坟上去烧纸的,这不仅是一种家传的祭祀活动,也是从父辈们那里一次次学来的。 我小的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十一节,都是大伯领着我到很远的地方给爷爷上坟,然后再走到很远的地方给奶奶上坟。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时,爷爷和奶奶的坟都迁到一个地方深埋了,由于当时的平坟运动,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爷爷和奶奶的坟莹了,只是在每年的清明十一节时,在一个差不多的地方烧上一些纸钱,就算是给老人送上一些钱了。 大伯和大妈去世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和堂哥们给他们两位老人上坟,父亲在世时,也都是要我在清明十一时回家,一来给大伯和大妈上坟,二来也要让我们这些孙子们给爷爷和奶奶上坟。在父亲的眼里,爷爷和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太苦了,可以说是从一出生到过世,都是在一种煎熬的环境下生活。父亲经常对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你爷爷和奶奶多烧一些纸钱,让他们手头也宽余一些。 父亲去世前,曾经对我说过多次:以后你们工作要是太忙了,就不要专门回家烧纸了,一来耽误工作,二来还要专门为这个事请假。末了父亲还加了一句:我不在了,对你妈要好一些。可以说,这是父亲临终前给我们的遗言。 现如今,父亲已经过世九年时间了,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十一节,我都没有缺过一次席,每一次在爷爷奶奶坟前烧纸钱时,总是忘不了父亲的嘱咐。 今年的清明节前,我去了一次自由市场,只见满街道的冥国银行在马路两旁林立,见到有人买烧纸和冥币,行长们都伸长了舌头一味地抬价。也罢,能来买烧纸就是存着一份孝道,几块钱的事情,不至于和行长们讨价还价。 让我不解的是,有些冥币的面额已经印到了 5000 亿元,我和行长们说:这冥币的面值也太大了吧! 5000 亿让老人咋花呀?行长们倒也口齿伶利:现在冥国啥都涨价,老人收到这些大面额的冥币后也能买大件么,比如房子、别墅、小汽车,还可以出国旅游嘛! 清明节时,我早早就收拾着回家的东西,早上七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从城西到城东,一路顺畅,到了东郊纺织城十字路口时,车堵的几乎让人寸步难行,磨蹭了足足有一个小时,总算驶出了这段肠梗阻路段。 回到家已经快 11 点,妈妈早已经是望眼欲穿:早早包好的饺子,和好的酱油醋蒜水,还有新蒸的馒头,刚出锅的凉皮,以及从自家香椿树上刚辦下来的香椿芽子,可以说,妈妈把我平时最爱吃的东西都做出来了! 妈妈给我说,她听说我们今天回来,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蒸馒头,八点钟就开始蒸凉皮,九点钟就开始包饺子。我回家时,坐在家门口等我们的妈妈手里拿着刚从树上辦下的香椿芽子,回到家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先吃一个蒸馍,再吃一碗凉皮,一会再下饺子吃。看见妈妈忙活的样子,我笑着说:又是半夜起来开始做饭! 吃完饭后,我们去给所有的坟莹都烧了纸钱和冥币,接下来的活就是陪妈妈说话,妈妈一遍遍地讲述着她们老太太们感兴趣的话题,如谁家婆媳闹矛盾了,谁家大花猫丢了,谁家小孩让狗咬了等话题,讲述着村子里最近竞选干部时争相打招呼、送东西的事情,讲述着修建高速公路时给一些被占用土地的赔款、以及款项的去向等事情,讲述着修建污水处理厂要迁许多树苗、赔款不全部分给育林人的事情,讲述着一些云南苗王给村里老人送治疗腿痛药品的事情,讲述着前阵子家门口来了一个假道士,非要给她算命的事情,见我上下眼皮子打着架,妈妈说:你去房子睡一会儿,被褥都晒了几个大太阳了,床铺也清洗的干干净净,我做好了饭再叫你起来! 我说:刚吃过那么多饭,吃不下了,晚上再吃一些就行了!妈妈听说我今天不走了,很是高兴。 晚饭时,妈妈又要给我做饭,我执意拦住了她:中午的饭还没有吃完,再吃一点就行了,不要再做了,免得再剩下,放到明天就要坏了! 吃完晚饭,和妈妈继续着午后的话题,有些话妈妈已经在中午说过了,现在她又绘声绘色地说一遍,我认真地听着,有时还插上一二句问话,妈妈说的很起劲。就这样,我们母子在不知不觉中说到了晚上十二点钟,这时妈妈说:早点睡吧,明天早上多睡一会儿! 第二天上午,我和妈妈说,要她到城里住上一段时间,妈妈很干脆地说:不去,把人整天关到房子里能急死,现在天又不冷,我不去! 妈妈的话很有她的一套道理,虽说她一人在老家住着,但离妹妹不远,妈妈白天在妹妹家吃饭,晚上再来老家住着,用她的话说,是让她耳根子清静一些。 在我要离开家里时,妈妈给我拿来了一箱新鲜牛奶,说她吃不习惯这个奶味,让我拿到城里喝,我执意不要,妈妈又给我包了一大包香椿芽子,说新鲜、放心,城里没有的。 临末了,妈妈双手扶着我的车门说: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路上开慢些!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话:对你妈好一些!的确,清明节回家说是祭祖,其实在我眼里和妈妈说上几个小时的家常话,那比什么都好! 这就是我今年清明节时发现的一份情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特曼的粉丝--儿子
liudongyang 2009-4-6 20:18
清明节,儿子由其妈妈带着来学校。拍了几十张照片。小家伙是奥特曼的粉丝,带他到书店,把有关奥特曼的画册翻了一遍,想让父母买。我对奥特曼不感兴趣,妻子对奥特曼也不感冒,故事情节雷同,暴力倾向太严重。不买!坚决不买!儿子也有他的招数,叫着不买书他就心情不好了,要和我们生气,小小年纪还有心情?拗不过,换成葫芦娃三本。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吹响安魂号
poorsoldier 2009-4-4 22:43
清明的夜晚,夜幕已经降下。让我们为那些恪尽职守、艰苦奋斗,无愧于他们军人称号的前辈再吹一次安魂号,愿夜幕给他们带来难得的安静。 明天的早晨,太阳还会升起。我们会踏着前辈用鲜血、汗水、泪水铺平的道路前进,继续前辈们交给我们的事业,愿我们的努力不会辜负前辈的信任。 让我们再次吹响安魂号,以告慰逝去的前辈。 愿逝者安息,生者奋斗。
个人分类: 军营文书|28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被恶搞的唐诗《清明》
热度 2 JYH64J98Y99H 2009-4-4 17:17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又到,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撼人心魄的千古绝唱《清明》。我看过一个资料,这首诗出现之后,流传极广,影响极大。从古到今,出现了不少变体之作与模仿之作。这一方面反映了杜牧这首诗作的社会欢迎程度,另一方面,用今天的话说,也反映恶搞唐诗就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本应独一无二、特立独行的诗作成为人们竟相效尤的公式去套去仿,不知道这是诗作的幸运还是不幸?在我看来,不论人们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只要使原诗文本产生变异,广义地说,都可以视为恶搞。 战乱避居山野,城市塾师到农村寻求饭碗。有人恶搞成: 清明时节乱纷纷, 城里先生欲断魂。 借问主人何处去? 馆童遥指在乡村。 中秋时节,外出人们思念家乡。有人恶搞成: 中秋冷冷又清清, 明远楼台夜气横。 借问家乡在何处? 高升遥指北京城。 人民怀念周总理,憎恨四人帮,此诗又被善意地恶搞成: 清明时节泪纷纷。 八亿人民恸断魂。 借问怨从何处起? 红墙里面出妖精。 学者学术著作出版难,推销难,自己的专著成为货币,有人恶搞成: 作者掩面泪纷纷, 书成之后欲断魂。 借问专著何处有? 秀才近指自家门。 还有学者把它恶搞成: 绞尽脑汁泪纷纷, 出版无门欲断魂。 借问尊书何处卖? 秀才遥指自家门。 有一段时间,官员讲气派,车队浩浩荡荡开赴农村,有人恶搞成: 官车队队出纷纷, 鸡鸭猪羊吓断魂。 红面关公在何处? 百姓遥指杏花村。 如果作为小学生的思维训练课,恶搞唐诗或许对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思维开发训练价值。但是,如果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完全可以进入唐诗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出自古人而又完全不同于古人的全新意象。一旦形成了变异的文字,从诗词审美角度来看,实在令人感到庸俗不堪。恶搞唐诗并非从《清明》始,只是希望恶搞唐诗到《清明》为止吧。让我们拂去《清明》上的文字尘埃,回到杜牧的文本之中,作出与自己的经历、生活和心灵相通的属于自己的解读与感悟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222 次阅读|3 个评论
怀念我的姥爷
热度 1 张三火 2009-4-4 15:14
又一个清明节来临,禁不住深深的想起德高术精懂得养生的外祖父。 诊所在4月6日(法定假日里)依然上班,让我想到忙碌行医一生的外祖父不曾有过节假日。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很怕过年,因为过年接神的时候,别人家都是父亲带着孩子们放鞭炮,很热闹,而母亲家只有姥姥带着三个女儿。因为此时,姥爷一定是奔波于病家在给人治病,却顾及不上自己的小家。回想我小时候同姥爷生活在一起的情景,真的想不起有什么节日、有多少时光姥爷是清闲的,总是不断的外出往诊,还要带上沉重的诊箱。想那年代农村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让姥爷这一代中医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 谨载此文纪念我的姥爷和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付出过艰辛和努力的中医! 名老中医白广山传 白广山( 1904 年 ~1993 年)原名白 廣 珊 ,吉林省梨树县著名中医。清代末年(光绪 30 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河山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聪明敏慧,读书过目成诵。其父知书达理,上晓天文,下谙地域风水,见多识广,在当地很有名气。白老先生受其父影响,爱好象数星纬之道,并精通易学。其十六时拜师学医,至二十岁学成医术,便悬壶于家乡。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一度想废除中医,白老先生当时初涉医林,他博览群书,深深叹服祖国医学理论的深奥及其科学性,发出呼吁,极力维护造福于人类、具有几千年历史、久经考验的中医学。后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白老先生不幸被抓去充当日军的后备医护人员,在那里他接触到西方医学知识,开拓了视野。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白老先生始终坚持中西医汇通,撷取中、西医精华,服务于临床,指导实践。 解放后,白老先生曾担任梨树县小城子医院分院院长、杨船口分院院长,后又任小城子乡大房身卫生所所长达三十年。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医学事业,工作一丝不苟,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众多的百姓解除疾苦,挽回生命无数,长期以来被当地人们誉为中国的白求恩。 白老先生治学态度严谨,临床辨证准确,遣方用药灵活。其行医数十年,广泛地接触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许多独到的临证经验和学术见解。 勤求古训,探究医源。白老先生认为,要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医生,必须刻苦学习,勤奋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领会中医学的要旨。他不仅精心研究《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金匮》、《千金方》等古典医著,深入探求医源,而且涉猎群书,博采众长。他认为医学是非常精深的,行医是非常艰苦的,非勤奋刻苦之人不能成器。所以数十年来,他都把书籍当成良师益友,常年手不释卷,既使经历了十年浩劫,那些早已发黄了的书卷仍然得以保存并完好无缺。 深入实践,学以致用。白老先生从事医学临床实践六十余年,曾活人无数。他深入广大农村,涉及内、外、妇、儿各科,运用所学理论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总结出大量的临床治疗经验。 在内科方面,他针对最常见的胃脘痛、头痛之证,深入钻研,创立了胃痛散一方,对于虚寒型、气滞型胃脘痛,疗效显著。头痛一病,最为普遍,而且证候多样复杂,经过反复观察、不断实践,白老先生在古方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灵活加减,运用于实证头痛,并配合针灸,收到卓著疗效。 对于外科创伤及疮疡疾患的治疗,白老先生更具特色,他自行研制的刀口药能够止痛、止血、生肌,疗效卓著。用于治疗疮疡的平疡散采用黄连、黄柏、雄黄、儿茶、冰片等药配制而成,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效果神奇。 在妇科方面,对不孕证、月经不调等常见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治疗中,他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元胡,组方独特,收效显著,从而成为他治疗妇科病的独特用药法之一。 此外,在儿科的痘、疹、惊、疳等方面也积累了许多保贵的治疗及护理经验。 可见,白老先生善于总结经验,不拘泥于前人,主张医为活法,不可循规蹈矩。 不求名利,重视医德。白老先生谨记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教诲无欲无求、一心赴救,对待病人不分贫贱富贵,一视同仁,全力救治。为了解除病人之苦,多少个新春佳节不能与亲人共渡,甚至在妻子临产、孩子生病之时,他还在外面为他人奔波。农村的艰苦条件,使多少仁人志士望而却步,可白老先生却放弃了几次调升到城市的机会,安心扎根农村,为基层百姓服务。在开办村级卫生所的初期,由于资金紧张,药源缺乏,有时连常用的方药都开不全,白老先生想方设法,历尽艰辛,亲自采药、炮制,还不辞劳苦地制作出许多丸、散剂,以方便群众。他主办的卫生所曾多次受到县、地区卫生局的表彰,为当地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0 年,这位当时已 76 岁高龄的老人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退休后,方圆百里的人们,经常上门求医,白老先生坚决拒收诊费,义务为患者治病,就连给患者带的药也只是收取成本费。当地人们无不交口称赞他的高尚医德。 长于养生,老有所为。自青年时代起,白老先生就非常重视养生之道,认为人要心胸豁达,性格开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要辟除偏嗜。并把运动作为养生的要诀,认为散步是必须做的而且是最佳的运动健身方式。在晚年还自编了一套健身棍操,每日操练,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得以年逾八旬之时,仍能骑自行车运动,神采奕奕,谈笑风生,耳聪目明。经常关心国事,每日必读报纸,还自修日语,并亲自整理医案,记录下一生中宝贵的临床经验,留给后人。 1993 年 1 月,年届九旬的白老先生在家中无病而卒。临终前,嘱咐家中后人要勤奋研读医书,不要以医谋利,不可照搬经验方诊治疾病,要多留心脉诊。 白广山先生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他高超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永远激励着后学。 (说明:此文是首届吉林省医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白广山先生是笔者的外祖父,也是笔者学习中医的启蒙老师。笔者的母亲幼承家学,随父学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为第一批具有正规行医资格的中医,长于中医儿科。)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6636 次阅读|8 个评论
清明节用博文追思先人
qingquanpeng 2009-4-4 10:01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从先秦发展到近代,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祀、寒食、踏青等,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生者与死者的沟通。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人死了后还会继续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地下或另一个世界。所以需要对逝去先祖和亲人坟地居所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补充钱币食物,每年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的季节,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逝去先人的居所需要维护、清扫和美化,这就是扫墓和祭祀的出发点。因此,清明扫墓和祭,历来不限于自己的祖先或亲人,还包括民族共同的祖先和圣贤先烈。 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都会到先人的坟墓上去,修整和清理坟墓上的杂草并供上食品、鲜花等。所以,虽然一年中有很多祭祀先人的日子,但清明节这天无疑是离逝者最近的祭祀,也是通过这种必要的形式在生者和逝者之间建立起来了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并通过这种形式不断的强化了对先人的追思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小到个人和家族,大到民族和国家的重大历史往事会一次次的被追忆,并世世代代的传承下来,从而逐渐的形成和保存下来对历史的记忆。对国家机器和上层精英社会来说,历史会通过书籍记载保存下来,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具备文字记载的权力和平台,通过清明节近距离的到先人坟地去祭祀来追忆对先人的记忆和往事,是他们记忆和传承普通人历史的重要途径。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互联网等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博客这样的技术让我们普通人有了记述平凡人历史的平台,让普通人有了自己记述保存个人家族情感和往事的一块地方,特别是科学网上的博客除了记录个人和整个科学团体的重要和平常的科学学术事件,还可以大量记录下科学人的个人生涯,这些都是平凡科学人历史形成和保留的重要方式。今天没能回遥远老家上先人墓地去祭扫, 写篇博文记录下对逝去先祖和亲人的追思和回忆,也以写博文这种特殊方式来达到与先人们沟通心灵和保存平凡人和家族的记忆的清明祭扫的目的 吧!
个人分类: 生命感悟|2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清明时节:怀念父亲
cqq2008 2009-4-3 22:39
很早就计划清明回江西老家一趟,上星期在学校住校的儿子还专门从学校给我打来电话提醒我预订回家的票。因为临时接了一个给某单位做个讲座的活,把原来的计划完全打乱,为准备这个意外的讲座花去不少时间,使近期时间感觉不宽裕,而放弃了清明回老家的念头。昨晚收到弟弟的电话讨论一件实现父亲遗愿的事情,又莫名情绪化临时决定要回老家,马上打电话订回家的票,但是已经什么票都订不上了 昨晚一直睡不着,深夜从收音机听到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文章作者在讲述她在天国的父亲的曾经故事时,回忆了她在读中学时,她父亲为她做的点滴小事,那点滴小事蕴含了伟大的父爱。深夜失眠的我也情不自禁去追忆自己的父亲。 父亲 16 岁成为老师, 19 岁当上右派,然后回到农村改造,到 1979 年又被党重新赋予老师身份。现在细细回忆父亲的一生,父亲最伟大和最智慧之处是对子女的培养。在那生活艰难的岁月,父亲没有让子女们失学。虽然那个岁月弥漫着读书无用论,而且五类分子的后代是基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即使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下,父亲一直认真抓子女的学业。他在田里辛苦劳作当了一天农民回到家里后,常常让子女们围在煤油灯下,不辞辛苦地在家里又当几小时教师。在后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而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后,我们几兄弟都靠考试在社会谋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我家左邻右舍一些根子红的革命家庭的同龄人都没有考上学。许多街坊邻里为此一直认为我家那老房子的风水好。其实那里是什么房子的风水好,我们几兄弟能够通过读书这条路在社会谋得一份服务社会的工作,完全是父亲作为一位读书人对唯有读书高的坚定信仰,在非常恶劣的社会和非常艰难的生活下仍执着地在家庭为子女们营造非常好的读书环境。 我的一路学生生涯都得到父亲的倾心呵护。 我在读小学时就接触了现在时髦的国学。我在读小学时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学校是不可能接触封资修范畴的国学,但是我因为有一位精通诗书的父亲,父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我得到许多国学的熏陶。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后曾经用毛笔帮助当时的单位写过海报,当时我一出手写了几个字后,就有同事对我说:你小时候一定认真练过毛笔字。我那点毛笔字功底,就是父亲在我读小学时逼我练的。 我在读初中时,父亲被平反恢复工作分配到离家比较远的一个学校当老师,父亲当时常常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回家帮助我梳理一星期所学内容。有时星期六和星期天父亲值班不能够回家时,我便跑到他学校去。我那时是初中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父亲没有学过英语,他自己不能辅导我的英语,就专门请了一位曾经与他一起挨批坐牢的患难朋友辅导我以及我姐和我哥的英语,那位父亲的患难朋友是位历史反革命,他黄埔军校毕业的,原是国民党一个航空部队的团长,曾经与美国飞行员打过交道,所以他懂英语。因为有父亲那位患难朋友的英语课外辅导,使我在初中刚刚接触英语的畏难情绪减少了许多。 我读高中时,父亲对我的学业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上高中时,我与一位老师发生矛盾,脾气倔强的我后来罢听那老师的课。父亲知道这事情后,专门卑微地去请那老师吃饭,以化解我与那老师的矛盾。去年失学在家跟我读高中的儿子在 农历 7 月 15 日 回家给我父亲烧纸时,我哥在了解到我儿子暂时没有联系到学校而失学在家跟我读高中,专门把我的革命历史搬出来鼓励我儿子:你父亲原先不听老师的课,但是他自己用功学习,照样考上大学了。你现在没有学上,但如果学习你父亲自己勤奋学习,也照样可以考上大学。儿子听后一直问我是否真有此事。我在中学罢听老师的课确实是事实,但是我能够考上大学不是因为我自己用功学习,而是主要因为我父亲后来把我从镇中学转到县城中学。我到县城重点中学学习后,以前一直在家吃住的我很不习惯那学校食堂的饮食,父亲便到处托人,安排我在学校不远处的县委食堂吃饭,当时许多同学都很羡慕我能够联系到县委食堂吃饭。现在想想,当时仅仅是位普通中学老师的父亲为解决我不习惯学校食堂饮食的问题,一定低三下四去求了不少人。 到北方上大学后,父亲在每月非常准时给我寄出生活费的同时,一直牵挂我在外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得有一次班主任专门找我谈话,告诉我,我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了解我的情况,当时班主任特别提醒我,要我为有这样牵挂自己的父亲高兴,要我可怜天下父母心,要求我经常写信给父亲汇报汇报自己在大学的情况。我参加工作在大学教书后,都曾经担任过班主任,但是没有一位家长给我写过信去了解他们子女的情况,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的那种父爱的牵挂是超出一般家长水平。 在我考上硕士研究生后,崇尚唯有读书高的父亲特别高兴。我当时从地质专业转到农田水利专业,在父亲看来那是两个不同的手艺,转手艺是很费功夫的事情。为此父亲在我春节回家期间,特别领我去他认识的水利水保部门的朋友家里走动走动,希望以此帮助我转手艺。虽然我在他水利水保部门的朋友家里坐坐聊聊对我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作用特别大,但是父亲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帮助我发展的苦心,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读博士研究生时,父亲已经身患重病。我每次给父亲去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父亲总是告诉他状况很好,要我不要牵挂他。记得 2003 年我正准备去武汉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我姐突然给我来电话告诉我父亲病情变得很严重,我就匆忙赶回江西看望父亲而没能够去参加那个会议。朋友在武汉会议上没有看见我,给我打电话也没有联系上我,朋友于是便给我爱人打电话找我。我爱人给江西老家来电话告诉朋友正在找我的事情时,我父亲听见了,父亲马上为我没有参加那个学术会议而惋惜,在我面前反复说我应该去参加那会议,而不应该回家看望他。其实,那样一个学术会议参加不参加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望子成龙的父亲眼里,儿子没有参加那样一个学术会议对儿子影响甚大,不希望儿子放弃任何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机遇。 今天在写作这博文时,我又找来自己的博士论文,细细读了读自己在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如下文字:在博士学习期间,病重的父亲一直关心着我在广州的学习情况。充满才气、为人耿直的父亲在 19 岁就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在那个人性扭曲的动乱年代,父亲以豁达的胸襟包容生活的艰辛;我读小学时父亲还下放在农村劳动,父亲忙完农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还坚持辅导我的学业;父亲在得到平反重返教育工作岗位后,培养我考入大学,并省吃俭用供我完成大学学业...... 2003 年 12 月,我爱戴的父亲不幸去世。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我的学业。 2004 年在我博士论文写作进入关键阶段期间,对宽厚仁慈的父亲辛苦抚养我成长的那一幕幕的追思,总是使我萌发出不尽的工作动力。在此,诚将此文献给辛劳一生的父亲!读着读着泪从眼出。 上个月收到北京的一个学会发来的一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逝世的讣告,在那讣告中,评价那位德高望重的科学院院士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我父亲是很平凡的一位中学教师,似乎不能够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去评价他。但是在我这个儿子的心里,父亲作为千千万万中国平凡老百姓中的一员,是位伟大的父亲!父亲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家庭的无限忠诚,对父亲之责任的尽心尽职的担当。已经成为别人父亲的我常常将自己与自己父亲对比,我发现自己在对父亲之责任的担当方面有太多太多需要向父亲学习的地方。 昨晚收音机播出的那篇怀念父亲的文章的作者在最后告诉她的父亲,她生活得如何如何好,请她的父亲在天国安息。我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可以告诉天国的父亲?目前与党棍全面开战的我似乎没有。此时此刻的我想对天国父亲说:父亲,我为自己有您这样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而骄傲!儿子没有什么可以让您心宽、高兴的事情告诉您,恳请天国的父亲原谅儿子的不才!父亲,您为我操心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请求您在天国不要再为您这位不成材的儿子操心了! 上香,鞠躬!祝父亲在天国安息! (这个星期的星期二,我给国家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作了个讲座,特别把《黄河河政志》有关明清时期河官腐败的一些文字介绍给了审计署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提到父亲原来一直不明白校长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大兴土木,并谈到汶川灾区中小学教学楼的质量问题。此时此刻,我的脑海又浮现出倒塌的中小学教室旁的那一排排去到天国的学生尸首的震撼照片,在迎来汶川地震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作为一位教师和一位父亲的我特别祝在教室中去到天国的孩子们在天国安息!!!)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明时节雨纷纷
ningyzh 2009-4-3 17:11
清 明 节(Tomb-Sweeping Day) Qing Ming Jie(All Souls' Day) Qing Ming is a time to remember the dead and the dearly departed. More important, it is a period to honour and to pay respect to one's deceased ancestors and family members. Because it reinforces the ethic of filial piety, Qing Ming is a major Chinese festival. Literally meaning clear (Qing) and bright (Ming), this Chinese festival falls in early spring, on the 106th day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It is a spring festival, and it is an occasion for the whole family to leave the home and to sweep the graves of their forebears. Chinese being practical people this sweeping of the graves is given an extended period, that is, 10 days before and after Qing Ming day. Among some dialect groups a whole month is allocated. ORIGIN:Qing Ming is popularly associated with Jie Zi Zhui, who lived in Shanxi province in 600 B.C. Legend has it that Jie saved his starving lord's life by serving a piece of his own leg. When the lord succeeded in becoming the ruler of a small principality, he invited his faithful follower to join him. However, Jie declined his invitation, preferring to lead a hermit's life with his mother in the mountains. Believing that he could force Jie out by burning the mountain, the lord ordered his men to set the forest on fire. To his consternation, Jie chose to remain where he was and was burnt to death. To commemorate Jie, the lord ordered all fires in every home to be put out on the anniversary of Jie's death. Thus began the cold food feast, a day when no food could be cooked since no fire could be lit. The cold food festival occurs on the eve of Qing Ming and is often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Qing Ming festival. As time passes, the Qing Ming festival replaced the cold food festival. Whatever practice is observed,the basic observation of Qing Ming is to remember one's elders by making a special effort to visit their graves, ashes or ancestral tablets. To make the visit even more meaningful, some time should be spent to remind the young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the live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ir ancestors, and the story of Jie Zi Zhui who choose death over capitulation. With the passing of time, this celebration of life became a day to the honor past ancestors. Following folk religion, the Chinese believed that the spirits of deceased ancestors looked after the family. Sacrifices of food and spirit money could keep them happy, and the family would prosper through good harvests and more children. Today, Chinese visit their family graves to tend to any underbrush that has grown. Weeds are pulled, and dirt swept away, and the family will set out offerings of food and spirit money. Unlike the sacrifices at a family's home altar, the offerings at the tomb usually consist of dry, bland food. One theory is that since any number of ghosts rome around a grave area, the less appealing food will be consumed by the ancestors, and not be plundered by strangers. Poem appreciation: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摘自:中国英语学习网) 随着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感觉它已经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缅怀先烈的传统习俗,也是一个踏青游玩的好假日。可惜清明时节雨纷纷呀,气温只有约10,裹着棉衣看着窗外纷纷细雨,怕是要辜负了这个春天。
个人分类: 史出烟绚|4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的清明节,我还是想家
wangdh 2009-4-3 03:50
今年的清明节,还是想家(王德华)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祭拜亡灵的日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据说寒食节的发源地是在山西的介休市, 2008 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称号。 在我们山东老家,一般都是在清明节这天早上到亲人的坟头上去添新土。在这欲断肠的日子里,去给逝去亲人的坟头上插一束嫩绿的松枝。孩子们是不懂得大人们的心思的,这一天有鸡蛋吃,有秋千荡,外出踏青、放风筝,显然是个快乐的日子。 给逝去的亲人扫墓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心灵安抚。失去亲人的苦痛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那是种什么样的痛。多数人是免不了要经受这种苦痛的。 小时候不知道失去亲人的痛是什么滋味。只是在祭奠先祖的日子里,拿着装酒的锡酒壶,跟在拿着祭品的父亲后面,到掩埋爷爷奶奶的那由于平坟造田已被生产队铲平了坟头的位置,烧烧纸、磕磕头。每次父亲烧完纸、撒完酒,总是那句话:过来,磕个头咱们回家了。我就顺从地跪在父亲的旁边,学着父亲的样子磕头。我从来没有见过早逝的爷爷奶奶,除了看过一张发黄的爷爷的一寸照片外,连奶奶长得什么样子也没有印象,这样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我这 40 多年来,自己身边已经有四位亲人离开了这个世界。父母很早就走了,大姐和大外甥也走了。回想起来,在他们走向另一个世界前,都没有跟我说上一句话。老天爷对我够狠的,三代人的生离死别都让我体验一下,太不公道啊。 大姐患肺结核,那个时候需要紧缺的青霉素治疗。记得父亲曾托人从外地买了一盒青霉素针剂,只有当大姐病情厉害的时候就拿着一支子青霉素到村里的卫生所去打一针,平时就舍不得用。小时候我也不懂这个病有多严重,就知道有时候喘的厉害。就在一个夏天的夜晚,父亲带着姐姐们与叔叔大伯们急急忙忙出去了,我和母亲留在家里。那个夜晚下着大雨,电闪雷鸣,很是吓人。我不知道他们都去哪里了,他们很久很久都没有回来。就在懵懵懂懂中,看到他们披着雨衣回来了,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父亲的表情很严肃。母亲焦急的目光,也没有得到回答。第二天他们又出去了。后来几天知道他们是到大姐家忙活去了,我才知道是大姐走了,撇下了俩孩子,一个就是我大外甥。 在我考大学前一个月左右,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睡着了。我读研究生的第一年的那个冬天,父亲离开了我。当我从西宁匆匆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在炕上睡了几天了,只记得面容是那么安详。在父母的葬礼上,在大人的摆布下,我做着儿子该做的事情。我到给父母新挖的墓地里去给他们撒土,晚上到村头的十字路口给父母烧纸,希望他们到阴间不受阴间小鬼们的欺负;出殡那天我给父母顶老盆,在棺木离开村头的那个路口,我给父母摔了老盆。在老盆摔碎的那一刹那,自己的心是跟着一起摔碎的。随着出殡官一声高喊,父母就永远离开了他们生活了一生的那个村子。在掩埋父母的棺材时,我填第一锹土。还是随着出殡官的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填土,不一会儿父母就与我们两重天了。虽近在咫尺,却是那么遥不可及了。那个时刻,你会突然明白许多事情,这就是人生啊。那些揪心撕肺的情景,随着年龄一岁岁增长,却是越来越清晰。 一个月前,我大外甥也走了。一个苦孩子,改革开放都 30 年了,也没有享受几天好日子。自己劳累了一生,孩子也还没有养大成人,就撒手人寰。 现在的日子是逐渐好起来了,可是逝去的亲人们劳累一生,操劳一生,奔波一生。就在自己不能承受的时候,就离开这个世界走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该是到他们的土坟前,添几把新土的。告诉他们春天到了,祝福他们灵魂平安。谁曾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不能到坟前添一锹土,也不能到坟前插一枝松叶。唯一能做的,就是诉诉思念,以解脱自己心里的那种无奈和苦楚。 去年的清明节我写道:清明节,以后就年年过了。这样也会年年在这个时候,静静地想念父母,想念跟父母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和发生的事情。静静地怀念着,默默地感恩着 今年这里近几天天天下雨。在沥沥细雨中,思念惆怅。百花盛开中,怀念更浓。每年的这个日子,都会静静地想念他们,想象着他们在天国的样子。 这个清明节,我还是想家啊。 (王德华 2009.4.3 ) 相关阅读 : 这个清明节,我想家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44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7155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清明到底是哪天?
emlyn 2009-4-1 17:46
清明到底是哪天?  2008-03-31 08:35 早上进来在办公楼一楼书写学校本周工作安排。这周因为是清明节,只上4天课。BOSS还特地指出,因为今年是国家第一次恢复对清明放假,要写出来,让老师们也知道下。于是,写着清明节放假,心情特别高兴。 当然了,也有疑惑。因为记得往年清明节都是4月5日,今年怎么变成了4月4日呢?难道是因为2008年是闰年的原因?2月多了1天,那么清明就提前了一天? 上来时把偶的猜测跟RGMM说了下,想不到英雄所见略同的!不过,为了防止变成狗熊所见略同,还是上网查询下比较确定。 到底清明该是哪天呢?请听专家道来。 据气象工作人员介绍, 清明 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 清明 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由于公历历法中有闰年,每四年会出现2月29日这一天,因此节气的日期也会随之改变,由于今年的2月份为29天,因此2008年的 清明 节是4月4日。 也有人说,清明节气会有些小变化,每年在4月4-6日间微调。可是清明节日就都保持在4月5日。不过这种说法尚未考证。西西。 下面这种结束估计更加专业些: 我国民间有四五 清明 之说,即 清明 节是在4月5日。天文学家表示,其实,每年 清明 节的日期是在4月4日-4月6日这三天之间变化的,并不固定在4月5日。 天文年历显示,5日12时05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 清明 ,届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5度。 清明 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时春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茵,城乡内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江苏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严家荣表示,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 清明 。 清明 作为节日是在唐朝才形成的,但作为时序标志的 清明 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此外,它还被称为踏青节。 据严家荣介绍,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自清代开始,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定气法。 严家荣表示,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然而,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若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 天文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 清明 的日期一直是在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的。统计结果显示,公元1901年至1943年 清明 日期为4月5日或6日;1944年至1975年均为4月5日;1976年至2000年中,当2月有29日的闰年 清明 就在4月4日,其他年份则在5日;而从2008年开始后的20年中,凡逢闰年以及下一年的 清明 均为4月4日。例如,2008年和2009年、2012年和2013年、2020年和2021年、2024年和2025年等年份 清明 的日期都是在4月4日。 现在大家和我一样,都比较清楚了吧?呵呵。 本文转自 http://blog.163.com/sun_wenyan/blog/static/371319020082318353073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临走了,我能留下什么?
rock6783 2009-3-31 09:53
廖永岩 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本博文是博主对葛肖虹博文:《大家都来看 CCTV10- 大家-刘东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90 )和杨秀海博文:《你们在天国还好吗?清明节寄语》(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94 )的评论,现整理如下,为悼念地质学大家刘东生院士,更为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1 、悼地质学大家刘东生院士: 人人都得为己, 毕竟我们都是生物,我们都得生存。 但是,有的人只所以能成为大家, 是因为他们在为己的同时, 还想到自己作为人的责任! 2 、清明节寄语:  走的,毕竟走了, 没走的,也肯定得走。 走走,过过 人间,天国 我暂时还没走, 但我肯定将成为一个走的。 将来某一天, 在我临走之前, 我到底能给没走的留下什么, 来证明我曾经来这走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1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多少人知道“寒食节”?
lengwa 2008-10-23 10:07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也知道端午节之类的及韩国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看看百度上关于寒食节的介绍。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 冬至 后一百零五日, 清明节 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 卢象 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 介之推 (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 重耳 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 韩国 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请大家注意最后一句。 再请大家想想:为什么台湾学生的国学比大陆学得好?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个清明节,我想家了
wangdh 2008-4-9 12:36
国家将清明节定为了法定节日。 今年的清明节,天气很好,春风和煦,阳光灿烂。嫩绿的柳枝,素雅的玉兰,粉红的桃花,黄黄的迎春,散着幽香的丁香,还有落在地上似毛毛虫的杨序,真的又到了万物复苏、洁清明净的季节了。 清明节是感恩的日子,怀念的日子。清明节,我们老家就叫寒食节。我小时候好像感觉清明这个词文绉绉的,是城里人说的。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家过清明节还是很热闹的。小时候不明白清明节的含义,只是盼着能够有好吃的,好玩的。先说玩吧。清明节荡秋千是很流行的娱乐活动。在村里院子比较宽敞的人家,孩子多的人家,都会挖坑树桩子,搭建个秋千供孩子娱乐。我家的院子里每年的清明节都搭建秋千。秋千需要有粗粗结实的绳索,有秋千坐板,秋千前后还需要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还有一些松柏叶子绑在秋千柱子上,也有的还挂有铃铛,在绳索上也会绑一些彩带。秋千荡起来,伴随着吱吱嘠嘠的节奏声,松枝摇曳,铃铛声响,彩带飘舞,很是壮观。荡着秋千,自然是惬意和刺激。 有的村里会搭建很大很豪华的秋千,可以双人一起荡,三人一起人荡等等。每个村里都有荡秋千的高手。双人对着荡秋千很是惊心动魄,靠他们自己脚的力气,相互用力,越荡越高,几乎与秋千顶部都平起来了,看着就很刺激。那个时候,每个村里的荡秋千能手都喜欢露几手的,多以女性为多。看热闹的人很多。荡秋千者会获得很多喝彩,心里煞是满足。当时感觉清明节就是妇女和儿童的节日,男人们还是照例在田野里忙碌着。清明时节,已经是耕种的节气了。男劳力们是不舍得歇息的。 除了荡秋千外,记忆比较深的就是吃了。在物质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吃是最让人向往的,也是最难忘怀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小时候享受美味美餐的记忆吧。在清明节,我们家里一般都会做菠菜粉条炖整鸡蛋,用白面大饼卷着鸡蛋吃。这个美味是年年清明节都期盼的事情。那个时候,母亲很早就开始积攒鸡蛋了,还有的家里会准备一些鸭蛋和鹅蛋等。清明节前一天,母亲就会将煮好的鸡蛋分给我们姐弟们了。记得拿到分到的鸡蛋后,我们每个人都舍不得吃,还要用颜料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红红的,绿绿的,蓝蓝的,也有黄黄的,五颜六色,十分好看。记得我们每天将鸡蛋放在自己的兜里,时不时拿出来欣赏着,就是舍不得吃。只有当不小心被挤破了,或其他什么原因破裂了,才遗憾地开始享受了。 再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祖先和先烈了。清明节扫墓是很重要的活动。在学校里,一般会组织到县城的烈士陵园去扫墓,聆听烈士们的光荣事迹,回来还有作文任务。在家里,祭祖通常是父亲来承担的。有时候我也会跟父亲一起,到爷爷奶奶的坟上,磕个头,拜一拜。说起爷爷奶奶的坟,现在还是有些伤感的。说是坟,其实就是在农田中记忆中的一个区域罢了。早些时候,村里是没有公共墓地的,一般都选在自己的自留地附近作为墓地。后来,田地都归公了,在那个大造良田的时代,在农田里的坟头就都被铲平了。还有的坟墓被挖掘开了,坟墓中腐烂的棺材木也被挖出来用做他用,也有些尸骨就散落在外面。我还记得老实巴交的父亲跟当时的村支书交涉过爷爷奶奶坟墓的事情,大概是村里决定挖我们家的坟了,让父亲迁走爷爷奶奶的坟墓,父亲不同意。父亲的意思是坟头已经铲平了,就没有必要迁了,但是在当时交涉肯定是没有结果的。父亲很是伤感,晚上抽着闷烟,跟母亲唠叨着什么,我也听不懂,只感觉是很严肃的事情。挖祖坟对祖先是很大的不敬了,父亲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当时的大气候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老实巴交的父亲最终也没有掘墓,没有将爷爷奶奶的尸骨迁移出农田。这样每次去上坟的时候,父亲都是先看看地形,凭着记忆,在庄稼地里摆上祭品,祭奠着爷爷和奶奶。那个时候,我很佩服父亲的记忆力,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农田里,怎么能记得那么准呢。一定是亲情的作用了,有了对父母的那份爱,还有什么记不住的呢。 这就是我小时候对清明节的记忆了。 转眼我的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开我 20 多年了。这么多年来,虽然每当回家,一定是到父母的墓地祭拜的,但也很有多年没有在清明节祭奠二老了,想必他们一定是埋怨我这个不孝的儿子了。实际上,二老的音容笑貌一直在脑海里,时不时出现在梦乡里,虽不是很清晰,模糊中却有清晰,这种记忆确是很深刻的。父母给了我生命,将我培养成人,这份恩情是怎么也还不清的。他们已经走了,我也无从报答了。知道天底下的父母都不会图报的,越是这样,就越怀念起他们来了。看着今天的好日子,很多很多的假设在心里突现着,如果他们活到现在。。。 。。。唉,内心处的这种内疚和遗憾,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大概就是怀念的味道了。 我今天会再仔细端详父母的照片,也会给儿子讲讲感恩的道理。清明节,以后就年年过了。这样也会年年在这个时候,静静地想念父母,想念跟父母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和发生的事情。静静地怀念着,默默地感恩着 。。。真的好想念他们啊,真想跟他们说说话,想听听他们的唠叨,想捧捧他们的双手 更想在他们的坟头上添把新土,在他们的墓前跪拜。唉, 怀念双亲是很伤感的,心底里的那种痛是找不到文字表达的,只有体验了,才会知道的。看着父母的照片,思绪就远了,模糊了的双眼怎么也睁不开了 2008年的清明节没有荡秋千,也没有吃上家乡的大饼卷鸡蛋,也没有给父母的坟头添土,没有去踏青,静静的待在家里,有的只有思念了。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727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