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感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温暖的日子
yhc511025 2010-4-23 15:40
今天看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景象,漫天的叶子飘了起来,突然觉得十分美丽。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觉得这也是一种美,往常被赋予了凄凉的意味。也让我突然顿悟了,我要感谢上天,感谢上天让我还是我;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许多亲人的爱,虽说不是全部,可已足够;感谢上天让我拥有几个很好的朋友,在任何事侯都能接纳我的天使。当一个人得到的永远要比失去的多时,他(她)是幸福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俺要成名符其实的真精英了!(图文并茂)
RAOH 2010-3-25 02:11
感谢科学网!俺要成名符其实的真精英了! 感谢祖国,感谢党!更要感谢科学网!明日又可上新岗!大家一起向钱闯! 自从那天,突然俺被陈管贴了个标签“伪精英”后,俺就惦着啥时刻能被脱帽,成个真精英。但无人指点,不得其门而入。惶惶不可终日。现在总算找着了根稻草了!俺今天是有救了!总算有可能给脱帽,转正了! “学者科学网发表”了“2010年安吉县南太湖精英计划报名公告”.(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844)。发出一天了,俺是唯一去“揭榜”的! 太美妙了!不瞒您说,俺以前试过几个地,都没成。不是俺眼光高,前年是试井岗山大学,去年是石头子大学,过程就不提了。。。看来还是俺眼光高了。 俺是科学网唯一去应聘的,看来想不当精英都难啊。安吉县在哪儿,俺都不知。好在这事不用“找北”,跳入太湖,往南游就行了。 南太湖,俺来了! 哎呀,忘了问一下,南太湖那疙瘩是给污染的那块吗? 再来一遍, 用红卫兵的叫法:感谢祖国,感谢党!更要感谢科学网!明日又可上新岗!大家一起向钱闯,向钱闯!
个人分类: 不得哭不得笑亚克西班|54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博客圈
jlxt33 2010-2-26 18:28
在科学网开博半年余, 自娱自乐发文190篇,点击超过16万, 结识了一些网友,交流愉快, 这些都要感谢科学网博客圈这个平台。 今天特别想感谢这个平台, 是因为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师, 由此还找到了一位失去联系的师弟, 真的很激动和兴奋! 之余,就是想到要感谢这个平台, 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就不可能开博写东西分享, 可能也就没有这种意外的惊喜了。 再次表示感谢, 并祝愿科学网越办越好,成为科学人喜闻乐见的平台 既是自娱自乐的自留地, 也是学习交流沟通的百花园, 更是远离尘世纷扰休憩心灵的归属圈。
个人分类: 瞅瞅生活|3402 次阅读|4 个评论
值得庆祝的日子——开博第一篇
liucuihong 2010-2-5 16:12
科学网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是学习的好去处,发现这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所以,我在这里申请了博客,获得批准,我欣喜万分。 首先,感谢科学网。不敢冒昧的发表博文,最需要的就是先在这里学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编辑!
wangyechun 2010-2-3 16:33
哈哈,终于可以在科学网和大牛们一起博客了! 感谢编辑给俺的机会!幸福确实来的有点突然,记得我第一次申请入住科学网的时候是在2008年岁末吧,结果没有通过。一年后,2009年的年尾继续申请,终于感动了编辑,给俺分了一分地 。奇怪的是,没有邮件通知我呢。 今天(2010.1.3)在google上搜自己的sohu博客,居然看到了自己的科学网博客。于是就找到了编辑给俺留的那块地。它安静的躺在哪里,正等待着我的到来呢。 既来之则安之!俺定会用心经营你的!
个人分类: 生活|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感谢“科学网博客提醒”
热度 1 zlyang 2010-1-22 15:04
真傻《 感谢科学网博客提醒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767 。 根据科学网指导,俺陆续把 个人学术理论 贴到《 个人学术展示区》里。 在贴后,原本想修改一下,结果发现: 抱歉 , 系统规定只能在帖子发表 60 分钟内才可以修改 真傻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 俺在博客发表 个人学术理论 ,是为了客观记录自己的想法。可是,似乎博客发表的博文,在很久以后还可以修改,这就失去了记录的客观性。 而 《论坛》的帖子可以保持客观性 ! 太高兴了 ! 嘻嘻! 希望论坛永远坚持 系统规定只能在帖子发表 60 分钟内才可以修改 ,这就是科学精神:客观、有根据! 抱歉, 系统规定只能在帖子发表60分钟内才可以修改 再次感谢科学网,感谢科学网《论坛》!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父亲留下的财富
热度 1 ripple 2010-1-7 17:02
父亲去了,象清风,轻轻地拂过大地,他的名字,他的音容笑貌,也许会被一些人很快的忘却,也会被一些人永远的铭记。 诸事完毕,静静地坐下来,环顾四壁,物品依旧,但似乎突然变得空旷而清冷,世界好像少了许多许多,与往日不再相同。 父亲还在,一个念头执拗的浮现,让我茫然,急急地搜寻。然而,回首四望,不知道他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到底留下了什么。我试图去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父亲是一名专家,有成果,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和教授的头衔。或许他也是政府官员,他曾是行政主管,级别也并不太低。但这些他都很少说起,也不为我们所详知。 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一个严谨,认真,勤勉,正直,无私,严厉,助人的父亲,我不知道他有或没有多少事迹或者传说,甚至不太清楚他做过些什么工作,有过什么成绩。我只知道人们都很尊敬他,无论在国家相关科技领域,还是在政府机关。 我知道他为工作四处奔波,弃家不顾,知道他工作认真严格,却也热心助人,知道他为人清高、不会拉关系,更不懂以权谋私。知道他为国家节约下巨额经费,却只肯买一辆不到10万元的多用车。知道他严守纪律,不敢为职工多发奖金,却敢于抱着汽油桶冲出火场,知道他签字引进荷兰花卉,却不曾见他带回家一片花瓣,知道他领导多项科研,评奖时却多次抹去自己名字,让位给年轻人。他的教授头衔是众望所归,官位的升迁也好像是因为领导更为正直。 这样的父亲,能给我们留下什么?30多年从未装修的公房,油漆斑驳脱落的家具。除此之外,似乎别无长物。但是,我强烈的感到,他给我们留下的有很多很多。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时刻都能感到他的存在。 终于,我明白了,在他去后的日子里,从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那里。络绎不绝前来慰问看望,从北京专程打电话指示关照的各位领导,无微不至精心帮助料理打点的原部下,寒风中不顾年高道远前来的老朋友,几十年前工作地远道送来巨幅挽联的老同事,在遗像前行跪拜大礼和不辞烦劳相帮的老部下,等等等等。都在告诉我,父亲那让众人敬重动容的存在。 他应该不曾在讲堂上讲过一节课,却带出戏称黄埔军校毕业大多后任中高层领导的众多年轻人,他应该也不曾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却收得子女的四顶博士帽和六顶硕士帽。这些,是父亲的骄傲,也昭示着他的存在。 父亲没有留下有形的财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提醒我们他的存在的,正是他用一生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所留下,是他言传身教给子女,给同事和众人的: 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真诚助人的处世方式。 正如母亲写给父亲的挽联: 足迹遍江淮,瓜果累累人离去; 佳德诒后世, 敏学勤勉福自来。 父亲走了,他留下的财富,我们将传承下去,传给子孙后代,也分给更多的人。 感谢各位真诚帮助过父亲和我们全家的人,感谢在父亲病逝前后看望慰问帮助的人。 (感谢为父亲的去世发讣告及唁电吊唁的某500强日本公司,某日本国立研究所。) (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和推荐)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3878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博客提醒”
热度 2 zlyang 2009-12-15 12:40
俺衷心感谢 科学网博客提醒 ,删除了所有的 个人学术理论 。请科学网看看还有那些该删除的。 近期要学习 科学发展观 和 科学精神 ,请大家指导! 杨正瓴这个真傻,老老实实跟着老马,连老马的头像都贴出来了,恳请保留此贴。某人的这句话需要一定补充:除了一向把 马克思 、 恩格斯 作为导师(您看看俺的博文),俺还坚持学习 科学发展观 与 八荣八耻 。以后再谈学习心得。 根据科学网指导,俺将陆续把 个人学术理论 贴到《 个人学术展示区》里。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为避免被 关闭您的博客,并取消您的注册账号 , 俺建议实行编辑部审查方法:所有博文先提交编辑部,编辑部审查通过的再发表。谢谢! 留念 发件人: 博客 blog@stimes.cn 主 题: 科学网博客提醒 日 期 : Fri, 11 Dec 2009 14:08:19 +0800 (CST) 杨正瓴 老师: 您好! 因您的博客中发布有属于 个人学术理论 的博文,不符合科学网相关管理规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127 ,您的博客已暂时被取消在最新博文和博客首页各栏目显示,限制期限为一周。 请您于三日内删除 个人学术理论 相关博文。您可以将相关博文发布到科学网论坛《个人学术展示区》。如果您再次在博客上发布上述内容,或者三日内未删除相关内容,编辑部将关闭您的博客,并取消您的注册账号。 科学网编辑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已刊登)
wangyk 2009-11-30 18:03
王 应 宽 2009-11-28 UTC-6 CST UMN, St Paul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 尊敬的主编言老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编者、审者和读者朋友们: 你们好! 感恩节快到了,请接受我从美国发去的问候与祝福。感恩节来临之际,谨向各位表达我感恩的心。首先感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主编言静霞老师、各位编辑同仁对我的指导和培养!感谢评阅专家、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因为大家的指导和支持,我才能够在平凡的编辑岗位和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不断成长进步,经过理论学习和编辑实践,继获得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中英文编辑技能,从一位初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成熟的科技编辑,并走上主编的岗位。感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支持,帮助我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增进与同行的交流。感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组织的一次次成功的学术研讨会,我自 2003-2008 年连续 6 次参加研讨会,并都安排大会交流报告。参加这么多次的研讨会不仅交流学术,锻炼提高了能力,还结识了很多编辑界的良师益友。既提升了我的职业,又结交了朋友,得到了收益和快乐。今年因为在美国访学,不能参加贵刊和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颇感遗憾。特借此机会,表达我对编辑界各位良师益友的感谢、问候与祝福。 临来美国之前,碰巧在北京中关村遇见编辑部的言老师、陈辉等并共进午餐。其间谈到赴美交流研修之事。受期刊主编言老师委托,临行前特意携带 2 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准备在方便时代表期刊开展对外交流。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后,我去拜访了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林业分馆和昆虫、渔业和野生动物分馆的负责人 Linda Eells 女士,并向她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情况,并赠送样刊。 Linda 对此很感兴趣,介绍我认识明尼苏达大学东亚图书馆的负责人,并将我赠送的 2 册样刊陈列在东亚图书馆阅览室。 Linda 表示有兴趣订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很高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陈辉副主编的努力下已经建立了网站并实现开放存取( OA )。我准备进一步联系,首先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电子版网站 http://www.cjstp.cn 加入到东亚图书馆的网址链接中,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首先阅读。我知道美国很多大学都有类似东亚图书馆的机构,专门订阅和收集中国的相关文献。如果需要,我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宣传和推广咱们的期刊,促进国际交流。 在代表期刊进行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深切的感受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咱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目前只刊登中文论文,没有英文摘要,英文题名也是最近才有的,而且还不全。为了更好的开展国际交流,让外国同行了解中国编辑的研究成果,同时把我们的期刊和研究成果传播到国际上去,增加英文摘要十分必要。因此,我建议,请编辑部考虑增加论文的英文摘要信息。如果开始做不到全部,可以选择一部分较好且具有国际交流价值的文章,提供英文摘要。如果需要,愿尽力而为。我也一直希望能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回报多年的培养和支持。 最近一年来忙于工作和访学,较少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文章与大家交流。但是来美国访学期间参观访问了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 ASABE )及其所出版的期刊,还搜集了很多其他专题的文献资料,回国将着手撰写论文,期待与各位编辑同仁交流。 再次感谢支持! 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越办越好! 王应宽 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2009 年 11 月 22 日 附件PDF: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5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教师节里的感谢
nianfz 2009-9-10 08:06
今天是教师节。 我要感谢一些人。 第一, 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包括教我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的小学老师,以及指导我走上学术之路的硕士、博士生导师,正是你们一点一点擦去了蒙在我智慧之睛上的尘埃,使我能够越来越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你们辛苦了,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第二, 感谢所有那些曾使我遭受挫折的人们,相信你们都是无意的,就像我有时候也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一样;这绝不是虚情假意,因为我知道我的实力还不足以与你们为敌。不管怎么说,挫折也是一种教育,因此你们也是我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也向你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第三, 因为自己也是教师,所以朋友中大多都是教师,在今天,我要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你们的哪怕点滴之助我都铭刻在心,谢谢你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凌空伸来了热情之手,祝你们生活幸福,一生平安! 第四, 感谢科学网上各位博主们,在这里,既有高山仰止的前辈大师,也有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你们无私地分享着自己的科学资料,学研经验以及人生感悟;相形见绌的我经常以游客身份浏览你们的博客,偷师于你们(之所以不敢登录浏览是怕你们回访我这空空如也的博客而感到惭愧)。谢谢你们,祝你们天天开心! 最后,也感谢一下自己吧,当老师11年啦,已经不记得10年前的第一个教师节是怎么过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我怎么也想不到10年后的我会混得如此落魄寒酸。这些年不可谓不辛苦,我几乎没有一个寒暑假在休息,甚至在实验室里过除夕。我想用我的勤来补我的拙,可造化弄人啊,也许真有定数,借用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就像一只爬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就是没有出路!不管怎么说,这些年不容易,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自己说一句:年老师,继续努力吧!
个人分类: 原创|6272 次阅读|5 个评论
感谢那场暴雨
majhs 2009-8-24 22:35
感谢那场暴雨 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路面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只有从那些来自祖国各地奔向新东方的年轻人脸上才能看到一点点朝气。 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的暑期学校已经进行到第五天了。这几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同学们都没太休息好,有些同学有点吃不消了。确实,为了在这短短的六天中让这批学生尽快的了解科研、融入科研之中,我们只好让同学们受点苦了把日程安排的紧凑一些。 8月6日上午是院士报告,张懿院士得知我们举行暑期学校需要她作报告,张懿院士推掉了发改委的会议并且在8月日下午的实验室参观亲自为同学们讲解实验室的情况,处处都让我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年轻人那种热情。张懿老师已经七十高龄,在作报告之前,她的秘书就和我说:张老师身体不太好,报告时间不宜过长。我也很担心张老师的身体。报告很成功,张老师站着讲了一个小时,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着实让我非常的感动。可有些同学的行为(打瞌睡,玩弄头发)实在是让我很寒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心中的小宇宙忍不住要爆发了:张老师这么辛苦给大家讲课一小时,而且张老师站着作报告,大家坐着听报告,谁辛苦一眼便知;而且这次讲座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有些同学视如土芥;当时报告没有结束,我只能一直隐忍。报告一结束,我对在座的同学们发飙了:(1)在座的各位要感恩,不要觉得别人对你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欠你什么,也没有人应当为你做什么;人帮你是人家心肠好,不帮你你也不用呼天抢地抱怨人心不古(2)不作为是可耻的。我们暑期学校录取比例都是2:1以上,你在这里就挤掉一个同学学习的机会,而你在尸位素餐是极其不负责任的;(3)好人遇到好人结善,好人遇到坏人成恶。为什么现在车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紧张;好的车主遇到不端的行人和行人遇到坏的车主都会加深人车之间的对立。 说完了这些,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但是内心还有隐隐约约挥之不去有块阴影,加之网上流传的对85后的评价,使我更加坚定了给这帮孩子贴上了自我、责任心缺失、集体意识差的标签。虽然我也是80后的一员,但总是觉得他们这帮孩子实在是太不成熟了,缺少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下午是拓展培训,拓展培训原本是为了熔炼团队、强化集体意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嘻嘻哈哈走进训练场,我对拓展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抱有极大的疑问。随着培训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慢慢的进入角色。经过破冰起航之后,各队选出队长,创作出了队旗、队歌、队训,很快就进入到挑战1021的活动训练当中。挑战1021将在一个半小时后比赛。我当时就在旁边偷笑:这帮同学也太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了吧。一个对时风之队,一个是梦之队,实在是太俗了点;而且两队的队歌都撞车了。我不禁一边笑笑一边摇摇头。可怜这帮理科的学生了。和培训师慢慢的聊起来了,培训师经验丰富,作过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拓展培训,给我讲学生吃苦的意识太差了,有的直接晕倒在拓展培训的现场了;最后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85后的孩子们太自我、娇气、责任意识忒差了点。 每组需在10分21秒内完成8项任务,8项任务如下:1、动感颠球 2、能量传输3、不倒森林4、动力火车5、风雨同舟6、大河之舞7、 心手相连8、激情鼓掌: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看着他们的配合是如此的不娴熟,我都恨不得自己上场去替他们练习。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提醒他们,后来还是忍住了,不能自己不是主角啊,也不能这么投入啊,不能越俎代庖啊。后来天色慢慢的黑下来,我和培训师都是心中一怔:不会要下雨吧。要是下雨今天下午的训练就完全白瞎了。拓展培训的精华就在于大家的紧密合作和培训师最后的点评。任务都没完成,何来点评和体会了。还好,马上就开始比赛了。第一个组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轮到第二组的时候已经开始慢慢的下起小雨,同学们的动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学们在完成大河之舞遇到了小麻烦,他们两次才完成此项任务;这个时候雨已经越来越大,同学们背都已经被雨淋湿了,不过第二组很快完成了所有动作;这个时候的雨已经不是一点一滴的,已经开始是倾覆似的,我想要不和培训师说:由于天气原因任务到此结束。后来想想还是不太好吧,第三组还没比赛,这个时候提出终止比赛对他们也是一种不信任,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吧。正在迟疑间,第三组已经开始比赛了。雨已经越来越大,同学们的背也已经全湿了,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第三组的表现。能量传输违规了重来;同学们迅速集结完成了这项任务;各项任务都顺利的完成了,直到来到最难的不倒森林。这个游戏一共十人参加,随着个人手拿一根1.2m的塑料杆围成一个圆,用右手掌心抵住塑料杆一头,将塑料杆立在地上,在塑料杆不倒的情况下迅速向前移动,并用手抵住前面队友的塑料杆,一共成功10次完成任务,有一次任一同学塑料杆倒地重头再来。这项活动难度很大,每个人都要掌握好时机才能顺利抓住前人的塑料杆,问题是还不能出错。湿滑的水泥地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好几次都是成功了4、5次了又出现失误了;我都有点同情他们了,心底在期盼着赶快结束吧,赶紧让这个活动结束吧。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的脸上仍然没有一丝气馁,也没有一丝抱怨的情绪。有好几次都到完成了3次,第四次有同学没抓住,我想不用归零了吧,下次继续累计吧;可是培训师仍然一丝不苟,重新归零开始,我都觉得培训师有点不近人情了,那个时候能发挥出这个水准已经相当不错了,做人何必如此认真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不倒森林,我如释重负。 当他们顺利完成所有的项目后,满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的,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人的怜悯顺利的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今天这场比赛所有的人都是胜利者,培训师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职业操守,虽然当时他可以不必如此认真随时终止比赛;所有的队员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只要我们心连心、永不放弃一切都是可能的;我一直都沉浸在激动之中,这群可爱又可恨的学生们,到底让我说什么好了? 后来培训师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各队的队长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我最后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大致是关于职业精神的吧;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在暴雨之中那一群斗志高昂的同学们一次次的捡起塑料杆又重新开始下一次冲锋的画面。在困难险阻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不前,,,在数次失败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团队荣誉前他们勇猛向前,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 感谢这场暴雨,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帮同学;感谢这场暴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感谢这场暴雨,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7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誌謝(1)
huailu49 2009-8-19 08:01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离不开他人的提携和扶持,需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父母、亲友、师长……今天我要特别感谢与之交往过的一些默默无闻、为人作嫁的新闻出版界的老师们,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其中有些甚至从未谋面,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的一些曾经成熟或不成熟的观点和文字才有机会公诸于世,接受时间的检验。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曾经帮助过我出版过专著、发表过论文的老师们,他们是:曾尊固老师、朱原老师、黄德老师、李豫生老师、雷玉清老师、王自强先生、常瑾芬老师、黎难秋老师、张泰永老师、田文进老师、周森荣老师、王江老师、张兵一老师、钟东明先生、李若林老师、龙天老师、沙铭老师、李建英老师、陈益升老师、李弗兰老师、陆伯华老师、袁兰老师、刘名扬老师、汪名旵老师、徐超老师、许静老师、陈颖老师、高杰老师等,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有关出版机构中的一些不知其名的其他老师们,借科学网这一方宝地向他们送一份祝福,道一声平安! (排名不分先后;若有遗漏,还望海涵!)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3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開博感言
LEOLAND 2009-4-21 18:46
今日在此開博,心情稍有激動。 往日也有博客傍身,內容多為胡思亂寫,不足為外人道。近期一直思慮“改邪歸正”,故有另置新“家”的打算。遍尋夢想博園,以“科學網”為第一焦點。站內隱身拜讀群博多日,以餘細品慢嚼之功,享其學氛之氤氳,心中竊喜,引為同道,故此請賜一博,當日有成,甚為感激。 思想之利在於分享,共識之途全在交流。借此寶地,我自當再入課堂,學應學之“學”,練有用之“術”,享讀博之“樂”,議當議之“論”,以收“求新、求實、文明、和諧”之效。 是為開博感言。
个人分类: 未 分 类|2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生活
tarimriver 2009-2-25 21:50
科学与生活 参加科学网的博客大赛,从而成为科学网博客中的一员,与大师同行,赏大家风范,茅塞顿开!尤其是如何写SCI,如何写基金申请,感觉如同今天干渴的中原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本人虽然也申请到了一个基金,但那是6年奋战的结果,自己还没有能总结出一点像样的东西,而SCI文章也只是在较低水平刊物发了一两篇,像样的期刊总是以同样的理由拒绝:poor language. 希望能从科学网获得更多前进的能量! 科学网博客不仅对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而且对我的生活也有莫大的帮助。近一段时间以来,孩子有病,晚上发烧,白天哭闹,搅得心烦意乱。当把烦恼和问题放在科学网的博客,就有朋友热情指点,找到施焕中老师,他的讲解和指导使进来困扰心头的烦恼烟消云散,孩子的状况也越来越好。因此,行此博文,感谢科学网博客,感谢博友,更感谢施老师!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99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获得好成绩
wangdh 2009-2-10 14:48
我们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获得好成绩 (王德华) 今天收到了国家基金委的邮件,告知我们主持的重点项目于 2008 年底已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价等级为 A 。 这是个好消息,心情也实在高兴。忍不住看了邮件好几遍,愣神了许久。自然就回想起这 4 年来,我们研究组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这个成绩当然首先是归于我们研究组的各位研究生,归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归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归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归于他们的精诚团结。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我们几乎在每篇文章的致谢中都有感谢动物生理生态研究组全体成员对文稿的讨论和建议这句话,这不是空话、客套话,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研究组的每一位成员几乎对每篇论文初稿都有贡献,无论在实验设计、结果讨论、文稿修改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对于文稿的修改、校样的检查等更是必须的功课。我在进行项目结题验收会议上报告的最后,也是满怀敬意向我们研究组的全体成员(离开的和现在的)表示谢意! 内心里感谢国家基金委的支持,感谢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记得当年基金委设立了一个领域重点项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我们组的项目很幸运通过了专家的通讯评审,获得了参加二审报告答辩的机会。当时满怀信心,认真准备,没想到报告过于紧张,答辩失利。当时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好长一段时间才恢复。当年有 7 个候选项目参加答辩,最后 5 项获得支持;从藻类、昆虫到鱼类都有项目中标,唯独恒温动物没有项目中标。自以为从事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多年,还是有些优势的,最终败北而归。估计当时学生看到老师每天阴沉的脸,心情也好不到那里去。 可幸的是第二年基金委设立了自由申请重点项目。我们凭着较好的工作积累,在各位同行专家的支持下,又通过了通讯评审,幸运获得了报告答辩的机会。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几年是我们研究组科研工作进展最快的时期,研究生的素质和培养质量也是最佳时期。多位优秀的研究生为我们这个项目流了汗水和泪水,贡献了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这几年访问我们研究组的国外学者也是历史高峰,他们都对我们的研究生称赞不已,也惊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速度之快。 说实在的,国家基金委的重点项目是我们研究组真正走上安心科研的道路,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工作的阶段,可以真正敢做我们想做的工作的阶段,是我们研究组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和奠基石。这个基金也大大稳定和促进了啮齿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和队伍建设。衷心感谢国家基金委,感谢国内外相关专家。当然还要感谢动物研究所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条件保证。 (王德华 2009.2.9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058 次阅读|6 个评论
是不是真的要离开?
yangjingangel 2008-11-27 15:43
距离比赛的尾声是越来越近了,很多老师同学似乎都松了一口气,我也是,感觉轻松了很多。虽然是因为比赛才来到科学网,但是比赛过后是不是就真的要离开了?会有很多老师做这样的选择吧,尤其是在比赛的风口浪尖上的老师们。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但是请不要因对此地失望而离开,尤其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老师们,请不要带着失望感离开。能站在风口浪尖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人气很旺、知名度很高。 在这次比赛里,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学到了很多自己之前感兴趣而没学成或不感兴趣而怕学习的东西(比如天文,比如物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很多有学识的老师。如果你们离开那将是一种损失,无论对于科学网还是对于我们。 我是不会离开的了,但是也不会像比赛期间这样每天完成任务似的写文章,说实话,挺累的!有同学对我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像我,写东西就需要感觉,不是说写就写得出来的。比赛过后这里就完完全全是我的地盘了,不用担负某种责任,随性为之,想一天贴 N 篇还是 N 天贴一篇都没人管,牢骚文也好口水文也罢都由自己决定,啊 ~ 想到这里顿感轻松愉快! 今天是感恩节,之前似乎已经发表过感谢了。这次呢,特别要感谢下我的队友张晓昱跟李娟娟,虽然认识的时间很短,但是从比赛之初到现在,我有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还有要感谢下罗会仟老师跟王保忠老师,因为从他们的地盘里我学习到很多,他们的博客真的写的很棒,所以即使比赛结束,你们也要坚持更新哦~~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子小品贺佳节
jlpemail 2008-9-28 08:57
节日来临,为感谢编辑、博友、读友之厚爱, 携犬子演两小品。 赶时尚 儿子经常丢三落四,成双成对的东西总是落了单。 儿子的袜子一般是塞枕头底下,取出来多半成了单只的。长短、样式不一的袜子成了儿子的战利品。 看到袜子们的不幸遭遇,我挖苦说:乖儿子,你很时尚啊,袜子让你穿成这样! 秋凉之后,我骑自行车要带手套。很得意地搜出一双白纱手套。 刚戴上给儿子显摆,他就指出左手手套是半透明的,右手手套是不透明的,明显不是原配。 儿子问我:爸爸,手套你喜欢这样戴呀? 我笑着回答:你妈总笑话我老土,我这可是赶时尚啊! 转载儿子的加加堂博客 : 刘翔速度与姚明高度   爸爸和我同时开始洗脚,我已经倒洗脚水啦 , 爸爸还在搓左脚。他说我洗脚是刘翔跨栏的速度,统共不过十几秒。   爸爸最近声称在写论文,吭哧了八天 , 才敲了六百字。   我问爸爸 : 写论文很难吧 ?   高度地难,爸爸回答。 我说:你这是姚明高度呀 !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Roger 教授
wangyk 2008-4-4 13:48
感谢 Roger 教授 我与明尼苏达大学的 Roger 教授相识于 2002 年。当时,他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特邀回国参加 2002 年 6 月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的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教育发展战略论坛暨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 Roger 教授怀着一腔报国之心,开始了他频繁的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飞来飞去,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讲学计划。也是从 2002 年始,我开始与 Roger 教授(代表海外华人农业与食品生物工程师协会, AOCAFBE )联系,寻求合作创办国际英文刊的探索。 Roger 教授在南昌大学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把他在美国前沿的研究输送回国,帮助国内的研究与国际同步。 Roger 教授在明尼苏达大学担任食品与生物工艺系的系主任,每年科研经费数百万美元,因为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在他麾下有一个 40 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大部分是为国内培 养的 博士 和 博士后。为帮助国内科研工作者把科研成果传播到国际科学界,他发起和推动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合作创办国际英文刊,并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支付薪金让他的博士后承担创办英文刊的大量工作。 Roger 教授所做令人敬仰,值得称赞。从国家社会宏观层面,我们应该感谢 Roger 教授。 从我个人的角度, Roger 教授也很值得感谢。因为希望购买一些英文原著,但在国内难以买到,自然就希望找 Roger 教授帮忙。第一次是因为爱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读博士期间,因借图书馆的一本英文原著不知去向,只好求助 Roger 教授帮忙在美国购买带回。从美国买回所借的英文原著后,后来发现爱人凯 利斯 小姐( Ms Careless )当时在社科院图书馆借书时,办完借书手续后就走了,书却留在图书馆,馆员以为是读者送还的书就归架了。第二次是我希望购买一些有关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书籍,这次 Roger 教授又帮我购得四本并送到北京。两次购书花去 Roger 教授近 200 美元,他一分没收,全当他的捐赠和贡献了。且不论钱之多少, Roger 教授忙于科研、教学、管理、指导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还能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帮我办理购书者等琐细之事,实属不易,也难能可贵。我特别感谢 Roger 教授,不仅仅因为免费为我购书,更因他拳拳报国之心。 Roger 教授担任即将创刊的国际英文刊主编,期待国际英文刊在 Roger 教授的领导下快速成长,早日进入 SCI/EI 等国际知名检索体系,创立品牌,更好的为更多人服务。衷心的感谢 Roger 教授!我们会把更多更深的感谢留待将来。 附: Roger 教授购赠的有关英文论文写作原著书目 1 Robert A. Day .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6th Edition (Paperback). Greenwood Press, March 30, 2006. 2 Michael Alley. The Craft of Scientific Writing. 3r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1996. 3 Anne Stilman . Grammatically Correct: The Writer's Essential Guide to Punctuation, Spelling, Style, Usage and Grammar (Hardcover). Writer's Digest Books; 1 edition, August 1997. 4 Vernon Booth . Communicating in Science: Writing a Scientific Paper and Speaking at Scientific Meetings (2nd Edition) (Paperba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edition, April 30, 1993.
个人分类: 感恩的心|597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