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感谢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感谢

相关日志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关于物理学“经典电磁学实验”的评论
zlyang 2020-11-4 14:24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关于物理学“经典电磁学实验”的评论 2020-11-02 11:28,我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条目“ 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下贴出下面的评论: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代表的经典电磁理论可能只是个“近似”的理论。从 1946~2018 年的 SI “旧”安培定义就可以看出来。 很可能那些150多年前的经典电磁学实验不够精确、不够稳定,丢掉了可能高达“百分之几”的规律性(都是被当做“实验误差”舍弃了)。 当天下午(2020年11月02日 16:18,星期一) 不到 5 个小时 ,就收到《科学智慧火花》的 准予贴出 反馈: 感谢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 请教:不知道本博文的内容是否符合《科学网》博客的贴出要求? 假如不符合,恳请《科学网》博客编辑部给予指导:科学网博客的原则并不难理解;但是,在具体问题上,我有时候拿不准“边界”在哪里。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惭愧! 感谢并祝福《科学网》!给您们添麻烦了。 参考资料: 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2012-04-12,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科学网,2018-11-16,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千克” 国际单位制迎来重要变革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20020.shtm 这是国际单位制定义第一次独立于这些被定义单位的复现方式。也就是说,这些定义不会随着新复现方式的出现而过时。以安培为例,其旧定义是“两条间隔一定距离的导线间的电磁作用力”,这意味着电流需要采用一定的复现方式来定义。但是,随着约瑟夫森效应和量子化霍尔效应的出现,旧的定义方式过时了。而安培的新定义则只和一定时间内通过的电子数有关,并不涉及复现方式。 相关链接: 2020-9-11,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2020年问卷调查获奖纪念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0150.html 2019-06-25,俺在《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的帖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6809.html 2020-10-04,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0 个评论
[严肃内容] 感谢科学网!感谢刘老师!感谢张老师!
热度 1 zlyang 2020-10-6 21:51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感谢科学网!感谢刘老师!感谢张老师! 一、 感谢科学网! 给 贴出下述几个博文: (1) 2020-10-04,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2) 2020-10-02, 2019年 SI 的新“安培定义”,是对我2012年第二方案的细化 (3) 2020-10-05, 2012-04-13,《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0到1”原创 其中 2008~2012 年之间建议的 SI 新安培定义是费了脑筋的;增加 SI prefixes 就是一时感慨,不怎么费事。 不费事,也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如:30万,4万,190次: 1960年代,“中美两国都开展了抗疟研究。 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 ; 中国 在1967年组织了全国7省市开展了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究,先后 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 ,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 1969年,屠呦呦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从中 筛选出200多种 供筛选,最后找出了青蒿素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屠呦呦经历了 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 的。” 二、 感谢刘立老师!感谢张学文老师! 正如刘立老师指出的: 《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1到N”的 工作,不算“从0到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2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270.html 三、可能的意义 考虑这两件与SI相关的事情(新安培定义,增加 SI prefixes),可能属于“进入教材”量级的内容,所以,请大家给点建议吧! 为了中国人!“文化自信”、“原始创新”。 这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而是希望国际社会应给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公平。 真傻个人年事已高,这些都无所谓了。 2008年11月的南开大学《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会发言,应该进入官方记录吧?俺公开了两个重要观点:修改 SI 安培定义;***(吓死人,不敢在这里公开说出来)。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7-01-09,屠呦呦: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7-01/09/c_1120271942.htm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2015-10-05,屠呦呦自述:190次失败之后的成功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05/c70731-27664603.html 相关链接: 2020-10-05, 2012-04-13,《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0到1”原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270.html 2020-10-04,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2020-10-03, 2019年 SI 的新“安培定义”:我当初一些考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079.html 2020-10-02, 2019年 SI 的新“安培定义”,是对我2012年第二方案的细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2951.html 2012-04-19,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痛苦的人生|3061 次阅读|3 个评论
意外礼物
Mech 2020-9-30 22:57
有位近三十年前的学生要求加微信好友。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就同意了。原来只是表达一下他作为学生对教师的谢意。他是机 902 班学生。在 1991-1992 学年度的两个学期,我给他所在班级讲 110 学时的理论力学。在 1992-1993 学年第二学期,给机 901 和 2 两个班讲 50 学时机械振动。班导师我当过,但是不是给他的班,我不能肯定。我的记录是在 1991-1992 学年度给机 89 当过班导师。耐人寻味的是,我跟学生讲过许多话,让人记住的居然是“补考不算什么”。或许教师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说。 过去学生的致谢算是中秋节前的精神礼物吧!对任何礼物都觉得受之有愧,但还是挺开心。那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多少也是东瀛文明耳濡目染的结果。我也有很感激的教师,但并没有找上门表达我的感谢之情。这似乎更是华夏传统。 我与人交往比较少,对所有人尊重胜于关切。因此倾向于认为,留下深刻个人影响的学生是例外而非通例。因为罕见,所以贴出来留存。 以下是微信的全文 ( 括号中是我的答复 ) 。 您好,陈老师。几十年教学桃李满天下,您可能不记得名字,我描述一下我身高 180 ,体格魁梧类型,鞍山人,经常问您问题,您当时不仅是我们的理论力学和选修课振动力学的授课老师,还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兄长,所以我们当时谈的更多的是如何读好大学,快乐读书 ,我大学时成绩不好,勉强及格,偏偏理论力学考了九十几分 我们这届毕业生这些年偶尔会聚会,我总是跟同学提起您,有一次王立萍老师参加聚会提到您在上海,她又把您电话号码给了我,我这才冒昧地联系您 后排穿白领衣服的就是我,这是我们去年几个同学聚会时候的照片。 ( 真不记得了,抱歉 ) 是啊 这么多年了 我倒是对您印象很深。 ( 谢谢 ) ( 我不是班主任吧?好像当过班导师? ) 对 应该称作班导师 想着我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我 94 年毕业后在鞍钢工作三年,来到了日本,辜负了您和钢院老师们的期望,这些年没有从事与机械相关的工作,在日本居住 对您印象最深的是像大哥一样 跟我们谈心 说补考不算什么 , ( 挺好,开心就好 ) 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就是问候老师。 希望能在您方便时候,我们跟您在鞍山能聚聚,更希望来日本时候能见面。 我住在日本北海道札幌 期待您来旅游的时候能请您吃北海道特色料理。 ( 多谢多谢!后会有期!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2020年问卷调查获奖纪念品
热度 2 zlyang 2020-9-11 13:32
感谢 中科院《科学智慧 火花 》2020年问卷调查获奖 纪念品 《“科学智慧火花”栏目2020年问卷调查获奖网友名单公布》 http://idea.cas.cn/staticdoc.action?docid=75533 今天上午收到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2020年问卷调查获奖》的纪念品,一个电脑包。 至于是不是电脑包,俺也不懂。反正是个黑色的背包。 (0)《火花》的截图。 (1)老卡片机拍摄。下同。 (2) (3) 黑色的背包正面。 (4) 黑色的背包反面。 感谢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 低风速风机设计的新建议: 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定律”,降低叶片等的机械转动惯量,增大叶片面积,等,是改进低风速风机设计的新思路。 该更具体的新思路,是不是世界范围的“0到1”原创? 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相关链接: 科学智慧火花,2019-12-13,低风速风机:“变形”叶片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72032 科学智慧火花,2020-03-04,仿生:提高风机叶片性能的一些设想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73425 科学智慧火花,2016-02-24,计及风力发电机机械惯性的更精确“风速-功率”关系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5013 我们尚未见到采用本文思路的他人研究。为保证我们(代表我国研究人员)在该问题研究上的“原创”优先权,特贴出本文。尽管我们不能保证这点。因为我们只能用汉语、英语查询相关资料。没有能力知道汉语和英语以外的语言是否有相关的公开报道。 2019-12-30,为了我的国(2019献计:低风速风机叶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051.html 2020-03-03,趋同进化:再谈低风速风机的叶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1594.html 2019-06-25,俺在《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的帖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6809.html 2020-01-13,风力发电机机械惯性的作用(张玺硕士学位论文,20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056.html 2015年12月张玺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冬季风、夏季风性质差异对风电预测的影响》,第5.5节“风力发电机机械惯性的影响及风电功率预测的提高”已经从原理上基本上说清楚了。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641 次阅读|5 个评论
感谢你!我的台式计算机
热度 2 zlyang 2020-5-23 14:15
感谢你!我的台式计算机 2020-03-08 ,星期日 ,深夜 21:20~23:10 ,你更新得我精神崩溃。 4天之后, 2020-03-12 ,星期四,深夜 22 :30 。你两声怪吼! 可是, 毕竟没有出现明显的毛病! 我活到了今天。 感谢你! 我的台式计算机。 相关链接: 2020-03-08,那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406.html 2020-03-12,那两声怪吼(台式机,深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258.html 静静的顿河,俄罗斯出新电视剧了。2015年11月29日。 Тихий дон http://tihiydon.tv/#main http://tihiydon.tv/i/screens/screen-22.JPG 导演谢尔盖·乌苏里亚克(Sergei Ursulyak):“法国人拍摄了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40次,因为他们想了解自己的历史轨迹。我们有一个静静的顿河,我们必须代代相传。” (1) (2) (3) (4) (5) (6) (7)只有静静的顿河仍然是人类忙碌生活的永恒见证和参与者...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341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湖北的 “老家”到北京“新家”的感受—— 来自一位湖北返京人员的自述
litianlei818 2020-4-4 08:35
我叫李天磊,居住太平街 20 号旁门 3 号楼 4 单元 603 ,现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我是一名湖北人,我们一家人在 2020 年 1 月 20 日回到湖北老家至今,已经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正是在这段时间全国人民都一直为抗击新冠肺炎而战斗。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为了不让病毒扩散,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首先封城,紧接着是湖北封省和全国团结一致抵抗新冠病毒。在疫情的初期,当我们内心充斥着对于疫情的极度恐慌、紧张不安的时候,我们就收到了来自远在北京社区的问候。随着疫情防控的变化,是你们在第一时间将社区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小区居民。是你们在千里之外的电话中耐心的给我们介绍“京心相助”和北京的防控要求,特别感谢社区闫妍主任的对我们持续关心。 3 月 25 日,在看到第一批滞留湖北人员顺利返京的消息后,我就收到了社区的电话,详细向我们介绍了返京申请程序和要求。特别是在隔离政策方面,特别感谢社区闫主任对我们的帮助。由于我们两个人都是事业单位工作,收入不高,集中隔离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同时我爱人这边也是因为身体不太好,特别是小孩子也是因为疫情不能回北京,所以她心情一直都不太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社区闫主任在了解我们的情况和困难后,就积极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将我们的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积极帮我们争取居家隔离。 3 月 28 日,当我们和很多等待返京的湖北老乡一样都在为隔离的不确定而苦恼的时候,是社区工作者在积极帮我们协调解决困难。在收到国铁集团的车票确认短信的那一刻,我们已经提前收到了社区闫主任的居家隔离通知,记得是您在电话中叮嘱我们“如果车票确定下来,就赶紧告诉我们,我们好安排你返京后的社区隔离工作”,是社区辛勤的工作者们在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是你们周到体贴的工作让我们在没有任何顾虑中高高兴兴的返回北京。 3 月 29 日,我们顺利搭乘上返回北京的专列( G4822 )。我们再次收到社区闫主任的电话,告诉我们在北京西客站西城区对于湖北返京人员的接待流程,叮嘱我们路上注意防护。中午 12:08 从天门南出发,我们到达北京西客站的时间已经是晚上 17:46 。在西客站迎接我们的是每一个区的接待志愿者,开发区、密云、房山、通州、昌平区、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显目的指示牌一字排开迎接着我们这些新北京人。在西城区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被编排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井然有序的排队乘坐大巴车到广安体育馆。我们跟随志愿者进入体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体育馆大屏幕上显目的八个大字“西城区欢迎您回家”,在那一刻心里有些莫名的情绪被触动,看到体育馆里面很多湖北老乡都拿出手机拍下那让人触动的“西城欢迎您回家”时,我也将那一幕拍下发给我的父亲,随便给家里报了个平安。在这里,我们按照街道进行统计,进行了体温检测和信息采集。当时有一位女士体温检测有些偏高( 37.1 o C ),当然也是在正常范围,但是工作人员进行多次核实,并交换其他组的额温枪进行再三核实,而且志愿者还在一直安慰她不要紧张,告诉她“我们可以休息一会再进行检测”。在那一刻好像整个体育馆的气氛一下凝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内心中开始有些紧张和不安。最后工作者对她的情况进行详细采集,并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复查之后,才确认放行。同时,还向我们再坐的等待检测人员进行了解释,说明了可能是由于过分紧张造成的一过性体温稍微偏高,但是都是在正常范围,请大家不要担心。 晚上 19:30 ,在完成所有信息登记和健康状况确认后我们再次乘上开往各个小区的巴士。当我们达到社区门口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已经早早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 ,他们还特意为我们制作了一个欢迎回家的小牌子,特别让人感动。社区工作人员帮我们进行了行李的消毒,并给我们准备了 84 消毒液、垃圾袋和居家隔离指南等爱心包,同时给我们介绍了疫情期居家隔离注意事项,生活用品代购、垃圾处理及社区服务内容。在和社区工作者签署了居家隔离承诺书后,并将我们一直送到家门口。 接下来, 我们将进行 14 天的居家隔离,感谢为我们忙碌的每一位。事无巨细,完全无死角覆盖了我们所有担心的问题和顾虑,特别感谢你们精心的准备和周到的照顾 。从湖北“老家”到北京的“新家”,家的温暖绵延在 1286.5 公里的返京之路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再次感谢你们为我们所做的默默付出,虽然我们都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您给了我们这些返京人员家人般的呵护。 ——致敬天桥街道太平街社区工作者
2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疫备课日记] 01 遇上好人了!
热度 1 zlyang 2020-2-12 16:21
01 遇上好人了! 还是好几位呢!感谢您们! L、L、L、W、Y、Z等等。好人们是不在意这顺序的。 其实这个顺序是按照汉语拼音的字典序(dictionary order,lexicographic order),类似“按姓氏笔画排序 in the order of the number of strokes in the surnames”。 爱真理、学科学、用逻辑。Love truth, learn science, use logic。 相关链接: 2020-02-11,无图有真相:牛顿苹果树上现在还有10多颗苹果!(第二代,天津大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012.html 2020-02-10, “旧人类”已经适应不了今天的科技发展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7871.html 2020-02-09, 核心课程的教材配套系列资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773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069 次阅读|9 个评论
嗨皮
tjzhangmath 2019-12-19 17:18
感谢许多善良之人的帮助和支持 !!爱人的工作调动很顺利,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归于正常! 突然理解了那个很鸡汤的词语——岁月静好!! 一地鸡毛的生活确实不适合读书、看论文,尤其我这种资质、素质一般般的同志 。毕业两年多的日子有点荒废了 ,除了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流逝的这段日子,好像都木有更好的词汇了。 不过,还是有许多值得铭记的东西(有点八卦,有点鸡汤哦 ): (1)“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本本分分、善善良良、真真诚诚、坦坦荡荡做人尤其关键,至少能保证我们和我们的生活不会偏差太远 ! (2)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沉浸在书本和文献中,撰写论文,发表文章只是个美丽的假想!当然也千万不要幻想别人能帮助您,一是因为你是个土怂,别人不知道怎样帮你;二是因为你是个土怂,别人没理由帮你 。 (3)文献阅读是一种以“输出”为目的阅读方式!这就是说,我以后的阅读一定要精细、精心,读懂、读透,操之过急不可取。尤其像我这种文献阅读量严重缺乏的筒纸,欲速则真的不达啊 ! (4)对于专著,我们可能真的需要循环往复的阅读(兰州理工杨胜良教授如是说)。以我的脑容量,一遍就想读懂的想法有点幼稚和可笑 ,毕竟那是学术大牛几十年科研的积累。 不要扯犊子了,看论文吧 !
1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合办水安全会议圆满结束,深深感谢你们!
热度 1 jiasf 2019-9-21 02:01
中美合办的国际水安全专门会议(9月16-18),包括9月19日个别外宾参加的永定河生态治理考察活动,都顺利结束了。作为大会的具体组织者,甚感欣慰! 美国水资源协会一直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美国水资源协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国际水资源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的著名华人水科学家周文德教授,为中美之间的水科学技术交流提供了渊源。 美国水资源协会曾经在2013年北京市水利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50周年院庆时与该院合办了一次大城市水安全国际研讨会。当时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盛祝平教授和我都是研讨会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参与了当时的交流活动。 2017年,盛教授和我谈起美国水资源协会还想跟中国合办国际会议,我也觉得加强中美水科学交流很有意义,就同意一起大力推动。2017年没有来得及准备,2018年决定继续推动。2018年10月,美国水资源协会当时的专职副主席 Kenneth D. Reid先生专程来北京商议合办会议的事情,决定了美国水资源协会与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合办国际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和相关事宜,同时决定他那边正式向美国水资源协会董事会、我这边向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军院士报告合办会议的申请手续。 在夏军院士和美国水资源协会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1月会议计划得到双方的正式批准。于是我们成立会议工作组,开始会议的具体筹办工作。 因为错过了申请国际会议资助的时间,按照夏院士节俭办会的精神,我们把会议举办地定在了地理所,虽然地理所的会议室也要交费,但还是比外面会议中心便宜了很多。他还亲自指定了少数几个中方机构作为大会的合办者,不想兴师动众弄很多机构和人员挂名。 因为会场选在地理所节省了大量会场费用,因为有几个合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因为一些参加者缴纳了一些注册费,加上我本人研究项目的支持,这次会议终于克服了没有经费的困难,得以如期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开会的时间是两天半,共有3次全会和28个专场,大会有来自13个国家、57个研究机构与组织的180多人参加,共有7场大会报告、88不同水安全主题分会场报告和23个海报展示。会议之后到南水北调中线终端团结湖管理处参观。 从得到的反馈来看,会议的主办者、参与者普遍比较满意,尤其是美国水资源协会的现任主席、两位前任主席评价甚高,表达了想继续合作、以后定期合办国际会议的意愿!从我自己的感受而言,在中美关系出现麻烦的大背景下,能举办这次中美合办的国际水安全专门会议很不容易,也特别有意义,很高兴终于顺利办成了! 作为大会的发起者之一、大会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当地组委会负责人,我要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军院士和美国水资源协会董事会的英明决策和全力支持,感谢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循环与相关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河海大学等合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地理所提供会议场地和会场服务!感谢每一位参会者的积极贡献!感谢美国水资源协会的工作人员在大会注册、议程安排等方面的辛勤劳动!感谢水循环实验室的学生们为本次会议的注册、会场服务等工作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实验室的刘诗平等人提供的大力帮助!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老朋友、大会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盛祝平教授在这次会议发起、申办、操办过程中所发挥的英明领导作用、无比热诚耐心的工作精神和事无巨细的繁重操劳!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当地组委会的团队成员的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你们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让我震惊,让我感动,让我赞美!谢谢你们——吕爱锋,乔云峰,陈庆美,柳文华,朱文彬!
个人分类: 活动|3189 次阅读|2 个评论
“真傻”生到了好时代!
热度 6 zlyang 2019-6-28 13:38
“真傻”生到了好时代! 善良的谢力教授 善良的谢力教授 2019-06-27专门为俺写了博文《 求真生错了时代 》。真傻感激不尽啊!感激不尽!! 俺不认为“生错了时代”,恰恰相反:“真傻”生到了好时代! (1)这些观点都贴出来了,将会融化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后人可以较为方便找到它们。无论对错,肯定是一种观点。有些可能具有极高、很高、较高的原创性,当然,也有些具有并不高的原创性。实际上,有些观点完全有可能被证明是不恰当的。 (2)《科学网》、《科学智慧火花》、《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都是值得俺感谢的学术网站。 (3)多数观点现在不被主流广泛接受,本身就是好事! 这或许正是俺成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一样人士的直接证据之一。 后人将“言必称中国”。假如有这样的“文化自信”的话,请《科学网》公开保留本博文。200年后,再来评论本文吧! (4)“做这样的研究,苦尽甘不来呀。” 其实,“苦”才是最大的“甘”! 贾伟老师2013年的《味道》里对味道“瞬间”感受、“日久生情”的感受,已经被李江老师2018年《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以及华春雷老师2019年的《自然发文揭开大科学背后的沉重真相》采用大数据的研究证实。 其实这在人历史上是常态:1962年伟人的“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2012年的Zenas Axiom: Top Journals do not publish Top Resul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文双春老师2019-06-08的精选博文说《不是你牛,只是评价规则向着你》。 认真执行破除“四唯”,是我国科技兴旺发达的主要途径。居里夫人缺少科研经费,靠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Marie Mattingly Meloney)募捐来购买一克镭。到底谁可耻? 2016年NATURE的《Peer review: Troubled from the start》里说:The referee system has broken down and become an obstacle to scientific progress.同行评议出现故障,已经成为阻碍科学进步的障碍。1892 A paper surfaces that was rejected by a Royal Society referee in 1845, outlining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more than a decade before James Clerk Maxwell’s famous paper. Might referee systems be fundamentally flawed? 1845年,一篇和麦克斯韦著名的气体动力学论文类似的稿件,被皇家学会拒绝发表。 1859年才由J.C.麦克斯韦发表。 《物理评论》当然也发表过错误文章,也犯过由于审稿人知识所限对重要文章拒稿的错误,最有名的事例是20 世纪60 年代初,当时的主编Goudsmit 拒绝 Maiman 关于激光的文章。 (6)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继续写了。 感谢您的批评和补充! 相关链接: 亚里士多德_百度百科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A%E9%87%8C%E5%A3%AB%E5%A4%9A%E5%BE%B7/26769?fr=aladdin 贾伟,2013-11-11,味道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740753.html 一个人当着众人的面喝上一小口饮料,给出的感受与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悠闲地喝上一罐饮料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前者给出的是“瞬间”感受,甜度高的饮料(像百事可乐)多半会胜出。瞬间尝试的话,百事可乐的柠檬味的口感也略微胜过可口可乐的香草-葡萄味的口感。但越往下喝,这种瞬间口感上的优势就越少,也就是说可口可乐的口感是后发制人的,它的胜出机制走的是“长线”。事实上很多老品牌的酒、烟、甚至饭店里的菜肴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道理是一样的,不是“一见钟情”式地赢在第一口感,而是“日久生情”、历久弥香。 李江,2018-05-28,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16106.html 基于短期时间窗口的科学评价指标不但没有鼓励创新、促进科学原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科学创新。追求短期效益的评价方式有可能蒙蔽科学政策的双眼,最终削弱科技发展的潜力。 文双春,2019-06-08, 不是你牛,只是评价规则向着你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83752.html 2018-08-19, 美国记者 麦隆内夫人 Marie Mattingly Meloney 的照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043.html 2019-04-13,Zenas 公理的一般形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73105.html 李江,2017-06-17, 学术评价中,勿被定量指标蒙蔽双眼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61303.html 如上图所示,在发表之后的前3年,高创新性论文成为前1%的高被引论文的可能性低于低创新性论文,3年之后实现赶超,发表15年后,比低创新性论文高将近60%。同时,高创新性论文也倾向于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目前依赖短期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将大大低估这些具有更高的、更长期的影响力的研究。 孙学军,2016-04-20,论文评审演变史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71370.html Troubled from the start ,作者: Csiszar, Alex,NATURE 卷: 532 期: 7599 页: 306-308 出版年: APR 21 2016 https://www.nature.com/news/peer-review-troubled-from-the-start-1.19763 2015-09-04, 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 (搜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1841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69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6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6809.html 看看!热门第一了!绝对是“生到了好时代”?
2926 次阅读|17 个评论
祝贺博文阅读过600万
热度 4 张海霞 2019-5-30 20:51
亲爱的朋友们, 真的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这封公开信竟然上了国内外的热搜榜,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真是经此一役,终生难忘!在此我深表感谢,谢谢大家各位网友的支持和鼓励!也特别记下这个日子:2019年5月30日,博客冲过了600万的阅读量大关! 我相信IEEE的这次事件对大家也多少都有一些的影响,在此请大家冷静、独立、自主、深入地思考问题,不要受我或者其他人观点的影响,做出自己的判断,将自己的事情做好,科研上做扎实出重要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我们发展的硬道理! 最后,再次特别感谢大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我自己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会及时跟大家汇报。 祝好! 张海霞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95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请教] “能登金刚”的“生神”是什么意思?
热度 1 zlyang 2019-5-26 23:20
“能登金刚”的“生神”是什么意思? 日本电影《追捕》(君よ、愤怒の河を渉れ,君啊,渡过愤怒的河吧)里, 值班室老人 告诉杜丘: “……地址,是在奥能登半岛上有个地方,叫 能登金刚生神 。” 杜丘 :“ 能登金刚的生神 。” 一、奥能登半岛,日本国真有。“能登金刚”,也真有! (1.1)网 页《你没有见过的日本北陆14处绝景!》 http://www.sohu.com/a/229017776_160890 里介绍说: 能登金剛【石川県】 能登金刚作为能登半岛的名胜地, 由于岩礁之美一点也不逊色于朝鲜半岛的金刚山 ,故被命名为“能登金刚”。 (1.2)网页《日本旅游》,能登金刚 http://rbly.cn/spots/detail/1405/ 能登金刚是能登半岛的名胜地,是指自福浦港到关野鼻的约30千米的海岸线。1968年,指定能登半岛国定公园时, 由于岩礁之美一点也不逊色于朝鲜半岛的金刚山,故被命名为“能登金刚”。 严门、关野鼻、机具岩、义经一太刀岩、YASENO断崖、增穗浦海岸等值的一看的景致颇多。作为可看到由日本海的侵蚀形成的断崖绝壁的景点颇有名气。 所以,还剩“生神”,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奥秘? 二、 生神(うるかみ),还真有这个名词: (2.1)网页《能登金剛・機具岩》 https://zh-tw.zekkeijapan.com/spot/index/315/ 在JR七尾線「羽咋站」搭乘北鐵能登巴士往富來行方向,於「生神」下車後,再徒歩約5分鐘 (2.2)网页《能登金剛(生神)》 https://blog.goo.ne.jp/fusha1129/e/8cb1d305a2ebf76d77010944f1508d61 志賀町生神(うるかみ)から西海を望む。 (2.3)网页《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の解説,のとこんごう【能登金剛】》 https://kotobank.jp/word/%E8%83%BD%E7%99%BB%E9%87%91%E5%89%9B-112299#E4.B8.96.E7.95.8C.E5.A4.A7.E7.99.BE.E7.A7.91.E4.BA.8B.E5.85.B8.20.E7.AC.AC.EF.BC.92.E7.89.88 生神(うるかみ)付近には能登二見とよばれる奇景がある。 (2.4)网页《精選版 日本国語大辞典の解説,いき‐\がみ【生神】》 https://kotobank.jp/word/%E7%94%9F%E7%A5%9E-2005299 〘名〙 ① =いきがみさま(生神様)② ※二人むく助(1891)〈尾崎紅葉〉三「好運\の生神(イキガミ)椋助大明神と崇められむ」 ② 人をこの世に引き止めようとする神。⇔死神(しにがみ)。 ※雑俳・水加減(1817)「夜が明て・生神のつく二人連」 (2.5)网页《精選版 日本国語大辞典の解説,いきがみ‐\さま【生神様】》 https://kotobank.jp/word/%E7%94%9F%E7%A5%9E%E6%A7%98-2005300#E7.B2.BE.E9.81.B8.E7.89.88.20.E6.97.A5.E6.9C.AC.E5.9B.BD.E8.AA.9E.E5.A4.A7.E8.BE.9E.E5.85.B8 〘名〙 ① 生きている神。人の形で現われている神。教祖を指すことが多い。 ※良人の自白(1904‐\6)〈木下尚江〉前「活神様(イキガミサマ)が御通りになるのに」 ② 徳の高い人、すぐれた人を生前にあがめていう言葉。いきぼとけ。 ※星座(1922)〈有島武郎〉「今ぢゃお前水田にかけては、北海道切っての生神様だ」 三、 总之,不懂日本语。特此请教 “生神(うるかみ)” 是: (1)死神? (2)生吃的味道好极了? (3)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就是一个地名?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能登金刚 | 日本旅游.cn:http://rbly.cn/spots/detail/1405/
14093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评论:正负电子对在磁场中可能不是完全对称的镜像轨迹
热度 5 zlyang 2019-4-22 23:18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贴出评论: 正 负电子 对 在 磁场 中可能 不 是完全 对称 的镜像 轨迹 2019-04-19 18:28,我在《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的帖子《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下填写了一条评论,当晚就给贴出来。肯定不到5小时!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该 评论如下: 《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如果某些磁场依赖坐标系,则该磁场中的“正负电子对 positron-electron pair”的运动轨迹应该有一定的差异,不是完全对称的镜像轨迹。 1932年,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1905-1991)与内德梅耶(Seth Neddermeyer,1907-1988)拍摄到的强磁场云室(云雾室,cloud chamber)中宇宙射线产生的“正负电子对”轨迹,的确不是完全对称的。 如果某些磁场依赖坐标系,则毕奥-萨伐定律(Biot-Savart law)、安培力定律(Ampère's force law)和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中的磁感应强度等、速度、电流,其含义到底是什么? 毕奥-萨伐定律(Biot-Savart law)中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该“正负电子对”轨迹图片,请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0-04-15 ,云雾室 http://www.ihep.cas.cn/kxcb/kpcg/lztcq/201004/t20100415_2823066.html Encyclop?dia Britannica, Positron, subatomic particle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positron https://www.britannica.com/media/full/topic/471904/3048 The Early Universe, Toward the Beginning of Time In the early universe, matter and anti-matter were being created equally out of the radiation pair production https://pages.uoregon.edu/jimbrau/BrauImNew/Chap27/7th/AT_7e_Figure_27_02c.jpg 《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给我贴出的观点: 2011-08-30,“P对NP”难题研究的形转换新思路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9402 2012-04-12,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2015-05-25,未来的两大安全能源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35616 2016-02-24,计及风力发电机机械惯性的更精确“风速-功率”关系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5013 2018-06-22,慎用“机器学习中的数据预处理:缩放和中心化”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63578 相关链接: 2017-02-19,感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重建电磁理论的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36613.html 2015-12-19,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某些 NPI 可能是处在相变边界的 NPC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568.html 2016-10-02,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丘奇-图灵论题(Church-Turing Thesis),可能误导了 “P vs NP” 的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644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基础数学-逻辑-物理|45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香港大学化学学科处于世界前十强!
jldxwsj2000 2018-12-29 18:59
2018 应邀参加香港大学第200届学位颁授典礼, 再次感谢—香港大学的友情 支持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1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慎用“机器学习中的数据预处理…
热度 2 zlyang 2018-8-31 16:47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慎用“机器学习中的数据预处理:缩放和中心化”》 2018-06-21 提交的《慎用“机器学习中的数据预处理:缩放和中心化”》,今天被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来了。 《慎用“机器学习中的数据预处理:缩放和中心化”》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63578 核心观点: 其中“( 3 )非线性系统的全局分析,可能会引起明显的偏差。”可能说的重了点。修改为“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偏差。”或许更合适?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053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们到底应该感谢什么?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8-8-3 07:07
我们到底应该感谢什么? 蒋继平 2018年8月3日 近来国内的一些媒体对一位高中生写的【感谢贫穷】一文议论纷纷,科学网的一些读者也加入了这个热评的潮流中, 有好几位博主谈论了这个话题。 有的人觉得应该感谢贫穷, 另一些人觉得贫穷不应该是用来感谢的东西。我仔细地读了这些文章, 觉得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 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造成了各自的认知不一样的结果。 我本人是一个经历过贫穷的人, 我深知贫穷对我人生产生的影响。实事求是地来说, 贫穷对我人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远比正面影响多得多。要说贫穷给我带来的好处, 唯一可以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就是它磨练了我经受苦难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从积极的心态来说, 这点还是值得感谢的。 世界是一个对映体, 有利必有弊,祸中有福, 福中有祸, 相辅相成。 所以,我们如果带着积极的心态看待世事,不管是祸是福, 都可以作为感谢的机遇。 我现在因为生活的处境比较理想, 心态很不错, 所以, 看待世界的心情比较积极正面, 因而, 我现在总是生活在感恩之中。 问题是, 我们到底应该感谢什么, 这是我文章的标题, 也是本文的要点。 我不知道读者们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在此, 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认知。 首先, 我感谢上帝。 感谢上帝创造了天地。 天地是生存之本。 这点就不多说了。 其次, 我感谢神灵, 尤其是观音菩萨。 她让我作为人来到这个世界。 然后, 我感谢父母, 他们生下了我, 并且辛辛苦苦地把我抚养成人。 再者,我感谢学校老师的教育, 同学的情谊。 还有, 我感谢亲人和朋友们的关怀和照应。 接下来, 我感谢生活中的各种磨难。 这些磨难包括敌对份子和竞争对手给我的挑战,贫穷造成的生活艰难和伤病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这些磨难增加我的知识, 提升我的应对能力,磨练我的意志力。 所以,这些磨难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经历财富。 最后, 我要感谢给我提供工作的公司, 我的上级, 同事和下属。工作场所是我施展知识才能的舞台, 是我建立友情的基地, 是我养家糊口的保障。 最最后, 我要感谢自己。 感谢自己的善良正直, 忠厚老实,忍受苦难的毅力,奋发图强的心智, 开朗随和的个性,宽容待人的心胸和乐意承担责任的气度。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255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绝对不会感谢贫穷
热度 44 zywsict 2018-7-30 07:50
最近朋友圈里面流传文章“ 感谢贫穷!707分考入北大,她的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 ”,正常情况下我对这种标题党的新闻不感冒,因为像吓尿了、惊呆了、感动无数网友、看哭所有人等标题党的新闻往往都是媒体为了吸睛而刻意为之,看了的结果既不感动,也不吃惊,无异于浪费时间。但这次之所以看了该新闻,原因就是因为“感谢贫穷”这几个字;这年头居然还有人感谢贫穷,着实让人吃惊。 看了该新闻,发现 王心仪 同学的事例确实是一件非常励志的故事,媒体为她树立典型无可厚非,也可能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但刻意突出“感谢贫穷”,这就让人非常反感。王心仪同学在高考中是取得了成功,但她却强调“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这让绝大多数不成功的寒门子弟情何以堪?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因为贫穷辍学,因为贫穷必须过早的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承担本来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所应承担的责任。 再说,每年都有很多高考状元,而这些高考状元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王同学应该和其他高考状元一样,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拼搏,感谢父母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刻意去感谢贫穷。 我也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当然高考我考的很差,工作之后也混得很差,但作为来自农村的寒门子弟,我绝对不会感谢贫穷。原因如下: 第一, 贫穷限制了视野、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第二, 贫穷限制了你的思维。 第三, 贫穷限制了你的创造力。 第四, 贫穷限制了你的发展空间。 最后,感谢贫穷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如果需要感谢贫穷,那为什么国家还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开展扶贫工作?感谢贫穷,不仅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而且可能会促使“我贫穷,我自豪”观念的形成,这是百害而无一利。
个人分类: 精选|25340 次阅读|100 个评论
春风化雨,妙手回春
qianlivan 2018-7-17 10:45
本来这个标题应该写在锦旗上,送给刘京伟大夫的。但是我和爱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写一段文字表示对刘大夫的感谢吧。 我女儿是去年秋天出生的。生下来不久,她妈妈就发现她的头老往一边偏,脖子上还有个包。几大医院跑了一遍,说是小儿斜颈,后来咨询某陪诊公众号的时候,接线员告诉我们可以去找刘大夫看,他是祖传治疗小儿斜颈的。我们感觉看到了光明,然后就带女儿去了。 我们去的时候刘大夫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找他看病的小朋友很多。很多在别的医院看不好的小朋友也到这里来。整个中医按摩科,就刘大夫诊室最热闹,小孩儿、家长,经常挤得水泄不通。刘大夫人很和气,也为人着想,总是让我们尽可能少花钱。治疗的过程不短,前后超过半年,有可能没治好刘大夫就退休了。刘大夫让我们安心,他一定会负责把小朋友们治好。到今年一月底,刘大夫退休了,用自己家的房子开了诊所,原先在刘大夫这里看病的小病友们就到他家里接着看。小朋友们陆续毕业(治好了),锦旗也越来越多,挂满了诊室的墙。 上个月,我女儿也毕业了。我写下这段文字表达对刘大夫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要以刘大夫为榜样,认真工作、热心对人。刘大夫,谢谢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子与师生,感恩与感谢
热度 7 wangdh 2018-6-24 09:08
父子与师生,感恩与感谢 王德华 这个月的第三个周日( 2018 年 6 月 17 日)是父亲节。前些年,每到这个节日我都会写几句话,算是跟已经远去的父亲聊聊天,也是借机对父亲的思念。父母对孩子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孩子当孝敬和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随着年龄见长,自己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些思考。我想起感恩与感谢这两个词,有点小思考。 作为儿子的我,理应感恩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感恩他们留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无形的和有形的。这份恩,是一份情,我却无法报答。这份恩,是一份债,我也无力偿还。随着父母的远去,这份情债压在心底里一年比一年重。有时候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借助泪水来缓解。父母之恩情,没有备份,也无法备份,甚至珍贵得不能收藏,只能在心疼中回忆,只能在泪眼中感受。 作为父亲的我,却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要求,而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孩子给了我成为一个父亲的机会,享受到一个父亲的快乐和满足,体会到一个父亲的各种味道,这味道不论是甜的,还是苦的,都是那么得浓烈。感谢孩子给了我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成长机会。感谢孩子幼年、少年和青年时的陪伴,感谢孩子成年后带给我的各种满足。这也是一份情,也是一份债。但这份情,是欢悦的。这份债,是自己犯下的,好在偿还方式是可以协商的,甚至还可以赖帐。 心目中最公正的上苍却往往喜欢捉弄人。当终于明白了作为儿女的地位和责任时,父母已经老了,或者远去了。当终于明白父母的责任、感悟到作为父母的含义时,儿女已经长大去远行了。 于是想到师生关系。古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今天看来已不合时宜。虽然师生关系与父子关系不同,但道理还是相似的。 作为学生,我会感恩我的老师们,感恩他们对我的教育、关怀和支持,感恩他们对我的鼓励、帮助和扶持。 作为老师,我则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他们带给我的快乐,感谢他们对我的陪伴,感谢他们在学术上带给我的荣誉。 师生是一种缘,也是一种情,这份情有浓有淡,也有欢悦。 师生之间没有债,只有情。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57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向中陕核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学界同仁的支持与声援!
热度 10 Hongbolu 2018-1-16 12:35
在张董事长和中陕核领导集体的努力之下,中国石油大学(乙方)所承担的中陕核工业集团(甲方)委托的两个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经费终于全部到位了。我代表乙方向贵公司表示感谢。通过这次事的件处理,中陕核用行动消除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重视声誉! 自从 2017 年 12 月 15 日我在科学网上发布公开信后,中陕核领导立即采取行动,在张董事长的督促之下,王总、谭总、肖部长等人周末都没休息,积极打电话与我们沟通,承诺一周内第一批经费到位,希望尽量降低不良影响 。 第二、齐心协力! 这 次中陕核高层领导和中层具体办事领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是想办法减少中陕核的负面影响,给人的感觉是: 齐心协力办实事 。 第三、高效圆满! 从 12 月 16 日甲方主动打电话承诺开始,大约一周后第一笔拨款到位。然后乙方开具发票返回,甲方检查乙方各种原始数据材料和最终印刷报告,然后将剩余款项完全拨出,整个过程不足一个月。很难想象拖了三年的问题在一个月内解决,而且比较圆满,不留后遗症 。 鉴于 上述三点,我对中陕核领导最近一个月来的努力表示赞赏和感谢 !祝中陕核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 需要补充的是,中陕核很多员工工作认真而且乐于助人,让乙方很感动。如:地调院负责检查资料的冯女士,在资料格式、要求标准等方面严格把关但也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使得我们高质量地完成实际材料的提交工作。还有杨帅博士为我们保管遥感图片...很多人我可能都记不住名字,但给我们的帮助却铭记在心... 野外施工期间甲方还有很多有经验的一线地质队员(如:陈工、张工等)积极与我们交流业务,探讨地质问题,促进了双方的友谊...... 同时,我也借助科学网平台,对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声援表示诚挚的谢意!下一步,我将利用科学网的平台继续做好地学科普,为科学网的繁荣和健康发展添赞! 2018.01.16于黄岛 附:承担中陕核项目已经完成的相关论文: 吕洪波, 苏德辰,章雨旭,冯雪东,李春旺 . 2017. 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地质论评, 63 ( 4 ): 911 — 926. 吕洪波 ,章雨旭,张海春,冯雪东,秦贝贝,陈康力,郑大燃,李莎,张琦,董晓朋,唐轲,朱桂繁 . 2016.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西北缘一典型入湖三角洲剖面露头简介—测老庙坳陷地质研究和实习基地典型露头之二。地质论评, 62 ( 1 ): 229 — 234. 吕洪波 ,章雨旭,张海春,董晓朋,冯雪东,唐轲,朱桂繁,郑大燃,李莎,张琦 . 2015.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南缘典型火山通道简介—测老庙坳陷地质研究和实习基地典型露头之一。地质论评, 61 ( 6 ): 1429 — 1433. 冯雪东, 吕洪波 ,张海春,章雨旭,董晓朋,唐轲,朱桂繁,郑大燃,李莎,张琦,王俊,贺静,陈康力,秦贝贝 . 2017.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早白垩世古流向分析。地质论评, 63 ( 2 ): 277—286. 李莎,冯雪东,郑大燃,张琦,张海春,章雨旭, 吕洪波 . 2017.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实测剖面简介 — 测老庙坳陷典型露头介绍之三。地质论评, 63 ( 6 ): 1624—1638. LI Sha, ZHENG Da-ran,ZHANG Qi, LIAO Huan-yu, WANG He, WANG Bo, WANG Jun, LU Hong-bo , CHANG Su-chin, and ZHANG Haichun. 2015. Discovery ofthe Jehol Biota from the Celaomiao region and discussion of Lower Cretaceous ofthe Bayingeb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Palaeoworld, 25: 76—83. 论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1174X1500022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3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向浦东机场龙旭女士致以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7-8-13 20:07
向浦东机场龙旭女士致以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蒋继平 2017年8月12日 中国时间8月11日早上6点左右,我在四弟的陪同下,来到浦东国际机场的全日空签票处,在头等舱/商务舱的柜台办理签票手续。因为我的听力严重受损,我在离开美国时就准备了一份书面申明。这份申明是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写的。具体的内容如下: Sir/Madam: I recently lost my hearing completely. So I am a deaf. But I can understand writing language very well,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herefore, If you ask me any question, please write down the words.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先生/女士 我最近完全失去了听力, 所以我是一个聋子。但是我可以读懂文字,中文和英文都行。因而,假如您要问我任何问题,请将问题写下来给我看。对此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 谢谢您的合作。 当我给柜台值班的一个帅小伙递上这份申明后,他立即叫来一位年轻苗条女士。这位女士叫龙旭。她来到我的面前,查看我的护照,将有关问题仔细地写下来给我看。当她得知我要在日本东京从羽田机场转到成田机场继续乘机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把我的航班由原来的浦东飞往羽田改成浦东飞往成田,这样可以省去我从羽田机场转往成田机场的麻烦。这样改了的航程只相差两个小时,对下一个航程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她对我做了详细的介绍。在征得我的同意后,她就一直忙着为我改航班。先要请示上级,在征得上级的同意后,就拿着我的证件去相关部门为我办理。为了争取时间,来去的路上她总是一路快跑。 为我办好机票改签后,她又问我要不要派人陪着我去其他地方办手续。我说这样当然最好。她立即又与机场工作组联系,机场工作组同意派一个工作人员来护送我到其他地方办理手续。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年轻女子,胸口挂着招牌。龙旭交代这个女孩将我一直送上飞机。因为离飞机起飞的时间还早。龙旭叫这位女孩领着我先去商务舱贵宾俱乐部。到了俱乐部,这位女孩让我自己吃喝休息,她将在飞机正式登机前五分钟来领我去登机口。她真的在登机前五分钟来将我带到了登机口,并亲自将我送进了机舱。 龙旭女士如此的办事态度实在让我非常感动。她的音容笑貌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我的记忆中消退,但是她的这种真诚细致的服务态度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因而,我借科学网的博客园地,向龙旭女士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8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网近几天讨论“民科”话题的博文(链接)
热度 19 zlyang 2017-6-27 11:25
科学网近几天讨论“民科”话题的博文(链接) 感谢您提供更多相关链接! 爱因斯坦(油画,吴极) 近期《科学网》又有新一轮“民科”话题博文。真傻汇集链接如下: 链接次序以时间为序。从最新博文开始。 (1)樊京,2017-07-01,官科速效鉴别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9373-1064007.html (2)罗教明,2017-06-26,民科称谓的相对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8615-1063100.html (3)蒲亨建,2017-06-26,官科、民科的基本区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3688-1063061.html (4)张操 ,2017-06-26, 不要讽刺民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1800-1062987.html (5)方唯硕,2017-06-25,别谈官科民科了,来首打油诗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1062877.html (6)文克玲,2017-06-24,相信自己有重大成果,就赶快用科学家能懂得的语言把论文写出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1062762.html (7)姬扬,2017-06-24,科网民科速效鉴别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62754.html (8)刘进平,2017-06-26,科学家要善于炒作概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063120.html (9)蒋春雷,2017-06-26,冥想的前世今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0697-1063079.html (10) 姜兴林, 2017-06-03,生物信息学--急需民间科学家进入的一个领域,诺奖亦有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9565-1058836.html 友情推荐: 江 晓原. 爱因斯坦:曾经的超级“民科” . 创新时代,2011,(11): 103-104. 江晓 原. 爱因斯坦:曾经的超级“民科” (2009-12-28 22:10: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f2bc80100gyz0.html http://professorjiang.blog.163.com/blog/static/1267663142009112925742633/ 超级“民科”对今天的启发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爱因斯坦 在1905年之 前几年中的表现,其实非常符合我们今天的“民科”标准:未能在主流科学共同体中得到职位,搞出来的东西又不是在现行主流理论基础上的添砖加瓦——特别是相对论,简直是横空出世天马行空,其中的光速不变原理严重违背日常经验,难怪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始终不肯将物理学奖给相对论。夸张一点说,爱因斯坦当年就是一个超级“民科”——只是由于他 在1905年是 如此成功,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将他视为“民科”,他反而成为主流科学的神话和科学共同体一致膜拜的教主。 陆绮,2009-10-12,终于想通了老 师说的 一句话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25-261791.html The experts are good at routine jobs,but only unprofessional persons make breakthrough. 有关傻想: 2015-07-06,我民科,我骄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3251.html “我的研究了不得,为科学的发展来播火,要问我是哪一个,顶天立地一民科!” 2012-06-03,随想:关于中国大陆的科研制度与文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78255.html 2016-03-30,随想:可信科学与臆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6066.html 2012-06-12,俺的重大原始创新!(随时修改更新中,请您指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81280.html 2017-06-26, 谷山丰(谷山 豊,Yutaka Taniyama)为什么自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313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494 次阅读|60 个评论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重建电磁理论的评论
热度 3 zlyang 2017-2-28 14:33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 贴出重建电磁理论的评论 11楼 真傻: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很可能与实际有一定差异。 建议 从100多年 前的电磁学经典实验开始核对:找到更精确的数学公式。 诸多迹象表明 :100多年前 的电磁学经典实验,精度和稳定性都不太理想。 如库仑定律、安培力定律、比奥--沙伐--拉普拉斯定律之间存在逻辑冲突。 用流体力学模式重建电磁理论与整个物理学! 2017-02-19 13:37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如库仑定律、安培力定律、比奥--沙伐--拉普拉斯定律之间存在逻辑冲突。】 主要指“磁感应强度矢量 B ”,有可能依赖具体的参照系。 感谢并祝福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 Scientific Wisdom Sparks”!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395 次阅读|17 个评论
感谢小学班主任教导不忘儿时理想
热度 38 gaoshannankai 2017-2-9 11:04
蒲亨建老师批判央视各种智力活动的博文很好,打中了要害。 《央视诗词比赛简直就是弱智游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3688-1028452.html 我给他的回复是:现在大学教育不如我小学教育,我们那时班主任特别强调 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要有自己看法。 现在的大学教育,以死记硬背为主,无论文科理科,毫无思考与质疑。 这样的教育是奴化教育,是洗脑,严重压制人的本能与创造力。 通过我长期调研,很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有智商降低的现象。 当年,我为了避免受这种教育模式毒害,大二以后基本就不去上课了。 今年我和往常一样去看忘了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转眼间王老师已经80多岁了。 今年刚好40岁,但是我的记性好,30多年前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 我的小学是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王乃熏就接手我们班,一直到我们毕业。王老师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将 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我、严冰和黄宇辉三名男生和王晓丽、李楠、 范荣、谢凤媛和张雯五名女生作为尖子生,目标是考重点中学,将来考大学; 第三层次,是班里多名留级多年的同学,目标是不再留级,保证毕业;中间是 第二层次,只要完成基本学业就好。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同学占用了王老师 很多自己的业余时间。特别是几个最差的同学,王老师讲话,简直是和他们摸爬滚打, 那时也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所以谈不上收费。我记得,我们考重点中学复试, 连续很多天在王老师家补课,王老师和他爱人戴老师都是全程陪同。 这里需要强调,王老师确定尖子生,基本上是根据课堂回答问题与作业和考试 实际表现,是非常公正的。特别是,我这小朋友不听话,喜欢和老师顶嘴, 虽然平时被王老师处罚最多,但是仍旧没有影响对我的培养。只有一个照顾,这是 后来王老师亲口对我说的,当年照顾了王晓丽,毕业免试保送市重点, 主要考虑她当了多年大队委, 为班里做了“贡献”,但是从成绩上和培养前途上 不该是她 。凡事没有绝对公平, 干部多少有些特权,只要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全胡搞,群众还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们那个班毕业时好像破了纪录,打败了当时所谓根正苗红的正统重点小学, 也是和平区排第一的鞍山道小学。第一层次的8名同学都考入了重点中学,后来 也到考入了重点大学。第三层次有两人继续留级一人退学以外,都顺利毕业。 从中学开始,我基本上就不死记硬背了。基本上就是首先理解,然后比对,再进行 质疑。我虽不死记硬背,深入理解的东西却忘不掉,即使忘了也可以迅速找线索google出来。 大家看到我小学时老师同学的名字都字字牢记,绝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这几个人我都很熟悉,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故事,而且我还给他们一些人起过外号。 比如,鸡鸡萎,既生动有形象,大家不容易忘掉这个词吧。 我和这些同学最后一次见面是考上大学那年,大家一起回小学看望老师们。现在大部分人 生活都稳定下来,有家有业,再见不容易。很多人忙于生计,也忘记了当时的理想,最有理想 的黄宇辉同学没有成为当初他想做的科学家,而是去了美国微软公司。严冰,也没有去做 学者,去了日本,现在又回国创业。我当时没有说自己将来具体要做什么,因为我确实也没想好, 但是,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有个小目标,那就是tobesomebody,neverbenobody。
3523 次阅读|56 个评论
“Zenas 公理”2016年进一步被外国人证实!
热度 4 zlyang 2016-10-3 17:25
“ Zenas 公理 ”2016年进一步被 外国人 证实! 今年的国庆节,再次成为“劳动节”。昨天晚上作为当年的班主任参加“ 1992级发电本科毕业20周 年”晚餐后,真的吃饱了。 感谢同学们还记得我! 天津大学,毕竟是中国学风最好的大学! 吃饱了撑的,再次溜溜“ Zenas 公 理”吧! Zenas 公理 : Top Journals do not publish Top Resul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顶级期刊不发表顶级的科技成果。 是俺最迟于 2012-05-03 提出的。 俺 的 Zenas 公理(最迟在2012年5月3 日“劳动节”期间表述 出),2016年被外国人进一步证实: 文双春,2016-08-19,基金挂了只 因没创新或评委不懂?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97348.html Kevin J. Boudreau, Eva C. Guinan, Karim R. Lakhani, Christoph Riedl. Looking Across and Looking Beyond the Knowl edge Frontier: Intellectual Distance , Novelt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cience . Management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8, 2016 http://pubsonline.informs.org/doi/10.1287/mnsc.2015.2285 Lindell Bromham, Russell Dinnage, Xia Hua.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lower funding success . NATURE, 2016, 534(7609): 684–687 (30 June 2016)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4/n7609/full/nature18315.html Stefano Balietti, Robert L. Goldstone, Dirk Helbing. Peer review and competition in the Art Exhibition Game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6, 113(60): 8414-8419 (JUL 26 2016) http://www.pnas.org/content/113/30/8414.full 近一 年的 Natur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新近的研究(不包括PNAS年2015年初的文献 ),看上去进一步证实的“ Z enas 公理”。 文双春老师说: 《美国科学院院刊》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同行评审系统导致好的研究不能发表。个中原由是什么 ?关键是竞争。研究发现,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使他们有可能表现很“战略”,有意压低竞争对手的分数以提高自己的机会。作者指出,竞争导致更高的拒稿率,但并不意味着 更高质量的作品被出版。他们声称这项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科学上的突破性研究最终发表在较低级的杂志上。老文相信这项研究也可相当程度解释为什么创新性高的项目反而容易遭同行枪毙。 看上去“ 普朗克定理 ”、“ 历史学的中国定理 ”依然有效。 2015年经过一 定的努力,“ Zenas 公 理”没有能够在我国的纸质期刊、报纸发表。只好放弃了:即使发表了,也不算“业绩”,不能不“被”下岗。 今天吃饱了,写出来玩玩吧! 俺是阿 Q ,俺总是很成功的!俺怎么可能错呢? 谁敢公开支持俺?中国人! Who dares to stand with me? Chinese!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 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 。 感谢《人大经济论坛》“量子奥秘”等好心人,为中国人的观点做了“客观”的记录:明显超过了外国人的认识,至少不是落后于欧美学者的认识。 ** 2015-1-3 08:15 :“当需要国人肯定的时候,国人就沉默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5836.html 相关链接: 人大经济论坛,2013-12-28,Zenas公理 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action=printabletid=2811402 2012-05-03,张志东,2008-01-05,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3949.html 2015-03-20,Zenas公理,能在期刊发表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75946.html 2015-01-03,Zenas公理被外国人实证!(提出的沿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6131.html 2015-01-02,没人看俺的博客?Zenas公理被外国人初步实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5836.html 2015-01-01,新年喜讯:Zenas公理被外国人实证!(要不要自我炒作一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5579.html Kyle Siler, Kirby Lee, and Lisa Bero.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5, 112(2): 360-365 (JAN 13 2015)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2/360.full?sid=659cdf20-295f-45e9-92a6-71a6ae68069a 人民网 理论 刘昀献,2013-10-15, 《百年困惑的破解——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05/c40531-20094621.html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新旧制度的三次交替都不是首先发生在旧制度最发达的国家,而是发生在旧制度相对不太发达的国家。 这说明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一个必然规律。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2014-05-26,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www.cas.cn/xw/zyxw/yw/201405/t20140525_4126367.shtml 科学文化的历 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 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008-01-05 科学网— 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 1 - 张志东的博文 .pdf 2013-12-28 Zenas 公理:最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一定不是最具创新性的【转载】 - 人大经 .pdf
60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丘奇-图灵论题或误导 “P vs NP”
热度 1 zlyang 2016-10-3 10:49
感谢“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丘奇-图灵论题 (Church-Turing Thesis),可能误导了 “P vs NP” 的研究 2016-10-02 16:59 在《科学智慧火花》上贴出的评论 , 栏目组和评审老师在 2016-10-03 02:42 就通过评审给贴出来了。一个用了不到 10 个小时,并且有关老师在凌晨 02:42 给我发来邮件通知。 (1)邮件的截图 (2)细节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组的老师和评审老师! 祝您们国庆假期快乐! 也祝您们不要熬夜,并健康快乐! 柳渝 老 师 2016-10-2 02:02 评 论我的博文说: “杨老师,节日愉快!您可否展开谈谈:为什么您认为丘奇-图灵论 题对 P vs NP 研究走弯路 负责?” 我回复说: “【丘奇-图灵论 题对 P vs NP 研究走弯路负责】是个过于复杂的问题,需要一篇长论文来说明。目前没有时间写,写了也找不到地方来发表。” 但还是将一些要点整理的一下。于是很随意地 和 柳渝老师 聊了一阵子。 随即将这 些观点“严肃化”一下后, 贴到 了《科学智慧火花》的“ P对NP 难 题研究的形转换新思路”里。内容如下: (3) 10楼 真傻: 2016-10-02 16:59 丘奇-图灵论题(Church-Turing Thesis),可能 误导了 “ P vs NP ” 的研究。 一些陆续思考的要点如下: (1)证明的实质: 逻辑方法(特别是演绎推理)的局限性,在古希腊时期就认识到了。如芝诺饽论。 但是,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主流数学界又似乎忘了。 所以才有: ① 希尔伯特的形式化方案(约在1917 ~ 1927年), ② 哥德尔1931年的不完全性定理,出现后才是多么的惊人, ③ 居然 忽视了“证明”(目前仍然依靠逻辑来进行)的相对性。 (2)丘奇 -图灵论题,是“希尔伯特的形式化方案”的一个具体应用,依然信奉“万物平等”这个片面性的信念。 (3)当 在实践中“ P vs NP ”被观察到时,有关的“证明”没有找到“不平等”的具体工具,所以一直证明不出来。如“对角线法”的理解与使用可能不当。直接诱因 可能是对 ZFC 的理解。 (4)哥 德尔、柴廷的定理,实质上是反对“丘奇-图灵论题”的。其实柴廷定理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5) 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老子的“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当然还有古希腊的“芝诺饽论”等, 直接启发了我的“完全证明”。 以上思考,敬请您的批评指正! 相关链接: Proof. A.S. Kuzichev (originator),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title=Proofoldid=18441 Church thesis -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title=Church_thesisoldid=35574 Church's thesis | mathematics | Britannica.com https://global.britannica.com/topic/Churchs-thesis Gödel incompleteness theorem.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title=G%C3%B6del_incompleteness_theoremoldid=23314 Gregory J. Chaitin. Information-Theoretic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74, IT-20 (1): 10-15 ZFC, Zermelo–Fraenkel set theory with the axiom of choice ZFC. Akihiro Kanamori (originator),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URL: http://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title=ZFColdid=19298 杨正瓴,第二类计算机构想.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 6(4): 368-374. Concep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computer. Journal of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6(4): 368-374. (in Chinese)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PL201104010.htm 感谢并祝福“ 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 相关链接: 2011-08-30 23:51 ,“ P对NP ”难题研究 的形转换新思路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1275 2016-09-27,平等的相对性与欺骗性(P vs NP):卡片机傻拍2016(13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5335.html 2015-05-22, The kernel of P vs NP Problem: Axiom of power se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92400.html 正式的介绍材料之一,2012-03-23, P对NP:请郝克刚教授等专家指教(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50859.html 2011-9-15,A FULL PROOF to the P versus NP proble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8669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7628 次阅读|6 个评论
感谢许培扬老师给李天成博士发红包
热度 2 zlyang 2016-8-31 11:18
感谢许培扬老师给李天成博士发红包 许培扬老师与加菲尔德博士(Dr. Eugene Garfield)合影,2009年9月11日。 李天成博士说: 许老师您红包太大了...这可如何是好? 待我下次路过北京,给您老带些礼物。我哥哥姐姐都在北京工作,我常过北京。到时候联系 相关链接: 许培扬,2016-08-30,天成,李博士 遥祝平安快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99757.html 许培扬,2016-01-12, 再读“ SCI之 父加菲尔德博士:为 SCI正 名”一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4980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921 次阅读|5 个评论
感谢“天津大学为教职工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热度 4 zlyang 2016-7-1 12:02
感谢“天津大学为教职工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拍照片,真难。拍斜了,好几次都没正。怎么确保拍正?感谢! 天津大学 , 中国 学风最好 的大学!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http://www.tju.edu.cn/ 天津大学历史沿革 http://www.tju.edu.cn/tdgk/lsyg_1/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产品目录及条款 http://annuity.pingan.com/baoxianchanpinmulu_more.s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3658 次阅读|8 个评论
Frontiers of Medicine: 感谢所有为此付出的人
mojiesheng 2016-6-30 10:33
2016年6月,Thomson ReutersJournal Citation Reportsreg; 2016发布。Frontiers of Medicine 在2016年2月被SCI收录后,获得了第1个影响因子1.863,2015年总被引频次为504。 影响因子并不是衡量期刊的唯一维度,如果您想知道Frontiers of Medicine这些年来的发展,请访问 http://journal.hep.com.cn/fmd 或 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11684 ,您会对期刊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没有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Frontiersof Medicine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进步。 在此,特别向编委、审稿人、作者、读者,以及所有支持Frontiers of Medicine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也希望大家可以与同道分享Frontiers of Medicine进步的好消息,继续给予我们支持,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 Frontiersof Medicine 期刊简介 Frontiers ofMedicine 是 2007年由教育部发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德国 Springer公司负责海外发行的英文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两种形式出版,季刊。曾用名 Frontiers ofMedicine in China, 2011年更名为 Frontiers of Medicine。 Frontiers ofMedicine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主办。 Frontiers ofMedicine主编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陈赛娟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陈孝平院士。 Frontiersof Medicine 注重反映医学前沿领域的学术进展,关注国际研究热点,以及中国突出的研究成果。 主要报道领域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转化医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政策和中医药学。文章类型分 Editorial (社论 ), News Views (新闻视点 ), Reviews (综述 ), Mini-reviews (短篇综述 ), ResearchArticles (原创性研究论文 ), Case Report (病例报告 ), Commentary(评论), Letter toFrontiers of Medicine (通讯报道 ),等等。 2016年 2月, Frontiers ofMedicine(《医学前沿》)被 SCI( E)数据库收录,收录论文回溯至 2013年第 1期。 至此, Frontiers ofMedicine已被 SCI、 MEDLINE、 SCOPUS、 EMBASE、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和世界卫生组织 WPRIM(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 2013-2015年, Frontiers ofMedicine获得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支持。 2013-2015年, Frontiers ofMedicine入选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 2015年, Frontiers ofMedicine入选 “中国高校特色英文期刊 ”。 Frontiers ofMedicine 自 2007年创刊以来,坚持 “以稿件质量为核心 ”的办刊理念,走国际化办刊道路,充分吸纳各方学术力量支持,陈赛娟、杨宝峰和陈孝平主编领导的编委会为期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编、编委及编辑部在学术内容的策划、优秀稿件的组织、同行评议、语言及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及国内外宣传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得到了业内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支持。近年被列为中国工程院院刊后,获得了更多的学术资源支持。今后,将继续努力提升学术质量,把 Frontiers ofMedicine 办成医学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 欢迎投稿 请访问投审稿平台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fmd ,让您的优秀成果更快发表。 在线浏览 1 http://journal.hep.com.cn/fmd 2 http://www.springer.com/medicine/journal/11684
个人分类: 期刊宣传|1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615快线黄连青司机师傅和有关老师!
热度 5 zlyang 2016-5-11 17:38
感谢 615快线 黄连青 司机师傅和有关老师! 我今天早晨在老校区 乘坐 7:40 发车的 615 快线 去北洋园新校区上课。在车上昏昏欲睡。等在北洋园天津大学新校址车站下车后,忽然发现手机不见了。这是一个华为的手机,刚买来。是周日( 05-08 )启用的。 向学院刘老师等人求助后,已经联系到“天南 大 615 快 线车队”。证实黄连青师傅捡到我的手机。 现对黄连青师傅拾金不昧的精神表示感谢! 并感谢我院刘老师以 及 615 车 站的帮忙的女老师和有关师傅!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记录|385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感谢大家的恩情
bjc1987 2016-4-26 23:09
建超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母亲的帮助,包括我的同学、老师、朋友,以及素未谋面的朋友,今晚赶出来了,合计筹款107832.79元,金额计算见链接名单1,虽然有限,但还是谢谢大家了,也谢谢我的本科、硕士,尤其是博士单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感谢大家的恩情。由于都是一个人在统计,如有遗漏错误的还望大家见谅。祝愿我的朋友身体健康,一切都好。应同学要求,我的支付宝:bjc1987@163.com,工行卡号: 6222 0837 0000 6839 145 , 户名:白建超 忘了还有去年田灿荣老师的500元 其他名单1.xlsx 众筹名单2.docx
个人分类: 生活日记|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微信群
smallgrass 2016-1-12 18:25
一位在家乡工作的小学兼初中同学前些天建了个“儿时的记忆”微信群,把我邀请进去。进去一看,已经有6位小学同学了,因为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没联系,不看名字真想不起来人,看了名字后基本回忆起那时的印象和那时的趣事。感觉微信挺神奇的,能把几十年没见的同学联系在一起。   后来,由于群主、原来的班长们努力,人数逐渐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达到20位了。进群前两天,由于我有个项目所里要审查,白天和晚上一直忙着准备汇报材料,没有时间参与跟同学们的聊天、怀旧。项目所里审查过以后,我当天晚上参与了微信群同学之间的聊天,神奇的是,我竟然对小学同学的一些趣事、往事记的清清楚楚,让群里的小学同学们惊叹,说我记忆力太厉害了。其实,如果不是看到名字,我想不起来绝大多数小学同学的名字、往事,但看到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儿时脸庞、一件件儿时往事算是记忆复苏了吧。小学时,因为那时候人们观念保守,男生女生之间聊天并不多,有时反而是冷对立的,但现在不管男生女生都 聊的很开心,彼此称呼也变为名字的后面两个字,以表亲切。随着以后每天的聊天、交流,拉近了大家彼此的感情,于是群主和一位热心的同学今年春节要组织小学同学聚会,只可惜我要去北京陪父母过年,不能参加了。不管怎么样,我都祝福小学的每位同学安康、幸福。   感谢S同学,R同学两个曾经的小学班长,以及Y同学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联系的平台。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3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努力成为一个被母校感谢的人
jiangjiping 2015-9-14 19:56
努力成为一个被母校感谢的人 蒋继平 2015 年 9 月 14 日 作为学生,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母校, 感谢母校教给我们的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学问, 这是一个基本人情常识。不过, 如果我们只是用言语感谢母校, 这可能还不够好。因而 , 我认为,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母校。这样的实际行动可以是多方面的, 只要是为母校提供正能量的行为都可以看作实际行动。 比如说, 为母校的图书馆赠书, 给母校的公益基金会捐款, 等等。 当您用这种实际行动来表示对母校的感恩时, 一般来说, 母校也会反过来感谢您的慷慨举动。 十年前, 我回国探亲, 到母校南京农业大学给母校自费赠书 13 册, 它们是涵盖专业内不同课题的科技专著。母校对我的行为给于充分的肯定, 专门发文介绍我的爱校行为。 最近几年来, 我每年都给读研究生的母校,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at Riverside, 简称 UCR )的公益基金会捐款。 虽然数目不是很大, 但是, 确实是我的一片心意。 因而, 我总会收到来自母校的感谢。 这种感谢来自校长,农学院长, 专门负责公益基金会的负责人, 还有是获得公益基金支助的学生。去年我的生日前后, 就收到 UCR 的学生的生日祝福, 我们数不相识, 他们说感谢我的慷慨, 使他们能够追求他们的人生目标。当收到这样的生日祝福时, 我觉得意义非常, 也觉得这是人生的真实意义所在。今年二月份, 母校专门负责学校发展规划的两位员工(负责人和她的助手)专门来我的办公室拜访我, 并对我的善举表示真诚的感谢。我跟她们说, 我将尽我所能, 尽力为母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次访问后, 我接连收到母校校长和农学院院长的感谢信。 总之, 我为我的母校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真心感谢我的母校;与次同时,我也努力争取做一个被母校感谢的人, 使母校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借此博文, 再次为母校做些正面宣传。 据有关信息, 我的母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已经连续三年被 Washington Monthly Ranking ( 华盛顿月季排名 ) 评为全美最佳大学的第二名。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3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希望,在前方(四十一)
panpine 2015-8-17 18:59
5年前收到研究生面试的通知,出发前在网上搜寻了桂林的天气,“暴雨,市区多处涨水”,给朱老师发去信息询问面试是否因为涨水取消,朱老师回复“正常,火车站转‘工学院’。”抵达火车站,在对面的公交站牌翻来覆去找不到“工学院”的名字,四处询问,只得将信将疑地上了某路可能到达学校的公车。 公车是老家彼时还没有出现过的双层型大卡,前部两排靠窗一边各列三个席位,第一次见到异形摸样的公车,稍有心塞,捡了最近的排头座赶紧落定,顺手把书包从身后卸下来放进怀里。环顾车内,除了几个同是东方脸孔的陌生乘客,一无所知。坐在正对面的一个男孩背挎单肩包,面孔干净得像夏天的原味冰激凌,双眼自慕含笑,这个阵势,这般略微紧张又喜悦的神情,看上去熟悉极了。过了一两站,车里开始慢慢挤上许多乘客,直到整个盒状的长方体空间像灌满了沙丁鱼的罐头一样致密和温热。我鼓起勇气向面前学生摸样的女孩打听起学校的位置,女孩说自己经过,到站的时候叫我。谢过,心下微微安稳,转眼望向男孩背面的窗外,此时华灯已上,流动的光影像一声声鼓乐有节奏地敲进视野,男孩维持着先前的坐姿,只是神情略微有了放松。不多久女孩提醒我到站,男孩和我一同下了车,没走两步,他问到,“你是来面试的吗?”,“对,你也是?”男孩机缘巧合成为了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回到湖南老家一所不错的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那日发生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我记得自己染了比灯火还要浓烈0.3度的发色,背着第一个自己购买的双肩书包,穿着生平第一双平底板鞋,吃了一碗尚不知道早已名声在外但味道奇怪的“桂林米粉”,看了一眼在投影灯照射下看上去辉煌或有些可怖的学校大门,或许,从这里一切都会重新开始。一场场的考试、比赛,我收获了没有预想过的成绩和机会,怀抱着一颗敏感的心在未知的世界里认识和领悟作为个体应该掌握的理论和常识。没有想过,在经历了起起与伏伏之后,仍旧要踏上一段新的征途。 这个5月,不像过去5年里的5个5月一样炎热,反倒时有日月颠离,大雨滂沱,止不住的倾盆是我成长的眼泪,向连日来被浇透了的山水说一声感谢:感谢曾经我接纳于你,感谢如今你放手于我。
2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恩,感激您的帮忙——好心的人
热度 1 bingyu626 2015-4-28 14:04
问卷调查自己做了才知道不容易。以后要多多帮助别人。现在呢,就恳请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帮帮忙...如有打扰,深表歉意!
个人分类: 论文|3699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中国台湾网”向台湾读者推荐了我们的“诗小说”《秭鳺》
热度 1 rongqiaohe 2015-2-23 13:27
继“科学网”、“搜狐网”、“腾讯网 ”等 向全国读者推荐我们的“诗小说” 《 秭鳺 》 之后,最近得知,“中国台湾网”向广大的台湾读者推荐了 《 秭鳺 》 一书 。 在此 ,我们感谢这些媒体的支持!希望 《 秭鳺 》 能够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书籍。 中国台湾网地址: http://www.taiwan.cn/tsh/zxtj/201405/t20140519_6174638.htm
个人分类: 诗小说|1850 次阅读|2 个评论
衷心感谢《科技导报》编辑王丽娜老师!
热度 2 zlyang 2014-12-18 20:01
衷心感谢《科技导报》编辑 王丽娜 老师! 我的拙文《科学发展周期性的研究概况》,经过王丽娜老师精细修改后,刊登在《科技导报》 第35期,12月18日出版。 衷心感谢王丽娜老师! 我的稿件《气温与数理科学大事的周期性》被拒稿后,王丽娜老师发现我提出的看法: “气温→农牧业生产→社会革命→科技活动”因果链条 可能是存在的,因此让我写了命题作文《科学发展周期性的研究概况》。初稿同样没有达到发表的水平。 王老师多次修改,并从稿件《气温与数理科学大事的周期性》开始就仔细核对功率 谱、小波周期图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并核对因果性的判断等, 实际上已经承担了“作者”的工作:超出了编辑正常的工作范围。 目前在SCI、SSCI、Ei Compendex、Inspec 里还查找不到对2012年荷兰的B. de Groot和P. H. Franses的论文《共同的社会经济周期 Common socio-economic cycle periods》成因的解释。 真诚祝福王丽娜老师! 该类研究直接受到武夷山老师,2013-05-04,《社会经济变量的周期》的启发。武老师写 到“ Metaanalysis ,恰恰要超越通常的‘同类相比’。”于是我又回 到15年 以前。 在此一并感谢并祝福武夷山老师! 相关链接: 武夷山,2013-05-04,《社会经济变量的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86558.html 2014-06-24,《 数理科学大事的周期性(《科技导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06244.html 2014-04-04,《《从古到今的重大发明》的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82074.html 2014-05-29, 《“陨霜杀麦”的共 有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98664.html 2014-08-03,陈敬朴老师引 用的“欧美大事记年”的 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16801.html
5072 次阅读|18 个评论
嘿嘿,博客两岁了!
热度 13 zywsict 2014-11-29 08:48
2012 年 11 月 29 日开博到今天已经整整两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总得写点什么,但又觉得无从下笔,想写 科学网的那些人与那些事 ,发现该写的去年都写了。索性就想到哪写到哪吧。 今年认识了不少朋友,但也发现也有不少好友一去不复返,比如 张全成兄 ,今年几乎不更新博文了,更有甚者如 韩玫 姐直接关博。而我还在这里坚持着,也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现在的时间是比较多,而以后就难说了,总得来说,在科学网我还是学到不少东西,当然也交到不少朋友。 今年花在科学网的时间少了很多,不像去年花大量的时间看博文,你要是在这呆久了,就会发现很多博文,特别是精选博文,的思想的都是老生常谈,看多了只要一看题目大致就可以猜到几分。久而久之,精选博文我几乎不看了,看得比较多的都是几个好友写的博文,从他们博文中汲取的养料远远胜于精选博文。 开博一周年的时候曾提到自己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博风格:“不求精选、不求高点击、不求热门、不取悦别人、不参与争论、不随便评论”。今年算是严格践行了这些原则,写了 300 篇左右原创博文,精选的博文只有 5 篇,也没有参与任何的掐架,当然更没有在别人的地盘乱放阙词。 今年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做了两个系列博文:此乃何花系列和读书笔记系列。我以前对花可以说是十足的花盲,再做了此乃何花系列博文后,终于可以脱离花盲这一行列。在此要特别感谢以下博友的帮助: 俞筱押老师 、 黄智勇老师 以及匿名网友 anonymity ,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认识了很多花,让我脱离了花盲的序列。另外,在做读书笔记系列博文中我也学会了不少知识,以前是看了不少的书,但没有做读书笔记,很快就将书中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做了读书笔记系列博文后,发现很多知识都印象深刻。还有在和博友探讨、交流书中的观点与思想的过程中,让我获益匪浅。 最后感谢给我提供无私而又热情帮助的 杜立智大哥 、 王小平老师 、 杨正瓴兄 以及 赵美娣老师 。
个人分类: 博客感言|4455 次阅读|33 个评论
感恩节,感恩谁?
热度 4 saraca 2014-11-28 13:42
图1:梁老师的作品:书房一角。 常常地,我一直在想,感恩之心常有,感动之心常在。这似乎是一种别样的情怀。当小店的服务员为你端茶倒水,为你递来一双筷子,为你找补零钱,你都会很有礼貌地笑着说:“谢谢!”为的只是看到忙碌的她们也报以微微一笑。 “请,谢谢,对不起”这样的话语是幼儿园老师谆谆教育的话题。每一个小孩子进入幼儿园,在与同伴相处时,老师都会耐心地教他学会说这几句礼貌用语。这样的文明用语,会一直持续到上小学、中学和大学。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举止素养会持续一辈子。因此,才会有人说,瞧,那个戴眼镜的老先生,一辈子说话温温和和,做事斯斯文文,有板有眼。于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彬彬有礼、如沐春风等词语才有了生存延续的社会土壤。 作为家长,我对学校教育孩子们举止文明的习惯素养,一直以来有着强烈的身同感受。每次去学校开家长会,或有事去找老师,都会碰到那么一两个蹦蹦跳跳的小孩子。他们身穿校服,小脸红扑扑的。女孩子扎着小辫,文静秀气;男孩子就是一个小平头,虎头虎脑。常常地,在楼梯拐角处,我会被一声清脆的“老师好!”给怔住了。我停下脚步,微微一笑:“你们好!”,靠在墙边,让小孩子们先过去。接着,继续往上走,心里有一丝美滋滋:“我是小学校的老师吗?”有时候,走在操场上,也会被迎面走来的小孩那一声:“老师好!”而心花怒放。有时候,有的学生还向我敬一个礼。待回到家,我得意地对小女说:“你们学校的学生好有礼貌呀!你知道吗?我去你们学校时,有不少同学对我说,老师好!”小女刚开始有些惊讶:“妈妈,你看上去也像老师呢!”后来,小女对我说,从上一年级进校门时,老师就告诉同学们要懂礼貌。在校园里,无论是不是自己的任课老师,碰到了都要说声:“老师好!”如果去教研室找老师,都要轻轻敲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去。如果里面只有一个老师,就说:“老师好!”如果有一个以上的老师,则直接说:“老师们好!”听到此番话语,我知道原来小女平常尊老爱幼、懂礼貌的习惯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校坚持的一个教育理念。 小女是懂礼貌的。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熏陶之外,她看了更多的课外书,明白了很多文化礼仪知识,并且能够践行到生活里。譬如说,她每天上学放学回家,都会对为我们开门的保安说一声:“谢谢!”打乒乓球的时候,球落到了在一旁等候打球的陌生人,小女去捡球时,也会有礼貌地说一声:“对不起!”尽管那个人手拿手机,根本无暇说没关系,小女也会轻快地跑回桌边继续打球。去朋友家吃饭,小女先吃饱了,就会站起来,对正在边聊边吃的大人们说一声:“大家慢慢吃,我吃好了。”于是,收拾一下自己的碗筷,拿到厨房里去。更多的时候,小女会得意地说,院子里的爷爷奶奶都认识她,因为她总是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连家附近报刊亭的老板都认识她,会给她留着最新一期的《飒漫画》,因为她每次去总会很有礼貌地说:“你好!或谢谢”之类的话语。 我为小女的成长而感到欣慰。然而,小女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每次去递交数学作业时,老师便会夸她像个小公主。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呀?”小女得意地说,因为交作业让老师批改时,她总是双手捧着作业本,恭恭敬敬地递给老师,末了,还不忘敬个礼。老师每次都会笑着说:你可真像个小公主!小女听了自然很高兴。当然,她知道自己的作业本,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有模有样,并且鲜有明显错误,才会深得老师喜欢! 有人说,有些国人天生喜欢崇洋媚外,尤其喜欢过洋节。我想,在所有的洋节中,感恩节是最值得提倡模仿的一个节日,最起码可以西学中用,取长补短吧!感恩节,谢谁呢?谢天谢地的机缘巧合,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谢老师的培育之情。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把“天地国(君)亲师位”庄重地挂于高堂前,举家敬奉朝拜的重要内容。感恩节,除了谢父母,当然要谢谢老师啦! 图2:梁老师作品:春华秋实 图3:梁老师作品:窗前的鲜花
个人分类: 家有小女|16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读“《科学通报》吹响国际化进军的集结号”有感!
热度 5 rongqiaohe 2014-8-7 11:46
读了博友杨建军的“《科学通报》吹响国际化进军的集结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60464do=blogid=817482 )之后,有些感处。 如果《科学通报》 英文版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真的改名为Science Bulletin,在此,作为《中国科学》的编委成员之一,非常感谢《科学通报》对《中国科学》刊物的支持! 前些年,举国上下,大吹“大学合并风”,“北京医科大学”在当时国内的医学界处于引领地位,而“首都医科大学”仅仅是一个小弟弟而已。结果,当“北京医科大学”改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而没参加院校合并的“首都医科大学”却脱引而出,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了,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道理非常简单,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首都医科大学”就应该是中国首都医学临床领域的高校代表,而原来的“北京医科大学”改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而很容易理解为“北京大学”的一个Department。 再次感谢《科学通报》对Science China的支持!
个人分类: 浅谈|411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感谢Susan的帮助----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了《秭鳺》
热度 1 rongqiaohe 2014-7-29 22:10
【注】诗小说《秭鳺》,真实地描述了在“5.12”地震中的一段动人故事。 From: C.A. Aylmer Sent: 23 June 2014 12:15 To: Susan Wang Subject:Re : Book donation Dear Susan, This is to confirm receipt of the book. Thank you. C. Aylmer --------------------------------------------------------------------------------------------------------------------------------------------------- Dear Susan, We will be pleased to accept this book. Please send it to: Chinese Dept.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West Road Cambridge CB3 9DR C. Aylmer Head of Chinese Dept . --------------------------------------------------------------------------------------------------------------------------- On Jun 17 2014, Susan Wang wrote: Dear Mr. Alymer , I am a University staff working 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I am writing to you regarding a Chinese book donation. One of the author of this book is my friend who wishes to donate his book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He is use to be a visiting scholar for one year in this University in 90's. This is a novel in poem style ( Zigui ) which describes a true story in the catastrophe of 5.12 earthquake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n 2008. Two young women and a little boy who were in hydropower station struggled to survive by themselves in the deep mountain. They left the destroyed hydropower station on foot on May 13 and arrived at the Longmen Town on May 16 through innumerable trials and hardships even death struggle. One of the young women died in debris flow when they could see their living town. This book was published in 2013 and has been recommended to Chinese readers by many popular Websites, such as http://book.sohu.com/20140516/n399642876.shtml , http://cul.qq.com/a/20140429/020817.htm , http://news.sciencenet.cn/dz/upload/20115126334483.pdf , http://big5.qstheory.cn/ts/rdsp/201105/t20110512_80384.htm , and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42506/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Many thanks Susan Wang
个人分类: 诗小说|2863 次阅读|2 个评论
深切感谢辩友detongpu先生
热度 1 lwg 2014-5-15 11:42
   深切感谢辩友detongpu先生。您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我交流讨论,促使我在您的问题引导下,认识不断得到深化。   在此,请接受我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25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中,我相遇且尊敬的三位女老师(3)
热度 3 ydguimr 2014-5-9 19:10
大学中,我相遇且尊敬的三位女老师( 3 ) 一直想把有关第三位 WangC 老师的这篇博文写完,但一直没有思路头绪,再加上最近整实验忙论文也就耽搁了,想想再过一段时间就更忙了,可能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正好趁着回母校毕业体检和毕业实习的空档整理整理思绪。坐在回母校的火车上,回想起与 WangC 老师相处的近三年时光,思绪万千,心中充满感激与愧疚之情。是 WangC 老师把我带入了科研的大门,认识到了科研的魅力, 3 年来是 WangC 老师不断给我机会,培养我的科研思维方法,现如今想来 WangC 老师为我所做的,令我为之感动。我永远忘不了我科研中的许多“第一次”是在大学中在 WangC 老师的培养指导下完成的,那些“第一次”仍历历在目。第一次进入专业实验室,第一次阅读晦涩的外文文献,第一次制样,第一次测试分析实验结果,第一次撰写英文 SCI 论文,第一次修改论文,从 Major Revision 的 30 多条意见到 Minor Revision 的 3 条意见,第一次 SCI 论文被接受和发表,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近距离与学术大牛们面对面,第一次做展览 Poster ,这些科研经历极大地帮助了我,同时也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漂亮小资,兢兢业业的 WangC 老师 WangC 老师是我的大学班主任老师,从大二细分专业以后开始担任直到现在。 WangC 老师是我们学院最漂亮的美女老师,年轻小资,科研能力很强,在我们学院小有名气。尤其是她对科研的那份严谨认真执着,令许多老师和学生佩服,而且她工作非常努力一直兢兢业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生活上很是关心,她给研究生的补贴总是最高的,她对学生的要求永远是“一件事要做就把它做好,要么就不做!” 和 WangC 老师相识担任我们班主任虽是必然但也是缘分。大一下 WangB 老师建议我提前进入专业实验室,正好 WangC 老师担任我的班主任老师,而且早就听说过她科研能力很强,于是我便找到了她,主动要求跟随她做实验, WangC 老师并不是说有学生帮她干活就很高兴愿意接受。她首先向我阐明了做实验很苦很累,尤其磨金相得磨到如镜子一般明亮,而且很耽误学习时间,不是对科研真正感兴趣的会坚持不下来,但一旦坚持下来就会收获很多。她要求我要做就要做好,不可半途而废。我答应了以后,她向我介绍了她自己所做的科研方向,之后给了我几篇中文和外文文献,让我好好阅读,并找来一个研究生师兄带我。从那以后我,我便每每课余时间就进入实验室做一些实验。 实验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有了一些结果,我又找来班里另外一男一女同学组队,申请了学校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经费 500 元。由于跟随 WangC 老师做实验,和她的关系渐渐近了。大三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WangC 老师教授我们《固体物理学》,那段时间感觉是大学中上课很快乐的时光,由于 WangC 老师亲自上课,而我又跟她做实验,我自己就感觉相比于其他同学关系更近一点,更应该学好这门重要的专业课,所以学的较认真,花的时间就多一点,学的还不错。由于这门课我总在前排,基本上每堂课 C 老师都点名提问我,我也回答的挺好。有一次, WangC 老师还把一堂课交给我,让我来上。老师对我的这种关爱与照顾,也引来班级不少同学的“羡慕嫉妒恨”。不过,别看课堂上老师对我很好,但课下回到实验室做事,非常严厉。由于我实验上的笨拙,常常被她叫到办公室严厉批评,一点也不给我留情面,每每都批的我低下头,一声不语。哈哈,由于我的脸皮较厚,被批的次数多了,也就麻木了。不过,我终究知道,她批评我是为我好,是由于她对科研上的严谨和认真,所以从不会为此而生她的气,相反,还很感谢她。 大三时,由于做了接近一年的实验,有了一些结果。这时正好学校第一年有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可以申请,我认真准备努力申请,终于拿下。但由于大三下,大部分学生都开始准备考研,而我还得上课,实验室两头跑,一点时间准备考研都没有。这个项目申请下来以后,看到此现状开始后悔了,仔细思量决定放弃,和队员商议准备撂挑子不干了。由于我是负责人,撂挑子不干自然由我来说。于是我就把想法告诉了 WangC 老师,她听到以后,非常生气,因为她觉得做实验占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不是天天做,而且考研也不是天天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研上,那样也是不好的。她还是那句话:“要么做就做好,要么不做,那当初为何要申请”唉,我真是 no zuo no 那个什么啊!。她又问同组队员是否想继续做,他们说还想继续接着做。又问我,由于我不做的话已说出,我又倔脾气还不做。别看 WangC 老师平时对我好好的,但这时她直接不要俺了,把我 fire 了,让我把前期数据整理整理给其他队员,完成一下一些事情的交接,以后就不要来实验室了,安心准备考研。听她这样说直接懵了,心情很失落,毕竟前期,我为此付出了很多,现在就没有任何结果的就不干了,我知道这是她一时的气话, C 老师就是这样雷厉风行,看来这次我做的真的令她很生气。我没说什么,晚上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承认错误。她回信:“无需自责,长大是个过程,以后你就会慢慢理解老师所做的是为你好。”第二天,便没什么事了。 大三下,实验做的差不多了, WangC 老师让我总结总结实验结果,看能不能写一篇论文。我把所有实验结果整理了一下,理清一个思路和她讨论了一下,她认可我的思路,觉得可以写一篇论文发表。于是,我利用五一那段时间写好论文,之后就是和 WangC 老师反反复复讨论修改, 6 月份投了出去,还算幸运,中间经历大、小修, 8 月份顺利接受发表。与此同时, WangC 老师资助了我 9 月份的一个国际会议,我做了 poster ,见到了领域的学术大牛,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很快,大学生活接近结束,本来毕设是跟着 WangC 老师的,但最终还是来所里了。 记得一句话叫做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和 WangA 、 B 、 C 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在我心里,非常感谢大学生活中三位女王老师在我身上的付出,为我做的一切,学生真的无以回报,唯有带着一颗感恩之心继续前行! (完)
6058 次阅读|6 个评论
感谢静轩先生赠寿桃画
热度 1 黄安年 2014-1-22 15:27
感谢静轩先生赠寿桃画 感谢轩宗武画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1 月 22 日 发布 近日收到轩宗武 ( 轩 ) 先生赠寿桃画及《静轩丛稿》(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出版),在此衷心感谢吉林画报·美术世界执行主编静轩先生美好的祝愿。 附画一幅
32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很多很多的感谢
mojiesheng 2014-1-18 18:53
昨天中午,当编委们陆续离去,会场收拾完毕,今年的第一次编委会对我来说,正式落幕。这时,走路都觉得格外轻快。 当然,还有好些后续工作,要写会议纪要,还有些诸如结账和报销的事儿,但比起此前的筹备阶段,这些都是“无难度”级别的了。 虽然准备过程繁杂,但当主编和编委们一个个进入会场,开始热切的networking,会议内容一项项落实,就已觉得一切都还算顺利,尽管有些小小的细节还可以更完善。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下回再尽力改进。 感谢物业部门的各位同事,落实了会议室、车位、编委入住和用餐诸多事项,今天一大早就按之前的承诺摆放好水果。 感谢小乔同事,早早允诺帮忙,昨天去接了一位主编,今天一大早来了先帮着忙了点会场布置,然后又在楼下给参会编委引路,在会场上帮忙拍照、传递话筒,还兼任替补茶水员,最后与我一起清理完会场。 感谢陆老师,一大早到会场后立即指正了一处失误,调整之后,既照应了多方参会人员,又考虑到观看投影仪的方便。姜,还是老的辣。还帮着迎接了主编。 感谢小马同事和小张同事,帮忙招呼编委,解决会议过程中诸如话筒无音或传递不便的问题。 感谢小刘同事,火眼金睛发现会议室配备的缺项,立即找到负责人直到最终落实。 感谢李老师和闻老师,在会前会后种种细节上给予大力支持。 特别特别感谢在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期刊工作帮助期刊进步的编委们,是他们对这本杂志一直以来的不离不弃,支持着我们的前行。 感谢所有为此付出的人。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个人分类: 期刊宣传|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奖了,秀秀奖,发感言
热度 1 libseeker 2014-1-9 17:34
今天下午收到科学网快递发来的奖品与奖状。 中奖很意外。科学网博主中,虽然很边缘,但算比较勤劳的一位。2009年2月落户科学网,发布博文700余篇,访问量接近100万人次。2013年算是首次参赛,我从未想过会得奖,也并非想得奖。只有两篇博文选择了“参赛博文”这个分类,而且是“青椒生活类”。我那篇得奖博文,就是到今天,浏览人次也只有500余次,评论也只有5条,当属全部获奖博文中最“可怜者”,可以获“最奇葩”、“最幸运”奖。 秀秀奖主要目的是不闷声得奖。有图有真相。 这个奖是我2013年收获的唯一一个奖。奖品算是年近不惑之我所取得的最为贵重的,而且确确实实是我喜爱的。由衷感谢科学网!感谢CN域名杯博客征文大赛组委会!感谢推荐专家!感谢所有关心与关注我的人! 我会继续“爱上科学网”,并争取让“科研梦”因这里更精彩。 附获奖博文信息: 我为什么出了第二本博客书 .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13646-733391.html 另一篇参赛博文: 图书馆,歧路花园的模样 .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13646-735001.html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690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年好
热度 2 mdymww 2013-12-30 18:56
科学网工作人员,广大博友,新年好! 感谢 2013 年我们共同度过。感谢大家的睿智、文字及图片。 我们都期待着 2014 年,为新年的到来献对联一副: 姓马属马过马年马到成功 科人科文入科网科学进步 横幅,三百六十五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88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谢陈元荣红学票友的别致贺卡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2-25 20:27
感谢陈元荣红学票友的别致贺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2 月 25 日 发布 圣诞、元旦双节前夕,收到天津红学票友陈元荣寄来的特制贺卡 , 令人感动,倾注了他对于红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敬重。下面的照片 8 张是从所寄作品的影印件。 1,照片摄于博鳌 2,照片摄于三亚 3, 4, 5, 6, 7, 8,
2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郭长龄、许令仪特色贺卡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2-25 17:47
感谢郭长龄、许令仪特色贺卡 黄安年文 许令仪制卡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2 月 25 日 发布 老友许令仪不仅义务为亲朋好友制作和传阅发扬正气的幻灯片和 MP3 音乐、 PPS 等, 而且还为经常为我制作精美贺卡 , 日前收到郭长龄、许令仪特色贺卡,将我们四人的照片放在一起 , 很有创意。
2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黄妙德先生赠鹰画一幅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2-9 09:39
感谢黄妙德先生赠鹰画一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2 月 9 日 发布 昨天,笔者获得被誉为当代中国鹰画第一人黄妙德先生的鹰画一幅 , 专致谢意,下面是黄妙德先生鹰画的影印件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3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恩是一种心态
热度 1 cntspy 2013-12-3 13:15
感恩是一种心态 在我写完上一篇《感恩节随想》之后,我老婆就反驳我,对仇人进行感恩我是绝对做不出来的。甚至有人反驳说,父母的养育不是恩惠而是一种责任。我突然意识到,虽然我在那里大谈感恩的意义,却还没有告诉别人感恩的定义。 有人说,感恩不就是感谢吗?非也。感恩是一种心态,而感谢则是一种行为。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的时候,感恩是发自你内心的一种意愿,而感谢则是对别人的一种行为上的回应。 得到帮助的时候进行感恩并感谢他人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却没有感恩的例子太多了,因为他觉得别人的帮助没有价值或者低于预期。比如,我记得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没有捐出人们预期的捐款,于是公众就在网络上进行讨伐,说这个企业赚了这么多钱,国家有难的时候却如此吝啬,甚至网络上把企业的捐款额进行排名。我真的觉得这种公众行为很寒心,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对感恩集体无意识的一个例子。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知名企业家陈光标在社会上大搞慈善活动,结果引来一阵臭骂,被形容为用慈善打广告。我想那些人恐怕觉得陈光标赚了那么钱,本来就应该多做慈善,怎么还有脸来大肆宣传呢?人家赚了钱,那是人家的本事,人家做慈善,就算为了打广告,那有什么错呢?总比把钱大把大把送给央视好吧。 感恩并不限于得到帮助,如果在面对自己的对手甚至仇人的时候,你仍旧能感恩,那就代表你已经领悟了感恩的深刻含义。感恩的受惠人是自己,感谢的受惠人则是对方。感恩对手对你的批判使得你的错误得到改正,感恩仇人对你的迫害使得你的内心越发强大,则表示你的内心是豁达的。这就好比一个悲观和一个乐观的人,悲观的人总是看到了事物的阴暗面,而乐观的人是总是看到事物的闪光面。一个经常感恩的人就像一个乐观者,总是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一个不会感恩的人就像一个悲观者总是能够找到他人的不足。感恩和乐观得到的最大的受惠,就是内心的快乐。 有人说父母的养育不是恩惠而是一种责任,这是因为这个人站在了父母的角度看待了这个问题。对于父母的养育,恩惠和责任是一个人站在的位置不同而理解不同而已。在子女眼里,父母的养育就是一种恩惠,而在父母眼里,养育子女则是自己的责任。如果站在错误的位置来看待这个问题,则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因为在子女眼里,如果父母的养育就是他们的责任的话,子女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在父母眼中,如果养育是在向子女施以恩惠的话,父母就可以不负责任。 在我之前写的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之中,我提到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安装操作程序的过程,成年以后还要不断地给操作成语打补丁。在我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给自己的操作系统打过无数的补丁,而感恩的心可以说是更正我内核错误的一个重要补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补丁对自己的重要性,并且下载安装到自己的系统中,绝对免费!
个人分类: 科学生活|58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董志新、轩宗武、王洪胜先生来访
黄安年 2013-12-3 07:21
感谢董志新、轩宗武、王洪胜先生来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2 月 3 日 发布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纪念大会廊坊会议结束后 , 25 日 , 董志新(原白山出版社总编、编审、将军、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轩宗武(美术世界执行主编、吉林省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12 月 2 日 , 王洪胜(辽阳市艺术馆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先后来天通苑看望杜春耕先生和吕启祥先生, 25 日吕先生在北师大与邸瑞平、邓魁英、李爱冬三位先生聚会, 2 日杜先生在杭州。下列照片 5 张是当日拍摄的。 1,王洪胜、 吕启祥 2, 3,杜春耕、轩宗武、董志气先生(左起) 4,杜春耕、轩宗武、董志气先生(左起) 5,董志新先生
3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学生们
热度 4 wangdh 2013-9-10 13:31
感谢学生们 (王德华) 感谢我的学生们。 谢谢你们的祝福。 真的很温暖。我会珍藏这份幸福,珍藏这份暖意。 祝福成为老师的学生们,教师节快乐! 祝福当了妈妈的学生们,好好带孩子。 祝福做了爸爸的学生们,好好工作,多挣钱。 祝福,祝福,还是祝福,还没有结婚成家的知道我祝福什么,还没有找到如意工作的,也知道我祝福什么。 衷心祝福! “教师节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非常感激您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每每到了教师节的时候,就想起当年做学生的一幕一幕,还是很留恋的,很单纯,就是作实验,感觉真好!” “祝您教师节快乐,全家幸福! 时间总是在慢慢流逝,而感恩的心却历久弥新!感谢您的教导、鼓励和支持!” “师恩重如山,学生永铭记。 借您的节日送上一份祝福,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桃李芳天下!” “昨天才在您关于农村孩子的博客中,感受到您的亲切,刚才新闻联播里又播教师节了,于是又想到了我的老师。 祝您: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感谢您的指导,感谢您的教诲,感谢您… 我很荣幸能够认识您这样的学者,并且成为您的学生。您的人格魅力将影响我的一生。祝您教师节快乐。” “多年的培养,无私的帮助,师恩似海,永记心间! 祝您节日快乐。” “教师节快乐。难忘师恩,我买了鲜花,略表心意。 愿鲜花带着我的感恩和祝福给您送去舒心的微笑。” “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快乐。” “秋阳正好,园丁心坎如出暖; 无声润物,累累果实展笑颜。 九月如期而至, 九月献给老师。 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 … 借此,也感谢朋友们的祝福,感谢老乡的祝福! 谢谢你们的鼓励,谢谢你们的情谊。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老乡们,衷心祝福你们: 家庭幸福, 生活如意, 健康保重!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谢杨再辉老师的《秭鳺》读后感
热度 1 rongqiaohe 2013-6-20 08:43
《秭鳺》一书发行后,全国各地许多读者写了读后感,以下是浙江省的杨再辉老师写的读 后感 ----《古贵旸啊,你究竟唤的是什么?》 在此,作者由衷地感谢杨再辉老师! 为纪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再版《秭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868do=blogid=689100 http://www.cnepaper.com/JRDQ/resfile/2013-01-09/07/0n.pdf
个人分类: 诗歌|3031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谢带病工作的科学网!
热度 4 zlyang 2013-5-11 14:09
感谢带病工作的科学网! 刘洋2013-05-02,《科学网也许在默默的承受【网络攻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686051 俺觉得是这样。 一没有科学网, 俺就 素材来自:End Times (Jill Greenberg) http://kopeikingallery.com/exhibitions/view/end-times 2010-12-03,《刚才科学网博客不能登录了,很难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89826.html 祝福科学网!
409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感谢伤害你的人
热度 5 ywang69 2013-4-21 21:43
(碰到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欧阳副书记,他说起最近学院有位学生由于谈恋爱失败扬言要跳楼自杀,整天让人提心吊胆,学生工作组也联系到家长,家长来学校和辅导员们一起苦口婆心开导这位学生。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投毒案也算是个别学生心胸狭隘, 宽容之心全无, 锱铢必报的一种体现,以下文字也算劝诫这位学生。) 感谢伤害过你的人,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Adele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Adele,这位出生于英国独立歌手,因为男友的移情别恋导致痴情女伤心欲绝,在男友绝情的说分手之后她以自己经历写下了《Rolling In The Deep》,当听到前男友在分手之后不久和人订婚的消息, Adele又以自己的经历写下《someone like you》。后来这两首歌都成为格莱美年度最佳流行歌曲。 如今, Adele成为 格莱美奖宠儿,首位全英音乐奖评审团奖得主,并形容自己的音乐风格是“心碎的灵魂”(Heartbroken Soul)。 2012年第54届格莱美音乐节中,阿黛尔一共捧得包括“年度制作”和“年度最佳专辑”在内的六项大奖,不仅成为了54届格莱美的最大赢家,还追平了碧昂斯创下的单届格莱美女歌手夺奖最多的纪录。连火星哥和lady gaga也只有自叹既生瑜何生亮,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失意而归。 Adele在一次采访时说感谢她的前男友,是他让她成熟了,如今物是人非在唱原来的歌曲已经找不到当时的感觉,她以往大热的歌曲都是自己的伤心经历, Adele找到真爱生下女儿后决定要写出一首快乐的歌才复出 。 Adele 以自己感情经历写下的歌本来是唱给失恋之后的自己听,不想却感动了全世界。 someone like you中文版歌词唯美翻译 I heard, that you've settled down. 已闻君,诸事安康。 That you, found a girl and your married now.遇佳人,不久婚嫁。 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 已闻君,得偿所想。 Guess she gave you things, I didn’t give to you. 料得是,卿识君望。 Old friend, why are you so shy?旧日知己,何故张皇? It ain’t like you to hold back or hide from the lie.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I hate to turn up out of the blue uninvited.抑郁之情,非我所想。 ButI couldn’t stay away, I couldn’t fight it. 避之不得,遑论与相抗。 I’d hoped you’d see my face that you’d be reminded, 异日偶遇,识得依稀颜。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再无所求,涕零而泪下。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然。 You’d know, how the time flies.光阴常无踪,词穷不敢道荏苒。 Only yesterday, was the time of our lives. 欢笑仍如昨,今却孤影忆花繁。 We were born and raised in a summery haze. 彼时初执手,夏雾郁郁湿衣衫。 Bound by the surprise of our glory days. 自缚旧念中,诧喜荣光永不黯。 I hate to turn up out of the blue uninvited.抑郁之情,非我所想。 ButI couldn’t stay away, I couldn’t fight it. 避之不得,遑论与相抗。 I’d hoped you’d see my face that you’d be reminded, 异日偶遇,识得依稀颜。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再无所求,涕零而泪下。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Nothing compares, no worries or cares. 无可与之相提,切莫忧心同挂念。 Regret’s and mistakes they’re memories made. 糊涂遗恨难免,白璧微瑕方可恋。 Who would have known how bittersweet this would taste? 此中酸甜苦咸,世上谁人堪相言?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个人分类: 文体娱乐|6244 次阅读|6 个评论
真诚感谢Z**好人!
热度 3 zlyang 2013-3-12 11:03
真诚感谢 Z** 好人! 感谢科学网! 科学网使我遇到Z**好人! 我不愿说出您的名字, 是不想您遇到什么额外麻烦。 因为, 即使鲁迅, 也会“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 祈求上帝, 保佑Z**好人吧! 使TA开心快乐! 使TA合家幸福! 全能的上帝啊! 除此我还能做些什么?
3961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13国基提交之后的感慨
热度 1 qijiangtao 2013-3-9 11:18
经过了春节之后连续的熬夜奋战,终于将基金提交了。这个周一,2013.3.4,我正式将自己的基金提交给学院,当然提交后也发现致命错误,有个经费预算有笔误,赶紧返回去作了修改。提交之后,我再没敢翻开看,直到今天也没敢打开看。缓一缓再说吧,边看边修改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今年没能中的话,明年也好加以改进。 最主要的是要感谢,这是在基金提交完之后我的最大感触。感谢我的导师和几位前辈:是我的导师把我带上了科研这条路,由衷的感谢老师;几位前辈在申请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耐心的看了我的本子并加以润色,感谢这些前辈。感谢几位师兄,对我的本子提出改进意见,在修改后的基础上打电话给我,不厌其烦的告知我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斟酌。感谢在外求学的师弟,通过网络和我沟通了很多意见,指出了我的许多不足。感谢几位同事,我们一起并肩奋战、彼此鼓励,对我的本子也提了中肯的意见。最最感谢我的爱人和我们未出生的宝宝,我爱人大腹便便仍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累的精疲力尽之时,隔着衣服感受宝宝的胎动,让我的疲劳消失的无影无踪。希望我们的宝宝顺顺利利的降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感谢这期间帮助过我的人,谢谢大家!希望我们的国基都能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国家科技成果网的2013新年纪念品
热度 2 zlyang 2013-2-1 19:15
感谢国家科技成果网的2013新年纪念品
感谢国家科技成果网的 2013新年 纪念品 俺爱“ 国家科技成果网(国科网 , National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Technology ) ”,如同俺爱“ 科学网 ”,如同俺爱“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这是 国科 给俺的 2013新年纪念品 ,一个印有俺名字的日记本。这是俺今天收到的。 国家科技成果网简称“ 国科 网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技部 发展计划司于1999年创建,2006年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管理,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营。 http://www.tech110.net/common/aboutus.html 俺国科博客目前“博客排行”第5名。 科学网今天“博客总排行”第5名是: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王鸿飞。 感谢国科网!祝福国家科技成果网! 相关链接: 俺在国科: http://blog.tech110.net/?uid-11851 《真傻当选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656443
5203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新年贺卡
黄安年 2012-12-30 07:20
感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新年贺卡
感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新年贺卡 黄安年文 黄安年 的博客 / 2012 年 12 月 30 日 发布 今天收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王徐、秘书长韩宇签署的贺卡 , 该贺卡 12 月 29 日 自厦门大学发出。考虑到有些顾问不用电脑,所以特地制作了十分的精致可供再用的纸质贺卡。感谢研究会的一片心意。 附照片复制件四张。
3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衷心感谢领导们!
热度 4 zlyang 2012-12-28 19:30
衷心感谢领导们! 俺能活到今天, 得益于 许多 领导 的 无私 帮助! 如果没有这些 领导们 ,俺早就***。 特别说明: 所有这些帮助俺的领导们, 俺没有给他(她)们送过任何礼品! 最近一次能说的是: 本次岗位考核, 俺没有完成量化指标。 两个声称 EI 检索的国际会议, 没有履行承诺。 现任学院领导把他的18万经费额度转给我, 帮我完成了岗位。 该怎么 感谢 这位领导? 上帝 创造了 俺 , 原本是供人摧残与糟蹋的。 有趣的是, 摧残与糟蹋俺的人, 当领导的还真不多! 求求 上帝 , 赐福与这些 领导们 ! 其实, 仁慈的 上帝 , 早 就这样 做了 。
4681 次阅读|16 个评论
致敬爱的师兄——LSS
lls613 2012-9-24 21:45
很久没有去教研室了,从这学期来到现在都没有涉足过。究其原因么,可能因为我自卑了,每有足够的勇气了,又或者那已然变成了一个伤心地。同门们都发了文章,唯独我没有。感觉导师还是很看好我的,可我偏偏那么不争气。为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差劲,但是还欠点什么呢?是更认真的态度?更严谨的作风?还是我欠点好人品!!! 宿舍住了4个人,大家都去教研室了,给我留下一个独自反省的好空间,我不胜感激。那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是师兄又发文章了,最后一位作者是我,看到后内心百感交集。师兄对我真好!我开始回忆起过往的一点一滴…… 研一刚来,第一次去导师家,是师兄你,第一个问东问西,我还不爱甩你,可能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有点自恃清高。可是很快报应就来了,你开始不爱甩我们了,叫我们研一的不要进教研室,问什么也都觉得师兄你金口难开。在我的不懈进取、纠缠不休的追问和打扰下师兄你终于肯教我点什么了(当时并不觉得什么,内心还有点小得意,师兄终于被我打动了,好沟通了)。师兄你为了让我的文章有个好出路,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为我重写了一遍,完全是另一幅模样,我感动不已。只可惜,那文章……但是我不会放弃。虽然前两篇都没有消息,但这第三篇编辑已让我做修改了,依然on the way,我想我会努力不让她go to dead。最近写的这篇文章,文字出来了很多,但越看文献越乱,越不知道怎么继续了,所以我停歇了,迷茫了,混乱了,不想做了。 研究生阶段没有朋友真的很难过,还好交到了很掏心的三位姐妹,生活也算过的有滋有味。眼看十一要到了,大家都说要回家,又剩了我一个,年年如此。不经悲上心来。好在,我的生活只要有了music就ok,一切都能摆平。所以大家都说我名义上是学地理的,但对我个人而言,是学艺术的。呵呵呵,很到位的说呦……刚还在自我否定,自甘堕落,一个姐妹就问我问题,我能帮她解决,而这个问题正是师兄你曾经教过我的。我突然发现,其实我还是不错的,我还是懂一些的,不是一文不值的。而此刻我也发现师兄你对我的好。虽然和你交流起来我总觉得自己很没用,这也不知道,那也没听过,作为一个研究生真的是个笑话。但是和你在一起真能提高很多。可惜现在已然做不到了,师兄你要考博了,忙了,销声匿迹了。我为你加油,为你骄傲,你一定会不负众望!你,好遥不可及哦!!! 一生中能有几个贵人相助,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有人能这样帮我,我自然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感,但必然会有一天,贵人不在身边了,那要怎么办?我要学会自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强。我知道我的贵人们不需要我做什么样的回报。我想我的自强,我的坚强,我的坚持,我过的好,就是对贵人们最大的回报,不枉贵人们帮助过我。 师兄师姐们,感谢你们给予我学习上、生活上、精神上的一切帮助。师兄妹一场,缘分不浅。教研室里一同工作、青海考察、北京之旅全都难以忘怀^…… 祝此刻的我们都有好身体、好心情、好生活,好人一生平安。
2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张聚国博士,感谢网友相助
黄安年 2012-6-17 17:12
感谢张聚国博士,感谢网友相助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6 月 17 日 发布 上午发博请教 PFD 文件转换文本文件一事,很快得到多路同仁和网友帮助。 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史研究室学者张聚国副教授给我先后发来几次电子邮件说: “ 如果要将 PDF 格式转换为 Word 格式,需要安装 PDF Converter 等转换工具;如果 PDF 是由图片转换而来,需要安装 ABBYY FineReader 文字识别软件。 ” 又说: “ 我用 ABBYY FineReader 帮你转换了一下现有文章。这个软件很好用。 ” 这样有 7 篇长文发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美国研究》等刊物的 PDF 文件换成了 WORD 文件,这些文件还需要经由我核校改成新编文章需要的款式,这就大大减少了录入量。另外几篇在论文集和专著里的文章,可以利用超星读书卡查到 , 而我由于捐赠了若干个人论著给超星数字图书馆,所以持有读书卡 , 只是近些年没有利用 , 有待开发。 在此期间 , 网友提供了一些办法,帮我解困 , 在次致意衷心的谢意。 附 **************************** 请教网络高手 : 如何将 PDF 文件转成文本文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6 月 17 日 发布 对我这个使用电脑时间很长却实际上不懂如何操作的人来说 , 如何将 PDF 文件转成文本文件还是个难题 , 所以特在博文中请教 , 主要是在编辑文集时遇到了这个难题 , 希望有高手给予指点 , 不胜感谢。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82930.html 当前推荐数: 0 窗体顶端 推荐到博客首页 窗体底端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谢谢科学网,一页放50个评论
热度 3 lin602 2012-6-14 11:23
刚刚发现,博文下面的评论,在一页上可以出现50个,好象刚刚完成的变化。这样回复与看就省事多了。 谢谢!
3217 次阅读|4 个评论
真的伤心
热度 3 ytsundy 2012-6-13 20:29
今天早上,去得很早,学生的毕业论文基本都交上来了。再没有长长的队伍催着我看论文了。终于能够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看看他们写的毕业感受。之前忙着改内容、看格式、看图表,这些从没有好好看过。作为带毕业设计的老师,捧着一大摞崭新、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论文,看看自己带的学生情真意切地告诉我他收获了什么,有过怎样艰辛的过程,毕业了还有哪些的遗憾,他真心地感谢老师的付出和同学的帮助,这些都是作为老师的幸福。 然后,我就看到了三本论文写着同样词语的致谢。这三本,一个评了优,一个评了良,一个是中等。应该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只是稍作了修改,把别人的名字改成了我的。我突然就感到了心头的凉意,堵住了一口气的感觉。我知道这种感觉就是伤心。 真的很伤心。这次毕业设计我带了15个人,每个人题目都不相同,有的还是新题目。我这个学期的事情还特别多,忙得不得了。但我从来没有对他们少一点点用心。我教育学生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真诚、勤勉。你可以做的不够好,但你不能敷衍。但是面对着这三份一样的致谢,我只能颓然地承认我的教育失败了。我曾经在写论文之初强调过论文的致谢,我说那是你在这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最真切的感受,这样的心情,只能留在这一本论文上,好好地用心地写,当你们老了,有一天你会从这里的文字中找到当年的真实的情感。对着空空的屋子,我默然。终归要曲终人散,难道是我错了?这只是我自己在意此时的感受,在意对生命过程的眷留。希望存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和当年的纯真。也许别人并不真的在意,或者是现在无须在意。他们有太多可以挥霍的时间和记忆。我没有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留住今天,留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也许,我真的老了。 我承认,在学生眼中,我是一个严苛的老师。课堂上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设计要有计划有步骤、论文要一遍一遍地改,只要还有错误,哪怕是别的老师从不要求而学生眼中的小错误。曾经,四年级的同学对三年级同学描述他认为的好老师。他说,这个老师很好的,因为他从不管学生,你愿意怎样就怎样。到考试前他会给你出复习题,不管你有多么不会,也能顺利通过。我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好老师。我严格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更加严格地要求我自己。我希望每个我教过的学生能够带着我教的知识走出去,他能因为我的付出而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帮助。我所有的责任都源于我不愿意看见我的学生失业,没有自信,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更不愿意看见我的学校倒闭,而我也会因此失去我热爱的工作。 生活是继续,其实也是一种循环。你做的对的,就会不断地积累更对的。就像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只有对了,才能不断地积累电流,产生更强的磁场。我愿意做那些剩磁,尽管很少,却是力量的源泉。
3379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院·森林的孩子”一路走来——博客大赛历程
热度 10 taol 2012-6-10 16:27
“科院·森林的孩子”一路走来——博客大赛历程
今天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即将结束。4月17日我报名参赛完成了第一篇参赛博文,经过四十多天马拉松式的赛程,这段旅程对我来说即将走完。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这都算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吧。 参赛队伍:科院·森林的孩子 我的两位队友:陈沐、曹文得 陈沐,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僧一枚。文风清新自然,感情细腻大方,读起来很舒服。参赛之初,曹文得能请来陈沐作为“带头大哥”领衔实属惊喜。 曹文得,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硕士一枚(刚刚答辩结束,暂且不叫硕士生了)。班里人戏谑其为“骚文得”,以其多愁善感过于细腻的文风。在一个工程技术类的研究所里面,能有这样的“骚人”实属难得、难得,另类、另类。 两位队友的博文: 陈沐 、 曹文得 博客大赛期间的一人之力秒杀众参赛队的“水车们”(认真,你就输了 ) 注:“水车”——BBS用语,BBS上发帖称之为“灌水”,发帖量奇大者称之为“水车”。 科学网一直不缺“水车”。科学网第一“水车”那必须毫无争议——此处隐去两字。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更是铸就“水车奇迹”的地方。 刘旭霞 老师在这次科学网博客大赛绝对是第一“水车”。刚刚看一下,参赛博文200+。不得不佩服刘老师的这辆“大水车”,动力持久,“水源”充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什么小事到刘老师手里都能“从微博变博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人之“灌水神力”秒杀所有参赛队也是不争的事实。 佩服,佩服! 想到我认识的一些法学的同学,一天码上几万字简直是小儿科。故俺也给科学网博客大赛提个意见——下届开始法学学生和老师单独划为一组 如果说刘旭霞老师是博客大赛第一“水车”, 吴国清 老师必须当仁不让做“第二把交椅”。吴老师码字的功夫自然没有专业码字的刘老师强悍,博文多为短小精悍之作,形式上更接近微博。相对于刘旭霞老师的“生活小品”,吴老师的博文更贴近于科研和时事,观点犀利。 李天成 和 陈永金 两位“小水车”,“战斗力”在刘旭霞和吴国清两位老师之下,但是“水量之大”足以让其他参赛队望“洋”兴叹。 【跑题】 上面几位法力无边的“大水车”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每天打开科学网博客必然会有他们的名字 不过要说印象深刻的博主却另有其人。例如博主 曹然 ,与众多参赛“水车们”走着不同的路线经营博客。文笔极佳,文章虽少,但足矣。 科学网博客大赛更多的是为了宣传科学网博客。 靠“轰炸”赢得宣传是不争的事实 。正如大家能记住的广告除了“脑白金”就是“恒源祥的那个‘羊、羊、羊’”及其 十二生肖升级版 (就不在这里摧残大家了 )。 我的收获 懒人 说实话,我是个懒人,尤其是在动手方面。打小时候我爸妈就经常说我太懒了,长大了也没有太大的改观。他们二老看到我在博客大赛期间居然写了这么多东西不由感叹“咱儿子也有这么“勤快”的时候?”。 收获之一:治疗懒病 。 小学生作文 从小到大,语文考试中的作文一直是我最头痛的问题,没有之一。基本上除了考试和作业之外几乎没有动笔写过什么。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直到现在仍然觉得自己的“文笔”停留在小学生作文的平均水平(不敢说小学生水平,小学生比我文笔好的大有人在。) 收获之二:能把话说明白。 交朋友 这次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科学网上交了很多朋友。能够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没有科学网上众多老师、同学的鼓励和支持,我肯定写不下去,更提高不了。同样感谢我身边的同学和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 真心谢谢大家 ! 附注:参赛期间的博文(如果您看着那篇博文还有那么点意思,欢迎您“给俺投票”) 科研杂谈 : 一笑而过: SCI毁掉工程师们【更新补充说明】 论文不会写?看过武侠么! “出手慢,靠边站”——也说科研“撞车” 科研与武侠(雷人版) 你今天流的泪和汗,就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科学家们在论文中实际想说的是…… “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科学有什么用? 三国第一猛将还能有他人? 谁扼杀了我们思考的兴趣? 传奇的“斯蒂芬”们 谁在禁锢我们的创造力? 心目中的答辩情景 科研培养“好性子” 博士僧、屌丝、nerd “赫鲁晓夫的小纸条”与对学术不端的态度 这张图的亮点很多! Ph.D(PHD)的另类解读 没有特色是目前大学最大的特色 老师的“张良计” VS 学生的“过墙梯”——也谈大学课堂 做实验的好处 时事杂议 : 2010年9月 “杨振宁:10年内中国本土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师生缘分,也谈某虎 古有刺骨读书 今有吊瓶高考——今天你嗑药了么? “考过高富帅 战胜官二代” 躺着,也能把钱赚了!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统计 初学摄影 : 集锦·欣赏 “单反穷三代”——器材党的终极梦想 简化汉字,我们丢掉了什么? 我是吃货我怕谁 眼睛欺骗大脑?大脑欺骗眼睛? 落红满地,青草依依 正面还是侧面?“头脑欺骗眼睛?”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的创意 花气袭人知昼暖 玩单反,从娃娃抓起!(超萌系) 献给六一儿童节 草木知春不久归 创意摄影欣赏(五):Laurent Laveder 月亮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一):背景虚化 创意摄影欣赏(四):Scott剪影摄影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二):透视 创意摄影欣赏(三):最浪漫的创意摄影——日偏食也可以这样拍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三):黄金分割 创意摄影欣赏(二) 五一假期游记(一):“单车少年”游植物园观郁金香 创意摄影欣赏(一) 五一假期游记(二):“单车少年”游植物园赏雏菊 岁月是把杀猪刀,珍惜青春 五一假期游记(三):植物园中的宁静 福海一拳石 生活 : 圆明园中那一抹绿色 母与子—— 写在母亲节 北京的蓝天白云 有梦想,请实现。——写在六一 墙外窥花 升级”为“大师兄”了 月季花开正当时 格里奥斯难驾驭 祝师兄答辩顺利! 《藏族女孩》——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每次地震我都很迟钝 我的人像摄影初体验 球场上的nerd——记6.2足球义赛中的俺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阅读·足球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各种“青年系列”——2012我的书单(上半年)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2012我的书单(上半年)(补充)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送别米兰老将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Alessandro Nesta 米兰十年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龙庆峡游记(八):青山、小楼(完结篇) 建议科学网 : 小时候都是武林高手,长大了依然霸气外露 科学网能否增加@somebody功能? 核·花 科学网要咋样?——编辑们请hold住 尼康和佳能是要逆天么? 我是镜头杀手
个人分类: 一笑而过|524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古植物学的故事》诚谢科学志愿者----Ben. D. Wang
livingfossil 2012-5-27 23:01
《古植物学的故事》诚谢科学志愿者 ----Ben. D. Wang 古植物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冷门中的冷门,它是自然历史研究中的“冷美人”。显然,古植物学是十足的“小众文化”。 中国的古植物学研究完全是舶来品,因为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古植物学主要是从欧美逐渐传入中国的。 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国古植物学研究从无到有,逐步兴起,但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 尚未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土壤,也尚未进入世界古植物学研究的大国与强国之列。 中国的古植物学 在学科之林 已被严重边缘化,似乎成了后娘养的“冷美人”:它一直在混沌中挣扎,一直在昏暗中摸索。然而,古植物学不是任人打扮的“冷美人”,因为古植物学有其内在的学科自身发展之规律。我们关注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实际上是在关注世界古植物学的未来。 《古植物学的故事》的编写工作是一项长效公益事业,也是一种天然历史责任。我们要努力推动古植物学研究的“ 小众文化”大众化,努力推动中国古植物学的全面崛起。在工作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学术机构及其研究人员(包括一些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科学志愿者 Ben D. Wang 的热情帮助。科学志愿者非常给力,彰显公益精神的活力与魅力。在此,我们诚挚地感谢科学志愿者 Ben D. Wang 对本项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 我们期待更多的科学志愿者热情支持 《古植物学的故事》的编写工作,也大力 支持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事业。 孙启高 2012 年 5 月 27 日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3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人的读博经历系列之1博士论文致谢
热度 2 tianjingle27 2012-5-24 15:45
20120524四终稿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感恩的心在耳边萦绕,提笔写致谢辞时,竟重现了十多年前语文课本上的记忆。曾经,单被蝉之不易而震撼与触动;如今,反思本人攻博四年之点滴成长与进步,为 坚持与感谢 行文。 本人求学二十三载,坚持“最初的梦想”,转战于湖北钟祥、河北邯郸、北京与意大利布雷西亚这四片神奇的土地上,试图“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风险科学添砖加瓦;偶逢“形态发生系统”,以其与“信息扩散”内在“整体观”哲学思想为源头,以缺失原始资料条件下概率风险的更新为契机,在不确定性与风险中辛苦耕耘,多少次因看不到希望而掩面哭泣、因诸多不确定而忐忑犹豫,却又会因偶尔的小发现而欣喜雀跃,兴奋不已。虽选择之初草率过,行进之中怯懦过,结束之时拖延过,但“以终为始”,终于坚持到了“灿烂的笑”。感谢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是真理。感谢形态发生估计,因它的奇妙与深奥,本人得以从思想层面与领域内国内外专家们交流、碰撞,并逐渐认清自我,看清“大脑的神奇与生命的不易”。感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与金字塔原理,提高知彼解己能力与完善逻辑思维能力是本人坚持追求的目标。 感谢这一路激励、指引与帮助过本人成长的老师们:感谢学术指引者,本人的博士导师黄崇福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宽阔的国际视野、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简洁干练的文风是本人成为“独立科研人员”的思想源泉。感谢外方导师 Germano Resconi 教授,他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于工作与生活中,践行科学精神,博学且富有创造力,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感谢硕士导师郭章林教授及师母刘俊娥教授,他们拼搏进取,平易近人,关怀学生,润物细无声,是本人学术的领路人。感谢严谨随和的吴和琴老师、幽默智慧的王世强老师、严谨亲和的刘开第老师,他们是本人敬重的老前辈。感谢谦虚务实的张俊香博士、亲和善良的赵晗萍老师,正是她们的鼓励、提醒与帮助让本人坚持到了最后。感谢在开题、评审与答辩过程中给予宝贵建议的老师们,包括随和智慧的于福生老师、务实真诚的孟耀斌老师、严谨谦逊的冯嘉礼老师、严谨认真的周宗放老师、严谨知性的李宁老师、严谨幽默的韩立岩老师、严谨随和的姜彤老师和严谨务实的方维萱老师。感谢北师大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与资源学院的老师们,尤其是史培军老师、汪明老师、黄靖老师、王颖老师、郭焕然老师、刘喆老师、高晓菊老师和张锦水老师。感谢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尤其是李万庆老师、姚立根老师、曹庆奎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老师们是本人的一生的榜样。 感谢求学二十三载,有同舍之缘、同门之情、同学之谊、朋友之缘的朋友们:感谢舍友们,勇敢善良的陈文方、务实智慧的陈艳、平和坚韧的段彦炜、善良亲和的赵婷、热情知性的雒燕、平和简单的神仙、拼搏随和的牛牛、聪明务实的吴方、务实坚韧的黄小芳、聪明智慧的李洪维、严谨务实的王芝俊、亲和善良的刘宏伟、柔韧善良的栾玲玲、热情善良的赵宏丽、拼搏友善的周文霞、聪明灵性的龙慧灵等,她们的关怀与生活智慧帮助过本人。感谢 HRA 团队的同门们:热情干练的赵思健师兄、和善热情的贾东云师兄、随和善良的杨军民师兄、务实平和的郭树军师兄、儒雅随和的石兴师兄、热情务实的辛晶师姐、随和务实的庞西磊、务实严谨的艾福利、随和聪明的丁慧彦、随和务实的郑冬、热情聪明的张峰、热情善良的郭君、平和热情的王蔚丹、严谨随和的韩俊玲、知性聪明的陆遥、平和善良的曹伟华、聪明务实的刘国磊,他(她)们的鼓励、陪伴与同行丰富充实了本人的读博生活。感谢 2008 博的同学,尤其是丛潇、杜士强、陈波、刘晓晨、张勇、孙洪泉、周磊、郝丽霞与周娜。感谢在意大利时帮助过、感动过本人的朋友们,包括 Mrs Resconi 、 Francesca 及其家人、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数学、物理与自然科学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们、 Franciscanum 的朋友们(如 Costantin 、 Shiba 和欣)、意大利语言班、米兰博士沙龙的中国留学生(如余恒、朱茂春、陈辉伦)。感谢在邯郸结识的好友们,尤其是严谨务实的贾增科、灵性洒脱的旭燕、平和善良的文慧、聪明务实的白吉亚与随和聪明的李健。感谢在困境中鼓励、支持与帮助过本人的高中同学,尤其是陈华清、林艳、张祥胜、妮、平、陈桂华、小雪、张婷婷、雷蕾、格格、迷你、肖珊和肖辉。感谢在北京给予过本人温暖和力量的朋友们,尤其是师母张老师、蒋永和、王明慧、 Victor 、刘明月与王博成。过去时光的一路同行与相互关照是本人的幸运。 感谢有生以来一直陪在本人身边、给予本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的亲人们,尤其是勤劳智慧的父亲、善良拼搏的母亲、勤奋理性的哥哥、平实善良的爷爷奶奶、务实随和的姑爹姑妈、坚韧博爱的外婆、亲和善良的舅舅舅妈、善良洒脱的表姐、聪明务实的表弟、平和幽默的堂弟、善良勤劳的堂姐堂兄等,他(她)们的生存智慧、人生态度与辛勤劳动激励并支持着本人“坚持到底”。感谢本人的身体、精神、智力与情感,这一路行来,本人的身体经历过慢性支气管炎、近视、脚气、牙疼、颈椎疼痛、抑郁、情绪化进食、贫血等诸多折磨,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感谢本人身体的承受力与忍耐力,感谢本人的“精神、智力与情感”给予的支持,使得本人坚持到了最后,并开始遵从科学而活。 路漫漫而修远,始于 2008 年金秋时节的攻博征程,将在 2012 年 7 月结束,而学徒生涯形式意义上的结束更是在宣告着新征程的开始。四年中,本人从一个天真烂漫的怯怯女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知识女性,其中的辛酸苦乐终于成为了往事。展望未来,吾将继续上下求索,而学无止境,贵在学为所用。本人将心存感激,继续坚持,去看得最远的地方。同时,本人也深深祝福老师们、朋友们、亲人们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田静 2012 年 5 月 31 日周四于北师大学 3 楼 1006
个人分类: Responsibility for today's actions|7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开博感言
nonop 2012-5-11 18:06
个人分类: 个人情感|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回网络
热度 1 mqr 2012-5-2 11:21
重回网络——谈点儿“端与不端” 脱离网络生活一月有余,没想到这期间发生了尊敬的苏老师和加拿大嵇教授之间学术上“端与不端”的争论。好在现已停息,我只是事后补发一点感想而已。 两位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在科学上都颇有建树,我本无资格发言,因我只是副高职称,登录科学网时,套用了个副教授头衔,难消愧感。但我们必竟是同行,所以我才忍不住斗胆…… 在地学领域,我们是以极其有限的已知探求未知,资料、照片、实物的相互利用是经常发生的,每个人的资料都有可能为其他人所用,每个人也都可能要利用其他人的资料。因此,在利用别人资料时,要有感谢之情,要有尊敬之心,要把自己放在低位,是别人在为自己增光添彩,是自己把着别人的手来帮助自己,所以断不可忘记别人。在这方面,我尽所能管着我自己,但愿同行也能和我有同感。 也正因为在地学领域,我们是以极其有限的已知探求未知,所以我们的认识也并不是每个时候都是正确的。我们看到的是亿万年前,千百年前的遗骸(迹),要恢复的是他的历史真面目,不同的看法、意见是会经常出现的,所以尊敬和包容至关重要。 至于对“不端”的零容忍,在科研和教学单位,或可容易做到。在生产单位,我只能说,那就还是“忍”了吧!特别是现在私人出资勘查,个人开矿,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拿到勘查证、开采证,管他什么“端”还是“不端”,我就不用多嘴多舌了。
个人分类: 闲文|28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衷心感谢天津武警医院普通外科孙海东、赵容、马程等大夫!
热度 31 zlyang 2012-2-28 18:23
衷心感谢天津武警医院普通外科孙海东、赵容、马程等大夫!
衷心感谢天津武警医院普通外科 孙海东 、 赵容 、 马程 等大夫! (本文内容将陆续修改,请您提供帮助。谢谢!) 今年正月十五(2012-02-06)下午3:00-6:30,天津武警医院普通外科 孙海东 、 赵容 、 马程 等大夫给我做了微创外科——腹腔镜阑尾手术。 孙海东大夫 一般地,孙海东主任做常见阑尾切除,只用10多分钟。由于我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出现大面积粘连、硬化、化脓等严重症状。是孙大夫从医20年来见到的最严重的阑尾病例。因此手 术进行了3个半小时,手术中进行了资料拍照。手术完成后,孙大夫已经累得站立困难,只好休息了一段时间,又为下一位病人进行手术。 衷心感谢孙海东大夫! 衷心感谢赵容、马程等有关的全体大夫! 感谢孙 海东 大夫、赵 容 大夫的术后治疗! 感谢肖炜护士教给的生土豆片治疗输液引起手臂肿胀的偏方! 祝您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杨正瓴 敬上
8367 次阅读|76 个评论
回眸一笑露峥嵘(二)
热度 4 wanghuamin 2012-1-8 11:51
回眸一笑露峥嵘 (2)新年乔迁新居,感谢苍天大地 经过5年的煎熬和10个月的阵痛,终于在元月住进新居,也是去年的作品之一。 极目远眺,总能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夕阳无限好,只是看不到。夕阳只是一个传说。 1)袅袅升起的不是炊烟,是北方刺骨的冬天。 2)儿童公园著名的小火车,太太少年时检过票,至今骄傲不已。龙塔的旋转餐厅让老爸老妈顿足! 不是长江学者,不是龙江学者,不是松花江学者,只是马家沟大夫。 3)蓝天白云!远处高层的后面,曾是共和国红极一时的哈军工。 4)电视墙是平面的,灯光及色彩需搭配,喜欢简洁。 5)对面的衣帽间功能强大,绿色植物经常把我绊倒。 6)如果每天不刷一次碗,怎么对得起这灯光?做饭只是借口,看非诚勿扰才是享受。电视可旋转! 7)把各种咖啡和小酒放到透明玻璃窗内,想说忘记也不容易!
个人分类: 消停眯着|3648 次阅读|9 个评论
哈哈,俺竟然能够进入单周排名前十!
热度 7 wangxh 2012-1-2 13:25
哈哈,俺竟然能够进入单周排名前十!
哈哈,俺竟然能够进入单周排名前十!这上哪儿说理去? 是否预示着2012年俺要发达呀? 吃水不忘打井人,所以要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编辑,感谢朋友们! 当然,更要感谢俺自己“有”手好“显”,嘿嘿!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617 次阅读|16 个评论
感谢北大,感谢导师--2009年度北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感言
热度 17 wangyk 2011-12-9 03:52
感谢北大,感谢导师--2009年度北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感言
王 应 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December 9, 2011 感谢北大,感谢导师 — 2009 年度北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感言 2011 年 12 月 1 日,在我“奔四”生日那天,收到北大博士导师王锦教授转发来的邮件,告知我获得 2009 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消息,让我尽快与北大研究生院联系去领取获奖证书和奖金事宜。因为毕业后时间较长,让我吃惊不小。本人 2003-2006 年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攻读编辑出版学博士,主要从事开放存取出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题名《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研究》。 2006 年冬季毕业。 2009 年受信息管理系学术委员会评审推荐参评, 2011 年获得表彰。 原来表彰推迟是因为奖金迟迟未能到位。北大的优秀论文评选是在毕业后 3 年才评选的,可能是为了查实有无抄袭剽窃等问题。记得当时我们也被告知,毕业时学位虽然授予给我们,但学校聘请了退休教授审读论文,一旦发现重大问题,仍然可以撤回发给我们的学位。这就是所谓的“追惩制”。我 2006 年 12 月答辩毕业, 2007 年 1 月参加授学位毕业典礼,算 2006 年冬季毕业。系学术委员会于 2008 年底评选我的博士论文为优秀,推荐参评学校 2009 年度的优秀论文。记得我 2008 年底的某一天早上从福州飞回京,下午就又回北大参加了优秀论文评选答辩。后来就再无消息,我以为落选了,也就没好意思再过问。原来我的论文被评上了校级优秀论文,本应该在 2009 年度表彰的,但因为学校资金不到位,就拖延了。如今奖金到位,把几届获优秀博士论文奖的学生和导师一起表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通知我去领取优秀博士论文证书和三千元奖金。说导师的奖金已经打入工资卡,我非毕业留校员工,需要自己去领取。虽仅为三等奖,但也是对我研究工作的鼓励和认可。 我的论文选题紧跟国际前沿,据查当时是国内较早开展开放存取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如果毕业后就出版论文,相信应是国内第一本有关开放存取的专著了。但很遗憾因为各种原因至今仍未能付梓出版。后来师弟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据悉他的专著快要出版了。 回想当初考取北大博士的艰难选择和艰辛求学路,至今历历在目。我因为本科硕士都是学习农业机械的,后来半路出家转行学习编辑出版学。经过与导师多次接触和争取,才同意让我报考。后来幸运的考取,而且还占用了公费指标。上学期间总计向北大交了 3 千元的培养管理费。这次获得“优博”奖金 3 千元,又拿回来了。感谢北大免费培养了我! 在北大求学 3 年多,收获很多。通过导师的悉心指导,聆听北大很多大师们的教诲,加之充分利用北大图书馆等各种资源,沉浸在北大人文社科厚重、博大、辉煌的理念、传统和氛围中。先天下,常为新,道问学,集大成。陶铸群材、发明新理、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毅卓绝,荷重为先。思想自由,学术至上,兼容并包,守正出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教研相长,诸育和谐。进德修身,亲师乐群,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等等。这些都是北大的灵魂,也是北大人文社科的品格和精神。虽然短短几年,学到的仅仅是皮毛,但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自己。 可能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有了北大的金子招牌,很多时候把自己推到了更高期望值的位置,也顺利的做成了一些事情。毕业后,我在博士论文理论研究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率先创办了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一本开放存取期刊,把所办的传统期刊转变为双重复合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因为编辑出版方面的经验、能力和在北大学习的经历,又相继被国际组织聘任为同一学科领域的另外 2 本国际英文刊主编,目前正管理和出版多本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随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受聘担任农业工程领域 3 个国际组织的执委,后来又在国外组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得到同行认可和国际组织的表彰。受“学而优则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今又走上了处级管理岗位,担任很多职务,在更高层面和更大平台上做事。回想近年来的成长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都与在北大的学习密切相关。 毕业离校五载,再回北大领奖,在此“荣于身后”的获奖时刻,特别要感谢北大的教育培养,感谢导师的谆谆教导!虽然我辈仍处在“以母校为荣”的发展阶段,但只要珍惜荣誉,维护北大的声誉和传统,从不给母校北大抹黑做起,坚守信念,持续努力,相信有一天,也有可能做出骄人成绩,以此回报母校,让“母校以我为荣”! 在博士论文研究期间,开展了针对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一千多名科研人员对于开放存取认知度与认可度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份迟来的奖励有广大朋友们的功劳,军功章有他们的一半。在此,要特别感谢朋友们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证书 Certificate for Excellent PhD Dissert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entitled Open Access Publishing of Scientific Scholarly Journals in China Dr. Wang Yingkuan, graduate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December 2006 Prof. Xu Zhihong, 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CAS Academician, awarded the Ph.D Degree of Management to Mr. Wang Yingkuan, in Peking University Centennial Hall in January 2007
个人分类: 感恩的心|8466 次阅读|32 个评论
欣喜之情
pengzhen2011 2011-11-12 12:36
生活的轨迹转到了研究生的阶段,提出了发表博客的申请,终于获得通过,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第一篇博文就用它来表述吧!我会珍惜能在科学网上发博客的机会的,我学的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偏向理科的,自己的兴趣在于GIS的二次开发方向,大的也可以说是地学方向软件的开发。主要想用这个平台来书写自己的科研路程,研究思路,方法,尝试写学术论文,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在这里先表达深深的谢意!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他们终于举手了
dongzg101 2011-10-30 06:04
他们终于举手了 作者:liangxiaojun 时间:2011/10/24 20:12:45 从教 20 年, 09 ( 12 )班的学生是我遇到的最认真、最乖巧但又最害羞、最内敛的孩子。 他们上课很专注,作业很认真,但他们就是不爱说话。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从没有人敢在下面回答,更不要说主动举手回答了。有时候我上完课问他们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哪些题目不懂的,也没人敢说。 我以为是我的课不够有趣,所以孩子们才不说话。遂问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是否他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他们告知,从初一开始就这样,不管怎么鼓动他们就是不开口,所以后来老师们就都采取点将的办法,倒也答得不错。 我有些郁闷,如果一堂课,总是我在那聒噪,岂不无聊死了? 10 月份的月考, 09 ( 12 )班考得相当不错,政治这一科,从原来的第五名一下冲到第二名,而且高分率拿了全年级第一。虽然有偶然的成份——因为之前我让他们以柳州狂欢节为背景材料自己编题自己解答,居然猜中了!我在班上大大表扬了孩子们,孩子们很高兴,对政治这一科有了莫大的信心,对我这个新老师,应该还是蛮认可的。 可是当我提问时,还是没有人理我。 “你们很认真、很聪明、很有内才,老师很喜欢你们。但老师觉得你们有一点点不足,就是不够大胆,不敢表现自己。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来会很吃亏,因为很多机会在你犹豫和沉默的时候就悄悄溜走了 …… ” 我苦口婆心,孩子们依然无动于衷。 “你们的手怎么那么沉重?你们是梁老师见过的最能坚持不举手的孩子。”我调侃他们。 依然没人举手。 “我同时教 09 ( 3 )班,那是一个普通班,他们绝对没有你们聪明,也没有你们认真,但是我很期待上他们的课,知道为什么吗?他们班有十几个孩子,很会思考,很会提问。经常我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提出一连串问题,并且相互启发,得出 N 种答案,然后我们再一起归纳总结出最佳答案。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大家都得到提升。英国作家肖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我真的很期待在我们 09 ( 12 )也能有这样的碰撞。” 我的激将法似乎有点效果了,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的眼睛亮亮地盯着我,但还是不敢举手。 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的课还没上完。 “还是没有举手呀?不要让我失望哟。我宁可不上课,宁可知识点讲不完,也要等你们举手,哪怕等到天老地荒。”同学们笑了起来。 但是无人举手。 “我希望我不仅能教你们知识,教你们会考试得高分,我更希望能启迪你们,让你们变得更优秀。所以我宁可等待你们,宁可“浪费时间 ”。以后我还会介绍一些好书、好电影给你们,也希望能敞开心扉与大家作朋友 …… ” 终于,覃珍妮的手举起来了,我带头鼓起了掌。 后来,赵书凝的手也举起来了。 而今天的课堂上,不需要我鼓动,周璇的手也举起来了。 阅读全文(86) | 回复(2) 上一篇: 这样的话不能在课堂上讲吗? 登录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他们终于举手了 作者: weishuchan(游客) 时间: 2011/10/25 12:44:27 哈哈,终于大功告成!真佩服你的耐性!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RE:他们终于举手了 作者: weishuchan(游客) 时间: 2011/10/26 20:16:06 还有尽量挖掘学生的兴趣,不要要求门门功课都好,其实我最欣赏偏科严重的学生,韩寒说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这个年代,要专才,通才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是这种教育的牺牲品。所以,我有时也给学生灌输成绩除了考大学没多大用处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多看各种书籍,很多东西是自己学出来的,自己悟出来的,现在的中小学,没几个老师很有水平,包括我自己,水平也很一般,可学校、教育局、地方领导只看成绩,更要命的是,连家长都只看成绩,有什么办法?有时候给学生讲点课外的东西,学生还说:老师,别讲跟考试无关的东西。愕然!
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面飞石
alphong 2011-10-25 16:16
各位大家好。 偶然机会,光临了科学网,拜读了两篇文字,有了一丝常来的冲动。于是提出注册申请,也幸运地通过了。我在行人仿真方面有所涉猎,也关注软件工程方面的问题。 些许文字,以为在科学网的湖面飞石。一掠而过也罢,惊奇飞萤也罢,荡起波纹也罢,希望不要打扰各位,希望和大家多交流,更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我这里多谢了。
个人分类: 镜湖幽深|2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
dongzg101 2011-10-24 05:26
感谢清华经管学院 感谢清华人文学院 感谢清华文化传播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所有老师同学!
1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第一篇博客上首页,感谢几位老师和朋友
tianzhen 2011-10-19 10:53
感谢 lhj701 、 xucq45 、 fdzjkyck 、 ahyxwangdong 等几位老师和朋友的推荐,本人的第一篇博客《 感谢徐老师的介绍,我在科学网开博了! 》登上博客首页。这两天上课比较忙,没有及时道谢,表示歉意。
2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亦师亦友——关于“老师”的杂想
hujunping 2011-9-10 12:35
亦师亦友——关于“老师”的杂想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老师。即便你没有上过私塾或学堂,孔子有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总之一句话,老师是必须的。 不管是否有人认为现在的“教师节”助长了一些本不该有的风气,我从心底里非常感激有这么一个日子的存在。在这个日子,忙碌的我们,会适当梳理一下头绪,回忆一下曾经在我们求学或生活过程中遇到的老师。尽管随着星移斗转,一刻不停脚步的我们疏于与他们的联系,在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把过往的一些场景一幕幕在眼前播放。 父母亲称作第一任老师是名符其实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 70 后 80 初生活在小县城的孩子来说。我们小的时候不像现在,不管农村城市,很少有外出打工的,孩子有很多的时间与父母亲呆在一起。我的个性应该说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父母亲的一些特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绝对,但影响是很深的。直到大学的时候,见的世面多了,也读了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的书籍后,自己才进行了一下微小的调整,或者说尽量克服了一下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让自己朝着远远的看不到边际的完美目标更近一步。 不记得在中学阶段是否写过关于老师的一些作文,反正近十年来是没有写过的。每每与人提及博士学历,对方常要算算我都读了多少年的书。这段 22 年的光阴相对我至今度过的所有日日夜夜而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估计,教授过我课程的老师数量应该达到好几百人。当时老师们的模样我还记在心中,经过了岁月的洗涤,他们也会变老,如果在马路上遇到了,有可能一时间辨认不出来。还有一些老师的名字我也忘记了,需要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重新提及的时候才能从大脑记忆深处调出。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在乡下上幼儿园时的一个女老师。那时候,我们没有固定的教室,孩子们每天就带着一张小板凳,在村里的大戏台上上课。我记得她非常心灵手巧,经常教我们折纸等一些游戏。我的正规教育的结束是在中国科学院。我的导师给予了我无限的理解。他对我的评价,让我无比动容,他不止一次说过我是有内秀的。无论我是否具有他所赞誉的特质,至少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多了一份力量,也倍受鼓舞。猜想,他今天手机的短信一定是响个不停,他还要一一回复。在此,我在我的博客上,向他致以深深的感激和祝福:愿您福泽绵长。希望您能够看到。同时,也祝愿在我的求学历程中遇到的所有的亲爱的老师们,你们身体康泰,生活幸福。 有一些好朋友,他们的确也是我人生的导师。正是怀着向他们看齐的信念,让我一步步地走出了困境。我们年龄相仿佛,你们能完美地展现自我,我经过努力也终究可以实现吧。 博士毕业的时候,曾经有外地高校抛来了橄榄枝,但我没有舍得离开这个住了 5 年的城市。原以为这辈子可能与教师无缘了。就在刚才,接到了一个研究生的短信,祝愿我教师节快乐。我所在的研究所支持了一个研究生项目计划,我担任了其中 4 个研究生的课题联络人。工作任务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课题在大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并帮助他们能顺利把课题开展下去。我是老师吗?我内心掀起了一点波澜,有点兴奋,也有点快乐。毕竟,那位研究生用她的方式表达了对我工作的肯定。同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内心是高兴的。 在科学网上,博友之间也常常称“老师”。我想,这里的老师,更多的是对朋友的敬重。 “老师”,在我的词典里,亦师亦友。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3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衷心感谢大家对一个不才女博士的支持与关爱
热度 20 wyyhope 2011-6-8 00:16
“六·一”儿童节,一个充满童趣又令我难忘的日子,我在科学网上开了博客,一晃七天过去了,虽然写得博文不多,但结交了许多海内外的好友,看看友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聊聊彼此内心真实的感受,令我本来单调的生活充实了不少,听听过来人的建议与劝慰,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一个性格开朗,伶牙俐齿的北方女孩,拥有目前国内最高的学历、学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爱好一切女孩、女人所爱的服饰、美容等,热情豪放又不失文雅细腻,该侃侃而谈时绝不缄口不言,该细心聆听时绝不豪言壮语。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既相互矛盾又和谐统一的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 从小便偏爱数理化,高考语文刚及格,上大学最高兴的事之一便是再也不用学习语文了,尤其是不用写作文了。可见其实我的文笔仍停留在高中毕业时,对文辞诗赋毫无兴趣,水平所限,与许多学者专家的高谈阔论相比,我的文章浅显易懂,但确是我的真情实感、用心抒写。因喜爱阅读官场、社会焦点、都市情感类小说,看得最多的电视是 CCTV 新闻频道,自觉得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比之我的工学博士还差十万八千里!或许是我博文中流露的真情让大家怦然心动,或许是大家对社会中被称为“第三类人”的好奇,或许是 …… ,其实我也不知缘由为何,四篇博文中有两篇被推为精选博文,我的博客一周点击量近万次,我这个无才的博士女感到十分欣慰,可以与普天下的朋友们沟通交流,可以与海内外的朋友们分享心声,我感到无比兴奋与喜悦。 有了你们的支持与关爱,我会一如既往,用心聆听,用心思考,用心抒发,记录我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的人生之路有你们相伴左右,我不再孤单寂寞,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我的未来充满希望!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与关爱!我会继续努力的! 博主:王媛媛 2011 年 6 月 8 日 零点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5147 次阅读|21 个评论
感谢,从王鹰开始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6-1 01:03
  王鹰这小子看我有点不顺眼,竟然敢质疑俺!   当然,他质疑的是俺看不上的点击量这个玩意。而当时也确实古怪,所以,我就准备原谅他的质疑了。   俺们当了几天周排行的老大,超过了科学网点击量的三座大山,那就是许培杨,以及黄安年先生和杨学祥教授。      至于王鸿飞嘛,他几天不写,点击量立刻下去,所以,一般来说对于我这样的不足为虑,真要拼点击量,过有限的可预见的时间之后,他最终一定是会败下阵去的。      后来,王守业就超过了我过了几天老大瘾,还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过,我给他以当头棒喝,说:你的老大和我的老大都是浮云,等着看吧。   然后,他就不行了,俺们继续当老大。      后来俺们就生气不写了,王鹰这小子看上去盯了几天,发觉我不写也是老大,明显不符合基本规律嘛,狠狠地质疑了俺一把。俺大胆推测,认为他应该是害怕我到了成都之后,和他比赛唱歌,一定会比他好太多,他提前做好舆论准备呢。      后来俺们就不理科学网了,去韩国看批量人造美女去了。      结果,过几天一关注科学网,发现俺们还是名列前茅。这个,这个,我得感谢一下了,正如 fiona109033 同学提醒俺的,要大大地感谢 粉丝 啥的!      1,俺们第一要感谢各类搜索软件不吝不断地来俺这里点击。当我在李学宽的新文章后留言说《蒲公英的梦》一歌的时候,老李说没找到歌,我不信,去google搜索一下“蒲公英的梦”,发现第三个就是我在老李后面的留言。说明我已经上了google红名单啊。荣耀中.....   俺们猜测,google应该每天给我增添几十次的点击,百度大概是不屑理俺的,就不谢了。      2,俺们第二个要感谢科学网编辑部创建了这个网站,否则我的这么多光辉思想怎么能为人所知啊。      3,第三,感谢陈热闹的头像给俺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当年放我头像的时候,点击量明显不行。      4,第四,还要感谢我的敌人,正是你们的持续不断关注,并在其他人的博客后发表对读我博文的感想,才使得更多人回来看俺的文章。      5,第五,感谢社会主义,具体内容太多,一篇文章写不完,容后再禀。      6,第六,感谢一些来不断关注我的朋友吧,把你们放在最后,那还是有道理的。至于什么道理,您来北京后我在您耳边告诉行不?
个人分类: 趣论|3859 次阅读|8 个评论
【微博】替清华大学拟致谢名单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1-4-9 22:33
  首先,感谢慈禧太后输给了列强,才出钱庚子赔款   其次,感谢美国鬼子,给钱不要,还给中国,更感谢他们没有把钱还给贪官   第三,感谢当年的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期间还惦记着这些没用的书生,把他们弄到昆明去   第四,.........
个人分类: 物论|19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收到青花瓷,感谢编辑部。有同笔无同文,一流大学从何论(图)
sheep021 2011-1-13 16:38
收到青花瓷了,感觉甚好。非常感谢编辑部各位老师的细心。虽不能用此笔写博文,但一份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收到礼物后,突然想到,科学网的许多博主都有了相同的笔,会不是写出相同的博文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有同行无同利。有同学无同才。有同笔无同文,有同博,无同文。 为什么? 因为人不同,水平不同。博文自然不同,依然是千差万别,风格迥异,参差不齐,不一而足。 就说写字吧,有的人随手拿一块抹布,沾上墨水,纸上一挥,或写,或画,三下五去二,一幅艺术品就问世了。有的人即使拿着金笔银墨,写来画去,也只是几个黑狗而已。即是照着那张艺术品再临摹一遍,依然是有其形,乏其神,说不上是艺术品。甚至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黑狗都不是。 办大学与写字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呢? 有人说,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规模不够大,师资匮乏,设施不够先进,钱也不够多。这些问题可能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本质原因呢? 我们不妨摸着石头过河试试 规模不够大,可以合并 师资匮乏,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引进 设施不够先进,可以引进 钱也不够多,可以多方筹款 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了呢?从外形上看,真的一流了。但一流大学,不仅有其外形,更有其精神,而精神是更为关键的要素。一流大学的精神可以引进吗?如果能,我们是否可以先引进一流大学的精神! 如果以上条件,短时间内不能被全部满足,是不是就肯定办不出世界一流大学呢?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把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全理一遍,看是否全都满足以上条件,看有多少所大学例外,例外在哪里? 有一位战略家说过: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这并不是说,武器不好就一定打不好仗。相反,只要指挥得当,任何武器在手都能打出打胜仗。想当年,小米加步枪的数十万将士,面对数百万美式装备的对手,不仅没有被歼灭,反而在短短三年取得决定性胜利。这,靠的是什么? 听说,中国陆军的战斗力是世界第一。他们靠的是什么? 是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吗?不是吧。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有什么条件办什么大学,而且同样是办世界一流大学。谁说世界一流大学是固定模式呢? 虽然有同笔无同文,但是对于同一个人来说,无论用什么笔,写出的文章都是差不多的。对于水平相近人来说,无论用什么笔,写出的文章也基本在一个水平上。 文章的好坏,与人与笔与纸墨都没关系,只与水平有关系。 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在哪里? 张裕仁先生与他的甲骨文书法艺术 张裕仁,山东济南人,1948年生。张先生几十年来潜心于殷契文字研究。裕仁先生运用仅有的千余字,创造了大量的对联,横幅,还撰写了一套新编三字经,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及专家的好评。其甲骨文书法作品师法自然,讲究笔韵,结构大方,既保留了甲骨文的殷刻特点,又增加了现代书法的可观赏性,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了甲骨文书法创作。所属甲骨文以毛笔为刀笔,得殷契之神采,用笔横排傲之势,兼有刀契与笔写之特点,有方有圆,笔意自然贯通;有大有小,参差错落有致;而且字体形态稳重,笔势生动,文字布局虚实有倚,从外形到内涵都给人一种含蓄的对称美观之感。 裕仁先生对甲骨文之迷恋可用一个痴来体现,他在苦苦追寻着中华民族的汉字之根。在继承前贤作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视野,涵养学识。其书法创作的轨迹是沿着罗振玉、董作宾、著名书家的风格而逐渐演进的。与这些书家不同的是,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创作手法的灵活性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写甲骨文体线条灵动,刚柔相济,颇受时誉,并很好地融入了行书笔法。 张裕仁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在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法大奖赛上获得金奖;之后,张裕仁先生连着推出了大量的优秀甲骨文书法作品,很多作品均在国家书法家殷契文研究会上获奖。并多次作为国礼送给中外领导人及海外友人。受到中外学术界,教育界,书法界的极大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甲骨文书法向前发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
热度 1 createspace 2011-1-11 22:04
感谢 29 年来陪伴在我成长路上的每一位。 感谢父母、老师、朋友、同学。感谢今天为我修自行车的那位老大爷。 今天中午修自行车时,我突然发现在青年公寓门口修自行车的那位老大爷竟然是位聋哑人。原本一直都见他在那里忙忙碌碌,最近天气冷了很多,生意很是清淡。下午三点多到他的摊位前的时候,他正在看报纸。我说自行车车闸坏了,两个都坏了,还指给了他看。他二话没说(我刚原来根本不知他是聋哑人),拿起改锥就把旧的车闸弄掉了。我问他换一对儿新的车闸多少钱,他没有回应。只是在他的工具筐里找着配件。找好后,我又问了他一句,换一对儿新的车闸多少钱?他依然没有回应。我都有点急了,心里想,这个人好怪呀。最后他快修好的时候,有位中年人和他打招呼,好像是问他那把车锁多少钱。我看到了,那位中年人使用的是手语,看到修车的师傅用手比划着,嘴里还哦哦的。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位修车的师傅是为聋哑人。 能够这么专注地修理自行车,原来是因为身体的缺陷。他没有被输入过多的信息,也没有输出过多的无用信息。只是简单地看懂了我的比划,就马上开始动手做事情。 没有像往常修自行车那样,先讨价还价,在拿出几个配件,这个 15 、那个 12 、那个 10 块。然后给你讲讲这个为什么贵,那个为什么是旧的。讨价还价之后,再开始干活,最后付钱之后,还要说声谢谢、不客气、慢走之类的客套话。 修完时,我已知道他是一位聋哑人。就直接按照估算,给他了钱。他找过了我钱之后,我向他挥了挥手。就算做谢谢,再见之类的吧。他也点了点头。 人生其实也应该如此简单、如此执着。不要管别人说什么,而要看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是修车闸还是补车胎。认准了,就麻利地去干活儿。支持也好、反对也好、不表态也好。什么什么都是浮云。讨价还价也只是在自寻烦恼。明码标价不是最好的方式吗。把缺陷完美地屏蔽,把优点充分地发挥。不是听不到、说不出吗。几个手势,就把复杂的事情最简单化。听不到人世的纷纷扰扰,正好也就专心做事了。 感谢这位老大爷给我的这些思考。人生来就是为了做事情,而不是为抱怨、推脱。生活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没有我们思来想去的那么纠结。简简单单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真诚感谢那些人、那些事。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馈赠青花瓷圆珠笔
黄安年 2011-1-6 11:45
感谢科学网馈赠青花瓷圆珠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6 日发布 今天上午收到科学网寄来的快递 , 里面是科学网馈赠的精致青花瓷圆珠笔一枝 , 盒装正面古色淡雅 , 青花瓷图案居中 , 两旁镶有青花纹边 , 侧面一行醒目的红字 科学网 (ScienceNet.cn), 快递附有贺卡一张。由衷感谢科学网送来实用和收藏兼备的新年礼物。 我自 2007 年 3 月 7 日加盟科学网博客以来,深感没有科学网编辑部的辛勤劳动、全力支持和技术人员的精心维护 , 能够顺利发文 5600 篇发图 36000 张 , 坚持到今天是不可想象的。笔者还要感谢科学网接受由我主持的学术交流网免费挂在科学网服务器上 , 这种无私精神也使我深受感动。 衷心祝愿科学网编辑部全体和技术支持人员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诸事顺遂,兔年好运!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082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习说“谢谢!”
等离子体科学 2010-12-23 18:00
FD 的黄山门已经过去些日子了,但是电视上还是在讲,网络还是在议。有一个焦点,竟是对牺牲了的警察,该不该感恩?比如有见识的人都在的地方就有这样的见识: 如果说对捐助者的私人行为要感恩,要磕头还算是过得去的话。那么对待救援之类的国家行为、公务行为?受益者、脱困者,也要感恩?对谁感恩?感谢国家?感谢 党?感谢天下纳税人派出了神兵天将救我于危难之间?说到纳税人,谁不是呢?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话不是假的吧,既然任何一人都是纳税的一员,那么 施救是否是理所应当呢?施救人员身亡实是不幸,但是既然是公务行为,既然是国家行为,那么是否对施救者施以答谢礼跟由衷的道歉,这是被救者很私人的事情。 说得很理直气壮。 只要我交了钱,纳了税,那你做该做的事情、尽该尽的责任就是理所当然!谢啥?! 往小里说,比如到餐厅,服务员给提供了服务,顾客付了钱,还要说什么谢谢呢? 往大里说,比如百姓 纳了税,国家用来养了兵;外敌入侵,士兵战死疆场。是不是因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然百姓都是纳税一员,那么士兵为了保卫他们献身理所应当;且既然是公务行为、国家行为,百姓是否感谢,就是很私人的事情了呢? 军人嘛,就是保家卫国的。别说士兵,就是将军百战死也是常有的。但是他们是尽责任,我们就不该感恩了吗? 想起一句名言: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现在都喜欢用纳税人说事你纳税了不假,但首先你是人! 记得曾经有过一个五讲四美的活动,具体哪五讲哪四美记不清了。但是记得有一个内容是要学会说:你好!谢谢! 当时就有很多人笑:这还要学? 看来还是要学的。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376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样的感谢!
热度 1 麦立强 2010-12-6 02:27
【按】最近的事情特别多,感到很累,邮箱也被黑客攻击了,又不经意间听说以前非常爱戴的老师英年早逝,夜里常常想起因病去世的妈妈!这就是人生,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有时候心情跌落,有时候踌躇满志!有时候为做错的事懊悔不已!有时候为取得的成绩激动不已!看到下面的一段话,又让我信心倍增! 学会感恩,学会坚强!祝福你,感谢你,我的朋友!希望一切顺利,家庭幸福!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 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 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的意志。 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感谢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你的自尊。 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 感谢支持你的人,因为他坚定你的信念
个人分类: 私人空间|35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科学时报》编辑部
wangxh 2010-12-3 13:53
前几天收到《科学时报》编辑部寄来的稿费,俺没在家,学生帮着领得汇款单。回想一下,俺也没有给《科学时报》投稿呀,是不是编辑部搞错了。所以问了一下科学网博客编辑部,他们也不知道。嘿,难道他们都愿意做不留名的活雷锋吗?无功不受禄,这钱儿拿着不太仗胆呀。不过,写着俺的名字是没错的,先收下吧,所以今天上午就派学生取回来了。 谢谢《科学时报》编辑部,大大地谢谢! 不过呢,要是再多些就好了,比如现在数额的两倍?俺不是贪,而是连领亲学生吃一顿涮羊肉都不够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收获,向科学网和方锦清老师致谢
liufeng 2010-11-27 23:26
两年以前,当我被邀请到科学网开设博客时,还是一个混迹于社会的互联网创业者。有一些关于互联网的思考,无知者无畏的写在科学网上,希望听到专家们的意见,也许相对于我其他方面的胡扯和争论博文,这才是我最大的目标。期间,武夷山和吕乃基等老师给了我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指点。 一年以前,我知道我的互联网思考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板块没有彻底补上,那就是人脑中的互联网应用问题。直到在科学网上遇到方锦清老师,得到他的督促和写作邀请,让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撰写论文,详细阐述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问题 。 终于补充上互联网的神经反射弧,人脑中的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Pv4/v6地址编码,路由系统等方面的实验设计,论文 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 发表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0年9月的网络科学专刊。 这些进展是我在科学网上得到的,是我的收获,也是科学网的魅力所在,向科学网和方锦清老师表示感谢。 仍然有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如更多互联网神经反射弧种类,更多人脑中类互联网结构和应用的发现和实验设计,但可以先舒缓一下。 这些思考来源于我5年来程序编写和互联网创业的经历。我坚信美国人还没有真正涉足这个领域,我也坚信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必将来到这个领域的门前。到那时,我们已经可以在门前迎接他们。 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论文全文下载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610 次阅读|8 个评论
感谢编辑
热度 2 zhangyuxiu 2010-10-29 00:54
感谢编辑,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博客,而且是在科学网,并且编辑还那么鼓励我,将我的一篇拙文推荐到首页的生活其他栏目,给了我写下去的信心!感谢海南医学院的同行邝敏编辑让我们知道有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多理想主义者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言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37 次阅读|5 个评论
有很多人值得去感谢!
yuliping 2010-10-4 23:49
一直想写这么一个题目,一直也不知从何写起,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不能一一列举,如果不列举几例,似乎又过于空洞,想想既然对我有恩的师长和朋友,也一定不会计较我是否会在这里提起他们。到宁波两月有余,写这个题目的愿望更加强烈,就随手拈来吧。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不会走路的,别见笑,真的不会走路。当时走路的姿势是低头,速度快,腿不伸直,膝关节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弯曲状态。由于个子高,这种走路姿势其实很难看,也不正常。高一时按个子高矮站队,我和同学徐进同桌,他是运动员,于是就开始纠正我走路的姿势,经常提醒我,训斥我,偶尔不注意时他会踢我一脚,差不多也就 1 个多月时间,我总算会抬头挺胸,腿伸直了走路了。刚开始纠正时,由于腿伸直走路,膝关节韧带拉长了,有一周多的时间酸痛,可想当初走路实在是太难看了。 上大学,当时严格按照成绩排队确定推荐名额,然后再根据大学的排序确定对应的保送人选,没有什么不正之风的。这里非常感谢当年姜堰中学的校长连万能和班主任夏天林老师,不然再怎么样也轮不到我的,虽然让我自己考肯定也会考上不错的学校。 工作以后,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扬州经济干校当年的领导梁志成书记,他在我焦头烂额找工作时收留了我,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给我诸多照顾和指导。后来由于自己不懂事,不能从领导的角度体谅他的难处,反而对他还有成见,我在这里公开道歉。再举一个不懂事的例子,当年第一次到女朋友现在的夫人家,临走时我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她的父母道别,认为他们知道我走,干嘛还要讲?我自己心里其实没有半点不尊重的想法。现在想想社会进步了,像当初我这样的人应该基本看不到了吧,呵呵。 扬州职业大学是我第二个工作单位,好友胡宇锋将我引荐给文经系的刘小中主任,是他把我引进学术研究的大门。单位里领导、同事对我总体都比较支持,如果说这几年有点小进步,确实也亏了他们,这里没有半点客套的意思。 南京农业大学周曙东教授是我的博士指导老师,是他教给我一些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照顾,让我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几年坚持下来,并且能顺利毕业。 武夷山老师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他将我引向了科学计量学的道路。对武老师的为人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已经显得多余,我真的很庆幸遇到了武老师,希望在科学计量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十几年前听别人说,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活着,当时实在有些想不通,因为这世道当时感觉太黑了。最近几年来,越发感到这句话是多么正确!别人帮助你,确实应该感谢,这不用说。退一步,别人帮助你,可能对他也有好处,那你也没有必要怀疑别人的动机。再退一步,别人不帮助你,他没有这个义务,你也没有必要计较。退一万步,即使别人整过你,你也要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何况,他如果真要整你,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坏上十倍,是吧?所以还是要感谢他!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大家能够认识,相处,共事,真的是难得的机缘。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多为他人想一想,可能的话多为他人做点事情,都抱着这个态度,其实这个世界可以很美好。 真的要感谢很多朋友,祝你们健康快乐! 2010.10.14 俞立平 于江北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4707 次阅读|4 个评论
你在科学网上有博客吧?
xinliscau 2010-8-31 13:26
上次去昆明开会,和几个同行交换名片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了一句话,"你在科学网上有博客吧?"。 我想,不仅现在这样打招呼,在将来用这种方式打招的同仁肯定会更多。仔细想想,确实是科学网提前已经让大家进行过心灵的沟通,大家确实都对科学网心存感激。 科学网俨然已经成为学术人的一种时尚的交流工具和平台,而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会也已成为我们科学网博友的见面会与友谊会。科学网的影响力正在一天一天地攀升,相信在不久地将来,人们见面还会这样打招呼“你在科学网上有博客吧?"。 借此机会,对科学网表示衷心感谢,是你,让我们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科研战友,是你,给了我们与智者及牛人沟通的机会,是你,给了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是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04 次阅读|7 个评论
感恩的心
songdouding 2010-8-14 12:04
莽莽撞撞来到了科学网,感觉找到了组织!浏览这些智者的博客,感觉三十过半的我像个婴儿(科研方面),好渺小,可能也与自己的经历、读书环境有关系。到了这儿,将有更多的人可以给我想要的指导!因此:我很高兴将能在此提高自己,也很感谢科学网提供的这个平台!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
zhuzl 2010-7-12 14:45
四年的博士学位攻读结束了!看到别人心潮澎湃,自己心里却是一番平静,但心中涌现最多的还是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他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头,不大爱说话,和老师在一起,研究中带着严谨,生活中也会偶尔开个玩笑! 四年中,我的副导师对我帮助和影响巨大。主要是人品,表现在科研上和生活上。科研上,曹老师人不算是最聪明的,但是特别爱学习,别人看来是不敢兴趣的东西,他学的津津乐道,因此曹老师最可贵的地方是在不断的实现知识积累,而且是全面知识的积累,这或许是将来也许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必备的条件。生活中,曹老师的待人接物受孔孟礼仪,热情、中庸、不争、乐观。。。 第三个感谢的是我的同窗,同门舍友。付昆明人很聪明,也很容易接触,喜欢帮助别人,喜欢解决问题,因此这四年也成了我的军师。上天有时候是公平的,付昆明最后的收获还是好的,但被某些人认为是投机取巧和偷奸耍滑。我不这么认为,付出不一定有好的收获,但收获一定是需要付出的。我相信他的付出会有进一步的收获。但是要取得更高的收益,恐怕是面临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克服自我。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媳妇区别与一般的女人,不婆婆妈妈,不爱管别人的事情的(自己的事情也不太在意), 因此对于我的四年完全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呵呵。也许正是男人般胸怀的她,虽没给我太多的动力,但也没添加任何的阻力。这应该是一个男人在面对刚刚成为父亲时,没对家庭尽到责任时,家庭给予的最大支持吧! 另外,是我的岳父母照看我们的孩子,才得以我的四年经历的实现,我谢谢他们!
个人分类: 教育|3502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感言
热度 1 llgkyy 2010-6-4 01:15
论文答辩通过之后,需要每一位博士生说一段话,称为答辩感言。据闻,好几位同学一言 未曾 发, 已经泪流成河。季师不希望我们太煽情,答辩前一天特意打电话嘱咐,要我们只说谢谢各 位老师就 可以了,感激留在心里,尤其不要以泪洗面,弄得大家倍觉尴尬。今天答辩,同 门Z在前面,她说了 声谢谢各位老师就顺利离场。当答辩主席童老师宣读完我的决议后,我也打算如法炮制,起身快速退场。但是,童老师说:你还是说一段话吧!,我想,一句谢谢各位老师肯定不能算是一段话吧,于是只好即兴说了下面的话,现在通过回忆记下来: 此时此刻是公元 2010 年 6 月 3 日上午11点44分,由于各位老师的厚爱,因为我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我非常荣幸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完成了对于我的工作单位、家庭、个人来说,特别大的一件喜事。我在本科留校工作数年之后,从比较遥远的大西北来北师大文艺学中心读博士,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在童庆炳先生的领导下,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对博士生要求非常严格,博士课程研修、开题、中期筛选、预答辩,对每一位在读博士生来说,都是非常严格的、难忘的规训过程。中心的各位老师有学问、有风度,有爱心,指导学生有方。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我觉得我在理论修养、学术眼光、科研能力,包括为人处世各方面,和读博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都得益于老师们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毕业以后,离开文艺学中心、离开北师大,每次想到中心的各位老师,想到我在北京这三年的学习经历,我内心肯定充满留恋和感激。我想我也会带着这样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带着各位老师对我的影响,以感恩的心,面对我的学生、面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感到遗憾的是,用在博士论文写作中的时间还是有点短,因为除开别的因素不说,好的选题,好的论文,最终还是要靠时间来打磨的。论文写得不完美,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各位老师在评阅、评议、指导的过程中所受的折磨深感抱歉。以后我会继续努力,遵照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做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向在座的各位老师请教时,希望老师们不吝赐教。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鞠躬、退场)。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4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奥运会:审查感谢不如审查年龄
大毛忽洞 2010-4-29 09:00
奥运会:审查感谢不如审查年龄 周洋获得冬奥会冠军的时候, 周洋感谢父母, 全世界听懂汉语的人都觉得很好, 可是个别官员却说不好听。 这个官员没事找事, 该审查的不审查。 运动员的年龄涉及国家门面, 运动员年龄出问题了, 个别官员却说是运动员的个人行为! 17 岁是未成年人, 负责的应该是监护人! 如果 17 岁没有错, 那后来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 应该是户籍警察负责。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暖的日子
yhc511025 2010-4-23 15:40
今天看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景象,漫天的叶子飘了起来,突然觉得十分美丽。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觉得这也是一种美,往常被赋予了凄凉的意味。也让我突然顿悟了,我要感谢上天,感谢上天让我还是我;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许多亲人的爱,虽说不是全部,可已足够;感谢上天让我拥有几个很好的朋友,在任何事侯都能接纳我的天使。当一个人得到的永远要比失去的多时,他(她)是幸福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俺要成名符其实的真精英了!(图文并茂)
RAOH 2010-3-25 02:11
感谢科学网!俺要成名符其实的真精英了! 感谢祖国,感谢党!更要感谢科学网!明日又可上新岗!大家一起向钱闯! 自从那天,突然俺被陈管贴了个标签“伪精英”后,俺就惦着啥时刻能被脱帽,成个真精英。但无人指点,不得其门而入。惶惶不可终日。现在总算找着了根稻草了!俺今天是有救了!总算有可能给脱帽,转正了! “学者科学网发表”了“2010年安吉县南太湖精英计划报名公告”.(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844)。发出一天了,俺是唯一去“揭榜”的! 太美妙了!不瞒您说,俺以前试过几个地,都没成。不是俺眼光高,前年是试井岗山大学,去年是石头子大学,过程就不提了。。。看来还是俺眼光高了。 俺是科学网唯一去应聘的,看来想不当精英都难啊。安吉县在哪儿,俺都不知。好在这事不用“找北”,跳入太湖,往南游就行了。 南太湖,俺来了! 哎呀,忘了问一下,南太湖那疙瘩是给污染的那块吗? 再来一遍, 用红卫兵的叫法:感谢祖国,感谢党!更要感谢科学网!明日又可上新岗!大家一起向钱闯,向钱闯!
个人分类: 不得哭不得笑亚克西班|550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博客圈
jlxt33 2010-2-26 18:28
在科学网开博半年余, 自娱自乐发文190篇,点击超过16万, 结识了一些网友,交流愉快, 这些都要感谢科学网博客圈这个平台。 今天特别想感谢这个平台, 是因为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师, 由此还找到了一位失去联系的师弟, 真的很激动和兴奋! 之余,就是想到要感谢这个平台, 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就不可能开博写东西分享, 可能也就没有这种意外的惊喜了。 再次表示感谢, 并祝愿科学网越办越好,成为科学人喜闻乐见的平台 既是自娱自乐的自留地, 也是学习交流沟通的百花园, 更是远离尘世纷扰休憩心灵的归属圈。
个人分类: 瞅瞅生活|3433 次阅读|4 个评论
值得庆祝的日子——开博第一篇
liucuihong 2010-2-5 16:12
科学网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是学习的好去处,发现这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所以,我在这里申请了博客,获得批准,我欣喜万分。 首先,感谢科学网。不敢冒昧的发表博文,最需要的就是先在这里学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32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编辑!
wangyechun 2010-2-3 16:33
哈哈,终于可以在科学网和大牛们一起博客了! 感谢编辑给俺的机会!幸福确实来的有点突然,记得我第一次申请入住科学网的时候是在2008年岁末吧,结果没有通过。一年后,2009年的年尾继续申请,终于感动了编辑,给俺分了一分地 。奇怪的是,没有邮件通知我呢。 今天(2010.1.3)在google上搜自己的sohu博客,居然看到了自己的科学网博客。于是就找到了编辑给俺留的那块地。它安静的躺在哪里,正等待着我的到来呢。 既来之则安之!俺定会用心经营你的!
个人分类: 生活|3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感谢“科学网博客提醒”
热度 1 zlyang 2010-1-22 15:04
真傻《 感谢科学网博客提醒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767 。 根据科学网指导,俺陆续把 个人学术理论 贴到《 个人学术展示区》里。 在贴后,原本想修改一下,结果发现: 抱歉 , 系统规定只能在帖子发表 60 分钟内才可以修改 真傻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 俺在博客发表 个人学术理论 ,是为了客观记录自己的想法。可是,似乎博客发表的博文,在很久以后还可以修改,这就失去了记录的客观性。 而 《论坛》的帖子可以保持客观性 ! 太高兴了 ! 嘻嘻! 希望论坛永远坚持 系统规定只能在帖子发表 60 分钟内才可以修改 ,这就是科学精神:客观、有根据! 抱歉, 系统规定只能在帖子发表60分钟内才可以修改 再次感谢科学网,感谢科学网《论坛》!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父亲留下的财富
热度 1 ripple 2010-1-7 17:02
父亲去了,象清风,轻轻地拂过大地,他的名字,他的音容笑貌,也许会被一些人很快的忘却,也会被一些人永远的铭记。 诸事完毕,静静地坐下来,环顾四壁,物品依旧,但似乎突然变得空旷而清冷,世界好像少了许多许多,与往日不再相同。 父亲还在,一个念头执拗的浮现,让我茫然,急急地搜寻。然而,回首四望,不知道他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到底留下了什么。我试图去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父亲是一名专家,有成果,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和教授的头衔。或许他也是政府官员,他曾是行政主管,级别也并不太低。但这些他都很少说起,也不为我们所详知。 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一个严谨,认真,勤勉,正直,无私,严厉,助人的父亲,我不知道他有或没有多少事迹或者传说,甚至不太清楚他做过些什么工作,有过什么成绩。我只知道人们都很尊敬他,无论在国家相关科技领域,还是在政府机关。 我知道他为工作四处奔波,弃家不顾,知道他工作认真严格,却也热心助人,知道他为人清高、不会拉关系,更不懂以权谋私。知道他为国家节约下巨额经费,却只肯买一辆不到10万元的多用车。知道他严守纪律,不敢为职工多发奖金,却敢于抱着汽油桶冲出火场,知道他签字引进荷兰花卉,却不曾见他带回家一片花瓣,知道他领导多项科研,评奖时却多次抹去自己名字,让位给年轻人。他的教授头衔是众望所归,官位的升迁也好像是因为领导更为正直。 这样的父亲,能给我们留下什么?30多年从未装修的公房,油漆斑驳脱落的家具。除此之外,似乎别无长物。但是,我强烈的感到,他给我们留下的有很多很多。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时刻都能感到他的存在。 终于,我明白了,在他去后的日子里,从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那里。络绎不绝前来慰问看望,从北京专程打电话指示关照的各位领导,无微不至精心帮助料理打点的原部下,寒风中不顾年高道远前来的老朋友,几十年前工作地远道送来巨幅挽联的老同事,在遗像前行跪拜大礼和不辞烦劳相帮的老部下,等等等等。都在告诉我,父亲那让众人敬重动容的存在。 他应该不曾在讲堂上讲过一节课,却带出戏称黄埔军校毕业大多后任中高层领导的众多年轻人,他应该也不曾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却收得子女的四顶博士帽和六顶硕士帽。这些,是父亲的骄傲,也昭示着他的存在。 父亲没有留下有形的财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提醒我们他的存在的,正是他用一生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所留下,是他言传身教给子女,给同事和众人的: 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真诚助人的处世方式。 正如母亲写给父亲的挽联: 足迹遍江淮,瓜果累累人离去; 佳德诒后世, 敏学勤勉福自来。 父亲走了,他留下的财富,我们将传承下去,传给子孙后代,也分给更多的人。 感谢各位真诚帮助过父亲和我们全家的人,感谢在父亲病逝前后看望慰问帮助的人。 (感谢为父亲的去世发讣告及唁电吊唁的某500强日本公司,某日本国立研究所。) (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和推荐)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3915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博客提醒”
热度 2 zlyang 2009-12-15 12:40
俺衷心感谢 科学网博客提醒 ,删除了所有的 个人学术理论 。请科学网看看还有那些该删除的。 近期要学习 科学发展观 和 科学精神 ,请大家指导! 杨正瓴这个真傻,老老实实跟着老马,连老马的头像都贴出来了,恳请保留此贴。某人的这句话需要一定补充:除了一向把 马克思 、 恩格斯 作为导师(您看看俺的博文),俺还坚持学习 科学发展观 与 八荣八耻 。以后再谈学习心得。 根据科学网指导,俺将陆续把 个人学术理论 贴到《 个人学术展示区》里。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为避免被 关闭您的博客,并取消您的注册账号 , 俺建议实行编辑部审查方法:所有博文先提交编辑部,编辑部审查通过的再发表。谢谢! 留念 发件人: 博客 blog@stimes.cn 主 题: 科学网博客提醒 日 期 : Fri, 11 Dec 2009 14:08:19 +0800 (CST) 杨正瓴 老师: 您好! 因您的博客中发布有属于 个人学术理论 的博文,不符合科学网相关管理规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127 ,您的博客已暂时被取消在最新博文和博客首页各栏目显示,限制期限为一周。 请您于三日内删除 个人学术理论 相关博文。您可以将相关博文发布到科学网论坛《个人学术展示区》。如果您再次在博客上发布上述内容,或者三日内未删除相关内容,编辑部将关闭您的博客,并取消您的注册账号。 科学网编辑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已刊登)
wangyk 2009-11-30 18:03
王 应 宽 2009-11-28 UTC-6 CST UMN, St Paul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 尊敬的主编言老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编者、审者和读者朋友们: 你们好! 感恩节快到了,请接受我从美国发去的问候与祝福。感恩节来临之际,谨向各位表达我感恩的心。首先感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主编言静霞老师、各位编辑同仁对我的指导和培养!感谢评阅专家、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因为大家的指导和支持,我才能够在平凡的编辑岗位和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不断成长进步,经过理论学习和编辑实践,继获得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中英文编辑技能,从一位初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成熟的科技编辑,并走上主编的岗位。感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支持,帮助我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增进与同行的交流。感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组织的一次次成功的学术研讨会,我自 2003-2008 年连续 6 次参加研讨会,并都安排大会交流报告。参加这么多次的研讨会不仅交流学术,锻炼提高了能力,还结识了很多编辑界的良师益友。既提升了我的职业,又结交了朋友,得到了收益和快乐。今年因为在美国访学,不能参加贵刊和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颇感遗憾。特借此机会,表达我对编辑界各位良师益友的感谢、问候与祝福。 临来美国之前,碰巧在北京中关村遇见编辑部的言老师、陈辉等并共进午餐。其间谈到赴美交流研修之事。受期刊主编言老师委托,临行前特意携带 2 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准备在方便时代表期刊开展对外交流。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后,我去拜访了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林业分馆和昆虫、渔业和野生动物分馆的负责人 Linda Eells 女士,并向她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情况,并赠送样刊。 Linda 对此很感兴趣,介绍我认识明尼苏达大学东亚图书馆的负责人,并将我赠送的 2 册样刊陈列在东亚图书馆阅览室。 Linda 表示有兴趣订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很高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陈辉副主编的努力下已经建立了网站并实现开放存取( OA )。我准备进一步联系,首先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电子版网站 http://www.cjstp.cn 加入到东亚图书馆的网址链接中,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首先阅读。我知道美国很多大学都有类似东亚图书馆的机构,专门订阅和收集中国的相关文献。如果需要,我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宣传和推广咱们的期刊,促进国际交流。 在代表期刊进行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深切的感受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咱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目前只刊登中文论文,没有英文摘要,英文题名也是最近才有的,而且还不全。为了更好的开展国际交流,让外国同行了解中国编辑的研究成果,同时把我们的期刊和研究成果传播到国际上去,增加英文摘要十分必要。因此,我建议,请编辑部考虑增加论文的英文摘要信息。如果开始做不到全部,可以选择一部分较好且具有国际交流价值的文章,提供英文摘要。如果需要,愿尽力而为。我也一直希望能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回报多年的培养和支持。 最近一年来忙于工作和访学,较少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文章与大家交流。但是来美国访学期间参观访问了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 ASABE )及其所出版的期刊,还搜集了很多其他专题的文献资料,回国将着手撰写论文,期待与各位编辑同仁交流。 再次感谢支持! 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越办越好! 王应宽 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2009 年 11 月 22 日 附件PDF: 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5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教师节里的感谢
nianfz 2009-9-10 08:06
今天是教师节。 我要感谢一些人。 第一, 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包括教我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的小学老师,以及指导我走上学术之路的硕士、博士生导师,正是你们一点一点擦去了蒙在我智慧之睛上的尘埃,使我能够越来越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你们辛苦了,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第二, 感谢所有那些曾使我遭受挫折的人们,相信你们都是无意的,就像我有时候也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一样;这绝不是虚情假意,因为我知道我的实力还不足以与你们为敌。不管怎么说,挫折也是一种教育,因此你们也是我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也向你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第三, 因为自己也是教师,所以朋友中大多都是教师,在今天,我要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你们的哪怕点滴之助我都铭刻在心,谢谢你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凌空伸来了热情之手,祝你们生活幸福,一生平安! 第四, 感谢科学网上各位博主们,在这里,既有高山仰止的前辈大师,也有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你们无私地分享着自己的科学资料,学研经验以及人生感悟;相形见绌的我经常以游客身份浏览你们的博客,偷师于你们(之所以不敢登录浏览是怕你们回访我这空空如也的博客而感到惭愧)。谢谢你们,祝你们天天开心! 最后,也感谢一下自己吧,当老师11年啦,已经不记得10年前的第一个教师节是怎么过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我怎么也想不到10年后的我会混得如此落魄寒酸。这些年不可谓不辛苦,我几乎没有一个寒暑假在休息,甚至在实验室里过除夕。我想用我的勤来补我的拙,可造化弄人啊,也许真有定数,借用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就像一只爬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就是没有出路!不管怎么说,这些年不容易,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自己说一句:年老师,继续努力吧!
个人分类: 原创|6318 次阅读|5 个评论
感谢那场暴雨
majhs 2009-8-24 22:35
感谢那场暴雨 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路面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只有从那些来自祖国各地奔向新东方的年轻人脸上才能看到一点点朝气。 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的暑期学校已经进行到第五天了。这几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同学们都没太休息好,有些同学有点吃不消了。确实,为了在这短短的六天中让这批学生尽快的了解科研、融入科研之中,我们只好让同学们受点苦了把日程安排的紧凑一些。 8月6日上午是院士报告,张懿院士得知我们举行暑期学校需要她作报告,张懿院士推掉了发改委的会议并且在8月日下午的实验室参观亲自为同学们讲解实验室的情况,处处都让我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年轻人那种热情。张懿老师已经七十高龄,在作报告之前,她的秘书就和我说:张老师身体不太好,报告时间不宜过长。我也很担心张老师的身体。报告很成功,张老师站着讲了一个小时,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着实让我非常的感动。可有些同学的行为(打瞌睡,玩弄头发)实在是让我很寒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心中的小宇宙忍不住要爆发了:张老师这么辛苦给大家讲课一小时,而且张老师站着作报告,大家坐着听报告,谁辛苦一眼便知;而且这次讲座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有些同学视如土芥;当时报告没有结束,我只能一直隐忍。报告一结束,我对在座的同学们发飙了:(1)在座的各位要感恩,不要觉得别人对你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欠你什么,也没有人应当为你做什么;人帮你是人家心肠好,不帮你你也不用呼天抢地抱怨人心不古(2)不作为是可耻的。我们暑期学校录取比例都是2:1以上,你在这里就挤掉一个同学学习的机会,而你在尸位素餐是极其不负责任的;(3)好人遇到好人结善,好人遇到坏人成恶。为什么现在车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紧张;好的车主遇到不端的行人和行人遇到坏的车主都会加深人车之间的对立。 说完了这些,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但是内心还有隐隐约约挥之不去有块阴影,加之网上流传的对85后的评价,使我更加坚定了给这帮孩子贴上了自我、责任心缺失、集体意识差的标签。虽然我也是80后的一员,但总是觉得他们这帮孩子实在是太不成熟了,缺少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下午是拓展培训,拓展培训原本是为了熔炼团队、强化集体意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嘻嘻哈哈走进训练场,我对拓展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抱有极大的疑问。随着培训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慢慢的进入角色。经过破冰起航之后,各队选出队长,创作出了队旗、队歌、队训,很快就进入到挑战1021的活动训练当中。挑战1021将在一个半小时后比赛。我当时就在旁边偷笑:这帮同学也太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了吧。一个对时风之队,一个是梦之队,实在是太俗了点;而且两队的队歌都撞车了。我不禁一边笑笑一边摇摇头。可怜这帮理科的学生了。和培训师慢慢的聊起来了,培训师经验丰富,作过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拓展培训,给我讲学生吃苦的意识太差了,有的直接晕倒在拓展培训的现场了;最后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85后的孩子们太自我、娇气、责任意识忒差了点。 每组需在10分21秒内完成8项任务,8项任务如下:1、动感颠球 2、能量传输3、不倒森林4、动力火车5、风雨同舟6、大河之舞7、 心手相连8、激情鼓掌: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看着他们的配合是如此的不娴熟,我都恨不得自己上场去替他们练习。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提醒他们,后来还是忍住了,不能自己不是主角啊,也不能这么投入啊,不能越俎代庖啊。后来天色慢慢的黑下来,我和培训师都是心中一怔:不会要下雨吧。要是下雨今天下午的训练就完全白瞎了。拓展培训的精华就在于大家的紧密合作和培训师最后的点评。任务都没完成,何来点评和体会了。还好,马上就开始比赛了。第一个组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轮到第二组的时候已经开始慢慢的下起小雨,同学们的动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学们在完成大河之舞遇到了小麻烦,他们两次才完成此项任务;这个时候雨已经越来越大,同学们背都已经被雨淋湿了,不过第二组很快完成了所有动作;这个时候的雨已经不是一点一滴的,已经开始是倾覆似的,我想要不和培训师说:由于天气原因任务到此结束。后来想想还是不太好吧,第三组还没比赛,这个时候提出终止比赛对他们也是一种不信任,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吧。正在迟疑间,第三组已经开始比赛了。雨已经越来越大,同学们的背也已经全湿了,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第三组的表现。能量传输违规了重来;同学们迅速集结完成了这项任务;各项任务都顺利的完成了,直到来到最难的不倒森林。这个游戏一共十人参加,随着个人手拿一根1.2m的塑料杆围成一个圆,用右手掌心抵住塑料杆一头,将塑料杆立在地上,在塑料杆不倒的情况下迅速向前移动,并用手抵住前面队友的塑料杆,一共成功10次完成任务,有一次任一同学塑料杆倒地重头再来。这项活动难度很大,每个人都要掌握好时机才能顺利抓住前人的塑料杆,问题是还不能出错。湿滑的水泥地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好几次都是成功了4、5次了又出现失误了;我都有点同情他们了,心底在期盼着赶快结束吧,赶紧让这个活动结束吧。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的脸上仍然没有一丝气馁,也没有一丝抱怨的情绪。有好几次都到完成了3次,第四次有同学没抓住,我想不用归零了吧,下次继续累计吧;可是培训师仍然一丝不苟,重新归零开始,我都觉得培训师有点不近人情了,那个时候能发挥出这个水准已经相当不错了,做人何必如此认真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不倒森林,我如释重负。 当他们顺利完成所有的项目后,满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的,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人的怜悯顺利的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今天这场比赛所有的人都是胜利者,培训师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职业操守,虽然当时他可以不必如此认真随时终止比赛;所有的队员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只要我们心连心、永不放弃一切都是可能的;我一直都沉浸在激动之中,这群可爱又可恨的学生们,到底让我说什么好了? 后来培训师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各队的队长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我最后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大致是关于职业精神的吧;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在暴雨之中那一群斗志高昂的同学们一次次的捡起塑料杆又重新开始下一次冲锋的画面。在困难险阻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不前,,,在数次失败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团队荣誉前他们勇猛向前,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 感谢这场暴雨,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帮同学;感谢这场暴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感谢这场暴雨,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736 次阅读|1 个评论
誌謝(1)
huailu49 2009-8-19 08:01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离不开他人的提携和扶持,需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父母、亲友、师长……今天我要特别感谢与之交往过的一些默默无闻、为人作嫁的新闻出版界的老师们,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其中有些甚至从未谋面,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的一些曾经成熟或不成熟的观点和文字才有机会公诸于世,接受时间的检验。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曾经帮助过我出版过专著、发表过论文的老师们,他们是:曾尊固老师、朱原老师、黄德老师、李豫生老师、雷玉清老师、王自强先生、常瑾芬老师、黎难秋老师、张泰永老师、田文进老师、周森荣老师、王江老师、张兵一老师、钟东明先生、李若林老师、龙天老师、沙铭老师、李建英老师、陈益升老师、李弗兰老师、陆伯华老师、袁兰老师、刘名扬老师、汪名旵老师、徐超老师、许静老师、陈颖老师、高杰老师等,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有关出版机构中的一些不知其名的其他老师们,借科学网这一方宝地向他们送一份祝福,道一声平安! (排名不分先后;若有遗漏,还望海涵!)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3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開博感言
LEOLAND 2009-4-21 18:46
今日在此開博,心情稍有激動。 往日也有博客傍身,內容多為胡思亂寫,不足為外人道。近期一直思慮“改邪歸正”,故有另置新“家”的打算。遍尋夢想博園,以“科學網”為第一焦點。站內隱身拜讀群博多日,以餘細品慢嚼之功,享其學氛之氤氳,心中竊喜,引為同道,故此請賜一博,當日有成,甚為感激。 思想之利在於分享,共識之途全在交流。借此寶地,我自當再入課堂,學應學之“學”,練有用之“術”,享讀博之“樂”,議當議之“論”,以收“求新、求實、文明、和諧”之效。 是為開博感言。
个人分类: 未 分 类|2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生活
tarimriver 2009-2-25 21:50
科学与生活 参加科学网的博客大赛,从而成为科学网博客中的一员,与大师同行,赏大家风范,茅塞顿开!尤其是如何写SCI,如何写基金申请,感觉如同今天干渴的中原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本人虽然也申请到了一个基金,但那是6年奋战的结果,自己还没有能总结出一点像样的东西,而SCI文章也只是在较低水平刊物发了一两篇,像样的期刊总是以同样的理由拒绝:poor language. 希望能从科学网获得更多前进的能量! 科学网博客不仅对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而且对我的生活也有莫大的帮助。近一段时间以来,孩子有病,晚上发烧,白天哭闹,搅得心烦意乱。当把烦恼和问题放在科学网的博客,就有朋友热情指点,找到施焕中老师,他的讲解和指导使进来困扰心头的烦恼烟消云散,孩子的状况也越来越好。因此,行此博文,感谢科学网博客,感谢博友,更感谢施老师!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获得好成绩
wangdh 2009-2-10 14:48
我们主持的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获得好成绩 (王德华) 今天收到了国家基金委的邮件,告知我们主持的重点项目于 2008 年底已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价等级为 A 。 这是个好消息,心情也实在高兴。忍不住看了邮件好几遍,愣神了许久。自然就回想起这 4 年来,我们研究组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这个成绩当然首先是归于我们研究组的各位研究生,归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归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归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归于他们的精诚团结。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我们几乎在每篇文章的致谢中都有感谢动物生理生态研究组全体成员对文稿的讨论和建议这句话,这不是空话、客套话,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研究组的每一位成员几乎对每篇论文初稿都有贡献,无论在实验设计、结果讨论、文稿修改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对于文稿的修改、校样的检查等更是必须的功课。我在进行项目结题验收会议上报告的最后,也是满怀敬意向我们研究组的全体成员(离开的和现在的)表示谢意! 内心里感谢国家基金委的支持,感谢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记得当年基金委设立了一个领域重点项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我们组的项目很幸运通过了专家的通讯评审,获得了参加二审报告答辩的机会。当时满怀信心,认真准备,没想到报告过于紧张,答辩失利。当时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好长一段时间才恢复。当年有 7 个候选项目参加答辩,最后 5 项获得支持;从藻类、昆虫到鱼类都有项目中标,唯独恒温动物没有项目中标。自以为从事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多年,还是有些优势的,最终败北而归。估计当时学生看到老师每天阴沉的脸,心情也好不到那里去。 可幸的是第二年基金委设立了自由申请重点项目。我们凭着较好的工作积累,在各位同行专家的支持下,又通过了通讯评审,幸运获得了报告答辩的机会。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几年是我们研究组科研工作进展最快的时期,研究生的素质和培养质量也是最佳时期。多位优秀的研究生为我们这个项目流了汗水和泪水,贡献了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这几年访问我们研究组的国外学者也是历史高峰,他们都对我们的研究生称赞不已,也惊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速度之快。 说实在的,国家基金委的重点项目是我们研究组真正走上安心科研的道路,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工作的阶段,可以真正敢做我们想做的工作的阶段,是我们研究组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和奠基石。这个基金也大大稳定和促进了啮齿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和队伍建设。衷心感谢国家基金委,感谢国内外相关专家。当然还要感谢动物研究所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条件保证。 (王德华 2009.2.9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058 次阅读|6 个评论
是不是真的要离开?
yangjingangel 2008-11-27 15:43
距离比赛的尾声是越来越近了,很多老师同学似乎都松了一口气,我也是,感觉轻松了很多。虽然是因为比赛才来到科学网,但是比赛过后是不是就真的要离开了?会有很多老师做这样的选择吧,尤其是在比赛的风口浪尖上的老师们。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但是请不要因对此地失望而离开,尤其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老师们,请不要带着失望感离开。能站在风口浪尖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人气很旺、知名度很高。 在这次比赛里,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学到了很多自己之前感兴趣而没学成或不感兴趣而怕学习的东西(比如天文,比如物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很多有学识的老师。如果你们离开那将是一种损失,无论对于科学网还是对于我们。 我是不会离开的了,但是也不会像比赛期间这样每天完成任务似的写文章,说实话,挺累的!有同学对我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像我,写东西就需要感觉,不是说写就写得出来的。比赛过后这里就完完全全是我的地盘了,不用担负某种责任,随性为之,想一天贴 N 篇还是 N 天贴一篇都没人管,牢骚文也好口水文也罢都由自己决定,啊 ~ 想到这里顿感轻松愉快! 今天是感恩节,之前似乎已经发表过感谢了。这次呢,特别要感谢下我的队友张晓昱跟李娟娟,虽然认识的时间很短,但是从比赛之初到现在,我有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还有要感谢下罗会仟老师跟王保忠老师,因为从他们的地盘里我学习到很多,他们的博客真的写的很棒,所以即使比赛结束,你们也要坚持更新哦~~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子小品贺佳节
jlpemail 2008-9-28 08:57
节日来临,为感谢编辑、博友、读友之厚爱, 携犬子演两小品。 赶时尚 儿子经常丢三落四,成双成对的东西总是落了单。 儿子的袜子一般是塞枕头底下,取出来多半成了单只的。长短、样式不一的袜子成了儿子的战利品。 看到袜子们的不幸遭遇,我挖苦说:乖儿子,你很时尚啊,袜子让你穿成这样! 秋凉之后,我骑自行车要带手套。很得意地搜出一双白纱手套。 刚戴上给儿子显摆,他就指出左手手套是半透明的,右手手套是不透明的,明显不是原配。 儿子问我:爸爸,手套你喜欢这样戴呀? 我笑着回答:你妈总笑话我老土,我这可是赶时尚啊! 转载儿子的加加堂博客 : 刘翔速度与姚明高度   爸爸和我同时开始洗脚,我已经倒洗脚水啦 , 爸爸还在搓左脚。他说我洗脚是刘翔跨栏的速度,统共不过十几秒。   爸爸最近声称在写论文,吭哧了八天 , 才敲了六百字。   我问爸爸 : 写论文很难吧 ?   高度地难,爸爸回答。 我说:你这是姚明高度呀 !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Roger 教授
wangyk 2008-4-4 13:48
感谢 Roger 教授 我与明尼苏达大学的 Roger 教授相识于 2002 年。当时,他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特邀回国参加 2002 年 6 月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的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教育发展战略论坛暨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 Roger 教授怀着一腔报国之心,开始了他频繁的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飞来飞去,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讲学计划。也是从 2002 年始,我开始与 Roger 教授(代表海外华人农业与食品生物工程师协会, AOCAFBE )联系,寻求合作创办国际英文刊的探索。 Roger 教授在南昌大学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把他在美国前沿的研究输送回国,帮助国内的研究与国际同步。 Roger 教授在明尼苏达大学担任食品与生物工艺系的系主任,每年科研经费数百万美元,因为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在他麾下有一个 40 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大部分是为国内培 养的 博士 和 博士后。为帮助国内科研工作者把科研成果传播到国际科学界,他发起和推动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合作创办国际英文刊,并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支付薪金让他的博士后承担创办英文刊的大量工作。 Roger 教授所做令人敬仰,值得称赞。从国家社会宏观层面,我们应该感谢 Roger 教授。 从我个人的角度, Roger 教授也很值得感谢。因为希望购买一些英文原著,但在国内难以买到,自然就希望找 Roger 教授帮忙。第一次是因为爱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读博士期间,因借图书馆的一本英文原著不知去向,只好求助 Roger 教授帮忙在美国购买带回。从美国买回所借的英文原著后,后来发现爱人凯 利斯 小姐( Ms Careless )当时在社科院图书馆借书时,办完借书手续后就走了,书却留在图书馆,馆员以为是读者送还的书就归架了。第二次是我希望购买一些有关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书籍,这次 Roger 教授又帮我购得四本并送到北京。两次购书花去 Roger 教授近 200 美元,他一分没收,全当他的捐赠和贡献了。且不论钱之多少, Roger 教授忙于科研、教学、管理、指导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还能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帮我办理购书者等琐细之事,实属不易,也难能可贵。我特别感谢 Roger 教授,不仅仅因为免费为我购书,更因他拳拳报国之心。 Roger 教授担任即将创刊的国际英文刊主编,期待国际英文刊在 Roger 教授的领导下快速成长,早日进入 SCI/EI 等国际知名检索体系,创立品牌,更好的为更多人服务。衷心的感谢 Roger 教授!我们会把更多更深的感谢留待将来。 附: Roger 教授购赠的有关英文论文写作原著书目 1 Robert A. Day .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6th Edition (Paperback). Greenwood Press, March 30, 2006. 2 Michael Alley. The Craft of Scientific Writing. 3r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1996. 3 Anne Stilman . Grammatically Correct: The Writer's Essential Guide to Punctuation, Spelling, Style, Usage and Grammar (Hardcover). Writer's Digest Books; 1 edition, August 1997. 4 Vernon Booth . Communicating in Science: Writing a Scientific Paper and Speaking at Scientific Meetings (2nd Edition) (Paperba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edition, April 30, 1993.
个人分类: 感恩的心|6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