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感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院搬迁开业典礼
热度 1 fqng1008 2010-8-20 16:28
今天,我院从市内搬到郊区正式开业,历经6年的筹建划上了句号。 2003年SARS以后,我院是国内最早筹备搬迁的传染病医院之一。如今,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原传染病医院)已经搬迁了4年多,北京地坛医院也搬迁了两年,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终于磨磨蹭蹭、扭扭咧咧地尘埃落定。 本来,医院乔迁是今年市政府的十大剪彩工程之一,因为它是关外唯一的一家市级医院,与目前的扩关、民生等热点有密切关系。但可能与政府转变职能有关,十个剪彩缩减为四个,最后连副市长都没有一个参加。医院看起来似乎没有面子,我个人觉得,或许是国家的进步。 作为第一个特诊专家,我接待了到场的各位领导检阅,虽然一个病人也没有看。完成任务后,陪母校来的黄副校长、陈处长在新港鸿吃饭,当然还有上海、广州、香港的专家和领导,北京的几位连饭都顾不得吃就赶飞机走了,大家都是忙碌之人......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三十张老照片体味中国国情 感受社会冷暖(转)
liuysd 2010-8-16 10:44
从三十张老照片体味中国国情 感受社会冷暖 这就是那张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了无数争议的照片。 这张照片最大的现实意义,不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反差。 更让人揪心的还在于,当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又该用什么来保证他们所代表的两个阶层的和睦相处 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可就是这些朴实勤劳的人们一代代的供养着我们。 山西煤老板嫁女,震惊世界的车队也震撼了中国亿万百姓的心。 我们身边真实生活中麻木的看客。最后,是否连自己也麻木了呢? 矿难,血一般的GDP。在它的背后,在无数劳动英雄亡灵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腐朽黑暗呢? 大把地钞票撒向他们,但投入和产出总不成正比,国足还是国耻? 风雨同舟。 ............ 原文地址: http://biz.cn.yahoo.com/newspic/biz/1335/1/
个人分类: 深度思考|3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加2010中国控制会议的感受
xiegming 2010-7-31 01:24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连续错过了4届中国控制会议. 去年的上海,前年的昆明, 07年的张家界,06年的哈尔滨, 都是想去而没有去成. 今年的会议刚好在北京召开, 而且是在国家会议中心,不能再错过了. 说实话, 去之前心里有些忐忑, 好久没有出现了,自己也有了些许变化,不知道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我是坐地铁过去的,也是头一次到奥运村这个地方,头一次这么近看到鸟巢和水立方,感觉有些不真实. 国家会议中心真的好大,转了好半天没有找到分组报告地点,最后是打电话才问道具体在哪个位置. 见到不少学术界前辈,老朋友等, 确实有好几位没有认出我. 给人家打招呼,人家只是礼貌的反应一下, 直到我走到近前, 我说我是谢广明啊, 人家才反应过来. 清华的大师兄也是好久没见面了,虽然我们空间距离很近,虽然也打过电话,可是一看到我,都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还好,见到导师,导师没有批评我,还主动给其他人解释我最近很辛劳. 不过,导师有些变老了,虽然说话还和以前没有变很健谈,但是行动上似乎慢了不少,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见了导师,不免又把自己的不顺心事给导师讲.导师自然又给我剖析和安慰,还是有导师好. 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其实很多人是早就知道名字,就是没有能够亲眼见过,这次终于有幸一见. 看来开会真是很有必要. 更大的感受是自己真的有些老了,因为看到了那么多年青力量,生机勃勃,仿佛就像当年的自己! 要知道,很多已经是学生的学生了! 可是感觉他们比我们当年成熟多了,自信多了,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势头很凶猛啊!
个人分类: 活动记录|63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受与收获
bliping 2010-7-26 15:35
在这里开博很久了,一直都没能动笔写点东西,总觉得自己太稚嫩,下不了笔。时间过得很快,读研究生已经一年了,从开学前的些许憧憬到现在对研究生生活的了解,收获也很多。读大学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很轻松的,原本以为研究生也会轻轻松松的过来,读了研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的,忙碌勤奋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接触了很多以前从没接触过的东西,学习怎么查找文献,看论文,利用网络资源,随着岁月经历的累积,生活方面也在慢慢提高成熟,体会怎样与同学老师很好的相处。 学习上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编程。大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计算机语言,但觉得自己不太感兴趣,学的也不好,总觉得编程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一直挺发怵的。直到上个学期,开了两门数值计算方法的课,在课堂上需要把老师讲的算法掌握,课后再上机编程,进一步理解算法。一开始真的特别头疼,编程基础实在很差,现在又是开始自学,后来通过自己的一些摸索,加上 和同学 老师的讨论,慢慢的自己也能独立编出一些程序了。我的感受就是先把算法步骤理清楚,在纸上有个大概的想法,只要想法有了,编出来不会费太多时间,但是后面的调试程序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其中与同学老师讨论特别让我受益匪浅,有时自己看很久看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也许就很快领悟了,这也让我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力量。由于我的导师这个方向只有我一个学生,能与同学讨论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我接触的问题他们没有学并不了解,所以有时一个问题会搁置很多天找不出答案,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导师,他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来帮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次编的那个边界元解积分方程的程序,出来的结果总是不让人满意,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出问题,老师不辞辛苦的帮助我调试,甚至有时会工作到深夜,后来找出错误,是个很小的转置的问题,越小才会越隐蔽越难调试出来,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特别让我感动。让我领悟到以后编程一定要更加注意一些细节,不然会给后面的调试造成更大的麻烦。现在慢慢的也能体会到编程的一些乐趣了,每当工作有了一些的突破,就特别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读研究生没用,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经历也是种财富,这种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自己的素质学术修养也有一定的提升,要努力让自己充实忙碌起来,到毕业的时候不要因碌碌无为而后悔。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82 次阅读|3 个评论
重新认真读书的感受
chushixiyu 2010-6-19 16:40
说起来,自己已经有将近两年都不怎么看书了,其实倒也说不上不看。这样说吧,就是上到了大三之后,就不怎么喜欢看书了,然后现在研一了,具体时间不说,大概就有两年了吧。这两年,到不能说不看书,只是不看非专业的吧,专业的书,为了考研,什么化工原理,高等数学,政治等等还是在研究着的,呵呵。 有时候感觉看书也是挺有学问的吧。 以前一位诗人,不确定是不是陆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一个说法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呵呵,道理这种东西,总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有时候有不太好讲,只能是自己慢慢体会了。总之就是不要自大,觉得读几本书就很了不得了,还差远了,呵呵,这就算是我的感受了吧。 人们说老子的道,道是什么东西呢,道,你是不能给出定义的。因为你说他是天,那他就不能是地,你说是水,那他就不能是空气,不能是别的。而事实上呢,道是包含万物的,世间万物都可以用道来解释,都包含在道之内,这就是道。 之前一直很喜欢看历史书,其实想想自己的爱好确实挺广泛的。而且在大学刚开始阶段,虽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书还是读了不少的。记得那个时候,由于从高中上来,没有见到过那么多的书,所以来了就一个劲的看书,先是看名著,后来看历史,兵书,再后来看人物传记,再看哲学书,心理学书,再是计算机书,社会调查书。感觉不同的书跟人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印象很深的有,呵呵,貌似现在想起来的都很有印象。说起来觉得那个社会调查倒真是蛮有意思的。那个也可以称为县志吧,记得那时看到了。上面写一个县的风俗,习惯,吃什么,种什么,玩什么,平常就做些什么。啊,觉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些之前看似平凡无奇的事,在经过专业人士的描述之后,竟然有这样的魅力,挺好玩的。我觉得也是挺有意义的,因为这个从宏观了解了这个县的情况,对于这个县的发展规划什么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当时看的时候就想:将来倘使能做这一行也是挺有意义的啊。 然后大三再往后就是考研了。其实就算当时不考研,也不愿意读书了,有时候人也真的是挺奇怪的啊,有一阵就觉得读书特别没有意思。也就觉得书上写的真的就是虚的。呵呵,不知能不能用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描述啊,呵呵,想还是算了,不能太嚣张了。 估计是当时有班超的要弃笔从戎的想法了吧,或者是:大丈夫当。。。。 然后就到了现在,研一了。本打算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呢,呵呵,看来这一年过去,也没有学到些什么。我觉得人不应该后悔,后悔都是没有用的。但是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所以他可以不后悔,但是绝对不能 够盲目,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不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就不后悔没有学到什么吧,现在不知怎的,越来越觉得专业的知识,还是自己学比较好。而非专业知识,要是有人能给你讲一下,倒是蛮好的。所以现在听别的专业的知识,反而会很感兴趣。同学又说我是搞艺术的,呵呵,怎么说都好吧。我不是这样的,有时候不喜欢辩解,没有必要,有时候即是是被人误解了觉得也挺好,将来等别人明白自己的时候,恩,他们会为当初轻率地判断而后悔的,哈哈。但是被自己希望了解自己的人误解却是很郁闷的,唉。 最近不太愿意出去玩了,北京这一年,也就快要结束了吧。不过还是有几个愿望,希望能够在临走之前实现。其他的倒真是没有什么要求了。最近在看些自己专业的书,恩,是时候该研究研究自己的将来搞得东西了。然后由于夏季学期开的课,也在研究心理学方面的书,感觉心理学还是很不错的。 心理学,这个是与我们的传统学问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在现在社会,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了解心理学,不管是从自我的角度,还是从与他人相处的角度,都是很不妙的。 这里有一点感受:中国古代好像是很不重视心理上的研究。不过也有,就是那个王什么的,花开与否,心动帆动这些表面的,还被现在唯物主义成为唯心主义加以鄙视的。其实觉得那个时候的人就有那样的觉悟已经很不错了,而如果从那时中国要好好研究研究的话,估计现在中国的心理学要比西方发达的多。 所以现在读历史就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是根据事实,得出结论,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事实的原因,这两个还是不太一样的。 因此读读心理学的书籍,还是有些好处的吧。 想想为什么会看这些呢,有一个原因:自己并不强大,所以要努力去做事,去研究,将来会强大的吧!! 呵呵,这个可以称之为防御性学习吧。 最起码,有人欺负你了,不要吃亏。 所以现在就又开始读书了。呵呵,有点扯了。
个人分类: 感想|3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开博有感
guowencheng 2010-6-13 23:22
在当下留下一点值得记录的东西,证明自己的确来到这个世界! 终于在科学网上找到一种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希望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博客大赛的做法和感受
chrujun 2010-5-6 10:05
对于博客大赛,最近有几位朋友不高兴了。觉得有人的做法是阴招。 在此特意公开我的做法和感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这次我和我的两个学生姚红春和申瑞杰组团参赛。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尽量公开他们以前写的科研笔记,不必在博客上花费太多时间。自己认真写3~4篇够了。仪器方面的东西看的人少,不过没有关系,不必在意。 我们走我们的路。 正式投票后,动员朋友帮忙投了一些票。不过局域网内只能投一票,我估计最多拉了40票。我明确知道拉票成功的也不到20票。后面的事情顺其自然吧,我不拉票了。 对于文章推荐,我学生写的文章我一般推荐。对自己的学生都不欣赏,还是老师吗? 对于其它参赛朋友的文章,觉得好的我也推荐了。大家感兴趣可以查一下。不过,由于这段时间事情多,我很少看其他博友的文章。我自己博文的评论都有一些没有回复。 对于博客文章的写作,最近几个月一直写得比较多。基本上是有感而发,不弄耸人听闻的标题。参赛后,我主要写与仪器仪表有关的博文,尽管这类文章看的人不多,但我是不喜欢跟风的人。希望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我也喜欢政治、军事和一些社会动态。这从我以前的博文可以看出端倪,我为军事问题还和吕喆老师争论过几次。除了最近仪器方面的文章写得多以外,我的其它博文符合我一贯的风格。 参加博客比赛后,我的文章没有上过首页,我也没有当回事。这次博客比赛出现了不少高手,本人由衷佩服。高手多了是好事。 今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写一些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的东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doc
czyu 2010-4-30 08:47
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doc 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doc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研感受
cpeng001 2010-4-27 22:21
这是我在小木虫的一个关于研究生科研交流的回帖,打了这么多的字,放在博客里。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专业泛函分析,很基础的那种,不是应用的,下面我就写一下我读研究生时的感想: 1. 专业方向 对于学数学的人来说,不管你学什么方向,兴趣是第一位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即使再基础,也是有趣的,而不感兴趣的方向,即使有应用,也是无聊的。我感到高兴的是,我选择了一个我感兴趣的专业,基础数学。 2. 研究基础,自身素质 既然是基础数学,那对数学各个分支的要求都很高了。现在国内有很不好的倾向,就是以论文数量论研究生的水平,这是在是害人不浅。事实上,研究生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我从大四开始,就对各个分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所谓进一步,是指本科的知识,实在是皮毛中的皮毛)。我不敢说我的基础好(我也不这样认为),但是我还是看了一些书的。这对后面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同时,研究过程中,也不得不反过来学习很多知识) 3. 生活,科研条件 基础数学的博士生活注定是清贫的,较少的娱乐活动使我有更多的时间研究问题。那时候补助很少,还得靠做助教增加收入。不过,这样的经历使我后来上讲台时不感到陌生。幸运的是我读博期间,学校、导师提供不错的科研环境,又有博士创新基金的支持,总体来说,科研条件还是够从事基础研究的。 4. 团队精神 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基本是单打独斗,国内从事我的方向的人很少,但我喜欢和一些大同行们进行交流(所以知识面宽一点有好处)。这虽然对我的研究帮助不会太大,但至少使我,不感到孤独。 国外的小同行很多,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合作,赫赫,水平和人家有差距。 5、发表论文 我前边提到,论文以数量论英雄是通病,其实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同行评价中尤其重要。比如,我的方向中有人可以把博士论文发在PNAS上面,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了。同时也检讨自己不够努力。不管怎么所,一定要有论文,因为后面的基金,求职都需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6、一点建议 最为一个过来人,感觉研究生期间太重要了,主要是时间宝贵,工作之后,很少有如此多的大块时间搞科研了。因此希望后来人,不要抱怨,多多学习,多出成果。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568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三街
热度 1 hexapodium 2010-3-22 05:52
我对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逛景点不感兴趣,喜欢在一个地方踏踏实实住下来,花些时日来细细地欣赏和品味。 这次来图森,我住在一个叫Cottonwood Creek的地方。从住所到学校,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街走,需步行40分钟。这条街名叫第三街。它穿行很多条南北的路,但需要按交通钮的只有三条。一条在出门不久,为Country Club路,快到学校有一条,叫Campbell路。中间的一条,则是Tucson路,把第三街分割成大致两段。虽然中途还有其它的路,但在路口行人优先,车总是让着你的。北京呆惯了,这种车让人的事在刚来时还真有点不适应。街上偶尔有骑自行车的,多为去学校的学生。看着他们蹶着屁股,踏得很快,心想何必呢,看看周围的景物多好! 路边最高的树是棕榈树,冠顶幅面很宽,绿油油的,底下的枯叶倒挂在上面,层层叠叠,这种上下搭配看起来很别致。不过有的树上的底叶被人剪掉,形成一个规则的树托。树下掉着满地的种子,比酸枣大一点,可能是一些鸟的美食。沿街的另一个主要树种是桔子树。每棵上面结着沉甸甸的果实,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初来乍到,您会觉得这里的人太奢侈、太守规矩了。地上捡一个桔子尝尝。哼,能酸死你! 再低一些的植物,就是各种各样的仙人掌了,看起来奇形怪状的。小心不要碰它们,在它们的肉茎上长着锋利的刺。为什么沙漠植物多选择针刺来作为它们的防御手段呢?这值得推敲,这种物理装备也许比化学装备的成本要低,而对动物的防卫作用可能更有效。别看仙人掌的刺多,开的花漂亮极了。前天我突然发现一枝,花瓣像绢纸一样。我屏住气靠近它,生怕把它给吹散了。 沿街走,除视觉感官的享受外,还有嗅觉和听觉的。各种刺激信号不时地传入你的脑中枢,令你常常处于兴奋状态。看到花,我总想把鼻子凑过去,闻闻是香是臭。桔子树开的花清醇般的,豆科植物开的花味道很浓,仙人掌的花则只有淡淡的香味。听觉的享受也是无与伦比的。树的冠顶藏着很多鸟儿,相互间不停地应答鸣唱。走在人行道上你可以尝试闭上眼睛,那将真是另一番感受,就像在听一个别样的交响乐演奏,好听极了。我不识鸟,但也禁不住抬头望望,有时能看到,但多数情况下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如果你很运气的话,鸟屎还可能掉在你的头上或衣服上,琪琪就遇过一次。 在这个季节,还能看到一些其它的动物,如壁虎,爬得很快,刺遛就窜到草丛里了,很难拍摄到。还有蜜蜂,多在花上采蜜。有时还会见到兔子。街上每天见到的还有狗,当然还有它们的主人。迎面走来时,狗的主人总是想法主动避开,眼神相遇时,他们总是客气地打个招呼。他们都随身带着袋子,给狗狗拣大便用的。 我每天都走第三街,不怕艳阳,感觉不到疲惫。季节的延展和时辰的变化,让你在街上总有新的发现和体验。有朋友看我走路辛苦,常让我搭车,可我多数是婉言谢绝。前些日子有朋友从国内来,我鼓动他一起与我走。两天后,他告我说,好像腰围减了一圈。看来,走第三街还有别的好处。 我想,其实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会遇到这样的一条街或者其他什么。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地感受它,就会喜欢并享受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479 次阅读|7 个评论
mirror - 近况和感受
liwei999 2010-2-18 04:41
立委按:镜兄很少写长文,这篇算是一个例外了。大概是那阵子事儿多,镜兄未及评论,积累了一大筐多余的话要说,不免滔滔不绝起来。随心随性,侃侃而谈,其主旨不变。慢慢咀嚼,颇有味道。网友戏言: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春天! 近况和感受。 (556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05, 2008 01:24AM 在公园里,10岁的小男孩走失了,当妈妈的很着急。镜某曰:因为大人和孩子一起游园才定义了走失。如果开始就让孩子们自己在游乐园里玩就不存在着走失的问题了。大人不必带着孩子去游乐园。 游乐园里有个看4D电影的地方。何谓4D电影?10岁的男孩问。镜某也不明白哪里来的4D。事情就是这么巧,几天后镜某就被领去看了个4D的节目。4D者,只是对过去3D的立体电影的新说法。男人们都以为大了就好,3D不够就4D。 人是如何认识3D的?这也是个很有趣的事情。用眼睛看是一种常识的理解了。但是,学术上的结论是用脑子看。用赞中医的说法就是先人早在n年前就知道了这个现代学术的结论了。因为国语里有个视而不见的说法。那是说:虽然看了,但看不出来门道的现象。远近法的画法是西洋画的画法。国画不是这个风格。如此看来,在认识世界方面,东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一样才是有价值。但与众不同同时也令人担心的事儿,所以时装杂志很多。 上周遇到了几个有趣的事情。在网上一个是概率的问题,一个是荡秋千的问题。在网下是读了《人体使用手册》和《无毒一身轻》,还有几本别的书,有关教育的。镜某感觉新的一代人缺乏感动的体验,也缺乏感谢的心境了。电视的图像的泛滥,使得多数孩子们失去了想像力;生活太好了,吃什么、给什么都不被感动了。大白兔、巧克力等食品什么的都不再可以成为诱饵了。给摘来月亮恐怕人家也嫌麻烦,曰:先放在那里吧,需要时再给我拿来。 这几个坛子里,崇尚科学的风气浓些,坛士们不大看得起信中医的。在镜某看来,在网上批中医和保中医谁都不比谁更高明。近来有个比较贴切的例子。有人问荡秋千的原理。这个事儿从专业上看,是个标准的参量振动的例题;从百姓的立场看是个当然如此的事实。而在爱思考的人那里,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题目了。有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爱思考的人往往是谁也不服谁,按北京话说就是都是大爷。其掐架的景象与为中医争吵的居然是一个样子。当然这里的掐架不是象捍卫、攻击中医那样的长篇大论的讨论,而是短兵相接的搏斗。 曰:你也懂力学?问你个简单的问答题。 在什么情况下,哈密顿原理是一个变分原理? 这个问题本身没问题。但是有趣的是以发问人的水平来如此问就是有问题了。同样,嘲笑如此发问的人也并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冷不丁冒出来的、高等术语堆砌出来的问题才好。到最后就只剩下骂人了。 手头上的《人体使用手册》是第21次印刷的那批。从2006年1月的第一刷到2007年6月的21刷共印了87万册。方博士的《科学成就健康》没有说印数。但是当初一个月后印了第二刷,势头也是不错的。从振兴出版业的角度看,这都是好事。但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看,这类书还是少些好。减少消费无疑是个人类的美德。但这也会使一些人失去很多发财的机会。 《无毒一身轻》的副标题是21天改造体质,是台湾出的。从题目上看就是本烂书了。因为医学上的良心话就是概率说、风险说,不能给出21天这样的具体数字。但是不如此说,恐怕书就不好卖。 中医讲的经络究竟有没有?这是一个对中医的争论点。一方是要用现代技术证明古人的高明,另一方同样是要用现代的知识证明古人的无知,都以为对方傻,打得不亦乐乎。镜某也曾经被劝诱过加入证明 经络存在的行列。曰:以镜大人的智力,搞定个经络不成问题吧?但是以镜某的智力以为还是不掺合这类事儿为好。因为这种思路太低级了。意淫这类东西是在脑路中,并不是在躯体里。在解剖学中找经络就好比是在解剖学中找嘴,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但是解剖学里没有嘴的概念,人们就不能用嘴说话了么?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量子论是个比较奇怪的理论。其中很多事情是不能被人们的常识理解的。比如微观粒子的路径问题。量子论主张粒子可以同时通过几个不同的路径。如果对这样的世界有些理解,也就不会去花费力气去发现解剖学上的 经络,更不会主张发现了经络了。这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哈密顿原理是一个变分原理?的问题的联想。 概率问题也是个上周讨论的问题。用概率解释赌博现象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人们嗜赌的本质还是在于人脑对赌博的依赖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化学药物之外,人们对赌博和血拼的依赖性要比抱尔闹等的性快感依赖性排名在前。这个侧面显然不是用数学的概率可以解释的。没有下赌注的时候是概率论,一旦下了赌注就是0和1的决定论了。很有些象量子的观测论:不去看就是波干涉,就是概率论;一看就是波束收缩和决定论了。 说话是要说人们喜欢听的呢?还是不喜欢的?很难说。镜某一般是说人们不大喜欢听的大实话。实话实说很多时候并不被理解。最典型的要数中央台的那个《实话实说》节目了。观众的笑声的根源来自哪里?来自小崔的那盛着一肚子坏的一脸一本正经,与葛爷表演有些相通之处。谁说官话是虚话呢?那是另一种实话。不过是这类的实话无法溶解到日常生活里罢了。所以看着小崔说话滑稽。 看着滑稽的还有不少事情。方博士的《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的评论也是篇滑稽的大作。作者以为自己是唱红脸呢,可惜那身段、动作分明是在唱白脸。曰: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因为其中大部分城市的排名与目前地质学界认为的这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程度不符合,与国家地震局的说法不太一样。显然,方博士是想歪了。如果给个图片题目《看女店员下面》,也很容易误导呢。其实不过是个吃面馆的情景罢了。这里的地震灾害危险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而是要理解成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大小、以及抗灾能力的评价。这是个都市、地域抵御灾害能力的评价表述。这个能力里可以包括很多因子,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抵御灾害能力一般要强。抵御灾害能力大,相对而言灾害的危险度就要低,这是个常识了。说白了,地震危险度(可能性)评价由国家地震局管,而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却与是个与地震局无关的工作。 人到中年,体检不体检?这也是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早发现、早治疗的说法十分动听,但是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个魔术的说法罢了。镜某知道两个老太太都是胰腺癌死的。年龄也差不多。一个是早发现了,手术后一年多些,死了。一个是晚发现的,发现后一百天就死了。手术的意义何在呢?很不好说。 只有少数人可以体检时,体检是有意义的。至少有个特权的优越感。但是当体检成为制度的时候,体检的意义也就消失了。要想重新获得意义,只有作更昂贵的、更精密的检查了。对于癌症,比较少有在体检时可以发现的(不足发病总数的20%,恐怕国人的还要低)。就好比是有汽车。少数人有的时代里有车很有意义。当多数人都有的时代,有车除了堵路之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出门坐地铁要快得多。但是强迫概念要人们都买车。曰:得有。换成体检就是得查了。 星湖原帖: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32600,3... Comments (2) 子平 03月 1st, 2009 at 9:59 am edit 远近法的画法是西洋画的画法。国画不是这个风格。如此看来,在认识世界方面,东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一样才是有价值。 西洋画和国画的这个差别,大概不止是风格的差别,至少更是描述客观世界能力的差别。这个也十分确定地表现在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科学、哲学能力的差别上。看不出这样怎么会是个价值了。 edhfd 03月 1st, 2009 at 1:40 pm edit 人是如何认识3D的?这也是个很有趣的事情。用眼睛看是一种常识的理解了。但是,学术上的结论是用脑子看。用赞中医的说法就是先人早在n年前就知道了这个现代学术的结论了。因为国语里有个视而不见的说法。 这就成学术结论了?好家伙。这也就是个装神弄鬼胡搅蛮缠的主,而且胡搅蛮缠得很低能。 那我也较个真,这视而不见四字中,有包含了一星半点3D的信息量么?没有吧,所以上面这段话就纯属放屁 后面的不值得浪费时间看了 http://www.de-sci.org/blogs/liwei/archives/22039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2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一次坐武广高铁感受
drumfish 2010-1-8 23:57
第一次坐武广高铁感受 据说武广高铁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列车,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物体之一。 昨天,有幸感受到了武广高铁的快速。我是从武汉站坐往广州北站,下午的G1003次,因为第一次坐高铁,和其他乘客一样,非常兴奋。只是没有相机,手机也没有拍照的功能,不然,我也会像其他人那样,到处拍照和留影。 总体感觉如下: 优点: 1、快。因为G1003是直达列车,所以中途一站不停。我一直十分努力的想看清楚途经的几个站名,但除了长沙南站之外,其他一个也没有看清(实在太快了!)。 2、舒适。没有了咣当声,也没有明显的左右摇摆。厕所多了,以前,一节车厢128人2个厕所,现在一节车厢80-100人,3个厕所,有坐式马桶和婴儿用具,当然,手纸也是有的。洗手池也增多了。 3、方便。门口就有行李架,搬不动的行李可以放在门口的架子上,不用费力的搬进搬出。还可以在进站口买票,快捷了很多。 另外,还有220伏的两孔和三孔的电源插座,方便手机充电。 4、养眼。新的铁路、客车和内饰都很漂亮,也很高档的样子。特别是乘务员,都是清一色的高挑美女。 缺点: 1、耳膜难受。虽然快了,但是时速300公里也是有副作用的,感觉耳膜比较难受,嗡嗡的响,特别是进出隧道时候,明显看到车厢体扩张和收缩。是不是高速行使过程中车厢内气压不稳造成的? 2、贵。两方面的,一方面,高铁票价贵。另一方面,高铁途经的都是新火车站,十分偏远,除了武汉、长沙、广州可以远远的看到高楼外,基本上看不到城市。我以前从广州站打的到长兴路只要40元左右,今天昨天从广州北站打的到长兴路花了140大元(幸亏是公费,要不然肯定心痛死了!)。 另外,连动车上面免费的矿泉水都没有了,实在是有的抠门。
个人分类: 未分类|6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却道天凉好个秋
suqing1961 2009-9-17 22:21
和俄罗斯的冬宫不同,颐和园是夏宫 Summer Palace ,这说明,颐和园的夏季最适合游人纳凉消暑,最适合游人游玩娱乐。 夏天,从南门经西堤过玉带桥到石坊,登万寿山赏谐趣园出东宫门,满目都是鲜艳欲滴的绿。绿山绿水绿树绿草,还有新鲜碧绿的心情。 夏天,是北京雨水充沛的季节。今年的颐和园,昆明湖比往年丰满了一大圈,天蓝水绿莲青,更显丰姿艳丽。 几乎整个夏天,每天早晨六点半至八点,我都要陪夫人逛一趟颐和园,然后赶在八点半前到单位上班。这期间,我们经历了颐和园最美的季节,见证了颐和园最美的年华,感受了颐和园最美的仪态,记录了颐和园最美的印象。 秋天到了,满园的绿色和满湖的水位开始逐渐减退,美丽的夏宫最美的姿容将长久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相片里。 颐和园到底有多美?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5137 次阅读|8 个评论
感受
ashimawhj 2009-4-21 20:54
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所信奉的上帝奉献一切,乐此不倦,上帝就是他的精神支柱。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所信奉的上帝不在了,这对他的心理将会造成什么样的震撼!我的上帝离我而去,我就如同这个虔诚的宗教徒。
个人分类: 情感天空|2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生第一次当论坛版主的感受
吴信 2009-3-27 21:28
目前论坛多了,几乎每个网虫都会有几个常去的论坛。当博士论坛 kidy 和雨雨两位高管鼓励我当版主的时候,而且开始找不到当版主的理由,我还担心做不好。在任命为健康版版主以来,可以说尽力了。几个月下来,觉得自己做的开心,管理员也满意。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当版主,后来慢慢地感觉还好。所以,在此,说点自己的感受吧: 1 要喜欢自己负责的板块: 要喜欢自己的那份工作,才能积极主动地面对自己的责任。我喜欢健康版,因为与专业相关,又想做这方面的研究。的确,作为博士生,没有几个有宽裕时间管理其他的,这我给 kidy 等也有过交流。但是要是你喜欢的事情,又可以结合专业来做,可以说一举两得啊。版主招聘往往都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才申请的啊,所以这一点应该很多版主都具备吧。 2 感情: 把版面作为一个艺术品来打磨,融入了自己的心血。说点实在的,离开健康版,心里有点说不出来的滋味,感觉好像是自己耕耘过的土地,或者加工过的东西,有了感情。还有亲子版,由于自己的爱人怀孕,经常去查看资料,所以常常把看到的觉得有用的发到那里。 3 忠于职守,敢于创新: 既然当版主了,就要面对,不能三心二意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哪个论坛要我去作版主,就去了,明天又换了,能不能安定下来呢?你说你当版主是为了什么?权力算什么呢?更多的可能是态度。既要忠于职守,也不能死守,要做点新花样,更好地吸引人。 4 学习交流: 包括对规则、要求等操作的基本学习,这些对于研究生来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吧,雨雨说的不到两个星期就差不多了。不过我认为,还有对其他论坛的学习,取长补短。很多时候为了确定内容是否正确或者回答问题,需要查询很多资料。尽量去其他版面看看,与版主们交流,相互帮助。也感谢几位版主的帮忙。 更多的是论坛作为一个平台,大家相互交流,感到很默契,很和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生活态度:服务、负责、学习、平等交流等等 这里也欢迎更多的会员既来之,也是我们中的一分子,增强主人翁的意识,经常对提提建议,如果喜欢的话,加入到论坛版主队伍,更好地建设论坛。 http://bbs.werdoc.com/?u=15706 展望:就像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说的那样: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博士部落也将成为博士和准博士群体中极具影响力的论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受北川2009
tangyong 2009-3-16 11:35
北川,我是好多年前去绵阳时,听朋友说起,说那里的好多食物、作物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他们都常去买那里的猪肉、粮食,也在很多媒体上看到过羌族的风土人情、歌者、舞者。那时心里就觉得我早晚要去感受一下。 去年5.12之后,我在英国的时候就和朋友约好,一定要陪我去北川。春节的时候,总算缠着他去了一次,晒几张照片,写几句心情。希望我们继续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我认为灵魂还是要常常洗涤的。 出发,看横幅,知道这是安县,对口支援的省份:辽宁对安县、山东对北川。 这里是安县的老县城,说是现在归北川,所以城中的招牌有时是安县,有时是北川。 北川是大禹的故乡 在建的羌族山寨,在电视里见过它 人们在收集可用的建材 擂鼓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的,现在是济南市对口援建 我们数了数,这栋楼震前应该是5层的。 选出能再用的砖 写着要折的建筑 警察说还有1公里,车很多,我们决定把车停路边,步行去,其实从这里到北川中学都有2公里,到望乡台应该有3公里多。 这是北川人对自己的要求 还感受得到5.12的剧烈 凉风桠新建的民房,据说建这样的房子需要16万多,村民说他们这里人员伤亡少,走到后来才发现,这里比北川县城高200多米(海拔,估计),这里风大,凉快,名副其实。在这里和村民聊也一会,感觉很好,说下次来在这里住几天。 一路都有警察维持,来北川的人和车都很多,但人们都不乱。 这是板房,一个学校,因为假期,没有学生。 这里以前应该是个收费站,过了它,据北川中学就不远了,记得去年有些北川人(包括孩子)能从这里步行到绵阳九州体育馆,真是了不起。 也许因为是四川人,所以到北川有回家的感觉,和相亲们聊天,觉得大家很平凡、很伟大、很淡定、很真实、很自然。毕竟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家里遇到些事,大家一起来应对。 今天先写到这里。 (声明:照片里如果涉及到个人,请谅解,通知我后,我将立即删除,我已经对照片进行了筛选,尽量不上传设计个人的照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身在其中,何去何从(一)
mpmhpu 2008-11-4 13:00
(一) 2006年3月,经过3年多的挣扎和折腾,我最终完成了我人生最后一个学位生活,来到一所大学任教,当起了一名大学老师。来到这里,是我慎重思考后的一个理想选择。为了解决我相爱8年的妻子的工作问题,为了将来能就近照顾我的岳父岳母大人,为了签约时学院领导当时答应给我投入经费建设科研平台的承诺,也是为了大面积的宽敞住房,我放弃了大都市的生活,放弃了我在求学期间付出巨大代价一手建设起来的科研平台,婉拒了导师的留校有利于更好发展的建议,我带着梦想来到了一所大学。 初到学校参加工作,格外小心谨慎,处处低调,一则是不知本校本院本系详情,二则是还没有适应身份的突然转变,还保持着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习惯。由于没有分配到课程,除了帮忙打杂外,更多时间是在恶补机械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写作一些学术文章。 我曾经在这所大学度过了我的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生活。从学生角度来看,我对本校的学风和淳朴校风十分了解,感染至深。然而,历经三年多的沿海大都市的生活,再次来到这里,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我有些不习惯,更多的是有些吃惊。 我们的校园建设得不错,风景优美,面积很大,建筑风格自成特色。可能是由于地方比较偏僻,且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这里的学生大都比较朴实。总体上学习风气还不错。但说到这里的工作风气(领导作风、教风等)和校园文化,还很难描述。经过近三年的切身体会和感悟,我试着列出几点: 1.校院(系)大领导的办公室宽大,几乎所有处级以上领导一人一间。相当一部分教授没有办公室,相当比例的副教授和博士连个正式的办公桌也没有; 2. 不管是教授、副教授、博士后还是博士,几乎都想谋个一官半职。工科出身的博士、博士后们去抢个负责学生工作的学院(系)副书记绝不是稀罕事; 3. 从事行政和党务的工作,柔性考核,旱涝保收,出差报销,课时费和科研奖金另算。一线的教师为了争工分(学校定的任务超高)不辞辛苦,处处受监督挨批评,结果年终的奖金往往寥寥无几; 4. 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的老师往往看不怪、看不起博士学位的老师,前者所占人数比后者多很多。原因大致为:(1) 没科研可做(大部分博士没有科研平台),也不愿上太多的课,结果挣的钱也不多,而住的房很大,形式待遇很高;(2) 新来的博士往往喜欢提意见,而听意见的人往往就是一些学历层次不很高的领导、准领导或偏领导们;(3) 到这里来的博士们,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解决家属问题,就是年龄偏大的,整体水平不是很高;(4) 学术氛围比较淡薄,科研条件非常有限,博士的无法有效施展空间,凸显专长;(5)官场氛围较浓烈...... 5.行政 文化比较盛行,行政霸权主义也不少; 6.规章制度多,但按游戏规则执行的少。形式规则多,潜规则多。
个人分类: 信息发布|537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两次感受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师风范(图)
sxzx 2008-11-1 16:42
两次感受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师风范(图) 作者:三峡在线 2006年6月与11月,我们三峡大学分别迎来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德尔米德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 作为三峡大学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为能如此近距离目睹大师风采,聆听世界学术大师的专场学术报告会而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教授是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直致力于能源危机的对策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6年6月17日下午2:30,79岁的麦克德尔米德教授精神矍铄的步入会场,全场观众热烈欢迎,表达了对麦教授的敬仰和热爱。 艾伦教授教授结合自已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科学研究的工作经历,讲述了《AGRIENERGY (AGRICULTUER/ENERGY) WHAT DOES THE FUTURE HOLD?》即:《农业能源未来的依托》。麦教授在报告中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世界未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是能源危机,并提出解决能源危机的诸多设想和研究领域,重点是大力开发生物能源、农业能源、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并用这些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如大豆酿造乙醇替代汽油等。同时,麦教授还对未来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他说,三峡世界能源未来的中心,必将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三峡大学不仅要加快水电能源及其它领域能源建设的速度,还要加强与世界各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借鉴巴西生态农业能源方面的经验,开辟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艾伦教授教授还回答了学生和记者的提问。当学生问到,您如何看待中国现在的教育考试制度时,艾伦风趣地说:考试制度在全世界都存在,我本人也有过多次考试没通过的经历,也许我自己也是个非常愚蠢的学生(笑)。在中国、日本等国家,学生考大学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学并不能成就一个人,但一个人可以成就一所大学!(持续热烈鼓掌)只要在某些方面有良好的品质和能力,就最终会成功的,我认为考试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艾伦教授在回答您觉得中国人一直无缘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什么?时说:从古至今,中国都有很多高水平的科学家,但到现在都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可能因为中国存在一些科学体制方面的问题,暂时不能被世界所接受。中国科学界发表论文的压力太大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高端科技的研究。我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科学实验几乎有95%是失败,但你不可能从这些失败中写出大量论文! 艾伦教授的演讲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他的演讲爽朗之中透着机智,质朴之中蕴涵幽默,他那深邃精辟,充满哲理的阐述宛若一股强劲而又清凉的学术风,沁人心脾,发人深省。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006年10月11日晚7:30 ,在三峡大学大学生体育馆,3000余名师生和600余名宜昌市市委、市政府及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学者、官员一起领略学术大师的迷人风采。 在近2个小时的讲座中,蒙代尔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诺贝尔奖自1901年创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他说,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已有好几位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会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蒙代尔教授在题为《诺贝尔奖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的讲座中认为,亚洲的政治格局与欧洲不同,他说:亚洲不可能实行统一货币,我所说的亚元区,就是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计量单位,而非单一的货币。 蒙代尔教授谈到世界经济中的中国经济时说,中国经济起点低,但是增长速度快,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图表显示,现在中国制造能力仅次于美、日、德三国。他预言,2010年中国制造能力肯定超越德国,2030年中国经济和货币力量将超越日本,到206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欧洲,中国与美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蒙代尔教授说,中国汇率一直非常稳定,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支点,其它经济都围绕着这个支点转动。中国宏观调控成功的秘诀在于固定汇率,而不是采用浮动汇率。对于刚刚实施的货币汇率改革,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表示非常震惊,他挥着手臂说:人民币的汇率应该固定在1:8,升值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人民币升值不仅带来失业、外资引进下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将失去区域性货币的地位。 蒙代尔教授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他在中国建立诺贝尔论坛、展览馆,还建立了以他自己命名的学校。教授晃着手中的中国绿卡,笑眯眯地说,很多朋友都羡慕我拥有中国的绿卡,那样出入中国就变得非常方便。接着他站起来严肃地说:我确实喜欢中国、热爱中国,但是支持中国的汇率,是我50年来对汇率研究得出的结论。 蒙代尔教授还就观众提出的人民币汇率、不良资产、能源以及经济学方面的理论问题等进行了回答和诠释。 蒙代尔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语言精辟,分析独特,讲座中多次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世界级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在两场报告会之前,我们的刘德富校长分别给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教授与罗伯特蒙代尔教授颁发了三峡大学荣誉教授证书。 我相信:有大师的引领,我们三峡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三峡大学广大师生的共同心声! (特别感谢:三峡大学宣传部 )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教育成长|3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振基 教授
热度 1 lengwa 2008-9-30 19:59
参加省第七届生态学会年会期间,有幸认识李老师,实在高兴。 本人文学水平差,对李老师的印象只能借用别人的文章了。 http://www.hbzyz.com/?uid-8-action-viewspace-itemid-4575 都市中的质朴感悟厦大李振基教授 八爷来啦,住在省府路山水大酒店1007房,当我接到胡娟发给我的短信,便迫不及待赶往大酒店,一睹学生心目中英雄的李教授的风采。 由省建设厅组织的申遗会议在福州繁华的闹区山水大酒店举行,会议的规格较高,与会的大多是专家学者,这样的会议,作为省 生态 学会副理事长李振基是要参加的。当我见到他时,首先感到的是他的率真,他的对山水的率真,对学生的率真,对自我心灵流露的率真。 没有这样的率真,没有对生态、对学子的刻骨铭心的爱,他就不会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参加去年在德化举行的 绿色 营;就不会视学生如手足,总是在兄弟姐妹般的宽松氛围中传授他的对生态的理解,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在绿野的 环境 下成长。 出生江西的李教授,在南昌大学修完本科学业,后继续到厦大深造。他说,大学的导师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感谢他的恩师,他要将他的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对于保护生态的理念传播到绿色营的同学们中。基于此,今年的绿色营,他说一定争取参加。 虽说他生活在都市厦门,但他都争取将大部分的时间在野外度过。 (以上来自网络) 当要求合影时,李老师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 格外亲切。 一点不怕我们人多,显得相当的耐烦。
个人分类: 认识牛人|520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