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健康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健康学

相关日志

历史 文化56:封龙山诗词:最后的两首诗
laofan68 2020-4-14 20:24
望封龙山 石 宝 [ 1 ] 名山万仞白云封,千古人来忆卧龙。 郭震志豪频倚剑,李躬望重几临雍。 弦歌未坏藏经壁,萍水徒悲过客踪。 独讶题诗安处士,断碑多在最高峰。 望封龙山 王裕如 谁削奇峰插翠微,搘筇远眺意忘归。 云腾碧汉山争出,泉落山崖雨乍飞。 驱犊牧童临曲洞,寻途樵客返柴扉。 书声剑气归何处?满目苍茫对落晖。 编者说明: 有关历史文化博文的说明: 本人至此写的历史文化博文主要是有关封龙山的。现在暂无内容可写了,有关封龙山的博文暂时到此为止。 接下来聊一些元氏县的杂事。有些可能有点意义。比如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事情可能有点意义。但更多的是闲聊,最多只能增加一些在书上不容易见到的趣闻、历史故事或传说、我的童年印像等,欢迎各位老师分享。 [1]石 宝: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明朝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史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诗人之风。有《熊峰集》 、《恒阳集》等700多篇诗文。 经刘炜先生考证,石宝的“宝”字应为“珤”的通假字。 即活字排版时没有这个“珤”,就用“宝”字代替了。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6:从老虎感染新冠病毒说起
laofan68 2020-4-11 20:17
在4月6日中央台新闻1+1节目中,军队援鄂前方专家组刘又宁组长说,美国最近出现了老虎感染新冠病毒。 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几个月中,越来越感觉到新冠病毒的狡猾:开始还以为不会人传人,后来知道它可以人传人。早期认为它可能和SARS一样,在出现症状以后才会传染别人,结果又错了,发现有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在出现症状前就有传染性。还更进了一步,存在无症状患者,就是有被感染的人,始终没有任何症状,但会传染别人,让人们防不胜防。 新冠病毒病始于冬天,很多人想熬过春天,就会像流感和SARS病毒一样消失。但现在的情况是北半球、南半球、赤道附近的国家都有感染。还有一个后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人去过的浴池感染了7个人。看来新冠病毒在气温和湿度上升后自动消失的可能性也不大。 特别是,最近竟然发现老虎还会被感染。好像是病毒在说:“人们能方便地从咽喉取样检测被我感染的人。现在我藏在老虎体内,老虎的屁股人们都不敢摸,看谁还敢天天摸老虎脑袋来检测?” 总之,就是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再加上有的国家医疗资源不足、制度存在缺陷,各国不能很好形成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命运共同体等原因,新冠病毒可能很难在短期消失,需要准备做长期斗争。 准备什么呢?有人储备了很多食品和用品。有的人为自己准备了一大堆恐惧和烦恼,甚至个别老年人听说大部分死的都是老年人以后,就惶惶不可终日。 至于特效药,由于病毒不是完整的生命体,无法用抗生素等药物把它杀死。连感冒病毒到现在也还没有研究出特效药,所以很难指望近期能研究出抗击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疫苗是有用的,但什么时间能研究出新冠病毒的疫苗?疫苗的效果如何?有效期多长?现在还都是未知数。 所以若准备与新冠病毒做长期斗争,最主要还是遵照健康学,想方设法去增强身体活力,努力争取良好心态,并尽量使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之间进行良性循环,增强和充分利用老天爷给予我们的自身免疫力才是最最重要的。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55:封龙山诗词:“试剑石”
laofan68 2020-4-7 20:07
试剑石 [ 1 ] 王裕如 藤枝挂杖蹑封龙,石蹬攀行历万重; 悬崖峭壁无行迹,突出峥嵘试剑石。 借问试剑石如何?父老为予言所以; 在昔唐贤有郭公 [ 2 ] ,读书结屋最高峰。 夜深窗外有奇气,光芒远射斗牛宫; 晓来著屐殷勤觅,宝气沉埋乱石中。 持归未敢手摩挲,秋水凌风欲起波; 芙蓉出匣寒芒利,一挥霹雳破石峨。 回忆长吟古剑篇,昆吾紫气映龙泉; 今观试剑石巃嵷,干将莫邪无遗踪。 郭公英姿气磊落,功名已著凌烟阁; 天生神物付英雄,自是精诚契溟漠。 可惜书院 [ 3 ] 尽荒芜,败址颓垣委丘壑; 对此茫茫百感生,身临绝巘忆豪情。 叹息人往兼物化,更从何处作龙鸣? 千古唯留 一片石,慨想当年手提三尺意纵横! 编者说明: [1]关于试剑石的传说和郭元震简介。 元氏县志上写的是: 郭元震,即郭震,魏人也。少游学于封龙山。狮子峰有石屼然高耸。一日 ,闻霹雳声,其石中烈,俄,有五色云气自石中出。元震观之,得宝剑于石罅中,遂作《宝剑篇》,见重于武后。年十八登进士。唐睿宗朝,出将入相,为凉州都督五年,令行禁止,夷夏畏慕。有东、中、西三书院,遗址存焉。 用白话叙述有关内容就是 :郭元震,就是郭震(实际上是名震,字元震,公元665—703年)。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少年时在封龙山游学。封龙山的狮子峰上有块高耸的巨石。有一天,郭元震听到一声霹雳巨响,见巨石从中间裂开,一股五色云气从石中出来腾空而起。仔细一看,见到石中有个宝剑。郭元震得到此宝剑,作诗《宝剑篇》(也叫古剑篇),武则天见到后大加赞赏,封郭元震为奉宸监丞。他18岁时考取进士,是唐朝大将。睿宗时任宰相。做凉州都督5年,他擅长安抚百姓,发展生产,深受各族百姓敬仰。他法令严正,军纪严明,智能双全,使边境扩展,多年安宁。封龙山上有东、中、西3个书院。现在书院没有了,但遗迹还在。 [2]郭公: 郭元震。 [3]书院: 封龙山中的书院。有记载的是封龙书院,中溪书院和西溪书院(中溪书院和西溪书院确曾有过,封龙书院是否是单独的另外一个,待考证)。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5:劳动光荣
热度 2 laofan68 2020-4-4 20:06
劳动,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一个词阿!小时候老师说,劳动创造一切,包括人类自己。上学时,提倡学生要五爱,其中之一就是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前几天,2020年3月20日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小时候想的很简单,劳动就是干体力活儿。而现在80岁了,却说不清劳动是什么了。百度上查了,但仍没有得到关于“劳动”的简单明确定义。我在这里根据“劳动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众利益的耗氧活动”这个不严谨的概念,说点有关劳动的事。 本人才能平平,但在爱劳动方做得还不错。我出生在太行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又处在日本鬼子和八路军的拉锯地区,父亲有胃溃疡,小时候生活异常艰苦。为了生存,从小能干的活什么都干,而且干的还不错。以至于在考上初中离家时,大爷大叔们对我父亲说:“多好的受苦材料,你怎么能放他走呢?”上高中时学校搞蔬菜基地,靠人力打水井浇菜,我是被选中的8个打井人之一。在天津上大学时,学校组织去霸县、南大港劳动,我的表现给班里同学留下很深印象。参加工作就去山东搞“四清”,1966年麦收时,当地小伙子和我比赛割麦子,我一点也没有被落下。在职36年搞科研,除“心电电极性能测试仪”主要由其他同志具体制作以外,研制医用电子仪器、传感器和电极等,所有具体的动手工作,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干的。退休后又在家自己动手搞了近10年科研。 可能是自己习惯了勤俭和劳动,看到现在一些年青人如《意见》中说的“ 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媒体上很少有劳动场面,却常有某人唱了一首歌,上了春晚,成了明星。人们聊天中,常说那个明星身价多少亿,或者说某人买了两套房,现在价值上千万,干一辈子才能挣几个钱。给人的印象是劳动没有用了,似乎小时候倡导的爱劳动过时了。 不过我坚持认为,毕竟社会的发展,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还要靠劳动,劳动还是很光荣的。现在发布的《意见》很重要,我举双手赞成。 另外,适当的劳动可以和体育锻炼一样,有利于身心健康。平时爱劳动,也更容易不惜力气进行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抗衰老。我现在健康状况很好,可能也与比较爱劳动有关。 今天是清明节,是全国哀悼日。战斗在抗击新冠病毒战线的医护人员做的是崇高的劳动,向他们致敬!并向牺牲和死难的同志致哀!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760 次阅读|4 个评论
历史 文化54:封龙山诗词:“龙山书院”和“再游书院”
laofan68 2020-3-31 20:14
龙山书院 [ 1 ] 赵维藩 [ 2 ] 林外东风长绿苔,幽寻何处觅春台。 夕阳远迈连镖发,山色紫纡一迳开。 书院荒凉前哲远,圣容肃穆子渊陪。 辨香却展松阴下,谁续斯文淑后来? 再游书院 赵维藩 幽寻踪步访吟台,仰止宫墙没草莱。 洗笔池荒云湛影,读书古洞石生苔。 孔颜 [ 3 ] 道德瞻遗像,李郭 [ 4 ] 风流淑后来。 愧我晚来怀感切,长松孤月共徘徊。 编者说明: [ 1 ]龙山书院: 从诗的内容,说书院中有“圣容” ( 孔子像 ) 有读书洞,有洗笔池,所以应该是封龙山中的中溪书院。 [2] ] 赵维藩 :字介夫,别号龙山。其先山西定襄人,永乐中迁元氏杜庄村。自幼聪敏力学,登宏 治 庚戌进士。任陕西郃县令。时岁荒,维藩宽平仁爱,多方赈恤,百姓俱兴;擢官刑曹,谳狱明允;历守长沙、太平,廉静公勤,事咸克治;升贵州大参,未任底,以疾乞归,与乡之耆旧优游田亩,诗青酒偕乐,数年而卒。 [3]孔颜: 孔子和颜子。颜子,名回,字子渊,鲁人,旧封兗国公。唐太宗称“先师”,明嘉靖复圣。 [4]李郭 :应该是指李冶和郭震(郭元震)。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53:南运河边水趣园
laofan68 2020-3-28 20:32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京杭大运河经过天津。从南面入天津的被称为南运河。我家住在南运河旁,楼下就是叫作水趣园的沿南运河的带状公园。 今天 (2020/3/28) 下午去水趣园遛了一圈,傻拍了些照片,分享给大家几张。 1. 含苞欲放海棠花 2. 垂柳丝绦千万条 3. 桃花绽放似雪血 4 .地黄出土长新苗 ( 去年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我栽了棵根入中药地黄草 ) 5 .郁郁葱葱长青柏 6 .迎春花开满枝黄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53:封龙山诗词:“白石神君祠”和“修真观”
laofan68 2020-3-24 20:03
白石神君祠 [ 1 ] 赵维藩 [ 2 ] 胜境弘开忆昔时,古今陵谷几迁移。 山仍白石迷荒草,祠倚青松指废基。 体连封龙云易合,气通恒岳 泽潜施。 名成好古真奇士,幸录殘碑纪德祠。 修真观 [ 4 ] 赵维藩 狮子峰前紫气横,琳宫千载忆元英 [5] 。 化神翀举真奇事,胜地遗留只旧名。 泉石幽贞栖隐趣,松风响轧步虚声。 永怀辟谷从仙躅,长 2] 赵维藩 :字介夫,别号龙山。其先山西定襄人,永乐中迁元氏杜庄村。自幼聪敏力学,登宏 治 庚戌进士。任陕西郃县令。时岁荒,维藩宽平仁爱,多方赈恤,百姓俱兴;擢官刑曹,谳狱明允;历守长沙、太平,廉静公勤,事咸克治;升贵州大参,未任底,以疾乞归,与乡之耆旧优游田亩,诗青酒偕乐,数年而卒。 [ 3 ]岳 :这里是指封龙山,因为封龙山有人称其为北岳。 [ 4 ]修真观 :原名徐童观,在封龙山南坡,白 云洞前。 一种说法是,唐初徐元英道长在此修行。修成正果后,肉体飞升。唐太宗李世民曰:这里能修出真人。赐名修真观。还说,陈传老祖曾在这里修炼,并与赵匡胤下棋赢得了华山,因此这是道家华山派的老祖。 更靠谱的是元氏县崇祯志所述:修真观,在龙山狮子峰前,即唐时徐童观也。宋政和时间改名“修真”,俗呼“上观”。国朝 ( 明朝 ) 从正德五年春至十五年冬,道士张白玉组织重修。首修三清殿,及左右护殿。其后鼎建玉皇殿,左垂则火神殿,右垂则徐神翁殿。又即玉皇殿东筑十楹,以为栖众延客仓庾厨库之所。 ……。 [ 5 ]元英 :即上面“修其观”介绍中说的在此修炼成仙,肉体飞升的唐初徐元英。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4:心—身健康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laofan68 2020-3-21 20:04
这是争取更好心态(3)。这里说的心 --- 身健康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是指心态好,能促使躯体健康,而躯体好又有利于心态更好,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心态不好,比如焦虑、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对躯体健康不利,容易产生器质性病变,而躯体的疾病又会增加了焦虑、痛苦,使心态更坏,产生恶性循环。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这里要说的是要有意识地促使其良性循环,或阻断、减少其恶性循环。只有 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去做 , 才算是争取更好心态,才更符合健康学。 若遇到或出现了使自己高兴的事,比如完成了一件事,学到了一种新技术,或中了奖等。可以利用这时较好的免疫力,进行一些“过分”的身体锻炼。如在冬天穿背心在室外打球的耐寒锻炼,三伏天运动到背心能拧出水的耐热锻炼(当然是要随需渐进)等,使身体变得更健康,有利于心态更好。 若是出现了坏心情,要尽量减少恶性循环。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前面说的 要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去做 ,并不是不用现在已有的有效方法,比如心理学给出的缓解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同时,由于人的情况各异,需要多学习,结合个人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努力实施之。 由于躯体健康变差引起的恶性循环多是身体患病、特别是突患重病,容易引起情绪低落,甚至接近崩溃。这时改善心态是关键。除了亲人的安抚或心理医生进行开导以外,自己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去做缓解负面情绪情绪也很重要 。 通常这需要学习知识,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即使癌症,也不必太悲观。原来说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但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现在已有很大改变。也许我们单位是特例,近30年来,我们这个小单位的职工和家属,得癌症的比例还真不小。但可喜的是,70%在上的患者现在都活的好好的,而且几乎都看不出有后遗症。保持心态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疾病的康复的作用很大。尽量用这个大道理压制不利于健康的小道理,有利于降低不良情绪的不利影响。 如果能够时刻记着“利用心---身健康的良性循环,尽量减少恶性循环”。注意多锻炼身体,克服不良心态的的影响,并且坚持下去,对心---身健康很有好处。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51:封龙山诗词:“华盖峰”和“灵湫浸月”
laofan68 2020-3-17 19:57
华盖峰 [ 1 ] 高廷璞 [ 2 ] 第一高峰耸翠鬟,擎如华盖压群班; 攫身直到元光顶,燕赵关河指顾间。 灵湫浸月 高廷璞 大海分灵字不磨,百寻飞瀑响岩阿; 池中毕竟蟠龙物,霖雨苍生意若何? 下面照片中最远处、像个雨伞顶部的高峰就是华盖峰。 编者说明: [1]华盖峰:经过这一段时间对封龙山文化的研究,认为华盖峰就是我老家苏庄村北面的最高山峰、我们老家的人叫“大寨”的那个山峰。即照片中那个最远最高的山峰。 [ 2 ]高廷璞:元氏县志同治志中的 ( 清朝部分 ) 中有如下介绍。高廷璞,字韫山,太学生,而明子。赋性孝友。家素丰,至身中落,昆仲九人,常与聚而言曰:“吾家渐贫,藏有旧劵,恐不肖子弟借此讨索,以败祖父累世之仁,焚之可乎?”昆仲皆诺,因付丙丁,投灰于汦水。后安贫教读,手不释卷。著有《客情偶寄》逸兴诗数卷。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3:退休20年 费心费力又赔钱
热度 8 laofan68 2020-3-14 19:57
这是争取更好心态(2)。我的心态较好,可能与我心中有点想法和不太计较个人得失有关系。 到3月底,退休整整20年了。大致可分为第一个10年和第二个10年。 在职36年搞科研,最有意义的工作可能就是很不起眼的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亦称监护电极。 在我国不能生产以前,进口这种电极,大约为每片1美元(8元多人民币)。 我及两个助手不仅研究其生产技术和工艺,还接受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委托,负责制定了这种电极的国家行业标准,并研制出专用检测仪器。使我国在不长的时间内,这种电极的年产量达到上亿片,生产成本降到0.2元左右。不仅满足了我国人民的需要,还能出口创汇。 在我退休时,虽然这种电极的产量已经较大,但生产技术、工艺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既掌握这种电极的全套生产技术,又是标准的制定者,还是专用检测仪器的研制者。因此,很多人向我咨询。他们有想生产这种电极的,有想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想购买专用检测仪器的,有想了解这种电极性能指标的,……。 在退休后的第一个10年中,在家搞了个简易实验室,继续研究这种电极的生产技术工艺。对于有关的咨询,我是一律免费解答。只对技术转让收少量费用。10年中总共向7个电极生产厂家转让生产技术,共收3、4万元的转让费,远不及这期间购买设备、原材料,和房租水电的钱。但自己对不断研究出新技术有成就感,特别是看到我国的一次性心电电极产业健康发展很欣慰,所以虽然赔钱也高兴。 在退休的第二个10年中,主要是思考医疗和健康问题,发表了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提出了不同于世卫组织的健康新定义、以及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等10多篇文章。 现在发表文章不但没有稿费,还要出版面费,而且钱还不少。经常是一个版面的收费多达6800~8800无。尽管会给我打很大的折扣,但发表一篇文章也需要几千元,我无任何额外收入,全从退休金中出。多个好友对我说:“搞好您自己的健康就行了,没有必要搞什么健康学,何必费力又花钱!” 不过我想,尽管在古今中外医学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人们对健康学在短时间内不易接受。再加上医药利益集团的影响,健康学的发展必将步履艰难。但是我坚信,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健康学肯定对人们提高健康水平有很大作用,本人现在超群的健康身体就是例证,所以终久会被人们认识的。因此我仍然义无反顾地做这个费心费力又赔钱的事,而且还乐在其中。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88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历史 文化50:封龙山诗词:“咏封龙山”和“封龙山”
热度 1 laofan68 2020-3-10 19:54
咏封龙山 王钦祚 [ 1 ] 龙山胜概足搜奇,一室遨游兴已随。 满做春风来别院,一轮秋月浸灵池。 瑶岗剑气光回薄,仙馆桐花香暗移。 峰际白云还缥渺,悠然独赏有谁知? 封龙山 樊 伦 [ 2 ] 太行之阳龙山首,叠叠峰峦冲牛斗。 试剑巨石尚然存,霹雳神峰出无有。 编者说明: [1]对王钦祚的考证与推测: 在元氏县志上有王钦祚的诗作7篇,仅次于赵维藩。但县志中未对他作任何介绍。编者猜测,他很可能是一位对元氏县熟悉、但未在元氏当官的历史名人。于是在百度上进行搜索,还真有一个五代时期叫王钦祚的人。写道:“ 王瑜,其先 范阳人 也。 父钦祚 ,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杜重威之镇东平也, 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 , …… ”。 范阳,主要指现在保定一带,距元氏100公里左右。常山,有可能是在元氏县故城做过郡府的常山郡。所以诗作者很有可能就是这个王钦祚。但这只是编者的推测,希望老师们指正。 [ 2 ]樊 伦:中山定武人,金朝明昌辛亥任元氏县令。尝游封龙山,有颂。进士,邑人 ( 即本县人 ) 赵时中为之记,碑今 ( 编写元氏县崇祯志时 ) 存儒学戟门前。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532 次阅读|3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2:如何争取更好心态(1)
laofan68 2020-3-7 19:37
本文先谈一下争取更好心态的几个重要条件、或称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心态是健康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为心理健康。争取更好心态,就是争取身心更健康的一部分。 要有更好心态,必须“用心、用力去努力争取”,这是一个前提条件。这个条件可能很多人口头上认同,但实际上最难做好,最后把“争取更好心态?变成”希望心态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人们说的健康及其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医学理论的。医学是有病治病,没有病能保持现状就基本上满足了。所以这里提出的“努力争取”,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根深蒂固的、基于医学的观点。也就是不只是保持现状,还要争取更好。它需要动脑子、费力气,还可能增加风险。尽管很多人觉着争取更好心态有道理,但在践行中,会与自己心中基于医学理论的观念发生冲突,再加上人性偏懒,所以不容易做到,更不用说做到位了。 医学对人们的健康作用巨大,但在让人们争取更健康方面是不能代替健康学的。所以“努力争取”看似容易,实则很难。 另外,既然争取更好心态是属于健康学,就要遵从健康学中对健康的新定义。它不同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结合到心理健康,就是心态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变化的。承认这一点也是争取更好心态的前提条件之一。可能大家内心是认同这一点的,但是由于它与世卫组织的健康定义不一致,有时就会受到干扰。 多为别人着想,小点私心,也是争取更好心态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不谈共产党员的觉悟,也不说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只从争取更好心态来说,少点私心也是非常重要的。1966年,我也去听了陶铸到中国医科大学(不是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 而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八年制中国医科大学)的讲话。知道陶铸后来坐了牢,留下的一句名言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被冤枉坐牢还能“天地宽”,我认为“心底无私”是前提。 当然争取更好心态也要讲科学,不能蛮干,也要有一定度。这是普遍真理,不赘述。 小结一下就是:只有基于健康学的“努力争取”,才容易心态更好。要承认心态有许许多多状况,并且是可以变化的,这是争取更好心态的逻辑基础或前提条件。“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有利于争取更好心态。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9:封龙山诗词:杜藉诗二首
laofan68 2020-3-3 19:57
登封龙山怀古 杜 藉 [ 1 ] 为寻古迹陟崔嵬,蹑屐登临接斗魁。 洗笔池 [ 2 ] 荒空注水,读书洞 [ 3 ] 寂但生苔。 石 [ 4 ] 存试剑人何在?院号中溪 [ 5 ] 址已摧。 独羡荆 [ 6 ] 侯藏室构,崇儒令闻播将来。 洗笔池 李郭 [ 7 ] 昔构谈经室,天然一池供洗笔。 墨花喷薄起烟云,水底全将牛斗失。 编者说明: [1]杜 藉, 字瑞亭,元氏县院家村人,天滋之四子。读书具只眼,不寄人篱下,忠厚严正,濒笑跬步,动合规矩。事亲以孝,闻尝为继母所称。侍诸兄侧,如对严父,不敢哕噫嚏咳。乾 隆丁酉拔人成均,丙午中副贡,甲寅登贤书。嘉庆元年举贤良方正,辞不爱,后选海城县训导。至所作诗文,训辞深厚,树义坚确,率皆身心有得而言。著有《瑞亭集》六卷诗文。 [2]洗笔池 :在封龙山中溪书院,亦是现在重建的封龙书院中的洗笔池。 [3]读书洞 :在封龙山中溪书院,亦为现在重建的封龙书院中的读书洞。 [4]石 :指封龙山上的试剑石,也叫试剑巨石。 [5]院号中溪 :封龙山的中溪书院,在现在重建的封龙书院那里。 [6]荆: 是一种叫荆条的灌木,即“负荆请罪”的荆,封龙山附近叫荆子。近年封山后,有些长成了树。 [7]李郭 :编者认为是指元朝大数学家李冶与唐朝著名大将和宰相郭元震(郭震)。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1:是保持良好心态 还是争取更好心态?
laofan68 2020-2-29 19:28
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还是争取更好心态?这是基于医学,还是健康学观点的重要区别。 心态好,才能心情好,是身体健康和抗衰老的重要条件和原因。不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是正常的生活中,具有良好心态都非常重要。 现在一般都是说要保持良好心态,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医学的观点。医学的宗旨是看病,对没有明显疾病的人,基本就不关心了。 在心态上,从医学的角度看,也是心态好(或比较好),并能够保持就满足了。所以其最高要求就是保持良好心态。 按照这种观点,对于心态较好的人来说,要“保持良好心态”,想的只是维持现状,不去想如何使心态更好。结果是不会变得更好。只想保,实则很难保住,遇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可能就保持不了,甚至很快为差。 对于心态不太好的人,会首先认定了自己心态不好。常听有的人说:“我脾气不好,爱生气”;或者说:“我遇到的都是倒霉的事,不可能心态好”。虽然也想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但有了“心态不好”这个先入为主的思想,改变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出现疫情、生病,或遇到不痛快的事情时更是如此,甚至会出现精神状态迅速恶化、甚至崩溃的情况。 从健康学的观点,应该是 争取更好心态 。 因为精神状态各种各样,不是只有好和坏两种心态且“非好即坏”。而且是可以变化的,因此是可以争取更好心态的。 若心里老是想着“争取更好心态”,对于心态本来不错的人,就会想“我的心态虽然尚可,但肯定不是最好,一定要争取更好”。也确实有很多方法能使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好。这样,在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时,即使心态没有变得更好,一般也不至于变的很差。 对于心态比较差的人,若时刻想的是我要“争取心态更好”,就会有心态变好的希望和信心。除了使用通用的能使心态变好的方法以外,还会经常去想,是那些事情影响了自己的良好心态?用什么方法减少其负面影响。通过个人的努力,确实能够使心态变的更好,或者心态不易变得很差。 要使心态变得更好,周围环境和别人的帮助也很重要。因此,多去使自己有好心态的环境,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在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别人帮助,包括去看心理医生,都有助于使争取心态更好。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8:封龙山诗词:魏克顽[1]诗三首[2]
laofan68 2020-2-25 19:09
龙泉书院 [ 3 ] 魏克顽 危峰突起接清微,射斗龙泉夜夜飞。 柏耸偏招双鸟集,门幽更喜四山围。 春随金谷花方去,秋向银床业又归。 洞 [ 4 ] 口白云频送雨,绿苔没足石生衣。 登仙桥 魏克顽 仙桥叠架雉成隈,天启人文运自开。 虹亘芹宫光掩映,云连奎阁影昭回。 桂花三种扳鸿彦,桃浪千层跃骏才。 域朴作人终古咏,猗与文德颂难衰。 七 言 魏克顽 懒下侯门立下风,有田耕处即隆中。 梨锄并出春云暖,蓑笠同归暮雨浓。 秋稼未登先报社,私家可缓急输工。 瓦盆 [ 5 ] 盛酒邀乡曲,醉里淳淳说岁丰。 编者说明: [1]魏克顽: 他们魏姓家族可能曾是元氏县的名门望族。资料记载:魏 纶,字时济,号纯庵,始祖汴人。避宋金之乱,迁居元氏。祖鉴任太平府推官,……。魏克顽是“鉴之玄孙。隆庆四年选贡。任马邑、成县知县,履宦有声,清操倍著。幼负异姿,未获大售。其廉立之风,可以振俗维风。诗文有数,操手无双,乐道安贫,遐迩景仰。 [2] 三首诗中第一首“龙泉书院”肯定是写封龙山的。第二首“登仙桥”很可能也是有关封龙山的,但编者不知道封龙山中是否有仙桥,更不要说位置了。第三首“七言”编者不知道是否与封龙山有关,因为是同一个作者,一并抄于此。 [3]龙泉书院, 从诗的内容可知,它是西溪书院。因为西溪书院大约在现在的北龙池村那里,只有朝南有进出的山口,其他方向都是山。龙池村,顾名思义,就是那里有个水池,而且来自山中来的雨水和泉水,所以称作龙泉或龙池都是可以的。 [4]洞, 是指白 云洞。 [5]瓦 盆, 即陶器(没有釉子的)盆。是我小时候我们那里家中很常用的器皿。瓦盆有大有小,大的盛水、和面,小的可以当作碗用, 1954年我到离家50里的县城上初中,就花了5分钱买个小瓦盆洗脸,一直用到毕业。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30: 疫情 心情 与心态
laofan68 2020-2-22 19:44
创立健康学,希望大家都健康。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还没有过去。对于普通民众,除要关注疫情、注意防护以外,还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心情,具有良好的心态。 都知道对新冠病毒至今还没有特效药。战胜病毒,主要是靠身体的免疫力。就是说,免疫力强,即使被感染,也不容易发病,万一发病了,也大多症状较轻,容易康复。 要提高免疫力,一篇题目为“如何科学提升免疫力?来自哈佛学者团队的干货总结”的文章(网址: https://new.qq.com/omn/20200211/20200211A08TTG00.html ) ,我认为写的很好。 文中说到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主要有均衡营养、合理运动,优质睡眠、缓解压力、积极心态等。 不过在现在这个特殊时刻,要做好均衡营养、合理运动这两项,在很多地方进行封闭管理的情况下,增加了一些困难。而且少量的改善也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优质睡眠、缓解压力,都与心情有关系。现在即使没有发病的人,长时间不出门,不能上班挣钱。有病时看病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的人还会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这些都可能会使人心情变差,对优质睡眠、缓解压力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很多人的睡眠和精神压力,不一定要求使其更好,更主要是想方设法不要变的更差。 笔者认为,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能有效、快速提高免疫力,良好的心态就显得异常重要。 首先,心态的好坏可以马上影响人的免疫力。心态不好,容易出现应急反应。会立即导致体内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免疫力下降。哮喘病人用喷雾方法向呼吸道喷些激素,很快哮喘就会缓解就是例子。 心态好,即心理状态好,与上喜事,不会过度兴奋。遇到不幸、愤怒、悲伤、恐惧、郁闷的事,能够用比较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并尽量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能保持好心情,就不至于对免疫力造成显殊伤害。心情好,还会使身体分泌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激素,增强免疫力。 心态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增加免疫力。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心态更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时期,保持甚至迅速提升免疫力的最重要方法。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9:也谈红外体温测量仪
laofan68 2020-2-20 19:22
昨天晚上对姬扬老师的“谈谈红外测温仪”博文做了点评论,今早突然想到昨天说的不全面,有可能对姬老师和“红外测温仪”产生负面影响。若果真如此,在这时首先表示歉意 ! 并在这里再比较全面的谈一下对“红外测温仪”测体温的认识。 昨天的评论中,虽然说的体表温度与内核温度 ( 体温 ) 不一致,红外线测温仪测的是体表温度都没有错。原因是本人搞过多年体温测量研究,知道体表和体内温度不一致,以及红外线穿透身体组织的能力很差,所以测量的是体表温度。另外,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出的强度最大的红外线的波长不同,检测出这个强度最大的波长,理论上就能知道其温度 。所以说仪器测量的是波长,也应该是对的。 但是,在评论中没有说通过方法的改进,和进行一定的修正,有可能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这里再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通过对姬老师介绍的红外测温仪进行分析后,我猜想该仪器不是只简单地测绝对波长。在测量方法和进行修正方面可能都有创新,使测量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我猜想该仪器设置了一个基准温度,是通过比较体表红外波长与这个基准温度的波长差,计算出体温。 搞测量研究的都知道,差分法是个很有力的武器。通过测量与基准温度的波长差,采用一些特殊信号提取技术及把此信号放大,能极大地提高测量灵敏度。 再说基准温度。比如制作一个 37 ℃的恒温物体,覆盖一定厚度、与身体组织导热系数接近、结构相似的物质层。以这个覆盖物表面温度作为基准温度。并假定仪器的线性很好。 这时来测量体温。即测量人的体表温度与基准温度的差值。若环境温度是 30 ℃,致使基准温度和体表温度都是 36 ℃,测出的两者差为 0 ,就让仪器显示的体温为 37 ℃。若另一个人的体表温度是 37 ℃(或 36.9 ℃,这要由实验决定),通过波长差进行计算,让显示为 38 ℃。用这种方法“测量”体温的准确度就相当高了。 若环境温度变成 10 ℃,假定覆盖物与人体组织的传热、散热和表面辐射性能都相同,尽管这时两个表面的温度假定都降到了34℃,但差值仍为0,就仍然显示的体温为 37 ℃,这样“测量”的体温仍比较准确。 人体和环境条件都是很复杂的,覆盖物不可能使其与人体组织的状况完全相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但在规定一些具体场合和具体条件的情况下,“ 测量”的体温达到误差在 ±0.3 度之内也是有可能的。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7:封龙山诗词:游封龙山和游封龙
laofan68 2020-2-18 19:28
游封龙山 知县 荆鸾 [ 1 ] 暂从踪迹古元丘,万叠崇冈四望周。 木叶凋殘山影瘦,石桥剥落水㾗收。 三杯醇酒歌金缕,五色飞旌绕画楼。 乘兴直登高嵂上,恍然依旧见神州。 游封龙 [ 2 ] 魏克明 [ 3 ] 乱峰如削势棱棱,直入青冥第一层。 云起顿思看古洞 [ 4 ] ,芝肥岂惮摘新塍。 乐饥赖有蒲塘水,遣兴殊无莲社僧。 未审元英遗药后,先余更见几人曾? 附录:把乔宇的游封龙山的第一首诗录于此,以便对比研究。 游封龙山 尚书 乔宇 ( 一) 清秋山骨晓棱棱,散尽烟霏翠色层。遍野牛羊依草泽,绕村禾黍带田塍。 地存书院寻遗老,树掩禅房问旧僧。笑在封龙最高顶,古今临眺几人曾。 编者说明: [1]荆 鸾。 河南汝宁举人,嘉靖十七年任元氏县知县。居官清勤,劳声大著。当道交章(编者怀疑为“文章”之误)奖荐,不一而足。 [2]“游封龙 ”这首诗,显然是和乔宇的“游封龙山”中的第一首诗。因此把乔宇的这首诗用附录抄于后面,以便对比。 [3]魏克明: 他的魏姓家族可能曾是元氏县的名门望族。资料记载:魏 纶,字时济,号纯庵,始祖汴人。避宋金之乱,迁居元氏。祖鉴任太平府推官,……。魏克明是“鉴之玄孙,万历十二年贡,任和顺(和顺县在山西省晋中巿)训导,教演苏湖,胸悬冰鉴,及其林居,敲棋分韵,练气养神,幕乔松,怀靖节,尘世高品。” [4]古洞, 极有可能是指封龙山上的白云洞。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8:免疫系统是如何战胜新冠病毒的?
热度 1 laofan68 2020-2-15 19:35
研究健康学,希望人更健康,肯定离不开免疫力。但什么是免疫力?是不是越高越好?它是如何对抗新冠病毒的?谈些个人的认识和想法。 笔者不搞免疫学研究,所谈想法肯定有不妥之处、甚至错误难免。不过作为外行谈想法,我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写了一篇对中医的几点想法,竟然中医泰斗邓铁涛老教授和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都写了亲笔信赞许。 免疫力,最简单粗暴的理解是抵御疾病的能力。但它是如何对抗新冠病毒这类以前没有“见过”的敌人呢? 现在专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解释:一种是我们常说的,即笼统地说免疫力能抗病毒。免疫力强,即使受到感染,也不容易发病,万一发病,也是症状较轻、容易康复。 另一种说的比较具体:被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免疫系统就发出大量有强大杀伤力的砲弹(自由基)进行杀灭。结果病毒被杀的同时,人的很多正常细胞也被杀死了,使身体受到极大伤害。所以至少在这个阶段,免疫力强反而不好。 于是让人不知道是免疫力越强越好?还是弱一些更好。 我认为,要想说明这个问题,还应该进一步探讨。我的猜想是: 免疫力强,不仅是能生产发射有杀伤力的炮弹多,还要看能否快速生产出针对特种敌人(如新冠病毒)的精准打击武器(特殊抗体)。要研制这种专用武器,有快有慢,但总要用一定时间。 用这种观点来解释感染后的过程就是:如果身体的免疫力很强大,在病毒入侵的初期,虽然免疫系统没有专用武器(特异抗体),对病毒进攻的针对性不强,但强大的免疫系统还是能够把敌人(病毒)消灭,即受到感染而不发病。 若敌人(病毒)相对比较强大,没有一下子被消灭,病毒进行大量繁殖。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免疫系统没有研发出针对性很强的武器,于是只能靠拼命多发射砲弹来打击敌人。结果是敌人被消灭了,但同时也炸死了更多的自己人(自身细胞),使身体受到了极大伤害,成为重症病人甚至死亡。因此要拟制免疫力,让人不能死,使身体有研制专用武器(特异抗体)的时间,等有了专用武器后,就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了。 另一种情况是,免疫系统及时研发出专门打击这种敌人(新冠病毒)的专用武器(抗体),用它来对抗病毒。结果是把病毒消灭了,人还是好好的。即虽然发病,但病症较轻,康复快。而且还储备了这种武器,不怕敌人再来。 结论是: 对抗新冠病毒,提高免疫力不仅需要增加总体防御力量,还要能够(像小孩一样)反应迅速,很快产生特异抗体,杀灭病毒 ,自己少受伤害!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6:封龙山诗词:沈鉴的“和游封龙山”
laofan68 2020-2-11 19:23
( 沈鉴 ) 和 ( 乔宇的 ) 游封龙山 [1] 知县 沈鉴 [ 2 ] ( 一) 名山峭石断天棱,高插晴空秀叠层。 鸡犬声闻联井 [ 3 ] 落,桑麻掩映遍丘塍。 观风访古多遗墨,煮茗焚香有野僧。 极目黎元还得所,欲全五袴愧何曾。 ( 二) 乘兴登临不惮疲,满前风景更清奇。 帘笼草色春归处,庭转花阴日午时。 地属槐阳 [ 4 ] 千古镇 [5] ,山同昭代万年期。 好怀放㾗乾坤里,凿石题诗总是宜。 ( 三) 晨光初上色熹微,突兀层峦势若飞。 人仰一方真胜概,天开四面古屏围。 江山有容堪题品,风日留人欲忘归。 坐到幽林更深处,暗香清馥上征衣。 附录:把乔宇的游封龙山录于此,以便对比研究。 游封龙山 尚书 乔宇 ( 一) 清秋山骨晓棱棱,散尽烟霏翠色层。遍野牛羊依草泽,绕村禾黍带田塍。 地存书院寻遗老,树掩禅房问旧僧。笑在封龙最高顶,古今临眺几人曾。 ( 二) 踏遍巑岏力未疲,老夫非是大耽奇。亲看洞口云生处,直待山腰日转时。 九点齐州开远望,三秋恒岳占幽期。龙峰熊耳高千仞,大石题名道总宜。 ( 三) 八面崚嶒拥翠微,封龙山好似龙飞。丹崖远近苍霞映,碧殿东西禄树围。 异境一方惊始到,奇游两日淡忘归。独怜书院无山长,半是黄冠半衲衣。 编者说明: [1] 这三首诗是作者沈鉴“和”乔宇的“游封龙山”的诗。因它的创作时间在上篇博文介绍的赵维藩的“和游封龙山韵”之后,所以有的资料上这些诗的标题为“和游封龙山次前韵”。 原文标中没有(一)、(二)、(三)这3个字,这里文中这三个字是编者加的。 [2] 沈鉴:元氏县志上介绍:浙江乌程监生,嘉靖十四年任 ( 元氏县知县 ) ,丁内艰去。以子贵封刑部主事。 编者认为“丁内艰去”很可能是上任时间不长就去世了。因为元氏县的下一任知县是嘉靖十六年上任。另外,编者还查到“沈鉴墓志”,其中有以下内容:“ 沈鉴墓志是浙江省仁和县出土的文物”, “ 明嘉靖 16 年 (1537)8 月 7 日卒”等。若两个沈鉴是同一个人,就是到元氏县任知县后 2 年左右就去世了,在任时间肯定不长。 [3] “联井”,有可能是指传说中在山顶百鹤庵中的、吕洞宾把剑抛向空中落下后形成的双井。不过编者印象中只见到一口井,里面有水。 [4] “槐阳”,指元氏县,因为元氏县城及县的大部分面积在槐河北边,中华文化中河的北边为“阳”。 [5] 很可能是指南佐(镇)。南佐距封龙山阳面山脚下约2公里。它的东面几里以外就是华北大平原,西边是太行山,是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