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健康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健康学

相关日志

健康学59:时代背景
热度 1 laofan68 2019-6-23 10:07
6 月17日应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学生党支部的邀请,给研究生们讲了一次我提出的健康新定义和健康学的一些情况。在这里用博文做些介绍(内容有增减),这是第2篇,介绍创立健康学的背景。 我去做介绍是希望与研究生们共同研究健康学,当然也很乐意与科学网上的老师共同进行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联系(在网上搜一下“科学网范振英健康学1”,文后有我的电子信箱。 中国有5千多年的文明史,但直到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一直很低,解放时人均寿命不到40岁,很多人在生死线上挣扎。到解放时,我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姐妹8个,只有我命大,长大成人。那时一般的老百姓,有饭吃、能看病就不错了。如何健康长寿,不是他们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对健康学的要求不迫切。 现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吃穿不愁,并且正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飞奔。中青年人需要有好的身体进行学习和为事业拼搏,老人有退休金,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幸福的晚年。所以健康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生理、心理上的渴求。很多中老年人更是把身体健康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这就需要创立、发展健康学。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说:“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健康如此重要,但是现在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不恰当,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学。 我们科研人员应该研究健康问题,创立、发展健康学,研究出能让人民群众迅速提高健康水平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让民众能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大大提高健康水平。我认为,这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责任。 附带说一句,我给研究生们讲完后,就有一个刚毕业、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博士生对我说,希望与我共同从这个“时代背景”为切入点,开始进行健康学研究。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2058 次阅读|4 个评论
健康学58:给研究生讲健康学
laofan68 2019-6-18 16:04
2019年6 月17日,应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学生党支部的邀请,给研究生们讲了一次我提出的健康新定义和创立健康学的一些情况。把概况和主要内容分几次在博客中介绍。这是第一篇,介绍一点概况。 2019/6/17 日 ( 昨天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学生党支部开会,其中一项内容是让我介绍健康学有关内容。结果比我想像的要好。 一个小研究所的学生支部,我想最多也就去 20 来人,结果去了 40 多人。准备了两页材料,印了 30 份,结果很受大家欢迎,只是不够 40 多个人分。 我有很重的地方口音,不善言词,也从来没有给这么多研究生讲过课。但在我讲健康学时,看到大家听的还都很认真,有的还在记录。 散会时,虽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还有同学找我个别交流有关健康学的问题,特别是我提出的“现在创立、发展健康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的责任”等内容。一个今年毕业,要到西南医科大学工作的博士生对我说:“我虽然马上就要离开本所,但我一定会联系几个对健康学感兴趣的人,与范老师您一起研究健康学 ! ” 在我准备介绍内容的短短丙天中,不只一次得到科学网博主、卢文全老师的帮助,在此对卢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 以后我会把此次与研究生交流的主要内容做一些介绍。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1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57 能避免培养超级病菌吗?
laofan68 2019-6-15 15:33
在本人 6 月 8 日的博文中提出了关于 人体自身和对有害微生物的进化可能出现 “进化悖论”后, 6 月 10 日看到张磊老师的“这药曾经能治好我的病,为什么现在不再有效?”的博文中说,我们大家正在培养超级病菌。而科学家的抗菌药物研究,没有超级病菌发展快。结论是:“单靠科学家的努力,我们迟早要陷入绝境”。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指导意见是:仅在卫生专业开具处方的时候才能用抗生素;始终按照完整的处方服用,即使感觉已经好转;不使用剩余的抗生素,不与他人共用抗生素。 由此看来,减缓进化悖论还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仔细想了一下,张磊老师论述的问题很重要, WHO 提出的在疾病治疗中规范使用抗生素也有必要。 但是,即使仅从抗生素的使用方面,这也还远远不够。因为还有许多抗生正在其他地方滥用。 据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我国每年使用抗菌药物原料约20万吨,其中50%,即10万吨用于养殖业。 我国 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菌药物约有60种,常用的有20多种。在畜禽养殖中,主要是 用作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种中,90%的抗生素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对水产养殖业的调查显示,绿色、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只占5%。在近95%的水产养殖面积中,为了追求高利润,任意增加养殖密度。为防止疾病爆发,盲目地在水中投放抗生素。 按照2013年养殖业全年使用抗菌药物的报道来看,每年使用8.424(16.2x52%)万吨抗菌药物,同年肉产量8 536万吨,按此 估算,我国每生产1 kg肉要使用抗菌药物987 mg。而欧盟每生产1 kg肉要使用抗菌药物仅为100 mg,相差约10倍。 笔者认为这也是在培养超级病菌。也要通过科学研究,尽量少用、不用、和规范使用抗生素。 在清洁和卫生工作中也可能使用抗生素,有一段时间,一个肥皂广告说,用它说的肥皂可以杀死 90% 的微生物,不知是用什么药物来杀菌的。 由于人们的贪婪和近视,完全避免培养超级病菌看来很难,但至少应努力减慢其速度。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1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56: 进化悖论
热度 2 laofan68 2019-6-8 15:04
生物进化论主要是指生物的遗传会发生变异。环境发生变化时,更确切地说是在出现不利于生存的环境时,生物发生的遗传变异有的比较适合新环境,有的不适合。适合的存活下来,不适合的或者没有变异的被淘汰,导致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现在来看人体自身和对人有害微生物的进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讲究卫生,对人有害的生物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少:如灭鼠、灭蝇、灭蚊,不少病菌不能靠这些动物传染给人了。专家说筷子、毛巾上会粘很多细菌,除清洗消毒以外,二、三个月就应换新的。门把手、公交车上的扶手等,有很多病菌,钞票很多人摸过,非常髒,接触它们后一定要彻底洗手。各种消毒、杀菌产品更是多多益善。连日常使用的肥皂,有的生产肥皂的厂家也宣称“本厂生产的肥皂可以杀死 90% 以上的病菌”等等。 若病菌入侵人体使人生病了,更是用各种抵抗和消灭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来把它们斩尽杀绝。 总之,社会越发展,人对抗有害微生物的进化条件越少,在这方面的进化就会越慢。 再反观对人有害的微生物,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迫使它们进化以外,人们今天发明一种不利于它们生存的药物,明天又研究出一种能杀菌的消毒剂。如果病菌侵入人体,更是有许许多多、并且不断增加的药物来消灭它们。在这些过程中,总会有极少数病菌通过遗传变异存活下来,或者说这些不利因素促进了它们的进化。 另外,进化主要是以基因变异通过传代来完成的。传代越快,进化很可能就越快。人类大约是 20 ~ 30 年一代。而病毒、病菌几十分钟就能传一代。这也很可能使它们的进化比人的进化快的多。 也就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否会出现病毒病菌的进化加快,人在对抗病菌方面的进化减慢的悖论呢?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 笔者认为,即使这个进化悖论存在,也不必太担心。因为科学的进步不仅会抵消上面说的“进化悖论”所产生的不利结果,而且总体来说还会使身体更健康。更何况基因学的发展将来还有可能通过修改某些基因达到抵抗有害微生物的作用呢。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2139 次阅读|4 个评论
健康学55:提出健康学及相关学科新观点
热度 1 laofan68 2019-6-1 15:11
在国家级刊物《中国高新科技》2019年第3期(总第39期)上,刊登了一篇题目为 “范振英:拓宽中医发展路 创立健康新概念”的署名文章。现在在这里分3次摘录其中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标题是新加的,内容有增删)。这是最后一篇。 基于新定义的健康是可以变化的,而且与我们所有人有关,就可以提出为了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的健康学,以及相关的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等创新观点。 范振英认为,身体活力主要是指身体的机能(体力、精力、思维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生命力、适应能力、精气神等)、抵御疾病的能力(免疫力),以及人的生长和人体组织的恢复及修复能力。 它是由人体的各个细胞的活力,组织、器官、系统的能力,以及它们协同努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它与遗传、所处和所经历的环境与时间、性格、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小孩的生长,身体活力能够增加,主要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医治好了患者的病,能提高身体活力,这是医学。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方法能使身体活力增加,使身体更健康,范振英把它们归为健康学。 他给出的健康学定义是:除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治病以外,对于能够增加身体活力、减少伤害因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各种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进行研究、创新、解释、实施的科学。 健康学主要包括基础健康学和健康模式两方面内容。基础健康学研究的是与健康学有关的生命本质及其规律。 健康学的核心是健康模式,它是增加身体活力、提高健康水平的措施、方法及依据。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克服传统意义上的不良习惯外,还要 警惕社会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新的不良习惯 ; 人体组织一般是越用越强,要据此想方设法增加身体活力;要特别重视心理健康,心态好是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做好健康管理,要特别重视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健康学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健康的科学,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运作方式主要是给民众讲清道理、准备条件、教给方法,引导人民群众自己主动去做,并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的总结中,医疗因素只占8%,而人类自身则占60%。创立和实施健康学能充分发挥这60%的健康因素的作用,迅速提高人们的福祉和健康水平 范振英还在健康新定义和健康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阐述健康学和医学的各自特点、作用、效益、及它们关系的“宏观健康学”,以及把对医院中患者的护理推广到对全社会所有需要护理的人进行护理的“健康护理学”。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22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健康学54:范振英:拓宽中医发展路 创立健康新概念(节录)
laofan68 2019-5-25 16:50
这是发表在科技部主管的《中国高新科技》2019年第3期(总第39期)上、署名为舒铭泽文章的第二部分,一字不差地摘录在这里。 标新立异,提出健康新定义 2018 年4月 , 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说:“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 现在人人都关心健康,希望更健康。这就必须明确什么是健康,知道在什么理论指导下,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才能更健康。前者是要有正确的健康定义,后者则需要创立和发展健康学。 范振英发现,现在的健康定义不恰当,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学。 世界卫生组197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 但是,大病、小病、连一点小的缺陷都没有的人几乎没有。现在研究证明每人每天都会生产出少量有缺陷的细胞,所以生理上处于完好状态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就更难做到了。所以这样定义的“健康”,是一种身心的“完好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研究健康问题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现实中不存在和不能变化的“健康”不适于讨论实际的健康问题,因此该健康定义是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范振英在提出健康新定义之前,先提出几个新概念:①健康活力:是指身体能力、免疫力、组织的恢复及修复能力等。② 伤害因素:是能伤害人的生理、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因素。 ③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关系类似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关系,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又互为存在条件。④健康状态:指的是在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必然呈现出的一种状态。 基于这些新概念范振英提出的健康新定义为:健康是各种健康状态的总和。 即在不同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呈现出的各种健康状态的统称。它是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现代医学、含有中医理念的新的健康定义。 这一健康新定义的特点是涵盖所有人,是可以变化的。包含从好到差(或从差到好)许许多多的状态。健康新定义为提出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中医发展等提供了逻辑基础。根据健康新定义,还可以把健康分成若干等级,便于对民众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比较。及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 另外,健康新定义中还定义了健康的通俗定义,仅指健康状态好或更好,这是人们通常说的“健康”的真实含义。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的健康状态好或更好。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53:标新立异 提出健康新定义
laofan68 2019-5-25 15:50
在国家级刊物《中国高新科技》2019年第3期上,刊登了一篇题目为 “范振英:拓宽中医发展路 创立健康新概念”的署名文章。在这里分3次摘录其中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标题是新加的,内容有增删)。这是第2篇。 2018 年4月 , 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说:“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 现在人人都关心健康,希望更健康。这就必须明确什么是健康,知道在什么理论指导下,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才能更健康。前者是要有正确的健康定义,后者则需要创立和发展健康学。 范振英发现,现在的健康定义不恰当,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学。 世界卫生组197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 但是,大病、小病、连一点小的缺陷都没有的人几乎没有。现在研究证明每人每天都会生产出少量有缺陷的细胞,所以生理上处于完好状态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就更难做到了。所以这样定义的“健康”,是一种身心的“完好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研究健康问题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现实中不存在和不能变化的“健康”不适于讨论实际的健康问题,因此该健康定义是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范振英在提出健康新定义之前,先提出几个新概念:①健康活力:是指身体能力、免疫力、组织的恢复及修复能力等。② 伤害因素:是能伤害人的生理、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因素。 ③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关系类似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关系,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又互为存在条件。④健康状态:指的是在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必然呈现出的一种状态。 基于这些新概念范振英提出的健康新定义是:健康是各种健康状态的总和。 即在不同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呈现出的各种健康状态的统称。它是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现代医学、含有中医理念的新的健康定义。 这一健康新定义的特点是:它涵盖所有人,是可以变化的。包含从好到差(或从差到好)许许多多的状态。这个健康新定义为提出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中医发展等提供了逻辑基础。根据健康新定义,还可以把健康分成若干等级,便于对民众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比较。及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 另外,健康新定义中还定义了健康的通俗定义,它是仅指健康状态好或更好,这是很多情况下人们说的“健康”的真实含义。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的健康状态好或更好。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52: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
热度 1 laofan68 2019-5-18 14:56
在国家级刊物《中国高新科技》2019年第3期上,刊登了一篇题目为 “范振英:拓宽中医发展路 创立健康新概念”的署名文章。在这里分3次摘录其中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标题是新加的,内容有增删)。这是第1篇。 范振英,1940生,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创始人之一。2016年被聘为中国医学促进会副理事长,同年还荣获“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奖”。 2008年以来,他对医学和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先后发表了“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健康新定义的提出”、“健康学新论”、“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 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等论文,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范振英认为,中医有两种发展方式:一种是只能在传统中医的框架内发展,但这种方式会把中医引入死胡同。另一种是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方式,应该采用后者。 在他2008年撰写的“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中曾指出,现代医学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如遗传学、解剖学、免疫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科学等)、诊断技术(如体温、血压、心电、脑电、骨密度、血氧饱和度的测量,生理化验、病理组织切片、医学影像学等)及一些先进的制药技术等,都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甚至包括航天科学等学科发展的综合成果。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融入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才会有生化指标、染色体和基因的快速检测。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和先进技术只是先被西医利用了,但它们并非西医的专利,同样应该为中医所用。 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92岁时曾亲自用墨笔、宣纸写了一封长信,对范振英的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写道“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加上心理和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王国强也写了亲笔信表示对范振英的观点“完全赞成“。 在范振英后来写的“ 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中,更进一步叙述了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内容和意义。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中医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促其发展;逐步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中医的内容使其更快发展;利用中医的先进理念和独特方法与先进科学理论技术相融合,创立出新的健康学和医学的新理论,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这与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在2015年10月《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的讲话中强调:“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结合,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1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康学51: 人间巨变和回馈社会 (2)
热度 1 laofan68 2019-5-11 14:05
在天津市委老干部局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活动中。本人写了一篇题为“ 70 年人间巨变 40 年日新月异 利用优越条件 努力回馈社会 ”的文稿,本人最近 10 年对社会的回馈,主要是医疗和健康方面。特别是提出健康新定义,创立健康学。现在分两次发表于此。 ( 接健康学50) 大家都关心健康,但现在竟然没有健康学,究其原因,是健康定义不正确。即现在的健康定义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不能含盖具体人,也不能变化。于是经过多年思考研究,我在中文核心期刊《医学争鸣》上发表了“健康新定义的提出”。 健康新定义的核心内容是,健康是人们在不同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呈现出各种状态(即健康状态),健康就是所有健康状态的统称。其特点是它含盖所有人。由于健康状态能够变化,所以健康是可以变化的。 另外,健康新定义中还定义了健康的通俗定义,它是仅指健康状态好或更好,这是很多情况下人们说的“健康”的真实含意。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的健康状态好或更好。 这个健康新定义能用来研究各种健康问题,还为创立健康学、提出宏观健康学和健康护理学等提供了逻辑上的理论基础。据此健康定义,还能 把健康分成若干级,便于用于健康水平的评定、评价、比较、分析,以及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 中央领导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大民众也都很重视健康。创立健康学就非常重要。于是我在健康新定义的基础上,在科技部主管的《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了健康学,并阐述了相关内容。 健康学的定义是:健康学是除了遗传和治病以外,对能够增加健康活力、减少伤害因素、使身体活力增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各种原理、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进行研究、解释、创新、实施的科学。 后来又 写了“提出健康护理学”,发表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上。 健康护理学的定义是:健康护理学是 对不是正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人,通过护理来恢复、维护、促进、增强人体健康的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健康护理学的核心是把在医院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对全社会需要护理的人进行护理。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对残疾人的关怀,需要医院外进行护理的人数非常庞大。创立健康护理学对需要被护理的这些人和护理他们的庞大人群都有重要意义。 我深信,创立健康学及相关科学,对迅速提高我国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巨大作用。 由于在健康和健康学方面的工作, 2016 年 荣获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还被以韩启德院士为会长的《中国医学促进会》破例任命为副理事长。今年又荣获《我与老科协》征文优秀奖。 此外,至少在公元355年就已经存在,曾经在这里长期放置河北省现存唯一一块完整汉朝石碑(白石山君碑)的广化寺,在上世纪40年代初被毁并消失。今年我对广化寺又进行了遗迹考查、资料收集、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制作了复原图。对传承传统文化做了一点贡献。 自己退休多年后还能做这些事情,完全是社会主义祖国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条件迅速提高的结果。我今年80(虚)岁,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争取再为人民做奉献至少20年!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20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健康学50: 人间巨变和回馈社会 (上)
热度 2 laofan68 2019-5-4 15:30
在天津市委老干部局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活动中。本人写了一篇题为“ 70年人间巨变 40年日新月异 利用优越条件 努力回馈社会 ”的文稿。最近10年对社会的回馈,主要是医疗和健康方面。特别是提出健康新定义,创立健康学。现在分两次发表于此。 解放前,我老家先是几十年的兵荒马乱,接着是八路军和日寇的拉锯战,我家和很多人一样,挣扎在生死线上。到解放我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姐妹8个,只有我的命大活了下来,(我还有个健在的弟弟是解放后生人)。现在若一家有7名小孩死亡,可能吵得全国都能知道,而70年前,我的7个兄弟姐妹死去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遇。是共产党、新中国,使我长大成人,还上了大学。 建国70年,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小时候主要的取火用品是火鎌和火石,有条件的再用蘸有一点硫磺的小木棍(叫取灯)引燃,后来才有了火柴(洋火)。童年时我拉过播种后压土的砘子,使用过防止性畜随意吃东西的牛嘴笼。庄稼收到家,北方拉着石磙压、南方用链杖打来进行脱粒。靠人力用辘轳从井中汲水浇地。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风箱、老鼠夹子等等,现在年轻人可能见都没有见过。 70 年前,我们那里往地里运送农家糞都是驴驮、人担,我有个叫范保廷的远方伯伯(他爷爷和我父亲的爷爷是亲兄弟),让驴驮两小篓,他挑两筐跟在后面。在距目的地不太远时,驴累的倒下起不来了,他只好先把挑的两筐送到地里,再把驴驮的糞挑到地里。从此他得了个“气死驴”的外号 70 年后的今天,与我小时候相比,说人间巨变,一点也不过份。 再说近40年,特别是18大以后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只提与我关系密切的几点: 1981 年,我的工资在16年固定不变后,终于从56调到62元了。即使扣除物价因素,对于一年全国仅毕业10几万、已经工作16年的正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之低,现在很多人也是难以想像的。而我现在的收入与当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像我这样学电子学的有些人,40年前也不相信能够每人有一部手机。原因是没有想到数字技术的威力。当时都是发射模拟信号,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电台,就要占用一个频道。即使有钱建那么多电台,也没有那么多可用的频道。没想到短短30多年的发展,我国手机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人口总数。 1980 年代,搞科研查资料还是到图书馆查书刊,再把有用信息记在卡片上。不仅速度慢,也很难把重要资料都查到。而现在,计算机上一点,重要资料全都看到。那时用笔写文稿,不仅慢,而且改过2遍就很乱。而现在用电脑写文章,写的快,随时可以加以修改和编辑。 下面介绍一些自己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在最近11来年为社会做得一些事情。 2008 年突发奇想,写了一篇“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竟然当年92岁的中医泰斗邓铁涛老教授(今年初去世)和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看到后都给我写了亲笔信表示赞同和鼓励,此文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 2009 年,在天津老科协征集、出版的《科技论坛文集》中,刊登了我写的“一种健康医疗新模式的初步设想”的文章,提出了一种简称为“健康3X”的健康医疗新模式。 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元、万国权、阿不耒提 阿不都热西提,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等50位领导、学者、各界名人组成的中国国学院专家委员会,编辑的“中国国学专家经典文论”中刊载本文,并 荣膺“国学十佳贡献奖”, 发给金镶玉奖杯。被聘为“中国国学院特邀荣誉编委”。还给单位发函说:“该同志为您单位及贵地区赢得了殊荣”。 此文还在2010年《天津科学年鉴》上做了介绍。 (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16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健康学49: 较长时期内出现的生理现象的波动
laofan68 2019-4-27 15:26
健康学的核心是利用身体自身的功能让身体更健康。所以各种生理规律对健康学就异常重要。本文对较长时期内出现的生理现象波动,谈点自己的想法。 前面讨论了人的昼夜节律和周期分别为 23 、 28 、 33 天的生物节律。我们能否再往前推一步,认为几个月、几年、或一生中出现的一些有特点的生理现象,也看作是正常的生理波动。这里随便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人在一年中会有些规律性的变化。比如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功能随四季变化而盛衰。人的血压冬季会多少高一点,夏季多少低一点。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凝肩,好发于年龄在 50 岁左右, 所以也叫 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绝大多数人最后会完全缓解。对于多数人,这种五十肩一生中只出现一次。 我 40 多岁出现眼花,到医院眼科看是否需要配花镜。医生说出现花眼后,每年会增加多少度 ( 好像是说 50 度 ) 。我想若照此发展下去,到七、八十岁,会达上千度,一方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我想既然会继续发展,那我现在 ( 即当时 ) 对工作影响还不是很大,我就先不配花镜,所以没有配。没想到过了一年又一年,眼花的程度并不像医生说的那样的速度发展,对工作的影响一直没有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所以一直也没有特意去配花镜。到 60 多岁以后,看近处的东西反而比原来更清楚了。自己找原因,一种说法是白内障引起的。 2011 年春,我到天津最好的眼科医院之一去看眼,给我看病的主任医师 ( 好像是该院院长 ) 说,我的白内障已经相当重了,问我是马上做手术还是过几天?我说过几天吧。过了几天又几天,过了一年又一年,到现在已经过了 8 年多了也没有做。 3 天前 (4 月 24 日 ) 体检,大夫说我有白内障,但不太严重。晶状体通性不错,能看清楚眼底,暂时不必去做手术。实际上我的白内障问题与很多人不一样,主要不是晶状体透光不好,而是相当于变成了好几个晶体,晚上看远处的灯泡,本来是一个灯,我看见的是大致为矩形的 6 个灯。 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的波动。 甚至有一些病痛也可以看作是在某种条件下生理现象的波动,如普通感冒一周左右会自愈。哮喘一般冬季比较重,夏天比较轻。若是骨骼或肌腱受损,即使及时治疗,一般也需要兩三个月以上才能痊愈,所以常说“伤筋动骨 100 天”。因此可以把一些病痛看作是在特定条件、环境和自身状况下的生理波动现象。 我说这些不是让大家有病不去看医生,而是想到生理现象的波动。 因此在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状况时,想到生理现象会有波动。不一定今天是小异常,若不去看医生,明天就必然成为大异常,后天就一定会去见阎王。现实中确实些人只要有一点点小异常,不仅要到医院看医生,而且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做。 当然,若经过分析,认为需要借助医药的异常现象,或者不能肯定此异常是不需要治疗,还是要抓紧时间,尽早去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 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人体是活的,有很强的回复、修复、再生、免疫功能。身体出现异常,不管是否去看医生,都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身体自身的规律和这些功能,促进回复正常。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1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11:明朝和清朝重修广化寺的石碑
热度 2 laofan68 2019-4-20 14:32
引言:曾听人说,要敬畏历史,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笔者认为,要尊重文化古迹的真实性,它不是那里富足就在那里安家的流浪汉,也不要靠金钱和想像随便创造出来。 写点本人听到 ( 没有进行考证 ) 、看到的老家的事情。 不管国内有多少座白石山,但与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块完整汉朝石碑“白石山君碑”密切相关的只有范振英老家河北省元氏县苏庄村的白石山。不管天底下有多少座寺庙,放置汉朝的“白石山君碑”上千年的寺院只有我老家苏庄村的广化寺。 本篇简要介绍明朝和清朝重修广化寺的石碑。 广化寺在 1940 年代早期被毁,并逐渐连遗迹也不易找到。笔者不曾有广化寺整体面貌的印象,也有没有里面的白石神君石碑的印象。但是两块关于重修广化寺的石碑确记忆犹新。 在上世纪 70 年代,听说广化寺曾放置汉朝石碑。于是开始对广化寺遗迹有所关注。回老家时多次到广化寺遗址去看看。那时遗迹还比较明显,并对遗址进行了粗略测量。但最明显的就是两块关于重修广化寺的石碑。 大约 2009 年左右去,我又到广化寺遗址去,看见这两块石碑高高地立在杂草中。突然想,这两块有几百年历史的石碑在此如此显眼,万一被不怀好意的人看上,可能后果不好。于是拍照片留存。但是上面的字几乎一点也看不出来。于是回去找了墨汁、破布,把碑面涂黑后照了照片,还抄了一点点碑文的头和尾。 不幸的是自己的担心成真,在我拍照后的大约 3 年后,两块石碑都被人偷走了,不久连驮石碑的石龟也没有了。听说查获了一块被偷走的石碑,但没有了驮碑的石龟,很难完全恢复原貌。 下面是这两块石碑的照片和碑首、时间等情况,可惜的是照片的电子版底片由于计算机的几次更换现在还没有找到,这里的照片是洗出来的照片反拍的,所以清晰度差,看不出上面的字。 第 1 块是明朝的 ( 如下图 ) : 碑首是:“重修廣化禅林碑記”。 开头是:“大明國直隷真定府元氏县龙泉鄉苏庄村重修广化寺記”。 落款是:“昔萬暦贰拾叁年 ……”。 这第2块是清朝的(下图) 碑首是:“萬古流芳”。 开头是:“大清國直隷真定府元氏县苏庄村重修广化仑寺碑記”。 落款是:“昔康熙五拾五年 ……”。 说明:关于广化寺,暂时写到此为止。接着要写一些健康学方面的博文。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今后还会写一些知道的或听说的关于封龙山方面的古迹或传说,是与健康学博文穿插发表,还是在一定时候集中发表,以后再说吧!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585 次阅读|4 个评论
历史 文化10:范振英老家广化寺的大殿和白石神君佛像
laofan68 2019-4-17 11:55
引言:曾听人说,要敬畏历史,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笔者认为,要尊重文化古迹的真实性,它不是那里富足就在那里安家的流浪汉,也不要靠金钱和想像随便创造出来。有此想法,是见到在乙地建了个仿古建筑,其名称竟然写的是本来为甲地的文化古迹。 写点本人听到 ( 没有进行考证 ) 、看到的老家的事情,以减少文化古迹可能随意搬家情况的发生。 不管国内有多少座白石山,但与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块完整汉朝石碑“白石山君碑”密切相关的只有范振英老家河北省元氏县苏庄村的白石山。不管天底下有多少座寺庙,放置汉朝的“白石山君碑”上千年的寺院只有我老家苏庄村的广化寺。 我老家苏庄村的广化寺在半个多世纪前被毁消失。刘炜先生根据我说的一些情况制做了很好的复原图,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这次 3 月底回老家,在一个 84 岁老者的指引下又找到了广化寺的遗址。尽管遗址有的地方的地貌已经变化,但根据对遗迹的观察、原来的有关照片、及合理推测,还是能大致知道原来广化寺的遗址情况。这次还用米尺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比原来估测的更大一些。但布局结构与我此前写的博文“历史 文化 7 :广化寺的建筑布局”基本一致,就不再赘述了。 广化寺的最主要建筑是大殿,听说大殿的高度有 6 米以上。大殿内最重要的佛像是白石神君佛像。佛像的头部以上的后面有四射的金光。此外还有一些别的较小佛像。不过这些我都是听说的,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出入。 这次回老家还意外地见到了大殿内白石神君佛像的一段残骸。现在有人修了个叫广化寺的㾄,可能是修庙的人找到的。我看这个残骸像是从腰到肩部的,其长度为 144 厘米,宽度为 77 厘米。 它是白石神君佛像残骸的可信度不必怀疑。因其材质非常特殊,只要有红枣大的一块,我就能断定是不是此佛像的材料。不过我不知道这种石材的名称。也不知道原本就是这样的石材?还是白色粹粒黏在一起的。下面第 1 张图片是佛像残骸,第 2 张是残骸的精细图片 (近 距离照片 ) 。第 3 张是这种石材的碎粒,很像粗盐。听说在砸毁佛像时间,真有不法小贩把它掺入食盐出售。 若有这方面的专家帮助看看这是什么石材,我会非常感谢。 1 .白石神君佛像残骸 : 2 .残骸材质近照: 3 .残骸材料碎粒粒;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9:范振英老家广化寺的位置
laofan68 2019-4-13 15:52
引言:曾听人说,要敬畏历史,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笔者认为,要尊重文化古迹的真实性,它不是那里富足就在那里安家的流浪汉,也不要靠金钱和想像随便创造出来。有此想法,是最近见到在乙地建了个仿古建筑,竟然堂而皇之的说这就是本来是甲地的文化古迹。 写点本人听到 ( 没有进行考证 ) 、看到的老家的事情,以减少文化古迹随意搬家情况的发生。 不管国内有多少座白石山,但与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块完整汉朝石碑“白石山君碑”密切相关的只有范振英老家河北省元氏县苏庄村的白石山。不管天底下有多少座寺庙,放置汉朝的“白石山君碑”上千年的寺院只有我老家苏庄村的广化寺。 这个广化寺在半个多世纪前被毁消失。刘炜先生根据我说的一些情况制做了很好的复原图,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本篇写一下根据我的记忆和考查的情况,说一下广化寺所在的具体位置。 广化寺在与白石山隔一个山沟的一个小山 ( 就叫它广化寺山吧 ) 的山脚下。下图中右边的山是白石山,中间是上面说的那个山沟。左边是广化寺山。山下有个红房子和插旗子的地方就是原来广化寺大致的位置。仔细看那个红房子,可以看到最后面的一间比较高,比较宽,这一间就是一个人近年新建的称为广化寺的房子。原来广化寺的确切位置是在这个房子的前边 ( 东边 ) ,即下图片中的右边。 也就是图中右面那个旗子再往右边一点点比较平坦的地方。 引言:曾听人说,要敬畏历史,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笔者认为,要尊重文化古迹的真实性,它不是那里富足就在那里安家的流浪汉,也不要靠金钱和想像随便创造出来。有此想法,是最近见到在乙地建了个仿古建筑,竟然堂而皇之的说这就是本来是甲地的文化古迹。 写点本人听到 ( 没有进行考证 ) 、看到的老家的事情,以减少文化古迹随意搬家情况的发生。 不管国内有多少座白石山,但与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块完整汉朝石碑“白石山君碑”密切相关的只有范振英老家河北省元氏县苏庄村的白石山。不管天底下有多少座寺庙,放置汉朝的“白石山君碑”上千年的寺院只有我老家苏庄村的广化寺。 这个广化寺在半个多世纪前被毁消失。刘炜先生根据我说的一些情况制做了很好的复原图(见刘炜3月27日的科学网博客),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本篇写一下根据我的记忆和考查的情况,说一下广化寺所在的具体位置。 广化寺在与白石山隔一个山沟的一个小山 ( 就叫它广化寺山吧 ) 的山脚下。下图中右边的山是白石山,中间是上面说的那个山沟。左边是广化寺山。山下有个红房子和插旗子的地方就是原来广化寺大致的位置。仔细看那个红房子,可以看到最后面的一间比较高,比较宽,这一间就是一个人近年新建的称为广化寺的房子。原来广化寺的确切位置是在这个房子的前边 ( 东边 ) ,即下图片中的右边。 也就是图中右面那个旗子再往右边一点点比较平坦的地方。 下图中的大土堆是广化寺的削发台遗迹。削发台的具体位置是在原来广化寺的南方偏西一些,距原广化寺约 150 米。 最后这张照片是从红房子后面 ( 西面 ) ,朝白石山方向照的,可以看到白石山顶后面也曾被人挖过。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8:范振英老家的白石山
热度 1 laofan68 2019-4-11 17:45
引言:曾听人说,要敬畏历史,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笔者认为,要尊重文化古迹的真实性,它不是那里富足就在那里安家的流浪汉,也不要靠金钱和想像随便创造出来。 写点本人听到 ( 没有进行考证 ) 、看到的老家的事情。 不管国内有多少座白石山,但与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块完整汉朝石碑“白石山君碑”密切相关的只有范振英老家河北省元氏县苏庄村的白石山。不管天底下有多少座寺庙,放置汉朝的“白石山君碑”上千年的寺院只有我老家苏庄村的广化寺。 本篇写点我老家、河北元氏县苏庄村白石山的情况。 我老家的白石山是封龙山南坡的一个较小山峰,因白石多而得名,我们老家叫它白山坡。根据刘炜老师的考证, 东汉灵帝的光和六年 (184 年 ) ,修建了白石神君祠, 刻了白石神君石碑。后来因白石神君祠被毁,白石神君碑改放在附近的公元 355 年修建的广化寺中。 山上的白石主要是石英石。它可以风化成小石子。在上面走路很费鞋,我小时候我们那里很穷,做一双鞋不容易。若到包括白石山在内的封龙山上游玩,鞋坏的很快,所以老人常说:“游游封龙山,后亏多半年,好鞋穿一双,差鞋不够穿”。意思是没有事不要去封龙山上转游,以免费鞋。 在我小时候,白石山上确实有不少白石 ( 石英石 ) ,远远望去,像是白色的羊散在山坡上。大约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苏庄村有些人把石英石磨粹,由人工筛出石英砂和石英粉作为建筑材料销售,把包括白石山在内附近山上的浅表石英石都刨走了,所以现在看到的白色石英石很少了。这件事的结果不仅是白石山的面貌有损,还使村里的不少人得了矽肺。 我有一次回老家,看到白石山半山腰不知在挖什么。村里人说是在挖矿。我找地方领导人说:白石山有历史故事,最好不要随便挖,领导人说,已经进行制止了。 白石山近几年还在变化,下面照片中靠近山脚下的房子肯定是近几年建的,有些地形地貌也是新的。 不管怎么说,白石山的基本状态没有大的变化。前些天 (2019 年 3 月底 ) 回老家,照了几张白石山的照片,这里想发布 3 张。白石山是坐北朝南的,前 2 张基本是从它的正面、即从它的南面 ( 朝北 ) 照的,右边的山是白石山,山脚下是桃园;第 3 张是从它的西边 ( 向东 ) 照的,也是右边的是白石山。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670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